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薯6号种苗1号种子(就是苕尖)在哪可以买到?

  楚天金报讯 记者戴辉
  市面上的有机花菜其实不是有机的、餐桌上的美味“苕尖”已经长不出红薯……近日,在武汉蔬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记者了解到,通过新技术转化,许多外来蔬菜变成“汉产”,这些新品种“混血”蔬菜在武汉有30多种,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价格也走平民路线。记者经过连日探访,告诉你这些“混血”蔬菜背后的故事。
  ■ 尖板眼
  大红番茄是蜜蜂授粉
  记者近日在东西湖农科所看到,成片的大棚蔬菜长势喜人,有水芹菜、西洋菜、油菜薹、孢子甘蓝、松花菜等。其中木架支撑的番茄树已长到半人多高,挂满了青色的番茄,最下面的一部分已变成红番茄。
  武汉知名蔬菜专家朱林耀对记者说,这是一种帕维亚番茄,原产地是美洲,使用熊蜂授粉技术,亩均增产1000多公斤。熊蜂是专门从荷兰引进的一种蜜蜂,最喜欢为番茄花授粉,经过熊蜂授粉长大的果实,番茄个头都差不多,不像传统番茄大大小小的,而且营养成分提高了20%。
  记者看到,这种番茄比一般番茄大一倍,而且红得很自然。针对人们对番茄打激素的担忧,朱林耀说,因为番茄花遇到高温或低温,容易脱落,有的菜农于是给番茄树打植物激素,这样的番茄需要人工催红,长期食用对健康有害。而采用熊蜂授粉后,产出的番茄个大红润,市民可放心食用。
  目前,帕维亚番茄已在武汉东西湖、蔡甸、黄陂等地大面积种植,有的已经进入集贸市场。
  有机花菜大多非有机
  记者昨日在青山钢花市场看到,一种脸盆大小、茎叶更长的花菜被菜贩称作“有机花菜”,售价5元一斤,卖得比较好。顾客李太婆说,以前不怎么吃花菜,但这种“有机花菜”比传统的花菜要鲜甜、脆嫩,所以经常买。
  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专家龙启炎介绍,其实市面上绝大多数有机花菜并非有机,应该叫松花菜,是花椰菜的一个品种,与传统的紧花菜、西兰花都属同一个家族,最早从台湾引进。
  龙启炎说,有机菜须是在有机环境里生长的蔬菜,松花菜不能叫有机花菜,属于误传或商家促销的噱头。由于松花菜其个头大,长得比较松散,其全身吸收光合作用较多,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比紧花菜高,口感也很鲜美,深受武汉市民的喜爱。这种菜在武汉经过技术改良后,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
  “苕尖”只长叶子不长红薯
  家住青山的周女士几乎每天都要买“苕尖”(红薯尖),“和竹叶菜、苋菜相比,‘苕尖’炒后不变色,而且入口像肉一样有嚼劲,所以我很喜欢吃。”周女士对记者说。
  “其实我们现在吃的薯尖,已并非以前的薯尖,而是改良品种,原产地是台湾,后在福建经过红薯和竹叶菜嫁接,培育成福薯8号、10号两个品种,经过农业专家改进成鄂薯1号,结合了竹叶菜和传统薯尖的优点,只长叶子不长红薯,而且不需要打农药。”朱林耀说。
  据了解,武汉市场上卖的薯尖已全部“汉化”,在黄陂、江夏等地种植了二三万亩,菜农利用薄膜立体栽培,下面种薯尖,上面种苦瓜、丝瓜遮阴,使得薯尖的叶片更绿。
  朱林耀说,现在的薯尖除冬季外均可吃到,上市期从4月到11月,比以前延长3个月,而且可多次采摘,现在一年的亩产可达2万斤,增收四五千斤,在武汉已形成每年近10亿元的产业规模。
来源:&&编辑: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图文:有机花菜非有机苕尖长不出红薯
图文:有机花菜非有机苕尖长不出红薯
时间:日16:30 来源:楚天金报
原标题:图文:有机花菜非有机苕尖长不出红薯
  楚天金报讯  图为:越来越多混血蔬菜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文/本报记者戴辉 图/本报记者万多  市面上的有机花菜其实不是有机的、餐桌上的美味“苕尖”已经长不出红薯……近日,在武汉蔬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记者了解到,通过新技术转化,许多外来蔬菜变成“汉产”,这些新品种“混血”蔬菜在武汉有30多种,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价格也走平民路线。记者经过连日探访,告诉你这些“混血”蔬菜背后的故事。  尖板眼  大红番茄是蜜蜂授粉  记者近日在东西湖农科所看到,成片的大棚蔬菜长势喜人,有水芹菜、西洋菜、油菜薹、孢子甘蓝、松花菜等。其中木架支撑的番茄树已长到半人多高,挂满了青色的番茄,最下面的一部分已变成红番茄。  武汉知名蔬菜专家朱林耀对记者说,这是一种帕维亚番茄,原产地是美洲,使用熊蜂授粉技术,亩均增产1000多公斤。熊蜂是专门从荷兰引进的一种蜜蜂,最喜欢为番茄花授粉,经过熊蜂授粉长大的果实,番茄个头都差不多,不像传统番茄大大小小的,而且营养成分提高了20%。  记者看到,这种番茄比一般番茄大一倍,而且红得很自然。针对人们对番茄打激素的担忧,朱林耀说,因为番茄花遇到高温或低温,容易脱落,有的菜农于是给番茄树打植物激素,这样的番茄需要人工催红,长期食用对健康有害。而采用熊蜂授粉后,产出的番茄个大红润,市民可放心食用。  目前,帕维亚番茄已在武汉东西湖、蔡甸、黄陂等地大面积种植,有的已经进入集贸市场。  有机花菜大多非有机  记者昨日在青山钢花市场看到,一种脸盆大小、茎叶更长的花菜被菜贩称作“有机花菜”,售价5元一斤,卖得比较好。顾客李太婆说,以前不怎么吃花菜,但这种“有机花菜”比传统的花菜要鲜甜、脆嫩,所以经常买。  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专家龙启炎介绍,其实市面上绝大多数有机花菜并非有机,应该叫松花菜,是花椰菜的一个品种,与传统的紧花菜、西兰花都属同一个家族,最早从台湾引进。  龙启炎说,有机菜须是在有机环境里生长的蔬菜,松花菜不能叫有机花菜,属于误传或商家促销的噱头。由于松花菜其个头大,长得比较松散,其全身吸收光合作用较多,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比紧花菜高,口感也很鲜美,深受武汉市民的喜爱。这种菜在武汉经过技术改良后,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  “苕尖”只长叶子不长红薯  家住青山的周女士几乎每天都要买“苕尖”(红薯尖),“和竹叶菜、苋菜相比,"苕尖"炒后不变色,而且入口像肉一样有嚼劲,所以我很喜欢吃。”周女士对记者说。  “其实我们现在吃的薯尖,已并非以前的薯尖,而是改良品种,原产地是台湾,后在福建经过红薯和竹叶菜嫁接,培育成福薯8号、10号两个品种,经过农业专家改进成鄂薯1号,结合了竹叶菜和传统薯尖的优点,只长叶子不长红薯,而且不需要打农药。”朱林耀说。  据了解,武汉市场上卖的薯尖已全部“汉化”,在黄陂、江夏等地种植了二三万亩,菜农利用薄膜立体栽培,下面种薯尖,上面种苦瓜、丝瓜遮阴,使得薯尖的叶片更绿。  朱林耀说,现在的薯尖除冬季外均可吃到,上市期从4月到11月,比以前延长3个月,而且可多次采摘,现在一年的亩产可达2万斤,增收四五千斤,在武汉已形成每年近10亿元的产业规模。  有来头  10年培育30余种蔬菜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5年,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武汉农科院、菜科所、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等部门就开始在郊区开辟试验田,每片大概10亩左右,试种一些外来的特色蔬菜,比如现在已经大众化的薯尖、松花菜、孢子甘蓝等。来自日本的圆头白菜就是武汉市有关领导于2007年去日本考察时引进的。  据了解,根据不同的土壤和地形特点,武汉在郊区划定8个蔬菜基地,现在蔬菜基地总量达100万亩,年均增长5%,蔬菜年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总产值达120亿元。  朱林耀对记者说,1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30余种特种蔬菜被培育为大众菜,现在武汉7万亩大棚快生菜地里,有三成都是这种混血菜。武汉市引进蔬菜进行混血,不仅能增加蔬菜品种,丰富市民菜篮子,还能创造额外的效益。比如在黄陂种植的一种芦笋,由于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现在种植面积已达千余亩,还出口到日本。  有营养价格便宜惹人爱  从前,混血蔬菜对许多武汉市民来说很陌生,比如生菜在武汉露面时,很多人不了解,到现在大家随时可以买生菜吃了。近日,记者在武汉一些集贸市场发现,一些以前稀有的蔬菜都已大众化,记者在江城一些集贸市场发现,这些“混血”蔬菜的价格并不高。比如市场有一种孢子甘蓝,这种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此前在中国台湾有少量种植,现在也汉产了。孢子甘蓝的小叶球,蛋白质含量很高,居甘蓝类蔬菜之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较高,而且其口感好。目前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的防治,也有显著作用。随着大面积种植,价格从以前30多元一斤降至10元一斤。  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专家骆海波介绍,市民要的是口味、营养,这些新奇特的“混血”蔬菜颜色更鲜艳。比如苋菜,以前只有红绿相间的一个品种,现在有纯红色的苋菜叫“红贵妃”,还有纯绿色的苋菜等多个品种。苦瓜以前是单纯的白色,现在的新品种有纯绿色的苦瓜。现在市场上还能看到紫色的小白菜、紫叶生菜等,这些都是汉产“混血”蔬菜。  目前,这些菜在一些大的蔬菜批发市场都有卖。白沙洲大市场蔬菜部经理邓垦对记者说,紫薯、松花菜、薯尖、黄秋葵、孢子甘蓝等“混血”蔬菜,以前主要供应大酒楼,现在已大面积种植,而且产量每年以10%的比例递增,所以价格也开始平民化。比如原产美国的一种芦笋,零售每斤由以前20元降至10元;松花菜由每斤15元降至5元;薯尖由每斤8元降至2元;紫薯由每斤10元降至5元。  朱林耀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混血菜的保健功效被充分挖掘。比如原产于荷兰的马齿苋被称作“肠胃菜”,肠胃不好的人常吃有好处;来自日本的青花菜、美国的芦笋被称作“抗癌菜”;原产美国现已在武汉大量种植的西芹,被誉为“降压菜”。  有讲究  口感好营养高是培育方向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培育的混血蔬菜已达30多种,多数已流入普通市民的餐桌。记者在武汉市设施蔬菜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看到,许多新品种还在培育中,比如宝塔菜、紫背天葵等。  这些特色蔬菜是怎么研制出来的?朱林耀介绍,新的品种首先要看是否能适应武汉的水土。一个品种要试验很多次,每年也要淘汰不少水土不服的蔬菜。比如以前东西湖曾引进一种水晶菜,结果发现不适合在武汉种植而被淘汰。  朱林耀说,蔬菜的口感好和营养高是培育的主要方向。比如近年来,武汉建成的7万亩蔬菜大棚中种植的田七、叶枸杞、白子菜、土人参、紫背天葵等,这类蔬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在武汉,这类药食两用的保健蔬菜三年已累计推广3.8万亩,产量1.5亿公斤,三年累计产值2.5亿元。
本文相关推荐鄂菜薯1号应对蔬菜秋淡高产栽培技术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鄂菜薯1号应对蔬菜秋淡高产栽培技术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长​江​流​域-月​的​天​气​多​高​温​干​旱​,​有​时​大​雨​连​绵​,​不​利​于​蔬​菜​生​长​,​且​越​夏​蔬​菜​病​虫​害​严​重​,​导​致​市​场​蔬​菜​供​应​短​缺​,​为​缓​解​这​一​矛​盾​,​黄​石​市​引​进​了​湖​北​省​农​科​院​选​育​的​菜​用​薯​尖​红​薯​新​品​种​―​―​鄂​菜​薯号​,​进​行​了​应​对​蔬​菜​秋​淡​的​高​产​栽​培​,​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般​薯​尖6m​。​产​量​达00​k​g​,​且​其​薯​尖​色​泽​嫩​绿​、​纤​维​少​,​口​感​脆​嫩​爽​口​,​深​受​农​民​和​市​民​的​欢​迎​,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菜用红薯新品种――鄂菜薯1号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菜用红薯新品种――鄂菜薯1号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W​-"​作​母​本​、​鄂​薯号​作​父​本​有​性​杂​育​成​成​,​叶​菜​类​红​薯​品​种​。00​年​通​过​湖​北​审​定​。​鲜​茎​叶​蛋​白​质​含​量.8​%​,​粗​纤​维​含​量.8​%​,​维​生​素​C​含​量4.毫​克​/​千​克​。​适​口​性​较​好​,​无​苦​涩​味​。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您的当前位置: >
有机花菜大多非有机“苕尖”只长叶不长苕
楚天金报讯图为:越来越多混血蔬菜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文/本报记者戴辉图/本报记者万多市面上的有机花菜其实不是有机的、餐桌上的美味“苕尖”已经长不出红薯……近日,在武汉蔬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记者了解到,通过新技术转化,许多外来蔬菜变成“汉产”,这些新品种“混血”蔬菜在武汉有30多种,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价格也走平民路线。记者经过连日探访,告诉你这些“混血”蔬菜背后的故事。  ■尖板眼  大红番茄是蜜蜂授粉记者近日在东西湖农科所看到,成片的大棚蔬菜长势喜人,有水芹菜、西洋菜、油菜薹、孢子甘蓝、松花菜等。其中木架支撑的番茄树已长到半人多高,挂满了青色的番茄,最下面的一部分已变成红番茄。武汉知名蔬菜专家朱林耀对记者说,这是一种帕维亚番茄,原产地是美洲,使用熊蜂授粉技术,亩均增产1000多公斤。熊蜂是专门从荷兰引进的一种蜜蜂,最喜欢为番茄花授粉,经过熊蜂授粉长大的果实,番茄个头都差不多,不像传统番茄大大小小的,而且营养成分提高了20%。记者看到,这种番茄比一般番茄大一倍,而且红得很自然。针对人们对番茄打激素的担忧,朱林耀说,因为番茄花遇到高温或低温,容易脱落,有的菜农于是给番茄树打植物激素,这样的番茄需要人工催红,长期食用对健康有害。而采用熊蜂授粉后,产出的番茄个大红润,市民可放心食用。目前,帕维亚番茄已在武汉东西湖、蔡甸、黄陂等地大面积种植,有的已经进入集贸市场。  有机花菜大多非有机记者昨日在青山钢花市场看到,一种脸盆大小、茎叶更长的花菜被菜贩称作“有机花菜”,售价5元一斤,卖得比较好。顾客李太婆说,以前不怎么吃花菜,但这种“有机花菜”比传统的花菜要鲜甜、脆嫩,所以经常买。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专家龙启炎介绍,其实市面上绝大多数有机花菜并非有机,应该叫松花菜,是花椰菜的一个品种,与传统的紧花菜、西兰花都属同一个家族,最早从台湾引进。龙启炎说,有机菜须是在有机环境里生长的蔬菜,松花菜不能叫有机花菜,属于误传或商家促销的噱头。由于松花菜其个头大,长得比较松散,其全身吸收光合作用较多,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比紧花菜高,口感也很鲜美,深受武汉市民的喜爱。这种菜在武汉经过技术改良后,一年四季都可以供应。  “苕尖”只长叶子不长红薯家住青山的周女士几乎每天都要买“苕尖”(红薯尖),“和竹叶菜、苋菜相比,‘苕尖’炒后不变色,而且入口像肉一样有嚼劲,所以我很喜欢吃。”周女士对记者说。“其实我们现在吃的薯尖,已并非以前的薯尖,而是改良品种,原产地是台湾,后在福建经过红薯和竹叶菜嫁接,培育成福薯8号、10号两个品种,经过农业专家改进成鄂薯1号,结合了竹叶菜和传统薯尖的优点,只长叶子不长红薯,而且不需要打农药。”朱林耀说。据了解,武汉市场上卖的薯尖已全部“汉化”,在黄陂、江夏等地种植了二三万亩,菜农利用薄膜立体栽培,下面种薯尖,上面种苦瓜、丝瓜遮阴,使得薯尖的叶片更绿。朱林耀说,现在的薯尖除冬季外均可吃到,上市期从4月到11月,比以前延长3个月,而且可多次采摘,现在一年的亩产可达2万斤,增收四五千斤,在武汉已形成每年近10亿元的产业规模。  ■有来头  10年培育30余种蔬菜据记者了解,早在2005年,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武汉农科院、菜科所、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等部门就开始在郊区开辟试验田,每片大概10亩左右,试种一些外来的特色蔬菜,比如现在已经大众化的薯尖、松花菜、孢子甘蓝等。来自日本的圆头白菜就是武汉市有关领导于2007年去日本考察时引进的。据了解,根据不同的土壤和地形特点,武汉在郊区划定8个蔬菜基地,现在蔬菜基地总量达100万亩,年均增长5%,蔬菜年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总产值达120亿元。朱林耀对记者说,1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30余种特种蔬菜被培育为大众菜,现在武汉7万亩大棚快生菜地里,有三成都是这种混血菜。武汉市引进蔬菜进行混血,不仅能增加蔬菜品种,丰富市民菜篮子,还能创造额外的效益。比如在黄陂种植的一种芦笋,由于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现在种植面积已达千余亩,还出口到日本。  有营养价格便宜惹人爱从前,混血蔬菜对许多武汉市民来说很陌生,比如生菜在武汉露面时,很多人不了解,到现在大家随时可以买生菜吃了。近日,记者在武汉一些集贸市场发现,一些以前稀有的蔬菜都已大众化,记者在江城一些集贸市场发现,这些“混血”蔬菜的价格并不高。比如市场有一种孢子甘蓝,这种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此前在中国台湾有少量种植,现在也汉产了。孢子甘蓝的小叶球,蛋白质含量很高,居甘蓝类蔬菜之首,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也较高,而且其口感好。目前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的防治,也有显著作用。随着大面积种植,价格从以前30多元一斤降至10元一斤。武汉蔬菜科学研究所专家骆海波介绍,市民要的是口味、营养,这些新奇特的“混血”蔬菜颜色更鲜艳。比如苋菜,以前只有红绿相间的一个品种,现在有纯红色的苋菜叫“红贵妃”,还有纯绿色的苋菜等多个品种。苦瓜以前是单纯的白色,现在的新品种有纯绿色的苦瓜。现在市场上还能看到紫色的小白菜、紫叶生菜等,这些都是汉产“混血”蔬菜。目前,这些菜在一些大的蔬菜批发市场都有卖。白沙洲大市场蔬菜部经理邓垦对记者说,紫薯、松花菜、薯尖、黄秋葵、孢子甘蓝等“混血”蔬菜,以前主要供应大酒楼,现在已大面积种植,而且产量每年以10%的比例递增,所以价格也开始平民化。比如原产美国的一种芦笋,零售每斤由以前20元降至10元;松花菜由每斤15元降至5元;薯尖由每斤8元降至2元;紫薯由每斤10元降至5元。朱林耀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混血菜的保健功效被充分挖掘。比如原产于荷兰的马齿苋被称作“肠胃菜”,肠胃不好的人常吃有好处;来自日本的青花菜、美国的芦笋被称作“抗癌菜”;原产美国现已在武汉大量种植的西芹,被誉为“降压菜”。  ■有讲究  口感好营养高是培育方向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培育的混血蔬菜已达30多种,多数已流入普通市民的餐桌。记者在武汉市设施蔬菜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看到,许多新品种还在培育中,比如宝塔菜、紫背天葵等。这些特色蔬菜是怎么研制出来的?朱林耀介绍,新的品种首先要看是否能适应武汉的水土。一个品种要试验很多次,每年也要淘汰不少水土不服的蔬菜。比如以前东西湖曾引进一种水晶菜,结果发现不适合在武汉种植而被淘汰。朱林耀说,蔬菜的口感好和营养高是培育的主要方向。比如近年来,武汉建成的7万亩蔬菜大棚中种植的田七、叶枸杞、白子菜、土人参、紫背天葵等,这类蔬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价值。在武汉,这类药食两用的保健蔬菜三年已累计推广3.8万亩,产量1.5亿公斤,三年累计产值2.5亿元。
责任编辑:汉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鄂薯6号种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