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比发达国家三大产业比重落后120年,真的吗

未来十年,中国农业的投资机遇在哪里?
稿源:钛媒体
我国农村和农业相比发达国家非常落后,但是落后意味着巨大的机遇,特别是农业的根基土地制度不断松绑,农业模式发生质变的时候。
当你置身于中国的一线城市,你会发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其现代化程度不输给任何一个国际都市。是的,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伴随着商品化和城镇化同时进行的。四十年的发展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建成了一个又一个比肩欧美的现代化城市。同时我国工商业、IT业的水平也足可以媲美欧美。可是当我们来到中国的乡村,这里却是另一番场景:经济落后、人情社会、空心村等等。城乡差距的鸿沟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拉越大,在中国城市接近欧美的同时,中国的乡村却跟发达国家的乡村相差甚远。我们的农业也落后发达国家很多。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我们的农产品经常滞销;我们没有几个像样的农产品品牌(同样的猕猴桃,新西兰的佳沛可以是国产价格的十倍);跟国外规模化农业比没有任何成本优势(比如即将再度入华的美国牛肉出厂价在10元一斤)。落后,也是机遇落后从另一个角度看,那就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因为落后的差距就是成长的空间。在我们习惯了用千亿市场、万亿市场来形容一个充满机遇与诱惑的行业时,我们很难用一个具体的规模来形容中国乡村及农业的市场。虽然我们可以大致量化农业市场的份额,但是整个乡村的发展空间同城镇化几乎是同量级的。但是在觊觎这个市场的同时,我们要先看清楚农业及乡村的现状,分析造成落后的原因,深入探寻未来的趋势,这样才能真正抓住中国农业投资的机遇。现状以及原因我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乡村人口约6亿,农户均耕地面积约3.4亩。在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下,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主要是中小农户。中小农户并不见得就落后,落后的是大部分中小农户分散经营而且农技农法落后。从事生产的多为老人,年轻劳动力少,具备新兴技能的农户少,生产很少有整体规划,很少有协作和交流。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大多数是“绿色革命”以来的石油化学农业,即主要依赖农药化肥规模单一种植的农业模式。而这种化学工业农业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衰落。在这样的基础上,优质的农产品就少,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而优秀的农企也很少,更缺少像越光、佳沛、新奇士这样的农产品品牌。(中国农村/农业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原因和现状是复杂的网络结构,很多情况下互为因果,这种状况是不能用MECE原则来分析的。)造成现状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有两个因素或许是核心。第一是现行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不仅仅是农业的核心,更是社会、政治的核心,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治乱兴衰,都跟土地制度息息相关。新中国的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制,到人民公社公有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流转,再到现在的三权分置的演变的过程。三权分置是去年提出的。三权分置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目前农业发展中关于农地的问题。分散的中小农户生产模式在效率上是低下的,而且不利于新农技的推广。同时,一批下乡/返乡的新农人虽然具备新农技新思想,但是只是享有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在法制并不健全的乡土社会,土地流转经营合同很难给技术性新农人长期稳定经营的保障。农业不像工商业或IT业,农业是长期投资,而且跟土地结合紧密,不是说搬场就搬场的,特别是发展生态农业,仅土壤改良就需要1-5年的时间。同时在没有长期意识的前提下,租用农户自然会采取掠夺式的生产方式,挖空了土地资源,破坏了土壤和环境。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才出台了给流转经营权更多保障的三权分置政策。目前三权分置是国务院办公厅发的指导意见,具体的实施仍需要看各个地方政府。第二是石油化学工业农业模式。当今世界主流的农业模式是石油化学农业,这个模式有两大特点。第一,在物质和能量输入上跟石油挂钩,农机的运作靠石油,农药化肥靠石油;第二是靠大规模单一种植来提高生产效率。最适合这种模式的是美国,因为石油是跟美元挂钩的,同时美国有大面积的农场,而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都是大公司。这种模式,我们自然比不过美国。石油化学农业模式在早期为农业增产,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包括解决我国温饱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模式的诸多弊端遭到了社会各界的诟病。石油化学农业模式注重的是产量和生产效率,却在产品品质,隐性饥饿,环境等方面有诸多问题。可以说,石油化学农业在早期对我国粮食增产解决温饱做出了贡献,但是并没有让我们的农业及农产品有国际竞争力,同时又造成了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产品品质下滑等多方面问题。制度制约,模式落后等等诸多原因造成了我国农业和乡村落后的局面。趋势与机遇落后就意味着成长空间,就意味着机遇。我们从几个方面做假设,如果这些假设成立,那么农业领域有着多少的成长空间呢?A)扩大规模,寻求经济规模(Economies of Scale)来降低成本。这个规模可以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这将会带来诸多环节的成本降低。B)生态农业技术可以提高综合产出。比如稻间鸭,可以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鸭子和鸭蛋等的产出;比如果林养鸡,可以在果林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鸡和鸡蛋的产出。C)精准/智能农业技术可以提高产出,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比如精准土壤探测+复合肥改良土壤,可以最低成本增强土壤肥力,增加综合产出,提升产品品质。D)生物农业技术可以让育种更加精准,减少成本和缩短时间;生物技术还可以让C3光合作用变成C4光合作用,提高太阳能转换率;生物技术还可以让不具备固氮功能的植物可以固氮。E)农业领域也会出现BAT这样的新兴互联网公司。F)农产品品质提升,物流冷链技术进步,消费升级,将会造就农产品品牌化的黄金时代。上面几项中,任何一项都可以给行业带来至少10%的增长,有的甚至是成倍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上面我们看到的还都是狭义的农业。农地赋予我们的价值并不只是产出的农产品,土地是我们生活的根基,在土地之上更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商业生活。同时,一个农业系统的产出也不仅仅是农产品,这个系统可以兼具美景、兼具教育的功能,同时提供多元化的产出。当我们把基础农业生产搞好了,环境搞好了,自然而然的可以发展一产带动二产、三产的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就发展起来了。有了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基础,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新的乡镇建设也就发展起来了。这两者的发展空间跟我们的城镇化建设几乎是同一个量级的。这可以说是广义上农业发展带给我们的机会。市场和机遇是在那里的,但是有两个重要因素决定这个市场和机遇成熟的时机,这两个因素就是土地制度和农业模式。A:土地制度的趋势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始终在不断的改革中演进,尽管学界及业界关于农地应该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存在争论,但是土地制度朝着更有利于农业经营者长期稳定发展的方向演进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因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这方面不能落后,随着全球贸易更加开放,我国的农业将更加赤裸裸地迎接国际农业的挑战,所以政府和民间一样迫切的希望探索出更有利于农业长期发展的制度。农地简单的市场化和私有化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这牵扯到整体的乡村规划,牵扯到防止工商资本进行非农化的土地兼并和投机炒作,更牵扯到6亿农民在土地变迁后的就业问题。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演变必然是地方试点,缓步践行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模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你从事的农业项目既可以产出好的农产品(有产量、有品质),同时对环境是友好的(无污染、可持续),而且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你大可不必在政策上有太多的顾虑,“达康书记”自然会来找你。B:农业模式的转变目前农业的主流模式依然是石油化学农业,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实际的农业生产。但是这个状况正在发生质的转变,未来农业的方向是生态农业和生物农业。尽管主流学术界质疑生态农业的产量低和成本高,认为生态农业无法满足2050年人口达到90亿时面临的粮食危机。那么生态农业是否未来的趋势,还需要我们摆脱线性投入产出的思维,而是系统性的看问题。农业涉及一个物质循环系统和一个能量转化系统。物质循环是“人-农作物-自然环境”的循环,能量转化是直接或间接的转化太阳能。如果从这两个系统看,倡导生态循环、物种多样性和轮种的生态农业肯定比化学农业有优势,不管是是物质循环的效率还是能量转化的转化率。(图片对比:石油化学农业VS生态农业的全面对比,文章发表于自然杂志,))而目前生态农业的产量低和成本高主要是因为现代生态农业(传统生态农业即古代农业有几千年的历史)只有短短数十年的历史,基础理论不完备,而且相应的技术不完善。比如很多生态农业从业者没有精密的进行土壤地力和肥力的探测,没有科学的土壤改良,没有高效的堆肥和废物循环设施,等等。这种情况下,跟有着百多年历史的化学工业农业比,自然产量低成本高。好在国内外有一批肯在这个行业钻研的前行者为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了榜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学教授米格尔·阿尔铁里(Miguel A. Altieri)就提出生态农业的能量转换率比化学工业农业的高出近10倍。我国中科院蒋高明教授在山东的弘毅生态农场的实践也得出多样的生态农业产量不比化学工业农业低,而且在经济效益上是其8倍,这些数据发表在自然子刊ScientificReports上(DOI:10.1038/srep23816)。在生产实践上,我国也有两个典型的案例,一个是**生态农庄(为了避免广告嫌疑略去名称),在不到300亩左右的农地上,农林牧渔,种植养殖都有。这里有着巧妙的生态设计,比如传统的有机堆肥耗时而且不好控制,那么这里种植康复利来吸肥(康复利是吸肥能量很强的植物,无需熟肥,也不怕肥烧),然后把康复利的叶子打碎作为液体肥使用。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转化效率高,解决了以往有机肥成本高而且吸收效率低的问题。**农庄的特色是利用各种生物的综合特性来为我们服务,也就是用生物设计代替工业设计。另外一个案例是**有机(为了避免广告嫌疑略去名称),该企业通过科学的土壤修复以及微生物技术提高了土壤的地力和肥力,同时通过独有的循环装置解决了传统有机堆肥和废物循环方面效率低和不稳定的问题。**有机通过适当扩大规模,在产品达到欧盟有机标注的同时保持着跟石油化学农业接近的产量和生产成本。四大板块方向是确定的,趋势是必然的。下面我们从具体的四个板块看都有那些机遇。板块一:土地资源跟土地相关的,有两个投资领域:土地流转市场及相关服务。A:土地流转市场(50万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我国农业用地96.8亿亩,其中耕地20.27亿亩、园地2.16亿亩、林地37.96亿亩、牧草地32.9亿亩。流转之后,这些土地的价值是多少呢?以20亿亩耕地来说,按目前每年¥500/亩的流转租金,每年就有1万亿的租金市场,如果按照目前30-50年的承包使用权,那就是30-50万亿的市场价值。如果再算上园地、林地、牧草地,也都是万亿以上的市场价值。这些还没有包括宅基地市场。从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的有三类主体:乡镇土地流转中心,土地经纪人和土地流转电商。未来交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模式将会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土地流转O2O电商。投资土地流转电商是这个行业的一个方向。目前国内土地流转电商有十多家,真正活跃的在5家以内,未来或许会在竞争和兼并后存活下3家。各个跟电商合作的线下流转综合服务中心同样具备投资价值。这个行业的风险一方面来自政策的不明朗,另一方面来自土地流转交易的特殊性质。因为尽管土地流转市场整体份额很大,但是农用土地流转交易跟城市商住地产交易不同,农用土地流转是重决策低频次交易,这决定了流转市场的资金周转率不高。B:相关服务市场(千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市场的发展。涉及土地流转相关的服务主要有:土地测评服务,土壤测评服务,农地评估服务,交易法务服务,土地金融服务,农业规划服务和农庄规划服务等。鉴于一般行业的服务市场份额会占整体市场的10%左右,因此涉及农地流转的服务市场会在千亿左右(按照一年租金市场计算)。但是,尽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鉴于整体土地流转市场也是在起步之中,服务市场只有在主题市场成熟后才会有真正的发展。目前各种想法服务大都是跟随土地流转交易做增值服务,未能形成规模性的专业服务产业。板块二:农业技术/模式(千亿)生态农业、智能/精准农业、生物农业这三类农业模式/技术将会为具体的农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和提升品质。我国农业总产值在10万亿元,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增产、降成本和提升品质每年可以有约10%的空间,因此在模式转变和技术提升上有千亿近万亿的市场规模。我们来具体看下每种农业模式/技术具体的创新领域。A: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本质是让农业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效率更高,以及对外部能源利用的转化率更高。生态农业有五项基本原则:1. 增强生物质(biomass)的循环,优化养分补给,平衡养分流程。2. 通过管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增强微生物活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友好的土壤环境。3. 通过微(小)气候管理、水收集和土壤覆盖来最小化生产流程中日照、空气和水的损失。4. 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物种的多样性。5. 增强多样生物/物种之间有益的互动和协同,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优化和产出服务。生态农业的常见应用:1. 作物轮作:通过作物轮作为作物提供持续的养分,同时打破病害、虫害和杂草的生命周期。2. 混种: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混种系统,通过足够的空间上的接近,不同作物之间进行互补或者竞争,从而增加产出。3. 林下农业:在树林或果林下种植一年生作物,同时也可以养殖禽畜等动物。通过这样增强多样物种见的互补。(朴门农业中的食物森林)4. 作物覆盖:在果林下用豆科或其他一年生作物覆盖,通过这个来增强土壤肥力,通过生物控制来防止虫害(培养天敌或者驱虫、吸虫),同时调整果林的小气候。5. 种养结合:种植养殖结合可以最大化生物质的产出和优化生物质的循环。6. 循环装置:堆肥技术,秸秆处理技术,等等。7. 生态土壤改良:生态防虫条带。8. 生态设计代替工业设计:比如免灌溉设计,比如长短根系搭配种植设计。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投资,一是寻找那些提供专项生态农业技术服务的企业;二是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企业或农庄。此领域投资需要注意的风险:要注意生态农业技术在不同外部环境下如何调整;各项技术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拒绝玄学或哲学作为理论依据;专项技术要具备可操作性,不可以用提高生产成本和降低产量为代价,因为成熟的生态农业技术应该跟石油化学农业相比成本和产量相差不多。B:智能/精准农业智能/精准农业是借助现在的科技手段,结合农艺学,来为我们的农作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产出。智能/精准农业前端是各种智能探测装置,包括无人机、摄像头、卫星、田间探测装置、智能穿戴(禽畜)等获取农田的实施数据(包括图像)。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终端服务器,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对这些数据(包括图像)进行机器学习,农业和人工智能专家会设计不同的算法模型。经过人工智能的辨别,这些原始的数据就变成了有效的信息,比如哪里的庄家生病了,得了什么病,哪里缺水了,哪里的果子快熟了可以采摘了,哪个牛没有吃饱等等。变成有用信息之后,在发指令给智能操作终端,完成操作,比如,按照最优化的方案进行补水补肥,让智能机器人去采摘水果,用无人机精准的打药等等。智能/精准农业最近几年在国外发展比较快,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创业公司。全球知名的风投机构CBinsights在今年评出100家农业创新公司,并认为这些创新公司正在撼动以往农药化肥和种业主导的农业大公司(有趣的是,很多这些创业公司背后都有几大农业公司的投资)。下图是这100家农业创业公司,这些公司里面除了部分是涉农管理和农业交易外,大多数都是跟智能/精准农业相关的企业。我国智能/精准农业刚刚在起步阶段,投资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最重要的标准是该技术的成熟度,可提升空间,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度,以及计算具体的投入产出比。C:生物农业生物农业有多种定义,我们这里指的是微生物农业。微生物的研究在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特别是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这些研究重塑了我们对人体健康的认识,也让我们在应对癌症肥胖病等方面有了突破型进展。可以说人体微生物学对医学发展是划时代意义的。相比于在医学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在农业领域,微生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意味着更多的机遇。微生物及微生物组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环境方面:微生物可以修复土壤,恢复土壤活力,减少重金属污染,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微生物还可以净化水质,清除空气中有毒气体。农作物生长:微生物可以促进农作物吸收营养物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这些都不会像化学药剂和激素那样污染环境和农产品。除草和杀虫:微生物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都可以有效的除草、杀虫杀菌,而且不会对害虫的天敌产生威胁,不污染环境和农作物。养殖业:微生物发酵可以把很多农业废料变成家畜的饲料,比如秸秆就经微生物发酵变成优质饲料,此技术改变了畜牧业耗粮的特征。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是有机肥的一大进步,比化肥、精致有机肥、农家肥等有着诸多优点。投资微生物农业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因为我们对自然界的微生物认知太过于狭小,即便是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也无法全面破解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投资微生物农业同样需要看该技术在不同环境下的成熟度,因为很多微生物发挥作用是特定的微环境之下的。板块三:企业、品牌与市场土地和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农产品的品牌与市场以及农业企业方面有哪些机会。新农企(百亿-千亿)中国的农企正在从一个时代跨越到另一个时代,这两个时代环境大为不同,不同的时代背景将造就不同特色的农企。第一个时代:农业的要素和资源不够市场化,在要素和资源不够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容易形成集权式企业和惟上的企业文化。第二个时代:农业的资源和要素逐步市场化,同时互联网开始对这个行业渗透,并且直逼上游。在更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将会涌现一批更具创新活力,组织架构更能体现农业核心技能的企业。新农企将会不断的争夺市场并挑战老农企的权威,老农企面对挑战也将开启改制并积极地跟新农企合作。这一点很像电商以及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我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有35家,总市值约数千亿;新三板农业企业76家,总市值403亿。投资新农企,未来十年的增值空间在百亿至千亿的规模。时代变革为投资带来了机遇,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的地方将更容易培育出新农企:1.构成该行业核心要素的市场程度高;2. 新技术以及互联网对该行业的影响力高;3. 产品或服务更容易流通和推广。农产品品牌化我国农产品正在面临一个品牌化的黄金时期。在此之前,我们的农产品大都是按照品类来销售的,如果有品牌也一般是区域公用品牌或者是厂商品牌,很少有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化的品牌。这一方面是因为优质的农产品不多,同时消费水平不足。(图示:农产品品牌的演进与升级)随着农业的升级,产品的升级以及消费的升级,农产品将会开启一个品牌化的黄金时期。更多的农产品将会由区域品牌、厂商品牌上升至渠道品牌和消费品牌。(图示:农产品品牌打造的三维空间)在投资和打造农产品品牌化的时候要注意影响品牌打造的三要素:产品、消费和渠道。如上图所示,XYZ分别代表产品、消费和渠道。X轴:产品附加值。高品质和标准是品牌化的基础,在此之上,附加值越高的产品越容易品牌化;Y轴:消费辨识度。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是否会考虑品牌,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一般不考虑品牌;Z轴:渠道依赖度。仓储物流等依赖度低的产品适合厂商直接做消费品牌,反之,更依赖渠道的,适合做渠道品牌。打造品牌要根据不同的XYZ值选择不同的品牌战略。品牌有品牌价值,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同样可以很高。比如美国的新奇士除了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外,新奇士品牌的无形资产也高达10亿美元。相信,中国农业的各行各业也会出现新奇士这样的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电商(千亿)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从产地经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多级批发商,最后到销售终端。这种模式环节多,效率较低,信息不对称。电商能够有效地打破信息不对称,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电商渠道和传统渠道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我国农产品每年有数万亿左右的交易额(2016年约5万亿),农产品电商的渗透率在3%左右,预计未来5年,农产品电商的市场可以达到5000亿的规模。如上图所示,农产品电商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高速增长期;复合增长期和成熟期。年为高速增长期,这个时期冷链物流从无到有,电商高速发展,高品质农产品不断被市场挖掘,中高收入人群成为消费主力。这个阶段各个农产品/ 生鲜电商的战略要务是拓展市场,故大部分不盈利。到了2016年,冷链物流发展没有那么快了,优质的农产品也发掘的差不多了,中高收入人群市场渗透也达到瓶颈,因此进入缓慢的增长期。这个时期市场将会淘汰掉一批同质化竞争者,不同模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一般不会超出3家,留下的凭借口碑的积累形成渠道品牌。农产品由于本身产品的复杂性,导致其跟3C数码服装类电商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该领域创业失败和投资失败的数不胜数。笔者曾经总结过农产品/生鲜电商的三大定理(原文标题《是谁在主导生鲜电商市场的沉浮?》),对流通路径,产品选择以及模式选择做了系统的分析,此处不再赘述。板块四:广义农业田园综合体,新乡村建设最后说下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建设,也就是广义上的农业。基础农业搞好了,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二产和三产,这就是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搞好了,就有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立体产业根基,以这个产业根基为基础,可以发展周边配套工商业、金融业、教育医疗和服务业等,也就是新乡村建设,或者再大一点就是现在常说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建设为代表的广义农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空间如同当初的城镇化一样大,这里面既有农业的增长,相关二产三产的增长,以及土地的升值。虽然增长空间巨大,但是投资田园综合体和小镇建设却风险更大,这里面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由于农村土地在半市场化时存在巨大的价值洼池,很多综合农业项目都是借农业的名义来进行商业地产开发的,即便农业做的不好,也可以从这个价值洼池中盈利。但是,这是一种短时的行为,因为从土地升值得到的是账面上的增值,这个增值可能会是3-5年,但是之后,如果项目没有形成稳定的基础产业支撑,无法发展配套产业,没有发展就业,价值洼池也就被慢慢稀释了。所以,综合农业项目开发,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基础农业要搞好,二是形成内生增长。搞好基础农业在板块二、三里面提到了。那我们说下内生增长。农业综合项目通过休闲旅游等方式吸引都市人群前往消费,这是通过外来方式增长收入,但是休闲旅游是短暂的非长期的。要形成长期的稳定增长,需要形成让非农人口下乡置业和创业的环境,形成稳定的非农经济。如何形成这样的环境,关键是形成相对都市的比较优势,比如: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新鲜健康的食物,针对儿童的自然教育等。如果这些都做好了,农业投资也就显示出真正的意义。(特别感谢小团山香草农庄的郭中一教授、特石生物科技的韩农董事长、玫瑰资本的平洪涛总裁以及浦东农发集团的张文波博士对本文的指导和帮助!)【作者:郑伦,公众号“田野观察AgriReview”,个人微信zhenglun9519】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中国农业生产能不能效仿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中国农业生产能不能效仿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能吧,现在的国情,中国那么多的农民,再说就是中国的农业没有发达国家那么集中分布,你看美国,什么玉米带,畜牧带,而且还有地形上的因素,所以要想仿效发达国家,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还头就是合理的土地管理,
过多的劳动力去哪儿………
或许会在将来吧
主要是科技问题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发达国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中国农业落后发达国家100多年
我的图书馆
中国农业落后发达国家100多年
& & 一个国家连最基本最基本:安全食品、清洁空气、社会诚信、基本住房、医疗看病、小孩上学、天价墓地......都无法保证,一个扶不起老人的社会,一个物欲横流,充满功利、暴力、侮辱的社会,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畸形社会,一个权贵主义的特权社会,一个充满不公平社会,还整天鼓吹什么和谐社会、中国梦、国民幸福指数、无聊的所谓的GDP,又有任何意义?
&5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农业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由于体制机制以及农业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2013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与日本落后约120年。&
  在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看来,中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并不低。在我国,小麦、水稻单产的水平还是很高的。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玉米单产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但与之相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美国是中国的90多倍,日本和法国是中国的100多倍,巴西也比中国高。至此,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和“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的尴尬境地。&
  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则需要进行国际比较,以2008年为例,在农业现代化的各项指标中,大约有2%的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4%指标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4%的指标为初等发达国家水平,61%的指标为欠发达国家水平,一半指标属于欠发达国家水平。&
  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3项指标进行计算,截至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日本相差100年,与韩国差36年。&
  即使是从中国本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农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2008年,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低约10倍,农业现代化水平比工业现代化水平低约10%。&
  报告指出,除了科技水平,农业经济实际上和农业制度、农业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农业观念等多方面紧密相关,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滞后也跟多种因素有关。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评论指出,报告所说的中国的农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腿长是谷物单产高,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腿短是农业生产率低,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7%。一条腿长,长腿是代表我们的技术;一条腿短,短的就是我们的制度和体制。&
2006年,日本朝日啤酒、住友化学和伊藤忠商事三家公司合资在山东莱阳租种1500亩地种粮养牛。日企不施农药化肥,主打无害产品。由于不采用化学手段,日企田地产量仅为当地人所种田地的一半,5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并成为当地农民的笑柄。(7月12日《新京报》)
5年来,这家公司已成为当地农民的笑柄,不仅不施肥打药、放任庄稼自己生长,还放着许多空地不种、让农民们看着心疼。明明施点肥就能迎来好收成,明明除除草就能多收三五斗,可他们偏偏不。所以,在当地农民眼里,这家日本公司过于迂腐、倔强,不懂中国“国情”,当然会沦为笑柄。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日本人不是傻子,他们“傻”自有“傻”的道理。他们傻?还是我们才真傻。诚如这家公司的副总前岛啓二所说,“按照日本的古训,‘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土之前先育人’(他们)最看重土壤的品质。虽然莱阳土地肥沃,但经过化肥和农药的洗刷,土地已退化,前几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土壤的恢复上。”所以说,日本人之所以不施肥、不打药、包括让土地“荒着”,都是在让土地积攒力量、以其恢复生产。
从日本人对待土地的态度,其实不难发现这里面蕴含着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想。
遗憾的是,在我们当下的农业生产中,这种传统而又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地被短期利益、眼前利益所遮蔽。农民们对药物过度依赖、向土地过度索取,导致大量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在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思想牵引下,我们丢掉的又何止是健康的食品,随之而来的还有公德心的沦丧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地种完了,子孙怎么办?粮食被污染了,别人的身体怎么办?环境被毁了,未来怎么办?这些问题在短期利益面前早已被人们抛诸脑后。从食品源头开始、到加工产业、销售产业……每个人都被这种短视利益驱动往食品里加一点“毒”,最终只能导致整个社会资源的全面枯竭与道德标准的一再退守。
而日本人在农场上的纯天然、让农作物自然生长的办法,短期看来可能是不赚钱甚至赔钱,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经营理念注定生产出的产品趋于“无公害”、“绿色”,这对吃惯了毒米毒菜毒肉地沟油苏丹红,喝惯了低标饮用水、牛奶的中国人来说,吸引力可想而知。对习惯用化肥农药增产的中国农民来说,对那些习惯以“国情”为借口制劣贩劣的乳品的政府官员企业来说,日本人这么另类的做法,确实是匪夷所思。日本人种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合格牛奶倒掉,这不是笑谈,不是人家比我们傻,而是在用高标准对我们的农业和食品工业提出了挑战——首先,这是对中国食品安全低劣现状的警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食品工业制假贩假,大量添加有毒物质,制造了无数人间灾祸;而中国大多数普通人收入仍很低,填饱肚子是头等大事,讲究不起质量,于是各种怪病丛生;而日本人却在向我们示范该怎样种地怎样制奶制油,日本一直在改变了我们生产生活方式。此时,全球的外资品牌,正在鲸吞国人自己出让的庞大市场。
最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葆有了土地不断再生产的能力,不至于因为过度施肥而再也产不出果子。
无害产品,就已经很有吸引力了,又兼之不施农药化肥,如是生产出的粮食,特别放诸于食品安全频出的一个整体环境之中,就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 & 因是之故,在华这家日企生产的粮食受到网友们的交口称赞,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但真正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当这家日企以一种近乎原始的方式种植这些粮食时,竟然被当地的农民视为笑柄,仅仅是产量低一项,恐怕就是当地农民无法认同的,所以我们看到,当地农民都在等着看日企的笑话。
& & 我以为,这才是这则新闻最大的看点,就是中日两国对待农产品的态度,这一涉及人体健康的产品生产理念与价值判断实际上是迥然不同的,更准确些说,完全是南辕北辙的。为什么人多地少的日本,反而会以这样一种较为自然的原始耕作方式来生产粮食,这个问题才真正耐人寻味。
日本人在农场上的纯天然、让农作物自然生长的办法,短期看来可能是不赚钱甚至赔钱,但是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经营理念注定生产出的产品趋于“无公害”、“绿色”,这对吃惯了毒米毒菜,地沟油、苏丹红,喝惯了低标牛奶的中国人来说,吸引力可想而知。最关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葆有了土地的不断再生产能力,不至于因为过度施肥而再也产不出果子。
& & 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日企虽然在华租地种粮,但遵循的标准却是日本的,这个标准在中国被称为“绿色壁垒”,看看这个名词,恐怕就知道日本对于生产出的粮食,有着怎样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日本标准从来就是世界最严格的标准。而这个标准,远远高于我们市面上那些所谓的“绿色”“无公害”的产品。
& & 换言之,则意味着我们所见的国内的“绿色”“无公害”,完全是低端化标准生产出来的,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许构不成食品安全问题,但肯定跟天然、自然、绿色或是无公害沾不上边,既然要求是低端的,那么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必然是低端的。
& & 当然,以如此贴近自然的方式生产出来的粮食、水果与牛奶,价格自然是不菲的,也是据报道,“朝日绿源的牛奶每升定价22元,是国内牛奶价格的1.5倍。他们生产的草莓每公斤定价120元。5年前,朝日绿源的草莓在上海上市,刷新草莓价格纪录。”我想,高价格就是高品质产品最好的回报。也因为这样,这家日企的负责人在连续5年亏损的情况下依然乐观。但这并不意味,我们不走高价路线就可以放弃了对质量的追求,或者说只追求产量而放弃质量。不是每个消费者,都可以轻松地选择高价格高质量的农产品,但并不代表他们的盘中餐就只能是农药化肥滥用而生的产物。
& & 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低端市场,产品质量都应在安全线范围内。就算我们不学日企这种“极端”的不施农药化肥的做法,最起码也要保证使用的农药和化肥是合理、安全的。这是我们的相关部门,也是我们多数企业所要学习和反思的。
& &也许,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食品最重要的是质量和安全性,至于谁生产的,已经不那么重要。近年几次中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摩擦,都有人扯起“爱国”大旗,鼓吹抵制购买“敌国”厂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但抵制日货、抵制家乐福并没有起到什么大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买卖行为和意识形态、民族情绪等越走越远。要想在市场中取胜,唯有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
&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重恶劣,早已没有任何安全一样食品可以供人畜食用。早已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本土消费者,中国企业与政府也早已死猪不怕开水烫。如果这种势头得不到扼制,那真是给了国外企业大举占领中国市场的机会,很多跨国企业四处寻找商机,他们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正虎视耽耽。 日本企业是品质代名词,日本食品企业更是安全权威代言,是世界品质和安全最高严格的国家,远高于国际标准,他们看到中国无安全食品巨大背景后的大产业,对此中国企业却还在继续做和卖有毒食品,未来可想而知,日本将会控制中国人饭碗。
& & 我国食品出现这么多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不知道后果,而是人人都知道造假制劣会搞乱市场,最终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但谁都只顾自己捞一把再说,反正后果不是一个人承担,如果他人这样做而自己不做,别人得了好处自己到头来也要受其害,不如自己也“随波逐流”。
& & 作为市场主体,可自取其咎,但真正的市场都拱手让人了,他们却不能自己全承担后果,真正承担后果的还是我们的政府。
& & 如果我国很多农产品都由外国企业来提供,第一个后果是国内很多农产品生产者可能失业。尽管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但毕竟农村不少人的收入,还靠农业生产来获取。现在建设新农村,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发展农业。一旦本土农业萧条,农民生活困难,政府就会承受重压。&
& & 我国消费者还可能承受高消费。日本跨国公司处心积虑,承受那么多年的亏损,他们是要挽回的,而且还要追求高回报。一旦他们完全掌握了定价权,本土消费者无还价能力,政府的调控也难起作用。届时,本土消费者将别无选择。
& & 所以,我们的政府应该提高警惕、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中国市场还是中国人说了算。对跨国公司由“销售商”变身“农场主”,有国内专家表现出了担忧,提出政府要加强管理,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但维护农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出路,还在于加强监管,改变食品安全现状,树立起消费者对国产食品的信心,但这点做起来相当相当困难,可以完全想象未来中国食品与其它行业一样完全由外资掌控,如果内外品牌品质影响的差距太巨大,政府也可奈何。&
& & 日企产品的销量正以每月20%的速度递增,他们日益按近自己的设想。我们是该下决心,彻底医治食品安全问题了。
可以说,日本人的种植模式,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坚守,还是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担当的坚守。可惜的是,在眼前利益面前,中国人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却在金钱和利益面前逐渐扭曲。这样看来,我们感觉人家是笑柄,人家是否会嘲笑我们的无知与浅陋呢?
到底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传统,到底应该怎样对待那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甚至怎样对待我们的道德良心……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反思,想清楚这些事,估计我们就不会把日本人的这种生产方式当做笑柄了吧?
我们来看中国食品安全恶劣到什么程度&
&一个达到中国国家标准水果,在中国达标的水果在日本再洗50遍还是依然远远没有达标。 原因在于:种子、土壤、种植过程都严重污染,从源头就严重有问题,无论最后一个环节如何清洗都无法改变这个充满毒素的水果,而我们却每天依然被逼或无知自以为是的都在食用。
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相比,中国的食品标准严重混乱、严重无序、严重落后。
现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10年以上标龄的占1/2,个别甚至已超25年以上未修订。历史沉疴、行业利益、交叉繁琐的行政程序造成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严重落后。
  标准低,还“打架”
  484与222,890相比,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为后者的0.0022%,但这就是农药残留限量指标项目中,中国与日本的差距。
  这仅仅是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冰山一角。最近随着明治、森永、雀巢知名品牌婴儿食品中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中外检测标准不同的争议,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低于国际标准的质疑再次升温。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与国外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相比,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仅少,而且很多标准低人惊人,以致引发诸多国际贸易纠纷。
  目前,食品国际标准和分析方法主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简称CAC)、国际卫生组织等发布。其中,CAC成立于1961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建的政府间组织。
  截至2009年,CAC已制定了8000多个国际食品标准、3274个农药残留限量、1005个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但这一国际标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2006年实施的鲜冻禽肉国家标准,只有土霉素与CAC的规定一致。中国的国标与国际标准,尤其与日本标准差距最大,如己烯雌酚(一种环境激素),日本规定的残留最高限量是0.001毫克/公斤,而我国国标是0.25毫克/公斤,相差250倍。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斌介绍,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只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而联合国食物与农业组织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2522项,美国多达4000多项,日本则高达4.5万多项。
  以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例,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日本首先将水果分为干果、鲜果、硬果和软果等,其中鲜果又分苹果、香蕉、葡萄、柑橘等,每一种农产品对应各自不同农药限量标准。
  在日本食品标准中,苹果有260多种、梨有180多种、白菜有160多种、芹菜有130多种、菠菜有130多种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国内与国际有机食品标准要求不接轨,造成了农产品连续出口受阻。”张正斌说。我国绿色食品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和A级。AA级比A级食品在各方面标准都要严格,与国际接轨,而A级符合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需求,业内戏称是“吃不倒下岗职工”。
  标准落后只是一方面,更让食品企业、研究者无所适从的是标准的“打架”。
  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四大类,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仅果蔬这一类行业标准,就分布在农业、林业、商检、商业、轻工、供销6个主管部门。“一些标准互相重复,另一些重要标准却是空白。”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工程师颜丽说。
  在农业部发布的农业标准NY/T833-2004《草菇》和原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商检标准SB/T《草菇》中,颜丽发现,有些地方用不同的定义各自进行归类,甚至用相反的指标进行互相矛盾的界定。
  同一类食品国标、行标重复的情况也比较突出。以金霉素为例,在GB16869国标中,规定的残留量为1毫克/公斤,而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标准为0.1毫克/公斤。在其它标准规定中,金霉素在肉中的残留量为0.1毫克/公斤,在肝中为0.3毫克/公斤,在肾中为0.6毫克/公斤。
  修修补补30年
  “我们以前根本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去年开始才逐渐清理旧的标准,重新制定。所谓的食品安全标准只能说是食品卫生标准,目的是食品干净卫生,并不太科学。”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贮藏保鲜与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唐书泽教授说。
  1980年代末,中国开始逐步颁布各类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此前的国家标准很多是感官、净化指标。在最近5年,两部重量级法律才逐渐出台:2006年的农产品质量法,2009年的食品安全法。
  30年间,中国食品标准仅有过三次大范围的颁布和修订。据颜丽介绍,现行标准的标龄在10年以上的占了1/2,个别的标准甚至已超过25年未修订。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但我们事实上都没有做到,更没有严格遵守和执行。
  也正是这30年,CAC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上最权威,也是各国唯一的食品安全参考标准,出版食品法典13卷,并每2年召开一次国际研讨会。
  我国与标准制定有关的部门有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涉及的标委会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标准从计划到发布,需要多个部门协调,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如农业部发布了140多种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规定,但目前仅发布了其中50多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曾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往往标准低一点,就有大量企业被放进去,标准一高,一些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就会被淘汰。“我们的某些标准恰恰是迁就了一些落后企业。”
  2003年,卫生部在发布《全国食品标准年发展计划》时就指出,我国的3400项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
  直至2006年底,农业部等九部门出台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 23%提高到55%。不过,即便如此,国内外差距仍非常巨大。
  2010年卫生部开始了食品标准的大清理。截至2011年4月,已发布172项新的国标,包括乳品安全标准68项、食品添加剂标准102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项(包括66种农药残留限值),废止了食品中锌、铜、铁限量标准。
  不过,尽管业界呼吁修订国标,但在记者采访的十多名食品标准专家中,几乎没有一位同意将标准迅速提高到CAC、日本或者欧盟标准。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食品检测分委会委员王强认为,标准制定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消费者需要,二是产业要求。
  毋庸置疑,旧的标准应彻底更新,但应修订成什么样的标准?颜丽提议,要让大部分的企业“踮踮脚,跳一跳都能够到”。
最大问题是中国企业缺乏诚信,这是最主要病症,一个国家社会缺乏最基本的诚信,什么事情都会做不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是中国企业家经常毛病习惯,为了赚钱丧失人性道德,罔顾法律,践踏尊严。如果政府不下决心整治黑心企业,重塑人性道德,重建诚信经营,中国可能将成为最可怕最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
&最近日本检测出中国生产的蔬菜农药残存超标47倍,这样的作物为何可以通过国内的检测以作出口?我们本希望对中外食品的农药残存标准做一次简单对比,但由于所谓“绿色壁垒”的存在,这样对比并不科学。然而我们发现,中国农残量检测项目数量与日欧美等国存在令人震惊的巨大差距,许多重要指标在中国并不在检测之列,这也许是造成如今局面的重要原因。于是我们决定用数据图表的方式将这一事实呈现。
【有关蔬菜苹果中农残检测项目数量】
日本奈良县在12月24日检测出中国生产的青菜农药残留量超其规定标准的47倍,这种超标的农药就是“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该农药主要用于苹果的杀菌。苹果是中国第一大水果,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27.9%,目前使用农药仍是最主要的苹果病虫害防治措施。但就中国目前对苹果中农残量监测的项目只有6项,日本是中国的近160倍。
【有关黄瓜中农残检测项目数量】
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量以根部为最,其次是茎部,然后是叶和果实,但黄瓜是例外。因其生长环境湿度大易发病虫害,因此一般用药量比普通蔬菜更大。2008年-2009年绿色和平组织曾对京沪穗三城多家大型超市的水果蔬菜抽检显示,黄瓜是农残量排名第一位的蔬菜,共含有4-13种不同农药残留。对此卫生部专门做出过回应称农残其实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而实际上中国农残检测项目只有10项,比日本少58倍多。
【有关蘑菇中农残检测项目数量】
蘑菇漂白”事件让菌类食品安全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很多人认为蘑菇基本不会用到化学药品,但这仅限于野生蘑菇。在人工栽培的环境中,蘑菇也有多发病,需施用农药控制,例如常见的“褐腐病”等。但是在对蘑菇的农残检测项目中,中国只有1项,而日本有180项。目前我国残留农药的主要类型是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这些农药残留会在人体内累积,最终导致身体细胞发生癌变。
【有关菠菜中农残检测项目数量】
菠菜的国际标准中,农药残留限量种类涵盖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而我国的菠菜标准中不但没有除草剂限量标准,而且检测项目的数量少于欧盟、日本和美国;中国菠菜及制品中限量标准之间衔接性差、种类和数量不统一。菠菜对土壤中“毒死蜱”的残留具有生长吸收作用,并且与土壤中的残留浓度呈正相关。作为生活中常见绿叶菜类的菠菜,其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应该更加严格才对,而中国的检测项目比日本的检测项目量,要少50余倍。
在当日会议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损耗是日本等发达国家的20倍以上。
据陈文玲介绍,目前整个物流成本占制造业生产成本的40%至60%,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平均比例是40%,而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为2%,相差20倍之多,甚至更低。
她表示,物流成本和物价的关联度越来越大,今年物价上涨与物流成本有很密切关系,要解决宏观经济中的价格问题,就要解决物流体系顺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深层次的问题.
《国产有毒食品大全》国人必备完全手册!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农业落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