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动图,两艘快艇用水2017上证指数波浪划分出了一个心形的图案,是出自于哪

南无袈裟理科佛新书
& & 第三十三章 水中浪战
第三十三章 水中浪战
  快艇在海面上飞速奔驰,上面的成员目光在黑压压的海面上巡视着,却不知道这快艇陡然沉了几分。
  那快艇是海警配备的巡逻快艇,四人座,上面的人。居然穿着海警的服装。
  这是怎么回事?
  海警居然会毫不顾忌地开枪杀人,而且还是根本不用甄别的滥杀。
  这样的行为,怎么可能出现?
  登船的我一直隐匿者气息,一落其上,便出手,将开船的那人身后拍了一掌。
  劲气一吐,那人浑身一震,直接昏倒了去。
  那驾驶员一昏迷,这快艇就失去了方向,朝着左侧陡然一转,强大的离心力将那人给甩得飞起,倘若不是有安全带捆缚,他就直接掉到了海里去。
  他这里有安全带。但是探身射击的另外三人,却一时稳不住,立刻有两人给直接甩到了海里。
  另外还有一人回过了神来,手往腰间抹去,掏出了手枪来。
  近距离交战,还是手枪最有战斗力。
  然而那人的手刚刚抬起,却发现这手枪在一瞬间,被大卸八块,一堆零件稀里哗啦地全部掉落下来。
  两人四目相对。我的心中咯噔一下,终于知道了原因。
  人自然是海警部队的人,但是双目发直,脸色青紫,却是中邪了。
  也只有中了邪,方才会这般暴戾。
  我一把抓住这人的胸口,左右一摸。抓下一根红线缠绕的黑色玉佩来,那玉佩之上,雕刻的是恶神灵像。那一对眼珠子是用尸油点过的,有一种很特殊的气息。
  我一把拽了下来,手掌一用劲,那墨玉给我捏得粉碎。
  碎末之中,有一股阴寒至极的劲气在我手掌之中萦绕,似乎有些不情愿,然而我掌中的雷劲一发,立刻烟消云散,湮灭不见。
  再之后,我瞧见那快艇之上,居然还有一邪物。
  伸手一抓,那毛茸茸如水母一般的邪物便出现在了我的手上,它试图反抗。诸般鞭毛游动,朝着我的手腕上缠绕而来。
  我依旧雷劲逼发,将其直接给弄得湮灭。
  我甚至都没有留活口和探询的想法。
  这玩意化作飞灰,我伸手将那快艇给停住,在驾驶员的脑门之上一拍,口中轻喝道:“咄!”
  那人醒来,左右一看,吓得半死,大声喊叫一番,仿佛丢了魂。
  不过还没有等我再往他的额头上拍,那船上的两人却也回过了神来,质问起了我的身份,紧接着被我掏出来的证件给吓住了,慌忙朝我敬礼问好。
  面对着这两个回过神志的警员,我实在没办法对他们太多的责怪,尽管他们刚刚对我开了一梭子枪,让我差点儿死掉。
  罪魁祸首不是他们,而是那个让他们中邪的家伙。
  这人是谁,我不知道。
  我也并不期待从他们的口中问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不远处的海面传来了呼救声,我瞥了一眼,瞧见是刚才那两个被摔下去的海警,此刻的他们在海面上奋力游动着,手中的枪已经不知道扔到了哪儿去。
  我刚才弄死的邪物是掌控整个快艇的因素,这玩意被毁,相当于收发天线没了。
  那两人又恢复了正常的状态。
  在得到了我的首肯之后,快艇的驾驶员和另外一个人便赶忙过去,将这两个浸泡在海里的家伙给捞了起来,我将他们身上的媒介给全部毁去。
  等这伙人都明白了怎么回事之时,一时有些发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毫不犹豫地接掌了指挥权,命令快艇朝着附近的海域巡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想要发现同样的快艇,阻止他们犯下不可饶恕的恶性。
  因为他们告诉我,同样的快艇,他们大队还有四艘。
  马达再一次地启动,我盘腿坐在了快艇那长长的船头,迎着凛冽的海风,让它拂动着我简短有力的头发。
  没多久,我湿漉漉的衣服就被吹干了。
  而就在此时,前方的海面上,也有一束明亮的探照光传了过来。
  两艘快艇正在快速接近,我一动不动,宛如石像。
  气氛是如此的诡异。
  在两艘快艇交错而过的一瞬间,我腾空而起,而那快艇上的人方才反应过来,两者并不相同。
  不过他们发现得还是太晚了。
  同样的手段,同样的黑色玉佩和水母邪物,被我给在瞬间消灭了去。
  不多时,我已经收拢了两艘中邪的快艇,然而在不远处的一片水域,我瞧见了漂浮在海面上的尸体。
  这些尸体里,有一部分是慈航别院的尼姑,还有一部分人的身份不明,不过想来,不是那慈航别院水寨之中的人,就是被邀请前来无遮大会做客的江湖同道。
  这些人,有的是被子弹射杀的,有的则是死于各种原因。
  我甚至瞧见了许多肉糜,在海面上漂浮。
  这些新鲜的血肉引来了附近的许多鱼群,我甚至还瞧见了鲨鱼那独特的剑鳍在远处滑动。
  瞧见这副画面,我不由得心头感慨。
  慈航别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过正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闷声发大财不知道,偏偏想要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弄出这么多的花活儿来,画蛇添足不说,而且还将自己的老巢都给葬送。
  现在这般模样,最痛苦的,恐怕就是慈航别院吧?
  我心系茅山诸人和一些江湖朋友的安危,却也没有在这一片海域作久留,顺着风向而动,没走多久,我就瞧见了远处有一艘快艇的残骸。
  残骸在海面上半浮半沉,燃油泄露,火光将周遭燃烧,我们赶到跟前的时候,却瞧见里面无一人幸存。
  在那几具被烧成焦炭的尸体上,我瞧见有人的头颅,给直接捏烂的痕迹。
  这说明那些中邪的人遇到了对手,而且这对手并没有我这般的好脾气,出手即伤人,直接将他们弄得艇毁人亡。
  不过瞧见这些,我感觉离漩涡的中心更加接近了。
  快艇继续朝着我感应的方向前行,没多久,我瞧见了一艘燃火的游轮,仔细一看,却发现这游轮居然就是先前我与一字剑会面的那艘。
  与先前的灯火辉煌不一样,这艘游轮冒着熊熊大火。
  我让两艘快艇快速接近,在相隔了一百多米的距离时停下,然后我跃入水中,朝着那游轮爬去。
  我速度飞快,很快就翻身上了游轮,瞧见这儿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死人,火焰将整个船舱都给燃烧起来,里面冒出滚滚的浓烟,让人感觉那里面仿佛是一处地狱。
  看到这一副场面,我不由得怀念起了它先前的美好。
  就在我往里面打量的时候,角落处突然传来了低低的呻吟,我眉头一皱,循声而去,终于找到了一个满头是血的家伙。
  仔细打量,这人我也是见过的,当初在明月阁中,他曾经跟着黄晨曲君一起,在三楼畅饮。
  前些日子恣意飞扬,而此刻却是穷途末日。
  这就是江湖。
  我扶着此人来到上风口,在他后背输送了一股劲气,那人幽幽醒来,望着我,下意识地要挣扎,被我一把按住,低声说道:“别动,我是黄晨曲君的朋友,来帮你们的。”
  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我这句话用上了魅心术。
  最简单的心里暗示,让那人放下了敌意,朦朦胧胧地睁开眼睛,吃力地说道:“我要死了么?”
  我扶着他,安抚道:“你放心,你不会死的,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人心中一喜,神情顿时就舒展了许多,开口说道:“软玉麒麟蛟现身了,游轮上的高手都乘坐小艇离开了,纷纷追去,我们奉命在这里留守,没想到来了一群光头和尚,自称十八罗汉,将我们给打得落花流水,根本没有人能够抵御……”
  我想起了黄山龙蟒之时,跟在弥勒身边的那些家伙,心中计较,却又问道:“那些人往哪里去了?”
  他指着南边的方向,吃力地说道:“在洛峰岛,去了洛峰岛!”
  说完这话,他的喉咙之中却是冒出了一口血沫来,咳嗽不停,将整个口鼻都给呛得一阵堵塞,我将放在他背部的手掌拿开,这人失去了劲力支持,脑袋一歪,直接栽倒在地。
  我伸手在他的鼻间一摸,却是已经没有了气息。
  唉……
  这人是我发现的唯一活口,那帮劲气古怪的和尚下手毫不留情,整个游轮到处都是燃烧着熊熊大火,用不了多久,就会沉没,所以我也没有久留,而是朝着南边出发。
  直到此刻,我也算是明白了,这一场争斗,并没有随着海天佛国的毁去而停止。
  那不过只是前奏而已。
  两艘快艇,一左一右地高速行进,很快就跨越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前方隐隐约约,能够瞧见那岛屿的轮廓。
  洛峰岛并不算大,但是奇特,中间还有一处高耸的山峰。
  快艇开始朝着洛峰岛行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走在前方的一艘快艇突然发生了侧翻。
  紧接着我瞧见一个穿着紧身水靠的光头尼姑从水面浮出,手掌一拍,将其中的一个海警头颅给直接拍碎。
  血液飞散,脑浆四溅。
南无袈裟理科佛、 说:加更送上,大家晚安。有点晚,抱歉。
对不起评论已经关闭.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贴]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连载)
6320 次点击
14:49:39 发布在
  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爱尼斯?安德逊,群言出版社,2002出版说明  本书记录的是英国访华使团于1792年9月至1794年9月访问中国期间及往返途中的见闻。1792年至1794年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的最后几年,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所谓治世――“康乾盛世”的终结。在18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中国这个曾经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庞大王朝,逐渐由盛而衰,而在地球另一端的西方国家则以英国的产业革命为代表开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变革,并初现了现代国家的雏形。工业上的空前发展势必带来更多的贸易要求,然而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却严重地限制了欧洲国家的对华贸易。为了打开这个巨大的市场,英国政府于1792年以庆贺乾隆皇帝的寿辰为名派遣马戛尔尼特使访问中国,讨论两国的贸易和建交问题,并希望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从而得到贸易上的最优惠待遇。然而英国的这次友善接触并没有取得任何预期的成果。清政府误以为这次访问是“臣服”,驳回了使团提出的所有通商要求。虽然如此,访问也并非完全无功而返,他们为欧洲人带回了他们亲眼见到的神秘的东方古国的朦胧影像。  本书就是这个使团回国后,于1795年4月出版的一本访华见闻录。作者爱尼斯?安德逊是使团访华时所乘“狮子”号船上的第一大副。由于他不是使团成员,因而无法了解到两国谈判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但是作者对使团活动以及沿途见闻的忠实记述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关于中国地理环境、人文风貌、社会制度、宫廷生活的描述以及对两国迥异风俗的对比观察都具有颇为独特的新奇角度,虽不免有种种误解甚至偏见,但作为两百年前英国人对中国沿海口岸到内陆腹地的广大疆域的首次访问和观察的记录,仍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由于当时语言上存在的困难和其他一些原因,使得书中地名、人名的使用比较混乱,为此我们专在书后附有译者开列的对照表,列出英文原文拼法和中文译法供读者参阅。由于语言和时代的原因,书中的文字乃至标点的运用都与标准的现代汉语有一定的距离,在编校过程中我们以保持其语言风格为原则尽量不作改动。另外,书中所用的计量单位均为已废弃的英制单位,我们也一并予以保留。  本书初译本在60年代曾出版过,当时仅作为内部读物少量印行。现在译者已经去世多年,我们征得其家属同意,重新整理出版并公开发行,希望能以此告慰译者。    2001年11月原书初版序言  出使中国这件事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是新鲜的,很自然地引起公众普遍的好奇:因为,姑且不论在商业上有其巨大的目的,就是对于那个帝国内部情况的普遍无知,以及从它的任何信史所必然产生的新颖事物都一定会引起我们这个开明的国家的注意,它是世界上惟一文明的、而又有预防惟恐不周的法律禁止外人入内的国家。  我无意于考证前人对中国问题的记载:要指出他们的不符事实的地方或揭露他们的荒诞无稽的杜撰,这些事无须我来做――我要做的只是把我光荣地随从马戛尔尼伯爵参加其一切活动的使团的经历中所见到的事情记录下来。马戛尔尼勋爵是被任命为英王陛下的代表出使到北京朝廷的。  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受到压制的不利情况是人所周知的:为我们自身的利益而排除这些障碍,就成为我国政府值得竭其睿智加以密切注意的问题。但是这并不纯粹是一个虚构的计划;伦敦朝廷早已得到充分的暗示,从这里派遣去的使节将获得中国皇帝优厚的接待:因此,大臣们严格地从政治上注意我国的商业利益,他们所筹备的使团,既符合于大不列颠王朝的尊严,具有足以吸引中国人民的仪表,又能获得北京朝廷的尊重。  卡斯加上校麾下为此在1788年以重要的公使身份从这国家派到中华帝国去。他具有卓越才能、仪容和蔼、办事敏捷精干而又有坚强的忍耐力,出类拔萃地适合他所负的重大使命;可是在航程中这位英才竟夭亡了,以致这使节团就停止再向前进。  当时英王陛下也没有预定在他不能达到目的地时继任这项外交任务的人,因此这一使命就随他的逝世而告终,也可以说,同他的骨灰一道埋葬在辽远的海滨了。  然而,在政府的高瞻远瞩下,缔结一项伦敦与北京之间的商业联盟条约作为国家的重要目的这问题是未尝忽视的;因此任命了地位更为显要的马戛尔尼伯爵为前往中国的使节,又重新委派了使团,使它和所代表的帝国及出使所到的帝国都相适宜。  政府对这外交使团热烈的关怀和宽裕的照顾是难以用更好的词句来笔述的。派遣这使团的当局的卓越的才具与指导着东印度公司的那一股进取的商业劲头,两相结合作用的种种布置照说肯定地应该获得成功的。在准备工作中全无狭隘或过分之处:这样在使节体面所需装备和足以诱人的国产,无论在艺术、科学和工艺各方面都有充分的供给;这一使节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它的失败不能归咎于在这国内进行规划和配备它前往辽远目的地的人们。  我曾正确地叙述我所观察到的每一情况,有许多事情是从各方面听来的,它们的权威性,我要是蔑视的话,说得轻一点,至少也是无礼的。我的计划是尽我所能,在不逾越我的职责之内,完成任务。本书主要部分是这不列颠使节从“狮子”号战舰和东印度公司船“印度斯坦”号在庙岛停泊时起,在黄海海面,直到抵达广州为止的一段时期内所有经历的忠实记录。这一本访问录是当使节团在陆地旅行或在水上航行时或在北京和在鞑靼区①作暂时居留期内,尽了我最大努力和深切的观察,忠实地写下来的。  富于幻想的或善于想象的人们不妨按本书所叙述的景象用我们从海外输入、陈饰在豪华厅堂里的中国工艺品所见到的明亮的色彩来加以渲染:可是我的首要目的想正确有力地刻划出这幅图画的轮廓;因此我宁愿由于对真实事物的冗繁反复地描写而受人厌恶,不愿被人怀疑我堕入空想的危险。在2000英里以上的陆路旅行或水道旅程中,某些叙述上的重复是难于避免也是可以宽怒的;不单是景物有相类似之处而且用文字描写时不能像亲眼所见,区别尽致地移到书页上来;城市、市镇和乡村,山岳和岩石,江川、运河和湖泽等等都不过是通用的名词而已;同时,这不列颠使节在中国旅途中日常行动的规律性也不免使叙述流于单调。关于这点,读者可能会感到乏味,虽则我相信,就全书说来是会得到兴奋的。读者不幸而不能一贯地在书中获得兴趣时,我愿意向读者保证,他绝无被欺诳之虞。我全部的期望是由于叙事的忠实而获得读者的赞许,这也是我愿接受的全部报答。  在叙述在中国境内的旅程之前,有一段关于海上航行的记录;因而提到了许多已见于别人的记载,在现代地理文献也找得到的地方,但遵循一些值得我依赖的人的意见,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知识和亲自的观察,写出这一部分导言。书内加进一段“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从舟山到广州之间②的航行日记。这日记包含着有关这一段普通人还不很知道的中国海岸航行的很新奇和有用的资料;因此对于今后到这些海面航行的人有重要的意义。广州的河道是有名的,因此关于它的记载我压缩成仅占很少篇幅。同样,在回国航程中并无值得特写的地方,也只占几页而已。此外我还附入一简短的中国文字和语词的发音汇录,不过仅限于我自己所学会的罢了。  城市、乡村等的名称是根据它们的发音拼缀而成的;这也得到中国本地人的指导,他们有足够的英语程度可以帮助我。  关于出版这本引起过公众普遍注意的旅行记录,我不必多作伪谦的话。如果本书内容是关于最近到中国去的使节的公开活动的忠实叙述,包括在客观形势和旅行条件所允许形诸笔墨的关于那个国家和它的人民的情况在内,再作伪谦之语,反而是对读者的不敬。但是如果读者认为本书内找不到他们所关心的或足以取悦的地方,这记录本身就是一种欺罔,也不是作者伪谦之词所能搪塞得了的。  但作者宁愿抱更高的期望,因为我并非没有一个令人欢喜的希望:书内的记录将能满足合乎情理的好奇心,而关于一个为世界上其他各国很少知道的国家的知识有所增进。    爱尼斯?安德逊    于威斯敏斯特,马夏姆街    日________________  ①鞑靼区是指长城以外,热河地带。――译者  ②原文为“从舟山到广州之间……”,实际上这航行日记(见附录)是从大沽口起到广州之间的全部航行日记。――译者原书再版序言  由于本书非常大的四开本出版后的销售剧增,我决定以较廉价的版本发行新版;这样可能更广泛地满足对充满着新颖事物的访华使团的好奇。  这记录受到公众大量的赞扬使我不必隐讳我这工作的成功;虽有各种恶意的和出于误解的对本书和对作者攻击,我仍保持本书的风格不改――但是就本书来说还是不怕任何失实或浮夸的指责;就作者来说,任何发自利害关系的反感所引起的攻击将泰然处之。  在此我只添上一句话,在这新版我只作些文字上的修改。    爱?安德逊    日目录  从英国到巴达维亚  受惊的土著人  登陆庙岛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抵达天津  下级居民的奇怪习惯  中国人的礼神习俗  抵达北京  圆明园的宫殿  接到关于中国皇帝接见大使的通知  关于长城的描写  接待英国大使的宫殿  皇帝第一次接见大使  皇宫里的情形  关于皇帝的仪容及其服装  突然的遣离  经过的市镇、湖沼及其他  抵达杭州  英国人眼中的大清王朝  沿途的景致  “圣怡镇”和三个姐妹城  不同寻常的捕鱼方法  墓地  异常光耀的灯烛  到广州  航行返英国 附章  附录一 航海日志  附录二 马戛尔尼伯爵的扈从人员名单  附录三 中国语词汇录  附录四 人名对照表  附录五 地名对照表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铁屋子读书]
[hongsexiemo]
[阿米卡星]
[小僧伸脚0]
[墨黑纸白]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2:25 &&
清朝比元蒙强那么一点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56:05 &&
  强不强的不好说不必说不敢说。  只盼这个书不要还没扫完呢就又去了“闲话国粹”,这个可与国粹半点关系没有的,尽是些风土人情。  一被发配去“灌水专区”“闲话国粹”这些冷宫,马上让人意兴索然。  请编辑放心,这个帖子,纯是OCR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9:56 &&
从英国到巴达维亚  ――从英国到巴达维亚[1]★日,星期五  一切必要的准备办齐以后,马戛尔尼勋爵和他的全部随员们从朴次茅斯码头乘了几只驳船,登上当时停在司匹脱海特海口的“狮子”号战舰。★日。星期日  收起快艇,向岸上的官兵发出回舰的最后信号炮。★日,星期二  午前11时向“印度斯坦”号和“豺狼”号两舰发出起锚的信号;都装上74门炮的“阿尔佛兰”号和“猎户星”号两舰同时也拔锚启行。午后5时我们从司匹特海特起程。★日,星期六  我们进入了托港(或托湾),遇见了“汉尼波尔”号和“尼哥”号两艘战舰,斯当东氏父子(即斯当东爵士和斯当东公子)和吉兰医师一同登陆,深入内地,直到埃克赛特,翌日返舰。★日,星期日  修补好了在“狮子”号的舷壁发现的裂痕。★日,星期三  清晨,我们发现了陆地;8时望见“囚犯岛”(即“第然塔斯”岛)相距约4海里;与波托桑托岛相距约3海里。这些岛屿都是属于葡萄牙王室,成为马德拉群岛的一部分,波托桑托岛主要是用来作为在马德拉岛上犯了任何盗窃罪的人们放逐之所。该岛周围约15英里,多山,没有好的港口,只有一个大海湾;除了风从西南吹来的时候船只尚堪在湾避险。印度来往的船只往往到此。岛上出产小麦,但产量不大;也牧一些牛,丛林中多野猪。岛上居民为数不多,受马德拉政府管辖。“囚犯岛”是个不足道的荒瘠石山,也是用来作为囚犯的监狱,这些犯人是须用各种劳役来加以惩罚的。★日,星期四  我们到达了马德拉岛的丰沙尔港,在深达44英寻[2]的水面上抛了锚。丰沙尔市镇的位置在港的东北偏北约1英里。★日,星期五  早餐后,遣派一等副官康贝尔登岸去见马德拉总督,通知他关于马戛尔尼爵士到达的事:在康贝尔回来时“狮子”号向要塞发了13响的礼炮,对方立即答礼。驻在岛上的英国领事也来了,他偕同几位英籍人士包括当地最显要的商人,登舰向大使致敬,并邀请大使登陆。  大使接受了邀请,命令全舰人员整饰服装,穿上了白衣白裤,准备帆桁整队。我刊行此书,并非单为海员之用,而且还为那些对航海生活不了解的读者消遣,我也希望能给他们提供一些知识,所以要解释一下帆桁整队的意思。这是一种只在隆重的节日或对待极显要的人物时才举行的仪式。非但很特别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很美妙。这时舰上人员都穿上他们最好的服装,水手们笔直地立正在帆桁两端,各人尽可能地靠拢,手紧握着手,两臂张开;横系着绳索,防止他们跌倒。在这一种奇特的样子下,所有帆桁都挤满了人,一直到大桅楼[3]。海员们用这个姿势站着直到大使在岛上登陆为止。  在这个场合下,炮兵助手[4]全副武装列队在后甲板的左舷,水兵在右舷,甲板两边都排着队伍直到登陆梯口。当马戛尔尼勋爵从船舱经过时,全队向他行礼,奏军乐,到他离船才停止。马戛尔尼勋爵和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同坐一只驳船,其他随员另外坐一只。于是“狮子”号上发了15响礼炮,岸上的炮台鸣炮同数相答。此时一切互相致敬的礼节都做到了。马德拉的总督偕同英国领事和当地的显要人士已在登陆地点准备欢迎大使驾临此岛。★日,星期六  早晨,用过早餐后,我同几个海军士兵一起上岸,在“勃拉辰头”的崖石登陆。在我们登陆处的对面耸立着一块大崖石,名叫“卢岩”[5],其中有一座很坚固的炮台,围以壁垒,架着好几门炮,驻兵看守。这个巨大的岩峰耸立如柱,很高,四面是笔直的峭壁,俯瞰着海湾。通往这炮台的路只有一条很狭窄的从岩石里凿出来的石级小径,有兵守卫。炮台距海滨约3/4英里,海水深近40英寻。因此它的对陆上的交通只能用渡船。马德拉岛的登陆地点是在“卢岩”石的西北面。靠岸的海水深15英寻,浪涛大,海岸多石,舟行非常危险。从岩石凿成的石级上升到顶,通丰沙尔道路。丰沙尔是岛上主要的市镇。  这条道路很崎岖而狭隘,不过4英尺半宽,两侧有矮墙,一开头就进入陡坡,两旁有些小屋显然是下级居民的住所。前行,坡下倾,有一小教堂。教堂的正面有一个祭台和一个十字架。据说具有特别灵验的治病之力,正如我们看见好几个穷困可怜的病人光着身子躺在那里,满身是癞疮脓疱。这教堂的外貌不像一个做礼拜的地方,在我看来宛似一个谷仓或是马厩;等到我们发现这个十字架,这突出的装饰时,才知道这是个礼拜堂。同时有人告诉我说,教堂里面有适当设备,足供礼拜之用。教堂处境极为美丽,难于形容:它兀立在高处,浩森大海一望无际;波托桑托及“囚犯”两岛清晰可见;俯视四周尽是迷人的葡萄园。路旁花园夹道,累累多鲜果;向北,一片果园直通悬崖尽处,悬崖耸立海面高几百英尺。  离教堂半英里就是丰沙尔镇的进口处,有一门。从这里起有一条简陋、龌龊、狭窄的街,通入一走道,像是穿过一个果园的小径,道旁是橘子树和其他树木,中间挂着灯。路尽头是个大教堂,一座尖拱的“哥德”式[6]大建筑。这种建筑在形式上和它所奉宗教的目的是很适合的。★日,星期一  早餐后我到英国领事馆。馆址在教堂附近。  我看见马戛尔尼勋爵和他的随员偕同得?劳瓦伯爵的兄弟韦斯脱[7]先生穿着使团的制服,鱼贯而行,去会见马德拉的总督。这位总督接见大使时,处处表示了殷勤和尊敬,并且邀请他参加明天的宴会。随后,大使仍照来时行列和仪式回到领事馆。  这一天的下午我结束了在这地方的参观,记述如下。  马德拉岛极为多山,从海湾望去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的位置是在北纬32度与33度之间和西经18度与19度之间。  岛长75英里宽30英里。岛的南边中心,离海不远,在半圆形的山陵的第一峰上是丰沙尔镇。此处人口很不少,有好几个礼拜堂和男女修道院,分别隶属于罗马教会的不同宗派。房屋用石块建筑,大部分涂以白色灰泥,一般用瓦盖屋。街道狭隘,路面粗劣、肮脏,没有行人道,以及一切由于地势不平、道路倾斜而引起的不便。除了总督官署、英国领事馆和几家大商家的住宅外,玻璃是稀用之物。一般房屋有三层楼高,格子窗架,正面有一个阳台。妇女们喜欢常在阳台上看街道上发生着什么事情,或者和经过的行人攀谈。镇上没有院落或广场,也见不到大街通衢,整个地方形成建筑上的畸形景象。在海边的海关围着壁垒,架着炮,设有兵营。  丰沙尔镇约3英里长1英里宽。居民有葡萄牙人、黑白混种人、黑种人和少许英国人。这岛上所产的酒以强心补血和特有的美质著名,是贸易上的重要商品和主要的财富来源。比较穷苦的居民的服装是头戴棉布小帽,不戴欧洲人的有边圆帽;上身穿短衫,下身的裤子长而且大,脚上穿的是粗皮长靴。至于大多数的下级居民虽则几乎是完全裸体,但并不愁眉苦脸。宗教是天主教,神父具有的权力与在葡萄牙一样。本地居民态度很谦恭,对外来人彬彬有礼,很注意细节。  除了总督和英国领事备有马车外,岛上别无车辆。比较高级的居民的代步是以一个精致的丝网,杂以各种颜色,可容一个人。由两人肩负,用一根长杆穿过四角,把网的四周收住,像一个钱袋,杆上再盖一张丝幕,把坐在这奇特的丝网内的人完全遮住。这是一种漂亮的交通工具,用于交际的仪式和节日盛会。当地盛会总是在私人住宅举行,镇上除了公园以外,没有戏院或其他公共娱乐场所。在公园里常常表演最美妙的焰火。  岛上只有很少几匹马。骡和牛是主要用于拉运和背运。至于这些牲口,在这崎岖不平的山地上,能这样伶俐轻捷,真是难于想象的。  马德拉的军事设备有限得很,军队不过300名士兵;土著民兵却很多,但除非是在危险和紧急的时候,从不集合。士兵们穿得很简陋:他们的军装包括一件蓝色粗布短衫上衣,一件同色的背心和一条短裤,全部都镶有一道黄色粗绒线编成的边,加上红色的领章和袖章有一些生动的色彩。头上戴的是皮盔,但炮兵却戴有边的圆帽以示区别。他们的军器和装备都是最坏的,而且凌乱不堪。总之这些就是他们的光景。因此当我们的炮兵助手和轻骑兵有机会登陆被当地居民见到时,由于他们外表的优异,必然会被认为是英国军队里的官员。  丰沙尔镇面海的防御是从东向西筑起一座坚固的城墙,架上炮,两端各有一个炮台。马德拉岛的气候是以能增进健康著名于世,除了多雷雨的正月以外其余的日子则终年和润四季不分。有钱人在这里,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可以买到各种奢侈品,但是一般价格极为昂贵,虽则上流人物可以享受极富裕而优越的生活。即以酒来说,这是当地的产品,想来价钱应当适应一些,可是我们不花上4先令就得不到一瓶酒。这个岛虽则遍地皆山,但仍然是一富饶的殖民地。作为幽美的天涯一角,其靓丽迷人之色以及其遍地花果和葡萄园的悦目怡情之景,真是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了。★日,星期二  英国领事为马戛尔尼勋爵和岛上的著名人士设宴。晚上,英商斯科特[8]先生为勋爵举行舞会并设宴。就好客的漂亮程度而言,这次招待极尽了英国的风格。英籍的官员们沾勋爵之光,在同一华屋里受到既丰富又周到的款待。★日,星期三  今天早晨我们到一间女修道院访问,离丰沙尔镇约3英里。这是一座很秀丽的建筑.位于一个小山顶上,葡萄园中间,可t望远近风景,四周到处尽是花园,丰沙尔就在眼前,浩森的海洋一望无际。院里的修女们是允许与外人自由谈话的。她们把自己手制的玩具等物相赠。在她们中间我瞥见几位容貌很秀丽的妇女。从她们的态度看来,她们对丧失那种社交生活是抱有遗憾的;这些秀丽的人物原是为这种社交而生的。她们一旦接触到这个由于有了她们而可以增色不浅的世界时未免感慨系之了。  游览了这秀丽的修道院以后,我们到总督的乡间别墅。总督招待大使的宴会就在这别墅举行。这是一次非常丰盛的筵席,先后进了三道极精美的菜,一共有50盘。席间,马戛尔尼勋爵举杯祝英王和王族的健康。当时用信号传达到“狮子”号舰上,立即放礼炮21响,炮台上也发了同数的礼炮,相互祝贺。总督为葡萄牙的王室举行同样的祝饮仪式,之后葡萄牙的炮台和英国战舰接着发着同样的礼炮。这次宴会以表演非常精彩的焰火结束,这次款待对主客双方都尽了敬意。★日是,星期四  我们回到船上,遇见几个修道士。他们好奇地来到战舰参观。我们尽情招待了他们,他们感激之情流露于面;从他们那里所得的,也是他们所能给的,是他们的不断的祝福。  这天的整个上午我们是忙于在军官室里准备接待总督、英领事和当地要人的早餐。这招待包括茶、咖啡、朱古律,各种冷食肉类、水果、甜冻和各种酒,全部都用美丽的糖作为装饰。正午光景马戛尔尼勋爵以平时的仪式回返“狮子”号军舰,总督和他的随员,乘着一艘漂亮的驳船,接着也来到军舰;丰沙尔镇的主教和他同来;英国领事随后亦到。这一批贵宾开始用餐。席间为英王和葡萄牙的王室的健康而干杯;他们在船上参观一遍之后,登岸回去了。晚上,我们起锚,离开了马德拉岛。★日,星期六  午后5时我们遥见泰纳利夫岛的一些海岸;到午夜可望见该岛的东面一角;黎明时,我们的船驶向陆地。★日,星期日  在圣克卢斯港内水深22英寻处我们抛定了锚。这里我们遇见了一艘法国巡洋舰。它是在从西印度返航途中。由于法国发生了革命,它被扣留于此,要看那个信仰天主教的国王对于这个有盟约的国家将采取什么作为,当时这个有盟约的国家正在和它的国会开战。当时该岛总督正在大加那列岛上,军队司令告诉康贝尔副官,军需库里的火药不足,不能放炮,免了这个仪式。  泰纳利夫岛是加那列群岛[9]中的一个岛,归西班牙统治。它的位置是在北纬28度和29度之间,西经17度与18度之间。岛上约50英里,宽约25英里,周围约150英里,虽则地位较次,但它的面积、物产和商业等方面都是最重要的。这个岛上的主要地方是拉古那城,总督就住在这里;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去访问这个城市,我将限于叙述一些圣克卢斯的情况,我们的船就停在这里。  圣克卢斯镇位于岛的东北边上,有一个可以停船的港湾。最好抛锚的地点离海岸不到半英里,水很深,海底是岩石层。海岸宽阔而险峻,耸立着一个高峰,直上云霄,该岛是以这个高峰闻名的。  圣克卢斯市约3/4英里长,半英里宽,建筑物都很坚固地用石块建成,形式与马德拉的房屋相似。市镇上有几所教堂,都很清洁,其中两所各有一个方形的高塔,从海上望去,为该市增色不少。镇上只有一条相当好的街道,路面平整,行走方便,但其余都是小径,肮脏不堪。东西两端有两个炮台控制着港湾。这个岛上和它的姊妹岛上驻军都很少。军队的服装、配备和纪律都很差。但民兵人数很多,他们除了发生十分紧急事件外从不集合或召集。市镇面积虽不大,但居民很多,主要的是西班牙人,遭受着一切从骄傲和懒惰的习性所引起的不利;因此岛上的土地尽管肥腴,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收入,但岛上一般居民的样子却表现出穷困的苦恼。圣克卢斯的西端还有一个炮台,筑在一个很高的据点上,控制着海湾的一部分。岛上气候温暖同马德拉岛的一样,没有季节之分。在我们逗留期间,在阴凉处的温度表在华氏70度与80度之间,船上温度相差也不大。总督主要是住在名为大加那列的岛上,离泰纳利夫大约36到45海里。★日,星期三  斯当东氏父子、三位医师(即吉兰、丁维提和纳脱),三位先生(即马克斯威、巴罗和亚历山大)和本松上校制定了一个攀登岛上最高山峰的计划。他们在晨8时从圣克卢斯旅馆出发,带有一切执行这计划所需的东西。这时的气温是77度,他们骑骡上程,骡子是按向导的指导雇来的,一路顺利;到他们上山有8英里时,气候变凉,每人都想添上衣服,温度下降了20度;于是添衣进食再向前进,直抵顶峰的脚下。这个顶峰全部埋在雪里,雪层厚6英尺。再向前走是困难重重了。斯当东爵士已经跌下了骡背,一时很危险。吉兰医师也连人带骡倒在地下。见到前面道路的艰险,全队人员又都显得很疲乏,时间亦近黄昏,因此就决定在此山上过夜了。于是张起了一个篷帐,这篷帐是用船帆构成,系上大氅大衣,安排了一间很安适的卧室。篷帐前生了一个火,匆匆地吃了晚餐,每个人都倒下睡觉了。★日,星期四  晨6时,费力的行程又开始了,这时的气温降至冰点以下。――但是,费尽了力量和冒了不少险,主要目的依旧没有达到;大约下午3时,分头向高峰爬行的队员们总算又汇集到骡子驻集的地点。这里离开圣克卢斯至少有11到12英里,因此只有同昨晚一样,在此度夜了。翌日早晨,这个队伍回返圣克卢斯。这经历两昼两夜的疲劳旅行至少对好奇心得到相当的满足。  泰纳利夫的山峰号称世界高峰之一,100英里以外可以望见。它是从岛中央突起,山麓蜿蜒到圣克卢斯和奥罗他瓦两镇。奥罗他瓦是岛上的另一重镇,离山顶以斜度计算约20英里,镇的周围环绕着无数小山。靠近圣克卢斯的山麓遍地是林木和葡萄园。这座大山的中段盖满白雪,顶巅是冒火的火山。这吐着火焰的山口土人称之谓“魔鬼之锅”。到山颠的路最好是取道奥罗他瓦,既易于攀登又少危险。在山上的某些地点是灼热的沙地,而其他地面却盖满了白雪。在雪区的上层又是冒出浓烈的硫磺气。山顶的最高处从远处望去是个尖顶,其实是一个平面,面积至少有1英亩大。在我们爬山途中经历三次气候的变化。  第一阶段空气很温暖,接着是彻骨的寒冷,随后是火山的炎热。  底层是肥腴的土地,中层是霜雪,顶上则是浓烟和烈火。全部看来是有如花园、冰房和火炉接连着的三种不同境界。★日,星期五  回到圣克卢斯不久,船上发出了催我们回去的信号,我们就尽快赶上了船。回到船上,我们遇见几位年轻的女士,本岛的居民,曾在英格兰受过教育。她们自然地会要访问这艘从她们热情眷顾的故乡来的船只。马戛尔尼勋爵十分有礼貌地招待她们,军乐队奉命在她们逗留在船上的时间内不停地奏乐。  上文提到的那艘被扣留在港内的法国巡洋舰,今天,解除了对它的封港,起航离开了这个海岛。  午夜11时左右狂风骤起,我们的“印度斯坦”号被巨浪刮向海岸,慎重起见当即抛下副锚,但还是抵不住愈来愈恶的浪涛,险象更凶。马金托计船长鸣枪向“狮子”号求援,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立即下令放下三只小船,大力支援,才告脱险。由于锚缆被海底的岩石所割断,铁锚已打掉,它只能立刻驶人海中。★日,星期六  午前1时我们起锚离开了圣克卢斯。★日,星期五  午后3时,我们望见美岛,这是佛德角群岛中的一个岛,在船的西南偏西方向,距离4到5海里。  当时风浪不平,我们吊出小船,以防万一。7时,同一艘船通了信号,这船是从英国得文郡的都伯赛驶来的,已航行了32天。晚8时圣雅哥在向北偏半西的方位上出现了,距离约7英里。圣雅哥所在的岛和城名相同。11时3刻,我们进了布拉亚港,午夜时的气温是82度。★日,星期六  向港口通报以后,我们雇用几只船取得供应的水。同时舰上放下了大鱼网,捕到不少鲜鱼,供应餐事。★日,星期一  马戛尔尼勋爵以私人身份上了岸,不久即回“狮子”号。★日,星期二  这一天,来了三个法国的和一个美国的南海捕鲸渔人。一只划子船靠近“狮子”号兜售葡萄、椰子等水果。在这些岛上只有这一种船,外表简陋,但船主的本领却谁也及不到的。这天岸上气温达90度。★日,星期三  几个炮兵部队的人员登陆去洗涤晾干他们的内衣。他们回来时,我看见他们晒得很厉害,腿上竟起了泡,因为他们站在炎热的沙里。我的内衣已经交给一个布拉亚人去洗,我怕也像别人一样在本地土人送还衣服时也不对数,我就去找那个替我洗衣的人。我不但为这些洗得很糟的衣服付出了很高价钱,而且丢掉了一些洗衣人不肯交回的什物。但是我趁此机会到布拉亚市上去逛了一回。市内并无足以引起好奇的东西或是值得记述的见闻。  圣雅哥岛是佛德角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位置是在西经23度至26度之间与北纬14度至18度之间。岛上多山,多不毛之地,但是这还是群岛中物产最富、居住条件最好的一岛,总督也住在这里。  布拉亚镇是在该岛的东面,建筑在一个平顶的山上,高出港湾海面约100多码。西面有一个形极可怜的炮台;虽则如此,也还可以控制海湾的进口。登陆码头只有一个,在总督官邸的对面。官邸位于两个大山之间的一个宽敞的山谷里。有一条崎岖、峭险的小径,大约1/4英里长,向东通到一个拱门。这道门就是布拉亚镇的入口处。这是一个鄙陋穷困的地方,只有一条较宽的街道,约半英里长,街道两旁房屋矮小,用石块和泥土建筑,有树阴盖着。房屋内部的设备,从外面也可以窥见的来说,同它的外貌很相称,不过是凳桌两用的几块木板,寝具是草席而已。镇上只有一间店铺和一家客栈。商店里商品很少,客栈的设备也极差。教堂和总督的住宅也和镇上一般面貌相同。本地土人是黑种人,讲葡萄牙话,夹杂着从巴西和马德拉充军到此被判过死刑的犯人。岛上有一间修道院,在精神上全岛受天主教主教的管辖。  岛上有很多山羊,但由于气候炙热,因而缺少牧草,难以期望它们发育旺盛。  布拉亚有个很好的港口,船舶来往无间。从英国、荷兰和法国开往几内亚或东印度的船常常来到这里停泊取水。  我们正在这可怜的小镇上东逛西逛的时候,听到了返舰的信号。我们赶紧回到海滨,驳船已等待我们。一群赤身露体的居民向我们兜售水果。正午我们离开布拉亚港。★日,星期日  午前11点我们抵达赤道线上,船舶行到这里船只指挥官常常容许举行种种滑稽和奇特的仪式,我们也得到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的允许举行了种种仪式,全体船员都觉得十分好玩。★日,星期六  午后5时在里约热内卢港抛锚,水深15英寻。  在港内遇见英国的捕鲸艇“伦敦的英雄”号。它从南海来要回伦敦去,经过这里。此外停泊在江上的还有不少船,内中有一艘是葡萄牙的东印度船正在归航途中。如果不是“英雄”号来到给予更便利更安全的邮递机会,我们原来打算托这艘葡萄牙船带些信件由里斯本转寄伦敦。  从江上望去,这地方的风景绝佳:山陵起伏,林木密布,山谷间的山庄别墅隐约可见,呈现着一片秀丽、繁盛而幽美的景色。★日,星期日  放下小艇,把我们的一等副官康贝尔先生送上岸去向当地总督通报英大使的到达,并要求以礼相见。但当时总督正在乡间别墅,因此习惯的礼节只好延期举行。★日,星期一  这天早晨,副总督带了卫队和随员乘着漂亮的驳船,拜会马戛尔尼勋爵,来了解勋爵的意图和通知他关于外国人在里约热内卢登陆的条例。但马戛尔尼勋爵近来患痛风病,至今还不很舒服。斯当东和伊拉斯马斯?高厄两爵士会见了这位副总督。会谈之后,进了茶点,随即登岸回去了。★日,星期二  这位副总督带了随员,第二次到船上访问,带着总督致大使的一封普通的祝贺信,表示欢迎他驾临巴西,并且请他接受一所行辕,如果他有必要登陆时可以憩息。总督的这一盛情的邀请是难于推却的,勋爵当面接受了。于是由斯当东爵士登岸去作必要的安排,准备大使身体恢复健康后即行登陆。★日,星期四  总督的秘书和几位随员又到“狮子”号船上来询问大使登岸日期,当即决定翌日1时进里约热内卢城。★日,星期五  正午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已在岸上通知总督,大使即将登陆,为了作向导又回到“狮子”号舰上。迎接的队伍按照应有的仪式,很快就来了。登岸地点正对总督官署。码头两旁排列着一营骑兵和总督的卫队。总督本人和许多官员以及本地的上流人物在那里迎接大使。大使被引导着沿欢迎的队伍前行,接受崇高的军礼。这种仪式是非常隆重的。大批观众聚集拢来看热闹。这个队伍然后向总督官署前进,他们穿过了一个大厅,两旁又排列着武装士兵,奏着军乐,然后步入大礼堂。在这里停留了片刻,大使和斯当东爵士即被引导登上总督的花马车,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和马金托计船长乘第二辆马车,其余全体英国官员都登上了车辆。这一队马车开始启行,由轻骑兵护送,直向接待大使的地点进发,大约离城两英里路左右。一路上,由于大使所处的高位,他受到了一切的敬礼。总督特派的卫队集合在行辕前,升旗奏乐并用一切军礼迎接英国贵宾的驾临。在里约热内卢欢迎大使的仪式到此为止。  多写在这里的日常事务会令人厌烦,也没有必要。我只择其中新颖而重要的部分写出来可能引起读者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值得注意的。★日,星期一  马戛尔尼勋爵向总督进行一次礼节上的拜访。他受到总督的充分尊重与关切。会见后,参加的人士们与大使共进午餐,傍晚游览公园。这公园约半英里长1/4英里宽,四周筑起高厚的围墙,门口有兵看守。园内有宽广的草坪,石铺的路,路旁植树成荫、各种鲜花散吐着芬芳。园中央是一个大水池,道旁两侧树上悬挂着不少灯,晚上可以照明。公园尽处是一个音乐舞厅。可惜我们访问之时不是此处娱乐季节,因此我们只能满足于对这个场所的描写,而不及于某些季节里此地为当地居民所享受的各种游艺了。★日,星期二  总督通知我们这天上午要来大使行辕回拜大使。我们为了迎接总督,在行辕的长廊和大厅里作了一切可能的准备。10时,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和“狮子”号的官员们穿着最好的制服;马金托计船长和“印度斯坦”号的官员们,亦上岸参加迎接仪式。  11时,要塞鸣炮,表示总督已从他的官署出发。在派来行辕侍候大使的卫队立刻在大门前面整队。半小时后总督率领了大批人马来到了,有一中队的骑兵前导和后卫,所有重要的官员和当地的知名之士都随从前来。马戛尔尼勋爵在大门口迎接,引导到最讲究的一间大厅里的上座沙发上坐定。于是斯当东爵士向总督依次介绍使团的各级官员。总督进了一些为他和随员们所预备的极丰富的茶点以后,按来时的形式和同样的礼节,告辞而去。  总督所穿的服装是一套紫色的礼服,上有金饰、刺绣和宝石。随员们穿着配有金饰的绿色华丽制服。他还有几个黑种人的仆役,穿着奇特的号服,头上扎着大的头帕,腰间挂着长刀。★日,星期三  清晨一早,斯当东爵士同巴罗先生和一位葡萄牙人,出发到乡间去远足。同时我趁此机会访问了这个地方,依我能力所及就我所见加以叙述如下。  这个城市有人呼之谓圣?塞巴斯提安,也有人称之为里约热内卢,位在海港的西边。这海港的名称是里约热内卢。市镇的地面很低,四周几乎都是山;因此由于气流受阻,这地方对欧洲人的体质很不适宜。市镇面积相当大,从东到西约4英里,南北两英里。街道齐整划一,互相垂直交叉,但没有空地,路面铺得很好。商店很多,各类商店都有。房屋结实,而且适宜于当地气候。总督官署在市镇中央,面对海滨,是一座巨大而狭长的建筑物,外表并无足以引人注目之处,但里面却有好几进讲究和雅致的房屋。屋有两层,楼下是侍从奴仆所居,楼上有总督的住所。房屋是用粗石块筑成,涂上石灰,屋顶盖的是波形瓦。总督的小礼拜堂就在官署旁边,但不相连接,建筑很精致。镇上街道不但宽阔和方便而且颇为清洁。不少街道两旁的商店和栈房排列成行。这些商店可以与欧洲城市里的相比拟。镇上居民有一种习惯,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城市值得向它学习:凡同一行业的人都集中住在一条街上或一个地区内,违背这习惯的例子是很少见的。至于这镇上有多少人口,我得不到正确数字,不过从它的广袤和一般的观察上说,可以毫不夸大的估计为20万人。居民都是天主教徒,虔守宗教仪式,对宗教甚为迷信。教堂很多,都装饰得炫耀夺目。每逢施主们盛会时,这些建筑就装演起来,灯烛辉煌。我们看见有些照耀得极为壮观,有如公共节日,不像乡镇上小部分人的礼拜。靠近市中心,在地面突高之处,有一所公共气象台,内中装置着天文仪器。  居民的服装很浮华。各级人士在社交场所都佩上一把剑。身带这种装饰性的武器,即使小孩亦不例外。妇女们的服装与欧洲妇女无甚差异,不过头上的装饰不同。她们把头发从额前起向后梳光,簪上各种假花、小珠和羽毛,安排得有些奇特;背后则夹上各色缎带编成几条小辫,每一条辫梢上系上一朵红缎做成的玫瑰花。她们还穿上一件丝织的大斗篷,一直拖到背后,由一个仆役端着,另外一个仆役撑着一把伞替他的女主人遮住阳光。巴西妇女肤色一般不鲜嫩,但是有一种俏秀的风姿,颇为可人,和蔼的态度更增秀色。  这地方的商业很可观,是本地人民和祖国很大的财源。从这里出口的各种货物与葡萄牙在巴西的其他各个殖民地的产品无异。  几个码头都很宽畅而且适于使用。我们看到码头上的奴隶们从停在码头的驳船上装卸货物时那种熟练灵巧的技术极感兴趣。大米是大宗的出口货,用粗制的牛皮包装。  市镇西边,距离不远,有一个大的修道院,建筑的坚固比它外形的宏大更令人注意。院内有几个长方形的院子,铺上大而平的石板,四周绕以走廊,清洁之极。全院分两部分,厅室颇多,明确地分别供给同一教会里的男女教徒之用。  马戛尔尼勋爵的随从人员得到允许到这修道院访问。院里的修女们趁这机会把她们手制的各种细巧玩具赠送他们。她们在这幽闲的世界里居然也学会制成一种名叫“情书”[10]的手艺品,她们打算送给某些英国贵宾的。她们甚而通过院长要求马戛尔尼勋爵允许他的军乐队到修道院来演奏。因此在这神秘的高墙之内举行了几次早晨的音乐会。院内还有一个很宽畅的花园。这些修女们可以在这一块围在40英尺高墙内的地方游戏。似乎这样的高墙厚壁还不够安全,墙外一直有一队兵保卫着。  市镇西北有一个巨大的水管桥,这是非常奇特的,它的形状好像一座大桥,有80个拱形的桥洞,有些部分至少有150英尺高,从某些角度看上去,很突出的,逐渐上倾,高出于市镇上最高的建筑物。这一连串巨大的拱形建筑物横跨过一个山谷,把两座山连接了起来。筑此渠道的目的可以一望而知,它是要从5英里以外汲取一股终年不竭的泉水,通过铅管流到市里,并且把泉水积蓄在靠近海边的一个巨大蓄水池内。这水池就在总督官署的对面。这一股泉水极为清洁,而且供应量非常之大,非特足供市民所需,而且可为来往船只准备必需的用水。  里约热内卢的军事设备很好。士兵们有良好的装备和纪律而又享有一般公民的权利。这似乎是葡萄牙政府的政策,一种很明智的政策。他们要做到在他们美洲殖民地上的军队不但能够自身得到舒适和维持体面,而且在我看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钱财的来源。因此在这个在价值上如此重要的地方士兵们的忠诚和热爱得以保证。这些地方离开祖国愈远,军队对地方的警备与对祖国的精诚愈显得重要。在这些殖民地区服务的军队的俸给是否成比例的提高,或者另有优抚办法,我不得而知;但据我所见,没有别的军队能比得上这里军队的给养的丰富。驻在里约热内卢的军队数目,包括骑兵及步兵共计两万人。民兵人数至少两倍于此。同时这地方的防御工事,不论在建筑工程上或在地形上都很优越。离港口两英里处有9个坚强的炮台,火器和兵力都很充足。港湾中央还有两个小岛,其中一个靠近港口,名叫“圣十字炮台”,另一小岛更远些,这些更加强了这地方的实力和敌人进攻的困难。★日,星期六  斯当东爵士和一些人出发到“糖饼山”游览。这是一处很高的崖石,位在港口的左边。下午5时,马戛尔尼勋爵由于身体仍然很不舒服,在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陪同下,用私人形式回到了“狮子”号。  所有行李都放上车子送到海边,管辖大使行辕的卫队的官员们遣派一部分士兵护送每一车辆,一直等到所有的行李都装上等候着他们的驳船。当我执行这项事务时,有机会看见总督参加了特殊的宗教仪式后从教堂返回官署时的盛大排场。  早晨10点半钟我们起锚,驶向“圣十字炮台”,不久即进入深达15英寻的海面。翌日,我们即出港离开了里约热内卢。  这几天没有足供叙述的事件,即就天气而论亦无需详述,一般是风平浪静,偶尔有些轻雾或微雨。1792年底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了。可是在我不能不提到圣诞节,虽然我们是远离故土,久别亲友,在白浪滔滔的世界里,乘风前进也难于遗忘这愉快的节日;在这船上的小天地里也举行了圣诞节的欢叙。★日,星期一  晨10时左右我们望见特利斯坦?达?空雅岛。  这是一个荒瘠无人,几乎与世隔绝的岛屿,位置是在南大洋的中心,南纬37度7分30秒,东经约45度。当我们初见这高峰,耸入云际,从它的高度看来不在泰纳利夫主峰之下。这岛是大量的野鸟憩息之处,周围的海也是鲸鱼、海豹和其他海水怪物栖息之所。威脱门副官驾驶一快艇登陆,找一个抛锚地点,回来报告海岸的情况良好,而且说,从高山上有一股水经海岸流注入海。  同时,威脱门先生射击了一只海狮[11]和一只大海鸟名叫“信天翁”,这海鸟被拖到了船上,从它的喙尖到尾端计长9英尺,但重量不到3磅半。  根据这个报告,伊拉斯马斯?高厄爵士建议翌晨派人登岸取水,斯当东爵士倡议同时作一旅行,考察一下有关自然历史的资料,于是就指定了一些炮兵,准备明天早晨3时出发,并且预备了武器准备对付海岸上巨大的两栖类动物。可是到半夜起了大风,势必起缆,形势更趋险恶,如果那时风向不变,仍向岩岸打去,我们必然遭殃。由于这意外的天气突变,原定的进一步深入考察这新奇地方的计划就化为泡影。★日,星期日  天气继续和润,风平浪静,直到今天为止,大风又起,船摇摆得很厉害,海员们的正常偷快生活又被大风大浪打断了。★日,星期二  天气又温和了。我们又享受到安宁愉快的日常生活。★日,星期五  午前4时我们望见了陆地,方向是在东北偏东,相距大约10海里。在大约4小时后我们认出这是阿姆斯特丹岛,在印度洋内,位置是在南纬30度43分和东经77度20分。接近该岛时,我们清晰地看见海边上有三个人,因此我们立即挂起信号。这里我们看见无数的水蛇和大量的鱼。这种鱼与鳍鱼相似,一般重量在3磅到8磅之间。午刻我们放下了纵帆快艇,总管出发去找寻抛锚地点。根据他的报告,我们在岛的东边水深28英寻处,用了船头上最好的锚把船抛定。  总管还报告说,在岛上遇见了五个从法兰西小岛来的猎人,他们专门猎取这地区大量出产的海豹。★日,星期三  斯当东氏父子同几位先生配备一小部分炮队士兵武装登陆,剿灭了大量的当地特有的动物――如海豹、企鹅、信天翁等等。同时捕获了大量的鱼。我们把鱼腌了,储备供应。  在岛的东北端,差不多面对“狮子”号停泊之处有一个很便出入的小港湾,直径约1英里,四周都是难于攀登的悬崖峭壁;小港湾入口处,靠西北角,兀立着一块大崖石巍然独立、耸入云霄,形状像一块糖糕。这小港湾不必花很多的钱就可能建造成为很好的避风港,这里很多处水深有13英寻,是很好的登陆地点。  在这里我们捉到不少鱼虾,它的大小形状很像我国的龙虾,而味道更鲜美。我们同时也看见许多鲨鱼围绕着岛的四周。鲨鱼在这里出现是一种不平常的现象,照例,在这些经度上的地带鲨鱼是少见的。  登岸时,我们遇到上述五位打海豹的猎人。他们很客气地引导我们到一间距离海边不远的小茅屋里。他们是法国人和美洲人,到这里来是为了做生意,打算住18个月专门打海豹。海豹皮很值钱,卖给经过法兰西小岛的船只。到现在他们在岛上仅住了6个月,据他们说已经打到8000只海豹。  离此茅屋不远,这五位猎人,付出了大量劳动,克服了不少困难,筑了一条通上山的小路。他们计划越过山颠到岛的另一边去捉海豹。从这条向上倾斜的小径我们抵达一个小泉,泉水温度达到沸点。我把几条鱼放进泉水不到6分钟鱼已经熟了,同在船上煮熟的鱼无异。在煮鱼时可以清晰地听到水中起泡的声音,宛如火炉上沸水壶里的声响。山顶上有一个火山口,有东西喷出,猎人把这些东西送给我们看,它的形状与质地都像硝石。  岛长约8英里,阔约6英里,有些部分是平地,尤其是在西部,逐渐上升到岛中央的高地。这是一个很贫瘠的地区,树木不长,只有一种顽强的丛生的野草。这个岛上的景象宛似遭了一次大火之后的样子。接近火山口的土壤灼热烫脚,鞋子也会烧坏,脚会起泡。我们在五位猎人的引导下在这荒凉之地前进;由于他们的关心照顾,我们才能避免危险,顺利前行;如果没有他们的指导,我们是有困难的。  这座火山的斜面约有3英里,路上非常险峻崎岖,不论上山或下山都很困难。总之,在我们登山或返途中遇到的阻碍是连续不断的;以致从“狮子”号发出了两次信号枪声。我们抵达海滨时“狮子”号和“印度司坦”号已起了锚;我们惊恐之后,找到了一只渡船,把我们带回船上。这天夜里,月暗无光,在茫茫黑幕之中遥见火山上的熊熊火焰喷向天际。喷火口有6处,有相当远的距离,景色非常雄伟。  应当把这里的气温记录下来:船上是55度,陆地上74度,近山顶时77度半。山上气温之所以高是受火山灼热的影响。★日,星期五  夜3时,一颗很大的陨星从西北偏北升起在天空运行了几分钟,向东南偏南方向移去,没有爆炸。它放出一种蓝色的光芒,照亮了船上的帆和甲板,光度很强。在它照明之下船上最细小的物件也能看见。★日,星期一  晨8时我们发现“砥岩”[12]离我们上风约1海里。海浪冲击在岩石上掀起非常高的浪花。这岩石是看不见的,因为它并不露出水面,但在海面之下也不深。它的位置是在东经106度,南纬25度至26度之间。★日,星期三  进入巽达海峡时我们看见“印度司坦”号已经在北面的岛上靠了岸。这天下午来了一只荷竺小船满载鸡鸭水果等靠到“狮子”号船边兜售货品。这船的主人是个荷兰人,但划船的都是马来人,其中有几个妇女。  午后3时,我们进入到直达巴达维亚的航路上,水深5英寻,岛是在西北偏西的方位上。这时一路上所有英国船和一只法国船都向我们发信号行礼。黎明时刻我们向岸上的荷兰守卫军队放了13响礼炮,他们答了礼。晨7时我们向所有船只行了答礼。8时接待了巴达维亚最高谘议院的议员们,行了同样礼节。这批议员代表巴达维亚总督邀请马戛尔尼勋爵登陆作客,并且想确定勋爵登岸的时日。因此马戛尔尼勋爵当即决定本月8日,星期五,晨9时登岸。这个日子适逢荷兰俄朗治亲王的诞辰纪念日。★日,星期五  早晨6时我们从甲板下层的炮发出21响礼炮向荷王致敬。到了预定时刻马戛尔尼大使在全体随从人员陪同下依照通常的仪式登了岸。  马戛尔尼勋爵离舰不久,一位高级荷兰官员和几位绅士和女士从巴达维亚来到“狮子”号参观。康贝尔副官以接待上宾之礼招待了这些贵宾,他们表示十分满意。在这宾客之中有一位很漂亮的英国少妇,这又增加了我们的光荣。  当天下午,我乘小艇登岸。我的任务是看管大使随从人员的行李。先用小船驳运,在进入运河时遇到些困难,安全到达巴达维亚王家旅馆大门前起岸。然后把行李分送到各人的房间。  大使和斯当东氏父子同住在一位荷兰最高谘议员威干门先生的寓所。  6时马戛尔尼勋爵应总督之邀到了总督的别墅。在招待会上会见了巴达维亚上层男女知名人士。总督的这次招待的末一程序为盛大的晚餐和舞会,这一直进行到午夜之后。★日,星期日  这天早晨我正在用早餐,突然听到一种从未听见过的极可怕的叫声。受着人道心理的驱使,我进去询问,发现这恐怖之声是来自一个马来奴隶。由于这个奴仆在工作上有了某些疏忽,旅馆主人就下令予以处罚。这可怜人已年高七十,站立在后院,受另外两个奴隶用藤鞭遍体毒打,残酷到极点。这样惨酷的肉刑延续了35分钟,直到这个老人的背部和大腿全部皮开肉绽,鲜血滴满地面,旅馆主人才命令停止鞭打,呼叱这个被打烂了的罪人回去继续做他的苦工,对他的遍体创伤丝毫不顾。就见到如此残忍而野蛮的处罚他的仆役,我盘问了这位旅馆主人。他答复说:马来奴隶可恶之极,如果不这样最坚决严厉的刑罚以示其余,使他们不断地有所惊戒,则整个旅馆或旅馆里的任何人一刻也得不到安宁。像这样的事并不止此,同样严酷的惨剧立刻继续在我眼前出现,虽然性质有所不同。两个奴隶为了搬开我们早餐桌上的碗碟,一时不慎打破了一个盆子。这个盆子究竟是被哪一个奴仆打破一时判断不出,于是两个同受鞭打。命令他们各执藤鞭,相互抽打;由于另有两个奴隶用竹棍在旁监督,相互间的鞭打不能放松,偶尔轻打一下,就用棍子对付。  尽管天气是非常炎热,我不能自制出外去一观巴达维亚的风景。兹就所见叙述如下:  巴达维亚在爪哇岛上,是荷兰东印度殖民地的首府,位置是在东经104度南纬6度,处于赤道线与南回归线之间,气候想象不到地炎热。  巴达维亚城呈正方形。城墙巩固,约30英尺高,城开四门,每角一座,每个城门都有炮垒派兵看守。炮垒上架炮也有兵,四周围以水渠,渠上架吊桥,白昼把桥放下,夜间9时以后,除了有总督签字的命令,禁止通行。  城市的街道宽阔,筑得漂亮,铺得也好,每条主要街道中间都有一条大约有60英尺宽的运河,所以除了过桥,街道两边不相通行。这种跨过运河的桥为数很多,相距不远。一般房屋有三层楼高,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每层楼都很高爽。房屋的建筑形式几乎都是相同的。外表内容都相当堂皇,第一层是石墙配上大理石,上层则用很好的红砖,窗格很大,用大理石砌成拱形的顶。木制窗架镶出金边加上装潢。一般居民对于住宅外表的装饰感到骄傲。他们喜用一种红漆刷门墙。每星期至少要洗刷或粉饰一次门面。  运河两岸种着两行四季常青的树为街道增色不少。在道路的不同地段筑起方形小凉亭,亭内有座,每逢骤雨或阳光强烈的时候行人可在凉亭内歇脚。  足以引人注目的公共建筑物大概有四五处:总督官署、军械局、地方行政官署和大教堂等。  总督官署在中心大街的尽头。它的前院围上很漂亮的栏杆,门前有卫兵守着。这座大厦是用石块筑成,外表壮丽堂皇,四层楼高,中央是个大圆屋顶,配上一个小尖塔。中央大厦的左右两翼规模也大,四周都有围廊。有一队兵经常驻守,士兵主要是马来人,指挥官是欧洲人。我也遇到几个欧洲士兵,他们的服装和配备比较马来士兵虽好得多,但是面色是这样的憔悴苍白,体态是这样的羸弱,不像能胜任军职或其他职务的样子。内中有几个告诉我说,从欧洲来的士兵中每20个人中间能生还欧洲的不到一个人;即使有些能幸运地逃避当地的气候和水土威胁而获得回国机会的士兵一般也都是面色惨白形骸枯搞的。  从不同的碑碣上所刻的年份看,这个官署的建筑已经历了好几个年代。刻下的年份有公元1630年、1636年和1660年。  我想,这些是表示这大厦的某些主要部分建成的年份。官署前院的正面是一片草地,草地正中有一通道,道旁有好几行树。草场左侧离总督官署不远,就是军械局。军械局门前陈列着大量的新的钢枪、炮车和其他各种枪都堆在一起。此外还有50尊装备完整的大炮。这个建筑物,可以想象,重要的不在它的外表而在它的内部的十分坚固;不但在地面上的仓库里,而且在地下的深窖里储藏着无数的各种军械。  跨过这片草地或走过官署前面的通道,就是一条运河。河上架一吊桥,桥通一炮台,炮台邻近有一个很漂亮的用石建成的房屋,包括它的两翼,都是非常悦目的建筑艺术品。这个地方被称为小兵工厂。在这里有人告诉我,其中藏着20万件军器。在这建筑物的周围还有几个大院子,其中有军官的住宅和可容两万名兵士的营房。但目前由于瘟疫的不断流行,这巨大行列的房屋里已不住人。军官们都迁到城外居住,欧洲士兵部队也驻扎在郊区。保卫城市的任务由各部队轮流担任,每天早晨换班一次;因此每天早晨6时值班部队从郊区步行到总督官署门前集合。其中一队兵是专职守卫总督官署的,其他部队则分散驻扎在城四周的几个防御区。  离上述的炮台不远是海关,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其中包括货栈和商业性质的机关。此外还有一个小造船厂,可以制造普通的帆船和几只不大的船只。每晚在一定的时间,这条运河就用一条链索封锁起来,一定时间以后船只不能通行。靠近海关还筑一个堡垒。看来这些措施都是用来保卫这海关的,但像我这样毫无防御技术知识也不知军事策略的人也能看出这地区并无条件足以阻止一个装备完全的敌人的进攻。我也不能相信,像这样薄弱的防御力量能与如此富饶而重要的殖民地相适应。  总督官署门前大街的另一端,在一块很宽阔的广场上是地方行政官署。在这官署里一部分是法院,另一部分是最高谘议会的集会场所。这是一个很精美的建筑物,里面还有一个后院,四周有走廊围绕。离这官署不远是城里的主要教堂,四周是墓地。教堂是个宏大平整正方形的建筑。中央盖着一个耸着小宝塔的圆屋顶。教堂里面装置得极为美观,总督讲台装得更漂亮,教徒们坐的长凳子安排得很舒畅、出人方便。教堂内每一部分的布置都很适合于这宗教的目的。墙壁挂满了纪念死人的盾形的纹章和彩色的碑文。这些碑文大小不一,但形式相同,都镶上金边框架,布置得颇费心思,给人一种好感。  巴达维亚和爪哇岛上的行政是极端专制的。总督和最高谘议会有权力决定任何事件,除开商业事务上的划归商务总监处理。商务总监对商务方面的决定是最后决定,没有上诉余地。  法律的严厉和执行法律时的严格,在欧洲各国政府所管辖的殖民地中是无法证明是正当;除非这地方的土人在品质上真正是如此野蛮强悍,非经常性地加以最严厉处罚就不足以维持治安和秩序,而这种治安与秩序对文明人的安宁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  正规军队驻扎在巴达维亚的近郊,包括马来人军团和欧洲人军团,人数大约12000人。当地民兵超过两万。这些民兵也由政府按时发饷装配。虽则他们常由总督命令集合,实际上他们并不组织成一体,除了作战或发生了暴动。欧洲军队穿着适合于当地气候的服装,而且允许他们从事任何能力所及的商业或其他职业,不然也给予其他,只要有助于补偿他们由于当地不健康的气候而受到损害的特权作为津贴。但对待马来士兵则不然,他们只配穿很简陋的制服,至少没有一个人穿鞋袜;他们就在这种可怜的情况下服役。  巴达维亚人烟稠密,居民中欧洲各国的人都有,而其中中国人占最大的比数,看样子他们是恬静而勤劳的人民。我问过几个人,一般都认为城市的总人口有20万人,其中有半数被认为是中国人,其余的半数是马来人和欧洲人。我从市区和郊区的广度估计,这数目不能算夸大。  我出外逛了大半天获得上述的材料。回到旅馆,听到马戛尔尼勋爵的痛风病突然复发,已经回到“狮子”号舰上的消息,使我异常系念。由于这位主要人物的抱病,使我们所预先布置的逗留在巴达维亚期间的各种活动受到了阻碍。  这天晚上我在巴达维亚旅馆用晚餐,与两个法国人同席,他们很幸运地能逃避了一群马来人对他们在街道上的袭击。像他们所遇的事件在巴达维亚是经常发生的,尤其对于初到这里的外客,黑夜里在街上行走时往往碰到。★日,星期二  我继续进行访间,走遍了全城。★日,星期三  使团中几位人员得了病,被命令各自回船,买了大量水果给他们食用。  这天晚上我去看了一出悲剧,名叫《马哈曼脱》[13],戏票价每位“里克斯”[14]银币6元。戏院是在一个大花园的中央。这花园是巴达维亚各界人士的公共游息之所。戏院盖得很宏大,用砖砌成,装修也堂皇,坐位有正包厢、边包厢和普通坐位,乐队也还可以。  戏剧的表演从演员的动作态度和面部表情来看,我认为是很好的;语言全部是荷兰话。这种娱乐,出我意外,是一种“巴乃巴?勃立脱尔”[15]的作风,非常有趣味。观众一般都很显赫,而其中最优美的是几位英国少妇的身材体态和姿容的突出的美。她们偶尔向包厢里瞟一两眼。★日,星期四  中午有一次拍卖,本地人称之为拍卖地皮和产业。这些土地是属于某些富翁的。他们既已逃过了气候的危险,想满载在这里所获得的大量财富,回到欧洲享受舒服和豪华的生活了。  出卖土地必须在商务总监或他的代理人监督之下进行。因此在拍卖时他必须到场。在举行拍卖之前须通知城内和郊外的各级人士,有人打锣召集各条街道上的居民。商务总监授权一个人宣读所拍卖的东西和卖买的条件。其余的过程同在英国的一样。★日,星期五  马金托计船长登岸购买一艘法国的双桅大船,用来代替“豺狼”号。我们同“豺狼”号分离颇久,已经失掉了再见它的信心。★日,星期六  这天晚上发生一件我认为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我从一群马来人手上逃了出来。他们是有计划的,因为他们面对一种几乎无法拒绝的诱惑,想把我害死。  大使等一行人的行李的主要部分均已分别搬上了各船。当时马克斯威先生要我料理其余的行李和一箱银元。这些东西也放上了一只租来的舢板。同时马克斯威先生吩咐我和这舢板一起驶到木栅等候他,并且答应我半小时后就可来到。我依约出发,大约晚8时到达木栅,我把船系在海关码头,迫切地等待马克斯威先生的到来。在这不愉快的环境下我等到9点钟,木栅关闭,桥也吊了起来。这时我焦急万分,因为我明白马克斯威先生除非有总督的特许证他是回不来了。我不但有被那些马来人抢去我所看守的财物的危险,因为这些马来人不断地从舢板上来回,查看船上的行李,甚至为了抢劫的方便,我本身也有生命危险。在此情况下,我决定最好是回“狮子”号去。我就吩咐马来人向大船驶去,起初他们拒绝了,后来我拿出银钱给他们看一看,他们就拨动了桨,我以为他们听我的话了,可是船的方向不是对着大船而却朝向海岸,划到了离运河口不到一箭之地与岸上的居民区已相距有1英里之遥。随后船上的马来人都跑上了岸,不论向他们威胁或是乞怜都没有用。这时我一个人处在较前更恶劣的环境,我当时已处于孤立无援之地了。  20分钟以后,这辈歹徒回到船上,人数更多了,更增加了我的惊慌。他们都上了船,把船向港湾划去。我们之间激烈地扭殴起来。我只得拔出刀来对付他们,才把他们赶上了岸,只留下一个,我就用刀威胁他把船划到海关前面。在这里我等候到11点钟仍不见马克斯威先生回来。我只好把行李从船上搬到一间公事房里,以保安全。但是在这必要的措施还未结束之前,我看见马克斯威先生带了几个手执火把的奴仆,到了对岸。我就呼喊起来。他们来了以后就再把行李搬落船,挂起帆驶向“狮子”号,午夜之后才回到船上。  使团人员在巴达维亚所住的旅馆是一座大厦,由政府拨款修建,专供招待外国贵宾和商人之用;由总督和最高谘议会直接掌握,遵照他们所定的规章办事。  这旅馆的全名是“巴达维亚王家和外宾旅馆”,这名称用金色大字标明在旅馆门前,落下1729修建年份的字样。这座大厦高三层,每层都很高敞,空气通畅,因此整个建筑很高。与其他建筑物相似,墙壁是砖砌的,刷上红色,砖缝间嵌上白色条纹;窗格子很宽大,窗框是金色或其他奇丽之色;整个建筑是大而且美。  正面三座大门,大门前与大门之间筑高成阳台,盖上圆柱回廊,旅客们在用餐之后往往坐在阳台上抽烟闲谈。三座大门都通向一个非常宽阔的大厅,长约200英尺,阔约60英尺。大厅的极端有一个大楼梯,通楼上的房间;屋顶是平的。  中央大厅里悬挂着至少30盏很雅致的灯和枝形烛架,每晚燃点着。正对着这些灯的墙壁配上成排的着衣镜,灯光反映在大镜子里照得更是辉煌。大镜之间的壁上挂着图片。中间大厅正中的顶呈拱形,从它的正中央高悬一架银质的多枝烛架。两端各有同一尺寸的两扇门,遥遥相对,门通两厢,顶作亭式,饰以泥灰,中有一弹子桌,四周都是灯。晚上走进中央大厅骤然一瞥之间真是迷人之至,烛光极多而且排列得合适。两间同样格式的弹子房和它的灯光恰相辉映。  大厦的背后,接着一道带有外廊的宽敞的过厅,廊下垂着丝织的绘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奇形怪状的人物画像的帘子;白天有时放下以避阳光,晚间则在灯光照明下一律下垂。过厅内的灯光配置与厅内的一样。过厅后面是一个后院,大石板铺的地,四周的房屋是饲养家禽的和屠宰工人的工作室,以及应有尽有的办理家务的屋舍,一间很大的厨房也在这里。这排房屋的楼上分出仓库和奴仆们的住房。奴仆和他们的头目都住在这里,男女一共至少有90人,他们都属旅馆主人所有。这些仆役按他们的成绩升级。如果勤谨努力,各项工作都做得好,可以用他们为数很可观的工资迅速地赎得自由。  大厦的上层的大厅就是周围寝室的前厅,每间房的门口桌上放着一盏厚玻璃做的盛满了椰子油的灯,以备房客随时进房安息。这里有一个通行的习惯,每个房客都随身带走他房间的锁匙,以防马来人的偷窃;因为马来人具有一种不可能改变的劣根性,任何处罚均不足以消灭他们的小偷行径。  旅馆里的规则与欧洲的大旅馆相似。为使团人员准备的餐桌异常讲究。早餐经常有茶、咖啡、朱古律和可可以及各种冷食肉类、蒸鱼和鸡蛋,另外还添上果酱、蜜钱糖果及蜂蜜,各种酒以及各种糖食而且样样都极丰富,布置得很好看。午餐和晚餐的菜肴都是最鲜美的珍品,最好的烹饪。对一般人员的桌面供应也充分、丰美。  在这里生活的费用是很贵的,酒类价格出奇的高:一瓶黄啤酒或黑啤酒要英币两先令半。据旅馆主人告诉我,这个旅馆的巨额租金每年达6万元里克斯银币;从欧洲进口的酒和其他用品,加上捐税,费用也很大。在此情形之下这里的生活费的昂贵就不足为奇,也不感到有什么不满了。  巴达维亚居民的服装依各国人士自己固有的习惯穿着,但欧洲妇女看来并不受这个规律所拘束,她们是按各自所好和当地的气候而决定的。荷兰妇女和一部分马来妇女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欧洲妇女的时尚。但马来妇女的头饰却是别致的,式样非常奇特――她们把头发从额角起向后梳,抹上油脂和香水,有如日本妇女的头式;于是把它绞紧,圆圆地盘在头顶,用一个大木梳扣住,加上许多金簪银簪,簪头镶上宝石。这种宝石与簪子是依各人的社会地位而异。巴达维亚很少有人用头发粉,只限于若干欧洲人而已。可是使我赞美不止的是在我看见几位居留于此的英国妇女。无论与哪一国妇女相比她们是突出的优美,她们不仅是身材俏秀、容貌动人而且服装朴素、举止娴雅。  巴达维亚的郊区,或者依一般人所称呼的所谓“唐人街”,大部分居民是中国人,位置是在环城河的西南,居民散居的地区有几英里之广。这里的房屋一般是木屋并不大也不美观;但他们的栈房却有一定程度的俗气的装潢。这里有很多种类的工业都是勤劳的中国人操作的。当然巴达维亚所有的工匠和机器匠都是来自中国。一般欧洲人竟有一种愚蠢和不应饶恕的自骄,认为任何工艺作业是不屑做的;马来人又是天生无能,除体力劳役以外,其他任何工作都教不会的。  整个郊区的面貌是一种丑陋不堪与杂乱无章的景象。从污水和各种污秽里发出来的可怕的臭气无法描述。在这四周的乡间有许多漂亮的别墅,幽美的花园,但地面到处都潮湿,错综交叉的沟渠使得这地方到处都有害卫生。  我一进鱼市就觉得必要找一间小酒店喝上几杯甜酒和清水才能使我从恶臭中苏醒过来。但是在这臭气冲天的市场里却摆着大量的鱼,除了龟鳖以外价钱都很贵。  巴达维亚城区和郊区可以肯定地成为世界上最不卫生的地方之一,也可以很公道的称之为欧洲人的坟墓。但是,这种不健康和传染疾病的根源是可以大大地消除的,只要在清洁方面加以注意;可是这里的政府或警察好像丝毫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要一班清道夫就能够为巴达维亚居民的舒适和健康造福不少。但在这里并没有这种机构。  阳光是这样的强烈,常使运河干涸无水,有时河水成为臭水。但这决不是瘟疫流行的致命根源,而最可怕的根源一方面是在于下层市民普遍的肮脏污浊,另一方面是在于上层人士对于那些腐烂的堆积不加理会。人们也不易理解,为什么在荷兰国内普遍存在的爱好清洁的精神在过一段海程到了他们的亚洲殖民地上以后竟会完全消失了。不是的,政治家们曾考虑过这间题,有些认为荷兰人之所以不改善这里的环境卫生与他们的商业政策有关:目的是要沮丧外国人的意志,使他们不敢同荷兰人一起在这东方帝国任何一行的商业里分享这巨大而又危险的利益;或者为了当同外国发生战争时可以阻止敌人进犯,因为这里的恶浊的空气比较战时所用的武器更为恶毒。我在此只想补充一句话:根据医院的纪录,在近20年内死在巴达维亚公立医院的人数达98000之众。★日,星期日  晨6时我们起锚开航驶行于翁洛司岛与大陆之间。  这个小岛位于海湾的中间,离巴达维亚约4英里。它的长度不超过3/4英里,宽度不超过半英里,可是人口可观,还有一个坚固的炮台。在这很小的地方有几个工场和铁工厂,总的看来是一片繁荣和秀丽的景象。周围附近还有若干同一格局的小岛屿,其中多数都有居民。人们喜欢住在这里,虽然气候炎热但没有巴达维亚城区和郊区所流行的疾病。  ________________  [1]原文为Batavia。当荷兰侵略东印度时代(年)以巴达维亚为荷属东印度的首府,位在爪哇岛的西北海岸。自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巴达维亚恢复其原地名称雅加达(Jakarta),华侨简称之为椰城,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译者  [2]1英寻等于6英尺。――译者  [3]原文为main-top-gallant royal,即船上最大的桅杆上的第二级帆桁,此地译做“大桅楼”,下文有时译做“主桅的第二级帆桁”。――译者  [4]“炮兵助手”的原文为matrosses。――译者  [5]原文为Loo。――译者  [6]耶稣纪元3世纪至4世纪时古条顿民族哥德人的建筑形式,屋顶陡度很大而具有突出的高而尖的顶端的建筑形式。――译者  [7]并非马金托计船长的书记员韦斯脱。――译者  [8]并非扈从人员中的斯科特。――译者  [9]加那列群岛又称幸福岛。――译者  [10]原文为Billet doux,法文,意译“情书”。――译者  [11]海狮是大海豹;海豹英文名为seals,海狮为sea lion,是海豹之一种,最大的长12英尺。――译者  [12]原文为Trial Rock,指隐在水里的岩石。――译者  [13]原文为Mahamet。――译者  [14]原文为Rix Dollar,旧时丹麦、德意志等国的通用银币,最通常的值美金元。――译者  [15]原文为Bamaby Brittle。――译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24:51 &&
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黄一农,历史研究,2004?4  本文乃“清初三顺王研究”(NSC91-2)之计划成果,文中所引笔者先前已出版之沦文,均可从本人网站()全文下载。  提要:由于宁远、锦州等役的失利,皇太极深刻认识到红夷大炮的威力,遂积极起用汉人铸炮、操炮,终于在天聪年间成功铸成“天v助威大将军”炮。在同明军作战及制造和使用红夷大炮的过程中,皇太极创建了八旗汉军,不仅每役所动员的红夷大炮均已超过明军,并开创出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清军在入关前夕所铸成的“神威大将军”炮,其品质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在中国带动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军事革命。  关键词:红夷炮 八旗 汉军 皇大极一 前言  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三月,明军在萨尔浒一战几乎全军覆没,满洲的势力自此崛起,而其对明朝的战争亦开始转守为攻。在此役中,明兵的披甲乃由藤、皮革或荒铁所制,朝鲜援兵则披纸甲,其胄以柳条为之,而金兵几乎人人皆披精铁制成的铠甲,除蔽胸、背之外,亦保护臂、手和头部,甚至马匹亦披甲,由于其甲胄极其坚致,故除非用强弓,百步之外均无法贯穿。金兵在野战时以重铠铁骑冲锋,其势锐不可当,使对手往往“矢不及连发,炮不及再藏”,而明军的两万件大小火器亦因此转为敌有。[1]  明军当时所惯用的火器乃以大将军炮最大,现存万历二十年杭州制造的“天字壹百叁拾伍号大将军”和“仁字五号大将军”铁炮,全长分别为143厘米和145厘米,口径11.3厘米和10.5厘米,炮身头尾的厚度相同,但加铸有九道宽箍,以强固管身,并分别设计有可调整仰角的炮耳以及可方便搬运的铁环,每炮重约三百多公斤,通常以一辆牛车运载。[2]然而,这些传统火器因缺乏准确度,且材质不佳、装填费时,故往往无法有效抵御金军的强攻。  萨尔浒败战之后,新任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试图力挽狂澜,尝大量添造火器,自称:“打造过灭虏大炮,重二百斤已上者,以数百位计;百斤、七八十斤,以数百位计;百子炮,以千计;三眼铳、鸟铳,以七千余计。”[3]而受命协理京营戎政的黄克缵,也曾招募福建工匠在京铸造“吕宋大铜炮”(红夷炮之一种)28门,最大者达3000余斤,他并将其中7门解去辽阳。惟在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三月的辽沈之役中,明军凭借这些火器仍无法与金军抗衡,即使是新型的“吕宋大铜炮”也因铸造不精,导致连发过热,无法再装药发射,敌兵因此蜂拥过濠而陷城,并掳获3门四号炮(应为千斤以下)。[4]  著名的天主教士大夫徐光启于是主张应引进更大、更精的西洋制大炮以压制金军,他于天启元年四月所上的奏疏中称:‘盖火攻之法无他,以大胜小,以多胜寡,以精胜粗,以有捍卫胜无捍卫而已。连次丧失中外大小火铳,悉为奴有,我之长技,与贼共之,而多寡之数且不若彼远矣。今欲以大、以精胜之,莫如光禄少卿李之藻所陈与臣昨年所取西洋大炮;欲以多胜之,莫如即令之藻与工部主事沈さ瑞そ常啾覆牧希撬俟闹!保5]其中所称“昨年所取西洋大炮”,乃指张焘(天主教徒李之藻之门人,教名弥额尔)于泰昌元年(天命五年,1620)十月自澳门购得的4门大铁铳。由于徐光启于天启元年二月因病乞归,李之藻等人因担心“铳到之日,或以付之不可知之人,不能珍重,万一反为夷虏所得,攻城冲阵,将何抵当”,只得命张焘将之暂置于江西的广信府。徐光启在前引文中并建议由沈ず屠钪宕罅恐圃煳餮蟠笈凇#6]  天启年间,在徐光启、李之藻等奉教士大夫以及广东地方官员的推动之下,共有42门西洋制大炮被分批解运至北京,部分再发送至关外重镇,而天启三年亦有独命峨等24名铳师自澳门来华教炮,这些打捞自南方沿海3艘欧洲沉船的红夷炮,[7]遂因缘际会地在明清鼎革战争中带动了一场重大的战术革命。  天命十一年(天启六年)正月,[8]努尔哈赤在宁远遭遇其戎马一生最大的挫败,明宁前道袁崇焕凭借布置在城头的11门西洋制大炮,“循环飞击,杀其贵人,每发糜烂数重”,这种新型火器的威力,自此锋芒毕露,而努尔哈赤亦于该年八月含恨以终。袁崇焕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认为:“虏利野战,惟有凭坚城以用大炮一着。”[9]  然因17世纪的红夷炮发射速度不快,每分钟虽有可能达到1-2发,但炮管无法承受持续射击,隔一段时间就需休息以冷却,故每小时平均只可发射8发,每天通常不超过100发,且铁炮在射击约600发、铜炮约1000发后,就已不太堪用。[10]也就是说,当时的红夷炮对快速运动的步骑兵而言,仍无法有效达到防堵并歼敌的作用,但对攻城或守城而言,则效果显著。此故,金国官员在奏疏中尝称:“野地浪战,南朝万万不能;婴城死守,我国每每弗下。”[11]  天聪元年(天启七年,1627)五月,甫即位的皇太极自将攻宁远,围锦州,明军再度将其击退,红夷大炮同样居功厥伟。三年(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征明(己巳之役),饱掠大量的人畜和财货,更因所向披靡,遂起意在长城内的永平、迁安、遵化、滦州等地建立永久据点,以方便将来对内地的进取。当时金军步骑凭借快速的机动力与强悍的攻击力,令明军普遍畏惧与其进行野战,而城守不坚的城池也接连被攻下,但如昌黎和北京等防御坚固且粮食充足的地方,金军往往亦无能为力。  皇太极决定放弃自身的长处,而改采守城屯垦的方式以长期经营,乃一战略上的失策。天聪四年五月,从各地集结的明军反围滦州,在以红夷炮连攻三日之后,终于轰破垛口二处而登城克复,金军阵殁者四百余人,奉命留守的大贝勒阿敏,在仓皇失措下遂放弃永平等城脱归。[12]这是明人第一次大规模围攻金人驻守的城池,如金军于被围之前即出城迫使明军在野地对战,或许还不至于如此惨败。  在滦州之役中,明军以黄龙的战功为第一,时任山东按察副使的孙元化(天主教徒,徐光启的门生)指称:“臣依西法制护炮器物,全付参将黄龙,授以用法,分以教师,卒用复滦”,此处“教师”不知是否指数月前甫自澳门北来助战的葡籍军事顾问?当时孙元化“自配药弹、自备车牛”,速将西洋大炮的炮队交付黄龙,并令千总吴进胜专管,他还特制了“奉旨调度”的令箭,避免“他将不知利害,调炮离营”。[13]  金国自以七大恨兴师讨明以来,铁骑纵横原野,但遇到凭城坚守且善用红夷炮的明军时却迭遭挫折。滦州之役中,明、金两国的角色互换,攻城的明军充分发挥红夷炮的威力,迫使防守的金军弃城逃归。此次败战想必对皇太极这样的军事天才产生相当冲击,他应联想到如其亦能拥有红夷大炮,就不至于迟迟无法攻陷宁、锦一带明军的城池与台堡,此很可能就是他在天聪四、五年间积极试铸红夷大炮的主要原因。  天聪五年三月,明赞画副总兵张焘等人杀在皮岛称乱的刘兴治。六月,皇太极以当地新遭变乱,或可乘机袭占,乃调派数千名步骑兵攻岛,张焘于是督大小兵船百余艘迎战,并令公沙的西劳(Con alvo Teixeira Correa,?-1632)等13名随军葡人发西洋大炮,取得被辽东巡抚丘禾嘉形容为“海外从来一大捷”的“麻线馆之捷”,此役计发炮19次,打死金兵六七百名。[14]由于大海相隔亦与凭城坚守相类,令长于短兵接战的金国步骑兵无从发挥,此役也再度印证了红夷大炮的威力。  透过宁远、锦州、滦州和麻线馆等役的败战,皇太极或益发体认红夷大炮的威力,故终其一生不仅积极利用汉人工匠铸炮,更大量起用降顺汉人担任炮手。由于近人在研究清前期历史时,对红夷大炮的仿制过程、铸造技术、战术应用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等议题,仍较显疏略且存在许多错误或尚待厘清的论述,[15]故笔者试在下文中详加析究。  本文将首先厘清金人利用汉人工匠创铸“天v助威大将军”炮的背景与历程;其次,将阐明红夷炮如何引发八旗汉军的创建;接着,以关外的几场重要战争为例,试析清军所使用的红夷炮如何成功突破明军的坚固防线;再详论清军在入关前夕所铸成的“神威大将军”炮,其品质如何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笔者希望能深入探讨科技与社会间的互动模式与影响层面,进而能对清前期军事史以及技术社会史(social history of technology)的研究有所提升。二 “天v助威大将军”炮的创铸  皇太极在己巳之役中虽然大有斩获,但滦州的战败令其起意自行铸炮。天聪五年正月八日,金人首度铸成红夷炮,沈阳故宫所藏之《清实录》称其上镌有“天v助威大将军,天聪五年孟春吉旦造。督造官:总兵官额驸佟养性,监造官:游击丁启明、备御祝世J,铸匠:王天相、窦守位,铁匠:刘计平”等字样,《八旗值月档》中亦称:“先是,连鸟枪尚未造,造炮自此始。”[16]当时明军的炮上也常刻有相关人员的名衔,其目的一为表功,一是当破裂或膛炸时可以究责。[17]乾隆间担任《续文献通考》纂修官的钱载,曾据过眼典籍中的相关记述作《天v助威大将军歌》,其中有云:“天聪四年二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上证指数波浪划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