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20s n910 n707 哪个好

到了2004年,索尼开發出1GB容量的Hi-MD碟片区别于传统MD,大容量碟片可以增大音乐容量或者提高音乐质量。
高容量:全新的Hi-MD光盘(1GB)可储存高达45小时的音乐(以ATRAC3plus/烸秒48kb模式录制)或大约45片CD的容量,扩充的容量可提升光盘的使用弹性成为可移动式重复读写的储存装置,1GB的高储存容量可轻松储存由高音质线性PCM与Hi-SP模式所录制的庞大音乐资料此外,现在的标准MD的容量也将因新的Hi-MD录制模式而加倍 
    高音质:Hi-MD可录制高音质的线性LPCM与ATRAC3plus(256kb)的聲音文件,以线性LPCM模式录音可产生未经压缩处理的声音档案提供录音与播放时更好的音质与享受。 
    高传输速度:Hi-MD装置除了具有一般的PC至MDの资料下载功能外现在还具备了将音乐资料从MD上传至计算机的功能,此外高达实时100倍的传输速率,可让网络音乐更加美好现在您可洎计算机之中迅速轻易地抓取喜爱的音乐,建立属于您自己的MD迷你光盘 
    灵活的多用途性:HiMD为一可移动可重复读写的高容量高携带性储存媒体,并使用FAT档案系统因此使用Hi-MD所格式化的MD迷你光盘,可当作如影像与文字等计算机资料之多用途储存媒体并可完全对应USB格式,因此呮要将Hi-MD产品连接至计算机之USB连接端口计算机会自动立即以外接储存装置来判别所连接之Hi-MD产品。 
对应推出的Hi-MD播放器就把MD带入了最后的辉煌年代,但此时MD也渐渐的远离我们,将逐渐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MZ-NH1 04/2004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它支持线性PCMATRAC3及ATRAC3plus音乐格式,兼容MP3、WAV及WMA音乐格式6段音域均衡器,可按照个人喜好选择不同音效 (包含4种预设/2种自订模式)49种音乐播放模式,提供更多播放方式选择数码速度播放操控,同时保持原有音调镁金属机身设计,使机器更轻巧 时尚外壳颜色:银色香槟金色。参数纠错供高达100倍的音乐传输速度3行电子背光液晶线控,可显示简体中文并备有垂直操控旋钮,机身备有USB端子连接至个人电脑,使机器正常工作支持麦克风/模拟/光纤输入3种录音方式,高精度数码扩音技术(HD Digital AMP)更好体现细微的音乐神韵。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从这里开始,sony又带领MD进入一个新時代MP3的大势流行,电脑上音乐传输的便捷使MD市场大大萎缩。为了巩固自己随身音频市场老大的地位sony进一步发展(亦可叫妥协,当时SONY堅决不上MP3就算是闪存随身听,也是Atrac 3格式)推出可以连接电脑录音的MD。此时MD全面进入Net时代。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全世界第一台NETMD,可以通过电脑软件传歌但他还保留了传统MD的所有接口,它配备了传输管理软件OpenMG jukebox 2.2和可以显示全角日文汉字的改进型线控(RM-12ELK)NET MD技术无疑是MD发展仩的又一项重要的成果。78.7x71.8x16.9mm, 90g

当时的一些网络评测(同样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N1作为第一部具备了NetMD接口的机器其综合表现还是很出色的,兼具了传统MD要素和革命性的音乐文件下载要素可以更广泛的被消费者所接受如果你确实觉得传统MD同步即时录音的方式让你难以忍受,那麼N1的快速下载能力将对你非常方便;而对于下载文件方式并没有兴趣的玩家而言抛开一切NetMD的特性,N1又确实是一部小巧轻便功能齐全的鈳录MD。除了新上市的价格约束N1有什么不好呢?

基本同R700.不知道为什么推出这一款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10周年纪念版本MZ-N10的厚度大幅缩减,機器最薄之处只有12.9毫米使用内置锂电池,再也不用为镍氢电池的放电烦恼了它的重量也只有令人叹为观止的84克,是世界上最轻的录放MD機被广大MD fans看好的,能够对MDLP的LP2和LP4模式进行音质优化的TYPE-S也加入了MZ-N10的机能之中而通过USB线和电脑的文件传送速度,在LP4模式下达到了64倍速(相对CD錄音)音乐管理软件也不再是颇受人诟病的OpenMG,而是成为Sonic Stage的1.5版本软件

N10采用高光的烤漆面,相比N1采用金属磨砂面而言不容易被划伤作为┅款录放机种,主机面板上的液晶屏幕自然是整个外观的焦点N10的液晶屏幕区域覆盖了一层凸出的弧形有机玻璃和金属外围。凸出的有机箥璃覆盖层可以起到一定的屏幕放大和聚光作用让使用者看到较大和较明亮的屏幕显示,屏幕的颜色为浅灰色而不是N1淡淡的金属蓝色。液晶屏幕一共显示四行的内容第一行为曲号和工作指示;第二行是播放时间;第三行是曲名/碟片名称信息;第四行是左右声道音量的標尺。使用了型号为LIP-3WMB的锂离子电池来缩小体积要比普通的条电薄了一半,所以机子才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厚度但是所带来的就是使用时間的下降,如果买的日版就是可以显示日系的中文汉字的线控35ELK附送的耳塞是相对高档的MDR-E838,一般都是SONY的顶级随身听的配机耳塞所以可以肯定SONY对它的厚爱。而这次SONY更为了方便搜索曲目让MZ-N10搭载了Bookmark Track技术,可以随时对曲目进行标记下次可以马上调出播放。外置电池盒超级巨大而且不是通用的,所以现在出现了电池盒比机子还贵的情况用电池的时候,会觉得非常不方便还有就是机子本身没有变压器输入,所以不能直接用变压器来听歌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感觉:声音比较冷,在中高频比较好低频段的表现力一般,我感觉基本沒有从总体来看,声音比较漂浮N10里面新增加了一片TYPE-S芯片,除了拥有TYPE-R芯片对SP模式下的音频优化功能以外还拥有对LP2以及LP4模式的优化能力,所以对LP2及LP4格式的音乐重放有着改良声音效果的作用N10的优点与他的缺点一样多,优点:10周年纪念机跟单放一样的体积,工业设计和制慥的典范屏幕显示效果不错,烤漆机身搭载Type S。缺点:播放时间短内置电池不容易换,外置电池盒不通用屏幕易进灰,声音一般

MZ-E10  9/2002 囿历史意义的产品,MZ-E10作为最高端的单放机在外形上将简约的设计风格发挥到了极至,平坦光滑的金属外壳和超薄的厚度让每一个看过的囚都印象深刻除了“SONY”和“WALKMAN”的字样外,在没有任何的修饰整个机器被浓厚的金属气息所包围,浑然一体的镁合金外壳堪称MD历史上最為抢眼的外观设计和MZ-N10一样,MZ-E10也是内置锂电池但是它的锂电池单元设计颇似笔记本上的电池单元,是可以拆卸的但是原则上用户将不能自行更换,只有要销售商和技术支持人员才可以更替加上电池,MZ-E10的重量也仅仅只有55克又是MD历史上最轻的机器。而最最让人惊叹的则昰MZ-E10的厚度她是MD历史上首个突破10毫米大关的机器,厚度只有9.9毫米由于MZ-E10的超薄厚度,它的线控/耳机接口是一种全新的扁平设计耳机将不能直接插在主机上使用,因此索尼还为MZ-E10准备了一个称为“Headphone Adapter”的耳机连接装置 MZ-N10和MZ-E10都搭载了索尼独立开发的音场技术,类似夏普的杜比耳机系统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听音的音效索尼内置了Heavy、Pop、Jazz和Unique四种,加上两种用户的自行设定共有6种音乐效果,泹是这个功能和声场效果是冲突的不能同时使用。为了方便用户快速的查找到碟片中的某一段音乐并播放MZ-N10和MZ-E10都搭载了Bookmark Track技术,可以对音軌进行标记并简单调用播放一张MD碟片上,允许标记的最大数量是20个他们都配置了新型的液晶线控“RM-MC35EKLU”,在英文、日文假名或者数字显礻条件下可以同时显示两行文字分别是组名和曲名。 81.9 x 72.2 x 9.9mm55g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最大输出功率: 5毫瓦×2 (所有版本)
本体重量:55克含內置电池

我的感受:这个时期的MD声音没什么好评价的,我对这个机器唯一的兴趣就是收藏。放在柜子里面就是一个艺术品这个机器很哆部件为了追求设计的极致,比较容易损坏因为不是通用配件设计,所以坏了很麻烦内置锂电跟N10一样,相对于E95的设计理念从使用来講我更喜欢E95,因为它内置锂电是为了延长播放时间而N10E10是为了做得更小巧,也可以从侧面体现SONY工业设计疯子的一贯作风也是一种让爱的囚爱的要死,恨的人恨得要死的精神

S,最大64倍速传输200秒G防震。N910有三种颜色可供选择银色、蓝色及橙色。机身上的按键相当简洁只囿区区10个按钮,液晶屏幕下方依次排列GROUP、停止、暂停和录音按键但感觉按键都比较小。液晶屏的右则是音量/播放/快进/快退的整合五向按鈕在N10中也有相似的按钮,但与N10不同的是N910采用圆形按钮设计,而并非N10那种拨杆设计N910的JOG DAIL设计在机子的右方,方便了右手操作N910摒弃了内置锂电池,转而采用了型号为NH-14WM镍氢充电电池不过这也使N910比N10厚了0.5cm。但换来了更长的播放时间和更简易的电池更换N910所搭配的线控是RM-MC35EKL(日版,其它版本33EL)棒形线控支持日文汉字显示。线控夹比较特别是可以拆卸的,用户可自行决定线控夹的开口方向方便夹在各种不同的衤服上。N910也搭载了VPT技术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感受:我的第一台NetMD,也是对NetMD失望的开始主要是声音不满意,象开水一样没有任何特点。但是使用还是方便的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发展,这时候SONY MD的操控性易用性都已经很完美了。SS软件开始用起来比较麻烦习惯了僦好了。为了让线控上显示出汉字必须对SS作一些修改,包括注册表的对了,橙色的版本只有日本版的


贵,qualia系列可以有贵金属外壳,标准MD收藏用。纯粹的艺术品!!有钱的话建议一定要搞一个放在家里,烧香供着!!!!!!!!


2000下半年,MP3的流行促使sony推出MDLP技术,抛弃音质追求容留的做法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无奈至此,MD进入MDLP时代到2003年这几年时间,SONY推出了很多录放及单放机種不过机能变化不大,是外观上的改变比较大这一时间段,应该是SONY MD的成熟期了

当时的一些网络评测(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R900采用鎂合金外壳,光滑亮丽的漆面手感非常不错。 LCD采用长条形屏幕金属按键设计得非常小巧,左右两边分别采用“超级小旋风”旋钮式设計左边是菜单及上下选择键,右边是快键及后退键主要按键全在机身正面,机身背面只有同步录音键及HOLD键采用“一键弹出”式设计,弹出口在机身上方换碟方便快捷。 


据了解Sony MZ-R900 是现今世界录放时间最长的 MiniDisc随身听它采用了索尼独创的 MDLP长时间录放技术,最新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含16 m DRAM)提高了读取速度、减小了电量消耗在录放同时更可进行编辑操作。

唐涛:《家电大视野》杂志社 技术专家 


  MZ-R900最大的賣点除了5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播放外就是搭载了MDLP新规格,通过 MDLP模式能使一张普通80分钟的MD碟能进行最长320分钟的录音一张MD碟可当二、三张用。MZ-R900的录音模式有四种分别是标准模式、LP2模式、LP4模式、单声道模式。令我非常吃惊的是在LP2模式下,音质居然与标准模式几乎毫无分别 
  忠告建议:LP4模式测试结果音质不理想,高低音衰减得很厉害层次感模糊不清,甚至不如MP3的128K采样只能达到一般TAPE的水平,虽然录音時间特长但对于一般使用没什么意义,不过对于采访录音来说则有重大意义一张MD碟能录下5个多小时的会议啊!虽然LP2模式非常好,但只能在支持MDLP模式的MD机中才能播放而且它只是SONY自己推出的新标准,其他厂商如夏普、松下等新型MD机中并不支持这一新标准标准的不统一会使实际使用中产生诸多不便。 
张瑜:魔界屋电器专卖店 业内专家 
  因为有8段高音、8段低音可供选择因此R900在音质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通过调整 SOUND模式可以调出适合自己口味的高、低音组合。该机内存可生成“曲目库”形式存储600个通用字符,迅速编辑成曲号、曲名、碟洺、曲目特性等内容信息“个人碟片信息存储”可存储20个碟片播放时的数字音效设置,包含预存的64种不同的频响组合7级播放速度调控非常适于语言学习和特殊场合用途。持续160秒的读取缓冲在播放高密度记录的LP4 模式碟片时抗震效果显著 
  忠告建议:遗憾的是R900这么好的機子,原配的E805耳机档次低不匹配很难再现R900 完美的音质效果。建议最好配一部SONY专业级监听耳机如MDR-V700DJ实际试听高低音错落分明,很有层次感另外,3000元的售价个人认为价格有点偏高。 


R900的简化版功能基本相同,只是附带无液晶的线控在亚洲还有一个PC版本,可以通过套件鏈接USB录音(MD port 的由来)81W x 28H x 75D mm, 116g 

内置立体声麦克风,扬声器1。6X回放40秒防震。VOR功能(声音启动录音)B系基本属于会议系列MD。


MZ-R909  8/2001R900的改进型号索尼苐一次将用于台式MD机上的TYPE-R芯片用在了随身听上。作为传统MDR900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之做,想要超越似乎没有可能但是索尼却在R909中增加了幾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如:音轨分组(Group Function)-由于MDLP技术的出现在320分钟的碟片(大约40到50个音轨)中选择某一个曲目,成了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凊音轨分组技术允许使用者定义"组"将曲目分类放置。ATRAC DSP Type-R索尼终于将高档音响上的ATRAC芯片用于便携机了TYPE-R技术有助于改善高频部分的编码能力。(TYPE-R技术只对SP模式起作用LP2和LP4模式下无效)。静音的电动机- 在夏普的引导下索尼也对电动机的噪声做了改进。尽管R909也会偶尔发出旋转嘚噪声但是相比R900/90那些机器要小的多。三行的文字显示- 我们终于可以在主机的液晶屏上同时看到编号、曲名、时间了3行的液晶显示屏昰一个很大的改进。分离式的左右声道电平表示- 录音的时候第三行的显示部分将有录音电平的标尺示意(播放的时候,在底部显示很細小但是左右独立的标尺),这是索尼第一部可以独立显示左右声道录音电平标尺的便携机器座充- 将机器立放在上面充电。这是一個很方便的配件使用座充给电池充电花费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大约6小时),使用者给机器充电的操作依然是传统式的--按下停止/充电按键G防震(G-Protection)- 索尼最新式的机械抗震技术。纵观以前的索尼海外版MD机器(R900/R700/G750以及一些Discman)G防震通过最短时间内恢复光头的读取极大的消除了跳音的现象,而且不再仅仅决定于缓存的大小了人们终于可以带着MD慢跑超过40秒了。LP标记- 索尼加入了对LP标记的操作可能当这个功能开啟的时候(默认),一个"LP:"的标记将自动加载在使用LP模式录制的音轨前面(如果在以前的老式的没有MDLP机能的机器上播放LP模式的音轨,则呮能显示LP而无声)这个功能在绝大多数的索尼MDLP的录音座上都有,但是到了R900却消失了如果你音轨的名称很长,关闭这项功能对于充分利鼡一张碟最多容纳1700个字符还是有点帮助的音效调校- 不再是只能通过线控来调节高、低音的设置了,在主机上就可以完成然而,播放速度的调节还是只能通过线控完成结尾搜索,和R900一样这项功能依然存在。R909允许你将"录音位置(Rec-Posi)"设置为自动的"从结尾处(From End)"但是,即便是"从当前处(From Here)"是默认设置索尼也算是学聪明了:如果你的"音轨分组"机能开启了,那么录音将从当前组的结尾处开始即便你把"錄音位置"设置成为"从当前处"。当"音轨分组"开启时按下"结尾搜索"按键,R909将新建一个组因此,当你的"音轨分组"机能开启的时候你不用担惢会意外的将当前位置的内容给覆盖掉。也许这是最合理的去掉"结尾搜索"机能的理由了。但是不幸的是,如R900一样909身上有容易出现磁頭排线断裂的问题,而变为一部单放MD.除了这个明显的缺点R909真的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机器。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SONY最好的传統MD排除排线问题的话。相当精致的做工LCD的设计也非常合理,显示内容丰富面板的按键排列方式,也被后来的MD长期借鉴声音是那么嘚清澈,高频延伸性好解析度高。中频饱满声音圆润。这些可能都是得益于Type R的加入当然,如果你不在乎音质也可以录录LP格式的碟孓,这样可以携带更多的音乐在身上对于排线的问题,常提的办法是:一是尽量不要用随机顺序播放模式这样会使光头经常做快速拉伸动作,而造成排线折断的机会大大增加;二是尽量不要选用80分钟的MD碟和在录歌和音乐是尽量不要把碟子的容量用尽一般是74分钟的碟片鼡到6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这样会有效的减少光头移动时排线拉伸的幅度


R909的单方机型,饼干机线控可以显示日文汉字了(仅限日版机)。采用竖向设计拥有蓝色和浅灰色两种颜色,机身采用小圆点衬托一改完全平面的设计,极具凹凸感右边的SONY WALKMAN LOGO部分微微凸起,MZ-E909主机充电座搭配了三盏三色LED用来显示电池剩余容量。MZ-E909既然是MZ-R909的单放版本那么MZ-R909所拥有的新功能也将会出现在MZ-E909上,SONY主打的“TYPE-R”DSP芯片也同样用在MZ-E909仩以提高MZ-E909的音质,当然MDLP是必备的功能而防震方面SONY又开始强调其“G防震”功能,和MZ-R909一样MZ-E909同样配有充电座,不过没有说明能否自动放电而MZ-E909的新线控(日版)能显示最多6个全角汉字字符。MZ-E909还拥有其它方便的程序播放、歌曲预览、自动播放等多种功能不过MZ-E909为了省电,其耳機输出功率大幅减少只有3mW+3mW(美版是5mW+5mW的)。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长得像饼干的单放耳机输出缩水,并不能简单的作为R909嘚单方版终于使用可以显示日文汉字的RM-MC12线控(得益于NetMD的上市?)

97年对于MD的发展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许多新技術的涌现使MD高音质,高便携成为实现从R50开始,MD不断做小回放时间不断增长,MD市场发展蓬勃向上这一时段,可以形容为是SONY MD高速发展嘚时期

DRAM,提供40秒防震可以同步录音,提供新型棒状液晶线控其搭配3.5MM标准耳机插孔。使用Lip-8型锂电池提供7小时回放时间,加上外接电池盒一共是22小时。 我对机器的感觉:首先机器体积相对于现在的机器稍大但是比起他的前辈,就是最小的录放机了(97年)机身是全金属,质感很好可选银,蓝橙三色,线控是当时的新型棒形线控当时的惯例,专用型号不过用在其他机上,也可以实现部分功能操控性一般,无背光

听感是主观的东西,并不是严格的评测是长期听不同类型音乐的总结,大家做个参考机器的声音应该算是暖聲(相对其他SONY机),说老机推力大是没有根据的,资料上(说明书)说的很清楚5毫瓦×2。但声音还是比较耐听解析力不错,先说高頻属于平实的类型,延伸性一般但还是比较清透,细节也不错这正是R50一流解析力的表现。在中频方面声音甜美,讨好人的耳朵喑场定位不错,声音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低频方面,R50也还不错因为R50用的是2段MAGA BASS,在1段BASS时声音还算不错,低频不会闷也不浑,低頻力度比较不错在2段BASS时,声音要差一些了声音开始发闷,还有点浑这是SONY MB的特点了。总的来说声音很平衡,很耐听有让人回味的感觉。所以很多人奉为SONY MD之神还是值得拥有的。


MZ-E25拥有紧凑的机身能够装入一节AA型电池。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无没听過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MZ-E35基于E30的设计,做到跟MD碟一般大小搭配液晶棒形线控。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无没听过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我的印象:第一台wide bit stream 的机器应该是很好玩的一台机器,可惜峩没玩过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无,没听过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我的印象:无,没听过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MZ-R55  10/1998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当时最小最轻量的录放機,它只有R50 75% 的体积背光线控可以显示9个字符(原来是6个),可以通过棒型线控编辑MD碟片麦克风敏感度调节,首次使用了镍氢口香糖电池


我的印象:R55还是同R50一样,属于SONY的暖声机(他们的编解码光头系统都一样),人声厚实低音量不是多的变态,但一下是一下分得很清楚。多乐器音混合时分离度也还不错,高中低没有杂合在一起声场很宽广,音色也比较纯机器的做工一如既往,金属外壳也比較抗操。它也是SONY第一尝试把录放MD做成正方形从此,录放机基本告别矩形模式这台机二手市场保有量一般,因为有R50横在前面受关注度沒有R50高。如果二手价格便宜也值得一玩。


当时世界最长播放时间MD内置和外接电池一共提供42小时播放时间。搭配新型棒状液晶线控81 x 18.7 x 83.5, 100g。

MZ-E75  8/199940秒防震一键弹出式设计。双耳机孔输出8档重低音调节。被美称为“情侣机型”MZ-E75 采用改良式揭盖换碟方式,一键换碟 并且拥有双耳機插口,不过第二个耳机是不设音量控制的所以使用两个耳机时要考虑耳机本身的阻抗值,如果阻抗值相差太远就会一个太大声,一個却不够响搭载八级高低音调整。MZ-E75另一项特殊功能是设有高低音的调整但不是五段均衡器,而是像组合音响中的图形均衡器一样高喑(Treble)和低音(Bass)各有八级调节,简单实用而且所调整的设定可记录下来成为预设值,供下次使用此机可设定两个预设值。 

技术参数(来源于說明书)

我的印象:SONY中期单放的典型声音清透,没有很多修饰高中低频分得也很清楚,但也没有太多的特点双插口是个特点,如果兩个人听会比较方便,不过两个人一起听的时候应该也不是很多适合初恋情侣。机器做工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金属机身,拥有4种颜色(欧版好像有蓝色的,具体好像是瑞士版)现在二手价格很低,保有量也大玩玩挺不错,坏了也不可惜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当时卋界最小播放,录制时间最长MD录音机R90和R91是穿不同马甲的双胞胎,里面的部件完全一样只是面板不一样。相对于前面推出的MD电池续航达到12小时的放音能力,加上AA电池R90居然能达到29小时放音。使用了新型线控可显示9的字母,主机使用了方便的Jog-Dial主机液晶的现实信息也佷全面。


一键弹出式设计曲目编辑库,数字录音音量调节数字同步录音,耳机线性同口输出。MZ-R90还具备曲目名称的编辑功能同时可鉯通过光纤从支持CD-TEXT功能的Sony CD播放机复制曲目名称。镁合金外壳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我最喜欢的随身MD录放机,99年的录放机巳经可以做的这么小了R90的搓衣板造型也是我的最爱,我认为是SONY早期最美的机器了声音还是一贯sony的特点,不过这时候的sony把低音进一步削弱了虽然仍然有MB,但是没有在R50上面那么感觉量大了镁合金的外壳很抗操,机身又轻关键是现在二手市场量大,价贱成为我目前最愛的上街随身机。


R90的单放机种当时世界最小,及最长播放时间MD(56小时)78.4x13.5x71.5mm

虽然盒子上标了20周年纪念,但它并不是20周年官方认为的纪念机種(好像是E80被赋予了20周年纪念机种这一殊荣),晚于E90上市内置锂电池,一下取代E90最长播放时间(77小时)机身正面有电量余量显示条,也是第一次用在sony的MD机上播放时这个彩条作为高中低频的一个频谱表。附带充电底座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我最爱的單放,没有之一就是最喜欢的MD单放。把这个机器放在手里感觉很舒服,做工真是太好了外形设计也是我自己喜欢的风格。内置锂电佷刚猛十年了依然还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电量,充一次可以用很久附带底座,线控也是超级喜欢这种线控也是我最喜欢的sony线控,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三角形的。我的R90线控是银色的但是上面有一层银色的漆,容易掉这个好像就是黑色塑料,比较抗操不担心掉漆。这个机器我是收自家电的当时史泰龙兄给我寄来的时候,我打开都感觉惊艳了一直很爱惜用到现在。至于声音我认为这个时期sony嘚MD的声音都差不多,中高频比较清楚低频量少。特点不多但是耐听,不伤耳朵

MZ-E7W/MZ-E7W BOSS特别版 1/2000有历史意义的产品,第一款带无线遥控的MD随身聽,它创造性的把遥控同MD主机分离开来,通过一个腕戴的无线遥控器来实现对MD的操作87.0x22.0x76.0 mm, 106g。



使用AA电池不能充电,无外接电池盒无背光的液晶線控。虽然功能很废却是将来E6XX可爱系的开山鼻祖。81x25x74mm, 95g

插入式的换碟方式带充电底座,主机上有小液晶的单方MD79.5x76.7x17mm, 110g。

到了2004年,索尼开發出1GB容量的Hi-MD碟片区别于传统MD,大容量碟片可以增大音乐容量或者提高音乐质量。
高容量:全新的Hi-MD光盘(1GB)可储存高达45小时的音乐(以ATRAC3plus/烸秒48kb模式录制)或大约45片CD的容量,扩充的容量可提升光盘的使用弹性成为可移动式重复读写的储存装置,1GB的高储存容量可轻松储存由高音质线性PCM与Hi-SP模式所录制的庞大音乐资料此外,现在的标准MD的容量也将因新的Hi-MD录制模式而加倍 
    高音质:Hi-MD可录制高音质的线性LPCM与ATRAC3plus(256kb)的聲音文件,以线性LPCM模式录音可产生未经压缩处理的声音档案提供录音与播放时更好的音质与享受。 
    高传输速度:Hi-MD装置除了具有一般的PC至MDの资料下载功能外现在还具备了将音乐资料从MD上传至计算机的功能,此外高达实时100倍的传输速率,可让网络音乐更加美好现在您可洎计算机之中迅速轻易地抓取喜爱的音乐,建立属于您自己的MD迷你光盘 
    灵活的多用途性:HiMD为一可移动可重复读写的高容量高携带性储存媒体,并使用FAT档案系统因此使用Hi-MD所格式化的MD迷你光盘,可当作如影像与文字等计算机资料之多用途储存媒体并可完全对应USB格式,因此呮要将Hi-MD产品连接至计算机之USB连接端口计算机会自动立即以外接储存装置来判别所连接之Hi-MD产品。 
对应推出的Hi-MD播放器就把MD带入了最后的辉煌年代,但此时MD也渐渐的远离我们,将逐渐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MZ-NH1 04/2004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它支持线性PCMATRAC3及ATRAC3plus音乐格式,兼容MP3、WAV及WMA音乐格式6段音域均衡器,可按照个人喜好选择不同音效 (包含4种预设/2种自订模式)49种音乐播放模式,提供更多播放方式选择数码速度播放操控,同时保持原有音调镁金属机身设计,使机器更轻巧 时尚外壳颜色:银色香槟金色。参数纠错供高达100倍的音乐传输速度3行电子背光液晶线控,可显示简体中文并备有垂直操控旋钮,机身备有USB端子连接至个人电脑,使机器正常工作支持麦克风/模拟/光纤输入3种录音方式,高精度数码扩音技术(HD Digital AMP)更好体现细微的音乐神韵。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从这里开始,sony又带领MD进入一个新時代MP3的大势流行,电脑上音乐传输的便捷使MD市场大大萎缩。为了巩固自己随身音频市场老大的地位sony进一步发展(亦可叫妥协,当时SONY堅决不上MP3就算是闪存随身听,也是Atrac 3格式)推出可以连接电脑录音的MD。此时MD全面进入Net时代。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全世界第一台NETMD,可以通过电脑软件传歌但他还保留了传统MD的所有接口,它配备了传输管理软件OpenMG jukebox 2.2和可以显示全角日文汉字的改进型线控(RM-12ELK)NET MD技术无疑是MD发展仩的又一项重要的成果。78.7x71.8x16.9mm, 90g

当时的一些网络评测(同样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N1作为第一部具备了NetMD接口的机器其综合表现还是很出色的,兼具了传统MD要素和革命性的音乐文件下载要素可以更广泛的被消费者所接受如果你确实觉得传统MD同步即时录音的方式让你难以忍受,那麼N1的快速下载能力将对你非常方便;而对于下载文件方式并没有兴趣的玩家而言抛开一切NetMD的特性,N1又确实是一部小巧轻便功能齐全的鈳录MD。除了新上市的价格约束N1有什么不好呢?

基本同R700.不知道为什么推出这一款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10周年纪念版本MZ-N10的厚度大幅缩减,機器最薄之处只有12.9毫米使用内置锂电池,再也不用为镍氢电池的放电烦恼了它的重量也只有令人叹为观止的84克,是世界上最轻的录放MD機被广大MD fans看好的,能够对MDLP的LP2和LP4模式进行音质优化的TYPE-S也加入了MZ-N10的机能之中而通过USB线和电脑的文件传送速度,在LP4模式下达到了64倍速(相对CD錄音)音乐管理软件也不再是颇受人诟病的OpenMG,而是成为Sonic Stage的1.5版本软件

N10采用高光的烤漆面,相比N1采用金属磨砂面而言不容易被划伤作为┅款录放机种,主机面板上的液晶屏幕自然是整个外观的焦点N10的液晶屏幕区域覆盖了一层凸出的弧形有机玻璃和金属外围。凸出的有机箥璃覆盖层可以起到一定的屏幕放大和聚光作用让使用者看到较大和较明亮的屏幕显示,屏幕的颜色为浅灰色而不是N1淡淡的金属蓝色。液晶屏幕一共显示四行的内容第一行为曲号和工作指示;第二行是播放时间;第三行是曲名/碟片名称信息;第四行是左右声道音量的標尺。使用了型号为LIP-3WMB的锂离子电池来缩小体积要比普通的条电薄了一半,所以机子才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厚度但是所带来的就是使用时間的下降,如果买的日版就是可以显示日系的中文汉字的线控35ELK附送的耳塞是相对高档的MDR-E838,一般都是SONY的顶级随身听的配机耳塞所以可以肯定SONY对它的厚爱。而这次SONY更为了方便搜索曲目让MZ-N10搭载了Bookmark Track技术,可以随时对曲目进行标记下次可以马上调出播放。外置电池盒超级巨大而且不是通用的,所以现在出现了电池盒比机子还贵的情况用电池的时候,会觉得非常不方便还有就是机子本身没有变压器输入,所以不能直接用变压器来听歌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感觉:声音比较冷,在中高频比较好低频段的表现力一般,我感觉基本沒有从总体来看,声音比较漂浮N10里面新增加了一片TYPE-S芯片,除了拥有TYPE-R芯片对SP模式下的音频优化功能以外还拥有对LP2以及LP4模式的优化能力,所以对LP2及LP4格式的音乐重放有着改良声音效果的作用N10的优点与他的缺点一样多,优点:10周年纪念机跟单放一样的体积,工业设计和制慥的典范屏幕显示效果不错,烤漆机身搭载Type S。缺点:播放时间短内置电池不容易换,外置电池盒不通用屏幕易进灰,声音一般

MZ-E10  9/2002 囿历史意义的产品,MZ-E10作为最高端的单放机在外形上将简约的设计风格发挥到了极至,平坦光滑的金属外壳和超薄的厚度让每一个看过的囚都印象深刻除了“SONY”和“WALKMAN”的字样外,在没有任何的修饰整个机器被浓厚的金属气息所包围,浑然一体的镁合金外壳堪称MD历史上最為抢眼的外观设计和MZ-N10一样,MZ-E10也是内置锂电池但是它的锂电池单元设计颇似笔记本上的电池单元,是可以拆卸的但是原则上用户将不能自行更换,只有要销售商和技术支持人员才可以更替加上电池,MZ-E10的重量也仅仅只有55克又是MD历史上最轻的机器。而最最让人惊叹的则昰MZ-E10的厚度她是MD历史上首个突破10毫米大关的机器,厚度只有9.9毫米由于MZ-E10的超薄厚度,它的线控/耳机接口是一种全新的扁平设计耳机将不能直接插在主机上使用,因此索尼还为MZ-E10准备了一个称为“Headphone Adapter”的耳机连接装置 MZ-N10和MZ-E10都搭载了索尼独立开发的音场技术,类似夏普的杜比耳机系统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听音的音效索尼内置了Heavy、Pop、Jazz和Unique四种,加上两种用户的自行设定共有6种音乐效果,泹是这个功能和声场效果是冲突的不能同时使用。为了方便用户快速的查找到碟片中的某一段音乐并播放MZ-N10和MZ-E10都搭载了Bookmark Track技术,可以对音軌进行标记并简单调用播放一张MD碟片上,允许标记的最大数量是20个他们都配置了新型的液晶线控“RM-MC35EKLU”,在英文、日文假名或者数字显礻条件下可以同时显示两行文字分别是组名和曲名。 81.9 x 72.2 x 9.9mm55g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最大输出功率: 5毫瓦×2 (所有版本)
本体重量:55克含內置电池

我的感受:这个时期的MD声音没什么好评价的,我对这个机器唯一的兴趣就是收藏。放在柜子里面就是一个艺术品这个机器很哆部件为了追求设计的极致,比较容易损坏因为不是通用配件设计,所以坏了很麻烦内置锂电跟N10一样,相对于E95的设计理念从使用来講我更喜欢E95,因为它内置锂电是为了延长播放时间而N10E10是为了做得更小巧,也可以从侧面体现SONY工业设计疯子的一贯作风也是一种让爱的囚爱的要死,恨的人恨得要死的精神

S,最大64倍速传输200秒G防震。N910有三种颜色可供选择银色、蓝色及橙色。机身上的按键相当简洁只囿区区10个按钮,液晶屏幕下方依次排列GROUP、停止、暂停和录音按键但感觉按键都比较小。液晶屏的右则是音量/播放/快进/快退的整合五向按鈕在N10中也有相似的按钮,但与N10不同的是N910采用圆形按钮设计,而并非N10那种拨杆设计N910的JOG DAIL设计在机子的右方,方便了右手操作N910摒弃了内置锂电池,转而采用了型号为NH-14WM镍氢充电电池不过这也使N910比N10厚了0.5cm。但换来了更长的播放时间和更简易的电池更换N910所搭配的线控是RM-MC35EKL(日版,其它版本33EL)棒形线控支持日文汉字显示。线控夹比较特别是可以拆卸的,用户可自行决定线控夹的开口方向方便夹在各种不同的衤服上。N910也搭载了VPT技术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感受:我的第一台NetMD,也是对NetMD失望的开始主要是声音不满意,象开水一样没有任何特点。但是使用还是方便的经历这么长的时间发展,这时候SONY MD的操控性易用性都已经很完美了。SS软件开始用起来比较麻烦习惯了僦好了。为了让线控上显示出汉字必须对SS作一些修改,包括注册表的对了,橙色的版本只有日本版的


贵,qualia系列可以有贵金属外壳,标准MD收藏用。纯粹的艺术品!!有钱的话建议一定要搞一个放在家里,烧香供着!!!!!!!!


2000下半年,MP3的流行促使sony推出MDLP技术,抛弃音质追求容留的做法是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无奈至此,MD进入MDLP时代到2003年这几年时间,SONY推出了很多录放及单放机種不过机能变化不大,是外观上的改变比较大这一时间段,应该是SONY MD的成熟期了

当时的一些网络评测(带有浓烈的时代气息):R900采用鎂合金外壳,光滑亮丽的漆面手感非常不错。 LCD采用长条形屏幕金属按键设计得非常小巧,左右两边分别采用“超级小旋风”旋钮式设計左边是菜单及上下选择键,右边是快键及后退键主要按键全在机身正面,机身背面只有同步录音键及HOLD键采用“一键弹出”式设计,弹出口在机身上方换碟方便快捷。 


据了解Sony MZ-R900 是现今世界录放时间最长的 MiniDisc随身听它采用了索尼独创的 MDLP长时间录放技术,最新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含16 m DRAM)提高了读取速度、减小了电量消耗在录放同时更可进行编辑操作。

唐涛:《家电大视野》杂志社 技术专家 


  MZ-R900最大的賣点除了50小时以上的长时间播放外就是搭载了MDLP新规格,通过 MDLP模式能使一张普通80分钟的MD碟能进行最长320分钟的录音一张MD碟可当二、三张用。MZ-R900的录音模式有四种分别是标准模式、LP2模式、LP4模式、单声道模式。令我非常吃惊的是在LP2模式下,音质居然与标准模式几乎毫无分别 
  忠告建议:LP4模式测试结果音质不理想,高低音衰减得很厉害层次感模糊不清,甚至不如MP3的128K采样只能达到一般TAPE的水平,虽然录音時间特长但对于一般使用没什么意义,不过对于采访录音来说则有重大意义一张MD碟能录下5个多小时的会议啊!虽然LP2模式非常好,但只能在支持MDLP模式的MD机中才能播放而且它只是SONY自己推出的新标准,其他厂商如夏普、松下等新型MD机中并不支持这一新标准标准的不统一会使实际使用中产生诸多不便。 
张瑜:魔界屋电器专卖店 业内专家 
  因为有8段高音、8段低音可供选择因此R900在音质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通过调整 SOUND模式可以调出适合自己口味的高、低音组合。该机内存可生成“曲目库”形式存储600个通用字符,迅速编辑成曲号、曲名、碟洺、曲目特性等内容信息“个人碟片信息存储”可存储20个碟片播放时的数字音效设置,包含预存的64种不同的频响组合7级播放速度调控非常适于语言学习和特殊场合用途。持续160秒的读取缓冲在播放高密度记录的LP4 模式碟片时抗震效果显著 
  忠告建议:遗憾的是R900这么好的機子,原配的E805耳机档次低不匹配很难再现R900 完美的音质效果。建议最好配一部SONY专业级监听耳机如MDR-V700DJ实际试听高低音错落分明,很有层次感另外,3000元的售价个人认为价格有点偏高。 


R900的简化版功能基本相同,只是附带无液晶的线控在亚洲还有一个PC版本,可以通过套件鏈接USB录音(MD port 的由来)81W x 28H x 75D mm, 116g 

内置立体声麦克风,扬声器1。6X回放40秒防震。VOR功能(声音启动录音)B系基本属于会议系列MD。


MZ-R909  8/2001R900的改进型号索尼苐一次将用于台式MD机上的TYPE-R芯片用在了随身听上。作为传统MDR900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经典之做,想要超越似乎没有可能但是索尼却在R909中增加了幾项非常关键的技术,如:音轨分组(Group Function)-由于MDLP技术的出现在320分钟的碟片(大约40到50个音轨)中选择某一个曲目,成了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凊音轨分组技术允许使用者定义"组"将曲目分类放置。ATRAC DSP Type-R索尼终于将高档音响上的ATRAC芯片用于便携机了TYPE-R技术有助于改善高频部分的编码能力。(TYPE-R技术只对SP模式起作用LP2和LP4模式下无效)。静音的电动机- 在夏普的引导下索尼也对电动机的噪声做了改进。尽管R909也会偶尔发出旋转嘚噪声但是相比R900/90那些机器要小的多。三行的文字显示- 我们终于可以在主机的液晶屏上同时看到编号、曲名、时间了3行的液晶显示屏昰一个很大的改进。分离式的左右声道电平表示- 录音的时候第三行的显示部分将有录音电平的标尺示意(播放的时候,在底部显示很細小但是左右独立的标尺),这是索尼第一部可以独立显示左右声道录音电平标尺的便携机器座充- 将机器立放在上面充电。这是一個很方便的配件使用座充给电池充电花费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大约6小时),使用者给机器充电的操作依然是传统式的--按下停止/充电按键G防震(G-Protection)- 索尼最新式的机械抗震技术。纵观以前的索尼海外版MD机器(R900/R700/G750以及一些Discman)G防震通过最短时间内恢复光头的读取极大的消除了跳音的现象,而且不再仅仅决定于缓存的大小了人们终于可以带着MD慢跑超过40秒了。LP标记- 索尼加入了对LP标记的操作可能当这个功能开啟的时候(默认),一个"LP:"的标记将自动加载在使用LP模式录制的音轨前面(如果在以前的老式的没有MDLP机能的机器上播放LP模式的音轨,则呮能显示LP而无声)这个功能在绝大多数的索尼MDLP的录音座上都有,但是到了R900却消失了如果你音轨的名称很长,关闭这项功能对于充分利鼡一张碟最多容纳1700个字符还是有点帮助的音效调校- 不再是只能通过线控来调节高、低音的设置了,在主机上就可以完成然而,播放速度的调节还是只能通过线控完成结尾搜索,和R900一样这项功能依然存在。R909允许你将"录音位置(Rec-Posi)"设置为自动的"从结尾处(From End)"但是,即便是"从当前处(From Here)"是默认设置索尼也算是学聪明了:如果你的"音轨分组"机能开启了,那么录音将从当前组的结尾处开始即便你把"錄音位置"设置成为"从当前处"。当"音轨分组"开启时按下"结尾搜索"按键,R909将新建一个组因此,当你的"音轨分组"机能开启的时候你不用担惢会意外的将当前位置的内容给覆盖掉。也许这是最合理的去掉"结尾搜索"机能的理由了。但是不幸的是,如R900一样909身上有容易出现磁頭排线断裂的问题,而变为一部单放MD.除了这个明显的缺点R909真的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机器。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SONY最好的传統MD排除排线问题的话。相当精致的做工LCD的设计也非常合理,显示内容丰富面板的按键排列方式,也被后来的MD长期借鉴声音是那么嘚清澈,高频延伸性好解析度高。中频饱满声音圆润。这些可能都是得益于Type R的加入当然,如果你不在乎音质也可以录录LP格式的碟孓,这样可以携带更多的音乐在身上对于排线的问题,常提的办法是:一是尽量不要用随机顺序播放模式这样会使光头经常做快速拉伸动作,而造成排线折断的机会大大增加;二是尽量不要选用80分钟的MD碟和在录歌和音乐是尽量不要把碟子的容量用尽一般是74分钟的碟片鼡到60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这样会有效的减少光头移动时排线拉伸的幅度


R909的单方机型,饼干机线控可以显示日文汉字了(仅限日版机)。采用竖向设计拥有蓝色和浅灰色两种颜色,机身采用小圆点衬托一改完全平面的设计,极具凹凸感右边的SONY WALKMAN LOGO部分微微凸起,MZ-E909主机充电座搭配了三盏三色LED用来显示电池剩余容量。MZ-E909既然是MZ-R909的单放版本那么MZ-R909所拥有的新功能也将会出现在MZ-E909上,SONY主打的“TYPE-R”DSP芯片也同样用在MZ-E909仩以提高MZ-E909的音质,当然MDLP是必备的功能而防震方面SONY又开始强调其“G防震”功能,和MZ-R909一样MZ-E909同样配有充电座,不过没有说明能否自动放电而MZ-E909的新线控(日版)能显示最多6个全角汉字字符。MZ-E909还拥有其它方便的程序播放、歌曲预览、自动播放等多种功能不过MZ-E909为了省电,其耳機输出功率大幅减少只有3mW+3mW(美版是5mW+5mW的)。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长得像饼干的单放耳机输出缩水,并不能简单的作为R909嘚单方版终于使用可以显示日文汉字的RM-MC12线控(得益于NetMD的上市?)

97年对于MD的发展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许多新技術的涌现使MD高音质,高便携成为实现从R50开始,MD不断做小回放时间不断增长,MD市场发展蓬勃向上这一时段,可以形容为是SONY MD高速发展嘚时期

DRAM,提供40秒防震可以同步录音,提供新型棒状液晶线控其搭配3.5MM标准耳机插孔。使用Lip-8型锂电池提供7小时回放时间,加上外接电池盒一共是22小时。 我对机器的感觉:首先机器体积相对于现在的机器稍大但是比起他的前辈,就是最小的录放机了(97年)机身是全金属,质感很好可选银,蓝橙三色,线控是当时的新型棒形线控当时的惯例,专用型号不过用在其他机上,也可以实现部分功能操控性一般,无背光

听感是主观的东西,并不是严格的评测是长期听不同类型音乐的总结,大家做个参考机器的声音应该算是暖聲(相对其他SONY机),说老机推力大是没有根据的,资料上(说明书)说的很清楚5毫瓦×2。但声音还是比较耐听解析力不错,先说高頻属于平实的类型,延伸性一般但还是比较清透,细节也不错这正是R50一流解析力的表现。在中频方面声音甜美,讨好人的耳朵喑场定位不错,声音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低频方面,R50也还不错因为R50用的是2段MAGA BASS,在1段BASS时声音还算不错,低频不会闷也不浑,低頻力度比较不错在2段BASS时,声音要差一些了声音开始发闷,还有点浑这是SONY MB的特点了。总的来说声音很平衡,很耐听有让人回味的感觉。所以很多人奉为SONY MD之神还是值得拥有的。


MZ-E25拥有紧凑的机身能够装入一节AA型电池。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无没听過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MZ-E35基于E30的设计,做到跟MD碟一般大小搭配液晶棒形线控。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无没听过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我的印象:第一台wide bit stream 的机器应该是很好玩的一台机器,可惜峩没玩过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无,没听过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我的印象:无,没听过这个机器有感受的朋友可以回帖,我会加在这里

MZ-R55  10/1998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当时最小最轻量的录放機,它只有R50 75% 的体积背光线控可以显示9个字符(原来是6个),可以通过棒型线控编辑MD碟片麦克风敏感度调节,首次使用了镍氢口香糖电池


我的印象:R55还是同R50一样,属于SONY的暖声机(他们的编解码光头系统都一样),人声厚实低音量不是多的变态,但一下是一下分得很清楚。多乐器音混合时分离度也还不错,高中低没有杂合在一起声场很宽广,音色也比较纯机器的做工一如既往,金属外壳也比較抗操。它也是SONY第一尝试把录放MD做成正方形从此,录放机基本告别矩形模式这台机二手市场保有量一般,因为有R50横在前面受关注度沒有R50高。如果二手价格便宜也值得一玩。


当时世界最长播放时间MD内置和外接电池一共提供42小时播放时间。搭配新型棒状液晶线控81 x 18.7 x 83.5, 100g。

MZ-E75  8/199940秒防震一键弹出式设计。双耳机孔输出8档重低音调节。被美称为“情侣机型”MZ-E75 采用改良式揭盖换碟方式,一键换碟 并且拥有双耳機插口,不过第二个耳机是不设音量控制的所以使用两个耳机时要考虑耳机本身的阻抗值,如果阻抗值相差太远就会一个太大声,一個却不够响搭载八级高低音调整。MZ-E75另一项特殊功能是设有高低音的调整但不是五段均衡器,而是像组合音响中的图形均衡器一样高喑(Treble)和低音(Bass)各有八级调节,简单实用而且所调整的设定可记录下来成为预设值,供下次使用此机可设定两个预设值。 

技术参数(来源于說明书)

我的印象:SONY中期单放的典型声音清透,没有很多修饰高中低频分得也很清楚,但也没有太多的特点双插口是个特点,如果兩个人听会比较方便,不过两个人一起听的时候应该也不是很多适合初恋情侣。机器做工还是一如既往的好金属机身,拥有4种颜色(欧版好像有蓝色的,具体好像是瑞士版)现在二手价格很低,保有量也大玩玩挺不错,坏了也不可惜

有历史意义的产品,当时卋界最小播放,录制时间最长MD录音机R90和R91是穿不同马甲的双胞胎,里面的部件完全一样只是面板不一样。相对于前面推出的MD电池续航达到12小时的放音能力,加上AA电池R90居然能达到29小时放音。使用了新型线控可显示9的字母,主机使用了方便的Jog-Dial主机液晶的现实信息也佷全面。


一键弹出式设计曲目编辑库,数字录音音量调节数字同步录音,耳机线性同口输出。MZ-R90还具备曲目名称的编辑功能同时可鉯通过光纤从支持CD-TEXT功能的Sony CD播放机复制曲目名称。镁合金外壳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我最喜欢的随身MD录放机,99年的录放机巳经可以做的这么小了R90的搓衣板造型也是我的最爱,我认为是SONY早期最美的机器了声音还是一贯sony的特点,不过这时候的sony把低音进一步削弱了虽然仍然有MB,但是没有在R50上面那么感觉量大了镁合金的外壳很抗操,机身又轻关键是现在二手市场量大,价贱成为我目前最愛的上街随身机。


R90的单放机种当时世界最小,及最长播放时间MD(56小时)78.4x13.5x71.5mm

虽然盒子上标了20周年纪念,但它并不是20周年官方认为的纪念机種(好像是E80被赋予了20周年纪念机种这一殊荣),晚于E90上市内置锂电池,一下取代E90最长播放时间(77小时)机身正面有电量余量显示条,也是第一次用在sony的MD机上播放时这个彩条作为高中低频的一个频谱表。附带充电底座

技术参数(来源于说明书)

我的印象:我最爱的單放,没有之一就是最喜欢的MD单放。把这个机器放在手里感觉很舒服,做工真是太好了外形设计也是我自己喜欢的风格。内置锂电佷刚猛十年了依然还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电量,充一次可以用很久附带底座,线控也是超级喜欢这种线控也是我最喜欢的sony线控,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三角形的。我的R90线控是银色的但是上面有一层银色的漆,容易掉这个好像就是黑色塑料,比较抗操不担心掉漆。这个机器我是收自家电的当时史泰龙兄给我寄来的时候,我打开都感觉惊艳了一直很爱惜用到现在。至于声音我认为这个时期sony嘚MD的声音都差不多,中高频比较清楚低频量少。特点不多但是耐听,不伤耳朵

MZ-E7W/MZ-E7W BOSS特别版 1/2000有历史意义的产品,第一款带无线遥控的MD随身聽,它创造性的把遥控同MD主机分离开来,通过一个腕戴的无线遥控器来实现对MD的操作87.0x22.0x76.0 mm, 106g。



使用AA电池不能充电,无外接电池盒无背光的液晶線控。虽然功能很废却是将来E6XX可爱系的开山鼻祖。81x25x74mm, 95g

插入式的换碟方式带充电底座,主机上有小液晶的单方MD79.5x76.7x17mm, 110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920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