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放多少水低钠盐

防控高血压,要吃低钠盐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成年人每天只吃5克盐,而中国北方人均每天吃盐高达18克,南方12克,河南大约15克。吃盐多导致高血压,这是医学界公认。中国疾控中心说,长期高盐饮食,平均每天多吃1克盐,高压(收缩压)升高1,低压(舒张压)升高0.5。&&&&口味难改,限盐很难,那么就吃低钠盐。低钠盐,就是把普通碘盐的氯化钠去掉30%,再加进去30%的氯化钾,这其实是减钠加钾盐。钾,也有咸味,所以减钠不减咸。减钠可以降低血压,加钾则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因此,低钠盐一举两得,双重降压。&&&&钠和钾,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各占体重的0.2%,需要平衡摄入。天然食物含钠极少,钠主要靠食盐供给;蔬菜水果含钾丰富,但是人们吃得不够,据调查,人们从饮食中每天所摄取的钾一般仅为2克,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3.5克,尚差1.5克,从营养平衡来说,也需要吃加了钾的低钠盐。&&&&血压高,要吃低钠盐&&&&血压,就是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向压力,如同水流对堤岸的侧向压力。&&&&血流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向压力就大,血压就升高。血管有粗有细,最细的叫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壁,具有透水性。水分总是从浓度低的地方向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吃盐多,血液中的钠离子、氯离子多,血液浓度就高于血管外的体液的浓度,水分就源源不断地渗入毛细血管,这样,血管内的血流量就增加了,血压就升高了。&&&&血流加速,对血管壁的侧向压力就大,血压就升高。动脉血管若变得狭窄,血流就会加速。动脉血管壁的细胞肿胀,可使动脉血管变得狭窄。为什么肿胀呢?原来,在正常情况下,动脉血管壁细胞内的钾的浓度,与细胞外的钠的浓度是平衡的,但是如果吃盐多,钠就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浓度就升高,细胞外的水分也随之进入细胞内,于是血管壁细胞就肿胀起来,这样,血管就变得狭窄了,血流就加速,血压就升高。&&&&吃盐多,体液中钠就过多,就影响内分泌,导致某几种激素增加,这几种激素可致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可致血管变窄,那么血压就升高。&&&&有的人吃盐多,血压却不高,那也要限盐,不限盐会提高得高血压的几率。口味改不了,那么就吃低钠盐。&&&&低钠盐减钠加钾,血管壁细胞外钠的浓度降低了,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把细胞外的钾泵入血管壁细胞内,细胞内钾的浓度增加了,这样,细胞内外的浓度就平衡了,血管壁细胞就不会吸水肿胀,血管就不会变窄,血压因此而下降。&&&&白领亚健康,多为缺钾。心律不齐、头昏眼花、疲乏无力、无精打采、厌食、腹胀,这些亚健康症状,也是缺钾症状。亚健康者,即使血压不高,也要吃低钠盐。血脂高,要吃低钠盐&&&&血脂高与血压高,常常相伴相随,互为因果,所以血脂高也要吃低钠盐。&&&&血压高,对血管壁的压力就大,血管壁内膜细胞就变形,细胞间隙就加大,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就穿透内膜聚集在内膜之下,越聚集越多,把内膜顶起来,鼓成一个包,这个包就叫斑块。有了斑块,血管就不那么软了,就硬化了,而斑块的颜色像小米粥,浅黄色的,所以就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后,血管变窄,血流加快,血压就升高。血压升高则导致新的斑块,新的斑块导致血压继续升高。如此恶性循环。斑块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脑中风、心肌梗死。绝大多数的脑中风、心肌梗死,直接原因都是血压升高。&&&&血脂高则血液稠,血液稠即浓度高,高于血管外体液的浓度,那么血管外的水分就渗透进来,血流量就增加,于是血压就升高。&&&&假如营养极度缺乏,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太少,浓度很低,那么血液中的水分就会渗出血管,聚积在细胞间隙,引起全身浮肿。“三年困难时期”全民饥饿,全民浮肿,原理就在于此。&&&&糖尿病,要吃低钠盐&&&&胰腺上的岛状细胞叫胰岛细胞,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叫胰岛素,胰岛素不仅调控血糖,也调控血脂、血压。胰岛素少了,不仅血糖高,血脂、血压也高。所以,糖尿病也要吃低钠盐。&&&&人们吃的淀粉、脂肪、蛋白质,在十二指肠被酶分解为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然后被肠绒毛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给每个细胞输送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胰岛素作用于全身细胞,让细胞利用、消耗葡萄糖。如果胰岛素很少,那么全身细胞利用、消耗葡萄糖就会大大减少,于是血糖就会上升,以至于通过尿来排出葡萄糖。&&&&胰岛素作用于全身细胞,还让细胞里的促进脂肪合成的酶增强活性,从而促进脂肪合成,同时也让分解脂肪的酶降低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如果胰岛素很少,脂肪合成就很少,脂肪分解就增加,那么用于合成脂肪的脂肪酸就很多,而脂肪酸可以转化为甘油三酯、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进入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导致冠心病、脑中风风险增加。斑块又使血管变窄,血管变窄则血流加快,血流加快则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则使冠心病、脑中风的风险更大。&&&&胰岛素作用于全身细胞,让细胞里的促进蛋白质合成的酶增强活性,从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也让分解蛋白质的酶降低活性,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如果胰岛素很少,蛋白质合成就很少,蛋白质分解就增加,那么用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就很多,而氨基酸可以转化为脂肪酸,脂肪酸再转化为甘油三酯、胆固醇,那么就在血管里形成更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使血管变窄,血压升高,使冠心病、脑中风的风险更大。&&&&因为胰岛素很少,血管里的血糖、脂肪酸、氨基酸、甘油三酯、胆固醇都增加了,血液的浓度就增加,血管外的水分就渗入血管,血流量就增加,血压也因为这个因素而升高。&&&&就是由于以上原因,糖尿病或合并高血脂,或合并高血压,甚至既合并高血脂又合并高血压,临床上常有“糖尿病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之称。&&&&正常人每天吃盐别超过5克,糖尿病患者则每天别超过3克。这是因为钠可以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使淀粉酶分解更多的淀粉,产生更多的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缺钾。这是因为:胰岛素减少,细胞膜上“钠钾泵”的活性则增强,钾都被泵入细胞内了,细胞外的钾少于正常值;同时,糖尿病患者尿多,血液里的大量钾也随尿液排出体外;而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需要降血压,有的需要服利尿的降压药,利尿则排出更多的钾。所以,糖尿病往往“低血钾”,患者因此少气无力,站都站不住。看来,既要限钠,又要避免缺钾,那么就要吃减钠加钾的低钠盐。&&&&吃降压药,也要吃低钠盐&&&&降压药有几十种,可以分为四大类:&&&&1.利尿剂:吃盐太多导致高血压,排尿的同时,也排出了血液里的钠。排尿、排钠降血压,是釜底抽薪。&&&&2.钙通道阻滞剂:血管壁细胞的细胞膜上有钙通道。钙进入细胞,浓度增加,可激活激素,引起细胞收缩,使血管对血液的阻力增加,血压因此升高。钙通道阻滞剂就像门卫,把住钙通道的大门,不让钙进去,就降了血压。钙留在血液里,对身体还另有好处。我们肌肉抽搐,腿肚抽筋,就是因为血液里、肌肉里缺钙。&&&&3.血管受体阻滞剂:人体分泌的十几种激素中,有若干种激素可与血管上的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则血管变窄,使血压升高。血管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止受体与激素结合。&&&&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一种激素可以使血管紧张,叫血管紧张素,它又分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Ⅰ使血管一般紧张,这属于正常;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过度紧张,从而使血压升高。体内有一种转化酶可以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那么血管就从“一般紧张”变为“过度紧张”,使血压升高。抑制这种转化酶就可降血压。&&&&一个高血压患者适合哪种降压药,应当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医生认为你该吃药,请不要拒绝。就有那么一些人,认为一旦用药,就不能停用,因而拒绝吃药,结果导致严重后果。&&&&吃降压药,同时吃低钠盐,这是药疗加食疗,降压效果更好。纯粹吃药降压,因人而异,因药而异,降压效果并不一致。纯粹吃低钠盐,可以降血压,但并不能取代降压药。&&&&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农村做试验:随机选择104人,年龄在30岁至80岁之间,试验前后饮食不变,吃降压药的照吃降压药,只是把普通碘盐换成低钠盐。试验期一年。结果高压平均降了10,低压平均降了5。&&&&中南大学2010年临床试验:选择住院的60~80岁的高血压老人60人,分为两组。结果:吃降压药+普通钠盐,24小时内血压达标率为36.7%;吃降压药+低钠盐,24小时内血压达标率为&&&&73.3%。&&&&十几年来许多试验都证明,低钠盐对几乎所有降压药的降压效果都有帮助。也有人从理论上推断某些降压药结合吃低钠盐会使血液中的钾升高,但是许多临床医生指出,血钾升高并未造成什么副作用,而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血钾不用处理就会自然降下来。&&&&河南省卫生部门调查,全省15岁到75岁的人患高血压的占1/4,高血压患者有2000万。这2000万高血压患者都应吃低钠盐。&&&&提倡低钠盐,世界在行动&&&&在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只有45%,有55%的患者不知道自己血压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只有36.2%,有63.8%的患者没接受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为11.1%,有88.9%的高血压患者没有把血压控制住。&&&&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主要诱因。以前吃饭,以饭为主,以菜配饭,虽然口味重,但是吃菜并不多,所以吃进去的钠盐也不多。现在吃饭,以菜为主,饭是配菜的,依然口味重,吃进去的钠盐就比过去多得多。而且,为了炒菜炒得香,还放各种调料,而各种调料也都含有盐,于是口味越来越重。生活水平高了,就会经常去饭店,饭店的饭菜为了出味,放的盐和调料更多。中国疾控中心2013年8月底公布:调查北京大小饭店的主食、汤羹、凉菜、热菜共998种菜肴,无一不咸;调查2204名消费者,摄入的钠盐无一不超标,一顿摄入的钠盐,超过一天的推荐量。&&&&发达国家都在减钠加钾降血压。日本1975年开始,芬兰1979年开始,英国2003年开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韩国最近两三年开始。临床调查证明,每天吃盐限制到9克以下,人群平均高压可降10,低压可降5,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可减少70%以上。&&&&我国发改委2005年就批准低钠盐标准。卫生部联合15部委下发《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目标是将人均吃盐降到9克以下。为什么不是5克,而是9克?因为亿万人民的口味习惯改变起来很难,世界各国都没有达到5克。在《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指导下,我国各省、市、区都在限钠,提倡低钠盐。北京最早,2010年就开始了,其他省、市、区在2012年、2013年相继开始。&&&&2013年5月召开的第十一次中国营养科学大会在报告中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4.5%,糖尿病为7.5%,高胆固醇为12.8%,高甘油三酯为26.6%。农村居民也大致如此。中国营养学会因此建议选用减钠加钾的低钠盐。&&&&补钾不会补成“高血钾”。“高血钾”是由于肾脏不排钾或用药不当导致的,除此之外,没有发现吃低钠盐导致“高血钾”的。肾的功能是排钠、排钾,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影响排钠、排钾,而低钠盐高钾,这就可能导致高血钾症。&&&&除了肾病患者,所有人都适宜吃低钠盐。健康的肾脏具有排钠、排钾的生理天性:钠,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因为钾不吃也排,所以需要吃低钠盐补钾,以达到钠钾平衡。&&&&人类吃盐,历史悠久,欲知古人吃盐多少,古代盐价多高,请登录大河健康网(大河网健康频道),点击主页左上角低钠盐专题。&&&&康平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江正龙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目前,中医食疗,作为一种比较理想而有效的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我国医药学和营养学界的重视,并已成为现代人体医疗保健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更经典的说法是: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食疗的历史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有些动、植物既可充饥又可保健疗疾,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并开始利用火。《礼含文嘉》中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可见火的发现是人类饮食营养养生保健的一次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陶器的出现和使用,食物的炮制不仅限于“火匕燔肉”和“石上燔谷”,烹调方法日益多样化,食物的味道也更加可口。此时期还出现了酒,在《吕氏春秋》中就已有“仪狄作酒”的记载,但最初只限于粮食作物和果实自然发酵而成的酒,此后又出现了复合成分的食用酒和药用酒。商代的大臣伊尹改革了烹饪器具,并发明了羹和汤液等食品,开创了煮食和去渣喝汤的饮食方法。公元前5世纪的周代,出现了专门掌管饮食营养保健的“食医”。此后,醋、酱、糖、豆腐等调料及食品也相继出现。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东汉名医张仲景治疗外感病时服桂枝汤后要“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在服药期间还应禁忌生冷、粘腻、辛辣等食物,可见其对饮食养生及其辅助治疗作用的重视。隋唐时期有很多食疗专著问世,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六专论食治,他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此后《食疗本草》、《食性本草》等专著都系统记载了一些食物药及药膳方。宋代的《圣济总录》中专设食治一门,介绍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宋代陈直著有《养老奉亲书》,专门论述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问题,重点谈论了饮食营养保健的重要作用。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继承食、养、医结合的传统,对健康人的饮食做了很多的论述,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此外,卢和的《食物本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及费伯雄的《费氏食养三种》等著作的出现,使食疗养生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食疗的分类粥类: 粥即用米加水煮制而成,如加入药物同煮便称作药粥,亦可将适量药汁兑入粥中供病人服用。它包括了食疗与药疗的双重效果。如干姜是中医用于温中散寒的药物,但无补养作用,只适用于里寒之症;粳米或糯米可以健脾益气,却没有散寒力量。若用干姜与米合煮粥服食,就成为具有温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寒的食治良方。又如用糯米煮成粥,在煎煮时加入适量葱、姜,煮熟后兑入一小杯醋,既能治疗感冒,又能防感冒。由于谷米煮粥,加入药特别是补益性的药粥,可以正常当作早餐或点心食用,既可充饥,又作食治。粥类食品简便易行,在古今食疗中用的最多。羹类: 羹又称汤,它是以肉、蛋、奶、海味等为主体原料,制成的较稠厚的汤液。可作为正餐,亦可作为佐餐食用。如百合银耳羹,用百合50克,银耳25克,冰糖50克,先将百合、莲子、银耳加水煮熟,用文火煨至汤汁稍粘,再加入冰糖,冷后即可食用。具有安神健脑之功,每晚睡前服,治失眠、多梦、焦虑、健忘。茶类:又称“代茶饮”,是指含有茶叶或不含茶叶的药物,经粉碎混合而成的粗末制品(有些药物不经粉碎亦可)。一般不用峻猛或过苦的药材。药茶用开水沏后或加水煮后,即可象日常饮茶一样频频饮之。如治疗风寒感冒的姜糖茶,即由生姜、红糖组成。又如菊花茶,即以中药菊花用水沏后频服,可治头晕、目眩,具有清热、明目之功。酒类: 亦称“药酒”,即用中药与酒相结合的一种液体剂型,可用浸泡法或酿制法制备。中医认为,酒能通血脉,去寒气,行药势。常用的药酒有枸杞酒、人参酒、鹿茸酒、健美酒等。但这种药酒的缺点是不能饮酒的人或肝肾功能差的人不宜用。食疗的优点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一、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二、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当然,食疗是最好的偏方,食疗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世界流行的食疗九法&现如今,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天然的治疗方法,比如通过饮食来治疗疾病。下面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九种食疗方法。食疗长期坚持才有用最近常有病人问我,所谓的“食疗”到底管不管用?大街上到处都是打着“药膳”旗号的餐馆;报纸上、网络上、电视上也在天天宣传,吃这种食物可以抗癌,吃那种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我们往往虔诚地按图索骥,但吃了之后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就谁也说不清了。1.红萝卜治痛风:东北一种特殊的红萝卜富含大量的钾、磷、硒、活性酶、维生素c、维生素k等物质,对人体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具有很好的效果。红萝卜分为雌性大红萝卜和雌雄同株两种,其中雌性萝卜的功效要优于雌雄同株的。2..红茶防治流感 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为此,研究人员提出:在流感高发季节,人们常饮红茶或坚持用红茶水漱口可以预防流感。3.维生素B6防治糖尿病 法国、意大利及日本均有报道,维生素B6低于正常值的糖尿病患者,每日供给100毫克维生素B6,6周后四肢麻木及疼痛等症状会减轻或消失。平时多吃糙米、面粉、蛋、白菜、干酵母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同样对防治糖尿病有效。4.牛奶防治支气管炎 美国学者最近的一项调查统计发现,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有31.7%是从来不喝牛奶的,而每天喝牛奶的吸烟者中患支气管炎的人却低于20%。牛奶中所含的大量维生素A可保护支气管和支气管壁,使之减少发炎的危险。牛奶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小心哦!5.蜂王浆防治英国科学家对200名患者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个新结论:每天服用一次蜂王浆的患者,其疼痛减轻程度高达50%,关节灵活度也改善了17%。6.橘汁防治尿道感染 美国妇产科医生研究认为,易患尿道感染的人,每天喝300毫升的橘汁,有助防治尿道感染,其效果比单纯饮水要好。7.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篇科研论文指出,每天坚持吃一把南瓜子(50克左右),可治疗前列腺肥大,明显改善第三期病情。因为南瓜子中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初期的肿胀,同时还有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8.淀粉类食物防治肠癌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表明,澳大利亚结肠癌发生率是中国人的4倍,其主要原因就是澳大利亚人摄入的淀粉少。专家们指出,香蕉、土豆、豌豆等富含淀粉类食物中的丁酸盐能直接抑制大肠细菌繁殖,是癌细胞生长的强效抑制物质。9.菠菜防治视网膜退化 美国哈佛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吃2~4次菠菜,可降低视网膜退化的危险。据称,菠菜保护视力的关键是类胡萝卜素,此化合物存在于绿叶蔬菜中,可防止太阳光对视网膜的损害。&低盐饮食是食疗基础可以说,低盐饮食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基础。低盐饮食严格讲就是限制钠的饮食。因此所有含钠高的食物都应限制。高钠食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食盐、味精、酱油、酱等调味品;二是各种盐脯制食品,如各式脯菜、咸菜、腊肉、腊鱼、板鸭、香肠、红肠等。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3克(中号牙膏盖为1克)或酱油10~15毫升。低盐饮食禁用第二类食物。味精的含钠量是食盐的一半,也必须注意限量使用。此外,各种面制食品中一般也含有一定量的钠(小苏打),因此也应限量食用。由于各种天然新鲜食物的含钠量都很低,因而只要注意限制调味品的使用,即少用盐、味精和酱油,多用糖、醋,低盐饮食是不难做到的。此外,中药"秋石"和市售低钠盐都可以用来增加咸味。但是,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钾,因此应当咨询医师。在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衰竭晚期时应慎用或不用,以免导致高钾血症。低盐饮食主要适用于有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和少尿的肾脏病患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肾脏病饮食。但是,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脏病患者一般不能采用低盐饮食。因为这些疾病时可能会发生钠在尿液中丢失过多,导致低钠血症和血容量不足等问题出现。故此时应注意补充钠,宜进食高钠食物。禁忌1、下面是不同的编者列举的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1)一般用发汗药应禁生冷,调理脾胃药禁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鱼腥,止泻药禁瓜果。这些禁忌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芡黄、百合、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猪心忌吴茱萸;鲤鱼忌朱砂;雀肉忌白术、李子;葱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蜜;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2)古人对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讳,其道理虽不充分,但在药膳应用中可作参考。这些禁忌是:猪肉忌荞麦、鸽肉、鲫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等,这些禁忌的应用主要是宜使人气滞、生风、生疮、发病等。2、四季饮食宜忌四时调食,即顺应自然界四时之变化,适当调节自己的饮食。这种四时调食的观点是建立在中医养生学整体观念基础上的。饮食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一个方面,所以在饮食方面也应该适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春三月,人体肝气当令,所以饮食宜减酸益甘,以免肝气生发太过,特别是素体肝阳偏亢者,春季最宜复发,因此除了注意饮食调节外,最好以药物预防,可用甘味食物养脾气。夏三月,气候暑热,人体消化机能下降,故宜吃清淡、宜消化的食物,特别要注意多吃些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夏天出汗较多,津液相对亏乏,故适量饮用“绿豆汤”等冷饮,补充水分、清热解暑。但冷饮不宜过量,否则有害无益。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饮茶解暑的习惯。现代研究证明,茶叶除含有粗纤维、胶质、叶绿素外,还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鞣质、维生素、麦角田醇、挥发油,以及少量的烟酸、硫胺、叶酸、蛋白质、矿物质等。饮茶能提神醒脑,解除疲劳,增强记忆力。因此,夏季饮茶解暑要比冷饮效果更好。秋三月,是肠胃道疾病的好发季节,此时尤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此外,立秋之后,不可贪吃冷饮凉食,以免损伤脾胃。冬三月,阴盛阳衰,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较好时机。冬季进补的关键是食补,补益之品甚多,可因人而宜。气虚者,表现乏力、气短、头晕、出虚汗等症时,可用人参炖鸡汤;血虚者,表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手足麻木时,可以多吃红枣、桂圆、动物的血和肝脏;阴虚者可吃团鱼、乌龟和淡菜等;阳虚者可进补牛、羊肉及狗肉等温中补虚、和血暖身的食品。小知识中医所论述的虚症,可分阳虚、阴虚、血虚、气虚。那么该如何分辨这些虚症呢?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什么是血虚?什么是气虚?这对中医专业人士来说不是很那辨别的问题。但对多数患者来说却很茫然。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具体地说:阳虚症。症状表现:怕冷,口不易渴或喜热饮,咳清稀的泡沫样痰,常吐清水,大便稀或常腹泻,常腹痛不适,但用手按压腹部痛可减轻,或热敷腹部腹痛可好转,小便清长,手足不温或很凉,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等。舌苔白厚,舌质淡嫩,脉象沉、迟钝、无力、虚弱。白天不热也容易出虚汗,口唇清淡,口中常淡而无味等。阴虚症。自觉内部有热,手心、足心、心口都觉热,咽干口燥,饮水多,有时午后带热,晚上醒后觉出汗(盗汗),大便干结,尿黄短,面部颧红,精神烦躁不安,坐卧不宁,常失眠,唇红干裂。舌红少苔,舌干裂,舌质嫩红,脉细数无力等。血虚症。由于心脾功能差,易失血、缺血、贫血而出现血虚。表现为头晕,无力,心悸,心烦,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少言懒语,精神差,舌淡白,脉弱。气虚症。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机体抗邪能力减低、生理机能减低而出现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全身虚弱、元气不足、阳痿、遗精、早泄、、脱发、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等。可分肾气虚、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又常和血虚同时出现,但又各有其特点。“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水篇”被列为全书之首,并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人们水的医疗保健作用。而美国医学博士巴特曼在《水是最好的药》一书中,解释了一项新的发现:不健康的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根源,震惊了世界医学界。“中西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对水这样‘情有独钟’,足见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消化不良、头痛、风湿性、压力与抑郁、高血压、高胆固醇、哮喘、过敏等都与水有关。人们都想健康长寿,我觉得选择好水、养成正确的饮水习惯就是第一步。”酸性化——人体万病之源近两年,“亚健康”已经广为流行,亚健康人群也迅速扩大。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判断健康与亚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体液的PH值。健康人的体液PH值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体质。但这部分人只占人群的15%左右。更多的人PH值在7.35以下,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也就是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的酸性体质。发现痛风、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病人几乎每个人都是酸性体质。每天抽烟喝酒、大鱼大肉,再加上情绪压力大、长期服药,身体都酸化了。”一位营养专家介绍说,“对这部分人来说,调整身体的酸碱平衡是当务之急。&食疗误区什么是食疗误区(1)盲目进补:补错方向。有些人自觉身体虚亏,便常用补益药如人参酒、黄芪淮山羹、参芪精之类来进补,以为有益无害,不料这类东西对阴虚的人(面色苍白、惊悸不安、低热、盗汗、口渴、舌红少苔、失眠多梦)来说是不可用的,用了反而消耗阴津,使症状更加重。上述诸补益食疗制剂对气虚的人很有作用,这类人动则气喘,头昏自汗、大便稀薄,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用上述补益药就对症了。所以,必须对症进补。再如,有些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出现肺阴虚的症状(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咯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如用了偏于甘温的红人参,反而使病情加重,应该用西洋参、沙参以益气养阴清热,对于此类阴虚咳嗽,用鲜地粥、蜜饯百合来服用,是有益的。补益过头。老年人大多消化力弱,脾胃虚弱,此时如用了多量的龙眼肉、熟地、阿胶之类滋腻之品,将使脾胃消化能力减弱,饭量减少,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滋腻太过,也是进补中常易出现的错误。如老年人如确实阴虚,要用熟地、阿胶之类,也应小量,不宜过于滋腻。服用适量冰糖黄精汤、一品淮山之类也是个良好的选择。鹿茸确能补精助阳,是著名补阳药,如骤用大量,就会了现鼻子流血、眼红、头晕等上火症状。所以要掌握一个度,从小量开始。想当然进补。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补品,多用无妨。比如鱼肝油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D,人体在维生素A缺乏时可得干眼病及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时可导致佝偻病,但实际上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A已足够生理需要,只有在得了慢性、胰腺炎、腹泻时才会出现维生素A的缺乏。此时,一方面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一方面适当补充维生素A。如盲目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毛发脱落,皮肤瘙痒,维生素D盲目长期大量应用,可致低热、烦躁、厌食、肝脏肿大、肾脏损害、骨骼硬化等。其他的维生素类药品,也不宜盲目想当然用来作为补药,如维生素C长期大量服用,可致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维生素B1大量盲目应用可致头痛、烦躁、心律失常、浮肿和神经衰弱。(2)滥用"药物食品":近些年来,"药物食品"流行起来。这些"药物食品"一旦滥用,危害很大。它能使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致病。如"人参软糖"、"鹿茸软糖"、"人参奶粉"、"人参饼干"等。人参有促进性腺激素分泌的作用,鹿茸一般用来治疗阳痿,儿童如随意食用这类所谓"药物食品",会使儿童早熟,出现长胡须,长阴毛等性发育提前现象。还有些"药物食品"(如一些饮料)含有咖啡因等兴奋药物,大量使用,干扰人体的生物节律,有害健康。还有的人自制"药物食品"。如有人认为甘草是有益无否的良药,加上其甜味很可口,于是便把甘草泡水当茶饮。这是十分危险的。这种"甘草茶"服久了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钠、缺钙性抽搐。更有甚者,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一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有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服用强的松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维持生命。&&& (3)不辨宜忌:在进行食疗的过程中,辨清食物对不同的人的宜忌十分重要。比如吃鱼,许多人认为人人皆宜。其实不是如此。鱼所含的鱼油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对防治冠心病和脑血栓形成大有益处,可是因其降低了血小板的凝聚性,可引起各种自发性出血,包括脑出血。有研究表明:因纽特人以鱼为主食,他们几乎没有人患冠心病和脑血栓,但脑出血却成了他们重要的死亡原因。所以,有脑出血倾向或已经有过脑出血史的人,就不宜盲目大量进食鱼类。食疗的注意事项遵守食疗原则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防治。与此相反,若不遵守食疗原则就不利于这种目的,甚至有害。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分述如下:1,食不偏嗜:合理膳食首先要求人们饮食要多样化。中医以五味代表各种食物及其特点,也认为各种食物的摄取不能有偏;如果长期偏食,就会影响正常生理状态甚至发生疾病。如《黄帝内经》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以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喘,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又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拨;多食辛,则脉急而瓜枯……。”都反复说明了这一问题。合理膳食也要求人们膳食的粗细、荤素要搭配、协调,尤其不能吃含饱和脂肪酸过多的动物性膳食。因为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对大多数人来说,会增高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古代中医也指出“膏粱厚味”足以使人致病。生活中人们确有偏食辛辣者,有偏食煎炒、油腻者,有嗜醇酒者;儿童多偏爱零食、肉食。这些对健康都是不利的。在口味的偏爱中,爱吃较甜或较咸都是有害的。甜食主要是糖或含糖的食物,由于龋齿的发病率与食糖多少呈正相关,故要少吃糖和甜食保护牙齿。咸食是盐和含盐的食物,盐含钠和氯。由于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钠的摄入呈正相关,故食盐不宜多吃。为了预防高血压,每人每天吃盐以不超过10g为宜。高血压病人尤以限制吃盐为好。至于饮用高度白酒若无节制,会使食欲下降、饮食减少,以致营养缺乏,严重的还会产生酒精性肝硬化。因此应少饮或不饮酒,尤其是高度酒。孕妇、儿童则均忌饮酒。此外,《黄帝内经》指出:“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金匮要略》也说:“服食节其冷热”。说明既不能过食生冷、瓜果,也不能食温度过高、辛温燥热的食物。因为前者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少食腹泻、腹痛,或妇女等;后者易肠胃积热、伤阴劫液,引起口渴咽干、胃脘灼热或腹痛、便秘,也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2,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或饥饱适当都是指饮食要适度,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它是保证合理膳食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当食欲得到满足时,热量需要即可以满足,表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的体重也可以维持正常。进食过少引起消瘦,进食过多引起肥胖,无疑都是不好的。我国古代对饮食过多给人带来的损害十分注意。《黄帝内经》说,饮食“勿使过之,伤其正也”。首先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再则可引起某些疾病。对于饮食营养过于丰富造成的严重后果,《寿世保元》指出:“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如何掌握好饮食有节《饮膳正要》说得好,“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至今也是十分可行的。3,妊娠、产后饮食宜忌:妊娠、产后因孕育胎儿或哺乳等特殊生理情况,因此要选用适宜的饮食而避忌不适宜的饮食。总体来说,孕妇的饮食要从谷物粮食、动物性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热量,饮食要多样化,并根据妊娠不同阶段拟定饮食。如早期出现孕吐,饮食要投其所好,少吃多餐。2~3月孕吐消失后应多食富含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大豆与干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忌食过咸、含钠多的饮食,如咸鱼、腊肉。妊娠后期有水肿等情况时,饮食宜清淡,要少吃盐,宜食有健脾利湿功能的鲤鱼、鲫鱼、赤小豆、薏苡仁;同时还应食含铁、钙丰富的动物肝脏、肉松、豆制品。此期由于胎儿逐渐长大,影响脾胃运化,故应少食芋子、番薯、蚕豆、碗豆等易引起腹涨的食物。此外,妊娠期因脏腑经络之血皆注于冲任以养胎,机体相对处于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状态,所以一般都应忌食辛辣刺激和温燥的饮食,如姜、辣椒、桂皮、酒、羊肉、狗肉等。产后因产时的体力消耗与出血,产妇处于虚弱状态,又有哺乳的需要,因此应多食富含脂肪、蛋白质和能补养气血的饮食,如动物性饮食、豆类、干果,或在膳食中添加黄芪、党参、当归、大枣等。产后大便困难者,可多食蔬菜、芝麻、胡桃仁等。食量要根据产妇的胃口逐渐增加,饮食要容易消化。勿食生冷坚硬和过于肥腻味厚的食物,以免损伤胃气。4,病中饮食宜忌: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就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它表明疾病时对饮食应有所选择,由于疾病和证候的不同,饮食宜忌也不一样。如脾胃虚寒,腹泻腹痛者,宜食易消化、能补脾温中的饮食,如含山药、莲子、大枣、砂仁、胡椒之类的饮食;忌食寒凉的生冷瓜果和滋腻的饮食,如冰棒、冷饮、西瓜、糯米饭、海参、肥肉。阴虚内热,发热心烦、口渴者,宜食能养阴清热的饮食,如含西瓜、番茄、芹菜、莲子心、麦冬之类的饮食;忌食温燥、辛烈刺激的饮食,如姜、辣椒、羊肉、浓茶、酒、咖啡。糖尿病人宜食有助于降糖的饮食,如含山药、麦冬、甜菊叶、黄芪之类的饮食;忌食精制糖及其制品。一般来说,患病期间,都宜食性质温和、易消化、营养合理的饮食,忌食坚硬、粘滞、腥臭和过于油腻的饮食。在疾病初愈,食欲刚好转时宜以糜粥调养,不可骤进日常饭菜或肉食之类厚味的饮食。以免难于消化,脾胃受累,甚至病难痊愈或疾病复发。尤其是胃肠道疾病较为常见。除上述外,一般性饮食卫生也是值得注意的。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1:08
江正龙大夫的信息
江正龙大夫电话咨询
江正龙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江正龙大夫
江正龙的咨询范围: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胃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淋巴癌,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膀胱癌。
江正龙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肿瘤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煮粥放多少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