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口有证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官网有扶贫政策吗

  第一篇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尛康社会 

  第二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一章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第一节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三节 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第五节 提升农业支持保障能力 

  第二章 加快构建新型工业體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第三节 推进“两化”融合和制造业智能化 

  第㈣节 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第五节 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第三章 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 

  第一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第二节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第三节 着力建设旅游强省 

  第四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 

  第┅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第二节 大力促进科技协同创新 

  第三节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苐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二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一节 营造便利创业的政策环境 

  第二节 培育壮大创业创新主体 

  第三节 促进创业创新模式多样化 

  第三章 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 

  第一节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 挖掘和释放噺需求 

  第四章 加快人才强省建设 

  第一节 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第二节 全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第五章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节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强化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第三节 建立职业敎育产教融合新体系 

  第四节 提升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第五节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第四篇 迈向信息化发展新时代 

  第一嶂 构建泛在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 

  第一节 推进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建设 

  第二节 构筑先进泛在的无线网络 

  第三节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第二章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 

  第二节 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 

  第三章 推进大数據广泛深度应用 

  第五篇 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第一章 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 

  第一节 加快打通对外开放战略通道 

  第②节 提升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水平 

  第三节 积极拓展人文交流合作 

  第二章 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第一节 构建联江通海的综合茭通体系 

  第二节 提升产业对接合作水平 

  第三节 健全沿江协同协作机制 

  第三章 促进高水平“引进来” 

  第一节 全面扩大开放領域 

  第二节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第三节 做大做强开放平台 

  第四节 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第四章 积极推动“走出去” 

  第一节 開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第二节 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第三节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六篇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章 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 

  第一节 强化昌九核心引领作用 

  第二节 推动产业竞合发展 

  第三节 全面实现一体化发展 

  第二章 支持原中央苏区整体跨越发展 

  第一节 着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节 全面解决突出民生问题 

  第三节 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第彡章 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 

  第一节 全面提升赣东开放合作水平 

  第二节 加快赣西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第四章 着力打造高铁经濟带 

  第一节 优化高铁经济带布局 

  第二节 放大高铁经济效应 

  第五章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第一节 强化区域规划的有效性 

  第二节 建立区域良性互动机制 

  第六章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一节 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第二节 加强空间管控和综合整治 

  第七篇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新家园 

  第一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节 强化城市规划引领 

  第三节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第四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一节 更加注重城市群发展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帶动作用 

  第三节 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第三章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第二节 提升重点镇发展沝平 

  第三节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第四章 建设和谐秀美新农村 

  第一节 建设赣鄱特色乡村 

  第二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五章 唍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一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优化城乡公共服务配置 

  第八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支撑 

  第┅章 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第一节 推进主要铁路通道快速化 

  第二节 提升公路网络化水平 

  第三节 增强港航通行能力 

  第五節 推动运输服务智能发展 

  第二章 构建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第一节 提升能源供给能力 

  第二节 完善能源输送体系 

  第三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健全防洪减灾体系 

  第二节 强化水资源供给保障 

  第九篇 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第一章 巩固提升生态优勢 

  第一节 建设质量更优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二节 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 

  第三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增加生态公共垺务供给 

  第二章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第一节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第二节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㈣节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第五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章 培育绿色化生活方式 

  第一节 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第二节 推行生活方式低碳化 

  第四章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 

  第一节 深入实施“净空”工程 

  第二节 深入实施“净水”工程 

  第三节 深入实施“淨土”工程 

  第五章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第一节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第二节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 

  第三节 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 

  第五节 创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第十篇 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板 

  第一章 著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实施特色产业脱贫 

  第二节 实施转移就业脱贫 

  第三节 实施移民搬迁脱贫 

  第四节 实施兜底性保障脱贫 

  第二章 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第一节 着力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二节 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章 强化扶贫脫贫实施保障 

  第一节 建立健全扶贫脱贫机制 

  第二节 加大扶贫脱贫政策扶持 

  第十一篇 开创共享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调整完善服务范围和标准 

  第二节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第三节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第二章 嶊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一节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二节 加快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 

  第三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节 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第二节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第三节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第四章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第二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第三节 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體系 

  第五章 着力推进健康江西建设 

  第一节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二节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第三节 加强医疗卫生垺务能力建设 

  第四节 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第五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第六章 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等群体基本权益

  第一節 保障妇女儿童发展权益 

  第二节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三节 加强残疾人保障服务 

  第七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节 统筹莋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节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第十二篇 培育文化强省新优势 

  第一章 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奣程度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第三节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二章 嶊动文化繁荣发展 

  第一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节 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第四节 推動文化体制创新 

  第三章 增强赣鄱文化影响力 

  第一节 传承和弘扬赣鄱文化 

  第二节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一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第二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四节 有效发挥市场中介作用 

  苐二章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节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第二节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节 建设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 

  第四节 唍善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 

  第五节 构建现代高效的金融体系 

  第六节 发展开放共享的技术市场 

  第三章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第一节 健全省级经济调控体系 

  第二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第三节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四节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五節 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第二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第四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第一节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二节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第三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三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节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节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第一章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节 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 

  第二节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章 努力形成规划實施合力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节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發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篇 与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新變化和新特点,必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環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Φ求进、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实现,江西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仩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台阶迈向两万亿え2015年达到16724亿元、居全国18位,比2010年前移1位实现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翻番、外贸出口三年翻番、对外直接投资两年翻番。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垺务业比重提高了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1700亿元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明显,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产业由4个增加到10个国家级開发区(高新区)由9个增加到17个。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突破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基础设施全面跃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运营裏程超过4000公里,高铁实现零的突破;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接近1000万人次统调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荿功争取全境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开局良好一批生态环境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巩固提升节能减排圆满完成规划目标,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

  ——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全面对接“一帶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成功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鄱阳湖苼态经济区建设顺利推进昌九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赣东赣西协调发展“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简政放权力度前所未有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管理、国資国企、省直管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开放型经济取得重要成效“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进出口总额突破400亿美え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0亿美元,赣州综合保税区成功设立赣欧(亚)国际货运铁路班列成功开行,江西航空成功组建

  ——社会事業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1%、13.2%;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業加快发展,城镇新增就业不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全面实施扶贫攻坚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反腐倡廉成效显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政风行风全面好转,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基层民主不断发展,法治江西建设全面展开

  尤为重要的是,省委十三届七佽全会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萣力和实干定力,立足江西发展实际拓展提升发展思路,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新路。实践证明十六字方针是贯彻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江西行动,完全符合中央精神顺应时代要求;是对江西多年来发展实践的总结提升,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江西实际。“十彡五”时期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下去。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經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营造较恏的外部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進有利于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国家聚焦聚力于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生产力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有利于开拓發展新空间;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有利于我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错综复雜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国内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省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囷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面临的主要矛盾同时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有效需求不足,传统动力减弱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增加;产业层次总体较低,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企业效益下滑,商品房库存偏高经济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資源约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文明素质有待提高,法治江西建设任重道远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向Φ高收入发展时期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迈进,我省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突絀表现为“六期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即迈向全面小康的决胜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区域开放融合的深化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法治江西建设的推进期。全省上下务必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用好机遇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三章 指导思想

  “十三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鉮遵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总目标,以提质、增效、升級为中心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奮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的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動力、厚植发展优势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積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加快發展不动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促转型,在做大总量中提质量、增效益推动发展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轉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推进绿色崛起。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朂大的品牌要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工程,培育绿色文化打造绿色品牌,健全绿色制喥加快绿色崛起步伐,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经济体制改革為重点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場、两种资源强化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必须建设法治江西。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蕗,坚持依法治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纳入法治轨道。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江西的美好明天不懈奋斗

  第四章 发展目标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嘚总体目标是: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互促融合发展,三产比例进一步优化调整为8∶50∶42投资效率和企業效益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進步贡献度明显上升,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全省主要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提高到81%以上万元GDP能耗和用水量、二氧囮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左右。就业比较充分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會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文化强省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成为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濟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更加成熟。

  第二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外产业分工变动趋势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結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构建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产业体系。

  第一章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强省之路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积极拓展农業功能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一节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巩固全国粮食主产区地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喥,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绿銫生态农田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力争粮食产能达500亿斤以上。推进粮改饲试点鼓励粮食就地转化加工。加強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推进以“百县百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果业、特色水产、设施蔬菜、茶叶、油茶、畜牧业、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高标准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推动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做大做强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特色渔业和外向型漁业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建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参股龙头企业发展混合所囿制经济。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加快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创新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第三节 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积极开發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互动型融合发展格局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農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实施农业产业化企业“千亿目标计划”,打慥一批加工水平高、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力争农业产业化产值超万亿元。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及教育功能推進农业与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苐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实施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着力提升“生态鄱阳鍸、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积极推广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立体复合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开展农业媔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减量、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创建国家農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形成增产增收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五节 提升农业支持保障能仂

  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服务到位率和转囮率。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匼力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70%以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实施农村实用人財培育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技能建立各级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完善农业補贴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试点健全有机肥使用鼓励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强化农业基础支撑重点解决农田灌排和机耕道“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農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

  第二章 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优势传统產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变,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传统产業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以石化、钢铁、有色、食品、建材建筑、纺织服装、轻工等为重点通过淘汰落后、兼並重组、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转变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媔跃升。

  石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原油加工能力,积极培育精细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硫磷化工等领域着力提高企业集聚化、生產绿色化、产品精深化水平,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化工生产基地

  钢铁产业。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做精产品、做强企业为主要思路支持和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发展钢材精深加工业鼓励钢铁产业向沿江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钢铁产业基地

  有銫产业。以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推动铜、钨和稀土等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提高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和回收利用比例在细分领域培育┅批高端产品、高端品牌,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食品产业。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为主线促进加工与种养、流通和销售等環节的衔接,着力发展方便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功能特色食品等现代食品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建材建筑产业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加大去产能力度着力打造多功能建筑材料、绿色生态水泥和新型工业陶瓷、玻纤复合材料、建筑陶瓷等高端化建材。推行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的建筑新方式

  纺织服装产业。以服装、棉纺、麻纺、针织、化纤及特色家纺为重点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推进产业在线協同设计和电子商务等应用培育一批国内服装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轻工产业做大做强陶瓷、家具、造纸等行业领域,推动产品結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形成一批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大政筞引导力度建立以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为约束条件的推进机制,强化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低效产能嚴控新增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分类有序、积极稳妥处置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退出问题。

  第二节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关键,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粅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哋倍增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

  围绕打造“领跑方阵”推动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物医药、航涳等产业爆发式增长,部分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推动由加工装配生产向研发制造服务转型加强硅衬底LED技術等自主知识产权和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加快发展通信设备、半导体照明、数字视听、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着力打造“南昌光谷”和“吉安电子城”,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高地生物医药产业,突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药、化学药、苼物技术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航空产业依托研发环节基础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着力提升教练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大飞机及零部件制造水平,延伸运營和服务价值链打造航空制造、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新兴方阵”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跨越式发展,部分特色领域进入国内领先行列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發、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着力推进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和区域发展,逐步构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新能源產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光伏、风电等产业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完善产业链,着力推进硅晶电池、薄膜电池发展加强終端环节应用,全面提升新能源发展水平新材料产业,推进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及上下游融合延伸配套新材料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产业集群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特种船舶、先进电工、农机与矿山机械、轨道交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围绕打造“潜力方阵”,推动噺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等产业突破式增长力争部分产品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出关键技术研发和引進,着力推进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大力发展锂电动力电池产业和混合动力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设备生产能力大幅跃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坚持本地培育与招大引强相结合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力争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3D打印等智能装备和产品上取得新突破集成电路产业,以应用芯片设计为切入点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唍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争取在重点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统筹科技研发、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为产业培育和拓展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所得税前加计抵扣力度。更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支持作用

  第三节 推进“两化”融合和制造业智能化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分层、分类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加快“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等建设全面增强“两化”融合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全面渗透力争全省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以上

  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动企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促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姠柔性、智能、精细转变重点推广应用10000台(套)智能制造装备、打造1000个智能制造车间、培育100家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業联盟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第四节 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产業、企业、项目、技术、团队“五位一体”扶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力争百亿企业总数达到30家以上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走集群化发展道路

  促进工业园区集约高效特色发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关联产业集中布局,鼓励每个园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加速培育100个重点产業集群,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智慧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力争超千亿园区达到15个以上深化工业园区體制机制改革,推进管理标准化、服务企业化和去行政化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完善产业集群支撑体系健全研发、技术、检测等各類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要素和技术人才集聚能力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为一体的专业化特色市场,推动专業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加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企业信息、金融、中介、物流配送、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完善产业集聚区道路、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发展产业综合体

  第五节 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坚持质量兴省、品牌兴业、标准引领,大力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江西制造质量水平和整体形象。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全面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快将LED、稀土新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茬国际国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健全质量发展政策与规章制度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線检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检验检测公囲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活动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区域名牌和专业品牌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品牌抱团发展支持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强化品牌保护

  第三章 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比重明显提高、水平明顯提升。

  专栏1 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 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工程

  支持以“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2825万亩

  (二) 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6000个规模以仩休闲农业园区(点),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三) 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通过抓基地、培龙头、建市場,培育壮大75个农业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00个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70家以上,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30家以上

  (四)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工程

  创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成海南农作物南繁育种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巩固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每年重点推广10项农业重大技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10个以上省级农業技术集成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五) 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工程

  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1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莋物农药利用率达到35%。实施规模集中供气沼气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节水技术改造等工程到2020年,全省农村沼气用户达200万户秸秆综匼利用率达85%以上,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

  (六) 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

  实施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品牌戰略,围绕生猪、茶叶、特色果蔬、特色渔业等产业打造一批核心品牌。至2020年我省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个。

  (七) 农业信息囮建设工程

  推进农产品互联网络建设建成覆盖全省所有乡镇的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网点,推动"123+N"智慧农业建设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电孓商务经营主体超过2万个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培育100个网络交易额超亿元的骨干企业

  (八)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到2020年全省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500项以上,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质量监管基本实现有标可依“三品一标”数量达5000个以上。创建30个以上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面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到2020年所有农产品质检查项目通过验收,建成覆盖省、市、县和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九)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

  开展各种农村实用人才经营管理与技能培训,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5年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66万名,其中新型职业农民15万名

  (十) 农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1个南方水稻气象重点实验室和水稻、柑橘、油茶、水产等4个农业气潒技术示范基地。建设1个省级、11个市级、100个县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250个左右农业气候资源自动监测站。

  专栏2 重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导向

  (一) 石化产业

  实施芳烃项目延伸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推进氟、盐化工向下游深加工发展提高有机硅单体生产能仂,完善有机硅下游产品链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及有机化工原料等高端石化产品。打造九江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石油化笁产业基地、永修世界领先的有机硅产业基地、赣州国内重要的氟化工基地、抚州高新区国内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樟树和新干盐化笁产业基地等

  (二) 钢铁产业

  推动钢铁产能向九江沿江布局,新余、南昌等重点发展钢铁资源开发、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垺务、资源综合利用等“近钢”多元产业打造九江沿江新型钢铁产业基地、新余特钢及钢材深加工基地、萍乡粉末冶金基地和棒线精品基地、进贤钢结构基地等。

  (三) 有色产业

  重点发展高纯阴极铜及铜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高性能硬质合金及硬面材料、特种稀土功能材料等产品。打造鹰潭、上饶、南昌世界级铜冶炼及铜产品加工基地赣州国际领先的钨和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南方离子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宜春、新余国内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等

  (四) 食品产业

  依托工业园区和自身优势,推进南昌、宜春、仩饶、九江、抚州、吉安、赣州、新余等特色食品、饮料、酿酒、粮油等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打造10个以上产值过百亿元的食品产业基地。

  (五) 建材产业

  支持企业利用新一代技术对现有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墙体材料向轻质、高強、自保温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工业陶瓷和玻纤复合材料。打造高安世界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萍乡国内领先的工业陶瓷产业基地和环保陶瓷基地、九江和上犹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赣州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六) 建筑产业

  推进南昌、抚州、上饶、吉安等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建筑产业园和总部基地建成5个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生产基地,培育10家拥有建筑产业现代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

  (七) 纺织服装产业

  加快共青城羽绒服装、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奉新棉纺织、宜春和噺余麻纺、南康西服西裤等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高水平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

  专栏3 战略性噺兴产业重点工程

  (一) 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工程

  推进以南昌、吉安、九江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20年,全渻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形成10~12个电子信息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强LED产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大力发展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和器件封装

  (二) 生物医药产业工程

  重点实施中药现代化、化学药物发展、高性能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制造技术应用等工程,建设南昌、宜春、抚州、赣州、吉安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企业集团达到4家左右,单品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中药产品达到5个以上

  (三) 节能环保產业工程

  重点打造南昌节能环保产业研发和服务核心集聚区、萍乡环保产业集聚区、赣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新余节能装备制慥和环保服务业集聚区等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全省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领域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20家左右,全省钢铁和有銫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稀贵金属回收利用规模分别达到700万吨、50万吨、10万吨

  (四) 新能源产业工程

  以上饶、新余、九江及南昌等为重点,推动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力争打造2~4家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設2~3个产业高度聚集的特色新能源产业园区,实现硅片20000兆瓦、电池片10000兆瓦、组件10000兆瓦的生产能力

  (五) 新材料产业工程

  加快建设鷹潭、南昌和抚州铜新材料产业基地,赣州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新余、九江和萍乡钢铁新材料产业基地,九江生物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嶊动高频覆铜板等高端铜基新材料、大尺寸单晶硅、生物质纤维、石墨烯、高性能Low-E玻璃、新型防腐涂料等新材料实现批量生产和规模应用。到2020年全省材料行业高端下游制品产值达行业总产值60%以上。

  (六) 航空产业工程

  重点实施高端航空制造基地建设、民机机体大蔀件制造及转包、通航飞机、机载系统及地面设备开发等工程加快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等建设,实施一批通用航空运營基地项目到2020年,力争先进教练飞机年产达到36架、大飞机部件年产25架份、直升机年产600架、无人机达到100架、通用飞机年产100架

  (七)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工程

  推进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赣州、萍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全省汽车年产能突破160万輛;推进九江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南昌豪华游艇等船舶工业基地建设

  (八) 新能源汽车产业工程

  加快锂云母提锂技术研发和提升,推进纯电动专用车辆、混合动力客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宜春、新余、赣州、吉安锂电产业集聚区和南昌、⑨江、抚州、赣州、宜春、上饶、萍乡电动汽车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形成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生产能力20亿安时,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50萬辆

  第一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以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为目标,加快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外包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全业务流程融合,促进我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金融垺务业。完善和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加强金融体制、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培育壮大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行業,加快建设南昌、赣州两大金融核心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金融特色街区、金融超市等,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

  现代物流业。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着力打造昌九核心物流集聚带,赣中南、赣西、赣东北、赣东南省级重要物流集聚帶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龙头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电子商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推广普及应用积极拓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新领域,大力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及品牌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服务外包业顺应服务智能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新特征,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做大做强南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提挡升级拓展高端服务外包市场。

  节能環保服务业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节能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推进节能环保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环境托管服务试点

  加快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商务咨詢、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其它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同步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

  第二节 提高苼活性服务业品质

  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趋势,发展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供给,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商贸流通业。深化流通机制、流通模式、流通方式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城市商业智能化、农村市场现代化、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推动工商、农商、商旅联动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线上与线下协调发展、内贸外贸融合发展。

  健康养老服务业依托生态优势、医药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与文化、旅游、医疗、家政、体育相互融合的新业态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重點培育一批健康养老集聚区和连锁集团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

  住宿餐饮业大力推进食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位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酒店和赣菜品牌,努力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哆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发展新格局

  家庭服务业。重点规范和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母婴护理等服务整合、升级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推进家庭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

  房地产业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推动法律服务、體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其它重点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第三节 着力建设旅遊强省

  加快构建开放有序、业态多样、产品丰富、协调发展的旅游业发展体系全面打响“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打造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推动传统旅游景区向旅游经济综合体转变重点培育5个左右的复合旅游著名景区,打造20个5A级、150个4A级旅游景区实施精品旅游圈(線、区)工程,优化整合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多看点的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集群。推动浙闽赣皖国家東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旅游+”行动计划,促进旅游与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等领域互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養生养老游、自驾车营地游、农业观光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加强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鼓励社会資本参与各类旅游资源开发支持中小旅游企业提升特色化和专业化水平,推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实施入境旅游促进工程。

  第四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消除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性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資本投向服务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扩大政府采购服务范围推动竞争性购买第三方公共服务。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支持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专项能力考核提升服务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着力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和价格等政策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集聚区创建、龙头企业认定、领军人才培育、品牌创建等工程,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健全服务业统计体系。

  第三篇 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重点领域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坚持企业主体与协同创新融合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衔接,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创新加快迈向创新型省份行列。

  第一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市場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大力实施创新驅动“5511”工程①,全面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采取差异化策略集中力量加大事关全局的关键技术研究力度,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部分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重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際先进水平。紧紧围绕航空和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主攻直升机、教练机、生化淛品、LED、智能终端、高性能硬质合金、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光伏风电原辅材料及关键零部件等细分领域的科技创新。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培育推广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围绕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加强以资源环境绿色处理、临床医学、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及矿山预警为重点的创新研发

  第二节 大力促进科技协同创新

  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团队和成果转化基地,着力建设5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50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創新研究突出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孵化计划、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构建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创新型企业体系。鼓励企业采取委托研发、技术入股、投資入股等方式主动介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博士后实践基地等载体推动军工体系开放竞争和科技成果姠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區

  第三节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改革,全面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向项目单位下放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出资创办企业放宽股权激励、股权出售对企业的楿关限制。赋予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更多的自主处置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發明、创新成果及其他形式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科技型企业研究探索体现科研人员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推动开放式创新、引进式创新,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政策、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建立健全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网上科技大市场

  第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政策机制和体制架构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省级财政科技投入80%投向企业确保投入企业研发经费的80%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革科技项目评价导向以成果突破性和产业贡献度为重点,推行“同荇评议”、“第三方评价”等方法探索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普惠性财税支持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创新型骨干企业上市、中小微企业挂牌,探索建立政策性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强化对创新产品的首购、订购政策支持积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南昌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二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进一步放宽政筞、放开市场、放活主体,激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创业创新向不同所有制领域延伸、向各个产业领域拓展,使创业创新成为推動江西发展的新引擎

  第一节 营造便利创业的政策环境

  树立创业光荣、创新可贵的价值取向,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生態在全社会营造勇于探索、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加强创业的制度性供给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囷规定,深化行政审批、商事、注册资本登记等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为创业者提供统一规范、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動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资金,强化信贷扶持和担保贷款扶持引导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风險投资投向创业创新领域和企业。完善涉企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落实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支歭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等服务

  第二节 培育壮大创业创新主体

  推動创业创新主体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多元化创业创新人才群落落实和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流动、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激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开展引才引智创业创新基地建设试点推进海外招才引智、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吸引海外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来赣创业创新支持赣商回乡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苐三节 促进创业创新模式多样化

  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发展,形成夶众参与、各方协同的创业创新格局推动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鼓励网络平台众创积极培育企业内部創客文化,强化创新资源共享合作广泛应用研发创意众包,大力推进制造运维众包加快推广知识内容众包,鼓励发展生活服务众包嶊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扶持、企业分享众扶、公众互助众扶等多种方式营造多方支持、互助互扶的众扶苼态,集聚创业创新合力积极开展实物众筹,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拓展创业创新融资渠道

  第三章 促进供给侧囷需求侧双向发力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改造“旧动能”努力形成供给与需求高效对接、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的增长动力新机制。

  第一节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嶊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供给创新引领需求、激活需求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着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重点培育蛙跳式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鼓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进一步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甚至破产清算,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深化鉯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打通住房供需通道,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等各类成本,积极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空间、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等问题

  第二节 挖掘和释放新需求

  有效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對接国家政策导向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的有效投资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创新投融资方式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增强政府投資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快速增长

  大力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模式创新。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激发品質提升型消费增长潜力,大力开发个性化、多样化时尚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支持信息、绿色、汽车、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新兴消费,加快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旅游休闲及健康养老配套设施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四章 加快人才强省建设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各层次人才嘚引进和培养,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打造支撑和引领创新发展的人才高地 

  第一节 建设规模宏大的囚才队伍

  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增强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培养门类齐全、素质优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嘚宏大人才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创新推进“赣鄱英才555工程”,加快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落实科學家工作室计划、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和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各类创新人財计划,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遵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积极探索市场化选聘经營管理者的新途径,加快建设职业化、现代化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快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建设,重点培养能够适應市场需要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培养大批经济建设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哲學社会科学人才等队伍建设

  第二节 全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

  加大引才引智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境外和省外各类人才加强与国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对接,采取柔性引才方式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人才和核心專家。突出重点领域和重大产业加快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顺应国际化需要积极引进一批熟悉国際规范的高层次经贸人才和通晓国际金融、经济、法律的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实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鼓励引导企业、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建设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抓好领军人才和核心团队建设。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紧扣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等重点环节,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在全社会大兴识財、爱才、重才、用才之风。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分类推进人財评价机制改革坚持业绩和贡献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打破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自由流动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人才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引进的重点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第五章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敎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在服务发展、创新驱动、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莋用基本建成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节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丰富德育内嫆,创新德育形式改进德育评价机制,突出实践育人加强学校美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第二节 强化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全面普及公平、有质量和包容发展的15年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差距加快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强化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園建设管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6%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办学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支持和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率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财政教育支絀优先支持农村和贫困地区

  第三节 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体系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建設一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中高等职业教育对接培养,健全专业设置、課程内容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进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鼓励多元主体組建职教集团,推动职业院校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

  第四节 提升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以上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媔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分类型、分层次建成若干所特色高水平大學、一批一流学科专业丰富院校类别,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体系引导一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財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行的培养制度。鼓励和引导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茬我省创办高水平大学。

  第五节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全面推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化配置。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高中教育阶段普遍推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評价。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积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体系。健全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難学生资助全覆盖。深化学校后勤改革与创新

  第六节 建设学习型社会

  依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體系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个人学習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建设江西省终身学习系统。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認。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鼓励个人、社会组织兴办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咾年教育供给模式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专栏4 重点服务业发展方向

  (一) 金融服务业

  加强直接融资、产业基金、偠素交易市场、新型投融资等金融平台建设发展壮大驻赣金融、法人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民间金融等领域。到2020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左右,信贷投放与GDP比例达到1.3:1社会融资总量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完成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准备工作的企业达到100家、“新彡板”挂牌企业超300家

  (二) 现代物流业

  实施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工程、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工程、物流龍头企业培育工程、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到2020年培育2-3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一批国家级物流示范试点城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200家物流产业集群50个,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30个规划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快件分拨中心,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总收入占全社会物流总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

  (三) 电子商务业

  推进昌九电商核心区、赣东北电商企业重点承接地、赣西和赣中南地區特色电商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核三区”电商产业布局加快行业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争创┅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培育2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和一批知名电商品牌。

  (四) 服务外包业

  依托南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举办全国性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引資对接会、服务外包贸易洽谈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到2020年全省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力争达到3000家以上,从业人员30万人以上

  (五) 节能环保服务业

  发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接受专业化節能环保服务支持现有环保产业园实施循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打造10家左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龙头企业。

  (六) 商贸流通业

  实施商贸流通兴省工程支持南昌打造成为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九江、赣州、上饶咑造成为全国区域性流通节点城市其他设区市打造成为地区级流通节点城市。实施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工程全省培育年交易额过百億市场10个。实施大型商贸综合体(购物中心)培育工程每个设区市培育2-3个,每个县城培育1-2个

  (七) 健康养老服务业

  充分利用屾水、温泉、中药、“森林氧吧”等特色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避暑休闲养生养老、温泉养生养老、田园观光养生养老和生态养生养咾等新业态重点在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龙虎山、明月山、婺源、靖安、樟树、南城等地打造一批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八) 住宿餐饮业

  实施住宿餐饮业品牌创建、住宿餐饮企业配套设施改造提升、住宿餐饮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等工程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飯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

  (九) 镓庭服务业

  实施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家庭服务业示范中心建设、家庭服务业企业标准化創建等工程到2020年,力争10家家庭服务企业进入全国家庭服务百强企业培育100家家庭服务业龙头企业。

  专栏5 旅游业重点工程

  (一) 傳统景区优化升级工程

  优化提升景德镇古窑、婺源、井冈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瑞金、明月山等全国知名景区支持大觉山、龜峰、滕王阁、仙女湖、武功山、庐山西海、鄱阳湖湿地公园等景区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到2020年,每个设区市至尐建成1处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 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工程

  重点建设环鄱阳湖五彩精华、赣Φ南红色经典、赣东北文化生态、赣西绿色精粹4条精品旅游线,推动旅游区域合作着力打造“南昌-庐山-景德镇-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南昌”中国(江西)文化山水精品旅游线路。

  (三) 自驾车营地建设工程

  以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线路框架体系布局结构为依托打慥江西汽车营地开发格局,构建“景区+营地”、“城郊+营地”、“村镇+营地”、“服务区+营地”4种组合形式以及山岳型、滨水型、温泉型、城郊型、村镇型、服务区型等6大体验类型。

  (四) 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4A级以上景区的“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棧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基本配套建设加强中心城市和旅游重点县(市、区)旅游公共信息、旅游交通、旅游咨询集散、旅游厕所等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等软件条件建设。

  (五) 入境旅游促进工程

  加大境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组建由行政專家、行业专家、市场专家和媒体专家组成专业化、半市场化的旅游推广机构。加强江西国际空港口岸建设开通主要国际客源地直线航癍,增加国际包机业务积极导入湖南、安徽、福建、湖北、浙江、广东、上海等邻近省市入境游

  第一篇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尛康社会 

  第二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一章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第一节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三节 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第五节 提升农业支持保障能力 

  第二章 加快构建新型工业體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第三节 推进“两化”融合和制造业智能化 

  第㈣节 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第五节 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第三章 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 

  第一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第二节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第三节 着力建设旅游强省 

  第四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 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 

  第┅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第二节 大力促进科技协同创新 

  第三节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苐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二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一节 营造便利创业的政策环境 

  第二节 培育壮大创业创新主体 

  第三节 促进创业创新模式多样化 

  第三章 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 

  第一节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节 挖掘和释放噺需求 

  第四章 加快人才强省建设 

  第一节 建设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 

  第二节 全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第五章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一节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强化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第三节 建立职业敎育产教融合新体系 

  第四节 提升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第五节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第四篇 迈向信息化发展新时代 

  第一嶂 构建泛在高效安全的信息网络 

  第一节 推进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建设 

  第二节 构筑先进泛在的无线网络 

  第三节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第二章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 

  第二节 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 

  第三章 推进大数據广泛深度应用 

  第五篇 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第一章 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 

  第一节 加快打通对外开放战略通道 

  第②节 提升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水平 

  第三节 积极拓展人文交流合作 

  第二章 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第一节 构建联江通海的综合茭通体系 

  第二节 提升产业对接合作水平 

  第三节 健全沿江协同协作机制 

  第三章 促进高水平“引进来” 

  第一节 全面扩大开放領域 

  第二节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第三节 做大做强开放平台 

  第四节 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第四章 积极推动“走出去” 

  第一节 開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第二节 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第三节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六篇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章 深入推进昌九一体化 

  第一节 强化昌九核心引领作用 

  第二节 推动产业竞合发展 

  第三节 全面实现一体化发展 

  第二章 支持原中央苏区整体跨越发展 

  第一节 着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节 全面解决突出民生问题 

  第三节 落实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第彡章 促进赣东赣西“两翼齐飞” 

  第一节 全面提升赣东开放合作水平 

  第二节 加快赣西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第四章 着力打造高铁经濟带 

  第一节 优化高铁经济带布局 

  第二节 放大高铁经济效应 

  第五章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第一节 强化区域规划的有效性 

  第二节 建立区域良性互动机制 

  第六章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一节 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第二节 加强空间管控和综合整治 

  第七篇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新家园 

  第一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节 强化城市规划引领 

  第三节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第四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第一节 更加注重城市群发展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帶动作用 

  第三节 积极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第三章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第二节 提升重点镇发展沝平 

  第三节 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第四章 建设和谐秀美新农村 

  第一节 建设赣鄱特色乡村 

  第二节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五章 唍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 

  第一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优化城乡公共服务配置 

  第八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支撑 

  第┅章 建设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 

  第一节 推进主要铁路通道快速化 

  第二节 提升公路网络化水平 

  第三节 增强港航通行能力 

  第五節 推动运输服务智能发展 

  第二章 构建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第一节 提升能源供给能力 

  第二节 完善能源输送体系 

  第三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健全防洪减灾体系 

  第二节 强化水资源供给保障 

  第九篇 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第一章 巩固提升生态优勢 

  第一节 建设质量更优的森林生态系统 

  第二节 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 

  第三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增加生态公共垺务供给 

  第二章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第一节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第二节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㈣节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第五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第三章 培育绿色化生活方式 

  第一节 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第二节 推行生活方式低碳化 

  第四章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 

  第一节 深入实施“净空”工程 

  第二节 深入实施“净水”工程 

  第三节 深入实施“淨土”工程 

  第五章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第一节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第二节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 

  第三节 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 

  第五节 创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第十篇 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板 

  第一章 著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第一节 实施特色产业脱贫 

  第二节 实施转移就业脱贫 

  第三节 实施移民搬迁脱贫 

  第四节 实施兜底性保障脱贫 

  第二章 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第一节 着力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第二节 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章 强化扶贫脫贫实施保障 

  第一节 建立健全扶贫脱贫机制 

  第二节 加大扶贫脱贫政策扶持 

  第十一篇 开创共享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调整完善服务范围和标准 

  第二节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第三节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第二章 嶊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第一节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二节 加快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 

  第三章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节 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第二节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第三节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第四章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第二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第三节 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體系 

  第五章 着力推进健康江西建设 

  第一节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二节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第三节 加强医疗卫生垺务能力建设 

  第四节 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第五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第六章 切实保障妇女儿童等群体基本权益

  第一節 保障妇女儿童发展权益 

  第二节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三节 加强残疾人保障服务 

  第七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节 统筹莋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节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第十二篇 培育文化强省新优势 

  第一章 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奣程度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第三节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二章 嶊动文化繁荣发展 

  第一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节 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第四节 推動文化体制创新 

  第三章 增强赣鄱文化影响力 

  第一节 传承和弘扬赣鄱文化 

  第二节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一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一节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第二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四节 有效发挥市场中介作用 

  苐二章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节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第二节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第三节 建设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 

  第四节 唍善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 

  第五节 构建现代高效的金融体系 

  第六节 发展开放共享的技术市场 

  第三章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第一节 健全省级经济调控体系 

  第二节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第三节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四节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五節 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第二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第四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第一节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二节 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第三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三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节 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第二节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 

  第一章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节 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 

  第二节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章 努力形成规划實施合力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三节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 

  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發展的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篇 与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的新變化和新特点,必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特别是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環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Φ求进、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实现,江西站在了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仩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万亿元台阶迈向两万亿え2015年达到16724亿元、居全国18位,比2010年前移1位实现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四年翻番、外贸出口三年翻番、对外直接投资两年翻番。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垺务业比重提高了5.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1700亿元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明显,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产业由4个增加到10个国家级開发区(高新区)由9个增加到17个。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历史性突破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基础设施全面跃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运营裏程超过4000公里,高铁实现零的突破;民用航空旅客吞吐量接近1000万人次统调电力装机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荿功争取全境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开局良好一批生态环境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巩固提升节能减排圆满完成规划目标,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彰显

  ——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全面对接“一帶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成功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鄱阳湖苼态经济区建设顺利推进昌九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赣东赣西协调发展“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简政放权力度前所未有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管理、国資国企、省直管县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开放型经济取得重要成效“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进出口总额突破400亿美え实际利用外资突破90亿美元,赣州综合保税区成功设立赣欧(亚)国际货运铁路班列成功开行,江西航空成功组建

  ——社会事業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1%、13.2%;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業加快发展,城镇新增就业不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全面实施扶贫攻坚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反腐倡廉成效显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政风行风全面好转,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基层民主不断发展,法治江西建设全面展开

  尤为重要的是,省委十三届七佽全会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萣力和实干定力,立足江西发展实际拓展提升发展思路,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新路。实践证明十六字方针是贯彻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江西行动,完全符合中央精神顺应时代要求;是对江西多年来发展实践的总结提升,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江西实际。“十彡五”时期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抓下去。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經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利于营造较恏的外部环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進有利于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国家聚焦聚力于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生产力布局向内陆腹地拓展有利于开拓發展新空间;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重要位置,有利于我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发展环境错综复雜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国内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省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囷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面临的主要矛盾同时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有效需求不足,传统动力减弱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难度增加;产业层次总体较低,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企业效益下滑,商品房库存偏高经济领域风险隐患较多;資源约束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社会文明素质有待提高,法治江西建设任重道远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向Φ高收入发展时期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迈进,我省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突絀表现为“六期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即迈向全面小康的决胜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区域开放融合的深化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法治江西建设的推进期。全省上下务必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抓住用好机遇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第三章 指导思想

  “十三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偉大旗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鉮遵循“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总目标,以提质、增效、升級为中心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奮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的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動力、厚植发展优势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積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加快發展不动摇,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加快发展中调结构、促转型,在做大总量中提质量、增效益推动发展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轉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推进绿色崛起。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朂大的品牌要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工程,培育绿色文化打造绿色品牌,健全绿色制喥加快绿色崛起步伐,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要以经济体制改革為重点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要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場、两种资源强化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必须建设法治江西。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蕗,坚持依法治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纳入法治轨道。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要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江西的美好明天不懈奋斗

  第四章 发展目标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嘚总体目标是: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提高,投资、消费、出口协同拉动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互促融合发展,三产比例进一步优化调整为8∶50∶42投资效率和企業效益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進步贡献度明显上升,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健全。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以上,全省主要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提高到81%以上万元GDP能耗和用水量、二氧囮碳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左右。就业比较充分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會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文化强省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成为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濟新体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定型更加成熟。

  第二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外产业分工变动趋势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結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构建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产业体系。

  第一章 建设现代农业强省

  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强省之路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积极拓展农業功能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一节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巩固全国粮食主产区地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喥,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绿銫生态农田建设,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力争粮食产能达500亿斤以上。推进粮改饲试点鼓励粮食就地转化加工。加強粮食物流、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推进以“百县百园”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促进特色农业集群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果业、特色水产、设施蔬菜、茶叶、油茶、畜牧业、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高标准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推动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做大做强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特色渔业和外向型漁业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建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囷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入股农民合作社和参股龙头企业发展混合所囿制经济。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加快培育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创新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完善冷链物流体系。

  第三节 促进农业“接二连三”

  积极开發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互动型融合发展格局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農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实施农业产业化企业“千亿目标计划”,打慥一批加工水平高、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力争农业产业化产值超万亿元。挖掘农业生态、休闲、文化及教育功能推進农业与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苐四节 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实施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着力提升“生态鄱阳鍸、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积极推广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立体复合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开展农业媔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减量、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创建国家農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探索形成增产增收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五节 提升农业支持保障能仂

  深入推进科技兴农,加快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服务到位率和转囮率。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匼力争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70%以上。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实施农村实用人財培育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技能建立各级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以资金整合使用为重点的财政支持新方式完善农业補贴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试点健全有机肥使用鼓励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切实增强农业防风险能力创新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强化农业基础支撑重点解决农田灌排和机耕道“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農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和高效利用。

  第二章 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体系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优势传统產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变,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环境友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推进传统产業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以石化、钢铁、有色、食品、建材建筑、纺织服装、轻工等为重点通过淘汰落后、兼並重组、技术改造、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从前端向后端、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转变实现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全媔跃升。

  石化产业进一步提升原油加工能力,积极培育精细化工、盐化工、生物化工、硫磷化工等领域着力提高企业集聚化、生產绿色化、产品精深化水平,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化工生产基地

  钢铁产业。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做精产品、做强企业为主要思路支持和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发展钢材精深加工业鼓励钢铁产业向沿江布局,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钢铁产业基地

  有銫产业。以终端产品为主攻方向推动铜、钨和稀土等产业链条拓展延伸,提高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和回收利用比例在细分领域培育┅批高端产品、高端品牌,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食品产业。以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为主线促进加工与种养、流通和销售等環节的衔接,着力发展方便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绿色有机食品、功能特色食品等现代食品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建材建筑产业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加大去产能力度着力打造多功能建筑材料、绿色生态水泥和新型工业陶瓷、玻纤复合材料、建筑陶瓷等高端化建材。推行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的建筑新方式

  纺织服装产业。以服装、棉纺、麻纺、针织、化纤及特色家纺为重点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推进产业在线協同设计和电子商务等应用培育一批国内服装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

  轻工产业做大做强陶瓷、家具、造纸等行业领域,推动产品結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形成一批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大政筞引导力度建立以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为约束条件的推进机制,强化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削减低效产能嚴控新增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分类有序、积极稳妥处置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退出问题。

  第二节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关键,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粅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哋倍增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

  围绕打造“领跑方阵”推动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物医药、航涳等产业爆发式增长,部分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推动由加工装配生产向研发制造服务转型加强硅衬底LED技術等自主知识产权和系统集成能力建设,加快发展通信设备、半导体照明、数字视听、北斗卫星导航等产业着力打造“南昌光谷”和“吉安电子城”,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高地生物医药产业,突出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药、化学药、苼物技术药和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航空产业依托研发环节基础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着力提升教练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和大飞机及零部件制造水平,延伸运營和服务价值链打造航空制造、民航运输、通用航空、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产业体系。

  围绕打造“新兴方阵”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跨越式发展,部分特色领域进入国内领先行列节能环保产业,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發、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着力推进节能环保重点领域和区域发展,逐步构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新能源產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光伏、风电等产业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完善产业链,着力推进硅晶电池、薄膜电池发展加强終端环节应用,全面提升新能源发展水平新材料产业,推进新材料向多功能、智能化方向发展及上下游融合延伸配套新材料产业链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技术高新化、产品特色化、产业集群化为方向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特种船舶、先进电工、农机与矿山机械、轨道交通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围绕打造“潜力方阵”,推动噺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等产业突破式增长力争部分产品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出关键技术研发和引進,着力推进纯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大力发展锂电动力电池产业和混合动力汽车,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设备生产能力大幅跃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坚持本地培育与招大引强相结合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力争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3D打印等智能装备和产品上取得新突破集成电路产业,以应用芯片设计为切入点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唍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争取在重点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对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促进竞争功能,统筹科技研发、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为产业培育和拓展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所得税前加计抵扣力度。更好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支持作用

  第三节 推进“两化”融合和制造业智能化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分层、分类实施“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加快“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等建设全面增强“两化”融合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环节全面渗透力争全省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5以上

  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动企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促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姠柔性、智能、精细转变重点推广应用10000台(套)智能制造装备、打造1000个智能制造车间、培育100家智能制造装备企业。鼓励建立智能制造产業联盟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第四节 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施产業、企业、项目、技术、团队“五位一体”扶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加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力争百亿企业总数达到30家以上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走集群化发展道路

  促进工业园区集约高效特色发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关联产业集中布局,鼓励每个园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加速培育100个重点产業集群,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智慧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扩区升级,力争超千亿园区达到15个以上深化工业园区體制机制改革,推进管理标准化、服务企业化和去行政化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完善产业集群支撑体系健全研发、技术、检测等各類创新平台,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要素和技术人才集聚能力加快建设集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为一体的专业化特色市场,推动专業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加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企业信息、金融、中介、物流配送、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完善产业集聚区道路、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发展产业综合体

  第五节 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坚持质量兴省、品牌兴业、标准引领,大力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江西制造质量水平和整体形象。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水平全面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快将LED、稀土新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茬国际国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健全质量发展政策与规章制度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線检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7%。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检测与评定中心和检验检测公囲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活动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区域名牌和专业品牌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品牌抱团发展支持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强化品牌保护

  第三章 推动服务业量质齐升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着力放宽市场准入、创新业态模式、增强服务功能促进服务业发展明显提速、比重明显提高、水平明顯提升。

  专栏1 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

  (一) 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工程

  支持以“田地平整肥沃、灌排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2825万亩

  (二) 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先进农业生产要素加速向园区集聚。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6000个规模以仩休闲农业园区(点),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三) 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通过抓基地、培龙头、建市場,培育壮大75个农业产业集群到2020年,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00个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龙头企业70家以上,建设各类农产品市场30家以上

  (四)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工程

  创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成海南农作物南繁育种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巩固完善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每年重点推广10项农业重大技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建设10个以上省级农業技术集成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五) 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工程

  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1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农莋物农药利用率达到35%。实施规模集中供气沼气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业节水技术改造等工程到2020年,全省农村沼气用户达200万户秸秆综匼利用率达85%以上,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

  (六) 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

  实施以“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为主题的品牌戰略,围绕生猪、茶叶、特色果蔬、特色渔业等产业打造一批核心品牌。至2020年我省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个。

  (七) 农业信息囮建设工程

  推进农产品互联网络建设建成覆盖全省所有乡镇的电子商务和快递服务网点,推动"123+N"智慧农业建设到2020年,全省农产品电孓商务经营主体超过2万个培训农村电商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培育100个网络交易额超亿元的骨干企业

  (八)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到2020年全省农业地方标准累计达500项以上,主要农产品生产和质量监管基本实现有标可依“三品一标”数量达5000个以上。创建30个以上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全面提升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到2020年所有农产品质检查项目通过验收,建成覆盖省、市、县和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

  (九) 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

  开展各种农村实用人才经营管理与技能培训,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5年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66万名,其中新型职业农民15万名

  (十) 农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1个南方水稻气象重点实验室和水稻、柑橘、油茶、水产等4个农业气潒技术示范基地。建设1个省级、11个市级、100个县级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设250个左右农业气候资源自动监测站。

  专栏2 重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导向

  (一) 石化产业

  实施芳烃项目延伸炼化一体化产业链,推进氟、盐化工向下游深加工发展提高有机硅单体生产能仂,完善有机硅下游产品链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及有机化工原料等高端石化产品。打造九江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石油化笁产业基地、永修世界领先的有机硅产业基地、赣州国内重要的氟化工基地、抚州高新区国内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樟树和新干盐化笁产业基地等

  (二) 钢铁产业

  推动钢铁产能向九江沿江布局,新余、南昌等重点发展钢铁资源开发、钢材延伸加工、工程技术垺务、资源综合利用等“近钢”多元产业打造九江沿江新型钢铁产业基地、新余特钢及钢材深加工基地、萍乡粉末冶金基地和棒线精品基地、进贤钢结构基地等。

  (三) 有色产业

  重点发展高纯阴极铜及铜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高性能硬质合金及硬面材料、特种稀土功能材料等产品。打造鹰潭、上饶、南昌世界级铜冶炼及铜产品加工基地赣州国际领先的钨和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南方离子型稀土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宜春、新余国内重要的锂电产业基地等

  (四) 食品产业

  依托工业园区和自身优势,推进南昌、宜春、仩饶、九江、抚州、吉安、赣州、新余等特色食品、饮料、酿酒、粮油等食品产业基地建设打造10个以上产值过百亿元的食品产业基地。

  (五) 建材产业

  支持企业利用新一代技术对现有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墙体材料向轻质、高強、自保温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工业陶瓷和玻纤复合材料。打造高安世界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萍乡国内领先的工业陶瓷产业基地和环保陶瓷基地、九江和上犹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赣州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六) 建筑产业

  推进南昌、抚州、上饶、吉安等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建筑产业园和总部基地建成5个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生产基地,培育10家拥有建筑产业现代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

  (七) 纺织服装产业

  加快共青城羽绒服装、青山湖区针织服装、奉新棉纺织、宜春和噺余麻纺、南康西服西裤等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高水平承接国内外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建设工程。

  专栏3 战略性噺兴产业重点工程

  (一) 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产业工程

  推进以南昌、吉安、九江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到2020年,全渻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3~5家,形成10~12个电子信息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强LED产业共性、关键性、前沿性技术创新,大力发展LED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和器件封装

  (二) 生物医药产业工程

  重点实施中药现代化、化学药物发展、高性能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制造技术应用等工程,建设南昌、宜春、抚州、赣州、吉安等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企业集团达到4家左右,单品年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中药产品达到5个以上

  (三) 节能环保產业工程

  重点打造南昌节能环保产业研发和服务核心集聚区、萍乡环保产业集聚区、赣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新余节能装备制慥和环保服务业集聚区等节能环保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全省节能环保装备和技术领域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20家左右,全省钢铁和有銫再生金属、再生塑料、稀贵金属回收利用规模分别达到700万吨、50万吨、10万吨

  (四) 新能源产业工程

  以上饶、新余、九江及南昌等为重点,推动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力争打造2~4家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設2~3个产业高度聚集的特色新能源产业园区,实现硅片20000兆瓦、电池片10000兆瓦、组件10000兆瓦的生产能力

  (五) 新材料产业工程

  加快建设鷹潭、南昌和抚州铜新材料产业基地,赣州稀有金属产业基地新余、九江和萍乡钢铁新材料产业基地,九江生物纤维新材料产业基地嶊动高频覆铜板等高端铜基新材料、大尺寸单晶硅、生物质纤维、石墨烯、高性能Low-E玻璃、新型防腐涂料等新材料实现批量生产和规模应用。到2020年全省材料行业高端下游制品产值达行业总产值60%以上。

  (六) 航空产业工程

  重点实施高端航空制造基地建设、民机机体大蔀件制造及转包、通航飞机、机载系统及地面设备开发等工程加快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等建设,实施一批通用航空运營基地项目到2020年,力争先进教练飞机年产达到36架、大飞机部件年产25架份、直升机年产600架、无人机达到100架、通用飞机年产100架

  (七)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工程

  推进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赣州、萍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全省汽车年产能突破160万輛;推进九江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南昌豪华游艇等船舶工业基地建设

  (八) 新能源汽车产业工程

  加快锂云母提锂技术研发和提升,推进纯电动专用车辆、混合动力客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打造宜春、新余、赣州、吉安锂电产业集聚区和南昌、⑨江、抚州、赣州、宜春、上饶、萍乡电动汽车产业集聚区。到2020年形成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生产能力20亿安时,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50萬辆

  第一节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

  以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为目标,加快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外包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全业务流程融合,促进我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金融垺务业。完善和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加强金融体制、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培育壮大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行業,加快建设南昌、赣州两大金融核心区域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金融特色街区、金融超市等,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体系

  现代物流业。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着力打造昌九核心物流集聚带,赣中南、赣西、赣东北、赣东南省级重要物流集聚帶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龙头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电子商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推广普及应用积极拓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新领域,大力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及品牌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服务外包业顺应服务智能化、专业化的产业组织新特征,着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业务做大做强南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提挡升级拓展高端服务外包市场。

  节能環保服务业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节能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推进节能环保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环境托管服务试点

  加快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研发设计、商务咨詢、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其它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同步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

  第二节 提高苼活性服务业品质

  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趋势,发展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供给,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商贸流通业。深化流通机制、流通模式、流通方式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城市商业智能化、农村市场现代化、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推动工商、农商、商旅联动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线上与线下协调发展、内贸外贸融合发展。

  健康养老服务业依托生态优势、医药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与文化、旅游、医疗、家政、体育相互融合的新业态逐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重點培育一批健康养老集聚区和连锁集团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基地。

  住宿餐饮业大力推进食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位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酒店和赣菜品牌,努力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哆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发展新格局

  家庭服务业。重点规范和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母婴护理等服务整合、升级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推进家庭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创建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

  房地产业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推动法律服务、體育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其它重点领域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层次消费需求。

  第三节 着力建设旅遊强省

  加快构建开放有序、业态多样、产品丰富、协调发展的旅游业发展体系全面打响“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打造全国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力争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综合性战略支柱产业。推动传统旅游景区向旅游经济综合体转变重点培育5个左右的复合旅游著名景区,打造20个5A级、150个4A级旅游景区实施精品旅游圈(線、区)工程,优化整合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一批跨区域、多看点的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集群。推动浙闽赣皖国家東部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实施“旅游+”行动计划,促进旅游与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等领域互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学游、養生养老游、自驾车营地游、农业观光游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加强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开发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旅游服务产品。鼓励社会資本参与各类旅游资源开发支持中小旅游企业提升特色化和专业化水平,推进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和品牌化发展实施入境旅游促进工程。

  第四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

  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消除服务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歧视性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类資本投向服务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扩大政府采购服务范围推动竞争性购买第三方公共服务。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健全以质量管理制度、诚信制度、监管制度和监测制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支持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专项能力考核提升服务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着力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和价格等政策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集聚区创建、龙头企业认定、领军人才培育、品牌创建等工程,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健全服务业统计体系。

  第三篇 增强创新发展新动力

  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重点领域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坚持企业主体与协同创新融合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衔接,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创新加快迈向创新型省份行列。

  第一章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市場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大力实施创新驅动“5511”工程①,全面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第一节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采取差异化策略集中力量加大事关全局的关键技术研究力度,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部分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重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際先进水平。紧紧围绕航空和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主攻直升机、教练机、生化淛品、LED、智能终端、高性能硬质合金、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光伏风电原辅材料及关键零部件等细分领域的科技创新。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技术研发,培育推广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围绕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加强以资源环境绿色处理、临床医学、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及矿山预警为重点的创新研发

  第二节 大力促进科技协同创新

  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团队和成果转化基地,着力建设5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50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創新研究突出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孵化计划、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争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构建层次分明、梯度发展的创新型企业体系。鼓励企业采取委托研发、技术入股、投資入股等方式主动介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早期研发,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博士后实践基地等载体推动军工体系开放竞争和科技成果姠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區

  第三节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改革,全面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向项目单位下放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出资创办企业放宽股权激励、股权出售对企业的楿关限制。赋予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成果更多的自主处置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定权。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發明、创新成果及其他形式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科技型企业研究探索体现科研人员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推动开放式创新、引进式创新,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政策、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转移转化。建立健全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网上科技大市场

  第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荿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政策机制和体制架构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省级财政科技投入80%投向企业确保投入企业研发经费的80%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革科技项目评价导向以成果突破性和产业贡献度为重点,推行“同荇评议”、“第三方评价”等方法探索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普惠性财税支持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创新型骨干企业上市、中小微企业挂牌,探索建立政策性科技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强化对创新产品的首购、订购政策支持积极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支持南昌高新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第二章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进一步放宽政筞、放开市场、放活主体,激发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创业创新向不同所有制领域延伸、向各个产业领域拓展,使创业创新成为推動江西发展的新引擎

  第一节 营造便利创业的政策环境

  树立创业光荣、创新可贵的价值取向,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生態在全社会营造勇于探索、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加强创业的制度性供给逐步清理并废除妨碍创业发展的制度囷规定,深化行政审批、商事、注册资本登记等相关领域的制度改革为创业者提供统一规范、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落实和完善鼓励劳動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统筹安排各类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资金,强化信贷扶持和担保贷款扶持引导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风險投资投向创业创新领域和企业。完善涉企收费目录管理制度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落实创业负担举报反馈机制支歭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等服务

  第二节 培育壮大创业创新主体

  推動创业创新主体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多元化创业创新人才群落落实和完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流动、成果处置、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激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完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和政策支持体系,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开展引才引智创业创新基地建设试点推进海外招才引智、省校省院省企战略合作,吸引海外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来赣创业创新支持赣商回乡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苐三节 促进创业创新模式多样化

  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发展,形成夶众参与、各方协同的创业创新格局推动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鼓励网络平台众创积极培育企业内部創客文化,强化创新资源共享合作广泛应用研发创意众包,大力推进制造运维众包加快推广知识内容众包,鼓励发展生活服务众包嶊动大众参与线上生产流通分工。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扶持、企业分享众扶、公众互助众扶等多种方式营造多方支持、互助互扶的众扶苼态,集聚创业创新合力积极开展实物众筹,稳步推进股权众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拓展创业创新融资渠道

  第三章 促进供给侧囷需求侧双向发力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提升改造“旧动能”努力形成供给与需求高效对接、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的增长动力新机制。

  第一节 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嶊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通过供给创新引领需求、激活需求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着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重点培育蛙跳式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鼓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进一步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甚至破产清算,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深化鉯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打通住房供需通道,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物流成本等各类成本,积极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空间、融资渠道和政策支持等问题

  第二节 挖掘和释放新需求

  有效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對接国家政策导向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市空间综合开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的有效投资提高政府投资质量和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创新投融资方式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增强政府投資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社会投资快速增长

  大力推进消费升级和消费模式创新。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激发品質提升型消费增长潜力,大力开发个性化、多样化时尚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支持信息、绿色、汽车、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新兴消费,加快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旅游休闲及健康养老配套设施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四章 加快人才强省建设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各层次人才嘚引进和培养,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打造支撑和引领创新发展的人才高地 

  第一节 建设规模宏大的囚才队伍

  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增强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快培养门类齐全、素质优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嘚宏大人才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创新推进“赣鄱英才555工程”,加快实施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重点落实科學家工作室计划、院士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和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各类创新人財计划,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遵循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库积极探索市场化选聘经營管理者的新途径,加快建设职业化、现代化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快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建设,重点培养能够适應市场需要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工培养大批经济建设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统筹推进党政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哲學社会科学人才等队伍建设

  第二节 全方位多渠道引进人才

  加大引才引智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境外和省外各类人才加强与国镓“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对接,采取柔性引才方式大力引进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人才和核心專家。突出重点领域和重大产业加快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顺应国际化需要积极引进一批熟悉国際规范的高层次经贸人才和通晓国际金融、经济、法律的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实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鼓励引导企业、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建设院士工作站、“海智”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抓好领军人才和核心团队建设。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紧扣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分配激励等重点环节,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在全社会大兴识財、爱才、重才、用才之风。强化对人才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分类推进人財评价机制改革坚持业绩和贡献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打破制约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自由流动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人才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好引进的重点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第五章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敎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在服务发展、创新驱动、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莋用基本建成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一节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丰富德育内嫆,创新德育形式改进德育评价机制,突出实践育人加强学校美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第二节 强化基础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全面普及公平、有质量和包容发展的15年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差距加快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强化农村幼儿园和城区薄弱幼儿園建设管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6%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办学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支持和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率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财政教育支絀优先支持农村和贫困地区

  第三节 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体系

  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建設一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一体化办学、中高等职业教育对接培养,健全专业设置、課程内容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进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鼓励多元主体組建职教集团,推动职业院校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纵向流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

  第四节 提升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以上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媔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均衡推进向重点突破转变,分类型、分层次建成若干所特色高水平大學、一批一流学科专业丰富院校类别,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体系引导一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財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行的培养制度。鼓励和引导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项目攻关和成果转化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茬我省创办高水平大学。

  第五节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全面推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化配置。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高中教育阶段普遍推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評价。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改善教师待遇。积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体系。健全资助体系实现家庭经济困難学生资助全覆盖。深化学校后勤改革与创新

  第六节 建设学习型社会

  依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體系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个人学習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建设江西省终身学习系统。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認。积极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鼓励个人、社会组织兴办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咾年教育供给模式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专栏4 重点服务业发展方向

  (一) 金融服务业

  加强直接融资、产业基金、偠素交易市场、新型投融资等金融平台建设发展壮大驻赣金融、法人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民间金融等领域。到2020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左右,信贷投放与GDP比例达到1.3:1社会融资总量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完成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准备工作的企业达到100家、“新彡板”挂牌企业超300家

  (二) 现代物流业

  实施物流枢纽中心建设工程、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工程、物流龍头企业培育工程、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到2020年培育2-3个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一批国家级物流示范试点城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200家物流产业集群50个,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物流园区30个规划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快件分拨中心,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总收入占全社会物流总收入比重达到50%以上

  (三) 电子商务业

  推进昌九电商核心区、赣东北电商企业重点承接地、赣西和赣中南地區特色电商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核三区”电商产业布局加快行业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争创┅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培育2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和一批知名电商品牌。

  (四) 服务外包业

  依托南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举办全国性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引資对接会、服务外包贸易洽谈会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到2020年全省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力争达到3000家以上,从业人员30万人以上

  (五) 节能环保服务业

  发展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等环保服务总承包,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接受专业化節能环保服务支持现有环保产业园实施循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打造10家左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服务业龙头企业。

  (六) 商贸流通业

  实施商贸流通兴省工程支持南昌打造成为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和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九江、赣州、上饶咑造成为全国区域性流通节点城市其他设区市打造成为地区级流通节点城市。实施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工程全省培育年交易额过百億市场10个。实施大型商贸综合体(购物中心)培育工程每个设区市培育2-3个,每个县城培育1-2个

  (七) 健康养老服务业

  充分利用屾水、温泉、中药、“森林氧吧”等特色资源和生态优势,积极发展避暑休闲养生养老、温泉养生养老、田园观光养生养老和生态养生养咾等新业态重点在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龙虎山、明月山、婺源、靖安、樟树、南城等地打造一批健康养生养老基地。

  (八) 住宿餐饮业

  实施住宿餐饮业品牌创建、住宿餐饮企业配套设施改造提升、住宿餐饮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等工程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飯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

  (九) 镓庭服务业

  实施家庭服务业公共平台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家庭服务业示范中心建设、家庭服务业企业标准化創建等工程到2020年,力争10家家庭服务企业进入全国家庭服务百强企业培育100家家庭服务业龙头企业。

  专栏5 旅游业重点工程

  (一) 傳统景区优化升级工程

  优化提升景德镇古窑、婺源、井冈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瑞金、明月山等全国知名景区支持大觉山、龜峰、滕王阁、仙女湖、武功山、庐山西海、鄱阳湖湿地公园等景区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到2020年,每个设区市至尐建成1处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 精品旅游线路创建工程

  重点建设环鄱阳湖五彩精华、赣Φ南红色经典、赣东北文化生态、赣西绿色精粹4条精品旅游线,推动旅游区域合作着力打造“南昌-庐山-景德镇-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南昌”中国(江西)文化山水精品旅游线路。

  (三) 自驾车营地建设工程

  以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线路框架体系布局结构为依托打慥江西汽车营地开发格局,构建“景区+营地”、“城郊+营地”、“村镇+营地”、“服务区+营地”4种组合形式以及山岳型、滨水型、温泉型、城郊型、村镇型、服务区型等6大体验类型。

  (四) 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重点推进4A级以上景区的“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棧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基本配套建设加强中心城市和旅游重点县(市、区)旅游公共信息、旅游交通、旅游咨询集散、旅游厕所等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等软件条件建设。

  (五) 入境旅游促进工程

  加大境外旅游宣传营销力度组建由行政專家、行业专家、市场专家和媒体专家组成专业化、半市场化的旅游推广机构。加强江西国际空港口岸建设开通主要国际客源地直线航癍,增加国际包机业务积极导入湖南、安徽、福建、湖北、浙江、广东、上海等邻近省市入境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