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言课件一课中第一自然段和第四然段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实录、说课稿欣赏
三游《颐和园》
安徽省阜阳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人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第十课《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自1985年以来,笔者对《颐和园》三次执教公开课。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感受颇深。现将三次教学策略试作阐述与说明,以求与大家共享。
一游《颐和园》,“纸上得来终觉浅”。1985年,东市区举行第一届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我执教《颐和园》,获得了一等奖。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引趣,导入新课。二、初识课文,理清顺序。1.范读课文。2.理清游览的顺序并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3.分清段落。提问:“描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用归并法分好段落。三、逐段讲读课文,研读词句。学习第二段,研读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特点。重点学习三处景点: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重点讲解“耸立”、“金碧辉煌”、“葱郁”、“远眺”、“隐隐约约”等词,比较“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涌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昆明湖水碧绿清澈,水面十分平静”等句,结合填空练习,从而使学生充分了景物的特点。做到了讲、读、练结合。四、熟读课文,总结全文。1.教师指导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2.思考:颐和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教师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填空练习:本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等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之情。3.学习第一段,讲解第一句的作用?(总起)4.总结写作特点。
课后,评委老师的评价是:钻研教材深刻,课文讲解透彻,知识训练扎实等。之所以这样教,是因为当时的特别强调:要在语文课上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要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语文课要重视朗读训练等等。我是带着字词句篇的问题来上课的,围绕字词句篇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大问题带着小问题,把课文的知识点、训练点渗透到问题中,以讲为主。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忙碌碌地记,“填鸭式”教学演绎的精彩绝伦。一游《颐和园》,“纸上得来终觉浅”。
二游《颐和园》,“只缘身在此文中”。1987年,只有6年教龄的我,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1988年春天,领导要我上一节公开课。我再一次执教《颐和园》。根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阅读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选拔小导游这一情境贯穿全课的始终。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引趣,导入新课。新课伊始,我巧妙设问:“同学们知道导游这个职业吗?这是干什么的?”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接着说:“今天这节课,老师要选拔非常聪明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领着大家游览北京美丽的皇家公园──颐和园,大家愿意参加这个选拔赛吗?”在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要求参加时,我及时引入课题:“哇,这么多同学要参加选拔赛,很好,可是,要当一个称职的小导游并不容易,要求大家认真学习课文《颐和园》,只有学懂了,才能做个好导游,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老师看哪些同学能做个合格的好导游。”
2.初识课文,理清顺序。(1)配乐范读,创设情境。(2)指名答题。(3)分清段落。
3.细读课文,研读词句。通过“导游──介绍景点──研读本段重点词句,特点──导游再次介绍景点──配乐朗诵,升华情感”。这一学习方法来完成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详细学习二段,其它几段自由学习。教学中运用了看、听、读、比划、说的方法。采用了听录音、看影碟、灯片等教学手段与朗读教学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学生带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优美情境之中。同时,还精心设计了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词句,引导复述课文,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理解、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4.熟读课文,总结全文。在这一环节完成本节课的升华,认识到颐和园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特别是所设计的小导游选拔赛更为全堂课增色不少,竞赛的激烈,情境的优美,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在游览的愉悦中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竞争意识。整个教学情趣横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听课老师的评价意见是:课堂气氛活跃,有扶有放,注重自学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渗透。回想当时的情景,是因为我正在学习情境教学法,又在研读《学导式教学》一书,对教学情境的设置和学习方法的渗透情有独钟。但是,因为全文比较长,知识点比较多,所以许多的亮点未亮。比如说文中的三大景点仅以长廊为例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和剖析。让学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长廊的特点,领悟到了长廊的美丽。但同时也忽略了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总之,教学还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从课文到课文,缺少生命的对话和体验。二游《颐和园》,“只缘身在此文中”。
三游《颐和园》,“柳暗花明舞春风”。第三次执教《颐和园》,是2003年应邀到外地上课。这时候,我已经是特级教师了。教学设计如下:(课前布置收集颐和园的资料)
一、情趣导入。教师: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预习课文,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谁能介绍一下颐和园的美。①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②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③比一比谁读的最棒。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顺序。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始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景色的?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课文的美。2.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优美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今天我们利用利用相关图片、录像、文字资料,自己来做导游,把美丽的景色描述出来。
三、聘请小导游。1.分组: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三个导游小组。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3.学生自学课文,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课文“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导游小报,向游客解说!(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解说)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导游报”理解课文内容。
四、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领略无限的风光。
1.学习第二自然段(长廊)。(1)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3)组员补充。(4)理解课文内容:① 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②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③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5)“游客”质疑,“导游”解答。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写出了感受)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
2.第三自然段。(万寿山)(1)导游解说。(山上景物)(2)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3)通过导游的解说你知道万寿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景点?你觉得这些怎样?(4)质疑理解“耸立”的含义。(5)“游客”质疑,“导游”解答。过渡:那琉璃瓦光滑、透亮,而且是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排云殿,一排排宫殿富丽典雅,光彩夺目。真是雄伟壮丽!
4.第四自然段。(在万寿山上鸟瞰)(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过渡:要是登上万寿山,在山上俯看整个颐和园的景色那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1)导游解说。(2)指导质疑品读:葱郁的树丛……………朱红的宫墙。“葱郁”是什么意思!葱郁的树丛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反复朗读)品读:昆明湖…………一块碧玉。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静、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比喻)这样描写你觉得怎样?(美)现在我们就通过朗读来体会昆明湖的美吧!(重点轻读:静、一镜子、绿、一碧玉)品读:此时此刻……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体会“滑”的含义。)(3)教师:在万寿山上能观赏到这么美的景色,真让我们大饱眼福。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看小导游会怎样给我们解说呢!(4)“游客”质疑,“导游”解答。过渡: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倒映着翠绿的柳条,湖水显得更绿了。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让我们感到如入仙境,下面就请昆明湖的小导游们带我们去游览。
5.学习第五段。(1)小导游解说。每位导游只抓一处景物来讲解:历史──17孔桥-小岛……(2)重点讲解17孔桥:昆明湖上著名的景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后回答(洞多,柱子多,狮子多)。(3)“游客”质疑,“导游”解答。教师:刚才我们随着导游在颐和园里细细地游览了一番。那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写出你的感受。(学生写好后)下面我就以“画龙点睛一句话”为题比赛,赞美一下颐和园,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美好感受吧。
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在颐和园里作了一次免费旅游。颐和园那绚丽多姿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小导游们精彩美妙的解说更让我们领略到了颐和园的无穷魅力。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课后老师的评价是: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让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学习的体验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使语文课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反思这次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设计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策略,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期待中体验,在阅读体验中反思,在阅读批判中超越文本。课堂上,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学凸现了学生阅读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还要使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法,同时还要教学生怎样会读会写,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教者应该及时组织有效的合作、讨论、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多角度地去思索、梳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在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的过程中了解问题的不同侧面,反思自己的感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正是:三游《颐和园》,“柳暗花明舞春风”。
回顾三次执教《颐和园》,时间不同,要求不同,策略不同,方法不同。但有一点启示,就是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研究;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语文难教,正因为其难,才有探究的价值,才更需要创新的探索。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遗憾,为学生多留一些问号、省略号,而不是句号、感叹号。
营造阅读氛围 引导自主发现
《白鹅》教学案例与评析
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王洲小学 余江琴 徐虎 陈东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感悟文中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1.生字、生词卡。
2.教学挂图。
学情分析:
鹅的外形特征已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课文写的并非是鹅的外形特征而是写白鹅的性格特征,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说,学习这一课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学过的古诗描述鹅的特点。
2.用几句话赞美鹅。
3.这节课我们学习《白鹅》这一课,看作者是怎样写白鹅的。
板书: 《白鹅》
点评:导入课题时尊重学生的意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词。
2.小组相互检查认字,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词语。
4.出示生字、词卡,让学生认读。
三、整体感知全文。
1.说说读书的方法,然后朗读课文。(找好词好句,圈出不理解的词等)
2.朗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白鹅给你留下的印象。
& &板书:高傲
3.出示书本插图,感受鹅的高傲。
4.默读课文,想课文从哪些词和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白鹅的高傲?
学生1:左顾右盼&&表现出白鹅刚到我家不受拘束,说明白鹅高傲。
让学生表演左顾右盼,进行理解这个词。
学生2: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也能看出鹅的高傲。
& && & 板书:&&左顾右盼
& && && &&&叫声&&步态& &吃相
5.鹅刚到作者家,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使作者发出什么感叹?
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再次感受一下白鹅的高傲。
6.从鹅的叫声中作者是怎样写白鹅的高傲?
学生3: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远处有人走动,也没惹它,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好象在责备别人打扰了它的安宁。
(1)如果你是白鹅,你会说什么?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鹅的高傲,也看到了它的近在尽职,难怪主人喜欢它呢!
(2)& & 你认为读好这一段,应读好哪些词语?
(3)& &&&
板书:&&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3)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它可爱的语气来。从它的叫声中进一步感受鹅的高傲和尽职。
点评:反复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7.自读4-7自然段,自主发现。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白鹅高傲的句子。
出示:a、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b、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C、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2)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4:我发现这些句子表面上是说不喜欢这只鹅,在说它的缺点,而实际上更能感觉到作者特别喜欢这只白鹅。
师:用“缺点 ”赞美白鹅
学生5:我发现作者一直把白鹅当作人来写。
师:那你觉得这只白鹅像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5:它叫的时候像一个严厉的警察,走起路来像一个京剧里出场的净角,吃饭的时候像一个要专人侍侯的大老爷。总之,像一个很高傲的人。
学生6:我发现作者用对比的方法来写鹅的特点,更显出了鹅的高贵和傲气十足。
师:作者用这些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点评:以读为主,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感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拓宽了学生思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感悟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我们也感受到了鹅的高傲。
再一次读句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7:前半句与第一段相联,后半句概括了后四段,用“更”字将前后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体会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
试用总分的写作方法说你家的鹅。
点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进行创造性表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姿态:左顾右盼
& &&&叫声:厉声叫嚣&&厉声呵斥&&引吭大叫& &
高傲& & 步态: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 喜爱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总评:整个教学设计体现出自读自悟的新课程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串讲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积累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猫》说课
山东省济南市经五路小学 王煦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能够参加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今天的这堂课上,我想实现我的一个愿望,这就是──让学生走进有效的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语文的魅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深入钻研教材,找准着力点
老舍先生写的《猫》有很多独到之处,细细品来,我认为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其一,老舍在选材上与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主要是抓住猫的性格通过一个个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呈现于我们眼前。其二,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自始至终融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于每一个字眼。而且,我似乎从中读出了人爱猫、猫亲人、人更爱猫的情感发展脉络,它如涓涓细流,丰润着我的心灵,带我走入了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其三,老舍先生不用华丽的词藻雕饰文字,语言平实,就像面对面的与我们话家常,全凭思想和情感牵着笔头,化技巧于无形,自然地从心底流淌出来。其四,《猫》一课有着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从文中的两个中心句,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可见本课结构严谨且有特色。
当然,一篇课文既承担着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这一单元组的编排意图。本组第一次提出了比较阅读,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法。所以,就《猫》这一课而言,不仅要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还要结合“阅读链接”落实本组的学习目标。
我们之所以要弄清本课、本组的这些特点,就是要清清楚楚的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崔峦老师多次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遵循了这一理念,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首先,对没学过这篇课文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之一,让学生读读课文,说说你喜欢怎么学?结果,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如,能不能把家里的猫带来让我们看着学;在朗读时配上音乐;有的学生甚至建议要抓住他发现的中心句来学习。调查之二,你想怎样写小动物?结果大部分学生只想到写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听了学生的心声,我茅塞顿开,似乎触摸到了教学中最有生命力的脉搏,根据学生的建议和实际情况,我调整教案,如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感悟到从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动物,表达真情实感。其余思考已有呈现,不再赘述。
其次,我对学过本课的学生也进行了调查,如,“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现在你体会到了吗?”结果多数学生罗列猫的性格,体会到因性格多而古怪。针对这一点,我调整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是因一组组对立、矛盾的性格统一于一体而古怪。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学生体会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却没有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所以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有意识强化了这一点,升华学生的情感。
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打开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品味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真正含义。
三、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我曾为此苦恼、困惑。而这次,小语会提出了这一主题,给我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今天的课堂上,我也想在这一方面力求有所突破。
如,在学习“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时,借助语气词,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到了老舍先生朴实、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和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再如,以“小梅花”为切入点,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还如,让学生透过一个“更”字,理清课文结构和情感发展脉络,体会小猫的更可爱。正是因为这一个个见棱见角的方块字,能在老舍笔下如此鲜活,所以我也要让它们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充满情趣!我想,只有课堂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的统一,才能实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的内涵和语文的魅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对我来说是一个探索之旅,一路走来,旅途中有收获,有喜悦,有失败,更有思考,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今天的这节课,让我走进了一个反思的驿站,我要审视自己的成败得失,整理好行囊,继续追寻新的目标!
《去年的树》课堂实录及研讨(北京)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卢 静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四年级学生
多元理解感悟童话《去年的树》;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激发阅读新美南
吉写的童话的兴趣。
(图片、音乐)“树叶”卡片。
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板块一读故事,讲故事,整体感知。
板块二读故事,交流感悟,多元理解。
1. 默读故事,勾画、反复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想想:为什么感动了?
2. 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3. 学生结合“鸟儿寻找树”的相关内容填写“交流卡”,多元理解。
(1)学生自由读相关内容,写“交流卡”。
我读懂了:
我的疑问:
(2)师生结合“交流卡”自由分享读书收获。
(3)集中交流、感悟。
4. 结合故事结尾,学生换位体验,感情朗读。
板块三拓读童话,口头编故事。
1. 阅读童话《白蝴蝶》(PPT 出示前半部分)。
2. 对《白蝴蝶》的后半部分进行想象,口头编童话。
3. 发现《白蝴蝶》和《去年的树》的相似之处。
板块四简介作者并推荐童话,激发阅读兴趣。
1. 简单了解作者。
2. 推荐新美南吉写的其他童话。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间大教室真是不一般了,这个地方叫什么呀?
生:百年大讲坛。
师:有不一样的?
生: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坛。
师:这是我们北京大学为了庆祝建成一百周年而修建的。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优秀的人发表过精彩的演说,而且呢,很多优秀的节目在这里演出。今天我们来到这里,你心情怎样?
生:非常激动
生:非常自豪。
生:有点紧张。
师:来一次深呼吸,还紧张吗?
学习过程:
师:今天上课的内容叫做?
生:《去年的树》。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五个人举手,看来有一定难度,我们准备准备好吗?翻开书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的什么?接着讲的什么?最后讲的什么?
生:学生自由读书。
师:好,轻轻合上书。下面我们就用接龙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既然是讲故事,就是不改变故事的大致内容,自己组织好语言,我来开个头吧。我们要讲的故事叫做《去年的树》。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谁来接着讲──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
师:你说得挺好,你要是大方点,会说得更好。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天天听鸟儿唱。
师:接着讲──
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小鸟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师:我发现你把这篇课文读得很熟呢,还加上了自己的感情。接着来──
生:他回来找不着书,就问树根,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你知道吗?树根说:伐木工人把它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
师:好的,第一次寻找没有结果,继续──
生:然后鸟儿飞到山谷里的工厂里,对门先生说:门先生,你知道我的好朋友树在哪里吗?门先生说:它在工厂里面切成细条条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师:我想给她补充一点:切成细条条──
生:做成火柴,运到村子里卖掉了。
师:然后讲什么你知道吗?
生:那个鸟儿向村子里飞去,在一盏煤油灯旁边坐着一个小女孩,她问小女孩:她知道火柴在哪儿?女孩说: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灯火还在那里亮着。
师:就剩下灯火了,谁来把故事结尾讲完?
生: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鸟儿唱起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唱完后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师:好,真好。刚才呀,讲故事的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自己的感受融进了故事里。其实呀,不管是讲,是读,是听,这个小故事都感动了无数的人的心。请你们再一次翻开书。默读课文。这次请大家把那些让你感受深刻,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内容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简单地记录在卡上。开始。
生:默读,勾画,记录。
师:如果写好了,可以把勾画的内容读一读,觉得差不多了,可以找到你的朋友交流交流。
师:到你们朋友那儿去交流一下。
生:找自己的朋友交流。
师:刚才我加入了这个小组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收获,我带着自己的想法去,但还没来得及说,同学们在滔滔不绝交流自己的感受。好,通过刚才的交流还有没有不能解决的疑问,或者你觉得这个疑问很有必要和大家探讨探讨。来,你说。
生:为什么鸟儿会对着灯火唱歌呢?
师:你的意思是灯火不是树,对吗?(边说边板书)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先看一会儿灯火,然后再唱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呢?
师:为什么要看它,也就是他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对不对?还有吗?
生:鸟儿为什么要两次看灯火?
师:两次看灯火你都注意到了,跟刚才提的差不多,看来待会我们要对结尾好好品味一下。(对另一生),来,你说。
生:我想知道就是鸟儿唱完歌,会想些什么?
师:还是对鸟儿看灯火的想法,会想些什么?你来──
生:我觉得树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树根跟树应该是同一个人呀,树根为什么说是他被砍倒,而不是我被砍倒。
师:哦,他说树根跟树是一体的,也许我们把树分成几部分,就像我们在学标点符号的对话一样,把嘴对鼻子说,眼睛对嘴说,它们之间是单独的部分。我的想法啊。还有没有?
生:就是为什么它看了一会灯火不直接飞走呢?
师:同学们,看来主要两个问题在这儿:一个是他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歌,一个是他对着灯火他想些什么?很好。我们很把问题放一下,看能不能随着交流的深入解决一些,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师:好朋友,我记下来。他读懂了树和鸟儿是好朋友。
生:鸟儿非常珍惜他的好朋友树。
生:我读懂了鸟儿为了给树唱歌这个去年的承诺,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从这里看出鸟儿很守信。
师:守信,而且提到了一个承诺,诺言是不是。还有吗?
生:伐木人把他砍倒运到山谷里去了,就说明这个人类破坏环境,这个树后来就变成灯火消失了。
师: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生:就是说破坏环境,让很多动物失去了友情。
师:看,以前我们提到伐木都是讲破坏了环境,今天他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了伐木破坏友情。真好,再说一下。
生:我读懂了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很深。
师:他们之间的感情,我们用一个词来说:是友情很深厚是吧。体会到了是友情吗?或者我就写个情,你同意哪一种?还是友情?好。同学们,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一个小小的故事,我们读懂了这么多的东西,真棒!我想问一下,还有哪些同学也感受到鸟儿和树之间的友情。这么多,说说看,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是结合有篇文章,我发现鸟儿飞到很多地方问树在哪儿。
师:他不停地寻找树,你觉得是友情的一种表现对吧。还有,不同的地方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生:就是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立即向山谷飞去……飞到村子里,看出鸟儿为实现诺言不惜一切代价。
师:你谈到诺言,正是有这份友情,他才坚持不懈地寻找。好,再来。
生:我和他的地方是一样的,是两人友情很好,树不见了,鸟儿才不惜一切代价去找。
师:既然说到友情很好,很深厚,相信还有地方能让你感受到。
生:还是那个地方,就是说他见谁问谁,你知道树在哪儿吗?特别着急,想见到树。还有他两次盯着灯火看,第一次呢,他想,这是我最后给你唱歌,我把我的诺言遵守了,希望你能珍惜这次。第二次他看就是觉得我们俩以后不会再见面了,希望你能珍惜。
师:孩子,你读懂得真多,而且你把刚才有同学提出的一个问题都已经解答了。
生:我从第一自然段感受到,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如果他们友情不是很深的话,就不会天天给树唱歌,树也不会天天听。
师:发现没有,他强调一个词,什么?
生:天天。
师:这友情是一天天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的友情需要培养。还有哪儿感觉到他们的友情?
生:还有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如果友情不是很深。他干吗来找树呢?
师:是,你说得很好,是,文章的处处渗透着他们的友情,而且还有一处非常明显,就是他们分手前的那一次对话,我请一对好朋友读这一次对话。
生:两学生读分手时的对话
师:他们的对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你说。
生:他们对话非常真诚。
师:哦,你说到了真诚,有没有一点难舍呀?那我想问树是谁?那我问你啊(问刚才朗读树的孩子。)你看森林里这么多树,你真的相信鸟儿说的话吗?为什么?
生:我相信,因为以前的日子里,鸟儿天天都会给我唱歌,所以我相信鸟儿的话。
师:你说到他们之间的这种信任。再请一对好朋友来读。
生:一对好朋友读对话。
师:多么深厚的友情啊,鸟儿说了,他答应树,明年春天一定要回来唱歌给树听,我们把答应别人的话叫诺言,从哪些地方你们感受到了鸟儿他是守信的,是信守诺言的?你来说。
生:我是从第五自然段,春天又来了……鸟儿是信守诺言的,春天刚来,他就到这里来找他的好朋友树。
师:来,继续。
生:还有从第5自然段一直到17自然段都讲的是小鸟找他的好朋友树,最后实现了他的诺言。他找不到树了,他很着急就说明鸟儿特别想承诺自己的诺言。
师:他注意到了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也是这样在谈,而且他还谈到了心情。你们发现了没有,作者在写鸟儿寻找的过程非常巧妙,主要是用了三次对话,第一次是对──
生:树根。
师:第二次──
师:第三次──
生:小女孩。
师:现在请你一个人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读一读这三次对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开始吧,可以不读旁白。
生:读这三次对话。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每一次小鸟问树在哪里的时候,他都是用焦急的心情和语气来谈的,他在想,他的好朋友树到哪儿去了?
师:她体会到小鸟每一次心情都很焦急。可能我们体会到这心情会有些微妙的变化,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听听他的──
生:而且,他会每次都比上次更着急。
师:他说的是下一次比上一次还要焦急,肯定还有区别,来──
生:我知道为什么,第一次──
师:咱们现在不说为什么,就说你体会到什么。
生:他一次比一次着急,最后特别着急伤心。
师:好,在着急的心情上还多了一个伤心。来,你──
生:树别做成火柴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全忘了,就是想见到那棵树。
师:说得真好。谁还想说?
生:我的好朋友树都变成火柴了,我还能给他唱歌吗?非常伤心。
师:觉得自己心里没着没落的是吗?好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没办法实现,刚才同学们体会到鸟儿的心情微妙的变化,有焦急的心情越来越强烈,有复杂的心情在变化。但是,有一样没有变,大家都知道,你说──
生:他说过的承诺。
生:他渴望找到树的决心。
师:有一样没变,他一定要找到树。刚才同学们都体会得非常好,还有体会到其他吗?假如说,去年的树要拍成动画片,要四个人用声音表达心情,你能吗?就地四个人一组练习练习。
师:来,我们先请一组,看看他们的声音能不能展现不同角色的不同心情。来,请你们起立,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倾听这三次对话,想象鸟儿寻找树的经过。准备──
生:四位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他们的声音塑造的角色怎么样?
生:一点都不着急。
师:你觉得谁不着急?
生:鸟儿。
师:你觉得他这个角色演绎得不好,是吧,要不要跟他挑战一下。谁来挑战。其实,我客观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很不错,非常投入,他自己的体验和别人不一样的,应该说很不错的。请坐,谢谢你们。
生:又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三次对话。
师;怎么样,掌声鼓励。
生:树根的对话,他应该伤心一点。
生:门太骄傲了就是。
师:你的意思是门显得有些冷漠,是吧。他见多了,就无所谓了。刚才这一段我们就过去了,同学们用声音表达不同角色时非常好。鸟儿停在了灯火前,刚才有同学问了,鸟儿为什么对灯火唱歌,灯火又不是树,你们有想法吗?
生:灯火是树变成火柴点燃的。
生:灯火是用树的躯体点燃的。
生:树已经消失了,但灯火是火柴点燃的,鸟儿给灯火唱歌,就是为了纪念那棵树。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还有同学想说,请保留你们的想法,随着我的描述,一起走进故事的情境中。(配乐)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鸟儿如约而至,来找他的好朋友树,然儿,树不见了。为了寻找到去年的那棵树,鸟儿从森林飞到山谷,从山谷飞到森林,鸟儿不停地寻找,现在,他停在了油灯前,油灯里是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唱起去年唱的歌儿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同学们,想象一下,看着灯火,鸟儿在想些什么呢?先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说。
师:好,哪只小鸟把你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我想到了,树非常可怜,被烧成了灰烬了,没了。
师:你是树的好朋友吗?我有点怀疑啊。还有谁说?
生:我睁大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觉得树怎么变成火柴了呢?
师:这样说,,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真的是树吗?你已经变成了火柴了吗?你在频频点头,我这样说可以吗?来,接着──
生:接着我唱起去年唱的歌给灯火听,然后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知道当你燃烧的时候,这就是你生命的尽头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你可要认真听,等到化为灰烬的时候,你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接着,我就对着灯火唱了一会儿,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唱的好吗?这可是你最后一次听我唱歌了,我唱得好吗?我就飞走了。(掌声)
师:你真棒!充满了深情。还有同学想说吧
生:我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树啊,我们又见面了,我们要遵守咱们的诺言,接着我就唱起了去年的歌,唱完了歌,我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唱歌了,我就飞走了。虽然我们见不着面了,但是我能遵守诺言,我很高兴。
师:真希望飞走的鸟儿的生活会像以前一样快乐。好了,同学们,看看你们的想法已经有了,这两个问题在同学们的表述中好象已经有了答案,如果你不满意,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朋友们商量。刚才都是你们的感受。你们瞧,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我,在读到这个童话时,有这样一个发现,鸟儿和树的人称代词是不一样的,树是单人旁的他,鸟儿是女字旁的她,所以啊,我读的时候感受和你们还有些不一样,以后等你们长大了,再读到这个童话,不知道有怎样的感受?好了,我们来看另一篇童话。合上书。
(听不出来,只能猜测,大概投影在放一个童话故事。)
师:想象一下,百蝴蝶会说些什么,一会儿我们听听同学们能编出哪些结尾来?开始。
生:自编故事结尾。
师:来,把你们编的结尾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一起上到天上,红气球说,好蝴蝶你别跟着我,再上去,你就没有氧气了。可白蝴蝶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师;哦,选择了永远在一起。这是他编的结尾。
生:这个蝴蝶就跟着气球一直往上飞,树上掉下一个东西把气球砸爆了,蝴蝶很伤心。
师:这真是个悲惨的结局。有不一样的结尾吗?
生:白蝴蝶跟着红气球飞上了天空,飞出了地球,看见了无数星星。
师:(学生笑)童话可以想象的,他们看到无数的星星,一起过着快乐的日子。再请个同学来。
生:白蝴蝶和红气球一起往上升,气球被挂在树枝上了,他们永远在一起了。
师:他选择的比较圆满的。我们来看看作者原本的结尾。白蝴蝶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他也是要跟着红气球,不管他去哪里。
师:两个朋友,友情之间永不言弃是吧。
生:他们两个也是分不开。
生:白蝴蝶像鸟儿一样,红气球像树,鸟儿在不停地追着树,白蝴蝶也永远跟着红气球。去年的树,鸟儿也是要永远和树在一起。
师:说得真好。你再说。
生:蝴蝶和鸟儿一样要遵守诺言。
师:现在,我们要认识一下这两篇童话的作者了。知道是谁吗?
生:星美南吉。
师:星美南吉是日本著名的童话作家。他被称作日本的安徒生。但是这个天才不满三十岁就去世了。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请一个女同学来读:
生: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我的作品能都得到人们的认同,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多么幸福啊。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星美南吉的童话,他已经得到了永恒的生命。非常有意思,明天我们就要放元旦假了。如果你们没有别的安排,请走进图书城,上网,走进星美南吉的童话,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香港王清凤老师说课
(香港保良局蔡继有学校)
大家好,很高兴可以参加这么隆重的盛会。我简单说一下我教学的设计,没有怎么准备(笑:呵)。
其实我想说《去年的树》这是一篇每个人看了都会为之动容的一个童话。好像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小鸟和树之间的友情是那么地真,在那种淡淡的忧伤当中又带着甜甜的希望。所以我就有一个冲动,设计了一个真情对话廊,我希望让树和小鸟再见面再重逢,再倾诉他们心中的衷情。所以在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了一个叫真情对话廊。
我想不到北京的孩子都很棒,他们都把自己带入了角色,把内心的情感趁这个机会表现了出来。小鸟历尽辛苦,千回百转才找到了变为灯火的树。我在想,小鸟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它的承诺,做一个有诚信的人。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它心里面牵挂着那棵树,心里面想着它的朋友,所以那是出自一段对朋友的关怀,所以,有了第二个环节。
让孩子聊了诚信之后,我就在想,怎么样让孩子对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呢?嗯,就有第三个环节:与友情对话,让孩子从不同的故事当中去体会一下怎么样与朋友相处的,怎么样才是友情的真谛。
今天早上跟小朋友们聊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比我还好,他们可以聊出很多很好的发自他们内心的感想。有的我可以一直回应,但有的我觉得自己回应得还不够。有时候真情的流露,就会让我们有一种冲动,很想把它写下来。那我想孩子也应该跟我们一样,所以我就加了一个叫“向朋友表白”的环节,希望他们趁这个机会也跟朋友表达一下,所以那个环节叫“向朋友表白”。
最后,在结尾的时候有点匆忙,其实,我想带出的一个意念就是说:我们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其实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很微妙的,需要我们大家的关注跟关怀,我想这个世界是很和谐很美好的。那么这是我整个教学设计的意念。
今天第一个上场很紧张,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到后来慢慢好一点点,自我感觉。因为我想到了台下有很多好朋友,想起了香港的朋友,也想起了赶来为我加油的刘校长,还有昨天晚上帮我剪了差不多50只小鸟的赵老师,还有陪着我剪了好多苹果的老师,还有从香港陪我一起来的我们的老师,多位老师们,他们有的甚至是体育老师、音乐、英文老师,他们都愿意陪我们来,为我们加油,还有看到好多香港的同伴们为我加油,感觉很温暖,还有遇到很多台港的老朋友,心情都很温暖,真的。虽然北京真的很冷,但我感觉这个冬天真的很温暖。谢谢大家!
可能有些地方需要大家批评指教,谢谢。
澳门梁怡安老师说课
(澳门望厦区庇道学校)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澳门的。
我们今天早上的课之前已经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会配合戏剧的教学呈献这个教学的活动,这个课我们一般会花一到两个课节去研读那个课文,就像传统的我们以前的课堂上的,然后再利用一点时间去在教学中间去做一些小道具、一些面具啊,然后准备一些东西,然后再让他们开始投入课文里面的那种感觉,然后再利用第三个课时,就是今天早上所呈献出来的,然后利用戏剧的工具,然后去让他们去更深入地了解那个课文,譬如说我们比较重视就是情感的教育嘛,因为我们不想让学生太过严肃去面对,我们通常比较喜欢给他们一种欢乐的,给他们一种游戏的感觉。因为,打个比方吧,语文的教学本来就追求,简单来讲就是追求真善美嘛,嗯,但是我觉得戏剧的揭露可以把这种真善美提高到另外一个层次,为什么这样讲呢?真的话,我觉得情感在游戏里面,在他们用身体用自己的语言演出的同时,能够能很真诚的表现出来,这个是我看到小朋友他们一种很真实、很实在的一种地方。
第二点就是善,我觉得本身童话里面提出来的都是一种善良的一种道德的一种教育,但是你通过戏剧演出的话,其实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种情况这种情境,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有一种道德的教育。
最后一点就是美,可能文字上的理解每个人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才能不一样嘛,就是我们讲的多元智能的部分,但是如果透过戏剧的表演,我们可以更容易提升他们的审美观,有美的眼睛、有美的心灵去观赏这个世界,去读这个文字,然后去想象一种比较美的一个世界的观念吧,这个希望的观念。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用戏剧的教育来配合我们这个比较传统的语言语教育的想法。
其实我们早上用的那种戏剧的教育是一种叫(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就是一种应用的戏剧,因为戏剧本身分很多种,比较说有技聊的,也有一些在教育上用的。今天早上我们用的是教育上的戏剧,这种戏剧本来是流行在英国的,叫我们旁边的这位专家来讲一下好了,关于戏剧的教育的话。
(对不起,我不是专家。)(笑)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因为在外国,尤其是英国、美国、欧洲这些地方很流行一种叫D-I-E,Drama in Education就是戏剧教育这个方法去学习,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多元智能的方式下学习,这些简单。像我们早上玩游戏,跟学生玩游戏,跟他们用角色扮演这个方法,让他们了解感受课文,这些样。
另外还要讲一下有关多元智能的部分呢,为什么戏剧教学的介入可以体现他们这些方面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从选角,从他们制作一些小道具,这些小道具是我们自己做,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让他们自己来做,我们做很多视觉的元素,有些同学可能唱歌比较好的,可能对音乐比较有感觉的,可以去配音,有一些同学利用我们的引导,然后他们来培养他们逻辑推理的能力,比如说接下来情况要怎么样啊?他们可能会慢慢地推理出来,然后接下来就是一些技能像团体啊社交啊还有创意的技能啊,还一些所谓内省的技能,这些都可以那个戏剧的团体就可以体现出来的。这个部分是从小学开始是比较重要,因为中学的教育比较重视都是比较理性一点的,比较科学一点的,或者是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关于小学的教育,我觉得如果在他们小时候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我觉得是比较重要,这是我个人来讲的,我希望他们从游戏当中能学到一点,能够面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因为有时候我觉得中学生感觉好像跟小学很大分别,好像失去一点东西的感觉,所以我看到他们的排练,我觉得很感动,另外就是北京的小朋友真的很让我们难忘,我们的分享,到现在好像差不多了,谢谢。
台湾黄敏老师说课
(台湾台北市吴兴国小)
各位喜欢教育的好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台湾的老师。既然是好朋友,客套话我就不多说了。
我简单说一下,其实在设计这篇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先讲一下可能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理念:一个是这个作者他以节俭的文字来描述这个情感这个故事,所以我们就在想,因为是节俭的文字,所以它背后有很大的空白处,很大的想象空间,那怎么带出孩子在这些空白处的一些自己的想法,或怎么样让他有,能够走入作者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里面,这是其中一个我们想达到的理念。第二个是台湾有一句俗话,就是太聪明的妈妈会有笨笨的小孩。就是妈妈太能干了,小孩子就什么都不会。那我自己就把它推论到:老师大概太聪明了,太能干了,学生大概就不会。所以我尽量做的工作就是穿针引线,尽量把时间、机会都留给孩子去想去说。这是主要的两个理念。
那基于这个理念以后,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刚开始我们做的一件事就是想让孩子自己透过他自己的想法,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一些故事的细节还有内容。因为作者其实讲得很简单,但是孩子在写作文,或者是我们平常在教孩子写作的时候,我们很怕孩子都太空泛,太抽象了。我跟这个朋友很好,好到多好?非常好。非常好到什么程度?就是好得不得了。他不懂得怎么写得更具体,所以我们希望让他借由这次的机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可以懂得,唉,其实我们可以描写一些具体的相处行为,让他加进这些细节进去,这是第一个想做的。首先要在这个部分,其实我们希望借由孩子彼此的对话,彼此的呈清,让他理清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不要轻易下承诺,或者当你承诺了以后,就要有坚强地意志去做到。那这些想法,我们希望是孩子自己能够体会出来,引发出来的,而不是我们来教给他的。这是那时候我们想做的。
那孩子有彼此不同的想法意见是我们最乐于看到的,那我觉得北京的孩子真的很厉害,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这一点,也能够借由自己同台之间的对话,他们能够达到他们的体悟。那我觉得这部分,我希望做的只是一步一步在他们借由文本这个媒体,借由故事这个东西,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的去学到这些概念,还有我们想让他达到的情感引发或学习策略。简单报告到这里,谢谢。
大陆卢静老师说课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老师们下午好,再过五分钟,我就彻底轻松了,所以我会非常高兴地来讲这五分钟的内容。
主要是想讲两个内容,两点。第一个是我对这个童话的一点认识,这个童话的特色,我想用一个文学评论家那说的一段话来说,他说:这个童话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连三岁的幼儿也能听懂,然而才高八斗的大学问家也为之动容。而且我有一个朋友,是儿童文学博士,他曾经对我说他读了这个童话以后,断了他写童话的念头(有听课老师笑),然后我自己每次读到这个童话的时候,很奇怪,读着读着我就会慢慢发呆,然后就会想很多很多很多,然后就会觉得它有很多让你的情感升发点。我在想,作为一个成年人有这么多的东西,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到底会是怎么一个状态呢?总之我在想,这个童话它为什么那么迷人?我现在没有找到一种很好的解释,也许有的东西根本不需要解释。
第二点我想讲的就是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因为要上这一课,我就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办公室的一个老师听,讲给她听呢,然后问她感受。她说一种淡淡的忧忧的感觉,心里觉得堵的慌。然后我又讲给她八岁的女儿听,小女孩就说:我很难过,我心里像堵着东西一样。我感觉她母女俩很同心的。又讲给一个朋友听,朋友说她想起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她觉得非常落寞。然后还有一个成年朋友说,去年的树,题目很哲学。讲给一个小男孩听,他说人类不该砍树。那我问过很多人,每个人都是随口说出的第一感受。人是个体的,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他的感觉自然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解读要符合人性,所以应该是多元的。我就把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作为重点,作了一些具体的尝试。比如说运用那个“交流条”,“交流条”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自由交流个人的感悟。课堂上学生的,他确实还写出了一些东西,确实有感悟,我曾经犹豫过,要不要在课堂上用这个“交流条”,因为一旦写东西就会花时间,有的时候花了时间以后,所起的效果如果不大的话,就会觉得没有太大的必要。可是后来我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用“交流条”,有两点:学生他交流到最后,有可能把最初的一些想法忘掉,而随大流走了;第二点有这么一个“交流条”进行提示,更利于学生的表达,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我觉得部分学生会养成抓关键词,然后就是抓重点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另外,在课堂上,我也想将个人的一些感受加进去,原因很简单,在文学作品面前,我也是个学习个体,我也对这个童话有个人感悟,并且愿意将这种感悟传递给别人。所以,我愿意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乐趣。
那么,虽然文学作品需要多元解读,但有的东西,有的根本东西还是共通的。比如说读者都会被这个故事感动,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读者,我个人认为还是一种情,不管是孩子们认为的友情,还是我认为的爱情。这种情很简单,单纯,认真。我甚至鸟儿对树的那个,鸟儿那个角色很像我看的《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就那么单纯,就那么简单,就那么执着。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再多元解读它也是有一个魂的,但是有朋友提醒我,你千万不可以把这个魂用自己的语言解剖出来,如果说白了,理清了,就没意思了。有些东西含蓄一点,有空间更好一些。
最后想说的是,今天上午听了三节不同地方的课:香港、台湾、澳门,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我觉得有些东西需要我下来还慢慢地思量,向你们多学习。另外,我自己“当局者迷”,还有就是希望能够其它的专家、老师、同行给予我点拔、指正,谢谢大家。
大陆翟京华校长评课
(北京市西城区育民小学)
同课异课,是这届两岸四地语文教学交流活动的一个创新点。交流就有这样一个好处:就是你有一个思路一个设计,我有一个思路一个设计,我们一交流呢,就会有两个、三个,甚至多个思路或者设计。今天,让我作为一位老师来点评,我觉得首先是学习,是欣赏,然后是思考,课到底好在哪里?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和怎样的启示?
下面我想把我听课过程中,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有一些看法,和大家来作一个交流。包括我前期看到他们,看资料的时候,看到的这个案例,特别是今天现场聆听他们非常生动的课,产生的一些想法来跟大家交流。
先说一说我先看到的相同,因为它是“同课异构”。我也从同和异来谈,那么我看到的相同,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五位老师都有共通的良好的素质。表现在教师的专业基本功,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控课堂的节奏,形成教学的流畅性我觉得都是很好的。从中可以看到这五位老师知识能力的储备是相当不错的。
第二个相同是对文本的解读用心之深是相同的。四地老师都对文本进行了潜心的研读,当我们用心研读一篇文本的时候,才能实现与文本的这个作者真正的对话,也就会为作品的理性的深刻所吸引,为作家的灵性与独特而动容,从中受到愉悦,所以,课前的这个研读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研读和对文本的梳理基本上要做到这样三个理解,我觉得这几位老师都有这共同的:一是真正理解文本的精义,也可以说是文本的主旨;第二要理解文本独特的理路;第三要理解文本的话语风格。我想分别谈一谈这点认识,然后结合他们的课再来谈。
第一点,关于我们要真正理解文本的精义。共同讲的这篇课文是《去年的树》,这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作品,它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大家今天已经很熟悉了,就是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将要来临了,她要飞到南方去了,鸟儿就答应了树的请求,明年春天回来再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回来找它的朋友树的时候呢,树却不见了,鸟几经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火,灯火,么它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人文色彩,作品折射的不仅仅有美,还有崇高的精神,那么文本的精义呢,我以为也跟刚才这几位老师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认为它深情的赞扬了高尚而深厚的友情,和鸟儿遵守诺言的品格。这是关于作品的精义。
第二个,关于课文的理路。当然这个理路,可能更多的带上我个人看这篇课文的一点理解。我觉得课文的理路呢,它是由相处、相别、相寻、相会连缀而成的。树与鸟相处的愉悦、欢快本应加深离别的痛苦,而相别时,它们没有痛苦,只有约定,因为它们深信分别是短暂的,明年还会再相见。相寻本应是顺利容易的,重归故地,而树却下落不明,鸟儿费尽了周折,四处碰壁,处处落空,这个过程一波三折,最后才问清树的着落。相会本应是美好喜悦的,而鸟儿只有哀伤,因为鸟面对的已不是去年的完好的真实的熟悉的树,面对的只是用树的生命点燃的火,文本的首尾都写到鸟儿唱歌,此时鸟儿唱的虽是去年的歌,但唱歌的心情,不再是往年的心情了,那是一首特别的歌。
关于话语风格,我以为每篇作品都有自己的话语风格。比如说安徒生的童话,他跳动的是一颗高贵、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比如说像老舍的语言清新易懂、语言色彩浓郁,极富表现力等等。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她创作的这篇儿童文学作品,我以为话语风格有这样三个特点。其一是娓娓道来讲故事,篇幅虽然不长,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所以它有很强的可读性。正如作者所言,应该想到童话的读者是谁。既然读者是小孩,而不是文学青年。那么今日的童话的就应努力回归到故事性来。那么其二是它朴实无华叙情节,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她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始终不渝的真挚的情意,小孩子完全能读懂并被深深地打动。其三是言简意深表主旨,这篇童话情深意浓,淡淡的纯情,淡淡的忧伤,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至透明的美,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的深情,始终不渝的信守诺言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所以学习的时候,我们的孩子的思绪也能穿越时空,回到那种境界里去。树的命运不仅牵动小鸟的心,也牵动学生的心。这是我说的他们第二个相同,就是研读文本用心之深是相同的。
第三个相同呢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同。四地老师的课都做到了三个提供:一个是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我们能够看到,他们所提供的这个环境是完全安全的、放松的这种环境,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来学习。第二个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和的师生关系、温馨的班级氛围、互动的教学形式、有序的教学组织。第三个是为学生提供了思考、自由发问、积极讨论的一个空间,所以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虽然他们的课风格不同,都是语文的感悟课、语言的训练课和思维的发展课。
下面,我想谈一谈每位老师的课,我听了以后给我印象极深的几点。香港的王清凤老师的课,我尤为欣赏她两点。第一点是她对课文主旨的感悟,层次的清晰。我觉得她走了这样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依托文,课文种植诚信树,她以文本的故事作引子,谈文本中的诚信故事,接下来的主体,主段就是写,说我心中的诚信感言,然后是拓展,让孩子谈生活中的诚信的事例,具体的这个环节我不在描述了,因为老师都听了都看了,这是一个环节,很有趣。第二个她是联系情感,放飞友情鸟。她的层次是学友情之文,她提供了三篇,分别来学,是谈友情之道,第三个是写友情之言,最后放飞那个友情鸟,这是她的一个亮点,就是对课文文本主旨感悟的这个层次的清晰性。第二个对文本主旨感悟的方法的巧妙性。那么诚信看似是个理,道理。但是老师把它做成了情,那么透过小鸟的心情指数的变化来拟出情线:鸟之情,讲诚信;我之情,爱诚信。你看孩子用格言式的语言来抒发对诚信的这种赞美也好,或者是个性化的理解。到最后,人之情,要诚信。所以说,她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对于我们大陆的老师来说,我们管它叫做德育渗透。我觉得这一点做得很有她的独到之处。那么成功的教育是什么呢?是受教育者没有感到受教育,却受到了终身难忘的教育,人文渗透或者是叫做作德育渗透的美好境界也如此。应该说这个德育渗透它特别在语文学科这样的学科当中,就是人文色彩很浓厚的学科中的渗透,也要讲求潜移默化,化在过程中;讲求水乳交融,融在细节中。这样才能入心、入脑、入情。
下面我想谈一谈澳门的两位老师用戏剧法,也叫表演法来建构的这个课,也彰显了自己的特色,我也很欣赏。他用这种表演法来走进角色,比如说先预热,教师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呢理解角色的一个环境,接着再升温,指导学生来扮演、体验角色的感情,他分了五段,依照文本的这样的一个理路。这样,学生就由一个学习者,客观上的学习者转变为我是小鸟,我就是大树,我是文本中的风,我是这里的动物,我觉得这个表演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一个过程。所以他应该有一个什么呢?就是经历性,就是经历一个故事的情节;他有一个体验性,就是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他有一个交际性,就是要这个课文中角色之间的相互的沟通交流;另外,他应该还具有一个挑战性,就是要让,在协商当中合作,在合作中共享。这是他的一个特点,当然,在这里面我有一点小小建议,比如说当孩子们扮演每个角色的时候,比如他要和大门有对话,最后那个孩子还要唱歌给煤油灯听的时候,那么课文里面文本大门没有回答什么了什么,对不对呀?因为文本在写的时候,它要根据自己的主旨来写,他不一定把每个细节都要写出来,但当你把这个文本变剧本呈献在这个课堂上的时候,可能就要有创造了,比如大门呢就应该,他问了,我答了,这个小鸟哪怕说声谢谢,对不对呀?这也是一种角色间的沟通。所以我觉得他应该有一种再创造在里面。再有呢,小鸟唱歌给煤油灯听的时候,煤油灯听了,小女孩在旁边也听了,她们会有想法,文中她可以不写,留给我们读者去思考,可能此处无声会更有声。但是我觉得当你表演出来的时候,孩子也可以把它做一个创造的点。我的这个建议可能也不一定对,只是我当时看到的。我想,如果能够实现,你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这种沟通这种互动非常好,学生和学生,也就是说角色和角色之间,有时候要有一些临时的即兴的沟通,更体现他的这种创造的潜能的发挥出来,我觉得还可以再有空间来做,所以说,当你文本变为剧本的时候,它更具有挑战性,要让孩子能迎接这个挑战,他就增长了他的创新的能力。再一个,我赞赏你这节课的地方是以评价走进事理,也就是说不是说剧本演完就完了,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来评价,由表演来悟道理,这个表演它就成为了一种载体,能够达到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够明白事理。我觉得这一点挺好。
台湾的黄敏老师的课,我欣赏的地方,有两个亮点。一个我觉得她以话题讨论来建构教学内容,并配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我觉得是很好的。她设计的话题链也很有特色:一个是话题的开放,它体现了一种多元的感悟,从这样的文本当中,你感悟到什么,让学生放开话题谈。另外选择话题,体现了一种择优感悟,因为40分钟的时间有限,我们抓住一些有价值的话题来进一步深入的探讨,我觉得这一点很好;探究话题体现了深入感悟,其中带有一些批判性阅读,并且对话题的探究呢他分工,分工以后呢对探究成果又交流,达到共享,这是一个亮点,围绕话题讨论来建构教学内容。第二个亮点,我以为是利用文字空白,变空白点为训练点,我觉得也很好。应该说文本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另外,相别会有相思与相恋,而文本不写相恋与相思,无言而有意,也给读者带来了想像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学搭建了一个隐性的拓展平台,所以我觉得这个老师善于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来进行描写的训练,当然我这个空白点是加了引号的,我觉得很有她的特点。
最后,我想说一说关于卢老师的课我欣赏的,学习到的亮点。因为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已经读了很多了,已经读熟了,怎么办呢?我觉得卢老师的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我觉得她活跃了读的形式,所以她就提高了读的效果,就是以讲练读,讲故事,第二个,就是以说促读,我觉得这点也很好。设计了这种“交流卡”,一卡双功,一个是交流感悟,一个是交流疑问。再一个是她突出了一个以读带读,就是拓展,又学了一篇作者的童话。所以,我觉得同样是感悟,大陆的老师是对文本情节的感悟为主,香港老师是对文本主旨的感悟为主;澳门老师是对文本角色的感悟为主;台湾老师是对话题的讨论为主。同样是拓展,大陆老师是围绕作者进行拓展,香港老师是围绕主旨进行拓展,澳门老师是围绕文体进行拓展,台湾老师是围绕着文字描写的空白点进行拓展。
香港刘筱玲校长评课
(香港保良局蔡继有学校)
老师们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我们的第六届两岸四地,我从第一届开始,本来有点不舒服,但是无论如何我也希望每一次都能参加。昨天的课,因为我还没到,就没机会听了。但是今天能够听到我们四地的老师来做这个《去年的树》,这课,我也感到非常非常高兴,也非常感动。我们第六届两岸四地观摩活动加入了这个同文异教,今天我们看的,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点担心,但是今天看到,我们真的是在当中可以看到一些东西,我们的那个感悟可能更深,我相信,希望我们将为会在想我们第七届第八届,我们会再去想,怎么样去把我们那个观摩学习研究,把它做得更好。因为这种活动呢,如果我们六年下来,如果台上的老师,跟六年前五年前还是差不多的话呢,那我们这六年就是白做了,所以这两年,特别是这两年,我们看到,真的是看到在内地老师的教学当中,在我们台湾老师、在港澳老师的教学当中,我们也看到受别的地方的影响,看到当中互相的影子在里边,这是我们感觉非常非常高兴的,就是我们真的是发挥了一点作用,这就是那个观摩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目的,今天我们听了老师的课,真的是非常高兴。所以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继续举办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我们继续。所以在这里呢,也看到很多的老师,这六年来每年都见面,很多已经成为好朋友了。我们希望将来每年有机会再见面,我们在教学方面互相促进、互相支持,鼓励。
讲到评课,刚才翟老师讲的,我都很有同感。有很多她说过的我就不希望再重说一次了,就有一些补充。
我看我们老师来参加那个交流,我还是要说一下,就是我们不是听一节课,好像我们听了《去年的树》,然后我们回去呢,就把《去年的树》教得很好。但是,我们希望我们听课,就是为了去改进我们的课堂,我们要改进我们的课堂呢,就是我们要研究课堂。我们可能在老师的教学当中看到一点的启发,启示,一点的帮助,然后我们就可以用在我们的课堂里边。在这些观摩活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引起老师们去反思,去想一下你自己的课堂,去把一些点在你的课堂里面实践出来,不断的实践还有反思,然后我们也参与一些观摩,在学校里边你的同事,大家也观摩研究,那你的课堂,理智的课堂就可以不断地有更好地效果。这是我们推动那个交流的目的。
我们香港这几年来,在两岸四地的交流活动当中真的学到很多。对我们来说有很多很多的启发,我们也看到其它的,开始的时候,头一两年,真的看到内地的、台湾的真的有很大的不一样,但是我们今天看到当中真的有很多的互相的影响,这是我们感到非常非常高兴的。《去年的树》这篇文章,我们老师念起来,开始的时候就感觉风格很有特点,当中有情也有理。这个文章里边给老师的空间实在太大,老师真的可以很好很好的发展,今天我们不是四地去教,或者是我们实地去教,我们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尽管方法不一样,但是里边,我们也看到刚才翟校长说的,当中有很多的一致,我们都看出来。或者在你的班上,或者是针对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做法。不管你怎么做,最重要的是孩子能透过这个课文,透过这个教学的活动,他能得到什么,学到什么。这是我们要在我们每一课里边,不断的去想的问题。
我补充一点点,我也看到老师很多问题,先谈香港的王老师。大家也看到她的课是很有层次,从课文到那个生活,然后到其它的文章,说出交友之道,我看到很好。就是当中呢,如果王老师能够针对一些孩子他们说出来的一些力,更深入的去讲一下,那个效果呢就更好,因为孩子们的表现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棒,我特别要向那个北大附小的孩子们致意,他们聊得实在是出乎我们老师的意料之外,我看后面就是校长老师们他们的功劳,我们都看到,有一些老师都没有带出来的,他都能说出来,这个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然后我们看澳门的那个两位老师,他们生动、活泼,跟我平日上的课好像真的很不一样,其实这个戏剧,把戏剧带进课堂里边呢,在我们香港也推行了好多年,政府也给钱,一些剧社、一些导演请他们到学校去培训老师啊,也开办了许多课程,请语文老师去学。戏剧带到课堂里边呢,不是一种表演的艺术,不在乎那个孩子们表演的是怎么样。刚才我们看到两位老师,课堂真的是是非常匆忙,那个欢乐,大家都很享受这一课。但是如果要把透过戏剧学语文,我们还是要回到这个文本,如果孩子们能够,跟孩子们讨论这个文章我们怎么样用戏剧去表现,比方跟孩子们讨论第一节是怎么样,第二节是怎么样,跟他们一起来讨论,我相信,今天我们看到的孩子,他们一定有这个能力可以说怎么样怎么样去表演,就把他们再带到那个文章里边,那个效果呢会更好。当然澳门的老师他们不晓得,这里的孩子他们习惯不习惯用那个戏剧来去表演去学那个课文,所以他们把那个情节都定好了,这个也是个做法,但是如果呢,这种透过戏剧去学语文,那个课堂戏剧,在这个班里边一次又一次的推行呢,孩子们将来慢慢可以发展领导能力,他们自己去组织,他们自己去编写,他们自己去加入那个角色,他们自己去讨论那个对白,然后他们来做道具,他们来做这个课堂的戏剧,对孩子们不光是理解课文更深入,而且在他那个合作的精神,还有领导的才干等等,还有发挥想像,是透过这个戏剧去学语文呢,会有更好更好的果效。今天澳门的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我最欣赏他们最后的那个分享,让他们也带回他们到那个文章里边,我们看到孩子们,其实他们也很喜欢表演,但是在表演之后,他们也能够对那个文章发表他们很多的看法,很多的意见,这是个很好的示范,我们大家将来可以尽量在你的课堂里边,如果你的课文是适合用那个戏剧去表达的,不妨在你的课堂里边多推行,那孩子们他们的课堂呢,会更活跃更愉快。这是我们今天看到澳门的老师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
然后是台湾的黄老师,我们也很享受那一节课,她是根据那个文章的发展,然后去配合孩子他们的感受,孩子真的非常棒,他们也说出很多很多的他们的看法,那黄老师很好的地方呢,是能够针对孩子们某一些事例,然后深入地去谈。
以前,好多年以前,我们到内地来听课,我们常常看到老师的那个基本功非常好,也把孩子的基本功带动的非常好,他们朗读啊,表达啊,非常好。就是有时候我们感觉有点可惜的就是孩子们他们那个说出那个很有意义地话,说出很好的看法的时候呢,老师就没有很好的接受,或者是进入那个重点去,去根据孩子们的看法深入地去谈。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北京的那个卢老师,她们是多么肯去接受孩子的说话,听他们的说话,她课堂里边的重点的两个问题,也是从孩子口中说出来的,这个是我们看到很大很大的不一样,也是我们感到最高兴的。因为我们看到内地的孩子他们的表达,他们的思维都比我们的孩子水平高很多,如果老师真的能够针对他们的看法,去配合他们的看法去深入地去演绎,那个效果呢会更好更好。
我们也看到那个黄老师,台湾的黄老师,跟那个卢老师,她们也用不同的手法,好像黄老师呢她就请孩子们把她们加的东西加在课文里边。卢老师呢,她就在课文旁边加一些空白,然后让孩子填进去,这都是不同的手法,是根据课文,然后再加入孩子们他们的感受。所以我们都看到,每一课都有不同的,每一个老师可以有不同的做法,每一个老师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你,只有你是最了解你的班上的孩子,只有你才能把他们教得最好。还有卢老师特别棒的,我们说内地的老师特别棒的就是他们利用声音去塑造那个角色这方面是我们要学的,他们都做得非常非常的好。
我这么看,如果今天这一课书,能够让一群孩子,他先让北京的卢老师先教,就是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个课文;然后呢再请台湾的王老师来教,她从文章的发展带到生活里面,然后呢澳门的老师让他们演,教他们做话剧把它演出来,最后香港的王老师让他们来对话,然后再给他们几篇文章去再看那个朋友之道,那就最美满了,谢谢。
澳门卢兰馨校长评课
(澳门巴波沙中葡小学)
各位老师好,谢谢刚才两位校长很精辟的去评述刚才的课。在这边我看我的表,时间也不多。所以我就从我比较喜欢的角度去跟老师分享一下。
我昨天跟大家讲的就是语文教学中开发我们学生的多元技能,从今天几位老师的课里面,我们可以看见他们都没有刻意地去开发,但是我就看到他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开发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在开发他们的内省技能、也开发他们的逻辑技能、开发他们的音乐技能,也开发他们的其他的空间技能。大家也可以看见老师他们在开发学生技能之外,也体现了他们自己具有什么特别技能出来。
每一个老师,我们再仔细去想一下,王老师,她是语言技能跟空间技能内省技能比较重的。他们不是只有一种技能的。我都可以看见他们尤其是王老师在板书上面画了很漂亮的树、苹果跟小鸟。你看,这个老师有很重的空间技能。还有其他老师,每一个老师,我们都看见,他们在除了开发学生的技能之外,也表现出自己是用什么技能学习的。
其他还有澳门的老师他们在在课里面开发学生8种不同的技能。小鸟唱歌,还有他们在排练空间、肢体8种技能他们都表现出来。台湾王老师她的逻辑技能跟那个内省技能是比较重的,在开发学生方面她也用自己的技能去带动他们。所以在那一课里面,我可以看见哪一种技能运用得比较多。
还有北京的卢老师她用了很多的内省技能跟逻辑技能去开发学生的语言技能,她也是用得特别好。她的声音很温柔的去启发学生,也用了不同的鼓励去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所以四位老师在他们的教学里面不自觉的用了很多不同的技能,要是我们以后在教学里面去特意的启发学生开发学生的技能,他们一定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的。
我们可以再看澳门老师,他们是第一次和那些学生见面,他们不知道有很大不同,不知道每一个学生有什么技能。真的,他们不知道,让每一个学生去表演什么,他们不知道谁的歌唱得比较好,所以我们的哥哥让他们自己去挑,你喜欢唱歌吗,那学生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投入、去表演,要是,你让不喜欢唱歌的去唱歌,他不能唱的,我们就没有那么好的表演去看了。所以老师在教学以前,就跟我昨天讲的一样,先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他有哪一方面比较好的,我们就发动他,要是他不好的我们也可以帮忙他提升,但是不要给他有些痛苦的感觉,让他高兴地愿意接受地去做,我们就这样给他。
还有,我比较欣赏的就是北京的卢老师在教课以后,为同学介绍了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多一点去看,这是其他几位老师还要杀出来的一点。我们当语文老师带学生跟我们学习以外,还要鼓励他们多一点阅读其他的资料。
台湾吴敏而研究员评课
(台湾教育研究院筹备处)
各位朋友、各位伙伴大家好,我也是和刘校长一样六年没有缺席过,都有来跟大家共同成长,跟大家互相勉励。
我今天要特别谈一谈我们要共同接受的挑战。我觉得刚刚听到很多语文教学要好在哪里,语文教学有哪些可以更好,但是我要谈的是共同的地方。
那我想谈的有四个地方,我的优点是我没有手表,我不知道有多少时间,但是我试着把这四点说一说。
第一个是课文本身的选择跟他的内容它的长度。今天我们看到几位老师都是要学生去补充一些东西,就是课文有很多空白,请他们补进去,我很欣赏他们的教学。这个让我想到,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盲点。我们共同的盲点是,课文不能太长。所以我们就让小朋友补充。然后接下来我们就说,你们还可以看其他的书,可以看课外阅读。我认为这些做法都很好,但是我认为不够。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有一些长一点的课文。我们长一点的课文有长一点课文的教法。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今天要求小朋友补充进去的东西,如果每次学的课文都是短短的,他们哪里学到补充的东西呢。我们不是要他们向名家那里学补充的内容吗?我们不能够说只靠老师跟同学的话摆进去,听到老师说他说得很好我们鼓掌。我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文学作品,我们应该有可能一篇像今天学的那篇比较短一点简单一点的,另一篇共同的主题共同的内容它长一点的,然后就可以看到有哪一些东西是不一样的,补了哪一类东西,那怎么补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可以考虑的。以后编课文不会说就因为小朋友年级小,所以不放那么多,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可能是特殊的学校的小朋友可以补充那么多东西进去,所以代表他们的脑袋不是空空的,他们是有内容但是怎样可以表达得更好。那我觉得我们是要给他们榜样。所以我觉得我勉励大家编课本做课程的人要考虑一下课文的长度,不只是补充教材要长,长有长的教法,有它的意义。它的用途。这是我的第一点。好象大家共同接受的挑战。
第二点听学生和用学生想法的部分。我今天也是发现每一个班每一个环节,这四地的老师都有请学生把他的看法说出来。也请学生把他的问题说出来。那也是从小朋友的想法带出来。可是我发现大家已经设定了想带的是哪一方面。我们一开始就说,哪里感动你的,那如果不感动呢,我就没话可说了。那恰恰好,我有一点点不感动,我个人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那么大的感动。那我也听到一些小朋友跟我的想法有点类似。但是我发现老师没有追踪下去。所以我有点失望,因为我恰恰好和那些小朋友是一样的。那比如说,有一个小朋友在那个戏剧之后,人类不是很清醒。我认为这个地方应该追踪下去。然后,另外一个小朋友在北京老师的课我觉得非常好的是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疑问,那个小朋友的疑问是树根为什么说是他被砍了,不是说我被砍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看法和观点,我恰恰也是这样想,觉得它也是树的一部分呀,那怎么不会和那个鸟说,你怎么没有头呀。你怎么不见了一半呢,那我跟谁唱歌?我可以跟你唱吗,你会不会再长出来?它为什么不去关心那个树根?当然我知道那个是童话故事。那鸟是和那个树的上头比较有互动。不是跟那个根。如果当初是一个蚯蚓跟那个树唱歌的话,那可能不一样了,对不对。所以我觉得这个小朋友问的很好哦,那树还在呀,为什么说不在,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地方。然后我就发现后来有小朋友就问,或是老师补充的问题,说,你是树吗,跟那个火柴说,你是树吗?我觉得他肯定没有追错。台湾黄老师那个课里面,也有老师问个问题,他说,你找到朋友了吗?那我看一下课文我有点怀疑呢。我觉得那个鸟飞呀,飞到山谷里,它找到一扇门它就问它,我的树朋友在哪里,我觉得那个门会问他,你哪一个树朋友?那我觉得通常好多树进来呀,那是不是全都变成火柴呢?我又觉得有些疑惑,但是那只鸟完全不怀疑,不犹豫,它又找到那个小女孩。它问她火柴在哪里?那我觉得有些联想到那个小女孩是卖火柴的,但这个好像不是,她是烧火柴的。她说烧了,那她要火,那可能说会不会晚一点。那鸟说,我的朋友。真的,OK。我觉得我很欣赏那只鸟,我也和小朋友一样感动,但是我觉得它有点笨。它没有确认的确是它的朋友。我觉得它也不是很了解它的朋友有头也有脚。它朋友的全部没有了解,所以我认为小朋友这方面也是可以追踪一下。
我觉得我们这些课把情和伦理看得很重。我们刚有听到,小朋友的情很真。感动得也是这些鸟的情很真,我同意,它是有情很真。万一,万一,它的情放错了,不是爱呢,它放的是仇,那个仇,这么多树,我去报仇。报仇的时候它不讲理。那我认为有很多时候,我们在感情,我们在冲动的时候,我们会做很多傻傻的事情。我们爱的人,别人和他表白,表白有点危险。我写进去对我的情人说我爱你,爱你,我怎么想你,他说,你写这些莫名其妙的信给我干什么?但是他说了一句,他爱了别人。我很笨,我是傻瓜,可是我也很真。那我们总是也要面对这些人。那我们怎么做,那这就是我下面的一点。我们有谈情,我们也有说理,但是,我觉得那些理好像不太够。我觉得我们是不是要共同勉励,平衡这一点。我们听学生的理,但是我知道这个理很难理清。我们不愿意碰它,所以小朋友提到的这些,我们通通避开。所以,我第三点就是说,怎么不避开。
我觉得我们谈下去,那个行动是什么,我们要小朋友有什么的行动,我觉得这两方面要他们平衡理解。一个人在感情冲动之下会做一些傻瓜的事情,我们要原谅他。那我觉得我今天如果我听到一些亮点的部分,我会很开心,我们会觉得这些地方常常是我们对孩子没有做到的地方。我们对他们要求很多,做到我们勉励。没做到的,我们说我们可以等一下,没有关系。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没有做到谅解。反而我今天听到小朋友说,澳门课上的小朋友说,这是童话嘛,所以可以。那我们也是这样和他们说,这是童话嘛,所以可以。但是我们在跟他们互动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个地方没有做够。我们还是应该多互相勉励这个地方。这个是我第三点。
第四点很短。虽然我们把感情放进去,但是我们文学的部分其实没有好好地去帮助小朋友。我觉得浅浅的童话故事,浅浅的感情都可以谈到文学的一些手笔,今天我其实听到一些。我听到小朋友说,那个火就是树了吗,我觉得其实是文学的象征。这个火代表纪念这棵树,唱那首歌小朋友说代表纪念这棵树。那我们人类文化里面其实有很多礼仪,很多事情是代表别的东西。那文学里面也有很多行为,很多语词,很多内容,到一个小小的火柴,一堆火,代表另外一样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教学里面可以发挥的。这是我今天得到的一些想法。我觉得是我们共同的挑战。我期待下一年,再下一年,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成果。谢谢大家。
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走进童话世界
海珠区红棉小学 蔡丽英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能指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且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走进童话世界》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通过对童话故事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再现童话,加深理解,并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二、活动对象
本班学生能大量阅读课外书,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自我表现的欲望较强烈。老师导入第三单元教学的一开始,学生就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把自己所认识的童话跟伙伴们一起分享。老师便趁此机会与学生明确了要开展一次“走进童话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听到老师的提议脸上都显露出愉悦的笑脸,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用说童话故事、课本剧等形式巩固并开拓学生童话理解;
3.学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学生的想象才能,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培养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四、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课。利用学生一开始学习童话单元的浓厚兴趣,为学生推荐优秀童话,引导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并加深对童话特征的了解;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抓住童话的特征学习自己编写简单的童话。
第二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为说童话、演童话、写童话、优秀童话推荐手抄报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活动成果展示。
五、活动准备
技能准备:1.教会学生如何准确、声情并茂地把童话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教会学生编写童话要大胆想象。
3.辅导学生如何制作以“优秀童话推荐”为题的手抄报或电脑手抄报。
4.教会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课件。
器材准备:电脑纸张颜料打印机
组织准备:1.指导学生通过课内童话的学习,探究童话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对童话有一个较明了的认识。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展示童话故事的形式,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开展活动。
3.进行写作、网络、课件制作、排版等技术方面的指导。
4.将演讲和写作技巧渗透于课内教学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想办法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六、活动内容和过程
第一阶段启动课
启动课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用一组与童话故事有关的图片来引入主题,激发学生要通过多种途径去认识更多的童话故事的兴趣,确定主题:走进童话世界。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重视课内的学习,通过课内课文去认识童话故事想象奇特的特征,感受童话带来的阅读乐趣。第三环节引导学生介绍课外读童话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童话故事,如说童话、演童话、写童话、优秀童话推荐手抄报;每一种活动形式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布置学生完成,选出优秀作品在这一单元结束的时候用一节课进行成果汇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推荐大量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五个苹果折腾地球》、《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仙境记》、《陈伯吹童话》、《严文井童话》、《张天翼童话》、《郑渊洁童话》、《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全传》、《意大利童话》、《外国童话选》等。
第二阶段:老师和学生的活动
这一阶段,老师根据课内童话的内容引导学生用说好童话故事、演好课本剧、续写、编写童话故事等方式加深对课内童话的理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开展活动。活动中,本班将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等各种读书读报活动,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同时也将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落到实处。活动内容:
开辟班级专栏
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墙报中开辟一角收获园,每天更换童话,也用来展示班级同学的优秀作品。
布置童话画廊
把童话与学校的儿童画特色配合起来,用文配话或画配问的形式布置在走廊中,并且定期更换;结合学校的文化节,布置学生用手抄报的形式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童话。
自编、改编童话作品大赛
活动期间,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编改编童话,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故事大王比赛
结合课内教学,布置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向伙伴们讲童话,也可讲课外的童话,看谁讲得最好。
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会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3.课室布置,营造一种热烈的气氛。
4.学生主持准备活动成果展示会的台词。
主要内容:
1.谈话导入。
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它带给我们许多童年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世界,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出示主题──走进童话世界。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各表演小组或个人都是在前一轮的比赛中获奖的同学,现在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他们的风采。
在学生主持人的引领下,各位获奖的同学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演绎心中喜爱的童话故事,好让这快乐时光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3.谈收获和感受。
这几个星期以来,同学们都能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并充分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所以今天才能有这么精彩的汇报。请同学充当小记者去访问表演的同学,问问他们在这几个星期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什么感受想跟大家分享。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综合性学习,不但领略到童话带给你的快乐还锻炼了自己才干。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
等待,让探究更精彩
──《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断与评析
湖北省潜江县范兴江汉油田周矶学校 李 萍
[案例一]《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断
师:爬山虎的脚是细丝还是圆片?
生1:细丝!
生2:(大声地)圆片!
师:认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课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