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妍工笔动物画多少钱笔工笔动物画多少钱画

查看: 1897|回复: 27
==诗画平昌==
本帖最后由 宜人河 于
15:25 编辑
平昌新城是省内最大的安置小区,无论是配套设施、绿化率,还是空间环境、道路车位......都不比城里商品房小区差。
最近平昌小学与社区互动,师生们面对美丽的小区,凭着自己的亲身感受,诗兴大发。
一组诗配画与大家分享。
1.JPG (82.25 KB, 下载次数: 2)
15:07 上传
放歌建设路---于妍
建设的路,
是条发展的路!
一派生机,琳琅满目;
高楼林立,遍地花束;
欢歌笑语,喜锣闹鼓。
艰苦拼搏,艳如霞;
勇往直前,美如图。
建设的路,
用什么铺?
是守恒的思维?
是闪光的汗珠?
建设的路,
始于何处?
是发展的潮头?
是精英的脚步?
迎着时代的大潮,
拉开平昌建设的大幕!
广场.JPG (168.75 KB, 下载次数: 2)
15:06 上传
在这里歌唱--于妍
我们感受到的是家的温暖是家的温馨是家所给予的那份甜蜜在这里迎着初生的太阳,一抹新绿舒展枝叶我看见了,看见了回归健康的希望。在这里轻轻地推开玻璃窗,小鸟在欢快地歌唱,我听到了,听到了森林的畅想。在这里走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绿树的芳香沁人心脾,我闻到了,闻到了生命的气息。
4V5C1510.JPG (76.45 KB, 下载次数: 2)
15:06 上传
篮球之声--许江浩酷暑严寒考验, “平昌”精神不变。球赛放到社区, 全员都来参与。赛场驰骋拼搏, 场边助威呐喊。一局体育活动, 交流合作无限。烈日凝聚团队, 风雨无阻夺冠。强身健体奋战, 建好平昌新城。更高、更快,更强 个个平昌好汉。
4V5C8082.JPG (101.51 KB, 下载次数: 2)
15:06 上传
幽幽长廊翠草长,水波荡漾云晃荡。
平昌风光好地方,鱼米之乡多富强。
& &&&---袁志伟
4V5C0577.JPG (118.51 KB, 下载次数: 2)
15:06 上传
4V5C8099.JPG (166.59 KB, 下载次数: 2)
15:06 上传
红枫似火立楼边,秋风寒冷袭枫叶。
片片枝叶尽凋零,来年满树红又火。
& && && && && && &&&--- 王可鑫
落叶片片纷纷落,新楼周围红似火。
绿丛映衬红枫叶,万绿丛中一点红。
& && && && && && & --- 肖清晨
遥望远处一片红,走进一看遍地枫。
一年四季都变样, 装点新楼新气象。
& && && && && && &&&---戴琦忆
4V5C6359.JPG (133.19 KB, 下载次数: 2)
15:06 上传
爱的家园--孙丽萍一幢幢高大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一阵阵清香的空气,一群群快乐的人们。它们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个响亮的名字——平昌新城,充满活力,充满温暖,充满爱的家园。
DSC05011.JPG (83.41 KB, 下载次数: 2)
15:06 上传
热闹的菜市场--张娟
每一根葱,每一节藕,每一棵白菜,都收拾得光鲜亮丽,带着泥土的芬芳,躺在敞亮的菜市场。热闹的菜市场,是蔬菜们聚会的地方。碧绿的青菜说:我来自低洼的山坡上;红红的番茄说:我从小生活在弯弯的藤蔓上;白胖胖的洋葱说:温暖的泥土养育了我;蔬菜们都说:小朋友们的健康都离不开我们!
<p id="rate_1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经验 + 10 点
金钱 + 20 ¥
魅力 + 5 点
" class="mtn mbn">
<p id="rate_1"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赞一个!&经验 + 10 点
金钱 + 20 ¥
魅力 + 5 点
" class="mtn mbn">
迎着初生的太阳,闻到了生命的气息。——南仁的魅力
谢青山君点评&
青山秀水 发表于
迎着初生的太阳,闻到了生命的气息。——南仁的魅力
谢青山君点评
本帖最后由 花满楼 于
20:03 编辑
宜人河 发表于
谢青山君点评
于研写的学生气,但是有诗味了,就是有两处用词不够准确和精炼。
许江浩的这个不能算诗,打油诗都算不上。
袁志伟的诗写的平淡无奇,只是把好话放在一起了而已。
王可鑫的读起来不上口,韵有问题。
肖清晨和王可鑫一样的问题。
戴琦怡的和袁志伟一样的。
孙丽萍的只是写了十句好话,不能算自由诗。
张娟的儿童格调,低年级语文教师水平。
这么多人于妍写的最好,其次张娟。
只看了写的东西,才注意到引语,原来都是老师写出来的,说句不客气的话,平昌小学老师语文水平不行。
你确定都是老师写的?而不是学生?
学生习作而已,用积极的心态看待。
特邀你赋诗,给面子吗?&
& && & 楼上仁兄哪有这样评价的?人家有思想,有热情,大胆赞美自己的家乡,多好!至于水平高低,又不是参加比赛,非要分个上下高低的;仁兄如此说来,恐怕人家以后热情降温了,再说,你自个的水平也未必高到哪里去,你这样打击一大片,就不怕伤人自尊???
从仁兄你说名道姓来看,对上面的作者应该是熟识的,建议以后可以私下给予指导,别人面前大加赞赏,这样,大家的创作热情和水平才会有稳中有升。
& & 南仁先生如此好拍摄,把咱平昌拍的这样美,配上咱民间文人的诗词歌赋,多好的一个事儿。鼓掌!鼓掌!
景色秀丽美平昌,
诗画争妍艳新城。
------平昌,一个想去的地方
真诚邀请**来作客&
美丽平昌 热闹平昌
zfg 发表于
楼上仁兄哪有这样评价的?人家有思想,有热情,大胆赞美自己的家乡,多好!至于水平高低,又不是参加 ...
第一:包括楼主和所有写手我一个不认识。包括你。
第二:我的水品高低你可以直接点评,不要顾及什么面子,你不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也不能知道你的认知能力。假如我下次有点小字发上来,真的很想请你点评一下。
第三:我只是对别人的文字提出自己的想法,何来打击一说?还发怒的表情,装个卫道者的样子。你这么说我反而感觉你别有用心了。
第四:我还是坚持我一贯的意见,有想法就说,心安就好,真诚就好。
第五:我感觉你很有见地,见识也非寻常,不如你出个题,我和你还有你以上册封的这些民间文人一起写一下,大家以文会友也不错呀。
zfg 发表于
楼上仁兄哪有这样评价的?人家有思想,有热情,大胆赞美自己的家乡,多好!至于水平高低,又不是参加 ...
不过有一点我要说的,**的题目请你不要出,谢谢。
牛贴不顶不行啊!
本帖最后由 朱可夫 于
10:30 编辑
平昌新城建的好、管得也好,照片拍的更好!&&看到了“奇美杯”篮球赛的照片,这才是真正的群众体育!
李大本事 发表于
景色秀丽美平昌,
诗画争妍艳新城。
真诚邀请**来作客
花满楼 发表于
于研写的学生气,但是有诗味了,就是有两处用词不够准确和精炼。
许江浩的这个不能算诗,打油诗都算不 ...
花满楼 发表于
只看了写的东西,才注意到引语,原来都是老师写出来的,说句不客气的话,平昌小学老师语文水平不行。
你确定都是老师写的?而不是学生?
学生习作而已,用积极的心态看待。
特邀你赋诗,给面子吗?
照片真崭·平昌真美
宜人河 发表于
我只是谈谈自己的感觉,谈指导就要请&&周文齐& &老师了
周老师厉害,上世纪80年代和他就结识了,那时大多探讨物理上的问题。
下次请你们到学校给学生讲课。
宜人河 发表于
你确定都是老师写的?而不是学生?
学生习作而已,用积极的心态看待。
特邀你赋诗,给面子吗?
& && &&&我是看你的引语才认为是老师写的,假如都是学生写的,我就更要说了,平昌小学的老师&&误人子弟&&。老师没有教好,估计老师自己也没有学好,教的什么学生,诗的最基本的押韵都没有,还叫诗?&&
& && &娶妻生子还说功德无量,还说是可以得道的小和尚,你叫我的心态就这么积极起来?& &&&
& && &格律诗本人不会写,最多打个油什么的。自由诗也是难得写写,不敢献丑,无所谓面子一说。
有必要计较这些吗?关键平昌表面看起来美。实际上呢,又怎么样呢
花满楼 发表于
我只是谈谈自己的感觉,谈指导就要请&&周文齐& &老师了
周老师厉害,上世纪80年代和他就结识了,那时大多探讨物理上的问题。
下次请你们到学校给学生讲课。
图文并茂话平昌。
感谢宜人先生。一组参观实践的习作,升华成清新美丽的意境,让人看了眼前一亮:美就在我们身边。
歌颂家乡,赞美家园,无论是诗词还是短文,即使拙劣的修辞手法、朴实的稚嫩言语都无法遮掩浓浓爱家爱乡爱生活之情。
习作写非常好,配上丰富的图片,创意新颖,非常难得。犹如锦上添花、美轮美奂。
“青山”君,请指点&
艺人河锦上添花美轮美奂
学生交上作业而已,请指正&
青山秀水 发表于
感谢宜人先生。一组参观实践的习作,升华成清新美丽的意境,让人看了眼前一亮:美就在我们身边。
歌颂家乡 ...
“青山”君,请指点
老树叶 发表于
艺人河锦上添花美轮美奂
学生交上作业而已,请指正
要是这么说的话,画画我为长(冒充哈子)其他方面如摄影、音乐、文体。。。你都是长,老师出生蛮&
呵呵,好美!
听说那儿的房价也不贵,真好!
宜人河 发表于
学生交上作业而已,请指正
要是这么说的话,画画我为长(冒充哈子)其他方面如摄影、音乐、文体。。。你都是长,老师出生蛮腾讯微博 |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谈谈书画题跋(组图)
【字号: |
章汝奭书法作品三则
  题跋大体是观者抒发自己的见解形诸文字,与所题跋的书画件连成一体,有的书写在画件本身上,有的书写在裱边上,有的书写在另纸上。配在立帧上面的称作诗塘,配在横幅、手卷后面的称作跋尾。题跋的作用是:帮助欣赏,帮助鉴别,增加书画件的价值。此外,上好的题跋本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题跋往往与所题的书画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章汝奭
  什么叫题跋?古人有云:&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一般指书画题识之辞。现在热衷于收藏者日众,对这方面的识见,似不可或缺。
  题跋是怎么产生的?大体是观者抒发自己的见解形诸文字,与所题跋的书画件连成一体。题跋有的书写在画件本身上,有的书写在裱边上,有的书写在另纸上。配在立帧上面的称作诗塘,配在横幅、手卷后面的称作跋尾。
  题跋的作用是:帮助欣赏,帮助鉴别,增加书画件的价值。此外,上好的题跋本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因此题跋往往与所题的书画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些作用自然应与收藏要求结合起来考虑。人们都知道对藏品的要求首先是真,然后是精,再次是新(即保存良好)。
  首先是真假问题。书画作品的真假本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本与题跋无关。但后人的题跋往往涉及这个方面。不管怎么说,在客观上题识确有帮助鉴别的作用。良以书画鉴别真伪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复杂性大体上有这样几难:第一难是大家之作,其早年、中年、晚年面貌风格往往会有很大的变化。如八大山人之书,早年学董,几可乱真。而到晚年则变成精蕴内含,不露锋芒,笔质圆浑。体势则融合锺蔡,古拙幽深,与早年判若两人。但仔细看来,仍可看出端倪。其画更是意匠独运,耐人寻味,往往在冷峭之中见精神。不仅如此,作为大家,即使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也往往有多种风貌,而这正是一般人无法望其项背之处。在这多种变化之中辨别真伪自然就更难一些,这往往不是从表面的像与不像求之,而是从内在神理上辨别。要做到这一点,辨别者的学养是个根本条件。
  此外,有的大家在当时已有仿冒,如赵松雪的《溪山平远图》,在美国就有两本,其图像笔墨完全相同,迄今不知何者为真。但其中毕竟有假,甚或两幅都不真也是可能的。又如董其昌,不但身居高位,且富甲一方,收藏既富,寓目更多。更由于天赋高,善于总结前人之长,又勤于艺事,因此书画成就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开晚明一代之先,誉满海内。当时踵门求书画者极多,董遂养有很多书画代笔,如赵左即为他代画,代书者当更多。这些伪作,从纸质墨色印章上是无法辨别的,且大多十分精美,要辨别出其为伪作,除从风格和内在神理上辨识外,还须从其本人的个性和习惯上考察。譬如董自己也承认并多次表示,其于书画向少用敬之意。所以凡布白或位置经营过于严谨整饬者,或所书偏于妍媚而少爽辣之气者,多出自代笔者之手。
  书画藏品一假,便令人觉得兴味索然。而实际上古往今来不仅有很多人刻意作假,更有一些题识者不负责任地妄作短语,这也会增加干扰和混乱。我这里举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以说明鉴别之难。
  一九八六年冬,我去北京开会,假日去故宫,正巧举办明代人物画藏品展。我猛然看到其中有张六尺大幅白描观音像,原是家父藏品,裱边上赫然有家父题识,文曰:&金子澂,名建,别号红鹅生,善写真,尤长白描。书法二王,工诗文。清初绝意仕进,徜徉于吴山越水间。书画颇自矜贵,一缣半素士大夫争宝之。此帧仿宋白良玉,前年曾见白良玉有此一帧,尤为精妙。题签者大书曰&魏塘金红鹅女史易弁而钗&,可笑也!壬申(笔者註一九三二年)冬月十五日,长洲章保世记。&我看后颇觉纳闷,题签者何以会把男说成女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香港佳士得公司中国书画拍品图录上,有金子澂纨扇仕女图立帧,自作千秋岁词一首,其后之题识文为:&立斋先生用秦淮海千秋岁词元韵,美人独立图有&秋风吹影成佳对&之句。倘使少游此日为之,当无过此。今余学步邯郸,岂免词家所笑。时丙申秋八月,红鹅金子澂并画。&可谓词文书画俱佳,其书峭劲凝重,绝无脂粉气。吴湖帆诗塘题识文为:&金子澂,名建,别署红鹅女史。女史吴江人,《墨林今话》作吴县人,相国文通公之后五世孙女。其母丁孺人,名素心号蘋宅,著有《蘋宅杂咏》。女史幼承庭训,早耽吟咏,尤善写真,山水花鸟,无所不工。尝仿唐六如《秋渔图》,自题云:&鲈又堪餐蓴又肥,眼前事事可忘机。渔舟一枕悠然去,梦逐轻鸥踏水飞。&冯墨香《画识》,蒋子延《今话》俱著其名。此图写和秦淮海千秋岁词意,秀美绝俗,堪与改七芗仿佛,洵炉青工到之作也。又得其母蘋宅为之题,可谓珠璧之美云。丙子得于华亭故家,重付潢治,什袭之。吴湖帆识于梅景书屋。&按照吴说,则作者所题丙申当为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如此,前说金子澂为晚明入清时人,而后者则称中晚清时,前后相距一百七八十年。前者断金子澂为男,后者断为女。歧义如此之大,不知哪个说法对。
  就我个人看到过的题识来说,我确实知道,过去有些书画名人,尽管他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但在书画鉴定上,却每有妄断杜撰之类的过失,甚至自己也参加作假行列,这就不免受到后人指斥。正因为人们认为题识帮助鉴别,所以有点收藏者,每以自己所藏请名家题识,以求见重于人。或者有的藏品在真伪上存有疑义,藏者不是弄清底里,而是也请名家题识,甚至许以重酬,请其在题识中力主其真,以求取信于人,于是就出现了不少以假作真的题识。有的名家面对此类要求,一方面碍于主人情面,另一方面又想保持自己的名节,就在跋尾上不置可否地加个观款,即&某年月日某某观&,以应付了事。由此可见,要做到鉴定精审,洵非易事。
  其次,题识有助于对作品的赏析。这里我愿举黄山谷题东坡《黄州寒食诗》为范例。人们知道,前人曾推许其为天下第三行书(第一为《兰亭》,第二为《祭侄稿》),这是因为东坡这篇杰作,不仅诗好字好,且两者水乳交融,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称其极诣,绝非过许。试看黄的题识是这样写的:&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这则题识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这篇名作的艺术特征和题识者的崇仰之情,又把个人对自己所作的自鸣得意,无意而又真实地展示出来。很客观地说,山谷这篇题识从文到字也都是杰作,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余音不尽,弥足玩味,即在&有佛处&也称得尊的。正可谓&真名士自风流&。这就向读者提供了一种启示,好的题识除向&后之揽者&提供有益的指导性意见之外,绝无妄自卖弄之病。我所以称它作典范,也就是说不妨把其他书画中的题识与这个题识作个比较,自能得出结论。当然,我这也绝不是说所有后人的题识都要达到这个水准,但我以为作题识的人,总应以较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应学某些人的狂狷自大,或一些名人的自我卖弄或妄加断语。
  由此可见,上好的书画作品难得,上好的题识也是难得的。有的绝好的作品,可说是某个书画家的平生杰作,尽管流传有绪,却绵亘数百年没有或很少题跋,这往往是收藏者惟恐题得不好,反而不美的缘故。
  书画题识本来是件雅事,可是也能变得很粗俗。记得幼小时随同父亲看字画,一天某个琉璃厂老板指着某件画件说:&这是个好东西,只是少了&披挂&。&人走了之后,我问什么叫&披挂&,父亲说,就是指题跋。但&披挂&两字的确有辱斯文,我想这就是现在的所谓&包装&。我以为真正从艺的人对这两个字会感到不舒服的。清代《书画就铃》中有这样几句话很精辟:&有著意而精者,心思到而师法正也;有著意而反不佳者,过于矜持而执滞也;有不著意而不佳者,草草也;有不著意而精者,神化也。&我记得曾在刘靖基藏画展上看到一幅董其昌的六尺大幅水墨山水,极精,画上自题寥寥十六个大字,十分精彩:&王洽泼墨,李成惜墨。两家合之,乃成画诀&。从文到字,都当得上神来之笔。我以为凡应人对藏品作题识,也因从内容到形式都作深入细密的思考。只有这样才或许不辱使命。总之要做到实则十分著意而看来若不经意,十分潇洒而又无丝毫逾规矩,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至于所作题跋的位置,最好在另纸上。如在作品本身上,则需慎之又慎,倘处置不善难免&画虎类犬&之饥,甚至成为无法消除的赘疣。黄子久的《富春山居图》上塞满了乾隆帝的题跋,这虽然显示了乾隆对这幅画的心爱和激赏,但仍免不了令人觉得讨厌,即使贵为天子,又岂能塞后世之口?!
  书画题跋宜用文言,这是因为文言简练隽永,善用之能收咀嚼不尽之功,然要做到合乎规范,了非易事,有人以为凑些之乎者也的语助就行,实属误解。
我虽曾应人之请为诸名迹题识,然实未能掌握个中三昧,敢陈管见,愿就教于识者。
关键词:书画,艺术,题跋
责任编辑:武佩剑qiluyy的日志
芥舟学画编
清 沈宗骞--“用笔”
已有 575 次阅读&
  笔行纸上,须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裂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著。
而笔画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其法始焉迟钝,后乃迅速。纯熟之极,无事思虑,而出之自
然。而后可以敛之为尺幅,放之为巨幛,纵则为狂逸,收则为细谨。不求如是而自无不如是者,乃为
得法。古人谓笔画若刻入缣素者,用此道也。犹作书之入木三分也。   吾友张文鱼论书,尝有结心之言。余乃用以论画,深有妙义。可见书画无二道,第俗学者未知究
及此耳。   昔人谓笔力能扛鼎,言其气之沉著也。凡下笔当以气为主。气到便是力到,下笔便若笔中有物,
所谓下笔有神者此也。古人工夫,不过从此下手,而有得焉。则以后所为,无不头头是道。若不先于
此筑基,纵极聪明敏悟,多资材料,而驰骛挥霍焉,卒必至于嚣凌浮滑,而于真正道理,反致日远,
岂不可惜。故志学之士,且勿求多,先鼓定力,从此著脚,便无旁门外道之虞矣。   树石本无定形,落笔便定。形势岂有穷相,触则无穷。态随意变,意以触成,宛转关生,遂臻妙
趣。意在笔先,趣以笔传,则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骨之不植,而
遽相尚以文饰,亦犹施丹雘于粪土,外华而内腐;缀秾华于枯朽,暂艳而旋凋。故古人作画,专尚用
笔。用笔之道,务欲去罢软而尚挺拔,除钝滞而贵轻隽;绝浮滑而致沉著,离俗史而亲风雅;爽然而
秀,苍然而古;凝然而坚,淹然而润;点画萦拂之际,波澜老成;罄控纵送之间,丰姿跌宕。此固非
旨趣未深者之所能及也。学者当首法古人用笔之妙,始于黾勉,渐臻圆熟。圆熟之极,自能飞行绝迹
,不落窠臼。揎袖摩挲,有动不逾矩之妙;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矫乎若天际游龙,黝乎若土
花绣戟。有笔若此,更何虑古今人之不相及哉。   笔著纸上,无过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
,正用则板,曲行则若锯齿,直行又近界画者,皆由于笔不灵变,而出之不自然耳。万物之形神不一
,以笔勾取,则无不形神毕肖。盖不灵之笔,但得其形。必能灵变,乃可得其神。能得神,则笔数愈
减而神愈全。其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皆出于自然,而无浮滑钝滞等病。   无前无后,不倚不因;劈空而来,天惊石破;六丁不能运,巨灵不能撼;蒨然现相,足骇鬼神;
挟风雨雷霆之势,具神工鬼斧之奇;语其坚则千夫不易,论其锐则七札可穿;仍能出之于自然,运之
于优游;无跋扈飞扬之躁率,有沉著痛快之精能;如剑绣土花,中含坚质;鼎包翠碧,外耀光华。此
能尽笔之刚德者也。柔如绕指,软若兜罗;欲断还连,似轻而重;氲氤生气,含烟霏雾结之神;摇曳
天风,具翔凤盘龙之势;既百出以尽致,复万变以随机;恍惚无常,似惊蛇之入春草;翩翻有态,俨
舞燕之掠平池;飏天外之游丝,未足方其逸;舞窗间之飞絮,不得比其轻;方拟去而忽来,乍欲行而
若止;既蠕蠕而欲动,且冉冉以将飞。此能尽笔之柔德者也。二美能全,固称成德。天资所禀,不无
偏枯。刚者虑其燥而裂,柔者患其罢而粘。此弊之来,盖亦有故。或师承偏执,狭守门风;或俗尚相
沿,因循宿习。是以有志之士,贵能博观旧迹,以得其用笔之道。始以相克,则病可日除;终以相济
,而业堪日进。而后,可渐几于合德矣。   唐宋之迹,不得数见,不能概其人生平资学何如。惟元季及有明石田思翁诸公,去今未远,其迹
犹得多见。而知其皆因质而济以学,因学以成其质,可快然无憾者也。黄王倪吴无论已,石田天资刚
健,平日临云林,动笔便过。若任其质,则燥裂之弊,其能免乎?而其读书敏求,既足以变化其气质
,加以临摹不辍,日肆力于古法,以充拓之,故其笔森然如剑戟,莫敢撄其锋者。而典册古泽之致,
又足令人竦然而起敬。其重如金,其润如玉。不论山水人物,以及草木昆虫,一涉其笔端,便不可方
物。不特为有明巨手,即上列诸宋元,恐亦难其匹者。盖始也量资以济学,继也因学而见资,所谓能
济以优柔而尽刚德者也。若思翁则天资秀美而柔和,苟任其质,将日流于妍媚之习,而无以自振其气
骨矣。乃能祖述董巨,宪章倪黄,绍绝业于三百年之后,而为吾朝画学之祖。余尝论每见思翁妙迹,
不必问其所作何体,但就其笔情墨态,的是两间不可磨灭之物。其致也缥缈而欲飞,其神也优渥而常
润。而生秀之气,时复出其间,所谓能尽笔之柔德而济以刚者也。两公惟能以学之力济其质之偏,故
能臻此神妙。苟得中行而与之,所造更当何如耶。(....)
  《芥舟学画编》
  中国理论著作。撰。沈宗骞,字熙远,号芥舟,吴兴(今浙江省市)人,为庠生。他书法学王羲之、王献之,善画山水、人物。研究绘画理论达30年,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著成此书。全书4卷。卷一、卷二论山水画,凡16篇,依次为: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穷源、作法、平贴、神韵、避俗、存质、摹古、自运、 会意、立格、取势、酝酿。持论明晰透彻,有条不紊。但只谈师古人,不谈师造化,代表了清代山水画坛的“正统派”见解,并把董其昌、王原祁以来对山水画的见解发展为一个完整体系。卷三论传神,凡10篇,依次为:总论、 取神、约形、用笔、用墨、傅色、断决、分别、相势、活法。总结肖像画经验,包古孕今,参以自见,集其大成。其“画上有天然笔法”等论断尤多精义。卷四,凡3篇,为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泛论古来人物画经验及工具材料的选制与应用,亦有参考价值。该书在中国历代画论中,属于规模很大的宏篇巨制,内容丰富,文词富赡,虽行文过于华丽,对读者掌握文义不免带来困难,但总的来说,此书在清代绘画理论当中,仍不失为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笔动物画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