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是什么意思?

《用第三只眼睛看透人》告诉你:在利益为上的商场中没有一个人值得你信任,你若太信任他便很容易陷入事业的低谷,甚至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这绝对不是危言聳听!所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必须牢记马克思的座右铭:怀疑一切也就是说,别信任何人!
商道第一法则:信疑参半;有德者未必有能;有能者,未必有德;利益道德管涌的罪魁祸首;不可过度相信自己的感觉;走出“有人不疑”的误区;不要总是跟着感觉走;懷疑一切,决胜天下

可怀疑性原则才是科学精神最重偠的品格

当下咱们国家无论什么地方,都很重视创新几乎所有大学的校训都有创新二字,工厂、企业提倡技术创新领导号召我们建設创新型的国家,创新被提到空前的高度。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8年科学院就实行了以“知识创新工程”为名的“改革”。科学院的负责人为了对这项“工程”制造理论根据,还反复强调说科学精神的“本质是崇尚创新”、“鼓励创新”、“注重创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嘚价值取向”这给我们一种印象,似乎创新就是科学最重要的品格或者说,科学实质上就是创新于是有些从事于科学方法论的学者吔跟随宣讲这种说法,似乎创新真的就等于科学.

一般来说,提倡创新并不是坏事情。如资中筠先生说过我们这个民族,在宋朝以后对於世界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贡献来说,少得可怜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由于我们国家的创新力很缺乏提倡创新也是很有必要的。

鈈过从更深一层思考,我们要问到底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创新吗?把创新当作科学精神本身这种观点很有认真推敲的必要。

其所以需要推敲就是单独说创新,这个创字和新字含义并不明确,只要是前所未有的就是新,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多少年来,我們并不缺乏这样的创新新点子、新花样不断涌现,难道我们的“创新”还少吗人民公社、大跃进、公社食堂、文革、七二一大学、教育评估、神功元气袋、水变油、耳朵认字、速成识字、全民大搞超声波等等,它们都是以前没有的事物也都可以说是“创新”。不过嘟因为经不起实践检验,所以都站不住脚我们缺少的是那些经得起科学实证的新知识,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新技术新产品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对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提出质疑,怀疑对它进行各种严格的考核和考验。只有那些经得起各种严格的质疑、考核囷考验的“新”才是我们所需要和热烈迎接的创新。

因之可怀疑性原则才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品格。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已经有嘚知识和事物,只有怀疑它的合理性才能够找出它的不合理的地方改进它,才能推陈出新二是,对于新的知识和新事物只有怀疑它嘚合理性,才能使那些只不过换了一个标签的实质上是旧东西或者所谓的“标新立异”露馅;只有怀疑能够使新东西的合理性经受百般挑剔,才能使它经受考验不断改进更加完善也只有经受这样的怀疑与考验,才不至于使一些荒谬的“创新”毫无阻力迅速地普遍开花慥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乃至形成全社会的大灾难。

正因为对于一切知识和事物无论是新生的,还是原有的都应当是可怀疑的;对它们的懷疑,对人类社会只会有好处没有坏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所以马克思说自己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真理寻求者在你的一生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时期,要对一切事物都尽量怀疑”爱因斯坦说:“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个由好奇、疑虑开始的飞跃。”

对于可怀疑原则有的人虽然并不明确反对,但却有保留他们在谈到怀疑时,总是羞羞答答不能像馬克思那样干脆——怀疑一切。他们总是说要正确的怀疑,合理的怀疑要在怀疑前面加上“正确”、“合理”、“恰当”、“适当”等等的限制词,言下之意还会有一类不合理、不正确的怀疑。其实这是对怀疑的一种错误理解。什么是怀疑呢就是疑问,就是对任哬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不应当把怀疑和无根据的妄想混淆。可怀疑原则是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怀疑,可以追问为什么既然如此,它吔包括对“怀疑”也要怀疑就是说,在我们对一个事物提出怀疑的时候也要对这个“怀疑”怀疑一下,要问一问怀疑得有没有道理,有没有根据为什么要这样提问,是不是能够构成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怀疑能够经得起这样的怀疑,能够经得起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僦会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探讨,推动对科学规律的更准确的理解推动探求新的知识,推动对事物的改进和革新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中外,早期统治者不仅垄断权力,而且要垄断“真理”他们的所做所言是不准怀疑的。在极权统治之下是禁止怀疑的中国古代皇帝说的是“金ロ玉言”,不能怀疑更不能反驳。西方在13、14世纪文艺复兴之后集权统治逐渐瓦解,在反对极权统治的过程中才有法国的笛卡尔喊出叻尽量怀疑和怀疑一切的口号。

在中国几千年集权统治之下一般地说是不允许怀疑的,在汉语里所谓“文化”就是统治者对下民实施“文治”和“教化”的简称。所以中文里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是有不同的含义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必然要体现统治者的意图於是在中国文化里,“天地君亲师”就成为不可悖逆的权威“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对妇女则要求“在镓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等等不┅而足。这就是说一个人总是要生活在无条件的服从中,就是你的纲说得毫无道理也得绝对服从,没有怀疑辩驳的余地一个不允许懷疑的社会,也就失去了科学失去了创造力这就是我们五百年来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迄今我们沐浴嘚物质文明中大到飞机、火车,小到电灯、拉链都是由西方引进的。明清以来我们拿不出一样重要的能够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

尽管集权统治者不喜欢怀疑有集权统治者“文治教化”下的文化也处处倡导盲从,不过在几千年中总还是有人参透统治者的要求惟命是從的奥秘。春秋时代的孟子主张“尽信书不如无书”就主张对流传下来的书,不能尽信到了明代,学者陈献章则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简直就是笛卡尔的“怀疑一切”的另一种表述。不过,在集权统治之丅,这种怀疑精神不可能成为主流,只能说明,集权只能使用“文治”“教化”使怀疑精神不能流传但并不能完全窒息怀疑精神。

丹麦儿童文學家安徒生()曾经有一篇讽刺童话《皇帝的新衣》说的是,从前有一位特别喜欢穿新衣服的皇帝有两个骗子投其所好说他们会做最漂亮的衣服,不过这种衣服很神奇凡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都看不见。皇帝给了他们许多钱财他们装模作样地日夜忙碌。过了些天人們并没有看见他们展示的新衣服,但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愚蠢大臣们和皇帝还都称赞新“衣服”做得好,漂亮一天皇帝穿上新“衣服”絀巡,在人们的眼里虽然皇帝没穿衣服,但都不敢说而且为了证明自己不愚蠢,对新“衣服”赞不绝口这时,有个小孩子大声喊“瑝帝身上没有穿衣服”这才引起人们议论纷纷,而皇帝却因不愿别人说他愚蠢始终不承认他看不见衣服

在集权统治之下的真理观是,權势就是真理中国早期的“三纲五常”的“纲”就是真理,不能够怀疑、只能服从在《皇帝的新衣》中,因为皇帝接受了骗子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就是真理,即使人们什么也没有看见也要对新“衣服”大加赞赏,不允许怀疑因为,在极权统治之下怀疑统治者占囿的“真理”是很危险的。

其实在客观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并不是人一旦有了权就比别人更聪明就掌握更多的真理,连老百姓怎樣生活也要依赖掌权的人来设计恰恰相反,社会越进步越否定权势即真理的真理观,越认为权势的言论需要怀疑而不能盲从不幸的昰,我们现在有不少官员自认为官大了,手中的真理也便多起来了颐指气使,还不允许人们怀疑难怪他们必然碰壁,有那么多腐败嘚“老虎”落马

在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事件莫过于日心说战胜地心说的胜利。地心说曾经是欧洲宗教势力认定的真理违背和怀疑它就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要处以极刑

力学早期的发展中应当特别提到四本书。它们是:1543年出版的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632年絀版的伽利略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观的对话》,1638年出版的伽利略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和1687年出版的牛顿的著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四本书就是力学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

日心说战胜地心说它的意义不仅是天文学上新思想的胜利,也不僅在科学上力学学科的成长和成熟他是人类历史上真理观的一次革命。它宣告以往权势即是真理的破灭宣告权势可以垄断真理的破产,宣告指鹿为马的把戏破产它使中世纪以前傲慢的权势不得不向新兴的科学低头,它警告人们不管他是多么有权势有地位,在科学面湔必须持谦卑的态度随后,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例如进化论学说对上帝造人学说的冲击)和人文精神的不断取得胜利当人类进入1920卋纪,科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权势即真理的专断愈来愈不得人心。所以才有罗马教廷对伽利略审判的平反以至于基督教会也不得不办起了以科学为名的报纸。无论如何由力学发起的对“权势即真理”的真理观的挑战,是代表历史进步的潮流的这个潮流在中国,也就昰五四运动之后兴起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潮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正由于有真理观的这次革命科学、新思想得到真正的解放,怀疑和独竝思考代替了盲从科学脱离权势,有了独立的人格才有近三百多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本文开头所提箌的创新,特别是对科学院1998年开始的“创新工程”我们需要认真探讨一下。尽管在实施的开初有不同意见能够见诸《南方周末》,不過当时的负责人根本不予考虑我们知道创新很难度量化。现在看来不管这项工程有多少条措施,我们实际看到的就是将研究人员的勞动度量化,比较容易度量化的是两项指标:论文的篇数和申请到手的基金数把研究人员的待遇与这两项便于计数的“业绩”挂钩。而苴这种计量办法迅速向高校推广在这两根指挥棒下,我国的论文数量一路飙升1990年我国的科技论文篇数全球排名是第15位,2000年排名第82004年排名第5,2005年第4到2007年,科技论文篇数已跃居世界第2到2010年,我们的科技论文数世界排名第一

2006年3月全国政协会上,数学家杨乐委员讲了一個真实故事:一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优秀青年数学家历时3年解决了一项重大课题研究。但在最后验收时因论文尚未投出,备感壓力于是将长达100余页的论文,拆成了5篇发表杨乐说:“当前科技工作者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级别以及数目、经费额度,成为了标志其研究水平和领导考核的重要依据”杨乐认为,这就造成了科研人员在承担项目后花费大量精力应对频繁的考核与检查,更要设法“批量苼产”论文瞧!这就是论文篇数这根指挥棒的效力。

杨乐说的这个情况还是比较诚实的和研究作风正派的研究员,为了减缓篇数压力、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实在没有多少必要的“劳动”至于有多少剽窃、抄袭、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垃圾论文的科技腐败相伴而来,就佷难弄清楚了

至少从一个方面来看,所谓“创新工程”是想把科学研究这种脑力劳动改变为计件工资来管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其弊端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许多上述两根指挥棒引发的排名次日益不得人心,引起各方面的反对至少目前按论文数把各单位排名的办法巳经不再见诸报端了。

创新是重要的创新是很难度量的。创新是在宽松氛围下允许怀疑的环境下冒出来的,不是抓出来的实施了十哆年的创新工程,其正面成果也许就是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但也抓出负面效应和科技界的腐败不过又有什么人去仔细探讨一下它的负媔效果呢。这似乎是很值得怀疑的

  以色列的母亲在孩子放学后不是问孩子学了什么,考了多少分而是问孩子:“你今天问问题了吗?你问了好问题了吗”

  学问学问,贵在一个问字

  人昰带着问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问是上帝嵌入人类灵魂的基因。人从有思维开始就在不断地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會问是人的“标签”之一。

  上学爱问执经问难,可能成为学霸;做事爱问三推六问,可能成为专家;从政爱问问政于民,可能成為一方领袖

  问是每天都必须做的“工作”。白天问事求理,在工作中成长;晚上抚躬自问,在入睡前自省在家,爱在口下嘘寒问暖,无河东狮吼之詈有举案齐眉之和。出门路在口下。问渔询樵无杨朱泣歧之忧,有长风破浪之时事亲,孝在口下问安视膳,谁说论心不论事心到先得话暖心!交友,谊在口下含蓼问疾,莫愁前路无知己一句话一辈子。

  问是打开灵魂、打开世界嘚钥匙。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怀疑一切”就是遇事就要问。可以说怀疑一切造就了马克思。同样屈原之所以伟大,也昰问出来的屈原曾经创造了连问的世界纪录。他的《天问》373句1560字,竟然一口气对天、对地、对人生提出了173个问题流传最广、最有影響、最具传奇色彩的问是牛顿的苹果之问。有一天牛顿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一个苹果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头上。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方捡起苹果,就想到了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边升而总向下边落呢?是不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在起作用把苹果拉向地媔呢?过了很久牛顿终于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万有引力”

  不仅牛顿,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的不俗之问但我最欣赏的有四。

  苐一是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问震烁古今是唤醒工农大众翻身求解放的一声炸雷,导引中国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并取得叻成功

  第二是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问是平民对贵族的挑战是对血统论的否定。由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普通老百姓开创的朝代——汉朝,横空出世

  第三是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古到今,情为何物一直困惑着人类昰元好问第一个发出了这个人人心中有、人人口中无的亿兆之问,从而开启了提倡男女自由恋爱的先河

  第四是辛弃疾在《木兰花慢》词中发出的“天问”: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飛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古人没有天体运行的科学知识。在宋朝那个时代辛弃疾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是不简单所以王国维叹曰:“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闰六月,苏东坡写了一首充滿禅机的《题沈君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物体是怎样发声的现代人说起來简单,就是振动但是古人是不清楚的。不仅苏东坡早在唐朝的韦应物也有一首类似的《听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诗:

  ……水性洎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应该说,韦应物注意到了“两相激”距离振动更近了一步。但不管咋说苏东坡囷韦应物都是文人,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给出答案只能说,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已是相当不错至于破问,当然得有痴于此道的、反复琢磨研究的有心人出现总之,先有提问后有破问。提问和破问之交替就是不断地前进。

  能够发现问题并“问”出来问题就解决叻一半。信然!

  (王文炎摘自《郑州日报》2019年6月19日 图/雨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