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硫酸贴分解产生的so2和so3的检验顺序先验证哪个

&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知识点 &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2)装置E和F的作用是 &;(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 &mol,三氧化硫为 &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2)装置E和F...”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氧化铜为黑色;(2)EF是排水量气法沉淀气体体积,依据装置试剂作用分析判断最后测量的是氧气的体积;(3)装置连接中A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含有氧气,通过亚硫酸氢钠溶液会被还原吸收引起误差;(4)依据装置进行试验测定氧气体积,氧气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氧气体积一定减小;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生成氧气减少;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有氧气C、生成的二氧化硫会被碱石灰吸收不影响氧气体积;D、量筒中液面是凹液面,所以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否则会造成误差;(5)依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氧气之间存在电子守恒,计算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依据硫酸铜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硫元素守恒计算三氧化硫物质的量;(6)依据(5)计算得到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1)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氧化铜为黑色,故答案为:白色固体变黑;(2)EF是排水量气装置,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可以利用排水量气装置测定体积,装置A生成的气体通过亚硫酸氢钠溶液吸收氧气;吸收三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和水蒸气;通过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硫,则最后测定的是氧气的体积,故答案为:测出产生O2的体积;(3)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但气体通过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氧气会被还原吸收;故答案为:不正确,O2能被NaHSO3溶液吸收;(4)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生成氧气减少,故A符合;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可以有氧气,故B符合C、生成的二氧化硫会被碱石灰吸收不影响氧气体积,故C不符合;D、量筒中液面是凹液面,所以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相平,否则会造成误差;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读出的体积减小,故D符合;故选ABD;(5)依据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氧气之间存在电子守恒,计算二氧化硫物质的量,氧气224m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0.01mol,电子转移0.04mol,CuSO4~SO2~2e-;计算得到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0.02mol,依据硫酸铜质量换算物质的量==0.03mol,结合硫元素守恒计算三氧化硫物质的量为0.01mol,故答案为:0.02;0.01; (6)依据(5)计算得到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写出化学方程式为3CuSO4═3CuO+SO3↑+2SO2↑+O2↑,故答案为:3CuSO4═3CuO+SO3↑+2SO2↑+O2↑.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2)...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2)装置E和F...”主要考察你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与“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2)装置E和F...”相似的题目:
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该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药品:稀硝酸、盐酸、Zn粒、CaCO3固体(1)补充下面的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稀硝酸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④&&&&;⑤&&&&;⑥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2)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3)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另一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之(简述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
Ⅰ以下是有关SO2、Cl2的性质实验.(1)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①若从左端分别通入SO2和Cl2,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若装置D中装的是V2O5(催化剂),通入SO2时,打开K通入适量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SO3&&&&
已知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只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而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可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酸性:苯酚<氢氧化铝<碳酸结合质子的能力:<HCO3-<CO32-<AlO2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碱性强弱:偏铝酸钠>碳酸钠>苯酚钠>碳酸氢钠相同pH的下列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碳酸氢钠>碳酸钠>苯酚钠>偏铝酸钠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仪器中所加物质&作用&A&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4)验证CO的方法是&&&&.
2“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检验CO2的原因&&&&;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3(NH4)2Fe(SO4)2o6H2O俗名摩尔盐,价格便宜,可用来净水或治疗缺铁性贫血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1)摩尔盐的水溶液呈&&&&色.(2)c(Fe2+)相同的摩尔盐和硫酸亚铁两溶液比较,物质的量浓度较大的是&&&&.(3)甲乙两位同学想测定一瓶摩尔盐的纯度.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从图1推断甲同学想通过测定&&&&计算摩尔盐的纯度.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4)乙同学在甲同学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其实验装置如图2:则B与C中的试剂分别是&&&&和&&&&.C中干燥管的作用是&&&&.乙同学称取了10.0g的摩尔盐样品,若实验完毕后测得洗气瓶及瓶内溶液共增重O.68g,则依此数据推算这份摩尔盐的纯度为&&&&%(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2)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____mol,三氧化硫为____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2)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____mol,三氧化硫为____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相似的习题。白色固体变黑.(2)装置E和F的作用是测出产生O2的体积;(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不正确,O2能被NaHSO3溶液吸收(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ABD(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0.02mol,三氧化硫为0.01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CuSO4═3CuO+SO3↑+2SO2↑+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热身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题型:实验题
(15分)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2)装置E和F的作用是&&&&&&&&&&&&&&&&&&&&&&&&&&&&&&&&&&&&&&&&&&&&&&&&;(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o*m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mol,三氧化硫为&&&&&&&&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15分)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 &&&&&&&&&&&&&&&&&&&&&&。(2)装置E和F的作用是&&&&&&&&&&&&&&&&&&&&&&&&&&&&&&&&&&&&&&&&&&&&&&&&;(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o*m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mol,三氧化硫为&& &&&&&&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年江西省高三热身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题型:实验题
(15分)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 &&&&&&&&&&&&&&&&&&&&&&。(2)装置E和F的作用是&&&&&&&&&&&&&&&&&&&&&&&&&&&&&&&&&&&&&&&&&&&&&&&&;(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o*m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mol,三氧化硫为&& &&&&&&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0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无水硫酸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氧气.某学生试图用下图所示装置来确定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计量关系试回答:(1)加热过程中,试管A中发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2)装置E和F的作用是______;(3)该学生使用装置B的本意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三氧化硫以提纯氧气,他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4)该学生利用上述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置于A中加热使其分解,最后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A.无水硫酸铜未完全分解B.实验结束时装置A中残留有气体C.被溶液吸收时产生了气体D.最后读量筒中的读数时,E中的液面低于F中的液面(5)另一学生将4.8g无水硫酸铜充分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除去了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最后测出氧气的体积为224mL(标准状况).据此可计算出二氧化硫为______mol,三氧化硫为______mol.(6)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无水硫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二氧化硫【SO2】和亚硫酸【H2SO3】我们知道将二氧化硫加入水中会生成亚硫酸,由于亚硫酸不稳定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硫,这是一个可逆反应.SO2+H2O=可逆反应=H2SO3这种可逆反应是否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我做某实验时,需要10克二氧化硫溶液.由于二氧化硫有毒且易挥发,不容易称取,所以用亚硫酸来替代.那么10克二氧化硫溶液相当于亚硫酸溶液多少克?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中学阶段给出的解释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事实上长期以来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光谱分析条件下无论如何也没有察觉到亚硫酸分子H2SO3的存在,也就是说SO2和水反应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水合物SO2.XH2O.但是仪器分析发现亚硫酸根和亚硫酸氢根确实存在,这说明溶液中除了有大量的SO2.XH2O外,还存在少量的HSO3-和SO3 2-.如果按照中学的思路考虑这个问题(即亚硫酸分子存在):(1):这个可逆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低温下有利于生成亚硫酸的方向,也就是说低温下更多的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虽然加热能够加快生成亚硫酸的速率,但是SO2在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减小,因为受热后主要是逆反应占主导地位.(2):市售的二氧化硫溶液也就是亚硫酸溶液,一般含有SO2的质量分数为6%,所以10g二氧化硫溶液含有SO2为0.6g,至于亚硫酸的含量,我上面已经说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既然是不存在的,SO2和水反应这个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无法根据实验或理论得出,只能假设溶解的SO2完全和水反应(实际这么计算是错误的,不同于CO2和水生成H2CO3的反应),可以根据S元素守恒计算得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其一,可逆反应一直存在,只是环境影响它的反应速率。其二,10克的二氧化硫溶液也就是10亚硫酸(前提是浓度相同)。因为是可逆反应,溶液中都有SO2,H2SO3,HSO3-,以及亚硫酸根离子等等,是一样的!!!!
问题一: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是看温度压强等,就是化学平衡的原理。问题二:相同浓度下的话基本相当于10克亚硫酸溶液,主要还是看浓度。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去so2中的so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