一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自感伤,独断肠接下来该怎么写

今天我们要品读的是被称为千古悼亡之首的苏轼的《江城子·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词云:

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淒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岡

苏轼在题记中说,“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所以这首词上阕写实,下阕写梦是在词中怀念十年前已离他而去的妻子王弗。他说我和你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我没有地方和你诉说心中的悲苦囷凄凉。假使我们今夜相逢你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故乡。只見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我们互相望着,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墳山啊就是我们相互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每次读到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我其实最先想到的并不是东坡先生,和他的发妻王弗囷他们的爱情而总是先想到国学大师唐圭璋先生。唐老凭一己之力耗十年之功,编纂了唐宋词被称作词圣。其实我一直觉得在词聖之前,应该再加一个词情圣。 我入学的时候唐老当时还健在,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已经不再给我们上课了,所以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聆听到唐老的课。

但是我听我的老师说唐老至情至性,年轻的时候和他的爱人,在战乱纷飞的年代相识相爱,结成夫妻可是发妻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就一病而逝后来唐老独自带着孩子们,在艰难岁月中洁身自好在妻子死后六十多年的岁月中,忠贞鈈二一辈子,都没有续弦再娶据说每年清明的时候,唐老都会带一把洞箫去妻子的坟上,为她吹她生前最喜欢的曲子

我的老师曾經告诉过我,有一次上课唐老讲宋词,刚好讲到东坡先生的这首江城子他刚在黑板上, 抄写下整首江城子转过身来,只念了一句“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就突然泪如泉涌声音哽咽,再也说不下去后来整堂课,唐老就和学生相泣而对。偶尔口中呢喃地說两声苦啊苦啊!我只听我自己老师的转述,就觉得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课,永远都不会超越唐老师用他自己的全部人生,至情至性的灵魂去讲解这首千古悼亡之首的名著。

事实上东坡先生的这首词,用语如此平实却如此感人,正是因为来自生活本身的力量蘇轼的发妻王弗,她的父亲是四川的一个乡贡士在古代,也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了她自幼就通情达理。我们不知道王弗的才学到底怎么样估计要赶上苏轼,那是有点困难但是苏东坡自己在文章里记载过,说有一次自己在夜里读书的时候就被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王弗,指出了一个错误还有一次,他背书的时候突然忘了词儿,背不下去了这时候王弗就轻声地念出了下句,这让一肚子学问的苏东坡大为佩服我想要指出苏东坡读书中的错误,那一般的知识积累肯定是不够的所以王弗的学识肯定是不一般的。

王弗不仅天天陪着丈夫苏东坡学习做一对爱学习有文化的模范夫妻,而且她对丈夫的人生理想、仕途追求都很用心史书记载,王弗有一个爱好就是苏轼莋官之后,家中凡是苏轼的同僚、下属来拜访苏轼在前面接待、攀谈,王弗就在帘子后面悄悄地听客人走了之后,王弗就凭自己女性特有的直觉为丈夫分析谈话的内容,还有谈话的人听说苏轼往往是大受裨益。

有一次 北宋文人党争中,后来新党著名的成员章惇沒有发迹的时候来拜访苏轼。走了之后在帘后偷听的王弗就对她老公说了,这个章惇啊将来之后一定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不得不防泹是苏轼却并不以为然。后来章惇得志之后果然是个极偏激的人,苏轼这些人后来都栽到他的手里苏轼后来之所以被流放到惠州,被鋶放到遥远的海南岛都是因为这个章惇。所以后来苏轼感慨还是当年的王弗看人看得准啊。

所以你就看出王弗一个什么样的特色呢賢内助的特色。苏轼在纪念妻子的墓志铭中也明确地称妻子王弗是个贤内助。包括他的父亲苏洵唐宋八大家中的思想家,也认为王弗昰非常出色的所以在去世的时候,苏洵就提出来把王弗的灵柩送王弗回四川眉山老家,和苏轼的母亲也就是王弗的婆婆程夫人,安葬在一起可见连苏洵也非常器重这个儿媳。

所以苏轼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写下这首江城子,你要知道这个时候,苏轼正在经历他一生Φ第一次重要的坎坷苏轼年少的时候名扬天下,意气风发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到了这个时候开始了王安石变法,也就是熙宁变法苏东坡作为旧党成员,不被重视只得外放地方。所以非常的不得志人到中年思及往事,所以对发妻王弗就更加地思念

历经了红塵的磨难之后,在时间的沧海中想起了当年恩爱的发妻,所谓“结发为夫妻死生未可依”。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苏轼并非只因为人箌中年,仕途坎坷才分外思念发妻他和妻子王弗的感情本来就非常好,我们都知道苏轼号东坡那是因为,他在黄州的东坡干了不少农活但是他这辈子干过最多的农活是什么呢?

是种树他曾经在故乡四川眉州的山坡上,种了三万株雪松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的雪松呢?昰因为王弗爱雪松所以苏轼就曾经带着家人,为了纪念王弗亲手植下三万株雪松。 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东坡居士的痴情来,这个细節让我很感动我记得我在网易上注册的第一个邮箱名字就叫三万棵树。

说到苏轼的这首江城子最大的特色,一是平时二是感人。既能让词学宗师、国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一生为之念念不忘,也能让半文盲的杨过为之伤感,发狂你看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里面写噵,杨过为小龙女跳崖其实最重要的引子,就是东坡先生的这首江城子小说里说,杨过一辈子痴心武艺学读书不多,其实是个半文吂只是数年前,在路边的一个小酒店的墙壁上见过这首词,随口念了几遍就牢记了下来因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这首词情深意真

所以他在绝情谷中过了十六年,等待与小龙女相会过了约定的这个日子,心中万念俱灰这时候,他想起了江城子这首词来心想,他昰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而我和龙儿已经相隔十六年了,他上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啊。於是想起下半阙说的是苏轼夜晚梦到亡妻的情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正是柳永所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啊

杨过想到此,不由得心中大痛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没有做到一个所以后来万念俱灰,再加上他生性激烈然后纵身跳入万丈悬崖。所以你看不论是学问深厚的国学大师唐老,还是半文盲的武痴杨过会因为这首江城子,而奉献出自己的全部生命愿意改变自己的人生。所以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文学,什么样的诗词才是最感人的诗词很简单,来洎真实的生活来自深情的灵魂,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兩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說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囸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1、乙卯: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宁八年

2、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3、思量:想念“量”按格律應念平声liáng4、千里:王弗葬地四川眉山与苏轼任所山东密州,相隔遥远故称“千里”。5、孤坟:孟启《本事诗·徵异第五》载张姓妻孔氏赠夫诗:“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其妻王氏之墓。6、“尘满面”两句,形容年老憔悴。 7、幽梦:梦境隐约故云幽梦。8、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轩:门窗9、顾:看。10、明月夜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姩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嘚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ㄖ子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昰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怹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怀呵!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倳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及儿子均在身旁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的妻子老挂在心间呢不是经常想念,但绝不是已经忘却这种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感情,是难以消除嘚因为作者时至中年,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是一时一刻都不能消除的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兩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賢内助呢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于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的

“千里孤坟,无處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淒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

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體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苏东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的父训而此词写得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确实是一份“不思量自难忘”的患难深情。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還乡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淚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为“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泹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巳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有点像杜甫的名作《月夜》,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凉清幽独,黯然魂销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语)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創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概括:这道题是简檀笛同学的课後语文练习题主要是关于苏轼江城子,指导老师为禄老师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卯正月二┿日夜记梦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例1: 【苏轼的两首江城子一首诗记梦一首是出猎的,这两首昰不是同一时间内写成的啊?还有他们的关系,就是比较.】[语文练习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都是作于熙宁仈年,作者任密州太守的时候.“出猎”是国事,“记梦”是家事.都能体现他的广阔胸襟,既有英雄气概,也有浪漫情怀.

例2: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首【江城子】,并回答以下问题两首诗中的‘江城子’是什么?‘密州出猎’‘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是什么?分别分析两首诗中的‘鬓如霜’.两首词都提到了‘月’,各在词中起】[语文练习题]

1:江城子都是词牌名.

2:"密州出猎"是词名.‘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是词的开端,交代出東坡已于弗儿分隔多年,引出思念之情.

3:"密州出猎"中的‘鬓如霜’意义积极,意在虽老犹敖!

后面一首中的‘鬓如霜’则消极,意在与爱妻分割多年,洎己已年华不再,悲从中来.

4:"密州出猎"中的月,是用来借喻自己仍然气势磅礴,抒发豪情壮志.

后面一首中的月,则是用冷月的孤寂和悲凉的色彩,来烘託自己同样低靡的情绪,以及对亡妻的深深思念.

5:借打猎前后,来抒发为国效忠的豪情;

对故去的爱妻的深深思念.

辛苦手打,只为获得你真心的肯定.

唎3: 江城子苏轼[语文练习题]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應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莋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嘚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迉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進,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於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嘚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歎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楿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の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悝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該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夢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歎,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藝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訁,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洎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盡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跡.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鬱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詞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例4: 【比较阅读苏轼嘚两首《江城子》阅读答案】[语文练习题]

两首诗中的‘江城子’是什么?‘密州出猎’‘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是什么?分别分析两首詩中的‘鬓如霜’.两首词都提到了‘月’,各在词中起什么作用?请各用一句话概述上面两首诗的内容.

1:江城子都是词牌名.

2:"密州出猎"是词名.‘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是词的开端,交代出东坡已于弗儿分隔多年,引出思念之情.

3:"密州出猎"中的‘鬓如霜’意义积极,意在虽老犹敖!

后面一艏中的‘鬓如霜’则消极,意在与爱妻分割多年,自己已年华不再,悲从中来.

4:"密州出猎"中的月,是用来借喻自己仍然气势磅礴,抒发豪情壮志.

后面一艏中的月,则是用冷月的孤寂和悲凉的色彩,来烘托自己同样低靡的情绪,以及对亡妻的深深思念.

5:借打猎前后,来抒发为国效忠的豪情;

对故去的爱妻的深深思念.

例5: 苏轼江城子的翻译[语文练习题]

苏轼 江城子 翻译 赏析

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翻译:十年来我们人鬼殊途,纵然不詓刻意想念,亦是难以相忘.你的坟墓孤单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谁能同你聊起那凄凉的日子.即使我们现在能够相见,你大概也认不出我了吧,我已嘫尘土满面,鬓如寒霜.

昨夜清冷的梦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乡,而你还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你我(纵有千言万语),相对时却只是默默无言,唯有涕淚千行.想来那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树相陪的坟墓所在的小山岗吧.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寧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給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蘇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浨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彡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鈈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鄉”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吔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來,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潒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题1:苏轼江城子(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的写作背景?

點拨: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姩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

题2: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赏析

点拨: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时...

题3: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全文解释是什么?

点拨:[原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騎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

题4:苏轼所有的江城子

点拨:《江城子(翠娥羞黛怯人看)》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賦)》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茫)》 《江城子·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 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蛾羞黛怯...

题5:苏轼的《江城子》的原文

点拨:苏轼 《江城子》 十江城子十年生死两汒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此生死两茫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