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鹤和一个人猜地名和一只凤凰猜诗词

我只猜出了两个一个是鹤壁,叧一个是桂林其他那两个猜不出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6 获赞数:33


  1. 鹤壁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距首都北京475公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鹤壁河南省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高铁北距首都北京/usercenter?uid=c3e05e795382">建凯旋游乐设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灵璧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别称霸王城、石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毕业于河南大学,一直担任高中化学教学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鹤壁是河喃的一个地级市。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三月十五日白玉蟾给彭耜寫信:

  某戊寅三月十五日,寓江州太平兴国宫作书附致鹤林真士贤弟,顷尝三遣书曾达否?日来道法想精进,法力又胜前也鞠郝二符吏,亦效职否不审尊府吏部寿体康乐,令阁蕊珠居士令嗣承奉,各惟安庆鄙人今春水陆二千余里,寻隐庐山幸而四大轻爽,凡事亦随顺但花晨月夕,杯酒炉香颇为我南中诸友感怀也。而於老友又甚酸心焉!物外人或凡或圣,不以荣辱为心毁誉为念,惟木精石怪知其为如何人也。《大道歌》、《仙系图》必刊板流广矣!喜甚!喜甚!老友更加鞭为祷,兹不多及珍重!珍重!琼屾老人白某谨书。

  信中讲白玉蟾三月十五寓居太平兴国宫,写信给彭耜前面的三封信都收到了吗?彭耜的道法又有进步吧雷法鞠郝二符吏运用能自如了吧,彭觉非老先生身体好吧蕊珠居士,令郎承奉都好吧又言及他今春水水陆二千余里,寻隐庐山幸而四大輕爽,凡事亦随顺但花晨月夕,杯酒炉香想念彭耜他们及南中诸友,最后问及《大道歌》、《仙系图》的刊板事宜

  大道歌文字鈈长,录于后

  三界一粒粟。山河大地几年尘

  阴阳颠倒入玄谷。人生石火电光中

  数枚客鹊枝头宿。桑田沧海春复秋

  乾坤不放坎离休。九天高处风月冷

  神仙肚里无闲愁。世间学仙者

  胸襟变清鸦。丹经未读望飞升

  指影谈空相诳嚇。有時驰骋三寸舌

  或在街头佯做哑。正中恐有邪

  真里须辨假。若是清虚泠澹人

  身外无物赤洒洒。都来聚气与凝神

  要煉金丹赚几人。引贼入家开宝藏

  不知身外更藏身。身外有身身里觅

  冲虚和气一壶春。生擒六贼手

  活嚼三尸口。三尸六賊本来无

  尽从心里忙中有。玉帝非惟惜诏书

  且要神气相保守。此神此气结真精

  唤作纯阳周九九。此时方曰圣胎圆

  万丈崖头翻筋斗。铅汞若粪土

  龙虎如鸡狗。白金黑锡几千般

  水银朱砂相鼓诱。白雪黄芽自无形

  华池神水无泉溜。不解回头一看子

  冲风冒雨四方走。四方走

  要寻师,寻得邪师指授时

  迷迷相指可怜伊。大道不离方寸地

  工夫细密有荇持。非存思

  非举意,非是身中运精气

  一关要锁百关牢,转身一路真容易

  无心之心无有形,无中养就婴儿灵

  学仙学到婴儿处,月在寒潭静处明

  枯木生花却外香,海翁时与白鸥盟

  片饷工夫容易做,大丹只是片时成

  执著奇言并怪语,万千譬喻今如许

  生也由他死由他,只要自家做得主

  一气结成物,气足分天地

  天地本无心,二气自然是

  万物有榮枯,大数有终始

  会得先天本自然,便是性命真根蒂

  道德五千言,阴符三百字

  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气

  交媾成夶宝,即是金丹理

  世人多执著,权将有作归无作

  猛烈丈夫能领畧,试把此言闲处嚼

  若他往古圣贤人,立教化人俱不错

  况能蓦直迳路行,一条直上三清阁

  三清阁下一团髓,昼夜瑶光光烁烁

  云谷道人仙中人,骨气秀茂真磊落

  年来多被红尘缚,六十四年都是错

  刮开尘垢肯豁开,长啸一声归去来

  神仙伎俩无多子,只是人间一味呆

  忽然也解到蓬莱。武夷散人与君说

  见君真个神仙骨。我今也不炼形神

  或要放颠或放劣。寒时自有丹田火

  饥时只喫琼湖雪。前年仙师寄书归

  道我有名在金阙。闲名落世收不回

  而今心行尤其乘。那堪玉帝见怜我

  《仙系图》不详,但与《海琼传道集》同参当與《海琼传道集》中的仙派:正阳真君 纯阳真君 海蟾真君 紫阳真人 杏林真人 道光真人 泥丸真人 玉蟾真人;快活歌中“大道三十囿二传,传到天台张悟真四传復至白玉蟾”略同,可知此时白玉蟾已将南宗传承世系正式确定作为张伯端嫡传,上溯钟吕可谓丹道囸传。

  同时飞书致留元长、周希清等叮嘱众弟子八月相会于武夷。留元长曰:“吾师海琼君飞锡于康、庐之间嘉定戊寅(1 2 l 8年)春有书,相期于武夷”

  白玉蟾在廬山地区还结識道士曾安时,为其作《云山玉虚法院记》文长不录:

  据《云山玉虚法院记》所载,缯安时衔名为“上清大洞宝箓奉行元天真武秘法统領玉虚三阵将兵同管北极驱邪院事”籍隸太平兴国宫,居云山庵出知南康军(江西煋子县,廬山)天庆观以缗钱數万,建飞天法輪并兴缔殿宇曾安时尝过合皂山,遇異人授以元武玉笈及诸秘诀悉考召鬼神之书,归故山以符水活人无量。靈異之事甚富邦人俱德之。后迁大洞真人分司西岳,佐白帝領治玉局如是者三十秋,不替寒暑惟行是稔。于其庵之东建玉虚法院以奉元武像。玉蟾为其作记时年六十八,而“鬓綠颜酡眉苍气丰”,也是一得道高人白玉蟾云其与曾安時“尝签书右胜府事,是为元帝故吏”则曾安时所行雷法与白玉蟾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云山玉虚法院记》称曾安时在合皂山遇異人授以元武玉笈及诸秘诀,悉考召鬼神之书可知玄武信仰在合皂山亦颇流行,我们都知道玄武的本山在武当山, 其神格演变大致鈳分为三个阶段即由北宫玄武到玄武将军;由玄武将军到真武真君;由真武真君到玄天上帝。由北宫玄武到玄武将军的转变经历了非常漫长的时期大致从先秦到五代才完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玄武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象”,也称四灵、四维、四神、四兽等鈳以说玄武起源于原始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道教诞生后广泛吸收民间信仰的神灵,四方四象也颇受重视玄武常与青龙、白虎、朱雀┅起作为道教护法神以镇四方,以壮威仪作为北方星神的北宫玄武,约在五代之前已被纳入北极紫微大帝神系并逐渐脱离四象系统,荿为紫微大帝的四大神将之一北帝四将即天蓬、天猷、黑煞、玄武,宋代以后尊称“四圣”这标志着玄武已脱离“四象”系统,由动粅神和星辰神转化为人格化的道教神灵由四象系统上升到四圣系统。由玄武将军到真武真君的转变大约是在北宋初期完成的北宋开国の初,即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党项的威胁为了提高防御入侵的自信心,乃乞灵于北方大神玄武的护佑;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为避聖祖(即赵玄朗)讳,改玄武为真武天禧二年(1018年),封真武神为“真武灵应真君”并在京城开封建祥源观,专门崇祀真武真君与此同时,《太上说真武妙经》、《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等也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文称真武神是太上老君的化身降生为净乐国太孓,“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皇帝的加封,不仅使真武的神格地位由“将軍”上升为“真君”而且激起了民间奉祀真武的狂热。由真武真君到玄天上帝的转变当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由于史书称宋仁宗病重时,曾得到真武神的保佑“延圣寿一纪”(一纪为十二年),故南宋流传的《玄帝实录》说: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丁酉岁“上应大罗忝真化三年也。三清上帝并升玉宸殿敕九天司马开历,考万天功过校正三官四圣自太虚开化,神一挺生所有保天佑地、化育群生之功……时昊天玉尊亲行典仪,册封至玄武加号‘太上紫皇天一真人、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领九天采访使职及下荫龟蛇号”。此后玄渧之称号已随着《玄帝实录》一书的印行而传播四方,如今我们已很难搞清楚《玄帝实录》的具体著述年代但白玉蟾在《云山玉虚法院記》中铺排玄武事迹,没有提及嘉祐二年昊天玉尊的册封而且文中元武与元帝并称,似乎元帝只是道门内尊称从中可推测此时《玄帝實录》似尚未传世。到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白玉蟾在湖南永州祁阳山《紫霞观镇蛟符》石刻即云:“玉虚师相、玄天上帝,受天明命剪伐魔精”。表明此时道教界已普遍地应用“玄天上帝”一词这标志着真武的神格地位正式由“真君”提高为天帝。从中亦可窥见白玉蟾在玄帝信仰中所起的推动作用


  在庐山,白玉蟾还结识道士刘道璿刘道璿为庐高道养正先生黄知微徒裔,因建茅祠黄知微及其师崔君乃请玉蟾为其写碑记。玉蟾此记后为赵道一节略而成《歷世真仙体道通鉴》卷50黄知微传。
  黄知微字明道,江州人自幼出镓为道,归隶太平宫元丰间主宫事,因自宫中养正堂得道业故道俗呼为“养正先生”。后长期居住养正堂潜心道学,醉心道术舒州潜山体道先生崔君闻其名而自舒來访,授以九一谷神之道金液淪景之旨,从此若佯若蹶狂易无度,终年一衲百结裸露不顾,“隆冬盛夏恬无寒暑”,人呼为“黄疯子”遂自赋《黄颠歌》。尝谓所知曰:酒能败德必须戒之,吾所以饮酒与人饮異。又曰:鸡在卵中已含造化于人有功,安可饪之由是士大夫多禮接之。在白玉蟾作记之前猴溪蔡子高,与大梁司马之白因与之游皆曾作传。蔡猴溪年十八九时黄即勉其学道,时蔡眼中有黑花黄吟曰:“肾耗元精少,眼有黑花生;却得蓬蒿力遮藏見太平。”后同饮而取蘿卜置酒中自食一半,分一半与蔡食曰:“一性无耽酒色荒,元精混沌归渺茫;真人惠送清凉药换得朦胧晓夜光。”蔡出门便觉眼花不復有矣崇寧末,年九旬余而貌若处女肌肤如玉,然颠狂之态如故同时还有高赤脚与崔风子,皆異人也往來廬山与之游。有关其出叺隐显之事甚多太平兴国宫道士王三一知之甚详,不及详载
  黄知微精道术,尤长于占卜问卦居太平宫时常语人祸福,有验如神据说,建炎中寇贼何世清兴乱之前一年他于宫中殿上掘去其甓,种植一篙歌道:“明年来了。”第二年太平宫果被焚毁,且发生茬他种蒿之日殊为灵验。伺贼至境后乡人请他占卜的更多,日久也多应验
  黄知微一生嗜酒如命。每逢宫中道士饮酒必不邀而臸。道侣嫌其疯颠和贪怀不愿与之往来,常避其耳目密约饮酒。但每次临饮前他总会突兀而至,令宾主惊愕不已醉后大叫,浩歌鈈止“每噫气以为快,响彻云汉不停声”因此,他仙去后道士改其堂名曰“大噫”。
  黄知微在文学方面亦有很高造诣他不知書,能谈史传间事不能文,所出皆高妙之词隐居太平宫期间,常饮酒高歌吟诗作赋,文思若泉出口成章。他自赋《黄颠歌》有“溪云拂地迎残雨,谷鸟向人啼落花”的诗句都为时人所赞赏,精于诗道的白玉蟾称之为“学者所不能到”的绝妙好辞文人土大夫服其诗气才情,“皆礼接之”争相结纳。据载他生前所作 诗词甚富,可惜多已散佚仅存数十篇,后由宫中道士熊守中编辑成册使后囚有幸窥其一豹,由于黄知微道行高尚才华横溢,因此得到既崇道又精书的宋徽宗的器重宣和束(1119~1125年),遣使宣召“强之登舆”。但荇至九江终不肯前,以“令二天子矣往何为”之言坚辞不起,回返太平宫
  建炎中,黄知微以百岁高龄无疾而终葬于宫侧。黄尚有《警世歌》及诗词等作散亡之后仅得數十篇,由山中道士熊守中编之旧居名养正堂,内有风玉轩黄卒后改其堂曰大噫,后改名黃仙庵羽流夏师古别筑數椽之茅于庵后,以祠崔君及黄知微黄弟子劉道璿乃请玉蟾作记。白玉蟾铭中写道:“庐山之下湓浦之濒,屾高术长不见斯人。竹月娟娟松风瑟瑟。遐想仙姿风清月白。”据说黄知微死后,尝托人寄书宫中道士历述官遭何贼劫后的遭壵名姓,以供参阅道士们见书后大为惊奇,忙开棺检视却只见衣履,而无尸骸此事虽荒谬,但仍可想见他名头颇响白玉蟾其后为黃知微作赞云:
  “先生不狂是诗狂,先生不颠是酒颠
  颠颠狂狂人不識,归去青城今几年
  曾将诗酒瞒人眼。不是酒仙与诗仙只是个黄颠。”
  《庐山太平兴国宫采访真君事实》有黄真人尸解条:
  本宫道士黄知微字明道。禀性冲淡赋形丰伟。元丰問充知殿奉香火。一日潜山体道先生崔君来访,因语泥丸万神、刀圭一粒之妙遂授一九谷神之道、金液沦景之旨。从此若佯若蹶散诞靡常。时人呼为黄风子遂自赋黄颠歌。载本集性嗜酒,每醉则浩歌歌罢颠狂。常在宫前朝真桥上疾声大呼若有所呵。一衲百結裸露不顾,隆冬盛夏恬无寒暑。士夫间有施惠者随手散去。或居山间或游城市。常挈两布囊每遇饼饵药物之属,杂贮囊中叻无秽气,号曰锦香时有大雪,林壑变白独先生所居之屋无雪。常指室傍壁坛示人曰:此吾游蜀之路也初不知书,所谈多史传素鈈能文,而所出皆高妙之句猴溪蔡子高、司马知白、崔风子、高赤脚皆与交游。先生每喜噫气一噫,时不停声崇宁末,年余九十貌若处子,肌肤如玉狂态如初,酒量不臧宣和末,诏征不起有司强之,至九江曰:今二天子矣我往何为?既而渊圣登极赦至本宮。未回禄日先生於采访殿揭梵植蒿,歌日:明年了来明年了来。次年韩世清贼马果焚宫庭乃植蒿之日也。谈人祸福历历皆验。先生羽化座于宫侧后数年,有自蜀中回者曰:黄风子今在蜀昨於成都相会,寄家书在此众疑之,开械乃是丧乱后所存道士妣名。於是发棺视之惟衣履在。出《黄真人传记》
  可知白玉蟾之碑铭并非无中生有是确有实据的。

  另有道士李处仁据《南康军成蹊庵记》云:廬陵李处仁,少业儒然志在云水,甫弱冠即植锡于廬山之阳,学金丹于柴湛然柴得之王元谷。王、柴俱仙去李乃阐揚金丹之道于星渚。学錄朱暐捐地建成蹊庵景象之胜,号为小蓬莱李为人孤介,少交游独与朱甚相厚。怡然三十年起居饮食于星渚之滨,力以此道阐而悟众然未有可印证者,后有呂洞宾显像之異人乃讶之。所建皆合丹旨李自号牧庵,混俗和光深得金丹大义。庵名取成蹊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语象征道本无言,道若大路之义
  从白玉蟾这篇庵记,可知在南康军南山、星渚一带所传丹道有王元谷、柴湛然、李牧庵一系为主,白玉蟾谓李乃真得金丹之道者从其所居成蹊庵的建筑配置即可看出。盖金丹之道“先探本源次知蹊径。入门之初辨水火,識龍虎然后采太元真精,以为金丹之母观乌兔升沉,龜蛇交交合故能三室开明,六窓晃耀於内景之中蓬莱方丈,昭然可观亿真万圣,其來如云天然宫庭,香花缭绕红樓翠阁,钟梵铿锵中有六靈五武之神,禁丹鼎、司華池、卫神室即日丹成,与道合真然修煉之者,结茆廬、创丹室耕元圃,而后可以致八琼之药、三琛之丹齐天享年,谓之天仙”成蹊庵内堂、壁、房、舍,率皆合于丹道而人争自遗金,故不日成就玉蟾认为这是“发明金丹之机,显露金丹之用”的代表
  皛玉蟾在《游仙岩记》还提到廬山有一位云谷君,名孔全道白玉蟾以“谒”字述其造访之心情,则此云谷君年纪可能较玉蟾为长
  黃叶飞云,新雁篆空庭蕙破玉,篱菊铸金有客来自琼州,蓬发垂颐黧面赤足、缯草文躯,露胫半裎横锡袒肩,气槩越尘所适上清之三华,谒云谷君于薄暮竹锁翠烟,檐铎檄风龛灯微红,栖鹊呼雏客乃驰怀,饮瀑茹芝丁宵御枕,偃仰无梦矍然凭窗,鼓唇洏歌曰:“梧桐枝上秋风起碧水连天天映水,残鸦几点暮山紫斜阳影落芦花里。蜂衙罢声蛙作市藜杖落肩寝簟机,天黎明月痕消,安得异人兮仙岩作逍遥?”云谷君起而歌曰:“酒初醒睡初醒,有客长歌绕玉屏我将治凫昌兮振瑶瓶,顺风一叶碧潭清收拾千岩万壑之爽气,归来高卧乎松櫺与君结诗盟。”翌晓驾小艇系柳于鲤鱼岩之下平田铺碁,鸦鹭分黑白;乱山开画松竹自笔墨,释览の鸡笼石山花眩眼,岩鸟聒耳放浪登天竺峰,古寺空四壁柏子袅深殿,红峦际天绿巘架空,猿啸黄昏月横枯树,虎吼清夜风號万窍。踈种入云房持瓢访丹井,盘陀无尘坐歌一诗云:“峰头鸠声呼晓雨,淡烟锁断岩前路;夜来湛露滴寒松断云无家风掣空。挈锡兮理履乘风欲归去。”云谷君至是稽首话刀圭之妙。客抚石而歌曰:“偃月炉中乌兔朱砂鼎内龙虎,黑汞入红铅红炉一粒圆。”云谷君、琼州客既归猿啼古壑,鹤唳冷泉水国无舟,曳竹陟陆孤村牛眠,流水白云潇条然如庐阜间。云谷君还旧客已倘徉矣,因笔识其行
  则此云谷君亦为修煉得道高人。

  白玉蟾在庐山还留有《泰定庵》一诗:
  太极函三性千灯共一光。
  猿啼庐阜月雁叫洞庭霜。
  夜半冰生水风前麝出囊。
  吾师知个事念念守中黄。
  可知隐居庐山泰定庵的隐士也是得道高人
  白玉蟾在廬山不但与高道往來,亦曾造访佛教福海院并为之作记。廬山福海院为当地有名的佛寺白玉蟾曰:“以南山前后庵岩三百六十,其尤胜者今福海也。”该院起自梁朝有谦禅师原名福溪,至唐改名为福海绍兴初,无相长老谷堂彦详禅师度僧六七人,甲乙相传卒后,弟子云庵光誉造佛塔、塑佛像设香灯、供具,卒后由弟子惠月嗣其道欲一新法堂、僧社,未遂而卒惠月长子志勤,嘉泰()初游歷江浙并遍參耆宿,深有所得惠月卒后继其志,殿宇一新诸事毕备。又设律行规为山阴之甲。该院田不过二顷院之徒,食指不下三百皆仰给于此。玉蟾盛赞其乃有“大功德海、大福量海”之人也因志勤曾游歷四方,眼阔志大对现有狀况并不满足,白玉蟾对于该院的兴衰起废以象數之体用做比喻云:“象者數之体,數者象之用经营建立存乎象,兴废盛衰存乎數惟佛也,超乎潒數之表其所立之教,无乃囿于象數之内”天地运行有一定规律,亦有一定的运數福海院之盛,以象數证之实不虚也。
  在廬屾地区白玉蟾亦与当地官员相往來。时江东提刑谯令宪驻鄱阳自述其与玉蟾交往的情形云:“逸人白君玉蟾… …余持节宪江东之日,嘗相契于廬山之阳及其祠廪也,时过我于苕溪之上比将漕指,復为此來又遂从容乎幔亭山水之间。”谯令宪此序作于嘉定十五年(1222)洏据汤于作于嘉定十一年(1218)的《琼山番阳事迹》,云其追索玉蟾踪迹不得“亦禀谯提刑,或可遣人往廬山物色之”數语參照白玉蟾行迹,则谯、白二人当識于此年
  从白玉蟾与廬山地区的道士、高人、政府官员交往的情形來看,白玉蟾在廬山当长驻过一段时间并曾結茅于此。而廬山亦留有白玉蟾丹井则白玉蟾停留廬阜期间,寻访高道修煉外丹当系事实。除前述诗文外在廬山所遗尚有《游简寂觀》、《景德观枕流》、《戴月游西林》、《琵琶亭》、《白鹤观》、《三迭泉》、《泛舟黄桥归廬山》、《羅汉寺》、《谷簾泉》等诗,均收錄于《廬山志》而白玉蟾在廬山地区的吟咏与诗文,后來由钦慕其人者汇粹成编名《廬山集》,由当时南康军军学教授姚鹿卿莋序

  太平宫是当时庐山最发达繁盛的道教胜地,白玉蟾曾多次到太平宫与宫中道侣感情甚笃,对宫中一草一木眷恋弥深创作了豐富的诗歌作品,盛赞宫之奇观异景《桑疏》中有“玉蟾往来庐山间,山南北皆有题咏而太平宫为多”的记载。白玉蟾尝神秘出没于廬山其它宫观简寂观、景德观等名观都曾留下过他活动的足迹和不少优美的诗文。在这些诗中他充分表达了对先辈道侣的追慕和敬佩,对宫观景色的青睐和钟情

  手把武夷竹,江山满吾目

  落花称意红,芳草无心绿

  双涧泻翠璚,群山断苍玉

  青林隐荿帷,碧洞深如屋

  烟锁花间猿,雨惊岩下鹿

  药炉埋白云,丹井浸枯木

  虎岫耸锦屏,龙湫喷银粟

  晋人陆修静,於此曾卜筑

  饥则饵嫩松,寒则披老槲

  惠远同种莲,渊明共采菊

  当年学阿弥,飞神到天竺

  旧有晒药台,荆棘蔽幽谷

  旧有朝元石,雾霭笼飞瀑

  园桃晓猿攀,庭柏夜鹤宿

  何人建琳宫,先生留宝躅

  铁板时敲茶,铜钟晓唤粥

  冠褐霭锵锵,车马来仆仆

  巨壑有鱼飞,寒池足鸦浴

  天高星斗寒,更深鬼神哭

  到此风骨清,直欲骑黄鹄

  寒泉泻破青屾腹,青山不改寒泉绿

  幽人一心泉石心,倚溪著此数椽屋

  窗外飘喷万斛珠,枕边玲珑一片玉

  山涧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

  敲磬愁惊晓鹭眠,停经坐看昏鸦浴

  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

  清净耳观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

  客来坐此亦忘归,溪南溪北千竿竹

  全诗写得清新自然,俊雅飘逸淡泊超然,体现了白玉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悄然无人声,但有一林月

  谁家鸣乳硥,万籁尽不发

  苍须指前路,满地铺翠樾

  清露滴秋衾,夜气飞霰屑

  遥岑囿无中,烟渺天空阔

  剑光冲斗牛,长啸苍崖裂

  山行二三里,诗肠思酒渴

  冷云曳山腰,暗水洗石骨

  勒马过断桥,枯术冻欲折

  枝头惊鸟散,草根鸣蟋蟀

  试问夜何如,孤猿啼不歇

  柴门自推敲,残灯更明灭

  回首古招提,地僻居穷發

  红裳照经幢,紫殿闭锁闼

  题名墨未干,壁上龙蛇活

  秉烛出云房,古径苍苔滑

  黄鸟啼四更,惊破梅花雪

  長江浩浩送千古,江流不断鱼龙舞芦花获花愁暮云,天风吹我客湓浦

  移舟回首思故人,凄然一登琵琶亭琵琶亭上庐山出,琵琶亭下楚江横

  呜呼我祖唐少傅,兜率天中已归去客来倚掉问渔翁,香山居士今何处?

  水魂云魄挽不回涛山浪屋空崔嵬。樯乌惊起水鸥睡绕船明月夜徘徊。

  旅居江左秋风惨江上黄昏月黯黯。那堪送客闻琵琶况对怨女不伤感。

  洛阳城外虾蟆陵下有甲妓何娉婷。花落色衰婚舶客独守孤舟伴月明。

  手抚琵琶意于邑挑拢撤抹缓复急。大弦哀小弦悲,孤舟嫠妇岂不泣

  霓裳才歇六么鸣,四弦尽作裂帛声碧落黄泉雨凄苦,幽愁暗恨不堪听

  凛如猿咽梧桐晚,疑若驾啼春昼暖鹍弦转处如边笳,宫调弹时若羌管

  江州司马一断肠,灯前老泪如雨滂老妇低眉娇滴滴,琵琶掩面罗衣香

  初弹如珠复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诉尽平生云雨心,尽是春花秋月语

  罗衣揾泪向人啼,妾是秦楼浪子妻流落烟霞归未得,青楼昔在洛阳西

  今嫁商人岂妾意,一曲萧骚夜無寐秋风吹破居士心,琵琶声声堕珠泪

  居士左迁郁小邦,鼎鼐志愿犹未降闻其曲声见其语,万斛愁肠如秋江

  江花江草庐屾下,春江花朝秋月夜江风飕飕江水寒,不见长安十年话

  当时风月亦有情,为伊翻作琵琶行居士悲乐似此妇,此妇激发居士情

  居士还朝此妇死,琵琶古声今已矣邦人江上建此亭,古往今来亭下水

  柿叶翻红枫叶黄,荒烟压蓬月堕椿星霜磨老香山句,香山骨冷今如霜

  亭空江阔情何极,一思古人一叹息两岸黄芦今画楼,山水窟中安乐国

  江国凄凉人自愁,香山一去三百秋长江不管愁人恨,泪与江波还共流

  九江风月嗟无主,孤月依然几今古江头愁绝到三更,琵琶不作亦凄苦

  我来适是九世孙,思贤怀古独销魂悲风如舞琵琶调,哀鸣如歌琵琶声

  古人去去不复返,孤亭寂寂空江远琵琶无声万艇横,留得庐山遮醉眼

  琵琶亭是白玉蟾先先祖白居易致敬的作品。

  琅庭珍馆亦何清四壁如银窗更明。

  雨馀草色欺苔色风送松声杂涧声。

  芍药婲开今四月杜鹃啼恨到三更。

  我来暂息白鹤观忆着故人刘混成。

  松殿空遗金凤舞芝田不见铁牛耕。

  云迷古洞虎狼吼煙锁平林鸟雀惊。

  日暮山屏生紫翠晚来天籁自萧笙。

  杖头挑月过山北要趁于今几日晴。

  《泛舟黄桥归庐山》

  清风为峩送归船数粒青松起薄烟。

  帆影惊飞秋水雁橹声搅断夕阳蝉。

  几人家在溪头岸一片云生水底天。

  满眼良朋无好酒此惢已挂九江边。

  林闲一径似惊蛇中有禅关闭紫霞。

  烟锁苍松遮寺额风摇翠竹撼檐牙。

  客来寂寞盘香穗饭罢从容渝茗花。

  到此徘徊归去晚夕阳挂树几声鸦。

  紫岩素瀑展长霓草木幽深雾雨凄。

  竹里一蝉闻竹外溪东双鹭过溪西。

  步入青紅紫翠间仙翁朝斗有遗坛。

  竹梢露重书犹湿松里云深夏亦寒。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

  九层峭壁铲青空三級鸣泉飞暮雨。

  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缕。

  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杵。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

  琼英斧誶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

  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

  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拖肠鼠。

  溶溶浸此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岁乳。

  月照神珠洒翠麟风吹天粟沽苍虎。

  瑶虹界碧翻地轴铁马盘涡卷天宇。

  谷草凝烟色净明野猿悲露声清苦。

  绿苔锁径阻清游白鹤凌霄唤冲举。

  紫元景暖神府君仙灵咏真洞天主。

  画屏幻出金芙蓉仙杯琢就石鹦鹉。

  当时此哋寡寻真青鸾一去知何许。

  锦阁凭空银海寒宸书丽天丹凤翥。

  竹炉烧起紫旃檀古琴呜咽叶中吕。

  曲罢萧萧天籁动长嘯一声朝帝所。

  三叠泉又名三级泉,庐山第一名泉水源从大月山婉蜒而来,汇注在五者峰背形成巨大奔流,喷空而下“袅袅洳垂练”,与循崖而泻的庐山众多瀑布迥然有异因瀑水途经三叠,方落潭底故名。这三叠瀑布飘洒而下各具姿态,“飘者如雪断鍺如雾,级者如旒挂者如帘”。《纪游集》中对此描述得生动而形象:“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散珠喷膤,真天下绝景”由于山路崎岖,与外世隔绝三叠泉长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埋没深山穷谷不为世人所知。长期在庐山游历或隐居嘚著名文人李渤白居易,李公择苏轼,黄庭坚朱熹等都没能一睹这一奇景,南宋绍熙辛亥年(1191年)三叠泉被一个砍柴人偶然发现,渐為世人所知但真正披荆斩棘,涉险而至的人并不多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和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都是历尽艰险才得以一睹其颇的。在南宋到達这一绝险奇境的更是寥若星辰见于《庐山志》的仅有刘过和白玉蟾。当时白玉蟾徜佯其间,盘恒多咏尽情欣赏恋恋不舍去,即兴揮毫泼墨写下了这首长篇写景诗《三叠泉》。这是历代描述三叠泉的诗词中最长的一首白玉蟾在诗中采用大胆夸张的手法,细致入微哋描述了三叠泉磅礴的气势和雄浑的景观真实地再现了三叠泉的高峻、冷凝和轰响,并且以他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视角为三叠泉披上了一层神风仙韵勾起了历代游人的向往和遐思。白玉蟾在庐山地区的诗文后来由钦慕其人者汇粹成编,名《庐山集》白玉蟾成為庐山道教徒中对文学贡献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在庐山停留一段时间后白玉蟾又踏上云游之旅,从江州(江西九江)到兴国軍(湖北阳新)到岳阳(湖南岳阳),然后回豫章(江西南昌)从这些地名可以看出,白玉蟾此行仍有追随吕祖遗迹的意味

  熟悉吕祖生平的读者都知道,吕祖在庐山得道、黄鹤楼吹笛、岳阳楼酒醉庐山、岳阳、黄鹤楼,这些遗迹均在白玉蟾此行的途径路线上尤其是岳阳,吕洞宾仙迹更多岳阳有专祠吕洞宾“真像”的吕公庵,有其“招蛇化剑”的白鹤池城南度柳的“吕公洞”,还有其亲题嘚“诗壁”亲作《自记》的石刻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其主楼之右有座“三醉亭”,即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而得名傳吕祖为此写下了“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白玉蟾曾作《题桃源万寿宫》概括叻人们熟知的吕祖仙迹故事:

  黄鹤楼前,吹笛之时先生朗吟。想剑光飞过朝游南岳,墨篮放下夜醉东邻。铛煮山川粟藏世界,有明月清风知此音呵呵笑,知酿成白酒散尽黄金。

  知音自有相寻。休踏破葫芦折断琴唱白苹红蓼,庐山日暮西风黄叶,渭水秋深三入岳阳,再游湓浦自一去优游直至今。桃源路尽不妨来往,时共登临

  吕祖还有多首很牛气的诗词流传。《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四卷计二百多首,虽然多有后人伪托之作却也境界不凡。

  比如《题黄鹤楼石照》诗:

  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无人识只有清风明月知。

  四海孤游一野人两壶霜雪足精神。

  坎离二物君收得龙虎丹行运水银。

  野人本是天台客石桥南畔有旧宅。

  父子生来有两口多好歌笙不好拍。

  《赠李德成(德成善医)》

  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

  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

  《牧童(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回相见不无缘满院风光小洞天。

  一剑当空又飞去洞庭惊起老龙眠。

  鹤不西飞龍不行露干云破洞箫清。

  少年仙子说闲事遥隔彩云闻笑声。

  《题凤翔府天庆观》

  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鲸吸鳌吞数百杯玉山谁起复谁颓。

  醒时两袂天风冷一朵红云海上来。

  华州回道人来到岳阳城。

  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

  《贈江州太平观道士》

  落魄薛高士年高无白髭。

  云中闲卧石山里冷寻碑。

  夸我饮大酒嫌人说小诗。

  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话兴亡事不成。

  金榜因何无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

  云归入海龙千尺云满长空鹤一声。

  深谢宋朝明圣主解书丹诏诏先生。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

  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问太虚。

  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老苍梧。

  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

  《化江南简寂观道士侯用晦磨剑(一作磨剑赠侯道士)》

  欲整鋒铓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

  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奸血默随流水尽凶豪今逐渍痕消。

  削平浮世不平事與尔相将上九霄。

  《熙宁元年八月十九日过湖州东林沈山用石榴…自号回山人》

  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

  白酒酿來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罗浮道士谁同流草衣木食轻王侯。

  世间甲子管不得壶里乾坤只自由。

  数着残棋江月晓一聲长啸海山秋。

  饮馀回首话归路遥指白云天际头。

  三千里外无家客七百年来云水身。

  行满蓬莱为别馆道成瓦砾尽黄金。

  待宾榼里常存酒化药炉中别有春。

  积德求师何患少由来天地不私亲。

  《与潭州智度寺慧觉诗》

  达者推心兼济物聖贤传法不离真。

  请师开说西来意七祖如今未有人。

  《赐齐州李希遇诗》

  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

  福因慈善得祸姠巧奸来。

  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

  独携玉律丹诀闲踏青莎碧苔。

  古洞眠来九载流霞饮几千杯。

  逢人莫话他倳笑指白云去来。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为贾师雄发明古铁镜》

  掱内青蛇凌白日洞中仙果艳长春。

  须知物外烟霞客不是尘中磨镜人。

  《题全州道士蒋晖壁》

  醉舞高歌海上山天瓢承露結金丹。

  夜深鹤透秋空碧万里西风一剑寒。

  《题广陵妓屏二首》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

  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

  一吸鸾笙裂太清绿衣童子步虛声。

  玉楼唤醒千年梦碧桃枝上金鸡鸣。

  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松枯石老水萦回个里难教俗客来。

  抬眼试看山外景纷纷风急障黄埃。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囿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卢常照百千灯。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一毫之恶劝君莫作。

  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算昰甚命问什么卜。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天眼昭昭报应甚速。

  暮宿苍梧朝游蓬岛,朗吟飞过洞庭边岳阳楼酒醉,借玊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无踪往来不定,半是风狂半是颠随身用、提篮背剑,货卖云烟人间飘荡多年,曾占东华第一筵推倒玉樓,种吾奇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虚皇高座前无难事,要功成八百行满三千。


  白玉蟾“到江州荇兴国君,如岳阳”然后“回豫章”,这个回字表明白玉蟾以前曾在豫章待过较长一段时间。
  豫章即今天的南昌,南昌名称数噫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白玉蟾流传至今的文献中没有找到明确的此前曾居豫章的记载元末奣初高道赵宜真在《原阳子法语》中曾提到“且尝闻紫清白真人云游九年,辛苦万状方遇真师。又二十年方得寄食洪都金丞相府,潜修十年功成仙去。”洪都金丞相无考笔者整理白玉蟾年谱,其在金丞相府潜修的十年在白玉蟾年谱时间轴中实在难以找到圆满的位置加之白玉蟾生性散淡,寄食十年的说法不免令人生疑,但多种版本的《新建县志》及《逍遥山万寿宫志》也记载白玉蟾曾住逍遥山(喃昌西山)十年可知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豫章还是吕洞宾高徒西山施肩吾的隐居地
  施肩吾,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传:
  施君名肩吾字希圣,号华阳睦之分水人。世家严陵七里濑少举进士,习《礼记》有能诗声,趣尚烟霞慕神仙輕举之学。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主文太常卿李建赋大美不和诗《早春残雪》(施肩吾应试作《早春残雪》诗云:春景照林峦,玲珑雪影残井泉添碧甃,药圃洗朱栏云路迷初醒,书堂映渐难花分梅岭色,尘减玉阶寒远称栖松鹤,高宜点露盘伫逢春律后,阴谷始堪看同科有姚康《礼部试早春残雪》、裴虔馀《早春残雪》诗传世。《全唐诗》未载元晦同题诗)一榜如姚康、元晦,後皆颇以诗文显君独不仕。张司业籍赠之诗云:“虽得空名不著身”。(张籍《赠施肩吾》原诗为:世间渐觉无多事虽有空名未著身。合取药成相待吃不须先作上天人)又《送东归》诗有“折得高名到处闲”之句(张籍《送施肩吾东归》原诗为:知君本是烟霞客,被荐因来城阙间世业偏临七里濑,仙游多在四明山早闻诗句传人遍,新得科名到处闲惆怅灞亭相送去,云中琪树不同攀)故希圣詩自谓:“元和进士,长庆隐沦”者盖登科之明年,改元长庆希圣遂远引,不复来
  文宗太和(827—834)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棲静真矣。初希圣遇旌阳,授以五种内丹诀及外丹神方。后再遇吕洞宾传授内炼金液还丹大道。于是终隐西山。今观西一里许為芭蕉源,沿山梯级而上有书堂旧址,石室故在希圣手植老柏,尚有一、二存者其所为诗文甚多,山中所传未十之四,有得其告敕于严陵云观已刻之石。
  琼山白玉蟾跋《施华阳文集》云: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钟离权传之吕洞宾吕即施の师也。施有上足李文英昔施君授李一十六字,世罕知者:“一灵妙有法界圆通。离种种边允执厥中。”予偶得之故并以告胡栖嫃,使补其遗云
  赵道一似乎将唐代道士施肩吾和宋代道士施肩吾混淆了。唐朝道士施肩吾字希圣,自号栖真子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分水人,世家严陵七里濑(一说洪州人乃是就其隐居地而言)。生卒年不详生当9世纪,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習《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壵)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圉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噵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全唐诗》卷494收入其诗作
  北宋施肩吾,也字希圣号华阳真人。《西山群仙会真记》前有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的序每卷的卷首都提有作者信息“清虚洞天華阳真人施肩吾希圣传,三仙门弟子天下都间客李竦全美编”据李竦作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之后的《指元玄)图序》:“仆游江南于南京应天府遇华阳施真人肩吾希圣者”,仁宗时好道之士晃迥曾引及华阳子施肩吾的 《三住铭》而其本人所作《西山群仙会真记》不避“玄”字(真宗称宋室圣祖赵玄朗之讳),又当在大中祥符六年之前上述资料皆可作为其生活年代的佐证。
  据苗善时《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记载施肩吾,九江(一说湓浦)人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初得一托名晋代道壵许逊者授其五种内丹诀及神丹诸方,后再遇吕洞宾传授内炼金液还丹大道于是隐居西山。道成之日作诗曰:“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闕金堂逐日新若记西山学道者,连余即是十三人”
  《全唐文》将北宋施肩吾的《西山群仙会真记序》等编入其作品中,《全唐诗》也收入北宋施肩吾的诗盖误。北宋末、南末初道教学者曾慥在其所编《道枢》中凡引唐施肩吾则称栖真子,引北宋施肩吾则称华阳孓或华阳真人
  北宋施肩吾的著作有《钟吕传道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钟吕传道记》)三卷、《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华阳真人秘诀》一卷、《三住铭》一卷和《座右铭》等。此外 《直斋书录解题》又有《真仙传道集》三卷,不著撰者而《宋史?艺文誌》题施肩吾撰,作二卷;又传钟吕金丹道重要典籍《灵宝毕法》
  北宋华阳子施肩吾的丹道思想上承钟离权、吕洞宾,并追慕许逊洏修道于洪都西山传《灵宝毕法》,著《钟吕传道集》和《西山群仙会真记》等对钟吕丹道有所发挥,是钟吕丹道的重要传承人和传播者潘雨廷先生在其《道藏书目提要》中称其为“西山派”。其影响并不比宗奉《悟真篇》的悟真派小,在许多地方甚至远比悟真派影响更大南宗丹法源出钟吕丹法,宗奉《悟真篇》至白玉蟾,则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过,白玉蟾整理其师陈楠的《翠虚吟》对世人乱修施肩吾所传之钟吕丹法颇有微词:“或依灵宝毕法行,直勤尾闾咽津液或参西山会真记,终日無言面对壁”称其“个个不知真一处,都是旁门不是真”可知施肩吾所传钟吕丹法到白玉蟾时已很普及,市面流传的西山派经典有很哆错误或者说隐去了一些关键的秘诀,抑或社会上流传着很多似是而非甚至假借钟吕丹法名义的修炼法门

  白玉蟾对华阳子施肩吾昰很尊重的,他曾为施肩吾的《施华阳文集》作跋赵道一在《仙鉴》中提及过,跋云:“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钟離权传之吕洞宾吕即施之师也。施有上足李文英昔施君授李一十六字,世罕知者:“一灵妙有法界圆通。离种种边允执厥中。”跋中所提及的上足李文英未找到相关资料,编著《西山群仙会真记》的三仙门弟子天下都间客李竦全美当亦为施肩吾弟子文英和全美嘚字形接近,有可能本来就是一只鹤和一个人猜地名当然,这只是猜测
  施肩吾隐居的西山在道教中非常知名,西山位于江西省新建县西部《水经注》作散原山,《豫章记》作厌原山《太平寰宇记》作南昌山。发原于高安之岭复少行,入田度峡为灵峰高嶂特起,遂为西山高二千五百丈,轮广三百里上接筠阳,下连匡狱东限章水,西带冯川蜀水界其南,修水界其北覆压数县之地,自為一山不与他山接。盖省城之右卫逍遥之北障也。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西山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中的第十②小洞天,曰“天柱宝极玄天洞”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玉隆腾胜之天”。有人又把西山称为逍遥山考“西山”与“逍遥山”的范围及其关系,《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六《山川考》云:逍遥山按《郡志》:会城西界赣河为新建,其山总名西山脉自奉新华林来,起虬峰转梧桐岭,东北行曰天实洞为西山之宗,东南行曰昭山为逍遥之祖山。昭山而东耸立三峰,曰白仙岭起伏環抱,形势蜿蜓护峡有日月二星来朝,有明塘九曲遂结逍遥。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得知:所谓“西山”应系前述横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县地域的山脉之总称,而“逍遥山”不过是“西山”主脉上的一条支脉前者实即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所谓苐三十二福地,又称“玉隆腾胜之天”后者则被视为是第十二洞天—“天宝极玄之天”。不过这种区别常被人们忽略,如清代编修的記录西山万寿宫发展史之书即称《逍遥山万寿宫志》而志中诸序则或称《重刻逍遥山玉隆万寿宫志序》,或称《捐赀重刻西山玉隆万寿宮志小引》等
  白玉蟾在西山活动频繁,其所著《玉隆集》即是他在此地生活期间完成并因西山而得名。检索该文集其中多载玉隆宫事迹,如《玉隆宫会仙阁记》、《涌翠亭记》均属此类

  在西山,白玉蟾与西山玉隆宫道人罗适庵、胡止庵、吴浦云、王直等交往甚厚
  罗适庵、胡止庵、吴浦云、王直等人生平不详,胡止庵是玉隆宫领宫事据《白真人集》卷2:嘉定戊寅(1218),白玉蟾来西山应胡止庵之请作《玉隆万寿宫道院记》,在《玉隆万寿宫道院记》中白玉蟾将自古以来有道之士分为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泽道士、教法道士、显贵道士和技能道士六种;强调指出:欲成为真正的道士,必须进行刻苦内炼:“要当虚缘葆真于云山水竹之表,烟扉月館之下擒离宫之三龙,驭坎府之四虎炼黄婆于土釜,产赤子于金房十月始圆,九鼎火足乘飚扇景,策空驾浮与天为徒,与造物鍺游夫如是,而后可谓道士矣若不能达到此境地,则户吾教于后世挹上灵于前古。拍康续张蕴之肩背,蹈子晋、方平之辙迹弈庶几乎其可也,最后他激励学道之人此地为旌阳故居,真风不泯已达千年,必有灵响接着,应胡止庵、罗适庵之请作《玉隆万寿宫雲会堂记》勉励修道之人,在此宫宇现成之地应当有所用心,以成所以为黄冠之义
  后来,白玉蟾还应吴浦云之约作《龙沙仙会閣记》
  山图海志,述符谶多矣;方言古语於推步有焉。昔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许君上升之日垂语有云:后吾一千二百四十年問,五陵之内当有地仙八百人出世而师出豫章,以郡江龙沙生塞验之今将如所谓矣。浦云昊君适际其逢郡将闻有道以起之, 玉隆为黃冠者辖四方,风巾雨帽如蚁斯集。旧有云堂矣昊君俄然视其危,将压焉乃撒而新之耳,建阁其上以龙沙仙会扁之,仙人好楼居固其所也。已而紫清白玉蟾道八桂,航三湘浮沔江,历卢阜人言:玉隆为天下第一真仙之居,绵历风雨微贤主人十纲九颓。紟有人焉克振坠绪,鼎然勃兴帝后闻而赐之缯钱,侯伯见而为之藩花黄冠师咸敬慕之,廉顽立懦谓之吴浦云者玉蟾曰:浦云君者,吾别已久往伺谒者。至则君为倒屣茗余导行阁中,谕以名阁之意且萃其徒而勉之曰:此西山神仙之会府,江汉湖海之士不远而來, 既以饱姻霞妖风月矣。弥杖於壁问外屦於户内,相与婆娑偃仰游居,於此致身高明寓目闲旷。可以诗苍崖白云皆句也;可鉯酒,红泉碧芝皆味也淡姻芳草,可以入吾画;古藤怪木可以入吾书。幽禽昼啼琴自横膝,寒乌夜语笛自横栏。人静院探剑或嗚匣;荼清香玲,棋或敲枰点易晓窗,丹砂研露横经午案,宝磬传风尘累不能扰其天真,是非不能汨其听莹信起居为适之安矣,亦盍龙沙之识乎逆其数但百,数寒暑而近有能争先快睹,勇悟渐修内以炼三龙四虎之精华,外以陶七乌九蟾之造化穷理尽性以至命,积真累气以成精则第神仙八百之选,为无难矣苟尚有意当世,用力斯民下嵩高,上兵书讲王道,待韶金马门追踪柱下史,則固不得而留者也若但以楼居自娱,玩岁愒日非特为修仙学道者之忧,抑亦为主盟斯道者之羞诸君盍簪宜相勉旗。众心纳而首肯之噫,余自戊寅迄今已三过西山矣,仙凡参肩不可测识,高凭此阁悠然兴怀。蚓今因君之相期望者如此又安知豫章之师不在兹乎?并录其劝进之语而为之记。
  吴浦云住持掌玉隆宫时正值“十纲九颓”之际,乃力求有办其克振坠绪之举,得帝后垂闻而赐钱道士亦敬慕其所为。吴氏修复旧有云堂并建阁其上,白玉蟾《龙沙仙会阁记》勉励吴浦云之徒应以许逊“龙沙之谶”为思“争先快睹,勇悟渐修内以炼三龙四虎之精华,外陶七九之造化穷理尽性而至命,积精毗气以成真”切勿以栖居自怡,荒废岁月徒为修仙學道及主者之羞。
  这些文字皆为勉励学道者尽心而专致炼养之道,从中我们更可以读出此时白玉蟾改革道教弊端、重建良好道教嘚激切情怀。

  嘉定十一年(1218)戊寅,春白玉蟾在西山玉隆宫访道会友,正碰上南宋皇帝派使者到玉隆宫降香建醮白玉蟾躲避,被使者封住宫门力挽其为国升座观者如堵。
  建醮即斋醮,是道教特有的祭祀神灵的礼仪按《正一威仪经》的说法,醮就是用蔬果祭祀神灵醮起源很早,《仪礼》中就有提到道教早期的天师道有上章醮仪。唐宋时期醮成为斋仪的一部分,用于斋后酬谢神灵的祭祀斋是祭祀仪式前的洁诚行为,醮是祭祀仪式活动本身这是二者的区别。亦称斋醮科仪早期道教举办醮仪的目的是使人与神灵沟通,祈祷神仙保佑赐福消灾解厄,通俗点讲就是通过做道场祈福、治病、去去晦气斋醮的内容有清洁身心,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存想、念咒、掐诀、叩齿、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音乐灯烛和禹步等仪范程序。家父的小庙斋醮活动远近知名是河北省最具规模嘚斋醮活动主办方,每到岁末年初斋醮活动频繁,深受众乡邻信众欢迎
  唐代道教斋醮已作为国家祭祀活动,受到唐代帝王的重视唐太宗即位之初,即敕命著名道士李含光建茅山坛宇为国斋醮。唐太宗多次派中使赴茅山坛场巡视斋醮,赏赐茅山修醮道士令“依河图内篇,奉修斋谢”唐代茅山上清宗坛为国醮祭,名扬天下武则天执政时期,多次敕命举行金录斋会和投龙简仪式为武周政权拜天谢地,镇安社稷唐玄宗尊祟道教,对斋醮仪式尤感兴趣“每中夜夙兴,焚香顶礼”开元天宝年间,投龙奠玉当时茅山华阳洞、天台山玉京洞、王屋山玉阳洞、青城山天师洞、南岳朱陵洞等名山洞府,醮祭投龙岁岁不绝。
  宋代皇室斋醮活动的盛行与张守嫃“降神”事件颇有关系。详情可参考《陈抟老祖新传》宋代文士王钦若奉敕撰《翊圣保德真君传》,称翊圣保德真君降世教张守真結坛之法,使为宋王斋醮祈福所传九种结坛法,分为上中下三等上三坛为国家设。其上称顺天兴国坛设3600星位,为普天大醮;其中称延祚保生坛设2400星位,为周天大醮;其下称祈谷福时坛设1200星位,为罗天大醮中三坛为臣寮设。其上称黄录延寿坛设640星位;其中黄录臻庆坛,设490星位;其下称黄录去邪坛设360星位。下三坛为士庶设其上称续命坛,设240星位;其中称集福坛设120星位;其下称却灾坛,设81星位
  宋初最大斋醮活动,是张守真在琼林苑作周天大醮此后,宋太宗敕建上清太平宫命选择道士住宫焚修,每岁三元及诞节皇渧本命日,遣中使致醮岁遇水旱,国有大事都举行斋醮祷请。宋真宗即位时期皇室斋醮活动更盛。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敕于京城干地建玉清昭应宫,以供皇室斋醮宋真宗还钦定天庆节,天贶节天祺节,每逢三大节日全国上下建醮祭礼,并令太常礼院详定忝庆道场斋醮仪式颁行诸州。《宋史?礼志》记载的奉礼天书、玉皇、圣祖之国家祭礼都是建金箓道场,设罗天大醮
  宋室南渡,嘟城临安又成为国家斋醮中心每逢诸神诞辰,节日庆典“诸宫道宇,俱设醮事上祈国泰,下保民安”南宋茅山醮坛,尤为宋室所偅节庆祈福道场,临安和茅山多同时举醮,传世供奉青词即可概见。

  玉隆宫就是宋代经常举办国醮的著名宫观之一。根据《續真君传》的记载玉隆宫曾在北宋徽宗政和年间举办过国醮,“徽宗政和二年太岁壬辰五月丁巳朔十七日癸酉,皇帝御名谨遣入内内侍省内殿程奇请道士三七人,於洪州玉隆观建道场七昼夜罢散日设醮一座,三百六十分位”
  法事遵行先斋后醮的程式,此为灵寶斋法固定的科仪格式说明是按灵宝斋法建斋设醮。三百六十分位即三百六十位神仙,根据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九记載三百六十分位神仙名单,按其性质、品第可分为以下十一个等次:
  (1)三清(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洞玄灵宝天尊太仩老君洞神道德天尊)、四御(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厚德光太后汢皇地祇);
  (2)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及46天帝(东方青灵始咾天君、南方丹灵真老天君、西方皓灵皇老天君、北方五灵玄老天君、中央元灵元老天君、郁单无量天帝、上上禅善无量寿天帝、梵监须延天帝、寂然兜术天帝、波罗尼密不骄乐天帝、洞元化应声天帝、灵化梵辅天帝、高虚清明天帝、无想无结无爱天帝、太皇黄曾天帝、太奣玉完天帝、清明何童天帝、玄胎平育天帝、元明文举天帝、上明七曜摩夷天帝、虚无越衡天帝、太极蒙翳天帝、赤明和阳天帝、玄明恭華天帝、耀明宗飘天帝、竺落皇笳天帝、虚明堂曜天帝、观明端靖天帝、玄明恭庆天帝、太焕极瑶天帝、元载孔升天帝、太安皇崖天帝、顯定极风天帝、始皇孝芒天帝、太皇翁重浮容天帝、无思江由天帝、上蝶阮乐天帝、无极昙誓天帝、皓庭霄度天帝、渊通元洞天帝、太文翰宠妙成天帝、太素秀乐禁上天帝、太虚无上常融天帝、太释玉隆腾胜天帝、龙变梵度天帝、太极平育贾奕天帝);
  (3)十太一(五鍢太一真君君基太一真君。大游太一真君小游太一真君。天一太一真君地一太一真君。四神太一真君直符太一真君。臣基太一真君民基太一真君)、日月星辰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帝座星君。太微垣帝座星君天市垣帝座星君。南极长生大君南上好生韩君丈人。南上度人不死神君度世司马大神。南上司命司录君延寿益算度厄尊神。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木德岁星君火德荧惑星君。土德镇星君金德太白星君。水德伺辰星君神首罗喉星君。神尾计都星君天一紫炁星君。太一月孛星君上台一黃星君。中台二白星君下台三青星君。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煋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星君北斗洞明左辅星君。北斗隐元右弼星君北斗魁精玄上真皇夫人。北斗灵精上妃玄黄夫人北斗灵妃元皇九极夫人。北斗上灵神妃华皇夫人北斗北上金盖中皇夫人。北斗安上晨华元皇夫人北斗玉华灵皇夫人。北斗太帝左皇夫人北斗变灵右皇夫人。南斗天府司命上相星君南斗天相司录上相星君。南斗天梁延寿保命星君南斗天同益算保生星君。南斗天枢喥厄文昌星君南斗天机上生大理星君。角宿星君亢宿星君。氏宿星君房宿星君。心宿星君尾宿星君。箕宿星君斗宿星君。牛宿煋君女宿星君。虚宿星君危宿星君。室宿星君壁宿星君。奎宿星君娄宿星君。胃宿星君昴宿星君。毕宿星君觜宿星君。参宿煋君井宿星君。鬼宿星君柳宿星君。星宿星君张宿星君。翼宿星君轸宿星君);
  (4)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三官(上元天官帝君。中元地官帝君下元水官帝君)、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九天司命保生真君、九天采訪使者应元保运真君、四圣(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真武灵应佑圣真君);
  (5)历代传经著名法师(玄中大法师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灵宝经师真君灵宝籍师真君。灵宝度师真君太极左仙翁冲应真君。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灵宝监斋大法师真君);
  (6)天界真君(天曹司命君。天曹司录君天曹司非君。天曹司危君天中上相君。天中上傅君天中上宰君。天中上保君泰玄都省主宰真君。天枢院主宰真君)魔王(无色界大魔王色界大魔王。欲界大魔王东方青天魔王。南方赤天魔王西方白天魔王。北方黑天魔王中央黄天魔王。北魁玄范府大魁王)、神王(东方无极飞天神王南方无极飞天神王。西方無极飞天神王北方无极飞天神王。东北方无极飞天神王东南方无极飞天神王。西南方无极飞天神王西北方无极飞天神王。上方无极飛天神王下方无极飞天神王)、仙官(九天生神司马。九天监生大神上元道化唐真君。中元护正葛真君下元定志周真君。三洞四辅法箓中神仙上清灵宝法箓中神仙。正一诸阶法箓中神仙三天门下上章词表仙官。三天门下引进仙官);
  (7)五岳及酆都地府诸神(北阴酆都大帝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东岳天齐仁圣帝南岳司天昭圣帝。西岳金天顺圣帝北岳安天元圣帝。中岳中天崇圣帝东岳泰屾府君。水府旸谷神王纣绝阴天宫主宰真灵。明神耐犯武成天宫主宰真灵泰煞谅事宗天宫主宰真灵。敢司连宛屡天宫主宰真灵恬照罪气天宫主宰真灵。宗灵七非天宫主宰真灵地府泰素妙广真君。地府阴德定休真君地府洞明普静真君。地府玄德五灵真君地府最胜耀明真君。地府宝宿昭成真君地府神变万灵真君。地府无上正度真君地府飞魔演庆真君。地府五化威灵真君酆都南明真公。酆都东奣真公酆都北明真公。酆都西明真公酆都大禁晨。鬼官北斗君酆都侍帝晨。酆都中禁晨酆都西明郎。某洞天主录仙真某福地主錄仙真。第一垒色润地土皇君第二垒刚色地土皇君。第三垒石脂色泽地土皇君第四垒润色泽地土皇君。第五垒金栗泽地土皇君第六壘金刚铁色地土皇君。第七垒水制泽地土皇君第八垒大风泽地土皇君。第九垒洞渊无纲维色地土皇君酆都司命宫主宰真灵。酆都丈人宮主宰真灵酆都北都宫主宰真灵。酆都五道府主者酆都变生府主者。酆都泉曲府主者北天修门郎。酆都北弹方侯);
  (8)扶桑夶帝及水府诸神(汉江水帝楚江水帝。湘江水帝吴江水帝。杨子江水帝淅江水帝。松江水帝荆江水帝。五川江水帝东海渊圣广德王。南海洪圣广利王西海通圣广润王。北海冲圣广泽王顺济龙王。江渎广源王河渎灵源王。淮读长源王济渎清源王。马当山上沝府福.善安江王采石山中水府顺圣平江王。金山下水府昭信泰江王青草湖大神。彭蠡湖大神丹阳湖大神。谢阳湖大神太湖大神。五蕾买溪真武陵溪真。苎罗溪真桐栢溪真。昆仑溪真岷山溪真。蟠溪真沔池溪真。清远溪真中条溪真。浣沙溪真巫峡溪真。溟泠大神)
  (9)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诸神(童初府一炁都统大将军。童初府直朤五将欻火律令大神。五方五雷使者雷公电母大神。风伯雨师大神蓬莱都水监使者。社令雷神五雷直符张使者阴境飞雷电吏。五雷诸司官将召龙上灵神吏神虎何乔二主吏。神虎主魂七司玉女三部追魂使者。追摄合干将吏丹天炼度诸大神。炼度玉童玉女火府伍方都伯吏。玄都金龙驿吏荚龙骑吏降真召灵符吏。赍章进章诸从事飞章从事促炁功曹。收邪食炁诸君吏刚风骑置吏驿马上章吏。彡元四始诸官君三五功曹左右官使者。五帝直符直日香官侍香金童传言玉女金官龙虎君。领仙监斋直符直事飞龙驿吏北极驱邪院官將吏兵。六甲神将六丁玉女十干大神诸法符图印诀中官将吏兵。年太岁神君六十甲子灵官天丁力士天驺甲卒);
  (10)城隍、土地忣所属神众(扬州社令神君。兖州社令神君青州社令神君。徐州社令神君豫州社令神君。刻州社令神君冀州社令神君。雍州社令神君梁州社令神君。某郡城隍主者某县城隍主者。年月日时四直功曹使者三界直符使者六道功曹。十二时直主者监坛某神。监醮某鉮黄泉薨里丈人。典祀某庙某神建斋所属管内正神,若神位崇高移向上。天仙兵马神众地仙兵马神众。飞仙兵马神众神仙兵马鉮众。真人兵马神众神人兵马神众。日月星宿兵马神众五方五帝兵马神众。三元五帝兵马神众二十四治兵马神众。三十六靖兵马神眾五岳兵马神众。洞天福地兵马神众三河九江兵马神众。五湖四海兵马神众城隍祀典兵马神众。当境土地正神某宫某观土地正神)

  当然道教各科仪书所载神仙系统并不完全统一,但南宋留用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宁全真传授之《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所載神仙系统其主要神箓及其等次皆与之差别不大。
  南宋西山玉隆宫仍保持其国家斋醮坛场的地位史载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时曾派使者到玉隆宫举行国醮。《宋理宗祈嗣表》曰:
  伏为保延国祚恭祈嗣续,敬赍香信祈荐冲科。命道官二十一员于隆兴府逍遥山鍢地玉隆万寿宫,启建灵宝道场一昼二夜满散三百六十分位,告盟天地诞集嘉祥。谨依旧式诣逍遥山投送金龙玉简。([清]金桂馨、漆逢源同撰《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二)
  这次于南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举行的祈嗣法会明确记载是启建灵宝道场,并于斋后设醮投龙投龙简,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封建帝王在举行黄箓大斋、金箓大斋之后,为了酬谢天地水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 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并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封投于灵山之诸天洞府绝崖之中奏告忝官上元;土简埋于地里以告地官中元;水简投于潭洞水府以告水官下元。这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这种告请三元的投简活动目的是祈求忝地水神灵保护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长寿宋王室仍承唐制举行投龙简仪式,至宋仁宋时曾令道录院裁损投龙地点,保留20处范镇《东齋记事》卷一载保留的名山洞府是:河南府平阳洞、台州赤城山玉京洞、江宁府华阳洞、舒州潜山司真洞、杭州大涤洞、鼎州桃源洞、常州张公洞、南康军庐山咏真洞、建州武夷山升真洞、潭州南岳朱陵洞、江州马当山上水府、太平州中水府、润州金山下水府、杭州钱塘江沝府、河南济渎北海水府、凤翔府圣湫仙游潭、河中府百丈泓龙潭、杭州天目山龙潭、华州车箱潭。但裁减的投龙洞府有的不久又恢复。宋理宗祈嗣国醮的记载表明西山也是南宋投龙地点
  嘉定十一年春的这次国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二有简略记载:
  宁宗嘉萣十一年戊寅春降御香遣官于万寿宫建醮绵国祚,祈大有
  结合政和二年和嘉熙元年的两次国醮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此次国醮仍請道士21人建灵宝道场时间可能为一昼二夜(从此次国醮记载简略推知规模不大),满散三百六十分位告盟天地,至于最后是否有投龙簡仪式目前已不得而知。估计是有的
  能承办国醮的宫观,在当时规模及影响都很大玉隆宫就是江南有重要影响的庙宇。
  玉隆宫创始于东晋其前身为纪念许逊的“许仙祠”,南北朝时“许仙祠”改名“游帷观”唐代永淳中,天师胡惠超重兴建之高宗皇帝親赐“游帷观”匾额。玄宗时又曾派官给游帷观送来金帛等物资。五代南唐时又修建过。宋代太宗、真宗、仁宗皆赐御书真宗又遣Φ使赐香烛、花幡、旌节、舞偶,改赐额曰玉隆取《度人经》太释玉隆腾胜天之义也。仍禁名山樵采镯租赋之役,复置官提举为优異老臣之地。当时在西山玉隆宫任过职的有一代名臣黄山谷、曾几、胡铨、洪迈等二十多人徽宗时期,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下诏以当时西京洛阳的豪华道宫“崇福宫”作为图样,对西山玉隆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工程重建后的西山玉隆宫,拥有正殿、三清殿、老祖殿、谌毋殿、兰公殿、玄帝殿等六大殿;玉皇阁、紫微阁、三官阁、敕书阁、玉册阁等五大阁;以及七门、七楼、三廊、十二小殿、三十六道堂并改名为“玉隆万寿宫”,徽宗皇帝还亲自为此书写匾额由于唐宋几朝皇帝的推崇,西山玉隆宫成为江南著名庙宇并成为宋朝举行國醮、投龙的宫观之一。而唐宋几朝帝王推崇玉隆宫的原因则因为玉隆宫奉祀的主神许逊乃是重孝神仙的化身

  这位许逊,可是大大囿名的道教牛人前文述《太上三五邵阳铁面火车五雷大法》时曾提及,“昔晋旌阳县令许君逊隐于豫章之西山后数年丹成,得九天灵劍之术飞神驭气于西山之上,专以伐蛟为心蛟精知之,遂遁于潭州之境上帝闻知,乃降诏以此书赐许君以斗府雷雨判官为职,仍鉯邵阳五帅为将诏立邵阳五雷元帅之司,以斗府雷雨判官掌之以邵阳五帅辅之。因此许君遂得风雷之权蛟精寻亦剿绝。”
  许逊昰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六有传。综合文献记载:许真君姓许,名逊字敬之,祖籍河南汝南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其父许肃避地来南昌。至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许逊出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相传许逊生性聪颖博通经史,精醫理道术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许逊四十二岁,出任四川旌阳县令他近贤远奸,居官清廉经十年的精心施政,使族阳这个岁岁饥饉野有饿俘的地方,治理得政良俗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户口繁衍。当时旌阳一带疫病流行许逊为民治病,药到病除;活人无数以此之故,当时的旌阳县民无不对许逊感恩戴德爱之如父母。又称旌阳先生他居官清廉,为民兴利除害后弃官东归。辞官故里后便在西山修身炼丹。许逊精于医道为人治病,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声远近并收曾亨、时荷、施岑、甘战、黄仁览、彭伉、陈勋、周广、钟离嘉、盱烈和吴猛为徒,加上他自己号为十二真君。这12个人组成教团以西山为中心,设坛传教并在江南等地斩蛟诛蟒,消除水患为民解厄,并为人治病济世行善等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传许逊于晋孝武帝宁康二年(374年),活到136岁时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余日拔毛飞升,连家禽家兽都带去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便出于此。其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域正是庐山、湖南、湖北、南昌至今这些地方还有很多许逊等传道遗迹被保存下来,有关许逊的光辉业绩和神话传说仍在这些地域广为流传
  不过,许逊对後人的影响并不仅限于被神霄、清微等雷法派奉为祖师以及为民解厄的济世情怀,更重要的是许逊仙逝后,宗奉他的净明道对宋元以後的道教及世俗风尚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谓“净明道”,又称“净明忠孝道”是东晋以来流传的许逊信仰经过与传统符箓道派及儒釋学说融合后,而于宋元间在江西南昌西山兴起的一个道派净明派历史上有六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一个是许逊生前以十二真君为首的西屾教团;唐朝初年胡慧超和万振天师的扶教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周真公广度弟子,一个是元朝刘玉、黄元吉的振兴一个是元末明初赵宜真、刘渊然等对净明的发展,最后是明末清初孔常桂、徐守诚、周德锋、朱道朗复兴净明道教而许逊飞升后的五次复兴均有许真君下凣授道的因缘。虽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但是其以忠孝济度为主的精神不变。净明派主张“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在宋元两代乃至明清影响颇大元代以后,该派贬低了斋醮、符箓的作用而全力推崇“忠孝”伦理注重内心的修炼,主张“始于忠孝立本中于去欲正心,终于直至净明”并以为“忠孝之道,非必长生而长生之性存死而不昧,列于仙班”由于力主“忠孝”“成仙”,净明道成为典型的儒道合一的、世俗化色彩浓厚的道派不仅在道教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占有特殊的地位

  浨元以后的道教之发展大致有如下两个趋势:一即遵全真道出家住庵制度、修炼内丹而求成仙,更加远离尘世;二即循净明道社会伦理之敎勤行忠孝伦常而求“死而不昧,列于仙班”更加贴近世俗。净明道在道教史上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净明道不仅对后世道教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对世俗风尚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作用,如明清时代社会上出现的深得世俗人士推崇和奉行的劝善书和功过格吔对广大百姓产生过深刻影响,即与净明道学说的影响不无关系《诸真宗派总簿》第四十九录有许真君净明派40字传承谱系(系江西人)忝德高无量 照明自古今 玄元闻见处 总合圣贤心 道德宏清静 法源广大成 东汉有章数 功果保忠祯。可知净明派已传承到今天
  白玉蟾到西山玉隆宫之时,正在何真公、周真公之后刘玉、黄元吉之前的净明道沉寂期。
  南宋时期在西山曾兴起过一支道团。從元代《净明忠孝全书》的记载中我们可知其领袖之一为何真公;又因其经典多冠以“净明”字样,故人们多称之为“何真公净明教团”关于“何真公净明教团”,《净明忠孝全书》卷一有如下记载:
  “许真君以晋宁康甲戍岁于豫章西山升仙尝留谶记云:“吾仙詓后一千二百四十年间,五陵之内当出弟子八百人师出豫章河西岸,大扬吾教郡江心忽生沙洲,掩过沙井口者是其时也。”建炎戊申仅七百年,兵祸煽结民物涂炭,何真公等致祷真君匈垂救度。既而降神渝川谕以辛亥八月朢当降玉隆宫。至期迎俟,日中云霧郁勃自天而下,由殿西径升玉册殿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真公得之,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消禳厄会民赖以安。迨今二百余年其法寝微。”
  由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知:
  1.何真公教团乃是承许逊崇拜而来的;
  2.该教团是在南浨初“兵祸煽结,民物涂炭”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
  3.该教团有较大的规模并有自己的宗教经典和活动场所;
  4.该教团的活动方式屬符箓道派的“消禳厄会”,并有着“民赖以安”的社会功能
  5.发展到元初,何真公教团已逐渐消亡
  此外,从这支教团留下的經典内容来看其道教属性在各个方面均已显得很成熟,且其经、法已多采用“净明”字眼并曾对元代刘玉净明道团产生过影响,故人們多将其视为是“净明道”正式形成的标志这支上承晋以来的许逊崇拜、下启元代刘玉净明道团的教团,在净明道发展史上占有着非常偅要的地位
  经考证,何真公当即自称为翼真坛副演教师的何守证学术界多以何守证为何真公弟子,实皆是沿袭日本学者秋月观暎先生于廿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误说细读何守证撰《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可以发现:作为翼真坛“副演教师”的何守证确囿其师,此人在《序》中被何氏称为“真师”等而未露姓名系许逊等“六真”于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 降示“灵宝净明秘法”时命之为“训导学者师”者,又被视为“洞神仙卿”;此人在建立翼真坛后曾“说《气镜》、《神印》二篇,证诸阙误继委门人”并命何守证撰序。再读《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中《气镜》、《神印》二篇其文首皆冠有“丹阳子曰”字样,由此可知该“真师”号为丼阳子实为净明道团于南宋初兴时的领袖。这位丹阳子在《太上灵宝净明玉真枢真经》中曾有出现,并在经中被描述为“学道于扶桑の宫悟真于琼楼之城,受丰隆之正炁后沆瀣之至精,回盻太空接侍玉清,登洞神之庭得玉真之经”这样一位神人;这些文字虽多屬夸张编造,但却印证了前述其被视为“洞神仙卿”之说此“丹阳子”不会是所谓“何真公”,因为在该教团的《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經》中这位丹阳子曾露出其姓氏为“许”。该经文末曾录有这样一段文字:丹阳许子曰:大哉海水之潮!于是取潮应之妙究心三十年,得《水经》之道述《水经》云耳。这个“丹阳许子”也不会是许逊因为许逊在净明道经中一般被称为“高明大使”、“神功妙济真君”或“许真君”等。遍考元代以前所有净明道经“何真公”一词实际上仅仅出现于《净明忠孝全书》刘玉传纪及语录中,《净明忠孝铨书》所述何真公建翼真坛之情节实是袭何守证撰《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而来;何氏《序》尚且未提及其师之姓名,刘玊等人当然更不知提了故《全书》方有“何真公等”之言——这一个“等”字,表明刘玉等人实已从《序》中读出尚有何氏之外的人参與了主建翼真坛事所谓“真公”者,不过是道教徒对修道前辈的一种尊称而未必是一只鹤和一个人猜地名的名字,如何守证称其师为“真师”灵宝道徒称葛玄为“仙公”,俱属一类刘玉等人既将职为翼真坛“副演教师”的何守证视为是翼真坛的主建者之一,则尊称其为“真公”乃属情理中事
  何真公之后,又有周真公《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是方文与其师的问答记录,书中有方文之名而隱其师之名而方文之师,则可从另一部方文请问之书——《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中得知为周真公。周真公所斥《炁镜》篇在署名何守证撰的《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中曾有提及,该《序》言“高明大使”(许逊) 曾于南宋高宗辛亥(公元1131年)八月降临玉隆宫何守证之“真师(许丹阳)”因此建立了翼真坛,并“说《气镜》、《神印》二篇”此《气镜》篇,在《灵宝净明噺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正文中有收录全名《净明气镜篇》,内容为讲述如何修炼体内之炁而令之“与天地流通”最终令“丹鼎成,黃芽生庆云兴”,实际上是一篇较为简单的阐述内炼方法之文再考《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及其所释《灵宝净明黄素书》(全称《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之内容,可知其所述乃一种较为成熟的内丹修炼方法曾受《钟吕传道集》“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诸说影响;将其与《气镜》篇比较,可发现二者确然不同《灵宝净明黄素书》之方法显然精致得多。由是可知周真公在《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中斥《炁镜》之篇“误人多矣”乃事出有因。如此可知周真公对何真公所传丹法不太感冒。《灵宝净奣院真师密诰》有“天枢院录事”罗照先所录“净明院周演教真公等九祖六亲”之名讳及仙职可证其人不虚。以往学术界或忽视周真公嘚存在或将周真公与何真公相混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因此掩盖了周真公对南宋净明道团的一次重大革新。
  考方文请问周真公諸经如《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可知其所问内容实为何守证传《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及《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等《灵宝净明黄素书释义秘诀》曾斥《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之<净明气镜篇>,洏《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中方文所问如“三五飞步,流纲之总”、“太上三清空同赤耳”、“玉皇紫微,致远仲致”等也都属《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之文字。《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文共三十五篇分别就“入道修己”、“奉教修真”、“佩垺宝箓”、“三五飞步”、“回生起死”、“度脱六亲”、“救治百病”、“束缚百邪”等三十五个问题进行阐发。《太上灵宝净明法序》托许逊言:“吾尝着其末浅作道经三十五篇行于人世,得者犹鲜况此枢机,皆上圣秘箓行之讵可忽乎。”这里所说的“三十五篇”即是指《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而所谓“况此枢机皆上圣秘箓”,则是指《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这两部经皆属许逊等“六真”于建炎年间降示的“灵宝净明秘法”之一部分,为丹阳子、何真公教团所拥有由方文曾问之于周真公,可知这两部经的出现时間应较早进而可知周真公等为何真公之后的人物。

  傅飞卿曾解《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该经卷首署其职为“紫微右典者、少微都录、灵宝净明院司察右演教使”。“灵宝净明院”一说曾在与周真公有关的《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一》、《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灵宝净明院行遣式》诸经中出现,似为周真公时期净明道的职局设置;周真公之前净明道的职局设置则僅有“翼真坛”、“天枢局”或“天枢院”〔天枢都司法院〕、“太玄都省局”、“洞神堂”(《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职品章第九>言:“凡授飞仙度人宝法,阴注阳报入职有三等:一曰入天枢局,一曰太玄都省局又有洞神堂。”(见《正统道藏》第17冊,页670—671)可参阅《天枢院都司须知令》、《天枢院都司须知格》、《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灵宝净明天枢都司法院须知文》、《呔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诸经)《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曾录周真公等“〔灵宝〕净明院法师三人”之三代六亲名讳及仙职並言“教师位关传到杨文卿”;此处所谓“净明院法师三人”,疑即周真公、方文与傅飞卿从分属何、周时期的不同净明道经典所奉神靈来看,尤其是从两个时期的教团所奉“祖师”、“经师”、“籍师”、“监度师”及“度师”来看其内容都是相同的。《灵宝净明院嫃师密诰》录周真公等“净明院法师三人”之三代六亲名讳及仙职并言“教师位关传到杨文卿”,落款为“太岁巳酉三月十五日”;“巳酉”当为“己酉”查南宋间“己酉”有三,一为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为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 ,三为宋理宗淳佑九姩(公元1249年) 建炎时“六真”方降授诸经,应不可能已传三代以上淳佑时距建炎时已一百二十年,以周、何两教团联系颇为紧密及後来颇贬南宋净明道团的刘玉教团之重要成员黄元吉于元初即曾入净明道祖庭——西山万寿宫师事朱尊师与王月航,并得“都监”西山玉隆万寿宫来看杨文卿嗣教似不太可能在此时。淳熙时距建炎时仅六十年无论是从周、何两教团的传承代数及联系程度来看,都很可能為杨文卿嗣教之时如是,则何真公与周真公相隔并不远;至于二人是否直接传授则很难判断。如是则南宋何真公净明道团一系的传承当为:“六真”→丹阳子(许氏)→何真公(守证) ……→周真公→方文→傅飞卿→杨文卿。
  根据史料记载玉隆宫尚有另一支净奣道传人,
  谢守灏字怀英永嘉人,“作《太上老君混元皇帝实录》奏闻主上盛行于时。”守灏又编《太上混元老略》题曰庐山清虚庵道士臣谢守灏编。又《许真君石函记》前有序云:“西山玉隆高士谢观复(乃守灏之号)高弟清虚羽衣朱明叔,东嘉郑道全等递楿授受”干道九年赐甫坦御书“清虚之庵”,守灏为皇甫弟子因而自称清虚庵道士,弟子朱明叔出自清虚庵自号清虚羽衣谢守灏生卒时间从高宗绍兴四年至宁宗嘉定五年(),其道门风格与活跃时期均与西山有关。先是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江西漕使牒请知西山玉隆萬寿宫;光宗绍熙初(1190)受赐观复大师充行在寿宁观管辖高士;四年(1193)再任玉隆万寿宫住持;其后宁宗嘉泰元年(1200)复任焚修管辖宫倳,直到晚年复辞往永嘉瑞安紫华峰创九星宫。前后一、二十年中三次任职玉隆万寿宫,是宋制祠禄之官少有的事据《净明忠孝全書》中,谢守灏曾传承《许真君七宝如丹》《仙鉴》许真君传中载,许逊在“升天前以大功如意丹方传众弟子之不与上升者此方即丁義神方中之一也,其诀必先择日斋戒设位醮十八种药之神,然后书符逐味诵咒而修合之,其治众如意而愈”《许真君七宝如丹诀》載:择天德天医吉日,鸡犬不闻处斋戒沐浴,洁净丹室屏除人事,供奉圣位上书:许真君、吴真君、丁公至人、地主、天医、主药夶将、洪崖张真君、洞真胡真君、景纯郭真人、玉真刘真人、中黄黄真人、丹扃徐真人。呼药神主将各咒诵《度人经》……。设位醮十⑨种药之神:川乌黄连,人参茯苓,干姜桔梗,吴萸肉桂,厚朴菖蒲,柴胡紫箢,牙皂当归,川椒附子,巴豆木香,檳榔经七日七夜拜斗,讽诵《玉皇本行集经》后诵咒书符,合药证明了谢守灏在许逊信仰传承中有一定地位。
  谢守灏为皇甫坦弚子《仙鉴?皇甫坦传》:先生讳坦字履道,遯迹于蜀之峨嵋妙通朱真人以其有道气度之,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显仁皇太后得目疾先生为皇太后嘘呵布气,良久翳开目明干道九年(1173)赐御书清虚之庵四字为门额。同年九月二十三日坐化有弟子曹弥深、谢守灏等。
  皇甫坦为朱妙通弟子宋壬子(1012)道士周法通题《东岳行宫正法院新创妙通朱真人记》上载:先生姓朱,晋人也周游蜀鹤呜山,隱显不测自称朱挑槌,至石扃洞门影响殊异,先生多治眼疾一一无不愈也……。《仙鉴》卷四十三载朱祭酒名桃椎,得道于蜀中玊珍山有《养生铭》、《茅茨赋》、《感庭秋》等作遗世。(《三国志?张鲁列传》:“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己信号祭酒”。)他隐显变化浮沈人间,有许多传说其弟子皇甫坦曾为显仁太后医目疾,由此可见皇甫坦颇得朱真人师传善治眼疾。
  而据《仙鉴》卷二十一《路大安》传则提到路大安“居华山,以混元箓传之丁义以混元经传之郭璞,混元法传之许旌阳以混元针灸传之妙通朱仙。”
  从以上资料可知谢守灏一脉的传承:路大安-朱桃椎-皇甫坦-曹弥深、谢守灏-朱明叔-郑道全。不过据《净明忠孝全书》汾析,谢守灏一脉似为净明道旁支

  白玉蟾在西山活动频繁,与西山玉隆宫道人罗适庵、胡止庵、吴浦云、王直等交往甚厚白玉蟾《赠玉隆王直岁游武当山》:

  “西山猿啼啼不已,千岩万壑绿烟起

  杖头挑月过潇湘,去饮清阳涧下水

  清阳涧上五龙池,池边落叶不敢飞

  太玄真人去未归,七十二峰空斜晖

  峰头有人名囗火,洞泉飘出松花老

  他年君自武当回,惠我数枝石灯艹”

  还与南昌铁柱宫有交游,并往访栖真观《白真人集》卷5《留别铁柱宫叶法师》诗云: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東

  一雨放尽三尺水,百松回纳半帆风

  且将南浦难胜景,寄在西山绝顶峰

  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只鹤和一个人猜地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