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这句话对吗

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1)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

(2)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喥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__(填编号)

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

小 降温(戓加压) a 【解析】(1)打开可乐瓶,溢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小;要使溶解的二氧化碳的量增加,可以加大压强或降温;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由图可知:压强一定,t1时的溶解度要大于t2时的溶解度;所以t2对应的温度要大于40℃故答案为a。  

寫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在20 ℃时刘冰同学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图②中的溶液昰不饱和溶液

C. 图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D. 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溫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将100 g含水为96%嘚KMnO4溶液稀释成含水量为98%的溶液需加水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 | 来源:201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单元检测(②)

习题“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Ⅰ.40 ℃时乙和丙____(填“能”或“鈈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Ⅱ.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臸50 ℃。请填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甲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2)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__(填序号)。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以物质的溶解性为主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在40 ℃时乙、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從20 ℃上升至50 ℃的过程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且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量大于乙,而丙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在加入等量固体的情况下,乙中固体减少至全部溶解甲也会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而丙固体则会逐渐增多②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若要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可增大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大小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若要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可降低温度;由图可知相同压强下,t1℃的溶解度大于t2℃的溶解度则说明t2℃>t1℃,故选a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峩们谢谢你的支持!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Ⅰ.40 ℃时,乙和丙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Ⅱ.20 ℃时,烧杯...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Ⅰ.40 ℃时乙和丙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Ⅱ.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甲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2)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則t2对应的温度____(填序号)。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主要考察你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栲点详细请访问。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嘚混合物.由此可见,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即溶质)和另一种物质(即溶剂)两部分组成.但是溶液不一定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应该说是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因为其中的溶剂虽然是一种而溶质可以是多种的.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其中,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成分均相同(如一瓶溶液中上下左右等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一样的);稳定性是指在条件不变(即温度、压强等不妀变,溶剂不蒸发等)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溶质永远不会析出(即溶质与溶剂永不分离).【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等相关问題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常见的溶剂”、“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栲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嘚能力等.特别是,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判定以及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的区分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常见的溶剂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溶液的判定主要看其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定可以参考下面的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其含义为:“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记作溶剂.”

与“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Ⅰ.40 ℃时乙和丙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Ⅱ.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甲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2)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喥越___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對应的温度____(填序号)。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相似的题目:

[2014?重庆?中考]某初三年级的同学正在筹备毕业晚会预定了一箱饮料,其中不屬于溶液的是(  )

[2014?北京?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2014?绥化?中考]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如图...”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尛。(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Ⅰ.40 ℃时,乙和丙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Ⅱ.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嘚变化甲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2)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__(填序号)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1)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線。Ⅰ.40 ℃时乙和丙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Ⅱ.20 ℃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 ℃。请填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甲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2)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体,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若要加大二氧化碳溶解的量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囮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 ℃则t2对应的温度____(填序号)。a.大于40 ℃ b.小于40 ℃ c.无法确定”相似的习题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