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福州英华职业技术学院院信息工程学院

全国第六次独立学院峰会:独立学院成高教生力军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从创办至今已整整十年。截至2009年5月,中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的三分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5月下旬,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09年年会暨全国第六次独立学院峰会在辽宁沈阳举行。来自全国独立学院的董事长、院长、书记、学院代表共500多人参加大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宋德民副司长专程到会,作了精辟的讲话,为独立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紧扣教育部26号令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独立学院内涵发展”的主题,围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层次研讨。
  ■十年办学成绩斐然&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在我国高教办学体制与模式上的重大探索和创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独立学院凭借公办高校的教学优势,结合充裕的社会民间资金,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突破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迅速扩张的瓶颈,一开始就在本科学历教育的高起点上快速发展。“独立学院使过去考大学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会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院长马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院长陈光德等代表认为,独立学院既发挥了母体高校的资源优势,挖掘了潜力,又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院长樊明武说:“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发展高度重视,一直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原则,这次宋司长又亲临大会,对代表们的困惑、疑虑从政策上作了鲜明的阐述。独立学院这几年迅猛发展,至2008年,在校生已达186.6万,占民办高校的53.4%。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时刻,教育部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管理办法》,这是独立学院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里程碑。”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金秋萍回首太湖学院的成长,感触颇深:“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人民满意,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老百姓欢迎,群众拥护,社会认同,利国利民,那就是成功的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独立学院顺应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唤,满足了群众接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以太湖学院为例,办学伊始就做到了‘七独立’,三方和谐办学,短短七年,已达‘千亩校园、万名学生’规模,招生年年火爆,去年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线66分,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许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有的还获得24项国家专利,这充分说明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成功的,也充分证明了独立学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正在直线上升。”
  原上海教科院院长胡瑞文教授指出:“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培养人才,无疑是对公办传统单一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发出了挑战。”
  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院长尹大家告诉记者,独立学院在创新中不断完善自己,尤其是依据社会需求,在教学计划、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并采取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举措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欢迎。他说,“四川有些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了某些名牌的公办高校!”
  对于中国独立学院十年来的发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宋司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独立学院是个新生事物,办学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一是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实现了品牌与资源的结合;三是独立学院在改革中比较突出实用特色,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实践证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正确的,是创新成功之举。宋司长的讲话,使所有与会代表方向更明,信心倍增。&&
■“转设”之路前景广阔&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前举行揭牌仪式,从一所独立学院正式转设为普通民办高等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转设”的5所独立学院之一。在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未行动之时,他们却迈出了关键性成功的一步,这一“华丽转身”无疑吸引了全国教育界的关注。该院院长温涛说:“国家兴办独立学院的初衷和目的,就是拓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探索一条民办本科教育快速优质发展之路。因此,独立学院走向转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设后,学院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与会代表对教育部鼓励办得优秀的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的民办学院展开了充分讨论。东北大学校长赫翼成作了远见卓识的发言:“独立学院‘放飞’后,虽然会给我们母体大校损失不少收入,但是如果独立学院继续在母体大校的体制下发展,他们将在体制、管理、国际合作、招生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难以真正长大。我们母体大校要有气量、有胸怀,独立学院越早独立,越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他的一席话,赢得众多代表的共鸣。
  “转设”是机遇,但“转设”之路也充满挑战。教育部的政策很明朗,独立学院在五年过渡期内必须资产过户,必须引入民间资本,依靠自身努力来面对市场竞争。教育部已制订了一些扶持政策,也打算加大支持的力度,大家希望尽快落实,对独立学院目前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各类独立学院发展的目标、定位。
  对于五年如何过渡,宋司长作了解释,在五年的过渡期里,教育部会安排国家级的验收,每个学校都要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教育部给予五年的过渡期,就是让大家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和回旋余地。
  吉林省的代表认为,如果独立学院始终在母体大校的呵护下,犹如一个孩子一直在父母的襁褓之中,不能尽快长大成人,会受到种种制约,产生依赖感,影响独立学院发展壮大。现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经过五年过渡期,其中一部分将会成功“转设”,也就是说,花十多年时间,不用国家财政拨款,却能举办一批完全独立的优质民办高等本科院校,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功之举!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党委书记韩仁友认为,独立学院的“转设”是为独立学院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独立学院要抓住机会,不懈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把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自己的优质品牌。独立学院要“合理定位”,制订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及师资队伍规划等,使自己在被放飞之后能够真正长大、做强、做特。
  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教育家潘懋元表示,“当独立学院在政策鼓励和母体庇护与哺育下成长壮大的时候,就应该允许它从母体彻底分离出去,成为完全的独立学院。作为母体的普通本科高校,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而不是惋惜与不满。”
  ■内涵建设自立之本&
  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意味着多年来独立学院“半公半民”的模糊身份宣告结束,正式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确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立学院的不断壮大,立法环境的完备,当独立学院通过了评估,摘除了母体高校的“名牌光环”,能够自授学位之时,就是其真正独立之日。可以说,独立学院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独立学院十年办学,十年探索,成绩显著,应充分肯定,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正视,例如教学资源紧张,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条件跟不上快速扩张的需要等等。在新形势下,面对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面对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必须统筹发展大局,实现战略转移,转向内涵发展,强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独立学院由大转强转优、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不少与会代表表示,高校竞争日益激烈,2010年以后,我国适龄人口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在这个低谷来临之前,独立学院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努力打造品牌、特色,从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发展,才能应对各种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院长姚海明呼吁。
  “无论独立学院是走向转设,还是保持现有格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始终是办学的根本”。江苏省独立学院的代表们在讨论中充满自信地说,江苏省教育厅历来非常重视独立学院的内涵建设,一直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坚持规范管理,多年来江苏省的独立学院从未发生过任何违规办学的现象。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振康、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副院长吴荣顺说,“内涵建设首先要提升独立学院的质量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要办出特色,主动面向市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的灵活性。要实施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在加强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上狠下功夫。”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院长何宏金、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院长徐济达则提出,独立学院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尤其要在产学研合作上走出新路,扎扎实实地培养出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在讨论中,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给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挑战,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院长吴坚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例如,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高端人才流动,为独立学院引进教师,优化教师结构,提供了有利时机。行业结构的调整,也给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更新,增强市场竞争性带来了机遇。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戴一峰表示,独立学院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大胆革新,要把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的民办性、管理机制的灵活性,运用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培养出真正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抢手人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独立学院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的征途中,正昂首阔步,攀登新高峰,创造新辉煌。(袁建阳&石小磊)&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共分为1页
当前第1/1页
全国免费电话:400-716-3536 &&&E-mail:
&&&&&&版权所有:华北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学院注册登记号:-04-08-A
地址:香港九龙旺角亚皆老街富都大厦2-1A欢迎浏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新闻中心
投稿地址:xwzx@
我院学生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及西南赛区决赛获得佳绩
15:46:28&&&& 来源:成信新闻网
&&&&访问量:2025
  获奖现场
  [本网讯]8月7日-&8月9日“2014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中及西南赛区决赛在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隆重举行。此次全国性比赛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各分赛区初赛、各分赛区决赛、全国总决赛。在华中及西南分赛区中,共有6个省1个直辖市(湖北、四川、河南、江西、湖南、云南和重庆市)共28个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等各院校)参赛。经过初赛评选出32支队进入决赛。
  我校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比赛,最后进入了华中及西南赛区决赛。决赛中,通过作品现场演示与讲解、专家提问回答等环节,我校3支队伍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
  通过本次大赛中,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展示了我校的教学一体化改革成效,展现出了学生的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新闻背景: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以下简称“竞赛”)是面向高校大学生举办的全国性竞赛。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专家组承办,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公司(TI)协办,是物联网领域的全国性高级别、高水平的赛事。大赛分为各分赛区初赛、各分赛区决赛、全国总决赛(上海交大举行,全国六大赛区共推荐48支队伍参赛)三个阶段。竞赛坚持“为专业建设服务、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方针,以创意“可实现”为宗旨,综合考察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为探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提供有力支持。全国第六次独立学院峰会:独立学院成高教生力军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从创办至今已整整十年。截至2009年5月,中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的三分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5月下旬,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2009年年会暨全国第六次独立学院峰会在辽宁沈阳举行。来自全国独立学院的董事长、院长、书记、学院代表共500多人参加大会。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宋德民副司长专程到会,作了精辟的讲话,为独立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代表紧扣教育部26号令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独立学院内涵发展”的主题,围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层次研讨。
  ■十年办学成绩斐然&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在我国高教办学体制与模式上的重大探索和创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独立学院凭借公办高校的教学优势,结合充裕的社会民间资金,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突破了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迅速扩张的瓶颈,一开始就在本科学历教育的高起点上快速发展。“独立学院使过去考大学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会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院长马争、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院长陈光德等代表认为,独立学院既发挥了母体高校的资源优势,挖掘了潜力,又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院长樊明武说:“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发展高度重视,一直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原则,这次宋司长又亲临大会,对代表们的困惑、疑虑从政策上作了鲜明的阐述。独立学院这几年迅猛发展,至2008年,在校生已达186.6万,占民办高校的53.4%。在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时刻,教育部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管理办法》,这是独立学院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里程碑。”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金秋萍回首太湖学院的成长,感触颇深:“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人民满意,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老百姓欢迎,群众拥护,社会认同,利国利民,那就是成功的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独立学院顺应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唤,满足了群众接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培养了一大批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以太湖学院为例,办学伊始就做到了‘七独立’,三方和谐办学,短短七年,已达‘千亩校园、万名学生’规模,招生年年火爆,去年录取分数线高出省控线66分,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许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有的还获得24项国家专利,这充分说明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成功的,也充分证明了独立学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正在直线上升。”
  原上海教科院院长胡瑞文教授指出:“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培养人才,无疑是对公办传统单一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发出了挑战。”
  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院长尹大家告诉记者,独立学院在创新中不断完善自己,尤其是依据社会需求,在教学计划、培养环节、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并采取产学研合作、订单式培养等举措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欢迎。他说,“四川有些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已超过了某些名牌的公办高校!”
  对于中国独立学院十年来的发展,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宋司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独立学院是个新生事物,办学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一是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实现了品牌与资源的结合;三是独立学院在改革中比较突出实用特色,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实践证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正确的,是创新成功之举。宋司长的讲话,使所有与会代表方向更明,信心倍增。&&
■“转设”之路前景广阔&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前举行揭牌仪式,从一所独立学院正式转设为普通民办高等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转设”的5所独立学院之一。在大多数独立学院并未行动之时,他们却迈出了关键性成功的一步,这一“华丽转身”无疑吸引了全国教育界的关注。该院院长温涛说:“国家兴办独立学院的初衷和目的,就是拓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探索一条民办本科教育快速优质发展之路。因此,独立学院走向转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设后,学院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
  与会代表对教育部鼓励办得优秀的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的民办学院展开了充分讨论。东北大学校长赫翼成作了远见卓识的发言:“独立学院‘放飞’后,虽然会给我们母体大校损失不少收入,但是如果独立学院继续在母体大校的体制下发展,他们将在体制、管理、国际合作、招生等方面受到很多限制,难以真正长大。我们母体大校要有气量、有胸怀,独立学院越早独立,越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他的一席话,赢得众多代表的共鸣。
  “转设”是机遇,但“转设”之路也充满挑战。教育部的政策很明朗,独立学院在五年过渡期内必须资产过户,必须引入民间资本,依靠自身努力来面对市场竞争。教育部已制订了一些扶持政策,也打算加大支持的力度,大家希望尽快落实,对独立学院目前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各类独立学院发展的目标、定位。
  对于五年如何过渡,宋司长作了解释,在五年的过渡期里,教育部会安排国家级的验收,每个学校都要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教育部给予五年的过渡期,就是让大家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和回旋余地。
  吉林省的代表认为,如果独立学院始终在母体大校的呵护下,犹如一个孩子一直在父母的襁褓之中,不能尽快长大成人,会受到种种制约,产生依赖感,影响独立学院发展壮大。现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经过五年过渡期,其中一部分将会成功“转设”,也就是说,花十多年时间,不用国家财政拨款,却能举办一批完全独立的优质民办高等本科院校,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功之举!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党委书记韩仁友认为,独立学院的“转设”是为独立学院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独立学院要抓住机会,不懈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把母体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自己的优质品牌。独立学院要“合理定位”,制订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及师资队伍规划等,使自己在被放飞之后能够真正长大、做强、做特。
  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教育家潘懋元表示,“当独立学院在政策鼓励和母体庇护与哺育下成长壮大的时候,就应该允许它从母体彻底分离出去,成为完全的独立学院。作为母体的普通本科高校,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而不是惋惜与不满。”
  ■内涵建设自立之本&
  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意味着多年来独立学院“半公半民”的模糊身份宣告结束,正式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确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独立学院的不断壮大,立法环境的完备,当独立学院通过了评估,摘除了母体高校的“名牌光环”,能够自授学位之时,就是其真正独立之日。可以说,独立学院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独立学院十年办学,十年探索,成绩显著,应充分肯定,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当正视,例如教学资源紧张,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学条件跟不上快速扩张的需要等等。在新形势下,面对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求,面对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必须统筹发展大局,实现战略转移,转向内涵发展,强化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独立学院由大转强转优、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不少与会代表表示,高校竞争日益激烈,2010年以后,我国适龄人口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过程,在这个低谷来临之前,独立学院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努力打造品牌、特色,从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发展,才能应对各种挑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规模适度的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院长姚海明呼吁。
  “无论独立学院是走向转设,还是保持现有格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始终是办学的根本”。江苏省独立学院的代表们在讨论中充满自信地说,江苏省教育厅历来非常重视独立学院的内涵建设,一直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坚持规范管理,多年来江苏省的独立学院从未发生过任何违规办学的现象。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党委副书记陆振康、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副院长吴荣顺说,“内涵建设首先要提升独立学院的质量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要办出特色,主动面向市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的灵活性。要实施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在加强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上狠下功夫。”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院长何宏金、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院长徐济达则提出,独立学院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尤其要在产学研合作上走出新路,扎扎实实地培养出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在讨论中,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给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挑战,扬州大学广陵学院院长吴坚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例如,全球金融危机导致高端人才流动,为独立学院引进教师,优化教师结构,提供了有利时机。行业结构的调整,也给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更新,增强市场竞争性带来了机遇。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戴一峰表示,独立学院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大胆革新,要把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的民办性、管理机制的灵活性,运用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培养出真正实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抢手人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独立学院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的征途中,正昂首阔步,攀登新高峰,创造新辉煌。(袁建阳&石小磊)&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共分为1页
当前第1/1页
全国免费电话:400-716-3536 &&&E-mail:
&&&&&&版权所有:华北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学院注册登记号:-04-08-A
地址:香港九龙旺角亚皆老街富都大厦2-1A信息工程学院举办“宣传五中全会精神,争做华水优秀青年”演讲比赛
日&作者:&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 & &为了引导学生们学习国家时政方针,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校园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促进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锻炼学生们的演讲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11月25日晚上,由信息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MMD实践部主办的“宣传五中全会精神,争做华水优秀青年”演讲比赛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8213教室成功举办。到场的评委有学生会团委第一副书记魏周鹏、团委第二副书记张娜、副主席李帅龙、。 & & 在主持人精彩的开场白后,学生会副主席李帅龙首先发表了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内容的个人想法,紧接着比赛开始,现场气氛紧张而又热烈,其中来自168班的关铜垒同学条理清晰地讲述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现实意义,并且图文并茂地向大家描述了国家未来5年发展的新蓝图,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学生们也都听的热血沸腾,不禁拍手叫好。最终,关铜垒同学不负众望在比赛中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其他同学的表现也都让评委们赞不绝口,其中来自170班的郭森林同学荣获第二名,169班的张永军同学、167余夏利同学并列第三名。比赛最后,团委第一副书记魏周鹏同学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出了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将五中全会精神灌输到我们的日常团学工作中,为学校的整体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随后评委与比赛选手合影留念,比赛圆满成功。 & & 通过本次比赛,学生们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学生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政治学习的热情,同时进行了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更明确的人生目标职业方向。
】【】【】
Copyright & 1998 - 2009 NCWU.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远华南职业技术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