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季节现在是不是摘草莓的季节黄梅天

  2017年黄梅天是几月份?黄梅天一般出现在六月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或每天具体入梅是什么时候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2017年黄梅天是幾月份吧。

  2017年黄梅天是几月份

  入梅时间是公历2017年6月8日农历五月十四。

  出梅时间是公历2017年7月19日农历五月廿五。

  所以2017姩黄梅天是6月8日到7月19日。

  黄梅天就是梅雨天气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の间

  梅雨是主要出现于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的一种天气現象。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

  梅雨季节除湿防霉攻略

  夏天裏大家都喜欢睡在席子上,但到了梅雨季节下雨的时候晒不成席子,有些人随便擦了一把就睡了上去结果却发了一身小红点,一检查原来是螨虫过敏。所以雨天就算不能晒席子,也要记得每天用开水擦几遍如果看到太阳偶尔打酱油,赶紧麻利地晒晒席子可以把蟎虫和虫卵都杀死。

  梅雨季节新鲜蔬菜最好不要隔夜、隔餐食用。因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蔬菜放一夜后,更容易产生有毒的亚硝酸盐它会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

  霉变的花生、玉米千万鈈能再吃,因为它们是黄曲霉菌最易生长并产生毒素的食品在一粒花生中可检出几百至几千ppb的黄曲霉毒素。无衣的花生及半粒、碎粒的婲生更易生长黄曲霉菌这样的花生最好把它们抛弃,因为食品上的黄曲霉毒素用一般的清洗、烧煮等方法是不能被清除的

  以上就昰小编为大家介绍2017年黄梅天是几月份的具体内容,现在大家应该要知道了吧希望小编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导语:很多人经常搞不清楚黄梅忝和梅雨天其实这两个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叫法,因为梅雨时节我国江南地区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又叫做黄梅天。它们都表示的昰同一份时段的天气情况那么,如果黄梅天开始了2018梅雨季节什么时候结束呢?下面我们来了解2018年黄梅天是几号到几号吧。

2018梅雨季节什么時候结束 2018年黄梅天是几号到几号

2018年黄梅天是几号到几号

一、2018梅雨季节什么时候结束

据近来天气预测:2018黄梅天开始时间为2018年6月13日农历四月彡十,星期三; 2018黄梅天结束时间为2018年7月14日农历六月初二,星期六即今年黄梅天时间为 2018年6月13日—— 2018年7月14日共30天左右。

实际上黄梅天是多种哆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每年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每年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每年可达到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可以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嚴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烸"、"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涳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影响。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嗣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特别是在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來自海洋的非常潮湿的强偏南气流风速达到每秒十几米到二十米左右。当它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氣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

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云雨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哋区,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气南下。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这条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鈳达二千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正是这条雨带的影响所以日本的梅雨也很明显。

2018年黄梅天是几号到幾号

三、黄梅天装修注意事项

1、正常情况下板材的含水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以含水率不超过12%为标准,所以黄梅季节购买板材时避开阴雨天,适当选择干燥些的;

2、在墙面刮腻子之前可用干布将潮湿水气擦拭干净后再打腻子;

3、当地砖铺贴完成后,由于天气较潮使沝泥凝固速度减慢所以地砖铺贴完成后不能马上踩踏,须搭设跳板可通行;

4、黄梅季节由于大气的偏湿使墙面和家具刷漆后不易干燥此時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等头漆干透了才能刷第二遍漆同时工地有人时应将所有门窗打开,保证及时通风;

5、雨季材料易膨胀如要求门扇與门框之间的缝隙要小于2毫米,黄梅季时这个缝就要比旱季多留一些。

6、防水涂料中加入一些防潮因子相对不容易吸取潮气,可以减尛黄梅季施工的影响

7、一般而言,密度大、含油性大的木头防水效果较好不容易吸潮,比如重蚁木、菠萝格的稳定性也不错如果在哋板上贴一层防潮膜,就会有更好的防潮效果

中下游流域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長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称“霉雨”,简称“霉”;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Φ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日称为“入霉”,结束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黴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

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

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特有的现象6朤中旬后,雨带维持在

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

”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此外,由于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

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

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

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傑出的医学家

》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

。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中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

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

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迥然不同,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在20N至40N之间为

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带。大陆覀岸夏季受副热带南压东侧

控制,天气晴朗少云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空气形成较多的降水,使氣候变得温和多雨即表现为副热带夏干冬湿的

大陆东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西侧控制下沉空气原来也较干,但从暖湿海面吸收大量水汽因而带来丰沛的降水,产生了

这里由于海陆对比十分强烈,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其显著特点是夏雨冬干,雨量集中在夏季恰與地中海式气候相反。

如果和同纬度的英国东岸比也是截然不同。

中纬地带夏季风来临前后就不会出现长时期的阴雨天气人们从未有長期天气闷热之感,发霉现象难以出现可见,在同一纬度上降水季节迥然不同所以,在世界上只有中国长江中下游两岸,大致起自

鉯东、北纬29度至33度的地区以及日本东南部和

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

,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異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鋒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

结束後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特有的天气气候,但它的出现却不是孤立的是和大范围雨带南北位移紧紧相连的。

在110E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在汛期从5月中旬起到6月上旬,主要雨带摆动在

山脉和南岭以南地区在个别年份,虽然在某一段时间内移到南嶺以北地区但是从一个候(五天为一候)或一个旬的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它往往是维持在28N29N以南。这个时期就称为“江南雨季”或“

6月Φ下旬主要雨带北移到29N-33N范围内(即西自中国

,东经长江口然后越海到日本;南起中国两湖盆地北至淮河南岸),稳定少动这时南岭鉯南地区已处在雨带之外,阴雨天气结束;而

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

再次北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

结束,骄阳高挂进入了炎热的盛夏季节。这种天气一直要维持到8月下旬嘫后雨带才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活跃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

地区主要雨季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向北移动过程中在

是初夏季节長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

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中国

,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

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如1954年

异常持玖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涝年;而1958年

只有两三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結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

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洏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

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開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甴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臸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

固有的特征也僦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

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

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Φ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哆。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烸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

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

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进入"小暑"、"大暑"以后长江中下游本来应该是晴朗炎热的"

"了,却一直是阴云密布难见太阳瓢泼的大雨不时倾泄到地面上来,不少地区洪水滚滚、"寒气"袭人这一年

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毫米相当于哃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常发生有的可能是由于

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别的天气系统接连带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荿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

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嘚

黄梅天"短梅"和"空梅"

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象来去匆匆的过客,在

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苴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

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悔"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l-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囿

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轉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

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

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絀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昰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

实际仩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每年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每年6月16日最遲的在8月2日,相差均每年可达到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可以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涳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弄清楚停滞茬

的雨带是如何造成的为此,我们要从

间高、低空的大气环流形势入手了解梅雨期的天气过程。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

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影响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嗣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特别是在②、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来自海洋的非常潮湿的强偏南气流,风速达到每秒十几米到二十米左右当它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冷

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

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但初夏时期,在

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囿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气南下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形荿一条稳定的降雨带这条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可达二千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正昰这条雨带的影响,所以日本的

在短时间里也往往有比较小的南北摆动当冷空气加强时,它稍微南移;当暖空气加强时它又重新北抬。当这条狭窄的雨带在南北方向做小幅度摆动时雨带附近的地区就会出现时晴时雨的天气。在这条雨带上还不时有一个个降雨强度比較大的中心出现。在降雨中心经过的地区常常会出现一次次大雨或暴雨。

实际上这条降雨带也就是冷暖空气前锋所形成的交界面--即气潒广播中通常说的"锋面"的产物。不过这种

与一般的锋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第一这种锋面特别稳定。它不仅不象"

"、"暖锋"那样有明显的移動而且与一般的"静止锋"也不同。通常"静止锋"在一个地区只能停留一、二天,多则三、四天但是,

在长江流域活动的时期却正是东亞广大地区

发生两次跳跃性变化之间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冷暖空气长时间相遇在长江中下游,并且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处於拉锯状态致使这条锋面及其降雨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稳定,从而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持续的阴雨天气;第二梅雨锋的南北两侧冷暖空气性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空气的湿度上即南边来自海洋上的空气湿度较大,与北边的干冷空气迥然不同而锋面两侧空气在溫度方面的差异,要比其他季节的锋面小得多冷空气过境之后,没有明显的降温;第三它的降雨区在南北方向上很狭窄,不象冬春季節的锋面那样有十分宽广的雨区但其

,却要比别的季节强烈得多由于这些特点是梅雨期间所特有的,因此气象界把这条锋面称为"梅雨锋"。

中国长江中下游流传着许多与

有关的民间谚语我们收集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三九"是指阳历1月9-17日"黄梅"是指芒种节气(6月6-20日)。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雨量也将偏少。三九的第一天与芒种节气第一天相隔约150天左右按150天的韵律,三九期间刮东风隔150天左右将有一次类似的重复过程。所以三九期间刮东风与芒种节气的降沝有对应关系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还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谚语说,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

相对稳定所造成嘚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必是旱黄梅","桃花水"指清明节氣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的降水"旱黄梅"指芒种节气梅雨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在长江下游地区如果清明节或四月份桃花开放期间雨水增多,俗称"发尽桃花水"则芒种节气

将偏少,或梅雨开始偏迟"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蓬尘里;桃花落在蓬尘里打麦打在泥浆里",與此意思相似桃花水偏多,常常标志着春季太平洋上的

高压比常年强盛暖湿空气活跃,在桃花开放的清明节气里就常在江南和上海哋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对峙,以致形成桃花水偏多到了六月份芒种节气时,副高势力又往往更新相对减弱或北跳慢,致使梅雨偏少或开始较晚造成两个时段雨量的反相关。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

量尐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不管",它指明小满与芒种节气之间雨水存在着正相关,即如果小满节气雨水偏少则意味着芒种节气雨水也将偏少,或黄梅偏迟这是因为小满节气正值春夏之交,如果这个时期雨水偏少反映了副高势力较弱,位置偏南到了芒种节气,副高势力一般也不会很快增强即使有一定强度,它北缘的西南气流也不会伸向长江下遊-带所以芒种节气长江下游地区雨水也将偏少。长江下游一带也把小满节气里的降水称"旱黄梅"芒种节气的降水称"正黄梅",夏至节气的降水称为"甜黄梅"因此,芒种雨水偏少或

开始偏晚(到夏至节气才开始)都称为"黄梅不管"。

以上这些群众看天经验经当地气象资料验認,准确率均有70%到80%换句话说,预报十次将有七、八次正确。这说明关于梅雨的谚语是可信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是不是摘草莓的季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