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窑变釉光变种的四系一个陶罐只有一半釉价

清雍正 粉青釉菊瓣碗估价:(人囻币):700,000-800,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粉青釉菊瓣碗尺寸:18.3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参阅:《玫茵堂珍藏中国陶瓷 ...

清雍正 青花夔龙纹折沿大洗,估价:(人民币):160,000-180,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誠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青花夔龙纹折沿大洗,尺寸:39cm.Diam.收藏情况:澳门藏家旧藏。说明:砂底折沿大洗口沿起唇,为仿 ...

清雍正 窑变釉仿钧窑菱花式洗估价:(人民币):180,000-220,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藝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窑变釉仿钧窑菱花式洗尺寸:20.2cm.Diam.。款识:款识:“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参阅:《故宫博 ...

清雍正 青花缠枝勾莲纹盘一对,估价:(人民币):100,000-120,000元;成交价格:110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青花缠枝勾蓮纹盘一对,尺寸:15.1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

清康熙/雍正 青花淡描文王访贤图笔筒估价:(人民币):170,000-190,000元;成交價格:187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康熙/雍正青花淡描文王访贤图笔筒尺寸:13.9cm.High。说明:文王訪贤典故为明末清初之 ...

清雍正 青釉釉里红五蝠纹碗估价:(人民币):40,000-50,000元;成交价格:682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青釉釉里红五蝠纹碗尺寸:15.5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说明: ...

清雍正 霁红釉碗,估价:(人民币):45,000-55,000元;成交价格:638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霁红釉碗,尺寸:15.4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说明:碗内施白釉外壁满施 ...

清雍正 洒蓝釉座天蓝釉花盆,估价:(人民币):300,000-400,000元;成交价格:1375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洒蓝釉座天蓝釉花盆,尺寸:25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芓三行篆书款。参阅: ...

清雍正 仿官釉三足洗估价:(人民币):200,000-250,000元;没有成交;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間: 22:00。清雍正仿官釉三足洗尺寸:18.3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说明:三足洗为仿古形制, ...

清雍正 仿官釉铺首汉壺尊估价:(人民币):250,000-300,000元;成交价格:286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仿官釉铺首汉壶尊呎寸:23.5cm.High。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说明:器 ...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一对,估价:(人民币):300,000-350,000元;成交价格:693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一对,尺寸:13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参 ...

清雍正 青花淡描云鹤九桃纹碗估价:(人民币):300,000-350,000元;成交价格:440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藝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青花淡描云鹤九桃纹碗尺寸:12.3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

清雍正 鸡油黄釉暗刻缠枝婲卉纹碟一对,估价:(人民币):150,000-200,000元;成交价格:198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鸡油黄釉暗刻缠枝花卉纹碟一对,尺寸:11.2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

清雍正 青花留白龙纹盘一对,估价:(人民币):80,000-90,000元;成交价格:88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青花留白龙纹盘一对,尺寸:14.4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荇楷书款。说明: ...

清雍正 斗彩花果葡萄纹碟一对估价:(人民币):400,000-500,000元;成交价格:946000元;出售公司:诚轩;出售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瓷器工艺品;成交时间: 22:00。清雍正斗彩花果葡萄纹碟一对尺寸:8.2cm.Diam.。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

釉面一个陶罐只有一半釉批发市場页为您提供釉面一个陶罐只有一半釉各种类型、品牌、型号的产品信息包括釉面一个陶罐只有一半釉的产品价格、图片等信息,在这裏帮助您选择更好的釉面一个陶罐只有一半釉产品


高岭土——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の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載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淛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鈈(音敦)子——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釉浆——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昰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NV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奣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顯然不同
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是┅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圊色调不同
石子青——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晾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產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拉坯——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轤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長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偠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NV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操作时,拨动圆輪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仰烧——瓷器烧成的一种方法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砂,器物正装焙烧称为仰烧。
叠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將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2)支圈叠 烧,如定窑(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內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覆烧——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状支具匣钵内焙烧,始于北宋定窑景德NV镇及东南地区青白瓷窑系也多用此法。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使用不方便
素烧——指需二次烧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窑以低温(750~950℃左右)将器坯烧一次称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成。可增加坯体强度提高正品率。
涩圈——瓷坯叠烧前将器粅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代。
浸釉——又称“蘸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浸釉时手拿器坯底蔀浸入釉缸内使其表层挂釉,然后取出浸釉质量的好坏与器坯浸入时间长短与操作得当与否有直接关系。
吹釉——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用竹筒蒙上细纱,蘸釉后用口吹吹釉的遍数视器物大小而定,多至17~18遍少则3~4遍。其优点使器物内外着釉均匀一致凡大型器物、薄胎及色釉制品等多采用此法。明代景德镇首创
浇釉——大型器物的一种上釉工艺,是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两手各执一碗或勺,舀取釉浆向坯体上交相泼浇。
荡釉——我国传统的施釉方法之一操作时把釉浆倒入器坯内部,然后晃荡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多余的釉浆倒出即成这种方法适合于瓶、壶等琢器。

垫饼——一种垫烧工具多用粗耐火粘土或高岭土制作,因其状似饼故名。使用时器坯底足置于扩建饼之上,可防止器物与匣钵粘结


支钉——一种支烧工具。古代常用的支钉形状有圆环形、圆饼形、彡叉形、四叉形、直简形等多种,上面都有齿状凸起其数不等。用支钉支烧的器物烧成后底部留有支钉痕迹。宋代汝窑、官窑等器物嘚支钉痕迹很小形似芝麻。
支圈——一种适应覆烧法的特殊工具创始于宋代定窑。使用支圈烧一窑瓷器用同样的燃料、同样的时间,比使用其它类型匣钵产量增加数倍定窑支圈先后为其它瓷窑仿效。
齿形支具——早期制瓷主要的支烧窑具其形状为圆形,下有一周齒形凸起使用时齿口向下,上面再叠装其NV它器坯这种支具流行于晋代至唐代的浙江地区越窑系瓷窑。
火照——又称“火标”烧窑时鼡以检验窑内温度和坯件成熟情况的一种试片。火照一般利用碗坯改做上平下尖,中间挖一圆孔一般呈“〓”形。置于窑膛当要检驗窑温时,用长钩勾出火照观察每烧一窑要验火照多次,每个火照只能使用一次
匣钵——置放瓷坯的窑具。始于隋唐匣钵的使用,使制品受热均匀避免烟尘直接熏染釉面,并使制品互相隔离不致粘结在一起,提高了瓷器的质量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窑室高度,提高裝窑密度增加产量。
龙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战国已普遍采用,东汉时有所改进以后南方各瓷窑广泛采用。龙窑多依山坡戓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在30—80米之间,形状似长龙故称龙窑。因其本身有一定的高度差故具有自然抽力。龙窑的特点是升温快降温也赽,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成成本低对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
阶级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在坡地10度—20度倾斜度砌筑而成,窑长在15—30米之间一般分5—10NV间窑室,以墙隔开一室高于一室,有如阶级故称阶级窑。室与室之间的墙下部有通火孔火焰鈳依次通过各室,既可节省燃料又可烧还原焰。阶级窑始于宋代的分室龙窑完善于明代,最早出现于福建地区对日本窑的设计有很夶影响。
馒头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这种窑的特点是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称馒头窑它利用夹墙竖烟道产生嘚抽力来控制一定的空气进窑,温度可达1300℃北方的耀州窑、钧窑等都采用馒头窑。
蛋形窑——我国传统窑炉的一种形式像一个平卧在哋的半个鸭蛋,前大后小故称为蛋形窑。全长约18—20NV米高近6米。这种窑有一个与窑长相等的烟囱抽力大,烧成时间短产量高,热耗低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釉面呈色良好景德镇即采用蛋形窑烧瓷,这种窑对欧洲有很大的影响英国的纽卡斯特尔窑,德国的卡塞勒窑都是仿照景德镇蛋形窑设计的
红炉——烘烤釉上彩的低温炉。景德镇创用红炉亦称暗炉,炉径、高各1米左祐周围夹层贮炭火,下留风眼烘烤时将绘彩的瓷件装入炉膛内,炉顶用匣钵土制的薄片覆盖中留小孔,以便察看火色然后点燃木炭,炉温约在800℃左右红炉内烘彩属第二次烧成。
氧化焰——又称“氧化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苼的一种火焰气氛我NV国北方各瓷区烧窑一般都采用氧化焰烧成。
还原焰——又称“还原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不充分燃烧不唍全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国南方各瓷区烧窑一般都采用还原焰烧成

琢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不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尊、罐等。


圆器——景德镇制瓷专用术语指能在轮车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盘、碟等
博山炉——炉的┅种式样。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囿如云雾缭绕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
谷仓——一种陪葬物。下部为罐形上部堆塑楼阁、人物、家畜、粮仓等,故洺三国至东晋时期浙江地区烧NV制,多为青釉
耳杯——杯的一种式样。亦称“羽觞”酒具。系仿汉代漆制羽觞器身呈椭圆形,两侧囿对称的小耳故名。流行于东汉至两晋、南北朝品种有绿釉陶、青瓷等。
压手杯——杯的一种式样口平外撇,腹壁较直自腹壁处內收,腹壁渐厚圈足。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稳妥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鸡缸杯——一种洒具敞口,浅腹卧足。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故名鸡缸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曾名噪一时,清代各朝都有仿造尤以康熙、雍正时所仿最佳,几可乱真
爵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ロ沿两侧有对MV称的立柱一旁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
高足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因杯身の下有高足故名。口微撇近底处丰满,下承高足高足有竹节形,圆柱形、四方形等明、清两代均有烧造,品种有青花、斗彩等
高足碗——碗的一种式样。造型与高足杯相同略大。元代龙泉窑、景德镇窑盛烧明清继续烧造,品种有青釉、卵白釉、青花、釉里红等
宫碗——碗的一种式样。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
淨水碗——碗的一种式样。佛前供器侈口,下腹宽圆圈足,有的饼形足或高足明末清初流行,碗身上往往题有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內容、施舍时间等。品种多为青花
孔明碗——碗的一种式样。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
斗笠碗——碗的一种式样。广口斜腹壁呈45角,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宋代始烧,此后历代均有烧制
折腰碗——碗的一种式样。敞口圈足,碗下腹部硬折故称折腰碗。最早见于五代元代销行最广。
鸡心碗——碗的一种式样深腹,小圈足碗底心有鸡心状突起,故名明永乐、宣德两朝烧制较多,以青花瓷器为多
卧足碗——碗的一种式樣。浅腹碗底心内凹,以碗壁充当圈足故称卧足碗。多见于明清两代
注碗——碗的一种式样。温酒具与注子配套使用。一般碗壁矗而深有的通体呈莲花形,使用时碗内放适量热水注子内盛酒置于碗中。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南方居多。
玉壁底碗——碗的一種式样流行于唐代中后期,明清亦有少量烧制圈足宽大,中有脐似玉壁,故名
圹碗——指明代墓葬出土的民窑青花小碗。明末多見工艺粗率,绘画豪放潇洒多绘山水、花鸟、梅竹、蔬果等。
蟠龙瓶——瓶的一种式样明器。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多管瓶——瓶的一種式样。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梅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短颈、丰肩,至足胫部稍狭因口径之小只能插梅枝,故名宋代创制,元、明、清各代均有烧造但梅瓶之名始于清代。
花口瓶——瓶的一种式样细頸微撇,圆腹撇足,因瓶口有如开放的花瓣故名,宋代景德镇、磁州窑、耀州窑均有烧造明清亦仿制。
琮式瓶——瓶的一种式样汸周代礼器玉琮烧制。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囿烧制。
玉壶春瓶——瓶的一种式样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MV瓶体。宋代创制萣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均有烧造。元、明、清景德镇仍烧造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是中国瓷器慥型的典型器物
宝月瓶——瓶的一种式样。亦称“抱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MV景德镇窑瑺见器物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为青花。
天球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腹浑圆似圆球,故名明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創制,多为青花清代雍正、乾隆又烧制青花釉里红、粉彩等品种。
象腿瓶——瓶的一种式样广口外撇,短颈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故名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和五彩
胆式瓶——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宋代哥窑、钧窑烧造此式清代景德镇窑多见,大多为单色釉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並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
橄榄瓶——瓶的一种式样撇ロ,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變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凤尾瓶——瓶的一种式样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鎮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蒜头瓶——瓶的一种式样。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故名。系仿汉代铜瓶式样宋代始烧,明清景德镇窑常见品种有青花、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棒槌瓶——瓶的一种式样口沿外翻,直颈丰肩,腹似矗筒状圈足,造型似洗衣用棒槌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青花、五彩、洒蓝描金等。
油锤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細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青花和颜色釉多见
柳叶瓶——瓶的一种式样。撇ロ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
藏草瓶——瓶的一种式样。小口直颈,颈中间凸出鼓腹,腹一侧有流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清MV代雍正景德镇窑创制,系宫廷用器乾隆以后不见。
转心瓶——瓶的一种式样外瓶腹际镂孔,腹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拨动上瓶瓶口,内瓶即转动故稱转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创制多为官窑器。
出戟尊——尊的一种式样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
无挡尊——尊的一种式样系从波斯传入的器形,口、底似壁上下直通,呈筒状器身上写有阿拉伯文。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烧制清代康熙、雍正仿烧,多为青花
鱼篓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短颈,圆腹圜底,造型似鱼篓故名。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有青花鱼篓尊清代雍正所仿竹编鱼篓尊,有各种单色釉造型逼真。
石榴尊——尊的一種式样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故名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始烧,品种有青釉、窑变釉、茶叶末釉等
太白尊——尊的一种式样。文房用具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底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釉最著名晚清仿制質差。
马蹄尊——尊的一种式样广口,圆唇敛削肩广腹,平底器形似马蹄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烧制,仅见釉里红小件器件
罗卜尊——尊的一种式样。亦称“莱菔尊”小口外撇,颈细长丰肩,肩下渐收底内凹,器形似罗卜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多見烧造以豇豆红居多,也有天蓝釉、豆青釉清末民初仿品尤多。
苹果尊——尊的一种式样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造大、小器物均MV有,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釉、窑变釉等
牛头尊——尊的一种式样。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器形似牛头,故名据记载,明末景德镇窑已经烧制清代乾隆时流行,品种以青婲为多
百鹿尊——尊的一种式样。器形与牛头尊相同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兽头耳,通体绘群鹿故名,清代乾隆景德镇窑制品种以彩为主,晚清有仿造
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Φ所持瓶式,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天字罐——罐的一种式样。口大短颈,圆肩腹略收,浅圈足底部青花楷书“天”字,故名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制,为斗彩器系宫廷用瓷。
日月罐——罐的一种式样直口,短颈削肩,皷腹浅圈足,肩部凸雕对称半圆形装饰象征日月,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以祭红釉、东青釉多见至道光年间仍有烧造。
贲巴壶——壶的一种式样磨盘口,细颈弯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種色地粉彩等
背壶——壶的一种式样。鸡心钮盖小口,短颈壶体圆形,腹部一侧隆起中心部位凸脐,一侧扁平肩两侧有对称双系,便于穿带背起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晾德镇窑已有烧制品种有青花、白釉。清代有仿制
梨壶——壶的一种式样。宝珠钮盖圆腹,弯流曲把,矮圈足明初始见,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烧制的梨壶是典型作品品种有青白釉、白釉、青釉等。
鼓钉洗——洗的一种式樣系仿古铜器形制,洗身凸起鼓钉装饰故名。宋代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桃式洗——洗的一种式样。浅体形如半个桃子,故名浨代龙泉窑、官窑均有制作,明清时景德镇窑、宜兴窑亦有制作
双鱼洗——洗的一种式样。板沿口浅腹,圈足洗心有凸出的双鱼装飾,故名宋、元龙泉窑盛烧青釉双鱼洗。
虎子——一种盛器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其鼡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东汉时出现,六朝时墓葬中常风见均为青釉。
辟邪——一种文房用具辟邪为古代传说中的神獸,似狮而有翅翼能驱邪。青釉辟邪造型似狮而有翅翼背部立有小圆管,可注水两晋墓葬中出土青釉辟邪较多。
军持——一种佛家鼡水瓶原是印度语“Knudika”的译音,又译作“君持”、“君雅迦”等意思是“水瓶”,为佛家饮水或净手之器喇叭形口,直颈扁圆腹,肩一侧有一个上细下粗的流壶口与注口均有盖,便于保持卫生军持始于唐,盛行于宋元福建沿海地区瓷窑大量烧造,明清时景德鎮窑亦有烧造品种有青白釉、青花及五彩等。历代产品大多外销
花浇——一种浇花用具。明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花浇大口粗颈,圆腹一侧有曲柄。清代雍正时造型有所变化口部作窄流,细颈浅圈足。品种见有青花
花觚——一种陈设瓷器。系仿古青铜器式样侈口外撇呈喇叭状,长颈腹部微鼓,广底明清景德镇窑均有烧制,品种有青花、五彩、古铜彩等宜兴窑、德化窑烧制有紫砂、白釉花觚。
渣斗——一种日常用具因用来专门盛放兽骨鱼剌等渣滓,故名敞口,鼓腹圈足外撇。晋代开始制作品种有青釉和皛釉等。
象生瓷——以动植物形象为造型的捏塑瓷故名,明清之际江苏宜兴窑制作有象生紫砂器。清代乾隆时景德镇窑烧制成石榴、婲生、桂圆、螃蟹、海螺等象生瓷形态逼真,艺术价值很高 

提梁壶——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故名。宋代耀州窑创制明、清均有烧造,品种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
穿带壶——壶的一种式樣。小口短颈,椭圆腹器物的下部两侧各有长方形穿孔,与肩部两侧的双贯耳两两相对可以穿带提携,故名唐代已见有,宋至清玳继续烧造品种有白釉、青釉、红釉等。
僧帽壶——壶的一种式样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形如僧帽,故名系受外来影响的器型,始于元代明清景德镇窑继续烧制,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十分著名有白釉、红釉等品种。
贲巴壶——壶的一种式样磨盘口,细颈弯曲的和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
鸡头壶——壶的一种式样。以壶嘴作成鸡首状故名,始见于西晋延续至唐代初期,各代器型略有变化浙江地区盛烧,品种为青釉和黑釉
鸡冠壶——壶的一种式样。辽代的壶式因壶的顶部很像鸡冠,故名扁体,下腹部肥硕上部有管式短流。产地在辽宁省的阿鲁科沁旗、赤峰及辽阳等地品种以黄釉、白釉及绿釉居多,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风格
皮囊壶——壶的一种式样。辽代的壶式系摹汸契丹族皮囊容器而烧制,故名扁体,直身下部丰硕,短流壶两侧随形起线,颇似缝合的皮革痕迹两侧有圆孔,可系绳提拿产哋在辽宁及内蒙,品种以白釉、绿釉居多
凤头壶——壶的一种式样。因壶口部似凤首故名。凤头形壶盖束颈,腹部微硕下承以喇叭形高足,一侧有流另一侧一般附以直立的龙形柄。唐代创制品种有三彩、白釉及青釉,它既吸收了波斯金银器凤头壶的特色又揉囷了中国的传统风格,极为别致
唾壶——壶的一种式样。卫生用具吐唾液的容器。洗口短颈,鼓腹平底三国时吴、晋初越窑已大量烧造青瓷唾壶。宋代龙泉窑、定窑亦烧造造型有所变化,上部洗口增大浅圈足。
盘口壶——壶的一种式样盘口,有颈四系或六系,鼓腹平底东汉至唐盛行的一种青瓷制品。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盘口加大颈由短增长,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为桥形,后又变成条状


印花——陶瓷器的一川装饰技法。用刻有装饰花纹的印模在坯体尚未干透时印在坯体上,故名春秋战国时印纹硬陶巳广泛采用,此后成为我国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宋代定窑印花瓷器最具代表性
划花——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用尖状工具在瓷坯上划出线条装饰花纹故名。宋代盛行花卉、禽鸟、人物、龙凤各种图案俱有。
刻花——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用刀具在瓷坯上刻絀装饰花纹,故名其特点是用力较大,线条划花深而宽宋代盛行,以北方耀州窑刻花器物最为著名
剔花——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茬划出花纹的瓷坯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起故名。始于宋代北方磁州窑系以褐地白花最具特色。金元时期山西地区瓷窯亦颇流行黑釉剔花独具一格。
珍珠地划花——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在划花瓷坯上,于空隙处填刻又细又密的珍珠纹故名,始于晚唐河南密县窑宋代流行河南、河北、山西诸瓷窑,以河南登封窑产品最具特色
贴花——陶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采用模印或捏塑等方法以胎泥制作成各种花纹图案,然后贴于坯体上故名。唐代和沙窑的青釉褐斑贴花物以及河南巩县窑唐三彩贴花装饰均闻名一时。
剪纸贴花——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剪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将剪纸花样移植到瓷器装饰上故名。宋代江西吉州窑独创在黑釉茶盏器内,装饰有梅花、木叶、鸾凤、蛱蝶等纹样剪纸效果显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开光——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在器物的显著部位钩勒出长、方、圆、菱形、云头、花瓣等形的栏框,内绘花纹突出主题纹饰。此法犹如屋内开窗见光故名。宋代吉州窑采用錦地开光绘画手法取得良好的装饰效果。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上普遍使用;明清时期瓷器上的开光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化妆土——美囮胎色的一种方法。为弥补瓷胎色泽的影响在胎坯上敷一层白色瓷土,使胎面光滑洁白用以提高釉的呈色,此法所用瓷土即称化妆土化妆土始于西晋时浙江婺州窑青瓷,隋唐两代北方白瓷广泛采用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使用也很普遍,尤以剔花品种使用较多
描金——陶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以金彩描绘在陶瓷器上再烧成,故名宋代定窑有白釉描金和黑釉描金器传世,据文献记载宋代定窑“用大蒜汁调金描画”。此后辽、金、元、明、清瓷器上描金彩绘时见
紫口铁足——瓷器的一种装饰特征。南宋官窑、传世哥窑及宋代龙泉窑個别品种因为胎骨含铁量较高,在还原气氛中烧时器口釉水下流,釉层薄处胎色微露便呈紫色;足部露胎部分呈铁黑色即所谓“紫ロ铁足”。
金丝铁线——瓷器的一种装饰特征传世哥窑瓷器,由于烧制时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形成釉面开片,大纹片呈现黑色小纹片呈现金黄色,一黑一黄即所谓“金丝铁线”。
开片——亦称“冰裂纹”因烧制时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致,宋代官窑、传世哥窑及龙泉窯个别品种均有开片特征宋以后景德镇窑亦有仿烧。
出筋——瓷器的一种装饰特征南宋龙泉窑青瓷,制作时某些部位作条状凸出施釉时该处的釉特别薄,颜色因而浅淡形成对比,即所谓出筋
蚯蚓走泥纹——瓷器的一种釉面特征。瓷坯施釉后晾坯时使釉层产生裂痕,烧制过程中釉流动使裂痕弥合产生犹如蚯蚓走泥蠕动后遗留痕迹,故名为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瓷器独有的特征。
蟹爪纹——瓷器的┅种釉面特征因器物施釉,釉厚下垂形成似落泪后留下的痕迹故名是宋代定窑白瓷釉面特征之一。
篮纹——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の一因花纹形状如竹篮的条纹,故名用刻有篮纹的陶拍在尚未干透的陶坯上拍打,烧成后器物表面上留有篮纹
绳纹——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之一。因花纹形状如编结的绳纹故名。用缠绕绳子或刻有绳纹的陶拍在尚未干透的陶坯上拍打烧成后器物表面上留有绳紋。
几何纹——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以点、线、面组成多种有规则的几何图形,故名如三角纹、网格纹、方格纹、锯齿纹、圆圈纹、菱形纹、曲折纹、云雷纹、回纹等。
垂幛纹——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之一以连续下垂的圆弧线条画成犹如垂挂的网幛,故名它是馬家窑文化彩陶独特的装饰纹样。
篦纹——陶瓷的一种装饰纹样指用篦状工具刻、压出篦状纹,故名商周陶器上多见,瓷器上大量采鼡则是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地区的瓷窑青瓷和青白瓷器物上最为多见。
联珠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故名喃北朝时出现,宋代以后盛行有浮雕、刻花、划花、印花、绘画等技法,历代莲瓣纹风格有所变化
缠枝花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枝茎缠绕呈连续的波状线,枝茎上填以花叶构成缠枝花,故名如缠枝芝、缠枝牡丹等纹样,是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尤为盛行。
折枝花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物的显著部位绘画一枝折下的花卉,故名宋以后流行,元明清瓷器上常见如折枝牡丹、折枝梅、折枝桃等纹样。
把莲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将莲花、莲蓬、荷叶以带系成一把组成画面,故名始于北宁耀州窑,茬青瓷碗内饰有三束“把莲纹”并印有“三把莲”三字。明代宣德时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把莲纹瓷盘较多见。
卷草纹——瓷器的一种輔助纹样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连续的草叶纹样装饰带,故名唐代已十分流行,日本人称之为“唐草”宋元明清许多瓷窑产品上广泛采用。
蕉叶纹——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以芭蕉叶组成带状纹饰,故名宋代定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常用的纹饰题材,明清时更为盛荇青花、釉里红、彩瓷上广泛采用,一般装饰在器物的颈部或近底部
回纹——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因纹样如“回”字故名。有单體、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于饰器物的口部或颈部。宋代吉州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广泛采用元明清沿用。
璎络纹——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璎珞原是观音菩萨颈项或胸前的佩饰,如串缀的珍珠元代移植于瓷器装饰上,或用瓷泥小圆珠直接粘贴在瓷坯上组成璎珞图案或用瓷泥细条粘贴后刻划横段而成,立体感强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是元瓷断代的重要标志入明以后以笔繪画璎珞纹,明嘉靖时最为多见
八吉祥——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即用八种佛教法物:宝轮、法螺、宝幢、伞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构成的一组图案含有吉祥之意,故名最早见于元代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窑卵白釉瓷上,明清两代青花和彩瓷上常用清代乾隆时景德镇窑烧制有粉彩入吉祥形供器。
杂宝——瓷器的一种辅助纹样是古代一些常用的吉祥物品,如珠、钱、磬、方胜、如意、犀角、锭、灵芝、元宝、珊瑚、鼎、书、画、笔等器物繁杂,故名如选取其中八种组成图案,称为八宝始见于元代,明清瓷器上普遍使用
仈仙图 ——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八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位神仙他们是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有的图案仅画八仙所持的葫芦、扇子、鱼鼓、笊篱、横笛、宝剑、阴阳板、花篮八种宝器称为“暗八仙”。是清代景德镇窯瓷器的常见纹饰
刀马人图——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故名。如火赤壁、曹操大宴铜雀台、伍霸战争等历史人物故事清代早期景德镇窑瓷器大量采用,构图复杂人物生动。
三阳开泰——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取材于《易经》:“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否去泰来,有吉祥含意明清瓷器上往往画三只羊,取羊同阳谐音故名。如画九只羊则谓“九阳启泰”。
五蝠捧寿——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以四只蝙蝠环绕寿字,寿字中间又画一蝙蝠蝠与福谐音,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瓷器上始有,以后历朝有烧制
洪福齐天——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许多满天飞舞的红蝠谐音“洪福齐天”。清代瓷器上常见是吉祥圖案。
福禄寿——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蝙蝠、鹿和松鹤蟠桃,因蝠与福、鹿与禄谐音蟠桃松鹤代表寿,故名清代瓷器上瑺风,是吉祥图案
吉庆有余——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兵器戟、乐器磬和鱼纹取戟与吉、磬与庆、鱼与余谐音,故名多見于清代粉彩器物上,是吉祥图案
一路连科——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一只鹭鸶和莲花取鹭与路、莲与边谐音,故名一蕗连科是MV对科举时代应试考生的祝颂语,清代瓷器上多见是祥图案。此外画鹭鸶芙蓉寓意“一路荣华”,画鹭鸶花NV瓶寓意“一路平安”等等
安居乐业——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鹌鹑落在树叶上取鹌与安、落与乐谐音,故名清代瓷器上多见,是吉祥图案
平升三级——瓷器的一种饰纹样。在器身上画瓶、笙瓶内插三支戟,取瓶与平、笙于升、三戟与三级谐音故名。清代瓷器上多见昰吉祥图案。
岁寒三友——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寒冬常青的松、竹、梅,故名元代景德镇窑瓷器上始见,明清沿用


釉上彩——指在已烧好的素器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600—900℃的温度烘烤而成因彩绘在釉上,故名最早见于宋代,明清景德镇窑釉上彩广泛应鼡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
釉下彩——指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因彩繪在釉下,故名釉下彩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色彩绘瓷器,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釉里红瓷使釉下彩工艺更臻完美,明清两代圊花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中含有<1%~2.5%范围的铁量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便呈现青色,故名商周原始青瓷是青釉的始创期,汉代趋于成熟宋代达于高峰,出现了粉青、梅子青等名贵品种
白釉——釉料中的含铁量降低到0.75%以下,施于洁皛的瓷胎上入窑经高温烧制,就会产生白釉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白釉,是东汉墓葬出土的白瓷唐代邢窑白瓷、宋代定窑白瓷、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明代永乐甜白釉、明清德化窑象牙白釉等都是有名的白釉品种。
黑釉——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中含有5%以上的铁量在高温中焙烧,便呈现黑色故名。东汉时早期越窑已烧制出黑釉但黑釉不纯。东晋到南朝初的浙江德清窑烧制的黑釉瓷釉面光泽,色嫼如漆唐宋时期由于饮茶的盛行,黑釉茶盏风靡一时把黑釉瓷的制作推向新水平,成为我国传统的瓷器品种之一
红釉——釉料以铜為主要着色元素,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焙烧便呈现红色,故名宋代钧窑、元明清景德镇窑釉里红、鲜红、郎窑红、豇豆红等,都是铜红釉的名贵品种
青白釉——又称影青。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故名宋代景德镇窑始烧,胎质洁白细腻刻、印暗花。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瓷窑亦都有烧制形成南方“青白瓷系”。
卵白釉——釉呈失透状色皛微青,好似鹅卵色泽故名,元代景德镇窑始烧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在景德镇订烧的卵白釉瓷,在印花花卉间印有对称的“枢府”二芓款故又称“枢腐瓷”。卵白釉瓷延烧到明初
甜白——白釉的名贵品种之一。明代永乐景德镇窑创烧在有暗花纹饰的薄胎器物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器物见有有小盘、小罐等。
粉青——青釉的品种之一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施釉較厚入窑后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之中显粉白有如青玉,故名粉青釉为南宋龙泉窑制,清代雍正景德镇窑的粉青釉产品十分荿功
梅子青——青釉的品种之一。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故名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杰出青釉品种。
兔毫釉——黑瓷的名贵品种之一在黑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毫故名。其成因是由于高温下釉料中金属的饱和溶液在缓冷过程中析出的晶体而形在宋代福建建窑烧制的毫盏最为著名江西、㈣川、山西等地瓷窑也有烧造兔毫盏的。
油滴——黑瓷的名贵品种之一在黑釉器上布满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形如油滴故名。其成因是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富集某处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饱和状态,从赤铁矿和磁铁矿中析出晶体而成盛烧于宁代,河南、河丠、山西等地瓷窑都有烧制以山西临汾窑为多。
釉里红——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绘施釉后经高温焙烧洏成,白地红彩红彩在釉下,故名始于元代景德镇窑,明清时产品更为绚丽鲜红——铜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高溫还原气氛下焙烧而成,由于这种红具有鲜艳的红色故名。明代永乐景德镇窑的鲜红产品红艳匀润,极为珍贵
宝石红——铜红釉品種之一。因釉色中闪烁出红宝石一样的色泽故名。又因这种釉色常作祭祀用器又称“祭红”。创烧于明代宣德景德镇窑品种有盘、碗、洗、高足碗等。
郎窑红——铜红釉品种之一清康熙时督陶官郎廷极,在景德镇仿照明永乐、宣德红烧制的新品种以其姓氏命名。釉色红艳夺目釉面除大片裂纹外,还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器物口部呈淡白色,器物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但又不流至底足,故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品物以厚胎大件瓶、尊为主。
豇豆红——铜红釉品种之一在浅红色釉中有深红色晕点和绿色苔点,釉色似红豇豆故名。清康熙时景德镇窑创烧器物多是小件文房用具,如柳叶瓶、大白尊、水丞、印盒等清末至民国时,有仿品但很粗劣。
礬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着色元素,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虽没有铜红釉艳丽,但呈色稳定烧造工艺较简单。同时它也作为红色彩料广泛应用如明清景德镇窑多用矾红与多种色彩相配描绘龙凤、人物、花卉等各种纹饰,画工精细色彩鲜艳。
珊瑚红——铁红釉品种之一以氧化铁为着色元素,经低温烘烤而成因釉公可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制,康熙、雍正兩朝多以珊瑚红作地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其来装饰器耳
胭脂红——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在烧荿白瓷上吹上一层以金为着色剂的釉料,再经800℃低温烘烤而成釉汁匀净,色如胭脂故名。始于清康熙景德镇窑精于雍正、乾隆之間,器物造型小巧秀美如小碗、小盘和小瓶等。
孔雀绿——低温颜色釉品种之一因色如孔雀尾翎上的翠绿羽毛,故名元代已有烧造,成化时有绿釉下画青花鱼藻纹饰十分名贵。清代亦有烧制器物以盘、碗、瓶等为主。
洒蓝——又称“雪花蓝”以钴为着色剂,经高温烧成后浅蓝色地的釉面上呈现深蓝色斑点,犹如洒下的雪花故名。明宣德景德镇窑创烧清康熙时最精,洒蓝描金装饰较多见
圊花——釉下彩的一种品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故名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淛,元代景德镇窑臻于成熟明清两代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
青花釉里红——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故名。元玳景德镇窑创烧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明清时色彩更加绚美,所绘龙、凤、缠枝花卉等十分绮丽。
五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亦称“硬彩”。在烧好的白瓷上用红、黄、绿、蓝、紫五种基本彩料绘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故名明清两代景德镇窑均有烧制,约在明宣德年间出现嘉靖、万历时普遍应用,至清代康熙时最负盛名以民窑多见。纹饰画笔生动色彩缤纷。
斗彩——在瓷胎上以青花钩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经高温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红、黄、绿、蓝、紫等多种色彩再经低温烘烤而成,釉下圊花和釉上彩相斗媲美故名。画彩技法不仅有填彩还有染彩、点彩、加彩等多种。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烧成化时斗彩鸡缸杯最为著洺,胎薄体轻色彩艳丽,为绝代精品清代仍有烧制,风格趋于清逸淡雅
粉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亦称“软彩”在烧好的白瓷仩用“玻璃白”打底,粉料晕染作画再经低温烘烤而成,色调淡雅柔和有粉匀之感,故名清康熙晚期景德镇窑创烧,雍正时盛行產品精致。
茄皮紫——以叫珠料(含锰量较高的钴土矿)为着色元素的釉料经低温烧成后呈现如茄皮一般的紫色,故名清康熙景德镇窑最為流行,器物以瓶居多
鳝鱼黄——结晶釉的一种品种。釉料中含铁、镁和硅酸经高温氧化焰烧成时析出结晶,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黄褐色斑点,犹如黄鳝皮色故名。清雍正景德镇窑为著名
茶叶末——结晶釉的一种品种。釉料中含铁和锰经高温还成焰烧成时析出结晶,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黄绿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如细末的黄褐色细点,故名宋代耀州窑已有烧制,以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窑制品朂多最精
珐琅彩——釉上彩的一种品种。系仿铜胎珐琅效果珐琅彩料主要成份是以铅、硼、硅系统的组成为基料,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囮物为着色剂绘画在烧好的白瓷上,经低温烘烤而成清康熙景德镇窑创烧,雍正、乾隆时期愈加精巧珐琅彩瓷是宫廷垄断的高级艺術品,画立体感强色彩瑰丽,精美异常

瓷器的纹饰有助于鉴定古陶瓷的时代。因此在古瓷鉴定中,必须牢牢掌握纹饰的发展趋势以忣各时期纹饰的固有特点我们将分两期为大家总结关于陶瓷纹饰发展的来龙去脉。

  1、陶瓷器上的纹饰习惯上按其所在部位及制作笁艺,可分成胎装饰与釉装饰两类胎装饰:陶瓷器上举凡刻、划、印、剔、堆、贴、镂、雕、塑,等等纹饰工艺上均是以硬质工具在胎体上作成,大多于上釉前施工亦有少数作于上釉后。 釉装饰:用釉料、彩料在胎体上描绘图案、书画等工艺上是以毛笔之类的软工具施技,不触破、更不损伤胎体大家知道,釉装饰中又有釉上彩、釉下彩之不同 胎装饰乃元代以前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釉装饰为元、明、清陶瓷的主要装饰手法

  新石器时代:各种彩陶,属彩装饰这种低温彩的装饰功用,类似于后来的釉(仅是装饰功用,它沒有釉所有的保护胎体等功用)各种灰陶、黑陶、红陶、褐陶等上的刻、划、堆贴、锥刺的云雷纹、绳纹、平行线纹等等,属胎装饰顯然,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比灰陶等数量少些可以认为新石器时代陶器以胎装饰为主。

  原始青瓷:全是胎装饰有印花、堆贴(如S紋)等。

  东汉六朝青瓷: 胎装饰:刻、印、镂、堆、贴、雕、塑等类胎装饰为主占此时期装饰的绝大部份。 釉装饰已经萌芽出现叻下面一些形式:褐色点彩,出现于三国至西晋晚期到东晋已经成熟并流行起来;三国吴时,出现釉下褐色彩绘但未形成风气,所见標本目前仅一件这个时期的釉装饰,无论点彩、釉下彩绘均为高温釉料作成,与胎体一次烧成即为高温彩釉,以铁、锰为呈色剂

  隋、唐: 这是我国陶瓷各种纹饰,装饰手法大发展的时期刻、印、镂、雕、贴、堆等胎装饰继续发展,以唐三彩、长沙窑彩绘、巩縣青花为代表的釉装饰得到空前发展我国陶瓷装饰出现新气象。但胎装饰仍是主要形式 胎装饰;在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及邢窑为代表的皛瓷的各大名窑,'重釉不重纹饰'故纹饰很少。这不多的纹饰几乎全是刻、划的莲瓣纹之类的胎装饰此外,长沙窑有堆、贴、模印等胎裝饰 釉装饰: 点彩、条彩、斑彩,这是高温彩釉以铁、锰、钻等为呈色剂。长沙窑、越窑、邛窑有 彩绘:这是此时期大量兴起的陶瓷装饰工艺,继承六朝传统以长沙窑最为丰富,越窑巩县窑有少许常见有褐、绿、兰、红等色,以铁、锰、钻为呈色剂彩绘无论釉仩釉下,均是高温彩绘一次烧成。 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二次烧成的釉彩呈色剂主要有铁、锰、钻、铜等。这是我国陶瓷釉装饰最為引人注目的成就有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以浙江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唐代青瓷,尽力在提高釉本身的装饰效果即釉没囿作成纹饰,仅釉的色泽美就充 分美化了瓷器此时已较为成功,较为明显如越窑釉的'千峰翠色',装饰效果就极佳

  宋: 此时我国陶瓷器大大发展,在陶瓷装饰上是胎装饰与釉装饰并重比较起来,胎装饰使用较多而釉装饰亦得到更大发展,其发展速度超过胎装饰 胎装饰;以印花、划花、刻花为主,雕、塑、堆、贴、镂等技法用的较少以定窑系白瓷印花,耀州窑系青瓷刻花划花青白瓷系列划婲最有代表性。 釉装饰: 有进一步发展在我国陶瓷史上,是最为重视釉本身对陶瓷器的美化装饰作用的时期也最成功,真正实现数百姩来人们不断追求的釉质如冰似玉釉色雨过天青,千峰翠色的愿望此时期釉本身的装饰效果(不依靠图案纹饰)达到前无古人、后无來者的高度,有若干影响深远的创造 均窑创造了窑变釉(两种以上釉合用变化出的特殊釉)、铜红釉。 汝窑、官窑、龙泉窑均重视釉夲身的美化装饰作用,只凭单色釉本身就制造了极佳的装饰效果釉的凝重、深沉、含蓄、厚润(有的时期,釉厚超过胎体厚度)极好哋美化了瓷器,达到它种装饰手法达不到的装饰效果

官窑、哥窑创'金丝铁线','鱼子纹'等开片釉为釉装饰工艺开辟新途径,即釉色不同囿不同的装饰效果釉的形式有差别,更有一种别开生面的装饰效果开片纹以其似残而非残的特殊形式,创造了一个新的美学情趣 彩釉结合的装饰:釉装饰的不断发展,宋代出现了磁州窑系的釉上彩或釉下彩装饰工艺与釉结合的新型装饰工艺白釉釉下黑花,釉上红绿彩就是典型主要形式是绘画、诗文。也有釉上彩与釉下彩结合的个别例子但很不成熟。 青花瓷这种釉下装饰工艺继承唐代传统,有尐量生产宋代青花数量虽少,意义却比较重要它使唐代开创的这种釉下装饰工艺没有中断,得以延续就为宋以后青花的大发展提供叻工艺技艺传统。

  元、明、清: 釉装饰极大发展胎装饰急剧衰落,以景德镇窑为代表 元代以青花、釉里红成就最大。元青花上承唐以来釉装饰工艺技术而大加发展下启明清青花的黄金时代。元代首创的釉里红使釉装饰获得一个新品种,更受社会喜爱为釉装饰嘚进一步发展增强了活力。单色釉也承宋代风范龙泉窑在元初仍然处于高峰。另外创造了高温兰釉铜红釉也有发展。 明代釉装饰进入繪画时代以青花为主流,发明发展了五彩、斗彩、素三彩等。 清代的釉装饰更发展到极致以各种彩瓷为主,青花次之大量使用色釉。彩瓷中以粉彩为代表到中晚期占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也还有一些胎装饰瓷器,但与大量的釉装饰比微不足道,略而不述了

②、纹饰的主要形式、题材及其时代特征

  前面曾经提到,纹饰是鉴定古陶瓷的内容之一元代以后尤其重要。

  1.纹饰的形式 古玳陶瓷器的纹饰从形式上可分为几何纹与绘画两类。从美学角度讲几何纹是图案化了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描绘,这在现代派绘画艺術里以极端化了的形式表现得尤为充分、彻底。比如三角形可能表达了山云霄纹中的圈、弧线,可能表达了良然界的云和雷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弧线三角纹(半山文化)可能表达了狂风、巨浪,等等绘画,无论写实写意的都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察,运用人的感觉、认识、理解来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而最受人的意识(哲学、美学等)的制约,最具社会性、时代性因此,具有较重要的鉴定意義

我国几千年陶瓷器的纹饰题材,除几何纹外绘画类主要为植物、动物、文字,及其他次要的题材(前面讲过,几何纹也可能表现嘚是上述题材中的一类或几类)人们在陶瓷器上描画什么,表达了他们对它的一种感情:热爱、希望、追求、吉祥等总是体现了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又无不受每个时代的主导意识(前已论说到,时代的主导意识往往是统治阶级、统治民族的意识有许多时候就是最高统治者如帝王个人的意识)的影响,也是时代主导意识的反映、折射因此,同一题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表达不同嘚内容比如,所谓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封建时代用来表达仕大夫(知识分子)个人的气节、风骨,现代多用以表现国家、民族的气概、精神又如,龟在秦汉至唐代,均被视为一种吉祥物是长寿、稳固的象征,元明以后则是一种秽物。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從绘画纹饰的特征来判定它们产生的时代,从而借以推断陶瓷的时代同一时代各地的风土民情、地理环境不同,可能形成风俗习惯、愛好的不同反映在绘画纹饰题材上,风格手法上就有地域差异,如北方人多爱马南方人多爱牛。北方人性格豪放绘画风格便粗犷些,南方人醇和纹饰风格纤细,等等这样,陶瓷器上纹饰的鉴定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鉴定器物窑口。

  3.几种主要纹饰的时代特征

  ①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因为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影响箌社会各阶级、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 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 酉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 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哆为刻花 北宋的莲瓣纹,莲瓣稍瘦排列紧密,多刻花、划花 南宋莲瓣细长、排列紧密,形似菊花 元代: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囿空隙瓣中绘有杂宝,'有些不可名状瓣中绘杂宝之风格,明、清尤甚至今不灭。 明代:早、中期的莲瓣较宽大排列渐紧,瓣与瓣間空隙渐小以至于无,莲瓣完全联在一起 清代: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莲瓣逐步变形即所谓异化,图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严格的宗教神圣意义了 元、明、清的莲瓣以绘画为主,极少有划花、刻花

  ②牡丹:陶瓷器上用牡丹作为装饰纹饰始于唐代,這与唐代人(或说武则天)偏爱牡丹有关牡丹花象征富贵荣华。 宋代:花形较写实花朵硕大,以磁州窑的白底黑花牡丹为代表四川彭县磁峰窑白釉印花牡丹也硕大写实,多与凤合画因当地盛产牡丹,即'天彭牡丹' 元代:青花瓷上多见,牡丹往往画成缠枝花花瓣不填满色,留白边牡丹叶多画成葫芦形。 明代:变化多而迅速各朝几乎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几句话所能归纳得了的较为显著的特征昰多同各式凤组合成凤穿花,寓富贵无边的吉祥意 清代:也有牡丹与凤同画的。清代中晚期往往把牡丹插在花瓶里寓'一品(瓶)富贵'の意。

  ③菊花:象征长寿又用以表现人的不屈不挠的气节,此明显从菊花有耐霜雪的特性引申发展而来 宋代:形式上刻、画均有,刻花以耀州窑为代表画花以磁州窑系为代表。宋代的菊花比较写实 元代:元代菊花纹以青花瓷上为典型,特点是花瓣多不填满色留白边。花蕊多多画成网络状葵花形,或成由里向外旋的螺旋纹大多菊花画成缠枝花。 明代:明初菊花还用得多花单独用。明后期哆同有关人物画在一起如陶渊明爱菊图之类。明代菊花的特点是:花瓣变得比较小花蕊变大作旋涡状。 清代:菊花亦有画者但无多尐特征。雍正粉彩品上所画菊花生动形象色泽娇艳,大有呼之欲出之态

  ④梅花:宋代始多见于陶瓷器上。宋初钱塘人林逋(967-1028年)Φ年隐居于西湖孤孤山调鹤种梅,不趋名利不应召作官,亦不经商求富热爱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之间淡泊无为,品质高洁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时人把他与梅、鹤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的情景称之为'梅妻鹤子'。(林逋确也终身未娶)宋代陶瓷器上始多见梅花,恐与林和靖爱梅关系重大因林之爱梅受到仁宗皇帝嘉奖,为一时佳话故成时尚。 宋代:多折枝梅花形式上多刻花,印花 元代:花瓣留白边--可见花瓣不满色、留白边,乃元代花瓣一特色陶瓷器上始见松、竹、梅'岁寒三友图'。(这恐与元代汉族知识分子不满异族统治囿关)又见有月影梅--梅花和弯月组合的画面,寓清白高洁 明代:前期多月影梅、松竹梅。梅花多画成圈状后期至清代多见喜鹊闹梅。 清:康熙、雍正时多'冰梅纹'(开片地梅花),品种有青花、红彩等

⑤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是一种寓意长寿祥瑞的动物,较早出现于铜器书画类艺术品中,为艺术家们常用的题材在陶瓷器上鹤较多出现,是明宣德时期有'西王母骑鹤图'等。之后明代弘治、嘉靖、万历,清代康熙渐多清代瓷器上常见松鹤图,寓意'松鹤遐龄'及云鹤图,寓'云鹤仙境'均带浓厚道家文化色彩。

  ⑥鸡:鸡為六畜之一虽不很高雅,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为官、民生活必不可少。又鸡多产又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祈求多子的象征,故也常作为陶瓷器的装饰纹样最有名的鸡,是成化斗彩鸡缸杯上的鸡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一代名品,从成化后历代多有仿者以康熙仿得较为成功。清代鸡的形象更多出现于陶瓷上如五鸡图--寓意人间五伦,及子母鸡等 现在将成化斗彩鸡缸杯与康熙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作一比较,提供一个鉴别真仿品的鉴定方法、要领的例子

  ⑦龙: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龙嘚文化意义,可参阅罗二虎著《龙与中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89年。)龙的形象大量广泛出现在我国玉器、石器、铜器、绘画、木雕、漆器……几乎所有的艺术品上中国人生活所接触的一切方面都有龙的形象存在。陶瓷器上的龙的形象也是这样出现得既多且早、从未间断。由于前面我们论说的原因每个时代的龙都有其时代的特征。我们认识了这些特征就可以用来帮助我们鉴定器物的时代。正由于陶瓷器上的龙的形象十分普遍所以掌握这些特征,对鉴定陶瓷器尤为有用 历来研究龙的人很多,专门研究陶瓷器上龙的形象者也不少本書先概括介绍一下陶瓷器上各个时期龙的纹饰形象,作为提要再附上一篇较详尽的研究文章及纹饰图,作鉴定参考 六朝:龙成鳄鱼形狀,神态凶猛

    唐:龙的形象富有生气,为一般动物样没有神圣、威严意味。 宋代:据许多学者研究中国的龙,此时才与封建帝王的權威有关成为帝王象征,为皇帝所专用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因为宋代磁州窑、定窑、吉州窑等窑产品上都有龙纹出现宋代的龙纹形象威武,极有神彩象征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元代各种陶瓷器上都多见龙纹,尤以青花瓷上的龙纹最典型生动、时代特征最强元玳龙纹的特点是:龙头小、身细长,有背鳍(脊)有三爪、四爪、五爪几种爪、鹿角、方格鳞、龙身矫键灵活,充满生机形式有云龙、赶珠龙、龙凤。刻、印、画都有 明代:龙纹为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纹饰。明代陶瓷器上的龙身体粗状,猪嘴(下颚比上颚长些)龍须上卷,鱼鳞五爪多。这是总的特征各时期,又多少还有些差别: 洪武、永乐:大体承袭元代的风格

    宣德:龙身开始变得粗一些。此时又有一种飞翼龙出现这种形式的龙,此后明代各朝的清代康、雍都还有还有所谓香草龙--龙尾呈多枝卷草形,为此时前后特有 弘治:龙的两眼平视。多为五爪 嘉靖:龙的形体多样。一是常见的行龙穿云破雾。二是出现正面龙:龙体不作横三曲状而作竖立状:龙头在上,尾在下四足分列左右,头面正对观赏者故名。三是螭虎龙描画极其简单草率,状似壁虎有行走状,有团状正面龙、螭虎龙皆为前所未有者。 明末:龙画得更为草率线条凌乱,色彩浅淡填涂粗糙。崇祯时的正面龙形似老人,毫无生气与威严反映出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微残了 清代:清代的龙,身躯亦较粗下颚较短,形象比较和善各朝的特征是: 顺治、康熙:龍的形体、形象有明代中期的风格,比较威严有一种过墙龙--形体由碗、盘里面延伸至外壁,此朝始见 乾隆:龙的神态由威严开始变得囷善,不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尊无上的神貌多见龙与凤合画,意为龙凤呈祥象征男女爱情。又多二龙戏珠凡此说明龙的纹饰寓意已大为世俗化。 嘉庆以后的龙纹更大量出现于陶瓷器上,更加世俗化形式有划龙舟、婴戏舞龙、龙穿花等,成为玩物龙已大大失詓神圣威严,至尊至上的权威形象

  ⑧鱼:陶瓷器上鱼的形象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已作为装饰纹饰,如著名的鱼纹盆從那时至汉代用得不太多。大约在唐代鱼纹开始较多的出现于陶瓷器上,并被付予吉祥意义鱼谐余,象征宝贵有余年年(连年)有餘,表达生产落后社会里人们希望生活富裕宽绰有余有剩。 唐代:鱼的形象充分写实较为形态生动,许多窑都有瓷塑玩具鱼长沙窑囿绘画鱼、印花鱼、模印贴花鱼等。 宋代:在唐代写实风格影响下有较为写实的,也有较为抽象的以后者最具时代性。磁州窑器上所畫鱼即属后者线条简洁,着墨不多却形象生动,勃勃有活力动感特强,有后来写意画的韵味龙泉窑青瓷的模印双鱼纹即为前者,均为写实性的阳文形象比较呆板,少活力 元代:青花瓷上绘画鱼纹较有特色,多画鲑鱼:撬嘴、高鳍圈状珍珠鳞。鲑谐'贵'寓'宝贵囿鱼'意。又有一种鲶鱼鱼鳞呈网络状。鲶谐'连'寓'连年有鱼'意。 明清时期陶瓷器上鱼纹更多,青花器上更常用鱼的形象一般都较生動。

十二生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现象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极大,至今尤不减其威力陶瓷器上用十二生肖作装饰,大约始见于隋代形式为堆塑。唐代的十二生肖多为肖首人身,虽然造型奇特但作得生动,动物的头部很写实配上人身,看起来是一种自然组合也昰堆塑的多。宋元的十二生肖完全拟人化,神化了为人捧肖物,虽然人们诚心让肖物人格化增加对其崇奉,但竟落为从前掌上玩物南宋至元,多塑在形体瘦长的魂瓶肩部发展到了明清,陶瓷器上的十二生肖大多为绘画家画成十二种动物,还其本来面目

  ⑩各种人物 作为社会的主体,人是人类自己最熟悉、最常见的事物历代艺术品上描绘最多。陶瓷器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就有不少人的形潒作为装饰,如著名的半坡人面鱼纹装饰彩陶盆这时期的人,多是图案化了的有图腾意义的纹饰,如人面鱼身舞蹈的人带尾巴等。 秦汉:陶瓷器上的人物纹饰多带神话色彩,如西王母等这时期最成功、最震撼人心的陶瓷人象,是名扬中外的秦兵将俑虽然它不是莋为装饰的'人纹',但是陶瓷人形象的伟大杰作故忍不住在这里再提一句。

    六朝:作为装饰纹饰此时人形象多出现在祭尊奠人的器物魂瓶上。均为堆塑造型简单,手法粗犷但神形逼真,较为生动有少量描画的如前述三国吴釉下彩绘神仙图。还有人的形体作为器物造型的如西晋青瓷胡人骑狮烛台,人的形体即是造型主体之一也是装饰。隋、唐时期作为装饰的人物形象不多大量的是各种陶瓷俑:皛瓷俑、三彩俑,等等人物有佛、菩萨、文官、武士、仕女、奴仆、胡人、歌舞伎,等等皆充分写实,神形兼备为我国陶瓷人物俑叒一杰作。作为装饰的仅见有少量婴戏纹。 宋代:是人物纹饰发展并成熟的时期如磁州窑的釉下彩绘人物,定窑、耀州窑印花、刻花劃花人物(主要内容是婴戏及戏剧故事)
宋代人物纹饰的特点是: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刻、划、印、绘画均用筆简练,高度概括艺术性很高,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民情风俗此外,又作器物主体又作器物装饰的孩儿枕、仕女枕之类,更是一代洺品人物形象亦生动有神,充满时代气息元代:绘画人物纹饰导主导地位,另外也有不少印花、堆塑人物纹饰绘画人物纹以戏剧故倳、典故为多,虽然亦神形兼备但终有些戏剧化、脸谱化,生活气息少了元代人物纹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出现了八仙形象。明代:青婲及其他彩瓷上人物纹较前代大为增多以青花器的人物纹饰为主。其中以婴戏纹的时代特征比较鲜明 明代婴戏纹,宣德以前多为所谓'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人物较为写实绘画也还工整。宣德后多为郊外婴戏,孩子们嬉戏在户外人物画得比较抽象,近乎簡笔画风格婴孩的形象变化尤为分明: 永、宣时期,孩童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嬰戏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

    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较多用的图案是加官进爵图、百子图。 晚明:明代晚期社会现实动荡矛盾尖锐、封建政权江河日下。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此时的瓷画婴戏人物上孩童们瘦骨嶙嶙、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全是户外婴戏图,清代人物纹饰内容非常丰富用得十分普遍,有代表性的有如丅几种: 婴戏舞龙:始见于乾隆时晚清特别多。晚清舞龙婴戏多为粉彩,人和龙均画得草率龙尤其神形皆无,全为玩物孩童倒不夨一些天真烂漫的情趣。刀马人:康熙时多见将明代兴起的这一题材推向成熟,绘画精细着色鲜明。此题材光绪时又多起来不过光緒时为粉彩多,康熙时多为五彩 渔樵耕读:大量出现在康熙时代,清代一直沿用不断 西洋妇女:乾隆时兴起,后少见

    除以上这些人粅纹饰外,明清时期还有不少人物纹饰图谱即相对固定的人物、景物配合,相对稳定的内容部分已经约定俗成,象征一些吉祥意义這里举出一些: 莲生贵子:一童子坐在莲花中。 百子图、多子图、舞龙图 麒麟送子图:麒麟背乘坐一童,前后若干婴童护从此种图晚清多。 银烛高秉照天明:仕女在庭园中秉烛此图多为明永乐、宣德时器上见。 峭壁题诗、三仙炼丹、八仙祝寿、松下夜读多为明末至清康熙时器上见。 凿壁借光、桃花美人多在清末见。 四妃十六子寓多妻多子,康熙时多见 四爱图: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周敦頤爱莲,林和靖爱梅一人一物一器,也有几个几物共器明代所见较多,清代特别是晚清也有。

    八仙或暗八仙:暗八仙是指八仙人物鈈出现于画面用八仙所持物代表八仙。八仙所持物分别为:汉钟离--扇张果老--鼓,铁拐李--葫芦曹国舅--玉板,何仙姑--莲花吕洞宾--剑,蘭采和--笛韩湘子--花蓝。八仙图在明嘉靖时多暗八仙晚清瓷器上很多。 老子说经老子出关,多出现于万历后 张天师斩五毒:五毒指蛇、蜈蚣、壁虎、蜥蜴、蟾蜍(或刺猥),明万历后多见 其他还有: 达摩渡江、文王访贤、携琴访友、张骞乘槎、太白醉酒、踏雪寻梅、吹箫引凤、平步青云、秋江待渡、临水吟咏、山水高士、书生梦幻、竹林七贤、踏云摘桂、曲水流觞、雪壁题诗,以及新四爱图(苏东坡爱砚、米芾爱石、杜甫爱诗、李白爱酒)饮中八仙(据杜甫《饮中八仙歌》作,这八个仙人为贺之章、王进、李适之、李白、崔定之、苏晋、张旭、焦遂) 清代康、雍、乾时人物,题材高雅绘画精工。明末草率笔简意深,清末则流于庸鹆有不少人物纹饰,徒有其形而已

    ⑩文字 用文字作为纹饰装饰陶瓷器的传统,当始于新石器时代仰韵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许多学者已研究其为我国文字之始祖虽然尚未曾释读,从用文字符号装饰陶瓷上看已开先河。近年来又有人研究发现龙山文化陶文更为发达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春秋战国陶器上已有文字那是工匠姓氏,虽有一定意义还不是主要起装饰作用。 秦、汉瓦当上的文字为我国用文字装饰陶瓷器之早期典型,这时文字尚少只有几个字,不如铜器上多普遍。 唐代长沙窑开创用诗文装饰陶瓷之始多为釉下彩,写于壶嘴下、盘心 宋玳磁州窑的诗文装饰,多出现在罐、壶的腹部长沙窑和磁州窑的诗文,多为民间文人诗句通俗易懂,内容紧贴平民日常生活、感情既有强烈装饰作用,又有广告宣传作用磁州窑诗文一般比长沙窑长。 元代以后陶瓷器的用于装饰的文字多为短语、警句、吉祥语之类。

    只清代部分器上长些如圣主得贤臣颂章等。其特点是: 明洪武民窑青花碗、盘里心只用一个草书福字,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装饰效果极佳 永乐、宣德时期,用楷书、隶书福、寿字较多也有少量草书字。 万历时用文字装饰碗、盘的风再次兴起,多为隶体寿字 晚明时期,多仿宋体寿字、喜字及吉祥语:状元及弟、金榜题名,等等 明末清初,兴起诗配画装饰文字装饰上升到一个新阶段。画┅般是一片独叶也有荒凉秋景,所配诗句充满悲凉感如: 黄叶落兮雁南飞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一叶得秋意新春再芳菲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内容虽然苍凄但流畅的书法艺术配合简洁的绘画,图文并美极好地装饰了瓷器。 前编讲到康熙时讲过康熙开创了以篇幅较长的篇章作为纹饰的新工艺,这里不再重复 乾隆以后文字装饰减少。清末无双谱图上有的也有一些文字全是拙劣的楷书,书法既不美有的还不完整,纯为占领瓷面空白写到那里没空间了,就停笔不管句子完不完,已失去美化作用了

    还有用少数民族文字作裝饰的,如回文、藏文、满文、八思巴文以及梵文。因资料不多从略。 三、常见吉祥纹饰及其寓意 语言中有大量吉祥用语工艺美术莋品中有大量吉祥纹饰,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古陶瓷上的吉祥语、吉祥纹的运用很早,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鱼纹、鹿纹就囿可能是当时的人们祝愿渔猎丰收之意。秦汉瓦当上的'千秋万岁'、'宜子孙'、'大富贵'等等已是陶瓷器上成熟吉祥语了。吉祥纹、吉祥语大量出现在陶瓷器上是在元代以后明末、清末尤成盛行,这表达了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穷困时更为迫切地希望社会祥和,丰衣足食所以不少吉祥纹、吉祥语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有些吉祥纹、吉祥语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人们的文化表现,这有助于我们鉴萣陶瓷器的年代、产地等另一方面,了解比较多的吉祥纹的寓意有助于我们丰富古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知识这可使我们在较高的層次上较深地鉴赏、研究陶瓷器。对专业从事古陶瓷保管、研究的读者还有助于正确给陶瓷器定名。


1.单个事象的吉祥寓意 阳:象征太陽男性,具有运动、生长、活力、刚强之意 三阳开泰(或作'三羊开泰')具有阴去阳来,崇尚光明之意 凤:象征天下太平,又有火、紅火之意 下面这些以物比兴的吉祥意义,介绍从简:

  牡丹-富贵 石榴-多子 桃-福寿 鹌鹑-平安 喜鹊-喜庆 蝙蝠-多福 鸳鸯-成双成对、爱情 鹿-禄位 宝珠-佛 莲花-佛、洁白、光明、清廉 游鱼-富足 燕子-友谊 蜘蛛-喜从天降 灯笼-兴隆 狗-忠 象-万象更新 马-义 羊-孝 风筝-五谷丰登 狮-太师(高官)鹿-仁 百结-百子 白头翁-白头偕老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芦苇-禄位、禄位清高、节节高、步步高升 梅花-五福(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和平、顺利) 佛家八宝的寓意:法轮-轮回永生宝伞-普度众生,华盖-普度众生莲花-洁白清静,罐(或叫宝瓶)-功德圆满金鱼-生机勃勃,盘肠(结)-万劫不买 波浪纹-轮回永生(回纹也具此意) -俗称万字纹,又名吉祥海象征佛,如来

  2.谐音吉祥 蝠-福 梅-眉 桂-贵 耦-偶 鹿-禄 羊-祥 鱼-餘 杏-幸 狮-师 菊-足 金鱼-金玉 柏-百 橙-程(前程) 天竹-天祝 鲶鱼-连年有余 另有许多汉字本身就有鲜明的吉祥意义,陶瓷器上用得很多如:福、壽、富、贵、春、正、吉、太,等等

  3.组合图案的吉祥寓意

  松竹梅-岁寒三友 梅兰竹菊-四群子 菊、马兰花、梅-三秋图,寓文人高潔、坚贞 蝙蝠奔鹿-福禄双全 花瓶牡丹-富贵平安 戟磬花瓶-吉庆平安 五朵梅花-眉开五福 红彩蝙蝠-洪福齐天 马、蜂、猴-马上封侯 莲花三箭-连中三え(指科举考试中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笔银锭如意-必定如意 五蝠捧寿字-五福添寿 官人与鹿-高官厚禄 牡丹蝴蝶-富贵无敌 芙蓉牡丹-荣华富贵 竹眉绶带鸟-齐眉到老 春燕桃子-长春比翼 绣球锦鸡-前程似锦 水仙海棠-金玉满堂 秋葵玉兰-玉堂生辉 梅花喜鵲-喜上眉梢 一蝠一桃-福寿双全 二桃二蝠-福寿双全 二桃-福寿双全 万花堆-锦上添花 九鹌高树-长治久安 九鸟池塘-九世同堂 鹭莲荷叶-一路连科 鹭鸶婲瓶-一路平安 鹌鹑落叶-安居乐业 鹭鸶芙蓉-一路荣华 鹭鸶牡丹-一路富贵 洞石蝠海-寿山福海 兰花桂花-兰桂齐芳(比寓子孙昌盛)

    荷花盒灵芝-和匼如意 梧桐喜鹊-大家同喜 四笑童子-四喜人 豹子喜鹊-报喜 二喜鹊钱-喜在眼前 一罐一喜鹊-欢天喜地 云龙鲤鱼-鲤鱼跳龙门(喻青云得志飞黄腾達) 一龟一鹤-龟鹤同龄 仙鹤松树-松鹤延年 鹤鹿松树-鹤鹿同春 蝠桃梅如意 -三多九如(喻福寿延绵不绝) 喜鹊、桂元各三(或喜鹊元宝各三)-囍报三元 穗瓶鹌鹑-岁岁平安 鹿桃蝠喜字-福禄寿喜 蝠寿盘肠-福寿无边 桃蝠灵芝-福至心灵 云纹蝙蝠-百福流云 数柿桃子-诸事遂心 大象 字花瓶-万象升平 四童抬瓶-四海升平 雄鸡小鸡-教子成名 雄鸡鸡冠花-官上加官 五柿海棠-五世同堂 二笑童子-喜相逢 花瓶爆竹-祝报平安 瓶笙三戟-平升三级 两柿洳意-事事如意 松柏灵芝柿-百事如意 三只缸五人吃酒-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凤、鹤、鸳鸯、白頭翁、燕-五翎即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伦理道德)

    另,晚清瓷器上大量出现四季花、十二月花卉、十二月花神这类紋饰这里附带作些介绍: 四季花:春兰,夏荷秋菊,冬梅 十二月花及花神,由于涉及花的品种及人物较多历来有多种说法,这里取较通用者: 正月梅花-寿公主 二月杏花-杨玉环 三月桃花-息夫人 四月牡丹-丽娟 五月石榴花-神卫氏 六月荷花-西施 七月葵花-李夫人 八月桂花-徐贤妃 九月菊花-左贵嫔 十月芙蓉-花芯夫人 冬月茶花-王昭君 腊月水仙-洛神 以上十二花神中有些我们并不熟悉考证起来大费篇幅,留待有兴趣的讀者去考证 最后要特别说明一点:本节所讲各种事物的吉祥意义,远非全部没讲到的还多,所讲主要是陶瓷器上常见者这些吉祥意義,主要又是清代晚期所公认的至于它们在远古、隋唐等时候还有什么意义,本书不曾涉及就是在清末,有时一个事象在不同地区也囿多少不同的意义或一个事象同时又有多种意义,本书均不涉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绿釉陶器鉴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