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如何快速读出数字下面各数怎么做啊?就只是读一下吗?

&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 & “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习题详情
11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3.2%
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33.10&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1~0.6123)&cm.(2)如图2所示装置,在斜面体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打点,然后让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O点为打点的第一个点,A、B、C、D、E、F、H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OA=17.65cm、AB=11.81cm、BC=14.79cm、CD=17.80cm、DE=20.81cm、EF=23.80cm、FH=26.79cm,根据以上数据进行下列处理.物块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是3.00&&m/s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3.00&&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甲同学使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面是操作步骤:a.按图1安装器材;b.松开铁夹,使重物带动纸带下落;c.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使计时器开始工作;d.进行数据处理.把上述必要的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acbd&.②备有如下器材:A.打点计时器;B.直流电源;C.交流电源;D.纸带;E.带夹子的重物;F.秒表;G.刻度尺;H.导线;I.铁架台.其中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是BF&(填字母代号).?③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要求打点计时器在打完第一个点时释放纸带,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各打出一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48cm,0.19cm和0.18cm.可见其中肯定有一个学生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操作的同学是甲&,其错误的操作是先松开铁夹使重物下落后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cm.(2)如图2所示装置,在斜面体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打点,然后让物块...”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游标卡尺读数的方法是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是固定刻度读数加上可动刻度读数,在读可动刻度读数时需估读.(2)由逐差法可求得物体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物体受到的合力;(3)实验步骤要符合事物发展逻辑,要有利于操作和减小实验误差,在明确实验原理的情况下奔着这个原则即可正确安排实验步骤;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对于实验中存在的重大误差,我们可以用理论知识以及具体的实验操作去判断.
解:(1)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33mm,游标读数为0.05×2mm=0.10mm,所以最终读数为:33mm+0.10mm=33.10mm;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6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12.2mm=0.122mm,所以最终读数为:6mm+0.122mm=6.122mm=0.6122cm,由于需要估读,因此在范围0.3cm内都正确.故答案为:33.10;0.1~0.6123)(2)由图可知,OA段不准确,故应从A点开始计算;因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s=0.1s;则由逐差法可得:a=xDH-xAD9T2=3.00m/s2由F=ma得,F=1×3.00m/s2=3.00N;故答案为:3.00;3.00.(3)①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先安装实验器材,然后再进行实验,故具体步骤为:a、c、b、d.故答案为:acbd.&&②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纸带上相邻两计时点的时间间隔已知,所以不需要秒表,故不需要的器材为BF.故答案为:BF.&&③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打点周期为0.02 s,重物开始下落后,在第一个打点周期内重物下落的高度h=12gt2≈2 mm.所以所选的纸带最初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量出各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48cm,0.19cm和0.18cm,可以看出甲人在操作上误差较大.具体原因就是先释放纸带后接电源,打点一个点时已经有了速度.故答案为:甲,先松开铁夹使重物下落后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
本题考查了多个力学实验的基础知识以及实验仪器的使用,对于实验问题一定要明确实验原理以及具体的操作,正确利用基本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验问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cm.(2)如图2所示装置,在斜面体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打点,...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cm.(2)如图2所示装置,在斜面体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打点,然后让物块...”主要考察你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与“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cm.(2)如图2所示装置,在斜面体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打点,然后让物块...”相似的题目:
Ⅰ右图是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试验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是&&&&A.用天平测重物的质量B.用秒表测重物下落的时间C.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下落的信息D.用纸带记录测量重物下落的高度(2)该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A、B、C为纸带中选取的三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s,打点计时器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下落速度为vB=&&&&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于该实验中存在阻力做功,所以实验测得的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动能的增加量(选填“<”,“>”或“=”)&&&&
在实验室中用游标卡尺(图1)测量一物体长度的读数是&&&&厘米,螺旋测微仪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时,由图2可知金属丝的直径是&&&&毫米.(2)某学生利用图示3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在水平桌面上用练习本做成一个斜面,将-个钢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滚下,并采取如下步骤测量钢球到达桌面的速度,A.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无初速释放,离开桌面后落到地面上,记下落地点的位置PB.用刻度尺测量在地面上的落点P与桌边沿的水平距离x;C.&&&&;D.根据上述测量计算出钢球离开桌面的初速度v.①请完成步骤C的内容,并用测量的物理量写出初速度v的计算表达式&&&&&&&&
用落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1)为进行该实验,备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纸带、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秒表、导线、开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缺少的器材是&&&&.(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O、A、B、C、D为相邻的几点,测的OA=0.78cm、OB=1.79cm、OC=3.14cm、OD=4.90cm,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重物在B点时的动能EAB=&&&&J.从开始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J,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做“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除了铁架台、低压交流电源、纸带等实验器材外,还必需的器材应包括(  )
2(2013o海南)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A、hB和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m/s;(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3(2014o长宁区一模)为验证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某同学利用DIS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分别固定了两个光电门,它们可以近似测出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在实验中测得物体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2,为了证明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机械能相等,这位同学又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你认为其中必要或者正确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在做“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除了铁架台、低压交流电源、纸带等实验器材外,还必需的器材应包括(  )
2(2013o海南)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实验中该同学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完整纸带如图(b)所示.纸带上的第一个点记为O,另选连续的三个点A、B、C进行测量,图中给出了这三个点到O点的距离hA、hB和hC的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1)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物速度的大小vB=&&&&m/s;(2)通过分析该同学测量的实验数据,他的实验结果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简要说明分析的依据.
3(2014o长宁区一模)为验证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某同学利用DIS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分别固定了两个光电门,它们可以近似测出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在实验中测得物体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2,为了证明物体经过A、B两点时的机械能相等,这位同学又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你认为其中必要或者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cm.(2)如图2所示装置,在斜面体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打点,然后让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O点为打点的第一个点,A、B、C、D、E、F、H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OA=17.65cm、AB=11.81cm、BC=14.79cm、CD=17.80cm、DE=20.81cm、EF=23.80cm、FH=26.79cm,根据以上数据进行下列处理.物块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是____m/s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____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甲同学使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面是操作步骤:a.按图1安装器材;b.松开铁夹,使重物带动纸带下落;c.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使计时器开始工作;d.进行数据处理.把上述必要的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②备有如下器材:A.打点计时器;B.直流电源;C.交流电源;D.纸带;E.带夹子的重物;F.秒表;G.刻度尺;H.导线;I.铁架台.其中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填字母代号).?③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要求打点计时器在打完第一个点时释放纸带,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各打出一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48cm,0.19cm和0.18cm.可见其中肯定有一个学生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操作的同学是____,其错误的操作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实验题:(1)读出下面图1中仪器的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cm.(2)如图2所示装置,在斜面体的斜面上,一质量为1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打点,然后让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O点为打点的第一个点,A、B、C、D、E、F、H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OA=17.65cm、AB=11.81cm、BC=14.79cm、CD=17.80cm、DE=20.81cm、EF=23.80cm、FH=26.79cm,根据以上数据进行下列处理.物块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是____m/s2,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____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甲同学使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面是操作步骤:a.按图1安装器材;b.松开铁夹,使重物带动纸带下落;c.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使计时器开始工作;d.进行数据处理.把上述必要的操作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②备有如下器材:A.打点计时器;B.直流电源;C.交流电源;D.纸带;E.带夹子的重物;F.秒表;G.刻度尺;H.导线;I.铁架台.其中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填字母代号).?③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实验要求打点计时器在打完第一个点时释放纸带,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各打出一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48cm,0.19cm和0.18cm.可见其中肯定有一个学生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操作的同学是____,其错误的操作是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组我爱阅读.1、窃读记学习目标 ①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 炒”等 14 个生字, 正确书写“支撑、 倾盆大雨、 饥肠辘辘”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 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 情。 ③重点感悟描写“我” 动作和心理活动 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 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 书名言。 ②自学生字新词。 ③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①同学们,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知道“窃 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 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②整体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认读生字词。 ◆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句子是否读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 事?(“我” 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 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① 边 默 读 课 文 边 用 “____” 画 出 描 写 “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 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 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 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 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 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 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 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 “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 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 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 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 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 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 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 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 违背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 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 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第1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 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 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 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 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 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 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 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 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 “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 “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 己印象深刻的句子 再读一读。 ②生自由读文。 ③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 “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 要求 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 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 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 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 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 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④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②尝试分段。 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 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 感受阅读的快乐!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 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 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 你想知道些什 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 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 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第2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 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大 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 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 边读课文, 边完成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 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 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 21 世纪的青年. d. 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 一个小孩起 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 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 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 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等 9 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第 7 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 一些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 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 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 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 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 我们学习第 3 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 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 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 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 交流:作者选择一 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 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 5 自然段, 与大家交流读 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 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3页3、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 认识“侣、娱”等 4 个生字,会写“侣、娱”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 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 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 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 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抓住“朋友”“家”“一百 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 6 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 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 4~6 自然段,再次感 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 1~6 自然段. 2.自由读第 7 自然段, 想一想“我”读那本 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 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 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 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 “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 想一想: 作者除了把书 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 一背第 7 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 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 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 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 交流. 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 , 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 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1.背诵第 7 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4、我的“长生果”学习目标 认识“扉、 瘾”等 12 个生字.学生互相提 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 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 字典.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 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 并指名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 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 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心扉的“扉”读第 一声, 水浒的“浒”不读许, 过瘾的“瘾”是前鼻 音,馈赠的“馈”声母是 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 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第4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 “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 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 ll、14 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词 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 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 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 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 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 样不老.) 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 与 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 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 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 有什么收 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 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 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 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 共同提高口语 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 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 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 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 再引导 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 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 “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 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 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 反两方展开辩论, 教师 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 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 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 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 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第5页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 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 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 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 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 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 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 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 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 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 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 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 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 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 再次修改自己的 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 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 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满意后抄写在作 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 小组合作办 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1.通过回顾、 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 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 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 积累古诗句, 品味读书 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 引导学生 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 小组内 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 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 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 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 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 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 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 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 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 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 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第6页回顾?拓展一学习目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狭隘的地方, 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 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 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 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 言制作成书签.第二组月是故乡明5、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 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 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 好、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 “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 禁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 诗。 3.揭示课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 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交流资料,了解诗人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 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 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 结合课文注释, 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 的感情。 3.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 最欣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 (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机盎 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 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 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 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勒的画面读 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草 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仔细观察书上的第7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 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 “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 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 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 和我们一样陶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学生 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 吧。再好好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 京称为故乡的原因。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 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 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 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 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 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 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 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 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 指导朗读, 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呢? 7. 小组内交流: 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 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 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 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 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 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风一更…… 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 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 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 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记忆。 3.学生练写。第三课时第8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长相思》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 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 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 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 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 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 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学生在齐读) 师:按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学生放声自 由朗读,教师在一旁巡视, 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 师: 读得字正腔圆, 真好。 “风一更”这个“更” 字是个多音字。 “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 他 都念准了。 我们一起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 来! 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真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 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 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吗? 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 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 道来.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 读法.有的读“长相思”(语调平平)。 有“长”的味道 吗?有“相思”的感觉吗?比如你这样念“长――相 ――思”(充满感情)有感觉吗?有味道吗?读词争 取读出这种感觉和味道,你们自己再试着读一读 《长相思》,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明白 吗?好,按自己的节奏读。(学生自由朗读, 教 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检查朗读情况。 师: 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 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师:好,你感到了诗人对家乡。谁有别的 印象和感觉? 师: 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 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 《长相思》 , 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学 生有感情地齐读《长相思》) 师: 好!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 的长相思?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 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注 解,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 思。明白?默读《长相思》。 (学生默读词并思考词的意思, ,教师在一 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好了,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 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师: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 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 何方? 师:继续说谁还有 不同的继续说?身在哪?(学生回答) 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 (板书:心) 师: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 师:好,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 园,把它连起来(把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用一个 圆圈圈起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看学生没回答,老师一边做手势,一 边说:) 师: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你有什么新 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我发现了他身却在征途,但心很思 念故乡。 师:恩,不错。你说。 生:我发现了纳兰性德他既想保家卫国, 但又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了更深了一层。你说。 生:我觉得纳兰性德他肯定很久没回家 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细腻啊! 生: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他不管在什么地 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师: 好一个“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 乡”。你说。第9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生: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他仍然 思念着家乡。 师: 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 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 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 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 读出来,自各读。放开声音读,按自己的节奏 读,可以轻轻地读。 (学生放声自由朗读) 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 (指一学生读后,教师放音乐&背景音乐是 《怆》&教师范读。) 师:一起读,预备起。 (学生齐读。) 师: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 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 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 样的画面和情景? (教师范读)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 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里面? 生: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 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 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走进去了。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 睡不着那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作者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 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也更加地重了起 来。 师:你看到了纳兰性德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我还看到了山海关外,士兵们都翻来 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 音,睡的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 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 独沉思的画面。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 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 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 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 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学生写片段。) 师边巡视边说: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 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 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 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 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 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 画面和场景。 (学生继续写片段,教师继续巡视)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 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到纳兰性德 的故园去看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画面和 情景。谁来?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 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 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 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 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 朵变成了花环带在了头上,家乡一片生气勃 勃。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 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 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 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 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 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 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 夜晚啊!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 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第 10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 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 酒,聊天。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 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 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板书: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 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 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 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 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 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 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 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 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 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 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 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 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 问纳兰性德。 生: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那 你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的好!再来问。 生: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你为什么 不回家呢? (学生说不出来了) 师: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 不早点回家呢?是吧。好,继续问。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应该 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 打仗,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师:是啊!你身在征途,就一门心思去 干你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的故园又要牵肠 挂肚,辗转反侧呢?问的好!谁还想问一问 纳兰性德? 生: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 不把你所想念的,对家人想说的话写下来, 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师:好!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 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 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 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 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 团圆月?”,学生朗读) 师:问的好啊!问自己,孩子,问自己。 (学生朗读。) 师:问的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 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 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 月?” 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 一问纳兰性德,孩子你问。 生: 问君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成―― (学生说问“夫”) 师:好,来,你再问一问。等一下,我 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一问,好吗?长亭外, 杨柳依依,妻子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 生: 问夫何事轻离别, 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贤德的妻子。还有谁会问一 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儿子好。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第 11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兰性德的儿子,你问一问,把这个“君”字改成 什么? 生:父。 师:“父”好!长亭下,芳草青青,儿子拉 着父亲的手问―― 生: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 师: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父亲。 师:还有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吗?你是纳兰 性德的父亲。长亭下,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 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年纪的确已经很大了。还有谁也还会 问纳兰性德? 生:还有他的哥哥。 师:他的哥哥是吧,你是他的哥哥。虽然 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 哥。 生: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 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长兄,还有 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问纳 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 月? 师:孩子们,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 别? (板书:轻?)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 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 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 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 “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 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再想问一问我 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 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 不怪你。 师:请坐。好一位贤德的良妻。是的, 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 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 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 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 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 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 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 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 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 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 《怆》)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 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 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 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6、梅花魂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 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 2 自然段、第 13 自 然段。 (二)能力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第 12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 格。 3.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 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 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 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 2 和 13 自然段,有 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是本文重点 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 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勾画重点句段,体会华侨老人眷恋 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 词,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讨论分段,归纳段意、中心思想。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 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 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 ,教师指导观察 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你能简要 说说梅花的品格吗?(梅花,主要有红、白 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 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 爱。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 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今天我们学习“梅花 魂”这篇自读课文。板书课题,说说“魂”是什 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 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 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本文中的“魂”是指崇 高的精神。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 ) 但为什么说” 梅花魂”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指名读课文。 ②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 义。 ③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 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 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围绕 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 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 情。 )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4) 质疑问难, 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 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回忆 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 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第 13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 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 (16) 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 (四)课堂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的思想 感情。 2.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 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 人的爱国心。 ) 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 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 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先自学,后 讨论、交流。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 件事: ①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 就流出眼泪。 ②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③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④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 女。 ⑤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 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 (2)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第 2 自然段,体会 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画出使外祖父伤心 落泪的诗句。 ②反复朗读并思考:外祖父为何读到这 些诗句时就会落泪?(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 他思乡的感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 不能回去,所以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时就会 落泪。 )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诗的意思 的?说说从这些诗句你体会出外祖父怎样的 思想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中的诗句。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 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 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 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 您回来不回来呢?“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 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 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 满天无边无际落着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诗句,可以体会出外祖父思念家乡、 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 (3)自学重点段 15 自然段,学生分组 朗读并讨论: ①梅花的品格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 中看出来的,用~~画在书上。 (梅花的品格 是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主要从“愈是 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 气。”这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 ②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这说明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即“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 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 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 充分说明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4)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 绢给“我”? (外祖父把梅花图、梅花手绢送给“我”, 是为了让“我”也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 人的气节。也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第 14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 ) (5)“梅花魂”的内涵是什么?本文为什么 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 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了中 心。 ) (6)说说最后一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 3.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 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 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情。 ) (三)总结、扩展 1.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本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说说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开头和结尾相照,首 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 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2)指导朗读重点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 感情。第 2 自然段从开头到“教我读唐诗宋词”, ( 读得应轻快一些。从“读到”到这一段结束,读 得应低缓一些。第 13 自然段点明了外祖父珍爱 梅花的原因,在朗读时,语气要坚决。 ) 2.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前后照应、首尾连 贯的句段,并体会它的好处。 六、布置作业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冷艳的(梅花) (崇高)的品格 冰凉的(泪珠) (高尚)的灵魂 慈祥的(外公) (梅花)的骨气 隆冬的(天气) (梅花)的秉性 2.阅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什么的象征?(作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 (2) 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什么? (就是“有 品格、有灵魂、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 头折节。”) (3)外祖父保存这幅墨梅图是为了什 么?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什么?(外 祖父保存这幅梅是为了保持梅花的秉性,也 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把它送给外孙女, 也是让她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 节。 )7、桂花雨教学目标 1.认识 2 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 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 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 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 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 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课前准备 学生已学了两篇回忆性的文章,可以 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让学生听听长辈讲的 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丰富他们的感 情体验,进一步体会人们的思乡情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 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 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 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 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第 15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 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 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 26 年,并任台湾 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 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 余种,内有《烟愁》 《细纱灯》 《三更有梦书当 枕》 《桂花雨》 《细雨灯花落》 《读书与生活》 《千 里怀人月在峰》 《与我同车》 《留予他年说梦痕》 《琦君寄小读者》 《琴心》 《菁姐》 《七月的哀伤》 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 常绿小乔木,高达 15m,冠卵圆形。叶对生, 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 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 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 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 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 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 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 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 吗?我们却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 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 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 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 2──6 自然段,看看桂花给 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 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 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 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 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 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 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 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 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 事?(理解“总是”)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 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 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 “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 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 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 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 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 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 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 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 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 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 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 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 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 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 代的“摇花乐”, 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 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16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 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 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 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 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 “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 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 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 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7*、桂花雨 花 飘 香 十 花 真 像 下 花 赏 花 拾 佛 回 到 故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 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 ,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 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 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 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 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 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 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 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 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 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 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 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 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 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 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 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 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第 17 页桂 摇 爱 仿里 雨 花 里8、小桥流水人家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是怎样表 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 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 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 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 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 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 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 回忆.) d.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 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 深深地印在我的 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 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 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 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 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 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 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 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 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 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 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 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 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 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 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 那么我们 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 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 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 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 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 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 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 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 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 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 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 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 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 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第 18 页口语交际?习作二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 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 培养自主合作的参 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 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 曲、故事等.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 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 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 这节课, 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 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 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 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 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 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 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 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 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 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赏评.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 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 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 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 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 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 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 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 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 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 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 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 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 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 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 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 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 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 通过 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 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第 19 页回顾?拓展二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 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 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 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 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 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 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 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 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 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 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 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 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 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 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 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 你能把它 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 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 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 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 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 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第四组生活的启示13、钓鱼的启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情趣,诱导学生写课文标题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钓鱼 的启示》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勇气,敢上黑板 写课文标题,志愿者请闪亮登场、一展丰采! 设计理念:“黑板”使用权的易主,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自我 的欲望,这种亲身体验是主体参与学习的一 个重要表征。 二、突出主体,指导学生读课文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我 相信你们经过十分钟的练习,一定能把课文 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练读中把课文逐步 读正确、流利。具体做到:“不可误一字,不 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三、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朗读兴趣 师:你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喜欢 读的内容和方式去读。第 20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设计理念: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 了自由朗读的空间,他们将更乐于参与读书。 同桌、小组竞赛读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在与 同伴的交往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 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 以发展的目标。 四、自读质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师:下面,咱们仔细读课文,将自己的疑 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边默读,边思考,然后,陆续将问题 写在黑板上。 设计理念: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 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 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五、钢笔描红,辅导学生练写生字 师:仔细读一读课后生字,认真看一看字 型结构,然后用钢笔描红、临写、注意书写姿 式,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 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教师 可以放《渔舟唱晚》的古筝曲,或其它轻音乐, 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舒畅、愉悦地练 字。)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练 字的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批注 师:孩子们, 《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许多 印刷的空白,这是有待咱们开发的“黄金地段”, 咱们可以充分利用,在此批注,写下自己的理 解、感受、欣赏、评价。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交流“批注”,教师与学生对话 师:孩子们,看了你们书本上密密麻麻的 阅读批注,我知道你们的批注是“丰收”的。下 面,大家和我一起交流批注成果,好吗? 生:自由交流 师:(创设对话情景,主持对话) 设计理念:教师跟着孩子的思路走,与 学生真诚对话,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 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 成长的幸福。 三、自由选择“自助餐”式作业 1。 小组间开展写字或默写比赛。 (两天内 完成) 2。摘录文中优美词句。(当天完成) 3。将文中某句话改造成自己的一句格言 警句。 4。 你可以独立为自己设计一项作业。 (本 周内完成)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 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 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 的感受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 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 大路通罗马”的印象。)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 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 得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 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 21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 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 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人生两次印证 启示受用终生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 成功 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 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 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 或开辟新的途径。 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 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 (3) 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 (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看看课后练习题 1、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 (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 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 中的正确读音。 (4)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 开辟 爱慕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 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 空话 天空 落空 空白 抽空 (“空地、空白、抽空”读 kò ng),(“空话、 天空、落空”读 kōng) 买种 种类 种田 种地 黄种 种植 (“买种、种类、黄种”读 zhǒng,“种田、种 地、种植”读 zhò ng) 应该 答应 应有尽有 供应 随机应用 (“应该、应有尽有”读 yīng,“答应、供应、 随机应变”读 yì ng。) 成熟 熟练 熟悉(均读 shú ) 散开 散 装 分散 散漫 散场 散会 (“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 sà n。“散装、 散漫”读 sǎn) (3)说说查字典的 3 个词语的意思。 5、作业:(1)抄写生字。(2)完成作业 本第 1、2 题。第 22 页15、落花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 读方法。 2、学会生字 7 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 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 语 19 个。 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 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重点: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 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落花生就是 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 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重点 思想内容。 2、了解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同桌同学互报生字新词,试着听写 民,相互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 2、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讨论:“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么样 的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 段。 ②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是,一先细读重点段,读懂重点段所表达的思 想内容:二是以重点段的内容为基础,联系全 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习重点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评文。 (2) 细读这一段的第 1 部分 (第 2――11 自然段)。 ①理解“那天晚上……实在很难得?这 句话的意思。告诉学生本文写于 1922 年,当时 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事 很忙, 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是专门为吃花生的吗?不, 是想在花生收获节上,以花生为题,跟儿女们 谈话,启发他们臬做人。 ②说说花生的,最可贵的的好外是什 么。 (运用花生植株及生长过程挂图, 让了解花生开花结果的特点是地上开花,花落 后在地下结果)。 (3 )细读 这一 段的 第 2 部分 (第 12――14 自然段)。 ①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讨论:“有用的人”怎样的人?什 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理解“体面“的意思) ③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朗读这段课文。 4、作业:完成叙利亚本第 5 题。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思,帮不应只讲体面,应 该做有真才实学的,对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居然”与“果 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复习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对“花生的好处 很多……才知道”这句话反复诵读。 (2)说说“我”听了父亲的话,体会到 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有用”和“是讲体 面”的。 2、指导学习第 1、3 段。 (1)指名读第 1 段课文。 (2)理解词语“半亩、开辟”的意思。 (3)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读第 3 段。 (5)说说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 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读全文。 4、讨论:作者 5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为什么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 5、小结。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 的教导,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亲说的“像 花生那样做人,踏踏实实、不求虚荣” (2) 因为父亲的谈话由花生引出的的,第 23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又用花生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 生那样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题目。 6、 思考后, 指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7、指导课后练习 3。 (1)读题。 (2)讨论,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8、指导作业本第 3 题。 (1)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 辩”的意思。 (2)完成作业。 落到 趴 睡 咂 嘴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鸟语》这 一课,懂得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 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 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 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 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 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 音。 撞 傍 蹦 腻 扭 蔓 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 雏儿 细腻 淘气 扭 动 不由自主 信赖 索性 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 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指导学字第 24 页16、珍珠鸟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 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 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 4 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 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 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 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 义。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挂图。投影、磁带 主要板书计划 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的球儿 珍珠鸟 雏儿:飞落站撞信赖能创造美好境界 挨近 蹦到 喝 瞧 活动:啄笔尖 啄手指 飞到 扭动 挤开 钻进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 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 1、2 自然段 1、指名读 1、2 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 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 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 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 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 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 2 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 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 3――6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 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 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 间探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 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 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 儿。 A 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 特点的词语。 B 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 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 3 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 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 4 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 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 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 撞 挨 近 蹦 到 喝 瞧 啄笔尖 啄手指 (5)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 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 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齐读) 3、学习 5、6 自然段 (1)师引读,第 5 自然段,用一句 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 6 自然段 A 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 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 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 睡咂嘴) C 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第 25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 指导朗读第 5、6 自然段 4、师小结:第 3―6 自然段讲了珍珠鸟 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 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 3―6 自然段 四、作业 五、1、试背 4、5、6 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白天,它____________;信晚, 它_____________。 (3)第 6 自然段,出示: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 ________,我手中的笔__________。不一会 儿 , _____________ 它 睡 得 好 熟 呀 ! _________。 (4)第 7 自然段,出示: 看着___________我不由自主 地 _______________ ; 信 赖 , __________________。 2、指名四人试着完成填空,练背。 3、连起来背诵。 四、再读课文 1、生默读,想想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 赖我的 2、同桌互讲 五、指导造句 居然------不由自主--------六、布置作业 1、组词。 拨()淘()换()纽() 拔()掏()唤()钮() 2、造句。 居然―― 不由自主―― 3、解释字义。 1 ) 雏儿 在我肩 上 睡得 好熟 啊! . ( ) 秋天,果实成熟了。 ( ) 米饭煮熟了, 香喷喷的。 ( ) 2) .珍珠鸟在里面,就像躲进幽深 的丛林一样安全。 ( ) 这个问题他讲得深入浅出。 ( ) 夜已经很深了,王老师还在备课。 (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七节,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 7 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作者称珍珠鸟是可爱的小家伙,这 些概括了上文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2、指名回答 3、“不由自主”是什么意思? 4、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能不能换 种口气来说? 5、为什么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 (板书) 6、指名朗读 7、齐读第 7 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四、指名背诵第 4―7 自然段 1、分段指导 (1)第 4 自然段,引导学生看着板书 引背 (2)第 5 自然段,出示:第 26 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口语交际?习作四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 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 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 达练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 画。 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 示意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 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 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明确要求。 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 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 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 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 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 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 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 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 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 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 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 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 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 不同的提示。 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 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 图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文件中读出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