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a的平衡浓度商和平衡常数还是0.01?不是已经跟Y反应了么?

气体化学反应中是压强决定反映限度还是浓度按照现在的主流解释是浓度,但是是为什么呢?不明白,求解答.
压强,但是实质上是浓度.对于气体来说,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浓度就越大
为什么?这只是市场上的主流回答,但是从来没有说明过原因。说的压强影响反应只是因为影响了浓度才会造成平衡的移动,但是我认为压强对平衡时有影响的,可能 不在中学需要掌握的范围内。
中学就可以解决,根据克拉珀龙方程pv=nRT
充入稀有气体,体系中的压强会增大,如果不是理想气体,则气体间的势能增大,按理说应该对平衡有影响,但不知道对理想气体是否也是这样?
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不一样,在化学里面很少涉及理想气体这个概念,只考虑恒温恒压和恒温恒容两种情况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5年课后作业题参考答案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2015年课后作业题参考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8|
上传日期: 08:27:1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5年课后作业题参考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分析化学第六课后答案及思考题讲解.doc10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分析化学第六课后答案及思考题讲解.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0.1mg,要使试样的称量误差不大于0.1%,则至少要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设至少称取试样m克,
由称量所引起的最大误差为0.2mg ,则
答:至少要称取试样0.2g。
2.某试样经分析测得含锰质量分数(%)为:41.24,41.27,41.23,41.26。求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各次测量偏差分别是
CV ×100% 100% 0.044%
3.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计算标准偏差s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解: % 20.41% s % 0.02%
查表知,置信度为95%,n 3时,t 4.303
20.410.05 %
4.水中Cl-含量,经6次测定,求得其平均值为35.2 mg.L-1,s 0.7 mg.L-1,计算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查表得,置信度为90%,n 6时,t 2.015
35.2± mg/L
35.2±0.6 mg/L
5.用Q检验法,判断下列数据中,有无舍去?置信度选为90%。
(1)24.26,24.50,24.73,24.63;
(2)6.400,6.416,6.222,6.408;
(3)31.50,31.68,31.54,31.82.
解:(1)将数据按升序排列:24.26,24.50,24.63,24.73
可疑值为24.26 Q计算
0.51 查表得:n 4时,Q0.90 0.76
Q计算<Q0.90表
故24.26应予保留。
(2)将数据按升序排列:6.222,6.400,6.408,6.416
可疑值为6.222
0.92 Q计算>Q0.90表
故6.222应舍去 (3)将数据按升序排列:31.50,31.54,31.68,31.82
可疑值为31.82
Q计算<Q0.90表 故31.82应予保留。
6.测定试样中P2O5质量分数(%),数据如下:8.44,8.32,8.45,8.52,8.69,8.38 .用Grubbs法及Q检验法对可疑数据决定取舍,求平均值、平均偏差、标准偏差s和置信度选90%及99%的平均值的置信范围。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精品解析:河南省中原名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超值!),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S-32cl-35.5I=127Na-23Mg-24Al-27Cu-64Zn-65Fe-56Ag-100K-39Ca-40Ba-137第l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答题卡上)1.能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料产物如CO2、H2O、N2等能够实现利用太阳能让它们重新组合(如右图),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B.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相同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c(H2)减小C.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通入CH4气体D.10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来源:]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5.在298K、100kPa时,己知:则间的关系正确的是()6.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干逆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来源:Z,]7.下图所示的直型石英玻璃封管中充有气体,左端放置不纯的镍(Ni)粉。在一定条件下,Ni可以与CO(g)发生如下反应:但Ni粉中的杂质不与CO(g)发生反应。玻璃管内左右两端的温度分别稳定在350K和470K,[来源:学§科§网]经过足够长时间后,右端的主要物质是A.纯Ni(s)和Ni(CO)4(g)B.纯Ni(s)和CO(g)C.不纯Ni(s)和CO(g)D.不纯Ni(s)和Ni(CO)4(g)8.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过程中B、C的物质的量髓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反应运平衡后在时分别都只改变了一种条件,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min内,v(B)=0.1mol/(L?min)B.t1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C.t3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此时c(B)不变D.t4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此时c(B)不变9.N2O3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2O3(g)4NO(g)+O2(g)△H>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t/s050010001500c(N2O3)mol/L5.003.522.502.5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A.500s内N2O3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s)-1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000s时转化率为50%C.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3(g)浓度为2.98mol/L,则T1K3,则T1>T310.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估计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下列是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来源:学科网]根据键能数据估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H为()A.-1940kJ?mol-1B.1940kJ?mol-1C.-485kJ?mol-1A.485kJ?mol-11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未配平)。温度为T0时,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生反应,Z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正反应的反应热△H>0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37.5%D.发生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12.实验室用4molSO2与2molO2进行下列反应:△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A.40%B.50%C.80%D.90%13.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XYZ25℃时初始浓度/molL-10.10.2025℃时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50℃时平衡浓度/molL-10.060.080.0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该反应可表示为X+3Y?2Z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X浓度减小.D.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分解速率是Z的分解速率的1.5倍1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及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B.已知C(石墨,s)=C(金剐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D.已知.15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16.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T1>T2>T3B.正反应速率:v(a)>v(c)v(b)>v(d)C.平衡常数:K(a)>K(c)K(b)=K(d)D.平均摩尔质量:M(a)M(d)17.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b路线制氢更加有利C.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D.降低温度,可提高b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1表示可逆反应温度的情形B图2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C.图3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图4表示常温下,两份足量、等浓度的盐酸与等量锌粉反应时,其中一份(虚线表示)滴加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6分)19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反应(填“吸热”“放热”);(2)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c(C)___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__,原因是____;(4)己知热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活化能为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来源:学&科&网Z&X&X&K]B.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MPa-50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过氧化氢分解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剖,使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量多D.久制的氯水酸性增强20某校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有关NO2气体的系列实验。(1)如右图所示,烧瓶中放有少量铜片,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加入过量浓硝酸,烧瓶中产生气体的颜色是____,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颜色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上述各颜色的原因________:(2)反应结束后.夹住橡胶管,取出导管。若要使试管中的气体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简述实验方法:(3)将烧瓶浸入冰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4)在80℃时,将0.40molN2O4气体充入2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时间(s)020406080100n(N2O4)/mol0.40a0.20cdEn(NO2)/mol0.000.24b0.520.600.60①计算a=___,此温度对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②改变条件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能使C(NO2)/c(N2O4)值变小的措施有(填序号)____。A增大N2O4的起始浓度B升高温度C.使用高效催化剂D.向混合气体中通入稀有气体21.丙烷在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它21.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作为能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已知:①2C3H8(g)+7O2(g)T6CO(g)+8H2O (l)△H1=-2741.8kJ/mol ②2CO (g)+O2(g)T2CO2(g)△H2=-566kJ/mol反应C3H8(g)+5O2(g)T3CO2(g)+4H2O (l) 的△H=______.(2)现有1mol C3H8在不足量的氧气里燃烧,生成1mol CO和2mol CO2以及气态水,将所有的产物通入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可逆反应:①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a.体系中的压强不发生变化b.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d.C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②T℃时,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g)和H2O(g),发生反应并保持温度不变,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第5、6min时的数据是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后测得的。则第4-Smin之间,改变的条件____,第5-6min之间,改变的条件是____。(3)一定温度下,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并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10min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原来的7/8,则N2的转化率a(N2)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22.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1)该实验探究的是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大小关系是 > (填实验序号)。(2)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4.48m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c(MnO4-)=mol/L(假设混合溶液体积为50mL)(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下图,其中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搜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_满分5_满分网
当前位置: >
> 试卷信息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棉花、羊毛、腈纶和涤纶都属于合成纤维
B.明矾可用作除去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混凝剂
C.使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D.利用油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可制取肥皂
2. 难度:中等
下列事实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
B.高温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保护膜:2Fe+6H2O(g)
2Fe(OH)3+3H2
C.工业制取漂粉精: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D.实验室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3. 难度:中等
氯霉素主要成分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能发生水解反应
C.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能发生催化氧化
4. 难度:中等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溶液中:K+、Na+、Br-、AlO2-
B.无色溶液中:H+、K+、MnO4-、C2O42-
C.c(Fe3+)=0.1
mol·L-1的溶液中:K+、H+、SCN-、I-
D.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0-13 mol·L-1的溶液中:Na+、NH4+、SO42-、HCO3-
5. 难度:中等
利用下图装置电解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中从b电极向a电极迁移
D.若a为铜,则a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6.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水解可用于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B.丙烯酸甲酯可通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D.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
7. 难度:中等
某种碳酸饮料中主要含柠檬酸、碳酸、白砂糖、苯甲酸钠等成分,常温下测得其pH约为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柠檬酸的电离会抑制碳酸的电离
B.该碳酸饮料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C.常温下,该碳酸饮料中KW的值大于纯水中KW的值
D.打开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降低了CO2的溶解度
8. 难度:中等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
A.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
B.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为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
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D.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9. 难度:中等
铅蓄电池反应原理为:Pb(s)+PbO2(s)
+2H2SO4(aq) 2PbSO4(s)+2H2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 – 2e-=Pb2+
B.放电时,正极得电子的物质是PbO2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硫酸浓度减小
D.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4
– 2e- +2H2O=PbO2+4H++SO42-
10. 难度:中等
X、Y、Z、W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Z元素的-1价阴离子、W元素的+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均与氖原子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极性键
B.X单质和Z单质在暗处能剧烈反应
C.含W元素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D.Z离子半径小于W离子半径
11. 难度:中等
t ℃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初始浓度/mol·L-1
2 min末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 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1·min-1
12. 难度:困难
有0.1 mol·L-1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①中,c(CH3COO-)= c(H+)
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等于溶液③中的c(CH3COO-
)
C.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CH3COOH)=c(Na+)
D.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Na+)& c(CH3COO-)&
c(H+)& c(OH-)
13. 难度:中等
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 C&&&&&&&&&&&&&&&&&&&&&&&&&&&&&&&&&&&&&&&&&&&&&&& D
食盐水&&&&&
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
置于光亮处
目的 验证铁钉发生
析氢腐蚀 验证Fe电极被保护 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
14. 难度:中等
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 +I2(g)
2HI(g)
△H=—a kJ·mol-1
已知:(a、b、c均大于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
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二、填空题
15. 难度:压轴
蓓萨罗丁是一种治疗顽固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有研究者设计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已略):
已知:Ⅰ. &&&&&&&&&&&Ⅱ.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分子式为&&&
; F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
(2)原料A的结构简式为&&&&&
;原料B发生反应④所需的条件为&&&&&&

(3)反应①、⑥所属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4)反应②、⑤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②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5)对苯二甲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写出其中任意一种的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②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16. 难度:困难
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
②NH3的稳定性比PH3&&&&&&&
(填写“强”或“弱”)。
(2)如下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①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
(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
Fe2++2NH3·H2O=Fe(OH)2↓+ 2NH4+ 和&&&& &&&&&&&&&&&&&&&&&&&&&&&&。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 。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中有0.3 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 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 难度:压轴
硫酸工厂的烟气中含有SO2,有多种方法可实现烟气脱硫。
(1)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中,SO2被氧气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湿式吸收法”利用吸收剂与SO2发生反应从而脱硫。
已知:25℃时,H2SO3
&HSO3 -+H+&&&
K=1.5×10-2
H2CO3 HCO3 -+H+&& K=4.4×10-7
下列试剂中适合用作该法吸收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石灰乳&& &&&&&b.
Na2SO3溶液& &&&&&c.
Na2CO3溶液&&&
②“钠碱法”用NaOH溶液作吸收剂,向100 mL 0.2 mol·L-1 的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0.448 L SO2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pH&7,则溶液中下列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HSO3-)& c(SO32-)&
c(H2SO3)
b.c(Na+)&c(HSO3-)&
c(H+)& c(SO32-)
c.c(Na+)+c(H+)= c(HSO3-)+c(SO32-)+c(OH-)
(3)某硫酸厂拟用烟气处理含Cr2O72-的酸性废水,在脱硫的同时制备Cr2O3产品。具体流程如下:
①吸收塔中反应后的铬元素以Cr3+形式存在,则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中和池中的反应除生成Cr(OH)3沉淀外,还会产生某种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
18. 难度:困难
人类活动产生的CO2长期积累,威胁到生态环境,其减排问题受到全世界关注。
(1)工业上常用高浓度的K2CO3 溶液吸收CO2,得溶液X,再利用电解法使K2CO3 溶液再生,其装置示意图如下:
在阳极区发生的反应包括&&&&&&&&&&&&&&&&&&&&
和H ++ HCO3-=H2O+CO2↑。
简述CO32-在阴极区再生的原理&&&&&&&&&&&&&&&&

(2)再生装置中产生的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等产物,工业上利用该反应合成甲醇。
已知:25 ℃,101 KPa下:
H2(g)+1/2 O2(g)=H2O(g)&
Δ H1= -242 kJ/mol
CH3OH(g)+3/2 O2(g)=CO2
(g)+2 H2O(g)& Δ H2= -676 kJ/mol
写出CO2和H2生成气态甲醇等产物的热化学方程式&&&&&&&&&& 。
下面表示合成甲醇的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3)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已知某种甲醇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外电路电子的流动方向为&&&&&&&&&&&
(填写“从A到B”或“从B到A”)。
工作结束后,B电极室溶液的pH与工作前相比将&&&&&&&&&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电极附近甲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19. 难度:压轴
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
向2支盛有1 mL 1 mol·L-1 的MgCl2溶液中各加入10滴2 mol·L-1 NaOH,制得等量Mg(OH)2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mol·L-1 HCl 溶液
mol·L-1 NH4Cl
(1)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Ⅰ的反应过程&&&&&&&&&&&&&

(2)测得实验Ⅱ中所用NH4Cl溶液显酸性(pH约为4.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显酸性的原因&&&&
&&&&&&&。
(3)甲同学认为应补充一个实验:向同样的Mg(OH)2沉淀中加4 mL蒸馏水,观察到沉淀不溶解。该实验的目的是 &&&&&&&&&。
(4)同学们猜测实验Ⅱ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两种:一是NH4Cl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H+可以结合OH- ,进而使沉淀溶解;二是&&& &&&&&&&&&。
(5)乙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向4 mL
2 mol·L-1 NH4Cl溶液中滴加2滴浓氨水,得到pH约为8的混合溶液,向同样的Mg(OH)2沉淀中加入该混合溶液,观察现象。
①实验结果证明(4)中的第二种猜测是成立的,乙同学获得的实验现象是&&&&&&&&&&&

③乙同学这样配制混合溶液的理由是&&& &&&&&&&&。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