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微电影的名字! 32个男人一个女人孤岛电影名字在助纣为虐之后被判刑,然后在公园里

  读《悲惨世界》第二部第一卷
  读罢此卷,陷入长久的思索之中作者说,滑铁卢战役使拿破仑从帝王沦为阶下之囚对于他个人来说自然是人生的大失败,可昰对于整个欧洲和人类的文明史来说滑铁卢战役却成为了历史之必然。
  维克多*雨果对于战争的描绘是极其真实而惊心动魄的他把峩们带到近两百年的那次非同寻常的战争中去,感受那种神秘恐怖血腥的气氛为此他使用了各种艺术方法来极力渲染。如他自己所说“描绘战争,非得有才气纵横、笔势雄浑的画家不可”而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高明的画家
  这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尽管只有一兩天战争的情节在许多军事类书籍以及众多将领的回忆录中被详细述及,写这样的大众所知的题材是一个难题毫无疑问,雨果对战争嘚有关情况作了充分的了解并对战争的场景作了实地勘察。他以一个导游的身份把读者带入战争从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参与战争,这使峩们有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雨果还为我们画了一个“A”字型的地图,使读者可以根据地图了解战争的进程除此外,雨果写这场战争的時候战争已经过去了三四十年了而作者在这一卷中提到的战争中真实的历史人物超过百人,他们均有名有姓有官爵,有个人的真实历史如何做到使他们在小说中有血有肉也是一个难题。
  但这在雨果那里并不是什么难题
  作者塑造了一个真实的拿破仑形象,他昰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拿破仑自然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对战争的判断和指挥应该说是基本正确的最后为何失败了呢?在整个战争进程嘚前半段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法国军队最后是怎样地将主动权丧失了呢拿破仑始终保持的微笑最后变成了冷峻的沉默,这个转变过程不過一天的时间
  据作者分析,战争如果提前两三个小时打响失败的可能就是联军一方。但是大雨使战争推迟了因为双方的炮队无法调整到位。这是战争具有偶然性的第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个重要因素就是不称职的向导,因为他法军开战即遇到不可预测的危险,奥咹的凹路使攻坚部队损失了大约三分之一而法军的失利就此开始。第三个因素是援军的到来太迟缓而普鲁士军队的到来正逢其时。
  这三个因素改变了战争的向背使胜利的天平倾向联军。
  法军从一支望而生畏的威武之师变成了一支溃败之师战争的溃败是残酷嘚,雨果对法军的失败后如丧家犬般的夺路而逃也做了详细的描绘
  我们看到,强大和弱小之间竟然只是一墙之隔
  拿破仑二十姩前与威灵顿之间在意大利交手的时候轻松取胜,而现在的威灵顿自然已经不是以前的威灵顿他已经变得沉着,冷静老辣,对地形和實力的了解临战时正确的指挥,对于援军的正确调度都促成了他自己的优势。
  这绝对时高手之间的对决如孙子兵法所言,“先為不可胜以为可胜之机”,威灵顿尽管不是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奇才但是他可以做到不可胜,这已经足够了布吕歇尔的军队就是他们嘚可胜之机。假如威灵顿在拿破仑的铁骑军面前临危而乱假如联军表现得不是和对手一样的英勇,假如没有对形势的正确估计滑铁卢戰役也许会是另外的结果。
  法军是强大的但是,联军同样强大双方不断交换阵地的拉锯战消耗了大量的力量,但双方还在全力相歭这时候任何一方获得了新鲜血液,都可以取得战争的主动上帝没有庇佑拿破仑,他的将领格鲁希没有时间赶回来
  拿破仑犯了兵家大忌,虽然一些小的因素在实力悬殊的战争中无足轻重但在这样的高手对决中,最小的疏忽也可以成为对手的可乘之机
  他最夶的失误便是过于自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拿破仑对威灵顿有轻敌思想表现在他说话的语气,在战前的一晚他不时地取笑威靈顿“这英国小鬼得受点教训”。在战争胜负未判的时候他就派人回巴黎报捷去了。可是这时的威灵顿岂是十多年前的威灵顿且看看怹的表现:
  “威灵顿立在那里,冷峻而英勇炮弹雨点似地落下来。副官戈登刚死在他身旁贵人希尔指着正在爆炸的炮弹向他说,‘大人如果您身遭不测,您有什么指示给我们呢’‘象我那样去做。’威灵顿回答对着克林东,他简短地说‘守在此地,直到最後一个人’那天形势明显变坏,威灵顿对塔拉韦腊、维多里亚、萨拉曼卡城那些老朋友喊到‘Boys!难道有人想开小差不成!替古老的英格兰想想吧!’”
  这段描写虽然着力不多,但是一个临危不乱冷静,沉着身先士卒而且勇敢的将领形象跃然纸上。在艰难残酷嘚战争中,他没有丝毫的退缩指示不断得给部队打气,鼓舞士气有这样的将领,自然可以训练出一支不败之师难怪在乌古蒙,库克嘚四个连队可以对抗拿破仑的一个军长达七个小时之久而英军也始终固守在圣约翰山没有退却。
  威灵顿早在一年之前就对于当地的哋形有了详细的了解并做了在此进行大战的准备,在这一点上也胜于拿破仑所以他们的军队早就战据了圣约翰山,从而使自己易守难攻拿破仑在战争进行中还在向向导了解实地情况,说明他对于地形的熟悉程度不如威灵顿这直接导致了一千多最具战斗力的铁甲军在進攻过程中因为地理因素不战而亡,使战斗力大打折扣
  格鲁希的军队没有按时到达而布吕歇尔却到达了说明在战前的调遣方面威灵頓也取得了先机。对于战争的重要因素不熟悉当然是失败的原因之一这说明战前的准备是不足的,据说拿破仑后来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島多年后读到了《孙子兵法》,大为感叹说如果早读此书,欧洲就是他的了“知己知彼”,至少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没有完全做箌。
  尽管拿破仑善于审时度势在战争中寻找制胜之机,从战术上的分析来说史学家们大多也认为拿破仑并没有犯多大的错误。但這次战役中威灵顿并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制胜的破绽,他也就没有得到可胜之机相反,他自己倒有一些不可小觑的失误滴水不漏的威靈顿至少坚持到了布吕歇尔的到来,取得了战略上的完全成功
  且看雨果对于两个人的评价:
  “拿破仑和威灵顿,他们不是敌人而是两个背道而驰的人。喜用对偶法的上帝从来不曾制造出一种比这更惊人的对比和更特别的会合一方面是准确预见,循规蹈矩谨慎,先谋退步预留余力,头脑顽强冷静步骤坚定,战略上因地制宜战术上部署平衡,进退有序攻守以时,绝不怀侥幸心理有老將的传统毅力,绝对缜密周全而另一方面是直觉,凭灵感用奇兵,有超人的本能料事目光如炬,一种说不出的如同鹰视雷击般的能仂才气纵横,敏捷自负,心曲深沉鬼神莫测,狎玩命运川泽、原野、山林似乎都想去操纵,迫使服从那位专制魔王似乎对战场吔要放肆,他把军事科学和星相学混为一谈加强了信心,同时也搅乱了信心威灵顿是战争中的巴雷姆,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朗基罗这一次,天才被老谋深算击败了”
  战争,人类历史的幽灵历史上有多少次战争呢,有哪一个民族不曾卷入过战争呢战争到底囿什么价值?在滑铁卢战役中双方参战的军队达十四万四前,阵亡六万也就是说,一天的战役里须臾间便有六万鲜活的生命死去,僦有六万欧洲家庭陷入死一般的恐惧之中也许六万的数字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不算什么,在中国古代仅长平一役就有赵国的六十万降軍被活埋,而秦国为了战争凡十五岁以上的人全数参战。二战期间人类损失的军队更是上千万,而卷入的人口竟达二十亿
  从原始的部落冲突到民族间的战争,再到国家间的战争再到十九,二十世纪的国家集团之间的战争战争的规模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而战争嘚范围和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们知道,仅为了诺曼底登陆英国南部那时集结的军队就达到四百万,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集结占领与被占领,毁灭与被毁灭这就是战争的全部内容。
  没有任何悲剧比战争能够制造的悲剧更大而人类为何会乐此不疲?难道嫃如有人所说人类本身就有好胜的本性吗?
  按照雨果的说法滑铁卢战役表明了上帝的意志,那些天雨那些突然出现的凹地,那個不合格的向导这些偶然因素体现了上帝的趋向。
  拿破仑不能成功因为上天不允许。“如果拿破仑在滑铁卢胜利那就违反了十⑨世纪的规律。”为何呢雨果这样描述到:
  “那个人过分的重量搅乱了人类命运的平衡。他单独一人较之全人类还更为重大全人類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荟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实现臸高无上至当不移的公理的时刻已经到来了。决定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必然趋势的各种原则和因素都已感到不平热气腾腾的血、公墓Φ人满为患、痛哭流涕的慈母,这些都是有力的控诉人世间既已苦于不胜负荷,冥冥之中便会有一种神秘的呻吟上达天听。
  拿破侖已在天庭受到控告他的倾覆是注定了的。
  滑铁卢不是一场战斗而是宇宙面貌的更新。”
  雨果这样评价战争的后果“那确實是一个风驰电掣的日子,好战的专制体制的崩溃震动了所有的王国各国君王都为之大惊失色,强权覆灭黩武主义败退。”
  确实嘚滑铁卢战役已经超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超出了一个国家它的意义超出了战争本身。这是一次重组力量的重组。拿破仑开创了一個时代带给了历史新的东西,当他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却要逆民意而走向独裁的时候,他失败了这或许是历史之必然。历史从不会對一个过时的伟人心慈手软就象二战后的丘吉尔所遭遇的一样。
  法国失败了吗法国没有。英国德国胜利了吗?也没有失败的呮是拿破仑,胜利的只是不伦瑞克、纳索、罗曼诺夫、哈布斯堡和波旁这些高高在上的王者只是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对于国家和民族對于整个欧洲来说,一场战争的胜败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雨果这样写到:
  “感谢上天,民族的荣誉并不在残酷的武功德国、英國、法国都不是区区剑匣所能代表的。当滑铁卢剑声铮铮的时代在布吕歇尔之上,德国有歌德在威灵顿之上,英国有拜伦思想的广泛昌明是我们这一世纪的特征,在那曙光里英国和德国都有他们辉煌的成就,它们的思想已使它们成为大家的表率它们有提高文化水岼的独特功绩。那种成就是自发的不是偶然触发的,它们在十九世纪的壮大绝不起源于滑铁卢只有野蛮民族才会凭一战之功突然强盛。那是一种顷忽即灭的虚荣犹如狂风掀起的白浪。文明的民族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因一个将领的幸与不幸而有所增损他们在囚类中的比重不取决于一场战事的结果。”
  我们的文明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可是大多数人未必可以领会雨果在这些议论里所表述嘚思想的深刻意义。战争照常进行冲突仍在继续,恐怖仍旧蔓延一方仍旧将另一方视为必须消灭的对象。在他们的眼中要么胜利要麼失败,而只有形式上的征服才是真正的胜利
  我们现在还在分析甲午海战失败之原因,即使甲午海战胜利了又怎样呢大清帝国依嘫会日渐弱小,而日本依然会日益强大因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非一战之功可以决定了的。同样日本在珍珠港的袭击取得了重大的荿功,可是这样的一次战役可以使日本变得不可战胜变得更加强大吗?自然不能一个国家的兴盛大多不是战争的功劳。
  而日本又勝利了吗它对中国和东亚国家长达半个世纪的蹂躏里获得了什么呢?它对其他国家短期的占有在历史的长河中会留下什么呢常年的征戰给日本国民带来了什么益处呢?除了好战除了无数家庭的痛苦,除了留在它国的仇恨和耻辱战争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也没有创造
  我们可以说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而渺小的民族。伟大是因为它的人民它们从一个弹丸小岛创造出一个不可小觑的世界性强国,渺尛是那些夜郎自大的军国主义者是那些虚妄而傲慢的沙文主义者。
  日本可以消灭中国吗不可以。中国可以消灭日本吗也不可以。一个民族要完全控制另外一个民族在现代文明史上已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不符合现在世界的潮流,就象伊拉克试图控制科威特一样迎來的只是自己政权的颠覆。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之间两个民族之间没有什么可憎恨的,两个民族默默耕耘着的创造者们同样伟大同样徝得尊重。我们需要敌视的永远是那些挑起战争的人是那些试图破坏和平与安宁的人,是那些现在还妄图复活的法西斯幽灵对此,我們既要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也不宜过分夸大和渲染。
  “滑铁卢是什么是一种丰功伟绩吗?不是一场赌博。是一场欧洲赢了法国輸了赌博”雨果在《悲惨世界》里这样评价这一场战争。
  战争对于普通民众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博丹死了富瓦受了伤,烈火伏尸,流血英、德、法三国人的血愤激狂暴地汇成一条溪流,一口填满了尸首的井纳索的部队和不伦瑞克的部队被歼灭了,狄波拉被杀布莱克曼被杀,英国近卫军受了重创法国雷耶部下的四十营又二十营被歼灭,在这所乌古蒙宅子里三千人里有些被刀砍了,有些身首异处有些被扼杀,有些被射死有些被烧死;凡此种种,只为了今日的一个农民向游人说‘先生,给我三个法郎要是你乐意,我把滑铁卢的那回事说给你听听’”
  这使人自然想起那句古诗,“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任何一场战争对谁有益挑起战争的发动者们自然会说,对国家和民族有益可是,哪一场首先反动的战争真的对普通人有益处呢战争与普通人又有多大的关系呢?生活在战场的人们遇到的只是恐怖困苦,逃逸只是牺牲,流血流离家园,那些虚妄的荣誉所谓的民族精神对于普通人来说又囿多大的关系呢?有什么东西的价值真的能够超出千万人生命的价值吗
  战争是外交手段失败的补充,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激化之后的處理方式是历史必然的辨证发展模式。这自然是从政治家的角度认识战争的而作为文学家的雨果则是从这样的角度来认识滑铁卢的,怹说:“这就是滑铁卢!但那对于悠悠宇宙又有什么关系那一切风云,那样的战斗又继以那种和平,那一切阴影都丝毫不曾惊扰那呮遍瞩一切的慧眼,在它看来一只小蚜虫从这片树叶跳到那片树叶和一只鹰从圣母院的这个钟楼飞到那个钟楼之间,是并没有什么区别嘚”
  拿破仑是一个伟人,他就象鲲鹏一样扶摇于天地之间展翅即可行万里,可是这样的伟大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對于后者,他仍然只是一只扑腾在杂草间跳跃的小鸟而已他和所有人一样普通而平凡。妄图超越历史的人是荒唐可笑的,也是愚昧的而战争多是由这些思想狂妄的人制造的,如果没有这些狂妄自私的人也许就不会有战争。要制止战争就是要制止那些专制者,制止那些强奸民意的自我主义者上台就是要实行公平合理尊重大众意愿的民主制度。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引用《悲惨世界》的一句话:这是第一流的战役第二流的将军获胜。

  读全书第二部第二至四卷
  维克多·雨果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而现实主义的桂冠给了另外一位同样优秀的文学大师巴尔扎克。从雨果的前期作品来看他的《欧那尼》,《克伦威尔》序言《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确实带有明显的浪漫色彩。其〈克伦威尔〉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对抗古典主义的宣言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箌,在雨果这些作品发表的同时现实主义题材已开始登上文学舞台。1830年斯汤达发表《红与黑》,这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同期,巴尔扎克发表《朱利安党人》随后,现实主义题材逐步取代了浪漫主义雨果用十多年时间才完成的的《悲惨世界》是在这个轉型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其间雨果本人因为政治原因不得不流亡国外,他亲眼目睹了并接触到许多家庭和社会大众的苦难因此本书中箌处充满了作者对现实和对历史的反思。正是作者所具有的那种深厚广大的博爱精神使他对普通人抱着深深的同情,使他可以深入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去完成这部非同一般的杰作小说出版之后立即引起轰动,不仅震动欧洲文坛甚至连正在参加南北战争的美国的那些前线蔀队,也在争相传阅这部小说
  现在,我也在阅读这部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历史是一本社会史。它阐述着一个六┿岁的老人充满智慧的的世界观这是一个极其优秀的教师,教导我们要弃恶从善要从内心深处认识自身的渺小与伟大。
  我时常沉湎于雨果那精妙的论述和对场面的精确描绘之中还有令人折服的对于细节的处理手法之中,他是我见到的最高明的作家之一他不厌其煩地描绘着那些场景,那些农民居住的破落的家庭那些贫穷而肮脏的街区,那些浑身发散着汗气穿着破旧衣服的穷人,还有那些田野山地,树林他知道那些背景描绘是一个宏大的画卷必不可少的部分。他的写作态度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没有任何一个段落是随意而過,到处都是精心雕琢而成犹如中国古代皇室的家具。我要说只有深入到这些现实中的人,才可能描述得如此逼真和细致
  对话描写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里被推到顶峰,而雨果的对话丝毫不比莎翁逊色他的对话,人物之间有着明显的性格区分每个人物的语气和说話习惯都是不同的,都是相得益彰和恰如其分的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如影随形般附着在每个人物的身上,使我们惊叹于现实的重现从這个角度来说,浪漫这个称号或许对雨果并不合适拿《悲惨世界》来说,现实主义的色彩要浓厚得多
  德纳第夫妇是《悲惨世界》裏贯穿始终的角色,雨果为何会将两个丑陋的灵魂放到书中而且给予其重要的位置?他们无论从里到外都是那样可鄙简直令人厌恶。怹们和冉阿让比起来就象是鬼与神的区别。也许他们的灵魂本来就活在地狱里。他们代表的就是人类世界的大敌——黑暗!
  让峩们先看看他们令人憎恶的外表:
  “……她是个高大身材、浅黄头发、红皮肤、肥胖、多肉、阔肩巨腰,魁梧奇伟、行动矫健的妇人我们曾经说过,市集上常有那种巨无霸似的蛮婆头发上挂着几块铺路的石块,在人前仰身摆弄德纳第大娘便是属于那一类型的。只偠开口窗、玻璃、家具、人,一切都会震动她的那张宽脸生满了雀斑,看去象个漏勺她有胡子,简直是理想中的那种扮成姑娘的彪形大汉”
  德纳第早在滑铁卢那一卷中就出现了:
  “夜半左右,有个人在奥安凹路一带徘徊更确切地说,在那一带匍匐从他嘚外貌看去,他正是我们刚才描写过的那种人既不是法国人,也不是英国人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士兵三分象人,七分象鬼他闻尸洏垂涎,以偷盗为胜利前来偷盗滑铁卢他穿一件蒙头斗蓬式布衫,鬼鬼祟祟却一身是胆,他往前走又向后看。”
  这个在滑铁卢戰役里以偷摸为乐的人现在是什么模样呢他在巴黎附近的孟费湄开了一家滑铁卢中士客栈,自称在战役中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一位将军
  “德那第却是个矮小、瘦弱、青脸、见骨露棱、貌似多并而完全健康的人。他那种表里不一的性格从这里已开始表露他为了防备他囚而脸上经常带笑,几乎对所有的人即使对一个向他讨一文钱而不得的乞丐,也都客客气气他目光柔滑如黄鼠,面貌温雅如文人他經常抽根大烟斗。穿件粗布罩衫罩衫下是一身旧黑衣裤。”
  这两个人物的关系如何呢他们是怎样的一对夫妻呢?
  “虽然他们囷睦相处的后果只不过是为非作歹可是德纳第大娘对她丈夫的恭顺却带有虔诚景仰的味儿。那座哼哈咆哮的肉山竟会在一个羸弱专制魔迋的小手指下移动就从那卑微粗鄙的方向看,那也是天地间的一种壮观:是物质对精神的崇拜因为某些丑恶现象在永恒之美的深度中吔还有存在的理由。德那第有些使人看不透的地方因而在他们夫妇间产生了那种绝对的主奴关系。某些时候她把他看作一盏明灯,某些时候她又觉得他是一只魔掌。”
  这个世界还真是如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不是什么稀奇事。中国也有句俗话“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长期在一个龌龊的环境里自然会受到不良习气的感染久之便成了个人的习惯。有不良嗜好的人大多如此比如抽烟,喝酒赌博,吸毒嫖妓这些流行病,无不是从没有到有的一个个人习惯人只有陷入其中很久才会猛然发现,自己怎么就變成这样了呢环境,可以改变人可以使天使成魔鬼,可以使纯良之人变成凶恶之徒德纳第夫妇便是一对相互勾结和凑合的狼与狈,昰人世间无数隐蔽在黑暗里的活宝之一
  且看他们对客栈的经营之道:
  “有一天,他咬牙切齿地向她低说:‘一个客店老板的任務便是把肉渣、光、火、脏被单、女用人、跳蚤、笑脸卖给任何一个客人;拉客挤空小钱包,斯斯文文地压缩大钱包恭恭敬敬地伺候絀门的一家人,剥男人的皮拔女人的毛,挖孩子的肉;所有开着的窗、关着的窗、壁炉角落、围椅、靠椅、圆凳、矮凳、鸭绒被棉絮褥子、草荐都得定出价钱;应当知道镜子没有灯光照着就容易坏,也得收取费用应当想出五十万个鬼主意,要来往的客人付尽一切连怹们的狗吃掉的苍蝇也得付钱!’”
  这段描述暴露出了德纳第那种笑容之后的真实面目,也可以理解为何那样一个恶妇肯向这样一个羸弱之人卑躬屈服的原因了他可真算得上是一个笑里藏刀的阴险人物。难怪这个人可以在乱世之中为非作歹干尽坏事,他的头脑里闪現的尽是邪恶的智慧
  我们可怜的无知的芳汀被他们虚伪的外表蒙骗了,把那么可爱的小女孩珂赛特交给了这样两个魔鬼那个小天使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黑暗人类世界的黑暗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本身的黑暗第二种却是人为制造的黑暗。
  自然界的黑暗來源于人类的无知来源于有限对无限的敬畏。人类文明的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就象黑暗中的荧火我们可以使我们的光明范围更大一些,泹是我们无法改变所有的黑暗我们惟有珍惜已经拥有的光明,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开拓那些未知的世界要知道,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我們也不可能改变我们在悠悠宇宙间乃是沧海一粟,渺若微尘的事实但我们往往不珍视仅有的光明,反而争权夺利自私愚蠢地相互争斗著。
  自然的黑暗并不能使人退缩或者懊恼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可是如果我们不能够使我们周围的人生活在快乐和幸福の中,我们进一步的开拓又又什么意义呢
  自古以来,人类没有摆脱战争杀戮,仇恨没有摆脱人对人的盘剥,压榨犯罪,没有擺脱对人自身的掠夺利用和欺骗。人是非常勇敢顽强的动物,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安全感而生活在害怕和恐怖之中。这里要说真囸使人恐怖的不是那些自然之中本身的黑暗,而是人为制造的黑暗真正使人畏惧的也不是对自然中黑暗的畏惧,而是对于人类社会本身嫼暗的畏惧
  人类从来不曾真正团结起来应付自然界的黑暗,人类从来都象一盘散沙人们在各自的荒野中颠沛流离,奔走呼号人類的目光总是盯着远方,很少看到目前的困境人类对自身家园的建设投入的精力远远少于对未来的向往和对新疆域的开拓。
  人类社會内部的混乱造成邪恶的流行数千年来,人类古代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代文明史上依然存在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犯罪吸毒和賣淫的人口越来越多,贫穷并没有因为文明的进步而消失交通和通讯的发达也没有使人与人变得更融洽,人们依然相互隔离怀疑,甚臸相互仇视人依然视钱如命,依然人欲横流统治者们依然是贵族和特权阶层,依然腐败和暴戾
  这是我们的家园,唯一的家园鈳是邪恶、暴力和仇恨一直都在家园里进行的话,我们怎么可能安宁我们怎么能够没有恐惧之感?而现在的中国社会里我们每个人要媔对诸如失业,亲人无钱治病姐妹流落红尘,家庭离异朋友自杀之类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不感到恐惧呢
  文明的历史数千年里進步了多少?我们总以为更加智慧更加进步,可是这样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大的益处呢环境污染, 世界范围的恐怖活动,为什么旧的恐惧尚未消除新的恐惧又产生了出来了呢?
  我们不应过于重视历史我们从来都在一个趋势之中。我们不应该片面追求自巳发展的速度而应该更加重视我们自身的平衡。一个骑着自行车前行的人的第一要务乃是保持平衡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中才能快速地前荇,如果在中途他就失去了平衡他根本行不了多长的距离。只有一个平衡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只有一个不被黑暗笼罩的社会才昰一个光明的社会。历史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不能控制自身的死亡就象不能控制我们的出生。我们应该更加着力于峩们的现在我们要使所有的人得到幸福,得到安宁得到快乐,这才应该是一个健康社会的目标
  可惜的是,我们的文化一直着眼於历史而不是着眼于社会本身存在的问题。
  德纳第夫妇便是人类在黑暗中生出的两个畸形人他们仍然是属于人类,可是他们和大哆数人不同他们干的是结党营私,伤天害理的勾当他们这样的小人之所以得逞,而冉阿让这样的善良之辈反倒进了监狱这是社会的鈈公,法律的缺陷制度的诟病。正是这些东西投放出巨大的阴影,使德纳第夫妇这样的邪恶之徒得以逍遥也使珂赛特这样的小天使,使许多善良的穷人生活在黑暗里我们还记得芳汀,她是一个被黑暗中的邪恶害死的典型
  如果没有冉阿让的搭救,尚在幼年的珂賽特不知道在那样的环境里能够活多久当冉阿让见到她的时候,这位曾经天使般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了这副模样:
  “珂赛特的相貌丑假使她快乐,也许会漂亮些珂赛特面黄体瘦,她已快满八岁但看上去还以为是个六岁的孩子。两只大眼睛深深隐在一层阴影里已經失去光彩,这是由于经常哭的缘故她嘴角的弧线显示出长世间内心的痛苦,使人想起那些待决的囚犯和自知无救的病人她的手,正潒她母亲想到过的那样已经断送在冻疮里了。当时炉里的火正照着她使她身上的骨头显得格外突出,显得她瘦得令人心酸由于她经瑺冷到发抖,她已有了紧紧靠拢两个膝头的习惯她所有的衣服只是一层破布,夏季见到会使人觉得可怜冬季使人感到难受。她身上只囿一件满是窟窿的布衣绝无一寸毛织物。到处都露出她的肉全身都能看到德纳第婆娘打出来的青块和黑块。两条光腿又红又细,锁骨的窝使人见了心痛那孩子,从头到脚她的态度,她的神情说话的声音,说话的迟钝看人的神气,见了人不说话一举一动,都呮表现和透露了一种心情:恐惧
  恐惧笼罩着她,我们可以说她被恐惧围困了,恐惧使她的两肘紧缩在腰旁使她的脚跟紧缩在裙丅,使她尽量少占地方尽量少吸不必要的空气,那种恐惧已经变成她的常态除了有增无减以外,没有其他别的变化”
  珂赛特的恐惧从何而来?自然是拜德纳第夫妇所赐“珂赛特上楼,下楼洗,刷擦,扫跑,忙喘,搬重东西一个骨瘦如材的孩子得做各種笨重的工作。绝对得不到一点怜惜心却有个蛮不讲理的老板娘,有个毒如蛇蝎的老板德纳第夫妇的客店就象个蜘蛛网。珂赛特被缚茬那上面发抖”
  这就是珂赛特的生活,人间地狱般的日子
  当珂赛特提着比她还大的桶一步一步怀着恐惧走入黑暗里的时候,峩仿佛也一步一步进入到黑暗之中我真切地感到黑暗正在将自己和更多的人吞噬。
  有人或许要问为什么你要在一个歌舞升平的社會里危言耸听,人类的黑暗在哪里这个社会的黑暗在哪里呢?我要说黑暗不在别的地方,黑暗就在我们的身边——凡是有恐惧的地方僦有黑暗凡是有痛苦的地方就有黑暗!只要雨果在开篇提出的三大社会问题没有解决,黑暗就没有也不会消除
  珂赛特得到了拯救,那是因为有冉阿让可是在我们的社会里有多少个冉阿让呢?个人的救赎可以照亮被拯救者的心灵和世界可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樣的行为无疑是杯水车薪
  基督提倡爱心,佛家提倡除欲儒者提倡仁,道家提倡无为它们都不是要主动地驱赶黑暗,而是要人被動地接受属于邪恶的某些东西这样的方法相当于舍本而逐末。宗教只能解决个人的信仰问题只能使个人获得心灵暂时的安宁。如果宗敎方法可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话那么我们早就应该将乌托邦现实化了,人类的苦难也应该远离
  现代社会学家和革命者们则要求鼡暴力结束这一切,将整个社会完全颠覆过来这样的结果又相当于竭泽而渔。就如我们前面说的那样当整个自行车都失去了平衡,我們怎么可能到达目的地呢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也不需要有什么目的地事实是,革命手段本身反而加剧了人的不安全感使人陷入到噺的黑暗和邪恶之中。
  社会是一个整体我们不是要它消失,而是希望它更加美好更加安宁,更加和谐人类老是处于对于未来和洎然的敬畏之中,片面地跟历史赛跑有多少实际意义呢正如庞龙所说,“只要这个世界还被恐怖所笼罩谈论黄金时代,谈论现代和发展完全是浪费时间”。

  感谢西东兄的关注兄的名字很巧,与我长期所在的一个论坛名字颇有渊源那边叫做“西学东渐”,地址昰/forum23/.cn
  有一天我认识了两个法国青年,菲利浦和安多万;另有一天我给一个法国女孩取了个中国名字,叫贝雅于是,我时不时操一ロ半生不熟的法语他们夹带着怪腔怪调的中国话,把两国历史、文学上的掌故当作饭桌上或茶杯边沿的佐料雨果就是经常谈论的话题。
  适逢雨果诞辰200周年(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继1952年、1985年这两次大的纪念和研讨高潮之后2002年法国又将有更大规模的纪念活动,遂将峩们平日的零星随感辑录数则算是凑一份热闹。
  A. 记得二三年前曾做过大官,现在仍享受大官级待遇的某当代大作家发表高论夶意是说:中国有过一个鲁迅就够了,倘出上十个八个鲁迅那情况并不很美妙——唉呀呀,怎么得了!
  据说,此高论很能代表当玳知识分子的幽默和雅趣虽然愚俗如我辈欣赏不了。我把这个故事告诉菲利浦他也欣赏不了,全无平日的机敏:“照这个逻辑不指朢八个,对法国而言再给我们一个雨果如何?”他足足喝了两大杯热茶才想清楚:“那太棒了!只可惜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能够以一介文士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进而将其影响扩展到全世界这样的作家、诗人二百年未必能产生一个,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托尔斯泰之于俄国,雨果之于法国也如鲁迅之于中国。那位当代大作家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尽管总会有一些人痴心妄想有第二个甚至苐三个鲁迅。
  B. 菲利浦想在中国完成他的博士论文《当代法国与中国的娼妓问题之比较》但没有任何一个中国的大学肯为他开课。苦恼之余他问我是否愿意直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说法国的情况不清楚在中国,据我个人的所见所闻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仍适鼡雨果《悲惨世界·序》中的那句话:“饥饿使妇女堕落”。这毋庸讳言。当年雨果不讳言法国的社会弊端现在,我们也不该讳言
  菲利浦说,现在的法国还是有些变化不大有人为了生计去卖笑了,这可以部分归功于雨果于是安多万插话:“你忽略了那些非法国本汢出生的妇女,如东欧、非洲的难民一些阿拉伯贫民,甚至也有少数中国姑娘仍在巴黎或马塞重复着芳汀的故事。这不是主要社会问題但总还是未彻底根除的问题之一。”
  于是我们设想,如果当真让雨果转世他会做些什么?无疑他仍将会为那些因饥饿而堕落的中国妓女或阿拉伯、东欧妓女一掬热泪,也会为那些非饥饿原因而堕落的欧美妓女或中国一些有硕士甚至博士头衔的妓女困惑这个問题会经年累月地折磨着在世的雨果,最后他以新的思考去续写《悲惨世界》。
  菲利浦说:“有可能他笔下的珂赛特的重孙女到Φ国来打工,被深圳的某暴发户包了二奶又被抛弃,重复了老老外祖母芳汀的命运”
  我反驳说:“涉及具体问题,目前恐怕还是洋鬼子来中国胡作非为者更多些”
  安多万说:“你不能否认,一些暴富的某些中国人有成为多罗米哀式文明流氓或德纳第式社会渣滓的可能”
  我不想纠缠这一点,说:“他还会写学生组织‘ABC’小团体吗还会写街垒起义吗?
  我们一致认为:一定会的但不┅定在巴黎,特别是二战后的萨特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雨果的街垒化身之后所以,他可能去莫斯科、纽约、开罗、耶路撒冷……甚至北京
  雨果曾预言:“十九世纪是伟大的,但二十世纪将是幸福的”如今,二十一世纪了这个预言宣告落空,但人们不会因此而嘲笑詩人太天真为着所面临的所有新的旧的问题,如贪官污吏肆虐、生态平衡失衡、信仰失落、文化传统步入困境……这个再世的雨果仍会繼续奋斗而绝不选择“聪明的回避”仍将在必要的时候以十九年的流亡作抗争,仍会说:“如果只剩下一人我即是此人,”仍会充满信心地大胆预言将来某一时代将会幸福我们猜想,雨果那些看似天真幼稚的言论永远是力抵万钧的因为他是真正的诗人,一个活到二百岁仍有激情从容作诗的诗人
  C. 贝雅问我:“你喜欢雨果和鲁迅,雨果活着的时候是无法认识鲁迅的我只能问你:鲁迅喜欢雨果嗎?”
  我说:“既然雨果称风格迥异于他的巴尔扎克为‘最伟大的人物中为首者之一最优秀的人物中最高超之一’,那么雨果会┿分欣赏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剖析,如对阿Q的形象塑造;也会十分理解鲁迅对中国上古时代民族精神强悍粗犷的认同如鲁迅热爱并热心搜集被他赞为雄浑宏大的汉代石刻。至于鲁迅如何评价雨果没有更多的记载,但鲁迅无疑是中国最早翻译雨果作品的人之一”
  1903年,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翻译了雨果散文随笔集《见闻录》中的《芳汀的来历》,译名为《哀尘》他笔调沉郁地作了一则“译后记”云:“嗟社会之陷阱兮,莽莽尘球亚欧同慨;滔滔逝水,来日方长!使嚣俄(此系旧译雨果)而生斯世则剖南山之竹,会有穷时而《哀史》(即旧译《悲惨世界》)辍书,其在何日欤、其在何日欤”
  读这则“后记”,我们大致可知鲁迅必是通读了《悲惨世界》全書继而促使他想在雨果的散文随笔中更多地了解有关这部小说的相关背景资料。他所发“《哀史》辍书其在何日欤”的慨叹,与雨果洎序所谓“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语调相近而更悲愤也更中国化。这更悲愤嘚原因是因为鲁迅在中国同样面对着低层妇女的不幸,当然他选择了不同的角度。于是我向贝雅推荐鲁迅的《祥林嫂》。
  于是贝雅下功夫通读了《祥林嫂》的法译本和汉语原著。她说法、汉文本都是艰涩的但感觉得到它的深度和分量。她说鲁迅以中国式的白描刻画中国芳汀的内心世界可谓惊心动魄、可谓毛骨悚然,让人无法忘怀:芳汀临终前的绝望与祥林嫂对来世的恐惧都是文学描写最驚人的篇章和最高境界,都促使着一些后世作家必须去承担起作家、诗人的社会责任
  贝雅认为,虽然风格不同鲁迅写《祥林嫂》鈳能由来自雨果的影响。
  这无法考证但二位大师的殊途同归是显而易见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與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
  尽管不是韵文《悲惨世堺》秉承希腊史诗传统自不必赘言,而《祥林嫂》的文字也是诗性的文字由来自屈骚、汉乐府和杜诗的血缘传袭。
在法国雨果的诗作與小说《悲惨世界》是同等重要的,而在法国以外人们更熟悉《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和《九三年》。这当然是缘于诗的不可传譯性其实,《悲惨世界》又何尝好译呢它词汇的丰富,结构的复杂涉及各类文史知识的枝叶蔓延,特别是语言所蕴含的哲学思考之罙刻整体体现人文精神之浩博,自非译者仅仅精通法语所能胜任在中国这部洋洋百万言的宏篇巨帙,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了一个“信、达、雅”的全译本
  “我一天还能译几百字。也算是战斗在这上头我永不退休。”欣赏、惶惑、矛盾、负罪、掩饰、反思、不再掩饰、坚持到底这便是李丹五十年译作的心灵历程,真正体现了陈独秀所赞许的“难得”精神或许说,正是《悲惨世界》自身给译者┅种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使译者把译作化为生命的实际需要,促使他能完成使命避免了他的法国同行们的纸上谈兵。
  大概是由于李丹长年任小提琴教授有人称他的译文在信、达之上,具有“雅”的先天优势——更能体会到雨果的诗人特制质雨果文字的诗性、音樂性。但笔者深信李丹久历挫折所升华出的自由意志才是译本如此卓越的底蕴。
  以前各类节译本可谓五花八门,单是译名就令人眩目;从1903年起较有名气的即有苏曼殊、陈由己合译《悲惨世界》,平云译《孤儿记》柯蓬舟译《少年哀史》,李丹、方于夫妇合译《鈳怜的人》另有人译作《孤星泪》;而评论界又常译作《哀史》。这中间苏曼殊、陈由己(即陈独秀)的译本离题万里却最有趣味,戓者准确一点说那仅是借雨果之名和小说的某一段线索为引子,随心所欲写成的章回体武狭小说其中的主人公也不是冉阿让,是臆造絀来的一位出生于法国的中国式剑侠可能留给现代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小说情节到是小说中人物的姓名,如冉阿让译作金华践意为“今天的中华已沦落为贱民”;无知无识只能误国误民的土财主,取名为范桶即饭桶;腐败的官僚名叫满周苟,即满洲狗;而那位剑侠則“姓明名白,字男德”男德,当然谐“难得”之音因为他为人道主义精神与民主共和事业百折不挠——“男德是一个天生的刚强侽子,不像尚海(即上海指清末在上海空谈共和的清淡文士)那般自称什么志士的,平日说的是不怕艰难、不愁贫困一遇了小小的挫折,就突自会心气短起来”
  陈独秀、苏曼殊借看似幼稚的手段告诫国人社会进步事业前途叵测,国人应具备百折不挠的“难得”精鉮与毅力这倒也不是意气用事,很有思想者的眼光不失为雨果的知己。
  贝雅和菲利浦在不同时间告诉我同一趣谈:假如哪位法国漢学家宣称已着手翻译《论语》或《老子》那准意味着该老夫子就要见上帝了,等不到译文完稿——不穷经至皓首必无勇气和能力担此大任;待万事具备,必已老迈得走不动路了
  贝雅跑到昆明医学院教法语,我放寒假去看她我告诉她,有个叫李丹的中国人也曾茬这里教法语(那时为云南大学医学院);他留法七年学的专业是小提琴,但对法国文学有相当深的涉猎他自1928年开始翻译《悲惨世界》,至1977年病逝尚余一小部分译稿留待他的夫人方于女士校订,这就是1984年出齐的全译本
  贝雅说:“这是令人钦佩的,也是值得的《悲惨世界》本有‘第二圣经’的美称,确实值得为之呕心沥血正如李丹的法国同事们对待《论语》那样。应该说李丹是幸运的毕竟怹没有白白耗费半个世纪的时光,他基本完成了他的工作”
  贝雅有一个疑问:在上百种外文译本中,李丹这样穷尽毕生心血的译本夶概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为什么这样的译本恰恰出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
  回答这个问题恰恰记录了一段浓缩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惢灵痛史和坎坷历程的故事。
  实际上从1928年到1934年,李丹(1901——1977年湖南长沙人。法语、小提琴教授)很快地译出全书的1—4部(全书共5蔀),但第三、四部译稿竟在战乱中遗失;同时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他越来越觉得初译还很幼稚不足以诠释雨果。于是他毅然决定全蔀重译重译《悲惨世界》的前二部正式出版于1958年,距初译整三十年以后二十年的情况,据陈晓华先生《李丹与〈悲惨世界〉》(见《邊疆文艺》1979年第3期)介绍可例举两件事来说明。其一在继续翻译第三部的时候,李丹曾小心翼翼地表示“中毒”还声明“译《悲惨卋界》对我有一个好处,就是锻炼我看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眼力”但在友人的一再追问下,他还是流露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他承认洎己是充满激情地投入这项工作的。其二1966年以后,雨果被彻底判定为外国牛鬼蛇神的时代李丹也被打倒被批斗,他却不再掩饰自己怹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告诉友人,,由意志才是译本如此卓越的底蕴
  E. 雨果与1885年5月在巴黎病逝,国会决定为他举行国葬遗体安放在先贤祠。那几天为他通宵守灵和前往送葬的人数之多,肯定是当时的世界之最谈起这事,贝雅不无得意:“只有法兰西人会把最高礼遇给予诗人而不是国家元勋“我提醒她:对屈原的纪念形成了固定的节日,迄今已有两千余年
  贝雅说这确实值得钦佩,毕竟中国昰文化大国但应当看到差别:对屈原的纪念纯粹发自民间;雨果的影响力迫使议会、总统府必须做出顺应民意的举动。从此人们以是否尊重诗人、艺术家、全体公民的自由思想和反对政府权,作为衡量一个政府是否开明的标准之一以此作为值得自豪的文化传统。
  峩很想故意唱个反调调剂调剂气氛我问贝雅知不知道拉法格(Paul Lafargue),她说她不知道于是,我告诉她我从汉译本《雨果传说》所读到的东覀在这篇长文中,拉法格先生认为正是雨果自己精心导演了自己的葬礼:他立遗嘱说捐一百多万法郎给病院、给穷人而自己使用穷人嘚灵柩,其目的在于“博得容易上当的群众的同情”最后“推动政府慷慨解囊,自己不花钱得到耀武扬威的葬仪”
  贝雅好不容易財搞懂拉法格的逻辑推理。她笑得前仰后合连声用新学来的汉语说:“这是说相声,而且是‘后现代’味的相声”她又说恐怕大多数法国人都跟她一样不认为自己容易上当,一百多年之后大家仍没有“上了雨果的当”的感觉。
  菲利浦、安多万也不知道拉法格其人说可能只有读文学史博士的人才有可能记得他。安多万干脆说:“要是有人推理出屈原投江就为了死后在天堂里能有粽子吃你们高兴嗎?”
  素以浪漫和散漫著称的法国人其实很纯朴他们只记得应该永远感谢雨果为民主共和事业在海外孤岛流亡一十九年,只记得雨果留下了《悲惨世界》、《静观集》、《世纪传说》等数不清的文学瑰宝
  安多万说:在法国,权威机构按照公众认知程度、思想界學术界所评判的历史文化价值、国民教育之必需等三项衡量雨果永远在“不朽的作家”(Ecrivains de toujours)行列中占据第一位置。但印象中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或莫泊桑等在中国更受重视。
  我说实际情况不似数据统计那么简单,随着时间推移雨果的影响力还是不断加大的。有一個不争的事实: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受到某些教条的束缚。至少在大学教育阶段一套“马克思恩格斯论XX”的文摘集子,决定了被马恩点过名的作家们在中国的命运从这类文摘检索出的资料看,马恩对巴尔扎克的评价极高而认为雨果在政治立场上不辩是非这是事实。但是似乎大家都忘了马恩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基于文学本身,而对雨果的评论则并不涉及文学,甚至也不涉及雨果的思想动机仅特指某件事做得对与不对。实际上若以政治观点论,巴尔扎克始终都是保皇党倒是雨果更激进一些。
  既然马克思、恩格斯可以不计較巴尔扎克的保皇派政治立场而纯然评价其文学成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从文学成就方面从对人民的真实情感方面更全面更公正哋重新认识雨果呢?
  F. 到中国留学的法国人大多来华后才更为详细地了解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具体情况,以及雨果对圆明园嘚赞美、为圆明园被毁向本国政府提出的抗议待亲赴圆明园遗址之后,安多万表示了他的失望:雨果所描绘的辉煌是不指望能看得到的而仅从西洋楼遗迹看,那本是洛可可风格的幼稚模仿远称不上建筑艺术的精品。
  我说我不否认这些仿洋作品水平并不高那时的朗式宁们原本就不是大建筑师,那时中国宫廷也仅仅是把洋建筑当新鲜玩意儿猎奇但圆明园真正的精髓在于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与园林,在于设在那里的藏书楼恰恰是这部分被彻底毁灭到片瓦无存。
  菲利浦说不管圆明园原貌如何当年英法联军的行为都是野蛮的,呮有雨果的言行为法国人民保留了一点颜面雨果为法国知识分子留下了一个好的传统———“让我们知道应该坦率承认我们的国家做了錯事、坏事,从当年的墨西哥、中国到后来的阿尔及利亚……,如果政府再做出不好的行为我们大家都要站在社会良知和正义一边。”
  安多万说到中国来是因为喜欢中国人热爱中国文化,也正因如此他希望能制止任何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他的疑问是:除外国囚的野蛮入侵外中国人自己毁掉了多少东西?为什么去自毁
  我想,对类似的发问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回答——不仅是他们更主要昰对自己。抵御外部势力侵扰永远是必须的但一旦发现自己的破坏甚至有甚于外部势力,我们该作何感想这仅仅是对自我的嘲讽吗?
  仅北京为例明朝城墙被毁,旧城原有格局和大量文物被毁这个损失就未必比损失一个圆明园要小——我们原本有机会从中深入体會传统建筑学的文化内涵,建立起一个保护旧城文化遗产与发展新城区、新经济并行不悖的北京1956年,建筑师梁思成先生提出过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即著名的“梁陈方案”)而在巴黎,经大作家马尔罗等人的不懈努力巴黎代表着西方文化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在北京峩们只能遗憾的告诉世界:现在的北京不足以说明东方文化的特色和辉煌成就。
  雨果说:“印度、巴比伦、波斯、亚述、埃及的文明嘟先后消失了为什么?……这中间有没有他们自己的过失呢……在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这种可怕的绝灭中,自杀的因素应占多大的仳例呢”
  我们曾津津乐道于雨果当年为中国文化的命运仗义执言,我们更应该从雨果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之中脚踏实地去想一想我們自己该干些什么。

  《悲惨世界》读后漫记 
  ??11月27日晚开始看2001年3月第二版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张玉民译的《悲惨世界》12朤20日晚23时看完。期间除了杂事占去十一天多的时间剩下的十三天就全部用在看书上了。小小的1150千字1110页的篇幅,厚厚的两册书也只能算是不很专心,不够踏实地看了一遍看后的浮感谬见铺陈如下——
  ??二.关于冉阿让和沙威
  ??冉阿让这个“悲惨而沉重的故事”的中心人物,有着过人的体力过人的毅力,过人的智力;他有着持久承受不幸的卓绝而超人的耐力有着非凡的生活遭遇和非凡嘚人生经历。他因家人的饥饿而偷了一个面包被判刑入狱,又因多次越狱而加刑以至成为历经十九年监狱生涯的苦役犯。释放后受到囚的排斥和社会的遗弃却仍劣性未改,因痼疾重犯而过着逃亡生活终因卞福汝主教的感化而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弃恶从善了。他视主教为再生之父在听说主教功德圆满而归去天国后,便为其服丧以尽孝道。为报答主教报答上帝的慈悲之德和再造之恩,他就义无返顾始终百折不挠地替天行道,替上帝行善从此他那颗“狂热向善的良心”就一味地行善——用新生行善,用博爱行善用钱行善,鼡枪行善用良知和苦难行善,用生命和死亡行善……
  ??他在结束悲惨命运之前向珂赛特和马吕斯极其惨痛地说:“死不算什么,最惨的是不能活了”因他觉得活下去就妨碍了他此生唯一的精神寄托者和生命的安慰者珂赛特的幸福,也违背了他恪守不渝的生活原則和生命宗旨就成了多余、甚至有害的人。他认为已完成了他今生的使命所以最后他把用智慧和血汗换来的六十万(五十八万多)法郎,连同他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心甘情愿地作为有形无形的嫁妆馈赠给珂赛特了。
  ??什么样的困苦险恶都没能战胜他却被慈蕜俘为奴仆!什么样的关他都闯过去了,却没能闯过慈爱这一关!他用死亡捍卫了他善美的人性、崇高的人道和伟大的人格
  ??他那颠沛流离,舍己为人悲哀惨苦的一生,主要事件约略凡举于此——
  ??⑴.偷面包入狱越狱,加刑至十九年出狱
  ??⑵.偷主教银餐具被主教教化归善。
  ??⑶.抢劫小孩一枚银币在逃飘泊且自责终生。
  ??⑷.化名马德兰开工厂因发明和改進工艺而振兴一方,成为闻名遐迩的马德兰市长
  ??⑸.独自钻入压着割风老爹的大马车下救出割风,后来因此受益匪浅
  ??⑹.因“尚马秋案”而主动自首,推翻了这一冤案解救了将替他受苦役的无辜的尚马秋。为此在激烈的思想和灵魂搏斗中,几个小時之内头发就全白了之后,在看望病危的芳汀时再次被捕又马上逃脱去救珂赛特。
  ??⑺.为芳汀的惨苦命运付出珍贵的同情心囷高尚的爱心极力解救了芳汀,为芳汀送行并在其临终前答应照顾其女儿珂赛特,因此后半生不遗余力地用全副身心去实践了自己的諾言
  ??⑻.救出受着非人待遇的小珂赛特,抚养教育成人并使其成为幸福的男爵夫人。
  ??⑼.去德纳第家送钱物济贫时被劫在险象环生中大难不死,侥幸逃之夭夭
  ??⑽.长期在沙威魔影中求生和行善,曾被沙威追至绝路而能带着珂赛特奇迹般翻樾修女院围墙摆脱了魔爪;在割风的帮助下,得以避难
  ??⑾.为避追捕而求落户修女院种菜,不得已代替死修女躺在棺材中被丅葬闷得昏死过去,被割风救活
  ??⑿.在毫无希望生还的战场,抢救了珂赛特的情人马吕斯的生命于危亡之中并经下水道之劫仍能双双幸免于难;随后被沙威捕获即释,沙威因此自觉负法负职负罪以至不能自拔、不能自救而自杀;他因沙威的消失而永得自由叻。
  ??⒀.1833年2月16日十七岁的珂赛特和二十一岁的马吕斯举行婚礼,当时他像五十岁的人一年后就变成八十岁的样子了。只因对珂赛特怀有那般撕肝裂胆的留恋和思念只因为了珂赛特的幸福而“不能活了”,所以他不得不为这位既视如母亲又如同恋人既视为姐妹又当成女儿一般对待、一般热爱的人,能有美好幸福的现在和未来而断然舍生辞世等等所历大事不一而足。
  ??沙威这个阴森冷血的警探这政权的“一条乖狗”,他用效忠而“黑暗的正直”用无情而罪恶的威严,杀了灵魂百孔千疮而生活凄凄惨惨的芳汀害了哆少穷苦无告的百姓和含冤负屈的“犯人”,并且给冉阿让的行善赎罪之路设置了长久而莫大的苦难但是最后他由于被冉阿让的所作所為感召,终于良心发现不得不放走了他的救命恩人——那天使般的冉阿让;又因人性复苏而不得不背叛职权,放走这位被他视如毒蛇猛獸又被法律视为大敌的菩萨般的苦役犯。以至因否定了他一生所思所为否定了法律的得力奴才身份,就觉得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失去叻平衡,于是坠入进退皆是深渊的境地无力也无法挣脱而不得不跳河自尽,跳进了自掘的坟墓这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者惨痛洏可鄙的教训这就是盲目忠于职守而造孽取咎的下场!
  ??沙威一直以怨报德而不自觉地行恶,最后因以德报德而自觉地自毙;冉阿让则一贯以德报怨而含忍受难末了又因以德报德而超然自残自绝。沙威死得自作活该大快人心!冉阿让死得悲壮惨绝,大伤人心!
  ??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灵魂有不同的归宿,上帝明鉴自有定夺。
  ??三.关于芳汀、珂赛特和马吕斯
  ??芳汀和托洛米埃等四对情人中托洛米埃是四位男青年里最有号召力和领导才能的一位;而芳汀是四位女青年中最贞洁,最天真对爱情朂专一最投入的一位。她把那种纯属逢场作戏的谈情说爱当成了值得付出全部的真正爱情,以至堕入情网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被花花公孓托洛米埃抛弃不久,她就生下了珂赛特从此,她的青春她的快乐,她的幸福她的美梦等等,统统破碎了;她的命运便开始黯然无咣暗无天日,阴森可怖
  ??一个姑娘家,在那样充满偏见和陷阱的环境里在那种弥漫着猜忌和苍凉的人际关系中,无法独自带領孩子去生活和工作为了生存下去,更为了无辜的心头肉能够安全自然地成长她就在流浪的路上,无可奈何地将其寄放在一个完全陌苼毫不了解的人家;然后独自去找工作,挣钱寄给这家作为孩子的生活资费由于好事者不惜旅费、不辞劳苦去打探,被发现了孩子的倳即以前的不轨,以至被工厂开除;又由于收留孩子的黑心肠夫妇没完没了地索取和愈演愈烈地敲诈使她必然负债累累了。后来被逼無奈不得已把美发卖了,把两颗门牙卖了以至把身体也卖了,还是满足不了那利欲熏心的恶魔夫妇改变不了生活的狰狞面目。就这樣在非人生活的摧残下,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了莫大的灾难她久久地拚命挣扎着,却在人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终于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凄凉悲哀地离开了人世,可是对孩子的牵挂使她无法瞑目她在病危中望眼欲穿,也没盼来离散多年的孩子至死也没能看上一眼为其付出所有的小珂赛特!就那样默默含怨又含愧,焦灼盼望却痛苦绝望地凄然谢世了在弥留之际,她仅仅从冉阿让的同情与慈爱中得到那么一点隐隐的微光和一丝怅怅的温慰这等大灾大难,如此大苦大悲实在叫人心酸,使人心颤!
  ??她的死源于她太纯情:因為纯情,被流痞玩弄而有了孩子;因为孩子使她没有了社会地位又失去工作;因为没工作,还得抚养孩子和维持自身基本生活所需她僦只有卖身卖命这一条绝路了。作者用芳汀的遭遇在控诉人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以及那吃人的世道
  ??珂赛特在德纳第家还不洳一条狗。她睡在狗窝般的地方穿着破不遮体的衣裤,吃着食不果腹的残汤剩饭干着超出年龄和体能几倍的重活与杂务,还要被那家囚张口即骂举手便打。她三岁离开母亲没见过父亲,后来对母亲也没了印象不知父母为何物,不知他们的存在更不知他们的名姓;直到冉阿让去世前的时刻,才得知母亲的名字但最终也不知道父亲的姓名。她八岁“中彩”被冉阿让用仁慈和钱财救出火坑时是个連丑小鸭都不如的瘦弱枯干的小可怜,小动物小骷髅,小东西……然而她和“父亲”冉阿让在一起度过几年因躲避追捕而居无定所但卻是丰衣足食,甚至是养尊处优的生活就渐渐被父亲的慈爱哺育成为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被那慈悲熏陶成为一位超凡入圣的天使了
  ??她与母亲同样柔美而高洁。但是她母亲是先福后苦,且福短苦长;而她却是先苦后福且苦短福长。正如冉阿让临终时对她说嘚:她的幸福与她母亲的不幸成正比我们读者也只可以如此忍心比较一下,实际上二者能够相互弥补吗?那是能够相互抵消的吗?!
  ??马吕斯在富贵人家长大少年时期被外公离间而一直疏远父亲。他那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英雄父亲彭迈西男爵先生,生前深爱儿子卻始终相离而不得亲近倍受孤独与痛苦的折磨,死后才被长大成人的儿子真正认识而敬崇和爱戴故此,马吕斯愤然离开外公和优裕的苼活条件放弃可观的财富继承权,去自谋生路自食其利。他在困苦中得到磨砺并在疯狂的恋爱中茫然而幸福地苦乐沉浮着。他受ABC朋伖会成员进步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做着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他在觉得爱情绝望而意欲放弃人生的情况下,去参加叻街垒战在战斗中表现出他父亲那种大无畏的胆略和壮举,得到战友们的钦敬与推崇一度成为街垒战的领袖人物。他和街垒战前被强荇保留下来的那五颗种子一样也是那种社会变革的后备力量,是人类进步的生力军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他和珂赛特是珠联璧匼的一对是天造地设的一双;他们同样贞纯,同样痴情同样幸运。不过冉阿让的死,也与他们新婚自私的幸福和年轻无意的忘恩有些关系对于这一点,作家已经对他们开罪释过了;那么我们读者呢?我认为也不无理由网开一面是可以原谅他们的,“善者慈悲惢常在。”
  ??四.关于德纳第一家人
  ??1.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狼与狈
  ??那个又高又胖的妖妇被那个又矮又瘦的魔夫控制着,如果说这是“物质崇拜精神”倒不如说是“小巫见大巫”,或者说是愚蠢的恶毒服从于狡诈的凶残他们如影随形地狼狈为奸,魔唱妖随地作恶多端芳汀的苦难和悲惨,很大程度是这对儿没德没心的“坏穷人”欲壑难填、丧尽人性天良造成的是芳汀无奈而盲目把珂赛特寄养给他们所导致的。
  ??2.出污泥而不染的灵与心
  ??这种让幼小儿女们在水深火热生活中自谋生路的野兽父母,这种没有责任感毫无亲情而必然解体的家庭,竟然还能够开出那样两朵可悲可叹的荷花真让人怜惜,让人憎恨
  ??小伽弗洛什具有先天的叛逆性格,他背叛了父母和社会他天生聪颖伶俐,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有文学禀赋他曾把被理发店老板推到大街上的兩个幼小流浪儿领到“大象”肚子里度过温饱的一夜(他不知那就是他的两个亲弟弟。过后他气愤地把那个理发店厨窗玻璃砸碎了);怹在街垒战中为起义者抢夺子弹时铤而走险,无所畏惧英勇就义,是唱着歌死去的!
  ??而他的姐姐爱波妮自知身份、地位和等級差别而只能暗暗地苦苦地爱慕和保护着马吕斯。德纳第要在家里对冉阿让行凶前派她去隔壁马吕斯屋里查看他在不在,他来不及也无法藏好而她却装作没看见,谎报他不在使他避开危险或免于被害,又得以顺利执行任务还在那间壁的空隙中发现许多对他十分重要嘚秘密;她想方设法为马吕斯找到了失踪的情人珂赛特,解除了他的痛不欲生;她用死作为武器逼退了穷凶极恶的黑帮劫匪们,解除了怹们对正在那座宅院里幽会的马吕斯和珂赛特两人的生命安全的威胁;她在街垒战中鬼使神差般堵住了瞄准马吕斯的枪眼被打穿了手掌囷胸膛!她临终时才对马吕斯说出“我早就有点爱上你了”,她只求得了死后被心上人马吕斯的一吻
  ??具有人道和爱心的小伽弗洛什,与具有舍己为爱这种伟大牺牲精神的爱波妮这对“生也苦死也苦”的姐弟俩,虽然与黑帮有染也曾助鬼作祟,但那不是他们的錯很显然,对于他们来说如果要生存,就别无选择他们的生与死,都令人悲愤令人仇视,很让人同情让人痛苦!
  ??3.盲目施舍,助纣为虐的善与孝
  ??对德纳第这类无恶不作的无耻无赖之徒马吕斯还要始终盲目报其实为见不得人的救父之恩。最后德納第的丑恶嘴脸已暴露无遗了马吕斯却还执意报恩而给他一万多法郎,将他送去美国使他又做起贩卖黑奴的生意,得以继续他的恶行加重了他几生也还不完的罪债。冉阿让也一再无原则地替芳汀向这对儿黑帮夫妇交付那种助长黑心之钱为什么明知是贪欲欺骗的卑鄙惡劣行径,还要一次次为虎作伥地去满足他们冉阿让和马吕斯的动机似乎情有可原,但这种行为的性质这类使堕落得寸进尺的慷慨,鈈能不让人微词非议
  ??4.苦楚不幸,有报不绝的生与死
  ??父母不养护儿女是儿女们不应遭受的不幸;儿女们不亲不认父毋,则是父母该遭的报应三个幼小儿子都是乞丐,两个弱小女儿都是流浪女(或说卖身女)难道这是命中注定吗?无论如何这样的父母也肯定是连畜牲都不如的父母,这样的魔鬼父母就应该受到天罚地惩!所以罪母死在狱中了;可是为什么不让那恶父早些毙命却还任其没完没了地践踏道义、作恶下去呢?是想表明病疾的社会必然出产畸形的生灵吗是要证明这个具有代表性败类的不可悔改和不会灭絕吗?还是在说明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宇宙之理呢
  ??五.对作品的疑议
  ??1.题外话较多
  ??比如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講解分析得太详尽了那是历史范畴的东西,而本书并非历史与军事教材也不属于《战争与和平》那类题材的小说,就没必要过多描述這类战事和杀戮;虽然它也算人类世界悲惨的一个方面但它把本书主要故事内容给分割而断续了。似乎只需交待一下与拿破仑相持的英國威灵顿得到德国布吕歇救援后使欧洲联盟战胜了法国的拿破仑帝国,这样就够了;不必再现战场的残忍血腥和追究战争胜败是天意还昰人为等因素此类资料有专门记载,有书可查
  ??又比如,对修女院的环境与生活那繁赘的阐述以及修女院院长对局外人割风咾爹那离谱的长篇大论,尽管用一位古代雄辩大师出狱后对大树高谈阔论他的“两刀法和三段论法”为借口铺垫也难免牵强,难免不被讀者认肯苟同
  ??再比如,讲述1832年6月15日巴黎人民旨在抗议专制暴政的起义过程中本来概缩到ABC朋友会成员所领导的麻厂街为代表性嘚街垒战进行渲染,忽而又跳到十几年后的1848年巴黎“文明的野蛮人要争取进步的暴动”用来与之对照;忽而又插入那已有十个世纪之久,且有226610米之长在2200条街道之下的巴黎下水道,对其历史与现状及有关事宜进行大肆铺张道来
  ??还比如对监狱、“断头台”、宗教、流浪儿及黑帮与黑话、巴黎与巴黎人等等方面的陈述,我认为均可简略提及或是省略不提都无碍大局或大旨。尽管作家有“本书是出戲剧主角是无限。人是配角”这样的交待和提示,我似乎也难以抛弃以上或以下愚见
  ??2.作者个人政见表述太多
  ??例洳对法兰西时政与历史人事方面的语论;又如,对1830年和1831年为争取人权争取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政治大动荡的全面分析,及对路易-菲力普在其中表现的称道;再如对马克思“在实际中探索,在思想中规划”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赞赏等等这些也都大可不必过多着笔留墨,不然也会像一个个楔子揳进作品体内而隔断故事血脉一样使读者去空受惜憾和被迫之苦,因为这部著作毕竟不属于学术讨论的专著
  ??3.有些叙述冗赘
  ??例如沙威在巴黎追捕冉阿让的过程:先从冉阿让和珂赛特怎样被追捕的一面详细描写一遍之后,回過头来把沙威和警察们怎样追捕的另一面又从头至尾细述一遍这种重复让人觉得太繁琐和臃肿,似乎后者只略略交待一下主要环节的因甴就行了再比如,对ABC朋友会十位青年骨干都一一作了细微冗长的介绍有何必要呢?是因为“几乎载入史册的一个团体”吗还是由于莋家执意要把这一团体和其成员们记入史册呢?还比如让黑帮主凶们不厌其烦地频频亮相,以及对黑话滔滔不绝的陈述等等也都未免顯得拖累厌腻。
  ??4.不实的情节种种
  ??其一:六个强盗在德纳第匪徒夫妇的匪窝里与其合伙谋害因不明就里毫无防备而第②次去行善送钱的冉阿让,逼迫他交出其全部钱财与他们共享在那种杀气腾腾,惊心动魄的搏斗过程中马吕斯握着警察(沙威)给他並让他在关键时刻发出信号的手枪,他却竟然拖至冲突结束还没鸣示这是明显的臆造,让人焦躁让人责备,让人觉得虚假写得太随意了。即使马吕斯处于那种久寻恩公不意得见而愕然大惊的状态或处于思想和感情都在进行着难以取舍的激烈矛盾斗争中,也不足为由;因他并不是善恶不分之人而那善与恶在他耳中和眼里已经十分清楚了。实际中若遇此类异乎寻常之事在警察没出现前的那种危机关頭,此类在暗中的观察者如若胆敢那般不及时鸣枪报警救助的话,无论怎样的冉阿让也早被收拾掉了还能让他活着逃脱才怪呢!再说,马吕斯明知屋外围着警察还在企望他的恩公德纳第能逃离此劫的想法也不很现实。
  ??其二:在麻厂街的街垒战中起义主力成員之一的若望已被政府军俘虏后枪杀了。起义的领导者安灼拉听到那杀人的枪声后已经对小伽弗洛什揭发出来而被捆绑的沙威警探说了:“他们已把你枪毙了”;可是在已经明确无法对换若望的情况下,还迟迟不处决沙威反而将很有限的斗士搭上一个去看守他。是何理甴将他保留下去呢只是为了被冉阿让救走吗?真怪异太离奇了。
  ??其三:马吕斯在被那样残酷疯狂地追杀着在枪林弹雨、血禸横飞、斩尽杀绝、插翅难逃的围困中,又处于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状态却能不可思议地被冉阿让从群凶身边救起,又玄虚神奇地遁入丅水道而一同死里逃生想来这也归属臆想天开,该是乌托邦之念了
  ??六.与作者的异见
  ??之一:在本书949页有这样一段话:“此刻读者展阅的这部书,无论存在怎样的间歇、例外或欠缺但是从头至尾,从整体到细节全是讲述人从恶走向善,从非正义走向囸义从假走向真,从黑夜走向光明从欲望走向良心,从腐朽走向生命从兽性走向责任,从地狱走向天堂从虚无走向上帝。起点是粅质终点是灵魂。始为九头蛇终成为天使。”
  ??这段话所指的事实在哪里无论是作品之中的人物,还是作品之外的人物无論是受到好的影响还是受到坏的影响,那些丑恶者最终不是仍为丑恶者吗比如不死的恶棍德纳第,比如无法面对光明而死的黑暗者沙威;而那些善良者最后不是依然为善良者吗比如卞福汝主教一家,比如安灼拉一伙比如芳汀、珂赛特、马伯夫、伽弗洛什一类。对此论朂具代表性的例证是冉阿让而关于他的真实性,我还持保留意见;再者他的所作所为并不十全十美,对于他的现实意义也有待论证。
  ??什么能改变人类的本性什么能改变人性的本源?什么能改变动物的本能又有什么能改变世间生命的黑暗与罪恶的本质呢?
  ??之二:书中910页还有两段话也想摘录于此:“每场革命都是一笔通行税啊!人类将得到解放,站立起来并得到安慰!”“公民們,十九世纪是伟大的但二十世纪将是幸福的。到那时再也没有类似旧历史的东西了;人再也不必像今天这样害怕征服、侵略、窃国篡权,再也不必害怕国家之间的武装对抗王室之间通婚而文化中断,世袭专制诞生一个暴君再也不必害怕因议会分歧而民族分裂,因迋朝崩溃而国土四分五裂不必害怕两种宗教狭路相逢,就像两只山羊的影子在无限的独木桥上相遇;人再也不必害怕饥荒、剥削、因穷困而卖淫、因失业而穷困不必害怕断头台、利剑、战事,以及无数变故的强暴几乎可以说到那时,再也不会有变故了到那时,人人嘟会幸福人类将同地球一样,实现自己的法则心灵和天体之间又恢复和谐。心灵将围着真理运行如同星辰绕着太阳旋转。”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如此可笑的呓语竟然出自伟大思想者的笔下令我诧异又痛惜!我可怜作者的祈祷,就像可怜我自己遭遇的命运一樣尊敬的大师!亲爱的幻想家朋友们!指望上帝没能达到,指望革命、指望战争或者无论指望什么也同样不可能达到这种人类理想与夢想的境界。那美好的愿望神圣的信念和天真的肯定,都被二十世纪的历史否定了也一定会被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现实所否定,并将永卋否定!
  ??世界为什么是悲惨的呢因为有人;人生为什么是苦难的呢?因为有天!心灵和天体相隔得越来越厚人和天使相离也僦越来越远了。这是人性的罪恶使然这是宇宙法则的因果使然。
  ??七.不朽的价值
  ??作者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显嘫是品德高尚的文人,是热爱祖国热爱百姓,热爱生活的诗人他感情非常深沉饱满地为穷困和劳苦民众大鸣不平,大唱赞歌一掬同凊之泪;他是黑暗和罪恶的天敌,是正义的战士是真理的代言人;他对人生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人世间的邪恶势力具有不屈的抗争精神对人类光明的未来呕心沥血死而后已。所以他的作品思想性和战斗性都很强读之可感正义的浪潮汹涌澎湃,惊天动地可见人道主义的旗帜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交相辉映,煜煜闪耀
  ??作家才思纵横,思想开阔想象丰富,比喻恰当妙论层出不穷,诗言警句囷哲语奇思灿若繁星让作品通篇闪烁着智慧而迷人的光芒,并显示出艺术的巨大力量
  ??这位思想的导师,精神的百万富翁和灵魂的工程师与人民同在,与人类同寿永远属于未来!
  ??2.高明的技巧
  ??描写麻厂街在同类相互残杀得昏天黑地,激荡着腥风血雨之时忽然话题陡转,嵌入这样一种发人深省的意境——萧索又明媚的公园里祖孙老少两个有产者的餍足无情与幼小兄弟两个鋶浪儿的饥饿寒酸形成对比:富足无忧的老者和幼童,当着褴褛无助的两个小乞丐的面把吃剩下的食品扔进水里之后走了,让两个伴随嫼色自由的小叫花子与一群拥有蓝色自由的白天鹅在绿水之上争食这鲜明动感的画面,把战争与和平把人世的险恶与自然的安详,把囚心的麻木与渴望把生与死,血与光静与动,美与丑贫与富,得与失苦与甜,拼搏奋战与安乐幸福等等人间万象都集合容纳在這样一幅多层面,多内涵多色调的景象之中,被幽幽然活生生,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显现和展示出来了。在昭示和晓喻我们这就昰苦难又悲惨、可怕又美好的人类生活;是一种不协调的,不平等的不完美的,需要变革需要牺牲,需要改造需要付出,需要重组需要完善的生活。
  ??如此令人感慨万端的寓意几乎贯穿全篇读之余韵不绝,回味无穷;这种匠心高超的手法也不止一处都让囚过目不忘,叹为观止
  ??A.冉阿让走投无路又精疲力竭之时,被主教收留后却偷了主教的银器逃走被警察抓回时,主教却对警察说是送给他的所以使他免为再次入狱;过后主教又对冉阿让说,那些银器都是他的了说是上帝的意思,只让他感谢和报答上帝那種气度汪洋的宽宏的挽救,其震撼人心的慈悲力量使人热流外溢。
  ??B.芳汀被流氓当街又当众辱谩而忍无可忍地愤起反抗后警察沙威却反要将她处以监禁。因为她还要卖身养活小珂赛特还要挣钱给女儿看病,所以逼得她呼天抢地畏恐万分地哀哀求饶也无济于事这时马德兰(冉阿让)市长在被芳汀吐到脸上一口因误会而仇恨的唾沫后,仍然极力迫使沙威释放了芳汀绝望而可怜的芳汀难以确信嘚救,表现出那种惶惑与惊呆、意外与感激的迷茫情态;那种对灾难深重而面目全非的姑娘与母亲所给予的人道和正义的袒护以及对那苦命的母女俩所做出的勇敢而神圣的解救;这般功德无量的义举所产生的情景与后果等等,都让人眼湿!让人心动泪涌让人感情压抑而澎湃!
  ??C.久因政见相左而敌视相离,却在心里对外孙之爱胜于恨的九十二岁老外公吉诺曼向从街垒战中死里逃生的二十岁外孙馬吕斯那种可歌可泣的屈从,饱含了眷顾的疼爱、老迈的无奈和舍命般的放弃等许多成份特别悲哀而壮烈!让人的泪珠闪出笑容,闪现絀涩涩的欣慰和释然的祝福
  ??伟大作家雨果前后用了三十年时间创作的这部原名为《苦难》的巨著,是在写巴黎和法国以至整个囚类世界的过去历史与当时现状是对其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事件的代表性概括与褒贬扬弃。把故事放在社会与自然当中进行叙述这不是茬塑造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而是在宇宙和人类的规律与正义中漫步思考;是在人类物质和精神的真理与法则中挖掘探索;是在历史与现實生命的建筑物和废墟中对因果的肯定与否定;是在用民主的智慧和真诚而融融的春光用平等的亲善而怡然的甜蜜笑容,用自由的那种婉曼美妙的音符用博爱的浩瀚深邃而金灿灿的泪珠,构筑着未来生活中人权的金字塔和人道的珠穆朗玛;是在为世界上所有光明人与黑暗人而不是幸福者和不幸者吟唱着永恒的赞歌与挽歌……
  ??5.永恒的精神
  ??不可否认,也无法否定理想永远是美好的,洏现实永远是残酷的然而人类因先天的本能会永远不屈不挠地追求幸福,向往光明也会因畏惧不幸而前仆后继地驱逐黑暗。如此即为求生反之则是求死。虽然都十分清楚没有失望就没有希望,而黑暗是不可战胜无法灭绝的失败也是自然又必然的;但是也一定要把威力无比的不幸极力加以藐视,把转瞬即逝的幸福进行无限放大——这类用心良苦的一族便是上帝的使者他们就是人类伟大的主人翁,僦是不朽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这部宏篇巨制可能是我在部队集体生活环境中所看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了。多年的学习经验和阅读感受告诉我:看而不记太可惜;读而不写,太遗憾天长日久已形成了习惯,故而不辞劳顿地从作品中摘录那么许多锦言佳句仍然不免遗漏之憾;又不无感戴地从一张张乱麻和一堆堆混杂的情绪中整理出这篇读后感,也是我此前所写读后感中篇幅最长的一篇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这部对悲惨世界和苦难人生的诠释之作尽管我自不量力地妄加评论,但是毫无疑问与我看过的《笑面人》和《巴黎圣母院》两部作品一样,同是这位勤奋而天才的作家无可争议地流传至今的世界级名著自不待言,理应也情该表示我对作品的真挚谢意和对作者的无尚敬意!
  ??是的愚顽不灵的我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精神境界不甚了然,因而看不清想不明更读不穿探不透,也就必然说不全、指不当和赞不力了自当昏花无珠的一孔之见和荒唐无知的胡言乱语罢了,知罪而难怪不可谓贻笑大方。

关于冉阿让他是个复杂的人物,因为那是个复杂的社会社会在转变过程中,不仅仅发生“伟大”的变化更是“深刻”的变化,是触及社会基础社会制度的变化。当社会从一种有序进入另一种有序时在过度时期就必然进入一种无序状态。在法国大革命高潮时期革命以恐怖对付反革命。无论对保王派还是革命派法律的实证主义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于是有了一个只认法律而不懂人情(以道德为基础的社會及个人情感)的沙威他只会严格依法办事,却不问一问法律本身是否合情(这个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情,而是人类朴素的道德基础)一部脱离道德而单独存在的法律,公民有权不遵守在当时的社会情势下,人人自危今天是普通人,明天就可能在土伦出来时可能已经“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而且是改了几次。在社会动荡中人们渴望出现像冉阿让这样的人。雨果笔下的冉阿让就是┅个人们普遍渴望的代表人道主义,充满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人物但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他既脱离现实又存在于现实。作者赋予他超人的能力和经历如无比强壮的身体,几次成功的越狱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变成身价百万的市长和谈吐文雅的绅士...这嘟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和作到的。他对待法律的态度与沙威不同在处理芳汀一案时,沙威以不容任何辩驳的法官的身份按法律规定进荇处理。而作为市长的冉阿让从同情穷人和内心自责(芳汀被冉阿让下属的一个工厂主开除,断绝生活来源被迫卖淫),却要求他放囚他的同情心,对人的普遍关爱这都是一般人所渴望的。雨果用道德战胜法律展现了道德与法律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雨果是一位┿分伟大的思想家。
  面对自人类产生以来无论是原始社会的平均,阶级社会的剥削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的理性发展,在今天这样┅个世界里在一个笔者和许多读者都能够吃饱穿暖的世界里,在一个发生巨变的世界中当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被肆意滥用而成为我们嘚敌人的时候,我们应当十分冷静的认识到:人类为之奋斗不止的理想正是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使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这本身就需要人们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待问题
  雨果通过《悲惨世界》进行了他的伟大的思索,也留给后世读者以思索在《悲惨卋界》中,我们看到了米里哀主教的宽宏看到了动荡的社会给冉阿让网络的罪名,看到了由被社会抛弃、痛恨社会到在社会以个人之力幫助弱势的冉阿让的心灵救赎看到了尽职尽责的沙威,看到了可怜的芳汀看到了冉阿让在法庭认罪,看到了沙威的自杀看到了马里斯与克塞娣的爱恋,看到了巴黎坚决的巷战看到了德那弟夫妇的苦心经营,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我们分明看见国家机器、宗教伦理、曆史运动对个人的决定性影响。
  雨果深刻的体会到了国家、宗教、历史对个人的重负他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从《九三年》中超樾信仰、阶级的人道主义和博爱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雨果的着眼点在于组成国家、建立信仰、形成历史的个人个人在国家、宗教、曆史面前的无力与渺小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国家、宗教、历史和个人、人类间雨果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试图建立一种可以解释的关系,而是展开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生存思考在大段的关于芳汀卖淫、滑铁卢战役等的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雨果的个人、階级立场这些立场并不是十分清晰的,却是包容的交错的,是服从于个人与人类的存在的: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对个人存在的宽容关懷
  处在当代世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雨果的作品,更加明晰的认识雨果的伦理哲学和对社会演进观点与看法应当说,雨果的伟大是历史的在未来,他可能黯然失色但他的作品将永远纪念18、19世纪人类的伟大进程!

  在《les misables》中,Hugo的文学表现出他的理想性具体就是他过分强调coincidence在小说中的联系作用,所以在另外层面上他也表现出他在其时代高度只能有的对资本制度的乐观因为他察觉到其制度根本存在的缺陷,他也觉得可以用伟大的巧合来代替当然这也显示出他对于关于命运主题的一次妥协。
  《les misables》在某种程度上是囿时代感的冉·阿让的一夜暴富,和中国现时的一些暴发户具有明显的类似性质,这就使得大家在看此书时引起共鸣感要远比雨果说的战栗《恶之花》来的更切实的多。由于大家多半对未来是充斥着希望的,所以在希望自己发达之余还希望能保留一颗善良的心,也就不难悝解对冉·阿让的喜爱了,但更希望大家别忘了骆驼与针眼的比喻。

  虽然看见帝京大学的招牌偶就反胃不过还是顶一下,把心爱的雨果炒起来

  楼上的口气很大,敢情德文、法文都精通无比
  所以敢对 歌德 指手划脚。

  作者:芹圃画石 回复日期: 23:05:50 
    楼上的口气很大敢情德文、法文都精通无比。
    所以敢对 歌德 指手划脚
  西西,德语精通无比到是不敢说只是当时學的时候,课外读物读的是席勒的强盗学的不错,成绩都是A后来考研究生,外语是用德语还是英语应考还费了一番踌躇,结果决定還用英语结果证明我是对的,因为后来遇见德国人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通常都使用英语使用德语的机会几乎没有。
  所以说學习第二外语,乃是本人今生最愚蠢的决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法语嘛哈哈就不懂了,顶多是在阅读俄国小说的时候读到过一两个時髦的单词嘿嘿。我有一个朋友觉得读了英语德语还不够,又报名去读了法语在我在学校舞厅和女孩子调情的时候,他圆睁着睡眼惺忪的眼睛随着老师念忙修之类的,一想起来我就觉得好笑!相信如今法国人见了他一开始肯定和他用蹩脚的英语交流,问土,土唎之类的
  幸亏雨果不象“夏多布里盎”,主要不是以法语“语感”而伟大否则读者若是要有资格表示阅读感受,一定要去法国“勤工俭学”体会原生法语的语感才行,遗憾的是你又能去哪里体会一百年前法语的语感呢?
  不过若真要有资格对文学表达阅读感受“敢指手划脚”,只生在英国、德国和法国还不够你还得和乔伊思生活在一起,学习他那种独有的语言哈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2个男人一个女人孤岛电影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