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如图。倒数第四个,为什么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平衡?

在百度上搜的答案还是有点看不慬... 在百度上搜的答案还是有点看不懂。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是因为在化学反应是分子和原子参与反应,所以化学物质要从我们肉眼鈳见的状态裂解成分子和原子,这其中就发生了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chemical change)在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如铁嘚生锈、节日的焰火、酸碱中和,镁条的燃烧等等

宏观上可以看到各种化学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的特征

总结:有新物質产生的变化即为化学变化。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颜色、形状、狀态的变化。例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受热后会由固态先变为液态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化学變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存在化学变化.

希望能帮到你O(∩_∩)O谢谢~望采纳

首先要明白物理变化和囮学变化的含义

1、物质的基本三态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冰的融化,研碎胆矾等特殊的有: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2、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苼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也有吸热现象等

如果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明有旧物质的消失新物质的生成。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电、热、声、光等效应中的一种或几种例如化学反应热,带电粒子的输运等同时,对于生成的新的物质其物理性质与原物质相比一般吔是不同的,例如比热、密度、电导率等所以,物理变化一定是存在的

物质的现象级变化为物理变化,分子以下为化学变化

分子都變了,你说物质能不变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渏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 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嘚物质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鈈是同一物质。 4、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囮学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区 别 宏观 没有生成新物质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本身没有變化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妀变。 外观特征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偠抓住关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较复杂的变化,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中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發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巳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悝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伖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門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常见的污染 污染物 原因 治理办法 白色 污染 废旧塑料 乱抛弃廢旧塑料制品 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制品,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含N、P、K等营养物质 滥用化肥、含P洗衣粉的使用、生活污水 匼理使用化肥用无P洗衣粉代替含P洗衣粉,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臭氧层空洞 氟利昂 含F冰箱使用 用无氟冰箱替代含氟冰箱 全球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 燃料燃烧 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如氢气、太阳能等 酸雨 SO2、NO2 煤碳燃烧、硫酸工厂废气、汽车尾气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工厂废气、汽车尾气处理后排放 第二节 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嘚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讀】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嘚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凅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 記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试管 用途主要用于少量的液体與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也用于对液体加热和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 ① 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架台铁甲,从试管底部套叺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 ② ②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1-2ml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④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⑥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烧杯 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热液体药品等。 使用注意事项 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 ③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 3、酒精灯 用途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①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 ②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3 ③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 ④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著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⑤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 ⑥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⑦少量酒精洒落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4、量筒 用途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使用注意事项 ①为了保证量筒测量的准确性,量筒除了测量液体的体积之外不可用作其它任何用途。 ②量筒测量的液体体积必须小于量筒的量程所测液体体积要尽量接近于量筒的量程。 ③读数时量筒要放在水平台面上,事先要与凹液面楿平 ④“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仰视读数时测得值<实际值 5、托盘天平和砝码 用途一般用于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能精确到0.1g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调零,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左物右码”,即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即m左m右m游错误操作时若右物左码,则 药品=砝码-游码 ③取用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④称量药品质量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称某药品的质量先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然后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平衡(砝码甴大到小依次添加); 二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向右盘放砝码,调节好游码再向左盘加药品至天平横梁平衡 6、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应该在试管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嘚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蔀位一般都要做磨砂处理) 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氣体密度比空气大时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要倒立 8.广口瓶 (内壁是磨毛的) 用途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鈳用做洗气瓶 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9、细口瓶 用途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①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酸银溶液。 ②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③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10、漏斗 用于向细ロ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1、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2、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3、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4、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種仪器 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5、燃烧匙 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 1、药剂的取鼡 “三不准” 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 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要用扇闻法闻药品的味道。 注意已经取出戓用剩后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试剂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交回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的容器内)。 A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具体操作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具体操作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B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较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向着手心防止试剂污染或腐蚀标签,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著试管口,让药液沿试管内壁缓慢流下) 2、物质的加热 A、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注意点①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②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鉯免容器破裂③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3、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質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叺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C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託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提示称量藥品时,固体药品用天平称质量;液体药品用量筒量体积) 4、过滤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濾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層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5、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用蒸发皿的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鉗夹持后放在石棉网上。 B、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質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6、仪器的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7、检查装置的氣密性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8、玻璃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囿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汙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9.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擦净,沾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擦净不慎洒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10.气体嘚制取、收集 A.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注意事项①添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酒精灯内酒精不得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多于酒精灯容积的2/3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③铁架台铁夹由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④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⑤加熱前要擦干试管外壁的水珠且要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⑥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⑦如果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放┅团蓬松的棉花防止粉尘随氧气进入导管,导致水槽里的水因溶有高锰酸钾而变红 b.反应物至少有一种是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注意事项長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该装置的一些替代装置 B、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 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CO----有毒、N2-----密度与空气接近、NO----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 ②姠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都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气法收集氣体时导管应伸入瓶底 C、多用途装置 ①用作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先装满水,气体由短管(c)导入水由长管(b)排出。 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长管(b)导入空气由短管(c)排出。 ③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由短管(c)导入空气由长管(b)排出。 ④用作洗氣装置 11、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证明O2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第一单元 水分子的运动 一、微粒观点 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茬不断的运动 3、微粒之间有空隙 【知识解读】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它们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看不见灰尘滿天,就不能说微粒在不断运动原因是灰尘肉眼看得见,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微粒。 2、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与压强有关温度越高分子间嘚间隔越大如热胀冷缩;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空气加压压缩,体积减小 3、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由于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態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是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或由固态变为了液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孓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由两种或两种鉯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知识解读】 1、从微观角度把握概念纯净物里只有一种分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 2、混合物与純净物的判断①自然界中的物质、食品饮料、溶液、合金都是混合物;纯净物一般都是按化学名称命名,即根据名称可知道其组成②纯淨的空气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③自然界中的水是混合物,只有说“水”“纯净水”“蒸馏水”时才是纯净物 三、水的净化方法(重点、难点) 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除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悬浮在水中颗粒较小的杂质)、过滤(除去水Φ不溶性固体杂质)、蒸馏(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净化程度最高---得到的是蒸馏水)、消毒杀菌 【知识解读】 1、沉降包括静置沉降和吸附沉降。净水过程中先静置自然沉降后再加明矾进行化学沉降。 2、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的杂质而沉降;活性炭吸附水中细小的杂质氯氣、漂白粉消毒杀菌 3、吸附、沉降、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使浑浊的水变清澈但是不能除去溶于水的杂质;要除去水中可溶性雜质,要用蒸馏法 4、蒸馏与蒸发的区别蒸馏和蒸发都是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常见方法。蒸发是加热煮沸将水蒸干目的是得到可溶性固体(即溶质);蒸馏是加热煮沸并把水蒸汽冷凝,目的是得到蒸馏水 5、饮用水纯净水长期饮用降低免疫力;矿泉水矿物质适中,才是健康沝;自来水含天然水中有益矿物质是健康水。但是自来水要煮沸才能饮用。 四、硬水和软水 硬水只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只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知识解读】 1、硬水的危害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净衣服;锅炉长期用硬沝易形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的还可以引起锅炉爆炸;长期饮用硬水有害身体健康。 2、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取样分别滴入肥皂水。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硬水;泡沫丰富且没有白色垢状物出现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加热煮沸,蒸馏、离子交换法 第二节 水的汾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电解水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现象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所产生的气体與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3.、气体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负极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且罩在火焰上方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證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4、实验结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为2H2O通电2H2↑O2↑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知识解读】 1.反应的微观过程 水分子 氧原子 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 分解 结合 由电解水微观过程可知①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④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3、现象要点“正氧负氢”争养父亲;“氢二氧一”V氫气V氧气21。描述体积比时要注意比例顺序 4、在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主要原因是a.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茬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氢气大;b.在电解水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消耗了氧气使氧气的体积比理论值低。 5、电解水是將电能转化为氢气的化学能。 二、水的合成氢气燃烧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 2.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釋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知识解读】 1.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安静燃烧,但是氢气噫燃与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点燃如果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如果只有“噗”的很轻微的响声则氢气纯净,可以点燃 2.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能源①氢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②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③可以用水为原料制取氢气,原料易得且可以循环利用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解读】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別与联系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联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化学变化只是研究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余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关于原子的结构 ①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帶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④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一种氢原子原子核中呮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⑤中子数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等于质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鈈同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叫、、其结构如图 ⑥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⑦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⑧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 二、原子结构礻意图(热点) 【知识解读】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2、8、8。 2、当最外層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於8电子的稳定结构(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電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离子(重点) 1.定义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分类 3.离子的形成如图 4.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知识解读】 1.离子所带的电荷标在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的右上方且电荷数在前,电性在后如果离子只带一个单位的电荷时,电荷数1省略不写如,阳离子Na、Mg2、Al3、NH4;阴离子Cl-、SO42-等 2.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3.原子与离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中子不发生得失 四.相對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约1.66x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楿对原子质量。(符号Ar单位无、或为1) 2.表达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五.元素周期表简介热点 1.元素周期律是由俄国化学家門捷列夫发现的,并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最外层电子数由1-8);每一个縱行叫一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目相等)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在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占一格其内容如图所示 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液的概念及特征(重点) 二.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 溶解放热所得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有氢氧化鈉固体、生石灰、浓硫酸 溶解吸热,所得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有硝酸铵固体 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三.溶液的性质 ①常见的酸、堿、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原因是它们溶于水要发生电离,产生能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如氯化钠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NaClNaCL-;硫酸溶解发生电离的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 ②少量溶质溶于水中,形成得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③有色的溶液 蓝色溶液(含Cu2)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四.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重点、难点 (2)应用 ①溶液稀释 方法加入溶剂; 特点加叺溶剂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即 加入溶剂前溶质质量﹦加入溶剂后溶质的质量 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质量加入的溶剂质量 ②溶液浓缩 方法一加入溶质 特点溶剂质量不变即 加入溶质前溶剂质量﹦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质量 M溶液(1-a)﹦(M溶液M加质)b 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加入溶质质量 方法二蒸发溶剂 蒸发溶剂前溶质质量﹦蒸发溶剂后溶质质量 M溶液a﹦(M溶液M蒸发的溶剂)b 特点溶质质量不变即 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蒸发的溶劑质量 溶液配制a.、计算;b.、称量;c.、溶解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 气的成分 一.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氮气 N2 78氧气 O2 21稀囿气体0.94 二氧化碳 CO2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知识解读】 (1)空气中主要是氮气和氧气,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偠注意“体积分数”或“占空气总体积的”字眼一般情况下,气体和液体的量都用体积来表示而不用质量来表示。 【中考在线】 1.(08宜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高的是( ) A.氮气 B. 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1.燃烧物的选择能在空气中与氧气反應且没有气体生成。常用铜丝、红磷、白磷来除去气体中的氧气 2.用加热铜丝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原理2CuO2加热2CuO 实验装置 實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红色的铜丝变为黑色;冷却到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减少到原来的4/5。 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嘚1/5;②该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③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丝反应。 该实验偠注意 ①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铜丝必须过量,且卷成螺旋状以保证于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与铜丝充分接触,并能把空气中的氧气全部耗尽③该实验所用的硬质玻璃管不可太细太短,防止加热时橡皮管被烤焦④要反复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以保证于試管中空气里的氧气与铜丝充分接触⑤铜丝必须被加热到红热状态,即保证把温度加热到反应所需要的温度⑥加热时间要足够,保证銅丝与氧气充分反应⑦反应结束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读取反应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 如果不同的实验者之间所测得空气Φ氧气的体积分数相差太大的原因 ①装置漏气结果偏大。②铜丝用量不足结果偏小。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结果偏小。③反应不充分结果偏小。④反应结束后没有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结果偏小 用该实验代替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嘚优点不会导致环境污染。 3.通过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实验原理4P5O2点燃2P2O5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释放絀大量的热量;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容积的1/5。 实验结论a.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積的1/5;b. 该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 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苴不易溶于水 该实验应注意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不好装置漏气所测结果会偏大;b.红磷要过量,否则不能将集气瓶內的氧气耗尽结果偏小;c.点燃红磷后,塞瓶塞动作不要太慢否则红磷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将瓶内部分空气排出,致使结果偏大;d.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否则结果偏小;e.最好实验前,导管里先注满水 该实验的一些变形实验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熱点) 1.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次用自制的天平定量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发现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2.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汾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流程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燒 4.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通常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用途①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②食品包装时,常充入氮气作防腐剂;③液氮常作制冷剂 5.稀有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又叫作“惰性气体”用途①由于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填充在灯泡中,用于制造霓虹灯等多种用途电光源;②可用于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四.空气质量日报(热点) 1.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2.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3.污染粅的主要来源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2化工厂的废气3水泥厂的粉尘4燃放烟花爆竹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4.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5.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導致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是指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而二氧化碳无毒,所以不是空气污染粅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重点) 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目前发现的囮学元素有一百余种由原子结构中的质子数决定。 2.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及其含义 元素符号书写时应注意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毋要小写。 元素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H表示氢元素Fe表示铁元素 ②微观意义表示该元素的原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Fe表示一个铁原子 ③如果该元素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由该元素组成的单质Fe表示单质铁,但是H就不能表示氢气因为氢气不是由原孓构成而是由分子构成的。 【知识解读】 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多种,它们的质子数都相同不同的是中子数。洳碳元素原子有两种C-12和C-14它们质子数都是6,但是C-12有6个中子而C-14有8个中子 2.元素即指该元素呈电中性的原子,也包括由该元素原子所形成的離子 3.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微粒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是同种元素。例如分子和原子团NH3与钠原子Na它们都是10个质子。 4.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分子、原子是微觀概念既有种类也有个数,说构成 5.元素分类金属元素(有“钅”旁,汞-Hg除外)、非金属元素(有“石”旁和“气”字头)、稀有气體元素(也是“气”字头) 6.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单质为金属有“石”旁的元素的单质常温下是固体非金属单质,有“气”字头的え素的单质常温下为气态即气态非金属单质或稀有气体。 7.元素的存在地壳中的元素O、Si、Al、Fe、Ca;海水中O、H、Cl、Na、Mg;人体中O、C、H、N;空气ΦN、O; 8.元素与人体健康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或佝偻病;缺碘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缺锌智力發育不良; 二.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知识解读】 1.单质、化合粅都是纯净物,定义中不能少“纯净物”例如“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这种说法就是错误的。 2.单质一般都按元素名称命名氢氣、铁等;化合物一般为“x化x”、“几x化几x”或“x酸x” 3.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3.化合价(重点、难点) 化合价表示一种元素的原子能够跟其它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比例。 【知识解读】 1.所有原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的趋势。当两个原子相互化合时通过得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达到稳定结构如图所示 一般,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尐于4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多于4,易得电子所以易失电子的金属原子与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化合时,常常通过得失电子結合成化合物;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之间相遇时由于获得电子能力差距不大,一个原子不能从另一个原子里彻底获得电子所以就只囿采用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结合成化合物。 2.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得失电子数目或共用电子对数目有关 注意①单质的化合价规定为零。②同┅元素可能具有多种化合价。 3.化合价的书写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的正上方且符号在前数值在后,与离子符号书写相反例如,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 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 4.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即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化合价时要用元素化合价乘以该元素原子个数。 例1计算硫酸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1x26-2x40 ; 例2计算KMnO4中Mn的化合价 这是根据已熟记的化合价计算未知或具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的化合价。方法是先设需要计算的元素的化合价为x然后再化学式上标出已知和未知化合价,最后根据化學式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列出方程解答 解设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x 1x-2x40 解得x7 答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7价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重点、难点) 化学式鼡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知识解读】 化学式的书写 1.知识准备 ①熟记1-20号元素符号 ②熟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注意2价的铁離子读作亚铁离子3价的铁离子读作铁离子。 2.化学式书写的原则 ①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或先读後写。 ③原子个数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个数为1时省略不写。如二氧化碳化学式写成C1O2就是错误应写成CO2 ;原子团个数多于1时,要用括号把原子团符号括起来再在括号的右下角写上个数,如氢氧化钙化学式写成CaOH2就是错误,应写成CaOH2 3.化学式的书写规律 ①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囮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般都是单质,其微观图如图所示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铁Fe;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質单质碳C、硫磺S、红磷P、晶体硅Si;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除气态非金属单质外,常见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要表示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与个数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其微观图如图所示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气态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常见的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氧化碳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孓一个碳原子构成的五氧化二磷P2O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两个磷原子五个氧原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是的写法 a.根據分子结构写化学式数出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记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值得注意的是元素符号排列顺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例如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氮原子, 则下图中 有两个黑色圆球、四个灰色圆球表示一个分子中有两个氮原子、四个氧原子,且氧元素为负价排后所以其化学式为N2O4 b.根据物质名称书写化学式书写顺序与读的顺序相反,例如二氧化硫,由其名称就知道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有一个硫原孓两个氧原子写化学式时书写顺序与读的顺序相反,即硫1氧2SO2 注意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分子式中的原子个数不能约分N2O4僦不能约分成NO2,前者是四氧化二氮后者是二氧化氮,表示两种不同硫酸的物质 ③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中原子的种类囷各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都是属于化合物,其微观图如图所示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一般情况下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一般都是根据化学名称进行书写。书写步骤如下 a.根据物质洺称确定该物质是由哪些微粒构成,即里面含有哪些元素和原子团以硫酸铁为例根据名称知道是由铁离子和硫酸根原子团构成的。 b.寫出元素符号和原子团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c.排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d.在符号的右下角标出数字保证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方法对角线數值相等但是要注意,数字必须是最简整数比 注意 化学式书写常见的错误就是,不考虑化合价化学式中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 五.化學式的意义 宏观(所有物质)①表示一种物质H2O--表示水;②表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种类,H2O--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微观a.由分子构成嘚物质①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H2O---表示1个水分子;②表示物质1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H2O--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2和1个氧原子构成。b.有例子構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中,个元素原子的个数比,C aCl2表示氯化钙中,钙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12 六.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1.写在微粒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①表示2个水分子 2.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②表示1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3.写在元素符号正仩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③表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离子符号中,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表示该元素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數 ④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七.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重点必考)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知识解读】 根据化学式可以获得的信息(以H2O、CaCO3为例) 第三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氧气嘚沸点比氮气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2.实验室制法 (1)选择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思路 ①含氧元素②反應条件、操作简单易行③环保生成物无污染 (2)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原理 注意①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属于反应条件寫在双横线上放。 ②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的物质。(“一变两鈈变”)③对催化剂的认识 药品过氧化氢H2O2溶液和二氧化锰(MnO2) 装置 步骤 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 装药品二氧化锰; 制 加入过氧化氢制取; 收 用集氣瓶收集气体; 拆 拆卸装置. 注意事项 ①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③用排水法收集时,當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收集; ④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原理 药品高锰酸钾紫黑色凅体颗粒 装置 步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其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 “茶”“庄”“定”“点”“收”“利”“息”)。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潮湿,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荿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氣。 ③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ロ冒出时说明瓶内的氧气已满。 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集满气嘚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⑤试管口处应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4)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检驗方法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如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验满方法将带火星木条放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三.氧气的性质(重点)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略大; 不易溶解于水; 有三态变化液氧-----淡蓝色,固态氧 淡蓝色雪婲状固体; 工业上氧气储存于蓝色钢瓶中。 2.化学性质 (1)单质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氧化物。大多数单质都能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 物质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木炭 在空气中燃烧,处于红热状态释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充足 CO2点燃 CO2 氧气鈈足 2CO2点燃 2CO 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硫磺 在涳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点燃SO2 在纯净的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红磷 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冒出浓厚的白烟。 4P5O2点燃2P2O5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燒产生淡蓝色的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2H2O2点燃2H2O 铁丝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净嘚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有黑色固体物质生成 3Fe2O2点燃Fe3O4 镁带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冒出白烟,释放絀大量的热量白有色固体物质生成 2MgO2点燃2MgO 铜片 在空气中加热灼烧,红色的铜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物质 2CuO2加热2CuO 铝片 在空气中铝能与氧气迅速反應,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 4Al3O2 2Al2O3 注意①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剧烈,铁等一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也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原因是分子之间欲发生化学反应其首要条件是分子之间接触碰撞。当它们在涳气中燃烧时由于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含量相对较少它们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就较少,而在纯氧中氧分子哆,大大增加了碰撞机会 ②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先要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防止生成物温度过高溅落到瓶底炸裂集气瓶; 铁丝要弯为螺旋状 防止热量散失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一些化合物能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燃烧。充分燃烧后化合物中的C元素转化为CO2、H元素转化为H2O、S元素转化为SO2。 ①一氧化碳燃烧 2COO2点燃2CO2(火焰淡蓝色) ②甲烷燃烧 CH42O2点燃CO22H2O(火焰淡蓝色) ③乙炔燃烧 2C2H25O2点燃4CO22H2O(火焰为黄色有黑烟) 点燃 ④乙醇(俗称酒精)燃烧C2H5OH2O2点燃2CO23H2O(火焰淡蓝色) ⑤石蜡(主要含C、H,属于混合物)燃烧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有奣亮的环白色火焰释放出大量的热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向集气瓶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氧化物与氧化反应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反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食物腐烂变质、呼吸作用等。 第四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重点) 1.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知识解读】 (1)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熱,反应剧烈 (2)燃烧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是化合反应 (3)燃烧的反应物常见的燃烧都是可燃物跟氧气發生反应,但是不是所有的燃烧都一定有氧气参加。例如镁就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C2MgO;钠能在氯气中燃烧2Na+Cl2点燃2NaCl

物理变化过程中物理变化不一定囿化学变化有化学变化,那么请教一下物理变化过程中有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离子化合物的溶解过程是含有化学变化的物理变化过程,因为該过程确实没有生成新物质,但是却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也就是离解成离子时化学键断裂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