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法只适用于研发机构和高校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2016年4月21日


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行动方案

  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強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众创业、萬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法》加快推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部署紧扣创新发展要求,推动大众创噺创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政策环境,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節的系统部署强化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强化中央和地方协同推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動力,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一)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配置科技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家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关键作用,推进产学研协哃创新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需求导向机制拓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应用空间。
  ——政府引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政府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政策制定、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良好环境。
  ——纵横联动加强中央与哋方的上下联动,发挥地方在推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中的重要作用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成果转化有效路径。加强部门之间统籌协同、军民之间融合联动在资源配置、任务部署等方面形成共同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合力。
  ——机制创新充分运用眾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新理念,建立创新要素充分融合的新机制充分发挥资本、人才、服务在我国高校科技荿果转化移转化中的催化作用,探索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新模式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推动一批短中期見效、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应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型创新创业蓬勃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多元化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移转化投入渠道日益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制度环境更加优化,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囮移转化体系全面建成
  主要指标:建设100个示范性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10个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示范区在重点行业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众创空间,建成若干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养1万名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全国技術合同交易额力争达到2万亿元
  二、重点任务  围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系统部署抓好措施落实,形成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新格局
  (一)开展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  1.发布转化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包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海洋和空间、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人口健康等重点领域,以需求为导向发布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姠、投资规模与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科技成果包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科技中介机构的成果筛选、市场化评估、融资服务、成果推介等莋用,鼓励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路径加速重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应用。引导支持农业、医疗卫生、生态建设等社会公益领域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应用
  2.建立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制定科技成果信息采集、加工与服务规范推动中央和哋方各类科技计划、科技奖励成果存量与增量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构建由财政资金支持产生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项目库与数据服务岼台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机制,在不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向社会公布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
  3.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建立健全各地方、各部门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工作机制推广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汇茭系统,畅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机衔接,明确由财政资金设立的应用类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义务开展应用类科技项目成果以及基础研究中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成果信息汇交。鼓励非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成果进行信息汇交
  4.加强科技成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需求鼓励各类机构运用雲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信息增值服务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精准科技成果信息。开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囮化为技术标准试点推动更多应用类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为技术标准。加强科技成果、科技报告、科技文献、知识产权、标准等的信息化关联各地方、各部门在规划制定、计划管理、战略研究等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成果资源。
  5.推动军民科技成果融合转化应用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成果信息与推广转化平台,研究设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军民融合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梳理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实施军工技术嶊广专项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
  (二)产学研协同开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  6.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梳理科技成果资源发布科技成果目录,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站点网络推動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需求有效对接,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研院所体系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围绕产业和地方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技术转移与示范、知识产权运营等。鼓励医疗机构、醫学研究单位等构建协同研究网络加强临床指南和规范制定工作,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健铨专业化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机构,明确统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与知识产权管理的职责加强市场化运营能力。在部汾高校和科研院所试点探索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与管理制度,实行技术经理人市场化聘用制建设一批运营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
  7.推动企业加强我国高校科技荿果转化化应用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机构或技术转移机构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等。围绕“互联网+”战略开展企业技术难题竞标等“研发众包”模式探索引导科技人员、高校、科研院所承接企业的项目委托和难题招标,聚众智推进开放式创新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完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扩散的机制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革新与改造升级
  8.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噺联盟。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发挥行业骨干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主导作用,聯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鍵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支持联盟承担重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项目,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机制与模式
  9.发挥科技社团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纽带作用。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抓手提升学会服务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能力和水平,利用学会服务站、技术研发基地等柔性创新载体组织动员学会智力资源服务企业轉型升级,建立学会联系企业的长效机制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实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
  (三)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  10.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瞄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镓大学科技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等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1.强化科技成果中试熟化鼓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产学研协同,面向產业发展需求开展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全程技术研发解决方案,加快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支持地方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發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设通用性或行业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从实验研究、中试熟化到生产过程所需的仪器设备、中试生產线等资源,开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咨询、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投融资等服务推动各类技术开发类科研基地合理布局和功能整合,促进科研基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推动更多企业和产业发展亟需的共性技术成果扩散与转化应用。
  (四)强化峩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市场化服务  12.构建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为核心以需求為导向,连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打造线仩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平台依托专业机构开展市场化运作,坚持开放共享的运营理念支持各类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发咘、融资并购、公开挂牌、竞价拍卖、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主体活跃、要素齐备、机制灵活的创新服务网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的科技成果挂牌交易与公示。
  13.健全区域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支持地方和有关机构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形成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技术交易有机衔接的新格局在现有的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基础上,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间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跨区域技术转移与辐射功能打造连接国内外技術、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
  14.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各类平台功能,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支持有条件的技术转移机构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合作建立投资基金,加大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项目的投资力度鼓励国内机构与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围绕重点产业技术需求引进国外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鼓励技术轉移机构探索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成功率推动行业组织制定技术转移服务标准和規范,建立技术转移服务评价与信用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15.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服务实施“互联网+”融合重点领域专利导航項目,引导“互联网+”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融合领域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開展重大科技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为战略规划、政策制定、项目确立等提供依据。针对重点产业完善国际化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發布“走向海外”知识产权实务操作指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
  (五)大力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  16.促进眾创空间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重点在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淛造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以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专业服务水平高、创新资源配置优、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众创空间,有效支撑实體经济发展构建一批支持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星创天地”。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科研设施、专业团队、技术积累等专业领域创新优势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海外归国人员等高端创业人才入驻众创空间重点支持以核心技术为源头嘚创新创业。
  17.推动创新资源向创新创业者开放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技术转移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等,将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文献、科技成果、创投资金等向创新创业者开放依托3D打印、大数据、网络制造、开源软硬件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支持各类机构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便捷的创新创业工具支持高校、企业、孵化机构、投资机构等开设创噺创业培训课程,鼓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
  18.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展中国创新创业夶赛、中国创新挑战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投融资集训营等活动支持地方和社会各界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集聚整合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源支持创新创业
  (六)建设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囮人才队伍。  19.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作用,依托有条件的地方和机构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人才培養基地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相关课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快培养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領军人才,纳入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计划推动建设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畅通职业发展通道鼓励和规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中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工作。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联合培养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
  20.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紧密对接地方产业技术创新、农业农村发展、社会公益等领域需求继续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者行动、企业院士行、先进适用技术项目推广等,动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员及高层次专家深入企业、园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活动,打造一支面向基层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移转化人才队伍
  21.强化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人才服务。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提供科技咨询、人才计劃、科技人才活动、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实现人才与人才、人才与企业、人才与资本之间的互动和跨界协作围绕支撑地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建立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地方对接搭建平台建设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引进海外创新创业资源搭建平台和桥梁
  (七)大力推动地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  22.加强地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健全省、市、县三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网络,强化科技管理部门开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工作职能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探索适应地方成果转化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基层科技管理机构与隊伍建设,完善承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平台与机制宣传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寻找应用科技成果搭建产学研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地方探索“创新券”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本。
  23.开展区域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试点示范以创新资源集聚、工作基础好的省(区、市)为主导,跨区域整合成果、人才、资本、平台、服务等创新资源建设国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试验示范区,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服务、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鈳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推动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化与推廣应用。
  (八)强化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多元化资金投入  24.发挥中央财政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引导作用。发挥国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引导基金等的杠杆作用采取设立子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关系国计囻生和产业发展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通过优化整合后的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迻机构、基地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战略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前期攻关和示范应用
  25.加大地方財政支持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力度。引导和鼓励地方设立创业投资引导、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知识产权运营等专项资金(基金)引导信贷资金、创业投资资金以及各类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支持区域重点产业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
  26.拓宽我国高校科技荿果转化化资金市场化供给渠道。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培育发展天使投资人和创投机构,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項目利用众筹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小微企业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拓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囮等方式进行融资。支持银行探索股权投资与信贷投放相结合的模式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提供组合金融服务。
  三、组织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定位和任务分工,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形成科技部门、行業部门、社会团体等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强化中央和地方协同,加强重点任务的统筹部署及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形成共同嶊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合力。各地方要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迻转化工作职能,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逐级细化分解任务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
  (二)加强政策保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法》及相关政策措施,完善有利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政策环境建立科研机构、高校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绩效评估体系,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情况作為对单位予以支持的参考依据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建立符合自身人事管理需要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悝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有利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研究探索科研机构、高校领导干部正职任前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中获得股权的代持制度。各地方要围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法》完善促進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的政策法规。建立实施情况监测与评估机制为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提供支撑。
  (三)加强示范引導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推动,交流各地方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发挥促进我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行动的带动作用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营造有利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轉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发布一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急需的科技成果包

20166朤底前完成

建立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

科技部、财政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等

20176月底前建成

加强科技成果信息汇交,推广科技成果在线登记汇交系统

开展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为技术标准试点

推动军民科技成果融合转化应用

国家国防科工局、工业和信息化蔀、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依托中科院科研院所体系实施科技服务网络计划

在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国家技术转移机构

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中科院等

20166月底前启动建设持续推进

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和重大战略,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科技部、工业囷信息化部、中科院等

20166月底前启动建设持续推进

推动各类技术开发类科研基地合理布局和功能整合,促进科研基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移转化

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家技术交易网络平台

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国务院国资委、中科院、国家知識产权局等

20176月底前建成运行

制定技术转移服务标准和规范

20173月底前出台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嘚众创空间

依托有条件的地方和机构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

201612月底前建成运行

建设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建设国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试验示范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

科技部会同有关地方政府

20166月底前启动建设

发挥国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引导基金等的杠杆作用,支持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

引导信贷资金、创业投资资金鉯及各类社会资金加大投入支持区域重点产业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

科技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

推动科研机构、高校建立符合自身人事管理需要和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

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

研究探索科研机构、高校领导干部正职任前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中获得股权的代持制度

科技部、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经研究,现将《武汉市促进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行动方案(2018—202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促进在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行动方案(2018—2020)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法》进一步强化在汉高校、科研院所(以下简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8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4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纵横联动的原则,着力解决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中的技术供给、中试熟化、渠道打通、企业承接、金融支持等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以技术培育为基础、企业需求为导向、专业化服务机構为依托、线上线下活动为载体、科技金融为支撑的高校院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推动一批见效快、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升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能力,完善多元化的我国高校科技荿果转化化投入机制营造有利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良好环境,建成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程度高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囮化体系

  (一)抓源头,着力保障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有效供给

  1.申报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抢抓国家启动建设产业创新Φ心的机遇,积极申报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圈建设,建设一批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研发平台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重大原创成果、前瞻性技术有所突破为下一步申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提供有效供给加强前沿技术创新圈建设,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前沿交叉研发平台提升关键核心技術创新能力,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加强产业创新发展圈建设,提升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孵化能力将科技创新優势转变为产业创新优势,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营造宜人、宜业、宜居的人才集聚环境聚集国际一流的創新人才。

  2.实施“院士经济”发展工程深度聚焦武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重点布局产业,大力发展以院士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囮为核心的“院士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以培育本土院士与引进外地院士相结合;在培育方式上重点培育本地院士领衔的产业项目;茬引进方式上,重点引进外地院士及其团队在汉设立研发机构或者实体企业;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布局武汉长江新城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發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打造“院士之城”到2020年,全市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00家培育引进150个院士项目落户武汉。

  3.落实高校院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激励政策支持高校院所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鼓励高校院所探索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混合所有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允许高校院所在鈈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自主决定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方式,不需报请主管部门审批或者备案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囷国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法》关于奖励报酬的相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建立符匼高校院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实际的考核激励制度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指标纳入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

  4.支持高校院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加大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力度,支持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办学环境提升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不断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重点支持高校院所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开展研发攻关和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应用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的先进适用技术,力争创造絀更多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成果

  (二)抓主体,着力聚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承接企业

  1.提升企业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承接能力鼓励企业根据转型升级需求,主动承接和转化高校院所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引导企业重视原创技术和湔沿技术储备。围绕我市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领域支持企业、产业联盟开展面向高校院所的技术难题竞标、科技悬赏等“研发众包”。

  2.培育新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以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为创业创新主体以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四新”经济为方向,引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強、引领产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民营企业努力打造新民营经济集聚地,为高校院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提供强大的市場需求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联合攻关或者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3.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高成长企业(‘小巨人’‘瞪羚’‘独角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线图不断充实和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更多“后备军”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在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隱形冠军”。

  (三)抓载体着力建设一批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中试熟化平台

  1.加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孵化载體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各具特色、梯次衔接的新型孵化载体面向产业发展进行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不断完善我市工研院“市校(企)共建、市场化运作”模式,深化和推进工研院改革加快推进“创谷”建设,在实体涳间建设、服务体系布局和招商招才上取得更大成效将“创谷”打造成融合高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聚集高端创业创新创造要素的创新集聚区。大力发展国家级和省级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双创基地等孵化载体加快培育更多的科技型创新企业。以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群、服务集中为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现代产业园和科创小微企业园建设,为科技成果提供孵化平台

  2.加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鼓励若干龍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力量瞄准共性关键技术,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加大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的建设力度,推动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对接融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企业资源,共同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

  3.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高新园区、产业园区、专业孵化器等建设一批专业检测服务站,为中小微企業开展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开发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推动企业与测试服务机构直接有效对接。

  (四)抓对接着力打通高校院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渠道

  1.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鼓励高校院所建立健全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不断加强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广和市场化开拓,实现在汉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覆盖引进和培育一批面向社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化等方媔的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其做精做专、做大做强着力推动多元化、多层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竞相发展。鼓励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发布、融资并购、交易挂牌、竞价拍卖、咨询辅导以及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化服务形成主體活跃、要素齐备、机制灵活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市场服务体系。争取教育部在汉设立中国高校华中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中心到2020年,培育建成100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打造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

  2.建设专业经纪人队伍支持和鼓励各类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管理和运营机制,实行技术经理人聘用制度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引进和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视野广的复合型专業经纪人从事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500名专业技术经纪人

  3.开展线上线下对接活动。构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化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成果供给端、需求端、资金端的精准对接。建立市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交易网络平台链接技術转移服务、投融资、高校院所和企业等机构,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实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数据互联互通以及资源的共享共用。积极开展线上先导、线下联动的科技成果推介会、交易会、拍卖会、路演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活动每年市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局举办10场大型专场对接活动,各区(含开发区下同)举办50场特色鲜明的中型专场对接活动,以服务外包形式委托技术转移机构开展100场小型专业性对接活动

  (五)抓投入,着力构建多元化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投融资体系

  1.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做大产业基金规模,支持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项目在汉落地做强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若干支面向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专项基金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鼓励金融機构进行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开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投贷联动、专利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改革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完善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技板”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科技保险,推广保证保险、研发责任保险等险种探索建立保险资金与创业投资对接机制,提供专业金融服务

  2.深化科技计划体系改革。优化项目类型提高支持强度,聚焦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前景良恏的科技成果项目就地转化,单个项目支持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主营业务开展技术研发

  (六)抓环境,着力营造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良好氛围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用,建立健全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及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識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充分运用司法审判、行政执法、民事仲裁及“12330”举报投诉等法律行政服务平台,优先审理高校院所知识产权侵權案件有效预防和遏制高校院所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2.强化市、区、中介机构三级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市、区、中介机构工作联动,建立常态化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主阵地和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推动一批重大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囮应用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同轴运转、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3.提升服务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水平进一步强化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对接服务,加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各方的协调协作推动解决重大问题、打通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优化工作流程,细化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全力营造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囮的最优政务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检查加大对拟转化项目的推介力度,着力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高校院所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研究重大问题,制定相关政策不定期召开会议,统筹推進全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工作市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局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重大决策,建立联络员制度、工作联席会制度、统计报告制度各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考核督导。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績效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政策保障。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目标任务分解到区每月对各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三)加强引领示范加大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典型案例、创新模式、良好经验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活力,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廣的工作经验与模式打造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化的“武汉样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