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仓科技怎么样活佛

改装M1911【在.线.客.服.Q:286973777】【送.全.套.配.件】【免.定.金】【安.全.制.品】【货.到.付.款】【诚.信.保.密】
  7月20日6时10分左右,皇姑区汾河街二七饭店附近一家“春饼家常菜”饭店发生液化气罐爆炸,两名路过的行人被碎玻璃崩伤。幸运的是,早上饭店还没营业,没有食客,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饭店爆炸,吓坏邻居老板娘  “我正买菜呢,有人说我家爆炸了,我赶紧往回跑啊,吓得我现在心还‘突突’的”,事发饭店邻居老板娘坐在椅子上不住地喘粗气,“虽然不是咱家,但左邻右舍的,我心里也不得劲儿啊。”  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爆炸的饭店位于一栋居民楼的一楼。爆炸发生后,饭店的门脸已经一片狼藉。  威力巨大,震碎四层楼玻璃  透过饭店残破的大门,记者看到作为爆炸点的饭店后厨几乎全部被毁,锅具、食材被炸的面目全非。前厅里也有不少桌椅被炸变形。在饭店后身,记者看到作为卧室的两个房间窗户也都被震碎,在屋里还有几个已经熏黑的液化气罐。  记者观察到,饭店楼上2到4层住户家的阳台玻璃都有破碎的痕迹,其中2楼居民家最为严重,一面阳台的玻璃已经不知去向。  飞来横祸,两名路人被崩伤  “当时声音老大了,劲儿也老大了,碎玻璃都崩到我门前了。”发生爆炸饭店对面一家电脑维修的店主说。  “一个过路的老汉被飞出来的碎玻璃划伤了脑袋和胳膊,还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中年男子也被崩摔倒了。”有目击者介绍说,“但是都不严重,两个人都能走动,后来被120送医院去了”。记者看到,现场还有不少尚未干涸的血迹,“当时受伤的老头就坐在这里等120,这些血都是他流的。”  记者了解到,事发饭店由一对来自内蒙古的夫妇经营,爆炸发生时二人从饭店后门逃出,并没有受伤。万幸的是,爆炸并没有引起火灾,也没有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晚报提醒,使用液化气罐要注意安全  “可能是头天晚上液化气罐没关紧,造成泄漏了,早上开灯或者打电话,遇着电火花了,就爆炸了。”有围观市民猜测。  沈阳晚报在此提醒使用液化气罐的市民,在购买液化气罐时,要注意瓶口部分的有效期,不要使用超期的液化气罐。在使用结束后,除了关闭燃气灶开关,也一定要关闭燃气罐的阀门,以免造成燃气泄露。同时,还应该经常检查连接罐体与炉灶的胶管,一旦老化要及时更换。(东北新闻网)  原标题:沈阳一饭店液化气爆炸震碎四层楼玻璃路人受伤  稿源:光明网  作者:& 滚动 & 正文
北京十大王府
王府是封建社会等级最高的贵族府邸,北京市现存王府多为清代遗存,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4个等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许多王府或成为积淀厚重的文化景观、或几经修缮改为他用、或只剩下一方遗址残垣。本期TOP10和大家一起探寻北京城里的王府。1 恭王府恭王府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府在前,园在。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王府占地约3.1万平方米,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清致素雅的风韵。地址:西城区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近定阜街)2 郑亲王府郑亲王府坐北朝南,原布局自东而西分三部分。这里最为著名的是它的花园“惠园”,是京师王府花园中的最佳者。目前,郑亲王府只存东部残留,有街门,面阔三间;正门面阔五间,前出踏步之间,浮雕丹陛犹存;正殿面阔五间,台阶间亦存丹陛;并存东配楼面阔五间,西配楼只剩靠北面阔三间;最后为正寝,面阔五间。郑亲王府今为国家教育部址,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3 克勤郡王府克勤郡王府是清廷封给岳托后人的三处府邸之一,规模是最大的,东与罗科铎第三子诺尼的贝勒府相邻。克勤郡王府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正殿阔五间,前出丹墀,左右配殿阔五间,后殿面阔三间,后罩正房面阔七间。府路南影壁尚存,府前部只存东翼楼。后部的内门、后寝与东西配房、后罩房均保存完整,西部跨院也存大部原有建筑。地址:西城区新文化街(原石驸马大街)西口路北4 淳亲王府淳亲王府为帝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邸,允祐于元年(1723)晋封淳亲王。此府是受封郡王后建成的。咸丰十年(1860),王府成为英国使馆。《啸亭杂录》载:“淳亲王府在玉河桥西岸。”《顺天府志》载:“王讳允佑,圣祖七子,谥曰度。裔孙奕梁降袭,后俗称&梁公府&,今废为英国使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5号院5 礼亲王府礼亲王府的所在地在明代是皇帝外戚周奎宅,后为代善所有。现大殿门下部雕有云龙,工艺为明代手法。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门、二道门、银安殿、穿堂门、神殿、后罩楼等;西部是花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设计十分巧妙;东部是王爷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间。王府的主要建筑,分前后两组。前部有正门(宫门)、正殿及其两侧翼楼,后殿及其两厢配殿。后部自成庭院,前为内门(二宫门)、前堂、后堂及其两厢配房,最后为后罩楼。地址: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西侧6
庆亲王府庆亲王府为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府邸,占地宽敞,建筑宏伟,东起松树街、西至德内大街、南起定阜街、北至延年胡同。王府建筑分三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一座。东部亦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原厅堂均有名称,悬有匾额。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西城区定阜街西部路北7 豫亲王府(遗址)该府建于顺治朝,前身为明代诸王馆址。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该府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面阔五间的正门,面阔五间的大殿(进深三间),有丹墀,各面阔五间的东、西翼楼,面阔三间的后殿,面阔七间的后寝和面阔13间的后罩排房。大殿两侧各有三进院落的东、西跨院。中轴线上建筑之大殿和后寝部分,近似紫禁城的外朝与内廷。不过因王府主要架构已被拆除,现存遗址只有门口的两个卧狮、老豫亲王府门外摆设,再无其他遗迹可寻。地址:东城区帅府园东口8 庄亲王府庄亲王府初称承泽亲王府,南起太平仓胡同、北至群力胡同(马状元胡同)、东起西黄城根北街、西至西四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面积之大,列各王府前列。《乾隆京城全图》描绘的该府分成三路。中路正北面阔五间、大殿面阔七间,前出丹墀,东西配殿各面阔五间、后殿面阔五间、后寝面阔七间、后罩房面阔九间。西路为花园,东路为附属院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对庄亲王府进行报复性破坏,大部分变为废墟。北洋上将李纯购得该府,兴建住宅区。后因打通干道,新开辟的平安里大街即穿原庄亲王府区。地址:西城区西四北太平仓胡同路北9 醇亲王府北府醇亲王府坐北朝南,东起鲍家街及太平湖西岸及西城垣,南起今太平湖东里之南西向段,北至宗帽胡同头条。分中路和东、西路及花园。现中路府门三间,两侧有八字影壁,内有东西二门至东西院。中路新建礼堂一座,尚保存二进四合院。东路院落保存较好,西路古建筑大都拆除。现由中央音乐学院占用。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10 顺承郡王府顺承郡王府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府邸布局自外垣以内分三路,中路是主要建筑,和其他王府形制一样,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正殿和两侧翼楼、后殿、后寝,原后楼现已无存。东西两路为生活居住区。西路和东路,各分别由不同的大小院落组成。其中顺承郡王府院内,种植有四株高大的楸树最为著名。1949年后,王府被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设机构的办公地点,现迁至朝阳公园东隅。地址:(新)西城区西太平桥大街23号(旧)西城区旧赵登禹路32号商报记者 蔡培瀚 子谦漫话TOP10围墙不应围住王府文化提到王府,从知名度等诸多因素进行排名,首先被提到的肯定是恭王府。其所处的位置,是在北京旅游的知名景点后海内。如果去恭王府转上一圈,在导游的介绍下,能让人最感兴趣的几点,无非是当年和绅用来储存宝物的巨大库房以及寓意深刻的福字。而在当下“消费为王”的时代,后者更多是用于售卖拓印版字画的盈利用途。对于建筑的本身,估计不少游客游览一圈后,除了“大”和“美”外,也说不出太多具体的形容词。王府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更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宫廷文化和平民文化的桥梁。其实每座王府从选址开始,就孕育着很多值得参考的史料。以恭王府为例,“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可以看出它占据了京城绝佳的位置。恭王府内“处处见水”,而在不同的水流处也有着细节方面的差异,如府内最大的湖心亭之水,是从玉泉湖引进,只入内不外流,符合民间的一些讲究。这些东西皇宫不会呈现,更不是普通老百姓的四合院可以企及。所以,其蕴含着很独特的考证价值。现在“王府文化游”方面的开发,用“濒危”可以算是一个比较贴切的措辞。除恭王府之外,现在能开门招揽游客的王府已经寥寥无几。总览曾经显赫一时的王府现状,几乎每个王府都被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改造,“室内已经完全按照现代化风格重新装修的”、“变成科研或者事业单位的”、“被开发成餐厅的”甚至是变成“私人住宅”等。诚然,现在一些王府的开发确实面临问题,如在购物中心、写字楼林立的环境下,西单周围的郑亲王府难免会受到开发方面的限制,甚至面临着早晚会被楼群淹没的事实。但如果相关部门不去管理,任由很多王府被无节制地开发,或许慢慢失去的,将是整个王府文化。所以,景点本身以及旅行社等,应该好好去琢磨一下如何做好王府文化的传承。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48小时点击排行
本日热评排行北京旅游服务热线:12301
北京旅游集散中心:010-
  1 故宫东城区
  明、清皇宫,明永乐四年(1406)创建,明、清两代迭有修缮改建。宏伟壮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表现明、清宫廷建筑的特征。
  2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东城区东长安街
  明、清皇室的祖庙,明永乐十八年(1420)创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重建,清修。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3 皇史宬东城区南池子
  明、清宫廷的档案储藏所,明嘉靖十三年(1534)建,清修。
  4 国子监东城区国子监
  元大德十年(1306)创建、明改建,清扩建,元、明、清国家太学的旧址。建筑壮丽,国内仅此一处。
  5 孔庙东城区国子监
  元大德六年(1302)创建,明、清重修并扩建。除曲阜外,这是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孔庙。
  6 东岳庙朝阳区朝外大街
  元至治二年(1322)创建,明、清重建。殿宇宏大,保存元代和一部分明代建筑法式,内有赵孟頫道教碑,极珍贵,现仍完整。清朝建的琉璃坊雄伟壮丽,是北京很少有的。
  7 智化寺东城区禄米仓
  明正统九年(1444)建,保存明初建筑的完整风格,佛像、彩画、转轮藏等艺术价值极高。
  8 雍和宫东城区雍和宫大街
  康熙三十三年(1694)创建,为清雍亲王府(胤祯),雍正十二年(1734)改寺,建筑壮丽,殿宇崇宏,内中珍贵佛像很多。
  9 钟楼东城区地安门鼓楼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清干隆十年(1745)重建。古代的报时台,元、明都市建筑的重要体制之一,全部用砖石建成,不用一木,为北京南北中轴线的终点。
  10 鼓楼东城区地安门大街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嘉庆五年(1800)重建。古代的报时台,元、明都市建筑的重要体制之一,并为元大都城的中心,是北京城市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11 社稷坛(中山公园)西城区天安门西
  明永乐十九年(1421)建,后迭经重修和扩建,社稷坛保留明代规制,拜殿并为原来建筑,至今已五百余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12 中南海西城区西长安街
  中海金、元(十三世纪)开辟,南海明初(十五世纪)开辟,楼台殿阁在建筑上具有特殊风格,当然了,前提是进得去。
  13 北海、团城西城区三座门大街
  辽、金(十一世纪)开辟,现存元、明建筑遗制及清代建筑物,殿宇崇宏,为历代帝王别苑,名胜古迹很多。
  14 景山西城区景山前街
  明永乐年间(十五世纪初)建置,清扩建。景山是明初皇宫里的镇山,所有建筑物和附属文物,是故宫体系内的一部分。
  15 大高玄殿西城区三座门大街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建,明清皇室的私庙,建筑精巧。
  16 天坛崇文区天桥南大街东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明、清改建和重修。规模宏大,形制特殊,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的评价。
  17 天宁寺塔宣武区广安门外
  辽(十一世纪)建,为北京现存极精美的古塔。
  18 颐和园海淀区
  金(十二世纪)、元(十四世纪)、明(十五世纪)皆有开辟,现存为清代建筑物,建筑宏伟,为全国少有的园林胜景。
  19 静明园(玉泉山)海淀区
  金(十二世纪)开辟。北京名迹之一,后山清代密宗摩崖造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0 觉生寺(大钟寺)海淀区
  清雍正十一年(1733)建,寺内有明永乐二年(1404)的巨型铜钟,内外铸华严经全部八十一卷,体积高大,铸造精巧,是北京现存的最大铜钟。钟楼建筑雄丽,形制特殊,为适应大钟而建。
  21 十方普觉寺〔卧佛寺〕海淀区聚宝山
  唐代(八世纪)的古庙,元代(十四世纪)开山扩建,明、清多次改建。它的平面布置,沿袭唐、宋时代的伽蓝七堂制度,在北京一带是很少有的。殿内神像及铜制巨型卧佛,塑造精美。
  22 碧云寺海淀区香山
  元至顺二年(1331)创建,明正德年扩建,清干隆十三年(1748)建金刚塔。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后殿现改为孙品山纪念堂。
  23 大正觉寺〔五塔寺〕海淀区
  寺内五塔系明成化九年(1473)仿中印度式金刚宝座塔建成,塔上浮雕梵像、梵宇、梵宝、梵花、狮、象及飞马诸像,活跃逼真,为国内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塔。
  24 大慧寺海淀区
  明正德八年(1513)建,清修。寺内大悲殿是标准的明代建造物。殿内大佛两旁的明代塑像极精美。
  25 慈寿寺塔海淀区阜外八里庄
  塔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须弥座四壁雕塑金刚像,作法细致,为明代单层多檐式塔的极重要的范例。
  26 卢沟桥丰台区
  桥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正统间(十五世纪)重修,清康熙间(十七世纪)重建,是北京最古老的一座大石桥,北京名迹之一,石栏刻狮数百,神态各异。
  27 镇岗塔丰台区长辛店永岗村
  金代(十二世纪)的遗物。塔九级密檐,第二层起,每面残存砖制浮雕佛像,古朴生动,是一座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古塔。
  28 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庵、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石景山区
  各庙保存明代()、清代()建筑行式,又遗存一些明代的精美塑像。
  29 法海寺石景山区模式口
  明正统四年(1429)建,大殿壁上存有明代完整壁画,艺术价值极高。
  30 冰川擦痕石景山区模式口
  为数十万年前的冰川遗迹,是华北罕有的科学实物资料,尤其是北京史前期的重要发现。
  31 十三陵昌平县
  明()建,各陵建筑宏伟,而形式不同,表现出明代建筑形式的演变。
  32 云台昌平县居庸关
  元(十四世纪)建,券门石刻及门洞内石刻刻有大小佛像,汉、藏、蒙、梵、西夏文五种文字的经典,在佛教史和艺术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33 魏太和造像海淀区五塔寺
  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造。是北京现存最古的造像,像及刻字尚完整。
  34 潭柘寺门头沟区罗缑岭
  晋(三世纪)创建,金、元、明重建,清扩建,是北京最古的庙宇,大殿崇宏,尚存明以前建筑形式。寺内有金代石碑、石塔。北京名迹之一,并为北京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35 戒台寺门头沟区马鞍山
  唐武德五年(622)创建,辽建戒台,明、清重建。现存坛基雕刻精美,可能是明正统年间(十五世纪)所建。千佛阁清建,高峻宏伟。寺内有辽碑、辽代经幢及有名的古松等,其它名迹很多。
  36 土城朝阳区、海淀区
  元代大都城墙遗址,元至元四年(1267)创建,是北京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37 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广场
  日动工,日落成,是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革命大厦。
  38 双清别墅海淀区香山
  毛主席在1949年3月到11月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毛主席在这里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南京政府向何处去?》等重要文章
  39 鲁迅故居西城区阜内大街西三条
  鲁迅先生年间住的地方。《华盖集》、《野草》等许多重要文章在此写成。
  40 毛主席故居东城区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巷8号
  毛主席1918年第一次来京的住处,在此居住期间,毛主席组织了湖南留法勤工俭学并开始研读马列主义。
  41 李大钊故居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
  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多年的住宅,居住期间积极进行了革命活动。
  42 陶然亭、慈悲庵陶然亭公园
  毛主席、周总理、李大钊等同志在1920年至1923年间进行革命活动的地址之一。不少粉丝都给掌上北京留言提过陶然亭公园。
  43 长辛店“二七”革命遗址丰台区长辛店大街
  长辛店工人进行革命斗争的地址。祠堂口一号是当年的劳动补习学校旧址,刘铁铺是“二七”大罢工的指挥部。
  44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顺义县焦庄户
  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群众创造的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全长约32华里,地道内设有瞭望孔、射击孔、七个暗堡和大炮楼、指挥所等。
  45 古观象台北京城东南泡子河
  建于明正统年间,五百多年来,此台积累了大量的天文观察资料,向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现存大型天文仪器,既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德、法等帝国主义洗劫我国历史文物的罪证资料。
  46 牛街清真寺宣武区
  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始建的回教建筑,是中国建筑形式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实物。
  47 恭王府及花园西城区
  曾为清恭亲王奕?(咸丰帝之弟)府邸,故名。堂院建筑精美,花园布置得体,曾被人称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
  48 西黄寺朝阳区安定门外
  清干隆五十年(1785年)建,顺治时为西藏第五世达赖喇嘛所建立的住所,寺内清静化城塔是为纪念班禅六世在此病故的清代单体建筑艺术的杰作,具有汉藏印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特点。
  49 圆明园遗址海淀区
  由明代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组成,清代屡次扩建,是举世闻名的园林。年遭帝国主义洗劫烧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例证。
  50 南堂西城区宣武门内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此建经堂,清顺治七年(1650)扩建,历来是北京天主教教区的主教堂,也是反动的宗教侵略中心,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51 东南城角角楼北京内城东南角
  明建,建筑形式特殊,明清城防设施和城楼建筑的独特例证。
  52 正阳门与箭楼天安门广场南面
  正阳门是明清内城南城的标志,与箭楼同为天安门广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53 琉璃河商周遗址房山县董家林一带
  发掘中发现有当时的居住区、古城墙和墓葬区,并保存了几座奴隶殉葬墓和车马坑,地下遗存丰富。对研究我国北方地区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54 万佛堂、孔水洞房山县坨里
  孔水洞壁有隋唐同代的刻经和雕像,洞上的万佛堂内壁满布石雕佛像,附近山上并有辽砖塔。孔水洞,是北京最大的地下水泉之一,对研究隋唐宗教艺术和水文变迁,均有参考价值。
  55 窦店土城房山县
  是我市保留较完整,遗迹较多的一座古城(战国到西汉),对研究北京历史地理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56 银山宝塔昌平天寿山东
  有塔七座,五座为金代墓塔,二座为元代墓塔,均为密檐实心,建筑秀丽挺拔,雕造装饰精巧,是研究佛教艺术和砖石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
  57 燃灯塔通县城
  辽建明修,高约四十五丈,十三层密檐,建筑结构和塔上精美的佛像雕刻,均有艺术价值。
  58 法源寺宣武区宣武门外
  唐贞观十九年(645)在此建悯忠寺,明正统二年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更名法源寺,保存有研究唐史的重要资料。规模宏大,解放后,亚洲宗教界代表人物曾在此集会活动,在佛教国家中有一定的声誉。
  59 大觉寺海淀区
  辽建,清康熙、干隆时重修,寺内保存许多文物。自然风景瑰丽,向为游览胜地。
  60 先农坛宣武区永定门大街
  古代祭山川、风云、雷雨之建筑,是北京五坛之一,有一定历史价值,重点保护观耕台、庆成宫、太岁殿、神仓、蚕坛等处。
  61 良乡塔房山县良乡镇
  塔为五级楼阁空心式,高大雄伟,是良乡的重要名胜古迹。
  62 团城、演武厅海淀区
  清干隆时练兵之地,厅西实胜寺内的石碑,用汉、满、回、蒙四种文字精刻,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
  63 德胜门箭楼北京城西北角
  与前门箭楼,是仅存的两处研究古代都市布局,城防设施的实物资料。
  64 万寿寺北京西郊
  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清干隆时两次大修,寺分中西东三部,楼阁建筑、假山堆石与紫竹院公园连成一片,可作旅览区。
  65 白云观广安门外
  相传是唐天长观旧址、金、元、清重修,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由数进四合院组成,是研究道教的实物资料。
  66 孚王府(九爷府)朝内大街
  清初建筑,因道光时曾为宣宗第九子奕譓(孚郡王)的府邸,故名,建筑严谨规整。
  67 历代帝王庙阜内大街
  明嘉靖年建,明代祭祀历代帝王之地,是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原有建筑保存完整。
  68 景泰陵海淀区
  明代宗景泰帝的陵寝
  69 文天祥祠东城区府学胡同
  为纪念抗元英雄文天祥的祠堂,明代建祠。祠内还保存有匾额及石碑等。
  70 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
  一九二四年底孙中山先生北上来京直至逝世的住地。逝世前在这里留下了着名的《总理遗嘱》。原有四合院和花园保存基本完整。
  71 原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西城区新文化街
  鲁迅先生曾多次在此讲学,院内有“三·一八”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
  72 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丰台区长辛店镇
  原京汉铁路侨工局赞助下的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旧址。一九一八年在此举办过留法勤工俭学学习班。
  73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海淀区圆明园“九洲清宴”遗址内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李大钊等同志带领爱国学生,工人和各界人士在天安门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举行示威。段祺瑞下令开枪,四十二人遇难。一九二九年北平市政府在此纪念碑。
  74 滦洲起义纪念塔海淀区温泉
  辛亥革命滦洲起义烈士的衣冠冢,有纪念塔、碑刻等,一九三七年四月落成,同年五月在此举行国葬典礼。
  75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石景山区八宝山
  革命先烈和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陵园。墓区内有任弼时、瞿秋白等革命先烈墓。骨灰瞻仰厅里存放着朱德、董必武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骨灰盒。
  76 李大钊烈士陵园海淀区万安公墓内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李大钊同志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一九三三年,中共河北省委发动北平市民于四月二十三日公葬李大钊烈士于万安公墓。一九八二年,中共中央决定在万安公墓内建李大钊烈士陵园。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烈士及其夫人的灵柩移葬于园内。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主持举行了陵园落成典礼。
  77 报国寺及顾亭林祠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
  辽创建。明成化二年(1466年)重建。清干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清代着名学者顾炎武(字亭林)曾寓居寺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何绍基、张穆等人集资为顾建祠。
  78 柏林寺东城区戏楼胡同
  元至正七年(1347年)创建。明正统、清康熙、干隆年间重修。原建格局保存完整。
  79 广化寺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
  元创建。明万历、清咸丰年间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原建格局保存完整。
  80 护国寺金刚殿西城区护国寺街
  元创建,初名崇国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大隆善寺,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时改名护国寺。是京都名刹。解放后,对遗存的金刚殿进行过修葺。
  81 都城隍庙后殿(寝祠)西城区成方街
  元至元七年(一二七○年)创建。明重修。清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年)庙毁,又修复后殿及仪门。现仅存后殿,是研究元代大都城地理方位的重要遗迹。
  82 广济寺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金代西刘村寺旧址。明天顺年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改名“弘慈广济寺”。现尚保存原建格局,为我国佛教界的重要活动场所。
  83 东四清真寺东城区东四南大街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初名礼拜寺。景泰元年(1450年)敕题“清真寺”。万历七年(1579年)重建。寺内保存有珍贵的伊斯兰教经书和文物。
  84 火德真君庙(火神庙)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元代庙址上改建而成,清干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形制和布局。
  85 隆安寺崇广区广渠内白桥大街
  明景泰五年(1454年)创建。之后屡次重修。现存殿宇、戏台等建筑是清代遗物,整体布局较严整,内有明、清碑刻等文物。
  86 黑龙潭及龙王庙海淀区温泉
  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在潭旁敕建此庙,后屡次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尚完整,有明、清碑刻多座。
  87 地坛东城区安定门外
  又称方泽坛,是明、清两代祭祀地祗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现为地坛公园。
  88 日坛朝阳区朝阳门外
  又称朝日坛,是明、清两代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现为日坛公园。
  89 月坛西城区南礼士路
  又称夕月坛,是明、清两代祭祀夜明神(月亮)的地方。明嘉靖九年(1530年)建。现为月坛公园。
  90 沿河城与敌台门头沟区
  地处门头沟区狮子沟沟口,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为加强北京防御,明万历六年(1578年)修建沿河城。现存城门一座,城西存敌台两座。沿河城至洪水口一带尚存万历初年构筑的敌台十六座。
  91 万里长城北京段密云、怀柔、平谷、延庆、昌平、门头沟
  北京地区内的长城,绵延近千里,保存较完整。这段长城大多构筑在高山峻岭、悬崖陡壁上,以气势雄伟、规模浩大着称于世。
  92 广济桥(清河大桥)海淀区清河镇
  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创建的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是明代皇帝谒陵和通往塞北的交通要道。一九八二年决定迁建于小月河保护。
  93 后门桥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
  元始建,初名万宁桥,木构筑。后改为石筑。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为元代大都城内通惠河上游的重要通水孔道,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
  94 永通桥及石道碑朝阳区八里桥
  俗称“八里桥”,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为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桥下河道两旁有石水兽四只,雕刻生动。义和团运动时这里曾是战场。桥东有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御制通州石道碑”一座,记载自京师至通州修筑道路的情况。
  95 朝宗桥昌平县沙河镇北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建,为京师通往明陵的大石桥。全长130米,七孔联拱实心栏板。桥北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立“朝宗桥”碑一块。
  96 琉璃河大桥房山县琉璃河镇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建成。为九孔联拱实心栏板大石桥,是北京现存少数明代桥梁之一。
  97 普度寺大殿东城区普庆前巷
  元太乙神坛和明南城洪庆宫遗址,清顺治初年改建为睿亲王多尔衮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又改建为玛哈噶喇庙,干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次年改名普度寺。大殿建筑宏伟,形式特异。
  98 福佑寺西城区北长街
  清圣祖玄烨在紫禁城外的避痘处。雍正元年(1723年)建正殿,后改为庙宇。一九一八年毛泽东同志来京时,曾在此居住。后为班禅驻北平办事处。解放后为班禅驻京办事处。
  99 嵩祝寺及智珠寺东城区嵩祝院北巷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皇帝为蒙古活佛章嘉胡图克图在京修建的宗教场所,名嵩祝寺。寺院规模宏伟,建筑轩昂。其西部与智珠寺毗邻,原有古建大部保存。
  100 宣仁庙东城区北池子
  清雍正六年(1728年)建,祭祀风神的地方。主体建筑保存完整。
  101 凝和庙东城区北池子
  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祭祀云神的地方。原建筑基本完整。
  102 昭显庙西城区北长街
  清雍正十年(1732年)建,祭祀雷神的地方。现仅存大殿。
  103 吕祖阁西城区新华街
  供奉以吕岩(洞宾)为主的道教庙宇,是北京现存少数道观之一。规模较大,整体布局和建筑物尚完整。
  104 西什库教堂(北堂)西城区西什库
  曾是北京最大的天主教堂。原在府右街北口(蚕池口),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迁建于明代的西什库旧址,俗称“西什库教堂”。
  105 旭华之阁及松堂海淀区香山
  旭华之阁,清干隆二十七年(1762年)建,为无梁殿结构。松堂(来远斋),干隆十四年(1749年)建,白石枋柱,堂后有古朴的叠石,四周遍植白皮松,俗称“松堂”。干隆皇帝曾在此为征大、小金川回归的将士设宴庆功。
  106 静宜园(香山)海淀区香山
  辽创建。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大永安寺(后来的香山寺)。清干隆十年改建为静宜园。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即在园内。山上遍植黄栌。秋季满山红叶,为京郊胜景。一九四九年三月至十一月,中共中央曾在此处办公。
  107 钓鱼台与养源斋海淀区
  原为金代旧迹,元代称玉渊潭。清干隆三十八年(1773年)浚治成湖,重修台座,御书“钓鲁台”三字。台侧建有行宫,正殿题“养源斋”。
  108 和敬公主府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
  清干隆皇帝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的赐第,其后屡有改建。主体建筑仍保存晚清风格。
  109 礼王府西城区黄城根九号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礼烈亲王代善第三代袭王康良亲王杰书于康熙年间所建。嘉庆时毁于火,当时的礼亲王昭?重建。现主体建筑仍保存完整,是研究清代王府建制的实物。
  110 郑王府西城区大木仓胡同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布局开阔,建筑雄伟,原为北京规模最大的王府。现存中轴线上的大门、仪门、大殿、后殿等主体建筑,是研究清代初期王府建制的典型实物。
  111 庆王府西城区定阜大街
  清末庆亲王奕劻长子的府。后殿及西部三路院落保存完整。西路有精雕的楠木装修建筑一处,价值很高;后部的梳妆楼,形制新颖。
  112 顺承郡王府西城区太平桥大街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曾是张作霖的住宅。现存中路、东路的格局尚完整。
  113 克勤郡王府西城区新文化街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曾一度是知名人士熊希龄的诠宅。王府后半部的后寝门、后寝和后罩房等建筑物尚完整。
  114 醇亲王府(摄政王府)西城区后海北沿
  原为清初大学士明珠府第。干隆时改为成亲王府。光绪十四年(1888年)改为醇亲王府,清干末代皇帝溥仪(宣统)诞生于此。溥仪即位后,其父载澧被封为监国摄政王,因而又称摄政王府。
  115 关岳庙西城区德胜门内东大街
  清末醇亲王祠堂,辛亥革命后改祀关帝、岳王。一九三九和一九四○年两次重修。建筑宏伟,原建格局保存完整。解放后曾为达赖驻京办事处。
  116 云绘楼清音阁宣武区陶然亭公园
  清式建筑,原在中南海,一九五四年按原状迁建于此。
  117 杨椒山祠(松筠庵)宣武区宣武门外达智桥十二号
  明嘉靖时,冒死弹劾权相严嵩的杨椒山(继盛)的住宅。清干隆五十二年(1787年)改为杨椒山祠。杨椒山两次批评时政的草稿刻石均嵌于祠内的谏草亭。
  118 于谦祠东城区裱背胡同二十三号
  于谦(年)是拥戴明景泰皇帝保卫北京挫败瓦刺也先进犯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英宗复辟后惨遭杀害。敕建其生前在京故居为“忠节祠”。现存建筑为晚清时重建。该祠也是义和团重要坛址。
  119 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宣武区海柏胡同十六号
  清代着名学者朱彝尊在京的住宅。《曰下旧闻》一书即编着于宅内的“古藤书屋”。
  120 康有为故居宣武区米市胡同
  康有为在京居住的地方,也是其筹划变法维新的主要活动场所。因院中原有七株树,故康有为题其室为七树堂。
  121 梅兰芳故居西城区护国寺街九号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住所。
  122 程砚秋故居西城区西四北三条三十九号
  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的住所。
  123 齐白石故居西城区跨车胡同十三号
  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住所。
  124 老舍故居东城区灯市口西街
  著名现代文学家老舍(舒舍予)的住所。
  125 茅盾故居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十三号
  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沈雁冰)的住所。
  126 湖广会馆宣武区骡马市大街
  清初北京著名的会馆之一。现存在的戏台、后楼基本完好。
  127 阳平会馆戏楼崇文区小江胡同三十六号
  戏楼规模较大,保存完整。
  128 福建汀洲会馆北馆崇文区长巷下二条四十八号
  主院正房,结构新颖。是北京少见的具有南方特点的古建筑。
  129 安徽会馆戏楼宣武区后孙公园二十五号
  戏楼保存较完整。
  130 湖南会馆宣武区烂缦胡同一百零一号
  主院保存完整。毛泽东同志一九一九年曾在此居住并召开湖南旅京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大会。
  131 中山会馆宣武区珠巢街五号
  布局严谨,建筑精美。前厅、过廊保存较完整。
  132 可园东城区帽儿胡同七号、九号
  清末官僚宅第的花园。布局新颖。
  133 旧宅园东城区帽儿胡同三十七号
  溥仪妻婉容婚前的住所。原建格局基本保留。正房五间内的隔扇、落地花罩雕缕精细。东院花厅装修基本保存原状,明间迎面墙满嵌巨镜一方,传为婉容婚前演礼之处。
  134 乐善园建筑遗存北京动物园内
  北京动物园内的畅观楼(西式)、豳风堂、鬯春堂(中式),是原乐善园的建筑遗存,形式各异,保存完好。现动物园正门的砖雕精美,与上述建筑已连成一体,是研究建筑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135 乐家花园海淀区海淀镇
  清礼亲王别墅,民国初年改为乐家花园。花园由数组建筑物构成,各院落间堆石成山作为屏障,形成封闭式景观,是一处难得的园林佳境。
  136 达园海淀区圆明园西
  民国初年,军阀王怀庆在圆明园废墟的前湖区兴建的别墅。屋宇、池沼布置直辖市,是一处景色宜人的园林佳境。
  137 西城区西交民巷八十七号、北新华街一百一十二号四合院西城区
  原为双合盛碑酒厂资本家的住宅。宅院宽阔,西部的花园叠石为山,别具一格。
  138 西城区西四北大街六条二十三号四合院西城区
  中型四合院,三进院落保存完整。
  139 西城区西四北三条十一号四合院西城区
  三进四合院建筑,东院筑有爬山廊,保存较完整。
  140 西城区西四北三条十九号四合院西城区
  小型四合院建筑,保存较好。
  141 西城区前公用胡同十五号四合院西城区
  中型四合院建筑,保存基本完整。
  142 东城区东四六条六十三至六十五号四合院东城区
  清末大学士崇礼的住宅。分主院、跨院和花园三部分,每院自成院落,建筑保留完整。
  143 东城区礼士胡同一百二十九号四合院东城区
  住宅和花园两部分组合而成,布局紧凑,建筑完整。
  144 东城区内务部街十一号四合院东城区
  清宣宗第六女寿恩公主的府第,俗称六公主府。有大小院落二十余座,前部主要宅府大都保存原貌。
  145 东城区圆恩寺后街七号、九号四合院东城区
  大型四合院建筑群,由中部西式小楼、东部花园和西部中式四合院组成。整体布局直辖市,是北京少有的中、西结合的建筑实物。
  146 东城区国祥胡同二号四合院东城区
  现存的两座四合院建筑是清代那王府的一部分。建筑形体高大,保存完整。
  147 东城区方家胡同十三号、十五号四合院东城区
  清循王府的住宅部分。布局规整深广。
  148 东城区府学胡同三十六号(包括交道口南大街一百三十六号四合院)东城区
  清末兵部尚书志和的住宅。由花园和多组院落组成,是保存较完整的大型四合院。
  149 崇广区新开路二十号四合院崇文区
  民国年间修建的小型四合院。布局严谨,建筑小巧精致,椽头、柱头皆镶嵌珐琅图案。保存完整。
  150 白水寺石佛燕山区
  白水寺(俗名大佛寺)已毁。现存一佛二胁侍石像,造形古朴,高达丈余,是北京现存元明时期最大的石雕像。
  151 正阳桥卫生渠记方碑崇广区天桥东一巷
  碑身方形,碑首为四角攒尖式,碑座为须弥座式,上刻精美浮雕。碑身镌刻满、汉文字“干隆五十四年御制记并书”文,是研究清代水道建设的资料。
  152 燕墩崇文区永定门外大街
  俗称烟墩。砖砌方台上立方形四面碑一座。四角攒尖顶雕龙纹,石须弥座雕诸子神像。碑身镌刻清干隆皇帝撰写的满汉文字《皇都篇》和《帝都篇》。
  153 国子监街东城区国子监街
  又名成贤街。路北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沿街有牌坊四座,临街院落大多保持原貌,是北京现存古老街道之一。
  154 金中都城遗迹丰台区凤凰嘴村、高楼村、万泉寺、马连道
  金中都城建于天德三年(1151年)。现残存的金中都城南垣西垣遗迹,是研究北京历史和城市变迁的重要实物。
  155 明北京城城墙遗迹西城区西便门,东城区崇文门东
  明代北京城城墙残段(崇文门东一段,西便门附近两段)是研究北京城垣变迁的重要实物。
本文关键字
你的态度:
还想说点什么: 你还可输入240个字符
有什么亮点与不足
热点资讯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梨木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