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息烽到遵义基础教在那里怎样走

息烽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6年2月19日息烽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议通过)
  息烽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了县人民政府提出的《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县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 会议认为, 《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共息烽县委关于制定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回顾总结了我县&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分析了&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对息烽县的要求,符合息烽实际,体现了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会议指出, &十二五&时期,全县上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唱响&主基调&,实施&主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县,始终以同步小康创建为统揽,以打造教育实践活动&样板县&、加快发展&示范县&和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为主线,重点突破、带动全局,顽强拼搏、开拓创新,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 会议强调,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坚持主基调、实施主战略,做实大扶贫、用活大数据,培育新业态、增创新优势,以&守底线走新路打造新引擎&为主线,在产业发展壮大、开放改革创新、特色城乡建设、绿色生态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县域社会治理上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努力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实践中作表率、走前列。
&&& 会议要求,县人民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组织实施&十三五&规划,确保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会议号召,全县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赤胆忠诚、协力争先&的息烽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为实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2
第一节 着力提速换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
第二节 着力坚守底线,生态文明稳步推进 3
第三节 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3
第四节 着力基础建设,城乡一体不断提升 4
第五节 着力创新治理,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4
第六节 着力从严治党,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5
第二章 发展环境 8
第一节 国际国内环境 8
第二节 贵州省发展环境 8
第三节 贵阳市发展环境 9
第四节 息烽县发展环境 9
第三章 总体要求 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3
第二节 发展理念 13
第三节 战略定位 15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6
第四章 构建空间结构, 优化空间布局 19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19
第二节 完善农业空间布局 21
第三节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22
第五章 以山青天蓝水清地洁为底线,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23
第一节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之以恒增绿护绿 23
第二节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碧水田园保护 24
第三节 着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降耗 25
第四节 抓实环境生态管理,守住底线不越红线 26
第五节 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发展循环低碳经济 27
第六章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29
第一节 加快园区设施建设,提升壮大新兴产业 29
第二节 延长化工产业链条,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30
第三节 扶持壮大产业规模,发展大健康产业 31
第四节 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32
第五节 发挥比较资源优势,推进能源产业发展 33
第六节 推进科技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牌效应 33
第七章 打造百里氡温泉城,建设养生产业集聚区 36
第一节 推进温泉资源开发,打造百里氡温泉城 36
第二节 依托息烽资源,开发环游线路 36
第三节 利用息烽资源,建设三个度假区 37
第四节 完善旅游硬件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38
第五节 打造四个A级景区 38
第六节 提升景区文化魅力 38
第七节 推进智慧旅游服务 39
第八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山地特色城镇建设 41
第一节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核心承载能力 41
第二节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 42
第三节 着力绿色城镇建设,构建宜居宜业环境 44
第四节 抓实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45
第九章 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48
第一节 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48
第二节 构建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9
第三节 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49
第四节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51
第十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息烽发展动力 54
第一节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快捷交通网络 54
第二节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强化水利安全保障 56
第三节 加快电网升级改造,提供强劲电力支撑 57
第四节 加快信息网络构建,提升数据信息水平 57
第十一章 围绕区位优势资源,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60
第一节 加大平台建设力度 60
第二节 拓展大数据应用领域 60
第三节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 62
第四节 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业 63
第五节 发展其它服务业态 64
第十二章 以推进精准扶贫为抓手,全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67
第一节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防止脱贫群众返贫 67
第二节 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健全现代教育体系 68
第三节 实施就业创业工程,拓宽就业创业领域 69
第四节 实施健康建设工程,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69
第五节 实施文化强县工程,满足城乡文化需求 70
第六节 实施社会保障工程,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70
第七节 实施住房保障工程,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72
第八节 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创建文明卫生县城 73
第十三章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76
第一节 始终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 76
第二节 优化投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78
第三节 改善投资环境精准招商引资 79
第四节 着力抓好重大平台支撑建设 80
第五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水平 81
第十四章 以推进依法治理为路径,提升县域治理能力 83
第一节 强化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县 83
第二节 强化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环境 84
第三节 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治理能力 85
第四节 强化国防建设,推进双拥共建 86
第五节 落实党风廉政,强化反腐倡廉 87
第十五章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十三五&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89
第一节 强化党的核心领导,确保提供坚强保证 89
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确保蓝图如期实现 90
第三节 强化土地供给保障,确保建设用地需求 91
第四节 强化人才资源保障,确保发展智力支撑 91
第五节 强化资金投入保障,确保建设顺利进行 93
  附:1、名词解释
2、息烽县&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总表&
3、息烽县&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布局图
&十三五&时期,是息烽县在新常态背景下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改革红利,实施精准扶贫的攻坚期,也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关键期,全面依法治县的关键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编制一个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理念、科学引领新发展、奋力实现新跨越意义重大。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和《中共息烽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而编制,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息烽县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编制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年度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规划期年。
第一章 &十二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和部署,唱响主基调、实施主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抓住市委、市政府支持息烽加快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始终以同步小康创建为统揽,以打造教育实践活动&样板县&,加快发展&示范县&和全市经济增长&新引擎&为主线,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从六个&着力&归纳总结&十二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第一节 着力提速换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将园区产业作为落实&快、转、高&主战场,举全县之力,调整园区产业布局,加快园区建设,从磷煤化工的扩能发展转型升级,向着&跳出能矿产业抓工业&的路径不断壮大,园区规模从3平方公里发展到8.23平方公里,产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培植了汉方制药、太和制药、西南管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占规模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8.75%上升到17.2%。园区荣获首批省级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基地和&511园区&等称号,红岩葡萄通过有机产品转化认证,西山贡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蔬菜、葡萄和肉鸡农业园区全部进入省级示范园区,葡萄园区进入省级重点园区并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升级为4A级景区,成功打造了红岩葡萄沟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县旅游总收入突破2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五年翻番,固定资产投资是2010年的4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2.3:63.1:24.6调整为9.4:48.9:41.7;经济发展综合测评连续3年(2011年-2013年)排全省12位,2014年在全省经济强县中排第16位,2015年跃升至第8位。
第二节 着力坚守底线,生态文明稳步推进
率先在全市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逐年上升,GDP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完善县乡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5%;建成空气质量、水质自动监测站,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3%,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52%;强力推进&三创一办&活动,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全面实施县城干道&白改黑&工程,城市的市容市貌极大改观;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全省绿化模范县&、&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第三节 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提前两年基本普及了15年教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探索被征地农民持续增收保障机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92%,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三良工程&稳步实施,受惠群众达20万余人,人均增收1037.54元。大力实施精准扶贫,5个贫困乡镇84个贫困村3.56万人如期脱贫。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同步小康通过省级达标验收。五年来,投入民生建设资金63.5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
第四节 着力基础建设,城乡一体不断提升
建成息烽至金沙乌江大桥、永靖大道,全县公路总里程超过1700公里,开工建设龙泉大道,配合建设渝黔快铁和江口至都格高速公路(息烽段),交通网络初具雏形,完善县乡客运站,开通运营4路城市公交车,结束了县城无公交历史;完成全国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成马家箐、廖九寨水库,开工建设枧槽沟、高硐等骨干水库,规划了鱼简河西入流长、北入养龙司等管道输水工程,工程性缺水初步缓解。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126个&普及型&创建点、12个&提高型&示范点和4个&升级型&精品点,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完成东门、中街、工会等片区旧城改造和开磷城新区建设,虎城大道沿线房地产开发基本完成,县城面积净增4平方公里,县城&南移西扩北联&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3个乡撤乡建镇,统筹推进4个示范小城镇建设,以永靖、小寨坝、西山为核心的&三化联动&试验取得成效,城镇化率达到41.28%。
第五节 着力创新治理,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稳步推进依法治县,在全省率先开通息烽&半边天&普法微平台,构建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民主法治村和平安村创建率达100%;全面建成农村社区,获&贵州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新设新华社区,&新型社区&温馨家园&成功创建并不断巩固;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村民组群众服务中心;领导干部包案接访形成常态,信访维稳&一号工程&深入实施,信访积案办结率100%,荣膺&三无明显下降县&;全力抓好&两严一降&,群众安全感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全市第一,2015年全省、全市第一。先后荣获&和谐贵州个十百千万工程&第一名、全省&十佳和谐区县&、&全省&无毒害&创建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的&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
第六节 着力从严治党,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实施农村党建&1234&工程,主攻机关党建短板,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宣传示范单位&和&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推进&两进两促&,3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部整顿转化,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积极探索党务公开&四化模式&,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持不懈&打苍蝇&和正风肃纪,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位于全省前列;以&实绩亮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突出抓好&十破十立&、&三找&大讨论。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中央的肯定,成为全省&标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思想宣传工作富有成效,人大、政协履职有力有为,不断开创武装、群团等工作。
  专栏1 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 标 规划目标 完成目标 与目标相比
目标值 年均增速% 目标值 年均增速%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4 19 149.09 17.6 完成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11.9 13 14.01 6.8 完成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66 21 72.97 18.9 完成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26.1 15 62.11 18.5 完成
2 人均生产总值(亿元) 09 17 完成
3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 18.3 13.5 22.75 9.2 完成
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316.6 22 246.01 16.4 未完成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5年累计513 25 707.71 41.5 完成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9.8 18 19.53 17.7 未完成
7 财政总收入(亿元) 13.1 19 13.65 19.58 完成
8 地方财政收入(原体制折算) (亿元) 7.3 19 7.37 25.58 完成
9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亿元) 47.73 20 145 60.06 完成
10 城镇化率(%) 50 41.28 口径变化
11 总人口(万人)以内(不含机械增长) 26.98万人 26.889 完成
12 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5.6内 2.81 完成
13 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生育率(%) 92.5以上 95.6 完成
14 村(居)民自治率(%) 80以上 95 完成
15 幼儿入园班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分别达到85%以上;99%;95%;85% 89.2;102.89;100.16;
90.24 完成
16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年) 11 11 完成
17 全社会R&D占GDP比重(%) 2以上 2 完成
1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8以上;85 99.82
85.64 完成
1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90以上 91.5 完成
20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85以上 91.5 完成
21 甲、乙类急性传染病发病率(%) 控制在250/10万 250/10万 完成
22 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 29/10万;7.5& 26.7/10万;6.084% 完成
23 廉租住房保障率(%) 应保尽保 应保尽保 完成
24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控制在0.24人以内 0.089 完成
25 全县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30 30.47 完成
26 全县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方米) 10 12.98 完成
2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百分点 力争32185元 2个点 25120 12 高市0.9
28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百分点 力争12132元 3个点
29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74 74 完成
30 城乡居民收入比 2.6:1 2.3:1 完成
31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96以上 96 完成
32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以下 3.5 完成
33 森林覆盖率(%) 48以上 52 完成
34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米) 达12平方米以上 12.2 完成
35 县城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 达到国标 345 完成
36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达92以上 95 完成
3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吨/万元) 控制到国家和省要求以内112吨/万元 80.21吨/万元
3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 控制到国家和省要求以内 未监测
39 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耗 控制到国家和省要求以内 控制在国家和省要求以内 完成
40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率(%) 95 95 完成
41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75 87.5 完成
42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50 62.8 完成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依法治县的关键时期,是我县打造新引擎,向更高水平全面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
第一节 国际国内环境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在体量不断增大的高基数情况下,实现平稳运行并统筹好与转型,就业等的难度加大。各种约束条件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也在加大,经济发展转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特征的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基础日益牢固,传统要素优势正在减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潜在风险不断加大;结构调整虽取得进展,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快速,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明显增多。国内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表面上是经济增速的转换,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继续,是动力转换的关键期,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国内经济发展整体任务仍然艰巨。但是,国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需求端刺激与供给侧改革的结合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新的方向;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补&短板&的政策导向,对争取更大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十分有利。
第二节 贵州省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全省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的根本任务没有变,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特别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安全生产压力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依然较重,全省同步小康任务依然艰巨等。但是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给予贵州7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实施大数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未来五年,是贵州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决胜阶段,是&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关键时期,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新跨越的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为贵州迎来经济增长的机遇。
第三节 贵阳市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贵阳市正处于创新驱动和投资拉动并重的重要时期,大量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将落地实施,面临着多重任务、多重困难、多重压力的叠加,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加大、民生需求压力加大、社会治理挑战压力加大和要素资源聚集压力加大。总之,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面对的是既要&赶&又要&转&没有变,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高铁经济带、实施大数据等战略,为贵阳市深入推进&三区两县&协同发展,打造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扩大开放合作和发展大数据为引领全面转型创造了契机;国家采取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为贵阳迎来承接产业转移,拓宽了产业空间,实施资源优化组合创造了历史机遇,有利于贵阳借力发展,更加有利于贵阳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贵阳市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创造了条件。
第四节 息烽县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息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瓶颈问题依然没有打破。一是经济量小质弱仍需壮大。基础差、底子薄,地方财力不足,经济总量仍处全市后列;发展方式较粗放,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较低;与周边相比,&不进则退,小进亦退&的形势逼人。二是发展后劲不足仍需加力。产业结构单一,大数据运用层次不高,大健康产业尚未成型,旅游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缺少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支撑;基础设施短板仍需补齐。投资不足,工业发展、农业生产、三产配套、城乡居民生活等基础设施尚有较大的差距。交通基础设施仍须完善,工程性缺水问题还未彻底扭转,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三是民生问题突出仍需解决。公共服务领域欠账仍然较多,面临&旧账难还&和&新账难清&双重压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低收入群体增收乏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水平不高,仍需巩固提升。四是干部精神状态仍需提振。干部队伍应对新常态准备不足,适应性不强,部分干部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发展县域经济缺乏信心,懒政、怠政现象仍然存在,执行力、落实力有待加强。
发展机遇:一是政策支持机遇。国家支持西部重点经济区域发展、积极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提出建设织金&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煤化工产业带和继续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等政策,中共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息烽加快发展的60条政策措施,为息烽加快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政策机遇。二是深化改革机遇。国家鼓励地方改革创新,陆续出台了经济体制、行政体制、财税体制、司法体制、纪检体制等21项专项改革意见,2014年国家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7项,这些为息烽提供了改革创新机遇。三是国家和省市战略机遇。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高铁经济带、黔中经济区等战略机遇,贵州省继续坚持主基调和主战略,推出大扶贫和大数据战略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交通&三年大会战&、水利&三年大会战&、&五大新兴产业&、&5 个100工程&、&五张名片&和小康六项行动计划等,把息烽作为全省山地新型城镇化试点县;贵阳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实施&六大工程&、打造&六个升级版&,并提出贵阳与遵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三区两县协同发展,对打造大平台、吸引大项目、发展大企业、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牵引作用,将为息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四是交通区位机遇。渝黔快铁、江口至都格高速将于2017年建成通车,息烽即将处于纵横交错的骨干交通网络上,加之国省干道改造等项目实施,息烽西南交通网络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发展空间和腹地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产业体系有较好的基础,有利于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和承接产业转移。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仍然是我县的根本任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题为目标,努力作为,奋发有为。总体上看,息烽县面临的发展机遇叠加,充分把握发展机遇,强化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应对挑战,乘势而上,推动息烽县域经济发展历史性跨越。
第三章 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贵州省委、中共贵阳市委、中共息烽县委决策和部署,针对发展环境,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县,明确息烽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理念、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生态和发展底线,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用活大数据,培育新业态,增创新优势,以&守底线、走新路、打造新引擎&为主线,在产业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创新、建设特色城乡、绿色生态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县域社会治理上精准发力和持续发力,努力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实践中作表率、走前列。
第二节 发展理念
贯彻落实&守底线、走新路、打造新引擎&的工作总纲,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起来,贯彻落实到发展各个领域全过程。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全县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方法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用好用足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息烽产业园这个载体,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引智、引技、引才,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动力,加快健全激励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建设,协同推进产品、商业模式、服务业创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以创新促发展。
&&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东西部乡镇区域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既要&赶&又要&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守住发展的&四条底线&,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县域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软实力,推动整体发展。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保护生态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底线,坚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推进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推进美丽息烽建设。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以开放促发展,破除制约发展瓶颈障碍,积极融入黔中经济区、贵阳市&三区两县&协同发展、贵阳与遵义一体化发展,借助外部平台和力量,构建立体开放通道体系,推动实现息烽经济社会发展跨越。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扩大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全县干部有成就感,使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和增进人民团结,朝着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方向稳步迈进。
第三节 战略定位
&十三五&期间,围绕&守底线、走新路、打造新引擎&目标,强化&五个功能&定位,始终坚持产业发展、改革事项、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平台支撑、区域布局、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依法治县等&九个着力&,奋力后发赶超,积极打造&全面小康升级版&。到2020年,争取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专栏2 战略定位
&一个目标&。&守底线、走新路、打造新引擎&。&守底线&:即在发展上守住增长速度底线让经济实力强起来,守好收入底线让百姓腰包鼓起来,守好脱贫底线让小康质量高起来,守好安全底线让公共环境优起来;在生态上守好山青底线让大地常绿,守好天蓝底线让空气常新,守好水清底线让碧水常流,守好地洁底线让土壤常净。&走新路&:即奋力后发赶超,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新路,促进总量、均量、质量&三量提升&;坚守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后发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安定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打造新引擎&:新引擎就是新动力,实现发展的动力更足,民生改善的速度更快。
&五个功能&。在经济发展上打造贵阳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在生态环境上打造贵阳市的生态保护发展区,在都市现代农业上打造贵阳市保供生产基地,在城镇化发展上打造贵遵城市带20万人口节点城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打造贵阳市靓丽的北大门。
&九个着力&。着力抓好重大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加速发展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改革事项,推进活力释放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生态建设,推进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项目投资,推进投资拉动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平台支撑,推进发展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区域布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推进城乡水电路等设施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重大民生工程,推进人民在获得感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依法治县,推进公共法治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新突破。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立足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重要生态支撑,做大生态优势,聚集创新要素,努力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着力实现&六个更加&。
经济发展更加快速。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62.7亿元,年均增长1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28.1%以上。
社会建设更加协调。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成效明显,基本建成产城融合核心区,实现重点镇提升式发展、一般镇跨越式发展,力争城镇化率达到50%。美丽乡村全面提升,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二元结构矛盾逐步缓解。社会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稳在高位,省级平安建设示范县持续巩固。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生态空间功能优化提升,形成息烽特色的生态走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5%以上,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耗耗降低率达到省市要求,森林覆盖率60%以上,建成贵阳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发展区。
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温泉文化等地域文化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健全。民主实现形式更加丰富。各方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全面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6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7元,年均增长11%,农村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6500元。
  专栏3 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指标体系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15年 &十三五&规划目标2020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责任单位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49.09 262.7 12 预期性 发改局
2 #第一产业(亿元) 14.01 18.7 6 预期性 农业局
3 #第二产业(亿元) 72.97 125.5 11.5 预期性 工信局
4 #第三产业(亿元) 62.11 118.5 13.8 预期性 发改局
5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00万口径) 200 457.6 18 预期性 发改局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9.53 34.4 12 预期性 商务局
7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预期性 商务局
8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7.37 12.41 11 预期性 财政局
9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亿元) 23.34 41.13 12 预期性 财政局
10 人均生产总值(元)
10 预期性 统计局
11 引进省外到位资金(亿元) 145 319 15 预期性 投促局
12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预期性 投促局
13 旅游总收入(万元) 300 20 预期性 文旅局
14 三产产业结构比重(%) 9.4:48.9:41.7 7.1:47.8:45.1 预期性 统计局
15 城镇化率(%) 41.28 50 [2] 预期性 住建局
16 户籍总人口(万人) 26.889 28.5 1.2 预期性 公安局
科技创新 17 科技进步贡献率(%) 46 56 [2] 预期性 工信局
18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5 2.5 [0.4] 预期性 工信局
19 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2.33 5.7 预期性 人劳局
20 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5 30 1 预期性 工信局
2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 28.1 预期性 统计局
22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 2.2 [ 0.04 ] 预期性 工信局
  生态与环境 23 空气质量优良率(%) 97.3 &95 约束性 环保局
24 森林覆盖率(%) 52 ≧ 60 [5 ] 约束性 林业局
25 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12 ≧14 约束性 林业局
26 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耗降低率(%) 达到省市要求 约束性 发改局
27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达到省市要求 约束性 环保局
28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达到省市要求 约束性 环保局
29 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降低(%) 达到省市要求 约束性 环保局
30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62 &70 [5 ] 约束性 环保局
31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5 ] 预期性 水务局
32 耕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326.02 326.02 约束性 国土局
民生改善 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0 预期性 统计局
34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1 预期性 农业局
35 社会保险覆盖率(%) 85 90 1 预期性 人社局
36 城镇棚户区改造数量(户) 14242 预期性 住建局
37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约束性 人社局
38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89.2 94 预期性 教育局
39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 &96 [5 ] 预期性 教育局
40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0.24 &95 [5 ] 预期性 教育局
41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12 预期性 教育局
注:2015年数据是预计数,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或提供百分点。
第四章 构建空间结构, 优化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间,按照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的总体要求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结合县域背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重视自然生态的形成、保护和利用,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优化相关规划,合理确定空间布局,科学构建空间结构。按照功能特点,对产业布局进行引导和约束,改变以往分散开发和无序布点的弊端。将全县共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通过强规划、严管控,实现山水、田园、乡村、社区共生共荣,形成统领全县发展布局总蓝图。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城镇空间。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立足于我县区位、交通、人口分布、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需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协同引导、轴带发展、核心规模集聚、外围组团分散& 城镇建设思路,确定为&一带、两核、多点&的城镇空间布局,巩固息烽现有产业在相关领域的区域辐射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强化县内和周边市、县、区对接,形成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专栏4 城镇空间布局
一带。结合渝黔高铁和贵遵、息黔、息开高速通道,构建南北向、东西向两条主体城镇发展带,不断强化南北轴带城镇发展,加速开拓东西城镇发展。以贵遵公路为纽带,形成沿线的工业布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建材、石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发展。
两核。将永靖、小寨坝、西山进行整合,完善和提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产业布局,体现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核心产业主体功能区,形成产城两核(永靖产业园核心区&&重点发展特色食品、生物医药、民族医药、养生产品、养生产业、特色农林产品、电子信息产品、互联网+、先进制造及装备等产业;小寨坝产业核心区&&重点发展磷煤化工产业、磷精细化工产品、磷矿半生资源产品、磷石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磷煤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装备设计与工程服务、磷煤化工非标件制造等产业)。
多点。利用县域丰富原生态资源和其它区域,构建生态产业发展功能区,外围各组团围绕核心区分散布置,实现城镇发展带过渡,加速城乡统筹。养龙司镇重点发展特色蔬菜和畜禽养殖等农产品深加工,承接小寨坝磷煤化工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如包装、印刷等产业,积极发展工业配套的物流业;温泉镇重点发展精细磷化工业和现代新型装饰材料工业,延伸磷化工产业链,拓展磷化工产品加工深度,大力加快优质温泉矿泉水产业发展;西山镇承接辐射产业的作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旅游产品、 高性能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同时加快优质米和蔬菜基地、西山虫茶基地建设,打造西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加快水资源产业发展;九庄、石硐、青山、流长和鹿窝,重点巩固发展特色食品、蔬菜、肉鸡养殖,推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配套发展。
城镇等级和职能布局。城镇等级:根据城镇空间布局总思路,分为&1个中心城区、2 个重点城镇、5个一般集镇&3级城镇等级结构。其中:一个中心城区包括县城、小寨坝、西山等区域;2 个重点城镇为温泉、九庄;5个一般集镇为养龙司、石硐、流长、鹿窝、青山。
城镇职能:全县共分为生产性服务职能、现代工业职能、农特型产业职能和旅游服务职能四类。其中:中心城区为生产性服务和现代工业城镇职能,承担县域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经济文化行政中心、生活性综合服务中心、产城联动关联服务中心、物流中心、都市现代农业示范中心职能;温泉镇发展休闲度假型城镇,东北部区域服务中心,打造对接黔西、开阳的重要节点;九庄镇发展商贸,主要以农特产品及物流为主;养龙司镇发展农产品加工及乡村旅游;石硐镇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及休闲旅游;流长乡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及旅游;鹿窝乡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及休闲旅游;青山苗族乡发展民族特产加工及民俗风情旅游为主。
城镇建设空间。依据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至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中心城区约13万人,温泉镇约0.65万人,九庄镇约0.5万人,养龙司、石硐、鹿窝、流长、青山约0.6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约28.87平方公里(包括产业用地17.11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不得超过26平方公里,温泉镇约1.0平方公里,九庄镇约2.0平方公里,养龙司、石硐、鹿窝、流长、青山共约1.0平方公里。
各等级城镇建设空间。中心城区空间控制在规划干道内,建设空间以永靖镇、小寨坝镇纵向产城融合发展为主,成为全县最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区域。
重点镇建设空间。温泉镇镇区适当控制规模,并向东部适度发展;九庄镇镇区向东面和北面拓展。
一般镇建设空间。包括养龙司、石硐、鹿窝、流长、青山,均以农业、农业加工业、旅游业为主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比较有限。
第二节 完善农业空间布局
农业空间。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和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集镇和村庄为辅。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优化种植,大力发展养殖,建设标准化菜园、果园、茶园、养殖场,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形成&两带三园三区&农业生产空间布局。
  专栏5 农业空间布局
&两带&。即贵遵高速公路都市现代农旅特色产业观光带、都格高速公路都市休闲养生特色产业示范带。
&三园&。即养龙司万亩标准化保供蔬菜示范园、红岩万亩标准化葡萄示范园、九庄千万羽标准化肉鸡养殖示范园。
&三区&。即以蔬菜示范园为核心,建成保供及特色蔬菜产业区,乌江低海拔河谷地带发展万亩次早熟蔬菜,南山山脉高海拔地区发展万亩夏秋冷凉蔬菜,息九公路沿线发展万亩特色蔬菜,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以葡萄示范园为核心,建成以葡萄、核桃为主的干鲜果产业区,中高海拔地区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中低海拔地区发展以葡萄为主的鲜果产业,带动全县梨、猕猴桃、枇杷等精品果业发展;以肉鸡养殖示范园为核心,发展优质肉鸡产业和特色肉鸡产业,带动全县畜牧业发展。(农业发展区。其中:永靖重点以保供蔬菜、经果林种植发展为主;小寨坝重点以茶叶、精品水果、保供蔬菜发展为主;温泉包含温泉镇北部,重点发展以经果林种植、乡村旅游、生态林地保育等为主;西山重点以西山贡米、保供蔬菜、中药材、茶叶种植为主;流长至养龙司北部发展以葡萄、猕猴桃、梨为主的经果林种植、乡村旅游生态林地保育等为主;九庄发展以保供蔬菜种植、核桃种植、吊瓜、肉鸡养殖、乡村旅游、生态林地保育等为主;石硐镇中部和北部的部分三级林地,发展以烤烟种植、中药材种植、核桃种植、精品水果种植(以有机猕猴桃、刺梨等种植为主)、保供蔬菜、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鹿窝乡南部的三级林地,重点发展以茶叶吊瓜等种植、乡村旅游等为主;青山以发展保供蔬菜、核桃等经果林为主。
  第三节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的地域,以自然生态为主,包含一些零散分布的村落。按照分区分片开发的构建,突出生态空间的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分布式的生态安全格局。
  专栏6 生态空间布局
生态空间范围。全县生态控制区320平方公里,约占县域总面积的30.87%,包括公益林、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资源,适度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业。
生态保育范围。包含乌江流域、温泉、西望山、团圆山四个生态保育区。其中:乌江流域生态保育区包含乌江景区和大量一级林地,以生态林地保育、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服务功能为主;温泉生态保育区包含温泉景区和部分一级二级林地,以生态林地保育、温泉旅游度假为主;西望山生态保育区包含西望山景区、二级林地、红岩葡萄生态示范基地,以生态林地保育、佛教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团圆山生态保育区包含团圆山景区和少量二级林地,以生态林地保育、休闲旅游服务功能为主。
生活区范围。生活区内主要以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旅游服务功能、居住功能为主,包括中心城区、九庄、温泉、养龙司、石硐、流长、鹿窝、青山等生活区。其中:中心城区包括永靖老城区、阳朗、新萝、三田及西山镇区和小寨坝镇区及周边区域,以城市综合服务、红色旅游、百里氡温泉群旅游、乡村旅游及配套设施、生活居住功能为主;九庄生活区包含镇区及附近区域,以镇域综合服务、居住功能为主;温泉生活区包含温泉镇区、温泉疗养院及附近区域,以镇域综合服务、温泉疗养旅游服务、居住功能为主;养龙司镇生活区包含镇区、半边天景区及附近区域,以镇综合服务、旅游服务、居住功能为主;石硐、流长、鹿窝、青山生活区包含各自镇区或集镇及附近区域,以镇域或乡域综合服务、美丽乡村旅游服务、居住功能为主。
第五章 以山青天蓝水清地洁为底线,打造绿色生态走廊
坚持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一节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之以恒增绿护绿
顺应人民群众盼环保、求生态的期待,坚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帐和综合账,书写好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和综合治理为主,加快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探索占补平衡的林地使用模式,继续开展&绿色息烽&行动计划,确保林地面积不减。
全力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草),大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重点开展营造林生产、森林资源保护,对城市、通道、水系、村镇及美丽乡村进行绿化;对团圆山进行生态控制,形成中心城区生态景观核心;以串联息烽辖区沿江生态元素以及城镇组团的为纽带,以高速公路隔离通道和自然山体为主,强调自然山体融入城市建设组团;在中心城区外围,利用东西两侧自然山体,形成外围山体背景渗透。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通道绿化工程,重点抓好营造林工程,实施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点、线、面结合,森林景观与城市绿化无缝连接的城市森林景观,完善公园城市建设规划,集中打造团圆山森林公园,建成南山驿站森林公园。强化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严格督促企业加强矿山生态复绿工作,建设息烽河及乌江绿色生态屏障。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60%以上,矿山复绿22.57公顷,复绿矿山占比30%。
第二节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碧水田园保护
把生态环境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把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突出&护、建、治、管、严&,深入实施省委&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委&五大保护计划&,
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保护问责,完善空间治理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空气治理等公共环保设施建设。
实施&碧水保护&计划。坚持高效、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注重水库、河流、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小桥河、下红马、枧槽沟等水库地下水源周边环境开展综合整治,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
狠抓小流域治理。对息烽河干流的潮水、底寨、后坝及阳朗上段、温泉河下段进行综合治理,搞好头道河、九庄河、难冲桥、干溪等流域建设,逐步对重要山洪沟、城镇滞洪区进行治理,使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田及居住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得到保护。
实施&田园保护&计划。综合防治土壤污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实施&沃土工程&,强化土肥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和示范推广应用,推广秸秆还田实用技术和商品有机肥示范,推广果肥结合和粮肥结合等生态种植模式,增加耕地有机肥投入,实现有限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
进一步实施&三良工程&。以作物专用肥为载体,重点开发、应用配方肥、专用肥等新肥料;采取综合配套措施,调节土壤、水、肥、气、热,改造中低产田,针对局部地区农田污染的实际情况,采取以防治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和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措施,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壤。
第三节 着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节能减排降耗
强化污染防治&两个问责&,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抓好总量减排、环境监管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推行全流域和城乡协同治理模式,
实施&蓝天保护&计划。狠抓大气污染治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改造,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继续开展城镇道路、建筑施工、无覆盖运输车辆等整治,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加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实施国控重点企业在线监控设施第三方运营管理;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入住,控制高能耗企业进入。建立完善危险废物交换网络和转移监控网络,逐步对危险废物转移实施电子标签管理;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
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加大对建成区主排污管网的改造,对水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各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确保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提高重点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率,采取PPP模式,启动未建乡镇所在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95%。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大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计划,严格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和土壤污染与修复&污染者买单&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化生产;大力开展土壤环境质量普查和土壤环境质量等级管理,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全面优化县域土壤环境质量。
强化垃圾污染防治。快速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处理设施及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重点建成县城第二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配套收运系统设施,实现城乡基本环卫设施全覆盖,粪便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继续以化工、医药、煤矿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确保全部依法安全处置。
第四节 抓实环境生态管理,守住底线不越红线
巩固提升&绿色名县&,实施好生态文明&八大工程八大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求突破,建设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美好家园,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文明体系,守底线、奔高标,建设贵阳市生态保护发展区。坚持生态标准不减和生态门槛不降,绝不能引进污染企业。深入实施贵阳市&五大保护计划&,巩固提升&绿色名县&,坚持节约和保护优先的原则,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继续实施森林保护&六个严禁&和环境保护&六个一律&专项执法行动,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两个问责&,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破坏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严格建设项目审批和环保准入制,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管,严格环评审查,从源头控制新的污染,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并重,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管制,严禁突破红线,严格执行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集中式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用途管制制度和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加大生态文明县建设力度。到2020年,85%的学校,50%的机关、家庭、医院、企业、村寨、小城镇、工业园区达到生态文明标准。
第五节 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发展循环低碳经济
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大力发展优质生态产品,积极培育林业生产和森林旅游等生态产业,成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合理开发水资源,推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坚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废水、废渣、废气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重点支持开磷磷石膏、红海、捷浪、金三利等企业达产扩能,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延长磷煤化工产业链,支持黄磷尾气回收和废水回抽利用,实现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和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目标要求。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循环发展。
  专栏7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13个)
1.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完成南门坝地块污水处理厂、小寨坝组团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永靖产业园管田地块污水处理厂、县城污水处理三期、小寨镇污水处理二期、石硐污水处理、养龙司污水处理、青山污水处理、鹿窝污水处理、流长污水处理、农村村寨生态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
2.市政公用设施基础性工程。完成九庄镇鸡场村梨树坡和西山镇文安村200户农户的污水收集、处理、污水收集管网终端设施及景观等建设,完成石硐镇难冲桥胡家湾温泉旅游景点生活污水处理建设。
3.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生态小流域、水源保护区小流域、河道(山洪沟)等治理工程。
4.土地整治项目。完成青山苗族乡高田坎和中合铺的土地治理。
5.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完成鹿窝乡合箭村、鹿窝乡新民村、青山乡大林村、青山马路岩村、石硐猫场、石硐红星、石硐雨蚱、石硐木杉村、温泉安江村、永靖镇老厂村、西山镇联合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6.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养龙司、西山、永靖、九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的环境综合治理。
7.森林保护工程。完成各个乡镇森林抚育1.5万亩,涉及乡镇林分改造1.3万亩,完成乡镇防火通道30公里、建设防火阻隔网50公里、县级防火视频监控中心及4个前端点建设。
8.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九庄、石硐、永靖、西山、小寨坝的石漠化治理,实施人工造林3.2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
9.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各个乡镇25度以上坡耕退耕还林1.2万亩、人工造林0.26万亩、荒山人工造林1.8万亩、水源地四周建绿化林带40公里(折面积0.04万亩)。
10.绿化工程。对贵遵高速公路、都格高速公路、龙泉大道、县乡公路绿化、温泉省级森林公园、新萝森林公园、永靖镇黎安望月公园、西山镇柏香山景区和永靖城市休闲广场(主题公园)进行种植绿化,对三角公园、双拥公园、世纪城公园、东门公园、滨河公园、阳光公园、开磷城公园的地面铺装和种植绿化,对县北门公园进行有效保护,河道清理1公里,种植绿化树木50株,地面铺装300平方米,提高河道抗洪能力。
11.能源工程。对大宏煤矿、星宇煤矿、利发煤矿、姜家堰煤矿、周家田煤矿、湘联煤矿实行煤矿技改和机械化程度改造。
12.农村住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28044户的农村住宅环境综合整治。
13.地质灾害工程。完成永靖镇砂石坡滑坡的地质灾害治理,治理规模26.68万m3;完成鹿窝乡新街不稳定斜坡的地灾治理,治理规模4.5万m3;完成200户的地质灾害搬迁(其中鹿窝120户,其他乡镇80户)工程。
第六章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实施科技引领工程,打造贵阳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在加速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上求突破,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突出息烽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到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 130亿元,年均增长 18.7%以上,新增食品、材料等创新研发中心5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
第一节 加快园区设施建设,提升壮大新兴产业
坚持以建设产业园区为抓手,推进园区建设,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保障。加快永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平整、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的原则,全面推进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可利用面积6.8平方公里。完善配套功能,分步完成园区道路、供电、供气、供排水、路灯、绿化、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标准厂房建设,试点实施综合管廊工程,使园区成为息烽经济发展新的核心区、基础建设示范区、环境建设展示区。盘活国有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配置优质项目,完成园区土地储备和拆迁安置,实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坪上园区和南门坝园区基础设施,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有序推进县域汽修汽贸整合发展,基本建成汽车商贸城。做大做强工业,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园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医疗器械、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综合服务等产业;大力引进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大健康医药、特色食品生产等项目,有序入驻新园区,加速形成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进昆明互映、味美、南地生物能源、欧圣木业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南山建材城建设。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着力提高民营经济占比。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及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探索建立产业园区综合性管理平台,实现入园企业运营管理、市场分析、信息共享的无缝链接。力争2020年园区永靖组团产值100亿元,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成为息烽经济发展新引擎。
第二节 延长化工产业链条,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树立绿色GDP理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循环发展,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优化与开磷集团深度合作模式,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水平,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支持磷煤化工企业发展,助其引入战略合作者,通过转型升级推进小寨坝园区发展。鼓励和支持磷煤化工行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产业领域,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加大对磷煤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发展与磷煤化工相配套的化工装备制造业及商贸物流业;推进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和资源利用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转变。重点支持小寨坝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磷集团息烽磷煤化工基地技术改造、节能环保、磷资源深加工、化工装备等项目建设,打造精细磷化工、湿法磷酸精制及深加工等新的产业,鼓励和支持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特别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肥料、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生物菌肥等,积极推进开发硅钙钾肥、生物菌肥等高效、环保新型肥料项目。到2020年,力争磷煤化工产业新增产值50亿元。
第三节 扶持壮大产业规模,发展大健康产业
全力实施大健康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和天然饮用水系列产品发展,推进大健康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和天然饮用水系列产品市场化、集群化发展。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抢占大数据发展的理论制高点、实践制高点和规划制高点,用大数据改造提升实体经济,
扶持大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利用息烽特色食品绿色、有机、无污染的资源优势,调节工业结构,积极推进现代特色食品加工制造工业发展,大力发展辣椒制品、肉类屠宰及加工、粮油、肉干制品、禽肉、果蔬制品等农副食品加工,打造茶叶、调味品、葡萄酒、休闲食品等食品工业体系,促进食品行业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引进具有一定实力的农特食品龙头企业入驻息烽;加速配套旅游特色食品开发生产进程;鼓励和支持叶老大和黄南武等辣子鸡加工项目建设投产,鼓励和支持西山虫茶、红岩葡萄酒、石硐白酒、西山和九庄贡米、林香面条等技改并做大做强,推动味美食品迁建项目建成投产。
扶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壮大。支持汉方、太和等药业科技投入,研发中药民族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剂相关新产品,打造制药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绿色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医药销售物流仓储、新特药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发展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配套化学原料药、抢仿和首仿的非专利药物,加大对化学药品尤其是首仿化学原料药研发和新型制剂的支持力度。依托磷煤化工提供生产食品级磷酸盐、磷聚酸酐等原材料资源优势,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扩大县域医药制造业规模。支持汉方药业技改扩能及医药研发、贵州太和制药年产10亿粒胶囊GMP生产基地达产;力争建成南门坝大型医疗器械产业园。到2020年,力争产值50亿元。
扶持发展天然饮用水系列产品。依托息烽温泉具有&含氡&、&可饮&、&点多&、&温高&等特点以及丰富的温泉和水资源优势,合理引导企业开发利用天然饮用水资源,进一步在提质量、创名牌、上规模、拓市场上下功夫,将天然饮用水产业培育成我县特色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息烽温泉和天然饮用水生产基地建设,引进龙头企业对现有水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到2020年,力争产值5亿元。
第四节 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超前布局发展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新型建材,推进&三废&再生利用产业化,建设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新型建材基地。
围绕地方资源特色,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新型材料、功能材料研发,推进禁粘禁实,推进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发展。积极支持磷煤化工企业以磷石膏资源和粉煤灰资源为核心,实施强强合作,提高磷石膏的使用量,创新研发磷渣微粉、磷铁微细粉等新型环保建材产品,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到70%以上,加速推进废渣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仁都建材、云燕水泥、商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非粘土砖企业等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抓住全省加快石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实施合理开发,引进实力企业开发石材产业,引导和整合现有砂石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县域砂石产业布局,实现产品高利用率和高附加值,填补产业空白。积极推进西南管业、长泰源纳米钙、华信塑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积极推进渗水砖、仿石材、新型墙材产业进程,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节能路灯、装饰装修材料生产行业入驻我县。积极培育林业生产。有序引导现有和拟建建材企业进入南山片区,建成南山建材产业园。到2020年,力争产值20亿元。
第五节 发挥比较资源优势,推进能源产业发展
充分准确把握能源发展新趋势,深入研究新能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大对能源创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强能源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加大能源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着力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着力加快能源生产,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能源开发,重点开发风能、生物燃油、光伏产业等能源项目。支持煤炭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煤矿企业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建设安全高效矿井,改善安全和环保条件,健全煤矿安全体系,实现煤炭资源的深度利用,延伸煤炭产业链。重点推进息烽南山风电场、生物柴油、煤炭资源整合等项目建设。
第六节 推进科技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牌效应
构建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息烽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流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引进人才、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方式,培育引导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鼓励和支持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研发中心与企业合作,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创新技术研究中心,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创新平台共享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提升战略,打造全国磷煤生态化工知名品牌示范区。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品牌企业聚集,推动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及行业标准制定,形成行业性影响力,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贵州名牌和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品牌价值。重点支持食品、医药、建材、磷煤化工等企业实施创新研发,形成一批规模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大、贡献突出、资源消耗少的行业龙头企业,力争更多企业进入全省工业&百千万&工程、全市&十百千&计划盘子。聚焦中小微企业,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促进&个转企&、&微转小&、&小升规&,新增一批成长性好的规上企业,提高市场主体质量,大力支持一批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到2020年,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50%以上。
  专栏8 产业工程(7个)
1.辣子鸡产业工程。形成各类禽类制品加工,以及食品加工车间、研发中心、检测中心、配送中心为一体的肉制品加工产业。
2.大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工程。完成医疗器械产业园和产业项目一期、二期、大健康药食产业、力天斯瑞大健康综合体项目一期、息烽汉方大健康项目等建设。
3.加工厂建设工程。完成葡萄籽深加工、中药材深加工厂、新型木业深加工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年产30万吨饲料厂、肉鸡屠宰及食品加工厂等建设,对石硐村和硬寨村核桃加工厂的配套设施进行建设。
4.化石能源建设工程。完成年产20万吨普钙生产线技术改造、年产2万吨液化二氧化碳生产线建设、露天矿转地下开采接替工程、砼制品加工、黄磷炉渣粉体(矿山接替工程的配套工程)、大宏煤矿45万吨扩建、50万吨/硅钙甲肥建设、50万吨/生物菌肥建设。
5.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永靖工业园坪上和南门坝地块的&八通一平&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完成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天然石材加工、塑料纺织袋技改扩能、西南管道三、四期扩建。
6.化工工程。完成50万吨颗粒尿素、40万吨水溶硝基复合肥、工业尿素生产、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铵、混装炸药基质站、精细磷化工及磷酸产品、精细氟化工产品、1磷石膏综合利用、黄磷炉渣粉体(矿山接替工程的配套工程)、热法磷酸、化工装备制、先进生产线制造、专业生产玻璃钢管道10万米生产线、利用地沟油等餐饮废弃植物油脂生产5万吨生物柴油、年生产4亿规模路灯生产线等建设。
7.企业工程。完成年产18万吨沥青搅拌、年产200吨塑料颗粒加工、40万吨磷石膏粉、50万吨粉刷石膏(包括石膏腻子粉和石膏砂浆)、年产600万块石膏空腔模盒;新型环保建材生产加工、制造有机肥和磷石膏预制混凝土PC制件住宅产业化建设。
第七章 打造百里氡温泉城,建设养生产业集聚区
依托&红色、温泉、生态、文化&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构建&一城二环三区四景&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把息烽建设成为以温泉疗养为依托的大健康养生度假产业集聚区和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完成旅游总收入652300万元,年均增长20%。
第一节 推进温泉资源开发,打造百里氡温泉城
充分发挥息烽温泉&天下第一神汤&资源优势,结合中医药疗、山地户外、森林养生,打造息烽氡温泉大健康养生度假旅游品牌,引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推进温泉资源开发建设,完成息烽温泉升级改造,开发建设永靖镇新萝温泉、小寨坝镇中心温泉、石硐镇胡家湾温泉、西山镇底寨温泉,实施养龙司镇画眉湾温泉、鹿窝乡杨寨温泉、青山苗族乡青山温泉钻探。到2020年,基本建成百里氡温泉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第二节 依托息烽资源,开发环游线路
依托交通和乌江水上航运优势,加快乌江峡旅游开发,与遵义会址连成一线,提高市场影响力。着力打造形成山地游、滨水游环线。山地环游线:黎阳美丽乡村示范带&&新萝温泉&&息烽集中营旧址(含玄天洞)&&养龙司半边天文化都市现代农业旅游区&&红岩葡萄沟&&西望山&&底寨温泉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滨水环游线:息烽温泉&&养龙司半边天文化都市现代农业旅游区&&乌江峡&&鹿窝鹿鸣谷&&西望山佛教文化旅游景区&&红岩葡萄沟&&底寨温泉文化旅游风情小镇。着力打造江口至都格高速公路(息烽段)旅游观光带。
第三节 利用息烽资源,建设三个度假区
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乌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钱壮飞遇难处、&南来第一山&佛教圣地西望山佛教文化资源和团圆山、西望山、天台丛林、南山林场自然风光、天然氧吧等森林旅游资源,立足红色文化,建设三个度假区,提高在贵州北线红色旅游市场影响力。
环南望山红色文化森林温泉养生度假区。重点打造新萝温泉,规划建设胡家湾温泉、青山温泉,提升黎阳美丽乡村示范带、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玄天洞、阳朗旅游风情小镇、汽车露营地和石硐清涛生态园,建成环南望山红色文化森林温泉养生度假区。
环西望山佛教文化滨水温泉养生度假区。重点打造底寨温泉文化风情小镇,规划建设鹿窝杨寨温泉,启动西望山佛教文化自然风景区建设,推进团圆山、乌江峡、两岔河水库、葡萄沟、鹿鸣谷景区开发。
龙马故里半边天文化康体温泉养生度假区。重点提升息烽温泉,规划建设画眉湾温泉,提升养龙司半边天文化都市现代农业旅游区。开发温泉疗养、森林养生、洞穴探险、山地户外、田园观光、滨水度假、文化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建成一批农旅结合的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点,发展一批精品乡村客栈、特色农家乐,策划一批文化、体育、旅游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田园休闲景观,创办一批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品牌活动,包装一批绿色健康、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构建山地养生度假产业集聚区。
  第四节 完善旅游硬件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抓住全省构建大交通网络机遇,完善旅游投融资平台,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一是结合过境快铁、过境高速、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和乌江水岸6个码头建设,完善道路标识,配套车、船服务,构建1小时水陆旅游交通系统。二是建成快铁息烽站、贵遵高速息烽收费站出口游客集散中心和底寨温泉文化风情小镇,配套一批宾馆酒店、购物中心、美食街区、文娱场所,建成五星级酒店2家以上、精品酒店20家以上、特色旅游餐饮店10家以上、旅游精品购物点6个以上,构建完善的游客接待集散体系。三是沿旅游公路、景区步行道布局153个2A级以上旅游公厕,实现人、车旅行1小时内即有水冲式公厕。四是完善景区游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观光车道、缆车索道、标志标识、停车场地、接待中心和安全设施。
第五节 打造四个A级景区
集中乌江峡、鹿鸣谷、杨寨温泉旅游资源,整体打造国家5A级景区;整合黎阳美丽乡村示范带、阳朗旅游风情小镇,完成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国家4A级景区扩容;建设新萝温泉国家4A级景区;实现息烽温泉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
第六节 提升景区文化魅力
加强历史文化、温泉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地质文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鼓励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为旅游景区注入文化活力,提升景区文化底蕴。扶持旅游企业在景区及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商业性文艺演艺场所、文化创意街区、婚纱摄影基地、文化体验园区、旅游购物商城,开发特色文化演出、地域文化体验、文化商品销售,创作以推介息烽旅游为重点的影视文学作品,不断延长旅游文化产业链条,提高息烽旅游产业附加值。
第七节 推进智慧旅游服务
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打造旅游宣传、促销、订购、物流网络平台,集中开发生态养生、乡村旅游、户外休闲运动等旅游产品。结合大数据推广应用,推进智慧旅游发展。一是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软件APP等新的传输手段,打造旅游宣传、促销、订购平台,强化与国内知名旅游网站无缝衔接,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个性化、唯一性的智慧旅游宣传营销品牌效应。二是利用景区二维码、智能门禁、智能讲解等智能设施设备,完善景区智能系统平台,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三是利用现代物流手段,建立旅游商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提高旅游商品营销水平。四是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加强旅游市场研究、游客需求分析和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建成红色旅游、温泉大健康产业、美丽乡村群众服务等信息云,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
  专栏9 旅游工程(8个)
1.氡温泉集聚区八个温泉工程。建设核心区总占地面积3万余亩,主要建设特色浴池64个,温泉理疗用房4.3万平方米,医疗药疗康复中心8个,养老养生中心4个,体育健身房1.5万平方米,生态农业园区3个,温泉主题星级酒店8个,接待服务中心8个,停车场12个,以及道路、水电、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2.休闲观光项目。对潮水月亮湾水上休闲和九庄多缤洞进行开发,完成黎安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和智慧旅游建设。
3.农旅一体示范建设工程。完成养龙司农旅一体示范、小鹿窝农旅一体示范、阳朗农旅一体化示范和养老养生乡村精品示范点建设。
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乡村旅游、胡家湾温泉景区旅游(温泉疗养院片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康体中心)、国泉酒店和新萝温泉度假区建设,完成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旅游和团圆山&&西山山地户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对阳菲酒庄温泉度假酒店进行改造。
5.公园建设工程。对黎安温泉森林公园一期(南山驿站公园)、西山镇柏香山森林公园、黎安温泉森林公园二期(新萝森林公园)、团圆山森林地质公园、阳朗荷花湿地公园、牛角坡森林公园、汤木沟森林公园、水岭沟森林公园、温泉省级森林公园(南山景区)、温泉省级森林公园(西望山景区、西望山公园)、温泉省级森林公园(温泉景区)、温泉省级森林公园(玄天洞景区)、温泉省级森林公园(天台山景区)、乌江峡公园和青山湖湿地公园的公园道路连接线、旅游公厕、旅游步行道、停车场、标识标牌、景观打造、休闲亭、污水收集等进行建设。
6.阳菲水上乐园建设工程。在小寨坝潮水村建设河道休闲走廊、游泳池、水幕电影和人工瀑布。
7.底寨综合文旅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院落式温泉别墅、公共温泉中心、会议中心、风情小吃街、特色餐饮街、休闲娱乐街、风情购物街、主题客栈、文化主题演艺、户外运动基地、户外大型游乐设施、室内主题乐园、水上游乐中心、现代农业观光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生态农庄、养生公寓、养老公寓、介护中心、老年活动中心。
8.乌江峡红色文化旅游工程。在乌江峡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红色文化研学馆、文化纪念广场、纪念墙、雕塑等,启动红色文化研究和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对旅游公路改扩建、游客接待、登山健身步道、健身路径、山地自行车道等内容进行建设。
第八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山地特色城镇建设
坚持协调发展,帮扶欠发达乡镇加快发展,带动潜力乡镇竞争发展,实现各乡镇协同发展。2020年,城镇化率50%,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格局初步形成。
第一节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核心承载能力
围绕黔中地区重要节点城市、产业新城、红色旅游生态度假胜地的定位,继续推进&南移西扩北联&,积极融入&三区两县&协同发展,抢抓小寨坝镇省级示范镇建设机遇,按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动城市房地产和旅游房地产建设,基本建成中心服务城永靖组团、山水新城西山组团、阳朗组团、新萝组团、产业新城小寨坝等五个城镇中心,中心城区政治经济活力和产业凝聚力提质明显,产城融合核心区基本形成。推进&三区两县&协同发展路网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完成龙泉大道、团圆山环线,提升城市路网、排洪、雨污管网、路灯、绿化等市政设施,完成城市停车场、县城管道天然气、县城路网提质改造、小寨坝环城大道、5个城市棚户区和小寨坝城镇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实施永靖工业园区、小寨坝镇区综合管廓工程,建成县城管道天然气工程;推进城市绿色出行系统和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完成县城主城区雨污管网全覆盖和县城第二垃圾综合处置以及配套收集清运系统建设;推进城市绿化配套提升,完成县城中心城区绿化和小寨坝镇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95%,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城市中心区绿化率30%以上。
  第二节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
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推广混合用地模式,突出山地特色,发展为特色的山地城镇,实现建筑与绿化密切结合、地形与环境有机统一。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示范镇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综合承载力,力争将西山镇和养龙司镇纳入重点小城镇建设。2020年,全县建成4-6个工矿园区型、绿色产业型、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商贸集散型等特色山地新型城镇。
强力推进&8+X&项目建设。按照&8+X&的要求,完成小寨坝、九庄、永靖、温泉4个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提质建设,小城镇功能、自我发展能力、吸纳就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逐步成为推进城镇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重点打造九庄镇和温泉镇高速匝道两侧组团、温泉疗养院片区拆迁安置组团等宜居小区;完成九庄镇环滨河片区、温泉镇尧上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污水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城镇风貌改造、镇区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提升工程。
强力推进镇村联动建设。按&1+N&示范小城镇联动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构建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新型镇村体系。鼓励农民围绕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配套、提供原料,促使农民实现&就近市民化&和&就地市民化&。依托小城镇市场资源、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实现一般城镇跨越式发展。在示范小城镇带动下,统筹推进养龙司镇、石硐镇、流长乡、鹿窝乡、青山苗族乡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信息、消防、防灾避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激发城镇发展活力,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进而巩固县域城乡发展。重点打造流长乡、鹿窝乡高速匝道两侧组团建设,青山苗族乡少数民族风情城镇建设,养龙司&半边天&景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和城镇风貌改造。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收集管网、城镇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建设。
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强化山地特色城镇建设研究,节约集约使用建设用地,顺应现代城镇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提高智能化水平,提升城镇品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积极开发低丘缓坡和未利用土地,推进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废弃地复垦利用、&两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占地利用、低效地改造进程,推进工业项目入园和标准厂房建设,大力发展节地型建筑,鼓励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和投资强度要求,完善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考核等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城镇精明增长。推广混合用地模式,结合山地地形,建设以组团发展为特色的山地城镇。实施十个乡镇土地整治和存量土地盘活项目。
彰显山地城镇特色。息烽主体山脉有团圆山、西望山、南望山,大型水域有乌江流域、息烽河水系、枧槽沟水库和两岔河等水库,县域海拔差在1000米为以上,为典型的山地城镇。在建设中,要加快山地建筑发展,适度保持自然地形、地貌,实现建筑与绿化密切结合、地形与环境成为有机整体;要突出山地城镇环境特征、历史特征、文化特征、建筑风格和城镇色彩,营造山地特色城镇风貌。实施山地特色建筑组团、山地特色旅游等项目。
注重人文城镇建设。保护传承城镇文脉,重视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提高城镇文化品位,打造城镇文化品牌。因地制宜、保护特色、疏旧城、建新城,避免全盘推倒重来和同置。深入系统挖掘龙马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生态文化、青山苗族民族文化,提炼城乡文化元素和符号,提炼建筑文化特质、符号、材料和工艺。注重城市建设规划与各类文化保护规划的衔接。注重打造公共建筑地域和民族文化,促进城镇建设与文化风貌相互融合。注重城镇和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艺术传承。编制完成息烽传统文化建设保护发展规划,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梨安哨传统民居恢复重建,基本完成青山打铁冲,流长周家坝、营中和前奔,九庄毛口寨等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及传统民居建设。
有序推进房地产市场建设。优化城镇和旅游景区投资环境,加强房地产开发土地储备,推进城镇房地产开发和旅游房地产开发,得到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形成供求平衡、供需结构基本合理、销售价格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实施县城南门、北门片区、龙泉大道两侧、永靖大道、团元山环线城市主干道两侧等城镇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梨安温泉、底寨温泉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推进风景名胜区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
第三节 着力绿色城镇建设,构建宜居宜业环境
积极融入&三区两县&协同发展,抢抓示范镇提升建设机遇,基本建成产城融合核心区,实现重点镇提升式发展、一般镇跨越式发展。
创建绿色小城镇。重点抓好示范小城镇绿色创建,加快示范进程、扩大试点范围,按照绿色城镇建设指标,到2020年,完成小寨坝镇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达标创建,九庄镇省级绿色小城镇按要求进行达标创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推进温泉镇、养龙司镇绿色城镇建设。
推动低碳城镇建设。按照绿色、生态、低碳、宜居理念,优化住宅生活区、工业区和休闲娱乐区规划布局,促进居住和就业的就近平衡。将城镇建设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统筹城市公园绿地、风景林地、防护绿地布局,提高城市绿色空间比例;实施团圆山森林公园提升改造、城市公园、城市广场、中心城区城市和住宅小区绿化提升等项目。逐步改善绿色出行条件,实施公交导向的用地开发策略,加强城市立体交通建设,加强城市公交枢纽站、专用车道、绿道系统建设;提升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实施县域城市公交枢纽站体系建设,完成县城人行道提升改造,推进美丽乡村绿道系统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居民建立环保和节约意识。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材,重点推进新建住宅、公共建筑节能,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城市综合体、示范小城镇绿色创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带动绿色建筑由点到面的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60%的城镇新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第四节 抓实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推进城市房地产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围绕&一核两带四连线&规划布局,从规划编制精准化、建设标准精细化、建设维护规范化、经营管理人性化四个方面着手,优化村庄规划布局,深入推进《息烽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攻坚计划(年)》,继续实施&六项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产业打造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四大工程。打造更加高水平的&农村9通&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联通化发展。巩固提升永靖镇&红色经典&生态家园&、小寨坝镇&红壤碧珠&甜蜜家园&、西山镇&问禅山水&养生家园&、养龙司镇&龙马故里&巾帼家园&等四条示范带,重点建设以温泉文化和丛林风貌为特色的养龙司-温泉公路示范线、以苗族文化为特色的永靖-青山-石硐公路示范线、以沿江风光为特色的江口至都格高速公路(息烽段)示范线,将建设范围从&一核两带&向&四连线&延伸,不断向新建过境高速温泉、流长、鹿窝、九庄等节点拓展。2020年,累计建成&提高型&示范点58个、升级型精品点18个,实现&普及型&创建点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沿江示范带、&四美乡村&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
  专栏10 城乡建设工程(9个)
1.县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编及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修编及专项规划编制,对养龙司镇、九庄镇等6个镇乡总规(控规)、风景名胜区总划(详规)进行修编。
2.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完成县城市政公用、城镇市政公用、龙泉大道北段、龙泉大道南段、永靖产业园马当田地块基础、永靖产业园管田地块等基础设施建设。
3.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县域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工程。建设龙泉大道及中段、改扩建县城道路、地下停车场和第二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建设小寨坝、九庄、温泉、养龙司、西山、石硐、流长7个乡镇市政公用设施,包括高速匝道至镇区连接线整体开发,乡镇道路、综合管网、照明绿化、绿道系统、环境综合整治等。
4.永靖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在马当建设主干道6公里,完成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电线路、通讯线路、供气、供热线路、110KV变电站、配套电网建设、供电线路迁改项目工程、标准厂房等建设,在管田建设路网建设主干道8公里、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电线路、通讯线路、供气、供热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遵义息烽集中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