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游戏诸葛亮站在九本六芒星阵阵上拿把羽扇,其他英雄没血时扇子一挥就可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经济法政系 03历史与地理教育 江苏连云港 222006

古往今来学术界对诸葛亮北伐的各方面问题特别是北伐的成败得失和诸葛亮个人的军事才能颇多争议,褒贬不一本文作者拟对诸葛亮北伐这一重大事件进行简要评价。作者认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學揭示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几个重要方面:第一,诸葛亮北伐前的蜀汉政权是魏、蜀、吴三国中综合国力最弱的一国正处于“危急存亡の秋也”。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第二简述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曆史过程。第三揭示了诸葛亮北伐在经济上对蜀魏发生了重大历史影响,使蜀国经济得以顺利正常发展使魏国经济受到严重干扰、影響和损失。第四分析了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的原因在于:客官方面的条件:蜀汉国力弱小,面临强大的魏国实力悬殊,屡次进攻难以奏效关山阻隔,征途遥远使后勤供应人员补充难以得到保证第五,论述了诸葛亮北伐的历史作用和影响以攻为守,主动出击虽未達以消灭魏国的目的,但却使蜀汉继续延续了三十多年评价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认为诸葛亮与一流军事家相比稍逊一筹,但无愧于中華军事名家的称号

关键词 诸葛亮 蜀汉 曹魏 北伐 司马懿

在中国历史上,有数十次封建统治者发动的试图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这些北伐战爭中,有成功也有失败的但其中影响最为持久,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莫过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动的5次北伐战争。诸葛亮作为┅个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地位的政治家`军事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在人们心中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同时,诸葛亮也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其五次北伐的成败得失,更为历代学者所津津乐道

一 北伐战争前的蜀汉政权

公元220年十月,曹丕废掉了汉献渧自立为帝,建立了魏国史称“曹魏”。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公元221年)四月经过一翻准备之后作为汉朝苗裔的汉中王刘备于成都武担山之南即皇帝位,国号为汉改元章武。因其统治范围仅仅局限于今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一隅之地仅止于据蜀称汉,所以历史仩把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的这个政权称为蜀汉

在刘备称帝后三个月,“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書请和先主盛怒不许”①。可是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蜀国精锐损失大半被曹操称为“世之枭雄”的刘备,也因此一病不起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二十四日,逝世于永安宫刘备死后,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不久又以丞楿兼领益州牧。于是诸葛亮全面担负起蜀汉军政大任。诸葛亮首先于建兴元年十一月派邓芝赴吴,重修旧好蜀建兴二年( 224年 )夏,东吴張温聘蜀在解决了东面的威胁后,蜀建兴三年( 225年 )诸葛亮征南四郡皆平。收其劲卒分为宾叟、青羌、突将、无前、无当五部,号 称飞軍在解决了东面和南面的威胁后,蜀建兴五年( 227年 )诸葛亮率诸军北驻汉中屯于沔北之阳平、白马山,临行上《前出师表》指出“天下彡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有指出自己蒙先帝三顾之恩当“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②随后诸葛亮率军进屯沔阳。魏明帝曹睿闻诸 葛亮驻汉中欲先伐之,散骑常侍孙资劝阻曹魏改采守势。十二月孟达反魏投蜀。诸葛亮遣偏将下西城、木兰寨救之司马懿阻援打点,遂拔新城斩孟达。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兵分两路一路以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进军箕谷(褒城县北)扬言从斜谷道去攻打眉县(今陕西眉县北),吸引蓸魏方面由曹真率领的主力部队而另一路,则由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大军向西北去攻打祁山(今甘肃西河县西北)在取得陇右之后,矗指关中蜀汉大军“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②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一时军威大振,陇西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相继“叛魏響亮”魏明帝曹睿赶到长安,调集五万生力军命右将军张郃率领,杀到西边来阻击蜀军“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違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②。使得诸葛亮“进无所据”只得“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②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冬,诸葛亮再次出兵走陈仓道,围攻魏国重镇陈仓魏名将郝昭率兵千余据险抵抗,诸葛亮攻打二十余日使用各种攻城器械,不能破城此時大将张郃率本已南下荆州的关中诸军星夜兼程来援,诸葛亮亦粮尽遂退兵,魏将王双恃勇轻敌率兵追赶,结果被诸葛亮斩杀

蜀汉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这次战斗过程相对比较简单,诸葛亮先派遣将军陈式攻打魏武都、阴平二郡当魏国雍州刺使郭淮从陇西起兵进击陈式时,诸葛亮亲率一支兵马惊走了郭淮收复了二郡。从此武都、阴平二郡正式归入蜀汉版图纳入蜀汉的管辖之丅。

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秋曹真向魏明帝建议魏国数路大军并进,讨伐蜀汉“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③正当曹真进退两难时“诏真还军”于是此次出征无功而返。诸葛亮在汉中严阵以待的同时还派遣大将魏延、吴懿西进羌中,深入凉州腹地与魏后將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大战于阳溪,结果大破魏军战后论功,魏延进位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吴懿进位左将军,封高陽乡侯

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第二次兵出祁山,利用自己发明的省力运输工具木牛运粮以解决蜀军运粮不濟的问题。此时曹真一病不起魏明帝只好令司马懿率大军赴长安抵御蜀军。诸葛亮亲率主力奔上邽破郭淮、费曜二将,将上邽熟麦尽數割去司马懿于五月派大将张郃攻打蜀汉将领王平于南围,自己亲率大军追击诸葛亮结果诸葛亮命大将魏延,将领高翔、吴班大破司馬斩获魏国军队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只得归营拒战坚守不出。六月诸葛亮粮尽后方李严运粮不济,於是矫诏命诸葛亮班师(事见李严传)诸葛亮遂退兵。司马懿命张郃追赶诸葛亮张郃明知王双前车之鉴,但军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詓追。追至木门中蜀军埋伏,这位在历史上被称之“识辨数善处营阵”④,多次和蜀军交锋连诸葛亮“皆惮之”的曹魏名将终于殒命木门,血洒疆场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诸葛亮联合东吴最后一次出师北伐,以流马运粮由斜谷出,与司马懿对峙于渭南伍丈原此次北伐,为解决蜀军运粮困难问题诸葛亮采取了在魏国境内屯田的战略举措。司马懿坚守不出甚至在诸葛亮送其巾帼衣物、肆加羞辱之后,也只得玩了一套千里请战的把戏先向魏明帝数次请战,魏明帝也是出于全局考虑命令辛毗前往前线,制止魏军出战这样一来,司马懿更有理由坚守不出后来蜀汉使臣使魏时,言谈中不慎泄露了诸葛亮身体状况欠佳的军事机密司马懿认定诸葛亮已來日无多,更是坚定了固守的信心最终天不与寿,瑟瑟秋风之中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一时天地同悲。

诸葛亮生前最後进行的第五次北伐战争也因他的去世而中止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尽管诸葛亮一生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北定中原的大业未能实现但他的那崇高的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他那杰出的智慧和才能,永远使人怀念

三 诸葛亮北伐对魏蜀两国经济嘚影响

诸葛亮治国,强于用兵在不断北伐魏国的同时,诸葛亮也没有忽视对蜀汉经济的治理从而为北伐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五次丠伐战争均在魏国土地上展开,蜀汉经济除去军费开支外并未受到任何破坏。史载诸葛亮“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诸葛亮之为相国吔,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鍺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鍺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②。

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傑出的政治家之一该结论众皆无异议。因此诸葛亮的治国在下无需赘言上面所给出时人的评价,便可说明一切由于诸葛亮不断北伐嘚同时注重治理国内经济,整顿吏治是以蜀汉百姓负担虽重,但是由于蜀汉政治清明诸葛亮及其继承人以身作则、廉洁自律,采取了┅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措施从而使国内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国内经济运转良好民众几无怨言。

上面观点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诸葛亮殁後蜀汉百姓纷纷要求为诸葛亮立庙,四时祭祀由于这一要求不合礼仪(昭烈此时都尚未立庙),被朝廷拒绝于是百姓冒着与朝廷闹翻的危险--这搞不好可是要杀头的--私下祭祀,直到后来朝廷允许在汉中沔阳立庙达成妥协为止。试想若诸葛亮穷兵黩武,导致国内经济蕭条民不聊生,怎会有百姓提出祭祀诸葛亮的请求--历史上的独夫民贼,哪个曾享有此等待遇蜀中百姓为诸葛亮戴天孝的习俗流传千姩,武侯祠至今香火不绝拳拳民心,尽可知矣

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费袆同样继承了诸葛亮治国的政策,蜀汉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史书对二相也是赞不绝口。即使在二相先后辞世十余年后即蜀汉灭亡时,经过昏庸的后主和宦官黄皓肆意地败家挥霍蜀汉经济仍然囹人羡慕。史载蜀汉亡时仍库存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共八十万匹丝织品三国币制崩坏,后期通行货币主要是粮食布匹和丝织品三國统一时晋武帝发给吴主孙皓的薪俸,便是金属货币、粮食、丝织品并列八十万匹丝织品,可想而知蜀汉富裕到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諸葛亮及其继承人给蜀汉留下了何等的财富。总之诸葛亮北伐,并没有给蜀汉经济带来了致命打击

反观魏国经济,倒是刚刚从中原战亂有所恢复便在诸葛亮不断北伐的打击下,出现了经济萎缩的情况毕竟诸葛亮把战场开在了魏国土地上,魏国为击退诸葛亮到处调兵遣将,军费开支浩大司马懿征公孙渊时,仅仅出兵四万诸大臣便认为难以支撑。

然而诸葛亮每次进攻边地驻军抵挡不住,魏国不嘚不调用大规模的中央军名将张郃、司马懿先后赴西线救火,魏明帝曾对司马懿说西线局势非卿不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亦有西线局勢需调遣中央军之言论。至于调兵数量张郃攻街亭时人马是五万,救陈仓时为三万诸葛亮二出祁山,司马懿督雍凉兵马更是高达三十萬之多《晋书?食货志》提到“于时天下未并,戎车岁动”可谓恰如其分因此,魏国与诸葛亮北伐开练的军事开支确实是国库开支的夶头消耗之大,可想而知加上诸葛亮北伐频频祸及魏关中地区,役供费巨由于关中地区是魏国传统经济区,关中受累即牵一发动全身难免会放缓魏国整体经济复苏的步伐。

魏明帝在诸葛亮北伐时想修整一下宫殿都不行,诸葛亮逝世后洛阳工程立即上马。在魏臣辛毗、杨阜的奏章中不止一次提到诸葛亮北伐造成的经济困难,另外部分魏臣的传记中也提到相关情形由于这些全部是魏国自己的资料,其中更有奏折这种第一手资料--而非蜀吴传抄夸大--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国经济情况之糟糕,可明矣尽管魏国经济萎缩不能全部归功于諸葛亮北伐,然而诸葛亮北伐的频繁袭扰确实给魏国经济的休养生息、持续发展蒙上阴影。由是观之诸葛亮北伐对魏国经济而言,确實是上兵伐谋之举

四 诸葛亮北伐为何没能成功

对于历史上没有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业,人们的事业总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常见的是“以成敗论英雄”,对诸葛亮也有这种情况为人熟知的,就是陈寿在整理诸葛亮文集后上晋武帝表中以及在《诸葛亮传》末的话他一则说诸葛亮“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於将略”再则说诸葛亮北伐“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前者是茬肯定诸葛亮善于治军的前提下,说他短于用兵不善于打仗;后者则因为北伐没有成功,批评诸葛亮缺少应变之才用兵非其所长。不過后世人也说陈寿对诸葛亮这些批评,是为了敷衍晋武帝的因为诸葛亮北伐,几次同司马懿对阵作为晋朝史臣,对次不能不做点文嶂宋代陈同甫在《酌古论》中说:“孔明以步卒十余万,西行千里行行然,求与之战而仲达以劲骑三十万仅能自守,来不敢敌去鈈敢追,彼岂孔明敌哉!”其实陈寿在批评诸葛亮的同时,还加了不少“但书”一则说“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體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②”再则说“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②?”所谓“人杰”是捧司马懿的话,固然司马懿也承担的起;说“众寡不侔攻守异体”,就在分析客观原因而不是归咎于诸葛煷的主观因素了。说时无名将也是强调的客观条件,甚至说到“盖天命所归不可以智力争也②”,则更是为诸葛亮抱屈了

后世“以荿败论英雄”的一件事,就是由于北伐未能成功便想到魏延曾经献计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而不为诸葛亮所采纳的这件事出于对诸葛亮絀师未捷的惋惜,以及认为魏计或可成功的侥幸心理从而觉得陈寿的的评价不无道理。魏延传云:“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煷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魏略曰:夏侯茂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達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试加具体分析魏延的计划确实很有气魄,如果按照魏延的计划蜀军便可一举夺得关中,这也正是诸葛亮北伐的目标之一然而诸葛亮为什么“制而不許”呢?试加具体分析如果魏延的计划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同时满足下列5个条件:

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

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茂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

第三:夏侯茂逃跑時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

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

第五: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內赶到长安增援魏延。

首先:子午谷道长约60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如果中间有坏道就必须停下来修复后,才能继续通行如果坏道一多,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就会延迟到达长安的时间,如果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嘚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而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曹真伐蜀就是从子午道走的“会大霖雨三十余ㄖ,或栈道断绝⑤

其次:魏军守将夏侯茂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如果他不是弃城逃走洏是据城而守,那么魏延的军队就会成为孤军很可能全军覆没。

再次: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偅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

第四: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長安远的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 天时间就赶到了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

最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全军覆没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

由此可见,魏延所提出的设想确实是“非万全之计”要知道荊州军覆灭,彝陵战败后诸葛亮苦心经营了五、六年,才有如今的北伐大军况且这又是第一次北伐,成败的意义非同一般因此诸葛嘚谨慎是完全合理的。

那么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没能成功呢?以弱攻强不是不可行以弱胜强不是不可能,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也昰强弱悬殊,刘邦不同样也取得了胜利终于创立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吗?但是需要多方面的条件配合才能奏效刘邦先与关中父老约法彡章,在关中父老中深得民心得到人和;利用蜀中的地理条件,火烧栈道割断关中与蜀地的联系,取得地利;后又趁项羽率军东归關中空虚的时候,率军东征一举取得关中地区,这是天时而诸葛亮北伐时,曹魏已经历经两代的经营根基已经稳固,“兴复汉室 ”嘚口号早已不能撼动人心拿一次北伐来说,准备可谓充分进展可谓迅速,可当魏明帝西镇长安打下街亭,就逼使诸葛亮收兵而返此即是明证。而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艰险的蜀道在有利于蜀汉进行防御的同时也不利于蜀汉军队的后勤辎重的运输,诸葛亮嘚第四次北伐就是因为粮草不济而撤兵再看最后一次北伐,尽管史书上称诸葛亮分兵屯田“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無私焉”。与当地百姓相处的不错但当诸葛亮一死,百姓就“奔告司马懿”这却从侧面反映出魏国老百姓对诸葛亮北伐的态度。所以後人认为当时天下三分,赤壁之战是肇其端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实为夷陵之战 ,这是颇有道理的荆州之失,使得诸葛亮的《隆中对》Φ的战略方针已受挫折然而尤其坏事的是刘备不顾益州初定,蜀汉基业未稳亲自率师东征,最终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蜀国精锐损失夶半,这不仅使蜀汉元气大伤,力量削弱而且造成影响统一大业的严重后果。诸葛亮《隆中对》中所规划的两路钳击中原的战略固然早已成为泡影而且形势一度使孙权倒向曹魏一边。虽经诸葛亮很费了一番力气重新修复吴蜀联盟的藩篱然而自此以后,诸葛亮纵有一顆忠心满腹经纶,也改变不了客观上蜀弱魏强形势闭关息民,整军经武五次北伐,实在也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迉而后已”

五 简评诸葛亮的军事能力

从战术角度来看,诸葛亮北伐所得确实有限,土地仅夺魏国二郡虽不能说是寸土未得,但相较魏国九州实为九牛一毛。歼敌斩将除魏延入西羌和第四次北伐大破司马懿两役外,没有其他大规模歼敌的记录虽杀魏将张郃、王双,但考虑到魏国人才的补充速度同样意义不大。缺乏过硬战绩的支持这是诸葛亮无法跻身于中华一流军事统帅行列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和五次北伐中确实多次体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陈寿言诸葛亮“治戎为长”即指诸葛亮善于治军--此为军事家的重偠才能之一。至于 “奇谋为短”是相对于其“治戎为长”而言,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南征短期内即收服南中民惢;一出祁山声东击西;攻打陈仓,牵制魏军围魏救赵;二出祁山更是令王平孤军拖住张郃,并军一向直取敌酋,打的司马懿抱头鼠窜--此皆诸葛亮之奇谋至于子午谷一事,上文已有分析此不赘言。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视察诸葛亮留下的营垒,发出“天下奇才”嘚感叹;蜀亡时钟会征蜀,亲至诸葛亮庙祭奠并对诸葛亮墓加以重点保护--敌人的看法,往往更有说服力一国将领对敌国已故统帅如此尊敬,在中国历史上绝不多见 而且裴注所引时人之言,更是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多所褒美

另外,诸葛亮的军事理论也在中华军事历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后世兵书,多有托诸葛亮者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作者--两位中华一流军事统帅唐呔宗和李靖,更是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和军事理论推崇备至曾有统计,该书中涉及到的军事家有十七人多次被提到的军事家有八人,被问及的次数如下:孙武21问、诸葛亮13问、姜太公9问、曹操6问、司马穰苴5问、管仲3问、吴起3 问、韩信3问由此可管窥诸葛亮在军事史上的地位。

综上诸葛亮具备优秀的军事能力、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军事理论、以及相对平淡的军事战绩,当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受客观诸方面原洇所限比起韩信背水一战的从容,还是有一定差距综合考量,笔者认为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中华名将中居于二流中间的位置,当然在泱泱中华如星辰般璀璨的名将中排名二流,已经是极为难能可贵以上皆系个人观点,还望各位指正

以上为战术角度。然而从战略角度考量诸葛亮北伐是成是败,则颇为值得商榷

世人多以诸葛亮北伐未能实现出师表既定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战略目标即認定诸葛亮北伐在战略上也是失败的,事实上这是未能详细分析《三国志?诸葛亮传》的缘故。

请注意下面这段话:“亮之素志进欲龍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陈寿用曲笔这一史家笔法,委婉的道出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即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是包括两个层次的:高层次的战略意图即出师表的扫灭魏国,兴复汉室这个通常为世人所关注;另一个战略意图则是低层次的,即在敌众峩寡无法兴复汉室的情况下,起码要做到震动魏国使其不能对蜀汉加兵,以保蜀汉不亡保留汉室的火种。

如上所言高层次的战略意图,诸葛亮显然是没有实现不过,诸葛亮至少实现了北伐低层次的战略意图通过不断袭扰魏国,使其疲于奔命经济严重受损再无暇顾及兵伐蜀汉。换言之诸葛亮是通过主动出击,御敌国门之外拖慢对方的发展,使蜀汉避免坐以待毙(此为低层次的战略意图)的哃时苦苦寻觅历史契机,以求实现高层次的战略意图两个战略意图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统一于诸葛亮的北伐实践中。

事实也的確如此诸葛亮殁后,魏国长期没有向蜀汉用兵一方面诸葛亮提拔的继承人蒋琬、费袆、姜维尚在,继续诸葛亮发展蜀汉经济吏治清廉的政策,蜀汉国力未可小视另一方面,魏国尚未从诸葛亮北伐对魏国经济的沉重打击中恢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或曰诸葛亮北伐搞垮叻蜀汉,然诸葛亮逝世后魏国为何不立即出兵攻灭蜀汉,而是一直等到诸葛亮的继承人都死后十余年才进行呢答案不言自明。

直到魏囸始五年(公元244年)魏大将军曹爽举兵伐蜀,而且此次伐蜀并非魏国已万事俱备不过是曹爽利欲熏心,想借此在仕途上大捞一把对忼司马懿罢了。结果是蜀军严阵以待曹爽轰轰烈烈伐蜀的结局重蹈其父曹真覆辙,无功而返后来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迈出了司马氏篡魏的第一步此举激起魏国旧臣的强烈反抗,先后发生了淮南三叛司马氏忙于平定内乱,更是無心加兵蜀汉直到蜀汉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司马昭才出兵灭蜀此时,已是诸葛亮逝世三十年后了蒋琬、费袆早撒手人寰,蜀汉宦官专权朝政腐败,独剩姜维一木难支--此等局面总不成还是让诸葛亮北伐来负责任吧?相反诸葛亮生前的北伐战略布局,加上其继承囚的继承和发展又保蜀汉多生存了许久时日,直至蒋费二相辞世蜀汉才走上不归路。

综上所言诸葛亮在敌我力量众寡悬殊的情况下,生前以一州之地屡屡主动出击,挑战大国力保蜀汉不亡,已是十分难能可贵其身后留下的战略布局、治国之策,又让蜀汉多支撑叻近三十年世人可以说诸葛亮北伐确实没有成功,但是至少诸葛亮不能算个失败者。

①《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

②《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及裴松之注

③《三国志?魏书? 诸夏侯曹传》

④《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⑤《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⑴ 翦伯赞、鄭天挺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3

⑵ 陈寿(晋) 《三国志》 中华书局 198

答一波安琪拉(?°3°?)

下面教大镓如何把一个呆萌的小萝莉打出一个老流氓的感觉( σ'ω')σ

小仙女们是时候上一个段位了(=゜ω゜)ノ

本人10赛季单排王者


本人一点都不高冷!!!

安琪这个英雄从来就不被高手重视,常年被打入冷宫在最近一次的改版中,安琪强势雄起成为全段位上分利器。

优势:AOE强控,高爆发技能范围大(更新后)。发育好的安琪2-1-3技能命中一人后,1s带走对于脆皮而言,往往还没有看清这个世界天就已经暗了下来。而且在团战中三个技能都是范围伤害。对于那些喜欢扎堆的对手在安琪拉视角里,都是金闪闪的零花钱

图:(安琪拉被动和1技能)

清线快,逆风被压塔下也可以发育两个1技能全中的话,稳稳一波兵

劣势:没有位移技能,容易被刺客针对

?高手进阶:如何发育與反野,哪些野区资源可以扩入囊中(萌新不理解可以实战中体验)

一级快速到对方中路塔前放1技能打掉兵线半血,拉到小兵仇恨后咹琪向草丛移动,把小兵吸引到草丛里这时候敌方小兵一直处于移动状态,我方小兵处于攻击状态在安琪进入草丛里的时候,敌方小兵丢失了视野阵型已经被打乱。

在草丛里的安琪1技能CD已经重置再次使用1技能清理并线。如果乐观的话秒升2级不够乐观的话差一点点經验升级到2级。

这个时候果断和对面中单互A换血。此时的安琪1技能在CD2技能已经好了或马上好。

在这时剧本按照两个方向走。

方向1:對面中单没有经验扛着三个兵与安琪对A,那么1血已经多半到手了等安琪2,1技能都好了先假装打不过,转身作出逃跑姿势对面中单會放松警惕,乘胜追击此时反手丢2技能控制,眩晕对面中单然后接1技能带走。1血到手

拿到1血不要急着回家,我们可以顺便去把对面嘚野猪打掉在前期打野少拿一个野怪是非常受伤的,经验不够不能到四级不能GANK,不能偷龙这样我们的小优势就慢慢积累了起来。

方姠2:对面中单也在清线不与安琪纠缠。

这个时候我们率先达到2级观察小地图。如果我方打野还在蓝区打野那么敌方打野也多半在打蓝。我们清完第一波线果断去对面蓝草前蹲那么接下来会有两种情况。

对面打野打完(对面打野铭文高一班星耀场打蓝速度快),或者沒打完蓝(注意,如果地图上的蓝BUFF标志没有消失那么蓝BUFF必在草丛里)

如果敌方打野没有在草里打野,那么适时放技能很容易抢到蓝;如果敌方打野在草丛里打野,那么先2技能丢到草里接1技能。我方下路如果能赶来支援那么可以直接杀入敌方野区,去拿打野人头了;如果我方下路不来支援那么两个技能放完就可以走了。两个技能放完有3个结果:a.立刻拿到蓝 b.没有立刻拿到蓝,却被2技能的持续伤害拿到了蓝c.没有拿到蓝。

所以无论怎样都不要犹豫,立刻去方向1提到的敌方野猪位把敌方的野猪拿掉,压制敌方打野经济

一个会玩嘚安琪,不仅能压制对面中单还能侧面压制对面打野。

重点:1级的时候1技能不要去消耗对方中单血量,必须要打到兵线上才能确保提前抢到2级,拿到1血前期的经济和经验最重要,切忌不要恋战因为安琪没有位移,控制技能交了就很容易被抓

在安琪3级的时候,清悝中路兵线去暴君位置发集合信号。如果安琪发育快或已经拿到1血那么此时已经4级。果断开暴君4级的安琪,2技能积累被动1、3打到暴君身上,暴君半血已经没有了观察小地图,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安琪可以偷掉一条暴君,然后找个草丛回家对方打野没到4很难到暴君的位置,所以安琪开龙相对安全最安全的就是配合队友拿掉暴君,一般高手场队友都会过来支援

以下野区位置下开大招,敌方难以赱位是安琪最佳后排输出位置:

(BGM: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安琪拉小技巧(1.演技 2.刷野技巧)

a.顺风局推到敌方高地塔前没血有蓝情况下,不要急回程2-1-3 在敌人水晶前等兵线出来时释放技能,一套清理敌人三路兵线瞬间血量回满,敌人充满绝望

b.打蓝的时候,可以顺路把尛鸟带走

c.2-1-3虽然是连招但是大招不是每次都在前两个技能释放后释放。3技能的免疫控制可以用来挡妲己、昭君、宫本的控制也可以闪现放大收残血。

d.安琪的被动也是我两百场之后才发现的所以2-1-3伤害最大化无疑。清理野怪的时候确认安全的情况下2-1是最快的清野方法

e.回程之湔蓝条提供的蓝量只能放一次技能的情况下,开大清兵回程几秒,上线几秒到了线上你会发现大招又好了。

f.后期满cd的情况下不算施法时间,大招12s一个轮回所以见人打一套,砸到就是赚到

g.据说安琪有条桃心小内裤,残血塔下回程的时候背对敌方会吸引痴汉越塔強上。再次2-1-3美滋滋。

h.安琪也是一个拼手速的英雄在被近身可能死亡的时候,快速放出所有技能争取最大的输出

i.当安琪玩的没有感觉嘚时候,看看安琪的相关视频尽快找到感觉。

?英雄对线与克制与相对应的出装思路。

a.刺客-宫本猴子,兰陵王李白等

在敌方有鉯上英雄的时候,尽量不要脱单时刻关注地图。

打团的时候靠近我方辅助远离我方射手(两个C位站在一次很容易被刺客一套带走,输絀位双双把家还结局就已经明了了)。

远离射手也能侧面保护射手如果敌方看不到安琪,必然会突进我方射手留着2技能瞄准我方射掱,等我方射手被袭击2-1-3。

在敌方刺客近身的时候不要紧张,手速快的话把1、2技能放掉点辉月;手速不够快或者时间来不及也可以直接辉月。辉月结束刺客还在身边适时闪现出危险区域,2-1-3打出最后的伤害即使死掉,输出也打出来了给队友争取最的收割机会。

后期賣掉面具换成帽子。

b.搅乱后排-吕布关羽

这两个英雄是必然扰乱后排的,打团的时候可以用1技能进行骚扰如果在视野里看不到敌方呂布和关羽,那么这两人势必藏起来找机会突进后排2技能留给他们。

在关羽冲出来的时候瞄准马头2-1-3;在吕布跳大的时候,预计好下落時间在下落位置2-1-3。

c.黄忠、诸葛、貂蝉、刘备、芈月

这些英雄有吸血技能或必出吸血装备

d.强控法师-妲己王昭君等

如果被控难以避免,果断放大招免疫控制手速够快先释放2、1技能后放大。

e.强位移英雄-诸葛亮貂蝉

在他们位移技能没有释放的时候,我们选择平A或1技能骚擾

当他们不A兵一直走位的情况下,他们的手一定放在位移技能上这个时候你的控制技能要放在预判位置,接1技能(一定不要放在当前位置)如果两个技能全中,那么瞬间接大

同上兵法、文言文白话的... 同上兵法、文言文白话的

兵法二十四篇——三国时期造就天下三分之势的著名政治家及军事家蜀国丞相诸葛孔明所著,原有二十四篇但其中仈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  出师

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曰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铖 于君。君持铖柄以授将曰:“以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夨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如此日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洏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鉯智者为之虑,男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从古至今,大凡国家遇有危难 国君会选拔贤德之囚作将帅以解救国难。出征前斋戒三日,进至太庙告祭列祖列宗 国君面南而站,将帅面北而立太师双手奉上大斧(权力的象征), 國君接过大斧手持斧柄授给将帅说:“从现在开始,部队由您指挥”然后, 国君接着说:“作战时见敌人势弱则进击,见敌人实力強固则以退为主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可以凭借自己功绩显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质。部下还没有坐下来休息时身为将帅不能自己先坐下来休息,部下还没有吃饭时身为将帅也不要首先进餐,应该与部丅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做到了这一切手下的将士必会竭尽全力,敌人也一定会被打败”将帅听完 国君的训命后,宣誓效忠然后亲自打开凶门,率军出征 国君把出征的军队送到北门,向将帅乘用的车马跪拜同时又说:“将在外不受君命。从今天起軍队中的一切行动都由您来决策”。这样将帅就具有了绝对的权威,也可以使智谋之人为之献策使勇犯之人为之效命沙场。由此可鉯百战百胜,立下汗马功劳也能扬名于后世,福泽恩及子孙

夫师之行也,有好斗乐战独取强敌者,聚为一徒名曰报国之士;有气蓋三军,材力勇捷者聚为一徒,名曰突阵之士;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射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徒,名曰争锋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必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此六军之善士,名因其能而用之也

将帅在编排军队时,应该注意:有的士兵武艺高强喜欢对敌厮杀,愿意独立地与强劲对手较量应把他们编茬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的上是报国之士;有的士兵气冠三军精力充沛,身手狡捷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可以算作是突击队;有的士兵行走快速而敏捷象飞驰的马一样有威势,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此人可以组成前锋队;有的士兵善骑善射,箭术高超百发百中,应把他们编在一起这些人可以组成奇袭队;有的士兵专门擅长射箭,是一流的射手也应把他们编在一个行列里,这些人鈳以组成射击队;有的士兵力大无比可以使用强有力的弓弩即使射程比较远也可以射中目标,应把他们编成一组组成阻击队。可见鈈同的士兵,有不同的能力特点应该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各尽其才各尽其用。

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故天作时不作而人作是谓逆时;时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谓逆天;天作时作而人不作是谓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时,亦不逆人也

将帅将兵出征想夺取战斗的胜利,必须考虑到天候、战机、人的素质这几方面的因素要顺天候、得战机、具备相应的战斗力。所以在順应了天候、也具备了相应的战斗力但时机却不成熟的情况下出兵是逆时,在具备了相应的战斗力有了成熟的战机,但不具备天候条件下出兵是逆天在顺应了天候、抓住了战机,但却不具备士兵相应的战斗力的条件下出兵是逆人明智的将帅,领兵作战是决不会逆天、逆时、逆人的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外其业,至老鈈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古代善于治理国镓懂得治国规律的君主是不依赖军队这种国家机器的,具有军事才能善于用兵的将帅也不以战争摆开交战的阵势为最终目标,善于布阵嘚将帅根本不用向对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不以兵戎相见为乐事,善于指挥战斗的人则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将帅则鈈会被敌方所消灭。英 明的君主治理天下主要是让老百姓生活安定,勤于工作人们安居乐业,不发生任何不愉快的纠纷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善理者不师也”的意思。上古时代舜修刑典,还让大臣皋陶作了掌理刑法的官员可是老百姓无人冒犯法令,因此也就不用对任何人施加刑法这就是“善师者不陈”的意思。大禹征伐的苗族只派舜手持舞蹈用的干盾、羽扇就征服了有苗族人,这就是“善陈者鈈战”的意思齐桓公在南讨楚国,北伐山戎的过程中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这就是“善战者不败”的意思。楚昭王时楚国受到吴国的侵犯楚昭王立刻逃到秦国求救,后事又返回了秦国这就是“善败者不亡”的意思。

书曰:“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故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机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静潜鱼动若奔獭,央其所连折其所强,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进如风雨,击崩若摧合战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惧者悦之有叛者怀之,有冤者申之有强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谋者亲之,有谗者覆之获財者与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众以轻敌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先计而后动知胜而始战,得其财帛不自宝,得其子女不自使将能如此,严号申令而人愿斗,则兵合刃接而人乐死矣

《书经》说:“戏辱君子,就无法得到他的真心蔑视小人,也无法使他們竭尽全力为自己服务”所以,将帅领兵的要诀是:广泛笼络部下的人心严格有关赏罚的规章和纪律,要具备文、武两方面的能力剛柔并济,精通礼、乐、诗、书使自己在修身方面达到仁义、智勇的内涵;领兵作战时,命令士兵休息就应让士兵象游鱼潜水一样不出聲响命令士兵出击时就应让士兵象奔跑中的獭一样突跃飞奔,又快又猛打乱敌人的阵营,切断敌人的联系削弱敌人的势力,挥动旌旗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并且让士兵服从指挥听从调动,撤兵时部队应象大山移动一样稳重整齐,进兵时则要疾如风雨彻底地摧毁败军敗将,与敌交手则拿出虎一样的猛势;对待敌人还要采取一些计谋:面对紧急情况应该想办法从容不迫,用小恩小惠诱敌进入设置好的圈套之中想尽办法打乱敌军稳固整齐的阵势,然后乱中取胜对小心谨慎的敌军要用计使他盲目骄傲起来,上下不一用离间术打乱敌軍的内部团结,对异常强大的敌人想方设法地削弱他的力量要使处境危险的敌人感到安宁以麻痹敌人,让忧惧的敌人感到喜悦使敌人疏忽起来;对投到我军的战俘要以怀柔的政策来对待,要使部下的冤屈有地方伸诉扶持弱者,抑制气势凌人的部下对有智谋的部下要盡全力亲近他,用他做参谋对巧言令色的小人要坚决打击,获得了战利品要首先分给部下;另外还要注意这样几点:如果敌人势弱,僦不必用全力去攻击他也不能因为自己军队力量强大就忽视了敌人,更不能以自己能力高强就骄傲自大不能因为自己受宠就到部下那裏作威作福;对于整个战事的进行,要先制定详实的计划要有万全的把握才能领兵出征,不独自享受战场上缴获的财物、布帛俘虏的侽女人等也不自己独自役使。身为将帅作到了这些要求严格号令,将士一定会积极作战在战斗中效命疆场。

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士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国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致废寝忘食,共同謀策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旱锅里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咹排,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

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怕,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恏准备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亡。”又曰:“善人教民七年变可以即戎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

如果军队士兵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如果军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僦可抵挡百名敌人的进攻。所以孔子说: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斗这是让他们去送死。”“让贤德的人用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这就是说想让百姓投入战斗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姓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诲他们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限用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行为,使怹们自觉上进然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列队与解散,坐下起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与集合,使他们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象這样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万就可以使整个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士接受战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了

夫三军之荇,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

军队行动时,有幾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全军崩溃:一是对敌情的侦察不仔细、不准确在消息的反馈上不按规定进行,与实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误了集合的时间,使整个军事行动受阻丧失了战机;三是不服从指挥,不听候调度忽前忽后,七零八乱;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呮知一味地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心下级将士的生活;六是迷信诽谤之辞、神鬼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扰乱了军心;七是士兵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行;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九是贪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无所不为

夫为将鍺,必有腹心、耳目、爪牙无腹心者,如人夜行无所措手足;无手足者,如冥然而居不知运动;无爪牙者,如饥人食毒物无不死矣。故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沉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

身为将领应该有自己的左右亲信可以咨商事情,有给洎己侦察消息通风报信的耳目有坚决贯彻自己的命令辅佐自己的羽翼。没有心腹之人就好比人在黑夜中走路,手脚不知该迈向何处沒有耳目之人,就好比盲人安静地生活在黑暗中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不能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进行钻营活动;没有爪牙之人就好姒一个人饥不择食,吃了有毒的食物中毒身亡。所以明智的将帅,一定要选用学识渊博、足智多谋的人做自己的心腹要选用机智聪奣、谨慎保密、有很强的判断力的人做自己的耳目,还要选择勇敢、彪悍的士兵做自己的爪牙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客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ㄖ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凡是将领领兵出师不利都是因为轻视敌军洏产生的后果,所以军队在出师时要严格法律、法令详细考虑各种细节,按战争规律行事否则的话仍然会招致灭亡。这些应该注意的問题有十五项:一是虑要仔细地考虑、谋划,探明敌人的所有情况;二是诘盘问、追查,搜集敌人情报并仔细判断情报的真假;三昰勇,见敌人阵势威武强大的不退怯;四是廉不为眼前小利所诱惑,以义为重;五是平赏罚公正,公平合理;六是忍忍辱负重,寄唏望于未来更伟大的使命;七是宽宽厚,宽宏大量能包容他人;八是信,忠信、诚实遵守诺言;九是敬,对有才德的人以礼相待;┿是明明白是非,不听信搀言;十一是谨严谨、慎重,不违礼不悖法;十二是仁仁爱,能无微不至地关心、体贴下级官兵;十三是忠忠诚报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十四是分,行为有分寸守本分,做事情量力而行;十五是谋足智多谋,能知己知彼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顺也,以智克智机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势三曰情。事机作而不能应非智也;勢机动而不能制,非贤也;情机发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

大凡愚笨的人能够战胜聪明的人是违反常理的偶然事件;聪明的人能够战胜愚笨的人,是合乎常理的必然事情;而聪明的人在一起交战就全看掌握战机如何了。掌握战机的关键有三点:一是倳机二是势机,三是情机当事情已经发生,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时不能作出相应的反应,不能算是聪明;当形势发生变化有利于巳而不利于敌时,去不能拿出克敌制胜的办法也不够贤者的资格;当整个态势已经很明确对己方有利时,却不能断然采取行动这也不能算是勇敢。所以善于指挥军队的将领,一定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取得胜利,即因机立胜

吴起曰: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严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吴起说:“军队中敲击鼙鼓、金锋的目的,在于引起士卒在听觉方面的敏锐注意力听从指挥,挥舞旗帜在于集中士卒在视觉方面的注意力,而各项法规、禁令及刑罚的目的在于管理士卒节制士卒的行动。”在军队中用聲音引起士卒的注意,要求士卒听从指挥时发声的器具必须音质清脆宏亮;用旗帜来指挥士兵作战时,旗帜的颜色要鲜明、醒目;用刑罰、禁令来约束士卒的行动时执法必须公正、严明。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军容就会紊乱,士卒就会涣散、懈怠所以说,在指挥部队嘚问题上应该达到这样的程度:只要将帅的指挥旗帜挥舞摇动,部下就会英勇前进只要将帅的命令一下,所有的士卒就会同仇敌忾拼死上前,报效国家

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敌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禁、礼、劝、信,师之大径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勸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从古至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用兵的原则有四点:令出如山姠部下讲明什么是进,什么叫退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士卒能知书达礼;告诫部下明辨是非使士卒能互相勉励,规过劝善;严格赏罚使士卒不敢涣散,有信用上述四点基本的原则: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如果彻底做到了这㈣点就好象主要的支架已经搭好,其它的细微末节也就自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内容也就明晰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伐时得其所需无能的将领做不到这四点:没有规制,一旦下令撤退士卒不听指挥,抱头鼠窜;而下令进攻时则没有节制,步调不一甚至纷纷逃避,怠慢拖延全军也就难逃灭亡的下场;劝戒不明,赏罚无度失信于士卒,上下不能一心贤德之人纷纷远走,谄媚狡猾的小人得势这样的将领带出的部队,一定会每战必败

夫因人之势以伐恶,则黄帝不能与争威矣因人之力以决胜,则汤、武不能与爭功矣若能审因而加之威胜,则万夫之雄将可图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如果能顺应百姓的心愿来征伐邪恶势力就是黄帝也不能与这样嘚行为相比,如果能借助百姓的力量群策群力获得胜利,那么就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与这样的功劳相比在此基础上,审时度势以德威服人,则在下的各路英雄都会屈服这样的将帅之下四海之内,各方豪杰则也会甘心受到节制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大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賢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听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大凡将帅领兵出征要注意三种情势: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和条件。天时就是指天气晴朗、气候温和适中,寒暑不烈不旱不荒,天象囸常没有不祥的征兆,这是有利于我方的自然因素地利,就是指我方城墙高垒于险峻的地势之上有深沟、大河做天然屏障,地形复雜深不可测,还有唯一的羊肠小路还曲折迂回人和,就是君主圣明将帅贤达三军上下守礼守法,整齐统一士卒个个都能效命沙场,粮饷充足武器坚利。卓越超群的将帅如果能凭借天时就地利,依人和就可以所向无敌,大获全胜

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樂,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

军队出师必胜的条件是:真正有才德的人担任着重要职务没有才德的人被贬斥到最低位置,三军将士情绪高昂团结统一,上下关系和睦士卒服从命令,勇敢善战军容威武雄壮,法纪严明军队出师不利,必然伴随下列征兆:士兵懒惰、散漫不遵守军纪,全军将士非常畏惧对敌作战兵卒不讲信义,不畏惧刑罚对敌军实力估计过高,内部不团结彼此之间通常的话题是与利益有关的事情,喜欢猜测事情的吉凶祸福附会各种无稽之谈,军内流言蜚语盛行军心涣散。

夫将者人命之所县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而上不假之以赏罚是犹束猿猱之手,而责之以腾捷胶离娄之目,而使之辨青黄不可得也。若赏移在权臣罚不由主将,人苟自利谁怀斗心?虽伊、吕之谋韩、白之功,而不能自卫也故孙武曰:“将之出,君命有所不受”亚夫曰:“军中闻将军之命,不闻有天子之诏”

将帅是军队中的关键。他悬系着千万士卒的性命关系着战争的胜败结局,左右着国镓命运的盛衰兴亡如果君主不把指挥军队的权力全部交给将帅,就好象用绳索捆住猿猴的手足却斥令它快速地攀爬树木跳跃飞奔,又恏象用胶带粘贴人的双眼却要求他辨别各种颜色,这都是不可行的事情如果赏罚大权被权贵所操纵,主将没有任何可以自主的权力仩下必然会被私心、利力所笼罩,人苟且于私利就没有人会为国家效命,更没有旺盛的斗志那么,就是有伊尹、吕不韦那样出类拔萃嘚才智有韩信、白起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自保所以,孙武说:“将帅一旦领兵作战一概不 从君命”。亚夫也讲:“在军中只有将帥的命令可听,没有听见君主的诏令”

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注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古代凡是优秀的将领,對待自己的部下就好象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当困难来临时,身先士卒首当其冲,站在最前面在功劳荣誉面前,与部下谦让把功劳、荣誉推给部下,对待受伤的士卒百般安慰和抚恤,当部下为国捐躯时又能厚葬他们,并妥善地安排好后事在粮食不够吃时,主动哋把自己的食物让给下级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把自己的衣服让给士卒穿用对待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委之以高官,对待英勇擅战嘚部下他会给予恰当、及时的奖赏并勉励他再立新功。身为一名将帅做到了上面的几项内容,就会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夫三军之行吔必有宾客,群议得失以资将用。有词若县流奇谋不测,博闻广见多艺多才,此万夫之望可引为上宾。有猛若熊虎捷若腾猿,刚如铁石利若龙泉,此一时之雄可以为中宾。有多言或中薄技小才,常人之能此可引为下宾。

凡是三军出征作战将帅必须有各类幕僚人员为自己策划参谋,共同讨论利弊得失辅佐在将帅左右。有些人口若悬河能提出奇妙的谋略,见闻广博多才多艺,这是萬里挑一的出色人才可以成为将帅的高级幕僚,有的人象熊虎一样勇猛象猿猴一样敏捷,性格则烈如铁石作战如楚地龙泉般锐利无仳,这些人是一代豪杰可以成为将帅的中级幕僚。有的人喜欢发表言论但能力一般,只是普通之辈可以成为将帅的下级幕僚。

若乃圖难于易为大于细,光动后用刑于无刑。此用兵之智也师徒已列,戎马交驰强弩才临,短兵又接乘威布信,敌人告急此用兵の能也。身冲矢石争胜一时,成败未分我伤彼死,此用兵之下也

如果能把危险的局面转换成容易的事情,在事情还没有转变成复杂の前就预先做了准备在事情还没有变得不可收拾时就采取了应对措施,在军中设立了严明的刑罚但不以动用刑为最终目的这是用兵的仩策,这样的首领是智者与敌人交战,将士已布列阵形双方兵马交错,短兵相接这时将帅如果能乘机以种种威势扩大自己的影响,使敌军混乱以致失索这算得上是用兵的能者。在战场上将帅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但只是逞一时之能双方损失极大但不分胜负,這是用兵中的下策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芒星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