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气压对附近不交公租金,对原单位有无影响响

1.0.1   矿山生产规模应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地质资源,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比较确定,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1.0.2   矿床开采应用先进工艺和设备,并加速設备的更新换代以利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1.0.4   矿石和围岩的稳固性按允许暴露面积划分为:

极不稳固  顶板不允许暴露不得无支护作业;

不稳固    顶板允许暴露在10米2之内,长时间暴露则需支护;

不够稳固  顶板允许暴露面积在200米2之内;

中等稳固  顶板允许暴露面积在200~600米2之间;

2.0.1 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按其重要性、用途和引起变形的后果分为三个等级见表24—1。

表24—1地表建筑物构筑物的保护等级

主 要建 筑 物 和 构 筑 物

国务院命令保护的文物和纪念性建筑物;一级火车站发电厂主厂房,在同一跨度内有两台重型桥式吊车并三班生产的大型厂房、水泥厂回转窑、厂和冶炼厂主厂房等特别重要和特别敏感的、采动后可能导致发生重大生产、伤亡事故的建筑物、构筑物;铸瓦斯管道干线竖(斜)井、主平硐,提升机房主扇风机房,空气压缩机房

Ⅱ   22万伏以上超高压输电铁塔,矿区总变电所立交桥,高频通讯干线电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业厂房设有桥式吊车的工业厂房,铁路矿仓、总机修厂等较重要的大型工业建筑物;办公楼、醫院、剧院、学校、百货大楼、二级火车站三层以上住宅楼;输水管干线和铸铁瓦斯管道干线;架空索道,电视台及其转播塔等

Ⅲ   无吊车设备的砖木结构工业厂房,三、四级火车站砖木结构平房或变形缝区段小于20米的两层楼房,村庄民房;高压输电铁塔钢瓦斯管道等。

2.0.2 矿山必须圈定开采后地表及岩层移动预计范围开采移动范围的圈定应遵照下列规定:

1、移动区应从开体的最深部划起;

2、对未探清嘚矿体应从能做为远景开采的部位划起;

3、矿体埋藏很深且分期开采时,需分期划出移动区;

4、矿体轮廓复杂时应从矿体突出部位划起;

5、对已进行工程地质及岩石力学研究的矿山,一般应进行开采后岩石体及地表稳定性的评价分别用数值分析法(包括有限元或边界元汾析)和类别法确定;

6、对未进行岩石力学研究的矿山,可参考同类矿山的观测资料确定;

7、所圈定的移动区应分别标在总平面图上

2.0.3  矿屾建筑物和构筑物应布置在最终移动区之外。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保护带宽度应按保护对象的等级而定Ⅰ级为20米,Ⅱ级为15米Ⅲ级为10米。

2.0.4  礦山建筑物和构筑物须布置在最终移动区内时应留设保安矿柱。

3.1.1  矿床开拓系统矿山企业的主要建设工程它对矿山生产具有

长远影响。礦床开拓必须符合生产安全、工程量少、投资省、经营费低、管理方便的原则

3.1.2  竖井、斜井、斜坡道和平硐口位置应保证其建筑物不受岩層移动、滑坡、滚石、山洪和雪崩的危害,井口标高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

3.1.3  每个生产矿井或坑口,应有两个通往地表的安全出口兩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0米。大型矿井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走向长度超过1000米时,应在端部增设安全出口

3.1.4  每个莋业阶段应保有不少于二个作为人行的出口,并使其通往地面的两个出口相通

3.1.5   矿山两个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中,如果有一个出口适于人員通行时应停止坑内采掘工作,直至修复或设置出口为止

3.1.6  主要井巷工程一般应布置在稳固的岩层中,避免开凿在含水层、断层或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的地层中若难以避开时,应有专门设计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3.1.7  竖井、斜井、主平硐、主溜井在施工前一般应打检查鑽孔,以查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3.1.8  主要井巷工程一般应布置在工程量和总运输功最小的矿体下盘。井(硐)口位置应便于布置各種建(构)筑物、调车场、堆放场地和废石场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

3.1.9  井巷断面应按照本《规程》的有关规定确定并用通过的设备最大呎寸进行较验。

3.1.10  新建矿山人员上下班通过的竖井、垂直深度超过90米的倾斜井巷、长度超过1500米的井巷,应采用机械设备运送人员;现有矿屾应积极创造条件达到上述规定。

3.1.11  竖井、斜井与各阶段的车场联结处必须设置阻车器和和高度不小于1.5米的安全栅栏,栅栏下面应高度鈈小于0.3米整体栏板

3.1.12  地震区矿山的各主要井巷出口,应按地震部门提供的基本力度和有关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3.2.1  矿床有条件利用平硐开拓时,应优先采用

3.2.2  主平硐排水沟的泄水能力须按井下最大涌水确定,水沟坡度不小于3‰

3.2.3  平硐人行道的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力運输的平硐不小于0.7米;

2、机车运输的平硐不小于0.8米;

3、无轨运输的平硐不小于1.2米

3.2.4  平硐中有轨运输设备之间、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3米;无轨运输设备与支护间隙不应小于0.6米

3.2.5  平硐坡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1.2.10条的规定。

3.3.1  矿床可用下盘斜井开拓、脉内斜井开拓囷侧翼斜井开拓

1、下盘斜井必须与矿体保持一定距离,其距离应根据矿体下盘的变化确定一般应答应15米;

2、脉内斜井必须在井筒两侧留保安矿柱8~10米。

3.3.3  斜井开拓按其提升、运输设备的不同其适用条件如下:

1、或台车提升一般适用于倾角大于30°的斜井;

2、矿车组提升一般适用于倾角小于30°的斜井;

3、向上运输的胶带一般适用于倾角不大于15°的斜井;

4、向下运输的胶带运输机一般适用于倾角不大于12°的斜井;

3.3.4  矿车组斜井井筒一般应取同一角度,中途不宜变坡;特殊情况下斜井下段倾角可大于上段2~3°。

3.3.5  斜井倾角等于或大于12°时,斜井一侧须设人行台阶;倾角大于15°时,应加设扶手。

3.3.6  斜井人行道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斜井垂直深度不大于90米采用轨道运输而无人车运送人员時,人行道宽度不得小于1.2米;有人车运送人员时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米;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必须隔;

2、胶带运输机斜井的人行道宽度不小於0.7米;

3、人行道的垂高度不小于1.8米。

3.3.7  斜井中运输设备之间、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3米;胶带输送机与其他设备突出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4米

3.3.8  甩车道的提升牵引角一般不应超过10,主要提升斜井的平曲线半径为15~20米竖曲线半径为20~30米,并须满足长材料通过

3.3.9  为便於布置人行道和管道,一般不采用双向甩车特殊情况需双向甩车时,甩车道岔口应错开8米以上;双向提升时斜井井筒一般按双道布置。

3.3.10  斜井于阶段联结采用吊桥时竖曲线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吊桥通过人车时,竖曲线半径不小于8米;

2、吊桥不通过人车和长材料时豎曲线半径不小于4米。

3.3.12  斜井井筒中须设纵向水沟井筒内每30~50米设一坡度不小于3‰的横向水沟。

3.3.13  当斜井倾角大于10°时,敷设轨道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3.3.14  矿车组斜井内必须设防止跑车的装置下部车场须设躲避硐室。

3.3.15  采用双巷平行斜井开拓时沿斜井线路每隔100~150米须设一联络道將两斜井连通。

3.3.16  胶带输送机斜井中应敷设专用的消防水管

3.3.17  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运送人员时,上、下人员处应设有平台平台长度不小於5米,宽度不小于0.8米

3.4.1  竖井开拓应根据矿山生产规模、井筒深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可采用井、箕斗井、混合井

   混合井开拓一般适用于井筒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和施工困难的矿床。

3.4.2  在主副井之间布置破碎系统时主副井间距不小于50米。

3.4.3  辅助提升设施的设置须苻合下列规定:

1、年产量小于60万吨的矿山可设一套辅助提升设施

2、年产量大于100万吨的矿山,应设置两套辅助提升设施;

3.4.4  竖井作为安全出ロ时必须备有提升设备和梯子间。梯子间应经常检查和清扫梯子和梯子间构件须定期进行防锈蚀处理,使之保持完好状态

3.4.5  梯子间的設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梯子坡度不大于80°;

2、上下两个梯子平台的距离不大于6米;

3、上下平台的梯子孔应错开平台梯子孔的长和寬,分别不小于0.7米和0.6米;

4、梯子上端要高出平台1米梯子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米;

5、梯子宽度不小于0.4米,梯子瞪间距一般为0.3米;

6、梯子间与提升间、管线间须用金属网隔开

3.4.6  井筒有淋水时,在马头门以上1~2米处须设集水圈

3.4.7  竖井处于地震烈度为8~9度的地区时,竖井井径支护应矗至基岩内5米其强度必须满足地震烈度的要求;靠近井口的各种预留峒口应尽量错开布置,以免削弱井壁

3.5.1  斜坡道的位置应根据工业场哋的总体布置和矿体赋存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沿走向布置在矿体中部的下盘稳固岩层中。

3.5.2  用盲斜坡道开拓深部矿体时其上ロ位置应靠近坑内破碎站卸矿溜井,以缩短矿石运距

3.5.3  斜坡道须设错车道和信号避锁装置;错车道的长度和宽度应视行驶设备尺寸而定。

3.5.4  斜坡道断面应根据无轨设备的外形尺寸和运行速度、斜坡道用途、支护形式、风水管和电缆等布置方式确定并须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噵宽度不小于1.2米;

2、无轨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不小于0.6米;

3、无轨设备顶部至巷道顶板的距离不小于0.6米

3.5.5   斜坡道坡度应根据采用的运输设备類型、运输量、运输距离和服务年限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用于运输矿石时,其坡度不大于12%;用于运输材料设备时其坡度不大于20%。

3.5.6  斜坡噵的弯度半径应根据运输设备类型和技术规格、道路条件、行车速度及路面结构确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行大型无轨设备的斜坡噵干线的弯度半径不小于20米,中间联络道或盘区斜坡道的弯度半径不小于15米;

2、通行中小型无轨设备的斜坡道的转弯半径不小于10米

3.5.7  斜坡噵弯度加宽和超高以及竖曲线弧长,应根据无轨设备的行车速度、半径大于和路面状况经设计确定

3.5.8  斜坡道路面结构应根据其服务年限、運输设备的载重量、行车速度和密度合理而定,一般应采用混凝土路面

3.5.9  斜坡道应设置排水沟,并须定期清理以利水流畅通。

3.6.1  井下破碎系统适用于下列条件:

1、箕斗提升井、胶带输送机斜井和平硐年产矿石量大于30万吨,矿石大而不符合提升运输设备要求的矿山;

2、破碎系统服务年限一般须大于10年

3.6.2  粗形式应根据矿岩的物理机械特性,经设计确定粗破碎机给矿口宽度应大于最大给矿块度的15~20%,排矿块度應满足提升、运输设备的要求

3.6.3  阶段卸矿站至破碎机和破碎机至计量装置之间,一般应设矿仓(溜井);其容积应各为0.5~1小时的贮矿量戓各不小于两列车的矿石量。

3.6.4  粗破碎机硐室应设置起重设备其起升量应满足起吊最大件质量的要求。

3.6.5  破碎系统部位应有可靠的工程地质資料破碎硐室应布置在岩层稳固地段。

3.6.6  破碎系统必须设有完善的通风系统和出尘设施

3.6.7  破碎硐室、胶带输送机、计量硐室的大小应满足設备安装、运行和检修要求;硐室应有设备大件出入通道,并兼做安全出口

3.6.8  溜井位置应选择在开拓工程量和总的运输功最小、施工方便嘚稳固岩层中。

3.6.9  主溜井和分支溜井的倾角应大于60°;当粉矿较多时,应尽可能采用垂直溜井。溜井直径应大于矿石最大块度的3倍但不得小於2米。

3.6.10  年产矿石量60万吨以上(含60万吨)的矿山应设置备用溜井。

3.6.11  溜井卸矿口一般不得布置在主运输和通风巷道内以免粉尘污染风源和減少对运输的干扰。

3.6.12  溜井卸矿口须有专门的通风防尘措施其污风用风机引入回风系统,或净化达到风源质量标准后送入其他作业区

3.6.13  矿石粘性大、含泥多、易结块的矿山不宜采用溜井放矿。

3.6.14  防止溜井堵塞和跑矿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合理的溜井型式和结构参数;

2、卸礦口必须安设格筛;

3、防止地表水、坑内水流入溜井内;对溜井裂隙水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4、严禁废钢钎、钢轨、钢丝绳、木材等杂物卸入溜井;

5、溜井中断放矿时,应将储矿段的矿石放完;

6、粉矿、矿块、和泥浆矿应搭配卸入溜井并严格控制矿石块度及含水量,以利改善放矿条件

3.6.15  溜井装矿硐室及闸门操作室必须设有安全通道,便于操作人员在发生溜井跑矿时能安全撤出危险区。

3.6.16  禁止人员进叺溜井内处理堵塞

3.7.1  井底车场可采用环行式和折反式,它应根据提升和运输方式、井筒与运输巷道的距离、运输量和运输品种等因素确定

3.7.2  井底车场储车线的长度不小于1.5倍列车长度,采用不撤钩卸载时储车线为1.1~1.2倍列车长度。

3.7.3  副井井底车场废石线路为1~1.5倍列车长度;材料囷设备等临时占用的线路长度为15~30米用人车运送人员时,应设置人车专用线

3.7.4  井底车场调车线通常为一列车的长度。

3.7.5  斜井矿车组提升时其储车线为1.5倍列车的长度。

3.7.6  副井进、出车线为上下班通行要道时应设双侧人行道、其宽度不小于1米。

4.1.1  井巷工程必须严格按设计和《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79)施工,如需变更设计需经原设计部门进行修改。

4.1.2  井巷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鋶砂、淤泥、等不稳固的含水表土层施工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技术设计。

4.1.3  井巷作业地点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工作面必须无支护可靠;

2、工作面空气中粉尘和有害物质的允许浓度以及空气温度应符合本〈〈规程〉〉第45.1.8、45.1.9、45.1.1.10、45.1.11条的要求,并须有良好的照明;

3、作业地点嘈声应符合本〈〈规程〉〉第36.0.5条的规定

4.1.4   竖井井筒施工,至少要有两套独立的能上下人员、直达地面的提升装置;

当两条竖井井筒到底后应及时贯通,以形成两个安全出口

  井下各主要巷道的交叉道口必须设置路标,指明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

4.1.5   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和构件,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和产品标准并有出厂合格证。无合格证时应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材料如需代换需经原设计单位进荇修改。

4.1.6  井巷工程接近和穿过含水的岩层、断层、溶洞、陷落区地表水体或与钻孔相通的地质破碎带、积水的老窟、废旧井巷或灌溉泥漿的采空区,以及有水征兆时应遵守本〈〈规程〉〉46.2的有关规定。

4.1.7  采用方法贯通巷道时矿山测量部门必须提出准确图纸。当两个相互貫通的工作面之间的距离只剩下15米时只许从一发工作面掘进贯通,并应在双方通向工作面的安全地点派出爆破警戒

4.1.8  主要巷道和硐室施笁,宜采用光面爆破

4.1.9井巷工程应按批准的设计和验收规范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4.2.1  平巷(硐)施工一般应一次成巷;平峒开口應严格按照设计及时砌筑挡墙、硐门和支护。

4.2.2  永久支护和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应根据矿岩的稳固程度和使用的机械作业条件确定,但不应夶于40米;支护工作一般应由外向里进行

4.2.3  在压力大,易风化和膨胀的软岩中应采用短段掘砌(喷)法施工,并须加强临时支剧

4.2.4  大断面巷道通过松软破碎地带时,一般采用导硐超前掘进的施工方法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单一导硐法施工时,其长度不应不超过30米;采鼡两侧导硐法时导硐长度不宜超过4米;

2、导硐的位置与断面,应能满足通风和装运的要求;

3、导硐的刷砌(喷)与掘进一般不应采用平荇作业;

4、导硐刷大后应及时支护;采用混凝土支护而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基应采取补墙措施以防移位和落拱。

4.2.5  长平巷施工临时支护应架至工作面,以确保复工时顶板不致冒落

4.2.6  巷道临时停工时,临时支护应架至工作面以确保复工时顶板不致冒落。

停工时间超过彡个月或水大、岩石易风化时,应将全部已掘巷道进行永久支护

4.3.1  斜井和斜坡道开口应严格按设计施工,并及时砌筑挡墙、峒门和进行詠久支护斜井和斜坡道口顶部覆盖岩土的厚度不得小于2米。

4.3.2  斜井和斜坡道通过表土层的施工方法应根据表土层的稳固性和井巷段面确萣,一般可采用全段面掘进法、导峒法、先拱法墙法和板桩法

4.3.3  斜井和斜坡道揭盖部分用料石或混凝土块砌筑井壁时,旋外侧必须在抹设防水层后回填表土并应分层夯实。

4.3.4  斜井和斜坡道通过涌水地段应及使进行永久支护,支护时应采取防排水措施。

4.3.5  斜坡道掘进采用铲運机出渣的单程运距一般不大于150~200米大于200米时,应采用井下自卸汽车

4.3.6  长斜坡道施工时,一般需要设置会车道或调车硐室其间距为150~200米,作为每次爆破循环中载重自卸汽车装载和临时卸载铲运机和汽车之用。会车线长度一般为15米其宽度应根据无轨设备外形尺寸,错車时的最小间隙和回车所需尺寸确定

4.3.7  斜坡道掘进时,应使其底板平整以利无轨设备行驶。

4.3.8 斜坡倾角大于20°时,不宜采用掘进与支护平行作业(锚喷支护除外)。

4.3.9  斜井施工应设有防止跑车和坠物的安全措施并须开掘躲避硐室和临时转水硐室。

4.3.10 在斜井中移动式装载机时其下方不准有人员停留。

4.4.1  竖井井颈一般应在旱季破土施工并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

4.4.2  竖井井口必须装置严密可靠的井口盖和能自动启闭的囲盖门卸渣装置必须严密,不许漏渣禁止向井筒内投掷物料。

4.4.3  竖井应及时锁口和安设施工井架

4.4.4  竖井井颈施工初期,井内应设梯子;罙度超过15米时应采用卷扬机提升人员。

4.4.5  竖井井颈掘完一段后一般应随即向上构筑永久井壁;当井颈长度小于30米且土层稳定时,可全部掘完后一次构筑永久井壁

4.4.6  井颈临时支护形式应根据土层的稳定性和含水情况确定。土层无水而稳定时一般采用喷锚支护,其空帮距离鈈大于2~3米土层稳定性较差时,一般采用井圈支护其圈距不大于1米,空帮距离不大于1.2米

4.4.7  竖井施工应采用双层吊盘作业。升降吊盘前必须对稳车、悬吊钢绳及信号装置进行严格检查并撤出吊盘以下所有人员,吊盘升降完毕必须加以固定,将吊盘与井帮空隙盖严

4.4.8  竖囲施工必须设置挂式的金属安全梯。安全梯的电动稳车能力不得小于5吨并应具有手摇装置,以备断电时用以提升井下人员

4.4.9  井筒内每个莋业地点都要设有独立的声、光信号系统和通讯装置。从吊盘和掘进工作面发出的信号要有明显的区别,并指定专人负责所有信号须經井口信号室转发。

4.4.10  井筒施工可采用单行或平行作业当井筒深度超过400米时,净直径大于5.5米且岩石较稳固时,宜采用平行作业

4.4.11  井筒掘進段高,应根据穿过岩层的稳固程度和掘进、支护速度确定采用挂圈背板或喷锚临时支护,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时段高为30~40米,最大不超过60米采用短段法掘进及永久支护时,段高为2~3米

4.4.12  井筒延伸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当有巷道可以利用且岩层稳定时,应尽量采鼡自下而上的延伸方式

4.4.13  自上向下延伸井筒,一般应利用原生产井筒内预留的延伸间或可能腾出的空间如条件不具备时,宜在原生产水岼的井底车场内开延伸辅助小井和辅助水平至原井筒位置利用延伸辅助水平向下延伸。

4.4.14  利用延伸间或井筒内可腾出的空间延伸井筒穿过岩保护盖时一般应增设梯子间;保护盖上方设有贮水仓,保护盖下方应进行维护并设立固定盘

4.4.15  为保证井筒眼身时的安全,在提升天轮間顶部的上方应设保护盖当采用预留岩柱作保护盖时,岩柱的厚度应根据岩性确定一般不宜小于井筒荒直径。当安设人工保护盖时(原井筒内为延深工作而预留的深度)应遵守下列规定:

1、人工保护盖的结构、强度,应依据断绳坠罐的冲击力设计并有严密的封水截沝设施。

2、当采用楔形人工保护盖时其漏斗夹角一般应为18°~25°。漏斗中间,可用竹芭或其他弹性物料作为缓冲层。

3、砌筑人工保护盖時,应预埋引放井筒中心线的垂直管钢管上口应保持高出生产井筒的井底水面。

4.4.16  延深工作所设置的保护盖应在井筒基本装置完毕,井筒与井底车场连接处掘砌(喷)完后才允许撤除撤除岩柱保护盖,允许以钻孔或不大于4米2的小断面从下而上先与大井连通全面拆出岩柱工作,一般宜自上而下进行

4.4.17  井筒延深5—10米后安装封口盘,在封口盘下3~5米处装设固定盘;天轮固定盘距离封口盘的垂高不得小于15米,倒废石固定盘应高与封口盘5米

4.4.18  自下而上延深井筒,应遵守下列规定:

1、反井小断面应根据延深井筒的直径可能达到测量精确度,施笁方法和地址条件等确定但一般不宜按井筒全断面掘进。

2、反井掘进到保护岩柱位置时即应停止掘进,然后自上而下按井筒设计规格汾段刷大并进行永久支护。

3、刷大井筒前应将反井与上一水平或上部井筒贯通,如采用反井与上部井筒直接贯通时其断面不应大于4米2。

1、刷大反井一般宜采用短段法施工条件不允许时可按正常凿井顺序施工。

2、用漏斗下放废石的最大块度不应超过300毫米,

3、拆除的框料、井圈、背板等不得从废石间下放。

4.4.20  井筒局部的荒半径不应大于设计150毫米平均不大于75毫米。

4.4.21  井筒掘进应经常监测井筒的杂散电流当超过30毫安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杂散电流的措施

4.4.22  井筒与相连的巷道口,应与井筒同时砌筑永久支护其长度不得小于5米。

4.4.23  施工期间必须绘制实测平面图、断面图、剖面图和展开图;对井筒所穿过的岩(土)层性质、厚度、倾角、涌水量、壁座和预留梁窝的位置、规格、结构以及隐蔽工程验收等均应进行详细记录。

4.5.1天井和溜井的施工方法应根据其倾角和矿岩的稳固程度确定。一般可采用普通法、吊罐法、爬罐法、深孔爆破法和钻进法

4.5.2天井和溜井掘进距上部阶段7米时,测量人员必须给出贯通位置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最后┅次贯通的高度不得小于2米;矿岩不够稳固时最上部5米应采用由上向下掘进。

4.5.3普通法适用于矿岩不稳固至稳固和不同倾角的天井、溜井掘进

4.5.4采用普通法掘进天井、溜井、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吊挂工作台和横撑工作台时,必须牢固稳定并用盖板盖严;工作台距工作媔的铅垂高度不低于1.8米。

2、必须设置安全棚其距离工作面的高度不大于6米。

3、掘进高度超过7米时应设梯子间、石间等设施;梯子间的設置,必须符合本《规程》第25、4、5条的规定

4、作业人员进入天井和溜井之前,必须用局扇进行通风

4.5.5吊罐法适用于矿岩中等以上稳固的垂直或近于垂直的天井和溜井掘进.

4.5.6采用吊罐法掘进天井溜井,应遵守下列规定.

1.吊罐中心孔的孔不得小于100毫米,钻孔偏斜率海里大于1.5%

2.吊罐提钢丝繩的安全系数海里小于13,任何一个捻距离内的断丝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磨损不得超过原直径的10%.

3.必须有可靠的信号通讯装置,信号通讯线路禁圵设置在吊罐孔内;

4.必须采用抗散电流的和确保作业人员到达安全地点的起爆方法;

5.必须采取防止吊罐中心孔堵塞的措施.

4.5.7爬罐法适用于矿岩中等以上稳固的各种角的天井和溜井掘进.

采用爬罐法掘进天井.溜井,应遵守下列规定:

1、爬罐接近导轨顶端时,必须时,必须将保护伞接近工作媔,工作台接近导轨顶端

2、禁止在导轨旁扩帮放炮。

3、本《规程》第26.5.6条第四款也适用于爬罐法

26.5.9  深孔爆破法一般使用于矿岩中等稳固以仩稳固,倾角从60°~90°天井和溜井掘进。

4.5.8  采用深孔爆破法掘进天井、溜井应遵守下列规定:

1、凿岩爆破参数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炮孔偏斜率不得大于1.2%

2、天井和溜井的高度一般不大于50米。

3、炮孔钻进应使用导向管

4、天井下口必须用浅孔上掘4米。

4.5.9 钻进法适用于矿岩不够穩固至稳固、急倾斜至垂直的天井和溜井

4.5.10  钻进法钻凿天井和溜井,一般应采用上扩法

4.5.11   采用钻进法钻凿天井、溜井,应遵守下列规定:

1、机座底板一般应铺设混凝土垫层。

2、导孔偏斜率不得大于1%

4.6.1硐室掘进方法应根据岩石的稳固程度、断面大小和支护形式确定,一般采鼡全断面开挖法导硐开挖法、留渣开挖法。

4.6.2当岩石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整体性好不需要临时支护,硐室高在5米以下时一般采用铨断面开挖法。

4.6.3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连接处必须砌筑成整体。

4.6.4翻笼硐室和矿仓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翻笼硐室宜先掘砌硐室,后掘砌设备基础

2、用钢轨或铸铁板敷设矿仓底板时,其接头位置必须错开

4.6.5破碎机硐室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导硐光面爆破法施工時应先拱后墙,最后清除岩柱并掘砌设备基础;

2、硐室采用锚喷支护时,承重混凝土立柱应于喷射混凝土墙连成一体

4.6.6中央水泵房、變电所和水仓,一般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在施工中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水泵房施工时,吸水小井与水泵房连接部分的支护应一次完荿

2、为加快水仓掘进,可增开临时斜巷和通道但斜巷位置必须避开水泵房和变电所。

4.7.1井巷支护形式应根据矿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匼现场实际情况,经设计确定

4.7.2井巷支护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

4.7.3井巷支护采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支护时应遵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笁及验收规范〉〉(GBJ204—83)的有关规定。采用型钢和木材支护时应分别进行防锈和防腐处理。

4.7.4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时应遵守国家基夲建设委员会批准的〈〈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施工规定〉〉的有关规定。

4.7.5采用锚杆支护应遵守下列规定:

1、锚杆直径一般小于14毫米;

2、固结锚的砂浆不应低于20兆帕,锚杆锚固力一般不小于50千牛;

3、锚杆间距不宜大于杆体长度的一半;

4、锚杆孔的直径、角度、深度及布置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误差不大于200毫米,孔深误差不大于±50毫米;

5、锚杆杆体插入长度不小于设计规定的95%锚杆端部不宜露出喷层表面。

4.7.6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喷射混凝土支护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不宜小于50毫米,不宜大于250毫米;

2、混凝土强度鈈低于15兆帕竖井和重要硐室等工程的混凝土强度低于20兆帕,

4.7.7采用预应力长锚素支护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锚素孔布置形式和方向须经設计确定,锚素间距和排距一般不大于锚素长度的1/3;

2、锚素孔底不得位于同一平面上应参差不齐,避免拉应力集中

4.7.8喷射砂浆的厚度不宜大于50毫米。

4.7.9喷射混凝土(或砂浆)施工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作业区的粉尘浓度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的有关规定。

4.7.10 锚喷支护应按照《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施工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检查

5.1.1采矿方法划分分为空场采矿法、留矿法、充填法和崩落法四类,各类的采矿方法名称如表27-1:

5.1.2选择采矿方法应根据矿体的赋存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从实际出发,并应尊循安全、合理利用矿产資源和最佳的经济效益为原则经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实验和试采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后确定,生产矿山改变采矿方法时须进行可行性研究或试验,并经原审批单位批准

5.1.3采矿方法设计应包括矿房和矿柱回采、地压管理以及空气处理。

5.1.4根据不同的采矿方法矿体可划分为采场或盘区进行开采。采场或盘区须具备独立的回采顺序;出矿和完善的通风系统;材料和设备输送以及压气、水、电供给系统

5.1.5采场必須有两个置于两端的人行通道,其中一个必须连通上、下阶段巷道人行天井应设置梯子间,并须符合本《规程》第25.4.5条的规定

5.1.6同一矿体嘚上下相邻阶段和同一阶段相邻平行矿体的矿房和矿柱,其规格应相同上下和前后均应对应。

5.1.7在上下相邻的两个阶段沿倾斜相对应布置的采场采用空场采矿法和留矿法回采时,不得同时回采

5.1.8准确圈定矿体顶底板界线,严格控制采高降低矿石损失与贫化。

5.1.9采准、切割笁程应尽量利用探矿工程

5.1.10采准斜坡道的坡度不大于20%,斜坡道断面应符合本《规程》第25.5.4条的规定采用锚杆或锚索护顶时,应遵守本《规程》第二十六章第七节的有关规定

5.1.11电耙出矿的采场,电耙绞车应置于进风侧逆风流耙矿;有污风串联时,禁止人员作业

5.1.12采场控顶高喥一般不大于4米;当矿岩稳固,采场配有服务车辆或其他措施检查顶板或有可靠的护顶措施,能保证作业安全的条件下控顶高度可增加到6~8米。

5.1.13浅孔、中深孔和深孔崩矿的矿石大块率应分别控制在5%、10%和15%以下并应及时进行二次破碎。

5.1.14采场溜井应安设格筛采用电耙底部結构的采场,出矿溜井口一侧应设不小于0.8米的人行道

5.1.15开采极薄或薄矿体时,采场回采空间的铅垂高度不得低于1.8米并应满足采、装、运設备作业的要求。

6.1.1空场采矿法适用于矿体和围岩中等以上稳固、矿岩接触面较明显、形态较稳定的矿体

6.1.2矿山应加强顶板管理,

6.1.3及时回采礦柱和处理空区

6.1.4矿山应对矿柱进行应力、变形观测,当应力增加较大时应编制与采矿计划相应的低压动态图。

6.1.5在矿房回采过程中不嘚破坏顶板,采用中孔或深孔爆破时应严格控制炮孔深度和方位。

6.2.1全面采矿法主要适应于厚度不大于5米的缓倾斜矿体

6.2.2顶石稳固性较差,但采取维护顶板措施能保证作业安全的条件下,亦可采用全面采矿法

6.2.3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其长度一般为50~60米沿倾斜长度一般不夶于60米。

6.2.4采场可根据情况留或不留底柱采场内一般留直径不小于3米的不规则矿柱,其间距以支撑顶板、确保作业安全为原则

6.2.5开采价值較高的矿体或富矿段,应考虑采取人工矿柱支护顶板的措施;不回采的矿柱应布置在夹石带,或低品位地段

6.2.6采场运输平巷,分为脉内忣底盘脉外两种形式平巷运输线路较长,要求漏斗有一定的存矿量时一般采用脉外运输平巷;矿体走向长度不大,或能利用原有探矿沿脉巷道时可采用脉内布置。

6.2.7切割巷道沿矿体底板接触面布置;若矿体底板起伏不平,可适当低于接触面

6.2.8矿体厚度小于1.8米时,为降低贫化和不使顶板受到破坏切割巷道的高度不应超过设计采幅。

6.2.9切割巷道应从贯通上下阶段的天井中开始施工禁止才能感盲漏斗中进荇。

6.2.10矿体厚度小于3米时全厚一次回采;矿体厚度大于3米时,一般分层或分阶段回采

6.2.11回采工作面可采用直线式或阶梯式。采用阶梯式时阶梯长8~20米,阶梯间超前距离为3~5米

6.2.12回采一般用浅眼落矿。当矿体顶板岩石极稳固落矿后,人员能安全进入矿房作业也可采用中罙孔落矿。

6.2.13确定专人经常检查处理顶板并定期进行观测;局部不稳固时,应采取临时性支护措施以确保作业安全。

6.2.14凿岩与电耙出矿、頂板处理不得同时进行

6.2.15顶板出现漏水等异常现象时,应先打探水孔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6.2.16采场回采结束时,应及时回收顶板粉矿

6.3.1房柱采矿法主要适用于厚度不大于8米、矿石价值不高或品位较低的缓倾斜矿体。回采价值高的矿体时必须考虑回采矿柱。

6.3.2盘区沿礦体走向布置在盘区内垂直走向划分为若干个采场,采场由矿房和矿柱组成盘区间留间柱(矿壁)和阶段顶底柱。

6.3.3盘区走向长度为60~80米矿房跨度根据顶板围岩稳固情况确定,一般为8~15米倾斜长度不超过60米。

6.3.4盘区间柱宽度不小于3米设计考虑回采的间柱宽度不小于6米;采场内规则矿柱,可采用圆形、椭圆形、方形;矿柱直径一般3~5米矿柱沿倾斜间距一般为5~7米。

6.3.5采用电耙出矿时每个采场应布置一個出矿漏斗。

6.3.6中厚矿体采用预控顶中深孔回采方案时在每个采场的矿体与顶底板边界分别布置一个脉内切顶天井和凿岩天井。

6.3.7多层矿体汾别开采时应自上而下逐层回采,上下矿层中的矿柱应相互对应

6.3.8矿体厚度小于3米的采场,全厚一次开采大于3米的采场,应分层、分階梯或控顶的方法开采

6.3.9盘区内回采顺序,不得由盘区两翼向中间推进

6.3.10采用预控顶中深孔落矿方案时,一般是用一次全面切顶(即预控頂)或利用爆力运搬矿石的分次切顶即沿矿体顶板在落矿前事先一次或分次切开一层高约2米、长度与矿房开采的尺寸相同的空间,根据頂板稳固情况用锚杆或摩喷支护

6.3.11回采切顶层下部的矿石时,自凿岩天井布置扇形中深孔落矿落矿步距一般为5~7米。

6.4.1分段采矿法主要适鼡于不含或少含夹石头的中厚以上的急倾斜和倾斜矿体

6.4.2矿体厚度在15以下时,采场沿走向布置其长度不超过60米;矿体厚度在15以上时,采場一般垂直走向布置矿房宽度为10~20米,长度为矿体厚度;当矿体厚度大于50~60米时在矿房之间应留纵向矿柱;间柱宽度一般为8 ~10米,顶柱高度一般为5~8米底柱高度按采用的底部结构确定。

6.4.3阶段高度一般为40~60米;分段高度应根据凿岩、装运设备、采场安全情况等因素确定

6.4.4阶段运输平巷一般布置在脉外,通过横巷与脉内或脉外天井相通

6.4.5天井一般布置在房间矿柱中,分段出矿的采场天井布置在下盘脉外莋通风、人行、运料之用。

6.4.6采用无轨设备出矿时一般应于采场下盘围岩中布置采准斜坡道。

6.4.7无轨设备的装矿进路一般应与出矿巷道成45°~50°交角布置,其间距一般为10~15米长度不小于无轨出矿设备长度与矿堆占用长度之和。

6.4.8电耙巷道的间距一般为10~15米采用倾斜电耙巷道時,其倾角不大于25°。

6.4.9切割天井的位置应根据矿房的回采顺序和出矿方式确定一般布置在矿房的中央或端部。

6.4.10放旷漏斗在采场中应均匀汾布可采用单侧或双侧漏斗布置。双侧漏斗呈交错或对称布置

6.4.11漏斗穿必须垂直电耙巷道开凿,其间距一般为5~7米漏斗穿和漏斗颈的呎寸应大于矿石最大块度的3倍,但不得小于1.8*1.8米

6.4.12矿房回采可采用从矿房中央向两侧或从一侧向另一侧后退式回采;矿房各分段的回采一般應在一垂直面同时推进。采用分段出矿时以分段为单元,沿阶段高度自上而下进行回采;分段内从一侧向另一侧后退式回采

6.4.13采场落矿,一般采用垂直扇形中深孔或深孔;落矿前应留矿石垫层

6.5.1爆力运搬采矿主要适用于底板平整光滑的中厚倾斜矿体。

6.5.2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采场长度一般为50米,最大不超过60米;阶段高度和沿倾斜长度应按爆力运搬的有效距离确定

6.5.3间柱宽度为6~8米,顶柱高度4~6米底柱高度按采用的底部结构确定。

6.5.4阶段运输平巷布置在脉外一般距矿体底板6~8米。

6.5.5凿岩天井一般布置在矿房中央的底盘接触线其数量应根据矿體的厚度和凿岩设备合理确定。

6.5.6切割工程可利用浅孔或中深孔形成但切割后的采场底板必须平整,以利爆力运搬

6.5.7矿房可采用阶段回采囷分段回采,分段回采应先采上段后采下段;矿房内凿岩天井之间应以相同的速度推进

6.5.8矿房回采一般在凿岩天井内打倾斜扇形(中)深孔,扇形炮孔面应垂直矿体底板;由上而下分次爆破爆破步距视漏斗或堑沟的容积而定。

6.5.9落矿前须将采场矿石基本放空,仅在漏斗中留缓冲垫层

6.5.10随回采高度的增加,应减少爆破步距和增加装药量以满足爆力运矿的要求。

6.5.11爆破后应及时修复天井中的梯子及工作平台。

6.6.1阶段矿房采矿法主要适用于不含或少含夹石的厚度大于10米的急倾斜矿体和任何倾角的极厚矿体

6.6.2矿体厚度小于20米时,采场沿走向布置其长度不超过50米;矿体厚度大于20米时,采场一般垂直走向布置其长度为矿体厚度,宽度不应超过20米阶段高度一般为50~60米;间柱宽度为8~10米,顶柱高度一般为5~8米底柱高度应根据底部结构确定,当矿体厚度大于50~60米时在矿房之间应纵向矿柱。

6.6.3阶段运输平巷一般布置在底盘脉外当运输量大时,应与沿脉和穿脉巷道组成环形运输系统阶段采用无轨装运设备时,矿石直接运至主溜井

6.6.4天井一般布置在间柱内,布置方式可采用对角式或下盘对角式

6.6.5采用水平深孔落矿时,凿岩硐室应错开布置在凿岩天井中其垂直间距为5~6米或与分层回采厚度相适应;凿岩天井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凿岩设备的有效凿岩深度确定切割和拉底的空间应为崩落分层矿石体积的30~40%。

6.6.6采用下向垂矗或倾斜深孔落矿时一般在采场顶部按崩矿步距平行开掘凿岩巷道。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时矿房回采可由一侧或两侧向切割槽爆破;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时,一般由上盘向下盘逐次爆破

6.6.7采用大直径深孔落矿(含V.C.R法)时,在矿房顶部沿矿房全宽开凿凿岩巷道其高度应根據采用的回采凿岩设备确定;凿岩巷道必须进行支护,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7.1.1留矿采矿法适用于矿石和围岩中等稳固以上、厚度从极薄臸厚的急倾斜矿体,倾角变化小矿石无氧化、结块和自然性。

7.1.2采场局部放矿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每个漏斗的放矿量保持留矿面平整,在受放矿影响的留矿面上禁止人员通行和作业;如发现悬空,必须及时处理

7.1.3采场上、下盘局部不够稳固时候,可采用锚杆支护以確保作业安全。

7.1.4采场最终放完矿后对品位较高的采场积存的粉矿,应进行冲洗回收

7.2.1浅孔留采矿法主要适用于厚度从薄至中厚急倾斜矿體。

7.2.2采场局部放矿必须加强管理,控制每个漏斗的放矿量保持留矿面平整,在受放矿影响的留矿面上禁止人员通行作业;如发现悬涳,必须及时处理采场留矿面至回采作业面的高度为1.8~2.0米。

7.2.3采场上、下盘局部不稳固时可采用锚杆支护,以确保作业安全

7.2.4采场最终放完矿后,对品位较高的采场积存的粉矿应进行冲洗回收。

7.3.1 浅孔留矿采矿法主要适用于厚度从薄至中厚急倾斜矿体

7.3.2 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长度为40~60米;阶段高度为40~60米开采薄矿脉时,可适当降低

7.3.3 采场的间柱宽度为6~10米,顶柱高度为3~6米底柱高度应根据底部结构确萣。

7.3.4 采场底部结构可采用漏斗自重放矿、振动放矿、平底装矿和电耙底部结构漏斗间距为5~8米,采用振动放矿时可加大到6~10米。

7.3.5 阶段運输平巷可采用脉内或脉外布置方式运输量小时,一般采用脉内布置

7.3.6 人行天井一般布置在间柱中,每隔4~6米开掘人行联络巷道

7.3.7作业媔与两端人行天井必须畅通。

7.3.8矿房落矿可采用上向炮孔和水平炮孔矿房顶板在短轴上应略呈拱形。

第四节 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

7.4.1 极薄矿脉淺孔留矿采矿法适用于平均厚度不超过0.8米的急斜单一矿脉

7.4.2 采场沿矿脉走向布置,长度为40~60米阶段高度不大于50米。采场最小采幅度为0.9料,朂小不超过1.1米

7.4.3采场底柱高度一般为5米。顶柱高度一般为3米采场自学成才根据上下盘围岩的稳固性、矿脉间距和长度,可采用留间柱和鈈留间柱方案;当矿脉走向长度超过200米时每隔100米~120米必须留一个间柱,其宽度一般为6米

7.4.4 阶段运输巷道和采准天井一般利用原有沿脉探礦平巷和天井。采准天井布置在采场一侧另一侧可在回采过程中架设顺路天井。顺路天井随回采工作面逐层架设其上部出口应加盖安铨棚。

7.4.5 本《规程》第29.2.4、29.2.7条的要求也适用于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

第五节 深孔留矿采矿法

7.5.1 深孔留矿采矿法主要适用于中厚至厚的产状较规整嘚急倾斜矿体。

7.5.2 矿体厚度小于15米时采场沿走向布置,其长度不超过60米;矿体厚度大于15米时采场垂直走向布置,其长度为矿体厚度矿房宽度不大于15米。阶段高度一般为50~60米间柱宽度为8~10米,顶柱高度为5~8米底柱高度按采用的底部结构确定。

7.5.3 矿房落矿一般采用水平扇形深孔或中深孔落矿的分层高度一般为5~6米。

8.1.1充填采矿法适用地表需要保护经济价值高,上部或相邻矿体暂不开采矿石或围岩具有洎燃性和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的矿床。

8.1.2充填采矿法可开采任何厚度、任何倾角、矿石和围岩从稳固到不稳固、以及形态复杂的矿体

8.1.3采用充填采矿法的矿山,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充填系统

8.1.4采场出矿溜井一般应设两个,其直径必须大于矿石最大块度的3倍但不得小于1.5米。

8.1.5采場每分层底板上的粉矿必须清扫回收

8.1.6采场顶板要加强管理,一般应采取护顶措施

第二节上向水平分层干式、水砂充填采矿法

8.2.1上向水平汾层干式、水砂充填采矿法适用于中等以上稳固的矿体。

8.2.2 矿体水平厚度小于15米时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长度一般为30~60米;矿体水平厚度夶于15米时采场垂直矿体走向布置,宽度一般为10~20米阶段高度30~60米,间柱宽度6~10米顶柱高3~4米,底层高5~6米

8.2.3 矿石价值低,矿体面积夶可用单步骤回采的点柱式充填法,间柱宽度一般4~6米点柱直径4~5米,采场点柱总面积不超过采场总面积的10~12%

8.2.4 同一矿体各阶段间柱應相互对应,多层缓倾矿体在同一阶段的间柱也应相互对应

8.2.5 充填井一般布置在采场中央,应与出矿溜井、泄水井等错开布置其错开距離不小于5米。

8.2.6 使用装运机或小型铲运机出矿的采场应利用采场天井设置提升装置,以便吊装设备使用凿岩台车和较大铲运机的采场一般应设置斜坡道。

8.2.7 采用矿石底柱时拉底层底板必须平整,在底柱上应构筑厚度不小于0.4米、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5兆帕的钢筋混凝土隔离层並使其周边伸入围岩中。采用水砂充填时也可采用水砂胶结隔离层,其强度不小于5兆帕厚度不小于5米。

8.2.8 矿房应按二次圈定的矿体界线囷测量划定的矿柱界线进行回采间柱和点应保持垂直;矿体中的较大夹石应留作岩柱,或分别回采用作充填。

8.2.9 回采中发现的支脉必須同时进行回采。

8.2.10 采场出矿时,禁止铲装(扒)底板充填料;每班下班前或每分层出矿结束时采场放矿溜井应装满矿石。

8.2.11 采场充填前靠間柱的一侧,应构筑密实的混凝土隔离墙上下分层的隔离墙应严密衔接,并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隔离墙厚度不小于0.3米,混凝土强度不低于15兆帕混凝土隔离墙与间柱之间不得留有空隙。

8.2.12 每分层干式或水砂充填面上应铺设混凝土垫层或水砂胶结垫层;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尛于0.15米,强度不低于15兆帕;水砂胶结垫层厚度不小于0.4米强度不低于5兆帕。

第三节上向胶结充填采矿法

8.3.1 上向胶结充填采矿法主要适用于矿石中等以上稳固的厚矿体

8.3.2 为了减少矿石的损失与贫化,在规整的矿体中允许两个中段对应的采场合并回采

8.2.3 采场内溜井有可能漏入充填料浆时,充填前溜井必须放空

第四节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

8.4.1 下向分层胶结充填采矿法主要用于矿石和围岩不稳固或极不稳固的矿体。

8.4.2 阶段高度一般为30~60米若采用机械化无轨设备、脉外溜井出矿时,则可提高到100~200米采场长度应根据采场出矿设备确定:采用铲运机出矿为50~100米;采用电耙、装运机出矿,一般为25~50米

8.4.3 采场回采进路采用电耙出矿时,宽度为2~2.5米高度一般为2~4米;采用铲运机出矿时,宽度为3~5米高度为3~4米。

8.4.4 采场斜坡道、分段平巷、脉外溜井和人行通风井必须布置在比较稳固的围岩中

8.4.5 采场放矿溜井与人行天井必须错开。如脈外放矿溜井布置在不够稳固的围岩中必须采取支护措施,保证出矿顺利进行

8.4.6 矿房回采时,第一、二分层为护顶层必须形成完整的堅固假顶后,方可转入正式回采

8.4.7 掘进分层巷道和回采假顶不完整的进路时,必须采取护顶措施

8.4.8 回采进路应严格按照测量给定的方向和坡度施工。凿岩爆破时不得破坏充填体和降低其稳定性。

8.4.9 回采进路必须采用局扇进行混合式通风并采取其它防尘、降尘措施。

8.4.10 采用电耙出矿时放矿溜井应锁口,其直径不大于1.5米

8.4.11 回采进路可采用水平或倾斜布置,倾斜分层的倾角应大于胶结充填料的自流坡度

8.4.12 充填前汾层巷道、回采进路底板必须整平,并构筑坚固、不渗漏的隔离其间距为30~50米。

8.4.13分层巷道和回采进路的充填要边疆进行严格按设计施笁并接顶;充填体高计强度不得低于5兆帕。

8.5.1 削壁充填采矿法适用于产状变化不大的极薄矿脉矿石与围岩接触时显,且易于分离

8.5.2急倾斜礦脉的采场构成要素与极薄矿脉留矿采矿法基本相同。缓倾斜矿脉的采场构成要素与全面法纪基本相同一般不留顶柱和间柱,底柱不超過3.5米

8.5.3 缓倾斜矿脉的采场运输平巷应布置在矿体底盘。

8.5.4 缓倾斜的相邻平行矿脉脉距在2.5~5.0米时,必须先采底盘矿脉后采顶盘矿脉。回采底盘矿脉时要求充填接顶。

8.5.5 矿石与围岩必须分别回采一般先采矿石后采底盘围岩充填采场。缓倾斜采场院可先采易崩落的矿石或围岩

8.5.6 开采缓倾斜矿脉时,应用大块废石砌筑挡墙挡墙中用碎块废石填满接顶。切割平巷应予保留以利下阶段矿房和上阶段底柱一并回采。

8.5.7 急倾斜采场落矿前应铺高垫板防止粉矿落入充填料中,缓倾斜采场在充填前必须清扫回收底板及挡墙粉矿

8.5.8 缓倾斜采场的充填挡墙至笁作面的距离不应大于2.5米。

第六节方框支柱充填采矿法

8.6.1 方框支柱充填采矿法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围岩极不稳固的分散小矿体或需保护上部暫不回采的矿体。

8.6.2 阶段高度为25~30米采场长30~40米,宽12米采场分若干分条,每分条由长8格、宽2格、高8格组成;每个方框为一格方框的长喥和宽度均为1.0~1.8米。高为2.1米矿石松散时留2格高度的底柱。

8.6.3 阶段运矿平巷一般布置在下盘脉外在采场脉外和脉内各布置一个人行通风天囲;采场每隔8~12米,在方框内必须布置一个充填井每隔5~8米必须布置一个放矿溜井。

8.6.4 矿体在阶段以上高度超过17米时应布置两个分段进荇回采。

8.6.5 两个阶段同时进行回采时上阶段必须超前12米以上;同一阶段相邻采场同时进行回采时,相邻两采场高度不得小于9米;同一分条囙采的相邻方框在水平面上应超前2~3格在垂直面上应超前3~4格的方框高度。

8.6.6 爆破落矿时相邻方框要打横撑,并严格控制在一格方框的范围严禁超挖。落矿前必须铺高垫板充填前应清扫粉矿。

8.6.7 方框架设必须使立柱垂直横梁水平、方正,顶、帮楔紧上下方框在一垂矗面上。

8.6.8 采空三个方框高度连续空格达48格时,必须充填两个方框的高度充填料块度不得大于200毫米,充采比必须达到0.7

8.6.9 在架设方框时,頂部需铺设木板确保生产安全。

9.1.1 崩落采矿法适用于地表允许崩落矿石和覆盖岩层无自燃性和结块性;矿石价值和品位较低,覆盖岩层能呈大块崩落以及中厚急倾斜矿体和倾斜、缓倾斜厚至极厚矿体。

9.1.2 在下列条件采用崩落采矿法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1、高山陡坡地形,应防止塌方、滚石和泥石流危害;

2、雨水充沛地区和地表有厚层覆土应防止泥、水涌入采区。

3、开采岩不能自然崩落时必须强制崩落围岩或采取其它措施形式覆盖垫层。

9.1.3 阶段运输平巷一般布置在脉外盘区生产能力和运输量大时,一般采用环形运输系统

9.1.4 盘区开采期間必需保护的阶段运输平巷和采准工程应布置在该盘区开采岩石移运范围以外10米。

9.1.5 溜矿井直径就应大于矿石最大块度的3倍但不得小于1.8米;溜矿井倾斜角不应小于55。

9.1.6 矿体水平推进方向应严格按控制地压有利的顺序进行开采,并保持与矿井通风系统主风流相反的方向

9.1.7 落矿方法根据采矿方法和矿石性质确定,可采用浅孔、中深孔、深孔和自然崩落因特殊情况采用药室落矿方方法时,需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9.1.8 覆盖岩石下放矿应遵守下列规定:

1、根据放矿条件,矿山要制定合理的放矿制度编制放矿图表,实行控制放矿;

2、根据开采技术经濟条件确定合理的放矿截止品位;技术经济条件改变时,应重新确定放矿截止品位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采场每个出矿点或放礦漏斗应按截止品位严格控制;

4、加强采场出矿过程中的计量、取样和工作,接近截止品位的出矿点或漏斗每班须进行取样和化验,防圵大量废石混入;

5、经确定终止的出矿点或漏斗应及时封闭

第二节 壁式崩落采矿法

9.2.1 壁式崩落采矿法主要适用于顶板岩石不稳固、产状较規整的缓倾斜薄矿体。

9.2.2 采场长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和要求同时生产的采场数等确定一般为50~100米,最大不超过200米

9.2.3 阶段高度一般为10~30米。采場沿倾斜的长度应根据出矿设备的合理运距确定采用电耙出矿时,不大于60米;采用刮板运输机和铲运机时不大于150米。

9.2.4 采场运输平巷可采用底盘脉外和脉内布置.开采多层或不规则的单层矿体时运输平巷一般布置在底盘脉外;单层矿体且仅一个阶段生产时,运输平巷可布置在脉内

9.2.5 切割开井(或平巷)一般于采场一侧沿矿体全厚开掘,并与放矿漏斗和安全道联通安全道一般每隔2个漏斗(10~12米)布置一条,并与上阶段平共联通

9.2.6 采场漏斗间距为5~6米。采场运输平巷布置在脉内时可不开掘漏斗,用电耙或链板运输机直接装车

9.2.7 矿体一般采鼡单翼或后退式回采。上阶段或上分段的回采工作面应超前下阶段或下分段回采工作面50米以上

9.2.8 回采工作面可采用直线式、阶梯式和伪倾斜对角式。直线式工作面一般用于风镐落矿和链板运输机、胶带输送机出矿的采场;阶梯式工作面用于矿石较稳固的采场下阶梯应超前仩阶梯1~2倍排距;伪倾斜工作面用于矿体倾斜角25度~30度的采场。

9.2.9 矿房落矿采用浅孔爆破;硬度低的矿石可采用电钻打眼或风镐直接落矿

9.2.10 礦体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适合的矿山,应积极采用和推广液压支架

9.2.11 采场切顶密集支柱每隔3~5米,应留宽度不小于0.8米的安全出口

9.2.12 支柱回收一般应采用回柱绞车,回柱应按自下而上、由远而近的顺序进行

9.2.13 多层矿体分层回采时,须待上层矿顶板岩石崩落并稳定后方可回采丅层矿。

9.2.14 采场放顶后应及时封闭落顶区,并禁止人员入内

9.2.15 下向伪斜采场放顶前,应沿相邻未采采场架设一排密集支柱以免相邻采场囙采时,冒落岩石滚入控顶区

9.2.16 根据开采技术条件,合理确定控顶距和放顶距初次放顶应大于正常放顶距。无论放顶距大小工作面的囚行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1.5米。

9.3.1分层崩落法主要适用于上盘围岩不稳固、矿石品位高和价值大、易结块、不宜用其他方法开采的矿体

9.3.2矿体厚度小于15~20米,采场沿走向布置回采进路垂直走向布置,当矿体厚度小于8米时回采进路沿走向布置。矿体厚度大于15~20米采场垂直走姠布置,回采进路沿走向布置

9.3.3单翼回采的采场长度一般为20~40米;双翼回采的采场长度为40~60米。采用铲运机出矿时采场长度可适当加大。

9.3.4阶段高度一般为30~50米

9.3.5阶段运输平巷、采场天井和溜矿井一般布置在脉外围岩中,当矿体厚度很大时应加设脉内运输平巷、天井和溜礦井。

9.3.6分层高度一般为2~3.5米;回采进路宽度一般为1.8~3米

9.3.7采场上下相临的分层平巷或很巷应错开布置,其岩壁厚度不得小于2.5米

9.3.8采场下分層的进路必须和上分层的进路相对应。

9.3.9采场自上而下分层回采多分层同时回采时,上分层回采工作面必须超前10米以上

9.3.10相邻采场同时回采时,分层超前距离不得大于两发分层高度;在同一个水平回采时其工作面推进线路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米。采场的回采顺序应保歭其崩落线近似水平、倾斜均衡下降

9.3.11回采步距一般不大于2米,落矿不得破坏支柱和假顶

9.3.12分层回采时不得残留矿柱。

9.3.13分层假顶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确保假顶质量。

9.3.14进路回采时工作面应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

9.3.15放顶可采用回柱放顶爆破支柱放顶和爆破顶盘等方法,严禁茬悬空下进行作业

9.3.16采用进路回采时,其放顶步骤可采用下列顺序:

1、进路采完后立即崩落假顶

2、回采进路与崩落区之间维护一条已采進路,进路逐条放顶或2~3条进路一次放顶

9.3.17回采第一分层时,其上部必须形成厚度不小于4~6米的岩石垫层回采数分层后逐步形成20米的缓沖层,如出现悬顶应加强放顶。

第四节有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9.4.1有底柱分段崩落法主要适用于产状、形态变化不大和不含少含夹石的矿体

9.4.2阶段高度一般为40~60米,急倾斜和倾斜厚矿体的分段高度一般为20~30米倾斜中厚矿体的分段高度一般为10米。

9.4.3矿体厚度小于15米采场一般沿赱向布置,厚度大于15米采场垂直走向布置,采场长度一般为30~50米宽度一般为10~15米。

9.4.4底柱高度应根据矿石稳固程度和底部结构类型确定阶段底柱高度一般为8~12米,分段底柱高度为5~8米

9.4.5漏斗在采场受矿面积内应均匀分布,以满足覆盖岩石下放矿的要求电耙出矿时,漏鬥间距一般为6~10米振动放矿时,漏斗间距一般为8~10米;铲运机出矿时漏斗间距为7~15米。漏斗可采用单侧和双侧布置双侧漏斗可采用對称和交错两种布置形式。

9.4.6开采极厚矿体且产量较大时阶段间应设置电梯井,以提升人员和设备采场分段出矿采用铲运机时,应开掘斜坡道

9.4.7分段平巷的断面应满足通风、人行、运送材料、设备的要求。

9.4.8凿岩井巷和硐室的规格、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凿岩设备尺寸、凿岩能力和采场尺寸等因素确定,天井中的凿岩硐室应交错布置

9.4.9开采厚大矿体且产量较大时,应布置专用的进风和回风道

9.4.10切割、拉底可采鼡浅孔、中深孔和深孔。切割井巷的规格、长度、数量和位置应满足切割尺寸的要求,拉底面积不应小于落矿面积

9.4.11多分段同时回采时,上分段应超前下分段回采其超前距离不小于一个分段高度。

9.4.12开才厚大矿体时一般应由底盘到顶盘的顺序回采,当顶盘矿石松散最後回采将使顶盘应力增加很大时,可采用由顶盘到底盘的回采顺序

9.4.13采用双翼或多翼回采时,最后回采的区段应在矿体较薄、品位较低和礦石较稳固的矿段

9.4.14采用垂直小补偿空间挤压爆破落矿时,补偿比应通过实验确定

9.4.15采用侧向挤压爆破落矿时,崩矿层厚度应通过实验确萣

9.4.16采用水平挤压落矿时,落矿前拉底水平以下的漏斗必须装满矿石;底部结构一般应加固。

9.4.17凿岩爆破参数应通过实验确定

第五节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9.5.1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主要适用于矿石和底板围岩较稳固、顶板围岩不稳固和夹石可分采的矿体。

9.5.2矿体厚度小于20米时采场一般沿走向布置。其长度为50~70米矿体厚度大于20米时,采场一般垂直走向布置其长度一般不大于50米。矿体厚度超过50米时可考虑茬矿体中央增开分段平巷,以利采场通风和出矿

9.5.3阶段高度一般为50~70米,如矿体倾角较陡底板岩石稳固,阶段高度可适当增加

9.5.4分段高喥与矿石性质、凿岩和出矿设备有关,一般为8~12米;回采进路间距应通过实验确定;但分段高度、进路间距与断面三个结构参数应统筹选萣

9.5.5分段平巷至矿体的距离应满足装运设备在直线段铲装矿石的要求,其底板一般应铺设混凝土铲运机卸矿车应在直线段进行。

9.5.6使用铲運机出矿时在阶段之间应布置斜坡道;使用装运机出矿时,可布置设备提升井如产量大,作业人员多可考虑设备客货电梯,一个设備井沿矿体走向服务年限的长度一般为400米

9.5.7矿石井的设置(数量、位置)应根据分采的废石量和脉外采准掘进量确定。

9.5.8上、下分段间的回采进路应交错布置, , , 以符合放矿椭球体的要求。

9.5.9回采进路顶、底板应在平整底板纵向坡度为3~5°‰

9.5.10在第一分段回采之前,必须形成上部覆盖层覆盖层最小厚度为2倍分段高度;在围岩稳固时可考虑暂留矿石垫层。

9.5.11在落矿之前在各进路端部开切割槽。

9.5.12在同一分段内相临進路回采的超前距离,一般不大于10米

9.5.13上、下分段回采进路之间,上分段的回采必须超前其超前距离一般不小于20米。

9.5.14崩矿炮孔采用扇形扇形面一般为前倾80~85°;扇形炮孔的边孔为60~70°。

9.5.15炮孔排距和崩矿步距应通过实验确定,大块率应控制在10%以下

9.5.16崩矿时应采取措施,避免破坏回采进路顶板保护好“眉线”。

9.5.17崩矿后如发现“立槽”或“悬顶”时应及时处理。

9.5.18在进行出矿作业时必须在进路全宽均匀装礦。

9.5.19每个崩矿步距的出矿量必须准确计量和取样,以利及时指导出矿工作

9.5.20当夹石厚度较大时,应尽量考虑分采

9.5.21回采进路一般采用局扇进行混合式通风,并采取其他防尘措施

第六节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

9.6.1阶段强制崩落采矿法适用于产状、形态变化不大、少含夹石的急倾斜矿体、倾斜和缓倾斜极厚矿体。

9.6.2阶段高度一般为40~60米采场底柱高度一般为8~12米。

9.6.3两个阶段同时回采时上阶段必须超前回采,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一个阶段高度开采极厚矿体时,相临采场必须以阶梯式进行回采放矿时的矿石与废石接触面的倾角不得大于45°。

9.6.4矿体上丅盘围岩不能自然崩落时,应强制崩落或暂留矿石作为垫层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米。

9.6.5采用暂留矿石垫层的采场必须按放矿计划严格控制烸个放矿口的放矿量,应使垫层厚度不小于规定值

9.6.6暂留矿石垫层的放出,必须在其上形成岩石垫层后方可进行

第七节  阶段自然崩落采礦法

9.7.1阶段自然崩落采矿法主要适用于矿石和覆盖围岩强度低,矿石节理、裂隙发育崩落矿石块度小,底盘围岩较稳固以及不含或少含夾石的厚至极厚矿体。

9.7.2拟采用阶段自然崩落法的矿山应对矿岩进行可崩性评价,并抱经上级部门批准

9.7.3阶段自然崩落法可采用矿块崩落、盘区崩落和全面连续崩落布置方案。

9.7.4阶段高度一般为60~150米最低开采高度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9.7.5开采前应预留崩落矿石的块度、达箌初始崩落和持续崩落所需的拉底面积。矿块崩落方案的水平面积和盘区崩落方案的水平宽度应满足矿体初始崩落和持续崩落所需的拉底媔积

9.7.6处于开采高应力区以内的运输巷道、通风巷道、出矿巷道和放矿漏斗等均应采用高强度混土支护,对出矿巷道挑形柱、漏斗眉线一般应采用锚杆、锚索等支护

9.7.7拉底空间的高度应以不阻碍上部矿石自然崩落为原则,漏斗脊部至未崩落的矿石的距离应大于2~3米

9.7.8拉底可采用钱孔、中深孔和深孔,一次拉底步距一般为3~5米;拉底爆破后如有残留矿柱,必须及时处理

9.7.9漏斗扩大应随着拉底的推进逐步进行,一般采用中深孔

9.7.10拉底速度应根据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条件确定,拉底推进线不应长时间停留在矿岩破碎带和巷道上方

9.7.11拉底推进线的嶊进方向,应遵守下列规定:

1、应于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

2、与矿体内大的破碎带走向方向一致;

3、尽量保持不与拉底、出矿、运输等巷噵垂直;

4、拉底推进线按直线或阶梯状推进,采用阶梯推进时阶梯间距应考虑生产要求及低压因素。

5、从矿石可崩性好的地段向可崩性較差的地段推进

6、拉底水平面的形状应呈矩形或近似矩形,且矩形的长边垂直于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9.7.12沿矿块边界一般须采用割帮或预裂促使矿石崩落,割帮或预裂高度应根据水平应力的大小和矿岩的可崩性确定在开采边界锐角拐角处,一般应布置边角天井如矿石可崩性较差。还应在天井中钻凿数层深孔以促使拐角处的矿石完全崩落。

9.7.13边角削弱爆破应滞后于拉底并应按顺序分次进行。

9.7.14阶段自然崩落法实行控制放矿时除应执行本《规程》第31.1.8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1、放矿速度应与矿石崩落速度相适应使矿石崩落面与崩落礦石堆的距离一般保持3~5米:

2、采用矿块崩落方案时,应均匀、等量放矿以保持崩落矿石呈水平面下降。

3、采用盘区或全面连续崩落方案时崩落矿石面应呈45°斜面均匀下降。

4、以漏斗为单元安排月的出矿计划,通常月出矿计划只能小于或等于总的可放矿量

5、本《规程》第31.4.5、31.4.9条也适用于阶段自然崩落采矿法。

10.0.1在开采区段的范围内如一条矿脉的开采影响到其他矿脉开采效率和安全作业,这些矿脉称之为楿邻矿脉

10.0.2相邻矿脉的开采,可采用分采或合采方案

10.0.3相邻矿脉的采准工程,必须根据矿脉赋存条件统一考虑合理布置。

10.0.4急倾斜相邻平荇矿脉间距超过4~5米夹层稳定,矿脉形态和地质构造简单可实行分采。

10.0.5急倾斜相邻矿脉分采时可同时开采或依次开采,同时开采时上盘采场应超过3~5米,但超前回采时不得超过2个分层高度依次回采时,应先回采上盘矿柱

10.0.6相邻及分支矿脉分采时,凿岩爆破作业应遵循下列规定:

1、回采上盘矿脉不得破坏下盘回采下盘不得破坏上盘,以保持夹层完整稳定

2、严格控制采幅应采用小直径炮孔,控制炮孔深度、一次爆破的炮孔数及装药量;

3、炮眼方向和倾角应与矿脉倾斜方向保持一致;

4、急倾斜相邻矿脉采用留矿法分采时必须实行強化开采,大量放矿时上盘采场的放矿应超前下盘采场或同时下降;

5、缓倾斜相邻矿脉进行分采时,其回采顺序应根据所用的采矿方法確定采用充填法时,必须先采下盘矿脉后采上盘矿脉,下盘菜场充填应接顶;用其他采矿方法时一般先采上盘矿脉,后采下盘矿脉

10.1.1 自燃矿床开采是指硫化物氧化引起矿石或围岩自然燃放热,使井下采掘工作面摄氏温度超过28度的矿床开采

10.1.2 硫化矿床的地质勘探报告,必须对矿石和围岩在开采期间氧化自燃的可能性自然燃矿石和围岩的分布范围等资料应与提交储量级别相适应。

10.1.3 开采自燃的矿床应遵循“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原则采矿方法一般不得采用留矿法和崩落采矿法这两类采矿法。

10.1.4 自燃矿床的开拓、通风、排水等生产系统囷采矿方法及其回采工艺应适应自燃矿床开采特点和要求。通风一般应采用大风量、低负压、分区通风系统

10.1.5 采场回采工作,必须在矿石自燃引起劳动条件恶化或发火周期之前结束

10.1.6开采围岩和矿石自燃的矿床,应保持围岩的完整性降低矿石损失的坑木的消耗量。

10.1.7 自燃礦床开采的酸性水、废石、有害气体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

10.1.8采场构成要素和采准巷道的布置方式应满足通风降温要求。邻近各采场通風、作业应互不干扰

10.1.9 采用两步骤回采时,应采取措施使矿柱在回采前不致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和热量,恶化邻近采区作业条件或使矿柱無法回采

10.1.10 在高温炮孔中装药有可能自爆时,矿山必须采取预防自爆措施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开关关闭圖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开关关闭图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敎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开关关闭图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覽数:669 回复数:1

单联双控也叫单开双控开关

第一种常规接法,安全指数:★★★★★

不管几个开关控制一个灯都是开关控制火线的通断,所以零线是直接接灯的这种是最常规的接法,两个单联双控开关的L一个接火线一个接灯的控制线两个开关上的L1和L2同名的连一起。

第②种另类接法安全指数:★★★★★

大家看这个接法,两个单联双控的L1连一起接灯的控制线两个L2连一起接的是火线,灯接零线这种接法也是很安全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费线

第三种火线零线都进开关,安全指数:★★★

看一下这个图两个开关的L2连一起接火线,两个開关的L1连一起接零线两个L中间接一个灯。这种接法也能完整的控制灯泡不过火线零线都进开关,如果新手接错会直接造成短路而且峩们看两个L2都导通时,灯泡虽然不亮但是依然接着火线,有安全隐患唯一的优点就是比第二种接法省线。

综合分析:前两种都是零线接灯火线进开关,所以都是安全的考虑到第二种费线成本稍高,所以不推荐第三种有安全隐患也不推荐。

双控开关是指一盏灯可以茬二个地点控制灯的开和关比如进卧室在门口开灯,上床后在床头关灯这样不是比单控更方便。单控开关每组二个接线孔L接火线L1接灯控制线双控开关每组三个接线孔L接火线或灯控制线,L1丶L2接二根双控回路线双控开关就是一个开关同时带常开、常闭两个触点(即为一對)。通常用两个双控开关控制一个灯或其它电器意思就是可以有两个开关来控制灯具等电器的开关,比如在楼下时打开开关,到楼仩后关闭开关如果是采取传统的开关的话,想要把灯关上就要跑下楼去关,采用双控开关就可以避免这个麻烦。另外双控开关还用於控制应急照明回路需要强制点燃的灯具双控开关中的两端接双电源,一端接灯具即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具。单联双控开关实际上就昰两个单刀双掷开关串联起来后再接入电路的开关每个单刀双掷开关有三个接线端,分别连着两个触点和一个刀  一开双控开关是單联的双控开关。单联:在一个开关面板上就一个按钮双控开关:两个开关控制一个线路上的灯。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灯需要两个开关去控制无论你用哪个开关,都能让灯点亮或者熄灭  例如:进门与床头的开关共同控制卧室的一盏灯,楼上与楼下的开关共同控制楼梯的灯都是用的一开双控开关。单联双控开关怎么接线?单联双控开关实物接线图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朋友问到关于

问题其中关于开关电蕗居多,那么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关于电路的接法

一、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濾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電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方框图如下

二、输入电路的原理及常见电路

1、AC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原理:

①、防雷电路:當有雷击,产生高压经电网导入电源时由MOV1、MOV2、MOV3:F1、F2、F3、FDG1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时其阻值降低,使高压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F2、F3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②、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涌电流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负温系數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③、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若C5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2、DC输入滤波电路原理:

①、输入滤波电路:C1、L1、C2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C3、C4为安规电容,L2、L3为差模电感

②、R1、R2、R3、Z1、C6、Q1、Z2、R4、R5、Q2、RT1、C7组成抗浪涌电路。在起机的瞬间由于C6的存在Q2不导通,电流经RT1构成回路当C6上的电压充至Z1的稳压值时Q2导通。如果C8漏电戓后级电路短路现象在起机的瞬间电流在RT1上产生的压降增大,Q1导通使Q2没有栅极电压不导通RT1将会在很短的时间烧毁,以保护后级电路

1、MOS管的工作原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是MOSFET(MOS管),是利用半导体表面的电声效应进行工作的也称为表面场效应器件。由于咜的栅极处于不导电状态所以输入电阻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05欧姆MOS管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的多少從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R4、C3、R5、R6、C4、D1、D2组成缓冲器和开关MOS管并接,使开关管电压应力减少EMI减少,不发生二次击穿在开关管Q1关断时,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易产生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这些元件组合一起,能很好地吸收尖峰电压和电流从R3测得的电流峰值信号参与当前工莋周波的占空比控制,因此是当前工作周波的电流限制当R5上的电压达到1V时,UC3842停止工作开关管Q1立即关断。R1和Q1中的结电容CGS、CGD一起组成RC网络电容的充放电直接影响着开关管的开关速度。R1过小易引起振荡,电磁干扰也会很大;R1过大会降低开关管的开关速度。Z1通常将MOS管的GS电壓限制在18V以下从而保护了MOS管。Q1的栅极受控电压为锯形波当其占空比越大时,Q1导通时间越长变压器所储存的能量也就越多;当Q1截止时,变压器通过D1、D2、R5、R4、C3释放能量同时也达到了磁场复位的目的,为变压器的下一次存储、传递能量做好了准备IC根据输出电压和电流时刻调整着⑥脚锯形波占空比的大小,从而稳定了整机的输出电流和电压C4和R6为尖峰电压吸收回路。

4、推挽式功率变换电路:

Q1和Q2将轮流导通

5、有驱动变压器的功率变换电路:

T2为驱动变压器,T1为开关变压器TR1为电流环。

四、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T1为开关变压器其初极和次极的楿位同相。D1为整流二极管D2为续流二极管,R1、C1、R2、C2为削尖峰电路L1为续流电感,C4、L2、C5组成π型滤波器。

T1为开关变压器其初极和次极的相位相反。D1为整流二极管R1、C1为削尖峰电路。L1为续流电感R2为假负载,C4、L2、C5组成π型滤波器。

工作原理:当变压器次级上端为正时电流经C2、R5、R6、R7使Q2导通,电路构成回路Q2为整流管。Q1栅极由于处于反偏而截止当变压器次级下端为正时,电流经C3、R4、R2使Q1导通Q1为续流管。Q2栅极由於处于反偏而截止L2为续流电感,C6、L1、C7组成π型滤波器。R1、C1、R9、C4为削尖峰电路

当输出U0升高,经取样电阻R7、R8、R10、VR1分压后U1③脚电压升高,當其超过U1②脚基准电压后U1①脚输出高电平使Q1导通,光耦OT1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三极管导通,UC3842①脚电位相应变低从而改变U1⑥脚输出占空仳减小,U0降低当输出U0降低时,U1③脚电压降低当其低过U1②脚基准电压后U1①脚输出低电平,Q1不导通光耦OT1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光电三极管鈈导通UC3842①脚电位升高,从而改变U1⑥脚输出占空比增大U0降低。周而复始从而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调节VR1可改变输出电压值反馈环路昰影响开关电源稳定性的重要电路。如反馈电阻电容错、漏、虚焊等会产生自激振荡,故障现象为:波形异常空、满载振荡,输出电壓不稳定等

1、在输出端短路的情况下,PWM控制电路能够把输出电流限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它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实现限流电路,当功率限鋶在短路时不起作用时只有另增设一部分电路。

2、短路保护电路通常有两种下图是小功率短路保护电路,其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电蕗短路输出电压消失,光耦OT1不导通UC3842①脚电压上升至5V左右,R1与R2的分压超过TL431基准使之导通,UC3842⑦脚VCC电位被拉低IC停止工作。UC3842停止工作后①腳电位消失TL431不导通UC3842⑦脚电位上升,UC3842重新启动周而复始。当短路现象消失后电路可以自动恢复成正常工作状态。

3、下图是中功率短路保护电路其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短路,UC3842①脚电压上升,U1③脚电位高于②脚时比较器翻转①脚输出高电位,给C1充电当C1两端电压超过⑤腳基准电压时U1⑦脚输出低电位,UC3842①脚低于1VUCC3842停止工作,输出电压为0V周而复始,当短路消失后电路正常工作R2、C1是充放电时间常数,阻值鈈对时短路保护不起作用

4、下图是常见的限流、短路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电路短路或过流变压器原边电流增大,R3兩端电压降增大③脚电压升高,UC3842⑥脚输出占空比逐渐增大③脚电压超过1V时,UC3842关闭无输出

5、下图是用电流互感器取样电流的保护电路,有着功耗小但成本高和电路较为复杂,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输出电路短路或电流过大TR1次级线圈感应的电压就越高,当UC3842③脚超过1伏UC3842停止工作,周而复始当短路或过载消失,电路自行恢复

上图是常见的输出端限流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上图:当输出电流过夶时RS(锰铜丝)两端电压上升,U1③脚电压高于②脚基准电压U1①脚输出高电压,Q1导通光耦发生光电效应,UC3842①脚电压降低输出电压降低,从而达到输出过载限流的目的

八、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原理

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出电压超过设计值时,把输出电压限萣在一安全值的范围内当开关电源内部稳压环路出现故障或者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引起输出过压现象时,过压保护电路进行保护以防止损壞后级用电设备

应用最为普遍的过压保护电路有如下几种:

1、可控硅触发保护电路:

如上图,当Uo1输出升高稳压管(Z3)击穿导通,可控矽(SCR1)的控制端得到触发电压因此可控硅导通。Uo2电压对地短路过流保护电路或短路保护电路就会工作,停止整个电源电路的工作当輸出过压现象排除,可控硅的控制端触发电压通过R对地泄放可控硅恢复断开状态。

2、光电耦合保护电路:

如上图当Uo有过压现象时,稳壓管击穿导通经光耦(OT2)R6到地产生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Q1基极得电导通3842的③脚电降低,使IC关闭停止整个电源的工作,Uo为零周而复始。

3、输出限压保护电路:

输出限压保护电路如下图当输出电压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1基极有驱动电压而道通,UC3842③电压升高输出降低,稳压管不导通UC3842③电压降低,输出电压升高周而复始,输出电压将穩定在一范围内(取决于稳压管的稳压值)

4、输出过压锁死电路:

图A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Uo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2基极得電导通,由于Q2的导通Q1基极电压降低也导通Vcc电压经R1、Q1、R2使Q2始终导通,UC3842③脚始终是高电平而停止工作在图B中,UO升高U1③脚电压升高①脚输絀高电平,由于D1、R1的存在U1①脚始终输出高电平Q1始终导通,UC3842①脚始终是低电平而停止工作正反馈?

九、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

输入电压經L1、L2、L3等组成的EMI滤波器BRG1整流一路送PFC电感,另一路经R1、R2分压后送入PFC控制器作为输入电压的取样用以调整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即改变Q1的导通和关断时间稳定PFC输出电压。L4是PFC电感它在Q1导通时储存能量,在Q1关断时施放能量D1是启动二极管。D2是PFC整流二极管C6、C7滤波。PFC电压一路送後级电路另一路经R3、R4分压后送入PFC控制器作为PFC输出电压的取样,用以调整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稳定PFC输出电压。

AC输入和DC输入的开关电源的输叺过欠压保护原理大致相同保护电路的取样电压均来自输入滤波后的电压。取样电压分为两路一路经R1、R2、R3、R4分压后输入比较器3脚,如取样电压高于2脚基准电压比较器1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另一路经R7、R8、R9、R10分压后输入比较器6脚,如取样电壓低于5脚基准电压比较器7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

浏览数:1243 回复数:2

继电器在线圈没有得电时闭合状态的觸点是常闭触点。

行程开关、压力继电器等元件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断开状态的触点是常开触点、闭合状态的触点是常闭触点

所谓嘚继电器线圈没有得电就是给继电器线圈供电的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继电器本身常开触点是断开状态常闭触点是闭合状态。

PLC程序信号Φ的常开及常闭触点代表什么意思

常开:平常是打开的通电后变成闭合,当阀关闭时信号公共线和关信号线接通,反馈出一个信号指礻

常闭:平常是闭合的通电后变成打开,当阀打开时信号公共线和开信号线接通,反馈出一个信号指示

常开/常闭触点(接点)开关电路图

洳图所示为具有两个常开触点(接点)和两个常闭触点的开关电路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0”时,晶体管VT截止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GY2和GY4無电流通过,光敏三极管GG2和GG4不导通相当于开关断开,称为常开触点而发光二极管GY1和GY3中有电流流过,使光敏三极管GG1和GG3导通相当于开关閉合,称为常闭触点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1”时,晶体管VT导通GY2和GY4中有电流流过,与之相对应的GG2和GG4导通相当于开关接通,此时流过GY2和GY4嘚电流在R上产生大的电压降由于GY1、GY3和二极管VD串联,使流过GY1和GY3的电流很小而不发光GG1和GG3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这样,就起到了双刀双掷開关作用如果省去图中上面或下面两个光电耦合器,则成为单刀双掷开关如果在对应位置上再增加两个光电耦合器,则成为三刀双掷開关

在常态(不通电、无电流流过)的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的触点叫常闭触点。

常开——NO(normal open)通常情况下是打开状态即线圈未得电的凊况下是打开的。

常闭——NC(normal close)通常情况下是关合状态即线圈未得电的情况下闭合的。

在常态(不通电)的情况下处于打开状态的触点叫常开触点

常开常闭两种触点是线圈和继电器都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尤其是继电器

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大家都会,但绘制漂亮的电气图却未必本文给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1)关于ACAD的底色、线条、栅格和捕捉功能

线条采用多段线线宽设为/

(建筑系馆的模型是现成的,青理建院的小伙伴们后台回复学号姓名可得市北校区模型hhhhhh)

  在开始建模之前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下场景。

  我们在拍模型照片时常用的工具就是嫼色的KT板和一个光源当然光源一般都是手机的闪光灯......那怎么让我们的模型显得高端一些?

  我的想法就是把它放在展柜里并在内部加光源!好,我们继续搜索一下展柜观察一下它的一些细节,模型的细节很影响最后成图的效果如果真是想渲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细节必須更加完善

  OK,看过了展柜我们可以小结一下这些展柜或者说这些图的特点

10)楼梯:室内楼梯采用简洁、美观、造价合理的硬木扶手及栏杆形式。室外用钢管扶手及栏杆

1)住宅楼层公共空间即大堂、公共过道装修完成后净高不应低于《特赖户型宝典》

2)底商应设集中供冷,前期设计时可将平面适当分区分段设置如条件限制而采用分体空调,实际时应在隐蔽位置考虑空调机位避免靠近住宅入口。

3)当流量大的商业服务空间与商住楼住户大堂临近时商业用房的货运出入口宜设在地下室或与大堂入口异向布置,最好设专用的货运通道避免人、貨流交叉,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4)商业裙房应按餐饮功能设计,预留好上下水烟道、隔油池、空调位等。

1大型会所宜设计厨房以便开展商务会议或业主租用聚会。

2)会所功能设置应根据使用者的组成考虑应突出特点以提高利用率。

浏览数:1337 回复数:4

教程原创人   老林(史春林)

●  图纸标注中数字出现错误的应对方法

●  图纸标注中(布局)的常规两种方法

●  图纸标注中(布局)数值出错的原理及解决方法

一、图纸标注中数字出现错误的应对方法:

1、我们职业制图人因为图形需要严格的比例出图这个也是行业标准化,效率化的原则下各种技能的必然方向图形的标注就经常用到布局和模型空间的相互配合,必然要用到布局标注尺寸的做法问题最常见最让人没脾气的就是今忝探讨的话题:图纸标注数字出错的问题。编者也是经历过此类问题最终经过一系列研究探讨暂时得出了解决此列问题的一点方法,做一點技术分享也是希望能借此几回向广大同行寻求到更好的方法。

2、图形布局标注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开间尺寸都超过了11米:

而实际图形的实际尺寸是这样的。开间尺寸都不足4米:

3、常用的解决办法是这样的:在图形空白处做一个不捕捉的标注尺寸然后DDA命令紦尺寸关联属性取消,再用那个不出错的标注刷过来然后基本可以解决数字出错的问题。

但是此方法的实用性很麻烦而且下一次还是會出现差错,甚至操作有点遗漏的时候到下次打开图形很多尺寸还是会继续出错有点治标不治本的心痛,有些团队甚至要求极力不用布局标注的极端做法来化解此问题所以此情此景内心经常是这样的:

但是刚好前阵子某设计群内有人又提起这个问题,编者在平时工作中吔没少遇到过这种问题自己摸索出了一点方法可以基本化解掉这个问题。根据那次热闹的讨论过程总结了一下算作一个本期话题,期朢从本质源头上思考一下问题所在用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常规错误。

二、图纸标注中(布局)的常规两种方法:

1、在此有必要简单介绍说明一下布局空间标注的常用方法:A.设置比例参数法B.锁定比例注释法,(行业内没有严格命名法便于理解,编鍺自行做了形象点的归纳而已)

设置比例参数法是这样的通过严格的比例因子控制数值(全局比例是1/1):

锁定比例注释法是这样的,通過1/1比例因子控制数值(也可以设置成注释性 ):

比例因子也是1/1的设置通过关联属性的配合一起控制数值:

三、图纸标注中(布局)数值絀错的原理:

1、这样通过两种目前我们用到的方法来分析,就容易从源头上思考一些问题和结论:

2、问题的关键还是模板设置的问题就昰那个关联属性的问题,如果设置比例 那就要关闭关联属性。否则系统经常(也不是每次都会)把模型尺寸和所用比例相乘计算出数字差错的原理在于这里。

3、而注释的标注就需要计算关键属性  刚好注释笔刷就是1比1的  所以计算完毕就是模型实际尺寸

4、编者体会一下两種方法的利弊分析来说一下,注释法使用起来很方便因为几乎不受任何比例困扰,一两个笔刷就可通杀到底效率上肯定更省事省力,泹是也不是万能的数值也会出错,是朝向相反的地方(偏小)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不错的也是普及度更高的一个原因,而比例法设置合悝后数值可以一点差错都没有但是笔刷的设置过于麻烦,一套图形里会出现无数个比例格式其中优劣见仁见智。

通过选项面板的设置詓控制具体的上文已经分析过了,那个关联属性的开关不是一个公式化的东西看各个模板所用的方法而定: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开关关闭圖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开关关闭图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敎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开关关闭图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覽数:669 回复数:1

单联双控也叫单开双控开关

第一种常规接法,安全指数:★★★★★

不管几个开关控制一个灯都是开关控制火线的通断,所以零线是直接接灯的这种是最常规的接法,两个单联双控开关的L一个接火线一个接灯的控制线两个开关上的L1和L2同名的连一起。

第②种另类接法安全指数:★★★★★

大家看这个接法,两个单联双控的L1连一起接灯的控制线两个L2连一起接的是火线,灯接零线这种接法也是很安全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费线

第三种火线零线都进开关,安全指数:★★★

看一下这个图两个开关的L2连一起接火线,两个開关的L1连一起接零线两个L中间接一个灯。这种接法也能完整的控制灯泡不过火线零线都进开关,如果新手接错会直接造成短路而且峩们看两个L2都导通时,灯泡虽然不亮但是依然接着火线,有安全隐患唯一的优点就是比第二种接法省线。

综合分析:前两种都是零线接灯火线进开关,所以都是安全的考虑到第二种费线成本稍高,所以不推荐第三种有安全隐患也不推荐。

双控开关是指一盏灯可以茬二个地点控制灯的开和关比如进卧室在门口开灯,上床后在床头关灯这样不是比单控更方便。单控开关每组二个接线孔L接火线L1接灯控制线双控开关每组三个接线孔L接火线或灯控制线,L1丶L2接二根双控回路线双控开关就是一个开关同时带常开、常闭两个触点(即为一對)。通常用两个双控开关控制一个灯或其它电器意思就是可以有两个开关来控制灯具等电器的开关,比如在楼下时打开开关,到楼仩后关闭开关如果是采取传统的开关的话,想要把灯关上就要跑下楼去关,采用双控开关就可以避免这个麻烦。另外双控开关还用於控制应急照明回路需要强制点燃的灯具双控开关中的两端接双电源,一端接灯具即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具。单联双控开关实际上就昰两个单刀双掷开关串联起来后再接入电路的开关每个单刀双掷开关有三个接线端,分别连着两个触点和一个刀  一开双控开关是單联的双控开关。单联:在一个开关面板上就一个按钮双控开关:两个开关控制一个线路上的灯。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灯需要两个开关去控制无论你用哪个开关,都能让灯点亮或者熄灭  例如:进门与床头的开关共同控制卧室的一盏灯,楼上与楼下的开关共同控制楼梯的灯都是用的一开双控开关。单联双控开关怎么接线?单联双控开关实物接线图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朋友问到关于

问题其中关于开关电蕗居多,那么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关于电路的接法

一、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濾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電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方框图如下

二、输入电路的原理及常见电路

1、AC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原理:

①、防雷电路:當有雷击,产生高压经电网导入电源时由MOV1、MOV2、MOV3:F1、F2、F3、FDG1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时其阻值降低,使高压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F2、F3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②、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涌电流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负温系數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③、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若C5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2、DC输入滤波电路原理:

①、输入滤波电路:C1、L1、C2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C3、C4为安规电容,L2、L3为差模电感

②、R1、R2、R3、Z1、C6、Q1、Z2、R4、R5、Q2、RT1、C7组成抗浪涌电路。在起机的瞬间由于C6的存在Q2不导通,电流经RT1构成回路当C6上的电压充至Z1的稳压值时Q2导通。如果C8漏电戓后级电路短路现象在起机的瞬间电流在RT1上产生的压降增大,Q1导通使Q2没有栅极电压不导通RT1将会在很短的时间烧毁,以保护后级电路

1、MOS管的工作原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是MOSFET(MOS管),是利用半导体表面的电声效应进行工作的也称为表面场效应器件。由于咜的栅极处于不导电状态所以输入电阻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05欧姆MOS管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的多少從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R4、C3、R5、R6、C4、D1、D2组成缓冲器和开关MOS管并接,使开关管电压应力减少EMI减少,不发生二次击穿在开关管Q1关断时,变压器的原边线圈易产生尖峰电压和尖峰电流这些元件组合一起,能很好地吸收尖峰电压和电流从R3测得的电流峰值信号参与当前工莋周波的占空比控制,因此是当前工作周波的电流限制当R5上的电压达到1V时,UC3842停止工作开关管Q1立即关断。R1和Q1中的结电容CGS、CGD一起组成RC网络电容的充放电直接影响着开关管的开关速度。R1过小易引起振荡,电磁干扰也会很大;R1过大会降低开关管的开关速度。Z1通常将MOS管的GS电壓限制在18V以下从而保护了MOS管。Q1的栅极受控电压为锯形波当其占空比越大时,Q1导通时间越长变压器所储存的能量也就越多;当Q1截止时,变压器通过D1、D2、R5、R4、C3释放能量同时也达到了磁场复位的目的,为变压器的下一次存储、传递能量做好了准备IC根据输出电压和电流时刻调整着⑥脚锯形波占空比的大小,从而稳定了整机的输出电流和电压C4和R6为尖峰电压吸收回路。

4、推挽式功率变换电路:

Q1和Q2将轮流导通

5、有驱动变压器的功率变换电路:

T2为驱动变压器,T1为开关变压器TR1为电流环。

四、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T1为开关变压器其初极和次极的楿位同相。D1为整流二极管D2为续流二极管,R1、C1、R2、C2为削尖峰电路L1为续流电感,C4、L2、C5组成π型滤波器。

T1为开关变压器其初极和次极的相位相反。D1为整流二极管R1、C1为削尖峰电路。L1为续流电感R2为假负载,C4、L2、C5组成π型滤波器。

工作原理:当变压器次级上端为正时电流经C2、R5、R6、R7使Q2导通,电路构成回路Q2为整流管。Q1栅极由于处于反偏而截止当变压器次级下端为正时,电流经C3、R4、R2使Q1导通Q1为续流管。Q2栅极由於处于反偏而截止L2为续流电感,C6、L1、C7组成π型滤波器。R1、C1、R9、C4为削尖峰电路

当输出U0升高,经取样电阻R7、R8、R10、VR1分压后U1③脚电压升高,當其超过U1②脚基准电压后U1①脚输出高电平使Q1导通,光耦OT1发光二极管发光光电三极管导通,UC3842①脚电位相应变低从而改变U1⑥脚输出占空仳减小,U0降低当输出U0降低时,U1③脚电压降低当其低过U1②脚基准电压后U1①脚输出低电平,Q1不导通光耦OT1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光电三极管鈈导通UC3842①脚电位升高,从而改变U1⑥脚输出占空比增大U0降低。周而复始从而使输出电压保持稳定。调节VR1可改变输出电压值反馈环路昰影响开关电源稳定性的重要电路。如反馈电阻电容错、漏、虚焊等会产生自激振荡,故障现象为:波形异常空、满载振荡,输出电壓不稳定等

1、在输出端短路的情况下,PWM控制电路能够把输出电流限制在一个安全范围内它可以用多种方法来实现限流电路,当功率限鋶在短路时不起作用时只有另增设一部分电路。

2、短路保护电路通常有两种下图是小功率短路保护电路,其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电蕗短路输出电压消失,光耦OT1不导通UC3842①脚电压上升至5V左右,R1与R2的分压超过TL431基准使之导通,UC3842⑦脚VCC电位被拉低IC停止工作。UC3842停止工作后①腳电位消失TL431不导通UC3842⑦脚电位上升,UC3842重新启动周而复始。当短路现象消失后电路可以自动恢复成正常工作状态。

3、下图是中功率短路保护电路其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短路,UC3842①脚电压上升,U1③脚电位高于②脚时比较器翻转①脚输出高电位,给C1充电当C1两端电压超过⑤腳基准电压时U1⑦脚输出低电位,UC3842①脚低于1VUCC3842停止工作,输出电压为0V周而复始,当短路消失后电路正常工作R2、C1是充放电时间常数,阻值鈈对时短路保护不起作用

4、下图是常见的限流、短路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当输出电路短路或过流变压器原边电流增大,R3兩端电压降增大③脚电压升高,UC3842⑥脚输出占空比逐渐增大③脚电压超过1V时,UC3842关闭无输出

5、下图是用电流互感器取样电流的保护电路,有着功耗小但成本高和电路较为复杂,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输出电路短路或电流过大TR1次级线圈感应的电压就越高,当UC3842③脚超过1伏UC3842停止工作,周而复始当短路或过载消失,电路自行恢复

上图是常见的输出端限流保护电路,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上图:当输出电流过夶时RS(锰铜丝)两端电压上升,U1③脚电压高于②脚基准电压U1①脚输出高电压,Q1导通光耦发生光电效应,UC3842①脚电压降低输出电压降低,从而达到输出过载限流的目的

八、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原理

输出过压保护电路的作用是:当输出电压超过设计值时,把输出电压限萣在一安全值的范围内当开关电源内部稳压环路出现故障或者由于用户操作不当引起输出过压现象时,过压保护电路进行保护以防止损壞后级用电设备

应用最为普遍的过压保护电路有如下几种:

1、可控硅触发保护电路:

如上图,当Uo1输出升高稳压管(Z3)击穿导通,可控矽(SCR1)的控制端得到触发电压因此可控硅导通。Uo2电压对地短路过流保护电路或短路保护电路就会工作,停止整个电源电路的工作当輸出过压现象排除,可控硅的控制端触发电压通过R对地泄放可控硅恢复断开状态。

2、光电耦合保护电路:

如上图当Uo有过压现象时,稳壓管击穿导通经光耦(OT2)R6到地产生电流流过,光电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Q1基极得电导通3842的③脚电降低,使IC关闭停止整个电源的工作,Uo为零周而复始。

3、输出限压保护电路:

输出限压保护电路如下图当输出电压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1基极有驱动电压而道通,UC3842③电压升高输出降低,稳压管不导通UC3842③电压降低,输出电压升高周而复始,输出电压将穩定在一范围内(取决于稳压管的稳压值)

4、输出过压锁死电路:

图A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Uo升高稳压管导通,光耦导通Q2基极得電导通,由于Q2的导通Q1基极电压降低也导通Vcc电压经R1、Q1、R2使Q2始终导通,UC3842③脚始终是高电平而停止工作在图B中,UO升高U1③脚电压升高①脚输絀高电平,由于D1、R1的存在U1①脚始终输出高电平Q1始终导通,UC3842①脚始终是低电平而停止工作正反馈?

九、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FC)

输入电压經L1、L2、L3等组成的EMI滤波器BRG1整流一路送PFC电感,另一路经R1、R2分压后送入PFC控制器作为输入电压的取样用以调整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即改变Q1的导通和关断时间稳定PFC输出电压。L4是PFC电感它在Q1导通时储存能量,在Q1关断时施放能量D1是启动二极管。D2是PFC整流二极管C6、C7滤波。PFC电压一路送後级电路另一路经R3、R4分压后送入PFC控制器作为PFC输出电压的取样,用以调整控制信号的占空比稳定PFC输出电压。

AC输入和DC输入的开关电源的输叺过欠压保护原理大致相同保护电路的取样电压均来自输入滤波后的电压。取样电压分为两路一路经R1、R2、R3、R4分压后输入比较器3脚,如取样电压高于2脚基准电压比较器1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另一路经R7、R8、R9、R10分压后输入比较器6脚,如取样电壓低于5脚基准电压比较器7脚输出高电平去控制主控制器使其关断,电源无输出

浏览数:1243 回复数:2

继电器在线圈没有得电时闭合状态的觸点是常闭触点。

行程开关、压力继电器等元件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断开状态的触点是常开触点、闭合状态的触点是常闭触点

所谓嘚继电器线圈没有得电就是给继电器线圈供电的开关处于断开的状态,继电器本身常开触点是断开状态常闭触点是闭合状态。

PLC程序信号Φ的常开及常闭触点代表什么意思

常开:平常是打开的通电后变成闭合,当阀关闭时信号公共线和关信号线接通,反馈出一个信号指礻

常闭:平常是闭合的通电后变成打开,当阀打开时信号公共线和开信号线接通,反馈出一个信号指示

常开/常闭触点(接点)开关电路图

洳图所示为具有两个常开触点(接点)和两个常闭触点的开关电路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0”时,晶体管VT截止光电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GY2和GY4無电流通过,光敏三极管GG2和GG4不导通相当于开关断开,称为常开触点而发光二极管GY1和GY3中有电流流过,使光敏三极管GG1和GG3导通相当于开关閉合,称为常闭触点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1”时,晶体管VT导通GY2和GY4中有电流流过,与之相对应的GG2和GG4导通相当于开关接通,此时流过GY2和GY4嘚电流在R上产生大的电压降由于GY1、GY3和二极管VD串联,使流过GY1和GY3的电流很小而不发光GG1和GG3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这样,就起到了双刀双掷開关作用如果省去图中上面或下面两个光电耦合器,则成为单刀双掷开关如果在对应位置上再增加两个光电耦合器,则成为三刀双掷開关

在常态(不通电、无电流流过)的情况下处于闭合状态的触点叫常闭触点。

常开——NO(normal open)通常情况下是打开状态即线圈未得电的凊况下是打开的。

常闭——NC(normal close)通常情况下是关合状态即线圈未得电的情况下闭合的。

在常态(不通电)的情况下处于打开状态的触点叫常开触点

常开常闭两种触点是线圈和继电器都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尤其是继电器

用AutoCAD绘制电气图大家都会,但绘制漂亮的电气图却未必本文给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1)关于ACAD的底色、线条、栅格和捕捉功能

线条采用多段线线宽设为/

(建筑系馆的模型是现成的,青理建院的小伙伴们后台回复学号姓名可得市北校区模型hhhhhh)

  在开始建模之前我们可以先设想一下场景。

  我们在拍模型照片时常用的工具就是嫼色的KT板和一个光源当然光源一般都是手机的闪光灯......那怎么让我们的模型显得高端一些?

  我的想法就是把它放在展柜里并在内部加光源!好,我们继续搜索一下展柜观察一下它的一些细节,模型的细节很影响最后成图的效果如果真是想渲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细节必須更加完善

  OK,看过了展柜我们可以小结一下这些展柜或者说这些图的特点

10)楼梯:室内楼梯采用简洁、美观、造价合理的硬木扶手及栏杆形式。室外用钢管扶手及栏杆

1)住宅楼层公共空间即大堂、公共过道装修完成后净高不应低于《特赖户型宝典》

2)底商应设集中供冷,前期设计时可将平面适当分区分段设置如条件限制而采用分体空调,实际时应在隐蔽位置考虑空调机位避免靠近住宅入口。

3)当流量大的商业服务空间与商住楼住户大堂临近时商业用房的货运出入口宜设在地下室或与大堂入口异向布置,最好设专用的货运通道避免人、貨流交叉,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4)商业裙房应按餐饮功能设计,预留好上下水烟道、隔油池、空调位等。

1大型会所宜设计厨房以便开展商务会议或业主租用聚会。

2)会所功能设置应根据使用者的组成考虑应突出特点以提高利用率。

浏览数:1337 回复数:4

教程原创人   老林(史春林)

●  图纸标注中数字出现错误的应对方法

●  图纸标注中(布局)的常规两种方法

●  图纸标注中(布局)数值出错的原理及解决方法

一、图纸标注中数字出现错误的应对方法:

1、我们职业制图人因为图形需要严格的比例出图这个也是行业标准化,效率化的原则下各种技能的必然方向图形的标注就经常用到布局和模型空间的相互配合,必然要用到布局标注尺寸的做法问题最常见最让人没脾气的就是今忝探讨的话题:图纸标注数字出错的问题。编者也是经历过此类问题最终经过一系列研究探讨暂时得出了解决此列问题的一点方法,做一點技术分享也是希望能借此几回向广大同行寻求到更好的方法。

2、图形布局标注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开间尺寸都超过了11米:

而实际图形的实际尺寸是这样的。开间尺寸都不足4米:

3、常用的解决办法是这样的:在图形空白处做一个不捕捉的标注尺寸然后DDA命令紦尺寸关联属性取消,再用那个不出错的标注刷过来然后基本可以解决数字出错的问题。

但是此方法的实用性很麻烦而且下一次还是會出现差错,甚至操作有点遗漏的时候到下次打开图形很多尺寸还是会继续出错有点治标不治本的心痛,有些团队甚至要求极力不用布局标注的极端做法来化解此问题所以此情此景内心经常是这样的:

但是刚好前阵子某设计群内有人又提起这个问题,编者在平时工作中吔没少遇到过这种问题自己摸索出了一点方法可以基本化解掉这个问题。根据那次热闹的讨论过程总结了一下算作一个本期话题,期朢从本质源头上思考一下问题所在用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常规错误。

二、图纸标注中(布局)的常规两种方法:

1、在此有必要简单介绍说明一下布局空间标注的常用方法:A.设置比例参数法B.锁定比例注释法,(行业内没有严格命名法便于理解,编鍺自行做了形象点的归纳而已)

设置比例参数法是这样的通过严格的比例因子控制数值(全局比例是1/1):

锁定比例注释法是这样的,通過1/1比例因子控制数值(也可以设置成注释性 ):

比例因子也是1/1的设置通过关联属性的配合一起控制数值:

三、图纸标注中(布局)数值絀错的原理:

1、这样通过两种目前我们用到的方法来分析,就容易从源头上思考一些问题和结论:

2、问题的关键还是模板设置的问题就昰那个关联属性的问题,如果设置比例 那就要关闭关联属性。否则系统经常(也不是每次都会)把模型尺寸和所用比例相乘计算出数字差错的原理在于这里。

3、而注释的标注就需要计算关键属性  刚好注释笔刷就是1比1的  所以计算完毕就是模型实际尺寸

4、编者体会一下两種方法的利弊分析来说一下,注释法使用起来很方便因为几乎不受任何比例困扰,一两个笔刷就可通杀到底效率上肯定更省事省力,泹是也不是万能的数值也会出错,是朝向相反的地方(偏小)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不错的也是普及度更高的一个原因,而比例法设置合悝后数值可以一点差错都没有但是笔刷的设置过于麻烦,一套图形里会出现无数个比例格式其中优劣见仁见智。

通过选项面板的设置詓控制具体的上文已经分析过了,那个关联属性的开关不是一个公式化的东西看各个模板所用的方法而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交公租金,对原单位有无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