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篇传达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哲学

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以天下为己任”――“儒学与社会责任”研讨会综述李伟波  由中华孔子学会、新华人寿河南分公司和长沙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等学术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儒学与社会责任”是此次研讨会的重要论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倡导“仁者爱人”,并将其仁爱思想推而广之,以至于天下万民。“以天下为己任”是原始儒家的根本精神与人生抱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追求,激荡着儒者灵明深处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从总体上看,儒家抱有强烈的政治信念与社会责任感,儒者经天纬地、利济苍生,透显出对家国天下的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济世情怀。有的学者强调,儒学是关注社会现实、人伦日用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学。儒家的“修齐治平”之道,最终指向现实的社会人生。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强调内在修养,注重内在德性的自我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日渐提升;另一方面又注重外王事功,不断践履其经世济民、平治天下的理想目标。内圣外王之道是原始儒家实现社会责任的践履模式。有学者进一步指出,“修身”担当着儒家内圣和外王之间的枢纽的作用。修身首先是内在心性修持的一种体现,同时又在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外在的实践性的活动中得以验证。还有学者认为,原始儒家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怀,必然需要一种与之相应的充盈着圣贤气象的理想人格作支撑,这一理想人格对于当今人类的安身立命和人格塑造将起到很好的典范作用。
  关于“儒家与职分”的问题,与会学者认为,原始儒家主张恪尽职守,根据自己的职位行事,向往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荀子提出自然界和人各有其不同的职分、功能,人们应当各守其分而彼此和谐。有学者指出,儒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角色,不仅出于人性的自觉,其直接动力源于儒者作为“士阶层”的身份意识。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士阶层”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追求仕进。原始儒家认为入仕是士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其终极目标是道德的弘道与传承,实现王道理想。退隐而守道是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流露出儒家对内心道德理想的执著与坚守。
  此外,与会学者在儒家正义原则的问题上亦有颇多探讨。公正、正义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儒家的社会秩序便是建基于公正、正义之上的。与会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我们应当遵循儒家既出于仁爱情感、又合乎生活情境的正义原则,群策群力,共渡时艰,努力让危机转化为契机。有的学者站在经典解释学的立场上,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解读原始儒家的“公正而好义”理念。儒家的公正、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必将产生重要的启示意义。
原载:光明日报
阅读数[1111]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草木篇》(王桂兰)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草木篇》(王桂兰)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0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草木篇传达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_百度知道
草木篇传达出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坦诚态度和刚直人格”,也鞭挞立身处世中的假丑恶,表达了作者的“善恶之心作者借写草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处世哲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存在与生命的自由选择――论托尼?莫里森两部小说中的萨特式存在主义思想万梅内容提要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在哲学视角上体现了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欺”理论和“他者”理论,处处流露出莫里森对人类,尤其是黑人生存环境和命运的思考,阐释了个体不同的选择行为会造成不同的命运结局。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宠儿 存在主义 自欺 他者[1]2020[2]
[5]82D124[6]14D[7]133[7]137
[6]20[3]162[8]D
52[10]42[10]159
[3]162[10]159
(1970)(1987)17()D
参考文献:
[1]程洁.存在主义小说叙事结构与叙事技巧管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58.
[2] [法]索菲?里夏尔丹.千面人萨特[M].韩沪麟,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121.
[3]TAYLOR-GUTHRIE D K. Conversationswith tonimorrison[M].Jackson: University Press ofMississipp,i 1994.
[4] MORRISON T. Beloved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0: 256.
[5] [法]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6] [美]托尼?莫里森.宠儿[M].潘岳,雷格,译.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7]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郭国良,李春.宿命下的自由生存――《永远别让我离去》中的生存取向[J].外国文学,2007 (3): 6.
[9]万俊人.于无深处――重读萨特[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53.
[10] MORRISON T. The bluest eye[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W inston,Inc.,1970.
[11] [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
[12]高宣扬.萨特的密码[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47.
原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第11卷第3期
阅读数[1143]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国现当代文学》2012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三年级年月日练习题,年月日练习题,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现当代文学》2012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待人处事的态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