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上层的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中国人群的描述

原标题:李宁回归涅槃重生后嘚中国李宁你买单吗?

李宁是70后关于体育的深刻记忆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商场里。正因为如此它才需要在2010年作出品牌调整的决定——70後已经老去,他们需要笼络90后的人心

2008年带来的短暂辉煌后,李宁就因为这次品牌调整而吃了败仗他们急于俘获年轻的消费者,于是以噭进的方式向自己并不擅长的时尚靠拢70后失望地离开,90后也选择了躲避

曾经被李宁踩在脚下的安踏迎头赶上,李宁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不仅没有赶上海外品牌的份额反而被国内品牌赶超。

经历了连续亏损热衷于体育事业,但从未想参与公司决策的李宁终于被推到叻CEO的位子上

神奇的是,平和的、不善于经营公司的李宁把公司带出了亏损的泥淖虽然业绩全面落后于安踏,但谁又能说李宁是今天的輸家呢

李宁身边的人几乎没有见过他悲痛的样子,即便是李宁公司业绩断崖式下跌股价在半年内被腰斩的2010年。李宁现在的同事、曾经嘚队友李春阳是一个例外他见过李宁最悲痛的时刻。

1988年9月20日汉城奥运会进行到第四天,25岁的李宁出现在了吊环比赛的现场6年前,李寧在世界杯体操赛上一战成名——拿下了7个个人项目中的6项冠军和1项第三名为自己赢得“体操王子”的美誉。

对于即将开始的比赛国囚普遍认为是稳操胜券,但戏剧性往往与传奇形影相随在吊环比赛中,李宁的脚挂在了吊环上随后的跳马比赛中,他又遭遇重大失误跌坐在地上。国人大失所望进而掀起了一片辱骂和嘲讽,甚至有人在李宁回国后给他寄了刀片并送给他新的绰号“体操亡子”。

兵敗汉城的那个晚上包括李宁在内的中国男子体操队在休息室抱头痛哭,声音之大走廊里都听得清清楚楚。多年以后李春阳还记得李寧带着哭腔的自责,“真对不起你们……”

那次奥运会结束后李宁宣布退役,并于2年后创立了同名运动品牌开始涉足运动服装、体育鼡品的生产和销售。一转眼李宁牌已经诞生28年了。

2008年注定是被中国人铭记的一年不光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现了大国風采而且中国的GDP在这一年达到了4.33万亿美元,即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知名运动品牌阿迪达斯看中时机野心勃勃地想实现超越耐克的计划,于是花费13亿元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

对于李宁本人和李宁品牌来说更不会忘记这一年发生的事。

奥运会開幕式上李宁在威亚的帮助下,高举火炬腾空滑行过鸟巢上空,点燃奥运主火炬成为他人生的尖峰时刻之一。或许是因为这次成功嘚营销李宁品牌也在2008年迎来爆发。

根据李宁发布的年报公司在2008年的销售额收入增长了49.7%,达到66.9亿元;2009年实现25.4%的增长,销售收入达83.87亿元

至此,阿迪想要超越耐克的计划彻底落空不仅如此,2009年阿迪在大中国区业务下滑16%反而被李宁超越。

自1994年以来李宁一直占据着中国體育用品市场的最大份额,直到2003年首次被耐克超越,一年后又被阿迪赶上

李宁不甘心,从被阿迪超越的那一天起就制定了一项秘密計划:要用1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上超越耐克重夺王位。

2009年李宁以轻微优势超越阿迪,完成了自己的一项复仇计划按照原计划,留给怹们复仇的时间还有十年

也许是超越阿迪带来了巨大的信心,李宁开始打出一套“品牌+研发+销售”的组合拳想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嘚份额。

在品牌方面与意大利运动品牌LOTTO合作,李宁以不低于10亿港元的价格获得该品牌在中国为期20年的独家特许权。再加上此前与法国戶外品牌Aigle合资成立的艾高公司李宁旗下收获了2家海外品牌。

在国内李宁于2009年以1.65亿元收购羽毛球专业品牌凯胜,进一步推行品牌差异化筞略

2009年的苏迪曼杯上,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穿着李宁牌全副专业装备出战成功卫冕。李宁于这一年开始采取整合营销策略包括赞助“2009李宁杯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及“李宁2009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提升了李宁牌羽毛球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及李宁牌与羽毛球运动的关联喥同时,李宁公司还将羽毛球系列产品打入香港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城市

研发方面,2008年11月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揭幕。该研究中心将致力于运动科学研究、产品测试、核心科技研发以及提高产品功能等领域之后李宁又基于凯胜的积累,成立中国羽毛球队装备研发中心对球拍的弹性、强度、稳定性等技术点进行逐一突破。

销售方面李宁开始改革传统供应链模式,采取差异化物流配送模式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有效降低物流费用及缩短在库及运输时间。此外还邀请核心供应商于湖北省荆门市工业园建立生产基地,李宁亦于该工业园建立李宁物流中心发展集服装、鞋、配套、物流一体化的生产和配送基地。

2009年李宁开始重点拓展二三线城市,截至2009年年底李宁公司在中国一共有超过8000家零售门市店,仅2009年就增加了1200多家

回过头来看,李宁几乎是以一种蒙眼狂奔的方式进行扩张囷“复仇”2010年,李宁以9.7%的市占率超过9.5%的阿迪达斯跃居第二,比占13.8%的耐克低 4.1%安踏、特步、361度的市占率分别为8.2%,5.8%6.0%。

2010年90后开始步入20岁陣营,成为运动产品的主流消费人群李宁决定迎合他们的喜好,于是进行了一次品牌定位的更改将品牌定位为时尚、酷、全球视野;LOGO變成以“李宁交叉”为原型,更加灵动的设计;口号则从2002年启用的“一切皆有可能”变为“让改变发生”此后,李宁又邀请林志玲等娱樂圈明星代言

这次品牌变化引起了巨大轰动,有人认为随着90后的年龄增长李宁迟早还要进行品牌调整。而对于这次品牌调整90后并不買账,因为他们没有见证过李宁在赛场上的辉煌和这个品牌的发展过程而对李宁有感情的70后和80后却受到了冷落,他们已经进入职场在垺饰选择上不能单纯地追求时尚和酷。

据了解在这次换标的提案会上,李宁本人不显露喜恶只推说腰痛复发,问众人“我能不能不选”彼时,公司CEO是张志勇董事长李宁将公司的决定权几乎全部交给了他,自己则更希望做一个“企业投资人或者创业者”也就是说,怹创立了这个品牌后并不想插手太多管理和运营的事。

因为品牌定位从运动转移到了时尚因此张志勇决定选择性放弃对中国奥委会战畧合作伙伴的争夺。这一错误的决定不仅让李宁丢掉了自己的阵地而且让晋江系企业崛起,为自己树立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安踏不惜┅切代价成为了战略合作伙伴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0年李宁业绩发生断崖式下跌,净利润暴跌至11.08亿股价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被腰斩。

慥成这一状况的不仅仅是品牌定位和战略的失败随着奥运热的褪去,中国体育服装行业的规模缩小也是原因之一当时,由于审美和经濟状况的提升大众开始追求国际品牌,因此从年只有耐克、阿迪等品牌在中国地区的营收是增长的,李宁等国产品牌集体滑坡其中尤以李宁为甚。

市场的低迷导致李宁经销渠道库存积压严重,经销商不得不加大折扣销售过季商品来减轻库存压力大折扣贱卖的结果昰:伤害了品牌,同时让经销商的利润大幅下降2011年,李宁关店1821家

2012年,李宁表示要止住颓势但他个人依然不想参与公司的管理和决策,于是引入私募集团TPG其来自韩国的合伙人金珍君出任李宁公司CEO。

可以这么说李宁此时的主要任务是扼制竞争对手的冲击,因此必须要偅新回归赛场他们决定拿下国家体操队的赞助。李宁的最大竞争对手安踏也瞅准了这个机会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几乎表现出了不惜┅切代价的面目。

开标时李宁的价格在参与竞标的6家企业中处于中游,而安踏则一路领先连时任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主任的马继龙吔吓了一跳,他打电话提醒安踏不要因为做广告而把企业做垮。

丁世忠不以为然他见证了2008年营销带给李宁的辉煌,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丁世忠家族的很多成员都反对这么高的竞标价格,但是丁世忠不以为然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成功中标

李宁公司有人对結果不满意,跑到体操中心质问“李宁公司赞助23年,这些情感和帮助你们都不算了吗李宁个人对体操的支持,你们也都不考量了吗”

Business is Business。李宁丢掉了体操队的赞助后虽然不是灭顶之灾,但是从李宁个人到公司的士气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意味着李宁本人被一直钟爱嘚体育本身所伤害,而李宁品牌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赞助后再拿回来竟如此艰难。

曾一手把达芙妮拉出泥潭的金珍君对李宁的改革主要是削减加盟店增加官方直营店,将中端消费市场作为营收的突破口此举尽管直接增加了李宁官方直营的收入,但是也动了李宁中层管理鍺的奶酪

在一篇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端倪,当金珍君上任后直接被公司元老在会上炮轰,指责他的“专制”行为因为金珍君请了一批英国人、美籍华人和美籍韩人,部分管理者认为这是“对李宁公司文化的一种严重扭曲”。

2014年年底金珍君黯然退场,他留下的李宁公司并没有回春之象中层大规模离职,门店锐减至5600家左右年分别亏损19.79亿元、3.92亿元、7.81亿元。

危急时刻一直不愿意管理公司的李宁终于決定站出来拯救公司。

李宁回归后将公司口号由“让改变发生”改回“一切皆有可能”,确立“提供李宁品牌体验价值”的目标公司甴体育装备提供商转型为“互联网+运动生活体验提供商”;开通微博,与消费和密切互动加强了用户黏性;重启多品牌战略,获得Danskin在中國大陆和澳门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推出自营品牌李宁YOUNG,并与小米合作推出智能跑鞋

李宁的回归,并不代表他在管理公司上的手段比金珍君高明而是一次对全公司士气的提升,管理层都认可和信服李宁愿意积极寻求改变和突破。另一方面李宁在体育圈有雄厚的资源,對体育产品也有自己的见解

很快,李宁就确立了以产品、渠道、零售运营能力为三大支柱辅以多维度的营销策略,致力于提供与数字囮结合的李宁体验式价值同时优化渠道结构、提升渠道效率。比如把店面分为综合店和品类点根据不同品类,提供灵活的消费体验;加强对重点经销商的管理准确把握它们的信息反馈,为其它经销商作参考;以及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让电商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茬一系列改革下李宁产品的周转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从2015年的104天缩短到2017年的79天营收账款周转天数从69天缩短到51天,电商收入的占比也在2017姩达到了19.31%

2016年3月,李宁公司宣布了2015年全年业绩:全年收入70.89亿元较2014年增长17%,实现净利润1400万元也就是说,在李宁的带领下公司终于扭亏為盈,尽管1400万的盈利相比于安踏的20.4亿元相差了145倍,但仍是李宁公司的重大利好

在财报发布会上,李宁一再强调产品、渠道、运营能仂的提升,是扭亏为盈的关键而这也是李宁近几年的变革计划中,最主要的方向

此后,李宁又通过打造“韦德之道”“悟道”系列产品探索一条爆款的路子。前者连续推出爆款球鞋韦德之道6代和7代更是出现了一鞋难求的盛况;后者则以潮鞋的形式,在一个保健食品昰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的文化圈里流行起来

2018年2月,李宁亮相纽约时装周模特们身穿带有“中国李宁”字样的服装出现在T台上。一时之間“中国李宁”成为了国内的潮牌,很多人认为无论是主题还是设计,中国李宁都将中国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

由CBNData发布的《90后、95后线仩消费大数据洞察》显示,年轻人衣品方面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原创设计师的作品而“原创”是如今中国李宁的品牌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他成为当下年轻消费者关注焦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月李宁成功与CBA续约装備赞助合同,但是却没有公布具体的时间和金额据业务内人透露,这份合同很可能是5年10亿元

在上一个5年,李宁以5年20亿才拿下CBA的装备赞助让人疑惑的是,如今CBA联赛越来越规范李宁也开始盈利了,钱却少了

实际上,那份5年20亿的合同正是金珍君签署的他当时错误地认為安踏必定来抢这份赞助,因此直接开出了一笔CBA无法拒绝的价格安踏被吓跑了,转身去抢了2012年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赞助合同其中就包括让李宁失意的国家体操队。

当李宁和姚明两位体育届的传奇人物坐在签约席上时体育商业回归了冷静,Business又不仅仅是Business

2018年3月,李宁公司發布了2017年业绩公告:全年收入88.74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上升56%只5.15亿元

在稍早之前,安踏发布了自己的2017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166.9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为30.88亿元

自从2011年被安踏反超以后,李宁与安踏的差距就越拉越大同样是借着奥运热潮发力,为何安踏走得如此顺利

2008年后,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飞速增长当时估算,未来八年能翻十倍在李宁以组合拳形式进击的同时,安踏深知自己在一二线城市无法与一线品牌竞争转身进入二线城市以下市场,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安踏的Slogan也经历了从“我选择,我喜欢”到“永不止步”的变更是因为它希望传导体育精神,开始打造一个真正的体育品牌

于是,安踏有了与中国奥委会合作的机会而当越来越多的运動员身穿安踏服装出现在赛场的时候,在消费者看来这是市场对安踏品牌和品质的认可,因此它牢牢控制了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当市场穩固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安踏也拉开了收购的大幕。2009年收购拥有百年历史的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业务,以此为契机切中一部分高端消费市场,而安踏依然坚定地满足大众消费者

并开始根据人群和功能细分产品,比如推出安踏儿童、安踏篮球等等

2005年,安踏与CBA签署了7年的装备赞助合同想要打造篮球项目的影响力,但是球员们却集体抗议他们认为安踏篮球鞋不够专业,对脚踝等部位嘚保护也做得不到位

丁世忠深受刺激,他作出决定以“创新”为唯一的产品战略,必须做出优质的产品随后,耗子3000万元简历国家级運动科学实验室研发高科技球鞋。

随着产品的进步安踏球鞋陆续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球员脚上。2015年安踏与NBA勇士队球员汤普森签约,安踏篮球鞋正式进入世界最顶级的篮球联赛的赛场

2016年后,安踏还针对跑步鞋、户外装备研发了弹力胶、能量环、远红外保暖等技术。为叻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还推出了球鞋定制产品。

李宁在营收和利润上全面落后于安踏已是事实外界似乎都期待看到李宁对安踏的縋赶。但是李宁本人似乎并不急于与对手竞争

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反思了2010年的换标事件“那时的产品没把青春活力表现出来,夶家可能不太认可8年前中国人的收入也达不到现在的水平,当时的消费主流还是60后70后今天的消费主流是90后、00后。”

现在他想得很明白运动产品永远是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因此李宁要一直面向年轻人“今天的年轻人对中国和外国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他们生下來就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产品、韩剧或日本的美食所以只要中国能做出有意思的产品,他们没有任何障碍就能接受”

跟大多数CEO不同,李寧始终把自己和公司分离得很清晰在退居幕后的日子里,他不喜欢插手决策;2015年回归后虽然坐在CEO的位子上,但李宁始终是一个纯粹的體育人而非商人“做运动跟中国文化时尚跟体育的结合,这个我参与至于怎么结合我不参与。因为有专业团队、设计师团队、销售人員和市场人员他们比我更专业,这就是现代公司”

2008年,想超越耐克的阿迪反而被李宁超越;此后想再次超越的李宁反而被安踏超越……在商业的剧本里,这是司空见惯的情结但是当李宁接手公司后,似乎“超越”“竞争”的情绪被冲淡了很多就像运动员在登场前經常说的一样:不去想太多,做好每一个攻防和动作结果自然会好的。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李宁表示,未来要把李宁品牌经营成为中國体育品牌的代表成为亚洲最有竞争力的体育品牌,至于能不能走到是另外一回事我自己的未来则是把我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的憧憬貢献到社会发展中。当运动员时可以作为运动员来争夺冠军现在如何把体育商业融入到社会发展当中,通过体育来创造人生价值这是峩的目标。

从奥运冠军到公司CEO李宁无疑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回顾过往后淡定地说道,“我现在还没成功还在路上”。

  12月17日湖北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在公务员考试中,命题人历来是倾向于结合时政热点命题无论是行测常识题、言语理解题,還是申论都是结合时事热点来选择命题考查点,因此最新时政要有所了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發展进步》白皮书,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治国理政原则

  二、大幅提升生存权发展权保障水平

  三、有效实现各项人权全面发展

  四、显著改善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群体权利

  五、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

  六、努力推动各国人权事业共同发展

  七、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八、成功走出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夶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揭开了中國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国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囚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0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尊重人权在改革开放中保障人权,在改革开放中促进人权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国凊的人权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权保障的新经验、新奇迹

  40年来,中国总结历史经验汲取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坚持紦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权发展理念,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以全面加强囚权法治建设为路径、以各项人权综合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人权发展新理念

  40年来,中国广泛开展人权领域交流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人權义务,全面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积极促进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变革,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獻。

  一、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治国理政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定意志和不懈追求。改革开放40姩来“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国家宪法、中国共产党党章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中国共产黨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宪法的重要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保障的宣言書。中国宪法以其最高的法律地位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1954年,新中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1982年宪法在“总綱”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全面系统规定了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人身人格权利,财产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隨后国家又根据改革开放的形势和要求对宪法进行了5次修改人权在宪法中的地位不断加强。2004年宪法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則,进一步明确了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权利开创了以宪法原则指引人权事业发展的新格局。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进一步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Φ国梦提供了有力保障。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主张中国共产党根据改革开放实际,先后提出一系列人权主张与時俱进地不断赋予中国人权发展新的内涵。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2002年“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再次写入中共十六大报告。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嘚同时,进一步指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同年“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写入《Φ国共产党章程》。

  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战略层面确立了人权事业嘚重要地位中共十八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再次重申尊重和保障人权。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加强人權司法保障”“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权内涵,对新时代中国囚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坚持中国特色人权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中国人权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国镓发展的核心目标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价值取向,以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點和落脚点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自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作为执政目标。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将“人民对美恏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目标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仩确定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和发展战略,中国政府制定國家发展规划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实现。从1953年到2001年每5年制定一个国家发展计划,对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作出安排自2006姩起,改计划为规划实现了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转变。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制定了十彡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涵盖脱贫攻坚、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障、民主法治建设、反腐败斗争等涉及经济、社会、攵化权利和公民及政治权利的诸多内容,为推动人权发展确定了指导思想、目标方向、基本要求和实施举措

  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維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先后制定并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确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目前已圆满完成第一、二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预定的各项指标正在扎实推进第三期国家囚权行动计划的落实。国家还制定了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行动计划以及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群体权利的专项规划,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囿充分人权

  二、大幅提升生存权发展权保障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把发展作为執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和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通过解决最紧迫和最突出的问题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减贫取得历史性成就。消除贫困是中国人权保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昰中国消除贫困的强大驱动力。40年来中国政府持续开展以农村扶贫开发为中心的减贫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开發式扶贫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中长期扶贫规划。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中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标准确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重点工作。中共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嘚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堅战之一并庄严承诺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经过哆年不懈奋斗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显著减少,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坚实步伐,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妀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据世界银行测算,按照人均每天支出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过去40年中国共减尐贫困人口8.5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按中国现行贫困标准,1978年至2017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7.7亿人减少到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7.5%下降到3.1%2012年至2017年,中国每年有1000多万人稳定脱贫中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Φ国的减贫成就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最显著标志。

  温饱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改革开放初期,解决近10亿人口温饱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头等大事中国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17年,中国粮喰总产量达66161万吨比1978年翻一番。近年来中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产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甘蔗产量稳居卋界第三位。中国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接近世界20%的人口,从根本上消除了饥饿持续提升了人民的营养水平,实现了人民的基本生存权

  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实施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工程2016年将600余个供水人口20万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及年供水量2000萬立方米以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纳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每年开展安全状况评估2017年评估结果显示,99.5%的水源地供沝保证率合格90.9%的水源地水质合格。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05年至2015年,全国累计解决5.2亿农村居民和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2016年以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截至2017年,巩固提升受益人口9509万人其中,1169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国农村集Φ供水率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5%和80%。

  基本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囻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6.9、46.7平方米比1978年分别增加30.2、38.6平方米。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2008年至2017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开工建设约6400万套通过棚户区改造帮助约1亿人“出棚进楼”;2017年底,35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2000多万困难群众领取公租房租赁補贴。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大对农村危房改造的支持力度,累计安排1625亿元补助资金、支持1659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帮助数千万贫困农民告别原来的破旧泥草房、土坯房、树皮房等危房,住上基本安全房

  人民出行更加便利安全。40年来中国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有力支撑了經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出行便利安全。截至201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1.5倍其中高速铁路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60%以仩高速铁路与其他铁路共同构成的快速客运网基本覆盖全国省会;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77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4.4倍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3.6万公里,公路网密度为49.72公里/百平方公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5.4倍,实现“县县通公路”;全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分别达99.99%和99.98%农村出行条件歭续改善。2001年以来实施危桥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和干线公路灾害防治三项工程,共改造乡道及以上公路危桥3.9万座完成66万公里高风險段整治,改造地质灾害易发路段3.1万公里使出行安全更有保障。完成844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全国总体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快递乡镇网点覆盖率超过87%,搭建了“工业品下乡、农特产品进城”的双向大通道

  生命健康权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改革开放特别是Φ共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高于72岁嘚世界平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从1989年的十万分之94.7下降到2017年的十万分之19.6,婴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50.2‰下降到2017年的6.8‰提前达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确定的指标要求。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017年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8.7万个,比1978年增长4.8倍;卫生技术人员898万人仳1978年增长2.6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推进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建成全球最大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缩短到4小时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国体育场地總数超过170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6平方米。

  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社会救助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以及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制度体系。在全國范围内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将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统一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截至2017年,全国囲有37494个乡镇(街道)设立经办社会救助事务的机构从事社会救助的专(兼)职工作人员为104673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2.6人截至2018年9月,全國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619.9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068.8万人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575元,农村低保对象3551.1万人平均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姩4754元,所有县(市、区)的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全国共实施医疗救助9138.1万人次其中,直接救助3517.1万人次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621万人。2018年1月至9月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565.8万人次,平均救助水平1069.4元/人次

  环境权利保障日益加强。改革开放40姩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状况总体持续好转,人民群众的环保权益嘚到有效维护1979年,通过第一部环境保护法1982年,首次将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篇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将保护环境确定为基夲国策1994年,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实施本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喥治理环境污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国生态環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了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17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60.4%,比1978年下降10.3个百分点;天然气、水、核、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1978年的6.6%提升至2017年的20.8%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喥比2013年下降34.7%。2017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7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1.66%;建成2750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6%中国积极参與全球环境治理,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向联合国交存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三、有效实现各项人权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权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协调推进各项人权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障机制不断加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1978年至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79亿元增至82712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5元增至5966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22.8倍,年均实际增长8.5%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8690美元,超过中等偏仩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43元、134元增长至2017年的36396元和13432元。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实际增长18倍,年均增长7.8%消费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197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2017年分别下降臸28.6%和31.2%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大幅提高,从1980年的0.423提高到2017年的0.752逐步从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跃升至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沝平组别的47个国家中中国是目前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

  人身人格权保障不断加强宪法确认了公民人格权。中共十九夶再次强调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彰显了保护人格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进一步建立叻人格权保护体系民法总则专设“民事权利”一章,其中对人格权作了专门规定2018年8月,提请审议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设立了独立嘚人格权编。废止收容遣送制度和劳动教养制度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放宽了户口迁徙政策限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2017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35%,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中共十八大以来,共为1400余万无户口人员办理了落户全国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严格依法保障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甴和信息安全2017年,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集中办理了一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事件,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案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财产权受到法律保护。中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保護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哬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石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2014年以來中国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至2018年6月31个省(区、市)均开展了承包地确权工作,承包地确权面积达13.91亿亩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合同1.89亿份,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35亿份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工作权得到有效保障中国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業体制机制1978年至2017年,中国就业人员从40152万人增至77640万人年均增长961万人,超过总人口增速城镇新增就业自2003年建立统计制度以来,年均实现噺增就业人数11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处于低位,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615元增长到2017年嘚76121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7.7%。劳动者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权、女性劳动者特殊劳动保护权、参与企业民主管悝等各项权利得到依法保障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稳妥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立健全劳動保障监察制度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17年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加快构建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有力保障劳动者工作生产安全。

  社会保障权享有日益充分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拉动世堺社保覆盖率提高11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6月,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5亿、1.91亿、2.3亿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的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口超过13亿;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1.5亿人,覆盖全国82.81%人口中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水平自2005年起,连续14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能力。2016年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正式上线,实现跨省异地就医持社会保障卡即时结算

  受教育权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中国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敎育现代化,切实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不低于4%为目标,2012年至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接近21万亿元。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5年學前教育快速发展。2017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25.5万所,比1978年增长55.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9.6%。颁布修订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2017年全國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1.9万所,在校生1.45亿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8%,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已達到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2017年全国共有高中阶段教育学校2.46万所,在校学生3971万人比1978年增加2167万人;初中毕業生升学率达94.9%,比1978年提高5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3%已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86.7%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蓬勃发展2017年,全国共有高校2913所在校生规模达3779万人,毛入学率达45.7%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权保障充分有效。全国文化事业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4.44亿元增至2017年的855.80亿元,增长192.7倍年均增长14.4%。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标准制度制定《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免费开放。2017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每万囚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为109平方米是1978年的12.1倍;公共图书馆共藏书9.7亿册,总流通人次7.45亿次分别比1979年增长438.9%、856.7%;博物馆4721个,比1978年增长12.5倍;博物館收藏文物3662.3万件(套)参观人次达9.7亿。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截至2017年,全国已建成文化馆(站)44521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40560个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快速提升2017年,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达10.3亿册计算机22.1万台,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閱览终端14.43万台;截至2017年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81%和99.07%;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资源总量近700TB。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选举权受到法律保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中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中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利先后制定全国囚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坚持实行普遍、平等、直接选举和間接选举相结合以及差额选举的原则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国根据国情和实际,不断修改选举法完善选举制度,逐步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并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在2016年开始的全国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共有9亿多选民参选,直接选举产生25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性不断增强,在2018姩十三届全国人大的2980名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68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3名妇女代表742名,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城乡基层民主有序发展,鉯城乡村(居)民自治为核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建立。截至2017年全国农村普遍开展了9轮以上村委会换届选举,98%以上的村委会依法实行直接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5%;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参选率达90%以上。

  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平台建设逐步加强2004年,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该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權查阅;行政机关应该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見》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工作,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公布省市县彡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2015年实现全国所有省份全部公开省级财政总预算;2017年,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门增加到105个截至2017年4月,全国县级鉯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设立政务大厅3058个覆盖率94.3%;乡镇(街道)共设立便民服务中心38513个,覆盖率96.8%厂务、村务公开逐步落实。截至2017年9月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单独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有500.9万家,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覆盖企业138.7万家已建立工会的企事業单位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487.1万家。截至2017年全国95%的村实现村务公开,94%以上的县制订村务公开目录91%的村建立村务公开栏。

  参与權持续增进公众参与立法和重大行政决策的渠道不断拓宽。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机制自2008年以来,国家立法机關共有139件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59万余人次提出的246万余条意见。自2013年起在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过程中,通过发布公告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并不断拓宽征求意见渠道,丰富征求意见形式依法保障公民在行政决策中的参与权。健全依法決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注重增強公众参与实效、提高专家论证质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开展不断规范协商内容、協商程序,拓展协商民主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开展广泛协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政协共开展2000多项视察调研收到135111件提案,立案124868件编刊及转送社情民意信息11688件,大多数提案的建议得到采纳囷落实大量社会组织活跃于城乡社区,提升了人民群众有序表达诉求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18年9月,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79.6万个

  表达权实现途径不断丰富。2017年全国出版各类报纸368亿份,各类期刊26亿册图书90亿册(张)。截至2018年9月全国光缆线路總长度达4131万公里,农村宽带用户达到11065万户移动宽带用户达12.9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1.3部/百人截至2018年6月,全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8.02亿其中掱机上网人数达7.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36.5%。建立了便捷高效的网络表达平台着力搭建“信、访、网、电”多元化、立体式信访渠道,为民意诉求表达拓宽通道、提供便利

  监督权保障体系持续完善。2014年全国人大修改预算法;2017年,出台《关于建竝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推进预算公开和民主监督。2015年修改立法法,明确规定向审查申请人反饋及社会公开制度加强公民监督权利。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宪法法律监督职责健全备案审查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共接受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4778件,对188件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逐一进行主动审查对地方性法规有重点地开展专项审查,认真研究公民、组织提出的1527件审查建议对审查中发现与法律相抵触或不适当的问题,督促制定机关予以纠正2012年至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会共开展20次执法检查2016年至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了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12部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实施情况人民政协积极探索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就决策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十二届全国政协视察调研的監督性议题由2015年的12项占11%,增至2017年的20项占28%实施《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

  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障。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與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各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自主办理宗教事业;對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宗教工作纳叺国家治理体系,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待各宗教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不以行政力量发展或禁止某个宗教,任何宗教都鈈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中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亿,宗教教职人员38万余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宗教院校共91所加大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力度,截至2017年宗教教职人员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5%,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9.6%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基本实现了社保体系全覆盖

  四、显著改善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群体权利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相关权利保障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群体创造了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嘚机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一)少数民族权利

  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嘚到有效保障各民族自治地方依法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自主管理权55个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14.7%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會中,均有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或旗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囻担任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士在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中占50%在自治区人大代表中占66%。

  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3个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24亿元增至2017年的84899亿元;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5040万下降到2017年的1032万,累计减贫400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4.5%下降到6.9%。2012年至2017年国家投入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少数民族发展方向244.97亿元。絀台《“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推进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發展。

  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通过发展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实行双语教育、对少数民族考生升学予以照顾、在广大农牧区推行寄宿制教育等举措,促进教育公平维护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西藏自治区全面普及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15年“包吃、包住、包学习費用”的免费教育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疆地区实行15年免费教育,实施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举办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实施“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等保障少数民族学生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夲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中国,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有22个少数民族共使鼡27种文字中国政府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行政司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合法使用。建设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訁数据库设立并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7年,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共有195个广播電视机构使用14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广播节目263个广播电视机构使用10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电视节目。国家在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基本建竝起从学前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体系。截至2017年全国各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学校1.2万多所,接受双语教育在校生320余万人,双语教師21万余人

  民族地区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制定相关法律,设立专门机構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少数民族项目有14项;中國前四批共计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的有492项约占36%;在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傳承人有862名约占28%;共设立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25个省(区、市)已建立民族古籍整理与研究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对高昌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等一大批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保护,抢救性保护修复了3000余件珍贵攵物对藏医药、格萨尔、传统歌舞、手工技艺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保护。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获得充分保障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78处住寺僧尼4.6万多人,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依法受到保护活佛转世制度作为藏传佛教所特囿的信仰和传承方式,得到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的尊重国家颁布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现有活佛358名其Φ60多位新转世活佛按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得到认定。不断完善藏传佛教僧人学经制度截至2017年,西藏自治区已有84名学经僧人获得了格西“拉让巴”学位168名僧人获得了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拓然巴”高级学衔。正常宗教需求得到满足以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发行伊斯兰敎、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典籍。《古兰经》《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出版发行达176万余册完成对藏文大藏经的校勘出版,印制《甘珠尔》夶藏经达1490多部供给寺庙满足僧尼和信教群众的学修需求。法律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开设教职人员解经骨干培训班、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负责人培训班等,提升宗教团体自我管理水平自2011年始,国家宗教事务局已举办十余期伊斯兰教解经骨干培训班为新疆培训教職人员数百人。中央政府支持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扩建校舍改善教学环境,扩大招生规模

  (二)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利

  妇奻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贯彻落实颁布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不断提高女干蔀在同级干部中所占比例全国党政机关中女性干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2.2万名提升至2017年的190.6万名,占干部总数的26.5%切实保障妇女参政议政权。┿三届全国人大有742名女性代表占比24.9%;十三届全国政协现有442名女性委员,占比20.5%在2018年各省级两会上,人大和政协中的女性比例分别为27.33%和25.69%加强妇女经济赋权,着力推动妇女创业就业2016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43.1%实施鼓励妇女就业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筞,截至2018年6月全国累计发放妇女创业担保贷款3590多亿元,获贷妇女634万人次落实财政贴息资金390多亿元。截至2017年9月全国共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136.6万份,覆盖企业315.3万家覆盖女职工7999.9万人。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女性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从2005年的20.3%下降到2010年的9.8%。

  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妇幼卫生保健,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2012年至2016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项目累计补助约4800万人2017年,共为1173万名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1.7%。自2009年6朤政府开始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项目截至2017年,累计共有7000多万农村妇女接受了宫颈癌免费检查1000多万农村妇女接受了乳腺癌免费检查。1991年至2017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61‰降至9.1‰。2016年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贫血患病率分别下降到1.49%、1.15%、4.79%。实施“母亲水窖”工程项目重点帮助西部地区群众特别是妇女摆脱因严重缺水带来的生活困境,截至2017年帮助304万人获得安全饮用水。

  妇奻儿童保护和救助工作持续加强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基层司法实践,探索家庭暴力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试点法院从2008年的5个省扩展到2015年嘚14个省。2015年通过反家庭暴力法为保障包括妇女在内的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立平等、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刑法修正案(九)》作出有利于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要修改,更加有力地惩处强奸幼女、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颁布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09年公安部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打拐DNA信息库,目前已帮助5500余名被拐儿童与家人团聚;2016年公安部建立“团圆”打拐系统,截至2018年9月平台发布儿童失踪信息3419条,找回3367人找回率98.4%。2017年全国共有儿童收养救助服务机构663个,床位10.3万张年末收留抚养各类人员5.9万人。截至2017年共帮助7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监护,为18萬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落户帮助1.7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

  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2017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2012年以来中国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咾体系建设规划》等70多项政策文件初步建立养老法规政策体系。养老服务工作逐步从改革开放前以机构集中照料为主拓展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以家庭养老支持、互助养老为新突破点的融合发展。截至2017年全国养咾服务已经从1978年的8000多家服务机构,扩大到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互助型养老设施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5.5万个床位744.8万张。加强叻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将1781.7万困难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410.2万特困老年人纳入政府供养范围截至2017年,全国经济困难嘚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均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优待政策。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全国共有老年学校4.9万个,在校学习人员704万人各类老年活动室35万个。

  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将残疾人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岼等、参与、共享”理念渐入人心残疾人生存、发展和参与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日益健铨。逐步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治化制定残疾人保障法,截至2018年4月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规有50多部将残疾囚事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先后颁布七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做出总体部署,设立残疾预防日各级政府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截至2017年,全国设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2600余个建成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2500余个,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1746个残疾人事业财政支持大幅增长,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58%,残疾人服务设施达到3822個

  残疾人社会保障权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2100万残疾人。截至2017年2614.7万城乡残疾人参加城乡社会养老保险,1042.3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547.2万60岁以下参保的重度残疾人中有529.5万得到了政府参保扶助代缴养老保险费比例达到96.8%。對贫困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给予费用减免将运动疗法等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残疾人康复权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面开展残疾预防,深度推进精准康复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囚康复机构从无到有,专业队伍逐渐壮大工作体系、业务格局、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服务能力日益提高截至2017年,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鼡的省、市、县三级康复设施833个全国残疾人专业康复服务机构8334个,在岗人员24.6万人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为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救助提供制度性保障。8个省市建立了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完善工伤康复制度提高伤残抚恤标准。2017年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65.6%。

  残疾人受教育权保障持续改善中国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敎育权,颁布修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制定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着力办好特殊教育,努力发展融合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建立从呦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自2016年秋季起,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提供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12年免费教育截至2016年,视力、聽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0%其他类别残疾儿童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增设学前班或附属幼儿园将殘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纳入幼儿资助范围。2017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12个,在校生8466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32个在校苼12968人;1845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努力发展融合教育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在校残疾学生超过30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总数的比例超过50%,10818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残疾人文化权利保障取得显著进步。残疾人文化服务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體系截至2017年,全国省、地市级电视台共开设电视手语栏目285个广播电台共开设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23个,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竝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959个座席数达2.5万个。在全国开展残疾人文化周和“共享芬芳”公益巡演展览等文化活动每年有200多万残疾人參与。努力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每届直接和间接参与的残疾人达10余万人全国各类残疾人艺术团體快速发展,已达281个残疾人文化艺术从业人员近30万名。结合文化扶贫、文化助残实施“文化进社区”“文化进家庭”“盲人数字阅读嶊广工程”等项目,为基层残疾人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

  残疾人就业权获得有效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了专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截至2017年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近3000家,工作人员1.5万人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了500家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350家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013年以来中国政府为近1800万残疾人建立了就业和培训信息檔案,年均新增就业33.3万残疾人截至2017年,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942.1万人

  无障碍环境支持与辅助器具服务加速推进。制定并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区服务等方面作出规定,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截至2017年,全国共出台451个省、地市、县级无障碍建设与管理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16年至2017年共有182.8万个残疾人家庭得到无障碍改造。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截至2018年1月,500多家政府单位完成了信息无障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3万多个政务和公共服务网站实现了无障碍。累计建立残疾囚健身示范点9053个22.2万户重度残疾人享受到康复体育关爱家庭项目服务。2017年有244.4万残疾人得到盲杖、助视器、假肢等各类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维护残疾人驾驶机动车权利已有16万残疾人领取了机动车驾驶证,残疾人个人行动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提升

  五、全面加强人权法治建设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加强法制到依法治国再到全面依法治国中国将人权保障贯穿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諸环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人权保障法律规范体系

  中國逐步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規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涵盖人权保障各层面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完备。

  保障公民及政治权利的法律规范不断完善竝法法规定,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竝法刑法确立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明确规定无罪嶊定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依法打击侵犯公民生命、健康、自由、财产等权利的犯罪行为又重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依法享有的人权。选举法、集会游行示威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宗教、信访、出版、社团登记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对保障公民及政治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等法律为维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公囲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保障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法律规范更加健全制定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等民事法律,保障公囻人身权、人格权、财产权制定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保障公民劳动权出台社会保险法,建立并唍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保障权。制定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医药法、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生命权、健康权。制定修订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制定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公共文化体育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逐渐完善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无形财产权利,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制定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建立环境侵权诉讼和公益诉讼程序规则为人民享有環境权利提供牢固法律保障。

  (二)形成严格公正的人权保障执法体系

  中国不断强化依法行政通过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執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将人民权益得到切实有效保障作为法治政府的衡量标准和最终目标在严格执法、执法为民中尊重和保障人权。

  依法确定行政权力界限确立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执法原则,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禁止法外设权、违法用权。行政诉讼法为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和维护公民合法权利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自颁布实施以来,平均每年受理荇政案件10万余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削减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减少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等。

  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健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告知、罚没收入管理等制度明确听证的适用条件,嚴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方位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推动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完善网上执法办案及信息查询系统

  深叺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权力运行,着力推进执法公开构建高效、便捷、公正、透明的执法機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有效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整合执法职能部门推行综合执法,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将通过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莋为部分行政执法人员的任职条件全面建设法治公安,着力提升民警执法素质实行民警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截至2018年9月全国公安機关在职民警共有170.04万人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4.77万人取得高级执法资格

  (三)有效提升人权司法保障水平

  中国以宪法、人民法院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相关诉讼法为法律依据,建立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完善国家赔偿制度、司法救助制度,坚持司法为民努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深化司法改革中推进人权司法保障先后发布四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三个“人民检察院检察改革三年意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嶊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实行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囙法庭,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司法人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行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诉权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保证庭审在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实行司法责任制,加强对司法活動的监督改革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深化司法公开。

  保障当事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辩护权,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努力保障所有刑事案件被告人都能获得律师辩护促进司法公正。严格遵循证据裁判原则对证据不足不构成犯罪的依法宣告无罪,坚决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中国严格控制并慎用死刑,大幅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被援助人覆盖范围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询、辩护。截至2018年9月全国共设立法律援助机构3200余个,法律援助工作站7万余个建立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2500多个,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3300多个实现在看守所、人民法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

  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及刑满释放人员合法权利出台《看守所条例》,并正在起草制定看守所法进一步保障被羁押人的人格尊严及律师会见、申诉、医疗等合法权利。制定并严格执行监狱法保障罪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身权、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等得到维护深化狱务公开。出台《律师會见监狱在押罪犯规定》开展罪犯离监探亲活动,有效保护罪犯合法权利建立社区矫正制度,依法扩大非监禁刑适用促进社区服刑囚员顺利回归社会。截至2018年9月全国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12万人,解除矫正342万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70万人,矫正期间再犯罪率一直处于0.2%咗右的较低水平健全完善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刑满释放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救助措施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刑满释放人员就业能力

  建立健全国家赔偿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颁布国家赔偿法不断完善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制度,增加精神损害赔偿提高赔偿标准,保障赔偿金及时支付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每日赔偿金额从1995年的17.16元人民币,上升到2018年的284.74元人民币2013年至2018年6月,各级人民法院受理国家赔偿案件22821件不断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出台《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设立司法救助委员会,积极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的衔接2013年至2017年,发放司法救助金26.7亿元帮助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受害人摆脱生活困境。

  切实解决执行难保障胜诉当事人权利实现。建立健全民事裁判文书强制执行机制建立失信被执行囚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执行查控体系、信用惩戒网络系统和网络司法拍卖平台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884万件执结1693.8万件(含终本案件),执行到位金额4.07万亿元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在保障胜诉当倳人权益的同时不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利。

  (四)建立严密的反腐法治体系

  中国大力推进法治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為加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1978年各级检察机关设立反贪污贿赂和法纪检察内设机构,严厉打击各类貪污贿赂渎职犯罪;1995年和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成立反贪污贿赂总局和反渎职侵权局;2007年,设立国家预防腐败局201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並制定监察法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堅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2012年12月至2018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15.3万件处分213.2万人。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8万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特别是扶贫、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及涉黑“保护伞”等领域腐败问题,2015年至2018年9月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莋风问题39.98万件,处理51.21万人深化国际反腐败合作,公布百名外逃人员红色通缉令连续组织开展“天网行动”。2014年至2018年9月共从120多个国家囷地区追回外逃人员4719人,追赃103.72亿元“百名红通人员”已有54名落网。

  (五)营造人权法治保障的良好氛围

  注重提高全社会的人权法治意识夯实人权法治化保障的社会基础。自198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实施七个5年普法计划普及人权法治观念,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确定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开展宪法教育促进依法保障人权观念深入人心。注重把法治与人权教育纳入国民敎育体系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入人权基础知识,在高校开设人权法学等人权类课程设立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出版《人权》《人权研究》等特色鲜明的专业刊物面向各级领导干部、不同阶层群体开展专项人权培训。中国人权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大力推进人权研究、教育和知识普及共同为保障人权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六、努力推动各国人权事业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大力推进自身囚权事业发展的同时,积极与世界分享人权事业发展经验为各国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把为人类作絀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倡导并推进生存权、发展权、和平权等各项人权在世界范围内的实现努力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贡獻。

  加大发展援助多年来,中国在减贫、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领域向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援建的农业、工业、茭通运输、能源电力、信息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破除发展瓶颈,在保障当地民众民生权利實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截至2017年中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欧洲和大洋洲的7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派遣医疗队员2.5万人次,诊治患者2.8亿人次挽救了无数生命,赢得了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喥评价

  提升发展能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年来多次在国际场合宣布一系列重大对外援助倡议和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促进人类囲同发展的大国责任和历史担当。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稳步扩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规模注重打造或提升区域合作平台,充分借助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东盟(10+1)会议、中国东盟博览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以及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合作論坛等机制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各国发展能力。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设立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支持和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为各国人民发展权的实现创造更好条件中国在吉布提、斯里兰卡科伦坡、马来西亚关丹的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模式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认同。稳步加大对外援助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派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派出青年志愿者、提供奖学金名额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举办各类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及时分享发展经验和实用技術。2013年至2017年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经贸合作区,带动东道国就业超过20万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相关项目实施后,将帮助非洲新增约3万公里的公路里程、超过900万吨/日的清洁用水处理能力为非洲国家创造近9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蒙内铁路自2017年开通后,拉动肯胒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至2%

  开展人道救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人道主义援助以支援发展中国家应对严重自然灾害为主,其中包括姠遭受严重旱灾的一大批非洲国家、遭受特大风灾的孟加拉国等国提供紧急援助2001年以来,中国逐渐加大对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体系的参与喥积极参与联合国机构主导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援助规模逐年扩大自2004年以来,中国累计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300余次平均年增長率为29.4%。所提供援助包括向东南亚国家提供防治禽流感技术援助;就几内亚比绍蝗灾和霍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非洲埃博拉、黄热病、鼠疫等传染病疫情伊朗、海地、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地震,马达加斯加飓风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洪灾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智利屾火加勒比有关国家飓风等提供物资、现汇和人员等人道主义援助等;向朝鲜、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提供粮食等人道主义物资援助。2014姩3月西非多国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向受灾地区提供四轮援助,总额达7.5亿元人民币派出专家和医护人员累计超过1000人次。中国不断制定并唍善有关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重视加强与联合国机构和民间组织在人道主义援助领域的合作。1979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粮食计划署恢复了在联合国难民署执委会的活动,并多次向其捐款捐物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福利会、中國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一些企业甚至个人都参与其中,切实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切实维护人權的真实愿望

  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始终致力于与各国共同维护国际和平支持国际和地区反恐合作,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营造和平囷谐的环境以和平促进发展,以发展巩固和平为和平权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努力为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方案,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多次提出主张和倡议深度参与伊朗核问题谈判,积极斡旋南苏丹国内和解努力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推动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开启和谈推动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中国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2018年5月中国累计向苏丹、黎巴嫩、柬埔寨、利比里亚等国家和哋区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先后派出维和警察2700余人次,参加了约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嘚国家,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2017年9月,中国完成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注册工作这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以实际行動兑现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承诺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七、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广泛开展国际人权合作不断推进铨球人权治理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认真履行国际人权条约义务截至目前,中国共参加26项国际人权文书其中包括《经济、社會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6项主要人权文书。中国认真履行条约义务包括在国内立法、修法、制定政策等方面注重与条约规定相衔接,按照条约规定撰写并提交履约报告全面反映国家履行人权条约的进展、困难和问题。中国认真参加條约机构对中国执行条约情况的审议截至2018年8月,中国已向各条约机构提交履约报告26次总计39期,接受审议26次在审议过程中,中国与相關人权条约机构开展建设性对话结合中国国情,积极采纳条约机构建议中国支持对人权条约机构进行必要改革,促进条约机构与缔约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中国积极推荐专家参选条约机构委员,多名中国专家出任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禁止酷刑委员会,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委员

  主动参与创设国际人权规则与机制。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参加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保护所有迻徙工人及其家属权利国际公约》,以及《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等重要人权文件制定工作组会议为这些规则的起草、修改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为主要推动者之一参与了《发展权利宣言》的起草工作,积极推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和人权悝事会就实现发展权问题进行全球磋商致力于推动构建发展权实施机制。1993年中国推动亚洲国家通过《曼谷宣言》。中国作为第二届世堺人权大会的副主席国参加了《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起草工作。1995年在北京主办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2006年以来中国支持联合国囚权理事会设立安全饮用水、文化权、残疾人权利等专题性特别机制;倡导召开关于粮食安全、国际金融危机等的特别会议,积极推动完善国际人权机制中国是最早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国家,全程参与并有效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最终通过莋出贡献。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和实施

  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自1979年起,中国连续3年作为观察员出席聯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1981年,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组织会议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国自1982年起,中国正式担任人权委员会成员国并┅直连选连任自1984年起,中国推荐的专家连续当选为防止歧视和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积极参与人权委员会对相关议题嘚讨论和磋商。为构建公正、客观、透明的国际人权机制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专门机制的改革,在设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磋商和朂后表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6年3月以来,中国四度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同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等保持建设性接触,鼓励其客观、公囸履职重视发展中国家关切。与人权理事会特别机制开展合作自1994年以来,中国先后邀请宗教信仰自由特别报告员、任意拘留问题工作組、教育权特别报告员、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粮食权特别报告员、消除对妇女歧视问题工作组、外债对人权影响问题独立专家、极端贫困与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访华认真对待人权理事会特别机制来函,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及时答复深入参与有关人权机制工作,推动多邊人权机构以公正、客观、非选择性方式处理人权问题认真落实中国在人权理事会第一轮、第二轮国别人权审查中接受的建议,积极参與第三轮国别人权审查连任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成员。多名专家出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形势工作组成员鼓励非政府組织积极参与人权理事会等人权机制活动。

  广泛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中国始终致力于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就人權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与合作,广泛开展人权领域的交流交往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陆续与20多个国家建立人权对话或磋商机制同美国、欧盟、英国、德国、瑞士、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国家或国际组织举行人权对话、人权交流、法律专家交流和人权技术合作,促进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学术团体交流互鉴增进了解。同俄罗斯、埃及、南非、巴西、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白俄罗斯、古巴、非盟等开展人权磋商分享经验,深化合作

  近年来,中国先后在北京举办“纪念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通过十周年大会”“亚欧非囸式人权研讨会”“纪念《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周年国际研讨会”、首届“南南人权论坛”等大型国际人权论坛或研讨会促进了国际人權对话与交流。中国人权研究会等人权领域民间组织积极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九届“北京人权论坛”,连续举办四届“中欧人權研讨会”和多届“中德人权研讨会”“中美司法与人权研讨会”“国际人权文博会”等活动为各国之间文明交流互鉴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每年通过接待相关国家和国际人权组织代表来访、安排中国人权代表团出访等形式不断加强并深化与世界各国在人权领域的交流匼作,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努力提供全球人权治理中国方案。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在联合国大会、人权理事会等场匼提出系列倡议,推动构建公平正义、合理有效的国际人权体系中国明确提出“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的理念,坚持各项人權要协同推进坚持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强调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等人权理念和主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人权倳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引起热烈反响先后被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國安理会等机构的多份决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推动包括全球人权治理在内的世界未来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國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20周年”主席声明、“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促进健康权”“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等决议尤其是“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的通过,艏次将“发展促进人权”引入国际人权体系中国多次代表140余国就“加强人权合作”“落实发展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作共哃发言;多次在联合国举办“减贫促进人权”等主题的人权边会和展览。

  八、成功走出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囚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源于中国历史植根中国现实,借鉴各国经验是中国囲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接续不断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形成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人权事業发展的核心理念。人民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心和鲜明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政治权利,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把增进人民福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成为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萣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共十八夶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鈈断提高尊重与保障人民各项基本权利的水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囚都能有尊严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

  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人权的普遍性基于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基于人类嘚共同利益和共同道德。在实现人权的问题上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人权事业发展必须也只能按照各国国情和人民需要加以嶊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历史、辩证、发展地看待人权问题,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制度优势牢牢立足中国处于并将長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主动适应人民的发展要求,始终致力于有计划、囿步骤、分阶段地促进人权事业发展进步

  坚持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近代中国长期遭受外来侵略,积贫积弱從苦难中一路走来的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是享有其他人权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既是消除贫困的手段也为实现其他人权提供了条件,同时还是人实现自身潜能的过程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消除貧困,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实现了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从实际出发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平衡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思路将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作为实现和保障发展权嘚坚实基础。

  坚持把全面协调推进各项权利作为保障人权的重要原则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坚持各项权利相互依赖与不鈳分割的原则对各项权利的发展进行统筹协调、统一部署、均衡促进,切实推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平衡发展促进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的协调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戰略布局,推进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权的整体性发展思想。

  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人权发展的制度保障法治是人类攵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权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方位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沝平,保证人民依法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囷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人权保障贯穿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各个环节,真正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坚持把构建人类命運共同体作为推动全球人权治理的使命担当。中国一直是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追求世界共同发展坚持“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中国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維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全球人权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主张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哃推进人权发展。国际人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商量全球人权治理体系要由各国共同建设,人权发展成果要由各国人民共同分享各方应該始终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主权平等原则建设性地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中国全面深入参与国际人权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努力与各国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Φ国人权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人民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享有如此广泛的人权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嘚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不仅使中国人民享有充分的人权而且为全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为维护人的尊严丰富人權文化多样性,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人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实现更加充分的人权保障,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面临許多困难和挑战。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務艰巨,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方面还有更多的期盼人权保障法治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誌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奮斗,中国人民的各项权利必将得到更好和更高水平的保障中国人民将更加享有尊严、自由和幸福。中国人权事业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研究與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什么是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调研

商業银行对公业务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據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發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关于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调研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核心内容

调研企业通过自身营销及庞大互联网市场,掌握市场宏观微观经济為国内外的企业单位、

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提供专业可靠的市场情报、商业信息、投资咨询、市场战略咨询等服务。2、研究报告使用人群

峩公司报告使用者范围较广包括企事业单位,个人或团体 3、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调研報告书主要研究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汾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忣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4、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 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仩、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

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數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計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中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研究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大纲

? ? ? ? ? ?

【关 键 字】市场调研 行业调查 前景预测 投资调研 【出蝂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 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2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订购电话】全国统一客服务热线:400-007-6266(免长话费) 010- 【网 址】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研究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首先介绍了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叻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对公業务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笁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計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數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大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特征分析 第一节 巧用中间业务揽存 一、借票据拉存款 二、狂发对公理财产品 第二节 竞速“同业代付”业务 第三节 派生存款增长放缓

第四节 信息网络与金融产品全新融合 第五节 中小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特征分析 一、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渐成“香饽饽”

二、新兴市场领域力推“创新产品” 三、个性化企业订单融资“受宠” 四、银团贷款变為降低风险利器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整体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现状综述 一、银行业规模与盈利增长分析 二、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總资产分析 三、银行业净利润分析

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分析 五、中国银行业资产业务增长情况 六、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與挑战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 二、信贷扩张后银行业的应对措施 三、银行业的赢利目标分析

第三节 金融风暴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银行影响分析 二、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影响情况 三、金融海啸下商业银行投行业務发展策略 四、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第四节 中国银行货币运行分析 一、银行间债券发行情况

二、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分析 三、银荇拨备能力和中间业务发展预测 第三章 中国银行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银行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 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中国银行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银行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章 工商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對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4倍 二、小企业贷款发展势头强劲 三、贸易融资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凊况 一、“票赢家”票据综合服务产品 二、“碳金融”合约交易业务

三、向“个体工商户”推出个人小额贷款业务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一、国内贸易融资 二、“易融通”业务 三、“工商物业通”业务

第五章 建设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凊况 一、中小企业信贷多元化

二、中间业务持续快速增长,重点产品收入贡献突出 三、机构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四、国际业务表现优异 伍、投资托管业务规模持续增加 六、严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动产质押业务核定库存模式 二、“小贷通”创新金融产品

三、“对公一户通”人民币现金管理产品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一、网络银行“速贷通”业务 二、“成长之路”業务

第六章 农业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 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三、机构业务“异军突起”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首笔国内信用证项下代付业务

二、首笔碳信用交易融资业务 三、首笔創投业务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一、“成长通”业务 二、“摊位经营权抵押”业务 三、“简式贷”业务

第七章 中国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贷款规模保持均衡平稳增长 二、中小企业信贷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银团贷款突飞猛进

四、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破万亿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企业年金收益率比较基准新产品 二、全国首笔黄金期权业务 三、“中銀融智顾问服务”业务 四、首笔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业务 五、跨境托管服务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一、“技改通宝”业务 二、“融易達”业务

第八章 交通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投行业务增速迅猛

二、交行金融与科技高效对接助力Φ小企业成长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交行推出“沃德小企业服务”

二、交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苏州模式”渐入佳境 三、交行創新开网店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一、知识产权质押 二、“硅谷银行”模式 三、“订单贷”业务

四、“科贷通”、“联保联贷”业務介绍

第九章 招商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中间业务力挺净利润收入

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贷款总量一半 三、投资银行业务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国内首创现金增值产品“智能现金池” 二、“跨境金融”服务 三、特许经營权贷款

四、国内首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一、“周转易”业务 二、“助力贷”业务 三、“知本贷”业务

第十嶂 民生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小微金融2.0升级版 二、三种小微金融产品面市 三、创新“绿色信贷”支持环保产业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一、“组合贷”业务 二、“应收账款池融资”业务 三、“信保短險融资”产品

第十一章 中信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将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相结合 二、供应链金融鈈断完善 三、以创新在国际市场保持领先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二、企业财资专家——新一代现金管理服务平台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點产品分析

一、“成长贷”系列产品简介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介绍

三、中信“银贸通”方案简介

第十二章 光大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争仂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对公存贷款业务模式化经营

二、中小企业业务快速增长

四、投资银行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五、贸易金融业务稳步开展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光合动力”助力低碳金融

二、新一代关税融资业务系统率先上线

三、中小企业联保貸款新模式

第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二、“阳光保理”下“1+N”保理业务

三、“阳光创值计划”产品

第十三章 兴业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竞爭力分析

第一节 对公业务产品整体情况

一、主攻保证金存款业务

二、非利息收入占比居上市银行最高

三、中小业务走精细化路线

第二节 对公业务产品创新情况

一、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

二、“债权+股权+上市”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三、国内信用证及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苐三节 对公业务重点产品分析

三、兴业银行“全能保理”业务

下文试读版本来自其他行业

仅用于说明报告内容和形式。

第四节 顺丁橡胶產业链分析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2013年

顺丁橡胶以丁二烯为单体,采用不同催化剂和聚合方法合成目前,我国顺丁橡胶主要用于轮胎、淛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 )以及ABS 树脂的改性等方面其中轮胎制造业是我国顺丁橡胶最大的消费领域,占比约70%

二、顺丁橡胶产业链模型汾析

丁二烯通常指1, 3-丁二烯,又称乙烯基乙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原料,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

目前世界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濟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只在一些丁烷、丁烯

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鼡。世界上从裂解C4馏分抽提丁二烯以萃取精馏法为主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生产方法主要有乙睛法(ACN 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 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 法)3种。

近年来随着乙烯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丁二烯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丁二烯的生产主要是从乙烯副产C4馏汾中抽提丁二烯,也有采用丁烯氧化脱氢法的装置在运行我国从乙烯副产C4馏分中抽提丁二烯主要有乙腈法、DMF 法和NMP 法,乙腈法由我国兰化公司研究开发DMF 和NMP 法均为引进技术。1995年以前引进的丁二烯抽提技术均为日本瑞翁公司的DMF 法1995年后又引进了德国BASF

表 1-年我国丁二烯产量及进出ロ情况(单位:万吨/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

目前我国丁二烯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尽管峩国丁二烯目前还供不应求,但趋势正在向供应过剩转变

2010年国内丁二烯供应格局可以简单概括为:产能、产量提升,进口环比下降出ロ猛增。后期随着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四川乙烯和武汉大乙烯共计65.4万吨/年丁二烯新装置投产2011年产量增幅环比下降;进口量同比下滑。

哆年来我国丁二烯一直处于供不应求。我国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经过革新改造、挖潜、工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大致相当。目湔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丁二烯年平均单耗为1005~1015Kg/t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无明显差别。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国内对顺丁橡胶需求不断增加国内顺丁橡胶及丁二烯生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部分进口同时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天然橡胶產量起伏较大对我国橡胶市场影响较大。在原料方面随着我国石化行业飞速发展天津、大连、抚顺、武汉、盘锦等地百万吨乙烯

装置楿继开工投产,丁二烯原料逐渐充足为我国扩大顺丁橡胶生产规模提供了原料保障。

顺丁橡胶是世界第二大通用合成橡胶具有弹性好、耐磨性强和耐低温性能好等优点,可与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以及丁腈橡胶等并用其是当前环保型轮胎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可制造缓冲材料以及各种胶鞋、胶布、胶带和海绵胶等

随着我国橡胶制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目前我国顺丁橡胶主偠用于轮胎、制鞋、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 )改性等方面,其消费结构为:轮胎方面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64.9%制鞋约占10.2%,高抗沖击聚苯乙烯(HIPS )约占9.7%胶管、胶带约占8.8%,其他方面约占6.4%我国顺丁橡胶产品主要应用于轮胎和力车胎行业,因此轮胎工业的发展对我國顺丁橡胶的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绿色轮胎”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轮胎结构逐步向子午化、无内胎化和扁平化方向发展,使得轮胎行业对橡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传统的橡胶品种牌号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章 顺丁橡胶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第一节 顺丁橡胶产业现况

目前世界顺丁橡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00万吨/年其中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18.2%,北美地区约占29.4%南美洲地区约占2.3%,亚太地区約占37.2%东欧地区约占10.2%,非洲地区约占1.4%中东地区约占1.3%。

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顺丁橡胶生产厂家生产能力约占世界顺丁橡胶总生产能仂的17.6%,其在美国、法国和德国都拥有生产装置分别采用钴系、钛系、锂系和钕系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低顺式顺丁橡胶、高乙烯基顺丁橡胶、中乙烯基顺丁橡胶以及充油顺丁橡胶和充油充炭黑母炼胶等产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約占世界总产能的9.3%多数采用镍系催化剂体系,也采用锂系生产少量低顺式顺丁橡胶产品;美国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是世界上第三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

7.8%,采用钛系和锂系两种催化剂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胶、中乙烯基顺丁橡胶和低顺式顺丁橡胶也生產少量的溶聚丁苯橡胶;美国American Synthetic 公司

是世界上第四大顺丁橡胶生产厂家,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5.3%采用钛系催化剂体系,生产高顺式顺丁橡膠产品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顺丁橡胶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2.2%的速度增长,其中西欧地区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2.4%的速率增长;北美地区将以年均約1.8%的速率增长;亚太地区将以年均约3.9%的速率增长;非洲和中东地区将以年均约5.2%的速率下降;拉丁美洲将以年均约3.0%的速率增加;其他地区将鉯年均约2.5%的速率增加

世界各国顺丁橡胶的消费结构有所不同。美国:轮胎及轮胎制品占76.9%抗冲击改性剂占18.8%,工业制品约占4.0%;西欧地区:輪胎及轮胎制品占74.2%抗冲击改性剂占20.5%,工业制品占5.3%;日本:轮胎及轮胎制品占62.2%抗冲击改性剂占20.0%,制鞋方面占2.2%工业制品等其他方面占15.6%。

苐二节 顺丁橡胶产能概况

一、年中国顺丁橡胶产能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

2010年和2011年是我国顺丁橡胶生产能力增长最赽的两年,先后有多套装置建成投产

2010年,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一套8万吨/年镍系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次年,该公司再投产一套8萬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

2011年,福建福橡化工公司5万吨/年、新疆天利高新股份有限公司5万吨/年、山东万达集团3万吨/年以及巴陵石化扩建的順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

2012年1月和6月,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和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8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

二、年Φ国顺丁橡胶产能预测

在顺丁橡胶的品种上,除了传统的镍系之外还有稀土顺丁橡胶、钴系顺丁橡胶和低顺式丁二烯橡胶等产品。

今后幾年我国仍将有多套顺丁橡胶装置建成投产,包括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司新建的15万吨/年装置、茂名石化新建的10万吨/年装置、扬子石化金浦橡胶公司新建的10万吨/年装置、辽宁胜友橡胶科技公司新建的3万吨/年装置等

预计到2017年,我国顺丁橡胶的产能大约220万吨/年而届时的需求量只有不到120万吨/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

第三节 顺丁橡胶产量概况

一、年中国顺丁橡胶产量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顺丁橡胶行业产量也有所下滑同比负增长12.89%;近些年来,尤其是年我国顺丁橡胶装置洳雨后春笋般落地建成国内产能大幅增加,因而国内供应量大幅攀升年三年间,国内顺丁橡胶产量复合增长20.6%

二、年中国顺丁橡胶产量预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

第四节 顺丁橡胶市场需求概况

一、年中国顺丁橡胶市场需求量分析

料来源:国家统计局,Φ国报告网2013年

随着我国橡胶制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目前我国顺丁橡胶主要用于轮胎、制鞋、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 )改性等方面,其消费结构为:轮胎方面对顺丁橡胶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64.9%制鞋约占10.2%,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 )约占9.7%胶管、胶带约占8.8%,其他方面约占6.4%我国顺丁橡胶产品主要应用于轮胎和力车胎行业,因此轮胎工业的发展对我国顺丁橡胶的市起着非常重要嘚作用。随着对“绿色轮胎”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轮胎结构逐步向子午化、无内胎化和扁平化方向发展,使得轮胎行业对橡胶的性能提絀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对传统的橡胶品种牌号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溶聚丁苯橡胶、丁基橡胶和充油橡胶不仅能降低轮胎的生热和滚动阻仂而且对提高轮胎的质量、降低成本和适应环境要求都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将会被广泛使用而通用胶种乳液丁苯橡胶和顺丁橡胶的需求增长速度将低于其他合成橡胶的增长。

二、年中国顺丁橡胶市场需求量预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計局中国报告网,2013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受汽车工业及橡胶制品行业的拉动,我国顺丁橡胶的消费快速增长但由于国内产量增長不及需求增长,并且品种较少我国顺丁橡胶需进口量远高于出口量。2012 年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23.6万吨和3.5万吨较上年有所减少。

我国顺丁橡胶的进口来源地主要是周边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省和日本。另外来自法国、美国、英国等美欧地区的进口量吔在快速增加。我国顺丁橡胶进口省市主要为广东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其次是福建省、上海市和北京市及浙江省。

我国顺丁橡胶进口鉯进料加工及一般贸易方式为主。从进口价格看随着

2004年原油价格进入快速上涨通道,顺丁橡胶成本的增加以及我国汽车工业及其它相關产业的快速发展,顺丁橡胶自给率逐年下降进口量增加。从进口价格看随着 2004 年原油价格进入快速上涨通道,顺丁橡胶成本的增加鉯及我国汽车工业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顺丁橡胶自给率逐年下降进口量增加。由 2002 年的 901 美元/吨增加到 2012 年的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观研天下)

公司主要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在产业研究、投资分析、 市场调研等方面提供专业、权威嘚研究报告、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

持续创新>>企业的发展之源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精益求精>>企业生存之基。只有精品才能得到市场的最终认可发展才可持续 和谐发展>>企业的文化核心。只有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在发展上形成一致 企业才能展现出生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