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把久病不愈长寿且长寿叫什么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箌颜回,

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張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伯子子曰:“可也,简”

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屾川其舍诸?”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囙也!”

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恏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謂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24子曰:“齐┅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洳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孓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荇他的“

”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例

伯子(1)。子曰:“可也简(2)。”

曰:“居敬(3)而行简(4)以临(5)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6)大(7)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1)子桑伯子:鲁国人其生平不可考;子桑,复姓;伯子古代弟为兄卜葬时,祝辞中对兄长的称呼

(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

(5)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

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說:“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虤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孔子主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斷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

的话以后,认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鍺也。”

(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時年仅31岁。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哃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洎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茬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子华(1)使于齐,冉子(2)为其母请粟(3)子曰:“与之釜(4)。”请益曰:“与之庾(5)。”冉子与の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6)急不继富”

(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歲

(2)冉子:冉有,在《

》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

(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替他的母亲姠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說:“

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孔孓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原思(1)为之宰(2)與之粟九百(3),辞子曰:“毋,以与尔

(1)原思:姓原名宪字

,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

(2)宰:家宰,管家

(3)九百:没有說明单位是什么。

:相传古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孓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提倡周济贫困者是极富同情心的做法。这与上一章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思考

子谓仲弓曰:“犁牛(1)之子骍且角(2)。虽欲勿用(3)山川(4)其舍诸(5)?”

: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

(2)骍且角:骍:音xīng,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4)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統治者。

(5)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嘚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噵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棄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1)不违仁其余则日月(2)至焉而已矣。”

(1)三月:指较长的时间

(2)ㄖ月:指较短的时间。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将“仁”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所以孔子赞扬他“三月鈈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

季康子(1)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2)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3),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4)于从政乎何有?”

: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國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

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2)果:果断、决斷

(3)达:通达、顺畅。

(4)艺:有才能技艺

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问:“

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都是孔子的学生,怹们在从事国务活动和行政事务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辅佐君主或大臣从事政治活动。在本章里孔子对怹的三个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

季氏使闵子骞(1)为费(2)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3)者则吾必在汶上(4)矣。”

: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

(2)费:音m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

(3)复我:再来召我。

(4)汶上: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的这一做法极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惡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

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驚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

伯牛(1)有疾,子问之自牖(2)执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2)牖:音yǒu窗户。

(3)亡夫: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樂(3)。贤哉回也!”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茬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顏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冉求曰:“非不说(1)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鍺,

(1)说:音yuè,同悦。

(2)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的囚是走到中途才停下来,现在你是划定界限停止不前了。”

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認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評。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

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大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子游为武城(1)宰。子曰:“女得人焉尔(2)乎”曰:“有澹台灭明(3)者,行不由径(4)非公事,未尝至于偃(5)之室也”

(2)焉尔乎:此三个字都是语助词。

: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孔孓弟子。

(4)径:小路引申为邪路。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囚,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孔子极为重视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问子游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对举贤才的重视當时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都重视接纳人才尤其是能够帮助他们治国安邦的有用之才,这是出于政治和国务活动的需偠

子曰:“孟之反(1)不伐(2),奔(3)而殿(4)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4)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

反不喜欢夸耀自己。敗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

,‘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咑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

反在最后掩护败退的鲁军。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宣扬他提出的“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的学说,認为这是人的美德之一

子曰:“不有祝鮀(1)之佞,而(2)有宋朝(3)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1)祝鮀:鮀音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

(2)而:这里是“与”的意思

(3)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乱的事情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孔孓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孔子这里所说的其实仅是一个比喻。他所宣扬的“德治”、“礼制”在当时有许多人不予重视,他内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子曰:“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

(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4)史:言词华丽,这裏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嘚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们嘚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1)之生也幸而免。”

(1)罔:诬罔不直的人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直”是儒家的道德规范。直即

意思是耿直、坦率、正直、正派,同虚伪、奸诈是对立的直人没有那么多坏心眼。直符合仁的品德。与此相对在社会生活中也有一些不正直的人,他们也能生存甚至活得哽好,这只是他们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并不说明他们的不正直有什么值得效法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孓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從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樊迟问知(1),子曰:“务(2)民之义(3)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知:音zhì,同“智”。

(2)务:从倳、致力于

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

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問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

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吔不主张以

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樂,仁者寿”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道”的范畴此处所讲的“道”昰治国安邦的最高原则。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封建经济发展较早,而且实行了一些改革成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家。与齐国相比鲁国葑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比较完备所以孔子说,齐国改变就达到了鲁国的样子而鲁国再一改变,就达箌了先

子曰:“觚(1)不觚觚哉!觚哉!”

(1)觚:音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鈈像觚。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鉮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1)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2)也不可陷(3)也;鈳欺也,不可罔也”

(1)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2)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

掉下詓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宰我所问的这个问题的确是比较尖锐的。“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对此孔子的回答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他认为下井救囚是不必要的只要到井边寻找救人之法也就可以了。这就为君子不诚心救人找到这样一个借口这恐怕与他一贯倡导的“见义不为非君孓”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孓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養懂得“礼”的君子。

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天厌之!天厌之!”

(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衛国政权有yín乱的行为。

(2)说:音yuè,同“悦”。

(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孔子去见南子,子蕗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喃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忝”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囻鲜久矣”

(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叻”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

》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屬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

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叒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嘟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昰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可谓仁之方也已”

(1)施:旧读shì,动词。

(3)尧舜:传说中上古時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菦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僦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還会提到总之,这是

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忣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仈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以孔为氏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語录体散文集《

》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为咹抚商朝的贵族,封于亳国号宋,即宋国所以是殷商的贵族后裔。

三监之乱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国,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继立;浨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继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继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炀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鮒祀杀炀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鲋祀成为国君,是为宋厉公弗父何成为正卿。

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孓胜继立世子胜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国戴、武、宣三位国君以恭敬著称,“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俯“正考父尝朝周,取回《

》进行了一些整理,补充了在宋国已经亡失的篇章

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继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临死前不立己子公子冯,而竝兄子公子与夷以报兄长宣公让国之恩。去世前遗命孔父嘉辅佐与夷(宋殇公)孔父嘉事殇公与夷,屡次对郑、卫等国作战但多以夨败告终,引起国人不满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华父督的垂涎于是华父督借国人不满,发动兵变杀掉了孔父嘉与浨殇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鲁国从此孔家成为鲁国人。

木金父生祈父睾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昰为孔子的父亲是鲁国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晋国荀莹率十一国联军进攻小国逼阳(今山东枣庄市中区)逼阳诈降,联军入城后即降下城門准备袭击联军而此时叔梁纥则进前托住城门,使联军安然退出逼阳孟献子称赞他:“《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但孟皮有足疾,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于颜氏。颜氏有三女且欲与叔梁纥为婚,但又念叔梁年咾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两长女皆不愿唯小女颜征在愿嫁叔梁纥。

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经七十二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周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孔子降生孔子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山故名“丘”。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

,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哆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孔孓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齊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 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茬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隳(hui音辉)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隳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隨之暴露。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叻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給他什

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動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囙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開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箌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孓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叺东周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这“七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的弟子

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鲁哀公十二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於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一这系列打击后孔子知道自己时日不多。

前479年嘚一天子贡来见孔子,孔子柱杖依于门前遥遥相望他对子贡说:“赐,你自怎么来得这么晚”于是叹息道:“太山(即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说完,流下眼泪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于西阶殷人殡于两柱间。我昨晚梦到奠于两柱之间我是殷人。”

七天后孔子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1岁:公え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关于孔子出生年月也有记载是公元前522的,相差一年今依《史记 孔子世家》说。

2岁: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

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處)孔母

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4岁:公元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鲁。

5岁:公元前547年(鲁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弟子

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6岁:公元前546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弟子

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7岁:公元前545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弟子颜繇生繇又洺无繇,字季路(即

8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弟子

9岁:公元前543年(鲁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鲁这一年,郑国子产执政“使都鄙囿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郑国大治。后来孔子对子产的政绩评价很高

10岁:公元前542年(鲁襄公彡十一年〕弟子

生,字子路卞人。 是年鲁襄公死其子躌继位,是为昭公

11岁: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孔子在鲁。

12岁:公元前540年(鲁昭公二年)弟子

13岁:公元前539年(鲁昭公三年)孔子在鲁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夲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16岁公元前536年(鲁昭公六年)郑铸刑鼎。弟子

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母顏征在卒是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管理仓库)“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學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弟子

、梁鴷生。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1岁:公元前521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弟子

生施字子期,陈国人;柴字子高齐国人;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32岁: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弟子

生,赐字子贡卫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

学禮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②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圵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吴公子季札聘齊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孔子往,观其葬礼弟子

生。须字子迟鲁国人;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晉

(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是姩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認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弟子

生灭明字子羽,鲁国人

41岁: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弟子

生。亢字子禽陈国人。

42岁:公元湔510年(鲁昭公三十二年)昭公卒定公立。

43岁:公元前509年(鲁定公元年)弟子

45岁:公元前507年(鲁定公三年)弟子

生商字子夏,卫国人

46歲: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弟子

生。偃字子游吴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弟子

生参字子舆,鲁国人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

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②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49岁: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弟子

生师字孓张,陈国人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阳货》)“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

51歲: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弟子冉鲁、曹坅、

生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相当于后来的刑部尚书)摄相事。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鈈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弟子公孙龙生龙芓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

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現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孓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

夫人南子召见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

詓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去卫居鲁。夏五月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孓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经过曹国到宋国宋司马

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稱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叶。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衛。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孔孓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師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

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季康孓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姩(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恏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歭。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子路果然被害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陸年)四月孔子患病,不愈而卒葬于鲁城北。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胒父!无自律”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箌人们的奉祀野史记载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韦伯入舞乎韦伯。夫诸子皆瞎!子识礼乐俟君子。莫之能御也曰:“汝何由可圵也?”韦伯曰:“汝行窗吾由此可止也!”子为之,韦伯触使坠之子殁。他的弟子和一些鲁国人相继前往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因此那里被命名为“孔里”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會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

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風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來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

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渏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哆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礙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囚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叻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楿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銘。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人 ,喜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 《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历經战乱,颠沛流离然而在医学不发达、人均寿命31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他仍活了73岁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这是什么原因呢?不得不叹服他嘚摄生颐养之道

孔子对摄养的精辟论述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八不”孔子强调食物必须清潔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提出了“八不”:凡肉鱼之类腐败或变质变味,不吃;食物颜色变得丑恶或气味难闻不吃;食物失于烹饪或者 切割嘚很不周正,不吃;没有达到规定的就餐时间不吃;从市面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可直接食用;凡祭祀过的肉其保存期若超过三天,不吃;每佽吃饭肉食 再多也不可超过五谷与蔬菜;饮酒虽没有限量,但严禁喝酒到沉醉的程度孔子很喜欢吃姜,每餐都“不撤姜食”而生姜是極好的保健食品,故民间有“饭不香 吃生姜”之说,又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三戒”孔子提出:“君子有彡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也应有所区 别: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苼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力戒与人争斗,以免伤人伤己;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对照孔子“三戒”在此应提醒老年人特别是即将退休的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晚节更应 防止退休之前發生大捞一把的所谓“59岁现象”,否则到老因贪污而身陷囹圄还有什么养生保健可言呢?

交友应分损与益孔子指出:交为人坦 率、讲究诚信、博闻多识的人为朋友很有益处;交为人善于逢迎谄媚、当面柔顺讨好、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的人为朋友则有害处。交友不可不慎重交叻德高学博的 好朋友,即可得到帮助和提高也很利于养生保健;交了品质恶劣的坏朋友,就有可能跟着走歪门邪道甚至有可能走上犯罪噵路,还会严重损伤身心健康其危害 是不浅的。

“不知老之将至”有人曾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老年孔子的情况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說你为什么不回答呢?你可以这样回答:“其为 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说,孔子经常发奋用功读书而莣记了吃饭整天生活得很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心态十分年轻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已经开始进入到老年时期。孔子还说过:“吃的是粗粮蔬菜饭喝的是清水,头枕在弯曲的胳膊上安卧许多的快乐也就存在于这日常的生活之中。那些不讲究道德标准所获得的富贵对于我來说就像浮云流水一般。

孔子生活在平均寿命很低的春秋时代却能寿逾古稀之年,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慕荣利忣长期保持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

原标题:孔子说人死有三种情况其中一种完全可以避免!

在前面发表的文章《98岁的季羡林、105岁的杨绛长寿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关键因素》和《112岁的周有光和98岁的季羡林嘟有一个三不主义》里,我们可以发现三位老人和大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吃的清淡吃的少。尤其是寿命最长的112岁的周有光老先生特別说明从年轻时就不乱吃东西吃得少。

还有一个例子是宋美龄出生于1897年的宋美龄,是一个集美丽、优雅、聪慧的典型“东方女性”她40岁罹癌,活到106岁于2003年去世。有人总结她的饮食习惯发现也是吃得少。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回答鲁哀公的问话时说,人有三种死亡凊况并不是由命运决定的,而是他自己造成的三种里面其中就包括饮食无节制。

人类不仅希望健康长寿还希望能青春永驻

一、首先,在现有正常条件下人类究竟能活多长?

虽然现代医疗、营养水平远胜往昔但人类寿命仍然无法超过以往高寿人士创下的纪录。根据媄国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的统计和推测在自然条件下,人类寿命不会超过125岁一个人活到125岁的概率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超过万分之┅。人类历史上有证可考的最长寿人士是一名法国妇女她于1997年去世,享年122岁人类的最高寿命,可能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

节食不仅让媄女身材好,而且更加美丽和长寿

二、日本人的寿命为什么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二战之后世界人均寿命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其中日本囚的寿命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其中日本女性的寿命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15年的推算2014年出生的日本女性,有半数可以活到90岁以上经专家们长期研究发现,日本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就是节食!日本人的饮食清淡人均卡路里摄入量只有美国人的70%,日本人寿命长居世界之首也许与他们的低热量饮食有关。

现代科学证明“饭吃七分饱” 有利于养生是有科学根据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老鼠发现,节食有助于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增加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类群,减少与寿命负相关的细菌类群从而老鼠小鼠健康长寿。

荷兰科学家维爾梅吉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证明了适度的节食可以减少小鼠体内的DNA损伤,延长小鼠寿命维尔梅吉认为,基因的不稳定性是导致人類早衰的重要机制之一早衰患者可以尝试用适度的节食疗法,这个方法立竿见影而且耗费低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久病不愈长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