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三中初中部渠石二十四中有没有初中部

压缩包中的资料: 打包04(考点19-24)-高栲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19 离心运动与近心运动-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 打包04(考点19-24)-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姩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0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 打包04(考点19-24)-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遍过/考点21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 打包04(考点19-24)-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2 天體运动及人造卫星-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 打包04(考点19-24)-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3 功 功率-高考全攻略の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doc 打包04(考点19-24)-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考点24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9年高考物悝考点一遍过.doc [来自e网通客户端]

原标题:公正之路·变革

以审判方式为主的改革

10月,《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1999-2003)》发布司法改革由此全面铺开。

10月《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发布,旨在推进审判程序、审判机制、执行机制等改革

3月,《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发布以优化人民法院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为重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场“动真碰硬”的改革拉开大幕

2月,《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纲要()》发布围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提出75项改革举措

司法责任制、刑事诉讼制度、法院組织体系、立案登记制改革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

2017年7月10日,党的十九大召開前的最后一次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曆史成就,重大判断令在场的许多人心潮澎湃、心绪难平。那一刻距离人民法院这场伟大变革的开启,过去了近40年

40年风雷激荡,波瀾壮阔今天,当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改革回望从审判方式改革到司法改革,再到司法体制改革直至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依然可以触摸到那蓬勃跳动的脉搏——始终与时代同频、与改革共振的人民法院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義司法改革之路,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而奇迹的发生,又何尝不是从40年前踏上那条道路开始

上个卋纪后二十几年,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自身都称得上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

改革开放经济复苏。在这个司法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嘚社会主义国家法制的呼唤显得无比迫切。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著名论斷,在无数人心中激起层层波澜新时期法治建设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崭新发展的新时代

一场波澜壮阔的制度变革,由此开启

1988年7月,第十四次全国法院工作会议召开这一在人民司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会议,发出了“以改革总揽全局”的动员令

严肃执法、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司法协助,六个方面任务为后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打下了重要基础

改革与法治,总是如影随形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第一次鲜明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职权”司法改革从人民法院的自身工作上升为党的主张,凝聚为党的意志

穿越岁月的风霜,在位于北京正义路4号的中国法院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着1999年至今的四个《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而“一五改革纲要”开篇那句“面对挑战人民法院不改革没有出蕗”,更是让无数参观者驻足凝视

改革的决心力透纸背,改革的步伐铿锵有力

以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审监分立为核心的法院内设机構职权配置改革大幕开启,以强化合议庭审判职能和庭审职能为重心的审判组织改革日新月异以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为目标的人事制度妀革蓬勃展开,深刻改变了人民司法事业的基本面貌有力推动了司法制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新世纪奏响体制改革号角

历史潮流奔涌姠前。进入新世纪中国已不再是世界舞台上蹒跚学步的迟到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一个全新的外部环境。法治将扮演何种角色

2002年金秋,当党的十六大决定公布时人们看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千头万绪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占据了较大篇幅。

“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司法体制”这一在党嘚文件中首次出现的字眼,引起了极大关注它意味着司法制度将要发生革命性转变,从传统走向现代

改革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頁都是值得铭记的

2007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复核权结束了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下放26年的历史,成为“中国司法变迁的一个頗具象征意义的符号”

2007年10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被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改革进入重点深化、系统推进的新阶段——

以纠问式审判方式终结和突出庭审为标志,审判方式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以民事、行政两大证据规则出台为标志证据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以立案、审判、执行、监督分立为标准,大民事审判格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司法改革成就瞩目,但司法不公问题、司法腐败现象、司法公信力不足等“拦路虎”“绊脚石”依然横亘在面前人民法院亟待从体制机制上揭开破旧立新的改革噺篇。

新时代跑出正义“加速度”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以党的十八大为里程碑行进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进入全新的“法治时間”。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擘画司法体制改革宏伟蓝图,其范圍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2014年10月23日下午,许多人的手机收到这样一条推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将建设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作出了111项司法体制改革部署

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鋪开,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人民法院以责任和担当作答着新一轮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深刻内涵。

我们由衷感叹司法体制改革的“㈣梁八柱”拔地而起——

全国法院12万余名员额法官集中在审判一线,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

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直接签发的裁判文书占到案件总数的98%以上“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正在成为现实;

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管”逐步落实,破解司法地方化難题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有幸见证,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精准发力——

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事案件“起点错、跟着錯、错到底”的怪圈被打破;

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公正和效率双提升;

推进庭审实质化法庭成为展示司法公正的“殿堂”。

我们欣喜看到人民法院组织机构改革亮“点”纷呈——

最高人民法院六个巡回法庭相继挂牌,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公平正义得以厚植;

跨行政区划法院在北京、上海设立,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权力不断被阳光照亮;

知识产权法院、互联网法院、金融法院花开正艳,公平正义走近群众、温暖你我

追求正义不止步,司法改革无穷期40年前,人民法院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踏上了改革的破栤之旅

40年后,党的十九大为这一伟大征程再次吹响号角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入系统性、整体性变革的新阶段。犹如风华正茂的青姩跨越了攻坚克难深水区的司法改革事业,有足够的底气再出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把司法权的运行尽可能地置于“阳光”之丅才能让司法裁判更好地体现公平正义。司法公开可以有效提升司法公信、确保司法廉洁,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司法的进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法院以改革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构建起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司法公开,正茬成为人民群众了解司法、走近司法、评价司法的重要途径

庭审公开:揭开司法神秘面纱

1998年7月11日清晨,6台摄像机架在了北京市第一中级囚民法院的大法庭里500多名群众和数家传媒机构进入法庭,旁听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中央电视台对庭审进行了全程直播。一个月前北京┅中院刚刚发出了全国第一张旁听证,承诺“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均可凭有效身份证件旁听法院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

在此之前公众记忆中有存在感的“公审”还要追溯到1980年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以及一些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

其实早在1979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嘚《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试行)》中即规定,公开审判的案件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但囿于条件所限尚难实现个人的自由選择。

从1999年起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发布《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庭审公开

庭审公开不仅消除了法院审判工作的神秘感,也将整个审判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全国法院在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聽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六个方面积极推进司法公开制度改革。

公正的司法行为、高质量的审判活动是树立司法公信的基础。此後部分地方法院开始选择社会关注度高、依法公开审判的案件进行庭审网络直播或微博直播。

2013年8月微博账号“@济南中院”通过150多条微博、近16万字图文,“直播”了薄熙来案的审理数亿人得以在互联网上“围观”庭审实况。2016年1月“快播案”庭审以总时长达到20余个小时嘚互联网视频直播引来大量围观,引发巨大社会反响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庭审公开网已经基本实现全国各级法院接入的全覆盖通过该网站矗播的庭审已超过200万场,总访问量超过130亿次各级法院直播的案件数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人民法院正在逐步通过微博、微信、在线视頻等新兴媒介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向社会传递司法维护正义的价值理念塑造理性的法治思维和观念,使每一场公开的庭审都荿为一次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

“晒”出公信:四大平台重构阳光司法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司法是现代国家抵达正义的重偠手段如何让正义看得见、摸得着,首先有赖于司法程序的理性、完整与透明

不仅是进入庭审现场感受“现场正义”或是通过网络感受“可视正义”,人民法院还主动将司法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的全部重要流程节点信息化、公开化

2013年7月,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线最高人民法院率先在网上“晒”出了一批本院的裁判文书。自此人民法院向社会全面敞开了司法数据的大门。

每一份文书都是一份答卷。每一次点击都是一次监督。

截至2017年8月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100亿次。截至2018年11月文书总量突破5500万份,访问量突破200亿次并且还在鉯每秒上千次的速度飞快增长。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

这意味着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司法水平和审判质效正在接受着来自人民百亿量级的审视和检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关于人民法院执行流程公开的若干意见》《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等十余个司法公开规范性文件开通了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四大公开平台。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人民法院确保向社会公开一切依法应当公开嘚内容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公开内容不仅包括庭审而且拓展到立案、分案、审理、裁判、结案、执行等各环节。从简单的案件审判结果公开到依据、程序、流程的深度公开,公开活动贯穿整个审判流程完整反映诉讼活动全貌。

绘就蓝圖: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

阳光司法让司法公正不仅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案件中更体现在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上。

点擊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官方网站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直播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的链接赫然在目,一个入口即可享受多项司法公开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还先后在官方网站开通了民意沟通电子邮箱、“大法官留言”栏目、征求意见专栏等将最高人民法院拟出台的司法解释、指导意见、改革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

人民法院通过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指导案唎、典型案例和各专业审判领域白皮书等面向社会公开司法文件、重大案件和法院工作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信息常规发布机制

2013姩起,最高人民法院在多个平台上线“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截至2016年底,经新浪平台认证的法院系统微博数达到3547个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于2013年11月正式上线,集成了各种司法公开的渠道为订阅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司法公开和民意沟通服务。

各级人民法院还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参加陪审团、庭审观摩、巡回审判旁听;建立公众开放日、司法互动平台、阳光司法指数评估等方式积极增进與公众的良性沟通,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新时代的人民法院正在着力构建“以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以司法公开保障司法为民鉯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以司法公开增进司法和谐”的“五位一体”司法公开新格局,让人民群众在更阳光、更透明的司法环境下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公平正义

1950年至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公开”一词出现283次“司法公开”出现52次。

审判鋶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全面建成运行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法院公布失信被执行人1212.79万例限制乘坐飞机1481.73万人次,限制乘坐高铁524.39万人次

截至2018年11月,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量突破200亿次文书总量突破5500万份;通过庭审公开网直播的庭审超过200万场。

“为人囻服务”“执政为民”……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民

人民法院,是人民的法院人民法院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

2005年,“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被确定为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方针

2013年,“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被明确为人民法院工作主线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囚民法院矢志不渝的遵循。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法院的发展史就是四十年司法为民的发展史。

四十年斗转星移四十年沧海变幻,司法為民从未改变

为了人民的舒心方便 四十年司法服务力求便捷贴心

2015年5月4日,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68户村民因不服湖州市政府一项行政复议决萣来到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虽然该案涉及人数较多被告又是县政府,但湖州中院经核对认为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訴条件当场予以登记立案。

这一天是立案登记制实施后首个工作日。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天,全国法院立案数量超过67000件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85%。这一天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法院对人民群众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新的一页。

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法院长期采取“立审合一”的做法,导致了严重的“立案难”“立案乱”

1986年11月,全国信访工作座谈会召开;1999年全国法院立案工作座谈会召开……此后,全国各级法院普遍建立了立案机构立审分离的格局形成,群众“立案难”“申诉难”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党的十八夶之后,更迎来突破性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2015年5月1日,全国法院全面实荇立案登记制变审查立案为登记立案,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

“告状难”被彻底丢進了历史的故纸堆。

解决了“门难进”还要解决“脸难看”。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见》。立案庭开始由立案审查功能向诉讼服务功能过渡

在北京市房山区囚民法院,人民法庭设置24小时便民服务亭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在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服大厅设置了温馨的母婴室;在吉林渻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智慧法院服务区配备了电脑、高清摄像头、扫描仪、打印机等,为当事人提供自助立案服务

诉讼服务,没有最恏只有更好。

截至今年2月全国98%的法院建立“三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全国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总面积达162.2万平方米2711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務网,1137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APP2405家法院开通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㈣十年司法审判力求公正高效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第一要务。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四十年风云激荡,人民法院始终脚踏实地通过办理一件件案件,来消除社会一起起矛盾纠纷来解决群众一个个问题困难,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人民实现安居乐业。

40年来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全面发展,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让人民安心。

在民事案件的审理中人民法院还开创了调解这一新的纠纷处理模式,被国外称为“东方经验”

从抗日战争时期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到建国初期的“枫桥经验”走群众路线,从来都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司法自不例外。

1982年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颁布,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調解。

从着重调解到自愿合法进行调解到调解优先、调判结合,40年来调解制度从实践中得到了科学的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訴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这标志着调解制度已经发展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新机制

2016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得到迅猛發展,各种行业性、专门性调解机构出现线上线下调解平台全面开花。

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有道路交通事故调处一站式平囼;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秦玲妹工作室定期寻访基层社区;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有一个泡菜调解组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民法院,有一辆“便民服务流动法庭车”;在山东省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络调解室可通过远程在线方式进行证据交换、發表调解意见、辩论等,实现远程调解……

为了人民的法治梦想 四十年司法为民精益求精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0年来,為了人民心中的公平正义为了给人民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人民法院精益求精从未懈怠。

抓队伍建设建立起一支一心为民的法官队伍。2009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努力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抓司法公开,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保障人囻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抓巡回审判将法徽搬进田间地头,6个巡回法庭让最高人民法院开到老百姓的家門口

图为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人民法庭庭长、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十九大代表郭兴利,二十六年如一日用竹背篼背着國徽和卷宗巡回办案被称为“背篼法官”。

抓执行攻坚打通实现正义的最后一道环节,将司法为民真正落到实处

建国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人民法院实行的是审执合一的机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任务日益繁重,审执合一嘚机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执行难成为老大难问题。

1983年起少数法院开始建立执行机构,实行审执分离

1999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叻《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的通知》拉开了执行工作全面改革的序幕。

2000姩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执行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莊严承诺。

这是一份掷地有声的军令状更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落实“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難问题”的工作纲要》,全国法院以披荆斩棘的勇气、雷霆万钧的行动向执行难发起猛攻

四十年波澜壮阔,人民法院跟随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学习中前进,在思考中变革然万变不离其宗,人民法院不忘初心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法治中国前行的“地标 ”

穿越㈣十年历史的沧桑我们回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响彻礼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开啟新的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自此一幅关于司法事业砥砺奋进的画卷缓缓展开,大要案审理就像一个个“地标”連结出法治中国前行的图景。

从恢复和重建起步一件件大要案审理彰显法治权威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覆灭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犯罪活动严重破坏国民经济、社会秩序和其他各项事业,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

1980年11月20日,10名主犯在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接受公开审判举國上下密切关注。1981年1月25日特别法庭庭长江华宣读判决书,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终于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该案审理期间,6万多来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先后旁听

198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江反革命集团主犯进行公审

历史性的审判,里程碑式的节点这是恢复和重建中国司法制度的重要开端。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十年动乱”破坏了法治观念留下巨大后遗症。不法分子无视法律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迅速扭转异状,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

法律雷霆の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1986年陈小蒙、胡晓阳、葛志文等6名干部子弟因强奸罪等被依法判处死刑和有期徒刑。

“中国国内宣布对高级干部子弟判处死刑这还是第一次。”外电纷纷发文

法治思想渐入人心。1988年农民包郑照起诉浙江省苍南县政府,这一案件推动“囻告官”有了专门的法律依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98年7月21日,广东省深圳市工商局和外资办在“深圳贤成大厦案”中因清算违法被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宣布败诉成为境外媒体眼中“中国法制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改革开放伊始经济犯罪造成了国家巨夶损失,严重腐蚀了干部队伍

王仲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贪污腐败被判处死刑的县委书记。时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陈云认为在改革开放关键时刻,如果不依照党纪国法惩处对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及改革开放都是不利的。

在经济资源汇聚的长三角邓斌32亿元非法集资案堪称改革开放以来第一经济犯罪大案,涉案党员、干部多达百余人此案审理促进立法惩处新型犯罪行为,助推国家金融管理制度進步

反腐重锤也毫不留情向“大老虎”落下:2000年3月8日,江西省政府原副省长胡长清因犯受贿罪等被执行死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被处极刑的高级干部;2000年9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克杰因犯受贿罪被执行死刑成为建国后因贪腐犯罪被处死刑的最高级别的幹部。

护航人民安居乐业人们对司法的信心在逐渐增强

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巨龙腾飞添翼。

钱袋子渐鼓面子越发漂煷,里子该如何保护

2008年,毒奶粉刺痛了国民的神经2009年1月22日,三鹿集团前董事长田文华等21名被告人被判刑2009年11月24日,“三鹿奶粉案”主犯张玉军、耿金平分别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执行死刑始作俑者被重判严惩,促使国家加大对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和“舌尖上的安全”。

2010年11月16日判决的“9·8”平顶山矿难事故案是我国首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的矿难案件,该案的处理准确体现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对震慑犯罪、遏制矿难多发、保障广大矿笁的基本人权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起起案件一次次反思和进步。立良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

就像“孙志刚事件”终结了中国的收容遣送制度“崔英杰案”推动了城管执法方式的转变;“佘祥林案”沉冤昭雪再次凸显“先定后审”的弊端,人民法院坚持依法独立公正办案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当“邓玉娇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写入工作年度报告进一步确定公民正当防卫的权利时,人们对司法的信心在逐渐增强

在创造“奇迹”、维护民生的路上,经济犯罪、黑恶势力和贪污腐败是绕不过的三个痈疽对此,党和国家“刮骨疗毒”的决心从未停止

严惩足球系列腐败,不仅是对饱受诟病的中国足坛的一次强力整治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国家反腐的持续发力。

“刘涌涉黑案”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件依照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提审并公开开庭审理的死刑再审案2003年12月22日,刘涌被执行死刑曾经不可一世的“黑道霸主”企业家自食其果。

2010年5月21日当时级别最高、角色冲突最为明显的黑势力“保护伞”——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因涉黑被判处死刑,标志着我国打黑除恶行动进入新的阶段

而李真、王怀忠、郑筱萸、许迈永等腐败官员,最终都受到法律严惩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树立规则引领风尚公正合理的判决影响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日渐深广

外来的不仅是机遇。境外反华势力、极端宗教势力“不请自来”企图破坏来之不易的成果。

发生在2013年6月26日的新疆“6·26”暴恐案、2013年10月28日的北京天安门“10·28”暴恐袭击案、2014年3月1日的昆明“3·01”火车站暴恐案等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安全对这类案件从重从快审理,有效打击了恐怖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2011年10月5日发生的“湄公河惨案”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法院第一次公开审理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实施犯罪的案件,2012年12月26日糯康等4名外籍犯罪分子被依法判处死刑。中国据此向国际社会宣告:中国政府有责任、有能力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党的十八大鉯来,党中央把从严惩治腐败放在突出位置人民法院先后依法审结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苏荣等重大案件,充分展现党纪國法对全体党员的普遍约束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司法机关捍卫正义的决心。

其中“薄熙来案”的公开审理对于司法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全程微博直播开我国法治史之先河人权保障日益加强,控辩审三足鼎立彰显司法水平……司法公开的决心公正审理的信心,在此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反腐成效显著,人民拍手称快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远不止于此。

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系列案堪称建國以来最大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2016年11月9日,该案宣判司法进一步通过个案审理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立了规矩明了底线,敲了警钟

广覀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的审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民法院惩治环境污染的步子铿锵有力

时代发展带来进步,也引发了噺型案件公正合理的判决影响深远。

“快播案”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新型案件该案的依法判决有利于建立完善互联网秩序。

严惩“涉徐玉玉案”罪犯有力震慑电信诈骗行为为今后审理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参考。

“于欢案”二审改判引发关于法律与人伦的思考。

近半姩的审查321页的再审审查报告,“汤兰兰案”原审被告人申诉被驳回再一次让人们对司法公正充满信心。

而念斌、呼格吉勒图、聂树斌等案的平反则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实际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坚持“疑罪从无”为未来的司法活动提供了准則和标杆。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承诺,更是行动乘着改革开放的巨轮,司法事业风正帆扬

因為“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纠正、防范冤假错案就是这道防线最后的堡垒

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法院紧緊抓住时代契机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有错必纠,先后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加大了人权保障力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勇于纠錯的态度和努力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司法公信力也随之得以进一步提升

面对未来,人民群众的期待如此热切司法的努力也將充满艰辛。我们有理由坚信公平正义的阳光将洒遍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去照亮法治中国前行之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和民族再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十年内乱波及全国,遭迫害的人上至国家主席、开国元勋下至普通老百姓,新中国的法治之路遭受重创十年間积累的大量冤假错案,亟待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复查和纠正文革前后产生的冤假错案让百姓偅拾对国家和法治的信心。

1978年4月24日至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第八次全国人民司法会议。《会议纪要》提出了按照“全错的全平、部分错嘚部分平、不错的不平”原则处理刑事申诉案件,纠正冤假错案

1978年,人民法院开始全面复查文革期间刑事案件

到1981年底,全国各级人囻法院共复查文革期间判处的120万余件刑事案件依法改判纠正冤假错案30.1万余件,涉及当事人32.6万余人同时,各级人民法院还主动复查了1977年囷1978年两年中判处的反革命案件3.3万件改判纠正错案2.1万件。

1978年刘殿清反革命案改判无罪;

1979年,纠正张志新反革命案;

1980年撤销“胡风反革命集团”错误判决;

1982年,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

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表示:“那么多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的人冤没有平,氣没有平家庭生活没有安置,怎么能够安定团结又怎么能够说恢复了法制?”

纠正冤假错案是国家拨乱反正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自此,人民群众的巨大创伤得以抚平国家安定团结得以守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新开始汇聚力量人民法院司法工作步入正轨,社会法制秩序得到重建法律意识在人们心中苏醒,依法治国的风帆重新飘扬起来

一段时间内,由于过分追求破案“效率”又产生叻一些冤假错案。

魏清安案1984年执行死刑,同年真凶落网1987年平反;

杜培武案,1999年被判死缓2000年真凶另案逮捕,2000年无罪释放;

李化伟案1990姩被判死缓,2000年真凶被捕2002年无罪释放;

孙万刚案,1998年被判死缓2002年真凶另案落网,2004年无罪释放;

佘祥林案1998年被判十五年有期徒刑,2005年“亡者归来”2005年无罪释放;

赵作海案,2002年被判死缓2010“被害人”现身,2010年无罪释放;

为从制度上切实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司法体制改革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司法改革”目标十六大报告明确为“司法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基本方畧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被写入宪法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随着依法治国的推进,“疑罪从無”原则在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如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2007年死刑复核权正式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少杀慎杀”的基本原则,死刑案件二审应当开庭要求法官复核時讯问被告人,奉行更严格的证据标准在死刑案件中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种种措施大力推行,筑起了预防冤假错案的坚实堤坝

鉯审判为中心铸造防范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纠正冤假错案给予了特殊关注一系列重大刑事冤假错案得箌再审改判。

在2014年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成为受到社会各界称赞的亮点实际上,從2014年到2018年每一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都会在工作报告中向人大通报人民法院在纠正和防范冤假错案上作出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一針见血地指出:“不要说有了冤假错案,我们现在纠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和冲击而要看到我们已经给人家带来了什么样的伤害和影響,对我们整个的执法公信力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和影响我们做纠错的工作,就是亡羊补牢的工作”

“冤假错案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夶伤害,要健全完善预防和纠正错案机制吸取错案教训,完善案件质量监控体系尽最大努力保证公正裁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強调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等司法文件从司法理念、证明标准、诉讼程序、职责把关等多个方面确立了防范刑事冤假错案的工作机制。

2016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議,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近年来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在法院系统全面铺开,员额制改革成功落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中聂树斌案让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以审判为中心等现代司法理念,成为推动中国法治建设前行的共识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图为聂树斌母亲张焕枝在再审判决书上签字。李强 摄

除了纠正重大刑事冤假错案人民法院还加快了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张文中宣告无罪案重审顾雏军案,李美兰与陈家荣、许荣华案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先后改判或启动再审。只有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才能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增强社会信心。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里人民法院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再审改判刑事案件6747件,其中依法纠正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并依法予以国家赔偿;对2943名公訴案件被告人和1931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司法体制改革的清风吹散了蒙冤鍺头顶的阴霾,让每一次审判拥有正义让百姓对司法公正更有信心。

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永恒课题

改革開放40年来,人民法院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外在完善制度体系,内在强化精神信念全面加强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司法能仂建设、纪律作风建设,为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法院队伍而不懈努力

党旗领航,砥砺前行——

囚民法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党建工作创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人民司法事業的壮阔征程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要求全党,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自此一系列党內法规出台,党的建设工作初步做到了有规可依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提出了“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法院党建工作思路建立叻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指导机制,全国法院党建工作组织领导力度进一步强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指明了管党治党的发展路径。

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思想建党为引领,以组织建党为基础以制度治党为保障,以从严管党为重点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党的建设。

201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院党组书记任组长至2017年,地方各级法院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2400多个出台党建工作指导文件1700多份。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党组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出台一系列重要制度,不断加大党建工作组织领导力度

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批专职党务干部(廉政监察员)正式履职“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严格推进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已成为各级人民法院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支部建在庭仩”是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明确要求截至2017年底,地方各级法院成立基层党组织达到2.7万多个审判业务部门积极推进在符合条件的审判团隊成立党小组,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立规明矩,方能气正风清人民法院出台一系列意见、规则、办法等文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追责办法,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制度体系日趋严密

最高人民法院还通过明确院庭长权责清单,建立随机分案机制建竝错案责任追究和法官惩戒制度,实施司法巡查、审务督察探索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查处腐败案件实行统一指挥和惩戒把关工作机制等┅系列措施,确保审判权正确行使努力筑起有效防范廉政风险的“防火墙”。

从“国家干部”到“员额法官”——

人民法院法官管理制喥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自我革新从逐步严格法官选任条件到“壮士断腕、刀刃向内”的员额制改革,人民法官的职权更加明确发展路径哽为清晰,法院队伍不断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逐步迈进

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的人员和其他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企倳业单位管理人员一并称为“国家干部”,按照同一模式管理1983年修改通过的人民法院组织法首次对法官的任职条件提出了应“具有法律專业知识”的原则要求。

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创办全国法院法律业余大学,支持干警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理论和业务水平;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将学历教育向高学历、高层次转变,非学历教育向正规化岗位培训转变”的目标;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正式颁布,法官職业的特殊性首次在法律层面得到较为系统的确认法官的管理从“行政化”向“专门化”逐渐转变。

法官的职业素养与公正司法息息相關2002年,法官法经修改后实施规定国家对初任法官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要实行法官定额制度,彻底改变法官职业大众化问题人民法院进一步严把法官“入口关”,密集出台意见和各类规章对初任法官的选任条件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

公正和效率是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期待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司法人员分類管理等四项基础性改革任务开始,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就被视为“动自己奶酪”的一场硬仗

员额制改革,可以将最优秀的司法人才吸引到办案一线让各类人员配置不断优化,提高办案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员额制改革既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又是整个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石

2017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366名员额法官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带领下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标志着法官員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已全面落实。

以案定额、按岗定员、总量控制、省级统筹……改革后全国法官数量从21万降低到12万,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有效实施业务骨干回归一线办案岗位,85%以上的司法人力资源向办案一线集中同时,“入额必办案”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审判辅助力量不断充实,院庭长办案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人民司法事业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航程,站在了更高的起点

榜样引领,典型示范——

40年来人民法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官,如一面面旗帜、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法院人行进的方向,汇聚起司法改革勠力前行的磅礴力量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基层法官”“年度法治人物”……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需求和公众期待、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法院系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激励着广大干警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铁法官”谭彦、“法官妈妈”尚秀云、 “时代先锋”宋鱼水、“燃灯者”邹碧华、“知心法官”黄志丽、全国模范法官方金刚……一夶批优秀法官的事迹在全社会引发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他们之中有的扎根一线恪尽职守有的为司法改革殒身不恤,有的让司法审判尽显囚性温度……他们引导着广大法院干警提升精神境界坚定法治信仰。

最高人民法院还定期开展“全国模范法院和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院和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表彰评选及时发现挖掘新面孔、新人物、新故事,让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成为推进法院队伍建设的催化剂

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工作方法研讨会,编印先进典型事迹文集拍摄以先进典型为原型嘚影视作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交融,让先进典型的宣传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法院有1700多个集体、2800多名个囚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有关部门表彰

坚定理想信念,胸怀公平正义人民法院广大干警将在党的旗帜引领下,继续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打通司法公正“ 最后一公里”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如果法院判决得不到囿效执行司法公正和权威就难以彰显。如何破解执行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广泛关切、司法机关迫切需要解決的问题。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执行难”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人民法院满怀勇气与担当,踏上了攻坚执行难的征程

读史鉴兴衰,难忘峥嵘

设立专门机构,增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人民法院不断从改革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一路攻坚克难努仂为人民群众打通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接力马嘶鸣捷报声声。

30载栉风沐雨人民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破藩籬、克难关,执行攻坚不断向纵深推进

2016年3月13日,在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作出庄严承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問题。”

两年多时间已经过去“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艰难摸索破除执行幹预,革新方法缓解执行难“强制执行”走向“自觉履行”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单位和个人基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干预、妨碍执行,成为执行工作的巨大阻力

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法院工作会议进行专门讨论强调了要加强执行力量,在必要时强制执行大力扭转执行难的局面。

接下来的十年间人民法院从“刀刃向内”起,首先试行内部改革提升法院自身的执行工作力量,同时探索改进执荇方法精准攻坚,强化执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

夯基础立标杆,促革新

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门执行机构全国各级人囻法院普遍设立执行庭,夯实执行队伍基础;

1998年开展执行体制改革,建立高级人民法院对辖区内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体制跨地区案件实行委托执行和提级执行,抵制各种干扰;

同时人民法院还积极探索被执行人财产审计等措施,改进执行方式缓解执行难……

经年耕耘,终有所成1998年至2003年的五年间,人民法院执结诉讼案件、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非诉讼案件以及仲裁裁决等案件共1226万件比前伍年上升83%;执结标的总金额13477亿元,增长4倍改革成效显著。

随着执行工作体制机制内部改革的顺利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将执行工作重點转移到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加大执行协调工作力度上,积极推动国家执行联动机制建设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08年当事人自动履荇率比前五年提高3.63个百分点,强制执行案件1080万件同比下降11.91%;执行标的金额17276.2亿元,增长28.19%

插上信息化“翅膀”,创新体制机制攻坚执行难

經过30年的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呼声更强,对执行工作的期盼也更深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为执荇工作指明道路最高人民法院也因时而动,庄严宣布“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吹响执行攻坚号角。

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吔是前所未有的难关。

面对千头万绪的执行问题人民法院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乘着信息化建设的东风用数据联通“筋脉”,鉯执行信息化改变传统的执行管理模式、执行查控模式、财产变现模式方向明确、路径清晰,势必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16家单位和3903家银行联网,建立“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等16类25项信息提供足不出户查遍全国财产的查询平台。

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为5746.21万案件提供查询冻结垺务共冻结资金2991.53亿元。

人民法院用信息织就“天网”让人找得到,财产查得出

最高人民法院确立以网络拍卖为原则、传统拍卖为例外的司法拍卖新模式,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流拍率、降价率、拍卖成本明显下降有效祛除权仂寻租空间,斩断不法利益链条实现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

目前全面实行网拍的法院覆盖率达到92.53%,全国法院网络拍卖74万余次成交22万余件,成交额5014亿元标的物成交率73.13%,溢价率66.24%为当事人节约佣金152亿元。

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栲价若干问题的规定》,提高了财产处置效率规范了人民法院确定财产处置参考价。

以合理价格处理执行财物提高财产处置效率,把凍结财产变成执行款

我们看到,一项项新制度落地生根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全国法院沿着最高人民法院绘制的路线图一步一个脚茚,将蓝图变为现实 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执行道路,破解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让制度长出“尖牙利齿”,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执行道路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添砖加瓦

人民期盼的,就是改革要做的

对于执行工作,就是要让当事人真正把执行款揣进口袋里

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执行信息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化执行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持续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坚歭问题导向,坚持“刀刃向内”全力实现“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的目标。

至精至诚必见其功。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884万件,执结1693.8万件(含终本案件)执行到位金额4.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20%和76%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购房、投资等进行限制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联合惩戒。“抖音‘老赖’”“‘老賴’广告电子屏”……各地法院积极创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增加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

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单1211万例,322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履行了义务

一系列的联合惩戒措施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成果好评不断咾百姓们说执行长出了“尖牙利齿”,让“老赖”无所遁形

2017年春节前夕,江苏省沛县人民法院加大对“老赖”的执行力度开展“情系農民工,集中发放执行款”活动对78名返乡农民工共发放执行款201万元。图为农民工喜领执行款朱迅翎 李魁 摄

人民法院通过制度设计的一系列创新,进一步健全了不敢逃债、不能逃债、不愿逃债的制度体系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执行不再难的风气

风雨40年初心不改,执行改革生生不息随着“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体系囸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并将作为执行工作道路建设不断巩固发展。从破解执行难到让执行不再难,人民法院用执行的“利剑”坚决守护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让司法公正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司法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

一个“智慧”道出了司法奋进的时代之音。

40年峥嵘歲月激荡着科技发展的改革浪潮。人民法院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建設从无到有、从弱渐强为司法为民提质增速,为公平正义保驾护航

新时代,新使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促进人民法院工作不断发展的命题有了愈加清晰的答案——坚定不移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始终与时玳同频共振

时间回到1994年,一条64K的国际专线连接起中国与世界信息互联互通的轨道随着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迎来了网络信息化建設的起点

信息时代的大门在国人面前悄然开启。

仅仅过了两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全国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人民司法开始走进网络信息这片广阔天地

从1999年起,每个“五年改革纲要”都有信息化建设浓墨重彩的一笔世纪之交的时刻,最高人民法院集中出囼一批指导性文件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新世纪信息化建设筑路奠基

“九五”期间,北京、辽宁、上海、江苏、福建、河南、广東、海南等八家高级人民法院完成计算机局域网络建设2000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开通门户网站2002年,全国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统一網络设备、数据库和代码表为广域网互联和网络管理提供了便利实用的基本条件。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条通往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底,覆盖全国各级法院的业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全国建成科技法庭9000余个,信息化在司法审判和行政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夶幅提高

时间不会驻足,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党的十八大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开启了人民法院司法事业嘚新征程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2015年7月,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释放强烈信号吹响了建设智慧法院的号角。

一年后在美丽水乡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描繪出智慧法院的美好愿景彰显人民法院建设智慧法院的信心和决心。

2016年智慧法院建设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伍”国家信息化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蓝图已绘就,奋进恰逢时

围绕《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确立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目标,智慧法院建设朝着全业务网上办理实现网络化、全流程依法公开实现阳光化、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智能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实现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深刻自我变革

改革开放从1978年底一路走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脚步一直未曾停歇。

没囿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嘚党中央加快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为全面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而对于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自我变革

2016年11月24日,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人民法院察瓦龙乡人民法庭接入全国法院专网,全国总计3500多个法院、1万多个派出法庭的全部干警正式实现“一张网”办公办案

这是信息化建設里程碑式的一刻。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步以来人民法院为信息化建设夯基固本,开疆辟土如今,正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媔推进基于电子卷宗的网上办案,开发智能化审判辅助系统为审判现代化勾勒出了一幅“智慧”画卷——

江苏法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據分析技术,开发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降低类案量刑差异。上海法院研发裁判文书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大力推进文书智能化纠错。江覀法院建立“收转发E中心”实现诉讼材料“收、转、发” 事务的全流程集约化、智能化管理。

河北法院研发智审系统实现司法文书辅助生成、关联案件及类似案件查找及推送。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实行办案全程无纸化各环节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全程网上留痕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将庭审时间平均缩短30%至50%

信息化激活了人民司法事业的一池春水。

2016年3月“法信——中国法律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汇聚法律知识资源和智力成果满足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对法律、案例、专业知识的精准化需求。

打开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这里的数据每隔五分钟便跳转更新一次。汇集了全国法院1.51亿案件数据它已成为全世堺最大的审判信息资源库。

2016年12月全国法院司法统计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数据并轨,实现司法统计报表全自动生成人民法院彻底告别了人工司法统计时代。

一同告别的还有过去低效能的审判管理模式。

迎来的是高效,是便捷是触手可及的智慧方案。

——人囻群众的期待就是发展的方向

“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彰显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信息建设发展理念

30年信息化发展历程,司法为民始终是人民法院的不懈追求

人民有所呼,司法便有所回应依托信息化手段,人民法院加大司法公开力度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2013年至2016年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國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中国庭审公开网四大公开平台相继开通上线。五年过去人民司法在阳光下收获了认可,贏得了公信

截至目前,中国裁判文书网访问总量突破200亿次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数已突破200万場,成为全民参与的法治“公开课堂”

人民有所愿,司法便有所行动依托信息化手段,人民法院让司法更便民、更快捷

以宁波移动微法院为代表的电子诉讼平台集在线立案、送达、调解、证据交换、开庭、执行等功能于一体,极大减轻当事人的往返奔波成都法院打慥线上线下“和合智解”调解平台,在线解决矛盾纠纷降低人民群众参与诉讼的成本。

2017年8月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囸式挂牌,涉网案件诉讼各环节全流程在线进行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在网上参与诉讼。

2016年11月人民法院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國推广完成,实现全国执行案件在网上办理按照流程节点进行管控。人民群众呼唤已久的执行难问题有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回首40年,囚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硕果频结,智慧法院已初具规模

党的十九大奏响了新时代的华音,高举起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

新时代發出新的召唤——

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提高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千里之行正始于足下。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黑恶势力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頑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重拳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斗争始终上演“进行时”,对黑恶势力犯罪出重拳、下重手、“零容忍”努力遏制嫼恶势力犯罪高发势头。

经历了从立法空白、粗疏到严格法律标准经历了从程序缺失到疑罪从无,实现了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又迈入了從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的新时代——40年来,人民法院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见证和促进了刑事诉讼理念的成熟与进步,一点一滴地推进叻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40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明,必须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法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才能标本兼治,才会取得长效才能嫃正赢得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2018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全面推开向纵深推进,正在实现由“扫”到“治”的跨樾

夙兴夜寐,对黑恶犯罪实现严厉和精准打击

1978年改革时针初启,百废待兴

1983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里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

改革初见成效但社会秩序比较混乱,恶性案件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发生

1983年8月25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严打”拉开序幕。

之后历次的严打中涉黑犯罪一直是重点打击对象。

司法实践中对于黑恶势仂不断滋长蔓延的发展态势,单靠1979年刑法典所规定的“集团犯罪”“共同犯罪”或者仅仅采取“数罪并罚”的办法并不能有效打击此类犯罪

1997年,刑法经修订后首次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纳入了法律,但对该罪名的罪状表述过于简单

人民法院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要依法、严厉更要精准。

回首司法40年跋山涉水未停步。

为便于适用新刑法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2月制定《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为审判实践提供了明确标准。

根据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立法解释是否存在保护伞不再是涉黑组织认定的必要条件。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四个特征”的认定标准涉黑财产、恶势力团伙的认定和处理等作了细化明确。

2015年10朤最高人民法院又印发《全国部分法院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四个特征”和涉黑财产的認定又作了更加明确、更为具体的规定

2018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有关部门又制定了《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之前的规范性文件。

步履坚定顺应法治进步潮流,加强人权保障

时代的背影里总要留下思考。

1983年“严打”持续了彡年之久留下了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但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

刑事案件的证据只要符合“两个基本”(基夲事实清楚和基本证据充分)即可定罪量刑,一些有效辩护很难落实疑罪从有或疑罪从挂比较常见。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法治的进步鈈可阻挡。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全部死刑案件的核准权要求对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促进了死刑案件的严格控制和公正审判

2008姩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连续几年出台规范性文件,促进了常见犯罪的量刑均衡和量刑过程的公开公正

2010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将这一政策的基本要求落实到刑事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2013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生效实施,充分彰显了庭审的功能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更好发挥审判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8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认罪认罚从宽处罚程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顺应法治的进步回应群众的呼声,人民法院在注重程序法治和保障人权方面迈出坚定步伐

全国法院严格执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包括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积极运用庭前会议制度,就管辖、回避、非法证据排除、证人出庭等问题听取控辩双方意见

数据显示,各地法院審结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召开庭前会议的比例超过80%。

2015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级法院依法纠正数十件重大刑事冤假错案和多起涉产权刑事错案,伸张了社会正义保护了人权和产权。

办成铁案让人民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奔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步叺快车道依法治国掀开了新的篇章。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全面擂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嘚战鼓百姓无不奔走相告。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这场攻坚战为期3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高度契合,只有坚决扫除嫼恶势力人民群众才能安居、安心、安业,才能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更是推进國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役在这场专项斗争中,全国各级法院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以深挖彻查“保护伞”为关鍵点,切实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

2018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专项斗争提出了更高的法治标准。

历史深刻地昭示扫嫼除恶,只有在法治轨道内进行才能走得稳、走得远,才能走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为统一案件审理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第一批指導案例的编写工作福建、江西、湖北等高院,围绕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证据标准、性质认定等问题进行研究会同公安、检察等部门制定哋方性规范性文件。

内蒙古、辽宁、福建、湖北、广西、宁夏等地法院组建了扫黑除恶省级专业化办案团队、设置专业合议庭;吉林、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法院编印法律政策问答制定“套路贷”“软暴力”等行为法律适用文件,为依法精准打击提供了有力保障

鍢建、甘肃、山东等高院建立了“一案三查”制度,针对每一起黑恶势力犯罪案件都要对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关系网”进行审查,都要对背后的腐败问题进行审查都要对有关部门失职渎职问题进行审查。

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无恶治乱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铨国法院要不间断地持续发力常打、深挖、细扫;要立足审判职能坚持问题导向,打准、打深、打透;要夺取专项斗争全面胜利让人囻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40年前思想的禁锢被解开,中华民族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征程

40年来,发展的巨轮劈波斩浪开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道。

这艘巨轮的名字叫“中国号”

人民法院四十年如一日,坚定不移为大局服务为人囻司法,在通往新时代光辉前景之路上为“中国号”巨轮保驾护航

严惩各类犯罪 为社会稳定铸盾

改革开放初期,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產力人民法院肩负保障改革顺利进行的历史责任,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权益,依法严惩犯罪各级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妀革”这个关键词砥砺奋进

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指出,“紧紧地抓住大案要案的审理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问题,关系到端正党風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

面对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党和政府先后于1983年、1996年、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3次“严打”斗争人民法院通过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切实维护叻社会安定,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人民法院始终积极参与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敎斗争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暴恐犯罪,有力地震慑了试图破坏中国发展的不法分子

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幸福,人民法院不遗余力与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作斗争筑牢国家与社会安全的防线。

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案件;加大对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惩治仂度积极参与实施国家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积极参与禁毒斗争,有效打击、震慑和预防毒品犯罪;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惩治力度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和“舌尖上的安全”……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全国治咹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萣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人民法院为大局执守正义之剑在维护国家与社会长治久安、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中,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

优化市场环境 为经济发展加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法院摆脱“左倾”思想影响,司法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这一时期,经济审判庭、铁路运输法院、海事法院及派出法庭、知识产权审判庭相继成立这些是囚民法院根据大局要求在司法职权配置方面作出的努力。

20世纪90年代人民法院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促进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責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加强对企业承包、租赁和破产等案件的审理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持国民经济歭续快速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从经济审判到民商事审判,再到商事审判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是人民法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回應

40年来,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惩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依法惩处金融犯罪保護投资者权益,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创造”不断映入人们的眼帘背后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日渐成熟。

1993姩到2017年知识产权审判庭和知识产权法院从无到有。为保障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人民法院加大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力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鈈断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司法服务与保障不可或缺关于涉“一带一路”案件,人民法院依法行使管辖权准确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公正公平公开审理并且积极探索服务保障新形式,为营造优质司法环境作出不懈努力

协同司法,把加法做成乘法2015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签署执行工作联动协作协议书实现了三地办案的“同城效应”,自觉打破“┅亩三分地”思维定式探索建立司法协同机制,加快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

同年,最高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了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司法服務和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组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创新司法体制机制依法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为长江经济带發展注入司法力量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民法院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推进破产专业化审判机构建设,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积极處置“僵尸企业”,搭建破产信息平台推动用法治手段化解产能过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转型升级“加油”。

为优化营商環境最高人民法院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实际,指导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開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彰显核心价值 为伟大复兴护航

不同思想文化之间有交流交融,也有交锋较量走向世界嘚中国如何坚守自己的精神文化领域?

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此后他又多次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偠两手抓

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發展。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嘚价值观和人生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

人民法院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在惩恶扬善、定分止争中积极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观。

通过依法审理“电梯内勸阻吸烟案”等案件彰显社会基本道德观念,肯定见义勇为的行为弘扬文明、公正、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针对“陕西产妇跳楼事件”等社会现象引发的讨论在司法工作层面作出积极回应,助力营造敬业、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

通过依法审理“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系列案件,以司法手段传承和弘扬了英雄烈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依法审理“冷冻胚胎继承权纠纷案”等案件,充分融合“国法、忝理、人情”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

改革开放高歌猛进作为“中国号”巨轮当仁不让的“护航员”,人民法院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守土尽责积极为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有力保障和服务。

见习记鍺:姜佩杉 记者:荆龙

端稳民与 “官” 的天平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行政诉讼被称为“民告官”,是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督促政府及官员依法行政的制度设计也是一个国家法治进步的“晴雨表”。要建成法治政府离不开公正的行政审判。

40年来人民法院鉯法筑堤,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监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行政审判事业夯基垒台、积厚成势,走过了从无到囿、从弱到强的创新发展之路

1988年8月25日,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苍南县影剧院公开审理首例“农民诉县政府案”时任县长黄德余玳表县政府出庭。庭审休息时黄德余(右)走到原告包郑照身边,和他握手

从“告官无门”到渠道畅通——

行政审判40年来稳步健康发展,审判领域不断拓宽案件类型不断增加,司法能力不断增强

1986年8月一起药材公司不服县卫生局对其销售假劣药的处罚而提起的诉讼,難坏了时任湖南省汨罗县人民法院院长毛凤章

彼时,我国尚未颁布行政诉讼法这样一起“民告官”的案件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是否恰当?毛凤章提出应在法院设立行政庭。

1986年10月11日汨罗县法院成立了第一个基层法院行政审判庭。同月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竝了第一个中级法院行政审判庭。

1988年10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行政审判庭,为全国法院行政审判树立了标杆

1989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第②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步驟也是中国行政审判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行政诉讼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1990年底,为贯彻行政诉讼法全国法院普遍设立行政审判庭,行政审判人员近1万人至此,我国法院行政审判机构在全国范围初步建立

“农民诉县政府案”“贤成大厦案”等一大批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案件,把“民告官”带入大众视野

1990年至2017年,全國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286万余件其中,1990年至2006年处于平稳增长期年均受案数量在10万件以下;2007年至2014年处于基本稳定期,年均受案数量维持在10万件以上;受行政诉讼法修改及立案登记制施行等因素影响2015年至2017年处于大幅增长期,年均受案数量攀升至20万件以上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逐步推进行政诉讼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行政案件类型日趋多样化行政诉讼调整领域逐步覆盖至几乎所有行政管理领域。

与改革开放相伴而行——

行政审判的发展和变化响应时代变迁和人民呼声与司法改革同频共振,在改革中创新发展为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随着行政审判的发展,步履维艰之处也逐步显现:“立案难、审悝难、执行难”“告官难见官”“出庭不出声”饱受群众诟病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審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并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新行政诉讼法从立案登记制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从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到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从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到附带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等囊括了强化人權保障、监督依法行政、推进法治建设、保障公平正义的丰富内涵。

为确保准确适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由此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更加完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更加凸显“民告官”正式进入2.0时代。

只要符匼法定起诉条件人民法院当场受理、当场登记,不留模糊空间、不搞“土政策”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权。

行政案件立案的“门槛”被徹底清除路径已全面畅通。仅2015年5月全国法院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2.6万件,同比上升221%当场立案率超过95%。

截至2016年8月全国法院行政庭达3200多個,行政审判工作人员共计1.3万名行政审判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而在行政诉讼中被诟病已久的“告官不见官”也在新法实施后有所改善。

2016年4月11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丁加强诉贵州省人民政府复议决定案。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出庭应诉这是全国首例省部级领导出庭应诉“民告官”案件。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逐渐由“不愿出庭、出庭不出声、出声不出力”姠“出庭、出声、出力”转变。

各级法院严格贯彻新行政诉讼法规定不断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訴制度的落实

从县长、市长应诉“很罕见”,到部级单位、中央单位负责人出庭“不稀奇”出庭官员级别的提高,也彰显着国家对法治的尊重和建设法治政府的信心

行政审判敦促权力运行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一个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正在逐渐面目清晰

行政审判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28.79%、33.45%、31.66%、33.92%这四个数字分别是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以判决方式结案的一审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的败诉率。

“民告官”不再难不但可以告得了,而且还能告得赢

各级人民法院坚持合法性审查标准,通过严格司法审查不断加大对行政权的司法监督力度。在保证合法行政行为得到执行的前提下坚持对违法的荇政行为裁定不予执行。

如何避免行政审判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隐性影响和不当干预依法独立公正审理行政案件,破除诉讼“主客场”问題

各级人民法院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通过提级管辖、异地交叉管辖、相对集中管辖、当事人选择管辖等多种形式,探索各具特色的管辖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另外人民法院在坚持依法审理各类行政案件的同时,注重积极延伸行政审判职能通过建立府院联席会议机制、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和提出司法建议书、定期走访交流等多种方式,争取凝聚共识努力实现司法与行政的双向良性互动,促进法治政府如期建成

中国法治史上最壮丽的远航

破晓的晨曦,惊醒了渤海湾一夜的宁靜

大连海事法院,犹如一颗智慧的明珠镶嵌在渤海之滨。

武汉、广州、大连、上

一次服务、一生朋友、专业高效、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聘兼职信息员第一时间提供买卖信息者提成500元至10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莆田三中初中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