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文科学生,小学时是天文科代表,对观测天体物理学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老师能告诉我该从何入手 ,谢谢

老师您好!我现在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对天文很感兴趣,但是我分不清天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老师您好!我现在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对天文很感兴趣,但是我分不清天
老师您好!我现在是一名高一学生,我对天文很感兴趣,但是我分不清天体物理和天文之间的区别,还有我是否应该看关于时间简史之类的书。如果可以,能告诉我近几年河南省的录取分数线吗?还有南大北大中科大的研究范围有什么不同。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咱们可以私聊加个好友,不懂的可以加我讨论哦,而天体物理虽然也有这些。你问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有一定的相似性,天文学主要研究天体性质,宇宙构造和发展演化等。有这方面的想法我认为必须要打好底子,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学,同时包括理论天体物理,甚至粒子学,相对论宇宙学等等,相对来说毕竟入门,我初中看的也是它,个人认为相当于天体物理要更有深度,更复杂一些。而一线高校对于这些都有涉及,但可能部分方面略有差异。比如南京大学天文系更好,但分数线在650分以上,吉林大学物理综合性不错,尤其是原子物理和光学方面。如果真心喜欢有一点基础可以看看霍金《时间简史》,天文系和天体物理在中国毕竟都是冷门学科你好,但更侧重于研究天体力学,我同样也是一个高中生,热爱物理学和宇宙科学
采纳率:6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厦大教授卢炬甫因病逝世,为天文学系复办后首任系主任
微信公号“厦门日报”
许多人都不知道厦门大学其实有个“天文学系”在这个天文学系里有这样一名教授……他以黑洞为毕生研究对象,曾与霍金的导师共事,是我国黑洞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在计算机上展现黑洞及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在证实关于黑洞的预言进程中取得世界级成果!他不但把厦门变成又一个相对论天体物理研究重镇,还推动厦大复办天文学系并出任首任系主任!他就是卢炬甫令人痛惜的是这位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厦门大学上周五送别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学系前系主任卢炬甫教授,他因病于11月3日晚10时辞世,享年70岁。他的导师,国际著名的相对论、黑洞吸积盘专家马瑞克说:“卢炬甫是一位绅士、一个好人,他的善良和友谊始终可以信赖。”厦大天文学系首页沉痛悼念卢老师在天体物理学界,卢炬甫成就之一在于:他找到了黑洞周围物质运动方程的一个精确解,这是国际同行承认的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仅有的两个精确解之一。前一个精确解是上世纪70年代由一个外国学者找到的,是没有角动量的物质的解,卢炬甫得到的解是携带角动量物质的解。他和导师联名发表一篇文章,证明了黑洞周围物质运动方程在给定边界条件下解的唯一性,即在证实关于黑洞的预言进程中取得了世界级成果,被学界称之为“卢和阿布拉莫维奇定理”。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坚持。早前接受本报采访时,卢炬甫说,他很为自己自豪的原因是,他一直觉得,研究天体的科学家是被人类挑选来与天对话的。他的办公室的桌边墙上,一直悬挂着一幅星空的画卷。他说,当你心中有任何不快的时候,不妨看看天空,你会发现,天空那么大,隐藏着那么多奥秘,和它们相比,你的不快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位“与天空对话的人”说:“有时,我会觉得,我和天空之间真的有过交流。”卢炬甫教授生前照片。  厦门日报·厦门网 资料图曲折的成长之路四岁读书,却因“文革”荒废了八年时光很多人获知卢炬甫辞世的消息,是他“头七”时,他的博士生导师波兰天文学家马瑞克·阿图尔·阿布拉莫维奇写的悼文。马瑞克是国际著名的相对论、黑洞吸积盘专家,他的文章发表在波兰天文学杂志上,译文迅速在中国朋友圈里流传开来。悼文内容↓↓(来源:《中国国家天文》微信号)日,卢炬甫教授逝世,告别了他长期以来的病痛。卢教授生前曾任厦门大学物理系系主任多年,培育了几代中国天体物理学家。卢炬甫是我的第一个博士生。三十多年前,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来到牛津大学,在丹尼斯·夏玛教授的研究团队工作。丹尼斯·夏玛是著名的英国宇宙学家,乔治·埃利斯,马丁·里斯,布兰登·卡特,斯蒂芬·霍金,大卫·多伊奇……这些都是他的学生。卢炬甫教授也是一位精英。八十年代,第一批出国的留学生只有区区几百人,而他是其中一员。 最初,来到西方的中国学生很少,只有少数年轻人,比如卢炬甫,以自学掌握了足以支持博士研究的物理和英语知识。在牛津学习时,炬甫住在我家。我们那时在圣约翰街二号有座大房子,家里住着几位牛津大学物理系以及神学系的学生。我和我的妻子悄悄支持他们。卢炬甫和我的孩子们以及其他这些家庭成员都相处得很好。炬甫不仅和大家一同饮食,还帮助亨利卡 [*亨利卡·科济茨卡,作者的妻子] 买菜、做饭。有时他会头顶着巨大的菜篮子回来,健步如飞。我们视他为家人,时至今日。其实我和炬甫的年龄差不多,他对于我来说,更像是弟弟而不是儿子。他孤身来到外国的勇气和决心令我钦佩。现在这一代中国留学生可能很难想象——炬甫对欧洲生活一无所知,就来到了牛津。他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物理学,还有风俗习惯,甚至包括辨认欧洲面孔。那时我三十来岁,蓄须,头发浓而黑,并且显然是个波兰人。丹尼斯·夏玛则是一位可敬的英国绅士,头发灰白,年已六十。而炬甫起初甚至不能分辨我们俩!从另一方面说,我也必须熟识中国面孔。当然,现在这对我完全不成问题,每一张脸我都能记住。这里我想补充一点:辨认外国面孔从来都并非易事。我在瑞典任教时,所有女生在我看来都是一个样。所有人都是同一个金发蓝眼的瘦高个美女的克隆。虽然其实,其中半数人根本就是褐色头发的。不到十年间,中国留学生已从寥寥无几变为人数众多,遍布美国和西欧的所有主流大学。他们都受过极好的教育,对外国也很了解。不论到哪里,我都能遇见他们。和丹尼斯·夏玛的整个团队一起离开牛津后,我先来到了的里亚斯特的SISSA(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和ICTP(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之后是著名的Nordita(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最终我落脚在瑞典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在那里当了二十年教授。我在这些地方教过的中国学生,多数都回到了中国。其中一些也成为了教授,又带起下一代天体物理学家。我的其他学生,比如欧默·布莱斯,皮耶罗·马道,安东尼奥·兰萨,加布里埃莱·吉塞利尼,等等,也教了不少中国学生。就这样一代代下去,我的科学家谱上的中国子孙越来越多,成为相当大的一群。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卢炬甫教授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家庭聚会”,参加者是我的中国徒弟、徒孙和重孙们,一共有大约二十人。后来我又多次访问他,每次都会带上许多学生和合作者。他们来自瑞典、波兰、捷克等国。我们在北京或厦门会面。卢炬甫是一位优秀的、富有魅力的教授,是他把厦门变成了又一个相对论天体物理研究重镇。但我们铭记在心的还有,他是一位绅士、一个好人,他的善良和友谊始终可以信赖。这篇老师为学生写的悲痛悼文也让很多厦门市民吃惊——在卢炬甫走了之后,他们第一次知道厦大有天文系,天文系里有这么一位研究神秘黑洞的大咖。这位温文尔雅的湖北人,可能是厦门最“孤独”的科学家之一, 他大半辈子研究天空中看不见的黑洞,是我国黑洞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像他这样的以黑洞为毕生研究对象的科学家也不多。卢炬甫教授生前照片。  “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卢炬甫70岁的人生,在看似平坦的道路上却有曲折。他四岁就读书,这使得他赶在1964年迈入中国科技大学大门,不过,他还是不可避免地遇上“文革”。大学毕业后,他曾经在中学任教,带领学生开荒,埋藏在心底的科学理想以尖细痛楚的方式撞击着他。1978年,在荒废了八年时光后,卢炬甫迎来科学春天,31岁的他返回中科大,后公派出国,1985年在意大利获得博士学位。1982年,卢炬甫到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攻读研究生时,时年35岁,他国外的同学,都比他年轻,可想而知他面临的压力。早前的报道说,他出国时,他的女儿还在读幼儿园,他回国时,女儿已经小学毕业了。马瑞克的悼念文章回忆卢炬甫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牛津大学的情形。当时卢炬甫住在马瑞克家里,同住的还有牛津大学神学系学生。马瑞克说,作为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卢炬甫是无神论者,但是他和大家相处得很好。卢炬甫当时在牛津大学丹尼斯·夏玛教授的研究团队工作。马瑞克说,丹尼斯是著名的英国宇宙学家,他的学生包括斯蒂芬·霍金。艰难的科研之路条件匮乏没有天文望远镜只能用计算机研究黑洞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爆红,使得天体物理从未像现在这么引人注目。事实上,黑洞科学家远没有文学描述的那么浪漫。卢炬甫大半辈子研究的黑洞,根本无法直接看到,科学家是从黑洞导致其周围时空扭曲或通过吸积过程释放的巨大引力能,而推断出黑洞的存在。这个只凭现象存在的黑洞,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点亮了卢炬甫的生活,他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而且,像他那代的中国天体物理学家,也没有条件像人们想的那样每天透过望远镜仰望星空,理性思维是他唯一工具——他用复杂的数学方法,在计算机上展现黑洞及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那么,意义何在?十几年前的采访,卢炬甫曾经被我们问到这个问题,他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否直接用于实践并不是特别关注,但是他确信,所有这些科学基础知识最终都会带来实际应用的效果。厦大天文学系系主任方陶陶说,基础科学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你无法用“有什么用”来衡量它的价值。的确,在引力波信号被观测到后,科学家发现,超过2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的存在并非无稽之谈。在厦大的开拓之路出任复办后天文学系首任系主任将一批年轻学者集聚厦大方陶陶说,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中的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理论预言的一种有着极强引力的奇特天体——天体物理学家之所以“发现”黑洞,是因为他们注意到宇宙中存在一些边界,被称为“视界”,任何物质都会被它吸引而向它坠落。一旦落入视界,就不可能重新逃逸出来,并且丢失掉除质量、角动量、电荷以外几乎所有信息。说其为“黑”,是因为连光都无法逃逸出来,说其为“洞”,是因为所有物质有来无回,犹如落入洞中。方陶陶在美国工作十几年后,来到厦大,很大原因是因为老师卢炬甫,他是卢炬甫在中科大的学生。2000年,卢炬甫从中科大调任厦大,出任厦大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用他的导师马瑞克的话来说,他把厦门变成又一个相对论天体物理研究重镇。在厦大,卢炬甫耗费12年开启了另一段事业——2012年,厦大复办天文学系,卢炬甫出任复办后的首任系主任。厦大早在1927年就成立天文学系,创系系主任余青松后来领导建设了紫金山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也就是说,中国五大天文台,有两个是余青松创建的。从现在看,厦大再续传统、重新跻身高速发展的天文学事业,卢炬甫贡献了自己力量——某种角度看,正是因为他在厦大,使得一批像方陶陶这样的年轻学者,集聚厦大。厦大天文学系人不多,但是,获得杰出青年、青年千人计划等国家级荣誉的比例,算得上是相当高的。卢炬甫教授生前照片。  “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 资料图其人低调善良有礼貌导师形容他是绅士卢炬甫以低调而闻名。他辞世后,人们脑海中的卢炬甫有个共同点:太有礼貌了!很多人都曾收到他表示感谢的短信。他努力照顾每个人的感受,他的博士生导师马瑞克回忆文章的一句话,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他形容这位学生:他是一位绅士、一个好人,他的善良和友谊始终可以信赖。淡泊名利嫌麻烦不爱申报奖励1993年,卢炬甫教授获得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当时全国仅有6人获奖。媒体曾以“唯一的卢”为题对他进行了报道。说“唯一”,是因为他是那批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按45周岁的申报最高年龄,再过26天就不能申报了;他也是天文学科唯一候选人、获奖者;他还是所有获奖者中最没有“资历”的,在此之前,他什么奖也没得过,不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连校系两级的“末等奖”也没有得过,因为他嫌麻烦,从未申报过。爱文学爱旅游游记里穿插历史哲学多年前,卢炬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透露,填报大学志愿时,热爱文学的他一度在文学家和科学家的理想间犹豫不决,他最终选择科学的原因是,他认为,科学家是能以文学当副业的,而反过来就很难。这位天体物理学家从未忘记文学,他的博客有不少游记,他酷爱旅游,但他的游记不一般,穿插了历史和哲学。(原标题为《 走好,厦大卢炬甫教授!他一生研究黑洞,他说当你心中有任何不快,不妨看看天空……》)
责任编辑:钟煜豪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厦门大学
评论(15)
澎湃新闻APP下载当前位置:>>>>>>正文
澳洲国立大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怎么样
  介绍,学院底下设有研究院(Research Schools),研究院除了进行学术研究外,也肩负研究生和大学生的教学。学院另行下辖的教学学院和院系(Schools)则以提供教学为主。有些学院还设有研究所/学会(Institute)和智库中心(University Centres),如担任联邦政府智库角色,并专注于学术研究。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基本信息:
  (1)上表的排名是2016年QS物理与天文专业的排名,在该榜单中,国立大学排名世界第51-100位,澳洲第2位(排名第1的)
  (2)TOEFL单项阅读与写作要求不低于20分,口语与听力要求不低于18分;IELTS单项要求不低于6.0分
  (3)授课型项目第二学期5月31日申请截止;研究型项目必需预申请,第一学期预申请8月31日截止,第二学期需在1月15日截止
  (4)注意,此处的本科均分要求是按澳洲国立大学的标准设定的;本科学校质量不能与澳洲国立大学相提并论的话,均分要求会更高,具体视学校给予学生的条件Offer而定,最高甚至可达85以上。一般而言,泰晤士、上交大或QS世界排名上榜甚至靠前的学校会比较占优;985、211看情形,也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优势
  申请说明
  360介绍,澳洲国立大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专业研究生设有以下2个学位项目,分别是: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硕士(Master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dvanced)):为期2年,属授课型项目,是2015年第二学期起新开设的项目。要求申请者拥有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或地球与海洋科学专业背景。本科上述专业毕业的学生,最多可抵24个学分(相当于半年)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博士(PhD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属研究型项目,需要联系导师并取得导师的初步录取许可,具体请见研究生研究型项目的申请说明。该项目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国际学生。
  专业设置
  澳洲国立大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专业主要分以下几个研究领域,分别是:
  黑洞现象(Black hole Phenomenon)
  银河考古学(Galactic archaeology)
  仪表(Instrumentation)
  恒星和行星天文学(Stell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结构和宇宙的演变(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Cosmos)
本文共分2页
(一)360文章有大量转载的图片、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站内图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0个工作日内与360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三)360,(中国A股上市公司立思辰成员企业,代码:300010),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开拓者,公司与、、、、、、、、、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
(四)留学360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先品牌,获得诸多,留学360将为所有学生提供,欢迎在线,提供服务。
(五)留学360-A股上市留学机构,连续多年常青藤大满贯获得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互联网留学 "10"人留学世界名校,至少"8"人选择咨询留学360;留学360名校录取数业内领先!留学360,中国教育部认证的权威留学机构,专注互联网留学9年,截止目前留学360更新海外名校录取86789枚,其中43人、 56人、43人、25人、38人、35人、290人、353人、1874人、1286人、1100人、120人、150人、227人、1241人,更多精彩案例,请登陆。
&&[] 文章生成时间为: 11:30:41
热门留学国家:
留学360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姓  名:
当前学历:
所在地区:
联系电话:
意向国家:
指定专家:
提交内容:
澳大利亚院校关注排行榜
12345678910
澳大利亚院校图库
澳大利亚推荐院校
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始建于1850年,是...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也称为莫纳什大学。世...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简称阿大,...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英文名:The University of Newcas...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建于1964年,以拥有“T...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发...
澳大利亚专业解读
澳大利亚留学热点介绍澎湃新闻APP下载多所高校开设或恢复天文学专业,传统冷门专业要“翻身”?
原标题:传统冷门天文学专业要“翻身”?
今年9月,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郑力铭将和其他28名来自全国的同学一起,成为北师大天文学专业的大一新生。最初,听说郑力铭选择了天文学专业,有同学和朋友都觉得奇怪:怎么会选这么冷的专业。
传统印象里,天文学属于比较高冷的高校专业。近年来,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国内诸多一流高校却在开设或者恢复天文学专业,在四川省内,2015年,西华师范大学也首开天文学专业,这又是为何呢?
记者调查了解到,随着国力提升,我国对天文事业的投入加大,大量天文和空间项目的建成,对天文学人才的需求正变得旺盛。此外,随着我国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深入,各种天文场馆,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天文学方面的投入,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传统冷门专业将迎来走热的翻身机会呢?
多所高校开设或恢复天文学专业
天文学专业实为六大基础学科之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但是此前,天文学在中国高校中属于比较稀少的专业,较有口碑的包括南京大学、中国科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
情况在这几年有了比较大的变化。2012年,厦门大学恢复了天文学系;上海交通大学也在2013年将物理系更名为物理与天文系,并于今年改为物理与天文学院;2013年云南大学天文学系成立;2015年,中山大学成立了物理与天文学院。清华大学也成立了天体物理中心。此外,西华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近年也纷纷设立了天文学专业。
趋势良好,增幅较大
郑力铭参加了北师大的自主招生考试并且通过。他回忆,在考查中,学校比较注重对物理和数学学科的考查。
早在6年前,北师大天文学就开始被纳入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范畴,有降分录取的优惠。据北师大天文系副主任吴江华教授介绍,实行自主招生以来,最多的一年招了26个学生,前两年只招了22个,情况到今年有了很大变化,今年招生29名,上涨幅度比较大。此外,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两年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从物理系和数学系转到天文系。
作为川内唯一开设了天文学专业的高校,西华师大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罗志全院长介绍,西华师大2015年开设了天文学专业,与国家天文台共建。该校的天文学专业面向全省,按一本招生,招生计划在30到35名。从第一年招生开始,报考情况学校就很满意,去年招了34名,今年招了33名。今年,该校已经申报了天文学的硕士学位点,有望2018年开始研究生招生。
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是大前提
这几年天文学走热,吴江华教授认为,首先,这与国家对整个天文事业的投入和发展关系密切。随着国力提升,我国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建造起了大量的天文大科学装置,比如贵州FAST、郭守敬望远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我国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等。同时,我国还启动了不少科学计划,比如探寻引力波的天琴计划、阿里计划、12m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等,这么多大科学装置,需要很多天文相关的人才来参与建设,进行技术维护、数据分析、学术研究等工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物理学的最前沿领域,很大一部分与天文相关。比如中微子、宇宙加速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等研究,都与天文学、空间科学密不可分。所以,很多高校将物理与天文放在同一个院系中,至少在物理系中设立天文的相关专业。
除了国家大项目纷纷落成的原因,罗志全院长表示,随着国家对科普的重视,很多天文馆,科学馆,甚至很多中小学都有自己的天文望远镜,整个社会对天文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
此外,由于东部地区光污染严重,我国天文学科近年很多大的科学工程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相应的,西部高校也迎来了机会。
不“高冷”,也不“浪漫”
就读天文学的学生,需要能安静得下来
进入北师大天文学专业就读之前,郑力铭做了不少准备。他四五岁时,就对神秘的星空产生了好奇,萌发了梦想。而为了这个梦想,他一直在努力。
吴江华教授说,如果将来要做天文研究,一般都要以博士为起点;如果要从事天文科普或教育,则本科生、硕士生都是可以的。以北师大天文学本科生为例,60%到70%的本科毕业生都考研了。“天文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冷,其实就业面很广,我们的培养方案是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中学和科普机构等单位,从事天文或相关的航天、测地、理论物理、空间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科研、教学、科普和管理工作。”
针对不少中学生的疑问,吴教授特别解释了天文学的学习。吴教授说,天文学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学科,学术上分工很细,有专门做理论的,有专门做观测的。新的观测结果往往触发新理论的提出,而新的理论又需要观测来验证,理论和观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不管怎样,天文是离不开观测的。一般高校天文专业,往往既讲授天文理论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天文观测设备开展天文观测的动手能力。
大家对天文的印象,想象的画面就是漆黑的夜晚,仰望满天繁星,感觉很浪漫。实际上,现在都是电脑监测,观测时,熬夜是常态,并没有那么浪漫。但如果你通过辛苦的熬夜观测,取得了重要的天文发现,那你会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科学研究的魅力也在于此。所以,就读天文学的学生,需要能够安静得下来,比如熬夜观察,读天文理论著作,在数学、物理和外语方面有较好的基础。
走近西华师大天文学专业
中国的所有天文台站,都对该校学生开放
据了解,为了开设天文学,西华师大筹备了十来年。该校的天文学是与国家天文台共建,国家天文台提供设备,师资,科研平台以及学术上的指导。
“国家近年来对天文学人才需求更大,我们既有人力支持,又有教学条件,开设天文学可谓水到渠成。”罗志全院长介绍,多年来,该校培养了一批天文学相关人才。同时,在北大聘请了14位知名专家作为外聘教授。正如吴江华教授介绍,天文学是一门重观测的学科,西华师大也在青海德令哈建立了自己的天文台。除了得到国家天文台全方位的支持以外,中国的所有天文台站,都对该校的学生开放,提供观测、实习见习场所。学生在该校天文学学习,低年级的寒暑假进行天文观测,高年级则到各地进行科研课程。比如本月的18号到28号,学生们就会到学校在青海德令哈的天文台去见习。
罗院长介绍,从这两年的办学情况来看,学生质量非常好,为国内天文单位提供后备研究生生源和科研后备力量。国内一些重点高校,天文研究所都需要本科生源,但因为本科生源不多,结果很多单位都招不满,这也是该校天文学学生毕业深造的一个契机。
罗院长说,目前国内除了西华师大和河北师大以外,其余开设了天文学的高校均是985高校,也就是天文学的门槛其实不低。现在,西华师大给了有志于从事天文研究的学生更多机会。学校会开设天文基础教育相关课程,天文学本科生即使无法全部进入科研单位,也可以从事基础教育阶段的天文教育。
来源丨成都商报
记者丨樊英
见习编辑丨俞嘉丽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体物理学大学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