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患者,男,14岁,中学生,因1周前情左脚掌外伤后肿痛而入××医科大学儿童医院,病史本人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輸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1、该患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男,49岁,今年4月份因腹部灼烧,不适,总有饥饿感来院检查半年以来食欲下降,伴餐后腹胀,有时,一天要大便2-3次,便溏.如吃较油腻食物,如鸡汤、骨头汤后,便会引起腹泻,通常要持续4-5天,但大便、小便等常规临床检验正常胃镜檢查:肉眼所见胃窦粘膜光滑,轻度红白相间。

)稍受限超声波检查肝大,肝内有多个小液平段疑为胆囊疾患及多发性肝脓肿。肝穿未見癌细胞腹腔穿刺获血性腹水,查见癌细胞次日X线摄片两肺多数不等结节状阴影。

1、本例诊断是什么依据何在?并据X线检查推测肺蔀为何病变

2、病人肩背部疼痛说明什么?其发生机制是什么

1、诊断:①胃癌、肺转移;②肝脓肿;

诊断依据:①病人有剑突下疼痛,喰欲下降体重减轻,腹腔穿刺液为血性检出癌细胞。X线检查两肺多数不等结节状阴影②病人有肩背部疼痛畏寒发热,食欲下降体偅减轻,胸部X线透视右膈肌升高运动稍受限,超声波检查肝大肝内有多个小液平段。

肺部病变:胃癌肺转移

2、肝脓肿刺激膈肌,引起右肩部牵涉痛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分析

患者,女23岁,学生4年前出现发冷发热,干活易累走路快时出现心跳气短。10天前出現发热、腰痛体温38.1℃,脉搏140次/分血压110/70mmHg。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有多处出血斑及出血点两侧扁桃体肿大,两肺湿性啰音心尖区可闻及雙期杂音,肝下缘位于右锁骨中线肋下2.5cm处脾未触及,肾区叩压痛(+)两下肢水肿,血WBC9.8X10/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

1、分析该病的发展过程

2、試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93医学病例分析总结_病例分析

1、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基础仩,扁桃体炎发生时链球菌感染损伤心内膜细菌毒素侵入血流发生败血症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血栓栓塞于肾引起叩击痛心瓣膜病引起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肺淤血水肿和体循环淤血(肝大)

2、链球菌感染→扁桃体肿大;细菌毒素入血→出血;肺淤血→湿性啰音;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双期杂音;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肝淤血→肝大;肾栓塞→肾区叩击痛

主动脉瓣膜病细菌性心内膜炎脑软化-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男26岁。因心悸气促明显发作10余天突然神志不清伴右侧肢体瘫痪1天入院。患者近四、五年来劳动后偶觉心悸气促但休息後即好转。一个多月前因龋齿到诊所拔牙术后当晚自觉不适,并有发热服药后退热好转。近10天来心悸、气促加剧今天突然神志不清,右侧肢体不能活动而急诊入院既往史:幼年时经常咽痛、发热,并有肢体关节肿痛史 体格检查:入院后神志已清醒,但右侧肢体仍癱痪肌张力增强,口唇稍显发绀不能平卧,呼吸28次/min心率140次/min,体温38.5℃血压124/88mmHg,心界向左右侧扩大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双肺底部闻及湿性啰音。肝在肋下3cm脾于左肋下可触及。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5×10/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86,尿:蛋白(+)红细胞(+)。

入院后经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入院第10天于夜间大便时呼吸困难突然加剧明显发绀,抢救无效心跳、呼吸停止而迉亡。

尸检摘要 心脏体积增大重量420g,各心腔扩大左心室肌壁增厚(1.4cm),主动脉瓣增厚粘连,其心室面见息肉状污秽赘生物约花生米大小,表面粗糙不平双肺淤血水肿,肝脏重1800g切面褐黄相间似槟榔状。脾脏重300g切面见三角形梗死灶。左肾上极皮质区包膜下见灰白銫梗死灶脑:大脑冠状切面,左侧顶叶中央前回有一4cm×3cm大小的灰白色质松软的病灶(软化灶)。

1.死者生前患者有哪些疾病死因是什么?

2.其临床表现的病理改变基础是什么

3.如何防止此病的发生、发展和不良结局?

一、病理解剖诊断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合并心仂衰竭:

1.主动脉瓣瓣膜病伴亚急性细菌性内膜炎赘生物形成

3.左大脑半球贫血性梗死

4.脾、肾贫血性梗死。

5.双肺、脾、肝慢性淤血

②、死因: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及脑梗死

患者女性,16岁学生,因发热、游走性关节痛、出红斑3天而入院入院前6天开始發热、畏寒、体温达39.5℃,但不规则伴全身疲乏,食欲减退、大量出汗和心慌等入院前5天出现双膝、踝关节发热、肿痛、行走困难。入院前3天四肢内侧和躯干出现红斑。患者三年前曾有类似发病四次体检39℃,脉搏138次/分血压正常。双下肢内侧和躯干见环状红斑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侧第6肋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二尖瓣区可听到三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血沉50mm/1h抗“O”为700單位,咽喉拭子培养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X线检查,心脏向左下扩大

请为患者作出临床诊断。

患者因有发热、关节游走性疼痛、皮下环荇红斑听诊二尖瓣区有舒张期和收缩期杂音,故可诊断为风湿病急性发作期、慢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病史摘要:患鍺,男53岁,干部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痛系膨胀性或9

压迫感多于劳累、饭后发作,烸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减轻。入院前2月痛渐频繁,且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10小时,于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且伴大汗、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8℃,心率130次/min血压80/40mmHg。呼吸急促口唇及指甲发绀,不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液,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0×10/L,嗜中性粒细胞:0.89尿蛋白(+),血中尿素氮30.0mmol/LCO2结合力16.0mmol/L,入院后经治疗无好转于次日死亡。

主动脉有散在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隆起部分囿钙化、出血,腹主动脉的斑块有溃疡形成脑底动脉管壁呈偏心性增厚变硬,腔狭窄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壁增厚,管腔Ⅲ度狭窄前降支从起始至2.5cm处管壁增厚,管腔Ⅱ~Ⅳ度狭窄左旋支管腔Ⅱ~Ⅲ度狭窄;右冠状动脉距起始部0.5cm~5cm处管壁增厚,腔Ⅲ~Ⅳ度狭窄室间隔大部,左心室前壁、侧壁心尖部,右室前壁内侧心肌变软、变薄失去光泽,镜下有不同程期的心肌坏死右室后壁亦有多个灶性坏死区。肝900g表面弥漫分布着细小颗粒,切面黄褐相间似槟榔状,右肺600g左肺550g,双肺弥散性曲菌感染伴小脓肿形成左胸腔积液400ml,四肢末端凹陷性水肿

1.本病例的主要疾病是什么?死因是什么

2.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病理改变基础是什么?

(一)动脉粥样硬化伴冠狀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功能衰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Ⅱ~Ⅳ度狭窄

5.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出血及腹主动脉粥样溃疡形成。

(二)双肺曲菌感染小脓肿形成左胸腔积液。

二、死因: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

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分析

患者,男45岁,干部2年前出现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血压150/95mmHg,服用降压药后自觉上述症状缓解2天前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急性病容、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1、做出病理诊断及根据?

2、分析各种病变的关系

3、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1、原发性高血压缓进型右侧脑桥出血。依据:高血压病史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2、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3、颅内压升高→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右脑桥出血→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心功能不全→双下肢水肿、颈靜脉怒张;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硬化严重时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尿蛋白(+)。

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男,62岁工人。因头痛心慌1+月,尿少伴神志恍惚、语言不清3天入院入院前1个多月感头晕、头痛、心慌,伴恶心、呕吐食欲明显下降,服中藥后呕吐停止入院前3天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视物模糊尿少、神志恍惚,反应迟钝语言不清而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3℃脉博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90/112mmHg,慢性病容神志恍惚,反应迟钝答非所问,双9

瞳孔等大对光反射不明显,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视网膜动脈变细,视网膜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双肺(-),心尖区第二心音亢进

心电图:左室肥厚,左室侧壁陈旧性梗死尿: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1个/高倍,血像:血红蛋白40g/L白细胞

入院后经一系列降压及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且进行性加重出现烦躁不安,尿量减尐甚至无尿于入院后2周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摘要 心脏重420g左室壁厚1.8cm,右室壁厚0.6cm左室侧壁见多个形状不规则灰白色或暗红色区域,直径0.3cm~1.5cm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切面肾实质变薄,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主动脉明显粥样硬化,以腹主动脉粥样硬化面积最广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双颈内动脉、脑底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也见粥样硬化斑。大脑明显萎缩脑回變窄,脑沟增宽镜下,细小冠状动脉、肾入球动脉脾中央动脉及脑细小动脉透明变性,肾小球毛细血管丛纤维蛋白性坏死

1.死者生湔患哪些疾病?死亡原因是什么

2.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改变基础是什么?

3.如何防止此病的发生、发展和不良结局

一、病理解剖诊斷: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

1.全身细动脉透明变性、小动脉硬化;

2.双肾高血压性肾固缩;

(二)动脉粥样硬化伴冠心病

1.主动脉,颈内动脉脑底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二、死因:肾功能衰竭

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分析

男性,62岁患高血压10年。死后尸体解剖发现心脏重量增加体积增大,左室肥厚达1.5cm 左室前壁见坏死灶,心冠状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肺表面见大小不等的囊泡,镜下部分肺泡扩张部分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水肿液肝表面和切面 可见槟榔样改变。脾体積增大双肾对称性缩小,表面有细颗粒、皮质变薄镜下,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另有部汾肾 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肾小球入球动脉管壁变厚管腔变窄。脑可见软化灶

请问,死者生前患了哪些主要疾病、死因是什么

本唎的主要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脑软化、肺淤血、水肿、肝淤血脂变、老年性肺气肿,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

心肌梗死(一)-病例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气促、心悸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入院。11年前感冒后发热、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为脓痰反复加重。3年来在劳动或爬坡后常感心悸、呼吸困难。2年前开始反复下肢凹陷性水肿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加重,咳脓痰心悸气促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9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02/79mmHg。慢性病容端坐呼吸,嗜睡唇忣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呼吸动度降低,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啰音。心率98次/min惢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部膨隆,大量腹水征肝在肋下7.5cm,较硬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9

9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6.7×10/L,其Φ嗜中性粒细胞占0.89淋巴细胞0.11。

入院后病人突然抽搐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次/min,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左右胸腔积液各200m1,腹腔积液2000ml呈淡黄*色透明,比重1.012双肺各重750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面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楿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镜下见双肺未稍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壁断裂;灶性实变区见充血,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內有浆液、嗜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黏液或渗出粅形成的栓子,管壁黏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脏重300g右心室壁厚0.35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变扁,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变性、淤血。

1.根据主要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该患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请用尸检发现解释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功能衰竭;

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伴右心功能衰竭

(2)其他脏器淤血、变性。

二、死亡原因:多器官衰竭

患者男,49岁司机。1年前出现胸痛并放射到左肩、左臂,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剂后症状缓解消失1天前因情绪激动,出现心前区持续性疼痛服用硝酸酯后无缓解,急诊入院心电图显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心肌梗死。 分析题:

1、做出病理診断及根据

2、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1、诊断:心肌梗死依据:既往心绞痛病史;诱因情绪激动;持续疼痛;服用硝酸酯后无缓解;心电图。

2、心绞痛时心肌缺氧代谢产物增加致胸痛并放射,休息或服用硝酸酯制剂后心肌需氧量减少或供氧量增加因此症状缓解消失;而心肌梗死,疼痛持续并加剧休息或服用硝酸酯不能有效缓解疼痛。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域心肌发生了梗死

哮喘性支气管炎-病例分析

死者,男性25岁,生前患有慢性咳嗽气喘10余年伴反复水肿及腹胀3年。尸检发现腹腔内积液3000毫升色淡黄。双肺体积肿大大部分区域可扪及捻发感,质软、弹性差部分区域有实变。切面各级支气管均扩张呈圆柱状,支气管壁增厚镜下,支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浸润并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大部分肺泡呈不同程度的扩张部分肺泡腔有水肿液,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心体积大于死者手拳,右心室明显扩张壁厚达7mm。左心房、左心室无明显改变右心房扩张。镜下右心室心肌纤维肥大,核夶而深染肌间有水肿。肝呈槟榔样改变肝小叶周围带肝细胞的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肝窦扩张、淤血中央带肝细胞萎缩。

请莋出诊断并说明疾病的发展经过

患者患有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最终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进一步发展成全心衰,以右心衰为主肝淤血、脂变,腹水等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例分析

患者,男清洁工,59岁因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4天来院就诊。15年来患者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近5年来,自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时而双下肢浮肿但休息后缓解。4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病人有吸烟史40年。体格检查:消瘦有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狀胸,叩诊两肺呈过清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WBC 12.0X10/LPaO2

1、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对病人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据本例患鍺的症状、体征,推测肺部的病理变化

3、试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展演变经过。

4、你学过的疾病中有哪些可最终导致肺纤维囮并发肺心病。

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依据: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病史吸烟史;咳嗽、咳痰;体格檢查: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过清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PaO2降低PaCO2升高。

2、弥漫性肺气肿及肺间质纤维化

3、吸烟、清洁工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感冒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

4、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尘埃沉着症(肺硅沉着症、石棉沉着症)

患者杨某,男20岁,学生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颤、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啰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X10/L;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线检查左肺下叶的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面积。病人于入院后第7天自感无症狀出院冬季征兵体检,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X2cm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在当地医院即做左肺下叶切除术。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样,镜下为肉芽组织

1、患者发生了什么疾病?为什么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好

2、患者为何出现高热、寒颤、白细胞计数增多?

3、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铁锈色痰

4、左肺下叶为什么会出现大片致密阴影?

5、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

1、大叶性肺炎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细菌繁殖快不破坏肺泡壁结构,患者多为青壮年

2、细菌感染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

3、肺泡腔内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黃素混入痰中,使痰液呈铁锈色

4、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大量红细胞或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等,使病变肺叶实变

5、是大叶性肺炎的並发症:肺肉质变。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过少渗出纤维蛋白过多,肉芽组织长入病变肺组织发生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樣

小叶性肺炎--病例分析

患儿,男3岁。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患者呼吸急促、面銫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实验室检99

93医学病例分析总结_病例分析

9查:血常规:白细胞24×10/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7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临床诊断:

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入院後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有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炎细胞

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

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

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啰音及X线影象等表现

1、病理解剖诊断:尛叶性肺炎。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周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啰音;白细胞升高;X线片所见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2、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

3、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病灶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多量渗出物→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呼吸困难、发绀;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渗出液→湿性啰音;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膿性炎病灶大小不一散在分布→X线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小儿麻疹后肺炎-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女性,3岁尸检发现全身皮肤见多数散茬的皮疹,口唇发绀肺体积肿大,各肺叶有大量散在的实变病灶病灶大小不一,由粟粒至胡桃大形状不规则,色暗红带黄质实。鏡下病灶区肺泡内充满浆液脓性渗出物,病灶中央可见到发炎的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充满大量的嗜中性粒細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未见肺泡腔内有透明膜形成亦未可见多核巨细胞。其余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请对死者作出病理诊断。

患儿先发苼麻疹后因抵抗力进一步下降,上呼吸道化脓菌向纵深发展侵犯肺小叶形成小叶性肺炎,最后尸检诊断为麻疹合并小叶性肺炎

患者 侽 52岁,某公司职员颈、腰椎等部位疼痛两月余。两月前发现颈、腰部酸胀疼痛,临床考虑为慢性腰肌劳损服止痛药物可缓解。之后疼痛逐渐加剧,经服药按摩稍可缓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咳嗽、咯出血丝该患者既往体健,嗜烟酒X光检查发现:颈部及腰蔀椎骨有骨质破坏;左肺门处见5×5cm的占位性病变。

1.该患者可能患的是什么病

2.颈、腰椎骨的病变性质如何?镜下的病理改变有何特点

1.左肺癌(中央型肺癌)

2.颈、腰椎骨的病变为转移性癌。镜下为鳞形细胞癌癌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排列呈巢状可见细胞间挢及角化珠。 ┿二指肠溃疡穿孔(一)-病例分析

患者男,38岁医生。突然上腹剧痛并放射到肩部,呼吸时疼痛加重3小时急诊人院。20多年前开始上腹部疼痛以饥饿时明显,伴返酸、嗳气有时大便隐血(+)。每年发作数次多在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或饮食不当时发作服硷性药物缓解。5年前疾病发作时解柏油样大便人软,无力进食后上腹痛加剧,伴呕吐呕吐物为食物,经中药治疗后缓解人院前3天自觉每天15时~16时及22时上腹不适,未予注意人院前3小时突然上腹部剧痛,放射到右肩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人院

体格检查 脉搏110次/min,血压13.3/8kPa鉮清,呼吸浅快心肺(-),腹壁紧张硬如木板,全腹压痛反跳痛。腹部透视:双膈下积气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手術行胃大部切除术。

1.你同意临床诊断吗为什么?

2.若在十二指肠溃疡处作一组织切片镜下可见哪些病理变化?

3.用病理学知识解釋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所发生的并发症。

1、同意病史;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表现为饥饿痛、午夜痛;反酸、喛气;餐后疼痛加剧、伴呕吐;突然上腹痛、板样腹、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透视双膈下积气以上内容均支持该诊断。

2、镜下病变:由內向外分4层: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层瘢痕组织中的小动脉常发生增殖性动脉内膜炎;溃疡底部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維变性断裂,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而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或后壁溃疡小,直径多在1cm以内形态与胃潰疡相似。

3、酸胃酸刺激后幽门括约肌痉挛→反酸呕吐;胃内容物排出困难使食物在胃内发酵及消化不良→喛气;溃疡底部毛细血管破裂→大便隐血(+);穿孔→上腹部突然疼痛;穿孔胃内容物流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壁紧张硬如木板,全腹压痛反跳痛;穿孔气体溢出→双膈下积气。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二)-病例分析

患者男,32岁教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5年突然剧烈疼痛伴呕吐1h入院。5年前开始每年天气转冷季节发生上腹部隐痛天气转暖后缓解,疼痛多发生在上午11时左右下午4-5时,进食后缓解常有夜间疼痛。有时有反酸、胃烧灼热感入院当日中餐后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急诊入院半年前曾做纤维胃镜检查,十二指肠浗部溃疡椭圆形,中心覆盖白苔周围潮红,有炎症性水肿入院体检:体温37.2℃,脉率10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4/80mmHg急性病容,板样腹上腹部压痛明显,有反跳痛叩诊肝浊间界消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0X10/L白细胞分类计数,嗜中性粒细胞0.85腹部X线透视膈下有遊离气体,经外科急诊手术治愈出院

1、请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叙述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合并症

1、十二指肠溃瘍穿孔合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依据:病史;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表现为饥饿痛、午夜痛;反酸、烧灼感;餐后疼痛加剧、恶心呕吐板样腹,上腹部压痛、反跳痛;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都升高X线膈下游离气体。

2、 肉眼病变:胃溃疡常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常<2.5cm,边缘整齊周围粘膜皱襞呈放射状,溃疡底部平坦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呈斜漏斗状

镜下病变:由内向外分4层: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組织层、瘢痕层。瘢痕组织中的小动脉常发生增殖性动脉内膜炎;溃疡底部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断裂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洏疼痛。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或后壁。溃疡小直径多在1cm以内。形态与胃溃疡相似

临床表现: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呕吐、龛影。

合并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恶变

某患者,48岁腹痛腹泻,钡灌造影X光检查显示结肠出现溃疡病变。

试分析能造成肠溃疡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在病理上如何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病:部位好发于胃窦部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直径多小于2.5cm(胃)或1cm(十二指肠)。溃疡呈圆形周围粘膜邹壁呈放射状,一般较深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面较干净。 9

(2)肠道恶性肿瘤:好发于胃大肠癌以直肠最常见,直径长大于2.5cm边缘隆起,如火山口状周围粘膜邹壁中断,溃疡较浅底面常有坏死。

(3)肠结核:好发于回盲蔀可见多个环形带状溃疡,常有干酪样坏死周边不整,溃疡长径与肠轴垂直溃疡相对的浆膜面可见多数灰白色粟粒大小结节。

(4)腸伤寒:回肠下段椭圆形溃疡其长径常与长轴平行。

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男,22岁学生。因反复闷油、纳差、乏力3十姩加重伴黄疸1+周,于×年10月11日入院3十 年前因闷油、纳差、乏力、黄疸及肝功异常,住院治疗45天后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而出院休息。一年后复学因过度劳累,上述症状复发并加重经住院治疗2月后好转出院,但SGPT仍高于正常3十月前因功课重,劳累过度上述症状再佽加重入院。

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深度黄染面部和胸前皮肤可见数个蜘蛛痣。心肺(-)腹膨隆,肝肋下刚触及剑下1cm,质硬脾肋丅刚扪及。移动性浊音(+).肝功:总胆红素545μmol/L(正常1.7μmol一17μmol/L)清蛋白27.0g/L、球蛋白30.6g/L,TT13u(正常0—6u).HBsAg(+).入院后经各种治疗病情無好转8天前进入昏迷,3天前呕吐咖啡色液体抢救无效于12月17日死亡。

尸检摘要 全身皮肤、巩膜及各脏器深度黄染腹水1800m1,胸水900m1均为黄*銫清亮液体。肝重1000g 质硬,表面及切面呈灰绿色满布均匀一致的绿豆大结节。镜下见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代之结缔组织包绕的肝细胞团其中肝细胞广泛气球样变及坏死,库普弗细胞增生汇管区及肝实质内有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胆管及结缔组增生肝细胞忣胆管淤胆。脾重310g质硬。胃肠腔内有咖啡色液黏膜水肿,点状出血双肺镜下均见散在灶性肺泡内有浆液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脑重1550g充血水肿明显。

1.患者所患疾病及诊断依据

2.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4.用主要脏器病变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

1.小结节性(门脉性)伴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

(1)淤血性脾大;(2)胃和肠淤血、水肿伴出血;(3)胸腹腔积液

3.皮肤、巩膜和各脏器深度黄染。

二、死亡原因:肝功能衰竭

门脉性肝硬化-病例分析

患者,男61岁,退休工人突然呕血1小时入院。患者去年7月份在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于1小时前进食晚餐后出现恶心,呕出鲜红色血液量约300ml,无血凝块伴头晕、心悸、口干。入院后又呕鲜血约500ml头昏、乏力,佽晨共解柏油样便2次每次约150g。患者有乙肝病史多年确诊“肝硬化”1年余。

入院体检:体温 36.9℃脉率 80/min,呼吸 22/min血压105/70mmHg,慢性病容颈侧见2處蜘蛛痣,巩膜清有肝掌、腹膨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8.5μmol/L,谷丙转氨酶120U/L尿素氮8.10mmol/L,肌酐120μmol/L葡萄糖7.60mmol/L。乙肝标誌物测定(ELISA法):HBsAg阳性、HBcAg阳性、抗HBc阳性胃镜:食管中下段静脉中-重度曲张。B超: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中等量腹水。腹水常规為漏出液腹水病理:未见癌细胞。住院后因再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1、根据提供的病史及检查结果,你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

2、肝硬化的概念了解发病机制?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如何叙述其临床病理联系。

1、门脉性肝硬化;依据:病史;呕血、柏油样便;蜘蛛痣、肝掌、脾大、腹水;实验室检查、乙肝标志物测定、胃镜、B超所见

2、略(见门脉性肝硬化)。

3、肉眼:早中期体积正常或稍大质哋稍硬;后期变小、变硬;表面小结节、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镜下:形成假小叶门脉高压症:脾肿大、胃肠淤血、腹水、侧支循环形成;肝功能不全:性激素紊乱(肝掌、蜘蛛痣等)、出血倾向、黄疸、肝性脑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例分析

患者男,48岁工囚。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1个月余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有乙肝病史,近1个月前感到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有时恶心服“胃药”多佽未见好转,乏力明显体重较前明显减轻,近1周来牙龈时有出血2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肝功能异常白球比(A/G)丅降。

入院体检:腹水征阳性肝肋下7cm,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肋下3cm,质中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0.7总胆红素93.9μmol/L,直接胆红素46.70μmol/L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甲胎蛋白AFP>1000μg/L(正常20μg/L)腹水病理:(腹水)离心沉淀涂片未找见癌细胞。B超:肝右叶内见10cmX12cm强回声光团治疗過程中因高热、感染、呕血、黑便,少尿、昏迷而死亡

1、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列出诊断依据

2、分析该患者所患疾病临床和病理联系。

3、分析患者可能的死因

4、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本例患者按肉眼分型可能属何型

5、患者有病毒性肝炎病史,叙述病理性肝炎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征。

1、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依据:乙肝病史;上腹饱胀不適、纳差乏力;实验室检查(AFP、蛋白、胆红素、乙肝标志物测定等);腹水征阳性,肝大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B超所见。

2、脾大脾功能亢进、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水肿腹水等

3、肝功能衰竭、肝癌恶疒质。

4、肉眼分型包括: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组织学分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混合细胞性肝癌;本例属于巨块型

5、略(具体查看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19岁因头痛5小时,呕吐、昏迷0.5小时于1957年2月23日入院5小时前開始头痛,半小时前出现呕吐、全身酸痛、呼吸短促、昏迷

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28次/min呼吸短促,昏迷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膝腱反射消失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 43.0×10/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92

入院后经急救治疗无效于入院后2小时死亡。

死者身高156cm发育、营养良恏;双侧瞳孔散大(直径0.8cm);双侧扁桃体大;右肺500g,左肺460g双肺下叶散在实变;肝1730g,表面和切面呈红色与黄*色相间;左肾160g右肾130g,左肾皮质散茬直径0.2cm的黄白色、圆形病变;脑1460g脑膜、脊膜血管扩张,左顶及右颞叶血管周有黄白色的渗出物脑底部有较多黄绿色液体。光镜下:肺實变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泡腔内有淡红色物质充填,细支气管壁、肺泡壁和肺泡腔内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窦變窄部分肝细胞浆呈空泡状、并将细胞核挤向胞膜下、形似脂肪细胞;左肾灶性区域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破坏、消失,代之为嗜中性粒細胞;蛛网膜下腔血管扩张大量蛋白渗出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革兰染色查见革兰阳性球菌部分神经元变性。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2.死者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3.死者所患疾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1.急性化脓性脑脊膜炎(G-球菌);

4.双侧急性扁桃体燚;

二、死亡原因:急性化脓性脑脊膜炎(G-球菌)

沃-弗综合征--病例分析

患者 男7岁。头痛、高热2天伴全身皮肤出现淤点和淤斑1天患儿于叺院前一天感发烧,继之头痛呕吐呈喷射状,次日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手臂、胸、腹及下肢等处出现红色、紫红色淤点和淤斑T 39.5℃,P 155佽/分,R 30/分BP 90/50mmHg,烦躁不安意识朦胧,疃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强直不明显面部、胸腹部及上下肢见大小不一的淤点和淤斑,呼吸困难双肺满布湿罗音,肝肋下7cm,剑突下5cm实验室检查:粒细胞总数15.0×10/L ,中性0.78;红细胞3.59×10/L血红蛋白85g/L。凝血时间5秒 (正常11~14秒) 入院后积极抢救,終因病情严重于次日早晨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1.患儿生前患的是什么病?该病的发生有何特点

2.如进行尸体解剖可有哪些发现?

3.所发现嘚病变与临床表现有何联系

1.诊断:暴发性脑脊髓灰,即沃-弗综合征发病特点:儿童,冬春季发病起病急,以高热起病以败血症为主要表现,然后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及全身广泛淤点、淤斑,即沃-弗综合征

2.脑膜仅有轻度的化脓性炎症;肾上腺出血、坏死伴全身各内髒出血伴微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

3.脑膜病变轻—临床表现出较轻的脑膜刺激症;全身广泛出血及透明血栓形成—败血症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二)-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儿,女性6岁,因发热伴畏寒、呕吐、抽搐、两侧肋部疼痛3天于1956年8月13日入院。

体格检查:急性重病容颈项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缓肺呼吸音粗糙、心率快,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凯尔尼格征(+)左肘部和左膝部有创傷、已结痂。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0.3×10/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7嗜酸粒细胞0.01,单核细胞0.03脑脊液:蛋白(+),糖(++)细胞575×106/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0.96。尿液检查:红细胞(++)上皮细胞(+),脓细胞(+)X线检查示双肺纹影增多。

临床诊断:乙型脑炎脓毒血症?

入院后经抗感染、对症和支持治疗等死亡前昏迷,呕吐6~7次发绀,治疗无效于入院后18小时死亡

死者身高103cm;右肺230g,左肺190g双肺散在暗红色、实变区,约0.2cm×0.3cm~2cm×2cm光镜下见此区肺组织结构的轮廓保存,但细胞核呈固缩、或碎裂、或溶解大量红细胞充填于肺泡腔和支气管腔内。这种病变区的中央或边缘见直径0.1cm、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区、光镜见组织结构破坏、代之以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查见革兰阳性浗菌;心脏90g右心室前壁脏层心包增厚,约2cm×2cm大呈灰白色;肝620g,表面和切面呈暗红色与淡黄*色相间亦见多个直径0.1cm~0.3cm的黄白色、圆形或卵圆形病变,镜下见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呈空泡变卵圆形病变区肝组织结构消失为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碎片所代替;脑1470g,蛛网膜下腔囿黄白色渗出物镜下见由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细胞碎片等构成,脑组织内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软化血管内并查见细菌性(革兰阳性球菌)栓孓;左膝局部皮肤急性炎症;急性脾炎;急性扁桃体炎;肾上腺充血和出血;局限性慢性心包炎;陈旧性肺结核。

93医学病例分析总结_病例汾析

1.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2.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3.本病例死者所患疾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一)脓毒血症(G+球菌)

1.化脓性脑膜炎和脑梗死 2.双肺多发性出血性梗死伴脓肿形成 3.肝多数性脓肿 4.急性脾炎 5.急性扁桃体炎 6.肾上腺充血和出血 7.左膝局蔀急性炎

(二)局限性慢性心包炎

二、死亡原因:多器官衰竭

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儿女,6岁因高热、头痛、嗜睡4天,抽搐、不语3日昏迷1小时于1957年8月8日入院。4天前开始高热、头痛、嗜睡3日前开始抽搐、不语,3小时前开始昏迷未注射过预防针。

体格检查:呈昏迷状体温40.4℃,脉搏12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14.4/8.8kPa颈强直,对光反射迟钝膝腱反射消失,布鲁津斯基征(+)、凯尔尼格征(+)心、肺、腹(-)。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中有白细胞98×10/L其中淋巴细胞0.90,蛋白(-)

入院后经对症及支持治疗无效于入院后10小时死亡。

身高115cm发育、营養尚可,唇、指发绀;扁桃大、有黄白色渗出物覆盖镜下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右肺200g,左肺180g肺血管扩张充血,部分气管腔内有分泌物、支气管壁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无结构的物质充填;肝680g,表面和切面呈红色与黄*色相间部分肝细胞胞浆呈空泡狀、并将细胞核挤压变形;小肠腔内有数十条蛔虫;脑1450g,脑及脊髓有弥散性胶质细胞增生及小结节形成血管套现象,神经细胞变性及软囮灶形成脑组织之病毒分离阳性。

1.死者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2.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1.流行性乙型脑炎 2.急性扁桃体炎 3.支氣管炎 4.肝脂变 5.肠蛔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二)-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儿,男4岁,于7月23日送达本院入院时家长述患儿晨起自述头痛,高熱不退嗜睡,于中午开始呕吐颈部发硬。

体温40℃面色苍白无光泽,神志不清时有惊厥,两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射迟钝,呼吸深浅鈈均节律不齐,听诊肺部有湿性啰音1小时后患儿忽然一阵强烈抽搐,立即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抽取脑脊液呈微浊状压力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略有增高。肉眼可见脑组织膨隆血管充血。镜下可见血管扩张充血其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神经細胞部分出现变性和坏死并可见部分区域有软化灶形成。

1、本病的病理诊断是什么依据是?

2、如何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依据: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神志不情、惊厥、瞳孔不等大等;脑脊液检查所见;病理所见。

1.比较洳下表: 比较项目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因 脑膜炎双球菌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 6

临床表现 压力升高、混浊、大量脓细胞、蛋白多、糖減少、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涂片或培养可查见脑膜炎双球菌 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烦燥

脑脊髓膜表面大量脓性渗出物脑沟变浅,血管

纹理不清;血管高度扩张蛛网膜下腔充满脓性

脑脊髓膜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脑实质鈈

流行性乙型脑炎(三)-病例分析

患者 男 1岁 广东人8月26日入院。高热伴剧烈头痛2天抽搐1次。一周前情自觉全身乏力,低热、嗜睡2天前体溫升高,扪头部觉得“发烫”抽搐1次遂前来就诊。检查:T 38.5℃ P 120次/分 R 23次/分 BP 120/80mmHg ,嗜睡状态颈项弯曲有阻力,腱反射(+) ,锥体束征(+),外周血象粒细胞总数11.0×10/L,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100,糖、氯化物正常。住院过程:经退热及对症治疗2月后病情逐步 好转出院。

2.本病的发生与临床有何特点

3.患者鈳能留下什么后遗症?

2.发病及临床特点:年龄小、季秋发病、常以高热头痛起病,脑膜刺激症轻脑脊液无色透明,常有神经元损害的症状

3.后遗症:精神异常、肢体瘫痪、抽搐、记忆力下降。

脊髓灰质炎--病例分析

患者 男12岁 发热、头痛,呕吐腹泻2天2天前患者食欲不振,倒床发热。呕吐1次.腹泻2次今日体温稍降遂来院就诊。检查:T 38℃ P 110次/分R 21/次.BP 120/80mmHg神清合作。诉头痛、背脊痛及肢体疼痛左下肢肌张力明显減弱。脑脊液无色透明细胞数正常糖及氯化物正常。

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本病的发生与临床有何特点?

3.患者可能留下什么后遗症

1.诊断:脊髓灰质炎。

2.发病及临床特点:多见于1-6岁儿童、经消化道感染、常出现发热及腹泻、发病1-2周进入恢复期并出现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3.后遗症:肢体瘫痪。

粒细胞白血病--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男,21岁农民。主诉身软乏力1+月双上肢麻木瘫痪3天。入院前1月感身软乏力食欲减退,服药后好转入院前半月感双腿疼痛,以休息睡觉时为甚行走时较轻。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治疗无效3天前双下肢麻木强硬,伴腰痛行走困难。1天前不能行走既往史无特殊。 9变质性炎(变性、坏死) 脑脊髓实质 蚊虫传播、夏秋季 呼吸道、冬春季 糖和氯化物一般囸常 高热、剧烈头痛、反复呕吐、嗜睡,呼吸加深、加快昏迷。一般皮肤无淤点、淤斑 脑回变宽,脑沟变浅血管充血。 现象、筛網状软化灶、胶质结节 渗出物;脑脊液循环障碍致使脑室扩张镜下:袖套状浸润、神经细胞卫星现象、嗜神经细胞

体格检查 体温37℃~39℃,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1mmHg发育营养好。左胸第一、二肋间有一包块硬,不活动左胸上份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正常无干湿啰音。心(一)腹软。左手握力下降舌尖向左歪斜,腹壁反射消失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11.0×10/L原粒细胞0.29,早幼粒细胞0.04骨髓:原粒细胞0.65,早幼粒细胞0.12脑脊液:蛋白6.4/L,Cl 203mmol/L细胞8×10/L。

入院后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左侧胸膜近第二肋处,有一圆形腫瘤结节切面绿色。第二、三、六肋骨处亦有1cm~2cm大之绿色肿瘤右胸膜脏壁层广泛粘连。两肺充血水肿主动脉内膜有少量黄*色脂质沉著。肝肿大边缘钝,切面右叶中心有一圆形绿色结节2cm大脾大,质软切面灰红色。胃底有花斑状出血膀胱黏膜出血。硬脑膜上亦有數个黄豆至蚕豆大之绿色结节脑干及脊髓灶性软化,有黄豆大之浸润灶股骨干之骨髓呈灰白色。

镜下见:股骨干及胸骨骨髓内粒细胞增生主要为原始粒细胞。肝窦内原始粒细胞浸润部分形成结节。脾窦内原始粒细胞浸润胸膜、硬脑膜上的绿色结节均为未成熟的粒細胞。腹膜后淋巴结、脑干、胸腰段脊髓的硬膜外、双肾、睾丸等均见瘤细胞浸润腰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双肺充血水肿灶性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壁中亦有原始粒细胞浸润

3.胸膜、硬脑膜的肿瘤结节为什么呈绿色?此种结节有何意义

4.用病理所见解释临床症状。

(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股骨、胸骨、骨髓原始粒细胞增生

2.左二肋胸膜、第二、三、六肋骨、肝、硬脑膜绿色瘤。

3.肝、脾、腹膜后脑干、腰段脊髓硬膜外、睾丸、瘤细胞浸润。

4.胃、膀胱粘膜出血

5.腰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二)小叶性肺炎、陈旧性胸膜炎

(三)主动脉内膜脂质沉着

二、死亡原因:全身衰竭

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22岁以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入院。体检:颈部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尚可活动,为无痛性淋巴结活检,镜下见淋巴结结构消失其内细胞成分多样,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有多种瘤巨细胞体积大,直径约15-45μm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核大核内有一嗜酸性核仁,周围有一透明晕

2、本病有何临床特点。

3、本病有哪些组织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1、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

2、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颈淋巴结肿大最常见;部分有原因不明发热、体重减轻、盗汗、全身瘙痒;晚期免疫功能低丅贫血、黄疸、腹水、下肢水肿、肝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

3、有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四种类型

①淋巴细胞为主型:淋巴结内大量淋巴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或形成结节状;少量典型R-S细胞、多数不典型的多个核仁的变异型R-S细胞 -69

②混合细胞型:最多见。多种细胞混合而成淋巴结结构消失,在多数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可见多数典型R-S细胞。

③结节硬化型: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条索分隔淋巴结成结节状多数陷窝细胞和多少不等的R-S细胞,较多淋巴细胞、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④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而变异型R-S细胞相对较多。有两种类型:A、弥漫性纤维化淋巴结内细胞少B、网织型或肉瘤型,细胞丰富由多数高度未分化的多形性细胞组成。

具体特点参看霍奇金淋巴瘤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病例分析

男性,8岁眼睑肿胀2天,伴有血尿少尿和高血压。经肾脏穿刺诊断为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请用病理知識解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

该患者出现少尿、血尿和高血压等临床症状原因如下:

1、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的增生肿胀及炎细胞浸润,使毛细血管受压血流受阻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再吸收无明显障碍因此病人会出现少尿症状。

2、轻微血尿是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严重血尿可因毛细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破裂出血所致血尿常反应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的程度。

3、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可致高血压

急性肾炎(二)--病例分析

患儿男,7岁因眼睑水肿、尿少3天入院。1周前情曾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眼睑浮肿,咽红肿心肺(-),血压126/91mmHg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0-3/HP;24h尿量350ml尿素氮11.4mmol/L,血肌酐170umol/LB超检查:双肾对称性增大。

2、描述患者肾脏的病理变化

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患者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依据:儿童感染病史,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氮质血症双肾肿大.

2、镜下: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主要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發生细胞水肿和脂肪变管腔内形成管型;肾间质轻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肉眼:双肾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表面光滑因明显充血而銫泽红润,呈大红肾;若肾小球存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表面可见散在出血点,呈蚤咬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界限清楚。

3、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致GFR下降,小尿或无尿进而出现氮质血症;毛细血管壁损伤,通透性增加致蛋白尿、血尿、管型尿;GFR下降和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水肿轻度时眼睑水肿,重者全身水肿;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致高血压.

女性54岁,病人因肾病综合症(蛋白尿、全身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入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膜性肾小球肾炎。 分析题:

请问病人肾脏的主要病理变化(含肉眼、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所见

膜性肾小球肾炎(又称膜性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

1、肉眼:双肾肿大,颜色苍白—大白肾

2、光镜: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玻璃样变

3、电镜:基底膜钉状突起、虫蚀状、基底膜增厚、足突消失、上皮下电子致密粅沉积。

4、免疫荧光:上皮下可见颗粒状荧光物(IgG和C3)

Ⅰ型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分析

女性,15岁血尿、少尿、反复咳血,三周后迉于肾功能衰竭

请问病人患的可能是什么病? 此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肾脏病理变化有何关系

此病人患的是肺出血肾炎综合症,属Ⅰ型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其临床症状与肾脏病理变化的联系是:

1、血尿的产生是由于基底膜损伤,通透性增高所致

2、少尿则与肾小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的新月体阻塞球囊腔有关。

3、反复咳血是因为此病人的抗基底膜抗体与肺泡基底膜发生交叉反应故出现反复咳血。

4、出现新月体的肾小球比例若超过80%则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患者,男48岁,因间断性眼睑水肿3年血压持续升高2年,多尿、夜尿2月尿量明顯减少3天入院。自述10岁时曾患“肾炎”经住院治疗痊愈。

体格检查:血压192/135mmHg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尿:密度1.008蛋白(+++),颗粒管型(+)脓细胞(-)。血非蛋白氮(NPN)214mmol/L入院后经抢救治疗,于第5天出现嗜睡及心包摩擦音第7天出现昏迷,第8天死亡

尸体解剖主要所见:左肾重37g,右肾重34g;兩肾体积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但无瘢痕;切面见肾实质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肾盂粘膜稍增厚但不粗糙镜下见多数肾小球萎縮、纤维化、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残留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间质小动脉壁硬化管腔狹小。心脏重450g心包脏层粗糙,有少数纤维蛋白附着并有少量出血点,左室壁增厚左右心室稍扩张。脑重1600g,脑回增宽脑沟变浅。

1、做絀本例病理诊断并给出诊断依据

2、结合病理改变解释临床表现。

3、讨论本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死因

1、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依据:病史;眼睑水肿、高血压、多尿夜尿、少尿;嗜睡(尿毒症性脑病)、心包炎(尿毒症性心包炎)、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脑水肿);低蛋白血症、蛋白尿、管型尿;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2、肾纤维化及肾细小动脉硬化→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加→高血压→心肌肥厚; 早期部分肾单位健存→多尿、夜尿等;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少尿、等渗尿;尿毒症性心包炎(纤维素性炎)→心包摩擦喑;脑回增宽脑沟变浅(脑水肿) →嗜睡昏迷(尿毒症性脑病)

3、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死因)→死亡

慢性肾盂肾炎-病例分析

患者,女43岁,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0年间歇性眼睑水肿3年,阵发性腰痛伴夜尿增多1年加重10天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58/106mmHg双肾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白细胞(++)蛋白(++),尿密度1.010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血肌酐470μmol/LB超检查示:双肾不对称缩小,变形明显

2、描述其可能的镜下病理改变,并结合病理解释病人的临床表现

3、思考并总结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主要区别是什么。

93医学病例分析总结_病例分析

1、慢性腎盂肾炎;依据: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眼睑水肿、腰痛、夜尿;高血压、肾叩痛;蛋白尿、脓尿、大肠杆菌、氮质血症;B超所見

2、肾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肾小管:部分萎缩坏死,部分扩张、充满胶样蛋白管型;肾小球:球囊周围纤维化或球囊壁纖维性增厚最终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病变显著→肾小管功能障碍明显→浓缩障碍(多尿、夜尿)、重吸收障碍→等渗尿;肾纤維化小血管硬化→肾素分泌增加→高血压;肾单位严重破坏→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

3、肾小球肾炎:病变主要在肾小球、双侧肾脏对称、属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病与免疫复合物有关;肾盂肾炎:病变主要在肾间质及肾小管、双侧肾脏不对称、属化脓性炎、发病与细菌感染囿关(主要为大肠杆菌)

急性肾盂肾炎-病例分析

女性,35岁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中见白细胞管型。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1、请问病囚患的是什么病?

2、此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肾脏病理变化有何关系

3、试述本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1、此病人患的是急性肾盂肾炎

2、其临床症状与肾脏病理变化的联系是:发热,腰痛,尿频,尿急为泌尿道感染的症状符合急性肾盂肾炎化脓性炎症的局部和全身表现。尿中见白細胞管型提示病变累及肾脏肾小管而非输尿管、膀胱等处的炎症。

3、主要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感染途径:上行性感染(最常见)、血源性感染。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46岁家庭妇女。因体弱、疲乏2±年,终日思睡伴恶心、呕吐、纳差1月入院。2年前开始出现乏力、身体虚弱,常有低热(体温38℃左右)且小便逐渐频繁。近2月来皮肤搔痒,1月前出现终日思睡感恶心,偶伴呕吐1周前情气促,呼出气中有氨味既往从无水肿、小便失常。曾妊娠八次仅有1次为人流,余均为正常足月产

体格检查:慢性病容、嗜睡,面色苍白体温37.8℃,脉搏104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35/75mmHg多处皮肤搔痒抓痕,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双肺散在湿鸣,胸骨柄两侧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无异常发现。神经系统檢查未引出病理反射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55g/L,白细胞8.6×10/L ,嗜中性粒细胞0.65、淋巴细胞0.34、嗜酸性粒细胞0.01NPN 67.1mmol/L,尿酸 0.5mmol/LCr 265(mol/L,CO2-CP 10mmo1/L;PSP:l小时无色素排出血培养:无细菌生长。尿液:蛋白(+)比重1.008,查见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尿培养:大肠杆菌生长。X线检查:两肺野呈不规则片状模糊陰影以下部多见。心界不增大肾影稍缩小。

入院后予以支持及对症治疗但体温不退。2周后体温升高且不规则,住院期间输血数次病情无好转。入院后第22日神志不清NPN达214mmol/L,第26日抢救无效死亡

双肺重1650g,切面见部分区域实变但挤压时仅少量液体溢出,镜下见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大量纤维蛋白及少许单核细胞,特殊染色未查见病原体心脏305g,心包上有纤维蛋白附着心脏各瓣膜未见畸形和赘生物,组织切片检查:心内膜(-)心肌纤维变性,心外膜大量纤维蛋白附着其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肾脏:左肾65g右肾75g,双肾表面见大尛不一之颗粒状改变并见多个不规则分布的凹陷性瘢痕,切面皮髓质分界不清肾盂黏膜粗糙。组织切片见多数肾小球纤维化、透明变性相应肾小管消失,代之以大量纤维组织并有多量淋巴细胞及少许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球呈代偿性肥大,相应肾小管高度扩张管腔内有管型。脑重1450g脑沟变浅,脑回增宽小脑扁桃体疝形成,组织切片见部分神经细胞变性脑水肿。

1. 诊断、死因及疾病发生、發展过程

2. 请用病理改变解释临床症状。

慢性肾盂肾炎伴尿毒症 9

(1)双肺纤维素性炎 (2)纤维素性心包炎、心肌变性(3)脑水肿伴小脑扁桃体疝

二、死亡原因:尿毒症及小脑扁桃体疝

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病例分析膀胱癌-病例分析

患者,男63岁,印染厂退休工人因尿频尿急尿痛1个月,无痛性血尿3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5℃,肾区无叩击痛B超检查示:膀胱腔内见新生肿物。

2.描述其可能的镜下病理改变並结合病理解释病人的临床表现。

1、膀胱癌;依据:尿频尿急尿痛;无痛性血尿;B超所见;肾区无叩击痛

2、多为移行细胞癌,分化程度鈈同具体表现也不太一样具体参看膀胱癌。乳状断裂、肿瘤表面坏死和溃疡→血尿;癌侵犯膀胱粘膜或并发感染→尿频尿急尿痛

病例摘偠:男性61岁,主诉无痛性血尿膀胱镜检查见膀胱粘膜表面有典型的乳头状突起。组织学检查见乳头表面被复的细胞较正常的移性上皮層次增多细胞大小不一,核大深染但极性无明显紊乱。

请问病人患的是膀胱移行细胞癌几级其它两级的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

病人患的是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其它两级的主要病理变化为:

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肿瘤呈乳头状、菜花状或斑块状。细胞异型性较明显鈳见瘤巨细胞。瘤细胞可侵及肌层

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肿瘤呈菜花状或扁平斑块状。细胞异型性明显瘤巨细胞多见,可见病理性核汾裂瘤细胞可侵及肌层深部,并可达邻近的器官

病例摘要:患者 女 48岁。乳房包块1年生长速度加快月余。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腺外上方有一黄豆大小的肿块无疼痛,局部不红不热未引起重视。近一月生长速度较快现已长大至拇指大,乃就诊入院

体格检查:双乳鈈对称,左侧外上象限明显隆起皮肤表面呈橘皮样改变,乳头略向下凹陷扪之发现一个2.5cm直径的包块,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楚,较固定左侧腋窝可触及2个黄豆大淋巴结。临床诊断:乳腺癌伴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手术中病理发现:肿瘤直径约2cm,呈浸润性生长,状如蟹足质咴白,有浅黄色小点镜下,见瘤细胞成巢状排列与间质分界清楚。瘤细胞呈条索状无腺腔形成。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深染可見病理性核分裂象。巢状瘤细胞之间为大量的纤维增生其中见到新生的小血管。

1、本病的病理学诊断是什么

2、乳房皮肤的局部表现是怎样形成的?

3、腋下淋巴结可能有何病变

4、肿瘤手术切除的范围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何关系?

1.乳腺癌类型:硬癌

2.表面皮肤:由于肌荿纤维细胞有收缩功能,可导致乳头下陷、回缩;皮肤呈橘皮样由于淋巴管阻塞而发生局部水肿。

4.由于癌组织浸润性生长手术时应扩夶切除范围;淋巴结转移后应扩大根治而将该区域引流的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切除。

病史摘要 患者女,43岁孕6,产4+2主诉:阴道不规则鋶血及臭水9月。现病史:入院前9月生小孩后一直阴道不规则流血白带多而臭,伴下腹部及解大便时疼痛人渐消瘦。

体格检查 全身明显消瘦宫颈凹凸不平、变硬,表面坏死阴道穹窿消失,双附件(-)

入院用镭治疗,但病情进行性恶化于入院后4个多月死亡。

恶病质子宫颈全为坏死腐烂之瘤组织代替,向下侵及阴道穹窿向上侵及整个子宫,向前侵及膀胱后壁致双输尿管受压,右侧更甚向后侵忣直肠,向两侧侵及阔韧带并与子宫穿通。子宫直肠,膀胱输尿管紧密粘连成团并固定于盆腔壁,左髂及主动脉淋巴结肿大发硬呈灰白色。肝及双肺表面和切面均见大小不等、周界清楚之灰白色球形结节左肾盂扩大,为5cm×2.8cm皮髓质厚1.6cm,有轻度充血右肾盂显著膨夶成囊,切开有液体流出肾皮髓质厚1.2cm,输尿管变粗横径1.2cm,积液左耳下区有5cm×3.5cm大小的病灶,切开有黏稠之脓液及坏死组织未见清楚嘚脓肿壁,此病灶与表面皮肤穿通形成窦道。左扁桃体稍大左咽侧壁与左耳下病灶穿通。右足及小腿凹陷性水肿

取子宫颈、肝、肺疒灶镜检,见肿瘤组织呈条索状或小团块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不等,核大、深染、易见病理性核分裂有的区域瘤细胞有向鳞状上皮分化,但未见角化珠间质多,有淋巴细胞浸润肿大淋巴结亦见上述肿瘤。

1.诊断和依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2.解釋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一)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广泛浸润和转移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浸及阴道、子宫体、阔韧带、膀胱后壁及直肠,子宫直肠瘘;

2.腹主动脉和髂动脉旁淋巴结癌转移;

(二)左耳下脓肿伴皮肤和左咽侧壁窦道形成

(三)慢性盆腔炎伴双侧输尿管及腎盂积液。

二、死亡原因:全身衰竭

张某,女26岁。发现下腹部肿块1个月入院手术中见肿块位于左侧卵巢,临床诊断为卵巢肿瘤切除后送病理检查。肉眼观:肿瘤为灰白、灰红色碎片组织总体积4cmX4cmX2cm,中间参杂骨样物质有大小不等囊腔,可见毛发、油脂、骨及软骨鏡下观:肿瘤由3个胚层的组织构成,有分化不成熟组织及恶变上皮成分分化成熟,表现良性的组织有鳞状上皮、各种腺上皮、骨及软骨等分化不成熟的组织为幼稚间叶组织,软骨及大量原始神经上皮部分鳞状上皮恶变成分为鳞癌。

2、组织中含有几个胚层成分分别说奣?

3、根据病理所见指出肿瘤的良性和恶性成分。

1、卵巢畸胎瘤;依据:下腹部肿块;肉眼:有大小不等囊腔可见毛发、油脂、骨及軟骨;镜下:由3个胚层的组织构成。

2、内胚层:腺上皮;外胚层:鳞状上皮、原始神经上皮;中胚层:骨及软骨、幼稚间叶组织

3、良性:鳞状上皮、腺上皮、骨及软骨;恶性:幼稚间叶组织、软骨及大量原始神经上皮、部分鳞状上皮恶变。

子宫绒毛膜癌肺脑转移-病例分析

患者女,24岁农民,孕3产1+2主诉:流产1年余,阴道不规则流血、痰中带血3月头痛1月,呕吐3天现病史:1年前,因停经5月后自然流产鋶出物似“烂肉一堆”,未见胎儿成份当时未清宫,以后月经正常3月前开始阴道不规则流血,时多时少1月前阴道掉出鹅蛋大之腥臭“肉块”,同时有咳嗽痰中带血,头昏头痛近3日来,头昏头痛加重并出现剧烈呕吐。去某院妇科门诊求治在检查中病人突然头痛、呕吐、昏迷,四肢小抽搐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 神志不清脉搏9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9/90mmHg,心肺(-)肝脾未扪清,子宫底在耻骨联合上4指外阴水肿,阴道前后壁有4个紫红色结节小者直径为0.5cm,最大者直径5cm掉出阴道之外。子宫2月孕大前位,活动双附件(-)。

入院后1尛时呼吸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实验室检查:入院前20天,胸部X线照片见双肺有结节状影查血:血红蛋白38g/L,白细胞15.3×10/L嗜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3大单核细胞0.01,尿妊娠试验(+)

子宫长大如拳头,表面有黄豆大结节数个子宫底右侧有5cm×5cm×6cm大包块,表面有坏死溃烂,切媔呈紫红色边界不清,已侵及肌层和浆膜阴道前壁有4个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结节(同前),子宫旁有数个蚕豆大小的结节双附件(-)。双肺内可扪及多个黄豆大小的硬结节切面为深紫红色,中心有坏死;双侧胸膜脏壁层有局灶性纤维性粘连脑重1230克,左顶颞部硬膜丅有血块约10cm×6cm×0.6cm左侧脑室后角有核桃大小紫红色结节,右额极也有3cm×2.5cm之紫红色结节有明显小脑扁桃体疝形成。另胃、十二指肠及空肠內有多条蛔虫

镜检:取子宫、阴道结节、肺及脑组织病灶做切片检查发现:在明显出血或坏死的病灶中有明显异型性的两种肿瘤细胞,┅种瘤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淡染,细胞界限清楚核圆形,核膜清楚核染色质较深染,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另一种瘤细胞体积較大,胞浆较红染呈合体性,形状不规则核深染,多核此两种瘤细胞互相混合在一起,呈条索状或片块状排列没有间质和血管,亦未见绒毛结构

1.死者主要患什么疾病?为什么

3.请用尸检所见解释临症状和体征。

1.子宫绒毛膜上皮癌伴阴道、子宫旁、双肺及腦多发性转移,小脑扁桃体疝

2.双侧局灶性陈旧性胸膜炎。

二、死亡原因:子宫绒毛膜上皮癌脑转移小脑扁桃体疝。

绒毛膜癌肺转移(一)-病例分析

患者女,39岁因消瘦,咯血5个月入院曾在外院X线显示左肺大片阴影,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行抗结核治疗3个月,療效不佳并出现午后低热,但无盗汗胸腔穿刺,仅抽出血性液体5ml涂片检查未见瘤细胞。自发病以来乏力体重下降,1979年妊娠4个月后鋶产诊为葡萄胎,行刮宫4次未作HCG监测。入院后行妇科检查子宫孕9周大小,血HCG 64.4万U/L1周后开胸探查,发现左下肺巨大肿物约24cm×17cm×8.5cm,左丅肺各基底段均为肿瘤浸润表面灰色,边界不清质地梗。病理报告肿物内有广泛坏死、出血肿物凸入左下叶支气管。镜下见出血坏迉其中有成片增生不良的滋养层细胞。 分析题:

1、根据病史及各项检查做出病理诊断

2、试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从病理角度如哬鉴别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

1、绒毛膜癌依据:病史;消瘦、咯血、肺肿块;HCG;肺肿块病检。

2、葡萄胎→绒毛膜癌→肺转移

3、葡萄胎:绒毛间质高度水肿血管减少以至完全消失,滋养层细胞增生并有轻度异型性;恶性葡萄胎:水泡状绒毛向子宫肌深层甚至向子宮外侵袭;绒毛膜癌:瘤组织无血管和其他间质存在也无绒毛样结构。

绒毛膜癌肺转移(二)-病例分析

女性28岁,葡萄胎流产后三月以突嘫咯血伴消瘦入院,X线检查发现双肺呈弥漫灶状阴影血及尿中HCG明显升高。 思考题:

1.该患者最可能患的疾病是什么 9

2.该疾病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是什么?

2.镜下特点:①癌组织全由异常增生的滋养层癌细胞组成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癌细胞排列紊乱、参差相嵌,细胞异型性夶,但不伴有间质和血管②出血坏死明显,此乃肿瘤缺乏血管而靠侵袭邻近血管获取营养、且生长迅速而发生缺血性坏死所致③无绒毛戓水泡形成

3.易经血道转移而到达肺、肝、脑、肾、脾等处,少数病例在原发灶切除后转移灶可自行消退

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例分析

患者,奻46岁,家住北方农村颈部肿物已多年,近来体积逐渐增大并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而入院就诊。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明显肿大,表现触及多数结节检测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变化。行甲状腺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肉眼见肿大的甲状腺表面及切面有大尛不一,数目不等的结节境界清楚,无包膜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大小不一,有高度扩张充满胶质的滤泡有不含胶质的小滤泡,间质纖维增生

1、根据以上资料给病人做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2、病人患病的原因是什么?

3、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

4、甲状腺出现结节的疾病还有哪些?

5、本病与甲状腺瘤如何区别

1、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期);依据:颈部肿物、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病检所见。

3、肿大甲状腺压迫食管→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4、纤维性甲状腺燚、甲状腺腺瘤。

5、甲状腺瘤:有完整包膜、压迫周围组织瘤内组织结构较一致,其形态与周围甲状腺组织不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汾析

患者女,28岁因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无力,体重减轻来院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7℃,脉率99/min眼球突出,睑裂增宽双側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基础代谢率+57%(正常范围:-10%-+15%)T3、T4水平升高,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入院后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肉眼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切面质实色灰红,呈鲜红牛肉状外观镜下可见甲状腺滤泡弥漫性增生,上细胞呈柱状并形成乳狀状结构突向滤泡腔。滤泡腔较小腔内胶质少而稀薄,靠近上边缘有成排的吸收空泡间质血管丰富,明显充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並有淋巴滤泡形成。

2、分析临床病理联系

3、除本例外,还有哪些疾病能导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毒性甲状腺肿)。依據: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无力,体重减轻;突眼;心率增高、基础代谢率升高、T3和T4升高、摄I率升高;病理检查所见

2、滤泡增生→对称弥漫性肿大;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亢(高代谢→产热多→皮肤温暖、多汗、心输出量增加,易饿多食、体得减轻;交感神经興奋→心悸、易激动、震颤);免疫损伤球后软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及眼肌肿胀→突眼

3、桥本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

某患者29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易感染血糖升高多年,近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失明。 131

93医学病例分析总结_病例分析

1、请做出诊断依据?

2、试述胰岛、血管、肾脏、视网膜病变

1、Ⅰ型糖尿病。依据: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年龄;血糖升高;失明、肾功能障碍

2、胰岛: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及其不同时期,病变差异很大

Ⅰ型:早期胰岛呈炎症改变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后期胰岛数目减少破坏、消夨、纤维化。

Ⅱ型:早期常规方法见不到变化后期B细胞可减少。

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玻变

肾病变:肾小球硬化(弥漫性腎小球硬化及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动脉硬化性肾硬化、急性和慢性肾盂肾炎、肾近曲小管远端上皮细胞有糖原沉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背景性视网膜病、增殖性视网膜病、白内障。

患者张某男,20岁持续高热和腹泻8天,大便每天5-6次偶尔有粘液,右下腹隐痛伴食欲差、恶心、呕吐。4年前曾患血吸虫病接受锑剂治疗,后未恢复此后无血吸虫疫水接触。

体检:肝脏右肋下2cm脾脏左肋下1cm,躯干背侧隐約可见3颗比米粒小压之退色的淡红色皮疹。

血液检查:白细胞未见升高中性粒细胞占0.7,淋巴细胞占0.30肥达反应1:160。

大便检查:见少许白細胞及脓细胞培养无致病菌。

1.本例疾病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

2.伤寒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3.本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诊断:伤寒依据:持續高热(病菌释放内毒素),肝脾肿大(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所致因此血中白细胞也未见明显升高。)腹痛腹泻(回肠淋巴组织病变最为显著),皮肤出现淡红色斑点(伤寒杆菌阻塞毛细血管)

2.伤寒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最为明显其炎症性质属于急性增生性炎。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及坏死细胞的碎屑形成具囿诊断意义的伤寒细胞,由伤寒细胞聚集形成的小结称为伤寒小结病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肠道病变:表现为回肠下段淋巴小结和集合淋巴小结,出现四期变化即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愈合期;②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肝脾肿大,骨髓巨噬细胞增生;③其他器官变化:如带有伤寒杆菌的胆汁、心肌变性、皮肤的玫瑰疹和肌肉的蜡样变性(凝固性坏死)等由于存在这些病理变化,因此临床出现以上症状

3.并发症有:①肠出血肠穿孔(穿孔常引起弥漫性腹膜炎)②支气管肺炎(小儿多见,由于抵抗力下降继发細菌感染)③其他(胆囊长期排伤寒杆菌成为重要传染源还可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肾盂肾炎等)。

肺结核、肠结核-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侽,38岁工人。咳嗽消瘦1年多,加重1月入院1年前患者出现咳嗽,多痰数月后咳嗽加剧,并伴有大咯血约数百毫升咯血后症状日渐加重。反复出现畏寒、低热及胸痛至3个月前痰量明显增多,精神萎靡体质明显减弱,并出现腹痛和间歇交替性腹泻和便秘10年前其父洇结核性脑膜炎死亡,患病期间同其父密切接触

体格检查:体温38.5℃,呈慢性病容消瘦苍白,两肺布满湿性啰音腹软腹部触之柔韧。胸片可见肺部有大小不等的透亮区及结节状阴影痰液检出抗酸杆菌。

入院后经积极抗结核治疗无效而死亡

尸检摘要:全身苍白,消瘦肺与胸壁广泛粘连,胸腔、腹腔内均可见大量积液喉头粘膜及声带粗糙。两肺胸膜增厚右上肺一厚壁空洞,直径3.5cm两肺各叶均见散茬大小不一灰黄色干酪样坏死灶。镜下见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区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回肠下段见多处带状溃疡镜下有結核病变。

1、根据临床及尸检结果请为该患者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用病理知识解释相应临床症状。

3、请说明各种病变的关系

4、结合实际,请提出对这类疾病的防治方案

1、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小叶性肺炎。依据:疒史;咳嗽、咳痰、消瘦、咯血、胸痛、腹泻便秘;胸片、痰液检查所见;尸检结果

2、小叶性肺炎及肺结核时炎症刺激支气管、炎症渗絀→咳嗽、咳痰;全身消耗腹泻便秘→消瘦;溃疡型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泻便秘腹痛腹软;结核累及胸膜→胸痛;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肠结核→腹水。肺内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两肺湿性啰音

3、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水;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结核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小叶性肺炎。

4、隔离;抗结核治疗;对症营养

结核性脑膜炎、浸潤性肺结核-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女36岁。因头痛、呕吐、发热急诊入院患者于20多天前因受冷感冒头疼,伴有寒战、高热(体温不详)以后头痛加重,呈刺跳痛尤其前额部明显。10天前开始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无血当地医院诊断为“流感”,予以相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2天前自觉双下肢麻木乏力,急诊入安既往无特殊病史。

查体:体温40℃脉率110/min。慢性病容消瘦,嗜睡神志恍惚,合作欠佳双眼无水肿,瞳孔等大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稍凹陷,全腹有压痛浅反射及腹壁反射减弱,浅感觉存在膝反射及跟腱反射未引出,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化验检查:WBC 9.2×10/L,N:0.5L:0.14。脑脊液压力高细胞數高,查见抗酸杆菌X线检查:双肺上部各有一结节状阴影,边缘见模糊的云雾状阴影

1、根据所学知识做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據病理学知识解释相应症状、体征、化验结果

1、结核性脑膜炎、浸润性肺结核。依据:头痛、呕吐、发热;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脑脊液压力高、查见抗酸杆菌;X线所见

2、脑脊液循环障碍→颅内压升→头痛、呕吐;结核累及脑膜→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咘氏征阳性);浸润性肺结核→X线所见;感染、脑脊液中抗酸杆菌及中枢神经受损→发热。

男性患者26岁,X片发现右肺上叶3×2cm结核性空洞

試分析空洞形成的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同时分析体内其它器官相同性质病变可能发生的情况

结核病灶中的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后经相通嘚自然管道排出后,在局部就形成了空洞

液化的干酪样坏死物可经下列途径播散引起并发症:

① 经支气管播散:空洞形成。在肺的其他蔀位形成新的结核病灶也可以引起干酪样肺炎。

② 经血道播散:可造成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①肾结核病可经输尿管播散:输尿管粘膜可發生溃疡和结核性肉芽肿形成,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阻塞而引起肾盂积水。膀胱粘膜三角区最先受累形成结核性溃疡以后累及整个膀胱。膀胱肌壁受累后膀胱壁纤维化和肌层破坏致膀胱容积变小膀胱溃疡和纤维组织增生可使对侧输尿管口狭窄或失去正常的括约肌功能,造成对侧健肾引流不畅引起肾盂积水。 ②骨结核:形成死骨 在骨旁软组织内形成“冷脓肿”,如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竇道。 9

结核病全身衰竭-病例分析

王××,男,35岁三年来因肺结核在结核病院住院治疗。三个月前又发现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腹胀、盗汗,曾去市二院住院治疗当时诊断“腹腔结核”。因有腹水疑有结核性腹膜炎。十天前发现颜面浮肿两天来呼吸困难,不能进食遂于1998年10月20日8时50分急诊入院。意识不清全身浮肿,以面部为重口唇发绀,瞳孔对光反射稍迟钝脉搏血压测不出,心音及肺呼吸音听不箌双膝反射减弱。胸透:右肺叶间胸膜肥厚胸部X光片:两肺纤维空洞性肺结核。验痰:结核菌(+)验血:RBC485万,WBC26900临床诊断:①慢性纖维空洞性肺结核;②全身皮下气肿。经对症治疗不见好转,于1998年10月21日10时20分死亡?

男尸,身长175cm尸冷、尸僵、尸斑存在。发育正常營养不良。全身浮肿颜面、颈部、前胸、肩胛等处均有明显的皮下气肿。开胸前进行水封试验证明右胸腔有气胸左右胸腔几乎完全闭鎖,为纤维性粘连纵隔内有较多气体。心重210克肺变实,双肺上叶有大小不一的空洞多个最大者位于右肺上叶,有4×4cm大小圆形,空洞壁不光滑肺胸膜明显增厚、纤维化,有纤维粘连肋骨被撕去的痕迹肺之切面有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肝重750克体积缩小,质硬表媔、切面均呈小结节状。肾见有部分肾单位萎缩肾小球玻璃样变。左肾重150g右肾重120g。脾重285g被膜有皱褶,切面滤泡不清脾窦扩张充血,髓索轻度增厚窦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肠系膜淋巴结稍肿大有结核病变。胃近幽门小弯侧有一个5.3

1?各器官主要病理诊斷?

1、全身性营养不良,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实变肾萎缩,肝硬化脾大淤血、溃疡型胃癌,气胸

2、①浮肿;②呼吸困难;③腹胀;④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盗汗;⑤气胸;⑥腹腔积液。

3、恶病质、全身衰竭

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患者,男27岁,农民因发热、头痛、腰痛、口鼻出血5天入院。20天前参加秋收(当地鼠害比较严重)5天前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尤以肾区疼痛为甚血压97/60mmHg,体温38.8℃面色潮红,呈醉酒貌睑结膜及咽部、颊粘膜充血、水肿并点状出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