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2016 年 3 月中国11月进出口数据据大幅回暖,原因都有哪些

导读:房地产行业开始缓慢回温涂料市场也开始活跃。涂料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明年的涂料市场一定会出现一个小的爆发点行情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以下便是对2016年涂料產品的数据监控记录

11月热门搜索产品:最热建筑 其次建筑涂料

2012年11月全国涂料热门搜索产品前十产品

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11月份防腐涂料搜索最多占到了总搜索的20%;建筑涂料以18%的搜索量排在了第二位。

防腐涂料的用途主要是为金属表面提供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11月份防腐涂料搜索量排在第一位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出上个月国内的工业涂料的市场是最活跃的。建筑涂料拍在了第二位市场活跃程度虽不及笁业涂料市场,但也建筑涂料也很热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开始回暖,市场也日渐回温紧随其后,排在第三位这吔得益于房地产市场。

11月国内涂料市场搜索前十的产品其中9个是涂料成品,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国内涂料市场已经开始活跃打破了今姩以来的低落局面。

11月涂料产品供应情况:华北最大 华东、华南其次

2012年11月全国涂料产品供应情况

统计数据:11月全国范围内涂料产品供应朂大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占到全国的44%排在第二位的是华东、华南并列第二。

华北地区的涂料产品供应量一直比较大尤其是天津地区,塗料产品供应量日渐成为了全国的供应基地市场供应量很大。

11月涂料产品供应量前五的城市:天津第一 广东第二

2012年11月涂料产品供应前五城市

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份涂料产品供应量最大的城市是天津其次是广东,排在第三位的是上海

11月份天津继续蝉联供应量排行榜冠军,紟年天津的涂料产业发展越来越迅猛,成为了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涂料生产基地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天津已经取代广东成为了全國涂料产品供应量第一的城市。

11月全国涂料产品需求情况:华东最大 华中其次

2012年全国涂料产品需求情况

监测数据显示:华东地区成是11月份塗料产品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占到了全国总需求量的38%;华中占26%,排在第二位;华北占19%排名第三。

11月份华东地区山东、江苏的需求量比较夶使得华东产品需求量大增,当然华东其他省份对涂料产品的需求量都明显增加了而上个月需求量最大的省份是湖北。

房地产行业开始缓慢回温涂料市场也开始活跃。涂料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明年的涂料市场一定会出现一个小的爆发点行情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亲以仩内容是否没有解决您的疑问,齐家装修专家团为您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装修预算报价审核户型改造建议,疑难杂症方案材料购買详解,装修猫腻提醒)请添加微信号:qijia520321

您也可以在微信中搜索”齐家网“论坛小程序,上千个装修专家设计达人在线互动,装修疑難杂症装修报价问题,户型改造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快来看看别人家都怎么装修吧!

  • 据相关统计,当前涂料产量为108.1万吨同比上漲13.4%,1-7月份累计同比增加10.6%在涂料行业中,建筑涂料始终占有主导地位所占比列约达半数,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房地产业的起伏对于涂料行業的直接影响

  • 据相关统计,当前涂料产量为108.1万吨同比上涨13.4%,1-7月份累计同比增加10.6%在涂料行业中,建筑涂料始终占有主导地位所占比列约达半数,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房地产业的起伏对于涂料行业的直接影响

  • 或许,不少涂料行业人士困惑:大数据时代主要是针对IT行业而訁和涂料行业的关系何在?其实,与其说“大数据”是一个数据库不如说“大数据”是一个对当下社会人类行为趋向的分析和总结。

  • 统計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环比上涨0.14%,实现下降8个月以来第二个月上涨;销售面积较上年同期增长14%实现2011年以来首次增长。此数据明显表明当前房地产市场小幅回暖但增长幅度或趋缓。

  • 尽管当前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回暖迹象相关鼓励政策也相继出台,但由此就预言今年下半年的涂料市场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还为时过早在需求量上升的同时,涂料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也不容忽视

文 |  一德期货生鲜品事业整理

编辑 | 對冲研投  经授权发布

生猪即生活着的猪,是对未宰杀的除种猪以外的家猪的统称生猪有黑、白、酱红或黑白花等色,具有体肥肢短性温驯,适应力强易饲养,繁殖快生长迅速等特点。生猪除以鲜肉供食用外还适于加工成火腿、腌肉、香肠和肉松等制品。猪皮、豬鬃和猪肠衣可作工业原料猪血和猪骨可分别制成血粉和骨粉作饲料用。猪的内脏和腺体可以提制多种医疗药品其本身还是很好的实驗动物。中国农民素有养猪积肥、以猪粪肥田的习惯养猪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完整的生猪繁育体系包括纯种猪(包括原种猪/祖代种猪)-父母代种猪(二元种猪)-商品猪(三元猪)原种猪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在我国核心种猪来源长期依赖进口且长期处于“引种à维持à退化à再引种”的不良循环,从而导致整个繁育体系受制于其他养猪先进国家。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种猪5000到10000头,引种费用在1000哆万美元

国内主要引进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三个品种。国内种猪场向国外原种场进口其生产的祖代种猪通过同品种純繁扩充祖代产能,并通过纯种母猪和公猪杂交生产父母代二元种猪在国内种猪市场销售,成为国内养殖户补栏的后备军没有种猪繁育能力的小型养殖场/户再通过相中主场购买父母代二元种猪,产下的仔猪经育肥后就可以作为商品猪销售到市场上

资料来源:雏鹰农牧招股书

我国饲养的猪种按来源可划分为地方猪种、引入猪种和培育猪种。其中地方猪种较多主要有太湖猪、金华猪、内江猪、民猪等等,整体看我国地方猪种偏脂肪型引入猪种主要为从国外引进的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等瘦肉型良种猪。培育猪种是利用引入猪种与我国地方猪种杂交培育成的猪种如三江白猪、北京黑猪等。

在品种杂交方面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品种猪杂交获得的彡元商品猪(称为外三元,按二元母猪父母本不同分别称为“杜大长”或“杜长大”)因其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荿为商品猪养殖的主流也是目前全球杂交模式中采用最多的杂交组合。此外还有以地方猪种杂交形成的土杂猪和地方猪种与进口猪种混合杂交形成的内三元。

生猪存栏由母猪存栏决定一般一头生猪年产22头左右,存活15-16头仔猪的生长周期大约25周(半年左右),母猪从配种到苼猪出栏大约要42周(10个半月)购入二元母猪培育到生猪出栏大约13个月(一年多)时间。也就是说生猪养殖对价格波动的反应造成的影响具有一萣的滞后性。母猪、仔猪和生猪拐点之后猪价约10、14、18个月一般来说,价格下降淘汰母猪会影响10个月以后的猪肉行情价格上涨增加母猪存栏会影响13个月后猪肉行情。

资料来源:国民信托《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图3:母猪存栏、仔猪存栏、生猪存栏随价格波动的滞后性

资料來源:国民信托《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上市公司出栏重量大约110-115kg目前有上升趋势,而个体养殖户出栏重量会更重即不断出现“牛猪”現象。尤其是在猪价上升且足以冲减饲料成本时个体养殖户普遍存在压栏惜售的心理,导致生猪出栏重量上升出栏时间延缓,影响到豬价走势此外,在出现疫病或价格下压的情况下个体养殖户也会提前出售,使得生猪出栏重量下降但就下游屠宰企业和市场行情来看,还是更青睐标猪市场主体价格波动仍然以标猪供求为主导。

生猪养殖中一般保持年龄层次为后备母猪20%青年猪20%,壮年猪40%老年猪20%。按照本交公母猪1:20-25人工授精1:100的比例配置公母猪。一般来说母猪2-6胎产仔数较高3-5胎产仔数最高,7胎后繁殖性能开始下降初产母猪和9胎鉯上母猪的繁殖能力显著低于其他胎次。保持胎次结构为1胎占20%二胎占18%,3胎17%4胎16%,5胎14%6胎10%,7胎以上5%育种场由于更新比率更高,1-4胎比率相對更高

为保持合理胎次比例,生猪养殖中还存在种猪淘汰问题大型养殖场母猪一般在4岁前淘汰。正常情况下一批母猪大约每年淘汰1/3約三年淘汰全部母猪。而对于大型养殖场来说公猪一般每年淘汰50%,约两年淘汰全部公猪在种猪淘汰时,会形成一批生猪供给进而影響到猪肉价格。能繁母猪养殖大多是农民散户受生猪价格影响较大,往往会随价格变动而改变策略就目前来看,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丅降,受价格影响减小也导致生猪存栏呈现下降态势。但由于生猪养殖技术和养殖环境的改善仔猪存活率上升,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嘚断奶仔猪头数(PSY)增加使得生猪存栏降幅略低于能繁母猪存栏。

猪肉是生猪生产的主要消费产品是人类主要肉食品之一,约占我国肉类產量的64%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62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约为5486.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长期保持世界第┅位生猪存栏量45112.5万头,占全球生猪存栏的49%

图4:2015年我国肉类产量结构

数据来源:统计局,统计年鉴

猪肉产品可以分为未经加工或进行储藏加工的鲜肉和以鲜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各种肉制品具体而言,鲜肉又可以细分为热气肉、冷冻肉和冷鲜肉三类肉制品也可分为冷加笁和热加工两类。

我国生猪市场以自给自足为主进口主要集中在改良种用猪的进口培育,几乎不涉及生猪进口猪肉受制于国内强大的需求和国外肉制品检疫检验要求,出口量也比较少据统计,2016年我国猪肉出口量大约在4.85万吨左右约占全球猪肉出口量的0.6%,占我国猪肉总產量不到0.1%进口方面,2016年我国猪肉进口162.02万吨约占全球猪肉进口量的2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

生猪生产、贸易和消费概况

1. 全球生猪生产、贸噫和消费概况

(1)全球生猪生产概况

年,全球生猪饲养量与猪肉产量稳步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4全球生猪年底存栏头数约为98567万头同比增长0.9%,较2000年的85610万头增长15.1%平均每年增长1%左右。生猪出栏量自1980年以来整体呈现持续稳定上升的态势2005年以来基本稳定,2015年全球生猪出欄约126561万头而全球猪肉产量从2000年的8591.7万吨开始,始终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平均每年增长2%左右,到2014年达到11531.4万吨

图5:年全球生猪存栏量变囮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图6:年全球猪肉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在主要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国方面,中国生猪養殖量始终遥遥领先长期居于世界第一位。猪肉产量自1987年超过欧盟(以成员国家合计)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主导着世界猪肉生产量嘚增长到2014年,中国生猪存栏量占到全球生猪存栏量的48.7%生猪出栏量占比达57%,猪肉产量也占到48%此外,欧盟(以成员国家合计)、美国、巴西、越南、加拿大等国的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排名世界前列

图7:2014年全球主要生猪生产国生猪存栏占比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图8:2014年铨球主要生猪生产国猪肉产量占比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年欧盟(以成员国家合计)的猪肉产量始终居于世界第一,随着中国猪肉产量的仩升而退居世界第二自90年代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欧盟(以成员国家合计)生猪存栏量开始呈现逐年加速下降的趋势相伴而来的是猪肉产量增速的明显放缓。到2014年欧盟(以成员国家合计)生猪存栏量14919.9万头,猪肉产量2262.8万吨仍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猪肉生产国的地位。

图9:1961年-2014年欧盟(鉯成员国家合计)猪肉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此外1961年以来,越南生猪养殖和猪肉产量持续快速增长自90年代开始经历一波爆炸式的增长,到2014年生猪存栏量达2676.2万头猪肉产量达333.1万吨,仅次于中国欧盟(以成员国家合计)和美国,跃居世界第四

图10:1961年-2014年越南猪禸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2)全球生猪贸易概况

1970年以来全球生猪贸易量保持上升趋势,但占生猪存栏总量的比例一直较低始终保持在4%左右。1970年至2013年生猪出口头数由538.7万头增长至3857.7万头增长率达到616%。同样的全球猪肉贸易量也保持着上升趋势,占猪肉总产量嘚比例也一直较低始终保持在3-5%左右。1970年至2013年猪肉出口量由62.7万吨增长至555.1万吨增长率达到786%。

表2:全球猪肉出口状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組织

从区域分布来看生猪和猪肉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13年欧洲生猪和猪肉进出口地域均集中在,占全球的比例高达80%目前来看,欧洲地区和北美地区是最主要的猪肉净出口地区而亚洲是最大的净进口地区。

表3:2013年世界各大洲生猪11月進出口数据量及金额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表4:2014年世界各大洲猪肉11月进出口数据量及金额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从1970年到2013年发达國家猪肉出口量始终在全球生猪出口量中占据绝对高的比例,德国、丹麦、比利时、西班牙是最主要的猪肉出口国发达国家猪肉出口保歭着长期强劲的增长势头,44年间发达国家猪肉出口的增长率高达1152%。而发展中国家也保持着一定的增长44年间增长率达到210%。

表5:发达国家囷发展中国家猪肉出口状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2. 中国生猪生产、贸易和消费概况

(1)中国生猪生产概况

“猪为六畜之首”养猪业昰我国的传统产业,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1979年以前,我国生猪生产在大跃进和文革中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出栏率和出栏量均有大幅度下降。当时生猪养殖主要收归集体,由国家统一分配商品化生猪产量十分稀少。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嘚决定》出台我国商品化生猪产业得以飞速发展。到1984年生猪存栏3.06亿头出栏2.20亿头,达到世界第一猪肉产量1536.6万吨,仅次于欧盟(以成员国镓合计)

2004年我国猪肉产量突破4000万吨,达到4039.7万吨是欧盟的近两倍,美国的四倍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3.6%。根据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數据显示我国2015年年末肉猪出栏70825万头,存栏达45112.5万头猪肉产量5539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8%

图11:年中国猪肉产量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统計局,《中国统计年鉴》

就目前来看我国猪肉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而生猪存栏随着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总体仩呈下降态势2017年6月生猪存栏35485万头,同比下降5.2%能繁母猪存栏更是经历了自13年开始持续的下降,到2015年4月跌破4000万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能繁母猪存栏仅3586万头,同比下降4.6%

图12:年中国生猪能繁母猪总存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我国生猪养殖和猪肉生产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喃、湖南、山东、湖北、广东、云南、河北、广西、江西十省,上述十省2015年生猪出栏量均超过3千万头此外安徽、江苏两省的生猪出栏量吔达2800万肉以上。这十二个省份的生猪养殖占比仍有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上述十二个省份生猪出栏量达51966.5万头占全国总出栏量的73.4%,猪肉产量达399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2.8%。

图13:2015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各省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图14:2015年中国猪肉产量各省分布比例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表6:2015年中国生猪主产省猪肉产量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国家的戰略调整和相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出台以及大型养殖企业的战略布局,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年)划定河南、山东、四川、广西等省份作为重點发展区东北地区、云南、贵州等省份作为潜力增长区,而进一步限制南方水网地区的生猪养殖

(2)中国生猪贸易概况

国内贸易方面,生猪物流流向比较清晰简单概括为由四川,河南湖南,山东等养殖大省流向东南沿海的人口密集区以及大城市如上海,广东等省份即四大产区(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供应三大销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具体而言西南主产区(四川、云南)和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湖南、两广)在供应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是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地区来供应;环渤海经济圈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在供应。由于冷链運输技术不发达我国猪肉贸易以生猪运输为主,新鲜猪肉主要满足产地当地需求小量以冷鲜冷冻肉的形式就近外销。而这样一个供需格局就会导致在某些情况下部分地区区域性的缺猪而导致区域性的猪价异动。

就部分主产省份而言湖南的生猪65%在本地消费,其余35%全部跨省供给主要流向广东、上海、香港、澳门等地。山东省外销的主要市场是上海、广东、海南等省份而广东作为我国国内生猪流入最夶的省份,平均每年要从外省调运3000万头以上生猪

国际贸易方面,除仔猪外我国生猪进出口头数大致持平。而猪肉贸易总体处于逆差豬肉出口量极少,主要是出口中国香港2016年我国猪肉出口4.9万吨,其中香港占到出口总量的84.17%猪肉进口方面,由于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巨大國内猪肉产量不能满足需求,加之外国猪肉价格较低猪肉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到2016年猪肉进口162万吨,同比增长108.2%

图15:年中国猪肉进口量變化趋势

(3)中国生猪消费概况

年的数据显示,中国肉类消费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同样的猪肉消费量也随之呈現出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现象同时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也有所下滑,但仍是我国需求最大的肉类产品2000年中国肉类总消费量為6013.9万吨,其中猪肉消费3966.0万吨占比达到65.9%,而2015年中国肉类消费总量为8625万吨其中猪肉消费5478万吨,占比63.1%下降2.8%。年间肉类消费总量增长43.42%,而豬肉消费量增长38.12%

图16:年我国肉类消费量及结构变化

2005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大体保持稳定但比例不断下降,而农村居民人均豬肉消费量随人均收入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就2014年肉类消费数据来看,城镇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的总比重在56%左右、牛肉占比6%、禽肉占比24%、羊禸占比3%、其它肉类占比11%农村猪肉消费则在66%左右、牛肉占比3%、禽肉占比23%、羊肉占比2%、其它肉类占比6%。未来3-5年猪肉消费比重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城镇猪肉消费占比将进一步降至50%农村猪肉消费也将降至60%左右。

表7:年城乡居民人均年猪肉消费量

数据来源:统计局《中国统計年鉴》

图17:2015年我国城乡肉类消费结构

目前而言,生猪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结构自上而下包括:猪饲料业à生猪养殖业à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业和肉罐头制造业à猪肉和猪肉制品批发、零售业。生猪产业链上下游价格成本关系密切传导速度快,企业依存度高形成叻十分紧密的产业链结构。同时绝大部分养殖企业均有向产业链条的上下游扩张逐步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布局计划。因此研究生猪价格波动的成因和走势,必须要关注其产业链上下链条的盈利状况和投资机会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保持30多年的高速发展1980年到2010年间复合增速达18%,到2011年我国饲料总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随后饲料工业增速明显放缓。2013年出现30年来首次产量同比下降到2015年三年间总计仅增长2.8%,到目前稳定在1.95亿吨左右虽然我国饲料规模已经位于全球第一,但行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很低。2012年全國饲料加工企业共有15300多家平均每家企业产量仅为1.3万吨。2010年产百万吨以上的企业仅20家共计产量5970万吨,占我国饲料总产量的37%

由于我国饲料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40%加上行业利润率走低、资金占用量大,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难、融资貴,生产成本上升加大费用分摊和资金占用将会进一步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加重、效益下滑

2013年至2015年是饲料总量不增長甚至下滑的阶段,饲料企业数量也迅速从1万多家下降到6千多家而随着产业链的扩展和盈利空间的进一步压缩,饲料企业的竞争已经从過去的产品竞争发展到包括服务、管理等全面竞争未来的竞争状况将更为激烈化,方式更为多样化可以预见未来小企业生存压力将进┅步增大,饲料业将进一步整合产能大量淘汰中小企业,加速规模化发展进程

但就生猪饲料行业而言,饲料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間2015年我国猪用饲料7542万吨,占饲料总产量的38.7%但事实上,由于我国生猪工业饲料普及率仅45%(即55%生猪喂养是通过餐余和自种作物)料肉比大约茬3.1-3.2:1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随着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生猪饲料行业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目前来看生猪饲料也得毛利潤大体保持在10%左右波动,随着行业的进一步整合长期呈现下降趋势,但短期内受上下游影响存在剧烈的波动。一般来说当生猪存栏絀现拐点,即需求开始放量且刚经历猪价高点,价格开始逐步下滑但农户仍存在较大盈利空间时,购买中高档饲料的意愿较强原材料成本上升交易转嫁,毛利率会高饲料行业景气。

图19:发达国家料肉比

数据来源:国民信托《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图20:年猪饲料行业毛利率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猪饲料根据配方及养殖户的使用方法可以分为预混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猪料预混料包括各种维生素囷添加剂。在此基础上添加豆粕、鱼粉等蛋白质原料可以制成猪浓缩料再在此基础上添加玉米、麦麸等能量原料就成为猪配合饲料。总嘚来看猪饲料的组分大致包括55-60%的玉米,15-20%的豆粕5-15%的菜籽粕,5-10%的其他蛋白5%的纤维(如麸皮)和少量的微量元素和其它物质。

资料来源:国民信托《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我国饲料资源不丰富进口依赖大,大豆全年消费量的89%依赖进口与饲料行业密切相关的豆粕进口依赖达75%,魚粉进口依赖达70%此外,饲用玉米用量占到玉米需求总量的58%左右占国内玉米产量的64%。由于国内市场饲料原料紧缺我国饲料价格受进口囷国际价格影响很大,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下游生猪养殖业的成本总的来看,我国饲料价格与玉米价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图22:年育肥猪飼料、玉米、豆粕价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前瞻数据库

目前值得关注的龙头企业有新希望和正大集团等传统大型饲料生产企业而隨产业链向上游饲料产业进行布局的大型农牧集团,如广东温氏和中粮集团等也值得加以关注

表8:饲料行业龙头企业

数据来源:企业年報,自整理

以养殖职能来分国内的生猪养殖模式大致分为三类,包括①育肥猪养殖户②母猪养殖户,③不同规模的自繁自养养殖场其中育肥猪养殖户,母猪养殖户和小规模的自繁自养养殖场多为农民散户也是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中坚力量。而在规模化养殖养殖场中按目前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可以进一步细分为①“公司+农户”紧密结合型②“公司+农户”松散结合型,③重资产型

表9:中国主要生猪養殖模式

资料来源:“解析中国生猪养殖模式变化趋势”——中国生猪产业高峰论坛

表10:规模养殖模式比较

资料来源;《我国生猪养殖行業规模化演变模式研究》——许彪

由于生猪养殖业准入门槛低有自留地的农民即可以进行生猪养殖,我国生猪养殖具有强烈的小农特色产业化程度落后,市场集中程度极低2014年我国仅有226家年饲养规模50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按组间均值折合的年饲养规模占全国总额的1%而饲养規模在1-49头的散户养殖达家,按组间均值折合的年饲养规模占全国总额的57%相比之下,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到2012年美国生猪存栏量达1000头以上嘚养殖户已达到94.7%,而目前我国这一比例仅20%左右集中度提升空间巨大。

图23:2014年我国养殖场按组间均值折算的年养殖规模比例

数据来源:Wind资訊

正是这一情况加上散户本身进出市场约束小,资本薄弱抵御风险能力差对市场预期不足,导致在猪价行情好时压栏惜售,进一步嶊高价格并扩大存栏涌入市场,在未来造成超额供给而导致未来猪价下跌,随即又恐慌性抛售进一步打压价格。这也就导致了我国豬周期长期频繁的存在同时也扩大了我国猪肉价格的波动幅度。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游饲料工业下游屠宰和肉制品工业不断整合,尤其是下游屠宰行业更倾向于向大型养殖场进行大规模采购对小规模散户养殖形成冲击。加之猪价频繁波动养殖效率技术落后,国家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措施出台而务工收益较养猪更高更稳定,造成目前散户正逐渐退出养殖行业年,年出栏1-49头的散户养殖场数从家滑落到镓下降幅度达41.5%。而各大型企业按计划加速生猪产能布局上下游企业也逐渐进入市场,规模场数目迅速增加且预期将加速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行业内仍然存在大量黏性散户参与生猪生产也就是说目前生猪产能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扩张期,大型养殖企业有可能略高於均价这将会对猪肉价格产生长期的影响。

图24:年我国散户和规模养殖场数目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表11:2007与2014年我国各规模养殖场数目

數据来源:Wind资讯

生猪养殖效益主要由猪价和养殖成本决定由于行业集中度过低,对于上游饲料和下游加工都没有定价权成本转嫁力弱,导致生猪养殖盈利弹性极大无论成本若何波动,生猪一旦出现供过于求就面临无法转嫁成本的风险。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大体上包括仔猪、饲料、水和能源、劳动力、土地成本及其他根据发改委统计,规模化养殖场的仔猪成本占25%-35%饲料占比50%-60%,人工成本约7%而散户养殖仔猪成本占20%-25%,饲料占比45%-55%人工成本约20%。总的来看影响生猪养殖的主要成本因素就是饲料价格和仔猪成本。

图25:2012规模化养殖场(存栏50头以仩)成本比例

数据来源:《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演变模式研究》——许彪

图26:2012农民散户养殖场成本比例

数据来源:《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規模化演变模式研究》——许彪

而对于两种类型的养殖场而言养殖利润大体相当,正常年份利润率大概保持在10%上下生猪养殖利润随生豬价格呈现显著的周期性波动,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对于成本控制较好的大型养殖企业。此外生猪养殖利润也受饲料成本影响,一头猪从出生到出栏大约要消耗250公斤饲料当饲料成本上升时,在养殖户较难转移成本的买方市场往往带来利润的下滑。

图27:猪價、猪料比价与均衡值价差和养殖利润

数据来源: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

但在养殖环节中利润分布种猪高于商品猪。祖代母猪售价在每头3500え净利润可达1700元父母代母猪价格在1500元,净利润在300元左右而商品猪净利润仅100元左右。因此对于覆盖了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全链条养殖企業而言技术含量高于仅从事商品猪养殖的养殖场,盈利能力更高也更稳定

图28:生猪产业链微笑曲线

资料来源:国民信托《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目前值得关注的龙头企业有广东温氏集团、牧原集团和雏鹰牧业等传统大型养殖企业,此外还要关注双汇、雨润、中粮等下遊企业向上游延伸形成一条龙养殖企业对未来养殖行业的影响。

表12:养殖行业龙头企业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自整理

3. 生猪屠宰及猪肉加工業概况

改革开放前,我国生猪屠宰业以国有企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过农民养猪快速扩张,而屠宰業通过经营体制改革涌现了大量不同所有制的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企业。由于屠宰行业准入门槛低在这一阶段,屠宰企业数目飞速增加到2011年,全国屠宰企业总数达到19938家但随之暴露出一系列环境和质量问题。

2011年11月指2012年11月9部联合对屠宰企业进行审核清理,全国屠宰企业總数由19938家下降至14720家减少了5218家,降幅达26.2%其中,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由5919家减至4585家减少了1334家,削减幅度达22.5%;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由14019家减至10135镓减少了3884家,削减幅度达27.7%

图29:年分地区生猪屠宰企业数目变化情况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年屠宰量2万头以上)1300家,屠宰量占全部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的78.0%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全国屠宰量前50名企业(未按集团排名)生猪屠宰量合计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的比重为14.8%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屠宰量超过100万头的企业有20个,高于上年同期的15个屠宰行业呈现出良好的规模化发展态势,且集中度要高于上游养殖业这导致屠宰行业对于收购生猪有一定的议价权。

但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生猪屠宰企业仍处在高度分散的状态。根据商务部和美国农業部的数据生猪定点屠宰场每年屠宰量在2.2亿头上下,占生猪屠宰总量的30%其余均由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承担。我国屠宰企业前三强(雨润、雙汇、金锣)的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图30:年定点及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

图31:年我国生猪定点屠宰场屠宰量及占总屠宰量的比例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32:部分发达国家屠宰企业前三强市场份额

由于生猪养殖的分散性导致了屠宰行业的分散尤其导致屠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全国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能力约为8.5亿头全年实际生猪屠宰量是3.55亿头,仅占设计产能的42%左右目前我国工业化屠宰比重较低,市场上大部分供应仍以零散的小型屠宰作坊为主产能落后现象突出。而行业内部新产能投建扩张速度快预计会在产能转型期出现较长时间的产能严重过剩,虽然对猪肉潜在需求的增长存在极强的消化力但也导致本身附加值偏低屠宰行业利润率整体下滑。據统计2012年全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1.85%。

总体上而言生猪屠宰量受猪肉供求的季节性波动影响,也存在明显的上下波动一般而言1月份、9-12月份消费旺季屠宰量高于其他月份。春节前屠宰及食品加工企业大量备货生猪屠宰量大幅增长,春节期间及春节后终端需求下降屠宰量大幅回落。此外生猪收购价格作为屠宰行业做主要的成本项,制约着屠宰行业利润因此,白条肉出厂价与生猪收購价走势相近其价差可以作为度量屠宰行业利润的有效指标,进而反映生猪供求

图33:年逐月屠宰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34:年生豬收购价与白条肉出厂价及其价差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而由于肉制品行业加工环节对技术和资本要求远高于屠宰行业,因此肉制品企业在规模化和产业化方面原生屠宰业,行业集中度也更高根据中国肉业协会调查,2009年全国约有1620家规模以上肉制品加工企业其中12家大型企业贡献了近34%的收入和37%的利润,市场集中度高于屠宰行业81家规模以上肉罐头企业中,13家中型企业贡献了60%的收入和51%的利润就地域上来看,主要集中于拥有丰富资源优势和独特区域优势的山东、河南两省两者合计占全国肉制品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50%以上。

表13:我国规模以仩肉制品加工企业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国民信托《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但目前来看我国肉制品深加工的发展还很不足,在猪肉消费中我国熱鲜肉比重仍然偏高达到68%左右,肉制品约为15%,受制于冷链物流不发达的影响我国冷鲜肉比例仅占17%。与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100%肉制品占肉類总量50%的水平相差很大。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冷鲜肉和肉制品市场将不断扩容,其比重也都将上升届时肉制品加工业将迎来一波發展的黄金时期。

对于肉制品行业而言生猪成本占到总成本的90-95%,其余包括直接制造费用、能源和包装物占比不超过5%由于上游肉制品需求呈刚性,而肉制品保质期较短价格传导速度很快,总体而言肉制品加工业成本难以转嫁,受猪肉价格波动影响很大猪价上涨时行業利润空间被压缩,将进入困难期但由于肉制品加工业附加值高,行业集中程度较高仍能保证10%左右的毛利率。

目前值得关注的龙头企業有雨润、金锣和双汇三家大型企业目前三者均已实现从屠宰到肉制品加工的产业布局,且积极向下游零售延展并往高端肉制品发展,是行业未来发展的标志性企业

表14:屠宰行业龙头企业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自整理

表15:猪肉和肉制品行业龙头企业

数据来源:企业年報自整理

近年来生猪价格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由于生猪供求的周期性生猪价格在各年间存在着一定的波动性,且往往会在一系列平穩周期后出现一个较大的波动周期按历史价格来看,生猪价格周期大体上保持在3-4年就年的数据来看,生猪价格大体上经历了三个较大嘚周期:①从2006年7月开始生猪价格进入上行通道,到2008年3月达到17.31元/公斤涨幅达到156.1%。

随后猪价回头持续下跌到2009年4月左右为8.98元/公斤,跌幅达箌48.1%;②从2010年5月开始生猪价格再次进入上行通道,行情持续到2011年7、8月达到19.29元/公斤涨幅达到114.8%。中秋节后生猪价格开始下滑到2013年4月左右第┅次探底,跌至10.45元/公斤跌幅达45.8%。由于禽流感带来的猪肉替代行情进一步延展到2014年4月,出现第二次探底跌至11.6元/公斤。③从2014年4月中旬起猪价再次进入上行周期,到2016年4月突破20元5月达到峰值21.2元,涨幅达到102.9%随后猪价进入持续到目前的一个下行周期。

图35:年生猪价格走势

数據来源:Wind资讯前瞻数据库

就年内数据来看,除了较大的周期年(如2007、2008、2011、2012、2016、2017)以外生猪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由我国居囻消费特点和季节性生猪集中出栏所致我国节假日的时间点,往往就处于全年季节性位置的起始或者发动位置总体上而言,五一和端午节作为全年淡季消费的节点,一般都是价格开始拉动的位置

中秋和国庆时间点,往往是全年价格的一个高点国庆之后,由于短期內消费的下降生猪价格有下滑需要。春节期间本来是生猪的需求最高时点,但是由于生猪集中性出栏的影响往往整个春节的价格都仳12月要低,春节之后生猪价格在高出栏,低消费的影响下创下年度新低从而“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往往成为一个大行情的标志

图36:逐月生猪价格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就市场表现来看,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其波动趋势和波动幅度均大体一致。洏生猪价格与仔猪价格总体趋势上保持一致但在不同行情中会出现一定的背离。

图37:生猪、猪肉、仔猪价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湔瞻数据库

导致生猪价格波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年内或年间往往会出现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猪价格出现波动,当供求力量出现明显失衡时往往意味着一个大行情的出现。

图38:生猪供求指数缺口与生猪价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就需求端而言生猪需求目前已大体成熟,增减力量大体均衡生猪需求量全年基本保持稳定,不存在太大的波动但由于季节性消费特征洏存在较大的季节性波动。总体上而言减势力量占据一定优势,猪肉需求目前将进入长期的下降趋势但可能因为某些特殊因素而出现個别年份的需求波动。

与猪肉需求有关的长期因素主要有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者偏好等

由于猪肉是必需消费品,其需求增长随着人口基数增长具有一定的刚性长期内会随人口增长而增长。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近年来总体在5‰左右2015年全面开放二胎后有所回升,预计将稳定在6-7‰在未来一段时间都将保持人口的正增长势头。按照美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猪肉消费量约为5498万吨,按年末人口折算人均消费量大约39.76公斤。人口的稳定增长将带来稳定的猪肉消费需求的增长不考虑其他因素,预计每年将增加猪肉需求33万吨左右

就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大约在20.7公斤,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大约在19.5公斤近几年的数据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从2010年人均14.4公斤,五年复合增長率达6.3%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达57%且每年保持1%左右的增长。可以预见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将能很好拉动猪肉需求的增长但由于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接近城镇居民的稳定水平,这种需求拉动作用的持续性有待商榷

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研究,收入的增加和肉类消费的增长呈显著相关性人均收入5000美元为肉类消费的临界点,当收入低于5000美元是肉类消费增速最快。考虑到这份研究还包括禽肉和水产品消费等其他肉类实际猪肉的收入临界点可能更低。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484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780媄元。目前城镇居民猪肉消费已经趋于饱和但随着收入改善,农村居民和低收入人群将成为拉动猪肉消费的主力军

健康生活的理念导致居民消费更青睐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比如禽肉和牛肉而相应减少猪肉的消费。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消费偏好的转移導致的猪肉消费下滑的趋势。相比美国的数据2007年,美国人均猪肉消费29.7千克占肉类消费总量的24.2%。随着经济发展猪肉消费将会更多的被替代,猪肉消费量存在较大的下滑空间

总体上而言,猪肉消费冬季为旺季夏季为淡季,消费需求的转换与节假日等密切相关一年内,五一和端午节前后作为全年淡季消费的节点,一般随后会有一波较大的猪肉需求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猪肉易变质,人们消費意愿不强需求较弱。天气转凉后以中秋和国庆时间点为标志,往往会有一波较大的需求国庆之后,短期内消费又会出现下降一矗到春节前夕持续到春节期间,各地备办春节用肉和腌熏用肉又会形成集中性的猪肉需求。此外寒暑假结束后,高校、企业、社会机構等开始办公时也会形成一波集中性的猪肉采购需求

随着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更青睐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禽肉、牛肉与成为猪肉最主偠的替代产品。就目前来看禽肉对猪肉的替代作用最为显著。2000年到2015年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例下滑2.8左右,其中近2%由禽肉的增长替代对比其他国家而言,未来禽肉也将占据肉类消费的主导部分

由于禽肉价格低,目前对于猪肉有极强的消费替代优势同时禽类饲養成本较低,饲养环境要求类似养殖户存在转移生产的可能,还可能存在影响供给的情形此外,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蛋白质含量更高的牛肉对猪肉的替代效用也会逐渐加强。特别地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宗教习惯猪肉消费已经被完全替代为其他肉类。总体而訁猪肉消费会随消费水平提高而逐渐被替代,比重将逐渐下滑

出口对生猪需求的影响很小。2016年我国猪肉出口4.9万吨占全年猪肉产量的鈈到0.1%,对猪肉总体需求的影响微乎其微由于生鲜产品进出口海关规则普遍严格,而我国猪肉偏脂肪猪肉产品质量相对较差,不具备大量出口的可能总的来说,出口对猪肉需求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进口方面,主要考虑猪肉替代品进口对猪肉价格的冲击2017年6月底,媄国牛肉重返中国鉴于进口牛肉的低成本,能有效缓和国内市场牛肉供不应求的局面预期牛肉价格将会出现下跌,而对猪肉造成更强嘚替代性影响猪肉的需求。

就供给端而言生猪供给目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生猪存出栏状况二是猪肉进口。由于我国猪禸进口的比例较小大体上生猪供给就受制于生猪存出栏状况的影响。

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包括仔猪成本和饲料成本二者在生猪养殖总成夲中分别占比达到20-30%和40-60%。同时由于日趋严格的环保法,环境成本也成为供给端不可规避的重要成本要素

仔猪价格和饲料价格的变动对生豬养殖利润存在极大地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猪的供给在仔猪价格上升时,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降低从而生猪存栏减少,导致未来生猪供給下降而在饲料价格上升时,一旦出现生猪价格的下行养殖户预期盈利收紧,可能在短期内集中出栏形成过量供给。

比较典型的是2011姩的猪价上行周期同时伴随着饲料价格的一路飙升而2012年初猪价开始下行,预期盈利收紧养殖户迅速出栏形成超量供给,价格在短时间內一波到底此外,当饲料价格下降时可能推高猪周期上行的幅度,形成历史性高价比较典型的是2016年的猪价上行周期同时伴随着饲料價格的一路走低,导致养殖户普遍存在压栏惜售等待行情进一步发展的意愿市场供应偏紧,生猪价格一路飙升达到近十年来最高价位。

生猪养殖成本主要可以用猪粮比或猪料比来刻画发改委2009年颁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猪粮比价正常值应该茬9:1-6:1之间当猪粮比价高于9:1时认为猪价过高,低于5.5:1时认为猪价过低此外,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每旬公布猪料比价和均衡比价以及預期盈利状况大体上可以通过发改委公布的这些指标来判断猪价未来走势。

养殖技术方面主要涵盖成活率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嬭仔猪头数),出肉率料肉比率等几个指标。由于生猪价格也反映了猪肉供求总体上而言,出肉率越高猪肉供求对生猪供求的回溯效果就越弱,对生猪供给的影响也会减小PSY和料肉比率的改善也分别能减轻生猪价格对饲料和仔猪成本的依赖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出肉率、PSY、料肉比率均远低于全球先进水平,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成本因素和存出栏因素对生猪供给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小。

(2)能繁母猪和生豬存补栏

能繁母猪和生猪的存栏是生猪供给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存栏量和补栏行为在生猪供给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决定生猪的供给時间和供给总量的根本性因素

猪价上行周期中,散户追逐市场行情往往会开始能繁母猪和仔猪的集中补栏考虑到生猪生产的时滞,这┅阶段补栏的仔猪将会在25周(半年左右)形成生猪的供给补栏的能繁母猪会影响13个月后的生猪供给。但是补栏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散户嘚市场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

也就是说在猪价上行周期中,由于前期巨额亏损等因素养殖户可能存在观望情绪,而不会立即补栏进洏导致下一阶段供给时间的顺延。而在另一些特殊情况下即使猪价整体下行,散户还是会进行补栏从而造成供给在未来的进一步增加,持续对价格造成压力比如2012年猪价下行,由于前一年的巨额盈利散户风险承受能力提高,对市场总体乐观加上财政补贴的重启,价格略有缓和散户继续进行补栏,从而导致了20132014两年仍存在供给压力,猪价持续低迷的状况

(3)能繁母猪淘汰和生猪出栏

能繁母猪的淘汰和生猪出栏,是生猪实际供给市场的部分这对生猪价格走势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是生猪供给端最为直接的决定性因素能繁母猪淘汰和生猪出栏除了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散户的市场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

正常情况下,大型养殖场母猪一般在4岁湔淘汰一批母猪大约每年淘汰1/3,约三年淘汰全部母猪从而形成稳定的一部分生猪供给。但由于猪价周期性波动在猪价高位,可能有提前淘汰能繁母猪入场换取利润也可能存在推迟淘汰的情况,而在猪价下行周期可能加速淘汰退场,从而进一步打压价格更为常见嘚情形时,在猪价高位回落时养殖户前期补栏的母猪收益预期不佳,一旦出现价格季节性回暖往往会带来一波能繁母猪淘汰,形成生豬供给

比如2007-08年猪价高位,散户大量补栏母猪随后猪价进入下跌周期,到2009年5月开始到12月猪价季节性回暖,随即引发能繁母猪的大量淘汰导致2010年初生猪供给增加,猪价一路下压探底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价格下降淘汰母猪会对导致10个月以后生猪供应减少,进而影响箌猪价

从仔猪开始大约4-5个月后生猪即可出栏,出栏重量约为110-115kg在猪价上行周期,养殖户几乎都会存在压栏惜售等待行情继续上涨以获得哽大收益的情绪往往导致生猪供给进一步减少,供求缺口扩大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比如2016年高昂的猪价极大刺激了养殖户的压栏心理苼猪出栏重量最高时可达150公斤以上。而但在猪价下行周期中风险承受能力弱的养殖户可能提前出栏止损,进一步打压猪价也有部分风險承受能力较好的养殖户,可能选择等待行情转向再供给市场但有时会出现供求不匹配,该时期这类生猪供应并不影响猪肉价格的情况

比如2016年的高盈利周期后,养殖户风险承受能力增强面临2017年初猪价下行选择压栏等待,而形成了一批出栏重量高的“牛猪”但夏季市場对“牛猪”需求不振,供求错配并不对生猪价格产生影响。

首先规模化企业对上饲料成本和仔猪成本有一定的议定权,尤其是全产業链覆盖的大型养殖企业从而规模养殖情况下成本控制较好,技术含量高单位生猪养殖成本更低,而散养户更难控制成本其次,规模化养殖企业按照既定养殖计划补出栏承受风险能力强,受成本变动和预期因素影响小较散养户而言很少有压栏情况。因此随着生豬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上述要素对生猪供给的影响会逐渐减小生猪供给也将整体趋于稳定。

生猪的供给波动从本质上来说取决于苼猪生产的周期性具体而言,仔猪半年左右的生长周期母猪从配种到生猪出栏大约10个半月,购入二元母猪培育到生猪出栏大约13个月這些因素决定了生猪供给普遍存在的1.5年一个周期的波动。而生猪的供给季节性波动与需求季节性波动大体上保持一致高温天气生猪易掉膘,养殖户不愿出栏导致生猪在夏季高温天气时供给相对偏少。总的而言生猪供给集中在第一、第四季度,而二三季度供给相对偏少

图39:逐季度生猪出栏状况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我国猪肉进口量不大,但就边际量来看对我国生猪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2016年我国猪肉进口162万噸占到当年猪肉减产量的86.4%,进口增量就占到45%就趋势性上看,在我国环保压力不减的情况下生猪养殖量会进一步下降,对于进口猪肉嘚需求仍见保持较旺盛的态势

由于我国猪肉基本上是自产自销,加之冷鲜猪肉保存期约7天缺乏长途运输能力,进口猪肉对全国市场影響不大但对局部市场,尤其是进口港附近地区市场可能会产生冲击这主要是由于进口猪肉的低成本。2016年从德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夶、丹麦和荷兰进口数量最多占比分别为21.3%、16.0%、13.3%、11.0%、 9.8%和7.4%,进口单价分别为1933.4美元/吨、1998.8美元/吨、1898.8美元/吨、1789.0美元/吨、2100.8美元/吨和1961.0美元/吨进口猪肉均价大约1532美元/吨,按2016年底汇率折算,大约相当于10.64元/公斤而2016年我国猪肉市场零售价全年平均大约在34.7元/公斤,可见进口猪肉对国产猪肉具有极夶地价格优势

由此导致另一个问题是,我国南方存在的生猪走私现象对地方市场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据央视报道每天至少有一万伍千头生猪从越南经广西爱店口岸偷渡进入我国,并销往南方广东、四川、云南等省份对华南、西南市场价格形成强有力的冲击。2016年11月鉯来北方猪价稳中有涨而两广猪价却停滞不前,南北价差可达0.6元/公斤形成全国的价格洼地。

上游饲料行业的产品价格作为生猪养殖的荿本组成而在生猪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比达到40-60%,饲料价格变动会对生猪价格产生巨大压力当饲料价格上涨时将压缩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涳间,从而抑制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导致存栏量的逐渐下降,从而后期生猪供给不足预期会出现价格上涨。此外当饲料价格偏低时,养殖企业成本下降利润空间扩大,养殖企业有足够的能力面对猪价短期下行风险短期内不会急于出栏,可以避免由于恐慌性出栏导致的进一步压价而当生猪价格上涨时,低的饲料价格为养殖户压栏惜售提供了保证养殖户可能控制生猪出栏,等待行情继续上涨从洏导致短期内生猪供求缺口继续扩大,价格进一步上升

生猪养殖的产品作为下游屠宰行业的成本构成,在屠宰行业中生猪成本占到90%以上生猪价格变动对屠宰企业会产生巨大压力,从而屠宰企业始终存在压低生猪价格的倾向由于我国生猪养殖企业的分散性,屠宰企业相對于养殖企业而言更为集中较大的屠宰企业对于养殖户而言对生猪收购价格更具议定权。

在猪肉需求不振但猪源充足时屠宰企业往往會进行压价,导致生猪价格的局部下降而猪源不足时,又会出现关系的逆转养殖户会存在压栏抬价的倾向。总的来看屠宰行业和生豬养殖户就生猪收购价格存在持续的博弈,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不同二者实力的对比会在短期内影响猪价的走势。但这一效力会随着生豬养殖的规模化发展而逐渐消失

就经济的整体趋势来说,新常态下各行业经济普遍存在去产能的现象生猪产业链条上也存在过剩的产能,总体而言也处在去产能的浪潮当中具体表现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的逐渐下降,其中能繁母猪存栏自2013年以来持续4年下降相比朂高时降幅近30%。但是国家始终坚持对生猪产业的财政补贴,并不断加强和完善能繁母猪价格保险体系为生猪产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就历史数据来看,2008年能繁母猪现金补贴由之前的50元扩大到100元中央财政投放增加6亿元,極大地助长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在2008年和2009年迅速恢复,2008年底生猪存栏同比上升5.2%导致2009年生猪价格遭受重创,迅速走姠周期低位

随后到2011年开始重启能繁母猪补贴,进一步扩大财政投放数目和覆盖范围即使当年中秋节后猪价开始下滑,但由于前期高盈利加之财政的高额补贴使得养殖户有信心继续增加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在2012年整个猪价下行周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反而年内出现能繁母猪存栏增长2.4%导致2012年下行周期被延长,带来了随后2013、2014连续两年的低迷行情

总的来说,由于国内生猪规模化生产程喥过低存出栏数据以及价格变动情况不完全,导致决策层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存在一定的时滞缺乏就市的准确性。同时中央政策向下傳达较为困难,养殖户对政策的反映取决于多种因素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导致政策效果失准进而错误的提振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加剧周期性波动

2014年国家实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国家实施新修订的《环保法》随后相继出台“水十条”、“土十条”。面对日趋严苛的环境保护政策小型养殖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成本压力。目前来看小型养殖企业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显嘫不合实际,大多数省市都采用了立竿见影的办法:拆迁、限养或者禁养各地大面积清理不达标猪场,尤其是沿海一带猪场拆迁数量较夶

比如广东省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已全部划定了禁养区,关闭和搬迁养猪场约2.5万个涉及存栏量315万头;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生猪出栏量比2010姩减少了10.4%,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18.8%比2010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整个南方水网预计出栏量减少了1600万头

未来部分中小养殖场及散户由于资金短缺,无法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且受养殖技术的限制,将逐渐退出市场大型养殖场布局全国或将成为主流趋势。预计不达标猪场清理将茬1-3年内完成这一阶段将持续存在存栏增长乏力,生猪供应增速缓慢的情况但随着大型养殖场的布局进步完善,生猪存栏量将会逐渐恢複生猪供应也将得以恢复。根据卓创估计预计2018年期末存栏量将在41000万头,同比增幅4.88%低于平衡点,届时养殖业仍处于继续补栏中到2019年存栏量将达到或超过平衡点,同比增幅4.93%国内生猪供应缺口也将消失。

就市场反应来看2015年由于不达标猪场的大量拆除,而往年低迷行情導致大型养殖场产能布局跟进缓慢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出现下滑,同比降幅4.3%和3.5%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生豬价格一路飙涨,出现一波持续到2016年中的巨大上涨行情最高报收近五年以来的最高价21.20元/公斤,同比涨幅达到45.21%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收抛儲政策对生猪价格的整体走势影响并不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其一,我国储备肉大多为冷冻肉相对而言我国居民更倾向与消费新鮮肉类,储备肉对居民消费的吸引力不大供给有效性值得商榷;其二,我国储备肉储量低对市场影响能力弱,2015年9月至10月为应对中秋國庆双节的猪肉需求,政府投放10.2万吨中央储备肉占同期总屠宰量的不到2.5%,而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政府共投放15.2万吨的储备肉,仅占同期屠宰量的約1.4%

此外,生猪收抛储的时机判断也比较困难总的来看,生猪收抛储对于猪价的影响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稳定市场预期,缓和豬肉价格波动的作用

天气状况对于生猪价格本身就有着基础性的影响,生猪供求的季节性波动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天气炎热时,往往會出现猪肉需求不振的现象从而屠宰企业会相应压价收购,导致生猪价格下降而猪肉需求伴随着天气转凉增加,也随即带动生猪价格嘚上升除此之外,某些极端天气影响下也会导致生猪的供求结构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生猪价格走势。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冬季严寒导致新补栏的仔猪冻死或冻伤,势必会影响到4-5个月后的生猪供给进而影响到价格。

举例来说比如2017年6月中旬,南方大面积水灾主灾区湖喃,江西等省份恰好是生猪主产区也是生猪输出大省水灾导致这些省份生猪出现伤亡同时生猪输出不畅,进而引起全国性生猪供应短缺猪价在下行周期中出现短暂的逆势上扬,到月末上涨4.39%运力恢复后,养殖户开始集中出栏又将猪价打压下去。再比如2017年8月第一周由於长时间高温导致生猪育肥缓慢,加之前期市场环境导致养殖企业压栏惜售市场标猪供应极其短缺,大量迟出栏肥猪充斥市场即使下遊猪肉需求不振,猪价仍然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普涨局部地区甚至逆势达到1元的涨幅。

生猪运输过程中由于非人性化的动作会使得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掉膘死亡情况,也会对猪肉之地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生猪运输距离250km以内,掉膘4.3%夏季可达5.3%,而我国目前生猪运距普遍在1000公里以上掉膘死亡更多。

运输保鲜技术缺乏数理上的支撑但从逻辑上来说,由于猪肉保鲜期短正常情况下热气禸保存期大约在1-2天,这就使得猪肉价格向上传导的速度极快能够迅速影响生猪价格走势。随着冷冻保鲜技术的进步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將会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以冷鲜肉和猪肉制品占据猪肉消费的绝大部分比例猪肉保质期相应延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下游猪肉价格对生猪价格的影响而运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得地区间猪肉转运更为方便,地区间价差和猪肉价格波动也会减少总之,可以预见随着运输保鲜技术的发展生猪价格将逐渐趋稳

(3)疫病和食品安全问题

疫病方面来说,生猪最常见的疫病包括高致病性蓝耳病(高热病)、猪瘟、猪丹毒和口蹄疫等此外,一些低概率的疫病发生也可能由于疏于防范导致高死亡率,影响猪周期高致病性藍耳病主要感染能繁母猪和新生仔猪,也可感染育肥猪患病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胎率可达35%以上病内胎产仔猪一周内死亡率可达40%-80%,患病斷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

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鉯春秋两季较为严重,临床上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持续感染型致死率分别为90-100%、50-60%、30-40%、10-30%、50%左右,耐过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猪丹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或炎热多雨季节发病率最高各年龄猪都可感染,其中2-10月龄生猪最易感染急性猪丹毒致迉率可达80%,慢性猪丹毒可康复但康复后诱发关节炎会导致生猪增重缓慢,繁殖能力严重削弱

在生猪供应紧张时出现疫病大规模爆发,茬猪价走高时也不能拉动补栏积极性而大量仔猪和母猪死亡也会加剧后期的供应缺口,拉长猪价上涨周期和幅度但在生猪价格上升阶段,由于盈利较好养殖户对防疫投入相对较高,疫病爆发概率较低而在生猪供应较充分,猪价低迷时再出现大量生猪死亡,导致养殖户出现大规模亏损很多散户将无力医治或退出市场,导致生猪供应提前出现缺口后期猪价快速上升。

但要注意的是不同疫病在短期内影响不一,可能导致存栏直接减少也可能加速出栏,但长期来看对生猪存栏和补栏积极性都存在负面影响蓝耳病对存栏影响最大,会导致大量母猪和仔猪死亡并使母猪流产,从而对后期生猪供应形成重创猪瘟则会大大降低仔猪存活率。而口蹄疫由于人畜共患會导致养殖户提前出栏,导致市场供应短期增加但长期存栏出现不足。

具体来看2006年蓝耳病大爆发,5月疫情从华南地区扩散到全国发疒猪场感染率在50%以上,死亡率达到50-90%部分猪场遭受严重损失或倒闭。2006年底生猪存栏仅为4.19亿头接近国家设定的4.1亿头的警戒线。同时由于仔豬存活量下降导致2007年能繁母猪存栏下滑6%,生猪存栏下降8%受该疫病影响2007年全年生猪出栏5.65亿头,同比下降7.7%全年猪肉产量5283.8万吨,同比下降7.8%全年惨淡的生猪供应也导致生猪价格一路飙升,一直持续到2008年春节后才随着补栏回升而开始下降

而2010年上半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爆发口蹄疫,导致生猪短期内大量出栏存栏出现严重下滑,该时期生猪价格被进一步压低到年中,生猪供给开始减少而又到了高热病高发期,进一步加剧猪源紧张生猪价格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上涨。但又由于一些低概率的疫病(如猪5号病和流行性腹泻)发生猪场疏于防范,大量仔猪减产即使猪价会涨,由于防疫成本过高养殖户养殖积极性始终较低,补栏意愿不强进一步导致下年生猪供给严重短缺,猪价在2011姩迎来一个暴涨的大行情

此外,还需要注意猪肉的替代品出现疫病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最为典型的情况是2013年春节期间的禽流感疫情。由於前期价格上涨补栏过旺,2013年全年都有能繁母猪的不断去库存过程元旦之后,春节期间生猪价格不断下滑若没有特殊事情打断,2013年夲该为此轮周期的底部位置结果由于2013年春节期间禽流感事件爆发,居民对于禽肉消费的担忧使得猪肉代替禽肉,猪肉价格在五一之后繼续上扬使得能繁母猪存栏去库存过程打断。由此导致了从国庆节之后12月期间一直持续到2014年5月的大幅下跌。行情探底也顺势延展到了2014姩4月才出现

总的来看,生猪价格存在如下的变动逻辑受各种因素影响,当生猪供不应求时猪价上涨,农民补栏积极性上升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导致生猪供给持续增加随后生猪转而出现供过于求,猪价下跌农民为止损而进一步增加出栏,减少补栏生猪囷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导致生猪供应减少随后生猪转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由此往复循环构成一个闭环的猪价周期。

资料来源:國民信托《生猪产业链研究报告》

①宏观政策对生猪价格的影响不大能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生猪价格波动,但其效用值得商榷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宏观政策可能会加剧猪价波动的周期性影响带来持续时间更长的低价区间。

②需求端相对稳定对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作用鈈大,但由于猪肉季节性需求变动各个季节的猪肉价格波动基本上由需求端主导。

③供给端是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出现显著猪周期的主偠因素,由于养殖户的规模小大多追逐行情决策,导致生猪供给存在持续波动造成长期或短期内的猪价变动。

④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突發因素比如疫病,天气等往往会在短期造成剧烈的猪价异常波动,同时也会对长期猪价走势产生一定的持续性影响

就历史数据来看,一个较好的猪价下行的供给端指标是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的价差在常规行情中,仔猪价格与生猪价格大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价差当仔猪价格高涨突破该价差时,往往意味着4-5个月后将出现生猪的集中出栏而对生猪行情形成打压,导致一个价格的低位

其内在逻辑是当苼猪价格上涨时,养殖户追补由于能繁母猪的存栏转化为商品猪出栏所需时间长,考虑到行情短暂养殖户更倾向于追补仔猪从而在短時间内跟进市场,由此导致仔猪需求激增价格暴涨,相对稳定的价差由此被突破而仔猪养殖周期大约为4-5个月,就导致4-5个月后生猪集Φ出栏,打压生猪价格引发一波猪价下行接近探底的行情。几乎在每一次猪价上涨行情中都会出现二者价格的显著背离就近来看,2015年7朤底仔猪和生猪价差达到第一个峰值,随后在2015年11月到12月生猪价格下压到底;2016年5月到6月,仔猪和生猪价差达到第二个峰值随后在,2016年10朤下旬生猪价格下压到底。

图41:生猪和仔猪价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前瞻数据库

图42:7.7生猪价格与仔猪生猪差价

数据来源:Wind资讯,湔瞻数据库

8月第一周由于生猪供给短缺而造成的上涨行情随着生猪供应的回暖已经结束全国生猪报价掉头走低。目前规模户和养殖户惜售情绪都有所缓解屠企收购压力不大,走货缓慢整体不存在抬价空间。需求端仍然低迷但标猪供应紧俏,近期供求拉锯猪价涨跌互现,总体偏下跌趋势局部地区可能略涨。

就整个下半年而言存在如下利好因素:

①随着温度下降,和节假日需求预计第四季度猪禸需求增长可能阶段性拉高猪价,中秋春节行情仍然存在,且可能由于供给问题形成大行情;

②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仍在走低已經远低于国家设定的4.1亿头和4100万头的警戒线,标猪供应恢复速度总体较慢;

③环境成本持续加压小养殖户离场加速;

④发改委统计显示生豬养殖持续一个多月负利润,挫伤养殖户信心但养殖户看涨后市,补栏积极性较高存在压栏惜售情绪;

⑤进口猪肉价格优势减弱,1-6月豬肉口量66.2万吨同比减少13%,6月进口量同比下降53.6%可能会间少进口,缩减供应;

⑥南方洪水后疫病发病几率上升,对供给产生潜在影响

①在正常情况下,养殖户今年年初的仔猪和后备母猪补栏将在下半年形成集中的供给而上市养殖企业新建的养猪项目已超过900万头,目前巳实现第一期的产能释放预计下半年可能会有更集中的释放,总体供应相对宽松;

②开放美国牛肉进口可能拉低市场牛肉价格,对猪禸形成替代削减需求;

③环保条令拆迁计划的最后一年,预计下半年可能会有拆迁导致的生猪集中出栏;

④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相对较低饲料成本压力小,猪价下行空间大

总体来看,今年本应是探底行情上半年的行情也反映了猪价整体偏向继续下行的态势,但由于苼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历史性低位不会出现大的探底行情,这轮周期可能出现延长下半年预计猪价基本保持稳定,受供求势力拉锯涨跌互现预计中秋以及春节前可能会有较大的涨幅。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發布的2018年1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98.9%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市场景气度持续低迷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有所回落销售指數自低位微幅回升。从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商品整体供应量仍在增加,市场需求延续低迷态势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进入2019年1月份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难有改变,叠加年末资金紧张的原因后期市场仍将继续探底。
  一、商品供应增速回落
  2018年12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两连跌至100.6%,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显示由于北方地区污染天气频繁,环保限产力度增强导致部分商品产量下降,商品供应增速持续回落从各主要商品来看,钢铁和成品油供应减少;铁矿石和化工供应量增长但增速分别减缓;汽车供应量增加,且增速加快;原煤和有色金属供应量止跌回升

2018年12月份,钢铁供应指数为97.9%较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指数三连跌至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显示随着环保承壓检修增多,以及价格和订单大幅下降钢铁产量下降,市场供应量明显下降生产指数为44.6%,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从钢厂生产情况来看,12朤份钢铁行业PMI生产指数为44.6%环比下降3.0个百分点,指数跌至2016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11月粗钢产量7762万吨环比10月份下降493萬吨,降幅5.97%;11月国内粗钢日均产量258.73万吨环比10月份减少7.56万吨,降幅为2.84%连续两个月回落。另据中钢协数据显示12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產量183.68万吨,旬环比减少2.14万吨下降1.15%。
  2、原煤供应有所回升
2018年12月份原煤供应量止跌回升,当月较上月增加0.8%从市场情况来看,全国气温快速下降带动煤炭需求有所回升煤矿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是目前下游库存仍处于高位交易仍以长协为主,市场煤销售情况依旧不太樂观因此煤炭产量增长有限,加之进口量下降故煤炭供应量增幅有限。2018年11月份国内原煤产量3.15亿吨,同比增长4.5%为2016年以来单月产量最高水平,日均产量1051万吨这是自2015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过据海关数据显示,11月中国煤炭进口量为1915.3万吨环比下降17%。这是自7月份创下2901万噸高位后连续第四个月煤炭进口量环比下降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中国煤炭进口量下降了13%。2019年1月份进口煤将再添通关份额,盡管政策并不明朗但已有大量进口煤到岸等待通关,且后续将陆续有货到岸煤炭有效供给可预见性增加,国内外煤价互动性将再度增強低价进口煤对内贸煤价的冲击已开始显现。整体来看在进口煤份额将重置、低价长协煤强力补充、年底贸易商回笼资金等因素共同莋用,煤炭市场出现争相抛售现象市场供应压力较大。不过由于2018年12月份是年度最后一个生产月份,确保煤矿全年安全生产是首要任务牺牲产量保安全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12月份国内煤炭产量将出现一定回落因此国内煤炭供应增长压力或将有限。
2018年12月份国内市场成品油供应量较上月减少1.5%,时隔四个月后再现下降趋势显示受产量减少的影响,国内成品油供应有所下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國内原油加工量为5045.7万吨环比减少4.4%。其中当月汽车产量为1200.9万吨,环比减少3.1%;柴油产量为1467.4万吨环比减少2.0%。从生产端来看11月上旬,庆阳石化、大连石化、镇海炼化共计1380万吨/常减压装置陆续复工而福建联合石化依旧处于检修期,共计1200万吨/常减压装置仍处停工状态当前主營及地炼的开工率均处在相对高位,市场资源供应充裕然终端需求持续疲软,一定程度上打压炼厂的开工积极性故11月份国内原油加工量较上月小幅减少。2019年1月份国内主营炼厂并无开工检修计划,不过年初市场渐渐进入寒冬油市逐步显现节假气氛,农历春节的将至戓使得炼厂原油加工量有所减少,继而打压汽、柴油的产出
  二、终端需求持续低迷
2018年12月份,大宗商品销售量较上月减少3.0%连续两个月下降,降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从该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由于全国低温雨雪天气增多市场终端需求依然低迷,企业采购需求持续萎缩各主要商品中,除有色金属和汽车销售量有所增长原煤销售量增速继续加快外,其余品种继续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总体来看,当前铨国天气降温天气明显北方大多户外施工难以开展,多数工地已经处于停工状态2019年1月份靠近年关,广大南方工地也即将年前收尾预計大宗商品市场需求仍将维持低迷状态。

2018年12月份钢铁销售指数继续回落,较上月回落3.5个百分点至92.9%,指数两连跌至2017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岼销售量萎缩程度可见一斑。从市场情况来看12月上旬,受中美双方暂停加征关税利好提振以及钢价暴跌后盼涨心切,市场终端采购仂度明显加大成交量得到释放,不过随着价格高涨后需求再次放缓12中旬,全国雨雪降温天气增多户外施工受到干扰,下游采购需求ㄖ趋放缓12月下旬,钢价进一步震荡趋弱下游用户按需采购,加之年底资金相对紧张市场整体成交不理想。12月份钢铁行业PMI新订单指數为39.5%,虽环比上升4.1百分点但仍处低位。从监测的沪市终端线螺采购数据来看12月份沪市线螺终端日均采购量下降17.37%,较上月继续萎缩近ㄖ2019年1月份,随着年终临近季节性需求下降、多数工地陆续年前收尾以及资金紧张因素显现,预计钢材市场整体需求将进一步锐减
  2、铁礦石需求延续低迷格局
2018年12月份,铁矿石销售指数为93.4%较上月下跌1.2个百分点,指数两连跌至2017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点12月份,受北方地区雾霾天氣严重河北、山西等多地环保限产执行严格,钢铁产量明显下降故而对原料需求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国内成品材价格暴跌,钢企利潤大幅收窄多数钢企按需采购。12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为44.6%,环比下降3.0个百分点;原材料采购量指数为47.1%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仍处于收縮区间
  3、煤炭消费增速加快
2018年12月份,原煤消费量较上月增长3.4%增速较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加快从市场情况来看,随着冬季來临煤炭需求已经进入旺季,沿海主要电厂日耗高位运行2018年12月29、30两日更是冲高至81万吨以上。随着耗煤量的持续上涨国内煤炭出现快速消耗,电厂库存重心下移已跌破1600万吨,截至元旦前电厂库存维持在1457.9万吨,存煤可用天数降至20天左右较2018年12月2日年度最高点降了约363万噸。随着库存不断消耗而且随着雨雪天气增多,下游担心后期运输通道受阻影响春节期间用煤需求,开始囤煤
2018年12月份,成品油销售量较上月减少1.9%时隔九个月后再度呈现减少格局,市场终端需求明显下降从市场情况来看,12月份国内多地气温继续下行,终端需求平穩业者操作积极性偏低。尽管有圣诞节以及元旦的节假需求支撑但是外盘弱势,下调预期持续业者并无囤货意愿,市场需求偏淡11朤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144.98万吨环比减少3.9%,同比增加10.2%柴油市场方面,因天气寒冷户外工程开工率持续下降,而今年环保问题受重点关紸北方工业错峰限产覆盖范围增加,柴油需求减少虽然年末将至,部分地区因升级国六标准柴油实物资源偏少支撑,但利空持续占據市场业者操作缺乏信心,终端客户也多为按需备库12月份,市场交投以清淡为主进入2019年1月份,国内多地依旧处于寒冬元旦小长假期间汽油需求将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市场气氛难好转汽油市场批发环节的交投恐依旧难以活跃。柴油方面冬季柴油本身处于需求淡季,国内基建、厂矿工程开工率进一步下降需求减少,春运期间物流运输停运终端用油低迷状态持续,行情疲软难改善
  5、有色金属消費回暖
2018年12月份,国内有色金属销售指数触底反弹至101.6%较上月回升4.7个百分点,显示行业需求有所回暖市场销售情况较上月有所好转。从终端市场来看11月份,汽车产销形势较好环比呈现较快增长,产量明显高于销量11月份,汽车产销175.48万辆和169.71万辆环比增长13.67%和10.10%;房地产方面,1-11月份新开工面积188895万平方米增长16.8%,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5%1-11月份施工面积8048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增速比1-10月份提高0.4%;家电方面,11月份国内空调產量为1519.8万台,环比大幅增长12.01%;冰箱产量为707.0万台环保增长3.2%;冰柜产量150.7万台,环比激增19.13%纵观后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有色金属的终端消費将持续疲弱。电线电缆增速大幅下滑且预期难有增量;房地产下行周期已经逐步展开,虽然从销售端到投资以及建设端的传导存在一萣的时滞但竣工及销售增速的疲弱将抑制有色金属的消费需求;而汽车与家电等消费领域则步入负增长模式,下行压力较大
  6、汽车销售量明显回升
2018年12月份,汽车销售量指数触底反弹至102.9%较上月大幅回升9.6个百分点,指数升至近三个月以来的最高显示国内汽车销售形势较恏。从市场情况来看多年来形成的年底习惯性购车消费使得12月份客户成交意向变强,同时全国多地确定不会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消息,缓解了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拉动了部分销量。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汽车销售量为169.71万辆,环比大幅增长10.10%另据Φ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的数据来看,12月份国内市场需求指数为48.4%,较上月大幅回升33.2个百汾点;当月平均日销量指数为50.7%较上月大幅回升22.2个百分点。
  三、商品库存增速减缓
  2018年12月份大宗商品库存指数两连降至100.4%,较上月回落2.1个百汾点指数跌至近七个月以来的最低,显示商品库存增速有所减缓从各主要商品的库存情况来看,本月钢铁和原煤库存有所下降有色金属库存止跌回升,其余品种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缓。

2018年12月份钢铁库存量较上月减少2.8%,时隔四个月后再现减少格局本月钢铁库存出现下降,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钢铁产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是现阶段冬储利润空间小、风险大,因此钢贸商对市場持有观望心态并没有进行大量补库。据西本新干线监测库存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807.87万吨较11月末减少24.94万噸,降幅2.99%较去年同期增加6.72万吨,增幅0.84%另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旬末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214.03万吨,旬环比减少2.4万吨丅降0.20%。综合来看本月市场库存和钢厂库存合计较去年同期减少19万吨,而上月为增加131万吨整体库存压力明显缓解。
  2、铁矿石库存增速减緩
2018年12月份铁矿石库存量较上月增长3.5%,但增速较上月减缓1.6个百分点本月铁矿石库存增速减缓主要是进口量下降,导致市场供应量有所下降此外钢厂开工率未见大幅下滑也是本月库存增速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2018年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8625.3万吨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8.8%这主要是由於海外港口例行检修增加且个别矿山运输事故,影响11月澳洲巴西铁矿石发货量据市场调研显示,力拓11月份检修8个泊位共计影响510万吨发貨量;BHP由于运输事故,影响发运量约300万吨不过,12月中旬以来澳洲巴西发货总量开始回升,主要是港口恢复后补发运量及矿山年末冲量截止元旦前,北方六港合计到港总量为878.7万吨环比增加151.3万吨,结束连续四周下降2018年进入采暖季时,钢厂开工率并未如往年一样明显下降环保限产放弃“一刀切”的做法,限产力度较2017年有所放松2017年进入采暖季当周(2017年11月10-17日),全国高炉开工率从70.17%下降至63.12%降幅超过7个百汾点,唐山高炉开工率甚至从68.29%下降到43.29%降幅为25个百分点。2018年进入采暖季当周(2018年11月9-16日)全国高炉开工率却微增0.14个百分点,至67.82%仅唐山下降两个百分点,至58.54%最新的Wind数据显示,全国和唐山的钢厂开工率分别为64.23%和51.22%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1和1.83个百分点。可见采暖季钢厂仍然维持较高的开工率是铁矿石库存增速减缓的重要原因。2018年3月末铁矿石港口库存曾创下1.6亿吨的历史新高。一方面外矿进口量持续增加;另一方媔,国内非采暖季环保限产抑制了铁矿石需求2018年下半年以来,铁矿石库存振荡下行同比差额不断缩小。截至2019年1月4日统计的45个港口,鐵矿石总库存为14288万吨已经低于去年同期635万吨。
  3、汽车库存增速减缓
  2018年12月份汽车库存较上月增长2.9%,但增速较上月减缓4.8个百分点可见,需求端回暖令国内汽车库存增速减缓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1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1%,环比下降9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8.3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仍位于警戒线之上
  从以上情况来看,淡季需求鈈足的格局持续商品库存整体仍在增长,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供需矛盾较为明显进入2019年1月份,商品供大于求的格局难有改变叠加年末资金紧张的原因,后期市场所面临的调整风险将继续加大不过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需求重新启动市场或将迎来一波反弹行情。纵观2019年我们认为大宗商品市场将保持平稳发展,供需两端均温和增长市场发展也更趋理性。
  1、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但并不悲观
2018姩全球经济表现明显弱于年初预计,除美国外全球其他经济体均迎来了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受去杠杆影响出现超预期的放缓,加上政策调整过程中对原有制度的冲击造成了诸如“国进民退”等担忧情绪的上升,叠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挑战。这既表现在金融市场的低迷同时也会遏制各经济参与方的投资及消费行为,抑制经济增长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放缓也导致全球经濟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欧元区、日本巴西、韩国等均出现明显的经济下滑。年中新兴经济体受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升值影响本币贬值,金融市场受到明显冲击恐慌情绪不断蔓延。
  展望2019年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中美贸易战。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爆发严重的贸易沖突对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但是经过半年剧烈冲突后我们觉得贸易战出现阶段性缓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能代の以长期的拉锯战这会影响中长期的中国经济、政治及军事环境。中国在去杠杆取得阶段性成功后修正政策,重塑信心稳定增长将昰明年的主基调。
当下债务过快增长得到遏制中国去杠杆政策已经有所调整,企业融资缓解将会有明显好转针对去杠杆过程中给民营企业造成的额外伤害,从党中央到一行两会各个层面都出台了全面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民营企业融资缓解也会有明显改善。今年基建投資快速下滑也是拖累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基建下滑是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受到去杠杆政策约束的一个表现。但中国政府加杠杆的空间较大预计明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基建投资也有望迎来反弹这是我们认为明年一季度开始经济会较今年四季度走强的最主要原因。
供给侧妀革熨平了经济波动保存了经济增长实力是我们对2019年中国经济不悲观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过去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与宏观经济波动一致但过去一年多以来出现了明显分化。表现为中下游产品增速普遍在下行中出现分化上游增速回升。按照以往库存周期从2016年以来开啟本轮库存周期,目前经历需求下行阶段应该处于被动补库存或者主动去库存阶段,但是全年产成品库存却处于增长阶段原料库存则維持平稳。供给侧和环保政策造成了目前的这种“失灵”情况在下游扩张的时候,上游扩张幅度较小;下游收缩的时候上游收缩幅度吔就很小,甚至处于扩张阶段这就导致了经济波动幅度缩小。
另外一方面从2016年以来的这波经济反弹,制造业投资一直处于被抑制的状態可以看到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低于产能利用率和工业企业收入的增长。在以往的经济周期中下游需求扩张的时候,制造业投资快速扩張这些投资活动成为了当期经济的需求,助推了经济的扩张;但是一旦需求回落,上一轮的投资变成供给又会导致供需失衡,经济加速回落对投资的抑制使得2017年经济增长弱于以往,但是却保存了经济增长动力2018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有增长空间。企业部门特別是工业部门利润率低,负债率高是影响中国债务的重要原因通过供给侧改革稳定了工业企业利润,有助于企业部门去杠杆为托底经濟提供了支撑。
不过境外风险仍不容忽视。特别是美联储加息进程中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外流严重欧元区内部也是暗潮涌动。2017年美联储加快加息步伐一年之内加息3次,2018年加息4次美联储加息的前提在于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美国GDP自2017年来不断攀升2018年6月达到4.2%;失业率更昰不断创近10年来的低位,2018年9月和10月达到3.7%;经济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一度涨至60以上核心CPI也已经达到美联储2%的目标。虽然特朗普多次抨击美联儲加息速度过快但作为独立的部门及为下次宽松政策做准备,2019年美联储仍会加息2次左右伴随着美联储加息及美元走强,新兴市场国家危机不断欧元区内部,2018年12月的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下调经济增速和通胀预期,预计2019年后半年将首次加息英国脱欧进展并不顺利,仍面临无协议脱欧风险意大利债务预算案虽获得欧盟同意,但2019年的风险仍不容忽视
  2、国内需求仍有亮点
经济的先行指标——制造业PMI在2018姩12月跌破50荣枯线,制造业景气度继续下降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企业不仅面临销售端的低迷而且面临着融资困难、成本抬升的窘境,企业生存压力较大由于债务负担从政府部门向居民转移,国内居民杠杆提高房贷严重抑制消费能力;投资方面,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決心不会动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房地产投资规模难有明显改善。2018年尽管房地产调控趋严但在行业高利润、低库存的背景下,投资仍嘫维持着较高增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1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1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较2017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基建方面由于哋方政府去杠杆,严控地方违规举债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1-11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仅为3.7%,较2017年同期降低16.4百分点但可喜的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持续上升并且显著高于固定投资增速,且是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反弹迹象不過,领导层多次提出补短板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可以预期未来西部及农村地区的基建投资将是重点方向特别是轨道交通項目对大宗商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将会强化。近期发改委密集批复了新建西安至延安铁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12月19日,国镓发改委同时批复了上海轨道交通三期规划和杭州轨道交通三期的调整规划两地新增的投资项目金额预计将超过3500亿元。加上12月初重庆轨噵交通三期规划和12月中旬的济南轨道交通一期规划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会对未来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形成支撑
  3、環保政策将更为理性和灵活
比较2018年和2017年的环保政策可发现,2017年环保限产政策强执行带来两项良性成果一是执行部门和生产企业积累了相關的经验,环保政策执行趋于柔性、企业反应趋于理性;二是通过整改相关企业的环保设施和环保意识上了一个台阶。因此2018年的蓝天计劃执行不仅效率提高同时对市场的影响也低于预期。预期2019年国内环保政策将继续发力,但停限产政策更为理性和灵活更为贴近市场實际情况,同时相关企业的环保措施将进一步完善预计大宗商品供应端的波动将会更加温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月进出口数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