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是院长 主任 理事长担任 还是付院长 主任 理事长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金华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换届会议暨2015年度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我院马大庆院长连任主任委员-文荣医院
专家查找:&
您所在的位置:&&&医院新闻
金华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换届会议暨2015年度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我院马大庆院长连任主任委员
&&&&2015年月日,由金华市医学会主办的风湿病学分会换届会议暨年度学术会议在今日大酒店举行。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林进教授,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杨旭燕教授及浙二医院关节外科何荣新教授应邀作了精彩讲座。市卫计委副主任周国彪、市医学会秘书长卢伟志出席了会议。&&&&本次风湿病学会换届是一次例行的满期换届,也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学会建设,优化学会结构,从而更好地为相关医务人员和广大病友服务。我院院长、金华市名医、主任医师马大庆连任主任委员,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杨晓路任委员兼学会秘书。新一届委员会集中了金华市风湿病专业最优秀的专家,将会在市卫计委、市医学会的领导下,在省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的指导下,以雄厚精湛的专业技术,潜心奋进,同心同力,为推动我市风湿病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为普及风湿病知识、提高各医院诊疗水平,为我市风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发挥应有作用。&&&&会上,林进教授、周国彪副主任、卢伟志秘书长、马大庆主任委员分别作了简短而重要的讲话。随后,林进教授、杨旭燕教授、何荣新教授分别对骨关节炎进行了专题学术讲座,期间还穿插了轻松而热烈的互动交流,我市各家医院多名相关医务人员认真聆听了讲座,受益匪浅。
文荣医院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备案序号: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东莱路768号 邮编:321000 总机:7
公交线路:314,游7 均可到达以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抓手 加快“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胡健院长访谈-西财要闻-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
您现在的位置: >>
以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抓手
加快“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胡健院长访谈
时间: 16:47:34 点击:
4月12日下午两点半,在长安校区二楼会议室里,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在这里举行。发布会的主角是西安财经学院的院长胡健教授,这些特殊的“记者们”则是我校宣传部和党政办的几位负责人以及新闻中心的记者。应党委宣传部的邀请,胡健院长就学校“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接受大家的专访。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胡院长谈兴甚浓,纵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历史,改革的必要性,对大学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校为什么要推出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有哪些特点?这项改革对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有什么意义等等。
据记者了解,我校在全省高校率先推出了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方案,这对我校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乃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刊发此文,以冀大家对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消除改革道路上的困惑与徘徊,在变革的阵痛中勇敢前行。
记者:胡院长,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相应的就是基层学术组织的建设,请您谈谈这项工作的背景,我们学校为什么要进行基层学术组织改革?
胡健院长:这个话题需要从大学的职能说起,我们现在提出高等学校拥有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个职能在高等学校如何实现,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从世界教育史来说,从十三世纪初开始一直到十八世纪,我们可以说是第一阶段的大学,主要就是从事教学、传授知识的工作。中世纪最初只有围绕着神学开展教学的神学院,到了十三世纪初、1200年左右,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出现。意大利的格罗尼亚大学开始划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学科。同时,前身为杜邦神学院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第一批大学相继出现学科分类。
十八世纪以后到十九世纪初,第二个阶段的大学出现,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有知识的创造,也就是我们说的研究。这一时期的大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科也逐渐完整,理工医农、文史哲经法等学科逐步形成,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开始出现。
到二战以后,出现了第三阶段的大学,孕育了“产、学、研”三个中心相结合的新型大学模式。美国通过实施曼哈顿计划(原子弹计划),证明了大学三位一体,即把知识的传授、知识的创造、知识的运用相结合是成功的,不仅使大学变得更完备,同时也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这方面典型代表是二战以后美国硅谷的出现,在大学周围出现了产业园区,教授、教师们把研究实验成果变成了专利,拿专利再去创业注册公司,或者通过和企业合作,将专利再转化为产业活动。
我们国家第一批大学基本上是在清末民初开始出现的,民国时期办的高校受德国教育体制的影响较深,大学是做高深学问的场所,就是教学、科研两个中心。&&&&&&&&&&&
到了五十年代新中国时期,大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习前苏联模式,导致了大学变成了单纯知识传授的场所,研究不是它的主要任务,教学成为了唯一的职能,而研究也仅仅是围绕教学搞的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特别是技术开发被认为不是大学的职能,这是前苏联教育体制的特点。
这个时期,全国性的大学都变成了单科性的学校,跟着行业走。大学学科和专业专门化,只有一个知识传播的功能,仅能做基础研究,研究活动交给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开始实体化,科学院不仅在中央,还在全国设立分院和分所。在全盘模仿苏式体制的情况下,科研成为科研院所的工作,有中央部委所属研究所和科学院系统,加上大学少量的基础研究称为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地方省市以下的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内设研究机构称为地方队,而大学只是教学的场所。但这个体制经过几十年的演化,事实证明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也开始逐步国际化、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大学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学习,包括对教育体制的学习。经过几十年的演化,我们也很明确的对中国的大学职能提出了定义:人才培养education,科学研究research,社会服务social&services。
在高校里面,能实现这三个职能的只能是一支队伍,那就是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并不是只搞人才培养,它既是一支教学队伍,又是一支研发队伍,同时还是一支社会服务队伍。
那么问题就随之而出现了,苏式教育把大学功能定义为只是一个教学教育,所以学校内部的组织只是一个教学组织。这个基层组织形态包含系和教研室,系管专业,课程由教研室去完成。教学研究室仅仅负责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往往是与社会的需求脱节。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无法满足现代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建设的指导意见,大学从原来的教书育人延伸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再到实践育人、科研育人。为什么会多出后面那两个?表明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大学制度的演化下,大学开始从单一的教学转化为产学研三个职能。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创新主体就必须是产学研相结合。大学如果只做单一的知识传授,必然无法承载产学研三大职能的任务或者是国家赋予大学的使命。这就要要求我们中国大学要发生深刻的机制革命,简单的说,就是大学从一个职能要变成三个职能,这是中国大学国际化的需要。
其次,既然要完成我们大学内部载体的建设,基层的学术组织不能只是单一的教学组织,要从单一的教学组织扩展成产学研相融合的新型学术组织。这是中国大学现在自身的职能和国家赋予使命的需要,是革除原有苏式教育体制大学职能过于狭窄化单一化改革的需要,也是为了锻造师资队伍从单一的教学扩展到产学研三大职能都能承载的新型学术队伍的需要。
第三,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在国内的探索过程。大学的改革最早在文革前就有,依托中国科学院建立中国科技大学,学校系的设置和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对应,系所合一。当时的目的就是想把大学制度探讨从一个单一的教学职能转换为教学、科研两个职能,由一支队伍来完成两件事,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使人才的培养既掌握了知识,也会创造和运用知识,但当时还没有提出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概念。90年以后,国内少部分的高校,特别是一些知名高校开始进行探索。十一五以来,有的高校提出了将这种方式叫做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这就是基层学术组织在国内的探索历程。在陕西来讲,也有一些高校正在探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但是第一个付诸实施进行改革实施的是我们西安财经学院。
记者:推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对大学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胡健院长:现在看来,经过多年探索,比较明显的效果很多,总体上是推动大学和现代国际高等教育接轨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有两个作用比较明显:
一是推动高等学校或现代大学的学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流大学”,“一流”指的是和国际接轨,成为国际一流。一流大学在于你有没有核心的一流学科,学校的学科建设是一个核心问题。学科建设就要有学科团队,要有研发,要有人才培养,以及围绕学科的平台。我们评价一个学科,就是从这几个方面评的。一是看它的团队,就是看它的科研队伍;第二看它的人才培养,它培养的博士,硕士,广义的说也包括它的本科,都是它的学生;第三看它有没有相应的研发成果;第四看它培养的条件和平台。一个学科实际上把一个学校的科研、研发、实验平台等都解决了,所以说学科建设是核心。我们推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客观上把高等学校从单一的教学职能、单一的教学组织推动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先进的大学职能和各类产学研的融合化,这实际上促进了学科的建设。&&&&
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学研究和一流的平台体系。我们开展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和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实际上就是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载体,这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目的和意义,它实际上是建设一流学科和建设一流大学的需要。怎么去建一流学科并成长为一流大学,离开了基层学术组织的建设是不可想象的,它实际上就落不到实处。目前我们推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实际上不只合乎了中国大学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也合乎了中央提出的两个一流建设的需要。
第二是实现大学内部现代化治理。从现在已经开展的基层学术组织改革建设来看,通过推动这项工作,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大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分离的问题。
不同的学校在探索中的做法不一样,有的成立了教授委员会,有的成立学术委员会。通过改革,实际上也就做到了我们近几年教育部倡导的“管、办、评”分离,即办学主体、管理和评价相对要分离,从而实现大学现代化治理。
记者:此次我校推出的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有哪些特点?
胡健院长:首先与已经开展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国内其他高校来看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基层学术组织的设立以学科管理、学科建设为目标。学科一般是以一个一级学科为主要平台,把教学职能、科研职能都扩展进去,这一点我们西财和大家是一样的。
改革要以学科为目标设置载体,我们这次以经济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四个学院作为试点,将西安财经学院的主干学科都囊括进去,目前涉及到的一级学科有四个: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围绕这四个学科有研究生培养、本科生培养,同时将所有省部级以上研究基地都打包进去,实际上也是西安财经学院的主体进行试点,为下一轮改革的全面铺开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以经济学院为例,学院拥有两个主要学科,主要的是应用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学科(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建设项目,有研究生培养、有十多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同时拥有四个省级研究机构。我们把它全都打包进去围绕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设立四个学科部,包括金融学部、财税学部、产业与区域经济学部、经济与贸易学部,每个学部都有产、学、研的职能,人数不能少于十人,要求全员参与人人都进学科。每个学部设置一个学部主任,为学部主任设置一个校聘二级岗位,由他来管理本科、研究生教育和研发基地,同时再设立一到两个学部副主任配合相应工作。学部主任由教授委员会投票选举,拥有人财物的实权。专业团队、研究团队负责人设置三级岗位。一般的学部主任只能由教授也就是教师来担任,或者允许二级学院院长、业务副院长实行双肩挑制度。学部主任实施学术管理职能,把学院的产学研三个职能一体承担。金融学科涉及到金融学硕士点(含专项),金融学、投资学、保险三个本科专业和陕西信用研究中心;财税学部涉及到财政学、税收学硕士点,财政学财税学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省部级研究基地陕西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区域学部涉及到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两大专业研究生教育,一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国防与科技研究中心;经济与贸易学部涉及国际贸易专业、能源经济专业研究生教育,本科有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国际贸易三大专业,重点科研基地西部能源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可以看出,这种组织设置构架是以一个学科部制度把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发、教学创新、专业综合改革捆绑到一起,由一支队伍来同时完成的。这个队伍既是一支科学研究创新团队,也是一支教学创新团队,还是一个社会服务团队。
总的说来,西安财经学院是先利用基层学科组织进行体制的改变,把原来的苏式教育体制改变成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加强学科组织建设,促进学术水平提高。在体制上实现管、办、评分离,在机制上实现办学主体明晰化,在管理模式上,管理重心继续下移,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研发和大学管理系统现代化。推动基层组织学术建设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个手段,促进学科水平的提升,促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实现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这才是根本目的。
记者:谢谢胡院长。
作者:宣传部 编辑:吴澜 来源:西财新闻网
上一篇:下一篇:
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宣传部 &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区韦常路南段2号 邮编:710100 Email: news@mail. 电话:02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