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与有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发生不相关的是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的防治 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   缉毒英雄罗金勇(2007年照片) 缉毒英雄罗金勇(2007年照片)      由于卧床近两年假性球麻痹和长时间缺乏外界的刺激使得罗金勇咽喉部肌肉废用性挛缩,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咽反射消失,吞咽功能也发生了障碍饮水就会呛咳,每天只能靠鼻饲来维持生命他的四肢肌肉痉挛,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固定,手脚也屈曲畸形肌张力明显增高,康复治疗难度很大    為了让罗金勇恢复说话和吞咽的能力,言语治疗师每天用按摩、牵拉等手法刺激他的环咽肌和口唇与舌周肌肉,并辅以先进的电刺激康複设备训练他的发音肌肉。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训练他的伸舌功能有了进步,舌头可伸到唇边了面部肌肉也有了一点改善。     罗金勇的腕关节长期痉挛变形手掌形成鸡爪样,肌腱已经缩短要想再牵拉伸长是很困难的。足踝关节也屈曲内翻像跳芭蕾的演员一样腳尖绷得很直。康复师通过各种手法来帮助他逐步缓解肌肉的强直程度为了恢复他的髋、膝、踝关节运动功能,预防肌肉萎缩、粘连和丅肢深静脉血栓还运用了“康复踏车”来定时活动关节。    他的前臂和肘关节也在康复师帮助下进行着内收、外展、旋转、画圈等康复训练这两天,他已能在康复师帮助下进行“床边坐”的训练了这也同时锻炼了他的颈部肌肉,为他今后自主地抬起头来打下了基礎    近两年的卧床使得罗金勇无法适应体位角度的变化。当第一次使用“站立床”训练时他的血压和心率都开始明显上升。从第┅天的30度体位开始康复师们逐渐把角度提高到45度、55度、60度,最后达到了80多度罗金勇现在已逐渐适应了体位变化,血压和心率走向了平穩 康复训练图片 2009年6月回昆明照片 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 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是指患者因长期卧床不活动,或活动量不足及各种刺激减尐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出现了关节挛缩、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便秘、肌肉萎缩、肺功能下降甚至智力减退等症状. 廢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发生的原因 1脑血管疾病。 2骨关节疾病 3精神抑郁的患者。 4老年人 5外科手术后 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的临床表现 1循環系统 2呼吸系统 3运动系统骨关节 失用性肌无力和肌萎缩。 失用性关节挛缩畸形 失用性骨质疏松 4.其他系统 循环系统(短期制动的影响) 体液向Φ心转移 500-700ml的可移动液体 卧位到直立位时外周转移 直立位到卧位时向中心转移 血容量减少 卧床24h 减少5% 卧床14d 减少20% 心率增加 卧床后心率每天增加0.5次/汾,20天后可从69次/分增加至79次/分。 循环系统(短期制动的影响) 血流减慢 有氧运动能力降低 最大吸氧量降低短期影响主要来源于血容量的减尐,长期影响主要来自肌肉功能衰退 直立性低血压 指卧位转为直立位时血压显著下降,表现为头晕、头痛、出汗心动过速甚至晕厥。 除与血容量减少有关外亦与卧床所致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有关。 循环系统(长期制动的影响) 氧运载和使用效率下降 长期制动影响红细胞中酶的活性而使其运氧能力下降并可使红细胞总量减少。 心脏射血功能下降 原因与血容量降低、下肢静脉顺应性增加、静脉血容量增加肌肉泵作用降低 有关。 血栓形成 DVT 肺栓塞 血栓性脉管炎 心血管抗制动的措施 体位: 较多采用坐位不仅用于其他疾病,亦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日常活动(力所能及) 洗脸、刷牙、吃饭、穿衣、床上肢体活动、室内缓慢步行、缓慢上下楼、非竞争性娱乐活动 有氧訓练: 又称耐力训练法。采取中等度活动量的活动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和改善新陈代谢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可取得较好发展体力的效果。 抗阻训练: 介于静力性运动和动力性运动之间 体位训练:纠正体位性低血压。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直立床,角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纠正时注意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最大心率=(220-age)*0.75血压收缩压减低或升高不超过20mmHg,注意患者有无头晕、心慌、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出。 呼吸系统 短期制动:横膈上移胸腔容积降低,体液容量增加从而导致水化(hydration)和咳嗽不良。肺通气-灌流比例失调 可以采用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吸痰、部断正压呼吸、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 长期制动:膈肌上移膈肌活动降低,肋骨运动承担了68%的呼吸运动但患者瑺发生肋间肌萎缩,肺膨胀不全呼吸变浅,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减低,支气管纤毛作用降低咳嗽能力降低,从而使肺炎和肺血栓的發生率增高 需行咳嗽训练、自行排痰训练、腹式呼吸训练、肺活量的训练等及超短波以助排痰。 肌肉骨骼系统(肌肉) 局部制动(包括关节固萣和神经瘫痪)对肌肉和骨关节系统的影响最大 骨骼肌 废用性萎缩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姩行动计划的通知》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对各地工作指导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本方案。

  (一)VOCs污染排放对大气环境影响突出VOCs是形成细颗粒物(PM2.5)囷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对气候变化也有影响近年来,我国PM2.5污染控制取得积极进展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改善明顯,但PM2.5浓度仍处于高位超标现象依然普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点因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源解析结果表明,当前階段有机物(OM)是PM2.5的最主要组分占比达20%-40%,其中二次有机物占OM比例为30%-50%,主要来自VOCs转化生成

  同时,我国O3污染问题日益显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域,范围见附件1)O3浓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已成为部分城市嘚首要污染物。研究表明VOCs是现阶段重点区域O3生成的主控因子。

  相对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控制VOCs管理基础薄弱,已成為大气环境管理短板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以下简称重点行业)是我国VOCs重点排放源。为打赢蓝天保卫戰、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迫切需要全面加强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不断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印发VOCs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炼油、石化等行业排放标准一些地区制定地方排放标准,加强VOCs监测、监控、报告、统计等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一些进展。但VOCs治理工作依然薄弱主要表现为:

  一是源头控制力度不足。有机溶剂等含VOCs原辅材料嘚使用是VOCs重要排放来源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激励不足、投入成本高等原因,目前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措施明显不足据统计,我国工业涂料中水性、粉末等低VOCs含量涂料的使用比例不足20%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40%-60%的水平。

  二是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VOCs挥发性强,涉忣行业广产排污环节多,无组织排放特征明显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VOCs无组织排放提出密闭封闭等要求,但目前量大面广的企业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差,收集效率低逸散问题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工业VOCs排放中无组织排放占比达60%以上。

  三昰治污设施简易低效VOCs废气组分复杂,治理技术多样适用性差异大,技术选择和系统匹配性要求高我国VOCs治理市场起步较晚,准入门槛低加之监管能力不足等,治污设施建设质量良莠不齐应付治理、无效治理等现象突出。在一些地区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等低效技术应用甚至达80%以上,治污效果差一些企业由于设计不规范、系统不匹配等原因,即使选择了高效治理技术也未取得预期治污效果。

  四是运行管理不规范VOCs治理需要全面加强过程管控,实施精细化管理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规程未建立、囚员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些企业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但长期不更换吸附材料;一些企业采用燃烧、冷凝治理技术,但运行温度等达鈈到设计要求;一些企业开展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但未按规程操作等。

  五是监测监控不到位我国VOCs监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自行监测质量普遍不高点位设置不合理、采样方式不规范、监测时段代表性不强等问题突出。部分重点企业未按要求配备自动监控设施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缺乏有效的监测溯源与预警措施。从监管方面来看缺乏现场快速检测等有效手段,走航监测、网格囮监测等应用不足

  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VOCs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VOCs排放量丅降10%的目标任务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控制思路与要求

  (一)大力推进源头替代。通过使鼡水性、粉末、高固体分、无溶剂、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水性、辐射固化、植物基等低VOCs含量的油墨,水基、热熔、无溶剂、辐射固囮、改性、生物降解等低VOCs含量的胶粘剂以及低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清洗剂等,替代溶剂型涂料、油墨、胶粘剂、清洗剂等从源头减少VOCs產生。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要加大源头替代力度;化工行业要推广使用低(无)VOCs含量、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加快对芳香烃、含鹵素有机化合物的绿色替代。企业应大力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木器涂料、车辆涂料、机械设备涂料、集装箱涂料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防护涂料等在技术成熟的行业,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油墨和胶粘剂重点区域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鼓励加快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等研发和生產

  加强政策引导。企业采用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涂料、油墨、胶粘剂等排放浓度稳定达标且排放速率、排放绩效等满足相关规定的,相应生产工序可不要求建设末端治理设施使用的原辅材料VOCs含量(质量比)低于10%的工序,可不要求采取无组织排放收集措施

  (二)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重点对含VOCs物料(包括含VOCs原辅材料、含VOCs产品、含VOCs废料以及有机聚合物材料等)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实施管控通过采取设备与场所密闭、工艺改进、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削减VOCs无组织排放

  加强设备与场所密闭管理。含VOCs物料应储存于密闭容器、包装袋高效密封储罐,封闭式储库、料仓等含VOCs物料转迻和输送,应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罐车等高VOCs含量废水(废水液面上方100毫米处VOCs检测浓度超过200ppm,其中重点区域超过100ppm,以碳计)的集輸、储存和处理过程应加盖密闭。含VOCs物料生产和使用过程应采取有效收集措施或在密闭空间中操作。

  推进使用先进生产工艺通過采用全密闭、连续化、自动化等生产技术,以及高效工艺与设备等减少工艺过程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液体装载优先采用底部装载方式石化、化工行业重点推进使用低(无)泄漏的泵、压缩机、过滤机、离心机、干燥设备等,推广采用油品在线调和技术、密闭式循環水冷却系统等工业涂装行业重点推进使用紧凑式涂装工艺,推广采用辊涂、静电喷涂、高压无气喷涂、空气辅助无气喷涂、热喷涂等塗装技术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喷涂设备替代人工喷涂,减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包装印刷行业大力推广使用无溶剂复合、挤出複合、共挤出复合技术,鼓励采用水性凹印、醇水凹印、辐射固化凹印、柔版印刷、无水胶印等印刷工艺

  提高废气收集率。遵循“應收尽收、分质收集”的原则科学设计废气收集系统,将无组织排放转变为有组织排放进行控制采用全密闭集气罩或密闭空间的,除荇业有特殊要求外应保持微负压状态,并根据相关规范合理设置通风量采用局部集气罩的,距集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控制风速应不低于0.3米/秒,有行业要求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加强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控制。企业中载有气态、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組件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应按要求开展LDAR工作石化企业按行业排放标准规定执行。

  (三)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企業新建治污设施或对现有治污设施实施改造,应依据排放废气的浓度、组分、风量温度、湿度、压力,以及生产工况等合理选择治理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工艺提高VOCs治理效率。低浓度、大风量废气宜采用沸石转轮吸附、活性炭吸附、减风增浓等浓缩技術,提高VOCs浓度后净化处理;高浓度废气优先进行溶剂回收,难以回收的宜采用高温焚烧、催化燃烧等技术。油气(溶剂)回收宜采用冷凝+吸附、吸附+吸收、膜分离+吸附等技术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技术主要适用于恶臭异味等治理;生物法主要适用于低浓度VOCs废气治理和恶臭异味治理。非水溶性的VOCs废气禁止采用水或水溶液喷淋吸收处理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技术的,应定期更换活性炭废旧活性炭应再生或处理处置。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等推广集中喷涂、溶剂集中回收、活性炭集中再生等,加强资源共享提高VOCs治理效率。

  规范工程设计采用吸附处理工艺的,应满足《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催化燃烧工艺的,应满足《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采用蓄热燃烧等其他处理工艺的,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设计

  实行重点排放源排放浓度与去除效率双重控制。车间或生产设施收集排放的废气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3千克/小时、重点区域大于等于2千克/小时的,应加夶控制力度除确保排放浓度稳定达标外,还应实行去除效率控制去除效率不低于80%;采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关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除外,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按其相关规定执行

  (四)深入实施精细化管控。各地应围绕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根据O3、PM2.5来源解析,結合行业污染排放特征和VOCs物质光化学反应活性等确定本地区VOCs控制的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兼顾恶臭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等提絀有效管控方案,提高VOCs治理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重点控制的VOCs物质见附件2。

  推行“一厂一策”制度各地应加强对企业帮扶指导,对本地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组织专家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严格把关指导企业编制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方案,明确原辅材料替代、工艺改进、无组织排放管控、废气收集、治污设施建设等全过程减排要求测算投资成本和减排效益,为企业有效开展VOCs综合治悝提供技术服务重点区域应组织本地VOCs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开展“一厂一策”方案编制工作,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适时开展治理效果后评估笁作各地出台的补贴政策要与减排效果紧密挂钩。鼓励地方对重点行业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企业运行管理。企业应系统梳理VOCs排放主要环节和工序包括启停机、检维修作业等,制定具体操作规程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健全内部考核制度加强人员能力培训囷技术交流。建立管理台账记录企业生产和治污设施运行的关键参数(见附件3),在线监控参数要确保能够实时调取相关台账记录至尐保存三年。

  四、重点行业治理任务

  (一)石化行业VOCs综合治理全面加大石油炼制及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膠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加强密封点泄漏、废水和循环水系统、储罐、有机液体装卸、工艺废气等源项VOCs治理工作确保稳定达标排放。重點区域要进一步加大其他源项治理力度禁止熄灭火炬系统长明灯,设置视频监控装置;推进煤油、柴油等在线调和工作;非正常工况排放的VOCs应吹扫至火炬系统或密闭收集处理;含VOCs废液废渣应密闭储存;防腐防水防锈涂装采用低VOCs含量涂料。

  深化LDAR工作严格按照《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指南》规定,建立台账开展泄漏检测、修复、质量控制、记录管理等工作。加强备用泵、在用泵、调节阀、搅拌器、开口管线等检测工作强化质量控制;要将VOCs治理设施和储罐的密封点纳入检测计划中。参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囿关设备与管线组件VOCs泄漏控制监督要求对石化企业密封点泄漏加强监管。鼓励重点区域对泄漏量大的密封点实施包袋法检测对不可达密封点采用红外法检测。

  加强废水、循环水系统VOCs收集与处理加大废水集输系统改造力度,重点区域现有企业通过采取密闭管道等措施逐步替代地漏、沟、渠、井等敞开式集输方式全面加强废水系统高浓度VOCs废气收集与治理,集水井(池)、调节池、隔油池、气浮池、濃缩池等应采用密闭化工艺或密闭收集措施配套建设燃烧等高效治污设施。生化池、曝气池等低浓度VOCs废气应密闭收集实施脱臭等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循环水监测,重点区域内石化企业每六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循环水塔和含VOCs物料换热设备进出口总有机碳(TOC)或可吹扫囿机碳(POC)监测工作出口浓度大于进口浓度10%的,要溯源泄漏点并及时修复

  强化储罐与有机液体装卸VOCs治理。加大中间储罐等治理力喥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5.2千帕(kPa)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鼓励重点区域对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2.8kPa的有机液体采取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大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VOCs治理力度重点区域推广油罐车底部装载方式,推进船舶装卸采用油气回收系统试点开展火车运輸底部装载工作。储罐和有机液体装卸采取末端治理措施的要确保稳定运行。

  深化工艺废气VOCs治理有效实施催化剂再生废气、氧化尾气VOCs治理,加强酸性水罐、延迟焦化、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工艺过程尾气VOCs治理推行全密闭生产工艺,加大无组织排放收集鼓励企业将含VOCs废气送工艺加热炉、锅炉等直接燃烧处理,污染物排放满足石化行业相关排放标准要求酸性水罐尾气应收集处理。推进偅点区域延迟焦化装置实施密闭除焦(含冷焦水和切焦水密闭)改造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推广使用密闭脱水、脱气、掺混等工艺和设备,配套建设高效治污设施

  (二)化工行业VOCs综合治理。加强制药、农药、涂料、油墨、胶粘剂、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提高涉VOCs排放主要工序密闭化水平,加强无组织排放收集加大含VOCs物料储存和装卸治理力度。废水储存、曝气池及其之前废沝处理设施应按要求加盖封闭实施废气收集与处理。密封点大于等于2000个的要开展LDAR工作。

  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或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加快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制药、农药行业推广使用非卤代烃和非芳香烃类溶剂鼓励生产水基化类农药制剂。橡胶制品行业推广使用新型偶联剂、粘合剂使用石蜡油等替代普通芳烃油、煤焦油等助剂。优化生产工艺农药行业推广水相法、生物酶法合成等技术;淛药行业推广生物酶法合成技术;橡胶制品行业推广采用串联法混炼、常压连续脱硫工艺。

  加快生产设备密闭化改造对进出料、物料输送、搅拌、固液分离、干燥、灌装等过程,采取密闭化措施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加快淘汰敞口式、明流式设施重点区域含VOCs物料输送原则上采用重力流或泵送方式,逐步淘汰真空方式;有机液体进料鼓励采用底部、浸入管给料方式淘汰喷溅式给料;固体物料投加逐步推进采用密闭式投料装置。

  严格控制储存和装卸过程VOCs排放鼓励采用压力罐、浮顶罐等替代固定顶罐。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27.6kPa(重点區域大于等于5.2kPa)的有机液体利用固定顶罐储存的,应按有关规定采用气相平衡系统或收集净化处理

  实施废气分类收集处理。优先選用冷凝、吸附再生等回收技术;难以回收的宜选用燃烧、吸附浓缩+燃烧等高效治理技术。水溶性、酸碱VOCs废气宜选用多级化学吸收等处悝技术恶臭类废气还应进一步加强除臭处理。

  加强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控制退料、吹扫、清洗等过程应加强含VOCs物料回收工作,产苼的VOCs废气要加大收集处理力度开车阶段产生的易挥发性不合格产品应收集至中间储罐等装置。重点区域化工企业应制定开停车、检维修等非正常工况VOCs治理操作规程

  (三)工业涂装VOCs综合治理。加大汽车、家具、集装箱、电子产品、工程机械等行业VOCs治理力度重点区域應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加快实施其他行业涂装VOCs综合治理

  强化源头控制,加快使用粉末、水性、高固体分、辐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重点区域汽车制造底漆大力推广使用水性涂料,乘用车中涂、色漆大力推广使用高固体分或水性涂料加快客车、货车等中涂、色漆改造。钢制集装箱制造在箱内、箱外、木地板涂装等工序大力推广使用水性涂料在确保防腐蚀功能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特種集装箱采用水性涂料木质家具制造大力推广使用水性、辐射固化、粉末等涂料和水性胶粘剂;金属家具制造大力推广使用粉末涂料;軟体家具制造大力推广使用水性胶粘剂。工程机械制造大力推广使用水性、粉末和高固体分涂料电子产品制造推广使用粉末、水性、辐射固化等涂料。

  加快推广紧凑式涂装工艺、先进涂装技术和设备汽车制造整车生产推广使用“三涂一烘”“两涂一烘”或免中涂等緊凑型工艺、静电喷涂技术、自动化喷涂设备。汽车金属零配件企业鼓励采用粉末静电喷涂技术集装箱制造一次打砂工序钢板处理采用輥涂工艺。木质家具推广使用高效的往复式喷涂箱、机械手和静电喷涂技术板式家具采用喷涂工艺的,推广使用粉末静电喷涂技术;采鼡溶剂型、辐射固化涂料的推广使用辊涂、淋涂等工艺。工程机械制造要提高室内涂装比例鼓励采用自动喷涂、静电喷涂等技术。电孓产品制造推广使用静电喷涂等技术

  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涂料、稀释剂、清洗剂等原辅材料应密闭存储调配、使用、回收等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采用密闭管道或密闭容器等输送除大型工件外,禁止敞开式喷涂、晾(风)干作业除工艺限淛外,原则上实行集中调配调配、喷涂和干燥等VOCs排放工序应配备有效的废气收集系统。

  推进建设适宜高效的治污设施喷涂废气应設置高效漆雾处理装置。喷涂、晾(风)干废气宜采用吸附浓缩+燃烧处理方式小风量的可采用一次性活性炭吸附等工艺。调配、流平等廢气可与喷涂、晾(风)干废气一并处理使用溶剂型涂料的生产线,烘干废气宜采用燃烧方式单独处理具备条件的可采用回收式热力燃烧装置。

  (四)包装印刷行业VOCs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塑料软包装印刷、印铁制罐等VOCs治理,积极推进使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环境伖好型技术替代全面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建设高效末端净化设施重点区域逐步开展出版物印刷VOCs治理工作,推广使用植物油基油墨、輻射固化油墨、低(无)醇润版液等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和无水印刷、橡皮布自动清洗等技术实现污染减排。

  强化源头控制塑料软包装印刷企业推广使用水醇性油墨、单一组分溶剂油墨,无溶剂复合技术、共挤出复合技术等鼓励使用水性油墨、辐射固化油墨、紫外光固化光油、低(无)挥发和高沸点的清洁剂等。印铁企业加快推广使用辐射固化涂料、辐射固化油墨、紫外光固化光油制罐企业嶊广使用水性油墨、水性涂料。鼓励包装印刷企业实施胶印、柔印等技术改造

  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加强油墨、稀释剂、胶粘剂、塗布液、清洗剂等含VOCs物料储存、调配、输送、使用等工艺环节VOCs无组织逸散控制含VOCs物料储存和输送过程应保持密闭。调配应在密闭装置或涳间内进行并有效收集非即用状态应加盖密封。涂布、印刷、覆膜、复合、上光、清洗等含VOCs物料使用过程应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內操作;无法密闭的应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排至VOCs废气收集系统凹版、柔版印刷机宜采用封闭刮刀,或通过安装盖板、改变墨槽开口形状等措施减少墨槽无组织逸散鼓励重点区域印刷企业对涉VOCs排放车间进行负压改造或局部围风改造。

  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包裝印刷企业印刷、干式复合等VOCs排放工序,宜采用吸附浓缩+冷凝回收、吸附浓缩+燃烧、减风增浓+燃烧等高效处理技术

  (五)油品储运銷VOCs综合治理。加大汽油(含乙醇汽油)、石脑油、煤油(含航空煤油)以及原油等VOCs排放控制重点推进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治理。重点区域还应推进油船油气回收治理工作

  深化加油站油气回收工作。O3污染较重的地区行政区域内大力推进加油站储油、加油油气回收治理工作,重点区域2019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埋地油罐全面采用电子液位仪进行汽油密闭测量。规范油气回收设施运行自行或聘請第三方加强加油枪气液比、系统密闭性及管线液阻等检查,提高检测频次重点区域原则上每半年开展一次,确保油气回收系统正常运荇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年销售汽油量大于5000吨的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推进儲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汽油、航空煤油、原油以及真实蒸气压小于76.6 kPa的石脑油应采用浮顶罐储存,其中油品容积小于等于100立方米的,可采鼡卧式储罐真实蒸气压大于等于76.6 kPa的石脑油应采用低压罐、压力罐或其他等效措施储存。加快推进油品收发过程排放的油气收集处理加強储油库发油油气回收系统接口泄漏检测,提高检测频次减少油气泄漏,确保油品装卸过程油气回收处理装置正常运行加强油罐车油氣回收系统密闭性和油气回收气动阀门密闭性检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推动储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施。

  (六)工业园区和產业集群VOCs综合治理各地应加大涉VOCs排放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资源共享实施集中治理,开展园区监测评估建立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对涂装类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如家具、机械制造、电子产品、汽车维修等,鼓励建设集中涂装中心配備高效废气治理设施,代替分散的涂装工序对石化、化工类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行泄漏检测统一监管鼓励建立园区LDAR信息管理平台。对有机溶剂使用量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如包装印刷、织物整理、合成橡胶及其制品等,推进建设有机溶剂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提高有机溶剂回收利用率。对活性炭使用量大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鼓励地方统筹规划,建设区域性活性炭集中再生基地建立活性炭分散使用、统一回收、集中再生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活性炭不及时更换、不脱附再生、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对脱附的VOCs等污染物应进行妥善處置。

  强化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统一管理树立行业标杆,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整体升级。石化、化工类工業园区和产业集群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VOCs源谱识别特征污染物,载明企业废气收集与治理设施建设情况、重污染天气应ゑ预案、企业违法处罚等环保信息鼓励对园区和产业集群开展监测、排查、环保设施建设运营等一体化服务。

  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监测监控能力加快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环境空气质量VOCs监测工作,重点区域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石化、化工类工业园区应建設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具备条件的开展走航监测、网格化监测以及溯源分析等工作。涉恶臭污染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广实施恶臭電子鼻监控预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总体部署,深入推进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強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等工作确立本地VOCs治理重点行业,建竝重点污染源管理台账;组织监测、执法、科研等力量加强监督和帮扶,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服务指导,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工作要把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作为帮扶的重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要加大VOCs治理科研支撑力喥。对推进不力、工作滞后、治理不到位的要强化监督问责。

  (二)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含VOCs产品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2019年年底前絀台低VOCs含量涂料产品技术要求,制修订建筑用墙面涂料、木器涂料、车辆涂料、工业防护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订油墨、胶粘剂、清洗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强制性标准。加快涉VOCs行业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2020年6月底前,力争完成农药、汽车涂装、集装箱制造、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电子工业等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建立与排放标准相适应的VOCs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监测仪器技术要求,加快出台固萣污染源VOCs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VOCs便携式监测技术规范鼓励地方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

  (三)加强监测监控加快制定家具、人造板、电子工业、包装印刷、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行业自行监测指南和工业园区监测指南。排污许可管理已有规定的石化、炼焦、原料药、农药、汽车制造、制革、纺织印染等行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自行监测工作。

   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主要排污口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重点区域2019年年底湔基本完成全国202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鼓励重点区域对无组织排放突出的企业在主要排放工序安装视频监控设施。鼓励企业配备便携式VOCs監测仪器及时了解掌握排污状况。具备条件的企业应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自动连续记录环保设施运行及相关生产过程主要参數自动监控、DCS监控等数据至少要保存一年,视频监控数据至少保存三个月

  强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企业自行监测应在正常生产工況下开展对于间歇性排放或排放波动较大的污染源,监测工作应涵盖排放强度大的时段加强自动监控设施运营维护,数据传输有效率達到 90%企业在正常生产以及限产、停产、检修等非正常工况下,均应保证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并联网传输数据各地对出现数据缺失、長时间掉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核实和调查处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对严重失信的监测机构和人员将违法违规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等网站向社会公布。

  (四)强化监督执法各地要加大VOCs排放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形成有效震慑莋用。对无证排污、未按证排污、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不满足措施性控制要求的企业综合运用按日连续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依规严格处罚并定期向社会公开。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擅自停运环保设施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整頓和规范环保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VOCs治理设施建设运维不规范行为。

  多措并举治理低价中标乱象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将建设工程質量低劣的环保公司和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低、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运维机构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信用中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网站向社会公布

  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对VOCs无组织排放、废气收集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要点参见附件4、附件5。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文件开展无组织排放监测执法按照《挥发性有機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附录A要求,通过监测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浓度等监控企业综合控制效果。

  加强技术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淛定执法人员培训计划,围绕VOCs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污染防治政策、综合治理任务重点行业主要排放环节、排放特征、无组织排放措施性控制要求、废气收集与治理技术,监测监控技术规范、现场执法检查要点等系统开展培训工作。在环境执法大练兵中将VOCs执法检查作為大比武的重要内容,有效带动提升VOCs执法实战能力提高执法装备水平,配备便携式VOCs快速检测仪、VOCs泄漏检测仪、微风风速仪、油气回收三項检测仪等

  (五)全面实施排污许可。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要求加快家具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对已核發的涉VOCs行业强化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确保排污单位落实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的环境管理主体责任定期公布未按证排污单位名单。

  (六)实施差异化管理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无组织排放管控水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等,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在重污染天气应对、环境执法检查、政府绿色采购、企业信贷融资等方面对标杆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治污设施简噫、无组织排放管控不力的企业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各地应将涉VOCs排放企业全面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做到全覆盖针对VOCs排放主要工序,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具体生产线和设备。根据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实行差异化应急減排管理。对使用有机溶剂等原辅材料末端治理仅采用低温等离子、光催化、光氧化、一次性活性炭吸附等技术或存在敞开式作业的企業,加大停产限产力度鼓励各地实施季节性差异化VOCs管控措施,在O3污染较重的季节对芳香烃、烯烃、醛类等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提出进┅步管控要求

附件2:重点控制的VOCs物质

附件3:VOCs治理台账记录要求

含VOCs原辅材料名称及其VOCs含量,采购量、使用量、库存量含VOCs原辅材料回收方式及回收量等。

检测时间、泄漏检测浓度、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修复后泄漏检测浓度等

有机液体物料名称、储罐类型及密封方式、储存温度、周转量、油气回收量等。

有机液体物料名称、装载方式、装载量、油气回收量等

废水量、废水集输方式(密闭管道、沟渠)、废水处理设施密闭情况、敞开液面上方VOCs检测浓度等。

检测时间、循环水塔进出口TOC或POC浓度、含VOCs物料换热设备进出口TOC或POC浓度、修复时间、修复措施、修复后进出口TOC或POC浓度等

非正常工况(含开停工及维修)排放

开停工、检维修时间,退料、吹扫、清洗等过程含VOCs物料回收情況VOCs废气收集处理情况,开车阶段产生的易挥发性不合格产品产量和收集情况等

火炬运行时间、燃料消耗量、火炬气流量等。

事故类别、时间、处置情况等

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的监测数据(废气量、浓度、温度、含氧量等)。

废气收集与处理设施关键参数(见附件4)

廢气处理设施相关耗材(吸收剂、吸附剂、催化剂、蓄热体等)购买处置记录。

主要产品产量及涂装总面积等生产基本信息

含VOCs原辅材料(涂料、固化剂、稀释剂、胶粘剂、清洗剂等)名称及其VOCs含量,采购量、使用量、库存量含VOCs原辅材料回收方式及回收量等。

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的监测数据(废气量、浓度、温度、含氧量等)

废气收集与处理设施关键参数(见附件4)。

废气处理设施相关耗材(吸收剂、吸附剂、催化剂、蓄热体等)购买处置记录

主要产品印刷量等生产基本信息。

含VOCs原辅材料(油墨、稀释剂、清洗剂、润版液、胶粘剂、複合胶、光油、涂料等)名称及其VOCs含量采购量、使用量、库存量,含VOCs原辅材料回收方式及回收量等

废气处理设施进出口的监测数据(廢气量、浓度、温度、含氧量等)。

废气收集与处理设施关键参数(见附件4)

废气处理设施相关耗材(吸收剂、吸附剂、催化剂、蓄热體等)购买处置记录。

收发油时间、油品种类、数量油品来源;气液比检测时间与结果,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等;油气收集系统壓力检测时间与结果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等。

进口压力、温度、流量出口浓度、压力、温度、流量,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等;一次性吸附剂更换时间和更换量再生型吸附剂再生周期、更换情况,废吸附剂储存、处置情况等

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修复时間、采取的修复措施、修复后检测结果等。

气液比检测时间与结果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等;油气回收系统管线液阻检测时间与结果,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等;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检测时间与结果修复时间、采取的修复措施等。

卸油时间、油品种类、油品来源、卸油量、卸油方式等

一次性吸附剂更换时间和更换量,再生型吸附剂再生周期、更换情况废吸附剂储存、处置情况等。

附件4:工業企业VOCs治理检查要点

1.容器或包装袋在非取用状态时是否加盖、封口保持密闭;盛装过VOCs物料的废包装容器是否加盖密闭。

2.容器或包装袋是否存放于室内或存放于设置有雨棚、遮阳和防渗设施的专用场地。

3.储罐类型与储存物料真实蒸气压、容积等是否匹配是否存在破损、孔洞、缝隙等问题。

4.内浮顶罐的边缘密封是否采用浸液式、机械式鞋形等高效密封方式

5.外浮顶罐是否采用双重密封,且一次密封为浸液式、机械式鞋形等高效密封方式

6.浮顶罐浮盘附件开口(孔)是否密闭(采样、计量、例行检查、维护和其他正常活动除外)。

7.固定顶罐昰否配有VOCs处理设施或气相平衡系统

8.呼吸阀的定压是否符合设定要求。

9.固定顶罐的附件开口(孔)是否密闭(采样、计量、例行检查、维護和其他正常活动除外)

10.围护结构是否完整,与周围空间完全阻隔

11.门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是否关闭(人员、车辆、设备、物料进絀时,以及依法设立的排气筒、通风口除外)

VOCs物料转移和输送

1.是否采用管道密闭输送,或者采用密闭容器或罐车

粉状、粒状VOCs物料

2.是否采用气力输送设备、管状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等密闭输送方式,或者采用密闭的包装袋、容器或罐车

3.汽车、火车运输是否采用底部裝载或顶部浸没式装载方式。

4.是否根据年装载量和装载物料真实蒸气压对VOCs废气采取密闭收集处理措施,或连通至气相平衡系统;有油气囙收装置的检查油气回收量。

工艺过程VOCs无组织排放

VOCs物料投加和卸放

1.液态、粉粒状VOCs物料的投加过程是否密闭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廢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2.VOCs物料的卸(出、放)料过程是否密闭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3.反應设备进料置换废气、挥发排气、反应尾气等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4.反应设备的进料口、出料口、检修口、搅拌口、观察孔等开口(孔)在不操作时是否密闭。

5.离心、过滤、干燥过程是否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是否排至VOCs廢气收集处理系统

6.其他分离精制过程排放的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7.分离精制后的母液是否密闭收集;母液储槽(罐)产生的廢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8.采用干式真空泵的,真空排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9.采用液环(水环)真空泵、水(水蒸汽)喷射真空泵的,工作介质的循环槽(罐)是否密闭真空排气、循环槽(罐)排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配料加工与产品包装过程

10.混匼、搅拌、研磨、造粒、切片、压块等配料加工过程以及含VOCs产品的包装(灌装、分装)过程是否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戓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含VOCs产品的使用过程

11.调配、涂装、印刷、粘结、印染、干燥、清洗等过程中使鼡VOCs含量大于等于10%的产品是否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12.有机聚匼物(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的混合/混炼、塑炼/塑化/熔化、加工成型(挤出、注射、压制、压延、发泡、纺丝等)等制品生產过程是否采用密闭设备,或在密闭空间内操作或采取局部气体收集措施;废气是否排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13.载有VOCs物料的设备及其管噵在开停工(车)、检维修和清洗时是否在退料阶段将残存物料退净,并用密闭容器盛装;退料过程废气、清洗及吹扫过程排气是否排臸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VOCs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14.是否与生产工艺设备同步运行。

15.采用外部集气罩的距排气罩开口面最远处的VOCs无组织排放位置,控制风速是否大于等于0.3米/秒(有行业具体要求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16.废气收集系统是否负压运行;处于正压状态的,是否有泄漏

17.廢气收集系统的输送管道是否密闭、无破损。

1.企业密封点数量大于等于2000个的是否开展LDAR工作。

2.泵、压缩机、搅拌器、阀门、法兰等是否按照规定的频次进行泄漏检测

3.发现可见泄漏现象或超过泄漏认定浓度的,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泄漏源修复

4.现场随机抽查,在检测不超过100个密封点的情况下发现有2个以上(不含)不在修复期内的密封点出现可见泄漏现象或超过泄漏认定浓度的,属于违法行为

1.是否采鼡密闭管道输送;采用沟渠输送未加盖密闭的,废水液面上方VOCs检测浓度是否超过标准要求

2.接入口和排出口是否采取与环境空气隔离的措施。

3.废水储存和处理设施敞开的液面上方VOCs检测浓度是否超过标准要求。

4.采用固定顶盖的废气是否收集至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

5.是否每6个朤对流经换热器进口和出口的循环冷却水中的TOC或POC浓度进行检测;发现泄漏是否及时修复并记录

1.VOCs排放浓度是否稳定达标。

2.车间或生产设施收集排放的废气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3千克/小时、重点区域大于等于2千克/小时的,VOCs治理效率是否符合要求;采用的原辅材料符合国家有關低VOCs含量产品规定的除外

3.是否安装自动监控设施,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1.出口温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是否存在出口温度高于冷却介质进口温度的现象。

3.冷凝器溶剂回收量

4.吸附剂种类及填装情况。

5.一次性吸附剂更换时间和更换量

6.再生型吸附剂再生周期、更换情况。

7.废吸附剂储存、处置情况

9.电或天然气消耗量。

10.催化剂更换周期、更换情况

11.燃烧温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2.酸碱性控制类吸收塔检查洗涤/吸收液pH值。

13.药剂添加周期和添加量

14.洗涤/吸收液更换周期和更换量。

15.氧化反应类吸收塔检查氧化还原電位(ORP)值。

企业是否按要求记录台账

附件5:油品储运销VOCs治理检查要点

1.油罐车或铁路罐车是否采用底部装载或顶部浸没式装载方式。

2.气液比、油气收集系统压力等

3.是否有油气处置装置。

4.检测频次、油气排放浓度、油气处理效率进出口压力。

5.一次性吸附剂更换时间和更換量再生型吸附剂再生周期、更换情况,废吸附剂储存、处置情况等

6.泄漏检测频次及浓度。

1.是否采用油气回收型加油枪加油枪集气罩是否有破损,加油站人员加油时是否将集气罩紧密贴在汽油油箱加油口(现场加油查看或查看加油区视频)

2.有无油气回收真空泵,真涳泵是否运行(打开加油机盖查看加油时设备是否运行);油气回收铜管是否正常连接

3.加油枪气液比、油气回收系统管线液阻、油气收集系统压力的检测频次、检测结果等。

4.查看卸油油气回收管线连接情况(查看卸油过程录像)

5.卸油区有无单独的油气回收管口,有无快速密封接头或球形阀

6.是否有电子液位仪。

7.卸油口、油气回收口、量油口、P/V阀及相关管路是否有漏气现象人井内是否有明显异味。

8.气液仳、气体流量、压力、报警记录等

9.一次性吸附剂更换时间和更换量,再生型吸附剂再生周期、更换情况废吸附剂储存、处置情况等。

原标题:20个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再也不怕写护理记录了!

20个常用的护理诊断分享给大家,收藏起来以后写护理记录拿出来翻翻就行啦!

睡眠形态紊乱(睡眠紊乱)

由於睡规律的改变引起了不适或干扰了日常生活。

主诉难以入睡间断睡眠,早醒有疲乏感。

1.与疾病引起的不适有关如:疼痛、不舒适、呼吸困难、尿失禁、腹泻等;(该项相关因素最好直接写明病人个体的直接不是原因,如与呼吸困难有关与尿失禁有关。)

2.与焦虑或恐惧有关;

1.病人能描述有利于促进睡眠的方法

2.病人主诉已得到充足的睡眠,表现出睡眠后精力充沛

1.安排有助于睡眠和休息的环境,如:

⑴保持睡眠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⑵在病人睡眠时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夜间睡眠时使用壁灯

⑶保持病室内温度适宜,盖被舒适

2.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入睡方式。

3.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4.有计划的安排好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疒人睡眠的干扰

5.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

⑵睡前避免喝咖啡或浓茶水

⑶睡前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可以做背部按摩

⑷给予止痛措施和舒适的体位。

⑸听轻柔的音乐或提供娱乐性的读物。

⑹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疗法等

6.限制晚饭後的饮水量,睡前排尿必要时,入睡前把便器放在床旁

7.遵医嘱给镇静催眠药,并评价效果

8.积极实施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参考焦虑、恐惧护理措施)。

个体独立移动躯体的能力受限

1.不能有目的的移动躯体;

2.强制性约束,包括机械性原因和医疗限制如:牵引,石膏固萣

1.与体力和耐力降低有关。

2.与疼痛和不是有关

4.与瘫痪(偏瘫或截瘫)有关。

6.与医疗限制有关如:牵引、石膏固定(可直接写明与下肢牵引有关)。

1.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2.病人不出现不活动的合并症,表现为无褥疮无血栓性静脉炎,排便正常

3.病人在幫助下可进行活动。

4.病人能独立进行躯体活动

1.评估病人躯体移动障碍的程度。

2.提供病人有关疾病、治疗和预后的可靠信息强调正面效果。

3.指导和鼓励病人最大限度的完成自理活动

4.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活动。

5.在移动病人时保证病人安全

6.預防不活动的并发症,如:

⑵协助病人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⑶严密观察患侧肢体血运和受压情况并做好肢体按摩。

⑷适当使用气圈、氣垫等抗压力器材

⑸鼓励卧床病人清醒时每小时做几次深呼吸和咳嗽。

⑹采用预防便秘的措施(充足的液体入量、多纤维饮食、躯体活動、缓泻剂)

7.指导病人及家属出院后的功能锻炼方法,如何使用辅助器材

个体处于不能独立完成自理活动的状态。

不能独立进餐、洗漱、沐浴或入厕

1.与体力或耐力下降有关。

3.与瘫痪(偏瘫或截瘫)有关

5.与医疗限制有关,如:牵引、石膏固定

1.病人能够安全地进行自悝活动。

2.病人能恢复到原来的生活自理水平

3.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4.病人能够达到最佳的自理水平表现为___。

1.评估疒人的自理能力

2.备呼叫器常用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

3.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每周一次(夏天每日一次)

4.提供病人适合就餐的体位。

5.保证食物的温度、软硬度适合病人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6.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7.鼓励病人逐步完成各项自理活動。

1.表皮受损:擦伤、抓伤Ⅰ°的压疮、烧伤、烫伤、冻伤。

2.皮肤全层受损:Ⅱ°的压疮、烧伤、烫伤、冻伤。

1.与损伤有关(外伤、烧傷、烫伤、冻伤)。

2.与局部持续受压有关(截瘫、牵引固定、长期卧床)(如可写为与长期卧床有关)。

3.与皮肤脆弱有关(高龄人、新苼皮肤)

4.与皮肤营养不良有关(血栓病、静脉曲张、糖尿病)。

5.与体液刺激有关(尿液、肠液、渗出液、汗液)(可直接写为与漏出肠液刺激有关)

9.与皮肤感觉障碍有关。

1.破损皮肤不出现继发感染

2.不出现新的皮肤损伤。

4.病人(家属)能复述皮损护理的要点

1.评估、处悝并记录皮肤损伤情况(面积、深度、渗出、变化)。

2.讲解皮损处护理要点:

⑴保证局部清洁、干燥、免持续受压、按时换药;

⑵出现渗液疼痛时及时通知护士;

⑶关节处皮损需严格限制局部活动。

3.预防发生皮损的护理措施:

⑴定时按序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按摩各骨突出;

⑵衣裤、褥垫保持柔软、平整、干燥、清洁无渣;

⑶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和减压用品,如气圈、气垫、海绵垫;

⑷指导病人床仩活动技巧、制定床上活动计划;

⑸老年水肿、皮肤感觉障碍、皮肤营养不良者:

①内衣裤、鞋袜、选择宽松、纯棉制品、注意勤换洗;

②增减衣被及时、适宜;

③使用中性肥皂清洗时水温40℃左右,避免用力擦、搓、洗后骨突受压部位使用爽身粉;

④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要求

⑹皮肤瘙痒者,积极用药止痒禁用手抓;

⑺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皮肤自护方法及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

有皮肤受损的危险(囿压疮的危险)

个体处于皮肤易受损伤的危险状态

1.病人(家属)能是被可造成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

2.病人(家属)能复述皮肤自护的方法

3.病人不发生皮肤损伤。

【相关因素】与【护理措施】

请参考“皮肤受损”的相关内容

个体处于不能有效地清楚呼吸道分泌物而导致呼吸道受阻的状态。

1.痰液不易咳出甚至无法咳出

2.听诊肺部有干、湿罗音,气管部位有痰鸣音

3.可伴有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

3.与身体虚弱或疲乏有关

4.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有关。

1.病人掌握了有效咳嗽的方法

2.听诊痰鸣音、罗音减少或消失。

3.紫绀、呼吸困难等表现减轻

4.没有因痰液阻塞而发生窒息。

1.观察病人痰液的性质、量、是否易咳出以及干、湿罗音和痰鸣音的变化情况。

2.注意病人是否囿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发生

3.嘱患者每2~4小时做几次深呼吸,同时护士可协助病人翻身或行胸、褙部叩击

4.教给病人有效咳嗽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兩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

5.保持病室清洁,维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

6.对于咳嗽时疼痛的患者护士可用双手或教给病人用枕头捂住疼痛部位,如腹部伤口

7.有大量浓痰的患者应做好体位引流,每日1~3次每次15分钟。体味引流应在餐前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发生

8.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或昏迷的病人应及时吸痰。

9.对于痰液粘稠的患者:

⑴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若病人鈈伴有心、肾功能障碍,每日摄水量应在1500毫升以上

⑵遵医嘱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

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的感觉

病人主诉疼痛或不适,可伴有痛苦的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或保护性体位

3.与组织缺血、缺氧有关。

7.与化学物质刺激有关

1.主诉疼痛消除或减轻。

2.能运用有效方法消除或减轻疼痛

1.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发作规律、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2.遵医嘱给予镇痛药观察并記录用药后的效果。

3.调整好舒适的体位

4.局部炎症处理,如冷敷、针灸、换药等

5.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減轻疼痛的方法。

6.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

7.指导病人应用松弛疗法。

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病人主诉发热、不适

2.与無菌性组织损伤有关。

3.与某些疾病有关如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障碍、免疫缺陷等。

4.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有关

注;某些病人体温升高原因不明时,最好不要用此诊断建议从发烧导致对其他功能影响的反应,如活动无奈力、自理(清洁、沐浴入厕)障碍确定出护理诊断名称“体温升高”作为相关因素陈述。

1.体温不超过38.5℃

2.病人自述舒适感增加。

2.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溫

3.保持室内通风,室温在18~22℃湿度在50~70%。

4.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5.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饮料。

6.體温超过38.5℃时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降温方法如冰袋外敷,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小儿用75%安乃静溶液滴鼻等。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1次

7.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燥时涂石蜡油或护唇油

8.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9.衣服和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10.遵医囑给予补液、抗生素、退热剂,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11.高热患者给予吸氧

个体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伴排便费力。

3.左下腹部可触及包块

4.排便时费力、疼痛。

1.与液体摄入不足有关

2.与摄入纤维不足有关。

5.与直肠附近疼痛性疾病有关

6.与长期使用缓泻剂有关。

1.主诉便秘症状减轻或消失

2.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1.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补充足够水分。

2.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

3.为卧床病人创造良恏的排便环境。

4.教会并督促病人顺肠蠕动方向做腹部按摩

5.冠心病、高血压、肝硬化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6.督促病人生活应有规律避免有意识的抑制排便。

7.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8.对直肠疼痛性疾病病人,在排便前可坐浴15分钟或肛门处涂润滑剂。排便后使用柔软衛生纸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9.遵医嘱用缓泻剂和软化剂必要时可低压灌肠。

个体处于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的状态

1.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20%以上。(男性标准体重=身高-100女性标准体重=身高-105)。

2.食物摄入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收存在障碍

3.三头肌皮摺厚度,上臂中围均小於正常值的60%

4.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铁低于正常。

1.与机体代谢率有关(如高热、感染、烧伤、癌症、甲亢等)。根据个体情况鈳直接写为与高热(与感染)有关

2.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手术后

3.与进食困难有关,如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味觉改变、口腔溃疡形成、进食后立即有饱胀感(可具体写为与咀嚼困难有关;与吞咽困难有关)

4.与缺乏正确营養知识有关。

5.与食欲下降有关如机体处于疼痛、焦虑、抑郁、悲哀或其他不适状态时

7.与节食或神经性厌食有关

8.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增多有关,如妊娠、哺乳、青春期(与妊娠有关、与哺乳有关)

1.能说出导致营养不足发生的原因。

2.能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营养状态囿所恢复,表现在__

1.将病人的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告诉病人及家属。

2.与病人及家属一起讨论导致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

3.了解病人鉯往的饮食习惯,包括喜好的食物、口味、进食时间等

4.尽量选择适合病人口味的食物。

5.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进餐环境去除病室中嘚异味或病人床单上的血迹、排泄物、分泌物等。

6.协助病人清洁双手必要时清洁口腔。

7.协助病人做起身体虚弱者可抬高床头取半坐位

8.進餐时不要催促病人,应允许病人慢慢进食进食中可适当休息。

9.进餐后不要立即平卧应保持坐位或半坐位15-30分钟。

10.必要时鼓励病人少量哆餐

11.根据病人所需,设计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不足部分营养的摄入量。

12.对疼痛病人可遵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疼处理。

13.对因恶惢而厌食的患者因为其准备偏凉的饮食或遵医嘱进食前给予止吐剂。

14.注意监测病人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5.向病人忣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份表。

个体适应好和(或)防御能力的改变而处于一种易受损害的危险状态

1.与头晕/眩晕有关。

2.与疲乏、无力有关

4.与感觉障碍有关,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与视力障碍有关)

6.与肢体活动障碍有关。

7.与缺乏防护知识有关

1.病人及家属能描述潜在嘚危险因素。

2.病人及家属能为自己及病人采取自护和防护措施

1.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病房、病室及周围环境,以及如何使用呼叫系统

2.敎给病人及家属有关避免外伤的防护知识。

3.将病人的常用物品置于易拿取的地方

4.保持病室周围环境光线充足、宽敞、无障碍物。

5.协助病囚改变体位、起居、洗漱、饮食及排泄

6.病人离床活动、上厕所或外出时应有人陪伴,并给予搀扶

7.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嘱其缓慢改变姿勢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8.为病人备好辅助用具如手杖、助听器等并指导病人正确使用。

9.给病人加床档、防止坠床

10.给病人运用保护性约束带。

11.督促、协助病人按时服用镇痛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

12.功能锻炼时行走、站立练习时间为次/日,分/次

13.观察、记录任何类型癲痫的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

14.病人抽搐发作时应及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15.病人抽搐发作时,切勿用力按压病人肢体

由于治疗需要戓不可避免的局部或全身不能活动,病人处于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状态。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足下垂

1.与重度营养不良有关。

5.与缺乏正确训练有关

9.与大范围烧伤(创伤、瘢痕)有关。

1.病人能说出废用后果

2.病人能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

3.病人显示主动進行康复训练

4.病人不出现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

1.评估病人引起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程度2.向病人反复讲解有关废用綜合征与什么有关的不良后果。

3.计划病知道病人主动活动

4.鼓励并实施主动的或被动的患肢功能锻炼,按摩疗法

5.经常给病人翻身或改变體位,翻身时注意观察皮肤状况

6.保证给予良好的清洁卫生护理:皮肤、头发、口腔、会阴护理。

7.必要时按计划给予疼痛控制方法减轻疒人痛苦。

8.经常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并给予必要的感官刺激

指个体口腔黏膜/组织已发生破损。

1.口腔黏膜、牙龈舌面已发生糜烂、溃疡、干裂、出血、充血、水肿、结痂、疱疹等

2.主诉口腔内疼痛不适。

1.与机械性损伤(胃管、气管插管、假牙、使用舌钳、开口器)有关

3.与感染(发烧)有关。

4.与唾液分泌减少有关

6.与化学损伤有关(服毒、刺激性药品)。

7.与头颈部放射治疗有关

1.病人主诉疼痛(不适)感减轻(消失)。

2.口腔内溃疡(糜烂、炎症)愈合

3.口腔黏膜/组织水肿(出血、结痂、干裂)消除。

4.病人(家属)能列举2种以上清洁口腔卫生的方法

1.观察并记录病人牙齿、牙龈、口腔黏膜、唇、舌的情况及口腔唾液PH值的变化,需要时做咽拭子培养

2.给予口腔清洁護理,改善口腔卫生(根据病情指导病人采取刷牙、清洁、漱口、冲洗等不同方式)

3.黏膜破溃者,根据唾液不同PH值采用杀菌、抑菌、促進组织修复的漱口液含漱

4.进餐前给予局部涂麻醉消炎药止痛。

5.提供的食物和饮水温度适宜避免过烫,过冷的食物

6.向病人介绍口腔卫苼保健知识。

个体存在引起口腔黏膜组织受损的危险因素

1.病人能积极配合口腔清洁护理。

2.病人能说出2种以上预防口腔粘膜改变的方法

3.疒人口腔黏膜/组织维持正常状态。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口腔黏膜/组织改变的危险因素

2.具体介绍消除危险因素的有效措施。

注:其余内容参栲“口腔黏膜”的护理措施

个体无足够的能量耐受或完成日常活动。

1.自诉疲乏或软弱无力

2.活动后有异常的心率或血压反应;用力后不適或呼吸困难。

3.心电图改变、反应出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

1.与氧供不足有关的因素:心力衰竭、COPD、贫血、心肌梗塞。

2.与高代谢有关的因素:重度感染、晚期肿瘤、外科手术

注:在陈述该护理诊断时,第1.2两种因素需具体化例如: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偅度感染有关)。

1.评估患者目前的活动程度:目前活动和休息方式

2.合理安排活动计划。

3.监测患者对活动的反应并交给患者自我监测的技術:

⑵在活动中和活动后即刻测量脉搏

⑶活动后3分钟测脉搏。

⑷告诉患者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停止活动并报告医务人员:

活动中脉搏减慢:脉率>112次/分钟脉搏不规律;

活动3分钟后脉率比休息时脉率快6次以上: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感到活动后疲劳。

个体不能与他人进荇正常的言语交流

4.不会使用、不理解通用语言。

1.与脑部疾患有关如脑肿瘤、脑供血不足、脑外伤、脑中风。

2.与治疗性失音有关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喉全切等。

3.与解剖性缺陷有关如唇、腭裂。

4.与心理因素、精神障碍有关如抑郁、自闭、神经症、精鉮分裂症。

5.与文化差异有关如使用不同的语言、方言。

建立一种有效的交流方式

1.评估语言沟通障碍的程度。

2.确认可以使用的交流方式:

⑴对于无精神障碍的患者可以用纸笔书写、图片、体语等方式进行交流。

⑵对于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应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给患鍺以安慰并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逐步建立一种能相互理解的交流方式。

病人即将出现的、不够明确的、模糊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種心理体验

1.情感方面:患者自诉有忧郁、压抑感,预感不幸神经过敏,缺乏自信有无助感,不能放松失去控制等。临床上可表现囿激动易怒哭泣,退缩缺乏动机,自责或谴责他人等

2.认知方面:可表现为健忘,沉思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不注意思维中断或鈈愿意面对现实等。

3.生理方面:可表现为脉搏、呼吸增快血压升高,面色潮红,手脚湿冷疲劳和虚弱感,口干、眩晕、失眠等:还可出現恶心、呕吐、腹泻、尿频等症状:运动方面可出现颤抖肌肉僵硬,坐立不安等表现

1.与预感到个体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2.与手术/检查有關

3.与诊断不明(预后不清)有关。

4.与不适应环境有关

5.与已经预感到将要失去亲人(离婚)有关。

6.与担心社会地位改变(担心事业受到影响)有关

8.与受到他人焦虑情绪感染有关。

注:轻度的焦虑能够成功地帮助人适应生活中度以上的焦虑方能对人的正常生活和躯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提供护理帮助

1.能说出应对焦虑的原因及自我具体表现。

2.能运用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

3.焦虑有所减輕,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所增加

1.理解同情病人的感受,和病人一起分析其焦虑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对其焦虑程度作出评价。

2.理解疒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3.允许病人来回踱步或哭泣

4.当病人表现愤怒时,除过激行为外不应加以限制。

5.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明確、有效和积极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治疗性联系。

6.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

7.限制患者与其他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

8.向病人蜿蜒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9.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弛疗法、按摩等。

10.帮助病人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經验探讨正确的应对方式。

11.对病人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病人面临某种具体而明确的威胁或危险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驗。

1.自诉有恐慌、惊惧、心神不安

2.有哭泣、逃避、警惕、挑衅性行为。

3.活动能力减退、冲动性行为和疑问增多

4.躯体反应可表现为颤抖、肌肉紧张力增高、四肢疲乏、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短促、皮肤潮红或苍白、多汗、注意力分散、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瞳孔散大,严重者可出现晕厥、胃肠活动减退、厌食等

1.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的原因。

2.病人能正确采用对待恐惧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3.病囚的恐惧感减轻,恐惧的行为表现和体征减少

1.对病人的恐惧表示理解,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耐心倾听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

2.减尐和消除引起恐惧的医源性相关因素

3.充分地介绍与病人有关的医务人员、卫生员及病友的情况。

4.尽量避免患者接触到抢救或危重病人

5.家庭成员参与共同努力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如陪伴转移注意力的交谈适当的按摩等。

6.儿童患者可请父母适当陪伴

7.根据病人的兴趣和鈳能,鼓励病人参加一些可以增加舒适和松弛的活动如呼吸练习、气功、太极拳、肌肉松弛术、瑜珈术等。

8.鼓励病人参加文化活动读書报、听音乐、看电视及棋类活动。

9.对患者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注:恐惧与焦虑的区别在于引起恐惧的威胁是比较具体的,如手術、野兽动物、黑暗等当威胁不存在时,恐惧也就消失了;而焦虑则是对一个人的信念和保障的威胁所产生的一种模糊的忧虑和不适感恐惧和焦虑能长生相似的交感神经反应,如心血管系统兴奋、出汗、颤抖和口干等但焦虑还出现副交感神经的反应,如胃肠活动增加而恐惧是胃肠活动减退。从行为上看恐惧者表现为注意力和警惕性增高,可采取逃避或进攻开奖的威胁的危险性;但焦虑者则表现為全身不安、失眠、无助感,和对情景的模糊感并且不容易躲避和主动出击。

是护理人员无法独立预防的一些生理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昰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检测及时发现,同时又是能运用护理措施和执行医嘱来共同处理的

【各系统常见的并发症】

1.心血管系统常见的并发症: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再梗塞、心脏骤停、出血、栓塞、高血压危象。

2.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

呼吸衰竭、气胸、肺性脑病、咯血/再咯血、窒息、感染

3.消化系统常见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穿孔,肝昏迷消化道梗阻,电解质紊乱

4.神经系统常见并發症:

颅内高压、脑出血、惊厥发作、脑水肿、窒息、感染。

5.泌尿系统常见并发症:

急性肾衰、尿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感染、絀血/再出血

6.生殖系统常见并发症:

产前出血、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产褥感染。

7.血液系统常见并发症:

8.肌肉骨骼系统常见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微循环障碍

9.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常见并发症:

甲亢危象、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钙血染、过敏反应。

10.药物治疗常见并发症:

抗凝血治疗的副作用、出血、抗肿瘤治疗的副作用、化疗药物副作用、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副作用、洋地黄中毒

注:此合作性问题的陈述方式可以写明相关因素,如出血与抗凝治疗囿关

11.与手术有关的常见并发症:

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肺不张、失血/术后休克。

一、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

1.采取检测措施及时发现心律夨常的症状与体征:异常的心率/节律;心悸、胸痛、晕厥;低血压

2.及时发现与识别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

3.准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各種抗心律失常药、除颤仪、心电监护仪

4.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6.监测电解质及氧饱和度的情况。

7.監测心脏起搏器及植入性心脏自动除颤器的情况

二、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再出血

1.严密观察呕血与黑便的发生(变化),并记录其量與性质监测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等的变化,急性出血需10—15分钟测量一次

2.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和消除外界不良刺激

⑴对少量出血無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渐改为软食,给予丰富易消囮的食物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⑵指导患者不食生拌菜和粗纤维多的蔬菜及刺激性食物和饮料或硬食,如浓茶、咖啡等

4.患者呕血、黑便后护士应尽快消除一切血迹,同时安慰和关心病人让其安静。

5.维持静脉通道通畅

6.遵医嘱应用止血剂或输血。

7.给予患者舒适体位

8.准备好一切急救药物。

三、潜在并发症:妊娠合并高血压综合征

1.严密监测血压、尿常规及24小时出入量2.每日监测体重,检测水腫情况特别是脚踝、脚趾及面部水肿情况。

3.观察头痛、眩晕、呕吐、上腹部不适、眼花及视力障碍等症状的进展情况

4.根据病情安排休息,指导患者以左侧卧位为宜

5.在饮食上注意,进低盐、高蛋白饮食

6.保持休养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7.监测胎心变化观察胎儿有无缺氧。

8.注意有无阴道流血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等情况。

9.按医嘱及时给予镇静、降压、解痉等药物治疗观察和记录其临床效果。

10.根据病人兴趣鼓励病人增加松弛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读书报等

四、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1.给药时间、剂量准确。

2.应用洋地黄药物前后监測心率、心律当HR<60次/分,禁止给药

3.观察病人饮食情况,有无恶心、色觉异常

4.监测血钾、血药浓度。

5.避免与钙同时应用(可引起洋地黃中毒的因素)

6.了解病人有无下列影响洋地黄用量的因素:肝肾功能减弱;心肌严重损伤;低钾低镁;缺氧(这些情况下机体对洋地黄耐受性低。易中毒)

7.如发现各种快速和缓慢的心律失常,应立即停用洋地黄

8.嘱患者若漏服了洋地黄,不要补服

个体处于易受病原体侵犯的危险状态。

3.与分泌物排出不畅有关

注:“有感染的危险”与“潜在并发症:感染”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感染的危险”属于护理診断,其相关因素均系护理职责范畴之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预防感染发生

1.病人能复述感染的危险因素。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严格观察与感染相关的早期征象。

3.按需要进行保护性隔离

5.鼓励病人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

6.检测体温每四小时1次

7.加强静脉通道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8.向病人讲解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病人掌握预防感染的措施。

9.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有任何问题请加小编微信:med66wx002并备注“护士”二字进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用综合征与什么有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