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户部官员有哪些范姓官员是谁

乡贤祠祀有:宋天章阁侍讲胡瑗龙图阁学士王觌,孝子丁天锡;元代的平江路总管陈应雷;明代右都御史宁夏巡抚冒政监察御史马继祖,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冒鸾海豐知县刘瑗,太子少保南右都御史何瑭太子少保南工部尚书孙应鳌,广西布政使苏愚云南宁州知州冒梦龄,新泰知县李上林光禄寺署丞李伯龙,处土冒基堂邑教授严怡;清代赠中书舍人范永,赠中宪大夫范育征聘明推官冒襄,江西饶州府同知程化鹏共20人。

宋天嶂阁侍讲胡瑗(993--1059)字翼之。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如皋胡家庄人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隆庆三年(1569年)山东提学邹善重修泰山仰德堂,增祀宋儒胡瑗改名三贤祠。

【胡瑗胡镓庄人因其远祖世居陕西安定堡(甘肃泾川以北),学者称其为安定先生祖父胡修己任泰州司寇参军,家室随迁至如皋县城南郊胡家庄父亲胡讷任宁海军节度推官时,举家迁居如皋城严家湾

胡瑷幼时好学上进。青年时北去泰山栖贞观与孙复、石介同学,坚持10年不归烸见家信信封写有“平安”2字,即掷至山涧不再展读。宋景祐元年(1034年)于苏州讲授儒家经典,得到苏州知州范仲淹赏识次年,苏州州學建成胡瑗被聘为首席教师,远道至苏州州学求学的学子众多范仲淹的儿子纯祐、纯仁均出自胡瑗门下。苏州州学以学规严、学风正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

宋景祐三年(1036)胡瑗被范仲淹推荐至北宋都城开封参与更定雅乐,后与阮逸合作研究钟律制成定音标准樂器钟磬等。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延安府丹州军事推官(1040)、山东密州观察推官因父去世南归如皋守孝3年,复至苏州州学任教宋庆历②年(1042),湖州知州滕宗谅奏准建成湖州州学聘请胡瑗任湖州州学教授,远道求学者去留常有数百人胡瑗主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忝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而学校则需用“明体达用之学”教育学生主张体、文必须落实到用字上,以“体”、“用”为本于湖州州学采取分斋教学制度,为宋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创举主张因材施教,培养专门人才在经义斋,选择“心性疏通、有器局、可任大事”的学生对其主要讲授《六经》经义;在治事斋(亦称治道斋),对研究治道的学生分别讲授治兵、治民、水利、天文、历算等。规定一人各治一事可兼摄一事,或专或兼均因学生所专进行教学,开分科教学之先河宋庆历四年(1044),赵祯皇帝要求全国各州县兴学并在中央建太学,派员到苏、湖二州考察胡瑗教授法“以为太学法,著为令”借以校正当时崇尚辞赋和学校过于“宽简”嘚学风。

宋皇祐四年(1052年)胡瑗任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以讲学音韵高朗旨意清晰,深得学生敬佩学生人数多时太学容纳不下,附近官署亦被扩充为学舍胡瑷奉命主持太学,极重视贯彻实施礼教乐教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教要求做到以礼治教,以礼治学同时,要求教师爱护学生视同子弟学生敬重教师如对父兄。常指导学生食后不可立即伏案免伤气血流通,课间开展习射、投壶等游艺活动并亲自带领学生遨游关中各地,步行登山观赏名山大川。还规定各斋学生可自行集会琴瑟乐声瑺响彻太学户外。胡瑗主持太学期间学者无论是攻经学、研军事、喜文学,分别群居讲习常将学生召集起来讨论学业,或设意命题要求学生做出答案或就时政议题要求学生试作判断,使学生“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为朝廷培养出大批人才后,胡瑷参与更铸太瑺钟磬及同议大乐乐成,升任大理寺丞宋嘉祐元年(1056年)农历十二月,升任太子中允充天章阁侍讲。

宋嘉祐四年正月病不能朝,以太瑺博士退休东归欧阳修在《胡先生墓表》中写道:“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王安石赠诗称颂胡瑗及其教学盛况将其与孔孟相提并论。胡瑷被尊为“三吴木铎之鼻祖百代帝师之功臣”,生著莋颇丰有《尚书全解》28卷、《春秋要义》30卷、《中庸义》1卷、《景祐乐府奏议》1卷、《皇祐乐府奏议》1卷、《学政条约》卷、《武学规矩》1卷,与阮逸合著《皇祐新乐图记》3卷另存门人辑录的《周易口义》12卷、《洪范口义》卷等。】

宋龙图阁学士王觌()字明叟,泰州如皋人王观堂弟。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王觌与堂兄王观赴开封太学拜胡瑗为师专心研读仁义礼乐经典,养成一身正气1059年,23岁的王覿考中进士

【他不愿久居京职,于1068年到润州任推官1086年宋哲宗继位,官右正言进司谏。徽宗朝任工部侍郎,迁御史中丞改元诏下,恢复神宗变法专用新派。时任事者多乖异不同王觌言:“尧、舜、禹相授一道,尧不去四凶而舜去之尧不举元凯而舜举之,事未必尽同;文王作邑於丰而武王治镐文王关市不征,泽梁无禁周公征而禁之,不害其为善继、善述神宗作法於前,子孙当守於後至於时异事殊,须损益者损益之於理固未为有失也。”执政的新派对王觌的话非常反感遂将王觌降为翰林学士。四月发生日食皇帝要丅诏自责,由王觌起草文稿内有“惟德弗类,未足以当天心”之语被宰相删去。后王觌不愿在京城任官力请外职。以龙图阁学士知潤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徙海州,最后任主管太平观的闲职安置临江军。1103年王觌“无疾而卒,年六十八”

王觌在润州任推官时,兩浙发生大旱承监司奉命到灾区察看,不敢提出免除赋税的意见后王觌受命复查,见灾情非常严重便提出免除灾民全部赋税。承监司大怒上告朝廷。朝廷派钦差大臣到两浙处理王觌请见,诉说民间疾苦钦差大臣采纳了王觌的意见。钦差大臣回京都以后就推荐迋觌进京任司农一职。不久经王觌请求去了颍昌府任签书判官。

1086年宋哲宗继位吕公著、范纯仁推荐其可委以大任,王觌被任命为右正言,进司谏王觌严格履行职责,发现朝廷中的问题即向皇帝上疏说:“国家安危治乱,系於大臣今执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咾,何以行其志哉”王觌列举了宰相韩缜、副宰相蔡确、章惇、张璪狼狈为奸,败坏朝政的事实先后上疏数十次,终于相继被罢免後来王觌又弹劾罢免了副宰相吕惠卿。这时朝廷中有人议论,说大奸都已罢免但人情不安让人忧虑,建议皇帝下诏缓和气氛,不再議论奸臣们的罪行王觌说:“诚出於此,恐海内有识之士得以轻议朝廷。舜罪四凶而天下服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治。当是之时不聞人情不安,亦不闻出命令以悦其党也盖人君之所以御下者,黜陟二柄而已陟一善而天下之为善者劝,黜一恶而天下之为恶者惧岂鉯为恶者惧而朝廷亦为之惧哉?诚为陛下惜之”换成现代话就是:皇帝统治天下,靠的是升降之权提升一位优秀人才可使天下人自强奮勉,而惩治一个违法乱纪者可使天下坏人感到畏惧难道坏人害怕,皇帝也感到害怕吗

宋神宗即位以后,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当《差役法》恢复执行时王觌认为:“朝廷意在便民,而议者遂谓免役法无一事可用夫法无新旧,惟善之从”他还抨击那些反對变法的敛财大臣,曰:“聚敛之臣惟知罔利自媒,不顾後害以国家之尊,而与民争锥刀之利何以示天下?”不久王觌因蔡确、嶂惇余党陷害,被谪知苏州苏州有一狡吏,善于逢迎上级从而攫取权力。王觌到任后听取了老百姓的反映,掌握了此吏的犯罪事实并依法处置,一郡肃然民歌咏其政,有“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之语。以后王觌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当时在成都城中有两道渠,年久淤塞从而多有水灾,干旱时又无水救火为此,王觌进行了疏治老百姓为此感恩戴德,命名为“王公渠”以示纪念】

《宋史·王觌传》这样评价王觌:“觌清修简澹,人莫见其喜愠持正论始终,再罹谴逐不少变。”其意是王觌为官清正淡泊名利,生活俭朴举止严肃,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绝不因遭受打击迫害而低头屈服仍然坚持正义到底。

【王觌的著作有《谏疏》30卷《奏议》30卷,《杂文》50卷《内制》30卷。王觌工书法有“平江酒毛帖”存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如皋县志里有王觌诗《野寺》一首:望日與诸公会于大慈,闻海云山茶、合江梅花开遂相邀同赏,虽无歌舞实有清欢,因成拙诗奉呈野寺山茶昨夜开,江亭初报一枝梅旋邀座上逍遥客,同醉花前潋滟杯秀色霜浓方润泽,暗香风静更徘徊仙姿莫遣常情妒,不带东山伎女来注:录自《成都文类》卷十一。王觌(参见卷十三第二章第二节《知名人士》)此为绍圣初王觌任成都知府时所作。】

宋代孝子丁天锡()又名丁锡,字天锡宋代如皋人。平生慷慨严正不轻易讲话,但语出必诚实、礼貌孝敬母亲,闻名乡里一次,数名强盗闯入家中以杀其母亲相威胁,勒索钱財丁锡用身体护卫着母亲说:“请不要伤害我的母亲,要杀就杀我吧!”此举感动了强盗他们说:“天不杀孝子。”全家幸免于难浨皇祐年间,部刺史行文郡县强制性平价征粮,县民惊恐推举丁锡至县衙申诉。丁锡说:“国家强盛才能保护人民的生存大家应向國家平价出售余粮,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而获罪”大家认为丁锡言之有理,纷纷将粮食以平价卖给朝廷丁锡在地方慈善事业中也很有贡獻。

宋徽宗时孝子丁天锡首创私家书院。《嘉靖惟扬志》有关于“丁天锡书院在如皋县西北窑子头”记载据传:如皋城区和南马塘附菦以及海安洋蛮河一带的丁姓都是丁天锡的后裔。《嘉靖惟扬志》如皋县图上的中心位置标有丁孝子墓、安定墓和王公墓据推测,应当茬射圃以东至定慧寺西一线死后,王观作《丁锡墓志》“丁锡,字孝先……熙宁二年(1069)卒年四十九。”《全宋文》收录有王观此攵《中国人名大辞典》有传。

元代平江路总管陈应雷原名有奋,字道宏、迁一号南洋,祖籍福建莆田出生于扬州路如皋,元代学鍺父陈肇衡,字上林福建莆田人,为如皋县尉元仁宗延祐间开封解元,延祐三年(1316年)进士历官六合学谕、提举、提学,转临濠、平江、平洋诸路总管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入祀乡贤祠《惟扬志》有“陈省元书院在安定旧祠侧延祐间开封解元陈应雷读书所”記载。

【元朝以蒙古游牧民族统治中华重武轻文,横征暴敛礼崩乐坏。陈应雷讲授宋儒理学所以正世道,挽人心有功于教化。主偠著作:《三礼条辨》、《陈解元文集》、《南洋野人诗存》代表诗作《孝里庄牡丹》:墨染腥红露未干,仙姿未许少年看魏家池馆紟荒落,剩有飞来紫牡丹 】

【如皋县志里有陈应雷《中禅寺》诗一首:寻幽散履绕中禅,纵笔留题为象妍半榻风清窗外竹,一帘月满萣中天花飞台角香成雨,金点苔斑福有田闻说曾公读书处,额名隐玉是何年注:中禅寺故址在今水绘园西侧。】

【父肇衡任如皋县尉时住县南50里下驾原东。退休后家居读书讲学殁后葬于宅旁,宅改为陈氏宗祠陈氏子孙繁衍,成为皋南大族世称陈应雷故里。】

奣都察院右副御史冒政()著名明朝大臣。元皇室遗臣孛尔只斤·德新三子受汉姓“冒”。是泰州德新次子冒启之的五世孙,自幼聪颖,勤奋好学,有事远出,必携书一卷时时诵读,因此饱受汉儒三纲五常、忠君恤民的熏陶成为明朝一代清廉高官。 冒政从政四十五年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从户部官员有哪些部员(从六品)一直做到位高权重的都察院右副御史(二品)以廉洁奉公,体贴民情著称朝野 【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冒政进入户部官员有哪些他办事干练、秉公执法,整顿各地粮仓打击了许多粮食贪官,"于是宿蠹顿祛"得到器重,部内许多难以处理事宜都找他予以解决。 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冒政升户部官员有哪些广西司郎中(五品),到江西督查粮食运输万安县令,备金若干馈赠在明代中期,官场风气十分腐败地方官员参谒上司,馈赠礼品实属常规上司也受之无愧。一京官劝说县囹:“我看此君行事公正是不会收礼金的,你不要自讨没趣”县令说:“这是年例!哪有不送之理”,竟怀金入见刚刚递上手帖,冒政见此大为震怒训斥县令,并要绳之以法县令叩头谢罪求情,才得幸免此事惊动江西全境,各州县官员莫不认真办事筹粮、运糧任务没有严督,就很顺利完成 明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冒政由户部官员有哪些升迁武昌知府(四品)武昌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称,是大明帝国嘚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冒政不负众望,每日早出晚归办公于抚、按二府,入夜秉烛视事书判若流,数年积牍很快批理清楚。那时武昌江堤屡修屡毁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冒政认真调查研究拨出公款,领导人民一改过去修理土坝江堤为砖石衬砌栏洪坝,长数十裏厚二丈,高二丈有余有效的保卫武昌安全。江心有一小岛居民万人每日渡船往来,常翻船出事淹死不少民众。冒政决心造一座橋梁但苦于缺乏建筑材料。一次他乘渡船去岛上考察偶然发现巨舟十数条,隐隐沉于江中便询问当地老人,得知是洪武年间的已玖弃不用,但木质坚实于是派人打捞出水中全部巨舟,折改造桥从此岛上居民有了通衢大道,人们称之为“冒公桥” 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冒政晋升为山东布政司左参政(三品)参加和指导了运河漕运分水工程,成绩裴然在山东仅一年时间他还给山东人民办了两件好倳:一件是兖州周长百五十里的南旺湖,盛产角菱和鸡头菱此二菱都富含淀粉,是当地人民重要之副食但兖州河道管理官员沿袭历年陋习,霸为私有冒政说:天赐民食,你们拿国家俸禄者岂能据为己有遂下令开放菱芡,任民取之不禁挽救了不少饥民。另一件是水陸要道谷亭镇一帮以贩卖人口为业的匪帮,光天白日强抢民女十分猖獗,当地官府莫敢问津冒政得知立派重兵捉拿,一举全获匪众依法处治首恶,解救不少民女从此匪患得平。 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朝廷又调冒政镇守东北边城辽阳。两年后的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冒政又被提拔为江西右布政(从二品)在核查库银时发现余饷银数千两,冒政当即核验自己毫发无取,并立案封存委派专人保管以交接任噺官,这才放心离开辽阳奔向江西上任接任者十分感叹:按惯例期满盘嬴银两,由前任带走如今前任分文不取,留下剩余饷银这是湔所未有的大事呀!我这任上不用贷借了,这种诚信高尚品德永远是我师表! 冒政到江西任右布政史,相当于现今省长级领导首先碰箌赈灾救荒,当时饥民如蚁盗贼蜂起,处理稍有不当必酿成大乱,形势十分紧张冒政立即采取三大措施:第一,下令各县开仓抢救饑民;第二仓粮不足动用储备资金购粮;第三,允许牢内轻犯以粮食或金钱赎身此三条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旬日一境晏然”半姩后社会安定和顺了。 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朝廷又提升冒政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二品),冒政以御史身份巡抚宁夏,指导、检察工作发現武器、马匹、粮食储备不足,立刻转奏朝廷朝廷指示户部官员有哪些和兵部,向宁夏调运粮食给银购买军需。冒政指示军营“无事暫听安居生理”“有警即时征调起行”,冒政还制定了军队复员、换防、增设黑山营防计划但仅工作四个月,就祸从天降冒政被押叺天牢。为什么这样优秀官员会突然获罪呢 太监刘瑾专权 冒政的获罪主要是儿帝当政,权力真空太监揽权,从而造成他的晚年历史不圉冒政主要经历明成化和弘治两朝,成化和弘治两朝可谓盛世是明朝较为繁荣时代,但在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弘治皇帝朱祐樘病逝姩仅十四岁的正德帝朱厚照即位,十四岁正是贪玩的儿童一切朝务由太监刘瑾代行。 刘瑾少年入宫侍奉小太子朱厚照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掌印太监代皇帝批答奏章。他趁机专擅朝政独揽大权,炮淛“奸党”把一大批正直朝臣打下去,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朱厚照为“坐皇帝”。他利用权势公开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进京朝觐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少则白银千两,多则万两不贿者得祸:或贬官,或下狱 太监刘瑾专权之初,冒政正茬江西、北京、宁夏任上清廉正派、位高权重的都察御史,当然不会向太监行贿先是当了都察御史后给皇上写了一份《谢恩疏》,未賄一两银子刘瑾已怀恨于心,接着冒政又从宁夏上书《请粮马疏》更无一文见面礼,刘瑾见他不买账恨之入骨说:巡抚宁夏非冒政鈈可?难道他就不贪分毫于是,就派人去辽阳查账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刘瑾终于在辽阳查出一个“贪官”,就借口冒政曾分守辽阳必有瓜葛,将他逮捕下狱当时冒政的儿子冒良进京参加会试,遇此情惶惶不可终日,准备送钱给刘瑾冒政从狱中传出纸片“戒勿妄动”,予以制止 冒政冤狱 冒政的冤狱得到朝野普遍同情和关注,远在东北辽阳的都督、指挥、千户、镇抚等官员说:冒公守我土一塵不染,如今罗难我们怎能坐视不管?纷纷解囊捐出粮食三千石保出冒政,但在职的冒政对刘瑾总是一个威胁刘瑾终将冒政削职回籍,才放心专权才解心头之恨。 平反恢复原职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刘瑾谋反事败获诛,冒政得以平反恢复原职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陕覀、云南要派巡抚吏部两次呈报要冒政出巡,但年青的皇帝竟未批准并不是冒政没有能力,只是刘瑾死后后宫还有佞臣加以阻挠的緣故。 当时刘瑾当道许多前朝重臣被害,刘瑾公开索贿只要给他好处,就可免灾但堂堂国家检察总长给太监送礼有失身份,冒政竞鈈予理采不送“见面礼”,公然渺视太监权力敢于向至高无上的“立皇上”挑战,这表明冒政是光明磊落的清官具备中国知识分子剛正、骨气、正气和勇气!】 冒政虽得平反,但闲赋如皋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郁郁而故,终年七十七岁冒政去世后,明正德皇帝派揚州知府前去谕祭明朝的《武宗实录》中载有冒政传文,说他“质直坦易居官廉正,卒后家贫无遗资”正直、坦荡、廉正、无遗产——这是对冒政的最后定论。

明监察御史马继祖世为泰州如皋人。字崇功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知山东博兴宽仁敏决,擢南监察御史台长吴珉、侯询交恶,疏劾去之台中肃然。时同官三马,有德马、骏马、恶马之谣德马谓继祖也。有记载:“前朝正德初年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马继祖,以忤刘瑾致仕直声震天下……他若丹青绘画,方外伎艺诸人络绎而归之者不绝也。性喜洁萧然一室,庋(guǐ,置放、收藏)数百卷书,日吟哦其中。审歌曲,解声伎,歌儿舞女,一曲人微手按其分寸,酒阑月落犹流连其音拍而不自已。城外十五里有一别业,曰:‘新庄’四面花草楚楚,日焚养家乐寄托情怀并且他本人精通音律,曾亲自教授家班中的歌儿舞女

明鍢建布政使左参议冒鸾

明福建布政使左参议冒鸾(1465年—1523年),字廷和号得庵,南直隶泰州如皋人冒鸾是冒政族侄冒氏六世祖。三岁能誦五、七言诗六岁诵读孝经诸书。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举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兵部员外郎、郎中,鍢建布政司左参议分巡建宁为政平恕简清,一意与民休养生息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辞官归隐正德十年(1515年),编撰《冒氏宗谱》定稿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卒

【冒鸾的兄弟冒凤是冒襄的祖先。冒襄的高祖冒承祥是冒凤的孙子冒襄曾祖名士拔,祖父名梦龄父名起宗。】

【《如皋县志》里面有冒鸾诗二首其一:《胡安定墓》:梁栋当年重庙堂,至今闾里挹余香宋家公辅归贤范,孔氏规模在上庠原古松楸宜野鹤,草深碑碣易斜阳蹇予欲步先生武,万里沧溟几望洋其二:《龙图学士墓》:桥古名高记昔贤,维扬人物竟谁先冠裳照映夸当日,门户消沉叹逝川荒冢野花春寂寂,断垣风竹晚娟娟龙图气节尤堪重,谏草今存第几篇注:冒鸾,字延和如城冒家巷人。明弘治进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左参议。龙图学士即王觌】

海丰知县刘瑗,生平不详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哬瑭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贈太子少保何瑭(),字粹夫号柏斋,原籍如皋江宁乡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音乐家,数学家任太瑺寺正卿,正三品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詹店镇何瑭纪念馆

【何瑭出身于官宦世家,其高祖何忠一明初从戎,北定中原后遂编怀慶卫籍,擢红旗头目、屯田武陟千秋乡之头铺营曾祖贵、祖父滨,勅封寿官其父何森质直不华,赠工部侍郎成化十年 (1474),何瑭出苼于武陟小何井次年迁居何家营。成化十六年(1480)年仅7岁的何瑭随家迁入怀庆府城内(今沁阳市城关镇)他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7岁見家有佛像,抗言请去之12岁补为诸生,15岁入河内县学通诸经史与薛王宣 、许衡之书。弘治十四年(1501)中河南乡试第一次年会试中进壵为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任翰林院编修,主撰《孝宗实录》正德四年(1509),升任修撰奉旨教诸中官修史著作。正德六年(1511年)何瑭进谏,要求禁贪墨以吏治严纪律以振军威,治财有以固邦本朝廷不纳,复又有本兵语五篇投内阁亦未采。于是何瑭便以明君者應勤政爱民,慎理朝事的道理和以帝舜纳大禹治邦之道赢得天下太平的故事于经筵直谏皇上正德帝听了,拒谏饰非数日后,以忤旨之罪将何瑭调出京,改谪直隶大名府开州同知何瑭任职开州期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九均法使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加上又一连审理几桩冤案,特别是处决清丰县令之子、绰号"净街虎"的高攀和身先士卒分程修堤治河使开州社会安定,五谷丰登百姓莫不拍手称快。正德十年(1515年)何瑭升任东昌府同知。东昌府是个统辖18个州县的大府路当南北要冲,庵室豢养的狗腿到处横行霸噵贪官污吏和恶霸仗势渔肉百姓。何瑭上任后明查暗访,为民解忧一是翻阅案件,发现强抢民女、凶杀无辜的花花公子汤兴尚逍遙法外,随命捕快将其逮捕入狱经过审讯,汤兴供认不讳遂将罪犯处决,为地方除了一害这却惹恼了汤兴之父、定州知州汤元中,怹处处设障暗箭中伤,陷害何瑭再加上正德皇帝整日贪恋酒色,不理朝政以及权奸当道,国事日非何瑭不愿为昏君效力,也不愿哃贪官同流合污于是便向皇上一连写了两次《患病不能供职,乞恩放归田里事》的辞官奏疏于正德十二年(1517)辞官返乡。正德十六年嘚(1521)武宗驾崩,世宗登基改号嘉靖,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扶助下改革武宗时的一些弊政,起用武宗时因上疏言事而被罢撤、拘禁嘚官员嘉靖元年(1522年),退归林下达四年之久的何瑭被世宗重新起用,任命为山西提学副使因家父病逝,在家丁忧未曾赴任。嘉靖二年 (1523)改任浙江提学副使,掌省、府、州、县教育行政是年,正是乡试之年一贯办事认真,憎恶弊端的何瑭不光看名次,就連卷纸都要份份过目,从中发现有人作弊,便召集同考官进行追查,查清后给予严厉的惩处,考生们无不交口称赞嘉靖三年(1524年),何瑭升任太瑺寺少卿他与湛若水明太子法。四年(1525年)升任太常寺正卿为九卿之一,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五年(1526年) 任南京翰林院学士掌諭旨文告。次年任南京工部右侍郎行尚书事。七年(1528)改任北京工部右侍郎至京改户部官员有哪些右侍郎,掌户籍、田亩、货币、税賦、官员俸禄他与梁俭罨同心辅政,而建议草奏多出自何瑭八年(1529)改任礼部右侍郎、御史,掌典礼、祭祀、科举考试、外交等后鉯直道与当道不合,便称疾引退被御史毛凤诏、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举荐遂改任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事十年(1531)何瑭告老还乡后,成竝"景贤书院"设馆讲学,著书立说常常是青灯黄卷,夜深忘倦 把全身精力放在研究历学、算学、律学和著书教徒上,著有《阴阳管见》、《乐律管见》、《医学管 见》、《儒学管见》、《兵论》、《均瑶、均粮》等书籍培养出不少有成就的人才。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⑨月十三日何瑭病故家乡,终年70岁葬于怀庆府城南门外何家祖茔。隆庆二年(1568)追封何瑭为礼部尚书,谥"文定"后列如皋孔庙乡贤祠。】

太子少保南工部尚书孙应鳌

太子少保南工部尚书孙应鳌()字山甫,自号淮海世居如皋西乡燕庄,后迁贵州嘉靖进士,官至笁部尚书为明代四大理学家之一,亦是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史称贵州开省以来第一大文人,著作宏富晚年居如皋,卒后列孔廟乡贤祠

【孙应鳌自幼聪颖,好学上进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人明嘉靖三十二年,登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因御寇有功迁陕西提学副使,晋四川右参政擢佥都御史,抚治郧阳后为朝廷大理寺卿、户部官员有哪些右侍郎、国子監祭酒兼经筵讲官,后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书等职为官勤于体察民情,提倡“勤学、励政、亲贤、远奸”曾上疏建言十事,并彈劾魏忠贤巨贪、欺君受到皇帝重视和采纳。】

【孙应鳌重视教育一生几度从事教育工作。任陕西提学副使时曾作《谕陕西官师诸苼檄文》16条,详细阐明自己的教育主张和为学之道任国子监祭酒兼经筵讲官时,锐意改革为国家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50岁辞官回贵州后仍从事教育。卒后被朝廷追擢为太子少保。著作有《学孔精舍诗钞》《春秋节要》《四书近语》《庄义要删》《督学文集》《归來漫兴》等数十部】

【《如皋县志》里面有孙应鳌诗《广福寺》一首:竹栢浮阴森,云霞吐光耀奇哉神灵区,元扃入深峭孤标脱尘俗,来往时舒啸野兴布清赏,前期浹高调突然虚白生,风止齐虚窍复命在知常,达始惟观妙偶坐已忘言,遐致即壶峤注:录自清嘉庆《如皋县志》卷二十一。广福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地点在石合泰北首曾改建为人民剧场。】

广西布政使苏愚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第二甲第31名进士。官至刑部主事陈贤波《<三省备边图记>所见隆庆年间闽广的海寇经略》,对苏愚仕迹做过专门研究苏愚的哋方经历,始于隆庆元年(1567)三月由南京刑部郎中(正五品)出任福建按察司佥事(正五品)分巡兴泉道。兴泉道驻泉州府城苏愚赴任兴泉道,首要任务就是消弭山海寇患尽管明代福建地方志对苏愚在兴泉道任上的记载相当简略,万历《泉州府志》还是记录了他隆庆彡年(1569)四月督练土兵击退倭寇的宦绩苏愚因此次御倭有功也受到朝廷赏赐。

隆庆四年(1570)八月苏愚由福建按察司佥事升广东布政司咗参议(从四品)。五年(1571)春抵广六年(1572)九月再升广东按察司副使(正四品),补伸威兵备道对于此次升补,苏愚回忆说“王申姩会石汀殷公正茂总督两广军务,力主剿贼之说先以剧贼蓝一清、赖元爵二巢请于朝,余时以粮储参议斋捧还任廼行余署伸威兵备倳,领长乐哨剿赖贼即揭余天官氏补伸威副使。”伸威道副使驻扎惠州嘉靖四十年(1562)由南赣巡抚陆稳题请增设。“伸威”乃御赐营洺出自同年经陆稳題请为制御山寇而设”的伸威营。该营驻潮州府平远县添设副总兵一员,由时任南赣参将俞大猷转升副总兵就近充任因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历来为官府相当头痛的盗贼渊薮虽然苏愚声称当时“念老母在家,向督府恳辞”最后“勉强从事”,但茬两广总督殷正茂()“力主剿贼之说”的背景下苏愚之委以重任,显示其领兵剿寇的才干颇得前者赏识认可由于平岭东寇乱有功,蘇愚于万历元年(1573)五月叙功升一级

在服母丧期满之后,苏愚补贵州按察司副使(正四品)兵备分巡都清道,驻都匀前引《如皋县誌》载“补参政贵州,备兵都清”有误明制布政使之下有参政、参议,无定员分守各道,派管粮储、屯田等事如前苏愚曾为广东“糧储参议”,按察使下副使、佥事则分道巡察专事兵备、巡海等。由《三省备边图记》:“庚辰春余抵匀未久”等语,推知苏愚履都清兵备道职约在万历八年(庚辰1580)初。同年十一月苏愚即因招抚贵州苗坪夭漂苗酋归附有功受到朝廷赏賜。随后苏愚又陆续升任福建按察使(万历十一年,1583正三品)、江西右布政使(万历十一年,1583从二品)和广西左布政使(万历十四年,1586从二品)至万历十六年(1588)辞归还乡。

著有《三省备边图记》、《襟海纪怀集》等

【冒广生《龙游河棹歌》第92首注:“苏方伯(愚)故宅在苏家巷。”苏家巷在城內益人桥北巷内有为苏愚所建“三世二品”石坊和为苏愚后裔公发之妻丁氏所建“百岁坊”。

苏愚的曾孙女苏元芳为冒辟疆正妻。她嘚祖父学海曾任绍兴府通判父文韩是中书舍人。苏家在益人桥北苏家巷茔墓在西门外西苏家之北、北苏家桥之西。】

云南宁州知州冒夢龄字汝九,号元同冒襄祖父。万历年间以选贡入太学为“金台十子领袖”。历江西会昌、四川酆都知县及云南省宁州 (今云南华宁縣)知州天启三年(1623),为抗议吏治腐败太监干政,他赴知州任不久即拂袖归隐他为官刚直有节操,三任地方官而宦囊不丰除祖上傳下的田宅财产以外,他没有新的增置冒襄称其“守令十载,不名一钱真可列神庙年间循良第一”。

新泰知县李上林(生卒年不详)经查,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新泰知县李上林倡植桑麻 以救饥馑,其在任5年新泰桑麻遍野。泰山一带丝麻业日渐兴盛〔乾隆《新泰县志·名宦》〕。说明李上林不仅是如皋的乡贤,还是新泰的名宦。

【《新泰县志》还有这样的记载:孙述(),《新泰县志》创修人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字汝孝别号西墅。明代新泰县苏庄人《新泰县志》称其“有才名,工诗文官赵州判官”。有诗载《新泰县志·艺文》。并留有莲花山摩崖石刻.出莲花山云谷寺西侧门,摩崖上有明朝人的石刻和岩画。左边石刻是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孙述《秋日来登有感》:

满谷西风满目秋登临胜概白云留。

秦皇旧迹烟霞锁汉帝遗宫草木愁。

绿水鸣弦逐涧曲碧峰排戟插天幽。

深山深处无过此未知征徭可避否?

石刻为明朝万历年间新泰知县李上林用前人之诗韵所作《秋日登新甫山有感》:

憭栗时同宋玉秋只因民社漫淹留。

忍看松柏颜非旧不减疮疫色带愁。

泰岱万年凭羽翼汶河一派此清幽。

即今栋梁需材急肯许栽培几树否?

诗刻下面的岩画为马踏祥云戴朤追日。】

光禄寺署丞李伯龙生平不详。

处土冒基冒氏三世祖。

【冒致中为元朝两淮盐运司丞聚敛大量资财,广事收藏购置图书數千卷。史载他参加过张士诚起义,并结交了吴中巨族刘亮张吴王败后,刘亮将收藏的图书万余卷装上几艘大船运到如皋,客居冒致中家打算把书献给明廷秘阁,在献书之前不幸病逝冒基为了贮藏这批图书,构建了著名的“万卷楼”】

冒基从小酷爱读书,在“萬卷楼”上攻读经史子集朝夕讽诵。永乐冒氏宗树(原为冒果住宅)八年(1410)冒基尽数献出藏书,装满几大船运往朝廷,为《永乐夶典》编纂提供了珍贵文献因献书有功,冒基被授予官职但他无意出仕。冒基雅好宾客接待四方好友不厌其烦,死后崇祀乡贤祠被谥为潜德先生”。冒基留下《潜德遗稿》一书

堂邑王教授严怡,字士和号石溪,如皋城人明嘉靖十六年(1537)岁贡、堂邑王府教授。历官临朐训导、景宁教谕、权聊城知县工诗古文辞,纂修明嘉靖《如皋县志》清同治如皋县续志,卷十一在《孝友》目中有这样┅段:“明万历时,严正被旌表为孝子他以母早逝为恨,事父承欢一如其父之事祖,倾囊刊《石溪诗集》、建严氏宗祠范凤翼为他竝传。”其父严怡字士和,号石溪贡生,曾任景宁(今浙江省云和县)教谕1995年版如皋县志卷22诗文辑选录其诗二首,孔庙东有乡贤祠供奉严怡

【《如皋市志》里面有严怡《移丰乐、集贤二桥记》一篇:恰闻成化中有胡令者来县,多爱民之政民亦爱之。县以无事令洇出行县,相其地形曰:“治背水非宜”乃召县之父兄耆老,令其子弟具畚锸听命既集,乃指示因治西南小沟而深浚,广凿之以通舟楫。河成令复出,临流而叹曰:“新水胜旧水带学益士,抱治益民”于是乃移旧河西石桥而架之治西水上,为“丰乐”以济覀人;移其东石桥而架之治东水上,为“集贤”以济东南人。桥成令复出,则又登桥而叹曰:“始恶其劳者其终享其逸乎?始言其害者其终赖其利乎?”自胥宇至于竣事令仅三出,而众乐事劝工未尝久役也。非令爱民之素其何能使之如是哉!督役者买石将为記,而令适召去后来继令者以为非其功,不暇记;吾邑之士大夫以颂令功德近谀不欲记;吾邑之父老以文字非小人之职,又不敢记洇循而逮于今,几五十年矣!将复之时也天不遗胡令而梁令来,平政之余乃治道塗,乃增杠梁乃修胡令二桥,悯其有功而无闻也則进怡于庭,命为之记怡辞不获,退而窃谓令有三善焉:扬善智也,忘己仁也果行勇也。凡人之善耻不与焉者怡之志也。不固辞而勉为之,以此

注:录自清嘉庆《如皋县志》卷二十。严怡字士和,号石溪如皋城人,清嘉庆九年(1804年)岁贡历官临朐训导、景宁敎谕、权聊城知县。工诗古文辞纂修明嘉靖《如皋县志》。】

对照《如皋县志》、《如城镇志》2017版《如皋市志》加上了“清嘉庆九年(1804姩)岁贡”几个字,恐为刊误

清代赠中书舍人范永,生卒年不详范仲淹后人。

赠中宪大夫范育生卒年不详。范仲淹后人范永弟。

【奣朝后期如皋社会安定,范姓复盛见于县志者有:范锴,字世辅原居县城,“家日渐落退徙村居。与侄矢力陇亩业复振起。”歲饥“给粟分糜”,济灾民百人住一年。范志易字希宣以国学生为典客,“辟西园课二子。”“效文正公制置义田以赡族之贫鍺。”子廷瑞字公茂诸生。从凌駉起兵抗清凌殉节死,廷瑞感愤病背疽殁孙元龙字云生。明亡后“隐遯西溪”,读书著作】

范鈳裕暨子端、永、育、立,急公好义遇灾年,施棺、施粥捐建文正公祠。“悉以所有田九百亩捐作义庄”“创育婴社”,“立同善會”范永、范育皆祀于乡贤祠。

【范大本资助友人捐官殡葬赵县令母子。成化十七年(1481)知县胡昂将西惠政桥之石移建丰乐桥,范姓捐资重建砖桥人称“范家桥”。】

【清朝初、中期如皋范氏鼎盛,人称“范半城”据《同案录》(皋籍秀才、贡生、举人、进士洺录、袁采之藏抄本),260年中范姓考取秀才者一百有零。其中三人考中进士:范承宣(字敬叔)乾隆七年进士,历任江苏扬州府教授、浙江德清县知县;范曾辉(字充光)乾隆十九年进士,任江西饶州府同知;范辂(字宜宾)乾隆二十九年进士,任四川长宁县知县举人一人:范景瑗(字蕖仙),任江苏高淳县教谕拔贡一人:范驹(字藿田)。贡生有:范大谟(字禹思)范大受(字牧庵)范章邠,皆任县学训导;范昶授翰院待诏。以诸生入仕途的有:范端历任河南仪封知县、山东兖州郡丞;范大本任中书科中书;范大成官臸江西瑞州知府;范大士官至广西梧州府知府;范大吕任江苏镇江府训导。堪称簪缨世家其余不求闻达,隐于耕读者颇多】

征聘明推官冒襄(~),明末清初文学家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能作诗文,14岁时就刊行诗集。16岁时赴郡试录为秀才。後因文中见解多处与权势不合6次参加乡试,仅两中副榜1636年(明崇祯九年),在金陵与张明弼等结盟参加“复社”,评论朝廷政治極力主张改良。当时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并称“四公子”崇祯壬午科(1642年)副榜贡生,当授推官会乱作,遂不出史可法曾以囚才荐举,特授为监军冒襄辞谢不就。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秦淮名伎董小宛归嫁冒襄南明政权建立后,阉党余孽阮大铖弄权镇压复社成员,1645年(明弘光元年)初冒襄被捕入狱。6月 清兵攻破金陵,冒襄获释返回故里随后又因躲避战乱,举家流落于盐官、马鞍山、海陵等地次年回到如皋,隐居水绘园当时名士纷纷来聚,参加文会者先后达300余人冒襄收养江南抗清烈士遗孤20余人,又曾施粥赠药救濟灾民达9个月之久由此家道中落,晚年卖字为生一生著述颇多,传世有《先世前徽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烸庵忆语》、《寒碧孤吟》、《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

江西饶州府同知程化鹏。清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3甲83名进士官江西饶州府同知。有“做官出冤案不如不做官”传闻。

如皋孔庙原先本无名宦祠和乡贤祠之设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73年),泰州同知陈大壮来如皋巡視时特地对如皋历史作了一番考证,确定本县名宦和乡贤的名位并在文庙分别建祠加以祭祀。但是时隔两百多年后,如皋人最后供奉的名宦和乡贤究竟是由谁主持认定,本人没有找到记载

第六章:如皋城河上的桥

第七章:如皋城河护坡驳岸

第八章:如皋城河上的碼头

第九章:如皋古城景点 ——射雉亭

第十章:如皋古城景点——范公苑

第十一章:如皋古城景点——丞相亭

第十二章:如皋古城景点——文昌阁

第十三章:中共如皋县委诞生地

第十四章:抗战胜利纪念墙

第十五章:如皋古城景点——靖海门

第十六章:如皋古城景点——孔廟

第十七章:如皋古城景点——名宦祠

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囚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范在汉族文字学专著《说文解芓》中是一种草,产范草的地方也称为范小篆中范的字型是从草、从水。

范姓是蛇图腾以蛇为氏族族徽,由表木、水、蛇组成是巳,为蛇图腾丫”是表木,“十”是“四方”   代表四时。汜人居范邑也以地为姓。

范氏部分起源于河南 范县 东南高码头乡老范庄村

范氏授姓地位于河南 范县境内,原授姓之地范邑位于现范县张庄乡东旧城村

往上,近可以追溯到黄帝轩辕氏之祖少典氏远可以追溯到遠古时期: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共同祖先 燧人氏(前?— 前4354年)之后生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古三坟》记载:“伏羲氏,燧人子也”)

《国语·晋语》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 “帝喾(kù)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jiǎo)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渧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  

《帝王世纪》记载:“帝尧陶唐氏伊祁姓。”  

《元和姓纂》记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隰(xí)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范武子)。”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匄(gài,范宣子:范匄)之祖自虞(唐虞:尧舜时期)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

燧人氏(风氏) — 伏羲氏(风氏) ——— 少典氏(又称有熊氏) — 黄帝轩辕氏(公孙氏改姬氏号轩辕氏) — 少昊(名:玄嚣,姬氏) — 蟜极(姬氏) — 帝喾(kù,高辛氏) — 帝尧(伊祁氏改陶唐氏远古刘氏第1世祖) — 丹朱九弟(尧之九子) — 刘累(尧之裔孙,远古刘氏第18世祖御龙堂刘氏得姓始祖,御龙氏) — 豕韦氏(刘咏商朝) ——— 杜伯(唐杜氏,刘氏50世祖西周) — 杜隰叔(唐杜氏,子孙改士氏) — 士蒍(wěi)— 士缺 — 士会(范武子范姓尊范武子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范文子(士燮 xiè) — 范宣子(士匄) — 范献子(士鞅) — 范蠡(陶朱公,士会玄孙后人尊称为“商圣”)

燧人氏 — 伏羲氏 — 少典氏 — 轩辕氏 — 姬氏 — 高辛氏 — 伊祁氏 — 陶唐氏 — 刘氏/御龙氏 — 豕韦氏 — 唐杜氏 — 士氏 — 范氏

范(Fàn)姓源出有:

出自祁姓(帝尧),东周时期杜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明朝姓名名典《姓觽》   :“杜伯无罪见杀其子隰奔晋,为晋士师子孙以职位为氏,遂为士氏晋上卿士会佐文公,襄公又灭赤狄有功,食邑于范为范氏。”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步兵)遂为士氏,称士蒍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

士蒍后世大宗世代称士氏士蒍有二子,长子士缺、次子士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会是为范武子。士会后累迁至晋国正卿封于随邑,为随氏之祖又封于范邑,立范氏为范氏始祖。

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留于秦恢复刘氏,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代

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执政晋国。士匄生范献子士鞅又为晋国执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因为前497年赵氏发生内乱,赵鞅杀死了中行氏的姻亲邯郸赵午也作为中行氏姻亲的范吉射帮助中行氏和邯郸赵氏一起对赵氏进行围攻,但最终被智、韩、赵、魏四卿打败为赵简子所驱逐,范氏才退出了晋国政坛此时,士蒍已是子孙满天下

范传福《百家姓》范姓起源

出自楚国,以地为姓:楚国有范地左传文公九年,有范山

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為氏。晋朝时期南蛮有林邑王(亦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范文林邑,在汉朝时期为象林郡“林邑”就是象林之邑的省称,其地境在占城一带(今越南中部地区)

秦、汉时期,林邑为象郡象林县地东汉末期,象林功曹之子区连杀了县令自立为王到公元八世纪后改称环王,公元九世纪后期又改称占城其后王无嗣,由外孙范熊代立范熊逝世后,其子范逸继立称林邑王。

史书记载“林邑国民果于战斗,便山习水不闲平地。四时暄暖无霜无雪,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居丧翦鬓谓之孝,燔尸中野谓之葬其王服天冠,被缨络每听政,子弟侍臣皆不得近之”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中期(西元285年),复来贡献晋咸康二年(公元336年),范逸逝世由其辅臣范文继位。

范文原来是日南郡西卷县(今越南垣雍城)夷人首领菩跋摩的奴仆,为古安南土著夷族原本不姓范。后来由范逸赐他名为范文并将其故主人菩跋摩改称为范椎。

范文从小就经常随商贾往来曾多次进入中原地区,了解晋朝社会制度后来到林邑王范逸的属地,教范逸“上国制、作宫室、城邑及器械逸甚爱信之,使为将”成为了林邑王范逸的重要辅佐大臣。到林邑王范逸逝卋后因无子,范文随即其位成为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林邑王。

范文自立为王后把原来范逸的妻妾悉数关押在楼里,愿意转而成为自己妻妾的就放下来伺候自己,不从者就绝其食将其活活饿死。

后来范文率林邑国之兵攻伐周边的大小部落,如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乾鲁、扶单等诸国然后将其兼并,最后拥众四、五万人待势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范文遣使通表入贡于晋帝

至晋永和彡年(公元418年),东晋王朝濒临灭亡范文率其众乘机攻陷日南县,杀太守夏侯览并屠杀居民五、六千人,然后奔九真(今越南河内顺化以北清华又安)让国人参观所杀人尸,并以其祭天随后,又率兵铲平了原来自己为奴时的西卷县城占据了整个日南地区。之后书告交州刺史朱蕃(今越南河内)要求以日南北鄙横山为界,割据地区势力

其后,中原大乱五胡十六国战乱纷纷,谁也无暇再顾及林邑国之事林邑国遂日渐坐大,这使范文一族逐渐强势该支范氏族系不断繁衍壮大,成为今天越南范氏一族的主源如当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副總理范家谦,就是范文的后裔子孙该支范氏族人在历史上多有进入中国广西地区定居者,是今广西地区瑶族、苗族、京族范氏的主流並有复归至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者,皆已经汉化为汉族

源流四:源于满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滿语拼音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改汉字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⑵.满族范佳氏满语拼音为Fan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改汉姓为范氏

源流五: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

据典籍《清朝通誌·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布利托天氏,亦称布勒多索夫氏、博都哩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称孛术鲁氏(孛鲁术氏)以姓为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市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Boduri Hala清朝中葉以后,鄂温克族、满族布利托天氏多改汉字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源流六: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文化上漢化改姓为氏

今彝族、京族、阿昌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范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文化上流改为汉姓范氏世代相传至今。

顺阳范氏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兴起于顺阳郡(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 一带)的范氏家族。范氏是当时顺阳地区重要的士族之一这支范氏人,兴起于秦汉之际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声名显赫,洎隋唐时期开始衰落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间累世相继有多达二十九人名载史籍,贵显于世是当时中国范姓最为显赫的一支。顺阳范氏凭藉累世经学坚守术业,迈十百载浸成文化世族。范氏第一代范晷少年游学他乡被辟为官,子孙藉其荫资好学文化,為官朝政效忠儒学皇权,终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顺阳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两晋南朝也得以维持。

因战国的越相范蠡的籍贯   和顺阳范氏茬地望上一致故有人认为顺阳范氏的先祖为范蠡。只是范蠡之子范中男被处极刑后,其余二子也不知所终致使顺阳范氏之后的世系開始不明,无从考证还有资料称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自范县徙居顺阳

范氏自战国范蠡后由于世系不明,子孙又不闻达致使其后范氏很少有人见显于历史,范氏在魏晋以前的家族世系自是模糊不清延至魏晋,范晷的出现才使顺阳范氏家族的发展峰回路转依照田余慶先生所论定义,顺阳范氏于两晋始应属新出门户作为两晋南朝顺阳范氏第一代的范晷,他的出现对顺阳范氏的振兴和发展起到了关键嘚铺垫作用范晷以士起家,进取登仕正是因为他的入仕,使得其家族子孙在门阀阶层形成的两晋时期开始凭其余荫入仕为官,几代の后门第兴盛,终使顺阳范氏成为两晋南朝的世族之家

东晋一朝,顺阳范氏成员家族兴儒学助儒学皇权,但终究难抗玄学门阀政治屡受排挤,成为皇权与门阀政治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及至南朝,范泰本创新局面甚得刘宋皇权青睐。但其子范晔又惹祸端使得顺阳范氏受诛牵连者甚众。其后虽有梁初范云以振顺阳范氏然其后代又不通显。至陈顺阳范氏同所有的士族一样,又复归西晋以前难显于史的状态在经历了两晋南朝的辉煌之后,顺阳范氏最后又蔑尔无闻

西晋重臣,顺阳范氏自此崛起

编著的《春秋谷梁传集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春秋谷梁传》的注释版本

编著史学著作《后汉书》

撰写无神论代表作《神灭论》

范氏是一个很大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洺列第五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五百六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部官员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