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咸鸡蛋打河南省新蔡县城大不大的三个县城的名字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A.一个咸鸭蛋的质量约为60gB.一张报纸的厚度约为75nmC.一名中学生1s心跳约为70次D.托起一袋统一方便面的力大约是5N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A、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咸鸭蛋的质量比鸡蛋略大一些,在60g左右.此选项正确;B、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此选项错误;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选项错误;D、一袋方便面的质量在100g=0.1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0.1kg×10N/kg=1N,所以托起一袋统一方便面的力大约是1N.此选项错误.故选A.
为您推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本题考点:
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
考点点评: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扫描下载二维码河南省各县市名称的由来(二)
我的图书馆
河南省各县市名称的由来(二)
河南省各县市名称的由来&&1、郑州市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中原地区都会,中国建城区面积和建城区人口第十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862.65万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1、郑州市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中原地区都会,中国建城区面积和建城区人口第十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862.65万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商朝都邑,今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和“中国交通十字路口”之誉,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九州通衢,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枢纽,国家战略综合交通枢纽,母亲河万里黄河之都,河南省省会,中国建城区面积和建城区人口第十三大城市,2010年,郑州市GDP4040.9亿,位列全国第22,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862.65万,辖六区四市一县、一个国家级新区郑东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郑州成为省会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城市绿化率处于中国城市前列。矗立在街道旁的法国梧桐成为城市一景,因此又被誉为“中原绿城”。 "绿城"的最权威出处:1990年,郑州市绿化覆盖面积2683多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25%,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从此,郑州就有了"绿城"的美誉。&行政区划下辖区县&&  郑州市辖7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1个县: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上街区、管城回族区,郑东新区,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巩义市、中牟县,另设1个国家级新区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人民政府驻中原区中原西路233号。&新郑市 有熊出没&  《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发生在中牟,“三英战吕布”发生在荥阳虎牢关;《西游记》研究会一些学者认为,小说的很多地点和故事原型其实就在巩义境内的青龙山……郑州六县市每一个都历史悠久,故事颇多,那么,它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呢?&  位于郑州市南部的新郑市,远古时代称“有熊”,因为当时这里丛林茂密,水源充足,有各种动物生长,其中以熊为多。这里的氏族部落也以熊为图腾。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阳,当时的郑国也将国都迁到了今新郑溱水、洧水之间,仍称郑国,历时近400年。到了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从阳翟迁到郑城,韩在此立都长达145年,后被秦国所灭。韩人都郑后,在此设立郑县。  秦统一六国后,普遍推行郡县制。为了区别陕西的郑县,将韩之郑县改为新郑县。当年的新郑县,延及今新密一带。  在新郑市发掘的战国制陶作坊遗址中,发现一块陶瓦,上有篆文刻写的“新郑”二字,表明新郑作为地名至少有2300年历史。后代多设新郑县建制。1994年设市。荥阳市 楚河汉界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郑州市西部的荥阳市在远古时代濒临黄河,曾是一片沼泽地,名为荥泽,或称荥波。古人在荥泽向阳的高岗上群聚为生,建起了荥阳城。  战国时的韩国,在此设荥阳邑。秦汉置荥阳县。西汉末年,荥泽干涸,成为平地。西晋置荥阳郡,以县治为郡治所在地。以后十六国、北朝、隋、唐等王朝均曾设置荥阳郡或县。  刘邦和项羽两军对垒中分天下的鸿沟——楚河汉界(如下图)就在这里。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5年,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在荥阳展开了长达4年的拉锯战,中间隔着鸿沟相持未决,谁也无法逾越一步。形势促使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后来这一情形被展现在象棋棋盘上,荥阳也成为中国的“象棋之都”。&登封市 登峰造极  位于郑州市西南部的登封,夏禹曾在此建都,称“禹都阳城”。后代曾在此地设置阳城县、嵩高县、嵩阳县。唐武则天时期改名登封县。  嵩山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人文胜景,是历代帝王巡游、祭拜的理想之地。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一行来到嵩山。她刚到这里就被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于是顷刻间萌发了创新思维,一改以往帝王对中岳的所有封号,将嵩山改名为神岳。  7年后的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武则天又在嵩山峻极峰建造祭坛。次年,登坛加封中岳,晋封嵩山神天中王为神岳天中皇帝,封天灵妃为天中皇后。甚至对早已名贯中岳的夏启和启母也加了号,分别为齐圣皇帝和玉京太后。同年,其下诏改元为“万岁登封”,并在县城西万羊岗建筑“封祀坛”。武则天在尽情游乐的同时,也没忘记通过举行封禅大典以展示自己的政绩和抱负,这与历代须眉帝王封中岳的规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就是在这一年(696年),武则天下诏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以表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  自此,登封县的名称历代沿用,一直到1994年撤县设市。&中牟县 天子猎场  郑州市东部的中牟,西周时叫圃田,是周天子打猎的场地。当时这一带地广人稀,丘陵起伏,植被茂盛,环境优美,王公贵族常在此聚集,打猎游玩,品尝禽兽美味。  汉朝开始设城,因城北有一座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相对于山东的外牟而称中牟。春秋时期属郑国,在此设邑。战国时属魏,置中牟邑。西汉始置中牟县。此后历代均设中牟县建制。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两军之间的一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巩义市 巩固不拔  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 年改市.&&&&&&&郑州市西部的巩义原称巩县,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所谓“山河四塞,巩固不拔”。巩就是固,因四面有山河之固,所以历代以“巩”为名。  商周时期,此地为阙巩国。春秋战国时期称巩邑。秦置巩县,此后历代多设巩县。1991年撤销巩县,设立巩义市。取巩县旧名之“巩”与驻地名孝义镇之“义”,合称为巩义市。境内有一处洛汭(音ruì,河流汇合或弯曲的地方),黄河与洛水在此交汇,是华夏河洛文明的标志性区域。&新密市 以山为名  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郑州市西南部的新密市,在西周灭商之后是密国和郐国所在地。密国是以密山为名,密山以“密”为名,是因为这里山的形状像座宏大的殿堂,古代山形如堂者称为“密”。  后来郑国灭掉了郐国,并将原来的密国故城更名为新密邑。韩国灭郑后,拥有此地。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灭亡,一直沿用“新密”这个地名。  西汉在县城东南置密县。此后东汉、曹魏等历代王朝均设密县建制。&&2,开封市开封古称东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称),简称汴,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其中耕地面积363.4千公顷,市区面积35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80万,辖尉氏县、杞县、通许县、兰考县、开封县五县和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回族区、金明区五区。历史名城  东京城、开封府、杨家将、宋体字、指南针、活字印刷术、清明上河图、七朝古都,河南开封!  城市特点“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都、东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魏国,又名梁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故都”。  开封与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八大古都,是中原地区的重要旅游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坐落于开封市&行政状况  截至日,开封市辖6个市辖区、5个县;全市共有25个街道、34个镇、56个乡。开封市总面积6444平方千米,人口544万,其中市区人口125万。尉氏县历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袭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1962年尉氏、通许分置。1983年8月撤开封专区,尉氏归属开封市至今。&兰考县1954年撤销兰封县和考城县,合并后命名兰考县;古时候,今兰考县境属豫州之地。西周时期,其西部属卫国,东部属戴国。历来分别设置了东昏县和谷县,进而演变为兰阳、仪封和考城三县。今日兰考县就是由历史上的兰封(由兰阳、仪封合并)考城两县合并而成。清代,兰阳、仪封二县合并,称兰仪,以二县首字为名。因讳皇帝溥仪之“仪”字,改兰仪为兰封。1954年,兰封、考城二县合并,称兰考县,又以二县首字为名。&开封县开封县,原为秦置启封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为开封。春秋为郑地,汉置开封县。据《太平寰宇记》,开封,取开拓封疆之意。&3,平顶山市&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1957年建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越来越为中外所瞩目,现已成为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市区人口100万,市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2003 年,平顶山市被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原之崛起城市。&&&&&&&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西靠伏牛山,东接黄淮平原,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中国煤炭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面积7882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20万,市区人口102万,市区建成面积80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 2003 年,平顶山市被河南省确定为中原城市群九个中心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原之崛起城市。  平顶山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  1957年由叶县、宝丰县析置平顶山市,以环绕市区北面的山峰皆为平顶得名,1964年改为特区,1968年设市。城市之最  1、应国古都,千年鹰城  2、温泉之乡——鲁山上中下汤  3、长城之父——楚长城  4、妙善公主,千手千眼观音起源地——香山寺  5、世界最大铜佛——京灵山大佛  6、世界最重铜钟——世纪铜钟  7、亚洲最大飞机储备基地——鲁山飞机航展馆  8、中国第二大陆地井盐——叶县盐田  9、中国北宋时期大文豪之墓——三苏坟  10、集北雄南秀为一体的过度带奇观——石人山  11、世界刘姓发源地——昭平台水库  12、“叶公好龙”叶公居住地、埋葬地——叶县&&&&&&& 13、世界叶姓发源地——叶县  14、中国最早一次以少胜多的大战——昆阳大战发生地  15、中国延绵近千年的书会——马街书会  16、中国曲艺之乡——宝丰  17、中国魔术之乡——宝丰  18、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宝丰  19 、柞蚕之乡——鲁山中汤、下汤。  20、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平顶山(河南省汝州市、平顶山宝丰县)  21、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鲁山  22、中国冶铁文化之都——舞钢  23、中国曲艺城——平顶山  24、中国书法城——平顶山  25、中国三大高压开关之一——平高集团  26、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帘子布生产地——中平能化集团  27、中国清香型国酒——宝丰酒  28、中国五大火力发电厂,华中电网骨干——姚孟电厂  29、中国第二大统配煤矿——平顶山矿区  30、中国神秘军事洞穴——林彪迷洞  31、中国建国后上山下乡运动起源地——郏县  32、中国特厚钢材生产基地、北京2008奥运主题建筑鸟巢的钢材生产基地——舞钢公司  33、先古传说,大禹铸九鼎之处——荆山  34、中国先秦伟大思想家墨子的故里——鲁山  35、中国惟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县衙——叶县县衙  36、中国三大高压开关之一——平高集团&行政区划截至日,平顶山市辖4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新华区 卫东区。石龙区& 湛河区& 宝丰县& 叶 县&& 鲁山县&&&&&&&&&&& 郏县&舞钢市&宝丰县 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因当时县境内有白酒酿造,汝官瓷烧制,冶铁工场等,物宝源丰,宝货兴发,奉敕赐名“宝丰县”。&叶县叶县,汉置,因春秋为叶邑得名。叶县古为豫州地,周为应侯国,春秋时期属楚,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这里是叶姓始祖沈诸梁的封地,海内外2300万叶氏后裔的祖地,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于此。&鲁山县鲁山县内有鲁山;&&&&&&唐改县名名鲁山,因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鲁山县历史悠久,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县,后改称鲁阳,春秋时属郑,后来隶楚。楚肃王三十年(公元前374年),魏伐楚取鲁阳,鲁阳属魏,西汉置鲁阳县,归南阳郡。三国时,属魏,晋代,属南阳国,南北朝永初年间,属南朝宋。公元487年,北魏孝文帝南巡,改名山北县,并置鲁阳镇。太和十八年(495),为荆州治所,又为广州治所。太和二十二年(499)。兼鲁阳郡治所。隋大业初(617),改名鲁县。唐武德四年(621),为鲁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废州,改鲁县为鲁山县,隶属伊州。贞观八年(634),属汝州。至明洪武初,属南阳府汝州。成化十二年汝州升为直隶州,鲁山县直至清末民初仍隶属汝州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属河南河洛道,民国二十一(1932)年到三十六年(1947),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后隶属许昌专区(后改地区),1983年归平顶山市辖,至今未变。&郏县 郏县源于郏国;&&&&& 周康王时(公元前1004年—前967年)称“夹”,北魏太和17年(公元493年)改为龙山县,属顺阳郡;隋开皇初(公元581年)改为汝南县,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为辅城县;大业初(公元605年)改为郏城县,元大德八年(1304)复置郏县,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改隶汝州直隶州;清代沿明制。仍隶属汝州直隶州,民国初,先后属河陕汝道、豫西道、河洛道。1949年3月属许昌专区;1986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舞阳市1974年析舞阳县一部分建钢铁厂,1977年各取首字命名为舞钢区,后改舞钢市。&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西汉时分属西平、舞阳,北魏时改属西舞阳县,唐代属舞阳县,以后历代相沿。&4,洛阳市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 ,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  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  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行政区划  洛阳辖7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  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洛龙区、吉利区、伊滨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涧西区涧西区位于洛阳市涧河以西,东以涧河为界,&西工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洛阳老城以西大规模兴建兵营,当时叫“西工地",简称“西工”。195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工区,两年后并入原洛北区,1975年又分设至今。&老城区老城区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现在的老城是金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金以宋“河南府”为主体建城,至1948年洛阳解放前城池基本不变,故称“老城”,是洛阳最后一座城池。&瀍河回族区瀍河回族区位于洛阳市东部,因瀍河在区境内穿过而得名。&洛龙区日国务院批准:将洛阳市郊区更名为洛龙区,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西工区凯旋东路迁至关林镇。&吉利区洛阳市吉利区位于九朝古都洛阳北30公里黄河北岸,毗邻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982年因建设全国单系列最大炼油装置--洛阳炼油厂(今洛阳石化总厂)而设立。&偃师市偃师县,汉置,取武王伐纣,于此“息偃戎师”之意,现为偃师市;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伐纣,回师息戎,因我偃师”。周武王伐纣之后,回师西亳,息偃戎师,马放南山,牛放桃林,表示不再用兵,偃师因此而得名。因此,西亳从周代时始称“偃师”。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因名偃师。”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攻取朝歌,灭掉商朝。武王回师镐时,认为天下已经太平,决定偃师息戎。于是“放马华阳”,兵车入库,表示不再打仗。  秦因置偃师县。1993年撤县设市。&孟津县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尚书·禹贡》注,在孟置津,谓之孟津。&&&&&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孟津,又称盟津,它是黄河上的一个古老渡口。黄河西出昆仑,融汇百川,从荆紫山北麓八里胡同泻出,经阪泉湖,进入邙山北麓。在这里,上古有一个古老的方国,名曰孟涂国。这里生活着一个以舟楫为生的古老部族,用古老的方舟开辟了一个古老的渡口,这就是孟津。&新安县新安县,含义中也有祈求新的安宁之意;&洛宁县隋义宁二年(618年)在永固城改置永宁县。据《洛宁县志》:“县曰永宁,示罢兵革安井里之意。”李渊自说:起兵志在平息干戈,宁靖天下。1914年以洛河改名洛宁县。&宜阳县宜阳地域,夏、商属豫州雒西地。西周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为韩宜阳邑。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伊川县伊川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称伊国、伊阙,虞舜时称伊川,隋时置伊川县。后历经变革,至1932年,合并平等、自由两县为伊川县。&嵩县&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栾川县以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因栾木丛生改为栾川。&汝阳县明初为嵩县地。成化十二年,析嵩县东、汝州西又复置伊阳县,隶属汝州直隶州。清朝时至民国初仍隶汝州;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汝阳改属洛阳市至今;&5,商丘市商丘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国中原东部,简称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有着4600余年的建城史,因商人、商业、商品发源于商丘,商朝建都于商丘,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古称亳、宋国、梁国、梁园、睢阳、宋城、宋州、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商丘东临大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陇海与京九铁路、商杭与徐兰高铁、连霍与济广高速、105与310国道等在商丘市区交会,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为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东部经济、交通和工商业中心。&行政区划截至日,商丘市辖4区1市6县,梁园区,,睢阳区,永城市,柘城县,虞城县,夏邑县,宁陵县,民权县,睢县商丘由来  商丘市,名称源自上古时这里地应商星,“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以命名。&&&&&&&&&&&&& 商丘是先商和商业的发祥地。早在4千年前,帝喾次妃简狄,因吃玄鸟而生(ē)阏伯,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阏伯便是商的始祖。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  商丘的“商”字,源于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丘因此被誉为“三商之源”。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遗址。&梁园区梁园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北部、北依黄河故道,因西汉最强大的诸侯国梁国建都睢阳,梁孝王刘武在睢阳城内筑梁园始而得名。&睢阳区睢阳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因地处古睢水之北,而得名。&永城市永城市,隋代置县,因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曰永城,以示祥瑞,1996 年改市。“永城”的来历:因县城屡遭水击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远为城之意。 (《永城县志》)&柘城县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虞城县虞城源于虞国;&夏邑县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 古城夏邑,历史悠久。为何取名夏邑,民间传说不一。远在战国时期,取名下邑,因地处低洼,取其低下之意。到了金朝,女真族对沦陷区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中原大地反抗民族压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传说当时下邑北是刘楼村,有个农民叫刘华夏,他看到金人对中原人民残暴的奴役和残杀,便聚众数十人揭竿而起,十日之内发展到三千余人。他们在刘华夏的带领下,杀死女真族统治者,攻克下邑县城,以下邑为据点,四出打击女真官兵。同时,为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改“下邑”为“夏邑”。700余年来,夏邑的名字相传至今。但根据历史记载,古代金蒙交替之季,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建立了一个女真族的割据政权,国号大真,1217年改国号“大夏”,史称东真国或东夏国。既然以“夏”为国号,则此应为女真金人较为喜爱的字。故下邑更名夏邑,实为讨好女真人也未可知。&宁陵县宁陵县,汉置,战国魏公子无咎封宁陵君在此,秦为宁陵城,故名;战国始有宁陵一名。据《宁陵县志》:“从来更置改属,民不宁居”,并引班固之语:“邑无定名,民无定里”为证。以宁为名,是出于人民的意愿。战国末年,由于信陵原名宁,易名宁陵。汉武帝置宁陵县。&民权县&民权县,1928年设立时,取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丶主义”之一的“民权”二字作县名;1928年置民权县。当时位于睢县、考城、兰封、宁陵、杞县五县之间,匪盗出没,社会秩序混乱。刘镇华上电冯玉祥将军,说这一带“去睢、考、兰、宁均极远,实有鞭长莫及之虞”,拟授“平等、自由、博爱先例,划睢、考、兰、宁四邑边地,于适中地点,添设县治。”“平等”、“自由”是1927年用资产阶级政治口号在伊川、宜阳一带和“博爱”同时设置的两个县,刘氏认为应该仍用这样的口号作县名置县。冯玉祥定新县为民权县。2005年,民权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李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程庄镇管辖,程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睢县睢县境内有睢水;6,安阳市&安阳,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面积7413平方千米,人口542万,辖1市5县4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袁世凯墓、曹操高陵所在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行政规划,安阳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和5个县,1个国家高新区.。北关区, 文峰区,殷都区,龙安区,林州市,滑县,安阳县,汤阴县,内黄县。&名称由来  北蒙——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北蒙。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奄”迁来北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灭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安阳——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变宁为安,其意相近。古时以水北山南为阳,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36 郡。安阳分属上党、邯郸二郡。三国时安阳属魏郡。  相州——401年,北魏在邺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邺城仍属相州治理。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邺城被焚,邺民全部迁至安阳。安阳遂称相州,亦称邺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1192年(金代),升相州为彰德府。此为彰德府名称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国初年。1913年,废彰德府,复置安阳县。1949年成立安阳市,隶属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阳市为河南省直辖市。&殷都区殷都区由中华第一都——殷商古都所在地而得名,&林州市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赵国。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山取名,称隆虑县,因避殇帝刘隆名讳,改名林虑县。金贞三年(1215年)改为林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改为林县。民国29年(1940年)3月划分为林北、林县两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民国32年(1943年)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辖。民国35年(1946年)6月林北、林县合并,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划归河南省,属安阳专区辖。1958年4月属新乡专区辖,1962年复归安阳专区辖。1983年撤归属安阳市辖。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县级林州市,还归属安阳市下辖。&滑县滑县之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于“滑”,盖因滑台城而得名。春秋时,滑县为卫国的曹邑。秦汉之时,滑境称白马县,隶属东郡。隋至明初,滑县称滑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废白马县入滑州。七年降滑州为滑县。1986年2月,濮阳市的滑县、内黄县改属安阳市。&汤阴县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汤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荡阴县,因位于荡水(现汤河)之阴得名。荡原为古国名,因荡水流经古荡国得名。东魏天平二年(535年)称魏德县。唐贞观元年(627年)以水微温,改荡水为汤水,并荡原为汤阴县。&内黄县汉置内黄县。魏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7,新乡市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旅游城市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是豫北的经济和交通中心,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目前市区人口110万,建成区110平方千米;,辖四区两市六县,新乡同时拥有中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行政区划辖两市(卫辉市、辉县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四区(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由来新乡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西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卫滨区因坐落于美丽的卫河之滨而得名,&卫辉市卫辉市,殷商时为畿内牧野地。周武王灭纣,封邶、鄘、卫三国,此地属鄘。成王平武庚叛乱后,邶、鄘并于卫,此地属卫。&辉县市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取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名命名),故以“辉”为名,称“辉州”,领苏门、山阳二县。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立县,改辉州为辉县,&获嘉县获嘉县,因汉武帝刘彻行至汲县新中乡,获南越相吕嘉的首级,以此置县;&原阳县秦时始置阳武县,西汉置原武县。宋神宗熙宁年间,并原武入阳武,宋哲宗元祐年间复置原武县。1950年3月,原武、阳武二县合并为原阳县,以二县首字得名。&延津县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北齐并入南燕。隋开皇六年(580年)复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封丘县在公元前21世纪,夏启立国、姜钜的后人姜封父被封为诸侯,食邑于封丘,并建立民族封帮称为封父侯国。&长垣县战国时期,卫之匡邑、蒲邑,被魏国兼并,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的陈墙村一带,置首垣邑。此地在当时有一道长墙,或曰防垣。此防垣或用于防水,或用于防兵,此时已有“长垣”之名。&8,许昌市&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省辖市之一,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非公有制经济发达,同时拥有许昌新区(副厅级)和东城区、许昌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3个现代化新城区,以电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原电气谷,在烟草种植与加工上历史悠久,美誉“烟草王国”。&行政区划截至日,许昌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魏都区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作于此,故称为许地,周朝时候被奉为许国。秦统一天下后,被改为许县。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因魏的基业昌盛于许,许县就被改称为许昌,后人也称为魏都,魏都区的名字就由此而来。&禹州市禹州市取名自明代的禹州;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禹州在春秋时,为郑之别都栎邑。战国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称禹为阳翟。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长葛市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5 年改长葛市。&鄢陵县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周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襄城县襄城县,春秋时期称“氾邑”、“氾城”;公元前540年,东周春秋时期楚灵王在氾之西北筑新城,东周帝王周襄王避难曾居氾,故名“襄城”。秦统一六国后,设襄城县,属颍川郡;自唐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许州,后历代相沿;1949年7月隶属许昌行政区,1986年改属平顶山市,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划归许昌市管辖。&9,鹤壁市&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连。总面积2299平方千米。辖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人口161万,以汉族为主。鹤壁在元代以前就已形成集镇,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1957年因煤建市。矿产资源有煤、硫铁矿、陶土、铝矾土、白云岩等,是中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有煤炭、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农业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柿子、苹果等。名胜古迹有鹤壁集古瓷窑遗址、五岩寺石窟、玄天洞石塔。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行政区划截至日,鹤壁市下辖3个市辖区、2个县;鹤壁市鹤壁在元代以前就已形成集镇,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1957年因煤建市。&淇滨区因淇河流经该地而得名。&浚县因浚河流经该县,故名。&淇县因有北方漓江之称的淇河流经与此而闻名,10,焦作市&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辖4个市辖区和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全市共有45个街道、36个镇、22个乡。 焦作市面积4072平方千米,人口361万(2009年)。区位优势  焦作市,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相望。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071.1平方公里,总人口361万。  焦作是一个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的城市。它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合部,又是新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中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河南省第一条城际铁路——郑焦铁路已经开工建设。拥有郑焦晋、新焦济、济洛、焦温等高速公路,地方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高速公路连通,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二级”、“村村通硬化路”。&焦作市,1945年置,因明代有9户焦姓在此经营煤炭作坊得名&&&历史沿革焦作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居住。夏朝属冀州,称覃怀地。商及西周属畿内地,分属雍、邗、温三国。东周为晋南阳地,战国时属魏、卫二国地。秦属三川郡,西汉属冀州河内郡。东汉属司隶部河内郡。三国属魏国冀州河内郡。晋分属司州河内郡、汲郡、荥阳郡。南北朝分属司州河内郡、荥阳郡。后魏分属怀州河内郡、武德郡、司州汲郡、东恒农郡。隋分属河内郡、汲郡、荥阳郡。唐分属河北道怀州河内郡、河阳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郑州荥阳郡。五代分属怀州、孟州、郑州、开封府。北宋分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京西北路济源郡、京西路郑州奉宁军制、京畿开封府。元分属燕南河北道怀庆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明分属河内布政使司怀庆路及开封府。清属河南省怀庆府。1913年,河内县改为沁阳县。1927年沁阳县东部划出,成立博爱县。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月改为焦作县。日,改为焦作矿区,划归平原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领导。日,平原省撤销,焦作矿区划归河南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领导。日,改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领导。日,修武、博爱两县划归焦作市领导。日,撤销修武、博爱两县建置,并入焦作市;撤销温县建置并入沁阳县。日,恢复修武、博爱、温县建置,归新乡行政专员公署领导。日,焦作市属河南省和新乡地区双重领导。1982年3月,焦作市划为省辖市。日,修武、博爱两县划归焦作市领导。1986年1月,温县、武陟、孟县、济源、沁阳五县划归焦作市领导。1988年,济源县改为济源市。1989年,沁阳县改为沁阳市。1997年,孟县改为孟州市,济源市归河南省直接领导。2002,焦作市辖沁阳市、孟州市两市,修武县、武陟县、温县、博爱县四县和解放区、山阳区、中站区、马村区四个城区。&解放区解放区的前身叫市内区。日,焦作首次解放后,划修武、博爱两县各一部分建立了焦作市,并把辖区分组为一、二、三区。11月底,一、二区合组为市内区(今解放区的前身)。  1948年2月,焦作市改为焦作县,市内区改为第一区。10月,焦作第二次解放,恢复了市内区。  次年10月15日,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市内区属矿区领导。1953年6月,市内区改为焦作镇。  日,焦作矿区改为焦作市,焦作镇改为焦作区。日,焦作区改为城区,日易名为解放区(因区机关坐落在解放路而得名),10月20日改为解放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复解放区之名。&山阳区因位于太行山南部而得名(山南河北为阳,)&沁阳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沁阳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覃怀之城”、“河朔名邦”的美誉。 夏为覃怀首邑,商属商畿重地,周启野王邑,汉设野王县,隋改河内县,明置怀庆府。原怀庆府老城城,商铺林立,经济繁荣;文庙书院,星罗棋布,文化底蕴浓郁。 沁阳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全国文化先进市和省历史文化名城。&孟州市&孟州市取名自唐代的孟州;孟州历史悠久,秦为河雍,汉置河阳,唐为孟州,明称孟县,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孟州市。孟州市古称孟涂国,秦置河雍县,汉称河阳县,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升河阳为孟州,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孟县,1996年撤县设市,&修武县修武县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博爱县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从沁阳县析出一部分,并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之意,设置博爱县至今。&武陟县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武陟县夏属冀州,春秋置怀县,秦易名武德。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武陟县。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武陟历史悠久,夏朝属冀州,称覃怀。周初,称怀邑。&温县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以德,民利灌溉。现在此温泉已因黄河湮绝计数百年&11,濮阳市&濮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2′0〞-116°5′4〞,北纬35°20′0〞-36°12′23〞。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菏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东西长125千米,南北宽100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49.5平方千米,总面积4266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2.5%)。2009年,濮阳市总人口为365.17万人。&行政规划濮阳市辖1个市区、5个县,即华龙区、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市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 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清丰县清丰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载:“以县界有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州田承嗣请为县名;清丰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春秋属卫,古称顿丘,东汉末年曹操曾任顿丘令。隋朝出大孝子张清丰,唐大历七年,钦定更名为清丰县,&南乐县南乐县,五代唐晋王李存勖,因避其祖李国昌之讳,以县治在旧治之南,改昌乐县为南乐县。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分魏县复置昌乐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六年(623年),昌乐县治由吴村北(即仓颉陵北侧)向东南迁至谷村一带(距今南乐县西北10公里)。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一说在晚唐出土的墓碑志中已有南乐之名,南乐名称始于何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为避河患,敕令南乐县东迁今城,即今南乐县城。&范县范县历史悠久,为上古颛顼氏故墟,舜帝故里,夏属,昆吾,春秋为晋邑,西汉初(公元前206年)始置县,以南临范水而得名,迄今已有2200余年历史。"&台前县台前县,1978年设置,因县政丶府驻台前村得名;12,漯河市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境内主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河流,风景秀丽。漯河市是中国食品名城,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乐天澳的利集团总部位于漯河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中粮在漯河市投资,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中国品牌城市”。&漯河市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源汇区&& 郾城区  召陵区&&&&& 舞阳县&&&& 临颍县&舞阳县舞阳,因在舞水之阳而得名。&临颍县河南省河南省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因濒临颍水而得名。&13,三门峡市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崛起的一座新兴城市。每年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这段风寒雪飘的季节,这座美丽的城市总会迎来西伯利亚的朋友-----白天鹅。 在三门峡库区广阔明澈、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天鹅自由自在地飞翔、飘游、嬉水、觅食,安详地休养生息,三门峡也因此有了“天鹅城”的美誉& 行政区划:辖1区、3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义马市义马市因境内义马村得名。本为驿马,义马似由驿马而得名。又传唐秦琼在此饮马,后“饮”演为“义”,故名。&灵宝市传远古时代,这里曾被唤作“桃林”。那时候有个巨人名叫夸父,平时他双耳总是挂着两条长蛇,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桃木拐杖。一天,他忽然异想天开,要与太阳赛跑。从日出开始,他翻山越岭,跨河涉泽,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夸父一见太阳落山,便奋力猛追,但还没到太阳身边,就被炽热的火光烤得口干舌燥,痛苦难忍。只好回转身跑到黄河、渭河去喝水,虽然河水都被喝干了,但还是不能解渴,最后渴死在秦岭脚下,他的桃木拐杖也变成了蜿蜒几十公里的大桃林。  每当春天桃花盛开,这里蝶飞蜂舞,景色宜人,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桃林”。  相传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一日早朝时,唐玄宗刚刚坐定,陈王府的参军田同秀上前启奏:“启禀陛下,微臣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桃林县(今灵宝市)函谷关丹凤门上紫气萦绕,玄元皇帝(老子)飘然其中,臣正要上前叩拜,只听他老人家说:‘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说完就不见了,臣不解其意,奏请陛下圣裁。”玄宗听后大喜,立即派人到函谷关寻找灵符。果然不错,在函谷关原关令尹喜故宅西边挖出了一道“灵符”——一个桃木制成的木片,上面用朱砂写着“十十十木”四个字,众人皆不解其意,只好将“灵符”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呈送玄宗御览。玄宗拿着“灵符”,左看右看,怎么都看不明白,众臣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后来还是擅长趋炎附势的田同秀试探着说:“微臣的看法不知对否,不敢妄言。”“爱卿发现‘灵符’有功,但讲无妨。”“臣看这几个字合起来好象是古书中的‘桑’字。三个十字,外加一个木字,将木拆开则为一个十字,一个八字,合起来是四十八。”这样一说,群臣都有所悟。“四十八,四十八,玄元皇帝保佑吾皇四十八年盛世。”一位大臣竟然高兴的大叫起来。大家也都随声附和,说这是玄元皇帝显灵,送来“灵符”,可喜可贺。唐玄宗自然也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子对他的恩赐,于是就把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并将发现“灵符”的桃林县改为灵宝县。&渑池县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陕县“陕,隘也”,就是险要难以通行的地方。陕县县境位于崤山山岭的环抱之中,“据关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豫西和渭河平原间的咽喉,固以“陕”为名。一说周成王时,周公、召公以陕塬为界,分陕而治,故名。&卢氏县汉置卢氏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汉因卢敖得仙,始置卢氏县。”卢敖为秦朝博士。一说以山得名,卢氏山在今县城西北。&14,周口市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辖淮阳、鹿邑、扶沟、沈丘、太康、郸城、西华、商水和川汇区、项城市八县一市一区,辖区耕地面积1170万亩,耕地面积居全省第2。截至2008年,周口总人口为1112万人,超越南阳成为河南人口第一大市。人口年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5.71‰,自然增长率为8.34‰。周口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达400万人 。&&全市共辖川汇区 、项城市、沈丘县、郸城县、淮阳县、鹿邑县、太康县、扶沟县、商水县、西华县共辖八县一市一区。&项城市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是封国而治的地方行政单位或行政区划之一,隶属于周王(或周天子)。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 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扶沟县 扶沟县 位于河南省东部,属周口市。古称桐丘,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而改为扶沟。面积1170平方千米,人口70.52万。扶沟,古称桐丘,公元前196年,即西汉高帝十一年置县,因桐丘古城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故此得名,迄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西华县“西华”是与“东华”相对而言的。据《水经注》:“有东,故言西矣。”东即东华城。东华、西华得名,起于华氏。宋大夫正考父,食采于华,为华氏。因地域很广,有东华、西华之称。汉置西华县。&商水县商水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周口市。宋太祖赵匡胤隆元年为避其父赵弘殷讳,改溵水县为商水县至今。&太康县史料记载,夏王太康曾迁都于此,筑城定居,死后葬于城东南2里处,太康陵墓今犹存。秦王嬴政二十三年(前224)始置阳夏县。隋开皇七年改设太康县,沿袭至今。&鹿邑县鹿邑古称“鸣鹿”、“苦”、“真源”、“谷阳”、“仙源”,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鹿邑县,&郸城县传说中,郸城是老子炼丹成功的地方,取【丹成】谐音郸城。&淮阳县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10县市中心,属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宁县,1913年改淮宁县为淮阳县,因位于淮河之北而得名。&沈丘县秦置项县、东魏改秣陵县、隋改项城县、明置沈丘县。沈丘是以周朝的沈国为名的,沈丘意为沈国废墟。&15,驻马店市&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北纬32°18' -- 33°35 ' ,东经113°10' -- 115°12'之间,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是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发祥地;重阳节和中国“四大传奇”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盘古开天地”美丽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明成化十年(1474),崇简王就蕃汝宁,在此设驿站,名驻马店,京汉铁路通车后形成集镇。市境原为确山县地,1949年设驻马店市,1952年撤市改镇,1953年复市,1958年再度撤市改镇,为确山县辖镇。1980年再复置驻马店市。&驻马店辖1个行政区、9个县,确山县&& 泌阳县&& 遂平县&& 上蔡县&& 西平县 汝南县&& 新蔡县 正阳县& 平舆县&确山县确山县内有确山;因境内有确山而得名。&泌阳县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属驻马店市。因位于泌水之阳(山南水北为阳)而得名。&遂平县汉置吴房县,隋复置,唐改为遂平县。据传李愬取蔡州,是从吴房的文城栅出发的,蔡州平定后,为了纪念这次袭击战的辉煌战果,取从此出兵,遂平蔡州之义。&西平县据传西平是黄帝元妃嫘祖的故乡。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西平原有西陵亭,即西陵氏所居。因为“西陵于夷”故名西平。&上蔡县 上蔡,商代即以“蔡”为名。上蔡的“蔡”是从县城东蔡岗上的蓍草得名的。上古时期,盛行占卜,用蓍草占卜叫“筮”,“蔡”字由“草’、“祭”组成,就是用蓍草祭神占卜的意思。《续河南通志·舆地志》说:“宓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曰蔡。”汉置上蔡县。因蔡平侯徙新蔡,遂称此为上蔡。&汝南县汉置汝阳县。1913年改为汝南县,因在汝河之南,故名,汉为汝阳,似为后来河水改道所置。一说西汉置汝南郡,因辖区大部分在汝河流域南部,故名。 &平舆县 夏、商时期,平舆称挚地,为古诸侯国之一,国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时并入沈子国。因文王之母太任归省家书中有“平舆”抵达(即坐车平安回到娘家)字样而得名。&新蔡县史料记载,上古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尧舜时代,伯夷因佐大禹治水有功,曾封于此地为吕侯国,到春秋时期,蔡平侯将国都迁到此地名为“蔡州”,后取名“新蔡”。 &正阳县正阳县,曾名滇阳、慎阳和真阳。据《读史方舆纪要》:“滇、慎具读真”音,西汉置滇阳县,由滇水经县南流过,故名滇阳。永平五年失印,据《重修正阳志》:“正阳县,古慎国”。便以古国名作县名,改滇为慎,水名也被改为慎水。南北朝时改为真阳县。隋为真丘县,唐初为淮阳县,后复真阳县。清世祖名胤禛,年号雍正,讳“慎”字。“禛”与“真”同音,雍正元年改“真”为“正”,始名正阳县。&16,南阳市&南阳,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因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  南阳是河南省第三大城市,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市是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南阳是中原经济区主体区和连南启西的重要支点。2012年中国农民运动会将在南阳召开。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楚文化与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卧龙岗三国文化旅游集聚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口水库,和桐柏淮源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南阳四大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南阳由来“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得名由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南阳位于汉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阳”性的双重特征。&行政规划,南阳市辖2个市辖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2个工业管理区、10个县、1个县级市&邓州市邓州市取名于隋代的邓州,以姓氏得名,&南召县南召县,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南阳县北部置县时,以境内的南召店之“南召”为县名;&方城县 方城,春秋楚地,秦于此置阳城县,汉改称堵阳县。北魏始县方城县,后废置无常,至宋复置。金于此置裕州,领方城、舞阳、叶县三县。明废方城人州。明清均属南阳府。&西峡县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③的西峡口而得名。&镇平县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设置镇平县。当时金朝已临末期,危机四伏,镇平之名,当以阳管镇的“镇”加“平”字,取镇慑和平定判乱之义。&内乡县隋代易名菊潭县。开皇三年(583)为避隋文帝父亲杨忠的讳,改中乡县为内乡县,治所设在今西峡。五代周显德三年(956),并菊潭县入内乡县,辖境含古析,郦二县。金代复将淅川县合于内乡县。&淅川县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社旗县1965年11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名,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社旗县,寓意“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唐河县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而得名;&新野县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 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故以新野为名。  一曰: 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  一曰: 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 称“蒸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西汉初新建为县时,遂称新野。&桐柏县原为复阳县,隋改桐柏县,因位于桐柏山麓,以山为名。 &17,信阳市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间的战略要地,豫南经济、文化、教育、物流中心,也是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信阳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宜居之城、魅力之城、创业之城,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信阳市下辖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淮滨县、息县、新县、商城县、罗山县、光山县等七县两区,代管固始县,&浉河区信阳市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之滨,因淮河支流浉河穿越全境而得名。&罗山县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罗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代(公元前1世纪)始置县制,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定名罗山。&潢川县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旧称光州,&淮滨县&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因地处淮河之滨而得名,属于信阳市。&息县自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分封赐土,羽达建息国至今,已历数3000多年。息夫人爱国爱民“三年不语”,深受百姓敬仰;公元前538年赖子国虽为楚灭,但臣民不降,“赖、罗、傅同宗”;新息候马援,边关平叛安民,“马革裹尸”,至今激励后人;“秦楼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产犹在;“申息之师”,人民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尚存。虽历史风云多起,可“息”字岿然不变。&&新县&新县, 1947年改经扶县而来,因驻地在新集,故名;&商城县。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属九江郡。西汉时期置雩娄县。隋开皇初期,更名殷城县。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避宋宣祖弘殷讳,改殷城县为商城县。属光州弋阳郡,至此始得县名。光山县周为弦子封国,故称“弦”;春秋为弦国地,战国属楚;秦代辖于九江郡;西汉置西阳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光城县,同年并置乐安县;隋开皇三年(583)光城县并入乐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析置光山县。此后一直是豫南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4000余年。因有浮光山,“每有光耀”故名。&固始县关于固始县名,明嘉靖固始县志记载:“史记正义日,孙叔敖以寝丘土寝薄取为封邑,李通慕叔受邑,光武嘉之,改名固始。臣按:县名日方此,岂因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可见,固始县名是取“坚固通始”之意沿用至今。 &18,济源市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邻接山西省。北依太行,西距王屋,南临九朝古都洛阳,东接太极故里焦作,1997年上升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黄河三峡、济渎庙形成旅游业的五大品牌。工业经济发达,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万元。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约68.25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3°C,年降水量641.7毫米,无霜期223天。矿产资源丰富,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手工艺品天坛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土特产有黄花菜、冬陵茶等。济源市号称“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从最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10000年前,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2005年被列为河南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济源来源 济源市号称“愚公故里、济水之源”,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秦代(前221-前206) 济源境内设轵县。一说属三川郡,一说属河内郡。 汉代(前206-220) 济源境内设轵县、波县(今裴城一带)、沁水县(今王寨一带) 。三国时代(220-280)济源境内设有轵县、沁水县,属魏国河内郡。 西晋(281-316)时济源境内有轵、沁水二县,属河内郡。 东晋(317-420)时期,济源属前秦。 北魏后分为东魏和西魏。济源东部属东魏,境内有轵、沁水二县。西部属西魏,境内设有邵郡。辖苌平县。 北周(558-580)和北齐(551-577)时期,沁水县并入轵县,改苌平县为王屋县。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 ,析轵县北置济源县,大业三年属河内郡。从此有了济源县。唐代(618-907) 济源一带政区变化较大,屡建屡废。唐末,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其中济源属孟州,王屋、河清属河南府。 北宋时期,济源境内有济源、王屋、河清三县,属孟州。 金时期,济源属金国(),设济源、王屋二县。属孟州。 元代,王屋县并入济源县,属怀庆路孟州。明清济源县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32年属河南省行政督察第四区。至1949年。 1988年撤县建市,原属新乡地区,后划归焦作,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副地级城市),2003年被列为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之一。
馆藏&1090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县城经济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