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和学术型的区别研究生在评职称时有什么区别

规培?13、14级临床学术研究生该怎么办?
本文来源:新浪微博@1314临床学硕要公平对待& & & &一纸不公正的公文颁发,学硕被逼上绝路,学硕毕业=失业,二十载求学打水漂,&六万莘莘学子&苦读八年,得不到规陪证,毕业即失业,医学人才的流失从此加剧,六万家庭谁来反哺!!!公平在哪里,绝大多数院校一样的培养模式,同届专硕八年毕业找到工作,我们科硕只能失业吗?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已经逐渐买入花甲之年,该我们承担家庭重担的时候我们却没能力,可悲啊!天理何在?& & &&请关注我们,请帮助我们,哪怕发出一点点正义之声!!!!!!&&& &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领导们!请给我们公正,我们不做过渡政策的牺牲品。& & & 下面整理了一下网上流传的照片,涉及河北、天津、山东、福建、黑龙江、浙江、贵州、安徽、江西、武汉等省市13、14级学术型研究生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请愿运动,还我公平,我们也要公平对待。希望国家领导能体察这些学生的苦衷,能真正进行基层调研,规培大家都认可,但是这两级过渡时期的研究生应该公平对待。这些苦读20年的研究生,带着口罩从医院走上街头,真是被逼迫到万不得已,没有规陪证,毕业=失业,没有医院会愿意白白给你发工资让你出去规培,无论你规定2020年之前不允许以规培证作为应聘条件,但是执行起来简直就是笑话,任何一个理由就可以把学术型硕士刷掉。&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读了20年书,将近30多岁的人们还得像父母要钱来上学,来规培。不恨贫穷恨不均!下面整理了网上点击量巨大的两篇文章,看一下里面的内容,确实说的很到位。文章一:13\14级学术型研究生七问卫计委&卫计委从15年开始全国施行规培,无论本科还是学术型硕士、学术型博士毕业后都要参加三年的规培才能进入临床工作。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招收学术型的研究生呢?有人会说搞科研啊,去科研单位,先不说学硕能不能进入那些科研单位,问题在于有没有那么多科研岗位提供给我们这些学硕?如果没有,那为什么还要招收那么多学硕?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学术型硕士毕业以后还都是进去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工作,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大多数学硕最后还是要进临床,那么学硕的3年意义何在?国家培养我们这些学硕,浪费我们3年宝贵的青春,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毕业以后还是要进入临床工作,那为什么还要招收学硕呢?培养的意义何在?再有就是难道学硕和学博和本科生一样没有一点临床经验,没有在临床待过一天,还要和本科生一样毕业以后再规培三年。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院校学硕和专硕培养机制差不多,要在临床上待一年到两年,有的甚至更久,白天在临床,晚上去实验室。既然大部分院校的学硕都要在临床待1~2年,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我们这些学硕毕业以后不能获得规陪证呢?&作为14级的学术型研究生更不是有苦说不出,作为第一届自费的研究生也就算了,15年又全国开始施行规培,更是雪上加霜,毕业以后要还要参加三年规培。每个月拿着国家600块钱少的可怜的补贴,干着和专硕一样的活,毕业了还没有规培证,让我们情何以堪。难道我们就是国家政策牺牲品,国家政策下的弃儿……在此还要替我们的师兄师姐们报一下不平,特别是12、13级的师兄师姐,入校的时候没有这个政策,毕业后却无缘无故的要被规培了,而且找工作也受到影响。前不久看到新闻,锦州医科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等很多医学院校13、14级的专硕施行过渡政策,和15级专硕一样毕业后可以拿到规培证,同样是13、14级的硕士,在临床上和他们干同样的活,还要抽时间做实验写论文,他们既然可以施行过渡政策,那我们学硕就应该成为政策的牺牲品?一问卫计委:作为医改涉及的重要一方,是否有医学生或医学生代表参与决策?作为医改息息相关的一方,理应有代表医学生利益的医学生代表参与决策,至少应该开通渠道听听他们的意见。而现实情况是,他们被排出在决策层之外,被动的接受任何决议,哪怕是非常不合理的政策。这种“包办婚姻”恐不会持续,甚至会激起激烈的抗争吧?二问卫计委:规培效果怎么样?医学生的反馈是否得到重视?规培效果怎么样?医学生最有发言权。大家称其为“扩大版的实习”,干的就是实习生的活,3个月连一个科室常见病都见不全,就要转下一个科室,就和打酱油的差不多。科室不会放手用,反正3个月就要走,也学不了什么,如果用了出现问题,患者告你犯不上。学生也不会主动干,也学不了什么高级点的东西,都是一些琐碎活,晃到3个月走人。虽名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却离住院医相差甚远,你见哪个医学生在科室干3个月就成了住院医?其效果远不如之前的培养模式。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如果卫计委把一线城市顶级医院的经验照搬到地方,那规培水土不服将是在所难免的了。三问卫计委:规培“一刀切”是否公平公正?我认为不公平公正。在大部分省份,科硕与专硕并没有严格区分,都是根据导师的安排进行的,导师有课题的,专硕也有可能做三年实验,导师没课题的,学硕也有可能完全在临床待三年。13、14届研究生,专硕与学硕录取分数也无明显差别,同样一块在科里干活,为什么专硕毕业有规陪证,而学硕却要在进行三年规培呢?这显然对上万的科硕是不公平的,并且我们硕士三年在临床干活是没有报酬的,吃住还得自己掏腰包。四问卫计委:这样“一刀切”实行规培是否合乎逻辑或其方法论是什么?13、14级研究生参与规培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叫&法不溯及既往&,通俗地讲,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有利追溯”表现为“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律在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是犯罪的或处罚较轻的,适用新法。我们现实生活中称之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13、14级研究生报考及录取在先,相关规培政策出台在后,这适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如果让13、14级科学型研究生再规陪三年,那15年刚入学的师弟师妹们拥有相同学位情况下还要比我们早工作1-2年,这是不符合逻辑的。不仅三年珍贵时光损失,我们还面临不能就业的风险,因为没有哪家医院会愿意花三年时间及不菲的金钱来投入到我们身上,而会直接招聘比我们年轻并且早工作有规陪证的15级之后的研究生的。那我们上万人的13、14级学硕怎么就业?卫计委不会是看中我们的才华,要让我们都留在卫计委工作吧?就算勉强有单位要我们,那以后晋升、评职称我们也会比我们至少小三岁的学弟学妹们踩在脚下,我们还有什么尊严?知识分子没有尊严是很危险的。再者,按照规培要求,本科生规培结束后可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按逻辑那研究生规培结束就得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且只能是专博,因为你不能在临床轮转三年获得学博学位吧?那博士规培完毕呢?怎么办?如果研究生规陪结束不给于博士学位,那为什么要读三年研究生?这不是坑人生命骗人钱吗?人生有几个三年?职业生涯又有几个三年?并且这三年是在人生的黄金时刻,女生连最佳生育年龄都错过了,在这本就性别歧视的就业环境中,她们怎么就业?如果连逻辑都这么混乱,医改成功的几率大吗?多读三年硕士反而不如本科生,这绝对是教育史上最奇葩的事,也会沦为国际上的笑话。五问卫计委:是否知道规陪三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医学教育本来周期就长,如果13、14学硕上完三年硕士再规培三年,那这三年实在是太沉重了。与本科生相比,本科生工资5000元/月,研究生工资0元/月,三年相差18万。再规陪三年,本科生原单位基本工资3000元/月,补助1000元/月,硕士生1000元/月,这三年又差10.8万,也就是光经济损失就达28.8万。再加上硕士生年龄限制,工作也会低一个档次。再说晋升,我们硕士规培完以同本科一样的硕士学位找工作时,本科生已经是主治医了。还有本科生规培完获得的是专业硕士学位,我们的学位还将是科学硕士学位,算到这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室颤都要发作了。六问卫计委:中国医师的临床技能差还是学术差?我国三甲临床医生的手术水平真的不差,可能下级医院水平差点,但规培的效果并不能提高县级医院水平吧?规培最多学点基础性的东西,比如小手术啦。但县级医院小手术水平要超过三甲医院的,小手术的手术量在那摆着呢。我国医师差的就是高精尖的技术,高精尖的技术是体现在学术上的。市三甲以下医院完全没必要搞科研,这我赞同,但省级医院再不搞科研那医学怎么发展?西医就是在科研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现在我们热门的精准医疗、基因治疗,哪一个不需要科研力量?如果赶不上这些科研的潮流,那么我国医疗卫生就真的衰弱了。七问卫计委:我国幅员辽阔,差异较大,“一刀切”的规培政策是否适应地方实际情况?中国各地区发展差异巨大,把一线大城市顶级医院的经验直接套用在中西部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医学院校是不适用的。各地的培养方法及模式是有较大差异的,我们很多地区不具有发达省份的经济优势,教育、医疗上也不那么成熟,后续保障也难以跟上,所以很多省份专硕与科硕培养模式是没有什么差异的,“一刀切”要13、14级科硕进行规培是不符合我们当地实际情况的。硬要推行13、14学硕规培恐怕不但不能提高什么技能,还会大大提高患者的医疗费用,因为这些费用最终是来源于患者的。综合以上七条,我们13、14级科硕强烈要求同专业型同学同工同酬,一同拥有规陪证或者规培三年后给予专博学位证。这是我们13、14届医学生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坚定学习的保证。万望卫计委领导百忙之中体恤下情,希望卫计委领导们在巡视地方时不要只听校领导的政绩汇报,也关注一下我们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诉求。恳求卫计委也给我们13、14级的学硕一个合理的说法,我们不想成为政策的牺牲品,我们不想毕业以后再花三年时间规培,30岁才真真进入工作岗位,没房没车,可能另一半都跟人跑了。希望卫计委能施行新生新政策,老生老政策,我们不想成为政策的牺牲品,哪怕缩短规培年限都可以,毕竟我们都在临床待了1到2年,为什么还要和本科生一样规培三年?希望卫计委领导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能够给我们同样施行过渡政策……在清明节凌晨写下这篇拳拳之情的文章,纪念一下为我国医疗事业作出贡献的先辈们!相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改善我国的医疗环境,让医生不再流血,让患者受到人文关怀!还有一篇是学生们的请愿书,客观写出了全国临床学术型研究生学生们的困境与无奈。文章二:级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请愿书卫计委领导们,规陪证的问题已将我们这两届学术型研究生逼上绝路,求公平对待,我们也要工作当年,13、14级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怀着既要搞好临床又要学会科研的信念报考研究生,他们和专业型以同样的成绩录取,被告知以同样的政策培养,可是现在,游戏规则突然变了,与他们一同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时可以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在读期间不符合结业考核报考条件者,其在读期间完成的临床经历、培养内容,可计入今后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和内容。那么当时这两届以同样政策同样临床培养方案的学术型的研究生却只字未提!这些学术型的研究生就悄无声息的被过渡时期的政策宣布医学命运的死刑,我们不能做政策的牺牲品,我们要呐喊,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要公平,要平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尊敬的卫计委及教育部领导:您们好,我们是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级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硕),我们针对目前的困难处境和不明确的未来走向特向您们反映,对您们工作的打扰我们深表歉意,恳请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听取我们全体级学术型研究生的心声。&当前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问题,全国许多医学院校的级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大范围的多渠道诉求,为此,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高层给予了高度重视,目前也在征求意见和建议,积极制定新的政策。同学们也纷纷期盼着明朗可行的政策早日出台。各种报道,函件里面提到的都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对于我们这两届学术型硕士却只字未提。然而,2015级之前入学的临床医学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政策区分。以级为例,当年的招生简章并没有明确提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与规培的衔接问题,大多数院校实际执行的培养方案中,学硕与专硕入学后都未进行规培。面对以上事实,我们请求为级“科学学位”研究生制定过渡期政策,理由如下:一、回顾规培政策的变化,对于级“科学学位”研究生,入学在前,政策制定在后。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才初步提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培政策的过渡与衔接问题。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才陆续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等系列配套文件。那时候我们2013级已经入学一年,2014级在2013年11月前已完成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名(大部分同学已经选择过科学学位或者专业学位,调剂除外),无法修改。日卫计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发展报告(2014)》,其中,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在记者问答中公开表示: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的是不同的人才,科学学位着重科研能力,专业学位则培养临床能力。无论取得哪种学位,如果想成为一名医生,都必须参加三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在临床上进行严格的轮转,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结业考核通过后,颁发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今后取得此证书将作为医师执业注册和职称今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这时学硕与专硕在规培上还没有明显区分。《医师资格证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中规定日以前入学的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术学位(原“科学学位”)研究生,该研究生学历和学科作为报考相应类别医师资格的依据。日以后入学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各类别医师资格的学历依据。这表明专硕与学硕的分水岭应该在2015年。这个政策明确了时间点的划分,执行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公平合理政策。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召开会议研究 2016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监测评估工作。其中尤其提到 2013级、2014级专硕研究生住培衔接问题,政策正在制定中,却未提及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在过渡期的政策。二、目前的现实情况1、培养情况 &级学硕、专硕共同学习前半年课程,进而进入培养单位,大多数医院规定专硕和学硕上临床时间相同,然而学硕的毕业要求要比专硕高,学硕们一方面要做实验,一方面上临床,所以这无疑增加了学硕的压力。实际上,我们这两届研究生中,有些学硕上临床时间更长。可是,当开始考虑级的专硕开始与规培衔接时,却只字未提及学硕。将来就业后,等待我们的是长达三年的规培,以及入科后晋升的滞后。难道只因为我们在政策不确定时做出的选择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吗?2、就业情况 &医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变化,以今年2013级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这段时间找工作为例,许多三甲医院招聘要求毕业生有规培证,比如四川成都、山东青岛、济南、河北唐山、河南郑州、北京等地。部分医院甚至将规培证作为医学生入职的必要条件,而不会花精力去具体评估一个学生的临床能力,其结果是学术型研究生直接被拒之门外。这是一个实际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众所周知,对于医院来说,医院招收新人是为了扩充临床力量,他们本质上需要的是临床一线大夫,而没有“规培证”意味着进入医院的前三年并不能充当科室甚至本医院的临床一线力量,医院还要承担这三年的规培工资,相比之下,医院当然更愿意接收那些有“规培证”,可以直接上岗的毕业生。这对于科硕是不公平的,我们不比同级的专硕差,甚至可以说学硕结合了科研能力与临床技能于一身,可以更好地把科研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之中,更应得到重视,而且这才应该是科研对于医学的作用。可是因为政策的变革,使我们成为“边缘群体”。试想一下,当明年有规培证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时,这些同样为救死扶伤努力拼搏的学硕们,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年本科毕业就工作或者重新报考参加2015年的专硕,这样的处境对于而立之年的人们是多么的悲惨与凄凉。目前大部分院校学硕的工作学习情况:他们是本科室的一线力量,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他们虽然是学生,但却享受不到任何节假日,奔波在科室和实验室,而立之年没有收入,没有家庭,依旧靠着年迈的父母提供食宿,等待着看不到光明前景的硕士毕业和三年的规培。3、能力问题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对科研型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证明,在规培期间,按照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能获得该规培基地颁发的规培证,在这一点要求上,2013级、2014级科研型研究生同样达到相关要求,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临床业务水平能力,应该被政策认可,而不应该在毕业之后再进行三年的规培。&&目前,2013级学硕因为没有规培证在就业时已经遭到了很多医院的歧视,这也意味着2014级学硕未来的就业会更加艰难。就目前全国的形势看,我们级学术型研究生处于夹缝中,特别是2014级作为第一届全自费研究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和经济压力,同时面临着2017年毕业后3年规培的残酷事实,我们实在不堪重负。据悉,苏州大学医学医院、山东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青岛大学医学院、北方学院、承德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湖南中医药、南方医科大学等医学高校的级临床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已经向各地学校领导及卫计委领导请愿,引起了各地校领导、卫计委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这里我们级“科学学位”研究生强烈呼吁,国家政策的制定要给予我们适当的缓冲时间。&当年我们填报志愿,立志学医的时候,想着的是治愈和温暖,并非诽谤和冷漠;想着的是解决问题帮助病患,并非制造矛盾。青春有几个3年?我们同样在临床苦干,同样挥洒青春和汗水,却还要接受三年的规培,这让我们难以接受。甚至有舆论宣扬本科学历加规培证胜过硕士研究生的说法,令我们愤慨。我们遭受挫折不是因为不优秀,却是因为政策的变化,这种无奈和苦楚我们难以承受;我们的父母大多年事已高,而立之年的我们却还要啃老生活,这令我们无奈;研究生毕业即失业,我们迷茫;沦为医改的“弃儿”,我们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国家制定的规培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政策不能以牺牲级的学术型研究生为代价,我们希望卫计委、教育部的领导们,帮助我们科学型硕士合理地度过过渡阶段,让我们可以在国家医改的政策下,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所以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意见,希望领导们可以视情况予以采纳: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平等对待级“科学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给予其在校期间参加规培的资格,因为在当年报考研究生时,政策对于我们是无差别的。2、对于临床培训达到规培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级“科学学位”研究生,由学校和医院出具证明,允许参加当年研究生规培结业考试,颁发全国统一认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3、对于级临床科学学位研究生,望医疗机构不能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人员招聘和晋升的必备条件。最后,我们诚挚地希望政策在体现其灵活性的同时,也能以人为本,做到社会公平,节约医学教育资源,助力年轻医生成长,让充满一腔热血的年轻医学生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拳拳学子情,赤赤仁医心。我们再次恳请卫计委和教育部作为级学硕坚强的后盾,让我们对学医之路更具信心,让我们可以为国家的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卫计委与教育部的领导们一定会帮助我们解决现有的问题,我们也理解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需要时间去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我们学硕会站在客观、冷静、理性的立场,期待领导们给我们带来好的消息。再次衷心的感谢领导们于百忙之中读完我们的心声,谢谢!此致敬礼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级科学学位研究生& & & &这份告全国级临床学术型研究生同胞书道出了大家对不合理政策的愤怒,道出了对不调研基层而朝令夕改,胡改乱改的卫计委政策制定者的仇视,道出了当代被严重压榨的学生对不公正政策的反抗,中国的规培都上了柳叶刀,全球都在看我们,我们应该最大限度维护公平正义,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而不是盲从的胡改乱改,年青一代决定未来发展的后劲,领导们要考虑要科学严谨决策,学生们也以不流血为限度,保持和谐。以上内容仅为传递信息所需,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数 424
暂缺二维码,如果您是“中国中医考研”,欢迎提交二维码给我们。
135编辑器为提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营产品,用于微信排版、图文内容排版、邮件排版等。如果您有什么需求意见或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
如果无法登录或退出登录,点击这里
Powered by 135editor. Copyright (C) 2014 ~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学历和学位证上有区别吗_百度知道医学类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有哪些区别_百度知道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有哪些不同之处,工作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吗?是考学术型好还是专业型好?
&&&&学术型与专业型有什么区别?以后的工作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吗?我现在21岁,2013年考研,是考学术型好还是专业型好呢?
相关院校: 热点关注:
提问者: -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
其他答案(2)
一般都是选择学术性哈,专业硕士的报考条件比较严格,好多需要工作经验等,而且学费这些都是不一样的
回答者:简单的幸福 -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说:
从理论的角度讲,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向大体有两类。一类是学术型硕士,另一类是专业硕士。学术型硕士授予学术型学位,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业硕士主要培养特定职业高层专业人才。它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这两种考试在招生条件、考试难度、学习时间、费用标准、认可程度上都有不同。
学术型硕士是全日制学习体制,学业完成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专业硕士学习属于半脱产型,学制为两至三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则也是全日制的学习体制,时间一般也是两到三年。另外,两者在学费的标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学术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而国家计划外录取的考生则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费用方式,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从2007年开始,部分院校在国家教委的批准下,已试行取消研究生公费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以奖学金制度为鼓励手段,让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学金,完成学业期间的攻读。专业硕士学费根据专业的不同,收费差别也有不同。并且,现阶段这一学位类型的学生不允许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由于培养的目的和倾向不同,两类硕士考试最终的学位认可度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普通硕士在学历的认可度上略高于专业硕士的学历认可度。
从复旦、交大、同济等上海的一些顶级名的实际情况来讲,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型在具体学习中的侧重和偏向,区分不是很大。在实际的学习中,同学学到的东西往往只跟导师以及参与的工作或项目相关。很多时候,学术型与专业型的同学合作组成团队,做同样的工作,学同样的知识。所以有的老师会说:“两者除了学费,其它没有任何区别”。这个说法也是有其道理的。
回答者:bingwei_2004 -临床医学类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呀?有特殊要求么?_研究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2,828贴子:
临床医学类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呀?有特殊要求么?收藏
准备报志愿了,不太明白学术型和专业型的区别,应届生两个类型都可以报吗?两个侧重点在哪里呢?报名有什么要求吗?望解答,谢谢
杜杜补习班开学啦
学术的是搞科研的,专业的是临床型的,侧重不一样,入取分数是一样的,对于咱临床而言,我认为专业的更实用,以前报专硕要求很高的(你从网上搜搜临床专硕就知道了)应届生不能报,现在条件放宽了,应届生俩个都可以,报哪个看你的兴趣。
考的也不一样…
拿2011年考研来说,考的一样的,这个我肯定,我一志愿就是报的专硕,考试和学术的一样,入取分数也是一样。
考得完全一样,专硕两年,学术型的三年
哦、、我是农学大类的、、想当然了、、呵呵、
专硕大部分学校的医学还是三年的,小部分俩年
考的是一样的国家统考这个我也肯定我是09年入学的
学术型,理论学习时间较长(一年半左右),理论结束后大多数是在实验室帮老板干活。专业型,理论学习时间较短(半年左右),理论结束后大多是在岗位上继续深造。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单位来讲,学术型硕士需要再培养一段时间才能用,而专业硕士培养时间短,甚至来了就能顶一个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对于一个盈利性单位来说,培养费用降低,个人觉得专业硕士以后会很火爆。对于研究性较强的单位来讲,学术型硕士要比专业硕士更吃香,理论知识相对丰富,实验室操作熟悉。从学习阶段来说,学术型硕士在读研期间,有较大的出国深造机会,专业型硕士出国深造机会要小很多。
全日制统招的专业型是从08还是09年开始大范围出现的,主要是针对扩招的,在此之前在职硕士授予的也是专业学位,不过他们不是统招而已,含金量低很多。除了个别部分学校外,大多数学校两者培养机制差别并不明显,而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含金量要远比专业型大,毕竟绝大多数统招专业型是跟研究生扩招有一定关系的。我是学术科研型的外科硕士,但我上学期间一直在临床待了近2年,现在无论是手术还是管床,很多下面医院来进修的30多岁的主治都不如我,科研型学位并不一定非要泡实验室,硕士要求没那么严格的。
在职 研究生单证班价格读双证,搭上研究生新政执行前的末班车,月底截止报名!在职 研究生明年价格上涨50%,现在还不报名,还在等什么?了解招生院校和专业!
谁告诉你科研型硕士含金量比专业型的大,你到底懂不懂?
我同意你的观点,临床一个特殊的专业,专业性的更热门
你在那个学校读研啊
儿科专业性还分内外吗
青医的分数怎么样啊
是不是都能考执业医师呀??
17:47 sdf9879878 新发表i贴2篇 哪位好心人能恢复我。。 回复 我问一下医学类学术性和专业型都能考执业医师吗?快回复我谢谢。..
17:47 sdf9879878 新发表i贴2篇 哪位好心人能恢复我。。 回复 我问一下医学类学术性和专业型都能考执业医师吗?快回复我谢谢。..
师兄,你好。学术型不是以科研为主吗?你在临床两年是因为专业的原因嘛?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术型 专业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