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镜头电影举例里面的,起副,摇动,落副是什么意思

当前位置: >>
最新电视节目编导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 编著绪论影视是一种技术工种,同时更是一种艺术创作,掌握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前提,而掌握技术的终极目的是 为了实现艺术的表达。 (造型、文学、表演、综合;时空)(技术、技巧) , 影视是视听艺术。 (以少胜多、恐怖片、开机前的检查) 由于影视创作实践性很强,在这门课的教授和学习中,都要体现其实践性特点。 课堂教学,采用普通讲解结合观摩教学片的方法。 实验教学,将以电视片制作和影片分析为主。 分析影片三原则: (模仿――疯狂的石头、高兴) 看电影,主要看其艺术特色、叙事的方法,场面调度,看如何利用各中表现手段来烘托主题、营造气氛、 表现特定的场面。 (看什么电影) 看纪录片,主要看其立意与事情发展的脉络结构,看如何表现真实,并用真实打动人。 看 EFP 节目(电子现场制作)orESP节目(电子演播室制作) ,你们主要要看其机位设置、导播方案。第二章 光学镜头及其应用 镜头的分类: 通常我们按镜头焦距的长短把镜头分为短焦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也叫远摄镜头) 。 按镜头的视场角(像角) ,可以把镜头分为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窄角镜头。 (画图说明三种视场角,强 调按无限调焦,焦平面与象平面重合) 视场角的大小由底片(或摄像管的有效靶面)大小和焦距的长短来决定(焦距约等于像距) ,由于 底片大小固定,视场角与焦距建立起了一一对应的反比关系。这种反比关系表现为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焦 距越短视场角越大。而由于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把长焦镜头叫窄角镜头,把广角镜头叫短焦镜头。 按 135 相机的对角线视角,标准镜头的焦距在 50MM 左右,还可用视场角度相应表现为 46 度 48 分。长 焦距镜头的焦距一般在 85MM 以上,还可用视场角度相应表现为 30 度以下。短焦距镜头的焦距在 35MM 以 下,还可用视场角度相应表现为 60 度以上。 2/3 英寸 CCD 摄像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为 25MM,水平视角为 21.9 度(垂直为 16.5 度) 。大于 25MM 为 长焦距镜头,小于为广角镜头。 摄像机变焦镜头镜头一般有12-75MM、10-150MM、9、5-143MM、9-117M M几个种类,用最长焦距值除以最短焦距值就是镜头的变焦倍数。例如,10-150MM变焦镜头的变焦 倍数就是150/10=15。 按焦距能否连续变化分为变焦镜头和固定镜头。 各种镜头的特点及应用: 标准镜头 定义:摄像中使用的各类镜头,其视角凡是接近于 24 度(人眼水平视角)的镜头,均称为该系列镜头 中的标准镜头。(摄影机焦距是对角线的 2 倍) *1、定义:供照像机使用的镜头,一般把焦距值与所摄画幅对角线接近的那一镜头,称为标准镜头。 特点:观看景物显得自然,与人眼正常视角观察景物时的感受一致,无变形、无透视关系的改变、无对 空间的压缩或扩展。成像质量好,清晰度高、色还原好、反差适中、透光性好。 功用:由于标准镜头能最自然最真实还原景物,在需要客观再现的拍摄情况下,多采用标准镜头;适应 范围广,且效果好。 注意事项:不宜近距离拍摄人物,以免人物透视变形。 (物距与影像放大率成反比) 长焦距摄影镜头 定义:又称望远摄影镜头,窄角摄影镜头,其焦距比标准镜头长,其水平视角通常在 10-12 度左右。延安大学 教技 08 常老师编著 -1-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2- 页特点: 能在离物体较远的地方拍摄影像放大率较大的画面。 (视角缩小到原来的 1/2,影像的高度增加一倍) 景深小,视场角小,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两方面引起) 。 在光量相同的情况下,相场照度小于标准镜头。 长焦距镜头压缩了现实中的纵向距离(画图说明压缩) 。 在表现运动时,长焦距镜头夸张横向速度,压缩纵向速度。 (屏幕的感受与窄角的表现范围;例:强化 介质形成雾化镜头、絮;) 功用: (1) 、调拍被摄对象,追求真实自然的艺术效果。 偷拍不愿意曝光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 偷拍不能接近的被摄体(如害怕惊扰的动物) 能消除被摄人物面对镜头的紧张情绪,保证真实客观的再现。 (曹;白的两种情况) 、利用长焦距镜头远距离拍摄小景别画面的造型特点,跨越复杂空间拍摄和表现不易接近或无法接近的 人物场面。 (主体突出且能拍到,组织画面秩序、电视主要的景别为中近景) 、长焦距镜头适合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写(正确的还原五官比例无畸变;能虚化背景,把人物从纷乱的背 景中摘出来) ; 、利用长焦距镜头压缩纵向空间的特点,使画面形象饱满,烘托环境气氛。 (远侧拍的道理,许) 利用长焦距镜头景深小的特点,组织观众思维、实现变焦转场。 (最后例子常用,虚入与虚出) 长焦距镜头可以表现运动。 利用长焦距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朦胧、含蓄美,空纳万境、无相、 《大红灯笼高高挂》高光点,六边 形,从实到虚可在短时间平稳完成) 长焦距镜头可以摄取人眼不常见的景象,创造诗意画面。 (远摄可看到人看不到的景象;压缩纵向空间、 金顶日出、电影化) 注意: A、由于长焦距镜头景深小,在拍摄中一定要注意准确调焦。 B、由于长焦距镜头视场角小, 所拍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拍摄时要防止画面抖动,介意用三角架。 (相 对振幅=振幅/视场角) C、相对孔径有限,不宜在低照度下拍摄 D、不宜拍摄多层次画面。 广角镜头 定义:又称短焦距镜头,其焦距比标准镜头短,又比鱼眼镜头长,又分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视 角大约在 40-60 度之间,焦距在 10-12 毫米之间。 特点: 视角宽、景深大,能近距离拍摄具有一定景深范围的较大场面。 景物有变形现象(近处越明显) 广角镜头夸张透视效果,能扩展纵向空间。 (堕落天使中楼梯、电梯、最后的底下通道) 在表现运动时,广角镜头夸张纵向速度,压缩横向速度。 (画图说明) 广角镜头适宜肩扛拍摄,稳且清晰。 色还原好,清晰度、透光性好。 功用: 有利于近距离表现大范围景物。 广角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环境的关系。 (环境要简洁、有序、最好与主体有一定的隐喻关系,主体安 排得当) 大景深画面可对被摄物多层次表现。 (1941、奥逊玮尔斯《公民凯恩》长镜头的两个方面,三大经典、 人在环境中是全感式的) 广角镜头视眼广,并能扩展纵向空间的特点,广角镜头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和空间感。-2-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3- 页利用广角镜头视场角大的特点,可以近距离的偷拍和抢拍。 (李新老师) 利用广角镜头视场角大,相对振幅小,肩扛拍摄。 利用广角镜头夸张透视变形,形成某种特殊的表现意义。 (如利用它夸大景物的透视关系,可以使景物 显的雄伟高大,体现力量;也可以丑化人物。 《天使》616/49,近距离可强化这种夸张) 可在折射率大于空气的介质中拍摄(0.75 视角且暗) 4、注意 A、注意主体的突出、画面的有序。(地平线等横线) B、广角镜头变形大的问题也要引起摄影师的高度注意。 第三章 摄像构图 第一节 构图的因素 什么是构图: 定义:是指在电视拍摄中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加以有机地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 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 这就要求摄像人员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主体的位置, 处理好主体与陪体、 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形式与内 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 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包括景别、拍摄角度、画面长度、画面运动、构图的形式元素(光线、色彩、影调、 线条、形状)等。 电视画面构图的结构元素: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均衡等。 摄像构图(动态构图)的特点: (针对绘画、照片而言) 固定画框:只能在 4:3 或 16:9 的特定画框形式下构图。 一次性构图:在前期拍摄时,过而不留的现场只有一次拍摄机会;在后期制作时,固定画幅的电视画面, 不能通过裁减放大二次构图。 (相对性) 动态性构图:造型因素和结构因素发生变化的画面形式。被摄对象或摄影机处于运动状态,使画面构图 组合发生连续或间断的变化。 (多构图 VS 动态构图、预见和整体把握) 整体构图(构图的蒙太奇因素) :作为电视语言的单词,单个镜头往往不能表现的意义,它的构图往往 也是不完整或要受到限制的,只有在整个蒙太奇句子中才能体会完整的意义或完整的构图。 (开放构图、轴 线、行走、不完整) 时限性构图。对与电视画面,观众的欣赏时间是有限度的,它要求电视构图不能过分繁复。 多视点构图。 第二节 静态构图 静态构图的定义: 在固定的视点上,描述、组织、安排静止的拍摄对象和运动对象暂处的静止状态。是构图的基本功。 二、视觉趣味中心: 定义:从观众的视觉心理出发,画面中最能引人注目的部分。 一般来说趣味中心和主体位置重合,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但也有特殊情况。 (留影、远景) 视觉中心往往偏于一侧,不在画面的中心。画面中心为视觉通道,一般应该空置,如果“通道”不畅,观 众的视觉会有窒息之感。 视觉中心的在画幅中的位置不同,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 三、黄金律在构图中的应用: 黄金分割律:即把一条线分成两段之后,使其中较长的一段与全长的比值,等于较短一段与较长一段的 比值,等于 0.618。-3-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4- 页按黄金分割点来安排主体位置,根据黄金分割率来分配画面空间,画面就会令人赏心悦目(按黄金分割 来安排画面中的地平线位置,按黄金分割来安排人眼位置,。 ) 寻找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九宫格(井字形)法:将画面横向和纵向各分成三等份,这样就得到四个交叉点,这四个点分别近似于 所在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在画框中任意选两个角,画一条对角线,然后再从另外两个角向该线做垂直线得到两个交点,用同样的 方法得到另外两个点。这四个点也近似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 在井字形构图时,有时将被摄主体安排在交叉点的左上方或右下方,但忌讳安排在右上方或左下方。 三、画面空白: 空白的作用: 空白的面积越大越具写意效果。B、空白在画面上是产生意境、帮助联想的条件,空白是沟通画面与观 众的情感纽带。(广告)C、空白在构图中可当作主体使用。D、能有效的突出画面主体。E、使画面视觉通畅 舒适。 (人散后,一轮新月如钩) 留白的一些经验: 拍摄时,应在物体的前方留有较多的空白,使之有前进的余地。 在运动、视线方向要留下空白。 画面留白要注意画面平衡。 四、形体与疏密: 在拍摄相似性物体时,应通过疏密得当的布局,形态的合理设置来生动画面、突出主体。 五、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平衡给人以稳定之美感。(美感形成的几种途径―历史的沉淀;我心即美 ―山中花、水中鱼;实用主义;羊;均衡包含有秩序美、人体的生理美) 对称也叫平衡对称,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 所谓均衡,它不追求物体数量、形体、重量上的平等对称,而是寻找感觉上的平衡。是指沿画面中心轴 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不同形的物体在视觉重量上形成均势。 对称给人以稳定感、庄重感,有评判的意味,是一种客观的角度。但过于呆板、拘谨。 均衡同样给人以稳定之感,但较对称偏于灵活,使人有轻松感。 在画面的上下结构中,感觉重的色彩应放在画面的下方,以求的平衡与稳定。 六、前景与背景: (一) 、前景:位于主体与镜头之间的景物。 前景作用: A、交代环境特征,表现环境特点,交代季节。 (向辉) B、通过前景展现画面纵向空间,表现画面的空间感、透视感。 C、前景有一定的点题作用,帮助主体更好的表现主题。 (打气筒) 前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喻效果。 (石头、城市街头) 从审美的角度而言,前景有很强的装饰性。 *运动的前景可强化韵率、节奏。 2、选择前景要注意:A、前景在画面上不能独立存在,它依托于主体内容存在。B、前景的生命力体现 在它于画面其他部分形成的呼应关系,以及画面的整体效果。 (二) 、背景:指画面中位于主体背后的景物。可以理解为在画面中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远的景物,它与 画面主体构成了“图”“底”关系。 背景的作用:A、交代环境特征,表现环境气氛。 (基调) 通过画面的背景、环境能不断增加画面的信息量。 (大屏幕、活动背景的两种情况) 通过环境、背景来展现临场、现场真实感,对新闻片来讲,可增加其新闻价值。 选择背景的注意事项: 影调、色调应与主体形成一定对比。B 背景应坚持减法原则,要利用各种手段简化背景。C、背景的趣-4-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5- 页味性、清晰度不能超过主体。 简化背景的方法: 视点:仰、俯角度可净化背景。B、镜头:利用长焦距镜头虚化背景、缩小背景范围。C、光线:选择逆 光、侧逆光(显要、隔离;强化透视效果;大光圈) 。D、利用光线、天气条件,对杂乱背景遮挡。 七、主体与陪体: 主体是画面的内容中心、结构中心、往往也是趣味中心。 主体陪体主次要分明。 (远近、虚实、完整与残缺、明度、色度、正面与背面、动静) 远景画面无明确主体,但一定要有画面的支点,此支点有组织远景画面的作用。 (不是主体,只是风景 的一部分,物我两忘,饮酒、江雪、梦蝶) 陪体是指与画面主体有紧密关联,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它辅助主体揭示画面内容。它有烘托、 说明主体的作用,也有平衡画面的作用。 八、线条的运用: 线条的分类:A、根据线条所在位置不同可将线条分为外部线条(轮廓线)与内部线条。B、根据形式的 不同,可将线条分为直线与曲线两大类。*C、电视画面构图中的线条还可分有虚实之分。 一般的来讲,水平线条为主的画面,显得宁静而宽广;垂直线条则表示挺拔与耸立;锯齿线则充满了危 机感;曲线显示出柔和蜿蜒之美;多而重复的线条产生节奏感。 九、几种常见的画面构图: 三角形构图:画面中排列的三点或被摄主体的外轮廓形成一个三角形。它给人以稳定感;而倒三角形产 生一种不稳定的危机感。 S 形构图:这种构图具有美感、流动感,显得柔和、舒展,给人快意。S 线常常被用来组织画面纷乱的 景物。 (周庄、我的风景) C 形构图:这种构图使人轻松舒适。主体人物沿这线条运动,十分引人注目。 框架式构图: 透过门窗、 洞口等框架进行拍摄, 好像给一副画上镶上了画框, 使画面平添了装饰意味 (框 架的美化、禁锢) ;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深度。(借景) 摄像机机位的选择与取景 第一节 电视景别 什么是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变换可以通过改变物距实现,也可通过变焦距来实现。 通常有两种方法来划分景别: 一是以成年人的身体来划分; 一种是以被摄体在画框中的面积比例来划分。 (无必然性,为交流) 景别一般可分为:远、全、中、近、特五种类型。 (复习划分,加入中近景、远全景、大特写) 二、远景:“抒情的景别、气势的景别” ( ) 1、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分大远景―自然风光与远景-人隐 约可辨; ) 2、特点:远取其势,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以规模、数量、气势、场面的宏观交代为主,无 明确主体、无明确内容中心但有很强的抒情性(空镜头) ;远景要有章法、秩序。 3、忌讳:色彩的过于零乱、丰富、影调的斑斑点点、线条的庞杂、重复;运动镜头表现远景时,摄像 机运动速度不能过快。忌讳用顺光,画面要有层次。 4、如何建立远景秩序: 在画面内尽量形成影调色彩的整体趋势,在趋势中必然形成对比(对比物往往是画面的支点) ;在画面 上选择、提炼一个主要的线条;多用侧光与侧逆光,以增强空间感;确立视觉支点、用来组织画面;远景画 面一般不用前景,注重将观众的视野引向远方。-5-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6- 页三、全景:“定位景别、结构的景别” ( ) 1、全景: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2、特点:全景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重视特定范围内某一具体对象的轮廓形状 和视觉中心地位;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完整的直接关照;直接、无间隔的感知事物的整体,表 现效果真实、客观;完整的表现人物的动作,可通过人物动作反应其内心世界(讲反应心理的三种动作) ; 可通过特定环境表现特定人物。 (人物与环境可以对比、说明)全景镜头又被称为定位镜头。 3、注意事项:全景画面是集纳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别,拍摄时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调配关系;主 体轮廓线应保持完整,忌讳破线;全景常常利用前景来增强纵深、层次。注意全景的定位作用。 四、中景:“叙事景别、线的景别” ( ) 1、中景画面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2、特点:中景画面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的表现,它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与 交代人物的视线、动作线,是交流的景别,长于叙事;对于物体,中景有利于表现其内部的结构线;中景主 要刻划情节交流线,而不是主体、陪体间的位置关系;中景是线的艺术。 3、注意事项:拍摄中景必需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现象、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和镜头富于变化;拍摄物 体时需要把握物体内部最富表现力的结构线。 五、近景:“神”的景别) (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1、特点:近景以表情、质地为表现对象,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近景 几乎没有环境,以被摄主体或人物吸引观众;近景取“神” ,要注意眼睛的描写。近景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 和情绪、刻划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卷烟厂广告的演员) ,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 生一种交流感,体现着电视的亲近性原则,各类电视大量的近景使用,主要是因为电视屏幕较小已及这种亲 近性的突显(情景喜剧、肥皂剧) ;可以充分利用近景来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神态” 。 2、注意事项:要充分注意到画面中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客观性;由于景深的限制,聚焦要 求尤为严格;要有目的的使用近景的现场性、亲近性。力求画面背景的简洁、色调的统一;近景人物表情暴 露无疑,一丝一毫的“出戏” ,都将影响观众的理解和接受,直接影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五、特写:“质”的景别) ( 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1、作用与特点: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的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 种寓意和探索的意味;它作用于我们的心灵而非眼睛(微象表演、茶杯) ;在造型上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 出一种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将画内情绪向画外推出,从而创造出了视觉张力;特写可提升人的视力; 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作转场镜头;特写讲究“质”的表现,是表现皮肤 的景别、表现质地的景别。 (可调动触觉经验) 2、注意事项:在拍摄特写画面时,构图力求饱满(形象与空间关系) ;要严格的控制曝光量,对过暗或 过亮的物体不能依赖摄像机的自动光圈系统;在复杂环境中,不应孤立的使用特写,以防给观众带来空间上 的混乱。 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种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几何角度,一种是指摄像机与 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心理角度。摄像机的几何角度包括摄像高度和摄像方向两个内容。摄像机的心理角度又可 分为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二、摄像高度: 摄像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高度。 摄像高度一般分为平摄、俯摄、仰摄三种。 平摄:摄像机镜头与主体高度持平时,称为--。-6-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7- 页A、优点: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画面结构稳定,被摄对象不易变化,使人感到平等、客观、冷静、 亲切,是典型的新闻角度。 B、缺点:缺乏新意;平角度拍摄大场面,难以处理好中分的地平线;平角拍摄人物难以处理好背景。 仰摄:摄像机镜头低于被摄主体的拍摄角度。 特点:A、有仰视效果 B、可净化背景,突出主体。C、有歌颂、赞颂感,给人以高大牢固、威严、尊敬、 力量的感觉。 (江青纪录片)D、能将垂直方向伸展的被摄对象在画面展开,有利于表现其气势和高度。E、 用广角时,有更为强烈的透视效果。 (前景突显、背景压缩)F、仰摄跳跃、腾空动作时,能夸张跳跃高度和 腾空动作。 (人、马、汽车飞奔而过) 注意:近距离、广角仰摄时一定要掌握分寸,防止变形。 俯摄: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自上而下的拍摄角度,航拍是俯摄的顶级形式。 特点:有利于表现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气势、地理位置以及盛大场面,给人以深远辽阔之感;有 利于表现整体气氛;俯角、侧逆光、远景三者长捆绑使用;俯角不适合表现人物的神情、和人与人之间细致 的情感,在拍摄近景人物或以人物情感交流为主的中近景画面时(不宜看清楚交流线) ,不应使用俯摄。俯 角近拍人物,对象显得猥琐、低矮、压抑、头重脚轻,有贬低、蔑视的意味。 仰、俯拍摄有很强的互补性,它们超越了平凡,能给观众带来新奇的风景,能让观众把握创作脉络。 三、摄像方向: 1、摄像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即通常所说的正面、背面或侧面。 正面方向拍摄:A、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进行拍摄。 B、特点:能全面揭示被摄体的表情和正面特征;容易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正面的平角度近景有利 于画面人物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使观众容易产生参与感和亲切感;不利于表现动势(运动姿态) ;无法向 纵深透视,缺乏立体感、空间感(线条横平竖直封锁了视线),如果画面布局不合理,被摄体就会显得无主次 之分。 侧面拍摄方向:侧面分为正侧和斜侧方向两种情况。 (1) 、正侧面方向:A、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正面方向成90度的位置上进行拍摄。 B、特点:有利于表现被摄物体的运动姿态及富有变化的外沿轮廓线条;正侧角度可同时表现对话双方 的神情和位置关系,但它在表现神情上不完满,更无法与观众交流。正侧不利于表现空间感。 、斜侧面方向: 特点:斜侧面方向能使被摄体本身的横线变为斜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使画面活泼生动, 有较强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斜侧方向在画面中还可以起到突出两者之一,分出主次关系的作用,是摄像方向 中用运最多的一种。 (采访) 4、背面方向拍摄:A、是以被摄对象的正后方进行拍摄。 B、特点:画面含蓄,耐人寻味能造成悬念;借实写意,用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明其心理活动;能使观 众形成很强的参与感。 (在跟镜头中的表现) 四、客观性角度与主观性角度: 客观性角度是指依据常人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的拍摄,是电视节目运用得最为频繁、普遍 的拍摄角度。 客观镜头特点为真实、旁观、讲究纪实性。 主观性角度是一种模拟主体视点和视觉印象来进行拍摄的角度。 主观镜头特点:追求的是主观表现,是不同寻常的画面效果和出人意料视觉感受,是影视造型语汇中独 特的且擅长的造型手段。拟人化的视点,往往更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和注意力,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 感应。(看学生作品) 第五章画面的运动 综 述-7-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8- 页影视艺术最擅长表现运动,运动是影视艺术的最大特点。(时间、空间综合艺术之比较;直接直播直观直 白) 2、电视可以再现和表现运动 3、画面运动要有契机。 4、画面运动来源于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两个方面。 内部运动:是指由于拍摄主体运动而产生的画面运动。 外部运动:是指拍摄中由于镜头焦距或光轴、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画面运动。外部运动即为运动摄像, 它与固定摄像相对应。 画面的内部运动 对画面内部运动的成功表现有赖于.我们对生活的充分体察。 (看片,对于画面内部运动,可以客观再 现,也可以主观表现) 对画面内部运动的成功表现有赖于我们对技术、对画面特点的掌握。 通过光学镜头的选择,表现画内运动。 广角镜头能加快纵向运动速度,而减慢横向运动速度。 长焦镜头能加快横向运动速度,而减慢纵向运动速度。 标准镜头基本正常的还原运动的本来面目。 过景别的选择,展现画内运动 景别越大,动感越弱,在特定情况下有舒缓之感。 (2)景别越小,动感越强,在特定情况下有紧迫之感。 (3)不同的景别擅长表现不同的动作。 拍摄机位变化引起画面主体运动方向变化的几种情况:P145 摄像机在运动主体的左侧,则影像向画面的左侧运动。 像机在运动主体的右侧,则影像向画面的右侧运动。 摄像机在运动主体的前方,则影像向观众运动。 摄像机在运动主体的后方,则影像向纵深运动。 摄像机在运动主体上方,则影像向屏幕上方或下方运动。 4、摄像机的移动和变焦距镜头的使用 (1)横向移动摄像机,追随运动物体拍摄,会因背景或前景的不断变化而增强主体的动感,复杂的背 景(前景)有更强烈的动感。 (由于虚化、不断变化的背景前景及前景线。举王尔敏,强调横移,不能一概 而论) 画框和主体的运动相反,动感会更为强烈。 变焦方向与主体移动方向一致,减小动感;反之增强动感。 运动镜头可以让静物运动起来,外部运动越强烈,主体动感越强。 景深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讲,景深移动、虚实转换能引起动感。 构图越对称、越平衡画面越稳定,动感不强; (两种,景别,因素很多) 剪辑率越高动感越强。 (单位时间内使用镜头的数目) 6、改变拍摄速度和放映速度之间的关系: 慢、快动作、静帧、倒放的定义: (P146) 形成慢、快动作、静帧、倒放的方法: A、通过拍摄制作: 放映速度和拍摄速度相同时,影像动作正常还原;放映速度不变,提高拍摄速度(升格拍摄) ,产生慢 动作;放映速度不变,降低拍摄速度、延时拍摄,产生快动作(降格拍摄) ;连续拍摄、播放多帧相同的画 面产生静帧效果;拍摄的速度与播出的速度相反产生倒放效果。-8-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9- 页B、通过后期编辑制作。 四种特技效果的功能: 慢动作:慢动作是时间的特写,可以放大特定场面、情节与气氛(姚荣生、花样年华) ;可以产生新奇 的视觉感受,让观众看清快速运动的细节;可以抽象时间,扩展、压缩时空,产生积累效果,表现较大的时 空转换。 快动作:产生滑稽的效果;压缩时空,实现大的时空转换(东方时空,幼苗的成长) ;磅礴的气势(抽 帧高天之流云) ;产生强烈动感。 静帧:强调某一时刻,突出画面形式与含义,具有极强的写意效果。用于片头片尾的制作。 倒放:主要用来制造一些不易正常拍摄的影视特效。《拆墙》《迪安娜在米兰沐浴》 ( , ,普罗米奥;汽车 碰撞、武打片、爱森斯坦用花瓶复原来象征复辟) 镜头的外部运动 总述: 1、意义:运动摄像符合和人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运动中观察运动的世界,他使影视成为真正的完全 的运动艺术。《圣马克广场一瞥》法、尤金.普罗米奥于1896年; ( 《斯德哥尔摩的动物园奇遇》马克斯.斯 克拉丹诺夫斯基) 运动摄像分为摄像机直接运动和间接运动。 (通过编辑产生的视点运动) 直接运动摄像主要包括:推、拉、摇、移、升降、晃动、旋转、综合运动。 每个运动镜头都可分为起幅、落幅和运动过程三个部分。 (起落幅时间) 画内运动是摄像机调度的依据。 运动摄像要讲究平、准、稳、匀四字要领。 推摄: 定义: 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 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 推镜头的画面特征: 推镜头形成视点前移的效果。 (连续变化视点) 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 (与其他运动摄像的多构图比较) 推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 推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 、突出主体人物,突出重点形象(一进:强迫规定观众视线;一显:显眼位置) 。 (2) 、突出细节,突出重要因素。 (防止没有看清细节,而此细节可能承载着画面的全部意义)《手机》 ( ) (3) 、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的关系。 (A、深入环境、一个镜头在特定环 境中表现特定人物。B、强调特定局部,教室里有小王) (细节与整体有联系。 ) (4) 、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不断发生变化,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 (保持了景别的连贯、 真实) (5) 、推镜头推进速度的快慢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从而产生外化的情绪力量。 (心里的泪,场景 中的烘托) (6) 、推镜头可以通过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来表现特定的主题和涵义。 (象外之象,一杯水、一百 元、一把剑、 《公民凯恩》 ) (7) 、推镜头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动感。 (8) 、大广角的推能造成紧张、压抑气氛。小推快摇能造成紧张气氛。 推镜头的拍摄及应注意的问题: (1) 、推镜头形成的镜头向前运动是对观众视觉空间的一种改变和调整,这种改变和调整要有契机。 (落 幅重要,观众心理;戏剧、叙述要求) (2) 、推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都是静态结构,因而画面构图要规范、严谨、完整,特别是落幅画面应根据 节目内容对造型的要求停止在适当的景别,并将被摄主体经营在平面最佳结构点上。-9-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0 - 页(3) 、推镜头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中心位置。 (主体不变) (4) 、推镜头的推进速度要与画面内情绪和节奏相一致,力求达到画外运动与画内运动相对应。 (情绪、 运动两个角度) (5) 、在移机的推镜头中,画面焦点要随着机位与被摄主体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用变焦距的方式拍 摄推镜头,画面的焦点应以落幅画面中的主体为基准。 拉摄: 定义:拉摄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框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拉镜头的画面特点: (1) 、拉镜头形成视点后移效果。(由小景别变为大景别) (2) 、拉镜头使被摄主体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拉镜头的功用和表现力: (1) 、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 表现此点在此面的位置。 表明点与面所构成的某种关系。 (讲课,从老师拉开到整个课堂) (2) 、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使得画面构图形成多结构变化。 (与推镜头相 比,更显示运动画面的多构图特点) (3) 、拉镜头是一种纵向空间变化的画面形式,它可以通过纵向空间和纵向面上的画面形象形成对比、 反衬或隐喻等效果。 (相关、相对,如家庭中的对比,与摇相比这种关系可同处一个画面中) 一些拉镜头以不易推测出整体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 (悬念,从花 蕊拉开;作案的小偷) 拉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景别连续变化,保持了画面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 (如蒙太奇的后退式句子,但 更真实、可信) 拉镜头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产生许多微妙的感情色彩。 (送别、 ) 拉镜头常被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镜头。 (主体变小、远离形成结束、离开的意味) 利用拉镜头作转场镜头。 (特写开头所形成,花的例子,看书,多构图) (9)拉镜头可开门见山、先声夺人。 摇摄: 摇摄是指摄像机机位不动,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水平、垂直、倾斜、甩、环、间隙 摇) 摇镜头的画面特点: (1) 、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或将视线由一点移向另一点的视觉效果。 (2)一个完整的摇镜头包括:起幅、落幅、摇动三个相互连贯的部分。 (不改变主体的位置关系的蒙太 奇效果) (3) 、一个摇镜头从起幅到落幅,迫使观众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觉注意力。 (强制性、起始结束长以引起 观众的注意) 摇镜头的表现力: 展示空间,扩大视野。 (侧重于环境介绍,常用远景、全景匀速、平稳) 有利于通过小景别包容更多信息。 (对超高超长物体的全面表现,小景别摇出大效果,横摇与纵摇、积 累―情绪、外在感觉) 能够介绍同一场景中两个主体间的内在联系。 (七月四日) 利用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镜头把他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 关系。 (从鲜花摇到儿童, ) 在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或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减速或停顿,以构成间隙摇。即突出个 别形象又展现整体) 在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利用极快的摇速使画面中的形象全部虚化,以形成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甩镜头。 (追赶)- 10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1 - 页便于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有横移的功效,长镜头追摇,速度相同便于 把主体从混乱的场景分离出来) 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的方式让他们逐个出现,可形成一种积累效果。 可以利用摇镜头摇出意外之象、制造悬念,在一个镜头内形成视觉注意力的起伏。 (在摩羯座下) 利用摇镜头表现一种主观性镜头(与人环视效果相同) 利用非水平的倾斜摇、旋转摇表现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引起欣赏时心理的不平衡,不安动荡、紧 张、刺激的效果) 摇镜头是画面转场的有效手法之一。 摇镜头的拍摄要求: (应用最为广泛) 摇镜头必须有目的性(不要让观众的期待心理落空) 摇摄速度会引起观众视觉感受上的微妙变化(慢可以扩展两者之间的距离;慢表现感情更为抒情、厚重, 摇速要考虑观众的认知速度) 。 摇镜头讲究整个摇动过程的完整与和谐(整个过程和谐完整,起、落幅的准,过程的稳、匀) 。 移摄: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移动镜头的画面特征 (1) 摄像机的运动使得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 、 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 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 (透视比的改变、看到范围、主体的变换;较拉不仅多构图而且多视点) (2) 、摄像机的运动,直接调动了观众生活中运动的视觉感受,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车上、 走马观花) (3) 、移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构成多景别多构图的造型效果,这就起着一种与蒙太奇相似的作用,最后使 镜头有了它自身的节奏。 (前移、后移、横移和曲线移动) 移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移动镜头通过摄像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横与纵,横,心之彩 虹中圣地长卷,画图表现与摇的区别。纵,通过移步换景扩展纵向空间;空间可无限延伸) 。 移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抒情饱满流畅的造型效果。 它的最大优点是在于对复杂空间表现上的完整性连贯性。 (航拍、调臂、与住宅小区、壮美) 移动摄像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通过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镜头表现出更为自然生动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模拟主观视点,让观众身临其境,追车、蹦极;唤起生活经验,进而引起观众对现场的主观认识) 移动摄像摆脱了定点拍摄后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可以表现出物体在各种运动条件下的视觉效果(移摄可 追随运动的多样化,极大的丰富运动镜头的表现力;多视点) 。 移动镜头的拍摄要求: 尽量保持画面的水平、稳定。 尽量使用广角镜头。 (稳定、景深范围大) 要根据物距的改变随时调节焦距。 跟摄: 1、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 跟镜头的特点: (1) 、画面始终跟随一个主体。 (2)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位置相对稳定,景别相对稳定。 (3) 、跟镜头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的推镜头,也不同于摄像机位置向前运动的前移镜头。 (跟镜 头根据主体运动速度而运动、有主体,景别不变;摄像机位置前移的镜头,主体变化或没有主体,表现整个 空间或群像;摄像机位置向前推进,主体由小到大,且速度一定,而跟的速度与主体运动速度一致) 跟镜头的作用: (1) 、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代主体运动方向、速度、 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动态人物静态表现,保持了主体在景别位置上的相对稳定,能使观众看的更详细) 。- 11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2 - 页(2) 、跟镜头跟随被摄者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 人物引出环境(转场) 。 (3) 、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4) 、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 实意义。 (观众的参与形成观众的主观视点;摄像机被动纪录性的运动,自然的屏弃了导演的主观意图,使 得镜头有客观纪录的姿态) 跟镜头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跟上、追准被摄主体是跟镜头拍摄基本的要求。 跟速要和主体运动速度一致。 保持主体位置、景别的相对稳定。 跟镜头要注意焦点、拍摄角度、光线入射角度的变化等镜头运动所带来的问题。 使用广角镜头。 升降镜头: 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 升降镜头的造型特点: (1) 、升降镜头在新闻节目中并不常见,而在电视剧、文艺晚会、音乐电视等摄制中运用得较为广泛。 (对升降设备的依赖) (2) 、升降镜头带来视域范围的扩展与收缩。 (登高可让视野向纵深展开、可以越过某些景物的遮蔽; 低的时候,镜头距离地面很近,展现的范围窄) (3) 、升降镜头视点的连续变化形成了多角度、多方位的多构图效果。 (小河) 升降镜头的表现力 (1) 、有利于表现高大物体的各个局部。 (不变形,较摇) (2) 、升降镜头有利于表现纵深空间的点面关系。 (3) 、升降镜头常用以展示事物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 (起伏、连绵浩大;点与面两极组合,引起 跳跃的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感受,而且这种变化有理由--因为连续空间) (4) 、利用镜头的升降可以实现一个镜头内的内容转换与调度。 (主体的转换) (5) 、升降运动可以表现出画面内容中感情状态的变化。 (升镜头贬义、降镜头敬仰;点与面所带来的 主观感受不同:紧张、舒缓) 注意: 升降镜头视觉感受独特,主观表现力很强但他的纪实性相对降低,在纪录片、新闻中慎用。 综合运动摄像: 是指在一个镜头中把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各种运动摄像方式,不同程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拍摄。 (分为先后、包容、混用) 综合运动摄像的特点: 镜头综合运动产生了更为复杂多变的画面造型效果(形成了多景别、多构图、多视点、多角度) 。 由镜头综合运动所形成的电视画面,其运动轨迹是多方向、多方式运动合一后的结果(形成了新的视觉 效果,而人眼一般很难产生这种新的视觉效果; 《眩晕》。 ) 综合运动镜头的作用和表现力 (1) 、综合运动镜头有利于在一个镜头中记录和表现一个场景中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综合运动镜头 在复杂的空间场面和连贯紧凑的情节场景中显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比固定的沉闷,单一运动的单调活跃 流畅,有长镜头的美学特质) (2) 、是形成电视画面造型形式美的有力手段。 (运动转换点更为流畅、圆滑,视点转换更顺畅、自然 容易形成运动的韵律美。 ) (3) 、综合运动镜头的连续动态有利于再现现实生活的流程。 (时空的连贯性,使镜头更为真实、鲜活, 多用于纪实;既保证了气氛的完整,又实现主题的突出,是导演意图的自然贯彻) (4) 、有利于通过画面结构的多元性形成表意方面的多义性。- 12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3 - 页(5) 、在较长的画面中可以与音乐的变化相互“合拍”形成画面形象与音乐一体化的节奏感。 (长度,运动可形成节奏与音乐形成谐振) 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 (1) 、除特殊情绪对画面的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要力求平稳。 (2) 、镜头运动的每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一致,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一致,形 成画面外部变化与画面内部变化完美结合。 注意焦点的变化。同时不要让拍摄者的影子、话筒入画。 要求摄录人员动作协同、步调一致。 肩扛综合运动的优缺点: (1) 、拟人的视点。 (拍摄高度与人的相同,符合人观察事物的特点) (2) 、运动节奏的“人化”效果(其运动速度是人物行进的速度,画面的起伏直接受人物步伐、步频的 影响。 ) (3) 、镜头调度的随意性。(拍摄过程中各操作动作集于一身。 ) 旋转与晃动镜头: 旋转镜头是指拍摄时机身以视轴为轴线进行旋转。 晃动镜头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身作上下、前后摇摆的拍摄。 功用: 他们常常被用于模拟人的主观视觉,晃动镜头善于模拟人精神恍惚、酒醉等效果,也常被用来表现青春 活力或动荡不安的主观感受。而旋转镜头能模拟人旋晕或站在旋转物体上的主观感受,也具有让某种情绪得 以升华的写意效果。 (刘德文) 第六章 摄像用光 第一节 电视用光的功用 技术上的功能: 1、离开了光线电视就失去了一切。 2、提供一定亮度及亮度反差范围,保证摄像机的正确、最佳曝光。 (控制光比 128:1 与 30:1、使用最 佳曝光量的配置) 光线还影响决定着节目的影调、色调及其衔接等。 在造型上的功用 提示被摄对象的形状、质感、立体感、透视。 对暗部的灯光处理往往比亮部更重要,因为暗部可以有效地表现物体的形状与质感。首先影阴可产生立 体效果;其次从斜侧和后面投射光线,产生的影阴效果可以表现物体的轮廓,从正侧面投光,浓烈的影阴会 强调物体的质感,使物体显得粗糙。 2、创造画面的空间。 (透视、范围) 3、引导观众视线(通过明暗对比、光线的移动) 形成构图关系,利用光影平衡画面,突出线条、加强或减弱画面的反差、强化或淡化画面的内部节奏。 决定画面的影调或色调。 戏剧表现上的作用: (不拘泥与外貌特征表现,而着重围绕戏剧内容、情节、人物心理的用光;夸张 现场某种光源) 利用光线渲染来烘托气氛、环境形成艺术氛围。 (高低调、弹奏阳光、换气扇) 表现时间概念。 (色温、倾斜度) 通过光线、光调、光影及发光体等表现象征、比喻、借代等艺术效果。 (闪电、花样年华、自由引导人 民;光调,同一画面内的褒贬) 通过光线外化人物情绪、反映内心、刻划人物性格。 (顶光、脚光、局部照明)- 13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4 - 页第二节 光线的种类 影响物体表面亮度的因素:P87 物体表面的亮度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的反光率和照在物体上光线的强弱―照度。 反光率越高, 亮度越高; 照度越高,亮度越高。(白) ( 、黄、草绿、青、翠绿、 (中灰) 、品、天蓝、粉、红、紫、蓝、 (黑)。 ) 环境的亮度也影响物体表面的亮度,环境越明亮,物体表面越亮。 照度是指单位面积被照面上得到的光通量。 照度公式:E=φ/S=I COSθ/R^2 其中φ为光通量,单位流明,它描述光源每秒钟内发射光的总量。S 为受光面积,I 为光强度,表示光源 在给定方向的单位立体角内的发射的光通量,描写光源的发光能力,I=φ/Ω(立体角) ,单位为烛光。θ为 光的入射角度。 (指明这个角度)E 为照度,单位 LUX 或英尺烛光。 光源的发光强度越高照度高。光源与被摄物体越近照度越高。光源的入射角度越小,照度越高。 光线的形态: 直射光: (1) 、定义:又称为硬光,指能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聚光灯、日光、白炽灯)常被用作 主光,或用于画面造型。 (2) 、优点:A、有明确的投射方向,同时光源集中,便于造型,便于控制(区域照明) ,便于表现物体 的立体形态、轮廓形式、表面结构、质感 B、有利于拉开画面的明暗反差 C、能够表示时间(顶、侧) 能 。D 在被摄体上构成明亮部分、阴影部分和投影部分,并以此来拉开画面的反差。 (3) 、缺点:容易产生局部光斑;单一光源比较生硬,多个光源容易引起光影混乱。 (4) 、直射光有顺光、侧光、逆光三种基本的照明形态,他们之间有很强的互补关系。 散射光: 定义:又称软光,指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只提高被摄体的普遍亮度的光线。一般多用于辅助光、 底子光。 (新闻灯、天光、环境反光、漫射镜、柔光纸柔化的直射光线) 优点:A、照明均匀,光调柔和,不产生较大的影阴和光斑。B 没有投影、受光面积大,易表现物体本 来的细腻层次。C、亮度反差容易控制在摄像机的宽容度内。D、降低画面的反差。 缺点:不易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质地、表面主次结构。不易拉开画面的反差。发光面大不易控制。 除了新闻碘钨灯、天光外,通过对聚光灯的慢反射、柔化也可以得到散射光线。 光效为直射光还是散射光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光源的发光面积,光源与被照明体间的距离以及光线传 播过程的影响。光源面积越大,光线越柔和,反之越硬;光源距离越远,光线越硬,反之越柔。光线在传播 过程中遇到介质漫射,光线变柔,遇到介质汇聚,光线变硬。 (菲涅尔透镜) 光线的色温: 色温: 定义:它表示热辐射光源的光谱成分。当光源的光谱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 就用绝对黑体的这一温度表示该光源的光谱成分。 a 绝对黑体:吸收所有光线、不反射任何光线的黑色物体,他是一种理想体,现实中找不到。 b 热辐射光源:因发热而产生光辐射的光源,它与冷光源对应。冷光源没有色温,它不产生连续光谱。 (介绍冷光源特点:发青,相当于 3200k 色温,耗电少,不易损,不发热。 ) c 它不是亮度、照度的标志,它只说明光源光谱成分的变化,光源色温高,光谱中蓝色成分多,反之红 色成分多。或者说,色温说明了光线中包含的不同波长的光量的多少,色温低,指光线中含短波少、长波多; 色温高,指光线中含短波多长波少。白光中各种波长的光含量比较接近。 (附图) 色温的表示: 色温可以用绝对温标表示, 符号为 T , 单位为 K,也可用微倒度表示, 单位为麦瑞德 (MRD) 。 两者关系为:1MRD=1/T*10^6。 常见光源的色温:p93 晴朗的蓝天 k- 14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5 - 页阴沉的天空 k 中午日光 k 下午日光 k 日出日落的日光 k 电子闪光灯 k 摄影卤钨灯 k 新闻碘钨灯 3200k 普通白炽灯 k 家用日光灯(15-40W)K 烛光 1850k 色温与摄像的关系: 1、当光源色稳与摄像机感光材料或光导材料所标定的平衡色温一致或接近时,景物的色彩正常还原, 当光源的色温高于标定时,景物色彩发兰、青,当光源的色温低于标定时,景物色彩发橙红。摄像机光导材 料的标定的平衡色温为 3200K。相机的灯光片平衡色温为 3200k 与日光片为 5500k。 2、平衡色温的两个方面: A、摄像机与光源之间的色温平衡。 B、在多种色温光源照明时,要考虑光源之间的色温平衡。 (玻璃) 3、通过加滤镜来平衡色温。雷登 85 橙色,降色稳,雷登 80 蓝色,升色温。 4、利用色温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 (白天拍黑夜 3200k\光圈,晚霞 5600k,静夜、烛光) 光线的方向: 定义:又叫光位,即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 (不管被摄对象的朝向如何) 当拍摄方向确定的情况下,以被摄对象为中心的水平 360 度内,可粗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三种光线状 态,他们之间还可细分为顺侧光、逆侧光两种不同形态。此外,还有来自被摄对象垂直方向上的顶光、和脚 光两种光线形态。也可细分为前脚光、后脚光、顺顶光、逆顶光。 任何光位的确定都取决于拍摄方向,视点的变化,就意味着光位的变化。 光位确定之钟面布光: (每格 30 度,6 点横 3 点直) (1) 、水平钟面 6 点顺光,3、9 侧光,12 点逆光 4、5、7、8 前侧 7 6 5 10、11、1、2 后侧 垂直钟面: 4、5 前脚光,8、7 点后脚光 12 顶光 2 点顺顶光,11、10 点逆顶光 。 顺光: 定义:也叫平光或正面光,即摄像方向与光线照射方向一致。 优点:A、全面还原色彩(明暗变换少) ,有利于表现开阔、明朗的画面气氛。B、有利于消除多余的影 阴,常用作辅光 C、能较好的表现景物自身固有的色彩和线条。D、用于人物能掩饰皱纹和松弛部分,用于 场景则可使画面背景显得较为干净明亮。 缺点:A 不适宜表现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质感。B、不利于表现大气透视效果,会减弱画面的空间感。 C、不宜简化背景。 克服顺光的缺点的方法: A、 (要人为的改变顺光照明所形成的影调的配置状态, )要充分利用前景。 (门洞)B、可以人为的利用 物体的投影。 (此投影为别的物体的投影、环形体育场)C、充分利用画面中的纵向线条 D、利用画面中的场 面调度(人物的纵向调度)E 利用镜头的外部运动,有目的的带领观众的视线做纵向运动。F 俯拍利用投影。 侧顺光:- 15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6 - 页定义:侧顺光又称前侧光,光线投射的水平方向与摄像机光轴成水平 30-60 度左右时的照明。 (4-5 点横, 或 7-8 点横) 照射角度越小,阴影越少,立体感也越弱。角度越大,阴影越多,立体感也越强。一般情况下 30-60 度 被称为正常角度。小于 30 或大于 60 度称为反常角度。拍摄人脸,1/4 处于阴影下比较合适(45-60) 。 特点:被摄体投影在斜侧,有显著的明暗反差,能很好的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质感。适应范围广,常被 用做主光。 侧光: 定义: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 90 度角左右的照明。 特点:A、能形成明显阴影 B、会形成比较复杂富有层次的影调结构,使画面富有视觉表现力。C 受光 面与阴影面对比明显,容易表现粗糙表面物体的质感。D 可很好的表现空间深度。 (全景)E、在表现人物的 全身形体动作时,侧光所形成的光影对比能加强人物动作的力度,但如果侧光表现人物的头部,其整个外貌 会由于某些部位的突出或隐没而变形。F、对物体表面形态的刻画不够。G 侧光可使色彩亮度产生明显区别 侧逆光:P97 定义:又叫反侧光或后侧光,是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像机拍摄方向成 135 度角左右的照明。 (10-11 点横或 1-2 点之间) 特点:A 照明对象的轮廓形式较强(想象缝合)B 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漫射效果明显、远处颗 粒发光、胶片对蓝紫光敏感,远明的结构)C 可以通过轮廓线分割背景与主体使画面有纵深感。D 侧逆光使 被摄对象表面特别是水平部分的质感得到突出的显现。 (一般稍俯) ,底俯角度的侧逆光还会使垂直的物体留 下长长的投影,使画面的影调层次富有变化。E 侧逆多用于人物拍摄,此时一般要用辅助光。 (暗处多、光比 大) 逆光: 定义:又称背面光或隔离光、轮廓光,指来自被摄体后方的照明。 特点:A 可形成剪影、半剪影效果。B 强调被摄物体的轮廓,可以使物体之间分开来,能强调大气透视 效果,它强调介质的存在,能产生鲜明的立体感、空间感、透视感,能强调远近景的层次。C 逆光可以使半 透明的物体显得晶莹剔透;为主体镶上金边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D、逆光对被摄体的色彩质感再现是不利的, 利用逆光着重整体色彩气氛,着重于场面造型,适用于远、全景画面。E 可简化背景(按暗处曝光)F 利于 用投影构图 G 能出现弹奏阳光的效果。 如何正确运用逆光拍摄人物 一定要用辅助光(控制光比;灯光或反光板,决定画面的反差、防止画面偏色、有移光效果、打效果光; 反光板要紧靠拍摄轴线,绝对不能产生投影,区域性辅助光要不得)B 要选择暗背景(金边突出)C 垂直入 射角宁小勿大。D 以亮处曝光可形成剪影、以亮处曝光注重线条。E 以暗处曝光注重细部表现。F 早晨黄昏 拍摄效果佳(入射角小―小的垂直入射角是逆光照明的一个要求、易找暗背景)G 防止光线直入镜头(遮挡、 长镜头。 ) 顶光: 定义:顶光是来自被摄体顶部的光线。 特点:A 顶光照明下地面风景的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较小。可用低照度散射顶光消除地面上杂乱的 影子。B 顶光可丑化人物(形成骷髅状) ,特殊情况下使用。 (在自然光照射下,可以于辅助光共同造型,形 成正常的光效) 脚光: 定义:脚光是由下向上照明人物或景物的光线。又分为前脚光与后脚光,是一种反常光线。 特点与功用:A、脚光常用作辅助光(用逆光拍摄或消除眼窝、鼻下光照不足,地面的反光更为理想)B、 可表示特定环境下的光源特点和环境特点。C、前脚光可丑化人物, (阴森可怖)可丑化景物(头重脚轻)D、 后脚光有逆光的部分特性,有时可起到修饰作用。 自然光照明- 16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7 - 页自然光照明: 自然光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直射的阳光、散射的天光和环境的反光。 太阳光是近乎于平行的直射光,能在被照物上形成清晰可辨的影子。一天内光线的入射角度、色温都在 发生巨大变化。 散射的天光则是由阳光经过大气层时被尘埃、水汽、云层等大气介质漫射所形成的散射光线。可占太阳 光的 10-15%。 (天光以短波光为主,色温较高,天空呈蓝色。 ) 环境反射光是阳光照射到被照物体上,一部分吸收转化为其他能量,另一部分被其表面反射回去,形成 环境反射光。一般也为散射光。 (环境反射光的色彩与环境的色彩一致) 晴天户外自然光照明: 晴天时,太阳光、天光、环境反射光同时起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太阳光,天光次之。 (太阳光有投 影和耀斑,受天光和环境光的影响物体的背面也有亮度,受天光影响背光面往往比受光面稍微偏冷) (2) 、随时段变换晴天照明结构的变化规律。 早晨和傍晚:指太阳光和地平线的夹角在 15 度以下时。 (画图) 特点:光强较弱,照度较小;垂直物体形成长长投影;冷暖分明(画图说明暖,被漫射、散射光线多; 穿过的大气层厚,散射的蓝光多,不被照射处多、受天光影响很大而蓝多) ;物体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但明暗过度柔和;整体上呈现暖调,但早晨不如傍晚暖(金黄、橙红) ;光线的色温、亮度变化快;景物照 度低(光强小、角度小) ;在辰雾作用下,阳光被大量散射,光线较为柔和,在被摄体上构成富有表现力的、 为天空散射光充分柔化了的明暗变化。 (黎明和黄昏:-15――0 度―东方发白到日出;太阳落山到星星出现, 天光照明、蓝红分明、余辉、剪影-地面几乎无光、云霞) 日出日落的拍摄: 太阳不刺眼时是最好的拍摄时间。 当太阳与天空光线一致,以天空平均亮度曝光。 太阳刺眼,以太阳周围的天空亮度曝光。 不能用自动光圈。 (最好使用监视器) 日出日落时间都短,但拍日落时间相对从容。 (素材多日落) 上下午:阳光与地平线的夹角成 15-60 度。 (主要的创作时间) 特点:光线变化不大,色温相对稳定在 K 之间;能较好的表现立体感和质感;照度明显提高, 光质变硬有利于曝光控制和物体色彩的还原;垂直与水平面均能均匀的受光。 中午:太阳光于地平线的夹角成 60-90 之间 特点:亮度进一步提高, (光强、角度)光质进一步变硬,缺乏影调的变化(可消除地面影阴) ;光线色 温约为 5500K; 天光影响变小 (主要对阴影起作用, 而阴影近无, 照亮暗部、 阴影色温) 景物明暗反差大 ; (强 直线光) ;近似于顶光照明。 阴天自然光照明: 特点: (1) 、没有直射阳光,地面景物接受的照明主要是散射的高色温天光。 (2)阴天的光线特征比较 稳定,除光强外,其他因素在不同时段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3) 、散射的天光使物体没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 光面,没有明显的投影,景物细部的层次丰富,影调柔和,明暗反差小(有利于拍摄倒影子)(4)景物色 。 彩饱和度不高。 (加入了黑色成分) (5)不利于表现立体、空间感。 (6)依靠物体本身的反光率来拉开画面 层次。 注意事项: 、注意色温变化(整体色温高且受云层薄厚影响;背光阴影处高;相对高的地方调色温) (1) (2) 、防止灰平,在画面中加入反光率高或鲜艳色彩形成反差。 (3) 、阴天拍人物忌讳用天空作背景(主体 曝光不足;逆光需要暗背景;一定要拍应加辅助光) (4)假阴天是拍摄人物和景物的好时间(有反差、但反 差小―固有的色彩还原完整,影调过渡层次丰富,光线柔和;有饱和度) 室内自然光照明特点: 靠近窗户的光线有较强的方向性(与太阳投射方向无关) ,物体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2)室内主 要是散射光,室内景物影调的细部层次比较细腻。 (3)由于室内景物接受的环境光照明较少,背光面和受光 面的总体反差较大。 (注意亮度平衡) 、室内一般较暗,对摄像机的灵敏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4) (5)同样是- 17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8 - 页阳光照明,但室内色温一般高于室外,越远离门窗色温越高(注意色温平衡) (6)室内亮度间距大于室外, 越是离门窗远的物体亮度减弱越明显。 (同一室中光线可差 4-5 档) (7)复杂、真实、自然。 注意点: (1)选择:A、要不要直射光(易表现明暗变化、光影变化;但光比太大; )B、选择光线方向 亮度平衡(举例) :A、给暗部补光 B 遮挡直射高光 C 缩小景别 色温平衡: (不同光源间的平衡与光线和摄像机的平衡两个方面) 夜景照明: (人工光为主要光源) 特点: 画面以大面积的暗色调为主,背景为深灰色或深蓝色,整个画面呈现低调效果。 画面中同时具有高亮度和低亮度部分,画面亮度反差大于昼景。 天空色调偏蓝呈深蓝色调,并与地面有一定的亮度间距。 (画面中最黑暗的部分不是天空,而是地面上 未受光线照明的景物。 ) 室内夜景的在灯光照明下色调大多偏暖,室外夜景即使在灯光照明下色调大多偏青灰色或深蓝色。 (2) 、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亮度过高,无夜的气氛;过低一片灰暗) 拉开光比,拉开画面的亮度反差。 (亮少暗多,辅助光、选择拍摄对象) 多用逆光、侧逆光,少用顺光。 (防止拍成白天;如果一定要用,要用散光灯,且不能强于逆光; ) 充分调动发光体入画,创造空间感、增加夜景气氛。 夜景拍摄应在太阳落山不久(天空、地面景物都还有一定亮度、丰富画面的层次―地面无细部、无影子; 讲正午拍摄月夜-无影子) 。 夜景中如有强光源,要避免快速移动摄像机,防止灯光的拖尾现象。 逆光拍摄时要防止过分的眩光出现。 (大面积的光斑会降低画面的光比,影响画面造型) 夜景拍摄要注意帕基尼现象。 (偏调、黄、3200K,宁静、缥缈) 天空要少。 (无反差) 二、自然光条件下的人工补光 1、人工补光作用: 一般来说人工补光用作辅助光(自然光亮度高) 阴天时,补光可以做主光。 (自然光作底子光,照亮场景) 在昏暗的室内拍摄,人工光常被用作主光。 几种常见的人工光: (1) 、电池灯:以蓄电池为电源,移动方便,适合摄像机经常移动的拍摄现场,也适合没有交流的电的 拍摄现场。 但功率小, 不能有效造型, 不能拍摄较大场面; 蓄电量小, 不能连续较长时间的拍摄。 色温为 3200K 。 (2) 、新闻灯:是一种碘钨灯,有单双联之分,功率大,色温稳定,适合大面积照明;但不适宜精确造 型(为散光灯) ,需要交流电源,不如电池灯灵活。要注意拍摄现场电源的额定功率。色温为 3200K (3) 、便携式聚光灯:可精确造型,亮度高,常用便携式灯为回光灯。 (4) 、镝灯:亮度强,色温为 5500K,但是它需要触发才能工作,色温在灯完全点亮后才稳定,且光线 对人眼危害极大。 (5) 、反光板:首先分为单反射和漫反射两大类。从反射面材料又可分为金板、银板和白板三种。 (金 板暖调,银板偏冷,白板中间调,作一个漫射式反射银板,强光反射式板) 反光板优点:A、与现场主光光源一致,保证了色温平衡。 B、携带方便、使用方便。C、可在无电源的情况下工作。 作用:A、控制光比。B、校正偏色(消除环境光、天光的影响)C、借光、移光。D、模拟自然真实光 效。 (效果光、湖光)E 在场景中做底子光。 (打墙获得柔和的散射光) 注意:A、位置不能太低 B、反射亮度不能太强(使用反光板、辅助光的全部艺术在于使人们不察觉到 使用了它们。太近或单向反射式反光板)C、位置要准确,一般放在摄轴线上(介绍常见的两种光位) 。D、 防止区域性照明。 (主体运动时;1、用反光板摇跟 2 用反光板接力 3 用大块反光布、屏照明)E、防止在物 体表面投影、形成夹光、形成第二主光。- 18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19 - 页混合光拍摄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一是人工光在角度、强度和散射程度上要与自然光保持协调关系,不能杂乱无章,要保持光线结 构的统一; (不能产生两个以上的照明系统、不能出现第二主光)在拍摄新闻、纪录片时,还要保证人工光 线不能破坏现场的真实感。 人工光在色温上要与自然光协调一致。 简单的人工照明 单一对象光线照明结构:P108 定义:指个体的被摄对象,或最简单的拍摄对象,其固定的光影结构。 受光面:又称阳面,是照明物体上的明亮部分,它色彩是最鲜艳,阶调最高。 背光面:又称阴面,不受光源直接照射,它的照度决定与环境的反光。有一定的层次。 (无天光) 明暗分界线:指阳面与阴面的交界,在视觉上显得更暗。 (由于对比而产生的错觉―边缘错视) 耀斑和反射:耀斑位于受光面,是物体上最亮的高光部分;反射位于背光面,来源于环境光的镜面反射。 两者可以加大画面的总体反差、同时可以细致地描绘物体的影纹层次、立体感和质感。 投影:有特定方向性的光线都会产生(包括散射灯) 。投影是否清晰、浓重,取决与光线的性质、光源 的大小和光源的远近。 (直、散、光强)投影可以描绘物体的立体形态,丰富画面影调。 二、造型用光: 按造型作用来分,光线可以分为主光、辅助光、过渡光、轮廓光、环境光、修饰光、效果光等。 主光: 定义:又称塑型光,是实现照明的主要光源,也是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主要光线。 作用:A 决定画面的基本亮度,是摄像曝光的主要依据 B 被摄体的照明结构、轮廓、立体感、明暗配置、 光影分布、光斑位置、表面质感都由主光决定或影响。可与其他造型光一起完成造型,也可以单独完成任务。 (弥补修正场景或人物脸型、皮肤的不足。常用主光在 45 度;其余三种主光,宽光:30 度左右,较常用角 度而言阴影少亮面多,能加宽狭窄的脸型。但质感、立体。面光:15 度左右,有利于表现环境同人物的关系, 人物的外貌特征,同宽光。窄光:75 度,对人物脸部起伏不大、立体感不强、需要强调质感的被摄对象尤其 适用。防止阴阳脸,主光突破脸部中分线,加辅助光使有层次) 注意事项:A、主光的确定要注意光效明确,不能含糊;B 其他光线不能影响主光光效。C 人工光做主 光要符合生活规律(夜晚照度过大,或者色温)D 各种光线都可以根据需要作为主光,但一般而言,主光大 都由直射光形成。 在平调用光和运动因素的存在下,往往需要第二主光。 辅助光: 定义:又称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一般用散射光充当副光。 作用:A 决定画面的反差(从艺术)B 强调暗部层次 C 形成被摄体表面由亮到暗细腻的过渡层次 D 兼打 眼神光(眼神光更多是由辅助光造成的。 减弱明暗差距,控制光比。 )E (从技术)F、冲淡不必要的阴影 注意事项:A、不能干扰主光,亮度应低于主光 B 辅助光不能在画面内形成阴影。 过渡光: 是光位在主光与辅助光之间的光,用来增加明暗层次、消灭死角。过渡光不能亮于主光,但稍强于辅助 光。 轮廓光: 定义:使被摄体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又称钩边光、隔离光、逆光。 作用:A、起逆光、侧逆光作用,强调场景空间深度 B、可强调被摄体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 C、可使 被摄体与环境分离开来,突出画面主体。D、有装饰性,可形成富有美感的明亮轮廓线。E、能反映透明半透 明物体的属性。 (毛状物体) 注意事项:A、轮廓光不能太高,垂直方向入射角宁低勿高,轮廓边越窄越好。 (轮廓光一般要齐肩,不 能上脸;灯具不能低于人的头部)B、亮度不宜过高,多采用聚光灯,强度一般为主光两倍。 (和谐性、不能- 19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20 - 页形成眩光)C 水平位置要准确,在后方或侧后方。 环境光: (1) 、定义:是照明背景和周围环境的光线。背景光属于环境光的一种。 (2) 、作用:A、是主光照明的延续 B、可形成画面基调,可渲染、映衬主体 C、有很强的寓意点题效 果(影调与色调的寓意) 。D、可展示时间、季节及时间的流程。E、背景光还有辅助抠像的作用。 (饱和度、 无影子) 注意事项:不能与主光矛盾(延续性、递减、各层面的统一) ,力求简洁,不能影响主体的光效。 修饰光: (1) 、又称装饰光、平衡光,用来修饰、弥补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 (2) 、作用:A 增强细节的表现力;B 补充其它光线的照明 C 可用作眼神光、头发光和服装光、可对眼 睛、头发进行矫形。 (根据人物缺陷或光线缺陷)注意事项:A 光束要小,要便于控制,一般要遮挡。B、要 自然,不能露出斧凿痕迹,不能影响整体照明结构。 (3) 、眼神光是一种特殊的修饰光,是使人物的黑眼珠产生光斑的光线。 一般用在近景或特写的固定人像摄影中,在纪实节目中尽量少用,眼中的光斑以一个为宜,且不可太亮、 或太大。 效果光: (112) (1) 、定义:表现特殊的光源照明效果或特定环境、时间、气候的照明。效果光分为自然效果光(外在) 与戏剧效果光(内在) 。 (2) 、作用与要求:A 自然效果光可以再现特定的生活气氛,基本要求为自然、真实、有生活依据。 (壁 炉,炼钢炉)B 戏剧效果光与情节紧密结合,可烘托剧情和人物情绪。戏剧效果光的依据是戏剧的需要,不 一定要有生活依据。 (但仍然追求寓匠心与自然,不留斧凿之痕迹。有意味的形式,换气扇搅动的光影、绿 光) 基本照明方法: 基本步骤: (1) 、确立摄像机机位及机位运动路线。 (2) 、确定主光位置,对被摄体做初步造型。 (3) 、加上辅助光来弥补主光的造型不足。 (4) 、使用轮廓光照明,使主体与背景有所区别,增加画面空间感。 (5) 、使用环境光处理环境、背景,突出和烘托被摄体。 (6) 、使用修饰光照明,对眼神、头发等局部进行修饰,加强整体造型和形式美感。 注意事项: (1) 、要从大处着眼,重点在于总体效果,不要过分拘泥细节,使总体光效尽量简洁。 (干扰多,投影 少) (2) 、在任何时候,都要以主光为主导,不能与主光冲突。 (3) 、每种光线的目的都应明确,要知道每种光线到底有什么作用。光线不能互相干扰。 基本照明形态: 平调照明效果: (115,画图双主光) 定义:指顺光为主光的照明效果。 特点:A、有顺光照明的所有特点,景物正面各部分受光均匀,各照明对象都得到清晰、均匀的描绘。B 画面依自身的明暗和色彩,构成相应的影调关系。C、照明对象自身的色阶会准确的还原 D、可冲淡物体表 面的凹凸结构或折皱,画面没有背光面和明显投影,反差较小,立体、空间感不强。E 光比小,适合摄像机 的特点。F、易取得高调画面效果,高雅、明净、单纯。 (浅色服装-符合身份、曝光增加-重要、背景的照度 应是人脸的 1 倍左右、防止投影-折皱处、干净) 阴天、顺光、多灯的均匀照明都有平调效果。 双主光布光图: 主光 1 与主光 2 之比为 1:1;轮廓光(可以不用) :主光=1:1(或 2:1,光比宁小勿大) ;背景光稍弱- 20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21 - 页或强与主光。 主光 6 点横 3 点直;轮廓光 11 点横 10 点直。 (双 30 度) 2、明暗照明效果: (最常用) (1) 、定义:照明光线在对象上产生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的照明效果。 (2) 、特点:A 多为侧光或顺侧直线光线 B 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质感、空间纵深感 C 画面中常有 明显的投影,影调布局也比较复杂。D、画面光比往往超过摄像机的宽容度,要注意取舍。 三点式布光图: (画图) A、背景光:主光=1:2 或 3:4(强调对比,主体亮则背景暗) ;主光:辅助光=2:1; (决定光比,妇女 儿童用小光比) 主光:轮廓光=1:2 或 1:1 B、背景光要匀,为散射灯,与主光在同一侧。主光、轮廓光为聚光灯他们分布在摄轴线两侧;辅助光 一般为散射灯,与主光不在一侧。 C、主光入射角为 4-5 点横 1 点直或 7-8 点横 1 点直,水平 30-60 度角;垂直入射角度为 45-60 度,辅助 光 6 点横 3 点直。轮廓光入射角度为 11 点横 10 点直,水平 30 度垂直 30 度。 3、轮廓光照明效果的光线组合: 剪影指轮廓形态明显,没有影调细节的黑影像,一般为亮背景衬托下的暗主体。 半剪影指在亮背景下,主体有限度的质感再现的造型效果。 (2) 、特点:A 剪影画面长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轮廓和动势、动态。半剪影还能再现人物的细部和形态。 B 画面效果极为简洁,同时很含蓄。 (3) 、剪影和半剪影可以由逆光、半逆光形成,也可以由不受光的主体在亮背景前形成。 (4) 、轮廓光照明主光的首要任务是勾勒人物富有特征的轮廓线。 (中近景、全景) (5) 、轮廓光照明常常产生低调画面效果。有神秘感,能给人以静穆之美,以及庄重、忧愁、安适之感。 (灰黑服装、忌讳黄色、与人物的情绪、职业相符) (6) 、轮廓布光图: (双交叉、画图) 轮廓光 1 位于 11 点横 10 点直的位置; 轮廓光 2 位于 2 点横 10 点直的位置; 辅助光 1 位于 9 点横 3 点直 的位置,辅助光 2 位于 6 点横 3 点直的位置。 辅助光 1:辅助光 2=2:1;轮廓光 1:辅助光 1=3:1 或 2:1;辅助光用散射灯具。 照明风格: 写实照明: 定义:一种追求自然光效的照明。指根据拍摄要求,如实再现场景中应有的自然形态的光线效果。 (不 求 5 光俱全的肖像照明;强光单一、多用散射光、少用人工光) 要求:尽量用自然光照明,使用人工光源要有依据,不留斧凿痕迹,力求真实自然。创作者主观的意图, 应在客观的再现中自然流露。 装饰性照明: 指对人物形象及环境的修饰、美化和对细部加工的照明。是为了造型需要和审美需要所进行的照明。 虽然不一定需要光源的生活依据不求与自然光效的完全一致,但装饰性照明仍然不能太夸张。 (虚 假印象) 戏剧性照明: 是按照故事发展的戏剧性要求及人物的内心活动所进行的照明处理。 这种光线处理从内容的戏剧性出发,首先要为光线效果的运用找到现实依据,并给以适当的夸张,但也 不拘泥于和自然光效果相一致, (脚光、顶光、马语者、动荡的光影) 第七章 拍摄时的声音处理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 影视艺术是一门以画面和声音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其中声音在视听语言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表意造型- 21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22 - 页元素。电视声音、特别是音乐音响成了片子上档次的突破口,成了电视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 电视节目中的声音元素主要包括:有声语言、音响和音乐。 一般的来讲语言表意,音乐表情,音响表真。 语言表意: 语言是人类社会独特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精确的语意。 他们能够最直接、最迅速、最鲜明地表达思想内容,交流情感。 (曾经有份感) 它包括讲话、对白、旁白、独白、解说等形式。 语言擅长直接的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事件、人物背景,可加快节目、故事节奏,可利用语言快速的 实现转场。(芭蕾交代不了岳母;中外的对比) 三、音响: 音响是指只有速度、力度、音色,没有旋律、节奏、调式、曲式的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以及一切物体摩 擦、碰撞产生的声音。 音响在电视中的作用 写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了环境,可形成很强的现场感) 画外音响可以扩大画面空间。 (想象力来创造空间耳听八方、直线;巴顿将军;凭窗远眺,夹杂叫卖声) 特殊的音响可以表现不同时代特征,可报四时。 (风箱、碾磨、布谷鸟) 不同的环境音响可表示不同的空间感觉。 (声音在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回响、混响效果。NHK《金字塔 的奇闻轶事》10 层楼,105 米,知速度,声音的长度,去感受深度,虚实,空塞) 快速运动的物体由于空气的摩擦声可以造成速度感(炮弹破空) 。 音响的写意功能。包括音响夸张、闪回、对比、无声和悬念。 (最常用为夸张) 音响的夸张,也可叫音响特写,是把原来的声音响度加大,以响写静(鸟鸣山更幽、深山闻鹧鸪)以响 情、以响写重。 (打点滴,脉动,举重,驼铃声、同学) 音响闪回是把已经出现过的声音再次出现形成闪回。 他的主观性更强。 属于声画并列或声画对立的一种。 (醉里;描写春城草木生,江山依旧人事已非) 音响的悬念是指,某种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音响,可以和产生它的环境、事件紧密相连,有很强的象征 性可以在剧中造成悬念。 (恐怖的脚步声、请客、午夜凶铃) 音响的对比是指有象征意味的两种音响放在一起使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喜鹊的叫声代表吉祥、乌 鸦的叫声代表凶兆,钢铁机器的轰鸣代表现代化的工业,代表落后的手工业) 无声:是指在本该有声音的地方,出现了声音的空白( 《走向共和》 、大音、于无声处、实现视听觉的转 换―无听以耳而听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如水中盐、体匿性存、无声有息―流蝌蚪而绘十里蛙声、 露一爪以显云海神龙。 ) 四、音乐: 音乐是指有旋律、节拍、节奏、调式、音色、音域、曲式的,经作曲家依照一定规律创作出来,由演奏 家、演唱家表演而完成的作品。 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 (1) 、深化主题。 (主题曲与主题歌称之为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 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多次出现给人以显著印象) 主题曲是以器乐曲出现,表现上比较自由、节奏变化、音色变化多,旋律能放的开,写虚、宽泛、富有 遐想、具有多义性。 (可变奏多次使用) 主题歌音色往往更加好,有歌词,便于传唱、可以更加突出的确定、树立、深化主题。 (2) 、描绘景物是音乐最擅长的功能之一。 (十面埋伏,月光) 音乐可用三种方法来表现物质对象: 对能发出固定音高声音的事物,可以直接模仿。 (雨滴) 对某些发出无固定音高的事物进行近似模仿。近似模仿大都与乐器音色、和节奏音型有关。 (大弦嘈嘈- 22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23 - 页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小提琴、木板是暖色的,而木管是冷色的,铜管是热烈的,钢琴宽泛,电子亲冰 凉;短音连续,表示活拨、积极、迭荡、紧张的情绪,长音连续,沉重、稳健、严肃、庄重,几个短音后长 音表紧张减弱、情绪缓和。长音后短音,表示紧张度加强,显出意志坚定有力) 对纯视觉的物质对象用音乐来暗示或象征。 (用大提琴、大号象征乌云,镲象征闪光,用钢琴高音快速 下行的旋律描绘阳光。 (3) 、渲染气氛(人的感情外露形成气氛,人的感情包括喜怒哀乐惊恐;旋律线上行舒展、节奏快、音 色明亮表示喜悦,快速的变化节奏和旋律可形成惊恐) (4) 、刻画形象,主要刻划内在形象,如气质、性格等。也可刻划外在形象和职业特点(大锣、长号表 现阴森,运动员速滑、胖瘦、动物《动物狂欢节》 、科萨科夫的《野蜂狂舞》用在《养蜂一家人》。 ) (5) 、抒发情感是音乐的最长项。 (男女人;一切音乐都是为抒情而作的。正如书上引用柴可夫斯基的 话: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就全副武装的登台了。节奏和人体的共振。大小提琴 表倾诉,萨可斯显得安详幽静、思绪万千;直接作用于心灵---迅速消逝的声音世界却通过耳朵直接渗透到心 灵的深处,引起灵魂的同情共鸣,钟鼓之声,怒而, ;情感世界的复杂,不可准确言传其细腻) (6)激发联想,联想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联想(通过音色与节奏,进行曲节奏强弱拍规整有力, 乐句长短一致,重拍明显,用 2/4 拍;2 拍象征男性、阳刚;3 拍)另一种是接近联想(约翰斯特劳斯《蓝色 的多瑙河》 ,维也那、奥地利。 《彝族舞曲》《灰姑娘》《豪情壮志在我胸》 、 、 ,王家卫、 “眼” ) (7)提示段落,音乐转场。 五、声画关系: 电视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呈现出三种形态,声画统一、声画并列和声画对立。 所谓声画统一,就是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协调统一,语言、音乐、音响各声音元素在基本内容、时代色 彩、环境特征、人物情绪上与画面风格基本统一。 声画统一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视节目中与画面同步的同期声采访语言、主持人出图象解说,以及同期声音响,是典型意义上 的声画统一。 (2) 、解说词与画面的声画统一。但解说词不是简单的看图说话,它要发掘、阐述、点化画面形象的更 多意义。 (3) 、声画统一中比较重要的是音乐和画面风格的统一性。 (大花轿埋人) 声画并行是指声音和画面在两条线上并行发展,两者之间若即若离,表面上游离,实际上貌离神合。 (看 MTV) 常见的声画并列的方式有: (1) 、对于过去式的表现,有许多电视节目是运用声画并行的方法处理。 (2) 、音乐和画面的并行。 (游行队伍与进行曲;多景点; ) (3) 、采访同期声中的插画面。 声画对立: 所谓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是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表现更为深刻的思想 意义,收到更为感人的艺术效果。由爱森斯坦、普多夫金首先提出。 (最是伤心辞庙日,教坊尤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同期声在节目中的应用 一、同期声效果: 1、同期声效果指画面中物体、人物运动所激发的声音,包括现场环境声、背景噪声、碰撞声等。 (生活 中的音响) (1) 、同期声效果可以传递信息、可以表意。 (从风雨声知道天气;从声音的混响、大小知道空间的空 塞、深度;从布谷、秋虫的叫声知道季节的转换;从脉动的声音知道身体的健康程度) (2) 、同期效果声还有一定的表情功能、可以烘托气氛。 (张向峰,怪异与气氛;用空山蝉鸣来表现静, 但夏日里、快晒化的柏油马路,打蔫的柳树的画面配以蝉鸣表示烦躁;其实音响表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 23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24 - 页人的感情状态的表露和外延。如掌声的强弱、弛急;敲门声的轻重缓急等。其二,是有些声音,本身有它的 象征意义。有意义的形式,如对鸟叫,我们厌恶猫头鹰、不喜欢乌鸦、喜欢喜鹊) 2、要着力录好那些能代表环境特征和空间特点的声音。 (艺术中的音响,可以夸张强调有特色的音响) (1) 、人们听声音是根据经验和习惯来获取联想的,要录制强调那些便于观众展开正确联想的声音。 (从 主题,真境实――给多意以归整) (2) 、不同的场所和环境,有不同的声音特点,应突出其特点。 (如表现一个远去的村庄,你可以用犬 吠、鸡鸣、牛、羊的音响来让人联想其古老、落后的环境,而不应该突出村庄中唯一的电视发出的音响) (3) 、闻声知四时。能报知时间的音响,从时间的角度描写环境,往往是我们表现环境的有力手段。 (4) 、同样的声源,在不同的场所发声时,带有不同的空间特点,精确表现出这种特点是对同期声录制 的高档要求。 (火车运行;空塞、远近;用一种音响后期配音,为常犯的毛病) 3、尽量录好同期声效果,以备后期的编辑创作使用。 (首先要上,检查摄像机的状态,张向峰。其次要 录好表现环境特征、空间特点的声音作为录制、强调对象。 ) 二、以语言为主的同期声: 1、定义:同期声语言是在拍摄人物画面时同步录下的现场人物的说话声,包括讲话、对白、现场解说 声等。 2、作用:同期声语言的运用,能使观众通过画面中人物的语言,直接地了解人物思想,了解人物的内 心世界。有效拉近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语言动作) 3、注意事项: (1) 、尽量使说话者保持原来的自然状态。 (亢奋与拘谨―两个例子-曹、郭;A、隐性采访,采访前后 抓镜头。告知灯。B、和被访者的熟悉程度 C、不要过分的指导 D、话筒的隐蔽性,减少受访者的心理压力; 演员的镜头感―无对象表演、 ) (2) 、画面服从于语言的完整性。 (白健,让采访对象讲完一段完整的话,再关机;提前开机,三株公 司,开头是主语,往往也是重点。SAVE) 要考虑同期声剪辑的需要。 (反映、看不清口形的关系镜头、和讲话的内容相关的画面,访问环境中的 小饰物) 三、同期声音乐画面: 1、拍摄同期声有两种情况,一是音乐节目,这是以表现音乐为主的;二是画面中有音乐出现,而音乐 并不是表现的主体。 2、拍摄音乐节目,强调摄像师对音乐的理解。主要指画面的运动要与音乐的节奏、旋律、表情相配合 (与音乐产生谐振,特别是综合运动镜头) ,同时也指构图与音乐的配合(景别、平、稳) ,镜头长短与音乐 的配合。 3、音乐并非表现的主体,只是一种同期声效果,可按照同期效果声的方法来录音乐,同时要注意拾音 时声音的平衡(完整均衡的录制,以显真实,考虑话筒的距离、指向;关于指向性)要注意到音乐的起落和 乐句的完整,以便后期剪辑(合适的剪辑点) 。 第八章 特殊的摄像技巧和装置 摄像的特殊装置 一、虚焦点的运用: 虚焦点主要表现为两种状态,一是整个画面没有一处实焦;二是让前面的主体处于虚焦的状态,而背景 则处在清晰范围。 (背景前移,近清楚远模糊的主观感受) 功用: 虚焦点转场。 (通过虚实,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实现转场) 产生朦胧美与多义性。 (朦胧的美主要体现在它的含蓄、神秘与多义性,它是一种美的形式,柔镜光效 果、朦胧的月光;拍花朵先虚后实,能使观众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产生愉悦;关于无的存在) 充当主观镜头。 (所谓醉眼看花花也醉,常模拟迷狂、兴奋、紧张虚脱时的人视觉,已及主人公对紧张- 24 -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常炜编著 lida第 - 25 - 页气氛、激烈运动的主观感受。如野战排、生逢七月四日,如大病初愈,睁开眼来) 利用虚化色块、线条的形式美感做背景。 (字幕、音乐节目、抓髻娃娃) 二、无定位空间处理: (跳轴现象的再创造) 回顾:运动轴线(行走轴线) 、关系轴线(对话轴线) 、方向轴线(视线轴线) 无定位空间处理是一种典型的表现性创作手法,通过跳轴画面的组接,不能客观的再现真实的空间,不 能准确使观众对画面空间定位、形成整体印象,却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能有效的实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跨越运动轴线可形成强烈的动感。 (关于影视的破坏美学;往往运动快,运动方向无关画面的表意中心, 姜文与瞿颖追逐,表达速度感、都市的快节奏、追上没有,表明姜文死缠烂打式的追求爱情的方式、人物个 性;移动的脚步表达的是步伐的灵活,从而说明鞋子的舒适与合理的运动结构) 跨越方向轴线和关系轴线对于表现受到极大精神压力的人或对事物进行一种评价、判断有着很好的效 果。 (从不同的角度常时间的审视,使画面产生象外之意,画面语言有很强的形式感,好象是要走进别人的 内心世界。往往视线盲然,视线上没有对应物。 《让爱做主》―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求索、思绪翻 飞) 三、对时间的改造: (瞬间节奏的转化;介绍影视的时空观念) (就是改造实现一个行为动作的时间,即快慢动作,关于快慢动作,前面已经做了详细介绍,我们不再 赘叙。我们这里介绍的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形式: ) 瞬间的节奏变化:在一个连续的长镜头中间改变时间的状态。 瞬间的节奏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 (广告中应用最多) 正常(快)-慢(正常)-正常(快) (强调过程、中间部分,如玉立隐形粉底霜, ) 慢(正常)-正常(快)-慢(正常) (强调开头和结尾,压缩中间过程,如凤凰卫视中文台,国庆中秋的一个宣传短片) 四、黑白摄影的魅力: 具有丰富细腻的层次感。 (仅用黑白灰灰度等级来表现事物,强调了画面层次感,而层次有利于表现空 间推移和时间的延伸。人对不同色彩的敏感度不一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摇动以撤销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