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开个加工豆腐渣深加工,生条的做坊从哪里入手

报料电话:0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两个80后工程师辞掉年薪20万工作开小店磨豆腐?
  熊猫豆腐
浙江在线06月05日讯
昨天是&熊猫豆腐&正式开张第三天。早上七点,小吴和小潘分别从城东和滨江赶到位于城西萍水街的店里,换上工作服,开始磨豆腐。
  小店夹在一家沙县小吃和一家奶茶店之间,门面很小,内部狭长,前半间店,后半间厂,中间玻璃移门隔开。
  磨豆腐的机器是一台电动青石石磨,直径两尺,700多斤,淘宝上花6000多从山东买来,物流运到杭州,小货车送到城西,4个男人吭哧吭哧抬到店里。石磨还有一台,因为刚开张产量小,暂时闲置。
  黄豆已经泡好,前一天晚7点到现在正好12小时。水经过了净水机过滤,一根细管连到石磨上方。
  黄豆和水经过漏斗,从石磨上方进料口进入,电机驱动石磨旋转,白花花浆状豆泥从磨盘缝隙涌出,堆积多了,小吴就用小铲铲进下面桶里。
  浆状豆泥又经筛震机过滤,舀去浮在上方的大量泡沫,加热煮沸。一时屋内热气升腾,豆香四溢。
  纱布又过滤两遍,再一次舀去浮在上方的大量泡沫,就到了整个流程最关键的一步,卤水点豆腐。
  这步一般都由主管技术的小潘完成。他一边把兑好的卤水倒出一条细线,一边手臂不停摇动画圈,让卤汁和豆汁尽量均匀接触,两汁交融处,乳黄色豆花泛起。点卤时间不过半分钟却最见功力,当初小潘跟豆腐师傅陈加本学艺,为练这一手花的时间最长。
  约15分钟,豆花成形。舀出,纱布兜起、过滤、扎牢,放进一个四方形木匣内,上压一块阴刻了熊猫图案的木板,再压重物上去(小潘压上去的是大只盛满水的不锈钢桶),于是柔软松散的豆花在重物挤压和木匣裹挟的双重加持下,挤出大量水分,逐渐固化成一个整体。
  十分钟后,摘掉木匣,解开纱布,一整扇豆腐用刀划成比手掌略大的正方形小块,摆在前台出售。
  我知道这家豆腐小店,还是因为曹阿姨。
  曹阿姨住政苑小区,前天从城西银泰回来,发现萍水街丰潭路口西南角杭州联合银行边上,新开一家豆腐小店,里面两个腼腆年轻人。曹阿姨跟他们聊过发现,两个小伙子居然都是大学生,毕业工作多年,放弃了20万年薪的工作,出来创业做豆腐。
  曹阿姨回到家就给快报热线打来电话。
  &我家里有小孙子,为给小孙子买到健康食品,真是头脑都快炸了。新闻常常看到,这个东西有问题不能买,那个东西有问题不能买,特别是有了第三代,哎呀,去买个鸡蛋都很烦恼,要去进口超市挑最贵的买,就想买个安全放心。他们两个大学生也真是不容易,我是很感动的,就买了两块豆腐支持他们一下&&&
  昨天也是我人生第一次亲眼目睹一颗颗黄豆如何变成一块块豆腐。整个过程虽然加进许多现代元素,但基本再现了两千多年传统的中国古老盐卤豆腐的制作过程。小吴叫吴能锋,老家新昌,生于81年。小潘叫潘根孝,老家浦江,生于85年。
  小潘毕业于浙大,小吴保送上的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两人学的都是水利设计专业,毕业后先后进了杭州一家水利设计院工作,成为同事好友。闲林水库工程,当年他们就是同时参与了设计。
  两人都是农村家庭出身,和很多留杭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学有所成找个稳定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出差加班,结婚生子,凑首付按揭买房,小吴前年有了女儿,小潘去年有的儿子。前年两人同时应聘进滨江一家水利设计研究院,分别担任设计一所和二所副所长,手下七八个人,年薪差不多都有20万,也算事业小成,在杭州正式扎根立脚。
  去年7月初,小潘照例坐地铁去滨江上班,当天的地铁报《城报》上,刊登了一条很小的消息,全文130多字。
  IT男辞职卖豆腐每天白送2000元
  近日在大连,卖豆腐的摊主老张打出&每斤10元&的高价,但来他这里买豆腐的人却络绎不绝,因为他不仅允许顾客先尝后买,还赠送他们10元红包。老张之前做IT,后来发现豆腐作坊很脏,便辞职卖良心豆腐。目前他每天几乎白送2000元。
  小潘把这张报纸收了起来,拿到单位给小吴看。小吴马上明白小潘用意,两人之前都有过创业的想法,经常天马行空闲聊。
  但毕竟不是刚刚毕业那时候,如今有了事业积累,有了老婆孩子,有了房子按揭,再去折腾成本要大很多,搞不好伤筋动骨。
  光说服他们自己就花了两个多月,把辞职创业的利弊一项一项列在纸上,打钩打叉左右权衡。
  去年9月,两人因为小水电站项目同去云南出差,任务完成在宾馆聊到凌晨3点,5点爬起来赶到机场,在飞回杭州的班机上,事情就这么定了。回到杭州第二天,小潘当了爸爸。
  然后,又花了几个月说服亲人。两人约好,只要各自老婆坚决且一直反对,就不再强行坚持,毕竟男人到了这个时候,不能只为自己活着。
  小吴老婆是第一个通过的,她在一家IT公司上班,工资虽然不高,但她让小吴放心去干,就算做不成,她一个人的工资省着点用也够一家人生活。
  小潘老婆在事业单位,因为刚刚生过孩子,小潘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跟她讲的。老婆起初很忧虑,毕竟刚买的房孩子又小,后来见他实在扑心扑肝,最终也点头同意。
  小潘父母在老家务农,小吴父母是在村里开间小店。过年回家,两人同时给各自父母买了同样礼物,给爸爸的都是一瓶五粮液,给妈妈的都是一个自动洗脚盆。两样都花了不少钱。小吴说,当时他俩是这么想的,如果创业失败没了经济来源,下一次再尽孝心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农村人都知道做豆腐是件很苦很累的事,他们老人并不能理解儿子说的&健康产业&和&互联网思维&,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放着工程师不做一心要做豆腐,但最后,也都表态支持。
  过完年小吴要回杭州,临出门妈妈跟他说,你想试就去试试吧,以后少惦记家里的事,我和你爸年纪大了帮不了什么忙,不过也不会拉你后腿。
  小吴说他当时转过身,眼泪就掉下来了。
  小吴回到杭州,开始创业准备。他每天去浣纱路的杭州老图书馆,一坐一整天,用那里的环境和免费Wi-Fi,上网查资料,写可行性报告和商业计划书。
  小潘过完年没有直接回杭,他的分工是攻克豆腐技术。找到了高中同学的爸爸、相邻的寺前村最有名的豆腐师傅陈加本,拜师学习全套盐卤豆腐制作手艺。
  一个半月后,两人在杭州会合,一起凑了各自积蓄十万多元,跑遍全城找店面,终于在城西租下这间,自己设计装修,买机器调试,用了500斤黄豆反复试验。
  店名取&熊猫豆腐&,意为珍贵。市面上也不会有人像他们这样,只用家乡原生态黄豆,用净水机过滤自来水,用石磨磨,用卤水点,用最麻烦、产量最小的方式,慢功细活现做现卖,还专为豆腐开个门店了吧?
  在门面&熊猫豆腐&店名下面,是一句广告语:只为健康而生。创意来自小米手机的&只为发烧而生&。这两天每一个进店的客人,都会听到小吴或小潘讲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卖豆腐的,我们是卖健康的。
  开店之前,小吴找到杭州一家豆制品厂,跟人家自我介绍然后说想进去参观学习,被果断拒之门外。回来后他和小潘商量,以后不管开多少家店,制作间必须全是玻璃,透明公开。
  小吴至今非常遗憾,资金太紧店面太小,制作间只能放在里面。如果有钱租个稍大的门面,他一定会把做豆腐的所有机器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过路人都能亲眼看着,一粒粒黄豆,经过了怎样的一个个步骤,最后成了一块块最传统的卤水豆腐。
  现在他们想了个补救办法,一是谁想进去看,都能隔着玻璃看,二是大门口装个小米电视,全部视频现场直播。
  正式开业前三天试营业,豆腐全部免费送免费尝,每天门前都排起长队。
  正式营业三天下来,营业额却不尽如人意。最差的是昨天,只卖出十几块豆腐,共收入80多块钱&&应该和他们的豆腐价格比菜场贵一倍多相关。
  不过小吴和小潘说,他们肯定会坚持,因为相信人们最终会体会到他们的诚心,相信他们的品质,人们也会渐渐习惯,从3块钱买一块豆腐,到愿意花8块钱买一块看得见信得过的豆腐。
责任编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推广内容: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全文阅读_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免费阅读_百度阅读
&0手机专享价
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在电脑上继续阅读
您需要支付版权费用
会员免费读
开通图书VIP会员
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
用手机扫描以下二维码
开通图书VIP会员,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自家豆腐坊开张啦!---盐卤老豆腐的超详细DIY攻略
自从败了豆腐模和盐卤,这几天成了豆腐痴,满脑子琢磨的都是豆腐,又是豆腐脑又是老豆腐的,大家笑我是“豆腐西施”,其实我是满脑子豆腐是真的,连今天感恩节都浑然不知。
脑子里过了N多遍,动手实践了二次,还算成功,以后,兜儿的作坊,又可以多挂一个招牌了---“兜记豆腐坊”。趁着脑子还清楚,赶紧把过程整理记录一下,而且,我知道你们在等方子。。。嘿嘿。
&&&&兜儿是初涉“豆腐门”,年初没有模具没有原料,用白醋和豆浆机胡乱做过一次,结果出来很小一块豆腐,还是酸的。&这次算真做成了,浓浓的豆香,刚成形就恨不得抠一块吃了,很香。
自家做的豆腐,也许不完美,但豆香怡人,让人无法自持。刚压出来,还冒着热气,就可以来上一块!原来豆腐“生”着吃都很香!
今天记录的只是兜儿几次做豆腐实践的一点心得,整理一下步骤,总结一下经验,不一定都对。大家如果有更好的经验,请速速告诉我,先谢过了!
&&&他们都叫我唐僧,说我写博太啰嗦,啥鸡毛蒜皮注意事项都写。没办法,兜儿是笨鸟,每次刚开始学东西都跌跌撞撞,碰壁无数,感想良多,都是经验教训啊,这个也想记下来,那个也要唠叨一下。希望大家不要在我跌倒的地方再耽误时间了。今天这豆腐,我要说的话也很多,难免一写就刹不住,唐僧来了,别嫌烦。
盐卤老豆腐
一、自家豆腐坊需要的基本原料和工具:
1、原料:干黄豆,盐卤或葡萄糖内酯,水
盐卤做出来的是老豆腐,葡萄糖内酯用来做嫩豆腐和豆腐脑。按照我们一家三口的量,300G干豆做的豆腐,足够做一盘3-4人吃的菜了。所以,下面我就直接按照300G干豆为标准来计算用量。大家可根据情况,按比例增减。
&&2、主要工具:
(1)豆腐模一套(我的是内边长14CM的中号杉木模)、方形纱布一块(我的边长50CM,大了点儿),纱布过滤袋2个(1个也行,2个会过滤得更细一些)。哪里买的?万能的淘宝啊。我买的是套装,纱布盐卤模子啥的都配好的,我还另外配了2个压豆腐皮的配件,以后用。
&&&(2)传统豆浆机,或者研磨榨汁功能的料理机一台(豆浆机要能生磨豆子,不要边打磨边加热的全自动豆浆机,后面我会说原因。原汁机,石磨等当然更好用,可是要么价格高很多,要么太费劲,我的豆腐坊刚开张,先凑合着就地取材吧。
&&&(3)一口大锅(我用的是28寸的大蒸锅的底锅),2个盆子,一个装第一次打出来的浆(我用了厨师机的缸),另一个装豆渣。
&&&(4)一个大量杯(最好是1L左右的,好估算液体量,我干脆就用豆浆机带的那个大杯子了)
二、做豆腐需要记住的原料比例和数据
工具原料备齐了,我们先来熟悉一下一些数据,脑子里有个数,做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半路还要去按计算器。
做豆腐,卤水的用量是关键,少了不出花,多了太老。以下是盐卤和内酯用量的配比,经过兜儿的实验,基本上是准确的。刚才说了,我家一顿300G干豆做的豆腐就够吃了。为了方便,我专门额外增加了一栏300G干豆的预备用量,以便速查。&&&
500G干豆需要卤水量&
300G干豆预备卤水量**&
&3G盐卤+40G水
&4G内酯+60ML水
**&注意:这里只是预备用量,可能会用不完,一是因为量太少不好称,二是多备点以免不够再临时冲配。
300G干豆泡出来,大约700G;400G干豆泡出来,大约900G。
加水的比例是按照干豆重量的10倍计算,就是说,300G干豆,要加3000G的水。其实也不需要在打磨的时候就那么精确,我都是打磨、过滤完成后,再加清水到需要的总量,稍微多一点也没太大影响。
做豆腐最关键的是豆浆的温度。用盐卤点豆腐的时候,豆浆的温度要在80-85度左右,太高或者太低都不行哦。至于做豆腐脑,就更简单了,把稍微放凉到90度的豆浆冲到放了内酯卤水的碗里,静置一会就凝结了。这个以后再开帖和内酯豆腐一起说。
&三、豆腐制作过程:
&准备工作----
1、提前一夜,把黄豆洗干净,放足量的水泡到涨发。第二天做之前沥干水,再挑一遍,把一些没泡开的豆子捡出来,这些豆子不出浆不说,还可能会伤害刀片和机器;
2、把盐卤按照比例加水泡化备用;
&打磨黄豆----
&3、准备好料理机,在内筒中放入豆子,再加水。注意只能加到一半满,因为打磨的过程会有很多泡沫,体积会涨大很多,水加多了要溢出来。至于水和豆子比例,不一定要到1:10,可要根据自己的机器情况来确定。豆子太多了机器打不动;水过多豆子少效率太低,要打很多遍。我的料理机,每次用固定的杯量4杯豆子,再加到500ML水,就差不多了。
4、打开料理机开关,打磨大约40秒,中间可以停顿2-3次,一来保护机器,同时也让豆子沉淀一下。到最后声音均匀,液体奶白,体积增加到接近杯口,就差不多了。
5、开盖,把豆浆倒到大盆里(我的料理机有个内胆,可以初次过滤),再把渣滓倒到另外一个盆里。
6、再放豆子和水,重复步骤3-5,直到豆子全部打磨完成。
7、把大盆里的豆浆面上的泡沫撇掉,然后用2层纱布袋套在量杯上过滤,将过滤后的豆浆倒入大锅内。
8、豆渣盆里的豆渣也做同样的过滤,里面还有很多的水分哦~。最后剩下,就是干豆渣了。
9、估算大锅里的豆浆量,如果不足3000G,直接加入清水,加到足量。
10、把大锅里的豆浆再次撇去浮沫,然后放在大火上煮开后,小火再煮3-5分钟,豆浆要煮透哦,中间把产生的泡沫撇掉。这时候,你可以闻到香浓无比的豆浆味,这颜色,浓度,这香味,可不是豆浆机做的豆浆可以比拟的。唉,怪不得我老觉得豆浆机的豆浆不对味儿呢。。原来是不够浓的原因!
&&&11、关火,准备好600ML的凉开水(豆浆总量的20%左右,目的是让豆浆迅速降温到80度),倒入豆浆中。搅拌均匀。这时候豆浆基本降温到80-85度了。当然,也可以静置等到自然降温。
点豆腐-----
12、取配好的盐卤卤水,用大勺子舀一点,缓缓地洒到豆浆中,边洒边不停搅拌。洒完一勺再一勺,观察豆浆的变化;这个起码要分5次,每次少量地加,多搅拌。
&13、慢慢的,会发现豆浆开始出现白色的沉淀物,继续加卤水,搅拌,沉淀物越来越多。忽然,好像就是那么一瞬间,量变到质变,豆浆完全分离成白色棉絮样沉淀和清澈的淡黄色液体了。这时候说明已经到位了,可以不用再加卤水了。
&14、再开火半分钟加温,不要煮开哦。然后关火,静置5分钟,你会发现絮状物慢慢沉淀,凝结成更大的一块块。这时候,就可以压豆腐了。
压豆腐----
15、把豆腐模放置好,因为要排出大量的水,我直接放池子里了。把纱布打湿,铺在豆腐模里,边角贴合好;
16、把大锅里的豆花和水一同倒进模具,水会从模具的孔洞和缝隙中排走,只剩下白色的豆花。
&&&17用手动打蛋器把模具里的沉淀物搅拌一下,打碎打匀,再大力震几下,尽量使得沉淀物分布均匀;(这一步我没做,是事后@如疏在微博上教我的,说这样组织会更细腻)
&&&18、把外边的纱布整齐小心地一层层盖在表面,尽量铺平整。然后放上模具的压盖,上面放上重物,把里面的水压出来。最少压15分钟。
上面压的重量和时间,和豆腐的软硬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我第一次压了1KG,再加了一个烘培石板,大约40分钟,出来的豆腐是典型的老豆腐了,煎了煎,很香。第二次,我就只压了1KG,大约15分钟再用手压了几下就出模了,豆腐手感弹嫩很多,切开组织也明显感觉多汁,这次送邻居了,没吃。不过掂着那手感,闻着那香味,应该是很香的。邻居拿回去凉拌了,说很香。
19、压好的豆腐,如果不是马上吃,泡在清水里放冰箱保存即可。
兜儿美食笔记
其实上面过程里都说的很详细了。这里补充几个成功关键点:
1、一定要用生磨的豆浆原汁,先生磨,再加热。生磨能更使得豆子中的蛋白质更容易释放出来,豆浆更浓,边加热边打磨,会影响蛋白质的释放,其实很浪费豆子。怪不得我上次用了好多豆子,做出来的豆腐也才这个一半大。而且,一般的豆浆机一次也不能放太多豆子,还不如这样方便。
&&2、如果说打磨是个体力活,那么点豆腐应该是过程中有点技术含量的环节了。凝结的合适温度就在80-85度之间,如果太冷或者太热,都容易失败。看着很玄乎,其实实践下来也没那么难。只要按照比例兑好卤水,控制好豆浆的温度是关键。如果怕掌握不好,就准备个温度计吧。我觉得电视上教的加清水的办法很好,省时省力。
&&3、我一直纠结豆腐的细腻程度。每次都有洞洞。大家都说老豆腐就是这样的,有洞是正常的,可是我真还是希望看到光滑的老豆腐,这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强迫症。&感谢如疏教我的方法,用蛋抽打碎结块再重组,那样应该会好多了,我迫不及待想尝试一下。
4、煮豆浆的时候,火不能太猛,我们煮豆浆都知道,底下很容易有一层沉淀粘在锅底,太猛的火容易把沉淀烧糊,影响豆腐的味道。而且,锅要深,最好在旁边看着,煮豆浆的时候,会扑哦。
天冷了,降温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度,比20%的水量再减少一点更安全,如果发现盐卤用完还凝结不起来,可以试着开火加热一会,不要煮开哦,升温就可以了。大部分时间可以挽救回来的。(日补充)
那天看了2段视频,一个是说做豆腐的,还有一个叫《一锅豆浆》,教大家怎么用一锅豆浆,做腐竹,做豆腐脑,做豆腐皮,做素鸡。。。真的很神奇。看来后面要学的还很多啊,一样样来吧。
盐卤老豆腐算翻篇儿了,下一次,做内酯豆腐!最喜欢嫩嫩的内酯豆腐了!胖子已经点餐了:小葱拌豆腐!
&&&& 豆腐有很多种,我常常分不清楚,网上找到这样一篇文章,我觉得大致能说明白。收下来学习:
豆腐有水豆腐(南豆腐)、老豆腐(北豆腐)、豆腐干、油豆腐。点浆方法不同,做出的豆腐质量也不同。点浆方法,主要是指做豆腐使用哪种凝固剂。凝固剂用石膏做出的豆腐,因其凝固进度缓慢,故能做出保水性好、光滑细嫩的豆腐。用卤水点豆浆做豆腐,可使豆浆中蛋白质迅速凝固,使豆腐持水性较用石膏点豆浆做的豆腐差,所以做出的豆腐较干,也可以用卤水点豆浆做豆腐干。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豆腐,大部分是采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来做豆腐,具有白嫩富有弹性,营养丰富,味道纯正,出品率高等特点。
根据制豆腐所用凝固剂的不同和豆腐的含水量,习惯上将豆腐分为老豆腐和嫩豆腐。
老豆腐,又称北豆腐、硬豆腐,是指含水量80%—85%的豆腐。一般以盐卤作凝固剂,也有的以石膏或酸黄浆水作凝固剂,其特点是点浆温度较高,凝固剂作用比较急剧,豆腐硬度较大,韧性较强,含水量较低,味道较香,蛋白质含量在7.4%以上
嫩豆腐,又称南豆腐,软豆腐。一般指用石膏作凝固剂制成的含水量较多的豆腐,其特点是质地细嫩,富有弹性,含水量大,一般含水量为85%—90%,蛋白质含量在5%以上。用葡萄糖酸内酯作凝固剂制成的盒装豆腐、袋装豆腐也属于嫩豆腐的范畴
根据所用凝固剂不同,可将国内生产销售的豆腐分为盐卤豆腐(也称卤水豆腐)、石膏豆腐、酸凝固豆腐。盐卤豆腐风味最佳,但保水性差,得率低,凝固操作难度大。石膏豆腐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产品得率高,凝固操作简单,但豆香味不足,常有石膏残留,伴有石膏味。酸凝固豆腐包括酸浆豆腐和葡萄糖酸内酯豆腐(简称内酯豆腐或GDL豆腐)。酸凝固豆腐口味平淡、质地细腻、保水性好,但强度明显不足。由于盐卤豆腐的保水性差,所以一般都制成质地较硬的北豆腐,而酸凝固豆腐保水性好,故都属于质地较软的南豆腐。只有石膏豆腐,其保水性介于两者之间,既可制成北豆腐,又可制成南豆腐。在我国北方,盐卤豆腐享有极高的声誉,但得率较低,一些生产、销售者常以石膏豆腐冒充盐卤豆腐。酸浆豆腐只是在个别地区有生产,产量较小。内酯豆腐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发的新型酸凝固豆腐,其凝固成型机理适合制作盒装充填豆腐。盒装内酯豆腐保质期较长,便于运输,作为豆腐的一个新品种,目前市场销售日增,但由于强度不足,不适合强烈翻动的烹炒,且缺少豆香味,还略有酸味,因此不可能取代用盐卤、石膏制作的传统豆腐。
可能兜儿这博文写得太过于详细,吓退了好多想做豆腐的人,但也有好多童鞋参考着成功地做出了豆腐。兜儿的本意,是想着大家做的过程中如果会有疑问,基本上都能在文中找到答案。事实证明,大家基本上都不需要额外的提问,都能做出来啦!看着大家做出来一块块的漂亮豆腐,兜儿羡慕啊,哪个都比我做的好,组织都比我的光滑啊。让兜儿图上这块豆腐怎么有脸见人啊。。。每次看到有人@给我看漂亮的豆腐,我都忍不住想去再做一块,这个,还真上瘾有木有?因为自己做的豆腐实在太好吃了有木有?!
所以,今天兜儿突发奇想,以后我把相关的微博都贴在这里,展示一下,看看做豆腐其实真不难,当个豆腐西施,你也可以哦!
这只是微博上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群里分享的,就没办法上图了哦~
&&&&&&&&&&&&&&&&&&&&&&&&&&&&&&&&&&
豆腐西施分享会开始了!陆续更新中...
你说你们也不给师傅留个面子,一个二个都做得比我好多了。我就这么生生被拍S在沙滩上,给块豆腐撞一头吧。
: 再来一张切开侧面的,好细腻哦,早上有个事忘了汇报,磨豆浆时想偷懒,结果俺的豆浆机冒烟了,估计它光荣滴严重滴负伤了,所以一开始看它不成形,心里难受死了,撞墙的心都有了还好@我是兜儿及时的死马当成活马医,俺才乐开了花
很漂亮了呀!我也很有成就感,博客没白唠叨吖!你也喜欢油煎豆腐炒上海青啊?我第一块豆腐就这样吃的,香啊!结果吃多了。
: 孩子写完作业,我开始折腾刚买回来的豆腐模具,第一次做根据@我是兜儿的方子泡了300G的豆子,自己一向做事不细,包豆腐的布没有叠整齐,结果压出来的豆腐有点不平,不过应该不影响品质,闻着豆香,控制住将它做宵夜的冲动,明天给好奇的娃做个油煎豆腐炒上海青。上床和肚里的馋虫道晚安了
给正在学做豆腐的童鞋们~看看,做豆腐多么安全!@恬奚 @粤越 @咿咿伢伢
: 【不想上班?那就做豆腐吧】做豆腐最保险了,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万一卖不了,搁臭了还是臭豆腐!
哈哈,豆腐不错啊!这豆腐,好害人,已经害得好几个人激动得睡不着了。
: 深夜作怪小组之——Q酱的豆腐坊一次成功~~激动的碎不着觉啦 感谢@我是兜儿 的方子
@茹茹lulu 的种草 为了压豆腐,我把家里所有的碗都用上啦,结果受力不均匀,有的薄有的厚 等我技术熟练了,下回给你们整个豆腐宴
@RIKA牛牛 @二娃李格儿楞
我觉得,你们都比我做的强多啊,都没洞洞。。不行,我又想去做了 这豆腐外面吃不着吧?香吧?吃不够吧?嘿嘿~自己磨的就是香!
如茹茹LULU: 生平第一次做的老豆腐~~!!!迫不及待发图哈哈~~最上面是刚压好的豆腐,第二张可以看到内部组织~木有气泡~~啦啦啦(按照@如疏姐的方法压之前搅拌下)第三张就是成品菜啦~~尝了一下果然比平常外面买的老豆腐香很多很多。。。。所有自制豆腐的辛苦都值得啦!朋友们都动起手来吧~@微博素食
哇!这豆腐漂亮啊!好像连蒸锅都跟我的一样呢!
: 晚餐后开始忙活-------做豆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热门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祖名”蔡祖明:小小豆腐为何能卖5个亿
时间: 王玉 吴洪 范艳林
 豆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食品,竟然可以&磨&出250多种花样、远销至美、英、德、澳等10多个国家、每年创造出5个亿的产值&&这个几乎天方夜谭的事情,蔡祖明却做到了。他的&祖名&豆制品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和最先进的豆制品生产加工企业之一。
  小小的豆腐怎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解码蔡祖明的创富经历,一定能给我们的读者以启发!
  蔡氏创富秘诀一:落实
  蔡祖明,1960年出生在浙江省萧山西兴&豆腐世家&。早在1816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蔡祖明爷爷的太爷爷,就开始做豆腐了。蔡祖明初中毕业后,既不想&倒腾&豆腐,也不甘心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农活,一门心思只想赚大钱&&青春期男孩的梦想总是带着不切实际的痞气。于是,他拜师学艺做木匠。木匠一做就是7年,虽然娶了妻子王茶英,但他并没有成为富翁。他郁郁不得志。
  当时,蔡祖明的父亲在杭州当工人。父亲42岁那年,身体不好,办了病退,年纪还不太大,便想找点事做。思来想去后,父亲决定把豆腐这门生意&捡&起来。于是,他把杭州豆制品厂的豆腐贩到西兴来卖。杭州与西兴隔条江,当年往返需要坐轮渡,一天一个来回,十分辛苦。
  蔡祖明不忍心看年迈的父亲如此劳累,便和妻子王茶英一起,跟着父亲干起卖豆腐的买卖来。
  很快,卖豆腐赚得的&杯水车薪&又不能满足蔡祖明的&胃口&了。他把卖豆腐挣来的钱拿去买了台三轮摩托车,跑短途客运,卖豆腐的事交给了妻子。
  摩托车开了不到两年,蔡祖明觉得不过瘾,想开汽车,便把王茶英卖豆腐赚得的钱花了个精光,买了辆&达西亚&,当起了出租车司机。
  那时,出租车行业刚刚起步,蔡祖明算是农民中最前卫的了。可时代发展太快,他的&达西亚&还没开到两年时间,就有不少出租车换了空调车。不甘落后的他立即也换上了空调车。随后,别人换&夏利&,他就换&捷达&&&他开出租车挣得的辛苦钱都用在了换车上。
  见蔡祖明换车换上了瘾,父亲和妻子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妻子王茶英对蔡祖明说:&开车挣钱,挣钱换新车,没日没夜地跟着四个轱辘转,赚来的钱还是塞进了轱辘里,何必讨这份辛苦呢?还不如做豆腐赚得实在!&父亲对蔡祖明说:&你以为开车值得骄傲?开再好的出租车也是个车夫,坐车的人才值得骄傲!人家当官的,坐专车,一分钱也不用花。&蔡祖明不服气,认为他一天能挣500&600元,官员有这么高的工资吗?父亲却说:&你一天24小时不睡觉,才可以赚到500元钱。可你不是机器,你需要吃饭睡觉。即便是机器,也得喝油。算得出来的钱总是不多的,算不出来的钱那才叫赚大钱。&
  父亲的话令蔡祖明醍醐灌顶。是呀!开出租车不就挣个辛苦钱嘛,而且还不安全。既然父亲和妻子都不支持自己开出租车,那就转行吧!可转行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又难住了蔡祖明。
  就在这时,萧山的国营豆制品厂倒闭了。在社会上已摸爬滚打多年的蔡祖明意识到商机来了:萧山这么大的一块地盘,总不能没有豆腐厂吧?于是,他和王茶英商量办个豆腐厂,得到了她和父亲的热烈响应。
  日,&萧山华源豆制品厂&的执照拿到手,蔡祖明正式走上了卖豆腐的道路。现在回想起走上这条路的契机,蔡祖明坦言,并没有多少&时势造英雄&的味道,更多的是当时的他从妻子那里看到卖豆腐卖得好是可以让家人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而幸福和安稳即是财富。
  &折腾&了那么多,却返回到了卖豆腐这条路上,那之前的&折腾&岂不白费了?蔡祖明却说:&所有的折腾都是为了让自己看清楚,到底什么行业什么职业才适合自己;所有的折腾都是财富,将自己磨练得更加稳重、干练和成熟。&对于&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大学毕业该就业还是该创业&这两个问题,蔡祖明作为&过来人&,如此建议:&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首先要磨练。等磨练过了之后,这些问题自然就会有答案。&
  蔡氏创富秘诀二:责任
  蔡祖明在西兴的北塘河边的一亩八分地上,盖起了简易厂房。他卖了车,用卖车的钱买了几台磨浆机。随后,他又花高价从杭州豆制品厂请来两个老师傅,一个搞安装,一个搞生产。机器安装好,产品出来后,师傅就走了&&养不起他们了。于是,蔡祖明一个顶三个,睡在厂房里,不分白天黑夜&&
  就这样,经过两年汗水的&浸泡&,&华源&豆腐不仅占据了萧山的一半乡镇,还占领了城区市场。
  1999年3月,为了提高产量,蔡祖明拿出手中全部积蓄扩建厂房。可就在厂房破土动工两个月时,杭州一家豆制品厂突然杀入他卖豆腐的农贸市场,并在他的对面摆起了摊位。令他更气愤的是,那家豆制品厂摆了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豆腐每箱13元&,而他的豆腐每箱18元。
  无奈之下,蔡祖明只好降低价格。可降价意味着亏本。眼看着辛苦赚到的钱又赔了进去,王茶英心中万分焦急。就在她和蔡祖明束手无策时,却发现那些经销商又一个个都回来了。
  原来,那家豆制品厂因为压低价格,所以采用低廉劣质的豆子,导致豆腐放一天就坏了。而蔡祖明坚持用最好的豆子,制作出来的豆腐可以保质存放两三天。
 产品质量提上去了,接下来就是向市场做推广。2000年9月,蔡祖明夫妇的第一家豆制品专卖店在杭州开业。晚上做好的豆腐,早上送到专卖店销售,蔡祖明夫妇的做法让杭州市民渐渐感到放心。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在杭州开了28家专卖店。
  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2004年初,蔡祖明夫妇想去电视台做广告,可高昂的广告费让他们舍不得赔本赚吆喝。几经思考与权衡后,蔡祖明觉得,既然做广告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不如直接把消费者拉到工厂来参观。
  王茶英在厂里修建了参观走廊。蔡祖明买了几台依维柯中巴车,免费请杭州城里的老百姓来他的厂里现场参观流水线,包来包回,参观者可以现场吃,现场买,相当于赶了趟超市。在老百姓心中,豆腐作坊总是脏乱差。然而,在蔡祖明这里,老百姓却看到了干净、整洁、每道程序都绿色有机,还可追溯责任。这样的免费接客,坚持了一年时间。蔡祖明的产品&清洁可靠,放心食用&的印象终于在杭州城的老百姓中扎了根。(原作者:王玉 吴洪 范艳林)口碑相传后,杭州城里几乎所有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都有了蔡祖明的豆腐。
  2001年3月,萧山撤市,并入杭州,设为萧山区。蔡祖明的厂挂上了&杭州华源豆制品有限公司&的牌子。如今,蔡祖明在萧山拥有一座占地面积达36亩、4万平方米的特制厂房。规模扩大了,&透明度&也进一步加强了。在这座特制厂房里,修有一条参观通道。工人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举动,在参观通道里都看得一清二楚。
  只有真正有良心的企业,才可以做到这样360度无死角的&透明&&&在蔡祖明看来,豆制品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技术也不高深,但是豆制品微生物多,容易变质,在工厂化作业和市场化流通的条件下要把质量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是企业从上到下,各个环节,人人都要有一颗责任心。首先是企业上上下下都要有像关爱家人一样关心消费者的责任心。只有做有责任心的企业和产品,才可以有长远的发展,才可以完成他的商业帝国梦想。
  就是这样的一份责任心,使得蔡祖明的产品相继通过了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HACCP认证。同时,饱含&责任心&的产品很快就走出了杭州,覆盖长三角地区。
  蔡氏创富秘诀三:创新
  生意做大的时候,也是考虑给产品取个响亮名字的时候。在搜集来的众多的名字中,蔡祖明看中了&祖名&,既与自己名字同音,也是对祖宗的感恩。
  生意做大,随之而来还有一个更令蔡祖明头痛的问题,那就是被仿冒。
  2005年4月的一天,在杭州锦江农贸市场负责销售的赵志军无意中发现,有几筐公司的豆腐看起来不大对劲&&公司包豆腐的布一向是很白的,而这几筐豆腐的布却很脏&&显然这几筐豆腐是假冒的。但豆腐筐上又印刷着&祖名&二字。
  赵志军马上打电话给工商管理部门,值勤人员过来后,把假冒的豆腐没收了。
  蔡祖明的本意是把产品名字印在豆腐筐上,以防别人假冒,没想到有些批发商不负责,被别有用心的人把豆腐筐也偷了去。
  一筐豆腐卖10。5元,而一个豆腐筐就要20。5元的进价。很多消费者看到豆腐筐上面的&祖名&才掏钱购买,结果买到假豆腐,一时间投诉电话接连不断。情急之中,蔡祖明想了一个办法&&此后,凡有经销商来进货,就得拿来卖完豆腐的豆腐筐。经销商拿几个空豆腐筐来,他们就给经销商几筐豆腐。
  宁可少卖豆腐也要保证豆腐筐不丢失。蔡祖明的方法虽然有些无奈,但豆腐筐的数量明显得到了控制。他和他的产品也重新得到了消费者的信任。
  &祖名&最早推出可吸式豆奶系列,采取独特的可吸式外包装。如今,在市场上,除商标有所差别以外,豆奶的外包装几乎都一模一样,大家都&学&了&祖名&。但在蔡祖明看来:被仿冒也不完全是坏事,这督促着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升级,更新换代。
  没过多久,蔡祖明就和他的研发团队研制了&黑活&系列新品种豆奶,有黑米、黑芝麻、黑豆奶等几个口味,还推出了5种口味的&祖名&牌豆腐卷、卤制豆干、臭豆腐、香豆干。
  2011年广交会上,&祖名&共有近50种真空包装豆制品类产品参展。参展产品包括豆干类、卤制豆干类、豆腐卷类、重庆风味类、臭豆腐类以及炒菜专用类等。
  谈到产品创新,蔡祖明也聊到了大学生求职。每年向他们公司递交求职简历的大学生数以万计,但大多数学生都被他们拒之门外。这些被拒绝的学生,且不说有没有特长特色,就连简历设计几乎都一模一样。蔡祖明说:&有个性有特色才能吸引别人的关注,而不断创新又能使你立于不败之地。做企业做产品是这样,求职就业亦如此。&
  蔡氏创富秘诀四:共赢
  一次,蔡祖明到香港参加一个农产品展销会,发现香港与扬州合作的一家豆制品厂经营不善,亏了本。对方正想找出路,他们也看到了&祖名&产品的销量好、前景好。双方一接触,有了一些合作的意向。可几经谈判,合作的条件始终没能达到。蔡祖明便劝对方干脆甩包袱,把厂折成股份出卖,对方居然采纳了他的建议。
  最终,蔡祖明以2200万收购了扬州豆制品厂,又投入2400万重新装置,建起了扬州生产基地,生产&祖名&系列产品。这个分厂由他控股,扬州当地也参股一部分。不足部分,蔡祖明采取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让公司的部分高管来参股。就这样,16个股东抬起了扬州基地。
  人心齐,泰山移&&蔡祖明深信不疑,并始终将这条古训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第一年,扬州分厂的产值就超过了1000万。
  日,蔡祖明又迎来了浙江安吉分公司的开业。安吉分公司占地面积17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继续秉承蔡祖明的生产过程&透明化&理念,建造了参观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者除了可以随时看到原料投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还可以通过参观通道另一侧看到以大豆和豆腐文化为主题特色的大型豆文化馆,全馆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投资1000多万元。馆内蜡像惟妙惟肖,通过声光电的作用,使参观者身临其境。
  蔡祖明的想法是,安吉分公司不但要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还要打造成为食品工业旅游基地和豆制品文化传播基地。
  &祖名&为何要下血本誓要在安吉做生产生活旅游消费一条龙服务呢?血本的背后,其实蕴藏着蔡祖明对员工的无私关怀。
  原来,在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蔡祖明更加重视企业的基础建设,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先后招进一批高等学历人才及研究人员,在关键部门担任主要职务,用他们的先进理念管理企业,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结构和层次,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对于这些为&祖名&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优秀人才,蔡祖明向来优待他们&&他希望借助公司扩张的力量,努力提高员工下班后的生活质量。比如建造运动馆、健身房、幼儿园,甚至配备&婚房&。目前,这些为员工服务的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得民心者,得天下!蔡祖明和他的&祖名&系列产品,赢得了员工的心,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心。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祖名&豆奶也会打出一片天下来,跟牛奶制品一争天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腐加工机械设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