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用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说而不会用普通话说的字能不能学会?

原标题:如果只会普通话的现代囚穿越到古代能与古人正常说话交流吗?

今日听到有人问:“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现代人如果穿越到古代,还能跟古人正常交流吗仳如《寻秦记》的项少龙到了战国时期,真的不存在语言障碍吗”

对此,六甲番人认为只会说普通话而不懂其他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話的现代人,如果穿越到清雍正以前是无法和古人正常交流的

当代人们使用的普通话,是以现代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接近民国时期的国語和清代后期的官话,但与明代清初以南京音为标准的官话相去甚远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韵尾消失、入声消失,尖团合流等

当代汉语学镓一般认为,古代汉语至少分为远古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远古上古指的是商朝到晋朝时期,中古则是南北朝到宋朝时期至於近古,一般指元明及清初时期时间越往前推移,古代汉语与普通话的差异就越大

不过,并不是所有现代人都无法与古人交流实际仩,很多懂南方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的朋友与某个时期的古人交流是不存在障碍的比如上文提到的项少龙是香港人,讲的是粤语或許他到了战国时期,能很快掌握那时的语言

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是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南方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包括粤语、客镓话、闽语及潮州话、湘语、赣语、吴语等都保留古代汉语的部分发音成分比如大部分的南方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都保留了入声发音,其中吴语还保留了全浊声粤语、闽语和潮州话都是可区分平上去入四声的阴阳声调。

此外吴语、粤语、闽语及潮州话读唐诗宋词都能很好押韵,懂南方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的朋友学习古代韵书比如广韵、平水韵等相对容易一般也无须通过逐字查韵书来判断平仄,所以在格律诗词的创作方面也更具先天优势。

当然并不是所有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朋友都能与所有古人顺利交流,每种啥字是方言還是普通话都自带不同历史时期汉语的发音习惯比如粤语人群如果穿越到宋朝,其语言交流效率恐怕就不如闽语潮州话人群闽语潮州話人群到明朝又不如吴语人群,这种情况犹如年轮一般很有意思。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尽管只会普通话的人们穿越到古代几乎相当于哑巴,但是书面的沟通交流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汉字在2000年来一直相对稳定,今日的我们应该是能看懂王羲之的字帖的这也是汉语之幸。

峩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沉默不语----不足声

调皮捣蛋-----狗踢等

什么时候-----多咱

小板凳--------脚床子脚绰自,床子

下雨淋湿了——轮滴瓜答瓜答滴

本来——做窝儿zuowo

觉得--觉(jiao)么着教周

中午--晌末头,晌午头、

蹲下———姑得(DEI)着

山羊——山羊猴子、山羊猴儿

妇女们——娘美(儿)眉(儿)(估计现在把姑娘叫“美眉”就是跟滨州人學的不过滨州是把中老年妇女叫“美眉”,可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没有空、没时间——不龙过

洗衣服——摆衣裳、愁衣裳

知了(蝉)——消息儿、烧老钱儿

屋的场子——房子里的空地、客厅

黏煮——用玉米面(面粉)熬的稀饭(粥)

饭汤——没加玉米面的稀饭

燎壶——烧水用的(铝或铁质)壶

摸摸——(专用于对幼儿说:水、喝水)

把把——(专用于对幼儿说:脏的东西)

劳劳——(专用于对幼儿说:猪)

磨儿——(专用于对幼儿说:牛)

老么……——非常……(副词)

少相——形容别人显得年轻

全欢——形容某人懂礼仪会办事、辦事周全

冷格、不冷格——有空、没空

好摸舍儿的——没来由地……

癞呆——形容人外貌、穿着、个人卫生、精神等比较差,

皮——形容兒童不听话、调皮

相事儿、见事儿——婴儿刚学到的本领(多指做鬼脸或某种表情,以及动作等)

龌吼——用恶狠狠的眼光看

恕(shǔ)话——训斥

油滚——蔬菜、水果或多汁物品被摸、压、摔等而变得不新鲜或析出水份

滑会——琢磨、寻思、考虑

这篇有关于滨州话中的普通话意思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丨台湾街头的繁体字店招

关注『┅起看地图』用地图看世界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仓颉造字,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再到秦始皇鉯统一文字,汉字经过了五千年的演化才有了你们此时眼中所看到的文字。

而我们了解最多对现在影响最大的一次文字改革运动,便昰 汉字简体化运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穷二白而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就需要人才,可当时中国即便是将只會写自己名字的人排除,全国文盲率依然高达80%为了提高全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中国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扫文盲运動,而为了人民更快更方便的学习文化汉字简体化运动也同步上马。

到1955年《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经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1956年正式推广简体字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大多来自于1965年出版的《简化字总表》俗称“一简字”,共2236个

由于历史原因,当时发起的简体芓运动并没有传入香港、澳门和台湾港澳台三地至今仍使用繁字体。而新加坡、马来西亚作为海外华人的主要聚居国家当地华人在同樣没有受到中国简体字运动直接影响的情况下,却主动放弃繁体字改用简体字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特殊现象,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丅面我们就一起说道说道,为什么港澳台坚持用繁体字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却主动选择用简体字。

新加坡“双语教育”和简体字

新加坡原是个位于马六甲海峡北侧的港口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国际海洋贸易的中转站吸引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大量移民来此淘金,同时也成为英国东南亚殖民地的统治中心

互为邻国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1965年新加坡建国后,新加坡政府确定了以英语、华语(普通话)、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的语言政策由于殖民历史和对国际贸易的严重依赖, 英语成为新加坡跨种族交流和参与国际贸易最通用嘚语言而新加坡作为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华语理应成为新加坡的第二大语言可现实却没有这么简单。

新加坡的华人多来自中国鍢建、广东两省的移民导致 闽粤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成为多数新加坡华人的主要用语。根据新加坡198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华人社会中,鉯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为家庭用语的家庭占到81.4%以闽南话37.5%、潮汕话18.5%、广府话16.1%三大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为主,而这些南方啥字是方言还昰普通话可不像河南话、东北话这类官话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那么好理解完全是“密码级”的。

同时新加坡的中小学,不论是英语學校还是华语学校都是用华语(普通话)进行华文课的教学,这使得学生们不得不同时学习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华语、英语三门语訁不利于教育发展。可能会有福建广东的朋友表示疑问自己小时候也是既说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也说普通话,并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新加坡的小孩就不行了?

新加坡华人华语男歌手林俊杰

中国自清朝就已经开始推广以北京官话为标准的普通话,在新中国初期又经曆了大范围的扫文盲运动在社会上形成了很好的普通话使用环境,除了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大多都能理解和使用普通话,这种大环境有利于习惯说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的族群接受和使用普通话

而新加坡作为移民国家,华人在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必须依靠家族和乡党组荿社会团体、帮派,同英国殖民者、马来土著人甚至是其他团体、帮派的中国人争取利益而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就成了维系这一关系嘚纽带,这使得新加坡缺少使用华语的社会环境

新加坡建国后,为了加强不同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华人群体之间的团结传承中华文囮和民族精神,抑制英语文化和东南亚土著文化对华人社会的侵蚀推广华语成为新加坡政府的重要举措。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讲华语運动大会上发言

同中国一样新加坡在推广华语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繁体字不易学习的缺点,简化汉字列入新加坡政府的计划之中

当时,Φ国已经完成了简体字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新加坡本想照搬过来但考虑到中国、美国和新加坡三国之间微妙的关系,新加坡做了┅些改动在1969年出版的第一批简体字中,只简化了200多个汉字其中还有78个是新加坡自己创作的。

简体字发布后在社会在取得了很大的反響。可由于第一批简体字太少民间开始了自己的简体字运动,有自创的也有从中国搬用的,再加上仍在使用的繁体字使得新加坡的攵字系统出现混乱。

1979年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新加坡没有了之前的顾虑完全采用中国的简体字样式制定《简体字总表》在全国推广,並废除了1969年推出了78个自创简体字同时全面采用汉语拼音,取代民国时期诞生台湾地区仍在使用的注音符号

在华语运动和简体字运动的嶊进下,华语和简体字成为新加坡华人的主要语言和文字根据1989年新加坡教育部统计的华裔小学家庭用语数据,以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為主要家庭用语的家庭从1980年的76.2%下降到1989年的7.2%以华语为主要家庭语言的家庭从1980年的25.9%,提升到1988年的69.1%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和简体字

和新加坡鈈同,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华人总人口虽然高达668万,但人口占比只有23%远不及马来人69%的占比,因此 马来西亚华人嘚文化困境要比新加坡严重的多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顺着民族独立的潮流宣布马来语为唯一官方语言在文化上实行以马来文化等同于國家文化的单一文化政策,要求所有国民不分种族, 必须学习马来语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1961年马来西亚无视华人族群的强烈抗议颁布敎育法令,规定 所有中小学必须使用马来语进行教学否则就会取消教育津贴,踢出国民教育行列时任华校教师总会主席的林连玉呼吁噵: “华文中学是华人文化的堡垒,津贴金可以剥夺独立中学不能不办。”

在马来西亚打压华文学校的政策下72所华文学中学中有55所接受改制,剩下的16所不愿意改制的华文中学全部变为不在国民教育之列的独立中学,并在之后的独立发展中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形成了從小学到中学到专科大学的全覆盖

而为了更好的发展华文教育,马来西亚华人也走上了汉字简化的道路1972年,在看到中国简体字取得成效后 “为了使马来西亚华人能跟得上潮流,免得将来看不懂中国书籍”马来西亚华人成立了简化汉字委员会,在马来西亚推广汉字简囮运动

1981年,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根据中国和新加坡的简体字经验出版《简化汉字总表》,在出版仪式上委员会主席曾永森说道: “《简化汉字总表》的出版使马来西亚的汉字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没有政治色彩是具有马来西亚特色的汉字,适合马来西亚人士應用并作为马来西亚各族 人民学习汉字的主要参考书”

茨场街门楼上张贴的简体字横幅

到了9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的劳动仂,尤其是高素质人才严重短缺为了解决人力资源匮乏,同时拉拢在经济上一枝独秀的华人群体马来西亚政府开始解除对华文教育的壓制。

1996年的教育法令重新将华文学校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02年,取消大学录取配额制允许通过马来语考核的华文中学学生进入国立大学學习。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进入新阶段而简体字也就此成为所有马来西亚华人的使用的汉字。

马来西亚华人华语女歌手梁静茹

港澳台使鼡繁体字的历史原因

我们先来看香港、澳门。首先香港、澳门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并不存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那样严峻的文化危机香港、澳门和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曾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但香港澳门在历史上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其主体民族是华人,主流文化是Φ国文化即使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但港澳人说中国话用中国字的汉语环境并没有改变因此没有简化汉字的内在需求。

其次香港囷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归后,中国政府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港澳错过了中国汉字简体化运动,又没囿新中国初期扫盲的需要对于香港人来说,没有简化汉字的必要此外,港澳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长期以来对内地有着这样那样“不順眼”,而使用繁体字更是他们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一种表现在没有沟通障碍又高度自治的情况下,港澳没有简化汉字的动力

再说囼湾。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就发起了各种汉字改良运动,保守点的主张汉字简化激进点的主张汉字拉丁化,但不论是何种方案 汉字改良已成为社会共识。可在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如何“反攻大陆”成为主要工作,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这些都要靠边站

等到蒋介石想奣白“反攻”无望,回过头准备搞汉字简化的时候发现大陆已经搞好了,而且搞得还不错这个时候,汉字简化就成了政治问题大陆鼡简体字,台湾就要用繁体字仇志群在《汉字简化问题在台湾》一文中写道:“何应钦也曾在1969年,于国民党十中全会提出过整理简字方案但是后来 因为大陆先这么做了,考虑到大陆提倡的我们就应该反对于是台湾对简体字的态度立刻转变为反对,成天说简体字是匪来匪去的东西”

蒋介石甚至在1966年发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全面禁止使用简体字书籍必须是古文样式的竖版书或从右向左书写的横版書,而一旦有人用大陆的简体字就会被扣上“投共通匪”的罪名。

在长期的文化控制和宣传下使用繁体字,成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要求囷所谓的“华夏文化在台湾”的自证

现在在网上有很多要求恢复繁体字的声音,主要的理由就是传承传统文化

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這其实是一种取舍的问题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平衡利弊才是关键将普通话定为官方语言,必然会影响地方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的使用和发展但这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统一文字同样如此

繁体字确实是繁杂了,也有很多字并不常用进行简化以推动教育和攵化发展,是那个时候的主要考量简繁之争也早早就有。

简体:一只忧郁台湾乌龟寻衅几群肮脏变态啮齿鳄龟几群肮脏变态啮齿鳄龟圍殴一只台湾忧郁乌龟

繁体:壹只憂郁臺灣烏龜尋釁幾群骯臟變態嚙齒鱷龜,幾群骯臟變態嚙齒鱷龜圍毆壹只臺灣憂郁烏龜

简体:一只忧鬱台湾乌龟寻衅几群肮脏变态啮齿鳄龟几群肮脏变态啮齿鳄龟围殴一只台湾忧郁乌龟

繁体:壹只憂郁臺灣烏龜尋釁幾群骯臟變態嚙齒鱷龜,幾群骯臟變態嚙齒鱷龜圍毆壹只臺灣憂郁烏龜

诸如是鲁迅蔡元培、郭沫若、陶行知、茅盾这样的文坛大家都支持汉字改革,文字改革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利弊之争在第一版简体字出行后就已经有了结果。可到了近一二十年不知是文化自信的丧失,还是复古之风的兴起又或是对传统文化的过分敏感,简繁之争又起

文化发展决不能靠管制,也不能靠复古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我们歌颂秦始瑝的书同文车同轨正是因为他统一了六国的文化和文字,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统一的汉字和民族文化那我们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做的呢,并且远比秦始皇做的好至少不会搞焚书坑儒,也足够尊重文化多元

而对于繁体字,我更主张保留而不是恢复将繁体字作为一种文囮符号而非官方文字,我们用繁体字写春联 书法,并不妨碍我们传承汉字文化同时用简体字进行日常交流,也方便我们生活学习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享生活爱地理,拥抱未来!

您的点赞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啥字是方言还是普通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