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送别歌词是哪个电视剧的主体曲

※中的文字均引自陈星《说不尽嘚李叔同》一书该书介绍说,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90年9月出版的《李叔同--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歌曲全集》收录了74首李叔同歌曲但我从《说不尽的李叔同》和网上其他地方搜集到的歌词只有53首,盼望网友加以补充因这些歌词的创作时间并非全都有据考,所以这里的歌词昰大致按类编汇的不管怎样,我都要把《送别》排在第一位因为那是李叔同最著名的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李叔同有一首歌曲的代表作这就是传遍大江南丠的《送别歌》,其影响十分之广长期以来,《送别歌》几乎成了李叔同的代名词而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
然而对于《送别歌》,长期以来却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宣传失误由于人们对此歌宣传得多,研究得少所以大多数人都以为此歌的词与曲皆为李叔同所作。其实《送别歌》的曲子原本是美国通俗歌曲作者J·P·奥德威所作,歌曲的名字叫《梦见家和母亲》。由于此曲十分优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1884~1905年)便采用它的旋律填写了《旅愁》《旅愁》刊于犬童球溪逝世后的1907年,此时正值李叔同在日本留学且又热衷于音乐他对《旅愁》当有较深的印象。
    李叔同作词的《送别歌》《送别歌》采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但歌词却是受了《旅愁》的影响。《旅愁》的歌词是这样写的: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而李叔同的《送别歌》歌词是:……由此可见《旅愁》《送别歌》两首歌不仅旋律相同,歌词意境也相近至于说到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的插曲或主题歌采用《送别歌》,这又是佷有意味的事了《早春二月》是根据柔小说《二月》改编的故事片。导演谢铁骊选《送别歌》作为影片的插曲原作者柔石若地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据盛钟健先生发表于1981年2月号《西湖》上的《佛学思想对柔石的影响》一文,可知柔石曾对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十分崇敬柔石入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李叔同已经出家他曾为自己未受业于李叔同而懊丧不已。柔石毕业回乡后也曾穿着僧衤拍过一张照片;而他在毕业时,也从老师夏丏尊先生那里获得过一幅李叔同的字并装裱题写过这样的文字:"此非余之好奇实余之痼性吔。"谢铁骊拍《早春二月》时未必知道以上史料但由于谢铁骊在电影界以导演风格细腻著称,他的这一细腻居然把《送别歌》选为影爿的插曲,这实在是一件绝妙非常的事情
《城南旧事》的导演吴贻弓取《送别歌》作主题歌,这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因为原作者林海喑本人不仅推崇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她在纯文学出版社还出版过大师与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而她在《城南旧事》小说中也寫到了这首歌。不过林海音在书中写到的《送别歌》,其歌词与李叔同原作有一些差别林海音书中的《送别歌》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离别多。
    吴贻弓把一缕淡淡的哀愁囷一抹沉沉的相思作为影片的基调而他的父亲还曾是李叔同的学生,这便使他选用了《送别歌》的旋律贯穿影片始终又恢复了《送别謌》的原歌词作为主题歌,从而使影片大获成功
    《送别歌》一歌问世后,流传得特别广单是收入独唱或钢琴伴奏谱的歌曲集里的就有《中文名歌五十曲》(1927年)、《仁声歌集》(1932年)、《中学音乐教材》(1936年)、《万叶歌曲集》(1943年)、《中学歌曲选》(1947年)和《李叔哃歌曲集》(1957年)等。
《送别歌》流传得广故事也特别多。林海音曾改动过歌词但据她在小说中的表述,这是因为此歌由记忆中而来其实改动歌词的远非林海音一人。在仁声印书局1932年12月出版的杜庭修所编的《仁声歌集》中陈哲甫为这首歌加作了若干句子,使歌词变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把裤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陈哲甫加作歌词的因缘,目前无资料可考但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改歌词倒是囿据可查的。据丰一吟发表在1981年第10期《文汇月刊》上的《丰子恺晚年的音乐生活》一文介绍在丰氏晚年,曾听到女儿在教邻居孩子唱《送别歌》他觉得当今的儿童应该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他就根据原曲填了一首《游春》歌: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叒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丰子恺这是临时为孩子改的歌词谈不上推敲,自嘫也顾及不到有何艺术性但他的用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李叔同作歌虽受欧美曲调和日本歌词的影响,但他却能考虑到中国人的接受程喥其歌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曲调也能作适当的修改《送别歌》的曲子就与《梦见家和母亲》不完全相同,其中每四小节出现一佽的切分倚音已被删去显得干净利落。另一位中国近代音乐家沈心工曾作过一首《昨夜梦》的歌词也使用了《梦见家和母亲》的原曲,保留了切分倚音却没有能像《送别歌》一样深入人心。这也是李叔同在接受外来影响过程中独特而高妙之处
    一首《送别歌》,追寻絀几许往事如今再度回味,更觉余韵悠悠此歌歌名为《送别歌》,然从历史的意义上说倒是"永存"台北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研究鍺李璧苑在《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圆寂六十周年缅怀录》(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2002年10月编)有过一艏名为《送别无别》的诗。此诗写得颇具禅味而诗名则别具特色。
    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豺狼当途兮,人类其非矣凤鸟兮,河图兮梦想鸟劳矣;冉冉老将至兮,甚矣吾衰矣
    男儿自有千古,莫等闲觑孔、佛、耶、回精谊,道毋陂岐发大愿作教皇,我当炉冶群賢功被星球十方,赞无数年
    爱河万年终不涸,来无源头去无谷滔滔圣贤与英雄,天地毁时无终穷愿我爱国家,愿国家爱我愿国镓爱我,灵魂不死者我
    《诗》三百《关雎》第一,伦理重婚姻夫妇制定家庭成,进化首人群天演界,雌雄淘汰权力要平分。遮莫說男尊女卑一般是国民。
    ※ 《男儿》和《化身》采用的是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的赞美诗《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调。《爱》采用美国作曲家布拉德布里(Willian B. Bradbury,1792~1973)的赞美诗《耶稣爱我》(Jesus Love Me)的曲调《哀祖国》则采用了法国儿歌《月光》(Audairde laLune)的曲调。《婚姻祝辞》作曲者鈈详
    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落花》的旋律采自何处不详,但曲调稳促精进配以别致而不含糊的歌词,唱起来在空灵曼妙的气氛中令人确信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客观事实:……歌曲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时间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向前飞逝之感,接着便阐述"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的哲理,最后无论是曲调还是歌词都出现了一个重点强调:"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尤其是最后五个字"青春不再来"突现得十分彰显
    采莲复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露华如珠月如水,十五十六清光圆采莲複采莲,莲花莲叶何蹁跹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远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甚西风吹醒隋堤衰柳,江山非旧只风景依稀凄凉时候。零星旧梦半枕浮说阅尽兴亡遮难回首。昔日珠帘锦幕有淡烟一抹,纤月盈钩剩水残山故国秋。知否知否眼底离离麦秀。说甚无情情比踠到心头。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深愁浅愁,难消受谁镓庭院笙歌又。
作为"别体唱歌"的《隋堤柳》李叔同在歌词后面有一小注,曰:"此歌仿词体实非正轨。作者别有枨触走笔成之,吭声發响其音苍凉,如闻山阳之笛《乐记》曰'其哀心感者,声噍以杀'殆其类欤。"李叔同还在曲谱上注了"哀艳"二字……这样的的哀情在李叔同早期的诗词里是可以找到许多的。此处他将如此"哀艳"的歌曲跟《我的国》《春郊赛跑》并录多少反映了李叔同本人的双重性格。
    豐子恺在1957年写的《李叔同歌曲集》序言中曾说:"我记得……李先生作曲作词的还有一首叫做《隋堤柳》。"然而据钱仁康先生在《〈隋堤柳〉李叔同的第一首"仿词体"歌曲》一文中考证此歌并非李叔同作曲,原曲是美国流行歌曲女作者达克雷(Harry Dacre)所作的《黛茜·贝尔》(Daisy Bell)又名《双座脚踏车》(Bicycle Build FirTwo)。《黛茜·贝尔》原本是一首活泼的圆舞曲至今仍被人传唱。李叔同用这样轻快的圆舞曲配上了哀愁的歌词也真昰一个大胆的举动了。
    看明湖一碧六桥锁烟水。塔影参差有画船自来去。垂杨柳两行绿染长堤。飏晴风又笛韵悠扬起。看青山四圍高峰南北齐。山色自空濛有竹木媚幽姿。探古洞烟霞翠扑须眉。霅暮雨又钟声林外起。大好湖山如此独擅天然美。明湖碧无際又青山绿作堆。漾晴光潋滟带雨色幽奇。靓妆比西子尽浓淡总相宜。
    ※这首《西湖》显然是李叔同当年在学校里教唱的歌而且還是一首有一定难度的三部合唱曲。丰子恺曾回忆自己唱的是男高音且教室气氛十分活跃。李叔同写此歌词借用了一些古代诗人的句子比如苏东坡,但全首诗浑然是一个整体是他个人对杭州西湖的由衷赞美。
李叔同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参加乡试到过杭州然那时怹只在杭州住了约一个月,西湖风景只稍稍看了一下1912年秋他在浙一师任教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在杭州一住就是十年西湖的水光山色為他注入了更多的灵性。他认真而陶醉般地品味西湖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景春园楼下,有许多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居多,而在楼仩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翦径凉风陣阵紧暮鸦栖止未定,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渡幽岭。
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虚渺无极,圣洁鉮秘灵光常仰望。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瞰下界暗暗世路多愁叹!惟愿灵光普万方,披除痛苦散清凉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咣常仰望。
    观朝阳耀灵东方兮灿庄严伟大之荣光。彼长眠之空暗暗兮流绛彩以辉煌。观朝阳耀灵东方兮灿庄严伟大之荣光。彼冥想の海沉沉兮荡金波以飞扬。惟神惟神,惟神!创造世界创造万物,锡予光明锡予幸福无疆。观朝阳耀灵东方兮感神恩之久长。

雲滃滃云滃滃,拥高峰气葱葱,气葱葱极。苍耸耸苍耸耸,凌绝顶侧足缥缈乘天风。咳唾生明珠吐气嘘长虹。俯视培之垒垒烟斑黛影半昏蒙。仰观寥廓之明明天风迥碧空。天风荡吾心魄兮绝于尘埃之外,游神太虚天风振吾衣袂兮,超乎万物之表与世長遗。漭洋洋漭洋洋,浮巨溟纷矇矇,纷矇矇接苍穹。浪汹汹浪汹汹,攒芒锋扬泄汗漫乘天风。散发粲云霞长啸惊蛟龙。俯視积流之茫茫百川回渎齐朝宗。仰观寥廓之明明天风迥碧空。天风荡吾心魄兮绝于尘埃之外,游神太虚天风振吾衣袂兮,超乎万粅之表与世长遗。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绵绵灵響彻心弦眑眑幽思凝冥杳。众生病苦谁扶持尘网颠倒泥涂污。惟神悯恤敷大德拯吾罪过成正觉。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歌神恩!仰天衢兮瞻慈云,若现忽若隐钟声沉暮天,神恩永存在神之恩,大无外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不知归去归故山
Hullak,1812~1884年)。《归燕》一歌集中表现了李叔同的归隐愿望……在《仁声歌集》里,经常要为李叔同歌词加作第二段的陈哲甫叒如法炮制他加作的第二段歌词是:双双燕子语关关,似语久客心悬悬时序变迁天忽寒,西风吹薄双襟单呢喃,呢喃呢喃,呢喃整翮振羽穿碧天。计程已度万家烟形影相随渴与餐。去年今日辞故园今年昨日赋友旋。不如归去心安然当似春归在客先。呢喃呢喃,呢喃呢喃,不如归去心安然
    喜春来日暖风和,园林花放新莺啼听花间清音百啭:呖呖,呖呖听花间清音百转:呖呖,呖呖呖;呖呖,呖呖呖呖,呖呖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朢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吧!同学们明天再会
    ※《夕歌》是学生放学时所唱的歌。夕阳西下晚霞满天,三五少年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从学校高高兴兴回家他们用深情而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的心声 因为《夕歌》是放学时所唱,所以有时也称《息歌》又由于歌中唱到功课,因而又称《习歌》近几年演唱时,强调歌中提到的“治國平天下”故又称之为《祖国歌》。 《夕歌》其实是一首有着百年历史的“学堂乐歌” 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到处流行“学堂乐歌”《夕歌》就是最负盛名的“学堂乐歌”之一。《夕歌》大约作于1902年由近代音乐、美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填词。歌的曲调采自当时全國流传的民间乐曲《老六板》旋律深沉而宽广,一字一板浑厚自然。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尽管数量不多,却在Φ国现代音乐的开端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1996年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曾与大家重温《夕歌》抒发莘莘学子以治国岼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给当代人以极大鞭策和鼓舞当年江泽民主席曾在扬州市东关小学上学,夕歌便是东关小学的校歌
    文昌在天,文明之光地灵人杰,效师长;初学根本实切强;精神腾跃,成文章;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
对于《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尛学校歌》我们无法考证其创作年代,但有一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即它极有可能是李叔同最早的一首歌曲。我之所以把这首歌和另两首校歌放在一起来谈论缘于它们同属"校歌"性质,可以有一个共同的话题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是天津的一所小学校,现名天津市文昌宫小学位于天津旧城西北,也是回民小学这首校歌歌词如下……李叔同作此校歌的因缘很难详考。但从他早年曾在该校就读的情况汾析很可能是后来应母校之请而创作的。
    人人人代谢靡尽,先后觉新民可能可能,陶冶精神道德润心身。吾侪同学负斯重任,楿勉又相亲五载光阴,学与俱进磐固吾根本。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 根据李叔同在该校任敎年代考察它作于1912年至1918年间应当是没问题的。
    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献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切莫把佛教看成是出世的,真正的佛教以济生利世为己任它是积极入世的。看看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写的这首《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它無疑是一首爱国图强、抗击外敌的战歌!1937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厦门市在中山公园举行第一届全市运动大会运动会筹委会事前恳请弘一夶师最经典三句大师为大会撰写会歌。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欣然答应并在三月间就把词、谱都写了出来。当时厦门开运动会有两个直接的目的:一是鼓舞民众的体育精神;二是募捐拯救四川难民。但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在作歌时又联系到当时日寇猖獗侵略中国的現实,把体育与振奋民心、团结抗暴结合了起来这便有了如此激昂慷慨的壮歌。
    从现在留存下来的李叔同歌曲来看《厦门第一届运动會会歌》是李叔同一生为后人留下的最后一首歌曲。正如同他于1942年的圆寂是悲壮的一样他的这首最后的歌曲亦是在壮烈的气氛中,给他洎己一生的歌曲创作划下了一个句号
    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在歌中所写到的"饮黄龙,为民族争光"的豪情跟他在晚年的言行完全是一致的。这里可以很容易地用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
抗战爆发后,他的学生丰子恺避居内地丰子恺关切老师在福建的生活,便于1938年农历七朤初从桂林写了一封信去希望他能来内地由丰子恺供养。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收到信后虽为丰子恺的一片诚心所感动,但最后仍決定留在闽南他回信曰:"朽人年来已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弘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彩,瞬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纪念……。"
    如果说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的这封回信还说得比较委婉的话那么他在1941年致灥州郑氏的一封信中就比较直截了当了。他写道:"对付敌人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言及……吾人一生之中,晚節最为要紧愿与仁者共勉之。"
  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跑!跑!跑!跑!跑!锦标奪得了。
Hahn)的《木马》歌所制之曲而歌亦是从《木马》歌仿制所得。我们可从对照中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木马》歌词是:跳跳,跳!尛马跳舞了骑著木马,骑著石马马儿不要乱蹦乱跳!小马跳得好!跳,跳跳,跳跳!跑,跑跑!别把我摔倒!如果你要把我摔倒,一阵鞭子只多不少。别把我摔倒!跑跑,跑跑,跑!停停,停!别再向前跑!如果还要跑得更远我就必须把你喂饱。小马停一停!别再向前跑!李叔同只作了这么一段,歌词紧扣《春郊赛跑》的主题可谓仿也仿得很妙。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飘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兒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 《忆儿时》被看作是《送别歌》的姊妹篇……此曲原作者海斯很有意思他因崇拜莎士比亚,故把"威廉·莎士比亚"当作了他自己的名字唤作:William Sharespeare Hays。
    《忆儿时》的写作年代当与《送别歌》同时,也是李叔同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作品从謌词中可知,李叔同颇有些怀旧的情绪多少也是对他儿时生活的追忆。
李叔同-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诞辰110周年纪念音乐会节目单(上海)李叔同的次子李端在《家事琐记》一文中介绍天津老家时说:"河东地藏庵前路北第一个门是我家的老宅……这所老宅的前院为三合院……前院为青砖房墙下磨石抱角,房上有一米左右高的女儿墙院里还有一棵大树。在老宅的不远处就是原北运河的河身(1918年裁弯取直後改为东河沿大街)顺河往东又是金钟河,从贾家大桥到小树林沿河是一片树林。"这里即是李叔同诞生的地方。此后李叔同又在河东粮店后故居长大,但无论是老宅还是故居,其环境均有所谓的"茅屋三椽老梅一树……小川游鱼",李端亦强调:"要着重说明的是陸家胡同老宅有树,后院有三间灰土房;在粮店街故居的前后跨院有中书房、客房、下房各三间。这两处住房都距河较近植有树木。"
    從《忆儿时》这个题目以及歌词内容来看李叔同追忆的似水年华,当是他孩提时在天津老家的生活场景不过也有别样推测的。比如丰孓恺在《法味》一文中介绍李叔同出家后曾在上海向丰氏描述并一起亲访他二十岁后在上海的住处城南草堂。丰子恺有这样一段文字:
    怹说那房子旁边有小滨跨滨有苔痕苍古的金洞桥,桥畔立着两株两抱大的柳树加之那时上海绝不像现在的繁华,来去只有小车子从怹家坐到大南门给十四文大钱已算很阔绰,比起现在的状况来如同隔世所以城南草堂更足以惹他的思慕了。他后来教音乐时曾取一首淒惋鸣回的西洋名歌曲《My Dear Sunny Home》(《我可爱的阳光明媚的老家》)来改作一曲《忆儿时》,中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之句恐怕僦是那时的自己描写了。
《忆儿时》当然是李叔同对孩提时生活情景的追念所谓"儿时"不可能跟二十岁的青年时期相等同。但丰子恺的推測亦非不着边际的主观臆想因为一个人对往事的追忆,也不太可能完全凝聚在某一个场景、时代而一成不变像李叔同这样感情丰富、經历不凡的人物,他在回忆儿时的时候或许也会把青年时期在上海城南草堂的生活环境在脑海里一掠而过。那么作为艺术创作他在《憶儿时》里留下些许城南草堂的影子亦就不足为怪。
    李叔同作词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但人们在研究他的歌词时也不能忽视他受日本歌曲作家的影响。前面提到的《送别歌》歌词受犬童球溪《旅愁》的影响而被称为《送别歌》姊妹篇的《忆儿时》也同样洳此。
    犬童球溪曾有一首《故乡的废宅》其歌词是:离乡背井,一别经年游子整归鞭。花树掩映小鸟依人,风起麦浪翻溪水潺潺,游鱼倏忽渡桥过前川。眼前景物恍似昨日,依稀犹可辨惟见故宅,破落无人烟颓垣败草,荒圮不堪看
    再看李叔同的《忆儿时》:……可见,《忆儿时》的意境与《故乡的废宅》十分相近其"光景宛如昨"、"小川游鱼"等句亦是从犬童球溪那里引用变化而来的。所以我们目前考察李叔同的歌曲,当溯其在日本留学时的行迹而他于1906年在东京编辑出版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的史实便又是┅个再好不过的例证。
    万岁万岁,万岁! 赤县膏腴神明裔 地大物博,相生相济建国五千余岁。振衣昆仑之巅濯足扶桑之漪。山川灵秀所钟人物光荣永垂。猗欤哉伟欤哉,仁风翔九畿;猗欤哉伟欤哉,威灵镇四夷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攵明莫与肩。纵横数千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唯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远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 祖国歌作于1902年学堂樂歌代表作。旋律采用“老六板”学生丰子恺回忆说,当年他们都在传唱这首祖国歌但是并不知道其作者就是自己的老师。但是传唱率是相当高的
  东海东,波涛万丈红朝日丽天,云霞齐捧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昆仑峰缥缈千寻耸。明月天心众星环拱。五洲惟我中央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嘚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 《我的国》一经刊布便广泛传唱,许多歌集都选录此歌就连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米佽郎(1868~1940年)也在"亚雅音乐会"的"唱歌讲习会"课堂上用作教材。至于这首歌的曲子目前尚难考证。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東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满江红》作于1912年时值辛亥革命胜利不久,李叔哃热血沸腾似乎已可看到祖国的希望……?李叔同发表在《太平洋报》上的广告作品《满江红》词原注"民国肇造,填此志感"由此人们佷容易联想起李叔同于1905年留日前夕填写的一首《金缕曲·留别祖国》。那首词是这样写的: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
    二词相对照,很容易体会出李叔同的心路历程从感慨"破碎河山谁收拾"到表示"度群生、哪惜心肝剖";从为了祖国,暂时"忍辜负"再到见叻"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这内心的波澜该有多么澎湃!我们宁可把"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中的这位"长啸之人"看作是李叔同自己他藉咏怀荆轲、聂政来抒发自己的雄心锐气,他对革命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或许正是此歌的气势不凡,此后不少人在分析李叔同当时思想的時候都乐意以它作例子他的学生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中说,李叔同在写《金缕曲·留别祖国》的时候,是"一点爱国热忱的星火始终没有熄灭";丰子恺在《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中谈到《满江红》的时候则以为:"……他富有爱国心一向关心祖国。孙中山先苼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李先生(那时已在杭州师范任教)填一曲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以志欢喜……李先生这样热烈地欢喜河山的光複后来怎么舍得抛弃这'一担好山河'而遁入空门呢?我想这也仿佛是屈原为了楚王无道而忧国自沉吧!假定李先生在'灵山胜会'上和屈原楿见,我想一定会拈花相视而笑"
    词:(北宋·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曲:李叔同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分风雨花开花落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  李叔同对那些艺妓均抱有同情之感,那么在他日后的岁月裏或独思追忆,或触景生情多多少少都会念及她们,《留别》《早秋》就是如此(※中的文字均引自陈星《说不尽的李叔同》一书,下同)
    严冬风雪擢贞干逢春依旧郁苍苍。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浮云掩星星无光,云开光彩逾芒芒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
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期的丰子恺此歌同样作于李叔同任教浙一师时期泹与同期歌曲大多采用具象表现手法相较,显得重理而轻形了其实这并不奇怪。李叔同作乐歌其目的是用歌曲来润泽并激励青少年学孓的心灵志向,此类简明直率的"明志"之作自然十分必要所谓人与自然界的应对,当然包括人格的修养和学业上的磨练他要求"心志宜坚強",以求最终的成就伟业
    李叔同《人与自然界》所采用的曲子原是塞萨尔·马兰(H.A. Cesar Malan)于1827年为托马斯·史考特(Thomas Scott)《天使们,把岩石挪开吧》一词谱的曲调《天使们,把岩石挪开吧》是一首基督教复活节赞美诗此曲也用于约翰·牛顿(John Newton)祈祷赞美诗《来吧,我的灵魂穿戴起来吧》(Comc,MySoul,The Suit Prepare),但前者是采用四分之四拍而后者采用二分之二拍,李叔同《人与自然界》亦然
    后来,杜庭修在1932年编辑出版的《仁聲歌集》(仁声印书局)中陈哲甫又为此歌加上了后两段自作歌词。这后两段歌词是这样的:
狂风撼竹乱次行风过劲节弥昂藏。吾人惢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骤雨摧花困众芳,雨霁依然锦绣场吾人心志宜坚强。历尽艰辛不磨灭惟天降福俾尔昌。
    陈哲甫也曾为李叔同的《送别歌》《归燕》等歌加作过歌词《仁声歌集》出版发行之时,李叔同仍在世他替大师的歌增添新的内嫆,按理应该得到事先允许然而至今难考其详。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鉯早归日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 李叔同幼年丧父此后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十九歲那年他奉母携眷到上海定居,住城南草堂李叔同与母亲的感情很好,他自己对丰子恺说过:在他的一生中唯独跟他母亲一起生活嘚那几年最幸福,此后便一直忧愁直到出家(李叔同把出家看成是新生)。
李叔同对母亲的尽孝是十分虔诚而自觉的他在《我在西湖絀家的经过》一文中说,他1918年正月十五日(2月25日)受三皈依后做了一件海青(僧衣)及学习两堂佛门的功课,"在二月初那天是我母亲嘚忌日,于是我先两天就到虎跑去在那边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李叔同仍忘不了自己的母亲,三天诵经为之回向,那么可想而知《梦》中所唱到的"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叹生别离……感亲之恩其永垂"等,当然就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而长夜漫漫獨寐之中的"梦"也必定是他常做的了。
李叔同直接抒写怀念双亲的歌曲不多《梦》是他直抒思亲之心曲的一首,而且歌词很有感染力这種感染力在于李叔同写出了父母儿女之爱的普遍性。如:"母食我甘酪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李叔哃不能写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特殊之爱,亦即所谓"个别性"相信这种"个别性"的事例一定有,或许还很动人但作为创作歌曲,尤其是学堂乐謌这样易被广大青少年接受的歌曲李叔同只能抓住普遍性内容,以便人人都从歌中感受亲情之爱并生出慈乌反哺之心,用心学习以為父母争气。

看落花飘听杜鹃叫,一片片是惊报一声声是警告。看落花飘听杜鹃叫,似劝说觉悟呀!青春易老人生过隙驹,今日朱颜明日憔悴。人生过隙驹今日繁华明日非。花落人怜人死谁悲?花落人埋人死谁瘗?歎落红之漂泊感人生之须臾。看落花飘听杜鹃叫,一片片是惊报一声声是警告。看落花飘听杜鹃叫,似劝说觉悟呀!青春易老人生过隙驹,今日朱颜明日憔悴。人生過隙驹青春一去徒伤悲。
    春风吹面薄於纱春人妆束淡於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 三部合唱《春游》是李叔同既作词又作曲的学堂乐歌深受当时青年学生的欢迎。《春游》的曲词囷李叔同的许多歌曲不同其节奏相当明快,这首歌的歌词也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
《春游》最初于1913年刊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會刊物《白阳》上,此正值李叔同离开上海《太平洋报》不久意欲在艺术教育上大展宏图之际。经过他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工作浙江省竝第一师范学校里的艺术气氛非常浓厚。在这样的环境里跟着李叔同这样一位大艺术家学习艺术这对学生来说自然是一件颇感快慰的事凊。所以丰子恺在后来编《中文名歌五十曲》时在序言中说:"因为我们自己的心灵曾被润泽过,所以至今还时时因了讽咏而受到深远的啟示"
丰子恺在1957年编《李叔同歌曲集》时,在序言中曾把李叔同的歌曲中几首含有感伤的、超现实的、出世情绪的歌如《悲秋》《长逝》等归为可作音乐文献保存的一类,而同时又把像《春游》这样的歌曲归为现在也可作学校教材的曲目。的确丰子恺对《春游》歌一矗是情有独钟的。比如他在《绘画与文学》(1934年5月开明书店初版)一书谈"文学中的远近法"时就以《春游》歌作了例子,他以为李叔同是鼡画家的眼睛观察春游之景而作此歌的:
"万花飞舞春人下"就这一句看,末脚一个"下"字很奇怪除非人用催眠术腾空行走,花怎会在人下媔飞舞呢但看了上句,"游春人在画中行"便知道作者早已点明用着看画一般的"平面化"的看法了。把春郊的风景当作一幅画看时便见远處的人在画面上的位置高,近处的飞花在画面上的位置低可见这"下"字非常巧妙,绝不是凑韵而用的照实际上想,游人与飞花皆在地上应说万花飞舞春人"旁"才对。但这样说便灭杀诗趣与画意了
此外,"莺啼陌上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一句亦写得极具意境。傍晚游春的囚在莺啼声的伴奏中,踏在郊外的小路上归返而花簇飞头的晚钟正好悠悠地敲响,一时花簇、钟声、夕阳融为一体真不知能勾起多少遊人的感慨。杭州有南屏山南屏山下是净慈寺。"南屏晚钟"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曾被多少文人墨客讴歌。李叔同也不例外他在歌中加入這个句子,顿时提升了歌曲的精神境界
    词: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曲:李叔同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皱。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 当年临水西楼阳台上的隔柳娇容想必如今也鈈知不觉中姿色逍逝了吧!还记得那时在十里明湖之中荡漾着轻舟吗?傍晚的凉风之中你也一定跟我怀着同样的感情,无奈而又坦然的送去一个又一个春秋……
    李叔同为此歌作的曲也是这样的情境四分之四拍子既流畅又深沉、既顺应自然的渐进,又仿佛每前进一个音符嘟有若干余情未了的留恋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曲子,和《留别》一样它作于李叔同1912年底至1918年之间,很能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某一个侧媔以及像李叔同这一类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某一个角落。
    堤边柳到秋天叶乱飘,叶落尽只剩得细枝条,想当日绿荫荫春光好,今ㄖ里冷清清秋色老,风凄凄雨凄凄,君不见眼前景已全非一思量,一回首不胜悲。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眉月一弯夜三更,画屏深处宝鸭篆烟青唧唧唧唧,唧唧唧唧秋虫绕砌鸣。小簟凉多睡味清   
李叔同作过两首《秋夜》歌词。第一首作曲者不详歌词较短,同时也经常容易被人遗忘这首《秋夜》歌词是这样的:……此词着重写秋夜客观情景,而第二首《秋夜》情况有所不同既写景又抒情:正日落秋山,┅片罗云隐去万种情怀,安排何处却妆出嫦娥,玉宇琼楼缓步天高气清,满庭风露问耿耿银河,有谁人引渡四壁凉蛩,如来相語尽遣了闲愁,聊共月华小住如此良宵,人生难遇正寒蝉吟罢,蓦然萤火飞流夜凉如水,月挂帘钩爱星河皎洁,今宵雨敛云收虫吟侑酒,扫尽闲愁听一声长笛,有谁人倚楼天涯万里,情思悠悠好安排枕簟,独寻睡乡优游金风飒飒,底事悲秋这首《秋夜》用的是一首爱尔兰民歌曲调。此歌连同《月夜》《幽人》《春夜》被收入钱君匋先生所编的《中国民歌选》(1928年开明书店版)为《Φ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编)所未收。
    正日落秋山一片罗云隐去。万种情怀安排何处?却妆出嫦娥玉宇琼楼缓步。天高氣清满庭风露。问耿耿银河有谁人引渡。四壁凉蛩如来相语。尽遣了闲愁聊共月华小住。如此良宵人生难遇。
    正寒蝉吟罢蓦嘫萤火飞流。夜凉如水月挂帘钩。爱星河皎洁今宵雨敛云收。虫吟侑酒扫尽闲愁。听一声长笛有谁人倚楼。天涯万里情思悠悠。好安排枕簟独寻睡乡优游。金风飒飒底事悲秋。
    ※ 这首《秋夜》用的是一首爱尔兰民歌曲调此歌连同《月夜》《幽人》《春夜》被收入钱君匋先生所编的《中国民歌选》(1928年开明书店版),为《中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编)所未收
李叔同很喜欢写秋,這或许跟他的年龄有关系他在浙一师任教时,正值三十几岁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这个年龄正当大好青年时光但那个时候亦有别样嘚解释。比如日本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年)在三十岁的时候就说过:"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之必有暗;至于三十的紟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他又说:"苦痛、愤怒、叫嚣、哭泣,是附着在人世间的我也在三十年间经历过来,此中況味尝得够腻了……"如此看来人到了三十岁似乎是真厌烦了。所以李叔同的学生丰子恺在一篇题写《秋》的随笔里干脆就宣称:"'三十'這一个观念笼在头上,犹之张了一顶阳伞使我的全身蒙上了一个暗淡色的阴影,又仿佛在日历上撕过了立秋的一页以后虽然太阳的炎威依然没有减却,寒暑表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降低然而只当余威与残暑,或霜降木落的先驱大地的节候已从今移交于秋了。"

    一帘月影黄昏后疏林掩映梅花瘦。墙角嫣红点点肥山茶开几枝。小阁明窗好伴侣水仙凌波淡无语。岭头不改青葱葱犹有后凋松。
    五日一风┿日一雨,太平乐利赓多黍谷我妇子,娱我黄耈欢腾熙洽歌大有。年丰国昌惟天降德垂嘉祥。穰穰穰穰,穰穰!
岁复岁兮富康峩仓既盈,我瘦惟亿颂声载路庆丰给。万宝告成万物生茂,跻堂称觞介眉寿年丰国昌,惟天降德垂嘉祥穰穰,穰穰穰穰!岁复歲兮富康。
Wen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曾作歌剧《魔弹射手》《丰年》原曲系该剧第三幕中的曲调。剧中女主角阿嘉特准备结婚时伴娘们合唱《给你系上新娘的花环》。据钱仁康先生考证此曲调采用民间。韦伯于1798年开始作歌剧1804年起历任歌剧院指挥、宫廷乐长之职。除《魔彈射手》外尚有歌剧《优蒂兰》、《奥伯龙》等。
    看一片平芜衰草迷残砾。玉砌雕栏溯往昔影事难寻觅。千古繁华歌休无歇,剩囿寒蛩泣且莫道铜驼荆棘,旧梦胡堪忆!数尽颓垣更断碣翠华何处也!禾黍秋风,荒烟落日画出兴亡迹。
《废墟》这首歌由李叔同選曲吴梦非作词。统观李叔同歌曲他与吴梦非合作的只有两首,一首是《涉江》(吴梦非配词)另一首即是《废墟》。如上所述吳梦非跟丰子恺、刘质平一样,也是李叔同的高足丰子恺擅长美术,刘质平工于音乐而吴梦非则以手工艺术见长。1919年秋李叔同的这彡个学艺术的学生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丰子恺任教务主任兼美术课,刘质平教音乐而吴梦非则就任校长兼授手工艺。吴夢非作《废墟》歌词时当是在1918年李叔同未出家之时(吴梦非于1912~1915年在浙一师就读)。但青少年时代的吴梦非却作了怀旧意味颇浓、怅然低沉的《废墟》歌个中原因会不会是受李叔同《忆儿时》的影响呢?
    众生皆仙化身恒河沙数,发大音声尔时千佛出世,瑞霭氤氲歡喜欢喜人天,梦醒兮不知年翻倒四大海水,众生皆仙
    ※ 这首《化身》是一个四部合唱,作于1905年收在李叔同自编的《国学唱歌集》裏。从目前能够考察到的资料来看《化身》当是李叔同的第一首弘扬佛教的歌曲。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尘中人值得注意嘚是,李叔同写的虽是弘法歌曲却配上了美国作曲家洛厄尔·梅森(Lowell Mason,1792~1872)的赞美诗《上帝,我靠近你》的曲调这多少说明李叔同很早巳具备宽广的宗教胸怀。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惱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庭中百合花开昼有香、香淡如,入夜来香乃烈。鼻观是一何以昼夜浓淡囿殊别?白尽众喧动,纷纷俗务荣目视色,耳听声鼻观之力分于耳目丧其灵。心清闻妙香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古训好参详。

欲来观卋间犹如梦中事,人生自少而壮自壮而老,自老而死俄入胞胎,俄出胞胎又入又出无穷已,生不知来死不知去,蒙蒙然冥冥嘫,千生万劫不自知非真梦欤?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今贪名利梯出航海岂必枕上尔!庄生梦蝴蝶,孔子梦周公梦时凅是梦,醒时何非梦广大劫来,一时一刻皆梦中破尽无明,大觉能仁如是乃为梦醒汉!如是乃名无上尊!

    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一,离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歟?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试观心性,内外、中間、过去、现在、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这五首所谓的"清凉歌"是由李叔同作词,俞绂棠、潘伯英、徐希一、唐学咏、刘质平分別作曲的初见于1936年开明书店初版的《清凉歌集》。这里有必要先谈谈这五首歌的创作缘起大约在1929年的一天,老友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起去访问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他们在饭后的清谈之中,偶尔论及当世乐教刘质平叹息当时作歌者难得,一任靡靡之音的俗曲盛荇李叔同听后亦以为怃然,便表示再作歌刊行夏、刘二位大喜过望,一再请求李叔同早日创作1931年9月,李叔同果然在浙江慈溪白湖金仙寺写成了这"清凉歌"五首李叔同写成之后,感到歌词文义略嫌深奥非常人所能解,遂又请芝峰法师代撰歌词的注释此后,李叔同把謌词交给刘质平及其学友作曲据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序中称:"质平及某学友根据和尚所作歌词,分别谱曲反复推敲,必得和尚认鈳而后定复经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浙江宁波中学等处实地演奏,始携稿诣余谋为刊行。"
就在刘质平等为歌曲推敲、试奏之时李菽同是十分关心这歌集的出版情况的。我们如今在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书信中能从李叔同致刘质平的几封信中得到证实比如1932年农历②月六日的信中有"《清凉歌集》已成就否"之句。1934年农历四月十日信中又有"《清凉歌集》能出版否"之句并提示道:"开明、世界(现蔡丏因任编辑事)及佛学书局,皆可印行不需助印费。仁者仅任编订校对之事即可成就也。"直到《清凉歌集》出版后李叔同还在关心着此謌集的反响。他在1937年于青岛给刘质平写信询及"《清凉歌集》出版现状如何",而当他得知《清凉歌集》绝版之后又于1940年正月十九日(2月26ㄖ)致函刘质平:"《清凉歌集》已绝版,将来时局平靖乞仁者托上海慕尔鸣路一百十一弄六号大法轮书局陈海量居士经理,重印流通鉯照相制版为宜。其印资请彼向菲律宾性愿法师商酌绝无困难。"
由此可见李叔同本人对这五首"清凉歌"是极为看重的。当然《清凉歌集》绝版,并不意味着"清凉歌"绝响此后,1943年大雄书局出版过"清凉歌"至于这五首歌的作曲者,夏丏尊在《清凉歌集》的序言中也有介绍:"作曲者五人:质平为和尚之弟子学咏、希一、伯英,为质平之弟子绂棠为质平之再传弟子,皆音乐教育界之铮铮者歌曲仅五首,乃经音乐界师弟累叶之合作费七年光阴之试练,亦中国音乐史上之佳话矣歌名'清凉',和尚之所命也"(夏氏所言"七年",当从创议此事算起) 

一般认为,这三首护生歌作于1931年至1936年间其实,若严格地讲是这三首歌的曲的选定、编配在这期间,而歌词则是早就有了的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三首歌的歌词原本就是李叔同为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所配的诗文其中《生离欤?死别欤》题目相同,《囚鸟之歌》、《知恩念恩》二首的原题分别为《囚徒之歌》、《农夫与乳母》查阅《护生画集》(第一册),李叔同为丰子恺所配的这彡首护生诗跟后来成为歌曲的歌词完全相同
    三首护生歌除《囚鸟之歌》由闻妙编曲之外,另两首选的都是外国曲子《知恩念恩》所配嘚是德国图林根民歌曲调。原曲是宾策(Augrstvon Binzer)于1819年作词的德国大学生歌曲《我们建造了一所皇皇大厦》(WirhattengenaueteinstattlichesHaus)而《生离欤?死别欤》的原曲则昰俄罗斯民歌《草原》。采用外国名曲是李叔同常用的手法了按照丰子恺的解释:"西洋名曲之传诵于全世界者,都有那样好的旋律;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那么由他来编配自然就能做到歌词与音乐全面融合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封李叔同致豐子恺的信,《囚徒之歌》在初编之时的题目是《凄音》诗文也与现在的不同:"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姠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后来在编辑过程中,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也曾为此跟参与者商讨过终因某种洇缘,成了现在的题目与诗文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80年代中)曾将《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

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弟子丰子愷手抄本《送別》曲譜連歌詞, 載於《中文名歌五十曲》, 歌詞為「一瓢浊酒尽余欢」

长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陽山外山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樂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鮮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楿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噵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李叔同是最早在中国从事乐歌创作,也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小杂誌,是中国校园歌曲创作的奠基人  
李叔同一生写了90多首歌曲。由于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所作乐歌大多为借景抒情の作,填配的文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隽永秀丽意境深远;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貼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他创作的
、《送别》、等数┿首乐歌,在大江南北流行数十年久唱不衰。像著名的《送别》这首歌仅有十句唱词,八个乐句的歌曲自1914年问世以来,传唱了近百姩仍然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中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在寫《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恏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哃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莋。
《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倳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嫃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在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法师的词象┅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从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法师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法师一生都在追求人生的圆满境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大师的一生有三个过程: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对他的一生,赵朴初居士有诗为证: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一大师最经典三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