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红高梁这一意象在文中的雨巷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义

当前位置: >>
《现当代文学史》期末习试题库(1)
28.王蒙的处女作是《 青春万岁》 ,成名作是《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少共精神》 。 ) 。29.贯穿王蒙 50 年代至 80 年代初期的创作主线是( 30.倪吾诚是王蒙的长篇小说《 活动变人形 31.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由《 节》 、 《狂欢的季节》 32. ( 作。 》所组成。》中的主人公。《失态的季节》 、 《恋爱的季节》 、 《踌躇的季刘心武、 《班主任》 )的短篇小说《》被誉为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33.刘心武塑造的被称之为时代畸形儿的形象是( 谢惠敏、宋宝琦 34.刘心武的长篇小说《 钟鼓楼 》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陆文夫、 )的形象。) 、 () 。35.被称之为擅长写“小巷文学”的作家是( ) , 《美食家》中塑造了一位吃客( 朱自冶36.在 80 年代文学中,蒋子龙的名字与( 塑造( 开拓者家族 )的形象。工业改革题材小说)密不可分,擅长37.开改革文学先河的作品是(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38.张洁进入文坛的开篇之作是《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 张洁、 《沉重的翅膀 )39.新时期文坛上第一部反映工业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是(40. “马列主义老太太” ( 秦波、 《人到中年》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41.冯骥才从( 神鞭 )开始进行“文化小说”的创作。 张贤亮、 《绿化树》 》塑造了一个与时代思想相悖逆的人物42.馒头上的箩纹这一细节出自(43.贾平凹的中篇小说《 《腊月正月》 、 ( 韩玄子 ) 。1 44.高晓声在新时期创作的第一篇引人注目的小说是《 他又发表了( “《漏斗户主》》 ,此后,陈奂生系列小说” ) ,并以编年的形式将作品陆续出版。 《树王》 、 《孩子王》 》 。 )45.阿城的小说“三王”除《棋王》外,还有《 46.王安忆的《》是寻根文学中的力作,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 47.王安忆展示一位女子与一座城市关系的长篇小说是《 长恨歌 届 )茅盾文学奖。 48.丙崽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 韩少功. 《爸爸爸》 》 ,荣获(第二49.擅长设置叙事圈套的作家是(马原) 。 冷漠叙述、 ) 。 糖醋现实主义 ) ,如《 现实一种 》 。50.余华小说最为明显的先锋性在于其( 51. “矮凳桥”系列小说的作者是(林斤澜52.陆文夫的小说显示出浓郁的幽默感,作者戏称为( ) 。 53.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 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 》 。 》 ,其54.汪曾祺具有散文化和诗化特征的小说是《 受戒 55.描绘清代落魄贵族弟子生活遭际的小说是( 邓友梅 风俗画小说的上乘之作是《 烟壶》》和《 大淖纪事 )的《 那五56.标志着新时期军事文学第一次突破的小说是( 徐怀中、 《西线轶事》 57.擅长写大墙文学的作家是( ) ,坚持写乡土文学的作家是(》 。 ) 。58.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 盾和历史进程。2)的方式,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矛 59. ( “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 创作构思。 60. “新写实主义”是开端于( )后期的一种小说思潮。 80 年代后期” ) ,这是古华《》的61.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指《烦恼人生》 、 《不谈爱情》 、 《太阳出世》 62.以“亡婴”的视角展示普通人生存状态的小说是方方、 《风景》 63.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 刘震云 ) ,主人公是( 小林 ) 。64.电影《菊豆》是根据( 刘恒、 《伏羲伏羲》改编的。 65. “三驾马车”所指的作家是( 谈歌、何申、关仁山 ) 。66 .以自传体的方式书写女性个人成长历程的长篇小说是林白的《 一个人的战 争 》 。67. 《厨房》的作者是( 徐坤 68. 《白鹿原》扉页上的题记是(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 。69.以“小草”这一形象贯穿全诗的是( 雷抒雁、 《小草在歌唱》 70.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这句诗出自于( 舒婷、 《神 女峰》 71.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 ” 这句诗出自顾城、 《一代人》 72. 擅 长抒写“美丽的忧伤”的诗人是( 城 ) 。 舒婷 ) ,被称为“童话诗人”的是( 顾73. “卑鄙有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有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句话出自于北岛、 《回答》 74. 在朦胧诗的争议中, 被称为 “三个崛起” 的文章是谢冕的 《 在新的崛起面前 绍振的《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的《 崛起的诗群3》 . 孙》 。 75.崛起于上海舞台,勇闯禁区,为“四五”英雄平反发出第一声呐喊的话剧是( 宗 福先、 《于无声处》 76.新时期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探索戏剧是哲理剧《 屋外有热流 77. ( 沙叶新 )的话剧《陈毅市长》采取了( 》 。冰糖葫芦式的结构。78. 高行健的无场次话剧是 《 人绝对信号 》 , 被称为 “多声部现代史话剧” 的是 《 野 》 。》 ,受荒诞剧《等待戈多》影响的是《 车站79.以散文形式在自己的文学道路上竖起又一座丰碑的是( 巴金、 《随想录》 80.以“文化散文”引起广泛影响的是《 余秋雨 81.体现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风格的散文是( 杨绛、 《干校六记》 82.寻根文学的首倡者是( 韩少功 ) ,其代表作是《 爸爸爸 》 。83.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的( 引进.融合.创新等演变过程。 84. ( 1979 )年召开的第( 4复归、深化、开放性发展与现代主义的)次全国文代会,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85.第四次文代会后,明确提出了把(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国 文艺发展的总方向。 86.表现“人还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思想的小说是( )的《 》 。 )的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 》中的人物形象。 路 阿城87.黑孩是( 莫言88. 第一部反映工业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是 ( 张洁、 《沉重的翅膀》 89. 孙少平是 ( 遥、 )的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中的人物。 ) 。90. 《北方的河》的作者是( 张承志91.对新时期作家影响较大的是哥伦比亚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4)的长篇小说 《 百年孤独》 。 》徐星的《 无主题变奏 》的发表,标92.1985 年刘索拉的《 你别无选择 志着“现代派”小说的出现。93.谌容以荒诞手法结构全篇的小说是《 减去十岁 题是( 中年知识分子问题 ) 。》 , 《人到中年》提出的社会问94.张贤亮的“唯物论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有《初吻》 、 《绿化树》 、 《男人的一半是女 人》 、 《习惯死亡》 95.王安忆的“三恋”是指《荒山之恋》 、 《小城之恋》 、 《锦绣谷之恋》 96.铁凝的“三垛”是指《麦秸垛》 、 《棉花垛》 、 《青草垛》 97.电影《活着》的根据( 余华 )的同名小说改编的。98.田小娥这一人物形象出自于(陈忠实、 《白鹿原》 99.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 ( 象征化、立体化 ) 。100.舒婷的《致橡树》以( 木棉、橡树)作为象征,表达了对人格独立与尊严的肯定。二、选择题(每空 1 分)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官僚主义者形象是( A ) A.刘世吾 B.林震 B) C.鲁鲁 D.王一生 C.赵慧文 D.韩常新2. “漏斗户主”是( A.吴楚B.陈奂生3.裁缝老婆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D ) A. 《鲁鲁》 B. 《丁香结》 C. 《班主任》 4. 《拣麦穗》的作者是( A )5D.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A.张洁B.舒婷C.徐琨 ) C.舒婷D.刘心武5. 《双桅船》的作者是( C A.曾卓 B.流沙河D.艾青6. 《茶馆》是( A ) A.三幕戏 B.四幕戏 C.五幕戏 D.独幕剧7. 《关汉卿》围绕什么为中心( A ) A. 《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 B.关汉卿 C.窦娥 D.朱廉秀 D )8.建国后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的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 《受戒》B. 《锻炼锻炼》 C. 《春天》 D. 《青春之歌》 9. “吃不饱”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B )A. 《李有才板话》 B. 《锻炼锻炼》 C. 《三里湾》 D. 《赖大嫂》 10. 《灵与肉》的作者是( C ) A.汪曾祺 B.陈翔鹤 C.张贤亮 D.陈映真11. 《黑骏马》的作者是( C ) A.汪曾祺 B.陈翔鹤 C.张承志 D.莫言12.下列作家的散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是( B ) A.巴金 B.秦牧 B) C.余秋雨 D.余光中 C.杨朔 D.孙犁13. 《怀念萧珊》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14.卖灶糖老汉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C ) A. 《沉重的翅膀》 C. 《拣麦穗》 B. 《爱,是不能忘记的》 D. 《小鲍庄》6 15. 《草木篇》创作于 20 世纪( D ) A.60 年代 B.70 年代 C.80 年代 D.50 年代中期16. 《茶馆》中的掌柜形象是( B ) A.刘麻子 B.王利发 C.秦仲义 D.常四爷17. 《关汉卿》的结构方式是( C ) A.冰糖葫芦式 B.人像展览式 C.戏中戏 D.闭锁式18.下列哪位作者是七月诗派的成员之一( A ) A.牛汉 B.海子 C.雷抒雁 D.余光中 )19.被称为“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的是( B A. 《红日》 B. 《红旗谱》 C. 《百合花》 D. 《林海雪原》 ) D.卫生员 B20. 《百合花》最后部分集中刻画的人物是( B A.小通讯员 B.新媳妇 C. “我”21.表现“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方叫活着”的人生思想的小说是( A《树王》 B. 《棋王》 C. 《孩子王》 D. 《春天》 B ))22. 《 “锻炼锻炼” 》是赵树理反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 A.纪实小说 B.问题小说 C.伤痕小说 )D.改革小说23. 《大淖记事》 . 《受戒》的作者是( A A.汪曾祺 B.张贤亮C.张承志D.莫言24.文中描写到一位普之仁即“普通之人”的劳动者的散文是 C A. 《拣麦穗》 B. 《童年二题》 C. 《茶花赋》 D. 《社稷坛抒情》 C )25.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这一句诗出自( A.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B. 《麦地》7 C. 《双桅船》D. 《山民》 D ) D.一位乡村少女 ) D.松二爷26. 《哦,香雪》中的“香雪”指的是( A.一处自然景观 B.一个打工妹C.一种名茶 A27. 《茶馆》众多人物中,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是( A.王利发 B.秦仲义 ) C.沙叶新 C ) C.常四爷28. 《关汉卿》的作者是( B A.老舍 B.田汉D.高行健29 .下列哪一首诗是对美好爱情的讴歌( A. 《哎,大森林》 B. 《大雁塔》C. 《苹果树下》 D. 《小草在歌唱》 D )30.下列哪一作品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散文名篇( A. 《我与地坛》 B. 《拣麦穗》 C. 《秦腔》 CD. 《社稷坛抒情》 ) D. 《登记》31. “糊涂涂”和“常有理”的形象出自小说( A. 《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 )32.长篇小说《浮躁》的作者是( B A.史铁生 B.贾平凹 CC.张贤亮 ) C.冯老兰D.王蒙33.红旗谱中的反面人物是( A.朱老忠 B.朱老巩D.严志和34.从不与人说话,对疼痛似乎没有感觉,却有另一种超乎常人的视、听能力的人物是 ( C ) B. 《棋王》中的王一生 C. 《爸爸爸》中的丙崽 )A. 《绝对信号》中的黑子 C. 《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35. 《百合花》中的新媳妇和小通信员之间的关系是( D8 A.同乡关系B.姐弟关系C.夫妻关系 )D.军民关系36. 《下放记别》中的“默存”指的是( B A.巴金 B.钱钟书 C.沈从文D.茅盾 D )37.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的沉思与赞叹的是( A. 《秦腔》 B. 《雪浪花》 D C. 《茶花赋 》 ) C. 《春》 B ) C.杨朔 D ) C.张洁 BD. 《社稷坛抒情》38.巴金著名的散文集是( A. 《家 》 B. 《寒夜》D. 《随想录》39. 《花城》的作者是( A.孙犁 B.秦牧D.刘白羽40.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 A.余秋雨 B.巴金D.史铁生 ) D.韩常新4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年轻人指的是( A.刘世吾 B.林震 C C.赵慧文 )42. 《百合花》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内战争 43.马烽是(B. 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对越自卫反击战B )A.荷花淀派作家 B.山药蛋派作家 C.伤痕文学作家 D.寻根文学作家 44. 《绿化树》是( B A.长篇小说 ) B.中篇小说 B C.短篇小说 ) C. 《春天》 D. 《女房东》 D.散文45.林道静这一人物出自于( A. 《青春万岁》B. 《青春之歌》 D )946. 《平凡的世界》荣获( A.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C.第三届茅盾文学奖B.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D.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D ) D. 《长恨歌》47.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 A. 《将军吟》 B. 《钟鼓楼》C. 《白鹿原》 D )48. 《陈毅市长》的结构形式是( A.开放式 B.锁闭式C.人像展览式 )D.冰糖葫芦式49.岳之峰这一人物出自于( A A. 《春之声》 B. 《海的梦 》 D )C. 《深的湖》D. 《夜的眼》50. 《小鲍庄》属于( A.伤痕文学B.反思文学C.改革文学D.寻根文学三、解释题(每题 5 分) 1.革命样板戏 2.第四次文代会 4.伤痕文学 7.寻根文学 10.朦胧诗 13.先锋小说 16.随想录 19. 《重放的鲜花》 22.教育剧 5.反思文学 8.新写实小说 11.后新诗潮 14.新生代小说 17.新历史小说 3.天安门诗歌 6.改革文学 9.现实主义冲击波 12.开拓者家族 15.探索戏剧 18. “归来”诗人群20. “三突出”创作原则 21.政治抒情诗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10 1.简述《班主任》在新时期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2.80 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为什么会产生寻根文学的创作热潮。 3.简述寻根文学的创作实绩。 4.寻根小说的主要美学倾向是什么? 5.简述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6.为什么说“少共精神”是贯穿王蒙小说的一根主线? 7.简述陈奂生形象的意义。 8.简述张洁作品艺术风格的变化。 9.简析陆文婷的形象。 10.简析“马列主义老太太”的形象。 11.简述《受戒》的主题意蕴。 12.简述汪曾祺小说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 13.简述张贤亮是如何展示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 14.简析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 15. 《长恨歌》是如何展示上海文化精神的? 16. 《小鲍庄》是如何剖析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 17.简述“丙崽”这一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18.简述红高梁这一意象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 19.为什么说《芙蓉镇》是一幅山镇民情风俗画? 20.简述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 21.简述余华小说的先锋性。 22.简述新生代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11 23.简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 24.简述《白鹿原》的历史感。 25.简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26.简述朦胧诗的艺术特征。 27.为什么说顾城是一个“童话诗人”? 28.简述《丹心谱》 . 《报春花》 . 《于无声处》产生轰动效应的时代原因。 29.简述《哥德巴赫猜想》在报告文学发展史上的拓新意义。 30.简述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品格。 31.简述“双百”方针的内容。 32.细节描写在《百合花》中有何意义? 33.简述“林震”这一人物形象特征及意义。 34.简述戏曲改革的基本情况。 35.老舍怎样在《茶馆》中使用了“反描法”? 36.简述杨朔散文的结构特征。 37.简要分析梁三老汉的形象。 38.简述《青春之歌》的主题。 39.简述“黑八论”的内容。 40.什么是“第四种剧本”?五、论述题(每题 20 分) 1.任选两位当代文坛有影响的中国作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其同类题材的创作加以评 述。12 2.联系闰土、老通宝、梁三老汉、陈奂生等一类农民形象,阐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 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3.结合创作实践,谈谈新时期小说主潮的演变轨迹。 4.写出你所喜欢的三位中国当代作家,并试述理由。5. “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 ”结合 《棋王》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6. 《春之声》为例,谈谈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在艺术上的新探索。 7.为什么说高晓声是“农民灵魂的探求者”? 8. 《陈奂生上城》 中的陈奂生是一个文学价值很高的典型形象, 请举例分析其性格特征、 刻画这一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9.以《红高梁》为例,试述莫言小说对生活的独特感知方式。 10.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贾平凹的小说与故乡商州之间的关系。 11.以池莉的《烦恼人生》为例,谈谈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12.以《烦恼人生》和《风景》为例,试比较池莉与方方艺术风格的异同。 13.请以陕西作家群为例,说明西部是一块文化厚土。 14. 结合作品谈谈陈忠实为什么把巴尔扎克的一句话: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 史”作为小说的题记。 15.试析《双桅船》的核心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16.以《双桅船》 、 《回答》 、 《远和近》为例,谈谈朦胧诗的主要艺术特征,并比较舒婷、 北岛、顾城不同的艺术个性。 17.朦胧诗人既讴歌人性的复归,也不乏政治隐喻,试以具体诗人及作品加以论述。13的秘 18.试述顾城诗歌对童话世界的向往以及与其生命悲剧之间的联系。 19.以《野人》为例,试述高行健对话剧艺术的新探索。 20.当代文坛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家巨制?你认为有哪些主要原因? 21.试析“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小说领域的新变化。 22.结合十七年文学发展的实际,谈谈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23.结合十七年文学发展的实际,谈谈作家的转向问题。 24.比较陆萍与林震。 25.如何理解十七年文学?当代文学部分(答案) 三、解释题(每题 5 分) 1、文革期间,江青一伙窃取了《红灯记》 、 《沙家浜》 、 《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改革的成 果,并将它们连同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 《海港》 ,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 、 《白毛 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等 8 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 2、1979 年报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16 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 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 3、1976 年 4 月 5 日,北京市人民借清明节之机,在天安门广场自发集会,用诗词悼念 周总理,声讨“四人帮” ,这是一场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的大搏斗,是中国人民又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端,为新时期文学拉开了序幕。 4、伤痕文学是 1978 年至 1980 年间出现在我国文坛上的创作潮流和文学现象,突破了 现实题材的禁区, 生动再现了十年浩劫造成的中国人民心灵创伤的历史悲剧, 表达了整 个民族在政治的反拨中痛定思痛的强烈感伤情绪,是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第一个高潮。14 如:卢新华《伤痕》 、刘心武《班主任》等小说。 5、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在当代文坛上的又一文学现象,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 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痕文学, 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作主要有鲁彦周的 《天云山传奇》 ,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 ,古华的《芙蓉镇》 。 6、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 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 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 革者形象的塑造。如: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张洁《沉重的翅膀》等。 7、寻根文学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在表现手段 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 作品的文化意蕴。如:韩少功《爸爸爸》 、王安忆《小鲍庄》 。 8、 “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 义‘先锋派’文学” , “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 直面现实, 直面人生” ; “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时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具有 鲜明的当代意识, 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 但它减退了过去伪现实主 义那种直露的、急功近利的政治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 ”如: 池莉《烦恼人生》 、刘震云《一地鸡毛》 。 9、 “现实主义冲击波” 指的是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在 90 年代中期之后由于河北的“三 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而进入一个新阶段,被人称为“现实主义 冲击波” 。 10、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 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呈现出与传15 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11、80 年代中期以后,诗歌的发展出现一些变化,一批更为年轻的“第三代诗人” 或曰“新生代诗人” 、 “后新诗潮”在全国各地以民间群落形式自办诗刊诗报,以各种五 花八门的名称来标示自我概括的艺术主张,汇成了一股朦胧诗后新诗潮。反英雄、反崇 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 方面的重要特点。 12、 开拓者家族是蒋子龙在小说中塑造的系列人物形象, 具有相似的思想风貌和主导性 格,是一群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的当代英雄,如:乔光朴、车篷宽、解净、牛宏、武 耕新等。 13、指 80 年代中后期文坛上出现的注重创新、大胆超越传统、强调艺术性的创作群体。 先锋小说对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进行了大胆探索,以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徐星的 《无主题变奏》为开端,其主要代表作家是马原、苏童、余华、格非、北村等。 14、毕飞宇、韩东、朱文、邱华栋、何顿等被评论界称为“晚生代作家” 、 “60 年代出 生作家” 、 “新生代作家” ,这类作家以对于当下现实的书写为主,在边缘处叙述,随心 所欲地营构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 15、 探索戏剧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合理地借用现代派戏剧的技 巧,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推动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如: 《屋外有热流》 、 《绝 对信号》 、 《狗儿爷涅》等;一类是在主流戏剧类型之外,充分借鉴现代主义的戏剧探 索,无场次、多声部组合式、小说式结构、写意剧等,如: 《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 、 《野人》 、 《魔方》等都属于此类。 16、这是巴金的晚年之作,共 150 篇, 合 42 万字。作者以时间为序将其编为 《随想录》 、 《探索集》 、 《真话集》 、 《病中集》 、 《无题集》 ,由香港三联书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16 出版。 《随想录》是作家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心路历程的实录,以其博大精深 的思想文化内容和独特的文体意义,成为新时期重要的散文创作成果之一。 17、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 ,是无法指认、没有具体时间背景的“历史” ,是一种主观 想象中的虚拟“历史” ,它在小说中更多地是被精神化、情绪化和象征化了的,而当它 作为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时, 甚至具备了浓厚的现实意义。 如: 苏童的 《我的帝王生涯》 、 《米》 、余华的《呼喊与细语》等小说。 18、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他们包 括“七月”派诗人鲁黎、绿原、牛汉等,在“反右派”斗争中被处置的诗人艾青、公刘、 邵燕祥、流沙河??,也包括 50 年代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他们特别关心社会问题, 在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与艺术的个性化方面,为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探索。 19、1956 年, “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小说界出现了两类新作品:一是大胆干预生活, 揭示工作中的 “阴暗面” , 塑造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小说, 如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一是勇于冲决一些人为设置的 “禁区” , 展示爱情生活本身的复杂性的小说, 如 《红豆》 。 这些作品在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应有的批判,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重见天日。1979 年上 海文艺出版社将其中有影响的作品收集一起,重新出版,命名为《重放的鲜花》 。 20、1968 年 5 月 23 日, “四人帮”党羽于会泳在《文汇报》发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 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根据江青旨意最先提出“三突出”创作原则,后经姚 文元定夺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 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 ,完全违背了文艺创作规律,扼杀了文艺的独创性。 21、是 50 年代诗歌的主流。诗人以“阶级” (或“人民” )代言人的身份去表达对当代 重要政治时间、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 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 一般比较长, 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对所要表现的观念和17 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分明、声韵铿锵。 22、 以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年人进行革命传统和阶级斗争教育为主要内容, 可分为两类: 一是完全不顾生活真实,一味图解阶级斗争理论的,如《夺印》 ;二是矛盾冲突和人物 有一定生活基础,但由于错误思潮的影响,严重损害了作品的真实性,如《千万不要忘 记》等。这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应该历史地看待。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 1、①《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②刘心武的《班主任》最早通过谢惠敏和宋宝琦这两个艺术形象来揭露“文化大革命” 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累累伤痕, 尤其是给青年一代的心灵所造成的毒害。 ③关注社会问题, 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救救孩子”的呼唤,回应了鲁迅在世纪之初的呐喊。 2、 ①文化寻根思潮形成的历史背景――国内不断高涨的 “文化热” 。 ②、 国门敞开以后, 西方文化艺术思潮大量涌入,导致了中西方文化的大碰撞、大融汇。③从文学自身演变 发展来说,一是寻找民族文学之根,二是寻找作家的个性自我。 3、①对民族文化的审视与反思。②深挖传统文化的病根,批判国民劣根性③对传统文 化进行新的价值选择。④传统审美意识的复苏。 4、①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 的可能。 ②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③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 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 意蕴。 5、①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 流。②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③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④不 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⑤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18 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 6、①王蒙政治上特别早熟、有着特殊政治经历。他是新中国历史的见证人,从少年时 代卷入政治生活的旋涡, 一直在风口浪尖拼搏, 力图把自己的见闻、 感受、 思索写下来, 希望为历史提供真实的供词。 ②王蒙把小说视为作家心灵的搏动与倾吐, 以自我经历为 基准, 不仅书写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创伤、 残缺、 修复、 再生的精神之旅, 也传达出个体生命历程的信息,留下一份精神的档案。③“少共精神”可以说是他创作 的整体精神的“根” ,支系发达,四处蔓延。他把自己的血肉、灵魂和生命对象化在文 本中的人物身上,在叙事中传达“人生的某种经历和体验” ,把自己知道的真相告诉读 者。 7、①陈奂生的形象真实反映了建国后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深刻揭示了造成他们辛酸 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及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等深层根源,形象的显示了极“左”路 线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②陈奂生的思想性格, 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广大农民身上存在的复 杂的精神现象,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③继续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对于“国民性” 的探讨。 8、①前期深沉含蓄,擅用抒情性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任务的内心世界。 ②中期以审丑为基准, 采用调侃、 反讽的手法营造超现实的文本景观以抒发对世界荒诞 性方面的体验。③近期又转而平淡超脱,从关注现实的激烈走向关注内心的情感感悟, 呈现出另一种美学风格。 9、①陆文婷是一个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中年知识分子的形象。②陆文婷高尚的品格 和及其艰难的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③无职无权,无名无位,任劳任怨,忘我工作,超 负荷运转。 10、①强烈的优越感,夫贵妻荣的特权思想构成秦波性格的核心。②自视高贵,盛气凌19 人,满口革命词语,满肚个人利益。③她的自私、霸道、骄横,借助革命词语、冠冕堂 皇的理由和貌似亲切的语气加以包装。 11、①《受戒》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小和尚与村姑的故事,作家有意识地将那种晶 莹剔透的纯洁爱情引入诗的境界。 ②作品中的小和尚明海和村姑英子恋爱过程的描写是 一种返朴归真的象征,表明了对健康人性的礼赞。③打破了人与宗教之间的隔膜。 12、 ①汪曾祺的小说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事的叙述之中, 寓真善美于平庸琐碎的事件描 写之中,平和淡泊,意味无穷。②运用散文化的笔调,淡化情节,铺开一幅幅淡雅隽永 的水乡风俗画。在写人上,采用白描手法,散发出迷人的诗情画意。③运用诗化的小说 语言,简洁明快,流畅自然。如: 《受戒》中明海与小英子的对话。 13、①张贤亮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作家,总是喜欢苦苦思索的人生哲理融汇到作品之中。 ②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释一个生活中的重大命题――知识分子在与体力劳动者 的接触中,以及在自身的体力劳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灵变化究竟给人们带来什么启 示。③描写知识分子在苦难的历程中所承受的灵魂的洗礼,深入开掘人物的心理层面, 理性色彩较浓。 14、①描写作者心目中的商州,并作为情感的载体。②描绘地域化的生态环境,是贾平 凹格外注重的。③以悠久而宏大的秦汉文化为背景,注重对地方文化特征的总体把握。 ④把地域化了的民俗风情当作文学的审视对象,当作文化总体构架的一部分来表现。 15、①《长恨歌》中的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 特点,而且体现了当时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②作品对上海文化精神的提示,是通过对 上海的洋场和市井的场景描绘, 通过对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富有文化意味的准确把 握和精细描摹得以完成的。 ③在人物的性格命运之中发掘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并在历 史变迁中揭示二者共与存亡的血肉关系。20 16、 ①通过对一个小小村落几个家庭和十多个任务的生存、 命运与心理状态的立体描绘, 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②一方面发掘和表现了 民族精神中善良、厚道等美好素质,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愚昧迷信、知天顺命的民族劣根 性和落后的宗族意识。③捞渣这一形象有着象征意义,最后一个“仁义之子”的死,宣 布了“仁义”的彻底崩溃。 17、①这是一个永远保持童稚状态、退化返祖的怪物,是集愚钝、蒙昧、丑陋、粗鄙于 一身的侏儒和白痴。②作者以魔幻、夸张和荒诞变形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民族劣根象征 体的形象。③作者把带有原始色彩的极其简单、混沌、错乱的思维和感情丰富的具象, 赋予了具有抽象意义的形象化的表现。 在丙崽这一符号身上, 作者不再以传统的典型化 的手法从个人命运中引伸出现实悲剧,而是通过象征直接上升到对整个人类命运的观 照,并以此作为进行国民性批判的视点和切口,让人看到民族劣根的顽强生命力。 18、①红高粱既是人与自然契合的象征,也是历史与现实契合的象征。②森林般的红高 粱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象征,象征着刚强不屈,象征着苦难、坚韧,象征着复 仇、牺牲,象征着伟大民族的血脉、灵魂和精神。③红高粱象征着狂放不羁、敢爱敢恨 敢生敢死的生命意识,人物和画面都充满着深刻的寓意。 19、①描绘了湘南地区的自然山水风光的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②在风俗民情的描绘中显示政治风云的变幻,把政治风俗化,把风俗政治化。③展示了 湘南农村山镇的风土人情和世态习俗。 20、 ①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 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 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 ②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 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 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③在文 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导致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符号化,通常使用21 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21、①余华小说最为明显的先锋性在于“冷漠叙述” ,近乎偏执地迷恋于对暴力、灾难 尤其是死亡的叙述。如: 《现实一种》 。 ②对旧有的文类实行颠覆性戏仿,如 《鲜血梅花》 是对武侠小说的颠覆, 《河边的错误》是对侦探小说的颠覆。 22、①哲学型(或技术型) ,继承了 80 年代先锋小说的文本探索风格,仍以对深度主题 的哲学化表述为主。如:毕飞宇、鲁羊等。②私语型,注重表达个人化的生命体验,如: 陈染、海男等。③写实型,对 90 年代商业语境下的种种生存现实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 与描写,如:朱文、韩东、邱华栋等。 23、 ①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 ②仁爱的长者, 严酷的族长。③把“耕读传家”视为治家治族的办法和策略。 24、①以白鹿村这个舞台为艺术支点,对“民族灵魂的秘史”进行描绘。②对特定历史 状态下的人生命运与人性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探索。③具有浓郁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是一部人格史、人心史、民族文化心理在剧烈震荡的历史变化中的演变史。 25、①孙少平正直、倔强,好学上进,吃苦耐劳。②有理想、有抱负、有一个不安分的 向往现代文明的灵魂。③既自尊,又自卑,但少了高加林式的虚狂。 26、①意象化,注重意象群落的排列和组合。②象征化,增强诗的含蓄性和多义性。③ 立体化,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和立体感。 27、①敏感地把捉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触中表达对于生命的体验。②寻找的往往是梦 幻、童话般的纯美的生命境界。③对大自然有着特别的偏爱,想象独特。 28、①1978 年,宗福先的话剧《于无声处》崛起于上海舞台,勇闯禁区,为“四五” 英雄平反发出第一声呐喊。在北京,苏叔阳的《丹心谱》以“四人帮”攻击周总理的政 治斗争为背景,显示了现实主义传统的复兴。②两剧南北呼应,形成话剧舞台上的又一22 次高潮。③两剧的轰动效应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关。 29、①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拨乱反正,勇闯禁区。②题材拓展与主题开掘上具有文学史意 义。③为科技人员立传塑像,第一次对一个有争议的科学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讴歌。 30、 ①余秋雨的散文在与历史精魂的对话中, 给当代人文知识分子还原出一个深厚宽广 的历史文化背景,接续中国文人的血脉。②在“文化苦旅”中整和文明的碎片,重构现 代人文知识分子的人格。 ③将自然山水置于人文山水的层面上, 从中探寻中国文人艰辛 跋涉的脚印,挖掘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 31、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 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 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 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由讨 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32、①小说中的一些细节,是展示人物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她们,既描绘了人物的外 在风貌,又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菊花、印着白色百合 花的被子等,都是为了突出通讯员和新媳妇纯洁、美好的情感。②从结构上看,这些细 节,又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使作品浑然一体,且富于层次感。 33、他快乐而又单纯,富有朝气和理想的激情,怀着成长的渴望和焦虑来到组织部,小 说使用事业和爱情两条线索,展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最终,经过痛苦的思索,开始 走向了成熟。 34、① 年间,戏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戏曲的推陈出新② 年 间, 戏曲改革的历史使命是进行京剧现代戏的革命③进入新时期后, 戏曲改革的时代内 容和特征是戏曲的“戏曲化”和“现代化” 。 35、作品选取了三个时代三种社会,先是清代末期,作者没有粉饰社会,通过具体情节23 展示社会的反动、黑暗和腐朽。对于军阀混战和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描绘也是如此。 大清国完了,军阀完了,那么国民党的统治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对他要阐发的 主题,引而不发,只在反面大做文章,让观众在反面否定的感受中,自然趋向正面的主 题。 36、①杨朔散文讲究艺术结构, “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 他一般采用曲径通幽、 “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于云遮雾障中间峰回路转,层层叠 叠,变化多端,显得缜密精巧、引人入胜。②他又善于运用虚实、隐显、疏密、抑扬、 张弛等艺术辩证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剪裁、缝合、布局和组织文章的波澜。③杨朔从单 纯中求复杂,从复杂中求简练,使艺术结构与创造意境、抒写诗情完整地统一起来,从 而创造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颂歌”文体模式。 37、①梁三老汉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 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②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他一方面不满意 梁生宝,一方面又希望梁生宝成功,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 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 38、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小说以 1931 年九一 八事变至 1935 年一二九运动为时间线索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叙述主线,展现了她从 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 39、 “写真实”论、 “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 “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 决定”论、 “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 “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 40、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戏剧界的新景观。主要有《布谷鸟又叫了》 、 《洞箫横吹》等。 它的特色是:①突破“人性” 、 “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 活,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②勇敢地突24 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严重矛盾和冲突。 五、论述题(每题 20 分) 1、方方和池莉都属于擅长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但却同中有异。A、相同之处:①共同 的文化氛围――江城武汉。 ②致力于刻画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本相。 ③重视细节 的真实。④富于“汉味”韵致。B、不同之处:①个性气质有明显差异。②价值取向不 同。③选材不同。④内涵不同。⑤语言不同。 2、①从这一类农民形象上,可以看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民族 灵魂的发现和重铸。②在这类农民身上既有传统美德,又有几千年的历史尘埃,他们勤 劳善良,但却愚昧无知,有着根深蒂固的奴性。③鲁迅、茅盾、高哓声所塑造的这类人 物,构成了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 80 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进。④对“国民性” 问题的思考,描写、改造和重铸民族灵魂,成为现当代作家自觉的追求。 3、①新时期小说的第一个潮流是伤痕小说,揭示了十年浩劫给社会、家庭、个人制造 的种种悲剧, 开拓了批判和启蒙之路, 标志着现实主义的复归。 ②继之而起的反思小说, 在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 对历史进行更深层次的回顾与思考, 标志着新时期文学迈入了 现实主义的深化阶段。 ③社会改革的主题是新时期改革大潮的必然产物, 并由事件的冲 突向着反映精神世界的更深刻的变化发展, 是对现实主义的拓展。 ④寻根小说超越社会 政治层面,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⑤80 年代 中后期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相继涌现, 现代主义的倾向中包孕了后现代主义因素, 初 步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 4、这里比较张洁、王安忆、铁凝三位女作家。①张洁擅长塑造中年知识女性,并具有 独特的审美个性,细腻描写人的心底波澜,抒情性叙述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长于辛辣25 的讽刺。②王安忆是一位几才华横溢又创作严谨,既勤奋高产又勇于探索,不断寻找突 破与超越的作家, 她的每一次创作转型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与体现了新时期不同阶段 出现的文学思潮,而且在每一个潮头中都占有重要位置。③铁凝始终充满锐气,一个台 阶一个台阶地走着自己的路,不断推出佳作,不断超越自我。 5、①“民以食为天”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棋王》写了一个“吃”和“下棋” 的故事, 展示出我们这个民族在动乱年代的韧性。 ②揭示了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双重需求。③提升人生境界,进行自我超越。 6、①采取了自由联想、回忆、内心独白等艺术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生活及现实,具有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②王蒙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技巧,运用了放射线心理结构 的艺术方式,由内向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集中在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上,并有一种内 在联系。③王蒙的“意识流小说”具有跨界域的特征,形是意识流的,质却是现实主义 的,不同于西方那种对纯粹的个人化的下意识、潜意识的描写。 7、①高晓声以深刻的“探求者”的眼光,塑造了一系列被称为“中国农民的灵魂”的 人物形象,既有传统美德,又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所积淀下来的民族劣根性。②绘写、 改造和重铸受到历史制约的民族灵魂, 是高晓声的自觉追求。 ③高晓声继续了五四以来 中国现代作家对于“国民性”问题的探讨,从鲁迅、赵树理而至高晓声,他们所塑造的 农民形象,恰好构成中国农民从民主革命到 80 年代的命运变迁和灵魂的演变史。 8、①陈奂生的性格特征:A、勤劳淳朴,又有点自私、精明;B、渴望改变贫穷的生活 状态,容易满足,自我陶醉。C、善于自我譬解,分明有着阿 Q 精神的影子。②刻画陈 奂生形象的主要特点:A、把人物置于最利于表现他的环境中,如让贫穷的陈奂生住进 高级招待所,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B、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如他付费前后的强烈反 差。C、幽默深沉,寓庄于谐。③这一形象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建国后部分农民的命运和26 心理变化的过程, 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农民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 陈奂生的形象既 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的没有自主权的小生产者的画像, 也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 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包容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对于了解处于改革 时期的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具有深刻的认知价值。 9、①莫言以一种奇异而又新鲜的感觉重新认知我们民族的生命和文化心理。②交织着 悲剧与反讽的复合美感。 ③把独特的感知方式熔铸在对自己民族进行审视的气魄上。 ④ 把幻象与现实糅合在一起, 精确地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作者的主观世界奇特的心理 过程。 10、①故土情结一直牵系着贾平凹,商州不仅是他的故乡,也是精神家园。②故乡的的 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传统为贾平凹提供了写作资源。 ③贾平凹小说中的商洲是其心目中 的商洲,也是情感的载体。④以悠久而宏大的秦汉文化为背景,对特定的文化岩层进行 开凿。⑤对故土既有强烈的认同感,又有所超越,也受到限制。 11、 《烦恼人生》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其文本特征如下:①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处境 和生存方式,真实展示烦恼人生的混沌状态。②对日常生活流程作原生状态的描述,以 质朴而有韵味的语言叙述了印家厚烦恼、压抑的一天。③叙述者不动声色,持重冷静, 将情感压到零度状态,如不对主人公随意评论。④完全淡化价值立场。⑤尤其注重写出 那些艰难困苦而又尴尬无奈的生活情境,如无住房、无故被扣奖金、整天挤车等问题。 12、 《烦恼人生》和《风景》之所以给予人的审美感受不同,是因为作者的艺术风格有 一些差异。①两种不同的基本叙述方式, 《烦》是对生活的逼近凝视,以细腻的笔墨, 展示一个人琐细的日常生活, 而 《风》 则是以超然物外的态度, 讲述一家人的生活变迁。 ②两种不同的视点, 《烦》使用的是小说主人公印家厚的视点,而《风》则选择了一个 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只活了 15 天的“亡婴” 。③两种不同的时态, 《烦》中印家厚所27 经历的一切都使人感到是“现在进行时” ,从容不迫;而《风》中人物的活动,在时间 上跳跃很大,叙述节奏很快。④两种不同的语言, 《烦》冷静持重,细腻入微,不对主 人公加以评说,而《风》充满魔幻感和荒诞感,以幽默反讽的口吻评点人物,保持喜剧 的心态。⑤《烦》展示了生活的原生状态,而《风》给人以生活哈哈镜的感觉,⑥方方 和池莉都属于擅长新写实小说的作家,但却同中有异。相似之处:共同的文化氛围―― 江城武汉, 致力于刻画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本相, 重视细节的真实, 富于 “汉味” 韵致。不同之处:池莉沉静、温柔、而又细腻,方方质朴、洒脱、带有豪爽气;池莉直 接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的立场上表现凡俗人生,描摹活着,讴歌活着。方方是用知识分子 的忧患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和人生世事; 池莉比较拘泥于现世, 专注与对具体实在的 人之生存状况的描绘,世俗味较浓;方方侧重于从理想、思辨的角度观照现实,叩问人 生,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池莉的语言轻灵含蓄,在对生活自然情趣的描绘中透出机 智、幽默;方方的语言老辣、诙谐、纵横挥洒、粗犷而有力度。 13、①西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②这块厚土养育 了一茬茬作家,如: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③这块厚土为作家提供了取之不 尽的写作资源和寓意契机, 引起他们的难以遏制的历史关注和现实沉思。 ④这块厚土牵 系着“陕军” ,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又有所超越,如陈忠实、路遥等。 14、①追求作品史诗性的品格, “想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这个民族的灵魂” ,写出这个民族 的秘史。②以白鹿村为艺术支点,通过对白、鹿两族人物命运的刻画,真实凸现了“历 史”的丰富、神秘甚至荒诞的一面。③从文化哲学的角度,透视社会历史变革过程中民 族文化的深刻裂变,以及在这种文化制约下民族的、个人的命运的跌宕起伏。 15、①“船”和“岸”是这首诗的两个核心意象, “船”是抒情主体, “岸”是抒情对象, 二者具有多重象征意义。 ②可以假设为一对热恋中的情人, 表达的是相互依恋又具有独28 立的意识。③也可以象征着祖国、民族,表达的是对其互不可分的情感。④还可以说象 征博大深远的力量,表示对此的钦慕、呼唤和追求。 16、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① 意象化,以意象化的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如《双桅船》中“船”与“岸” 的对应。②象征化,增强诗的含蓄性和多义性,如《回答》中意味深长的象征和暗示。 ③立体化,捕捉直觉与印象,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和立体感, 如《远与近》 。从这三首诗中,可以看到三位诗人不同的创作个性:舒婷在温婉典雅的 倾诉和独白中,传达出美丽而忧伤的诗情,以女性独特的情绪体验辐射外部世界。北岛 的诗热情而冷峻,奔放而凝重,闪烁着思辩的色彩,面对历史的废墟,唱出一代人的觉 醒、沉思和追求。顾城对大自然有着特别的偏爱,注重个人主观感觉,构建了一个童话 世界。 17、①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 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舒婷的《船》以搁浅的船概括一代人的悲剧命运, 《神女峰》发出对充满悲剧性的对人性复苏的深情呼喊。②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 个全新的抒情形象,并带有个人和时代双重复合的特征。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 ③用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在温婉典雅的倾诉和独白中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 18、 ①顾城以生命为核心, 采用新奇的意象, 表达内在的生命体验与独特的感觉, 如 《生 命幻想曲》 。②尊重生命,尊重自我,不少诗作都表达了投入大自然的美妙感受。③寻 找的是梦幻、童话般的纯美的生命境界,体现了独特的人文光彩,被誉为“童话诗人” 。 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④长期与现实隔离,离群僻居,沉溺于个人主观感觉,造 成精神错乱,杀妻后自杀,酿成生命的悲剧。 19、 《野人》突出地体现了高行建对现代戏剧艺术的新探索。①突破了中国传统话剧写29 时空的艺术规范,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总意念,自由地调度戏剧场面,如时间上下几千 年,四条平行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复调结构。②在表现手法上,突破了一般话 剧以“话”为主的格局,调动了朗诵、舞蹈、哑剧等艺术手段,并将音乐作为角色运用, 丰富了话剧的表现手段。③具有浓烈的民间文化色彩,如剧中汉民族史诗《黑暗传》的 吟唱等。 20、 原因比较复杂, 主要与这些因素有关: ①文学的外部生存环境。 ②缺少独立的精神。 ③缺少产生伟大作家的土壤。 21、1956 年, “双百”方针提出以后,小说界出现了两类新作品:一是大胆干预生活, 揭示工作中的 “阴暗面” , 塑造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小说, 如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一是勇于冲决一些人为设置的 “禁区” , 展示爱情生活本身的复杂性的小说, 如 《红豆》 。 这些作品在反右运动中,遭到不应有的批判,直到文革结束后才重见天日。 22、政治过分干预了文学,致使文学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23、由于政治过分干预了文学,作家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只能发出同一种声音。 24、两篇小说的主题、情节模式近似。①林震快乐而又单纯,富有朝气和理想的激情, 怀着成长的渴望和焦虑来到组织部, 小说使用事业和爱情两条线索, 展现了理想和现实 的冲突。最终,经过痛苦的思索,开始走向了“成熟” 。②陆萍来到根据地医院,也无 法处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裂痕,与周围的人发生摩擦,最终也走向了“成熟” 。 “成熟” , 从别的角度说,就是个性的丧失。 25、必须结合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评价。30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雨巷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