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男 无技术 喜欢玩英雄联盟 没有读书了 不知道干什么自己该干什么就想能混

我是一个英雄联盟新手,有几个问题想请问大神。 1.开团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该干什么怎么办?_百度知道
我是一个英雄联盟新手,有几个问题想请问大神。 1.开团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该干什么怎么办?
越多越好.什么英雄适合新手.打野的流程是什么.快捷施法重要吗.英雄联盟有什么技巧吗,有几个问题想请问大神。 3? 8.低端局里带传送重要吗我是一个英雄联盟新手,我比较喜欢骚点得英雄。 6? 7? 2?该带什么,什么时候去对面偷合适? 4?那些英雄需要?除了蛮王剑圣卡特盖伦只手,先打什么? 5.补兵有什么技巧吗,那些不需要?打完干什么.开团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该干什么怎么办,如ez卡特.怎么才能抢到人头。 1
提问者采纳
1开团时自己是肉的话得顶对方攻击,脆的话就在后面打打脆
哦,大神我比较喜欢玩adc适合用哪个?
2先打红Boff去上中路部几个兵,捉个人
新人早期玩寒冰
射程远早期可以压爆对方的adc
没人帮我怎么办呢,只带惩戒开始可以打死红?
哦,大神继续吧
选上打野的英雄,比如刀锋,木木,寡妇,盲僧,菊花信等在你需要打的地方按集合的指令,有队友会来,或者发话说打红Boff帮忙打,出门带惩戒
一级不能单杀红是吗?
大概带上惩戒几级可以单杀boff呢?
抢人头的话得快,计算出你技能大概能伤多少血,看到差不多了一下一个大就搞定了,刺客类强人比较好
惩戒是个性技能,根传送,闪现那些一样
打红一个人估计只有被打死
什么是性技能呢?
一个人不好打
和基友一起呢?
补兵就是在那等,等小兵打对方小兵的血差不多了你普通攻击一下就可以补到兵
骚一点的适合新手的还是寒冰
可以再给我推荐几个adc英雄吗?
传送重要,潘森的大命中率低,可以当传送,那英雄可以不用带传送
快捷施法很重要,所有英雄都重要
技巧应英雄而定
adc最重要的是走位
adc英雄,ez,卡特,
刀锋意志,刀锋之影
就是你选定英雄后皮肤下面有两个技能,那就是了
我比较喜欢ez 他怎么玩,团战怎么打?有什么技巧?
就是你选定英雄后皮肤下面有两个技能,那就是了
其他的随意
ez自己就有啊?
团战,普通攻击,q,普通攻击,e,这样连续,要求攻速快,敌人比较集中时发个大着最惨血时放
大神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技能是留杀他,还是该怎么样。普通攻击杀人还是技能杀人?
你看打ez的哪个不带闪现别人打你,你w躲开,打他,他在攻击时用闪现躲开再打,这样把他血都耗得差不多了
哦,我说和基友一起怎么杀不死人。。。
。。。。。
技能就是打人用的
不放技能不好打死人
我的意思是技能抢人头吗?
就像阿卡丽,打对面脆,q
等技能恢复后按q e
技能杀伤力大,别人普通攻击伤100你技能伤500人头抢到很大
总的来说,技能是拿来打人抢人头用的
啊卡丽印迹多长时间?几秒时间可以按e
哦,我还。。。哎
存在时间没去注意按q后按e,q和e在一秒内完成
哦,法师先出什么好?出书吗?
打野就不一样了
法师可以打野吗?
打野法师出多兰戒
木木是法师
也可以打野
寡妇也是法,可以打野
新手适合盲僧吗?
武器大师怎么样,赵信呢?
新手打野建议德邦
武器没去玩,暂时不知道
大神就采纳你了●v●
德邦打野先加q
我不是大神
不过我寝室里有个大神
德邦是赵信吧。。
q不是击第三下飞吗?
我战斗力才2000,不过从第一次到现在打匹配都是和他们打,没下过三千
哦哦,谢谢了
我寝室那位大神只要队友不太坑,一V3不是问题
不会是排位大神虐新手吧⊙▽⊙
我还有个问题哈,两个人能打过boff吗?
对方都是三千以上,而且我打的是五黑,除了我最差的都快四千了,只有我被虐
其实我也不算太新了,也2000多了
打野来个盖伦就差不多了了,盖伦快扛不住就走,接下来你打,放个惩戒在那怪物身上就可以了
打野来个盖伦就差不多了了,盖伦快扛不住就走,接下来你打,放个惩戒在那怪物身上就可以了
很晚了,晚安。。。
很正一下,有些英雄一级带惩戒可以打死
剑魔被动?
德邦一级带惩戒能打死
问了一下,剑魔能!
你的室友好nb啊
我玩就没人带。。。和基友慢慢钻研
有一个经常打剑魔,就问了一下
睡觉了,拜拜●v●
主要是寝室里有个室友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都NB,不知道可以问他,还可以带人,抢人头像喝水一样平常
不知道为什么玩什么游戏都NB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自己要去想 他为什么要这么打,人头这东西 如果你是队伍里面的主要输出你可以去抢 如果不是的话最好让人头 一个打野或者上单人头再多没有用 后期输出的是ADC和中单! 采纳吧开团的时候搞清楚你自己英雄的定位输出英雄就躲在坦克和辅助后排输出 别人抓你,出装,低端局传送什么的自己看 闪现 传送 或者治疗术 屏障都可以
快捷施法等你以后熟练了再用 没什么技巧多玩多看视频 看职业选手的操作 走位 打团时候的站位,补兵的话 自己找朋友开自定义一直练习补刀就可以了 自己去商城看一下喜欢什么类型的英雄 法术 物理输出 打野 辅助 上单肉坦还是什么 找那种难度低的来玩。打野红蓝BUFF 然后打个三狼 4鬼打野要有意识 开始玩的时候不推荐,你就退!
多看视频吧
多玩视频站和论坛有你想要的一切
盒子的推荐出装别信
开团的时候你最好去挂机,等团完了在回去,打野你就打小龙和大龙就行,其它的不要打,3级去单挑小龙,游戏玩到50分钟这样在去偷对面蓝,你就玩阿木木就行,拿阿木木去偷塔很牛逼的
好,我去试试
打完了,他们骂我坑
我说是你教我的
他们要砍死你●v●
不会有人说你坑的,你这样去绝对大家都叫你大神
他们要砍你,我三级干大龙去了
我说你是我哥,他们说要打死你
没事,那些都是不会问的,不用理他们
召唤师技能带重生,打不过就原地复活
有什么问题你问吧
都在上面,谢谢大神
对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开团的时候不知道该干嘛
对啊,有些乱
这得看你选的是什么英雄
什么英雄适合团?
比如说辅助知道吧?在开团的时候你的眼里只能有ADC,你要负责保护ADC,甚至必要的时候得牺牲你自己
哦,新手可以玩adc吗?
哦,新手可以玩adc吗?
可以啊,可以慢慢练,ADC是一个团队的中心,学好是很有必要的
哦,谢谢大神
还有打野,打野一般都是从红爸爸那里开始,打过红就会升到两级,如果形式可以的话可以去中路或者下路蹲一波
至于你问的第三个问题,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时候人头并不是你拿的越多越好
哦。。不过低端局也就抢抢人吧。。。
补兵是有技巧的,最好要多练练,补兵的时候你可以让已放的小兵把对面的小兵打残然后你补最后一刀
适合新手的英雄有很多啊,像火女,武器这些都行,而且英雄联盟这次更新推出了这个系统,1~6级的玩家可以使用很多新手英雄
让小兵和小兵对,快死我补下,对吗。技能补兵合适吗?
对的,如果有好几个小兵没血了,你普攻不过来可以使用技能
技能补兵是可以的,最好不要漏兵,因为你前期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小兵
哦,对了大神,这游戏有什么技巧吗?
你指的是哪方面的?
比较方便的
类似再水泉外一点可以回血那样的
。。。那么多我怎么说,你去百度搜一下,或者去百度贴吧看一下,那里每天都有很多人发这种帖子
比如说P键是商店,G是进攻,V是撤退
哦…还用么?
还有很多啊
1、视角转换键空格(SPACE):回到英雄所在画面Y:锁定/解除锁定视角。锁定视角状态时,您的英雄将永远处于屏幕的正中央;而解除锁定状态时,您可以通过鼠标移动到屏幕边缘或者左键点击小地图来移动你的视角(建议您在操作熟悉过后解除视角锁定)。F1~F5:将视角分别锁定在自己队伍的第一个到第五的英雄;F1为锁定自己所选定的英雄。2、物品使用键游戏中,按数字键中的1-6键使用物品栏中相应的物品3、技能使用键英雄技能键:Q、W、E、R为使用英雄的自身技能召唤师技能键:D、F回城键:B4、游戏设置键ESC:打开游戏菜单L:切换小兵生命条显示方式SHIFT+L:切换生命条显示方式SHIFT+K:使用后可隐藏/显示玩家ID的显示CTRL+F:显示/隐藏FPS(帧数)与延迟F12:游戏截图,并自动保存于游戏目录的game目录下,保存格式为TGA5、鼠标操作详解鼠标右键:移动英雄;直接攻击选择对象;鼠标左键:使用左键可以选取目标;鼠标滚轮:使用鼠标滚轮,可以拉近或拉远游戏视角。6、其他操作键H:英雄驻留,使英雄保持原地不动S:停止,停止当前的动作ALT+右键:移动宠物G/ALT+左键点击地图:发送地图警报命令ALT+Q/W/E/R:对应技能升级O/TAB:打开记分板P:打开商店界面Z:显示聊天记录C:打开英雄属性界面按键操作可通过Esc中的“键位设置”进行修改。
英雄联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献给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朋友_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牛bb文章网
献给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朋友 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所属栏目: &
序 言【职场的真谛】当通用的职场技巧过于被强调之时,亲历的经验就变得珍贵而奢侈。如果说初入职场的人生宛如一张草图,茫然无措也便自然。可会明用自己的职场亲身经历,告诉你职场如何折射人生,告诉你最可靠的滋养因素是什么。在公司中,我们都称可会明为帅哥老可。他在MSN的办公室论坛中有着众多粉丝,他写的《致初入职场的兄弟姐妹》贴子,有几百万的点击率。老可主持的《职场人生》视频节目,则诚挚地与嘉宾分享着职场的困惑与经验。如今的职场似乎有着混乱的自由和崭新的逻辑,又似乎难以逃出几千年来远古的人际规则。它细节又细节。如何发邮件来表达立场?如何与上司有效沟通?如何理解“永远没有借口”?如何可以做到政见不同而不影响私人情感?如何度过工作中的黯淡时光?又如何尽快找到出口而不在门外长久徘徊?读了老可的这本书,你会发现职场上宁静与达观的重要性,你会发现虽然踏实努力者与玩弄权术者都会受到阳光的惠泽,但你仍然清楚应该作何选择。如果过去的日子曾经教会过我们一些什么,那便是:永远不要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最终,我们日复一日的所作所为,会毫不留情地决定着我们的未来,书写着我们的命运。这就是职场的最高逻辑。微软MSN中文网执行出版人兼总编辑刘书日于北京第一章引言现在,“蚁族”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它指的是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为了梦想在大城市打拼,但是前途并不明朗,生活也很窘迫,有人曾用“无处安放的青春”来形容这段时光。但是我发现,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相比,更让人内心充满煎熬的是,大批的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也不知道在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放弃。本书的第一章就从这种迷茫的状态写起,因为迷茫几乎是每一个年轻人融入社会都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些走出迷茫的捷径。我很喜欢汪峰的《怒放的生命》,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会觉得热血澎湃。我相信每个年轻的生命都有相同的期待,虽然我们甚至还不确定自己要走向何方,但我们总是相信自己那怒放的生命,期盼有一天,自己能飞向那片更高的天空……“蜗居”与“蚁族”“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这是电影《甲方乙方》中的最后一句台词。从那以后,这个句式就成了经典,每到辞旧迎新的时候,它总是显得意味深长,甚至有一点儿淡淡的伤感……对于最早的一代“80后”来说,这句台词更能勾起一个时代的“群体记忆”。10年前,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开始了梦幻般的生活。那个时候,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正在风靡,给无数校园恋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那是一个空气中都充满了浪漫的年代,他们很少考虑自己今后要面对什么。10年后,也就是2010年,他们将集体走向“三十而立”。当再一次面对这个句式的时候,不由得令人百感交集。10年后的今天,80后们在哪里呢?他们过得还好吗?我们无法弄清楚每个人的情况,但是就像当年我们看冯小刚的电影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一些“群体记忆”来体会这一代人的生存状态。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已经过去的2009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且不说振奋人心的国庆60周年大,只看看与“80后”群体相关的热点,有两个词你一定深有印象――“蜗居”与“蚁族”。电视剧《蜗居》的播出,促使人们第一次公开反思眼下城市里的人的生存压力。正如剧中郭海萍所说――“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郭海萍的女儿)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蜗居”的出现,使“房奴”的形象在人们头脑中清晰起来,然而“蜗居”又不仅仅局限于像蜗牛壳一样的房子上面,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抛开房子,其他地方就没有“蜗居”吗?不妨想想如下的工作场景:一个大厅被间隔成密密麻麻的小格子,这些小格子就是很多人每天工作的场所,远远望去,大格子中塞满了黑压压的脑袋,像是一个偌大的蜂巢――这是很形似的职场中的“蜗居”。如果我们思考得再深入一点儿,就会发现很多人每天上班就被“钉”到格子中,机械地重复着熟练的工作,赚着微薄的收入,年复一年……他们很想突破,但却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他们很想晋级加薪,甚至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现实的天花板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只能疲于应对,不敢奢望自己的任何理想,就像郭海萍一样,根本不敢细想未来十年――这是更为神似的职场中的“蜗居”。相比于“蜗居”,“蚁族”这个词语更具有群体性。“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它的出现源自《蚁族》一书,指的是“80后”的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从鲜为人知到备受关注,他们的命运成为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颇为耐人寻味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80后”,他叫廉思,1980年6月生人,北京大学博士后。这本书是他在对北京小月河、唐家岭等“蚁族”聚居村的实地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调查显示,“蚁族”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他们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挫折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较为严重,且普遍不愿意与家人说明真实境况,与外界的交往主要靠互联网,并以此宣泄情绪。作者廉思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们为什么聚居,是因为他们还有梦。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句,他们知道那个梦是什么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书中的被访者邓锟在给该书作序的时候,引用了《基督山伯爵》中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在上帝揭露人的未来以前,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但需要等待时间来甄别梦的含义,并且找到实现梦想的途径……“苍蝇人”――更普遍的状态“蜗居”主要讲的是房奴,“蚁族”主要讲的是大学生低收入群体的聚居状态。这两个词显然不能概括“80后”的全部,很多人说自己不属于“蚁族”,也不住在“蜗居”,比如说,你是一个外企白领,每月拿着上万元的月薪,也幸运地在房价飙升的早期买好了房子,那么,你就一定活得开心吗,你就会无忧无虑吗?真的不一定!当我从2009年7月份开始在MSN办公室社区连载《致初入职场的兄弟姐妹》的时候,很多朋友给我留言讲述他工作中的苦闷,其中甚至有很多是工作了八年、十年的“老人”,他们已经衣食无忧了,但是他们依然不开心。后来我发现,与微薄的收入和沉重的生活压力相比,更让人内心充满煎熬的是,大批的年轻人并不清楚自己内心真正要什么。他们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需要坚持,哪里需要放弃。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是一种更为普遍的状态,是在摆脱了“蚁族”状态之后,仍然可能面临的一种状态。当我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想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下年轻人的这种心态,最好是遵循流行语的思路――既然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动物的某些特性来描述目前的社会现象,那我要找的词语最好也与动物相关。可是,用哪种动物呢?这个问题让我一时不得其解,直到某一天看到一位朋友的MSN签名,我才豁然开朗――“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板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但却找不到出路……”我更加确信,这分明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特征――他们坚定地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但却苦于找不到方向;他们很年轻,精力充沛,愿意为梦想去燃烧生命,但他们或者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或者还不知道实现梦想的途径;他们空有一腔激情,却在现实中无精打采,他们身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迷茫!于是,我决定用“苍蝇人”一词来指代这种状态,且没有半点不敬的意思,只因这个词与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是如此吻合。这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概念,让我感到这真的不是个案,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你甚至可以不经意地在周围的朋友身上找到它。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吗?“13岁男孩高考654分考取北航”,2009年的这则普通新闻深深地震撼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会有同样的体会。孙天瑞,日出生,2009年毕业于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6月21日,高考成绩出来了,他得了654分,这时离他13岁的生日还有9天。成绩一出来,孙天瑞的爸爸孙峰就赶紧跟各高校在长春市的招生组联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表示非常愿意录取这个孩子,同时北京大学也表示可以录取他。在选择大学这方面,孙天瑞头一次跟在他就读的高中教英语的爸爸出现了分歧。爸爸希望他上北大,因为毕竟北大的名气要“更大一些”。但孙天瑞坚持要上北航,因为北航保证他可以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可以专门研究飞机的发动机,这是孙天瑞特别喜欢的。最后,还是爸爸向儿子“屈服”了。――引自日《新文化报》值得说道的不是孙天瑞是个神童,而是新闻中关于学校选择问题的父子争论。北大与北航都同意录取这个孩子,父亲觉得北大“名声大”,决定让儿子报北大,但孩子坚持报北航,原因是“北航保证他可以学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可以专门研究飞机的发动机,这是孙天瑞特别喜欢的”。我为孩子的见地与坚持颇感震惊:一个13岁的孩子,竟然明确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更能为了自己的追求义无反顾地抛弃在别人看来光鲜诱人的东西,这多么难能可贵!套用一句广告语:“只要你知道自己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13岁的孙天瑞做到了。设想一下,孙天瑞今后在作职业选择的时候会感到迷茫吗?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他在选择专业与学校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孙天瑞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其他人。媒体推测他本、硕、博连读下来也不过20岁,他毕业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定位的问题,也不用担心自己学历的问题,更不用担心自己的年纪。小小20岁就找到了方向,并已站在一个相当高的起点上,即便开始的时候工作上有不可预见的波折,但相对于其他同学,他还是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奢侈”地挥霍。当我把这则新闻转载到网络论坛中并撰写评论后,网友们发出了强烈的共鸣。一位名为Flyer15的网友在留言中惊呼:“天呀!惨死……因为我真不知道自己明天想要做什么。怎么办?”很多人在谈到未来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迷茫”。高考后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毕业后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而现实又逼着我们向前走,我们总要学点什么、干点什么,于是稀里糊涂地我们就上路了,走来走去,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蓦然回首,顿时迷茫了……你是否有同感呢?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么恭喜你!坚持下去,迟早会成功的,你最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怒放的生命”!如果你还在迷茫之中,那么你该好好想想了。也许,面对这个问题时,你有很多顾虑――父母的意愿、生存的压力等,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把问题简化一下,事情也就变得简单了。试想:如果你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所有时间只够做一件事,你还会为其他的细枝末节多费脑筋吗?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你想有点成就,那你一生也只能做一件事。当然,可能你累吐奶了连一件事也做不好。这样看来,其他的事情都是在为这件事作铺垫――上不上大学、上哪个大学、是否要出国、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去哪个公司,等等。这些都不成问题,只要你知道你一生中要做什么,你就知道如何选择,就像那个13岁的孩子。这个方法在职业规划中也被经常用到,我们称之为“终极设想”。如果你正为自己将来做什么而苦恼的话,不妨想想你退休时的状态。你希望自己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退休,这个答案中很可能就包含了你对自己的职业期待。在我主持的MSN《职场人生》节目中,一位网名叫“和尚”的网友非常喜欢心理学,但是目前从事的是计算机技术支持的工作。他非常苦恼的是自己到底要不要把心理学作为职业,他甚至还想自己先做几年产品经理,积累点资金,然后考心理学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但是时间一年年过去了,他始终也没有将兴趣付诸实践。当职业规划师抛出“你想以什么状态退休”的问题时,他若有所思,希望那时候自己是一个心理学专家。于是,他决定去了解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状态,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去向与工作状态,同时准备去找这些人了解情况,再决定自己下一步从哪里开始。还是那句话,只要你知道自己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路上的一切障碍,都只是风景!我很喜欢电影《燃情岁月》中的那句台词――有些人能够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非常清楚,他们依循着自己的内心来行事。这些人变得疯狂,或者成为传奇……你喜欢什么?要什么就做什么,这个逻辑很好,可问题是,很多人偏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不妨想想你喜欢什么,喜欢什么就做什么。这话听着有点玩世不恭吗?其实一点儿都不是。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你做得一定不开心,不信你就看看下面这段话――“我不喜欢这份工作,虽然它被很多人说得好得不得了。也不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很清楚,那种枯燥、单调、整天写一些自己看了都掉鸡皮疙瘩的材料的工作,对我是一种折磨。为了我的将来,我必须早点儿离开……文字太无力,根本无法表达我急切想离开这里的心情。开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内心的这些困惑如同一张大网,铺天盖地而来,让我束手无策。”以上文字节选自一位网友给我的来信。看过之后,我真切地感受到“有一张大网,铺天盖地而来”,让我感到窒息。小时候我们学鲁迅的文章,经常能听到“吃人的社会”这一说法,当时不是很理解,社会怎么会“吃人”呢?现在,从这位网友的文字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工作也会吃人”。如果你做的事情自己不喜欢,但是你每天又必须浸泡在这份工作中,那么久而久之,你的生命、你的激情也会被这份工作吞噬殆尽。我到现在已经能够体会到兴趣爱好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它也是你今后能在职场上走得更远的基石。郭德纲说他小时候就喜欢唱戏,一路坚持下来,火了;小沈阳说他就喜欢在舞台上的感觉,一路坚持下来,火了。能把爱好做成事业是幸福的,当然也要越做越快乐,否则越做越痛苦,那就只剩事业,连爱好都没了。2010年春晚,王菲的一首《传奇》让人听得如痴如醉,现在很多人知道了,这首歌其实是八年前的一首老歌,它的原唱就是今年出镜率颇高的李健。他1994年被保送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国家广电总局担任网络工程师。两年后,他毅然离职,与校友卢庚戌一同创办“水木年华”乐队。在“水木年华”风头正劲的时候,他再次选择了离开……今年春节之后,我在MSN《职场人生》中采访了李健,他说当年之所以离开大红大紫的“水木年华”,是因为他与卢庚戌在音乐理念上产生了分歧,他无法容忍把自己不喜欢的音乐放入唱片。他说现在的音乐更像奥运会,都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是他喜欢优雅的,他喜欢把声音控制得很细、很远……他的新专辑叫《音乐傲骨》,他说自己一直在坚持着这份傲骨,在音乐的问题上,他从不妥协。李健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他只做自己喜欢的音乐,完全是在按照“内心的召唤”行事。访谈中,他的话不多,但是很精练。网友问他为什么新专辑中没有了手记,他说是因为写不出来了,不喜欢写就不写;他说他之所以能一路走到今天,还是源自心底的那份“热爱”……有的朋友可能会提出质疑:所有的爱好都能当工作干吗?凡事无绝对,但只要你能把自己的兴趣与当今社会中的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不愁找不到属于你自己的那片天地。比如有的朋友说,我就喜欢玩网络游戏,除此之外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但是这个能当工作来做吗?回答是当然可以。眼下互联网公司中最赚钱的产业非网游莫属了,如果你痴迷于网游并有独到的见解,在史玉柱眼中你就是个难得的人才。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中都设有“用户体验中心”这个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用户的需求并改进产品,从而使更多的人喜欢自己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如果你是资深的玩家,你肯定明白这群用户的需求;如果你加入网游公司,一边玩游戏,一边提意见,一边拿高薪,岂不乐哉?还有的朋友看起来像抬杠,他说自己就喜欢睡觉,这个也能当工作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酒店试睡员”这种职业,它不仅是一份非常舒服的工作,而且据说最高月薪可以拿到万元以上,其基本工作就是到各地的酒店轮流住宿,然后撰写住店评论。“酒店试睡员”要求应聘者具有敏锐观察力与感受力,热爱旅游,乐于分享所见所闻。这种职业最早在国外出现,不过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很多旅游网站已经开始试水这种业务。就连这种最简单的“玩”与“睡”都可以成为工作,只要你喜欢你就可以做,但玩也要玩出水平,睡也要睡出感悟。关键是你怎样做得比别人好呢?如果你不喜欢、不痴迷、不专业,那恐怕这种美差就与你无缘了。问题到了这里似乎简单了,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迷茫呢?事实上,就是偏偏有很多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2009年,小沈阳火得一塌糊涂。一时间,他的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呢”成了很多人模仿的经典句式。在娱乐至上的年代,这句颇具哲理意味的反思看起来也不那么严肃了。我们这次面对的问题似乎也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感到迷茫呢?为什么许多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了呢?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当我们思考这样一个宏大的命题时,也许会觉得无从下手,那么不妨先回顾一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看看是否能从中发现什么――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能找到一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不到结婚年龄的时候,骑单车就能娶媳妇;当我们到了结婚年龄的时候,没有洋房、汽车娶不了媳妇……上面这段关于80后的描述,在网上广为流传,甚至一度一天当中,会有多个朋友通过聊天工具发送这段话。毫无疑问,它写出了80后的心声――“这世界变化太快,而我们什么都没赶在点儿上。”我是80年2月出生的,可说是80后的老大哥了。看了网友的总结,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这一代人正承受着时代的剧变――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出生的,改革带来的变迁都无一例外地作用到我们身上。然而,与巨大的社会变革相矛盾的是,我们根本没有准备好,甚至可以说没有做任何准备。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下,我们所有的时间,都扑在了学习上。即便高中的政治课中提到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更多的时候,我们根本意识到这场变革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只知道背背概念,知道每道问答题需要回答几个得分点。当我们进入大学的时候,突然觉得一下子自由了。远离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升学的压力,4年后的就业更仿佛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于是大多数人在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中放纵了自我;于是我们看到大批大批的学生在网吧中包夜,成双结对的俊男靓女出入校园。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图书馆门前的长队,只是这种情况更多的时候发生在期末考试前的突击时刻……总而言之,在我们真正走出校园之前,我们对这个社会是知之甚少的,即便我们蜻蜓点水地参加了几项社会实践,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各行各业的工作究竟如何开展、其中的从业者需要什么技能、他们的工作状态如何、他们面临哪些压力与痛苦等问题都几乎一无所知。于是,在我们走出校园的那一刹那,就好像黑暗的屋子突然打开了窗,耀眼的阳光射进来,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找到自己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这是每一代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但轮到我们80后这一代的时候,社会变得太快,相对来说,给我们留下的自我认知时间被大大压缩,这个过程也就显得特别漫长与痛苦。80后的父辈们的青春是可以被“安排”的,而我们连“被安排”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只能自己在谋生中不断探索。另一方面,80后又是自我意识逐渐清晰的一代,年轻人内心中渴望独立与被承认的冲动随着欧美主流文化的扩张逐渐被唤醒、强化。我们小的时候有了流行歌曲,我们渐渐懂得美了,渐渐知道了酷的感觉――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小虎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偶像派”;BEYOND、郑智化让我们心潮澎湃;“四大天王”可以让小女生们整个演唱会都在尖叫;王菲的个性与叛逆更是让很多人如痴如醉……流行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文化的流行更能潜移默化人们的心智。我们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我们相信自己就是英雄。但,我们这种自信却有那么一点儿盲目。当我们步入社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陌生的现实”与“盲目的自我”的强烈碰撞。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接踵而至,于是我们愈发感觉到“陌生的现实”如铁一般坚硬,而“盲目的自我”却被碰得头破血流,愈来愈困惑,愈来愈找不到方向。或许,这就是我们迷茫的原因,这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的原因。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可能还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人生轨迹曲线(7月2日更新)很多朋友在网上看到我的连载之后都感慨,“要是早几年看到就好了”,“毕业前看到就好了”……是啊,我当初毕业的时候也没人和我说这些,如果我在那个时候就知道了,也会少走很多弯路。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我们降生的那天起,我们就在逐渐认识自己与环境。但是很不幸的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与社会深入认知的机会,已被应试教育制度剥夺了。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下载(18.25KB) 10:52从这幅曲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人一生中取得的成就轨迹好似一条抛物线,职业规划专家一般把人生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期(45~64岁)与下降期(65岁以后)。通常来讲人们事业的高峰出现在40~50岁,之后会逐步进入下降阶段。图中有A与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人生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两人同样是在44岁时达到了事业的顶峰,但是B2的位置要远远高于A2,也就是说B的成就要远远高于A。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抛开两人背景、机遇、性格、智商、学历等具体的因素,仅仅曲线的走势中可以发现,B从出生之后的人生加速度就一直要高于A,特别是在25岁的探索期结束后,B1的位置就已经远远高于A1了,可以这么简单地理解――B在成长与探索阶段所做的尝试,对自己与社会的认知要远远高于A,所以他在今后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就也就“顺势”要远远高于A。我们都知道,人生的轨迹不会像数学图形这么简单。人的一生充满了变数,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也大有人在。但是,这幅图至少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越早认识自己、越早了解社会,在青年时期尝试得越多,我们今后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相同年纪下,你比别人节省了时间但却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对照着这幅图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免会觉得有些惭愧。大多数80后都有着幸福的童年,在这个阶段,我们都在天真无邪地玩耍。我们很少有主动认识自我的意识,我们的家长也大都没有现代的教育意识去引导我们。而在14~25岁的探索期中,初中与高中被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期间基本与社会是隔绝的,当然更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真的想要什么了;而上了大学之后,就像前文所说,大部分人在游戏与恋爱,这短暂的自由时间似乎还没来得及充分享受,我们就毕业了。于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应该在探索期完成的任务,不得不被推后到建立期。这就使得25~30岁这一阶段的生活显得特别“拧巴”,大多数人的迷茫也就根源于此。当我请职业规划师给在校的大学生提一点儿建议的时候,那位规划师毫不犹豫地说:“在大一的时候认识20个师兄师姐,这样,你可以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可以从他们那里完成自己的职业兴趣探索,从而尽早判断你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你是谁,你想要什么?(7月5日更新)看到这里,很多朋友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这看起来是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但是它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无论我们今后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恐怕我们都不会开心。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问题是怎么认识自己呢?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尝试。只有你亲身经历的东西,你才会印象深刻,你才知道你自己是否喜欢它,你才知道你是要坚持,还是要放弃。所以,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还是一名大学生,想毕业之后马上参加工作,那么我建议你早点去实习,然后把你在不同地方实习的经历、感悟记录下来,最后你会发现你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这样,在你毕业之后的职业选择方面,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参加工作了,但是你还不清楚自己将来要朝哪个方向发展,相比于大学生,你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尝试了,最好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你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这些方法可能多种多样,当我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内心折磨与探索,我把自己的经验称之为“忆画问画”,它是四个方法的首字连接而成的。忆童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其实,每个人的本我早在我们的孩提时代就已经展现出来了。回想一下你自己童年的生活,也许你会发现自己身上被掩藏了的特质。我周围的同学已经陆续生了宝宝,朋友家一个女宝宝叫小溪,还不到一岁,但是她已经有自我意识了。当妈妈问“小溪是谁啊”,她就会慢慢地举起左手。刚开始我们还不相信小家伙是在对妈妈的提问作出回应,于是妈妈又问“小溪是怎么哭的”,小家伙嘴一咧,发出很尖锐的一声“咿”;妈妈又问“小溪是怎么笑的啊”,小家伙把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妈妈又问“谁是馋猫啊”,小家伙模模糊糊地吐出两个字:“妈妈。”……怎么样,很神奇吧?后来我发现,很多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们的脾气就已经渐渐形成了。有的孩子特别小气,有的孩子特别大方,有的孩子很害羞,有的孩子天生就很开朗,有的孩子天生对声音敏感,有的孩子天生对色彩敏感,其实这些小时候展现出来的特质,就是我们基因独特的地方,遗憾的是我们所处的年代,很少能因材施教。当我们采用“忆童年”的办法检视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团队角色”这个视角开始。我们小时候都看过《西游记》,其实唐僧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团队:唐僧――领导者――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孙悟空――专家――业务精湛,能力超强;猪八戒――协调者――团队润滑剂,有矛盾都靠他协调;沙僧――劳动者――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这四个人的角色)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在任何一个公司里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想想自己小时候,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都承担了什么角色。如果你走到哪里都是孩子王,那么你无疑具备做“领导者”的潜质。我在MSN《职场人生》中与一位做风险投资的朋友讨论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时,他说他发现很多创业者小时候都是孩子王,因为他们天生地具有一种将人“笼”在自己身边的能力,而这正是长大以后创业过程中建立团队所需的关键素质。如果你不是孩子王,但是大家一起玩儿的时候,你总能想出新点子,或者你的手艺总比别人好,比如你做的泥人特别像,你做的风筝飞得最高,那么,你似乎在某一领域具备专长,将来适合在某一领域中成为专家。如果你小时候特别活泼,总能逗其他孩子笑,小朋友都愿意和你玩儿,但是与孩子王相比,你似乎缺少点什么,在关键的时候你不像孩子王那样有主见,但是只要有你,孩子群中就充满了乐趣,你在哪里都显得特别合群,那么似乎你适合做一个协调者。如果你小时候比较普通,没有什么特点,小朋友们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一般说来,这类人的个性不是很强,对别人与自己的要求都不多,知足常乐,长大之后他至少能做一个任劳任怨的“劳动者”。其实,以上的办法只是一个简单的划分。人性是复杂的,甚至在某个阶段我们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童年时,我们在与小伙伴玩耍时形成的“无意识团队角色”,往往能说明我们在与其他人“相互作用”时更倾向于承担的一种团队角色,而这种“天性”也往往会在我们走入社会后体现出来。如果你觉得仅仅依靠童年的表现来判断不够准确,那么你可以把这个思考继续下去。回想一下你在同学中的角色,你在学生社团中的角色,以及你在实习时在同龄人中承担的角色,看看这一系列的角色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这种角色是基本一致的,那么这种判断就是基本准确的,很可能你在正式工作中,也会不自觉地就承担了这个角色。画坐标(7月6日更新)通过“忆童年”的方法,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性格倾向有一个基本判断,但是如果你想在自己的性格与从事的工作之间找到联系,并且希望它能够更科学一点儿的话,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画坐标”的方法。可能有些人知道ACT(American CollegeTest),通俗地讲,它相当于美国的高考。在出国热高温不退的今天,很多中国孩子也正绞尽脑汁地研究这项考试,希望能借此进入美国名校的大门。我们这里且不谈这项考试,其实ACT也是一个组织的名字,它不光运营着“美国高考”,还在教育与员工发展领域提供广泛的评估、调研、信息与培训等服务。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种方法,ACT把它称之为“World-of-Work-Map”(职业地图),这个地图把工作分为12大类,26个组,涵盖了美国所有的工作。这份职业地图从研究工作的任务入手,显示了不同工作之间的关系。其实,没有必要把职业地图介绍得那么复杂,我们只需抽象出它的精髓,并且我们要用它来重点说明你的喜好、倾向与工作的关系,希望能通过它帮助你选出自己喜欢的工作。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坐标应该怎么画。它的横坐标一端是人,一端是物,表示你的工作对象是人还是物;纵坐标一端是数据,一端是观念,表示你工作的对象是数据还是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用你喜欢与人或者物打交道,还是喜欢与数据或观念打交道来区分不同的工作。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几个概念:“数据”指的是事实、数字、文档或者工作流程;“观念”指的是知识、洞察力、理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或者一种做事的新方法等;“人”指的是与人打交道的方方面面,比如关心别人、服务、领导力、销售等;“物”指的是机器、工具、原料等。我们把每一个坐标轴都分成了三个级别,分别是一般、喜欢与热爱,从原点开始沿着箭头方向,喜爱的程度逐级递增。请在图上标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点,如果你确信除此之外其他坐标轴上的点对你毫无吸引力,那么意味着你是一个十分纯粹的人,这个点所在的坐标轴就代表你的职业兴趣。如果你标注的不止是一个点,那么请把你标注的所有点连接起来,两点连线会与坐标轴构成一个三角形,而适合你的职业就在那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之中。接下来让我们逐一体会一下,有人很喜欢与数据打交道,这种人通常逻辑思维很强,他们通常喜欢用数字说话,或者喜欢计算机程序,或者喜欢处理文档,典型的对应工作就是财务、会计、审计、出纳或电脑程序员等。有些人很喜欢观念上的东西,而对数字非常讨厌,这种人常常具有艺术气质,他们喜欢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或者新的做事情的方法,典型的对应工作是服装设计师、摄影师、广告创意等。还有些人天生喜欢与人打交道,他们喜欢关心别人,或者喜欢给其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喜欢与人聊天、喜欢交朋友、喜欢卖东西给别人。对他们来说,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要给他们5分钟,他们足可以和任何人谈笑风生。这些人天生适合做销售,或者做社区工作者、大型活动的组织者或志愿者等。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站在人群中他们会觉得不知所措,会觉得很不舒服,他们也不喜欢枯燥的数据,讨厌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或者流程,但是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更喜欢操作机器、研究原料,他们喜欢小动物或者植物,这些人当然适合做建筑师或者流水线上的生产者等。当然,没有人会是那么绝对,我们更多的时候会在其中的两者之间,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做这个测试时,会画出几个三角形的原因。但是通常来说处于“人与数据”之间的适合做管理;处于“人与观念”之间的适合做艺术;处于“数据与物”之间的适合做技术;处于“观念与物”之间的适合做科研,看一下你自己那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如果你画了半天,发现自己非但没有连成三角形,即便是一个点也没选定,那么说明你很可能落在了原点上,这种人很少,但可能也会存在,这说明你的喜好倾向性不强,但也说明了你惊人的包容能力。这种情况你就不用为选择职业发愁了,先找份工作干吧,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啥都能做好!问心声(7月7日更新)有个成语叫“扪心自问”,说的就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这是一次心灵探索之旅,方法很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研究不够深入,而发问是最好的反思办法。如果你的问题能够层层深入,像剥笋一样直指内心,那你一定能够找到答案。如果想用这个办法找到自己未来的事业,那你不光要问自己喜欢什么,还要问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如果你看到这里,不妨拿起笔,写下这些问题的答案:1.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特别渴望去做的?如果这是你的工作,即使没有任何工资报酬,你也愿意去做吗?2.有没有什么事情是让你特别满足的?回想一下你做这件事情时的情景,让画面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体会一下究竟是什么让你产生了满足感?3.这种满足感,你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吗?可以从哪些工作中获得?这些工作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一种是目前最可行的?4.有没有什么事情是你生来就比一般人做得好的?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就比你的绝大部分朋友做得好?5.你周围的人都是怎么评价你的?特别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他们眼中你最突出的地方是什么呢?6.回顾一下过去,想想你做过的最得意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你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其中哪种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这种能力与你天生的优势、熟人眼中的优点是否一致?这种能力可以应用到工作中吗?有哪些工作需要这种能力?其中你最喜欢哪种?目前哪种最可行?8.幻想一下你退休时的样子,理想状态下,你希望自己退休后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希望自己在什么工作上退休?9.设想一下3年后的你是什么样子?你离自己退休时的目标近了多少?10.为了那个终极理想,你今年能做什么?近三个月可以采取什么行动?今天可以做点什么?其实,我们这10个问题可以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探寻你喜欢什么,你做什么事情会有成就感与满足感,找到这种满足感,你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开关,只要一打开你就会自己启动,停不下来。第二类问题是在探寻你的特长,我们希望你能发现你的核心优势,这个东西有时是天生的,就像姚明的身高、小沈阳的嗓子,当然也有后天学习来的,但是它足以使你的水平大大超越常人,这些也能成为你的安身立命之所。第三类是探寻你的终极梦想,你最终要成为什么人,你的理想状态是什么,这其中就隐含了你对自己的期待。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出来,看看是否能找到交集,最好能找到你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这样,你以后工作起来不但会感到得心应手,还会让你乐此不疲。当然,最重要的是采取行动,当你明确了目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动起来!画梦想最后一种我把它称为“画梦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最渴望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只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并且这种感觉一直支配着我们整天忙忙碌碌。我小的时候背诵了很多课本之外的唐诗宋词,我现在还能回想起我为什么会去背诵老师没有要求的东西,因为那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画面,那就是在全班的课堂上,同学们都坐在台下,听我一个人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背诵……仅仅是这个模糊的画面,让我的虚荣心膨胀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因此也背诵了不少古文名篇。后来,这个小梦想终于实现了。当它到来的时候,我发现它与我梦想中的那个画面是那么不相符,现实中的班级没有梦想中的那个大,同学也没有那么多,他们的眼神中也没有那么多艳羡;而站在讲台上的我,也根本不是在慷慨激昂地背诵古诗,而是在班会上论证老师的题目:“知识就是力量”。我现在还能记得,结尾的时候,我引用了唯一类似名言的东西,说了一句――如果我们没有知识,就可能闹出“五毛钱俩,一块钱不卖”的笑话。一个朦胧的画面,一点小小的虚荣,支配了我差不多整整一个学期的时光。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反差之大,简直让我无法接受。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们应该仔细想一想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满足的究竟是什么。我们都听说过参禅,就是在安静的禅房中打坐,潜心体悟佛法的真谛。其实我们也可以效仿这种方式,找一间安静的屋子,让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慢慢闭上眼睛,幻想自己最理想的工作状态……你能想到什么呢?可能每个人想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但一定要注意,只想你最想要的生活状态。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梦想中的世界是黑白的,或是悄无声息的,但是只要你多次重复这个练习,你就会发现那个梦想中的世界在一步步地清晰起来,清晰得就像是一幅画,或者如同电影一般。当然,如果你有心情和能力,也可以把这些场面画下来。我把这个办法称之为“画梦想”,简而言之,就是使你的梦想形成画面,越具体越好,越形象越好,越触手可及、越有真实感越好,这样你会觉得它越来越不是梦,而是某一天的事实,没准它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就来到了。这种办法可以把你的欲望形象地展示出来,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你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别急,功课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当你能够把自己想要的东西用画面呈现出来之后,你还要去体会自己实现梦想之后的感受。有时候,我们头脑中有一个模糊的、想要的东西的影像,但是我们并没有仔细体味如果我们真的得到它之后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就会存在偏差。当你追求到梦想中的那个画面之后,你却没有感觉到自己应该有的那种满足感。那么,不妨让我们最开始的时候就仔细冥想一下这种感受,假设你真的梦想成真之后的感受。在你的脑海里不断地演练你已经拥有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感受,让你的每一个细胞都沉浸在这种感受之中……这样,你不光能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还能体会出你得到之后的感受,当这种感觉深入你的潜意识之后,在现实工作中,你就会很快发现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它会像一台精密的雷达,时刻指引着你的感觉,保证你不会发生偏差。从哪里开始很重要!(7月8日更新)知道了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之后,就要开始你的事业之旅了,而找工作可能是旅途开始的重要一步。找工作我们都会经历,但每个人的心态不同,有人想找个事业,有人想找个饭碗,还有人只想找点事干打发时间……眼下经济不景气,求职者可能底气不足。很多人觉得能找个饭碗就该知足了――我不这么认为。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会奠定你今后一段时间的基础,它会塑造你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老美有句话――“You are what youeat”,就是说你吃什么,决定了你是什么。按照逻辑来推测,如果你吃金子,那你就是金子;如果你吃了泥巴,那你就是泥巴!相同的逻辑套用在工作中就是――“You are what youdo”,你做什么你就是什么。可能有朋友开始会不理解,但是随着你工作日久,你就会发现你的工作不仅决定了你的知识、眼界、收入,它甚至还决定了你生活的圈子,你的社会关系,更甚者还会影响你的情绪、性格、健康等等……简言之,第一份工作可能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所以,千万别因形势不好,把自己打折卖了!那位说了,你说得倒轻巧,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没错,我们是要审时度势,但也不可轻易低下高傲的头。年轻时代那不羁的心,进了职场恐怕没有几个能够保持,那不如在进去之前“阔”一把。听起来挺狂的是吗?其实一点儿都不,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为什么让大家在找工作前这么狂?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千万别有心理障碍,千万别自我设限,千万别以为自己不行,人家是500强公司,我只是个大专生,能要我吗?不自我设限,就是解放思想,就是敢于挑战一切,就是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当你觉得脚下一马平川的时候,世界都是你的,虽然你不可能所向披靡、无往不利;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能见的机会都是你的,将来老了,也不会后悔。当然,凡事无绝对,难道我都要饿死了,还得非500强不进吗?曲径通幽是可以的,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心中的“幽”在何处,而你目前选择的公司是不是合适的“径”。比如说,你的最终梦想是当一名律师,那最开始在学校当个法律助教当然无可厚非。你可以在业余时间完成司法考试,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进律师事务所实习,然后当律师。这种过渡就很自然。没准由于你在当助教的时候发表了多篇论文,很有见地,刚好又走狗屎运,被国外某著名教授发现,诚邀你赴美主持课题研究,在美期间你又走狗屎运,考取了美国律师资格证,又恰好赶上金融危机,美国公司大量破产,法律人才奇缺,于是你又走狗屎运,去了华尔街主持公司破产案!怎么样?难以置信?一同学老婆,执美国律师资格,赴美归来,月起薪三万八千元,友人遂以“三万八”称之。可是如果你迫于生计,委曲求全,接受某个公司前台助理的offer,那恐怕就离你的“幽”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即便你进去了,饿不着了,可能你也会终日郁郁寡欢,最终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句话,从哪里开始很重要!找工作前,不要自我设限,该牛时就牛,该谦虚时就谦虚。反正目的只有一个――把自己带到离梦想最近的地方!第二章(7月9日更新)引言我们上文说过,认识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有时候,当你仿佛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召唤时,耳旁却总有一些杂音在干扰你。比如你已经选好了一个方向,并且迈出了第一步,兴高采烈地走进职场,正准备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他们甚至可以扭曲你的形象,久而久之让你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就像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中写的那样,你明明是一个人,却被异化成了一条虫子。本章写到的一些情绪或者状态,几乎是每一个初入职场的朋友都会经历并感受到的。它们就像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关口,如果你不能顺利通过,那么,将来你在职场上的发展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那个心目中的自己可能会离你越来越远……拘谨――可能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你是谁”究竟谁说了算?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很好笑,不过先别急于回答,让我们先看一个“小帅与小乖”的故事。有一帅哥,生性开朗,仪表堂堂,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在校期间,粉丝无数,屁股后头美眉成排。于是帅哥以为――吾帅,故人爱之。步入职场,帅哥本想继续以帅示人,然转念一想――妈曰:上班,宜早去;打水,莫得瑟。遂夹起小尾巴,乖了。当HR带着小帅拜码头,介绍给各位同事时,小帅处处谨小慎微,唯恐出错。秀来秀去,秀到一小姑娘面前,小帅心想:这美眉和我年龄相仿,不必拘束,可以帅一下。刚要开口,没想到姑娘起身拍拍他的头说了句:“小鬼,好好干啊?”我靠――小帅大怒,心说你才比我大几岁啊。刚要张嘴辩白,小姑娘又来一句:“脸红啥,害羞啦?我就是这个公司的老板。”小帅错愕之际,磕磕绊绊挤出几个字:“请多多关照。”秀毕,众皆曰:乖!于是,公司遂以“小乖”呼之。小帅甚是郁闷――我明明叫小帅,什么时候成“小乖”啦!本想辩驳,却已无力回天。渐渐地,小帅日日以乖示人,久而久之,世人只知小乖,不知小帅矣。瞧见没,小帅活着活着,把自己活成了另外一个人。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很普遍。职场新人,难免放不开,处处谨小慎微。身边的人看到你是这个样子,慢慢地以为你就是这样。于是你在公司人的心目中就定了型。你再想改变,已经很难了。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自己是在作茧自缚,你再想打破这个茧已经很困难了。慢慢地,你按照别人眼中的你生活,于是你就不是你了,你成了茧中的虫!没有人甘于做那条虫,你总是尝试突破。渐渐地,你发现你是在用一个人的“气场”与多数人的“气场”对抗,虽然你可以取得些许改变,但那也是微不足道的量变。你若真想破茧而出,就必须做出石破天惊的事让人刮目相看。事实上,这种事概率很小。有这种魄力的人,当初也不会作茧自缚。公司中蔫头蔫脑,公司外生龙活虎,这种人我见了不少。公司内外,活成了两个人。是别人改变了你吗?肯定有影响。归根结底怨谁呢?肯定怨你自己。在你入职的那一天,你对这个公司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人,你有机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关键是你的第一次亮相以何种面目示人。试想,如果当初小帅没有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样羞涩,而是以一种“已婚妇女百无禁忌”的姿态示人,估计他在这个公司人眼中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粗犷汉子;如果小帅谈吐儒雅、举止大方,估计以后他就是一个标准白领。你是谁――“You are what youshow”。我用了很多这种句式,从第一个“你吃啥就是啥”,到你做啥就是啥,到这个“你秀啥就是啥”。想想看,你是谁不光由你自己决定,还由看你的人决定。这东西就像选美,站在台上的都说自己美,但到底美不美还取决于评委。你心中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你很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能过通过自己的表现,让别人眼中的你接近于你心中的自己,这样你以后在这个环境中就会活得比较舒服,否则很多误解都会随之而来。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并且往往很难改变。在你进入一个新公司的时候,你对这个公司的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你有机会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如果你对过去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不满意,那么这次对你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希望你能把握住。最关键的是你第一次如何亮相,千万不要拘谨,放轻松一点儿,展示出你的最佳状态。不屑――越不屑,你越是小人物(7月12日更新)古语云,杀鸡焉用牛刀?然而,当你步入职场之后,你会发现,这里大多数情况下还真的在用牛刀杀鸡。文学博士可能在做校对,计算机硕士可能在录入数据,大学生可能只是跑腿学舌……大部分初入职场的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你开始做的都是很琐碎的工作,根本没有半点技术含量。更恐怖的是,这种工作似乎无穷无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是很多人渐渐地不平衡了,开始抱怨,这些小事我才不屑于做呢,这简直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你是否正在被这个问题困扰呢?我相信这是一个普遍问题,不光中国如此,外国也一样。不过老外面对这个问题,心态似乎比我们更职业一点。我问过许多老外,得到最多的答案是:“Thisis my job”(这就是我的工作)。简单吗?是的,但这就是答案。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简单粗暴,那你也必须简单起来。你不需要耍一套降龙十八掌去推倒一面墙,你只需要按按开关,自动爆破就OK了。感觉不尽兴是吗?但这就是你的工作。还有一句话说得更专业一点――“You are paid to doit”(花钱雇你来就是做这个的)。这句话颇具“契约精神”。老外的想法很简单――我出钱,你出力,你做的工作要对得起我付的薪水,至于做什么,你别管,这就是你的工作。这两句话肯定不完美,但至少是你调节心态的底线。“这就是你的工作”――你必须接受现实;“花钱雇你就是做这个的”――你必须履行合同。于情于理,你都必须做好你的工作。事实上,如果我们变得更积极一点,你也许会在琐碎中发现机会。一个朋友毕业后的工作就是发邀请函,一般人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他从中看出了门道。工作中的邀请函往往过于程式化,而且信息往往不全。于是,他制作了一个模板,提供个性服务,让被邀请者不仅能看到现场的座位图,还能轻而易举地的看到自己与会场的距离以及到达会场所需要的时间……现在,他已经开了一家小公司,专门订制邀请函,生意尚可。没错,这就是你的工作,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琐碎、多么微不足道,你都必须接受它,并且做好它;你的梦必须从这里开始,这是一个过程,谁也逃不掉。区别在于,有些人做了很多年,还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有些人渐渐地发现了其中的奥妙!你会是哪一类呢?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文字看起来像是在讲“大道理”,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2009年,一位北京交警突然走红网络,他的事迹屡屡见诸报端,他执法的视频被传到网上,更有网友拿他与《爱情呼叫转移Ⅱ》中黄晓明饰演的交警相媲美,甚至他的故事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叫孟昆玉,1981年生人,2001年参加工作,农民的儿子。是什么让小孟成为“最帅交警”呢?不得不承认,小孟的确很帅,戴上墨镜的感觉与黄晓明绝对有一拼。不过,他身上令百姓交口称赞的“帅”绝不仅仅来自外表。你可能说小孟他乐于助人,有网友测算出他在两分钟内为人指路11次;或者说他勇于创新,他发明了“孟昆玉疏导法”,让路口的通行能力提高了3个百分点;或者说他甘于奉献,他曾自制地铁站周边出租车停车点示意卡,免费发放给司机……这些肯定都是原因,但最令人震撼的并不是这些。看过视频的朋友会发现,小孟在岗上的指挥刚劲有力,动作标准到位,每一个动作在空中都有足够的定格时间,绝不拖泥带水。有人计算了一下,小孟平均一班岗要挥手900余次,如果我们以一周5班岗来粗略计算,8年的时间,小孟共挥手187.2万次!想想看,你能做到吗?每一个小动作都如此,不管有没有监督,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能把最基本的指挥动作做到位。路边的大爷说得好:“小孟每天都是这样,动作总这么标准。”他把小事做到了极致,而且始终如一,8年不变。真正的“帅”是帅在这里。你会认真地把小事做好吗?即便它再简单、再枯燥,只要它是你的工作,你就把它做到极致?短期内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时间长了就不一定了,你可能会逐渐怀疑事情本身的意义,于是你就松懈下来了。差距就在这里。很多朋友问我,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好结果吗?我说一定会有,就看你能坚持多久。“集腋成裘”的道理大家都懂,一根狐狸腋下的毛是不值钱的,但你积累多了,做成裘皮大衣,那就价值不菲了。很多朋友已经坚持了很久,积累的狐狸毛也足够做半件大衣了,但是不耐烦了,不做了;更有甚者,“毛”已经积累全了,就差缝制了,也不做了,于是一阵风吹来,一根毛也没剩下,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小孟于2001年参加工作,前3年辛辛苦苦地指挥,没啥成就。可是2004年后,逐渐有了起色,开始受到表彰,以后获奖逐渐增多,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嘉奖两次,2006年被评为“百姓心中好交警”,2007年被评为“青年执法标兵”,2008年被评为“奥运交通安保标兵”和“微笑北京交警之星”,今年又荣获了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小孟更是成了网络红人。前三年,小孟就是在积累狐狸毛,如今都快开裁缝铺了。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在前面等着小孟,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他坚持下去,前面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小孟一开始也会抱怨,刚毕业的时候也曾不适应,但是他挺过来了。他逐渐克服了高强度的工作,后来在工作中,他发现自己越是微笑执法,越是帮助市民,工作就越开心。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逐渐地“爱”上了这份工作。想想看,你越是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工作,你就越是度日如年,你的坚持也就成了“煎熬”,工作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如果你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工作并“快乐”着,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有时甚至你还没有发觉,蓦然回首才发现――靠!自己居然也这么帅!自负――自叹怀才不遇的人都没有才(7月13日更新)与不屑相伴随的往往是自负。很多高学历的毕业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了企业之后往往会比较失落。现实中的工作与自己在象牙塔中期待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于是很多人开始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别说名校的高材生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感慨。2009年,一篇用文言文写成的辞职信走红网络,而且出自一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保安之手,通篇400余字,却引用典故近20个。如此强烈的反差,被网友誉为“史上最牛辞职信”。我们且来看看这封辞职信到底有多牛。作者开篇先作了一个自我介绍――“李云舟者,蜀中高隐,川北野儒也!”接下来便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奈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另起一段是作者的自我表扬:“吾之品格精神,如临风之玉树,又如当空之明月浩然,怎堪与俗流共舞哉!”最后点出辞职之意:“特向公司主管大人先生们引咎请辞!”不得不承认作者是颇有些古文功底的,虽然文中有些许错字,个别典故引用不当,但语文老师给出的总体评价是“瑕不掩瑜”。我们不谈其文采,仅从这封辞职信本身分析一下作者的职业态度。且不说“怀才不遇”与“引咎辞职”自相矛盾,单从行文中便不难看出其“清高与孤傲”。作者不耻与“俗流共舞”,能如此称呼自己同事的人,恐怕其人际关系也不见得有多好,难怪他自己也说到“屑小共怒”。背后有何隐情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以现代“团队精神”的常识来看,作者却是一个不折不扣“不合群”的人,其“唯我独尊”的情绪也是为现代企业文化所不容的。难怪有网友批评其文中多矫情的堆砌,更有人作文称其为“酸文人的狂欢”。一般来说,怀才不遇的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才”,而周遭的林林总总却阻碍了自己的发挥,于是开始消极厌世,把自己与众人划分开来,慨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于是飘飘然几欲归隐了。其实,越是慨叹怀才不遇的人,越是不敢面对现实的人。既然你命不好,没有被伯乐“遇”上,那你为什么不主动去找伯乐呢?为什么不积极地去争取,想办法让自己“撞”上伯乐呢?我们都听到过那句话,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中国人多,就是不缺人才,你归隐了,正好给别人腾了位置。回到这位保安身上,他自以为交辞职信就“从此踏破樊笼飞彩凤,顿开铁锁走蛟龙。好比那万里白鸥,驰骋于浩荡云海之间,谁复可训也!”没想到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有报道称:“大概两个月前,李云舟曾给他(指陈阿明,作者注)打电话说想回来工作。陈阿明分析,可能是小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才给他打了电话。”――如果你觉得世上都容不下你,那就真的是没地方容你了。巧的是,当天还有另一则新闻见诸报端,却与此大相径庭。主人公是一位大学生,他刚到广州的时候,浑身上下只有200元。两年之后,还是在读学生的他却赚了300万元。这孩子也是80后,比那个保安还小两岁,来自贵州的一个小县城,他叫潘文伟。他的第一桶金来自院服生意。新闻中对他如何做成生意有一段说明――小潘先从学生会的哥们儿那里弄到参与投标的公司名单,然后冒充顾客挨个打电话了解行情,又私下里向院系说明由自己承揽生意对质量上的保证,再巧妙地用多家公司参与投标,最终拿到订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22岁学生的精明与积极。他没有口口声声说自己有才,而是在积极寻找机会。我在网上又搜索,一下这个大男孩,发现更早的时候他做过家教、卖过信用卡、给人牵线搭桥做过安检生意、卖过墙砖、开过网吧,现在经营着一家网络公司。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双贫困的眼睛对“金钱”的渴望,一个一无所有的少年对“成功”的迫切追求。我相信他遇到过很多挫折,但是他没有清高地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他就像一只猎豹一样,眼睛里只有猎物,一有机会他就毫不犹豫地扑上去。网友说,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才,但是一时间还没有作为,不妨再给自己一段时间;如果还是没有机会,那你就去创造机会,就像那个主动出击的潘文伟,把你的才展示出来。企业中衡量人才的标准不是你有多高学历,而是你能做成什么。网络上流行过这样一句话:“所谓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做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做成了。”这句话值得每个自叹“怀才不遇”的人反思。逆反――职场上的慢性毒药(7月14日更新)在职场上,有一种东西很要命。它不是剧毒的七步断肠散让你立刻毙命,而是一种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吞噬了你的前途。它就是――逆反情绪。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新员工度过适应期,感觉自己翅膀稍稍硬起来之后。为什么他的任务比我的轻?为什么别人都走了非要我加班?你又不是我的上司你凭什么命令我?即便是上司,你凭什么对我大嚷大叫?类似问题只要在你脑海中一闪念,那么你就已经处于“逆反”之中了。想想看,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想法?“逆反”类似鲁迅笔下的“腹诽”,有意见不肯说,却在肚子中骂。由于没有直接发作,可能一时半会儿没人察觉,但时间久了,你就危险了。如果你有过类似的想法,那么我要对你说――Please calmdown!请平静下来!如果你不能平静,那会怎样呢?你迟早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对方,日子久了对方肯定也会感觉到。你可能要问,我又没有说出来,他怎么知道呢?虽然你没有说,但是你的表情、语气甚至姿态迟早会出卖你。中国有句古话叫“相由心生”,你的情绪肯定会写在你的脸上。人与人之间的“气场”很微妙,如果你这头不热乎,对方一定能感觉到。如果对方是你的同事,他可能会想:“这小子怎么这么不配合啊,不好处,以后有事不找他了!”如果对方是你的客户,他可能会想:“怎么我给你钱,你还这么大架子,会不会做生意啊?”如果对方是你的上司,他可能会想:“这小子怎么总是拗拗的?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只要有一方有这种想法,恐怕你在职场上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如果有一天,机缘巧合,三方意见合而为一,那你小子的命运就定了――收拾收拾,卷铺盖走人吧!我们都年轻过,都叛逆过,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们很喜欢“桀骜不驯”这四个字,并且认为这样很酷;我们曾经认为棱角分明是个性的体现;甚至我们还总感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你把这种心态带到工作中来,那就证明你还没有成熟。事情总是要做的,“逆反心理”让你在情绪上“抵触”自己要做的事,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可是有些人就是绕不过这个弯儿,他们或者觉得事情不公平,心理不平衡;或者觉得某人让他很不爽;或者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大白痴……于是,即便你非要我做这件事,我也要梗着脖子,让你知道我很不满意!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愿意与他人配合的人,在职场上的路会越走越宽;凡是逆反心理极强,喜欢与人作对的人,他们的路会越走越窄。因为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不喜欢你;你疏远别人,别人也疏远你;在你穿上“逆反”的外衣保护自己时,你自己也正在逐渐地边缘化……突然想起网络上的一句名言,虽然不雅,但是很贴切――“你觉得别人牛B,他不一定觉得你牛B,但你要觉得别人傻B,在他眼里你也是一傻B,所以我认为牛B像单恋,傻B则是两情相悦。”如果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那么,敞开心扉吧!真诚地与人沟通,认真地做事,真心地祝福你周围的人取得成绩。当你的力与团队使向同一个方向时,你才会觉得如鱼得水。为了成功,请远离“毒品”!委屈――职场上没有眼泪(7月15日更新)当我在MSN办公室社区中发表关于“逆反情绪”这个帖子的时候,很多网友回帖讨论。他们的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部分认识到了“逆反情绪”的危害,表示欣然接受,庆幸自己没有误入深渊;另一部分表示会压制,但又担心自己会很委屈、很压抑……为什么会觉得委屈呢?因为你有意见、有情绪,却不敢发作出来,觉得心理“堵”得慌。如果你是个美眉,你可能会一个人簌簌落泪;如果你是个大老爷们儿,你可能会一个人喝闷酒,吞云吐雾,甚至拿脑袋咣咣地撞墙……有必要吗?日子总是要过的,工作总是要做的,委屈、抱怨除了摧残自己,没有半点用处,墙拿脑袋也是撞不坏的。你大可不必活得这么痛苦,相反,工作本身是要“快乐起来的”。想想看,一天工作8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工作就是你生活的全部。如果你不能快乐地工作,每天一上班就像被煎熬一样,那么你的生活也就充满了痛苦……不抱怨、消除逆反情绪,并不是说让你压抑自己,而是让你转变一下看问题的视角,从更积极的角度去思考,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不是一脸哭丧相的“怨妇”。眼下经济危机刚过,各公司的日子都不好过。上司非但没给你加薪,还给你的销售任务加了100万。你会怎么想?“干嘛啊,还让不让人活了?本来就危机了,还给加码?加码就不说了,工资也不涨?”于是你开始抱怨、怠工、辞职、找工作、失业……找到了,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这里的任务比原来还重,于是大骂MD还让不让人活了?刚好经理进来听到了,被炒,失业,再找,找不到,吐血而亡……还能怎么想呢?“经济危机了,我还没被开,真幸运;我的销售任务还多了100万,上司更依赖我了,更不能开我了!噢耶!”――有点阿Q是吗?但这种心态绝对比上一种强,至少你很快乐。如果你的眼光再高一点儿,或许还可以发现――你的上司也很难,他上司的业务组如果不能逆市飘红,他以及他所在的业务组就有可能下马,到时候你们整个团队都要走人。你还可能发现,上司给你加了100万的量是因为他要赌一把,他觉得你小子是个可造之才,于是他把宝押在了你的身上……如果你知道了这些你会怎么想?或许是这样――噢,原来上司很看重我,给我加100万,我是临危受命,我一定要想办法完成,不辱使命;公司现在有难处,不给我涨工资也很正常,但只要我做好了,来日一定会有回报……于是你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哼着小调去上班,无人扬鞭自奋蹄;跑啊跑啊,发现100万看起来挺吓人,其实咬咬牙也挺过来了;于是你一鼓作气,四蹄撒开,一路冲出个500万。最后搞得上司都不好意思了,后面的话自己想吧……两种想法,两种态度,两种行为,两种结果,两种命运。职场上就是这样,你我都承受着很多压力,谁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是事情总是要做的。逆反、抱怨非但于事无补,还会让你的世界变得很灰暗。换个视角看问题,接受一切挑战,接受一切所谓的不公,接受任何压力,并且始终快乐地工作。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当初的困难都不算什么,每一次磨难都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每一个堡垒的攻克,都是一次自我的突破,而你就在这一次次的突破中,变得无比强大!经历是一种磨炼,苦难是一种财富,停止抱怨,忘记委屈,上路吧……狐疑――注定与成大事者无缘(7月19日更新)相信很多朋友在入职的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你站在高台上,背向你的同事,然后倒下,倒在你同事的手臂中。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你相信自己的同事,相信他们是你的依靠。事实上,很多人不敢玩这个游戏,除了一部分人恐高之外,更多的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背后的那些手可以接住自己。老美有句话叫“Watch yourback”,直译就是“看好你的后背”,引申一下是“小心、当心”的意思。可能在老美的眼里,后背是最容易遭暗算的地方――因为你看不到它。我们在外国大片里多次看到如下情景――你与几个队友陷入重围,于是你们几个面朝外围成一圈,且战且退。这时候你必须相信自己的队友,相信他们能照看好你的后背。如果你不放心背后的战友,只要你稍微一回头,你就可能被干掉,接下来就是背对着你的人。战时的团队是现实生活的典范。工作中,你能放心自己的后背吗?很多人可能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工作中的竞争关系,让同事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既要团队合作,又要小心提防。虽然入职游戏做过了,Teamwork(团队协作)的观念也接受了,但还是有那么点不放心……你放心吗?如果你不放心,那么你至少要做一个可以让别人放心的人。简单地说,同事很相信你,倒下来了,你别暗中使坏。你一松手,那哥们儿很坦然地挂了。到时候,估计你也笑不出来。如果你还有犹豫,那就稍微左右窥视一下,看看是否安全。不过千万别擅离职守,因为你的视线一跑偏,估计这一辈子就过去了,你背后的哥们儿也在劫难逃。就像在战场上,谁知道子弹会从哪个方向飞来啊?当你窥视别人的时候,可能别人在也窥视你。即便不是你的队友,也可能是你的上司。冥冥中总会有双眼睛注视着你的一切。如果你觉得身边的人不可托付,那么反过来他们也会觉得你不可托付。还是战场的例子,你和你背对背的兄弟都不放心自己的身后,你们谁都忍不住要回头看看,甚至某个时候还鬼使神差地觉得背后有飞来的子弹……很可能在某一刹那,你们两个转过身来,同时开**,于是你们都挂了,死在自己人手里。如果你很坦然地放心你的背后,那么恭喜你,你迟早会是做上司的料。你之所以能放心你的背后,要么是因为你心胸坦荡,要么是因为你背后有一群值得托付的人。不论哪一条,你做人都很成功,前途无量。上课老师点名,你缺席有人给你答“到”吗?下雨了,你家没人,有人给你收衣服吗?你的任务没完成,有富裕的兄弟分你点吗?你出差了,办公室里有人搞“政变”吗?家业大了,最怕后院起火。你能放心出来溜达,证明你不简单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网不知道干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