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汇率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矛盾 税收政策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货币政策的被动性——基于外汇管理及汇率制度方面的考虑

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渐升温,国民经济出现局部过热。为应对日益突出的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我国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无疑是提升了国内货币市场的利率,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外利差水平。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在我国不完全的资本管制条件下,大规模的外国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以期套取利差和汇差双重利润。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大量外资涌入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外汇,直接导致了央行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从而极大地冲击了最初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使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威胁。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使我国中央银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何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货币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要地从一般理论层面上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同时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是各国宏观调控所追求的最佳目标。传统的丁伯根原则指出,一国要实现几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几种相互独立的政策工具。斯旺曲线进一步说明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汇率政策是外部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是一国实现内外部均衡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在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定阶段,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难以避免,对冲突的协调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及决策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协调问题,以期为开放经济下我国的长期政策选择提供依据。从长期来看,我国政策协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资本的自由流动及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笔者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入手,阐述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存在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在维持经济内外部均衡的前提下,运用扩展的“不可能三角”假说,试着提出了实现我国政策协调终极目标的路径,同时借助于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大背景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问题是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在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定阶段,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如何对冲突进行协调已经引起学术界及决策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协调问题,以期为开放经济下我国的长期政策选择提供参考。本文重点总结了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四次冲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发生冲突的内在原因,以及政府采取的协调措施。通过分析发现政府以往所进行的协调管理实践,并没有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因此,就需要探求更加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协调措施。本文在吸取了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长期政策选择的五点建议。 

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始终是开放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为实现经济的合理开放,就必须对本国与外界的经济交往进行适当地管理与协调。1994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汇率、国际收支同国内的经济运行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汇率政策(主要作用于外部均衡)与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内部均衡)在共同维护内外均衡方面作用越大越大,同时两者的冲突也不断涌现。至今大至发生了以下三次较大的冲突:第一次冲突发生在1994年至1996年,主要表现为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与抑制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第二次冲突发生在年,主要表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抑制人民币贬值的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第三次冲突发生在2001年以来至2008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维护汇率稳定的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本文的研究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作用机制入手,按时序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通过对...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是宏观调控追求的最佳目标。汇率政策是外部经济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二者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贸易持续顺差以及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等,在特定经济阶段,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产生冲突,这使得二者的协调问题受到重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采用归纳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法以及动态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1994年以来二者冲突协调的实践经验以及实证检验,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建立了协调机制。首先,对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协调进行分析,基于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的基本理念,得出二者在1994年到2005年期间出现过三次明显冲突,2005年汇改后的协调性出现好转,并归纳出冲突的原因是汇率制度与货币供应量矛盾、资本管制失效以及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失灵;其次,通过对阿根廷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分析,得出固定汇率... 

一般认为,我国发生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始自1994年,因为在此之前,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几乎完全是分离的。由于我国1994年以前的计划体制和严格的外汇管制使得汇率与国际收支同国内的经济运行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所以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并没在1994年前的宏观经济运行中突显出来。1994年,我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影响日益密切。后来,我国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发生了三次较大的冲突(谢平,张晓朴,2002)。时至今日,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目标仍然受制于缓慢、渐进升值的汇率政策目标而不能放开手脚,导致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打折扣。因此,探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形成冲突的原因对于更好地协调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1994年以来的三次冲突(一)第一次冲突发生在1994年至1996年,主要表现为抑制通胀的货币政策与抑制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之... 

【摘要】:1994年以来,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冲突。本文从稳定汇率水平与货币供应量目标之间的内在矛盾、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失灵、以及资本管制的失效等三个方面探究了造成政策冲突的重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近期协调两者关系的几个着力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保罗·马雷尔;[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跃东;;[A];21世纪中日关系发展构想——第五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3年
陈全功;程蹊;;[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暨南大学课题组;王聪;李艳虹;姜永宏;曹勇;;[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徐韬滔;[N];国际金融报;2001年
本报记者 刘振冬;[N];经济参考报;2001年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李志明;[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新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晨昱;[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虞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夏林荫;[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矛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