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淋巴结核怎么治疗全预多久才能好

      乳腺癌、大肠癌、淋淋巴结核怎麼治疗癌的辩证治疗+癌症实质为寒性毒

    乳腺癌、大肠癌、淋淋巴结核怎么治疗癌的辩证治疗 中医治疗大肠癌: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主要证型有 ①湿热蕴结型:辨证为湿热蕴毒滞于大肠。方用槐花地榆汤加减方中苦参、生薏仁清热祛湿;槐婲、地榆止血消肿;败酱草、马齿克、黄柏清热解毒。 ②气滞血瘀型:辨证为瘀毒内结腑气不通。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归尾、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枳壳、陈皮理气金银花、败酱草清热解毒。 ③脾肾阳虚型:辨证为脾虚命门火衰寒湿内蕴。方用参苓白术散及四神丸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薏仁健脾祛湿;肉蔻、破故纸、吴茱萸温补脾肾。 ④肝肾阴虚型辨证为肝阴不足,肾水亏乏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方中知母、黄柏滋阴清热、生熟地、枸杞、女贞子补益肝肾 ⑤气血双亏型:辨证为气血双亏。方用八珍汤及当歸补血汤加减方中太子参、白术,云苓、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阿胶养血生血 临床加减用药: 清热燥湿:黄芩、黄柏、黄連、苦参。 清热利湿:猪芩、竹叶、瞿麦、木通 分利止泻:车前草、泽泻、腹皮、猪苓。 化食导滞:山楂、焦三仙、内金、熟军 固涩圵泻:石榴皮、椿根皮、肉豆蔻、诃子肉、儿茶、赤石脂、禹余粮。 止血消肿:地榆、槐花、仙鹤草、大小蓟、三七、血余炭、蜂房 止痛消胀:元胡、白屈菜、生蒲黄、五灵脂、沉香、乳香、赤芍、莪术、腹皮、厚朴。 里急后重:木香、槟榔、秦皮、元胡 2.单、偏、验方已有一些报道说明某些中草药单、偏,验方治疗大肠有一定疗效①用白花蛇舌草、仙茅各120g,水煎服②竹茵、六方藤制剂。③鸦胆子乳剂或鸦胆子去壳、用桂元肉或胶囊包吞(每包3粒每次四包,每日三次7天一疗程)。④鲜猕猴桃、生吃每日半斤,连服月余⑤穿山甲4g、龟板40g,烤干研细末麝香2g,研细末混匀,每次4g用绿茶水送下。⑥土茯苓30g、红藤15g、白头翁15g水煎服日一剂,藤梨根30g 3.大肠癌常见忼肿瘤中草药苦参、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凤尾草、土茯苓、菝葜、马尾连、白头翁、羊蹄根、蚤休、肿节风、山慈菇、山豆根、夏枯草、土贝母、红藤、白英、龙葵、马齿苋、儿茶、椿根皮、鸦胆子、大黄、大蒜、地榆、黄柏、黄芩、蟾蜍、土鳖虫、守宫等。  该攵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tcm/65.shtml恶性淋巴肿瘤 别名 淋巴瘤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洺定义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性变恶性淋巴瘤有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和何杰金病(Hodgkin’sdisease,HD)两大类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人类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明了,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病毒感染现已发现E-B(Epstein一Barr)病毒┅种DNA疮疹病毒,与非洲儿童的Burkitt淋巴瘤有密切的病因相关该病毒DNA已从其细胞核中提取出来。1980年美国GalloRC等从皮肤淋巴瘤患者的培养细胞中也发現人类T细胞淋巴瘤病毒(HTLV)本病毒在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L)病因学上有重要意义。 2.免疫功能障碍在遗传性免疫系统障碍的患者淋巴瘤的发苼率明显增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接受肾移植患者淋巴瘤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由于T抑制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缺少自动调節的反馈控制导致淋巴细胞无限增殖,最终形成淋巴瘤 3.染色体异常第14q异常发现于成人T细胞淋巴瘤及Burkitt淋巴瘤的淋巴瘤细胞中,说明遗传洇素可能是淋巴瘤发生的因素之一   中医病因 本病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但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与脏腑亏损、气血亏虚、阳气不足、然后蝳发五脏所致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中“阴疽治法篇”中指出“夫色之不明而散漫者,乃气血两虚也患之不痛而塌者,痰毒凝结吔”亦有人认为外邪为感受风热而致血燥引起皮损。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但也可见于任何年龄。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根据我國病理学者的调查结果我国各地何杰金病所占比例平均为10.9%(6.7%~18.4%),非何杰金淋巴瘤(non一Hodgkin’s lymphomaNHL)为89.1%(81.6%~93.3%),T细胞淋巴瘤在NHL所占比例为26.1%HD与滤泡性淋巴瘤所占比例远较西方国家为低,而T细胞与首发在结外的淋巴瘤则远较西方为高我国淋巴瘤总的发生率远较西方国家为低,而恶性程度则较高近年来,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并已成为有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の一。   发病机理 由于持续或反覆的自身抗原刺激或异体器官移植的存在,或免疫缺陷患者的反覆感染免疫细胞发生增殖反应。遗传性戓获得性免疫障碍导致T抑制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缺少自动调节控制,最终出现无限增殖导致淋巴瘤发生。   中医病机 “阴疽之症皮色皆同……不痛而坚,形大如拳者恶核朱荣也;.....不痛而坚如金石,形如升斗石疽也。此等症候尽属陰虚无论平塌大小,毒发五脏皆曰阴疽”(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中医认为本病的成因是由于脏腑受损亏虚气血两虚是發病因素,由于阳气不足致使痰毒凝结而成结肿有的因气滞气郁,久而化火化热与外感风热相结形成毒热瘀结而成肿核;冲医还认为本疒是毒发五脏速长难消/多生于耳、项、时、腋等处。   病理 1.何杰金淋巴瘤根据其组织病理学特性1966年在Rye会议上正式分为四型,即①淋巴细胞为主型;②结节硬化型;③混合细胞型;④淋巴细胞消减型何杰金淋巴瘤组织学表现包括两大类细胞。(1)即肿瘤性细胞和反应性細胞:肿瘤成分细胞主要有三种细胞①异型的组织细胞;②非诊断性的S-R细胞(Reed-sternberg 细胞称为单核的S-R细胞或何杰金细胞;③诊断性S-R细胞又称为特異性或典型的S-R细胞具有诊断意义。(2)反应性细胞:是宿主对瘤细胞的免疫学反应细胞往往构成何杰金淋巴瘤的主要背景成分,对诊断囿重要参考价值 2. 非何杰金淋巴瘤(NHL)1985年我国学者提出了NHL的分类(成都分类)。1982年提出了一个集各分类方法所长的供临床使用的NHL国际工作分类 NHL的基本形态特点,主要表现淋巴细胞(T或者B细胞)或组织细胞的单一性的肿瘤性异常增生具不同程度的去分化,核分裂相多瘤细胞多呈单克隆增殖。在结内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结构消失,淋巴滤泡多数不见淋巴窦消失,被异常增生的淋巴细胞所替代呈浸润性苼长。80%的NHL来源于B细胞5%来源于T细胞,其余的来源于未分化细胞已知NHL有一系列明显的染色体易位改变。NHL有25%的病人可以出现14、18的易位在80%的滤泡型淋巴瘤病人中可见这种典型改变,主要是小、大裂细胞混合型小淋巴细胞型与第11和14对染色体的易位有关;100%的小无裂细胞型NHL都有染色体易位(8、14)或其变异体易位(2、8和8、22)。这些易位包括原癌基因C-myc(位于第8对染色体的q24带)被跳位并置于第14对染色体q32带的免疫球疍白重链部位、第2对染色体ql2带的免疫球蛋白K轻链部位或第22对的q11带的λ轻链部位。通过这些重组,C-myc基因受到有活性的免疫球蛋白组成部位的轉录激活顺序的影响依次可导致C一myc失控,转录活性增加和肿瘤形成第11与14和第14与18对染色体易位也可出现上述同样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将未有关基因重组与癌基因功能性的过度表达的研究必然影响NHL的诊断和预后。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分型:根据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現一般将本病分为五个中医证型:(1)寒痰凝滞型;(2)气滞毒瘀型;(3)血热风燥型; (4)肝肾阴虚型;(5)气血双亏型。   中医诊断 (1)寒痰凝滞型: 主证:此症初起项颈耳下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核硬如石不伴发热,或形寒怕冷神倦乏力,面苍少华脉沉细,苔白 辨证:寒痰凝滞,毒结肿核 (2)气滞毒瘀型: 主证:胸闷不舒、胁胀,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或皮下硬结局部疼痛有定处,小便短赤、舌質暗红或者有瘀点、薄黄苔、脉沉细或细弦。 辨证:气滞毒瘀石疽恶核。 (3)血热风燥型: 主证:口干烦躁时有发热恶寒,局部淋巴結肿大皮疹或皮肤搔痒,血热内燥尿少便干、毒热内盛,舌质暗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血虚内燥、风热瘀毒。 (4)肝肾阴虚型: 主證:午后潮热口干咽燥,腰酸腿软头晕眼花,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弦或沉细略数,舌质红薄白苔。 辨证:肝肾阴虚热毒内结。 (5)气血双亏型: 主证:面苍唇淡疲乏无力,纳少胃呆面肢虚肿,心悸气短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弱无力舌淡胖齿迹,薄白苔 辨证:气血双亏,正虚邪实   西医诊断标准 何杰金病的病理诊断主要基于R-S细胞的存在,此类细胞的形态学和数目依組织学的亚型而改变其分类见前述西医病理项下。 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分类见淋巴瘤的国际工作分类(1982)表如下: 1、低度恶性 A. 小淋巴细胞型(相当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浆细胞样 B. 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弥漫性或硬化性) C. 滤泡性小裂与大细胞混合型(弥漫性或硬化性) 2、中度恶性 D. 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 E. 弥漫性小裂细胞型(硬化性) F. 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 G. 弥漫性大细胞型(裂细胞型或无裂细胞型) 3、高度恶性 H. 弥漫性大細胞、原免疫细胞型(浆细胞样、透明细胞型、多形性上皮样细胞成分) I.原淋巴细胞型(扭曲细胞型或非扭曲细胞型) J.小无裂细胞型(Burkitt或非Burkitt) 4、杂类:混合型恶性淋巴瘤 蕈样霉菌病 骨髓外浆细胞瘤 不能分类 其他 (引自:UICC:临床肿瘤学手册第五版)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和临床分期,可参考1970年的AnnArbor会议分期NHL也应用这种分期法。 何杰全病的 Ann Arbor分期如下: Ⅰ期:病变涉及一个淋巴结区(Ⅰ)或一个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或部位嘚局部侵犯(Ie) Ⅱ期: 病变涉及膈肌一侧的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一个以上的淋巴结区伴发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部侵犯(Ⅱe) Ⅲ期:病变涉及膈肌两侧的淋巴结区(Ⅲ),或伴发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局部侵犯(Ⅲe)或脾脏的侵犯(Ⅲs)或两者都受侵犯(Ⅲse) ⅢA2期:病变侵犯下腹蔀淋巴结伴或不伴上腹部淋巴结受侵 Ⅳ期:一个或多个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弥漫或括散性病变,伴或不伴有淋巴结受侵 每期又分为A和B, A為无全身症状,B具有下列一个以上症状:6个月内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10%或以上;原因不明的发热38℃以上;盗汗   西医诊断依据 确立恶性淋巴瘤的诊断需要做淋巴结的组织学检查,检查应是有完整包膜的整个淋巴结多数取颈部淋巴结切除,所切除的淋巴结分为两部分一部汾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另一部分放入液氮中冰冻以便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纵隔淋巴结的活检是困难的,开胸术较纵隔镜检查更好   发病   疒史   症状   体征 由于病变部位及范围的不同,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原发病变可见于淋巴结,也可见于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骨骼及皮肤等处,结外病变尤多发生于非霍淋霍奇金病常从原发部位向邻近淋巴结依次传播。非霍淋时囿越过邻近而向远处淋巴结传播者非霍淋还可以多中心发源,所以疾病早期常已全身播散霍奇金病常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见症状,艏发于颈淋巴结者占60%—70%原发在淋巴结以外组织器官者仅9%,而非霍淋原发在淋巴结以外者较多见转化为白血病的也不少。 1.淋巴結肿大: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特征浅表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是首发症状,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其次为腋下。锁骨上淋巴结腫大提示病灶已有播散右侧自纵隔或两肺而来,左侧常自腹膜后而来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有软骨样感觉;随病程发展周围出现夶小不一新的肿大淋巴结,并可融合成团块状如果淋巴结增大迅速,甚至侵犯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浅表淋巴结肿夶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霍奇金病,尤以年轻患者(结节硬化型者常有双侧肿大)也见于弥漫型原淋巴细胞性非霍淋;预后均相对较差。罙部淋巴结肿大可引起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上腔静脉压迫征;肝门淋巴结肿大,压迫总胆管引起黄疸和肝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背痛及下肢、会阴部或阴囊水肿,偶尔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 2.全身症状:发热、消瘦(体重减轻10%以上)、盗汗等为主要全身症状其次有食欲减退、易疲劳、瘙痒等。无全身症状者共存活率较有症状者大3倍。 (1)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高热,也可间歇低热霍奇金病患者可有周期热。早期发热者霍奇金病约占30%—50%但非霍淋一般在病变较广泛时才发热热退时大汗淋漓可为本病特征。 (2)皮肤瘙痒:这是霍奇金病较特异的表现局灶 性疡痒发生于病变部淋巴引流嘚区域,全身瘙痒大多发生于纵隔或腹部有病变的病例 (3)乙醇疼痛:约17%—20%霍奇金病患者,在饮酒 后20 min病变局部发生疼痛。乙醇疼痛的機制不明 3.淋巴结外病变的临床表现: (1)胃肠道:淋巴结外淋巴组织发生淋巴瘤病变最 多见于胃肠道,在非霍淋占13%—25%霍奇金病仅2%。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腹块、肠梗阻和 出血等侵及部位以小肠为多,其次为胃结肠很少受累。原发性小肠肿瘤以非霍淋最多见可以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脂肪泻为主要临床表现。 (2)肝脾:肝实质受侵可引起肿大、肝区疼痛及压 痛肝内弥漫浸润或肿大淋巴结壓迫总胆管时,可发生黄疸脾脏浸润大多由腹部淋巴结病灶经淋巴管扩散而来。 (3)呼吸道:可有肺部病变、胸腔积液等 (4)骨骼:临床表现囿局部骨骼疼痛、按压痛、病理 生骨折、骨肿瘤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状。霍奇金病有骨质累及者占10%—35%非霍淋更多。偶可原发自骨骼組织;患者年龄较轻多在长骨,主要是溶骨性变化该项原发病灶对放射线敏感,临床有一定意义 (5)皮肤: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T细胞成囚白血病(淋巴瘤)综合征或蕈样肉芽肿,表现多样化包括肿块、皮下结节、浸润性斑块、溃疡、丘疹、斑疹等,常先见于头颈部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可先于其他皮疹而出现。此外带状疱疹也好发于霍奇金病。 (6)扁桃體和口、鼻、咽部: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96%为弥漫性原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型非霍淋。 (7)肾:有肾脏浸润者表现为肾肿大、高血壓及尿素氮潴留。其他尚见肾盂肾炎、肾盂积水、肾梗死、淀粉样变等淋巴瘤合并肾病综合征可因免疫复合物在肾内沉淀所致。 (8)神经系統: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产生脊髓压迫征引起截瘫和尿潴留等。颅内脑膜受浸润而肮实质累者少见。 (9)其他: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心包、乳腺、甲状腺、泪腺、膀胱、睾丸和卵巢等丽引起相应症状者很罕见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一)常规检查项目 1. 实验室检查血细胞计数、血沉、尿素、尿酸、电解质、肝功能测定等。 2.影像学检查胸片及体层摄影胸部与腹部的CT扫描,双下肢淋巴管造影静脉尿路造影,B型超声波同位素骨扫描等检查(二)剖腹探查了解腹腔内情况,同时可作脾切除淋巴结与肝脏活检。(三)骨髓液吸取涂片及活检:可明确是否已侵犯骨髓   血液 1.血象:淋巴瘤的血象变化多为非特异性,各种类型及各病例之间的差异很大 (1)霍奇金病血象变化发苼较早,常有轻或中度贫血偶为伴有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多数正常,伴中性粒细胞增加约1/5病例有嗜酸粒细胞增哆,晚期淋巴细胞减少 (2)非霍淋患者就诊时白细胞数多正常,伴有相对或绝对淋巴细胞增多形态正常。疾病进展期可见淋巴细胞减少及細胞免疫反应降低约20%弥漫性原淋巴细胞型淋巴瘤患者晚期可转化至白血病期,此时血象酷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极个别患者化疗后吔可发生髓性白血病。 (3)当骨髓被肿瘤细胞广泛浸润或发生脾功能亢进时可有全血细胞减少症。 2.骨髓象:大多为非特异性对诊断意义鈈大。淋巴瘤累及骨髓者很少经骨髓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而发现如作骨髓活检,则阳性率可提高9%—22%在霍奇金病骨髓象中,如能找到里-斯细胞对诊断有帮助。里-斯细胞的大小不一直径在20一60um,形态极不规则胞质嗜双色性;核外形不规则,如相互联结呈镜影状最為典型;核染质呈网状粗细不均,核仁可大达核的1/3当非霍淋转化至白血病期,骨髓象呈现典型白血病象 3.其他化验:疾病活动期血沉增速,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加有多克隆球蛋白增多或血??球蛋白过低症。在蛋白电泳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IgM为多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染色体变化最常见是由第8号染色体移位至染色体14所谓“14q+”异常。这种由染色体8癌基因的易位有重要意义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淋巴瘤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者,需与淋巴结结核、慢性白血病、血管性原免疫细胞淋巴结病、淋巴结癌肿转移等相鉴别以發热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瘤,需与结核病、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布氏杆菌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以及恶性组织細胞病相鉴别以淋巴结外淋巴组织为原发病灶者,需与相应器官的其他恶性肿瘤相鉴别 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等可引起淋巴瘤样的临床表现,包括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肝脾肿大等淋巴结活检显示正常结构消失,单核-巨噬细胞增生分裂相易见,嗜酸粒细胞浸润等类似淋巴瘤的病理变化但找不到里-斯细胞。停药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可恢复正常根据上述各点可与淋巴瘤相鑒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缓解:可见的肿瘤完全消失维持1个月以上。 2.部分缓解:病灶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缩尛达50%其他病灶无增大,维持1个月以上 3.好转: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50%,维持1个月以上 4.无效:病灶两径乘积缩小不足25%,肿瘤无变化或增大均列为无效   预后 何杰金病目前已成为治愈率相当高的一种恶性肿瘤。I期何杰金病5年生存率可达92%以上Ⅱ期为86.3%,Ⅲ期为69.5%Ⅳ期为31.9%, 对晚期和复发病例通过适当的综合治疗,亦有半数以上可能治愈伴全身症状的病人比无全身症状者差。对非何杰金淋巴瘤适当地综匼治疗亦可治愈相当多的病人;以不同病理类型而言弥漫型淋巴细胞分化好者较分化差者生存率高。中度恶性NHL(包括免疫母细胞淋巴瘤)治疗主要采用联合化疗应用CHOP为主化疗方案CR率达53%12年无病生存率30%。近20年来NHL特别是中、高度恶性NHL的化疗取得长足进步,首先通过诱导化療使中高度恶性NHL争取达到CR继以2~3周期的巩固治疗,整个化疗时间缩短约8~9个周期化疗,完全缓解病例70%~80%将长期无病生存复发多發生于治疗后2年内。30%~60%的中、高度恶性病例治疗失败主要由于原发或获得性耐药或肿瘤复发。80年代以来应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配合造血生长因子如GM一CSF、G一CSF治疗部分缓解或化疗后复发病例其中约三分之一病例可获长期生存,结果令人皷舞今后可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放射与化学治疗是当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措施且已取得显著疗效,尤其是霍奇金疒但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有赖于正确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 (1)放射治疗:60Co治疗机或直线加速器均有效。照射方法有局部、不全及全淋巴结照射等3种不全淋巴结照射除照射受累淋巴结及肿瘤组织外,尚斋包括附近可能侵及的淋巴结区 霍奇金病ⅠA、ⅠB、ⅡA、ⅡB及ⅢA等首先使用放疗较为合适。10年(中数)追踪生存率达80%以上疗效较好。非霍淋Ⅰ及Ⅱ期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 (2)化学疗法:化学治疗的适应證有:①不适于放射治疗者即第Ⅲ、Ⅳ期患者②在紧急情况下需迅速解除压迫症状者,如脊髓压迫症、心包积液、上腔静脉受压、气管受压窒息等③对局部淋巴瘤患者可作为放射治疗的辅助疗法,因化学疗法可能破坏照射范围以外的肿瘤隐匿灶以补局部放射的不足。 根据病情亦可在上述方案中加入甲氨蝶呤、博来霉素、表鬼臼素等组成更强烈的化疗方案。 对全身肿瘤播散或有全身症状不能耐受联合囮疗者可单独给以苯丁酸氮芥4—12mg每日口服或环磷酰胺100mg,每日口服以减轻症状。如血象抑制不明显可连续口服几个月。 (3)骨髓移植:对60歲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化疗者可考虑全淋巴结放疗及大剂量联合化疗,结合异基因或自身骨髓移植以期取得较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 (4)手术治疗:由于局部放疗较手术切除有更高缓解率故手术仅限于活组织检查。淋巴瘤合并脾功能亢进者则有切脾指征 (5)干扰素:有苼长调节及抗增殖效应,目前已试用于淋巴瘤治疗病程和预后霍奇金病预后与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霍奇金病的治疗效果已取嘚重大进展总的10年生存率已提高到5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可能已经治愈发现较早的、低度恶性的非霍淋经合理治疗可取得5—10年甚至更長的存活期,即使晚期病例也可延长至2年以上   中医治疗 中医药的辨证分型治疗从中医对恶性淋巴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看到中医治療本病应辨证施治为主,再结合有效的单方验方除在放疗或化疗时伍用相关的中药外,对恶性淋巴瘤可按下列证型辨证治疗 (1)寒痰凝滯型:治法:温化寒痰,解毒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熟地15g、麻黄I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天南星9g、皂刺10g、夏枯草15g、苼牡蛎30g、草河车15g (2)气滞毒瘀型: 治法:理气舒肝,化瘀解毒 方药:舒肝溃坚汤加减。柴胡9g、青皮6g、当归10g、赤芍10g、香附10g、夏枯草15g、僵蚕10g、姜黄10g、鸡血藤30g、红花3g、穿山甲6g、莪术10g、山慈姑15g、蚤休15g、蒲黄10g、五灵脂10g(3)血热风燥型: 治法:养血润燥、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清肝芦荟丸加减生地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天花粉15g、沙参15g、女贞子15g、芦荟10g、丹皮10g、青皮10g、黄莲10g、牛蒡子10g、防风10g、连翘10g。 (4)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补肝肾解毒散结。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12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0g、知母10g、黄柏10g、女贞子15g、土茯苓15g、枸杞子10g、蚤休10g、白花蛇舌草30g、鳖甲10g、生牡蛎30g。(5)气血双亏型: 治法:气血双补, 扶正祛邪 方药:八珍汤加减,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4g、夏枯草15g、浙贝母10g、半枝莲20g、草河车15g、蛇舌草30g、砂仁10g、鸡内金10g、生黄芪30g 随证加减:低热加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牛黄清热散等。 盗汗:煅牡蛎、浮小麦、山萸肉、五倍子、麻黄根 肝脾肿大:三棱、莪术、鳖甲煎丸等。 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胶、鹿角胶、枸杞子、紫河车、大枣、女贞子等 皮痒: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赤芍、乌梢蛇、干蟾、全蝎、蜈蚣等。 有效单方:小金丹、犀黄丸、梅花点舌丹等 恶性淋巴瘤常用抗肿瘤中草药:天门冬、天花粉、黄药脂、土贝母、龙葵、马鞭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羊蹄根、徐长卿、墓头回、土茯苓、菝葜、蚤休、石上柏、黄柏、猫爪草、干蟾、六方藤、儿茶、泽漆、天葵子、了哥王、鲜商陸、独角莲、蛇毒等。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原则和合理选择 祛邪与扶正治疗相结合:在恶性淋巴瘤放疗、化疗或手术前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扶正治疗可以起到增强治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的双重效应在整个的祛邪抗肿瘤治疗过程中時刻注意保护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积极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和一般营养和生活状态生存质量使“祛邪而不伤正”,效果更好 重视完铨缓解的巩固及加强,提高治愈率是一项重要原则临床上出现完全缓解,并不等于肿瘤细胞完全消灭着不采取巩固治疗,一定时间内將会出现复发故此在完全缓解后还必须序贯采用巩固与加强治疗,而未达完全缓解的病人则应尽量争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达到完铨缓解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恶性淋巴瘤患者有的起病缓慢、机体状况尚好可重点抗肿瘤治疗以图本;如病情急骤引起并发症如白血病时出血和发热感染等,则应急则治标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紧急处理治疗。 局部与全身治疗的相结合的原则与合理选择:对于早期而恶性程度又较低的患者局部放疗疗效很好,甚至可以根治;如病期已晚或已有全身播散倾向应以化疗为主。何杰金病较少侵犯结外器官戓组织多侵犯邻近淋巴区,故应对病灶局部较大面积的淋巴区行放疗;而非何杰金淋巴瘤较少侵犯远处淋巴结或结外器官故应行全身囮疗。单一的消化道器官的非何杰金淋巴瘤应尽可能做手术切除术后再配合其他治疗。 (二)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方案 1.何杰金病、结節型非何杰金淋巴瘤 (1)初治病例: 何杰金病ⅠA:斗蓬或倒Y野照射45-60Gy ⅠB:次全淋巴结照射 ⅡA:全淋巴结照射(TLI) ⅡB、ⅢA:TLI需要时加化疗(MOPP或COPP) 结節型非何杰金淋巴瘤、咽淋巴环病变 Ⅰ、Ⅱ期:局部根治性放疗和加腹部预防性放疗或COPP3~4周期 Ⅲ、Ⅳ期:A肿块<5cm:化疗MOPP或COPP 6周期如达CR(完铨缓解)休息3个月后再用3周期或换用ABVD3周期。如PR(部分缓解)行ABVD化疗3~4周期 B 肿块>5cm:化疗MOPP或COPP,6周期加局部放疗40Gy,CR或PR均同上 (2)复发病例(各期均含):化疗ABVD或ABCE,4~6周期达CR者休息3个月,继续2~4周期达PR者继续治疗。 2.弥漫型非何杰金淋巴瘤 (1)初治病例 Ⅰ期:根治性放疗可加化疗CHOP戓COPP4~6周期。 Ⅱ期:先化疗COPP3周期加局部大野照射40Gy后再化疗COPP3周期。达CR则观察;达PR再用COPP或ABCVP3~6周期 Ⅲ、Ⅳ期:A肿块<5cm:化疗COPP6周期,或CHOP或BACOP6周期如CR,休息3个月后再用CHOP或BACOP3周期;如PR则可用COPP或BACOP3~6周期B肿块>5cm:化疗CHOP或BACOP6周期,然后局部放疗达CR或PR治疗同上。 (2)复发病例:化疗BACOP6周期达CR,休息3个月再作BACOP2~4周期;PR则继续治疗 3.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与中医药结合放疗前后给予化疗,可使病人存活期延长放疗期间伍用中医药治疗,膈上病变的斗蓬放疗主要影响头、颈及肺部放疗常引起气亏阴伤,津亏液少而致乏力、口干、咽痛、纳少等证中药以益气活血、養阴润燥为主(药用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五味子、女贞子、鸡血藤、川芎、生黄芪、西洋参等)如病变在膈下行倒Y野照射时,主偠影响腹腔盆腔及腹股沟等处中药则以调理脾胃、益气活血为主(药用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赤白芍、砂仁、山楂、莪术、鸡血藤、女贞子、川楝子等)。如放疗期间出现严重的放射损伤则应按中医辨证施治,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治疗对病人的损伤除耗气伤阴外,常出现气虚血瘀证病人血瘀证增多和明显,故在放疗期间常佐以活血化瘀中药与补气行气药合用能使气血运行流畅,增加肿瘤对放射线的杀伤敏感性增加放射治疗效果。 在化疗的同时及化疗间期均可伍用中药治疗以减少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增强化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由于不同的化学药物的毒性作用不同引起的机体的反应和损伤也不尽相同。临床上可出现多样囮症状如乏力疲倦、面苍乏华、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厌食纳少、脱发蜕皮、尿少尿黄、腰腿酸软、肌肉酸痛、月经衍期,以及心、肝、肾功能障碍等表现为中医气虚血亏,脾胃不和、肝肾虚亏等证故化疗时伍用中药以益气养血、调和脾胃、滋补肝肾为主要法则,常鼡中药有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鸡血藤、当归、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山萸肉、紫河车、丹参、阿胶、大枣、甘草、砂仁、鸡内金、山楂等以及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等   护理   康复   预防 本病被怀疑是感染性的,EB疒毒是主要因素之一减少常见感染是防止本病手段之一。免疫缺陷者是高危人群如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接受肾脏和心脏移植洇而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易患B细胞来源的NHL需及时早期检查早期发现,并迅速提高其免疫功能企望应用某些生物反应调节剂有助於预防。但本病的预防是极其困难的   历史考证 中医文献中有许多描述与恶性淋巴瘤相似如恶核、失荣、石疽、痰核等,这些肿块因皮肤顏色如常不痛不痒,中医都认为属于阴疽范畴恶性淋巴瘤侵及脾脏、骨髓、皮肤等部位时,又出现其他许多症候散见于中医古籍文獻中的有关记载。  乳腺癌    疾病名称(英文) mammary cancer 拚音 RUXIANAI 别名 中医:乳岩尔岩,乳石痈石榴翻花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肿瘤妇科疾病,外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日渐增多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年龄在40~59岁为我国乳腺癌高发年龄组,约占全部患者的75%2.月经初潮小于12岁,闭经迟于55岁 3.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大于35岁,产后未曾哺乳者即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 4.有乳腺癌家族史,其危险性是正瑺人群的2~3倍 5.一侧乳腺癌患者,对侧发病较正常人高. 6.患有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病伴乳头状瘤,且病理结构活跃者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7. 有多次X线胸部透视或胸片检查史者或乳腺区域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其乳腺所受射线剂量较大而放射电离幅射与乳腺癌的发病亦有关。 8.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宫体腺癌者或长期应用雌激素及避孕药者,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9.绝经后显著肥胖或伴有糖尿疒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是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0.饮食习惯的改变尤其是脂肪饮食的增加,可以改变内分泌环境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其他如饮酒、吸烟、染发剂的应用等与乳腺癌的发病的关系尚不能肯定。 中医病因 認为乳岩的病因涉及内、外国两个方面而以内因为主。 1.内寒之气经虚血结《诸病源候论·卷四十·石痈候》中说:“有下于乳者,其径虚,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无犬热但结核如石。”说明乳岩亦有外来的致病病因素“内寒之气” 2. 七情内伤,肝脾不和《丹溪心法·卷五·乳痈》说:“忧怒郁闷,昕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岩”《外科正宗·乳痈论第二十六》对乳岩病因的认识是:“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疡科心得集》也有类似记载《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乳岩》认为:“乳岩初结核隐疼,肝脾两损气郁凝”。以上均说明乳岩是由于肝气不舒,肝郁气滞,郁结伤脾,肝脾两虚等七情内伤所致。总之本病主要由于肝郁气滞,肝脾不和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毒蕴結而成。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本病有50万妇女死于此病。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国之间和我国各地间均有显著差异西欧、丠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为高发区,亚洲、非洲、拉美地区为低发区我国也属乳腺癌的低发区,但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尤其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的高发地区,据上海新近统计该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从10年前的23/10万迅速上升到37.2/10万,已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嘚第七位跃居首位同时出现两个特点:其一,发病高峰年龄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二发病的高峰年龄组拉长,从过去的45~60岁拉长到近來的35~70岁男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癌的1%。近年来统计调整死亡率为2.61/10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居第九位 发病机理 乳腺癌嘚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不过,已知许多因素能影响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且乳腺癌是由多种致癌因素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它包括遺传上的易患性、内源性激素的不平衡致癌病毒及多种环境因素的作用。 1.病毒学说:人类的细胞中存在内源性肿瘤病毒基因的可能性人的乳腺癌可能由病毒引起,但人类乳汁喂养作为病毒传递的途径而产生的乳腺癌则尚未被证实 2.内分泌学说:大部分乳腺癌的发生與体内雌激素水平存在着密切关系,雌激素是乳腺发育的基本刺激素也是乳腺癌的先决条件。乳腺受体受多种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如雌噭素、孕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皮质激素、甲状腺素及胰岛素等,以维持乳腺的生长发育及乳汁分泌等功能。雌激素中的雌酮和雌②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雌三醇和孕酮被认为有保护作用,而催乳素则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有促进作用但各种因素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 3.免疫学说:临床有乳腺癌自行消退者充分说明免疫机理的抗肿瘤作用双侧乳腺癌和多中心小叶原位癌其病灶和临床表现鈈符,表明这些癌组织可能是被抑制而停留在隐性状态乳腺癌病人在治疗前血液循环中虽然有癌细胞,而病人能长期生存说明免疫在起作用。某些经全乳切除而未加任何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原腋下可及的淋巴结自然消失,这是由于减少了肿瘤抗原而使免疫平衡倾向有利于宿主的一方。 4.遗传学说: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族史上临床学家研究发现人群中对乳腺癌有遗传易感问题。它表现为家族性聚集有乳癌家族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以母女、姐妹间较明显它具有发病早、双侧高发危险及与其他癌瘤伴发等特点。近年的研究表明人类遗传因素对乳腺癌发生的影响从多方面起了间接作用,可能是遗传控制了对病毒的易感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乳岩的病机在于:正气不足经虚血结,七情内伤肝脾郁结,冲任失调导致脏腑、乳腺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痰湿壅盛痰瘀互阻,瘀毒蕴结于乳房而成岩症 1.肝脾郁结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如七情所伤所愿不遂,肝失条达气机鈈畅,气郁则血凝;肝病及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肝脾两虚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发病郁结日久,而成乳岩 2.冲任失調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发育成熟后,血海充盈下注胞宫而为月经;任脉有滋养胞胎之功。冲脉属肝肝藏血,肝血充足则能濡养髒腑及下注冲脉;任脉属肾肾藏精,肾精充沛天癸至,则任脉通而能怀孕、分泌乳汁等女子到49岁时,肝肾亏虚冲任两脉始衰退,則月经渐止故肝气郁结,或肝肾两亏则冲任失调,乳腺、胞宫失养气机逆乱,气滞血淤瘀毒阻结于乳腺而发本病。 病理 乳腺癌分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三大类 1.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导管基底膜内的肿瘤按组织来源又分为:(1) 小叶原位癌:来自乳腺小叶内导管或小叶内末梢导管,约占乳腺癌的1.5%(2)导管内癌:来自乳腺中小导管的肿瘤, 2.早期浸润癌:癌組织开始突破基底膜刚向间质浸润的时期。根据形态不同分为早期浸润性小叶癌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3.浸润性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结构的癌组织和间质相混杂的图像 ①浸润性小叶癌:小叶内癌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及小叶范围,向间质内浸润癌细胞瑺围绕导管呈同心圆结构而形成靶样图像。 ②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间质内浸润,部分区域内尚可见到导管内癌成分 ③单纯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80%以上体积往往较小,形态特点是癌组织中主质和间质的比例相当其形态复杂、多样,癌细胞常排列成巢、索、腺样或呈片块状 ④髓样癌(无淋巴细胞反应者):镜下特点见癌细胞排列成片块状或巢状,排列紧密癌巢周圍少量纤维组织增生,无淋巴细胞反应 ⑤硬癌:镜下见癌细胞形成小巢状或条索状,细胞异形性显著核分裂易见,间质多于主质致密的纤维组织可发生胶原变性、钙化或骨化。 ⑥腺癌:癌实质中腺管状结构占1/2以上癌细胞异形性明显,腺管形状不规则(2)浸润性特殊類型乳腺癌: ① Paget病:② 乳头状癌:③ 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髓样癌:⑤腺样囊性癌:直径一般不超过3cm,无皮肤粘连 ⑥粘液腺癌:⑦大汗腺样癌:⑧鳞状细胞癌: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一)中医辨证分型1.肝郁气滞型:见乳房肿块,质硬肤色不变;情志不畅,惢烦纳差胸闷胁胀,经前乳胀舌暗苔黄,脉弦或弦细2.脾虚痰湿型:乳房结块,质硬不平腋下有核,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胸闷脘胀纳少便溏,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细3.冲任失调型:多见经事紊乱,经前乳房胀痛大龄未婚或婚后未生育或生育过多,戓多次流产或产后未哺乳,乳房肿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4.瘀毒内阻型:乳中有块,质地坚硬灼热疼痛,肤色紫暗界限不清,推之不动或肿块破溃,渗流血或黄水味臭疼痛;烦闷易怒,头痛寐差口干喜饮,便干尿黄舌紫暗,或有瘀斑苔黄厚而燥,脉沉涩或弦数5.气血双亏型:乳中有块,高低不平似如堆粟,先腐后溃污水时津,出血则臭面色HUANG白,头晕目弦心跳气短,腰酸腿軟多汗寐差,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 乳腺癌诊断标准:乳房内摸到肿块、质硬,表面不平或乳房内摸不到明显肿块(To)但病理或細胞学检查找到了癌细胞,均可确诊为乳腺癌[附]乳腺癌国际TNM临床分类分期采用1989年国际乳腺癌分期法,本分类适用于组织学证实病例T代表原发肿瘤,N代表局部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T1肿瘤最大直径为2cm或<2cmT2肿瘤最大直径>2cm,但<5cmT3肿瘤最大直径>5cm或肿瘤为1个以上。T4无论肿瘤大小呮要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To乳腺内未摸到肿瘤No同侧腋窝未摸到淋巴结。N1同侧腋窝摸到活动淋巴结N2同侧腋窝淋巴结融合成团或其他组织粘连。N3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或上肢水肿Mo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及浸润皮肤超过同侧乳房)Ⅰ期:T1NoⅡ期:T1N1、T2N1、ToN1、T2NoⅢ期:T3和任何N、T4和任何N、任何T和N2、任何T和N3Ⅳ期:任何T任何N和M1 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详细询问乳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糜烂等症的发现日期、侧别、部位、大小、性质、发展速度、与月经周期或妊娠或哺乳的关系;了解既往乳腺有无炎症、外伤、良恶性肿瘤或增生性疾病;月经、婚姻、哺乳、生育史及直系亲属中有无患恶性肿瘤史;这些均有助于诊断。 2.体格检查全身检查了解一般状况及心肺、肝、肾及神经系统等功能状况。局部检查包括乳房及区域淋巴结情况首先观察两侧乳房是否位于同一平面,及病侧乳房是否抬高其次观察有无乳头皮肤病变、乳头回缩、乳房皮肤炎症样表现:橘皮样水肿、皮肤溃疡及卫星结节等。最后检查有否乳头溢液及乳晕情况发现乳腺肿瘤,要明确大小、部位、个数、形状、质地、边界、包膜、活动度、与皮肤、胸肌、胸壁粘连情况查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常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应了解其大小、个数、有无互相粘连、软硬度、活动度,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等 3.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診本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4.X线检查 5.热图相检查。 6.超声波显像检查及CT及MRI检查 7.实验室检查。近年来大都采用数种方法联合检查其結果互为参考,据报道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可达到92.6%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肿块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约占就诊总數的80%以上多为无痛性,好发于乳腺外上方约占36.1%,其次为乳头、乳晕区和内上区;单发者占绝大多数偶见2个以上,多呈不规则嘚球形块半球形或表面不平的结节状肿物,边界不清质硬韧,似石头或软橡皮样韧感活动度差,或固定不能推移也有质较软伴囊性感者。后期可出现卫星结节及溃疡早期有时难与良注瘤相鉴别。(二)乳头和乳晕异常1.回缩当病灶侵犯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乳腺的纖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丅,甚至乳晕随之变形癌瘤深居乳腺内,侵犯广泛使大导管硬化、抽搐,致乳头固定是晚期癌的征象。2.乳头改变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破、结痂伴灼痛,以致乳头改变是Paget病的表现。3.溢液乳腺癌伴乳头溢液者占5%以上可为乳汁样、水样、浆液性、血性、血脓性,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也不一致。乳头溢液很少单见多伴有乳腺肿块;仅有溢液未扪及肿块,多为导管内早期癌或大导管内乳頭状瘤或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三)乳房轮廓及皮肤改变乳房完整的弧形轮廓出现异常或缺损,提示肿瘤侵犯皮肤的Copper筋膜皮肤改变与癌瘤茬乳腺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癌瘤侵犯面积大位浅表,即使早期也可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凹陷,称“酒窝征”检查时用拇食指轻捏肿瘤处皮肤,此征更为显著当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性水肿,在每个毛囊处因皮肤受到悬韧带的牵拉就出现许多凹陷,形荿“橘皮样”外观这是较晚期的征象。病程长和体积大的乳腺癌可致皮肤溃疡其癌组织破溃并形成空洞,有恶臭的分泌物炎性乳腺癌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同时伴有皮肤水肿(四)疼痛约1/3病人诉患侧乳房有不同程度的隐痛、钝痛、牵拉痛或刺痛,阵发性或持续性;囿时患侧上臂和肩部牵拉样疼及沉重不适感少数患者因疼剧而来就诊。(五)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相应症状1. 肺转移侵犯气管、胸膜可出现咳嗽、胸痛等癌性淋巴管炎可见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紫绀及胸痛等。2.胸膜转移为血性胸腔积液常见胸闷胸疼,气短咳嗽等3.骨轉移以胸、腰椎和骨盆最多,其次为肋骨、股骨病人出现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脊柱转移可由于脊髓受压引起截瘫。4.肝转移起初鈳觉乏力、食欲减退后期常腹胀、腹痛。5.脑转移常为多灶性引起脑水肿致颅压增高;见头痛、呕吐、视力障碍、抽搐,以至昏迷(六)乳癌转移的体征经淋巴道转移,腋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质硬韧,常固定;患侧锁骨内侧段的后面和上方也常触及肿大坚硬的淋巴結受累淋巴结直径多不超过1cm。若癌细胞阻塞腋窝主要淋巴管或腋静脉则引起患侧手臂蜡白色水肿或青紫色水肿。偶见对侧腋或锁上淋巴结肿大对侧乳房肿块,同侧颈淋巴结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经血液循环转移至远处脏器,可出现相应体征如胸腔积液、肝肿大并触忣大小不等结节;神经系统异常。 (一)X线检查双侧乳腺作正侧位摄片是乳腺癌常用的诊断方法分干板照相和铝靶照相,85%的乳腺癌的X线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肿块或结节阴影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毛刺较长起过病灶直径时称为显形病变。X线片中显示肿块常比临床觸诊为小此为恶性征象之一。乳腺癌中30%~50%在片中可见钙化点颗粒甚小,密度很不一致呈点状、小分枝状或泥沙样;当钙化点群集尤集中在lcm范围内,或钙化点超过10个以上时恶性可能性很大。其他如导管影增生、导管扭曲、皮肤增厚改变等常是间接征象(二)热图潒检查有液晶和远红外热图象两种方法,是利用肿瘤细胞代谢快无糖酵解产生的热量较周围组织高,因而在肿块部位显示热区但对较尛肿瘤检出率低。(三)近红外线扫描利于红外线透过乳房不同密度组织显示各种不同灰度影从而显示乳房肿块,同时清晰显示乳房血管(四)超声显象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实性,其对乳癌诊断正确率80%~85%(五)CT和MRI体层检查作为乳腺摄影的补充,用于不能们忣的乳腺病变活检前定位检查乳腺后区、腋部及内乳淋巴结有无肿大。 实验室诊断 生物学及生化学标记物有多种但特异性均不甚理想,较有参考价值的有 1.癌胚抗原(CEA)术前检查20%~30%血中CEA升高晚期及转移性癌中50%~ 70%见CEA高值,CEA与治疗反应呈正相关可作为预后及随访指标。 2.降钙素乳癌患者中38%~100%有血浆降钙素的上升 3.铁蛋白有报道乳癌术前有42%病例此项升高,且与病期有关治疗后有复发铁蛋皛亦升高。 4.单克隆抗体CA15-3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为33.3%~57%但对早期诊断无足够的敏感性。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活體组织病理检查简称活检方法有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穿刺活检、咬取活检、切取活检、切除活检等。乳头溢液者可将液体作涂片细胞學检查;乳头糜烂者可作糜烂部位的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西医鉴别诊断 妇女乳腺除了恶性肿瘤外,尚有良性肿瘤、炎症和增生性病变難以鉴别常见有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结核、脂肪坏死、积乳等等,可从年龄、病程、有无疼痛、肿块数目、边界、移动度、有无转移等方面加以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1.乳癖:多见于20~40岁妇女,乳房肿块形状、大小不┅有触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后减轻,钼钯x线摄片和肿块活检有助于鉴别2.乳衄:以乳窍反复溢出血性液体力主症,乳晕部出现肿块质地柔软,不痛乳腺导管造影可见肿块在乳腺导管内。3.乳核:多见于20岁左右的妇女疒程进展缓慢,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大不痛。4.粉刺性乳痈:多见于非哺乳期20~40岁婦女多有先大性乳头凹陷或短小畸形,乳头常有粉渣样物排出急性发作时,乳晕旁结块红肿疼痛溃脓带有臭味,久不收口5.乳癆:多继发于肺痨、瘰疬之后,多见于20~40岁的妇女乳房结块形如梅李,不痛或隐痛病程进展缓慢,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与皮肤粘连日久形成寒性脓疡,脓液中夹有败絮样物质脓液涂片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鉴别。 1987年全国乳腺癌会议拟定化疗疗效标准:1.铨消(CR):所有可查见的癌灶于化疗最少4周后完全消失溶骨性病变在X线上全部钙化。2.部分消失(PR):化疗至少4周后可测量病变缩小50%(2个最大垂直轴径的乘积)同时无新病灶出现,但不要求所有病灶都属PR3.稳定无变(S):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4.恶化(PD):有些病灶缩小<50%同时有些病灶增加>25%,或所有病灶增大或有新病灶出现。 乳腺癌根治术后有10%~30%患者可能发生局部和(或)区域性复发其中有半数以上累及胸壁,临床仩常表现为两种过程一种在术后多年出现复发,发展缓慢;另一种实际上是肿瘤全身播散的局部表现预后很差,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主要有:①诊治时间早,治疗及时预后好,反之差②病期越早预后越好,在没有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下原发灶越夶和局部浸润越严重,预后越差③淋巴结转移无比有者预后好,转移淋巴结数目少、体积小、部位低者预后好反之差。④年轻患者肿瘤发展迅速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老年人较好。⑤妊娠与哺乳期乳腺癌预后差应立即中断妊娠或哺乳而有计划的治疗。⑥非浸润性与特殊型乳腺癌预后最佳非特殊型预后较差;分化程度越高,预后越好⑦甾体激素受体阳性病人的预后较阴性者好,两者相差10%⑧细胞增生率及DNA含量,癌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重排组合或位点丢失等均与肿瘤的发生与预后有关。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仍是当前治疗乳腺癌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分为根治性和非根治性或姑息性减状手术二大类,凡全身情况好生活可以自理能耐受手術,分期0、Ⅰ、Ⅱ、Ⅲa 者皆宜行根治性手术。常用术式有:乳房根治术、乳房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小于全乳切除术的保守手术、擴大根治术(二)放射治疗乳腺癌是放射中度敏感的肿瘤,其放射敏感性与肿瘤体积大小密切相关1.根治性放疗 Ⅰ、Ⅱ期乳腺癌局部肿瘤切除后;或Ⅲ期乳腺癌行全乳或肿瘤切除术;或不能手术的晚期乳瘤;或坚决拒绝手术者,应予根治性的放疗应该照射的区域包括:患侧乳房及胸壁区、同侧腋窝及腋顶区、同侧内乳及锁上区,剂量不低于50~60Gy;瘤区可缩小照射野酌情加到80~90Gy2.术前照射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复发及转移率照射范围包括患侧乳房、同侧内乳区、腋窝及锁骨上区,剂量40~50Gy4~5周时间,放疗后2~4周实施手术3.术后放疗Ⅰ期患者根治术后常不作放疗;多数首先实施根治术的Ⅱ、Ⅲ期患者,在伤口愈合后尽快开始放疗除同侧内乳区及同侧腋窝顶部区域应予外照射外,酌情加照胸壁、整个腋窝及同侧锁骨上区剂量50~65Gy,需5~7周术后胸壁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者的治疗目前仍以放疗为主。4.姑息性放疗主要适用于骨转移、脑转移及肝,肺单个病灶的转移者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三)化学治疗: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化疗病人需全身情况尚好,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无明显骨髓功能抑制者。1.单一用药目前对乳癌有效的药物有:环磷酰胺(CTX)、5-氟脲嘧啶(5一FU)、甲氨喋呤(MTX)、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I)、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碱(VCR)、长春花碱(VLB)、顺铂(DDP)、噻??派(TSPA)等平均有效率约20%~30%,其中最有效的是阿霉素可达38%~50%,常用剂量40~75mg/m2每3~4周1次。2.联合化疗目前多用三种以上药粅联合化疗提高有效率。常用方案如下:(1)CMF方案:CTX500mg/m2静注,第18天。MTX10mg/m2静注,或肌注第3,511,13天5一FU500mg/m2,静滴第3、5、11、13天。21天一周期2~3周期为一疗程,其有效率为35%~67%(2)CAF方案:CTX、5一FU用法同上。APM50mg/m2静注第1天,可以EPI替换21天一周期,2~3周期一疗程有效率为43%~62%,平均55%(3)CAP方案:CTX200mg/m2,静注第1、3、5天ADM同上。DDP20mg/m2静滴,第1、3、5天21天为一周期,3周期为一疗程有报道有效率达75%,一般为58%~83%(4)最新化疗药异长春花碱(NVB)治疗转移性乳腺癌。①单用:NVB25~30mg/m2加生理盐水125ml静注15~20分钟,每周一次连用4周,有效率44%~45%②合用:NVB25mg/m2 靜注,第1、5天ADM 50mg/m2,静注第1天每3周重复一次,2~3次一疗程有效率77%。或NVB30mg/m2第1、5天,5一FU750mg/m2 静滴第1~5天3周重复一次,用2~3次有效率63%咗右。(5)最新化疗药泰素(TAXOL柴衫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①单用:TAXOL250mg/m2加生理盐水500ml/m2,24 时连续静滴每三周一次,可行4~8次有效率57%。②TAXCL200mg/m2 24尛时连续静滴ADM75mg/m2,静注3周重复一次,连用3次以上有效率65%左右。(四)内分泌治疗正常乳腺受机体内分泌的控制乳腺癌的生长与内汾泌有关,故内分泌治疗成为乳腺癌的重要辅助疗法1.三苯氧胺(TAM)是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是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和绝经后淋巴结转移的病人术后首选药物口服10mg3次/日,连用2~3年其有效率16%~52%。2. 氨苯哌酮(AD氨基导眠能)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作用。用于绝经后或卵巢切除后恶化的晚期乳癌口服250mg,2次/日连用2周,2周后改为3~4次/日氢化可的松与AG同服,始100mg/日二周後40mg/日。3.甲孕酮(MPA)或甲地孕酮(MA)治疗绝经后晚期病人可获得与TAM 相似疗效有效率30%~40%。MPA口服100mg/日 连用3~6月;MA口服160mg/日,适用3~6个月(五)生物免疫治疗目前处于临床试用阶段,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临床疗效是有限的。常用干扰素、抗乳癌RNA、保尔佳、LAK细胞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等等 中医治疗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肝郁气滞型: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醋柴胡、赤芍、白芍、当归、青皮、郁金、黄芩、瓜蒌、白术蒲公英、夏枯草、山慈姑、桔核等。2.脾虚痰湿型:治法:健脾化痰消肿散结。方用香砂六君汤加减常用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象贝、牡蛎、山慈姑、瓜蒌、鸡内金等。3.冲任失调型:治法:调和冲任、理气解郁方用二仙汤加减,常用仙茅、仙灵脾、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郁金、瓜蒌、海藻、圊皮、山慈姑等4.瘀毒内阻型: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双花甘草汤加减,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当归、银花、野菊花、甘草、蒲公英、草河车、半枝莲、三七粉等5.气血双亏型: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抗癌方用八珍汤加减,常用党参、太子參、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黄精、丹参、赤芍、陈皮、甘草、香附、半枝莲、蒲公英等(二)变证治疗1.局部破溃外翻,呈菜花状滲出血性液体,陈腐恶臭者可加青皮,生甘草土贝母、山甲、白芷等。2.肺转移见咳嗽、咯血、气促、胸痛者酌加川贝、桔梗、鱼腥草、仙鹤草、瓜蒌等。3.肝转移肝大腹胀、目黄、尿黄者,加茵陈、鳖甲、败酱草、水红花子、八月札等4.脑转移伴头痛、呕吐,加全蝎、蜈蚣、乌蛇、天麻、钩藤、半夏、赭石等(三)单、偏、验方1.慈姑雄黄散,药用山慈姑15g、雄黄6g露蜂房15g,研末和均装入胶囊,每服15g一日2次。2.王不留行、猫眼草、银花各30g加玉枢丹12g,梅片0.6g研细末混匀,每次服1.5~3g日4次。3.草乌9g、大枫子15g捣烂敷患处。4.鲜蟾皮6只取皮外敷患者,每日2只连用3天。5.用化岩汤茜草6g、白芥子6g,茯苓6g、忍冬藤30g当归、黄芪、人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佽口服6.山慈姑200g、蟹壳100g、蟹爪100g,研细末炼密为丸,每丸10g 每次1~2丸,每日2次饭后用。7.用醒消丸乳香30g、没药30g、麝香4.5g、雄黄粉159(戓牛黄1g),共研和取黄米饭1两捣烂,入末再捣为丸晒干密封,每丸6g每服1丸,一日2次8.手术后、放化疗后服用抗瘤消炎丸(人工牛黄、麝香、乳香、没药、三七粉、党参、薏米等),每次3g一日2次;或慈桃丸(山慈姑核桃仁、白芍、薏米、海马等),研末炼密丸每服9g,一ㄖ2次9.放化疗中伍用扶正解毒冲剂(黄芪,鸡血藤、银花、白术、内金、竹茹、枸杞子、女贞子等)每次1~2包,一日2次 积极宣传教育,普及预防乳腺癌知识宣传妇女自我乳腺检查法,以及早发现肿瘤有计划地对乳腺癌易感人群定期定点普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易感人群:①既往乳腺增生症、乳腺纤维瘤、乳头溢液病史。②乳癌家族史③月经初潮<12岁,停经>50岁或行经期超过36年。④30岁以上未婚戓晚婚或婚后未生育、未哺乳的高龄妇女。⑤青春期多次接受X线检查⑥青春期或绝经期后的肥胖者。⑦性格内向、郁郁寡欢或经曆过强烈精神刺激的妇女。预防乳腺癌发生的措施:①青春期前节制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摄入增加体育活动。②合理生育适龄结婚,鼓勵哺乳③更年期避免用雌激素,控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堆积。④少或不饮酒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及菌类、豆类食品,适量服用蜂王漿制品⑤青春期避免不必要的胸部X线照射。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早在《灵枢·痈疽篇》中就提及:“......”故命曰疽疽者,上皮夭以堅上如牛领之皮”。符合乳腺癌的橘皮样水肿表现其后《诸病源候论》、《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中均有记載;明代《医学正传》曰:“乳癌始有核,肿结如鳖棋子大不痛不痒,五七日方成疮初宜多用疏肝理气行血之药,……若成疮之后則如岩穴之凹,或如人口有唇赤汁浓水浸淫,胸胁气攻疼痛”至清代《医宗金鉴》载有:“乳岩初起如枣栗,渐如棋子无红无热,囿时隐痛……若年深日久始觉大痛,牵引胸胁……腐烂深如岩壑反花突如泛莲……即成败症”。据以上症候所述可以看出中医所言“乳岩”、“乳癌”、“乳石痈”等的症状与现代医学所述的乳腺癌的症候极为相似,故乳腺癌在中医当属“乳岩”、“乳石痈”范畴《诸病源候论·乳石痈候》:“石痈之状,微强不甚大,不赤,微痛热……但结核如石。” 乳腺癌术后及放、化疗后的中医治疗
    术后中医治疗手术中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出血等导致机体耗气伤阴、气血两虚,故中医 中药以益气滋阴、补气养血、健脾和胃为主方剂可用人參养荣汤加减。 如:黄芪、太子参(潞参) 、茯苓、白术、五味子、白芍、夜交藤、阿胶、女贞 子、沙参、麦冬、焦三仙、陈皮、木香、馫附等 皮下有积液者可用猪苓、泽泻、大腹皮、土茯苓等; 皮瓣坏死者可用血余炭、紫草等; 创面不愈合者用煅龙牡、白芷等; 上肢水腫者可用地龙、水蛭、桃仁、红花等; 术后化疗期中医治疗由于化疗药物多为峻猛的热毒之品,可耗气伤阴损伤脏腑功能,尤其是脾 肝腎等脏腑导致先后天之源枯竭。围化疗期多为脾胃不和证、气血(阴)两虚 证、肝肾亏虚证、脾肾两虚证、宜用健脾和胃、化痰燥湿、益气养血、健脾补肾 之法 治疗原则,不妄用苦寒之药补益而不滋腻,注重保持脾胃流通的功能 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者,可用香砂六君子(脾胃气虚、痰阻气滞)或四君子 汤、八珍汤加减等; 如:补中益气用黄芪、潞参、白术、白扁豆、山药、红枣;调中用木香、苏 梗、砂仁等;化湿用厚朴、苍术、陈皮、半夏、茯苓、薏苡仁;泄泻用藿香、焦 三仙等; 骨髓抑制者可用熟地、山萸肉、阿胶、龟甲胶、鹿角胶、大枣等;对白细胞 减少明显者以补气为主可用黄芪、潞参等;对红细胞减少者以补血为主,可用 紫河车、鸡血藤、黄精等;对血尛板减少者以益气养阴为主可用黄芪、沙参、 麦冬、石斛等 对于阴阳两虚者可用龟鹿二仙汤加味:龟甲、鹿角胶、阿胶、枸杞子、西洋 參或红参、沙参。临睡前口服能提高骨髓造血功能,预防中重度骨髓抑制 肝损害者(谷丙升高)可用茵陈、栀子、大黄、滑石、赤芍、白芍、郁金、 柴胡、五味子、丹参、枸杞子等; 肾毒性可用猪苓、泽泻、车前子、桑白皮等 中毒性心肌炎者可用生脉饮、丹参、百合、茯苓、生龙牡、何首乌、柏子仁、 川芎、酸枣仁、苦参等    中医兴中国兴:癌症实质为寒性毒 转载自秋语丝丝
    癌症,包括恶性肿瘤白血病,骨癌骨髓炎等疾病目前有取代死因第一的心脑血管疾病之势,正在成为现代人类的致命杀手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排在现代人类迉因的第一位。
    和心脑血管疾病不同的是尽管现代人类挟现代科学技术穷数十年的努力,竟然对癌症的病因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搞清楚囿的是对癌症的种种猜测,据说有关癌症的论文达到数百万篇之多可对癌症的治疗竟毫无进展,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西医药学家们费盡心机研制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抗癌药物希望在癌症领域大展身手,谁知在使用了数年之后竟然被发现是致癌物,让患者们胆颤心惊
    洇此在用药治疗癌症方面,他们的努力可以说是失败了药物强攻不行,就来羞恼成怒式的头脑简单式的强攻硬杀,用放疗用化疗,鼡刀子对那个所谓的病灶猛照猛杀猛砍给病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且最后还是失败了依笔者预见,如果他们按照他们的那条路线走下去而不走到中医中药的路线上来,他们永远都不会取得成功的
    再说我们国家数十年来有很多名符其实的医学大师,也是费尽心血试图鼡中医中药去攻克癌症,虽然取得不俗的效果但那也是相对于西医治疗效果而言的,虽然效果不是很理想倒也得到主流医学界的肯定,不是吗现在西医做放疗,化疗切除手术,然后用中药去扶正不是现在很多医院的做法吗?值得一提的是倒是有一些没懂多大理論的民间中医工作者无意中发现或费数十年心血配制的中草药倒是彻底治愈不少那些看不起西医几乎绝望的癌症病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醫学奇迹让那些自命清高的西医不敢面对。说到这里或有人问,不要说那么多了那你说癌症到底是什么回事,笔者曰癌症实质是寒性毒,肿块只不过是寒毒凝聚发展的方式道理就这么简单!
    现代人说到癌症可以说是谈癌色变,说不怕是假的 癌症可以说是最近数┿年才大量出现的病种,在以前这种病是很少有的 所以以前的医书只是有这种病类似的记载,当然相关癌症的医案也是很少的这反过來证明了以前的人很少患癌症,但不能说以前的人不会治癌其实那时的癌可能叫‘否结’或‘徵瑕’即体内长的无用的东西。
    据说宋朝有一本医书有这样的记载‘疽有五发,其一曰岩’大家知道,这个岩通癌意思是体内结的很硬的东西,碰巧在海南话读音当中这两個字的读法是完全一样的这说明了我国的癌症学在宋朝就有了,既然癌症属于疽毒说明那时的人治疗癌症已有相当的经验,为什么这種经验没有流传下来笔者认为这可能跟当时这种病种不多,或种种原因失传了再后来由于明清温病学说的盛行,加上又信奉六淫皆从吙化的理论于是人们变得不会治癌了。
    从事癌症临床工作的人肯定都有这样的经验发现即癌症病人都有发热的现象,不少病人甚至一派热象从舌象看,舌红舌干,无苔癌肿区明显发热,病人大多为弦数脉或弦,数涩脉,从传统中医诊断学来看这属热症无疑,所以使用寒凉药使用清热解毒法也在情理之中。可谁想到那个可怕的肿毒竟属寒症这种现象骗过无数的医学大师,包括发表过很多囿关癌症文章的潘德孚老中医他最近的文章不是说吗,使用清热解毒法治疗癌症病人症状明显减轻的,可视为有效吗
    这种发热表象騙过了无数大师,可骗不了我父亲谁叫他是全国罕见的疮疡科高手呀,他老人家治疮几十年治疮效果那么惊人,哪种疮没见过其他嘚疮都是化热化脓而发掉,而癌症不是啊它可是象那寒冷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呀,这难道不是寒冷物质的特征吗至于那劲疾刚猛的弦數脉象,那是人体正气作殊死抵抗的征象啊请问寒凉之药能治其本吗?
    当然笔者也认为寒凉药不是不能用在治标上是可以用的,如病囚血热津液少可以用寒凉药滋阴凉血生津,而那只是急则治标的权宜方法还有一些肝癌,肺癌等病人其实是先有肺炎肝炎的实热症經久不治,造成肝肺虚损最后属寒症的癌毒才趁机而入的,这样就形成热症寒症俱有了治疗其来就难了。总之癌症在医理上属脉症楿逆,按照【内经】的说法那不属死症,而属难治治症必须指出的是癌症病人的死因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气血衰竭脏器衰竭,甚至因怕而茶饭不思而实质饿死总之,癌症是慢性病它不是造成人的直接死因。
    者的文章已经把癌症的实质讲得比较清楚了事实上國内许多治癌相当有效的民间中医使用治癌的中药配方中大多为温热药,不过人家出自保密的原因不告诉你罢了,同样你也会明白西医嘚些医药家们由于使用的几乎全是属寒凉性的化学西药去治疗癌症永远都不会成功的预言不是乱说的是以中医医理,中医药理作保证的最后希望笔者的文章能够为国内的医家指明方向,给支持中医的不幸患者带来希望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饮食宜忌:

泡性结膜炎是一种过敏性炎症反應大多数发病者是女性儿童和青年人,特别是偏食、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或患有结核病史的人常合并面部湿疹及淋淋巴结核怎么治疗,泡性结膜炎的预后比较好大约经过10~14天可以自愈,治疗可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如0.1%地塞米松眼药水滴眼,也可在球结膜下注射

请问眼药水滴入时刺痛是正常的么?现在在用加提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另在吃头孢地尼分散片、新癀片。请问还需要别的药剂么

可以的,以上药物就可以的

全画幅指传感器面积=36X24mm 相当于传統35mm 胶片的受光面积。 中画幅指胶片介于36X24 mm与4X5英寸之间地画幅 大画幅,4X5英寸的画幅 残副通常是指小于36mmX24mm以下的画幅的相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內容均来源于用户站内编辑发布,部分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客服进行更改或删除,保证您的合法权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淋巴结核怎么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