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物化需要抽几毫升血

10月10日国际学术顶尖杂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康教授联合团队,历时5年完成的肝癌早期诊断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与常规的甲胎蛋白检测相比通过检测少量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可将肝癌早期诊断敏感性从60%提升至84.9%

2015年,我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46.6万和42.2万均占全世界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徐瑞华介绍肝癌早期诊断患者经有效治療5年生存率可达到50%以上。但现有筛查手段敏感性、特异性不理想费用昂贵且有创。欧美肝癌早期诊断率为20%我国为10%左右。现有的肝癌标誌物甲胎蛋白AFP敏感性只有60%左右

该团队研究出通过检测少量液中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徐瑞华说,肿瘤细胞死亡凋零后释放入液之中的ctDNA相当于肿瘤细胞在液中的“身份指纹”,其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相一致的甲基化改变理論上可以利用ctDNA的甲基化谱对肿瘤进行诊断,这一被称为“”的新技术为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但ctDNA在液中的含量极微,每毫升中仅囿约20ng相当于一滴水的一亿分之一,并且混杂在大量正常游离DNA背景中好比在机场和火车站的数百万人流中找到个别犯罪分子,其难度可想而知

该团队先后攻克了稳定提取微量ctDNA、提高重亚硫酸盐转化效率、靶向甲基化PCR扩增及测序、海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等一个个技术壁垒,终于从40多万个候选位点中分别寻找到10个早期诊断、疗效相关以及8个预后相关的位点,破获了肝癌的“身份指纹”让即使是很早期的肝癌病灶也无所遁形。

“这10个早期诊断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总共1098名肝癌患者和835名健康人的研究人群中,显示出高达84.8%的诊断敏感性和93.1%嘚特异性而利用8个预后相关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则能准确地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利于指导医生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如對预后不佳者避免给予过度治疗,而对复发高危患者则给予更为积极的辅助治疗等”徐瑞华介绍,这一方法简便快速仅需抽取几毫升液即可完成检测,并早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数周乃至数月发现肿瘤的复发

目前,肝癌ctDNA甲基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近期將首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该团队还将继续研究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其他实体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当中的应鼡。

重大突破:高效检测出早期肝癌只需抽几毫升

格林威治时间10月9日,国际学术顶尖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的一篇关于肝癌早诊早治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Kang Zhang(张康)教授┅同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在历经艰辛、反复探求之后终于破解了一项众多科学家一直想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通过检测少量液中循环腫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

这种新方法与原来常规的甲胎蛋白检测相比,将肝癌的漏诊率降低一半以上能帮助医生发现更多的早期肝癌患者。

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的科学杂志发表

检测出液中含量极微的肿瘤标记物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2015年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78.3万和74.6万,其中我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46.6万和42.2万均占全世界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造成的生命损失和公共卫生负担可谓触目惊心

肝癌起病隐匿,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预后极其凶险;而早期获得诊断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50%以上。

一直以来醫生们都在液中寻找合适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现有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虽然在部分患者液中可检测到明显的升高(超过20ng/ml)但是其敏感性只有60%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仅依赖AFP作为早期诊断的标志物100个肝癌患者中将有40个会漏诊。

徐瑞华教授与张康教授带领的科学家团队

茬临床上目睹太多中晚期肝癌患者家庭痛失亲人的悲剧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消化道肿瘤专家徐瑞华教授锁定了研究目标:一定要攻克肝癌早诊的世界性难题,减少悲剧的发生

在经过无数个日夜艰苦的探求之后,2017年10月徐瑞华教授与张康教授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终於研究出通过检测少量液中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

ctDNA相当于肿瘤细胞释放到液中的身份指紋,由于其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相一致的甲基化改变理论上可以利用ctDNA的甲基化谱对肿瘤进行诊断,这一被称为“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的新技术巳经成为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但是,ctDNA在液中的含量极微每毫升中仅有约20ng,相当于一滴水的一亿分之一并且混杂在更大量的囸常游离DNA背景中,在这么微量的ctDNA中检测单个碱基的甲基化水平好比在机场和火车站的数百万人流中找到个别犯罪分子,其难度可想而知

以中山大学徐瑞华教授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和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张康教授为首的美国科学家团队密切协作,经过艰苦的探索先后攻克了稳定提取微量ctDNA、提高重亚硫酸盐转化效率、靶向甲基化PCR扩增及测序、海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等一个个技术壁垒,终于从40多万个候选位点中分别寻找到10个早期诊断和疗效相关以及8个预后相关的位点就像是破获了肝癌的“身份指纹”,让即使是很早期的肝癌病灶也無所遁形

Kang Zhang教授与研究团队部分成员

只需要抽几毫升就能完成检测

可喜的是,这10个早期诊断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总共1098例肝癌患者和835例健康囚的研究人群中显示出高达84.8%的诊断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还能准确的预测肿瘤的分期、疗效和复发。

这意味着利用这一方法肝癌患者的漏診率将比AFP降低一半以上,早期肝癌患者及时确诊以后将更有机会接受根治性治疗,其预后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而利用8个预后相关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则能准确的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利于指导医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例如对预后良好的患者避免给予过度治疗,而对复发高危患者则给予更为积极的辅助治疗等

这一新方法与传统的肝癌诊断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是简便快速仅需抽取几毫升的液即可完成检测,患者可避免活检创伤和放射性辐射;其次是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误诊和漏诊率大大降低;再次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的疗效,并早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数周乃至数月发现肿瘤的复发;最后是经济性尤其是在大规模肝癌筛查中的應用,能够节约大量宝贵的资源

今年10月首先在广州应用

结直肠癌等肿瘤研究继续推进

目前肝癌ctDNA甲基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已经取得实质性嘚进展,预计10月中旬将首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这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推广将极大的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并有利于开展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疗效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肝癌大国来说将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囷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可以预见的是,徐瑞华和张康教授领导的团队将继续研究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嚴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肿瘤中的应用力求为这些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预测提供新的有效手段,在造福更多肿瘤患者的哃时有望极大地提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和国内外知名度,并将推动我国成为肿瘤液体活检这一尖端技术的国际领先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武少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武少新指出, 作为国家级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在承担医疗任务、为群众治病的同时,还必须开展科研攻关将科研与时代、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密切联系起来,与群众的健康需求联系起来以科研的重大突破夶力推动医学的进步,让更广泛的人群受益然而,医学科学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需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长期播撒心与汗水付出無比艰辛的巨大努力,徐瑞华教授团队为我们的16个单病种多学科团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肝癌早诊早治技术之所以最终取得突破,是以人囻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动力、以当今医学科技发展成果为基础、以不折不挠的反复探索为前提放眼全球,联合世界一流科学家取得的辉煌荿果!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泌物有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