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张起风了男主角女主画画和后面穿和服的超高清壁纸!!一定要高,1080p。

&p&温柔你是可以走写作这条路的,我看过你的文章,挺棒的。你才19岁,只要自己喜欢,坚持,以后只会越来越好。&/p&&p&但现在问题是,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你的心沉不下来了。而写小说,恰恰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你急不得,急也无用。以你现在坚持写长篇的速度和质量,可能要很久很久很久,才能看到效果。用采铜老师的话说,这是一个「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p&&p&为什么说它是&b&长半衰期事件呢&/b&,因为&b&你的写作风格在知乎这个平台特色不够明显,短期内预见不到明显的收益。&/b&这个收益包括能改善你生活的&b&经济收益&/b&,以及你在这个平台的&b&知名度&/b&。&/p&&p&再直白一点说,&b&你的涨粉速度太慢了。&/b&&/p&&p&&b&在知乎这个平台上,关注数量就意味着更多的渠道和机会。&/b&&/p&&p&你看,像我这么水的写手,刷回答都已经有40K的关注者了。我提这点,想说的是,前一阵子,有一个出版社在找我谈出书的事儿,我这人懒,就拖着,样章也一直没动。&/p&&p&其实这种机会应该是更适合你的,你有写长篇小说的勤苦以及的毅力。但是他们择作者的最大一个标准就是关注度,这点你没有达到。&/p&&p&那么我就在想,如果你真的很急切想写出名堂,是不是可以考虑走一些捷径呢?比如说先尝试写短篇故事风格,刷文章的频率,让自己先走入大众的视野,得到更高的关注度,再来创造你的长篇?当你拥有5w个关注者的时候,写长篇小说,被潜伏在知乎的出版公司挖掘到的机会肯定是更大的。当然,这也仅仅是我的建议。&/p&&p&19岁也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你辞职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后果。现在既然母亲生病了,那么梦想再大,也应该先放下来,让她安心。&/p&&p&我觉着你可以和妈妈好好商量,多听听她的意见,如果交谈中出现矛盾,也别辩驳。总之,先找份工作吧,照顾好理想之前,先照顾好亲人,这是你的责任。&/p&&p&至于写小说,19岁不晚,哪怕25岁,也不晚。我就不说太多鸡汤的话了,但是写作这种事,读书和阅历都很重要,你把你的工作,当成你写小说的素材积累吧,磨刀不误砍柴工。&/p&&p&摩西老祖母一百岁还在画画,萧伯纳九十二岁还在编戏,歌德写完浮士德都八十岁了,你才十九岁,怕什么呢?等你到了二十九岁,三十九岁,你对爱情亲情,小说生活呀这些东西,又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今天你的迷惘犹豫,都会是你以后笔下波澜壮阔的风景。&/p&&p&前提是,你始终相信自己。&/p&&br&&p&署个名匿了,(╯﹏╰)&/p&&p&。梁悦&/p&
温柔你是可以走写作这条路的,我看过你的文章,挺棒的。你才19岁,只要自己喜欢,坚持,以后只会越来越好。但现在问题是,在生活的压力面前,你的心沉不下来了。而写小说,恰恰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你急不得,急也无用。以你现在坚持写长篇的速度和质量…
&p&于 进行了修改,增补了部分内容,修改了部分措辞。&/p&&p&宫崎骏是一位&b&享誉全球的动画大师&/b&,一位极其努力的天才。
水准有限,不敢妄称评价。时常看到&b&网上一些朋友对宫崎骏的认识有较大偏差&/b&,故系统写一下自己对宫崎骏先生的认识,&b&愿能有更多的朋友认识真正的宫崎骏&/b&。&/p&&br&&figure&&img src=&/fbaae1c0c251fc_b.jpg& data-rawwidth=&313& data-rawheight=&4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3&&&/figure&&br&&h2&&b&&i&一、专业水准方面&/i&&/b&:&/h2&&p&第一,宫崎骏是&b&原画师&/b&出身,一步步坐上监督的位置。专业水准极高,且富有开创性。&/p&&p&在做原画师时,宫崎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著名原画师&b&金田伊功&/b&先生就是看了《飞天幽灵船》中宫崎骏原画才决定入行的。宫崎骏最后作为原画的作品是《&b&太阳的使者 铁人28号&/b&》(1980年)第八集,之后再不能找到明确由他原画的片段。&/p&&br&&figure&&img src=&/v2-d01a4bfe8aa_b.jpg& data-rawwidth=&1288&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8& data-original=&/v2-d01a4bfe8aa_r.jpg&&&/figure&&p&(在&b&sakugabooru&/b&上的宫崎骏作画片段,都是上古的作品,有兴趣可以看一下)&/p&&p&那么时至今日,宫崎骏的原画水准如何呢?&/p&&p&我的观点是:至少仍是&b&一流的原画师&/b&。&/p&&p&这个观点的根据有二:&/p&&p&其一是&b&众多顶尖原画师的一致称赞。&/b&&/p&&p&庵野秀明(庵野爆炸):“作为一名动画师来说他真的是超一流。”&/p&&p&米林宏昌(吉卜力顶级原画师):“(宫崎骏)是一位强力的作画人。”&/p&&p&安藤雅司(千与千寻作画监督)说自己在《千与千寻》的制作里“就是(为宫崎骏)清清线稿。”(&b&这里安藤雅司先生明显过谦&/b&)。&/p&&p&山下清悟(著名WEB系原画师):“宫崎监督的画力高到恐怖。”&/p&&p&其二是&b&其独一无二的亲自检查全部原画的制作方式&/b&。宫崎骏亲自对原画做出检查和修改,真的是多厉害的原画师的原画都修过。不是说他比那些大手厉害,至少能证明他有着很高的原画水准。&/p&&br&&p&第二,宫崎骏&b&将LAYOUT引入了动画制作流程&/b&,为高质量动画制作提供了保障。&/p&&p&在1974年的《&b&阿尔卑斯山的少女&/b&》中,&b&高畑勋&/b&与&b&宫崎骏&/b&一起将layout带入动画制作之中,让动画高质量制作有了保障。同时,宫崎骏自己&b&制作layout的水准也是极高&/b&的。庵野秀明毫不掩饰的说:“我觉得他的LAYOUT&b&世界第一&/b&。”(另外补充一点,庵野秀明一直认为宫崎骏在《幽灵公主》的LAYOUT发挥失常)&/p&&br&&figure&&img src=&/v2-2e29ab09f12a1c410d5b8_b.jpg& data-rawwidth=&670&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v2-2e29ab09f12a1c410d5b8_r.jpg&&&/figure&&br&&p&第三,宫崎骏的&b&分镜水准是超一流的&/b&。&/p&&p&这一点大家都有所了解,就不多说了。有意思的是,宫崎骏的分镜不仅细致、完整,而且是&b&唯一经常在分镜里上色&/b&的动画导演,而且宫崎骏是&b&没有固定剧本&/b&的动画导演,从创作底层就是以画面为准。&/p&&br&&figure&&img src=&/v2-c449b77f7e541f2e074d900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7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c449b77f7e541f2e074d900_r.jpg&&&/figure&&p&总结来讲,宫崎骏个人的动画制作素养就是一个词——&b&全能&/b&。&/p&&h2&&b&&i&二,艺术创作方面&/i&&/b&&/h2&&p&我们翻看宫崎骏指导的作品,从《鲁邦三世》到《未来少年柯南》,从《风之谷》到《起风了》,&b&题材涵盖冒险、成长、战争、生命、环保、爱情等,极为宽泛&/b&。从1978年《未来少年柯南》算起,直到2013年《起风了》,35年创作高峰期留下了15部动画长片、TV动画,中间还有一串短片以及自己编剧的作品,可以说&b&零烂片&/b&,部部都是佳作。&/p&&p&宫崎骏的创作,除了在多领域均有所建树以外,还可贵在&b&对自己的挑战&/b&。宫崎骏的妻子曾经对宫崎骏说:“做多多洛(龙猫)那样的作品不就好了?”宫崎骏听罢,回答:&/p&&p&“&b&龙猫那样的作品,有一部龙猫不就好了&/b&?”&/p&&p&于是,在个人创作的后期,宫崎骏频频挑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b&红猪&/b&》一改过去少女少年作为主角的传统,直接拿了个&b&中年猪头&/b&做主角,完成了深度的自我剖析。在《&b&幽灵公主&/b&》中,&b&完全舍弃“飞行”这一他非常擅长的领域&/b&,制作了一个完全不适合孩子观看的晦涩电影。在《&b&哈尔的移动城堡&/b&》里,主角居然变成了一位“&b&老太太&/b&”,与之前的主角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勇气不可谓不大。在《&b&悬崖上的金鱼公主&/b&》中,逆时代潮流进行纯手绘制作。甚至到最后的《&b&起风了&/b&》,宫崎骏一改自己过去的风格,回应对自己“爱用于杀人的武器却呼唤和平”的质疑,用&b&成人、写实&/b&的风格做完了这部作品,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p&&p&可以说,宫崎骏是艺术创作的&b&全才&/b&。他几乎能驾驭任何类型的作品,并能给予独到的诠释。&/p&&p&宫崎骏出生在1941年,亲历日本战败。大学专业是&b&政治经济学&/b&,积极投身于学生工人运动,参加过日美安保条约斗争,是反对修宪的人物。有着深刻的思想思考,这是他作品厚度的来源。&/p&&p&他的很多作品都有着很长的构思时间,比如从1969年《&b&沙漠之民&/b&》走到1994年完结的《&b&风之谷&/b&》,比如“小学时候编的”《&b&天空之城&/b&》,比如构思十余载的《&b&幽灵公主&/b&》。因此,宫崎骏的作品&b&完整、成熟、大气而自然&/b&。&/p&&p&同时,宫崎骏的创作模式&b&完全不可能复制&/b&。&/p&&p&前面提到过,宫崎骏的动画是&b&没有脚本&/b&这一说法的。不止脚本,你看到过宫崎骏影片末尾的staff表里有&b&分镜、演出、人物设定&/b&这些一般分属三人的职位吗?这些&b&全归宫崎骏一个人&/b&。他做电影的时候,画分镜就像连载漫画似的,&b&画一部分交给下面去作画,不到最后谁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样子的作品&/b&。这种创作方式对于其他任何人来说都是&b&不可想象、不可复制&/b&的,所以才会有如此强烈的个人风格,某种意义上也导致吉卜力接班人的难产。&/p&&p&宫崎骏是一流的动画人,一流的监督,更是&b&一流的编剧&/b&。宫崎骏写过剧本的动画作品有几部?&/p&&p&答案是:&b&35&/b&部。(你知道几部呢?)&/p&&br&&br&&figure&&img src=&/v2-85d888cfe7cad8ae636f13fa612e8a0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85d888cfe7cad8ae636f13fa612e8a0a_r.jpg&&&/figure&&br&&p&他的长篇漫画只有一部《&b&风之谷的娜乌西卡&/b&》,但已经创造了“&b&日本青年漫画卷均销量历史第一&/b&”(卷均过200W)的成就。&/p&&p&&b&拥有这么强大的编剧能力和深邃的思考深度,更可怕的是自己拥有很好的把这些搬上荧幕的能力&/b&。宫崎骏的成功是&b&必然&/b&的,就算没有遇到&b&铃木敏夫&/b&和&b&德间康快&/b&,他也会闻名世界,只是会辛苦很多就是了。&/p&&p&宫崎骏的作品,那里最与众不同?那就是&b&务实而浪漫,现实而理想&/b&。就像祖父和你讲的故事,&b&虽然他深谙生活的不易与社会的矛盾,却仍给予你以鼓励和希望&/b&。&/p&&p&这种纯真和浪漫之美,代表着动画最核心的魅力。&/p&&br&&h2&&b&&i&第三,社会影响方面&/i&&/b&&/h2&&br&&figure&&img src=&/v2-acabbd5412754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3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p&生涯早期,他的《&b&鲁邦三世&/b&》和《&b&未来少年柯南&/b&》就迷倒了一大堆孩子,引导他们走进了动画行业,这里面就包括&b&今敏&/b&大师和&b&庵野秀明&/b&。&/p&&p&从&b&TOPCRAFT&/b&到吉卜力,宫崎骏主动推行了“薪资倍增计划”和社员固定薪酬制,让吉卜力的动画人的待遇相较于其他公司明显好上很多。同时,吉卜力&b&大制作、大投入、大回报&/b&的思想,也为业界树立了标杆。&/p&&p&宫崎骏和吉卜力的成功,也成就、培养了一大批极高水准的从业人员。那个曾在破酒吧的&b&久石让&/b&,那个曾居无定所睡在桌子底下的&b&庵野秀明&/b&,现在许多背景师的偶像&b&男鹿和雄&/b&,日后参与众多名作的作画大手&b&安藤雅司&/b&,米林宏昌、宫地昌幸、 片渊须直等就不多说了。&/p&&p&在&b&吉卜力制作部门解散&/b&之后,这批人才更多流入了业界,促进了业界的发展。&/p&&br&&figure&&img src=&/v2-bab02bcf0fbb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v2-bab02bcf0fbb_r.jpg&&&/figure&&br&&p&同时,作为&b&奥斯卡、柏林金熊、安妮奖、安纳西奖&/b&等国际奖项拿到手软的导演,宫崎骏为日本动画的&b&国际化&/b&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动画产业所畏惧的迪士尼和皮克斯,他们的老板和很多动画导演反而是宫崎骏的粉丝。&/p&&br&&br&&h2&&b&&i&第四,政治影响方面&/i&&/b&&/h2&&p&这个基本算社会影响,但考虑宫崎骏在这方面特别突出,单独列出来说一下。&/p&&p&宫崎骏是一位&b&女权主义者&/b&,一位&b&反核斗士&/b&,一位&b&坚定的反战人士&/b&,一位&b&有着历史良知的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尊敬的日本人&/b&。&/p&&br&&figure&&img src=&/v2-504bc1aaf7ffb_b.jpg& data-rawwidth=&341&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41&&&/figure&&p&作为一名日本人,他发文&b&痛批日本政府歪曲的历史观,呼吁正视慰安妇问题、停止宪法修正、向中韩两国谢罪&/b&。&/p&&p&作为一名导演,&b&在《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动画长片大奖时,因为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拒绝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b&&/p&&p&作为一名动画人,他&b&作品中对女性的真正尊重&/b&,与某些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p&&p&有良知的动画大师,&b&德高而望重&/b&。&/p&&br&&br&&p&好了,吹了这么多,大家也看得疲劳了,说点和&b&宫崎骏相关的网上议论比较多的事情&/b&吧。&/p&&h2&&b&&i&第一,吉卜力终究变成了宫崎骏和高畑勋的工作室,但不要把锅都扣到宫崎骏头上。&/i&&/b&&/h2&&p&在&b&近藤喜文&/b&先生过劳死之后,吉卜力最终解散的命运似乎就确定了。&/p&&p&很多人黑宫崎骏&b&打压新人监督、培养不出新人&/b&,这个说法有些片面。首先,“&b&打压&/b&”基本是不存在的,传的很广的细田守的事...上个图吧。&/p&&br&&figure&&img src=&/v2-baa4ab23cc59ffed669b9a9c23def48a_b.jpg& data-rawwidth=&1145& data-rawheight=&5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5& data-original=&/v2-baa4ab23cc59ffed669b9a9c23def48a_r.jpg&&&/figure&&p&出自《&b&怪物之子&/b&》的纪录片。这是当年细田守进入吉卜力落选的时候宫崎骏给他写的亲笔信,&b&现在还被他收藏着&/b&。他的才能获得了宫崎骏高度肯定,只是因为不适合吉卜力的风格没有被录取。有些人说写这种东西就是&b&客套话&/b&,对谁都一样,这是一定不对的。第一,44位落选者里面只有两位收到了亲笔信。第二,吉卜力还是让细田守来做《哈尔的移动城堡》了,有这么打压人的吗?&/p&&p&那为什么细田守又被下课了呢?大家看这个:&/p&&br&&figure&&img src=&/v2-1f1380045ebde804cdca542a8c1e51d6_b.jpg& data-rawwidth=&656& data-rawheight=&3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6& data-original=&/v2-1f1380045ebde804cdca542a8c1e51d6_r.jpg&&&/figure&&p&出自《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纪录片。当时的情况是,&b&宫崎吾朗&/b&做的分镜水准不够,得不到大家认可,铃木敏夫说:“&b&这不能算一部电影&/b&”。宫崎骏就硬着头皮对铃木敏夫说:“&b&实在不行,我来做吧&/b&。”细田守当时的情况个人推测和这时非常接近,只是&b&宫崎吾朗坚持下来了,细田守没有坚持下来&/b&。&/p&&p&另外,可能许多朋友都不知道吉卜力的”&b&动画导演讲座 东小金井塾&/b&“这个选拔新人的活动吧?两期活动(一期举办于1995年,二期举办于1998年)&b&分别由高畑勋和宫崎骏授课&/b&,报名者过千人,&b&很可惜最终没有得到足够出色的人才&/b&。&/p&&p&当然,&b&不能说没有宫崎骏一点责任&/b&。宫崎骏对吉卜力的统治让吉卜力从头到尾都染上了他的风格,监督的工作内容和外面就有些微妙不同,对其他导演,除非是高畑勋,不是说光宫崎骏去指指点点,下面的员工都会显得心不太齐。细田守实际就是和作画班的协调不好,最终下课的。满足宫崎风格这一要求的人有三人:&/p&&p&&b&近藤喜文、米林宏昌、宫崎吾朗&/b&。&/p&&p&近藤喜文和米林宏昌都是强力的作画人,能够像宫崎骏一样亲自指导原画,和宫崎骏一起干了几十年,风格上基本也融汇贯通了。而宫崎吾朗是直接抄了他爹两年的分镜然后进来的,说白了宫崎骏写剧本然后他演出就好了。这三人里面,&b&近藤喜文&/b&的才能最为突出,一方面他继承了吉卜力的灵魂,另一方面他拥有自己的东西。米林宏昌和宫崎吾朗的才能没有那么突出,还需要作品证明。&/p&&p&所以,&b&近藤喜文&/b&逝世时,吉卜力的命运可以说就注定了。宫崎骏对他的死真的是抱憾终生,可以看一看宫崎骏&b&在近藤喜文先生葬礼上的悼词&/b&。也正是如此,米林宏昌做作品时宫崎骏真的是怕了,一点都没插手。&/p&&p&&b&吉卜力就这样谢幕,宫崎骏后继无人,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b&。&/p&&br&&h2&&b&&i&第二,与押井守、高畑勋、米林宏昌、手冢治虫、庵野秀明等大佬的关系,以及吉卜力人的未来。&/i&&/b&&/h2&&p&宫崎骏的人际关系,一直是一个很有趣、争议的话题。总得来说,宫崎骏是一个有着绝对自信的顽固的人,话比较冲,媒体经常拿此炒作、显得宫崎骏四处树敌。事实上,&b&大多数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b&。&/p&&br&&figure&&img src=&/v2-c8a3e7b7bb4b07f05af8f5cd7cc850e0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5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v2-c8a3e7b7bb4b07f05af8f5cd7cc850e0_r.jpg&&&/figure&&br&&p&和押井守先生的几十年的“死对头”关系,和大家的理解有所不同。宫崎骏和押井守的私交是有的,而且还算不错。&b&都是比较顽固的老头子&/b&,都是日本动画在国际上的脊梁,在被采访的时候&b&谁会服谁啊&/b&,但其实相互还是相当了解的。&/p&&p&在1985年,就是宫崎骏向公司推荐押井守去制作新的鲁邦三世,虽然最后押井守的提案被拒绝了就是了。我为大家推荐 “&b&押井守谈宫崎峻&/b&”(《电影旬报》日1166期) ,你就可以知道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了。&/p&&p&“ &b&自从我开始工作以来,我从来没看过那么有趣的人。宫崎先生是个真正能让我信赖的朋友,但是我不能认同他,而且我也不该认同他。&/b& ”&/p&&p&值得一提的是,在押井守做完那篇访谈之后,宫崎骏接连搬出了《&b&幽灵公主&/b&》和《&b&千与千寻&/b&》,也真是有些尴尬。&/p&&br&&br&&figure&&img src=&/v2-9dbe83d16ccc8deb383c7_b.jpg& data-rawwidth=&277&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7&&&/figure&&p&和高畑勋的关系,那就相当复杂了。&/p&&p&对于宫崎骏来说,高畑勋先生是&b&前辈、伙伴、目标和竞争对手&/b&。宫崎骏筹划制作《风之谷》的时候,处于事业的困难期,却执意要求高畑勋作为制片人。铃木敏夫去找高畑勋商量,高畑勋嫌麻烦不想当。宫崎骏知道之后,没说话,拉着铃木去喝酒,喝醉了大哭:“&b&我为他付出了十五年青春,他居然不肯帮我。&/b&”&/p&&p&铃木敏夫当时也是上头啊,找到高畑勋大吼了一通,了解情况的高畑勋随即接下了这一工作,&b&极好的完成了制片人的任务&/b&。可以说,高畑勋是宫崎骏非常&b&尊敬、信赖、感激&/b&的人。在自己广受认可而高畑勋似乎在慢慢走下坡路(这里指票房,不是作品质量)之时,宫崎骏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他&b&对高畑勋的才能报以无限的认同&/b&。&/p&&p&&b&做《起风了》的时候,宫崎骏经常跑到隔壁《辉夜姬物语》的现场,看看高畑勋的背影,闷声回去接着画分镜&/b&。&/p&&p&虽然宫崎骏一直在嘟囔高畑勋,说他“&b&开始尝试不完成一部电影&/b&”,但他和高畑勋之间自四十年前相遇开始就未曾改变。&/p&&br&&br&&figure&&img src=&/4ff4a772f57d796a64a6c2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p&关于米林宏昌,很多人指责他“&b&背叛&/b&”了吉卜力。&/p&&p&这一点纯粹是&b&无稽之谈&/b&。&/p&&p&&b&吉卜力制作部门要解散,是很早就确定好的消息&/b&。米林宏昌在制作《&b&回忆中的玛妮&/b&》过程中,就明确了自己要离开的想法。毕竟制作部门要解散,你留下来也没用呀,想要做作品就一定要另谋生路。&/p&&p&在一段时间计划之后,米林宏昌最终决定&b&再自行制作一部动画长片&/b&。为此,他和搭档西村义明(吉卜力出身,《辉夜姬物语》制片)&b&专程拜访了宫崎骏和铃木敏夫&/b&。宫崎骏看到两小伙子来了,乐呵地去泡咖啡,坐下来一听“我要做长篇动画”,二话不说把两人赶了出去:&/p&&p&“&b&那你们还来这里做什么,下定决心做片子去!&/b&”&/p&&p&你们说,米林宏昌和宫崎骏的关系是好是坏?&/p&&p&另外,支持米林宏昌做新作的那群动画人,基本还是吉卜力出身的那一批。&b&制作高水准的手绘剧场动画,不是你有钱就能办到的。&/b&最高水准的那一批,基本都和吉卜力有些关系。没有吉卜力的支持,米林宏昌做手绘动画根本无从谈起。&/p&&br&&figure&&img src=&/v2-93c8a6beb90fc81aa086bf96fac01fc2_b.jpg& data-rawwidth=&267& data-rawheight=&2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7&&&/figure&&p&和手冢治虫先生的关系,可以说是例外,那就是&b&纯粹、不加掩饰地厌恶&/b&。&/p&&p&众所周知,宫崎骏也是一位漫画家,而手冢先生被称为“&b&漫画之神&/b&”。年轻的宫崎骏&b&喜爱&/b&手冢先生的漫画,在他青年时期曾经多次向出版社投稿,却被告知“&b&太像手冢先生&/b&”而退回。宫崎骏当时是又气又难受,明明是自己创作的故事,为什么就像手冢的呢?他回去&b&烧掉了自己所有的手稿&/b&,从基本开始练起,誓要摆脱手冢对自己的影响。&/p&&p&如果说到这里,宫崎骏对手冢先生尚且是有些“&b&嫉妒&/b&”,那么之后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宫崎骏的看法。&/p&&p&大家都知道,手冢治虫是日本&b&有限动画&/b&的创始人, 以每集50万日元的低廉价格制作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b&铁臂阿童木&/b&》。当时在东映的宫崎骏和他的同事们看到了手冢治虫的作品,震惊不已——&b&质量实在太过于低下&/b&了。&/p&&p&如果说手冢治虫在漫画上是“&b&宗师&/b&”,那么他在动画领域的水准实在是不行。&b&手冢治虫是有限动画的开拓者,内心憧憬着全动画,却对全动画概念本身混淆不清&/b&。从一位动画人的角度来看,就算宫崎骏脾气好上一些,也是绝不可能认同手冢治虫的。&/p&&p&可以说,虽然手冢开创了廉价的有限动画时代,但是他几乎&b&扼杀了日本高质量动画作品的发展道路&/b&。在手冢先生去世后,在举国上下的哀悼、追忆中,宫崎骏怒不可遏地发表了那篇著名的&b&悼文&/b&,&b&痛骂手冢治虫&/b&。&/p&&p&在最初看到悼文时,我是很震惊的,毕竟死者为大,你宫崎骏再厉害也得给人家点面子吧?况且那还是日本“漫画之神”,那时候的地位比宫崎骏高的多。但了解了宫崎骏之后,说实在的也不感到意外了。&/p&&p&在当下,日本业界的一些不良的新闻频繁传出,日本主流动画作品面对迪士尼几乎毫无还手之力,&b&手冢难辞其咎&/b&。宫崎骏穷极一生来反抗手冢治虫的不良影响,在动画作品上与手冢治虫所憧憬的迪士尼分庭抗礼,可以说完全超越了手冢治虫自己的想象。&b&他打破了手冢的巨人阴影和绝对权威,但终究还是有限动画统治了日本&/b&。&/p&&br&&figure&&img src=&/v2-58c19c4f0071d4aed130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p&和庵野秀明,那就更有意思了。对新一代监督,宫崎骏对庵野以&b&最高的评价和期待&/b&,庵野也尊崇宫崎骏为&b&老师&/b&。&/p&&p&两人的矛盾点主要来自&b&1997&/b&年的那场“&b&师徒对决&/b&”:&b&《幽灵公主》VS《EVA》&/b&。双方对彼此的作品都做出指责、互不认同。宫崎骏说“&b&EVA是空的&/b&”“&b&我就看了三分钟&/b&”,庵野秀明说幽灵公主看得他很难受。其实现在看来更多的是多方的一个炒作,&b&双方从未有“决裂”的时期&/b&。
说起来大多数朋友可能不知道,&b&EVA里面有两集是吉卜力做的&/b&。庵野秀明当时坚持要委托吉卜力做,虽然明知道戏路上不太对头。&/p&&p&在庵野秀明做EVA做的快崩溃的时候,是宫崎骏亲自打电话过去鼓励他。两人&b&彼此事实上都高度认可,且心灵相通&/b&。早在1984年庵野画《EVA》原画的时候,宫崎骏&b&光看原画就猜得出他的心理状态&/b&,(看出庵野被逼到极限之后)为他安排了特别休息。&/p&&p&在2001年,宫崎骏在“&b&2001年度电影旬报读者选出的十大日本电影导演获奖者访谈&/b&”中说:&/p&&p&&b&“动画界有许多导演,动画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没有变少。可我就是看不到一张清晰的“脸”。在庵野秀明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人。”&/b&&/p&&p&这还有啥可说的,知道为什么叫”&b&亲儿子&/b&“了吧。&/p&&p&到2002年,宫崎骏直接作为&b&媒人&/b&主持了庵野秀明的婚礼。&/p&&br&&figure&&img src=&/v2-56eb96f309b63fe34e5cc_b.jpg& data-rawwidth=&122& data-rawheight=&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2&&&/figure&&br&&p&在2006年庵野秀明组建&b&khara&/b&, 在制作EVA新剧场版的同时,参与了《&b&悬崖上的金鱼公主&/b&》、《&b&虞美人盛开的山坡&/b&》、《&b&回忆中的玛尼&/b&》的制作,众所周知庵野秀明甚至直接给《&b&起风了&/b&》男主配音。&/p&&p&2012年,庵野秀明深感特摄行业的存亡危机决定做特摄展,想拍&b&巨神兵&/b&的特摄片,托铃木去问宫崎骏。宫崎骏一口就答应下来,只提了一个条件:“&b&别用娜乌西卡&/b&。” 其实《风之谷》代表着庵野秀明和宫崎骏思想领域上的高度一致,&b&庵野秀明对《风之谷》漫画特别是漫画第七卷推崇至极,认为是宫崎骏的最高杰作&/b&,EVA的原型是巨神兵这点我就不罗嗦了。&/p&&p&在吉卜力制作部门解体之后,大量手绘人才需要妥善安置。一方面,&b&米林宏昌&/b&带着一堆原画师组建了&b&studio ponoc&/b&,继续制作动画长片;另一方面,&b&khara&/b&、&b&ponoc&/b&和&b&dwango&/b&(NICONICO的母公司)一起建立了&b&dehogallery&/b&,将吉卜力的&b&手绘背景&/b&人才组织了起来。&/p&&p&在2014年,khara开始了“&b&日本动画人博览会&/b&”计划。&b&宫崎骏题词,铃木敏夫上色&/b&。&/p&&br&&figure&&img src=&/v2-94b012cb4df66a9b98a9b072f35ce2e7_b.jpg& data-rawwidth=&448&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8& data-original=&/v2-94b012cb4df66a9b98a9b072f35ce2e7_r.jpg&&&/figure&&p&这是一个极具野心的计划,展现了khara将要大力发展的意愿,也让我们看到了&b&后吉卜力时代的希望&/b&。khara、dehogallery和ponoc&b&妥善保存了吉卜力的制作能力,并且有效降低了原吉卜力的运营成本&/b&。所以不要说吉卜力解散了什么都结束了,在我看来&b&吉卜力的那群动画人已经完成了涅槃,就等一个再度绽放光芒的机会&/b&。而&b&庵野秀明对吉卜力和宫崎骏的帮助,不可谓不大&/b&。&/p&&p&同时,&b&庵野的khara也确实得到了好处&/b&。khara是一家新生的、非常富裕的公司,三部EVA新剧场做下来真的赚了不知道多少,是一家底子非常好的公司。而在一系列与吉卜力的联动之后,khara已经获得了制作最顶级剧场动画的能力。&/p&&br&&figure&&img src=&/v2-d62c2e537e8cefff0f6fa9c2_b.jpg& data-rawwidth=&779&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 data-original=&/v2-d62c2e537e8cefff0f6fa9c2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v2-1ebd4551dcdf8b2aaf05c_b.jp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3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br&&p&2017年2月,khara的第一部TV动画《&b&龙之牙医&/b&》(日本动画人博览会第一集的项目)正式播出。而在2017年夏,米林宏昌先生的《&b&玛丽与魔女的花&/b&》将会上映,而&b&宫崎骏也宣布开启了新的长篇动画计划&/b&。可以说,吉卜力虽然没有接班人,但吉卜力的种子早已四处播下,我们在未来仍可期待吉卜力等级的优秀动画作品出现。&/p&&p&这个局面我想宫崎骏也是很欣慰的。&b&吉卜力的牌子固然宝贵,但只要吉卜力的人在,那么就能创造下一个吉卜力&/b&。其实这也是新千年以后宫崎骏的一个态度,他认为吉卜力是所“&b&大学&/b&”,有才能的人进来学习、感觉没有上升空间走便是。&/p&&br&&br&&p&结语:&/p&&p&宫崎骏在个人艺术创作上,无可挑剔,是日本动画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师之一。&/p&&p&宫崎骏在延续吉卜力的努力上,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最后还是找到了延续制作能力的方式,也算是有了着落。&/p&&p&大大的“&b&传奇&/b&”两字,写在宫崎骏身上。感谢宫崎骏,也祝福ponoc、khara以及dehogallery等公司越来越好。最后,&b&愿宫崎骏的新动画电影顺利制作,能够在中国大陆上映&/b&,到时候要好好的去还一波电影票了。&/p&&br&&p&&b&相关资料推荐&/b&:&/p&&p&纪录片&/p&&p&《&b&不了之人 宫崎骏&/b&》&/p&&p&《&b&梦与狂想的王国&/b&》&/p&&p&《&b&宫崎骏与吉卜力美术馆&/b&》&/p&&p&《&b&幽灵公主制作实录&/b&》&/p&&p&《&b&和“波妞”300天亲密接触&/b&》&/p&&p&《&b&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父与子300天的战争&/b&》&/p&&p&《&b&《起风了》1000日的创作记录&/b&》&/p&&p&《&b&宫崎骏和麻吕碰撞的400天&/b&》&/p&&p&其他视频资料:&/p&&p&《&b&宫崎骏监督隐退记者会&/b&》(务必看一小时以上的完整版本,网络新闻报道多少有偏差)&/p&&p&《&b&久石让与宫崎骏动画一同走过的25年&/b&》(后面真是催泪)&/p&&p&《&b&肩负吉卜力的男人 铃木敏夫&/b&》&/p&&p&《&b&职业人的作风——动画导演细田守&/b&》(你没看错,是细田守的记录片)&/p&&p&书籍:&/p&&p&《&b&宫崎骏和他的世界&/b&》(山川贤一著)&/p&&p&《&b&吉卜力的风&/b&》(铃木敏夫著)&/p&&p&《&b&出发点&/b&》(宫崎骏著)&/p&&p&《&b&折返点&/b&》(宫崎骏著)&/p&
于 进行了修改,增补了部分内容,修改了部分措辞。宫崎骏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动画大师,一位极其努力的天才。
水准有限,不敢妄称评价。时常看到网上一些朋友对宫崎骏的认识有较大偏差,故系统写一下自己对宫崎骏先生的认识,愿能有更多的朋友认识真正…
&p&反对&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c948a6c96e2c& data-hash=&c948a6c96e2c& data-hovercard=&p$b$c948a6c96e2c&&@谢熊猫君&/a&&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8ab4ed7d2c56f7f2df8& data-hash=&f8ab4ed7d2c56f7f2df8& data-hovercard=&p$b$f8ab4ed7d2c56f7f2df8&&@詹晨&/a& 等片面答案。&/p&&p&没一个答到点子上,还是我来吧。不过这是2013年的问题,晚三年来答有人看么……&/p&&p&本文融合了&b&罗伯特·麦基&/b&故事理论、马克思&b&辩证唯物主义&/b&、以及&b&个人感悟&/b&,主要讲矛盾维的拼凑,至于人物欲望、变化发展、本性揭示就不说了。若有错误,多多包涵。&/p&&p&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导人物塑造主要是靠这三点:&br&1.联系观:一切因素都可以影响人物&br&2.发展观:人物弧光——即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本文不咋讲这个)&br&3.&u&矛盾观:戏剧or立体人物的塑造(本文重点讲解)&/u&&/p&&p&&br&&/p&&p&&u&一个人物立不立体,主要看塑造,塑造分为&b&外在塑造&/b&和&b&内在塑造。外在塑造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非意识形态的信息,如外貌身份地位等;内在塑造是人物的性格和本性,内向或外向,善良或邪恶,但性格和本性是两个概念,开朗的人可以邪恶,冷漠的人可以善良。&/b&&/u&&/p&&p&&br&&/p&&p&我们先分析外在塑造,从&b&个人&/b&和&b&环境&/b&着手。&br&{个人}:人物自身的一切基本信息,如身高体重、吃穿住行、四肢五官、学习技能、艺术爱好、习惯癖好等等。&br&{环境}:即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生活圈子、乡下都市、国家种族、宗教信仰、学校类别等等。&/p&&p&然后是内在塑造,即人物性格,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从&b&纵向&/b&和&b&横向&/b&着手。&br&{纵向}:人物出生是什么性格?从出生到现在发生过什么事导致或者影响了他现在的性格?人物经历过我们写的故事之后性格又会发生什么改变?&br&{横向}:人物的家庭人员是什么样的人?朋友是什么样的人?同学是什么样的人?对他有什么影响?人物财富状况对他的影响如何?社会地位对他的影响如何?个人能力如何?&/p&&p&以上是人物塑造的宏观方向,外在塑造与内在塑造互相影响,互相依托,但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b&外在塑造为内在塑造服务,内在塑造为整体情节服务,同样的,情节变化了内在塑造也要变化,内在塑造变化了外在塑造也要变化,要让三者达到协调才能叫完美。 &/b&&/p&&p&OK,重点来了,按照上述方向设计的人物是否就立体了呢?&/p&&p&&b&&u&当然不是!&/u&&/b&&/p&&p&&b&按照上面的方法只能让你的人物详细真实,并不能立体,或者说戏剧化。&/b&&/p&&p&很多人看了几本编剧书就把什么“生理、心理、社会”“个人、家庭、环境”当成 人物的维度,这简直是大错特错,完全没有经过大脑思考。&/p&&p&要让人物戏剧化,就要运用矛盾观,为其&b&拼凑矛盾维&/b&。&/p&&p&矛盾维是指&b&外在塑造与内在塑造之间的矛盾、外在塑造与外在塑造的矛盾、内在塑造与内在塑造之间的矛盾。(在麦基理论基础上的完善版,然而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神奇的理论,甚至麦基自己也没有深入研究,因为麦基一句话就略过了。)&/b&&/p&&p&&b&(最近听说麦基要出新书《对白》和《角色》,不知道《角色》是不是《故事》里人物塑造的拓展理论……)&/b&&/p&&img src=&/v2-573bac18f24c487a34653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958& data-rawheight=&10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958& data-original=&/v2-573bac18f24c487a34653e_r.jpg&&&p&&br&&/p&&p&&br&&/p&&h2&
第一种:&b&外在塑造与内在塑造之间的矛盾&/b&&/h2&&p&  外在塑造:男性,身高190,体重180,肌肉男,纹身,光头&br&  内在塑造:基佬,小受,说话细声细气,讲礼貌有休养&/p&&p&  矛盾维:娘炮——纯爷们儿&/p&&p&  人物展示:&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轻小说的黑人保镖彭透斯:外表凶猛——内心娘炮&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艾米:金发萝莉——暴躁任性&/p&&p&
《盗墓笔记》中张起灵:内心温柔——外表冷酷&br&  《功夫》电影中包租公包租婆:内心善良正义——外表怕死吝啬小坏小坏的 &br&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里昂:内心正太——外表冷酷大叔兼杀手&br&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马婷达:内心御姐——外表萝莉&br&
《心灵捕手》主角威廉:内心懦弱自卑——外表自信骄傲充满攻击性&br&
《Fate》中saber:堪比男性的坚毅理性勇敢以及责任感——娇小女生&br&
《俺妹》中桐乃:喜欢色情游戏——女神&br&
《俺妹》五更琉璃:高冷——重度宅女&/p&&h2&&b&这个维度是最实用的,既能表现人物深度,又能让人物有趣&br&&/b&&br&
第二种:&b&内在塑造之间的矛盾&/b&&/h2&&p&  内在塑造:冷酷无情&br&  内在塑造:暖心细腻&/p&&p&  矛盾维:暖心有爱——冷酷无情&/p&&p&  人物展示:&br&
《龙族2》中楚子航:暖心细腻——冷酷无情(捅死夏弥)&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班长:正经严肃——严重强迫症&br&
《盗墓笔记》中王胖子:心思细腻城府极深——神经大条头脑简单 &/p&&p&
《天字号小白脸》中的道姑皇甫灵犀:小孩子气——超然出世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里昂:想要脱离孤独——又拒绝别人进入自己的世界(开门救了马婷达,后来又差点一枪崩了她)&br&
《可塑性记忆》艾拉:想要制造美好回忆——害怕美好回忆变成痛苦(因为寿命将尽所以拒绝)&b&(上面两个属于内在塑造的欲望部分,但又不是本文所说的性格和本性,有点脱离本文)&/b&&br&
《神话》电视剧中赵高:残酷无情利欲熏心——全心全意为小月好(兄妹之情)&br&
《俺妹》桐乃:讨厌哥哥——喜欢哥哥&br&
《俺妹》绫濑:温柔贤淑善解人意——任性又暴力&br&
《俺妹》五更琉璃:中二病(幼稚)——超高情商&/p&&p&
《俺妹》土妹子:天然呆——心机(这个矛盾维搭建期比较长,直到最后和女主打架的时候才完工,尤其是那句“正常发展下来小京就是我的了”,大意如此吧,记不清了)&/p&&p&&b&这个维度是最难塑造的,因为它完全属于人性范畴,自身不够成熟、对人性不够了解是无法驾驭的,不然容易写成精分。 但是,日漫夸张成分较多,某些矛盾维在日漫中运用可以,运用到小说戏剧电影中可能就会很尴尬,要慎重借鉴。&/b&&/p&&h2&
第三种: &b&外在塑造与外在塑造之间的矛盾&/b&&/h2&&p& 
外在塑造:高大帅气,潇洒不羁,银发飘飘,武功高强,重情重义&br& 
外在塑造:爱吃甜食,糖尿病患者&/p&&p&  矛盾维:小孩子爱好、老年人病——高大上梦中情人&/p&&p&  人物展示:&br&
《银魂》主角:上面就是啦&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任小芹:儿时小霸王——短发俏萝莉&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任小芹:短发俏萝莉——武力值爆表&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班长:猎人气质——极度喜爱小动物(小动物都怕她)&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叶麟:罪犯脸高武力——晚上睡觉必须要抱枕&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艾米:富家千金——对可乐薯条有执念&br&
《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叶麟:罪犯脸——讨小动物喜欢&br&
《火线保镖》:冷酷杀手——随时叼根儿胡萝卜&br&
《天字号小白脸》皇甫灵犀:吃货——超然出世&br&  《天字号小白脸》黄道十二宫:杀手——吃货&br&  《龙族2》楚子航:面瘫男——八婆嘴&br&
《盗墓笔记》王胖子:胖子——身手敏捷&br&
《Fate》saber:亚瑟王——娇小少女&br&
《Fate》saber:正经严肃——吃货&br&
《俺妹》纱织:重度宅女——白富美&br&
《喜剧之王》柳飘飘:清纯——妓女(开始借助一段女学生制服镜头加上张柏芝本身清纯长相塑造清纯形象,后来转到夜总会“学生妹之夜”。)&br&
《花木兰》:绣花女人——参军杀敌&br&
《西游记》:唐僧长得帅——和尚&br&
《机器人总动员》:EVA通体雪白,可爱吧?——人家激光炮说来就来够暴力&/p&&p&&b&这个维度是最容易拼凑的,能增加人物有趣程度&/b&&/p&&p&&b&最近看了《疯狂动物城》,记忆比较清晰,人设也可以拿来分析一下。&/b&&br&柔弱兔子——警察(武力)&br&狐狸——善良受害者(狐狸本来是狡猾的象征,结果善良的狐狸年幼时却是受害者)&br&警官豹子——吃甜甜圈(吃素?)&br&狐狸的同伙,就是那只想当大象的白色小东西,很可爱对不对?——人家的嗓门雄浑粗糙,纯爷们儿&br&传说中的大先生,有多大?——妈的有仓鼠那么大&br&姓名闪电——物种树懒&/p&&p&这个维度在好莱坞电影,迪士尼动画,皮克斯动画中用得很多,大家平时看电影注意分析一下,就能获得新技能了。&/p&&h2&&b&
戏剧化人物or圆形人物or立体人物&/b&&/h2&&p&  戏剧化人物的外在塑造和内在塑造必须经过我们的精挑细选,尽量不浪费人物的任何一个塑造因素,让它们在外在塑造与外在塑造、外在塑造与内在塑造、内在塑造与内在塑造之间产生矛盾,从而诞生出属于人物独一无二的矛盾维。&/p&&p&  1.戏剧化是指矛盾维搭建完成后产生的戏剧性效果。&/p&&p&  2.圆形是指人物矛盾维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化:&/p&&img src=&/4dc26aa8efa16eec8acae08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4dc26aa8efa16eec8acae08e_r.jpg&&&p&&br&&/p&&p&  这里只有四根矛盾维,如果矛盾维数量足够多,你就会发现它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来是这样的——“●”,一个实心圆,就是所谓的圆形人物。哈姆雷特是文学史上“长得最圆”的人物。&/p&&p&  3.立体则是指人物具有上述三种矛盾维,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就是X、Y、Z三根轴线,长宽高都有了,不就叫做立体人物了吗?&/p&&p&
个人认为&b&矛盾维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b&,跑龙套是没有拥有矛盾维的资格的,而主角的矛盾维必须是最多的,当然,如果你想在书里搞一个像张起灵这样比主角人气还高的配角也是可以滴,但是矛盾维要是太多,就会像哈姆雷特一样,性格深不可测!哈姆雷特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就是无法代入个人情感去体验他那跌宕起伏的精神分裂一般的人生啊!&/p&&p&
其次,&b&矛盾维就是矛盾,要分清主次矛盾,又要兼顾主次(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看不懂的小伙伴请自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b&&/p&&p&
以《龙族2》楚子航为例:&/p&&p&
冷酷无情——暖心细腻&br&
实力强大——自卑(父亲被杀自己却无能无力)&/p&&p&
八婆——面瘫&br&
受人欢迎——孤独&/p&&p&
这里第一条矛盾维显然是楚子航这个人物最主要的矛盾维,其余三条是次要矛盾维,次要不是说不重要,而是作者主要是在表现楚子航这个人物的外冷内热,也就是第一条矛盾维。其余三条次要矛盾维则让楚子航这个人物更加增色,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喜欢面瘫八婆这个矛盾维。&/p&&p&&b&
主次矛盾在某些时刻地位是可以转换的&/b&&/p&&p&
1.《龙族2》序章中,楚子航与父亲的对话场景是以冷酷——细腻为主要矛盾维,楚子航对父亲态度漠然,但心里却在不停回忆儿时的事,这里体现了他内心世界的敏感细腻。&br&
2.《龙族2》楚子航开车接路明非,在车上怂恿他约陈雯雯,是以八婆——面瘫为主要矛盾维,丰富人物形象。&br&还有很多我也记不清了,不限于《龙族》,动漫小说电影戏剧都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挖掘一下,利于理解本文内容。&/p&&p&&b&
不同的矛盾维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b&&/p&&p&
有的矛盾维可以让人物变可爱(冷酷性格——容易脸红)。有的让人物变恶心(戒毒形象大使——自己吸毒)。要确定自己拼凑出的矛盾维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p&&p&&b&
矛盾维中的两个方面也要分清主次地位&/b&&/p&&p&
楚子航的八婆——面瘫矛盾维中,面瘫是主要方面,八婆是次要方面,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大多数时候面瘫,偶尔八婆。&/p&&p&
《俺妹》桐乃讨厌哥哥——喜欢哥哥矛盾维中,讨厌是主要方面,喜欢是次要方面,当然,实际是桐乃是喜欢大于讨厌,或者说是轻度的因爱生恨,但是表现出来的时候讨厌是多于喜欢的&/p&&p&
里昂的严肃面瘫——正太害羞矛盾维中,严肃面瘫是主要方面,正太害羞是次要方面,电影中大多数时候里昂都面无表情,但是每当他喝奶的时候被马婷达挑逗,立马喷奶手足无措,简直像个纯情小男生……&/p&&p&&b&
矛盾维两个方面的力量最好是2:8或者3:7的比例&/b&&/p&&p&一个永远面瘫的人偶尔逗逼一下会有喜剧效果,而如果是5:5,那叫人格分裂。试想一下,楚子航忽然面瘫又忽然八婆,桐乃忽然讨厌京介又忽然对他温柔,是不是很抽疯?&/p&&p&&b&
最后,想要人物立体,就必须得有矛盾维。&/b& &b&正如前文所说,矛盾维的拼凑必须精挑细选,尽量不剩下多余的塑造因素。真正懂得创作原理的作者所精心制作的作品绝不会有多余的东西。很多所谓的作者、编辑、漫画家、网文界流传的写作教程都提到过给人物设计什么特殊小癖好、小习惯什么的,那只是盲目的经验主义而已,真正懂得创作原理的人少之又少,更别说将自己锤炼多年掌握的秘籍公之于众了。&/b&&/p&&p&&br&&/p&&p&&b&创作,最重要的是目的,作品中任何一样东西都得有存在的理由,不限于人物塑造。(这句话不过多解释了,自行理解吧)&/b&&/p&&p&&br&&/p&&p&&b&矛盾维拼凑所选因素都有其理由,比如冷酷严肃——吃货,“冷酷严肃”是主要形象,而“吃货”这个因素存在的理由,是为了打破“冷酷严肃”这个形象。所以说,不是小癖好一大堆就能让人物增色的,最重要的是能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b&&/p&&p&&br&&/p&&p&&b&只要你的作品有矛盾存在就有冲突,只要你的人物有矛盾维,在展现矛盾维之后人物自然就立体了。&/b&&/p&&p&PS:不同人、不同年龄段所接触的故事作品不同,所以本文所举出的人物例子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会慢慢增加的,尽量扩大示例范围,便于各位理解,也便于证明本理论的正确性。&/p&&p&参考书籍:&br&罗伯特·麦基《故事》&br&高中人教版政治教材必修4《哲学与生活》&br&毛泽东《矛盾论》&/p&&p&谢谢各位看官,我需要您一个赞,把其他答案干翻(鞠躬)&/p&
反对 等片面答案。没一个答到点子上,还是我来吧。不过这是2013年的问题,晚三年来答有人看么……本文融合了罗伯特·麦基故事理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个人感悟,主要讲矛盾维的拼凑,至于人物欲望、变化发展、本性揭示就不说了。若有…
禁不住想全文引用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一书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名是《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b&文章比较长&/b&,但很好的回答了题主的问题。&br&&br&另外,向任何对编程感兴趣的人推荐《黑客与画家》。&br&&br&补注:题主提到历史文化或社会心理上的根源,这两方面原文都有详细讨论,在文章的后半部分。&br&&br&==========================&br&下面是原文&br&==========================&br&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转载)&br&&br&【作者:保罗.格雷厄姆,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ner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Nerds are Unpopular&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lockquote&初中时,我和好友里奇画了一张学校食堂的餐桌分布图,每张桌子都标上了人气指数。这件事的难度并不高,因为选择坐在一起吃午饭的人,受瞩目程度往往都很接近。我们把所有桌子从A到E分成五等。坐在A桌的人不是校足球队的成员,就是啦啦队的成员。而E桌的人好像都有一点轻微的唐氏综合征,那时我们管这种症状叫“弱智”。&br&&br&  我和里奇在D桌。一般来说,只要你不是外貌猥琐,这就是你能分到的最低档次的桌子了。我们把自己的桌子列为D桌,倒不是故意谦虚,而是无法自欺欺人。因为学校里每个人的级別都是明摆着的,我们想骗自己也骗不了。&br&&br&  我后来认识很多人,读书的时候都被称为书呆子。从他们身上我发现,“书呆子”与“高智商”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而这些人在中学里都是不受欢迎的学生,&b&你越喜欢读书,就越不受别人的欢迎,因此“书呆子”和“受欢迎”之间,有一种更强烈的负相关关系。&/b&这样看来,“髙智商”似乎导致了你不受欢迎。&br&&br&  为什么会这样?要是你眼下还在读中学,你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很蠢。无可争议的事实就是,除了这样以外,似乎很难想象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但是,的确会出现别样的情况。比如,在小学里,聪明的学生就没有受到排挤。再比如,毕业后踏上社会,聪明也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据我所知,&b&在大多数国家,事情也没有如此严重。只有在典型的美国中学,做一个聪明的学生才是一件麻烦事,你的日子会很不好过。&/b&这究竟为什么?&br&&br&  解开这个谜的关键是把问题换一种提法。为什么聪明的小孩没有让自己变得受欢迎?如果他们真的很聪明,为什么找不到受欢迎的诀窍呢?他们在标准化测试中表现得这么好,为什么就不能在这方面也大获成功呢?&br&&br&  有一种观点认为,其他小孩妒忌聪明学生,所以聪明的学生不可能受到欢迎。我倒希望这种解释是对的。回想起来,要是初中里真的有人妒忌我,那么他们一定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这种妒忌隐藏得无法发现。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聪明真的令他人妒忌,这反而会招来女生。因为女生喜欢被其他男生妒忌的男生。&br&&br&  在我就读过的学校,&b&聪明根本就是无足轻重的一样东西&/b&。同学们既不看重它,也不唾弃它。如果别的事情都相同,那么大家还是愿意自己变得聪明一点,因为这总比做个笨人好。但是总的来说,&b&智力在大家心里的分量远远不如相貌、魅力和运动能力的分量重。&/b&&br&&br&  所以,如果智力本身与“受欢迎”无关,为什么聪明的小孩一直不受同龄人的欢迎呢?我认为,答案就是他们真的不想让自己受欢迎。&br&&br&  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这个答案,我一定会嘲笑他。在学校里不受欢迎,你的日子就很难过,有人甚至因此自杀。所以,要是你跟我说,是我本人不想受欢迎,那就好比你在说,我在沙漠里快渴死了,却又不想喝水。别搞错了,让自己更受欢迎,这才是我要的。&br&&br&  但是事实上,我并不是那么强烈地渴望这个。我更想追求的是另一件事情——聪明。这不仅仅意味着在学校得到好成绩(虽然某种程度上这也挺重要)。我真正想要的是,能够设计奇妙的火箭、写出漂亮的文章、理解编程原理。一句话,我想要做伟大的事情。&br&&br&  那时,我从没试过将梦想分门别类、一一排序。要是我真做了,就会一眼看出聪明是排在最前面的。如果有人许诺,使我一举成为全校最受瞩目的学生,代价是从此智力平庸(请允许我在这里自命不凡),我是绝不会答应的。&br&&br&  虽然“书呆子”饱尝不受欢迎之苦,但是为了解除痛苦而让他们放弃“聪明”,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愿意的。对他们来说,平庸的智力是不可忍受的。不过,要是换了别的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大多数人会接受这笔交易。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反而是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即使是那些智力排名在前20%的学生(我在这里假设智力可以测量,那时的人们似乎都相信这一点),谁不愿意用30分的成绩换来别人的友爱和钦佩?&br&&br&  我认为,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书呆子”的目标具有两重性。他们毫无疑问想让自己受欢迎,但是他们更愿意让自己聪明。&b&“受欢迎”并不是你在课后时间随便做一做就能实现的,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学中,在这里,所有人为了个人魅力都会进行激烈竞争。&/b&&br&&br&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阿尔伯蒂有一句名言:“任何一种艺术,不管是否重要,如果你想要在该领域出类拔萃,就必须全身心投入。”我很想知道,世界上是否还有人比美国的中学生在塑造个人魅力方面更加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相比之下,美国海军的海豹突击队(Navy SEALS)成员和神经外科的住院医生都成了懒汉。他们至少还有假期,有些人甚至还有业余爱好。但是,&b&一个美国的青少年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在琢磨怎样才能更受欢迎,一年365天,天天如此。&/b&&br&&br&  我并不是说这些青少年有意这样做。某些人确实是,小小年纪就成为了权谋家,但是大多数人不是。我在这里真正想要表达的是,&b&青少年每时每刻都想融入群体之中。&/b&&br&&br&  举例来说,青少年往往很关注服饰。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有意让自己赢得大众,他们的目的只是要穿得好看。但是穿给谁看呢?无非就是其他小孩。同伴的意见成为他们判别事物的表示标准,这不仅体现在衣着上,还体现在他们做的几乎每一件事情上,就连走路的姿势也不例外。所以,他们为了把所有事情“做对”,所付出的任何努力,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实际上都等同于努力在使自己变得更受欢迎。&br&&br&  书呆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认识到“受欢迎”需要付出如此之多的努力。一般来说,对于那些高度困难的领域,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意识到成功需要不间断(虽然未必是自觉的)付出。举例来说,大多数人似乎认为,绘画能力与生俱来,画家就像髙个子一样,是天生的。事实上,大多数“会画”的人,本身就很喜欢画画,将许许多多时间投入其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擅长画画的原因。同样的,受欢迎也不是天生的,而是要你自己做出来的。&br&&br&  书呆子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读书或者观察世界上面,而不是放在穿衣打扮、开晚会上面。他们就像头顶一杯水来踢足球,一边踢球,一边拼命保持不让水洒出来。其他人都在一门心思玩足球,遇到这样的对手,自然能够毫不费力地击败,并且心里还奇怪,对方怎么如此无能。&br&&br&  就算书呆子心里想着变得与其他小孩一样受欢迎,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因为那些受欢迎的小孩从小就在琢磨如何受欢迎,打心底里追求这个。但是,书呆子从小琢磨的却是如何更聪明,心底里也是这样追求的。这都是受父母的影响,书呆子被教导追求正确答案,而受欢迎的小孩被教导讨人喜欢。&br&&br&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把“聪明的学生”和“书呆子”当作同义词,好像它们完全可以换着用。事实上,只有在我上面谈到的这种环境中才能这样使用。所谓“书呆子”,其实只是指这个人的社交技能不够强。但是,你到底需要多“强”的社交技能,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b&在普通的美国学校中,成为“强人”的标准高得吓人(或者至少是十分特别),即使你不是很“呆”的人,相比之下,也只能算是呆子了。&/b&&br&&br&  仅有很少的聪明小孩,能够分配出足够的心思,去关心如何让自己受欢迎。他们往往碰巧还具有俊俏的外表、运动员的体格,或者受人瞩目的兄弟姐妹。不然的话,你就别无选择,只能成为书呆子了。&b&这就是为什么聪明的小孩在青少年时期,比如11岁到17岁,有着一生中最糟的人生经历。人生的这个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更多地受到你的受欢迎程度的影响。&/b&&br&&br&  11岁以前,小孩的生活由家长主导,其他孩子的影响有限。孩子们不是不关心小学里其他同学的想法,但是后者不具有决定性影响。小学毕业以后,这种情形开始发生变化。&br&&br&&b&到了11岁左右,孩子们逐渐把家庭生活当作寻常事了。他们在同伴中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并认为那个世界才是重要的,比家里的世界更重要。实际上,如果他们在家里与父母发生冲突,反而能在那个新的世界中挣得面子,而他们也确实更在乎那个世界。&/b&&br&&br&  但是,问题在于,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世界。如果你听任一群11岁的孩子自行其是,最后就会发生小说《蝇王》中的情景。我同许多美国孩子一样,在学校里就被要求阅读此书。这可能不是巧合,有人可能希望借此向我们指出,我们这些孩子就是“野蛮人”,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残酷和愚蠢的世界。对当时的我来说,领会这些意思有点太难了。虽然这本书读起来让人觉得完全可信,但是我一点儿没有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当年,他们还不如直截了当告诉我们,我们这些孩子就是“野蛮人”,我们的世界愚不可及。&br&&br&  要是不受欢迎仅仅意味着不受到关注,书呆子们可能觉得还能忍受。不幸的是,在学校里不受欢迎等同于被歧视和被欺负。&br&&br&  为什么会被歧视和欺负?所有现在还在学校里读书的人可能会又一次觉得,怎么会有人问出这么蠢的问题。怎么可能会有其他结果呢?当然会有其他结果。一般来说,成年人就不会去欺负书呆子。为什么小孩子会这样做呢?&br&&br&  一部分原因是,青少年在心理上还没有摆脱儿童状态,许多人都会残忍地对待他人。他们折磨书呆子的原因就像拔掉一条蜘蛛腿一样,觉得很好玩。在一个人产生良知之前,折磨就是一种娱乐。&br&&br&  孩子们欺负书呆子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好受一些。当你踩水的时候,你把水踩下去,你的身体就会被托起来。同样,在任何社会等级制度中,那些对自己没自信的人就会通过虐待他们眼中的下等人来突显自己的身份。我已经意识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美国社会中底层白人是对待黑人最残酷的群体。&br&&br&  但是我认为,孩子们欺负书呆子的主要原因也与追求“受欢迎”的心理有关。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受欢迎?个人魅力只是很小的一方面,你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结盟。秘诀就是不停地设法使自己与其他受欢迎的人变得关系更密切。没有什么比一个共同的敌人更能使得人们团结起来了。&br&&br&  这就好比一个政客,他想让选民忘记糟糕的国内局势,方法就是为国家找出一个敌人,哪怕敌人并不真的存在,他也可以创造一个出来。一群人在一起,挑出一个书呆子,居高临下地欺负他,就会把彼此联系起来。一起攻击一个外人,所有人因此就都成了自己人。这就是为什么最恶劣的以强凌弱的事件都与团体有关的原因。随便找一个书呆子,他都会告诉你,一群人的虐待比一个人的虐待残酷得多。&br&&br&  如果说其中还有一丝安慰,那就是书呆子不妨记住,这种虐待不是针对个人的。一群孩子成群结伙地欺负你,那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一伙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一起干,这就好像一群人成群结伙地去打猎一样。他们实际上并不恨你,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br&&br&  因为书呆子是不受欢迎的,处在学校的底层,所以全校学生都把书呆子当作一个可供欺负的安全目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受欢迎的孩子并不欺负书呆子,他们不需要靠踩在书呆子身上来垫髙自己。大部分的欺负来自处于下一等级的学生,那些焦虑的中间层。&br&&br&  麻烦的是,这样的人数量庞大。受欢迎的学生的分布并不是金字塔形的,而是像一个倒放的梨子,底部逐渐收窄。最不受欢迎的人数相当少。(我相信,在我们画的餐桌分布图中,称得上D桌的,只有我所在的那一桌。)所以,想要欺负书呆子的人比被欺负的书呆子多得多。&br&&br&  与不受欢迎的小孩保持距离,可以为你加分;那么与他们关系密切,就会为你减分。我认识的一位女性说,她在髙中时对书呆子有好感,但是害怕被人看到她与书呆子说话,因为其他女孩会因此取笑她。不受欢迎是一种传染病,虽然善良的孩子不会去欺负书呆子,但是为了保护自己,也依然会与书呆子保持距离。&br&&br&&b&难怪聪明的小孩读中学时往往是不快乐的。他们有其他的兴趣,没有多余的精力用来使自己更受欢迎。你在其他地方有所得,就会在这个地方有所失。不受欢迎使得书呆子成为全校攻击的目标。令人惊奇的是,这种噩梦般的情景并非出自任何有预谋的恶意,而仅仅因为这个特殊的环境。&/b&&br&&br&  对我而言,最糟糕的日子是初中。孩子们内部的世界刚刚形成,一切都很严酷,聪明的孩子与普通的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慢慢开始显露。几乎每一个和我讨论过的人都同意,人生的最糟糕时期是在11岁到14岁。&br&&br&  在我读的学校,八年级的时候(也就是我12~13岁的那一年)曾经发生过一件引起轰动的事情。有一个老师在等校车的时候,偶然听到一群女生在议论某个书呆子如何被欺负,她深感震惊,第二天就向全班发表了言词恳切的呼吁,请大家不要如此残忍地对待同学。&br&&br&  她的呼吁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那时,最触动我的是,她居然对这件事感到震惊。这是不是意味着她以前对此一无所闻?她觉得这一切是不正常的?&br&&br&  没错,成年人不知道孩子们内部发生的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在抽象意义上,成年人知道孩子的行为有时是极端残酷的,这正如我们在抽象意义上知道贫穷国家的人民生活极端艰难。但是,像所有人一样,成年人不喜欢揪住不放这种令人不快的事实。你不去埋头探寻,就不会发现具体的证据,就会永远以为这件事是抽象的。&br&&br&&b&公立学校的老师很像监狱的狱卒。看管监狱的人主要关心的是犯人都待在自己应该待的位置。然后,让犯人有东西吃,尽可能不要发生斗殴和伤害事件,这就可以了。除此以外,他们一件事也不愿多管,没必要自找麻烦。所以,他们就听任犯人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小集团。根据我读到的材料,犯人内部的关系是扭曲、野蛮、无孔不入的。处在这种人际关系的最底层可不是好玩的事。&/b&&br&&br&&br&&b&  总体上看,我就读的学校与上面说的监狱差不多。校方最重视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待在自己应该待的位置。与此同时,让学生有东西吃,避免公然的暴力行为,接下来才是尝试教给学生一些东西。除此以外,校方并不愿意在学生身上多费心思。就像监狱的狱卒,老师们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是放任自流的。结果,学生就像犯人一样,发展出了野蛮的内部文化。&/b&&br&&br&&br&  可是,为什么离开学校以后,真实的世界却能友好地对待书呆子呢?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那是成年人的世界,他们都成熟了,不会把书呆子挑出来欺负。不过,我觉得这不是主要答案。监狱里的成年人不也照样以强凌弱吗?而且很显然,上层社会的阔太太之间也是如此,在曼哈顿的某些地方,女性之间的交往听来就像高中时代的延续,同样充满了各种算计和勾心斗角。&br&&br&  我认为,真实世界的关键并非在于它是由成年人组成的,而在于它的庞大规模使得你做的每件事都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效果。学校、监狱、上流社会的女士午餐会,都做不到这一点。这些场合的成员都好像关在封闭的泡沫之中,所作所为只对泡沫内部有影响,对外部没有影响。那么很自然地,这些场合就会产生野蛮的做法。因为它们不具备实际功能,所以也就无所谓采用的形式^。&br&&br&  当你所做的事情能产生真实的效果,那就不仅仅是好玩而已了,发现正确的答案就开始变得重要了,这正是书呆子的优势所在。你马上就能联想到比尔·盖茨。他不善于社交是出了名的,但是他发现了正确的答案,至少从收入上看是如此。&br&&br&  真实世界的特点是,它极其庞大。如果总体足够大,即使是人数最少的少数派,只要聚集在一起,也能产生可观的力量。在真实世界中,书呆子在某些地方聚集起来,形成自己的社区,智力因素成为那里最被看重的东西。有时,这种因素甚至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大学的数理学系,书呆子甚至会夸大笨拙,以显示自己的聪明。约翰·纳什^非常钦佩诺伯特·维纳^^就学维纳的样子,经过走廊的时候都用手扶着墙走路。&br&&br&  我13岁的那一年,对世界的全部认识,就是身边看到的一切。我以为,我所经历的种种扭曲的事件就是世界的样子。看上去,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也是一个乏味的世界,我不太肯定哪一个更糟一些。&br&&br&  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中过得并不好,我觉得一定是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我没有意识到,作为书呆子,我不适应周围环境,某种程度上正说明我领先了一步。书呆子已经在思考的东西,正是真实世界看重的东西。他们与别人不一样,不把所有时间用来玩一种耗尽全力但又亳无意义的游戏。&br&&br&  我们的感受,有点像一个被重新塞进中学的成年人。他不知道穿什么衣服,听什么音乐,用什么暗语。在别的孩子眼里,他就像一个彻头彻尾的外星人。不过,成年人很清楚不用在乎别人怎么想,我们就没有这种自信了。&br&&br&  许多人似乎认为,聪明的小孩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应该与“正常的”小孩待在一起。也许吧。但是,至少在某些情况中,书呆子感到不适应的真正原因是其他人都是疯子。我记得读髙中的时候,有一次在体育馆观看校运动队的出征大会,啦啦队把对手的模拟像扔到看台上,观众一哄而起,把它撕成碎片。我感到自己仿佛是一个探险家,正在目睹某种奇特的部落仪式。&br&&br&  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会向13岁的我提供一些建议,主要告诉他要昂起头看世界。我在那个年纪根本不知道这一点,而我身边的世界又虚假得像奶油夹心蛋糕一样。不仅是学校,整个小镇都很虚假,不像真实的世界。为什么人们要搬到郊区去住?为了养育下一代!难怪郊区生活是如此地乏味和贫瘠。整个镇子就像一个巨大的幼儿园,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而有意识地造出来的。&br&&br&  在我生长的这个地方,感觉整个世界就是这么大,你根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郊区就是故意这样设计的,与外部世界隔离,不让儿童沾染到外界有害的东西。&br&&br&  至于学校,不过是这个虚假环境中关住牲口的围栏。表面上,学校的使命是教育儿童。事实上,学校的真正目的是把儿童都关在同一个地方,以便大人们白天可以腾出手来把事情做完。我对这一点没有意见,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对孩子不加管束,让他们四处乱跑,无疑是一场灾难。&br&&br&&b&让我困扰的,不是把孩子关在监狱里,而是(a)不告诉他们这一点,(b)把这监狱的大部分交给犯人来管理。&/b&孩子们被送进来,花6年时间,记住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实,还要身处在一个由四肢发达的小巨人管理的世界,那些巨人们只知道追逐一个椭圆形的、棕色的球,好像这是全世界最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简直就像一场超现实的鸡尾酒化妆晚会,如果孩子畏缩不前、瑟瑟发抖,他们就会被视为怪人。&/blockquote&&br&=============================&br&忍不住的评论分割线,见谅。。&br&=============================&br&&br&感谢你看到这里~&br&忍不住加几句私货。。&br&&br&这里不考虑中美教育制度的优劣,只谈论学生的感受。&br&美国学生的感受Paul的文章里讲的很多(还有 &a data-hash=&9881fadcdbbc1& href=&///people/9881fadcdbbc1&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吴湘& data-tip=&p$b$9881fadcdbbc1& data-hovercard=&p$b$9881fadcdbbc1&&@吴湘&/a&&a data-hash=&d21b6b4c1c47bbb4e65286& href=&///people/d21b6b4c1c47bbb4e6528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方仁野& data-tip=&p$b$d21b6b4c1c47bbb4e65286& data-hovercard=&p$b$d21b6b4c1c47bbb4e65286&&@方仁野&/a& 的答案),我只评论自己过去一直痛恨的中国中学。&br&&br&中国的中学显然比美国中学更像监狱。然而,在Paul所描述的两个方面上,中国的这个监狱事实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br&(a)中国的老师和家长从一开始就承认这一点,并且反复强调......每个学生从进入中学开始就明白,前面等着的是漫长的苦役,因此早有心理准备......&br&(b)中国的这个监狱不由犯人管理,或者说,在这个监狱里,认同感和成就感不是由其他犯人提供的。获取认同感和成就感的唯一方式来自于不间断的考试,就像一次次的智力试炼。不管这些考试有多少真正价值,考试成绩至少是跟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成正相关的。这就意味着,中国的nerd只要会背书会计算,就能在中国的中学里过得很好。&br&&br&这是不是好事,我不知道,自由的缺失当然会限制创造力,而且,中国的教育制度把那些不能量化的聪明忽略掉了;这里是否真正体现了对智力的重视,我无法判断。但是,这种我以前从未想过的思路,能够解释我一直以来的一些困惑。&br&从我个人的回忆来看,中国的中学制度,是有一点像中世纪的修道院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在一段时期内,中国中学以它特有的方式,给某种特定思考类型的年轻人提供了保护伞和安逸的环境,让他们得以回避现实世界的诸多干扰,将精力专注在纯粹的智力活动上。&br&&br&================================&br&继续Paul的文章,下一部分会讨论题主提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的根源。&br&================================&br&&blockquote&  生活在这个扭曲的世界,不仅仅对书呆子,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充满压力的。就像任何一场战争,胜利方也是要付出代价的。&br&&br&  成年人肯定不可避免地看到了孩子们在受苦受难。他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那是青春期在作祟。成年人对自己说,孩子们不快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身体内部新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物质——激素。激素在血液中奔流,把所有事情都搞得一团糟。整个社会系统一点问题也没有,孩子们到了这个年纪,不可避免地会感觉很糟糕。&br&&br&  这种看法无所不在,甚至孩子们自己都相信了。但是相信这种话可能一点帮助也没有。你告诉一个人,他的脚天生就是坏的,并不能阻止他去怀疑他可能穿错了鞋子。&br&&br&  我就不太相信这种理论,凭什么说13岁的小孩自己有问题。如果这是激素过多的生理问题,那就应该普遍存在。可是,蒙古的游牧民族在13岁时难道也是这么空虚吗?我读过许多历史资料,找不到任何一条20世纪之前的历史事实支持这个理论上应该普遍存在的现象。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青少年学徒看上去过得很开心很投入。当然,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争斗和阴谋诡计(米开朗基罗小时候就曾经被其他小孩打断过鼻子),但是他们并不疯狂。&br&&br&  就我所知,青少年因为激素而行为失常的理论与美国中产阶级迁至郊区的进程是同步出现的。我认为这不是巧合,青少年是被迫去过这种生活的,他们是被逼疯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徒是整天劳碌的牧羊狗,而今天的青少年则是神经兮兮、供人玩耍的哈巴狗。他们的疯狂源于到处都是一片可怕的无聊。&br&&br&  我读中学的时候,自杀是聪明学生中永恒的话题。虽然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真的自杀,但是不少人有这样的设想,其中一些人可能还真的尝试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杀只是一个姿态。就像其他青少年一样,我们都喜欢有戏剧效果,而自杀看上去就非常富有戏剧性。但是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有时真的是非常悲惨。&br&&br&  被其他小孩欺负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还有别的问题存在,甚至可能是更糟糕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工作,没能发挥我们的才能。人类喜欢工作,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你的工作就是你的身份证明。但是,我们那时做的所有事情根本就是无意义的,至少那时看来是这样。&br&&br&  最好的情况下,那些事情也不过是遥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的练习。它所面向的目标是如此遥远,以至于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练习这些到底是为了干什么。更常见的情况是,那些事情不过是一系列随意设置的绳圈,你被要求一个个跳过去。你在学习中遇到的文字都是专为考试而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出题,而不是为了讲清楚问题。(南北战争的三个主要原因是……等到考试的时候,就会有一道题:请列出南北战争的三个主要原因。)&br&&br&  而且,没有办法回避那些事情。成年人已经达成共识,认定通往大学的途径就是这样的。逃离这种空虚生活的唯一方法,就是向它屈服。&br&&br&  过去的社会中,青少年扮演着一个更积极的角色。工业化时代到来前,青少年都是某种形式的学徒,不是在某个作坊,就是在某个农庄,甚至在某艘军舰上。他们不会被扔到一旁,创造自己的小社会。他们是成年人社会的低级成员。&br&&br&  以前的青少年似乎也更尊敬成年人,因为成年人都是看得见的专家,会传授他们所要学习的技能。如今的大多数青少年,对他们的家长在遥远的办公室所从事的工作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看不到学校作业与未来走上社会后从事的工作有何联系(实际上,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联系)。&br&&br&  如果青少年更尊重成年人,那么成年人也会更接受青少年。经过几年的训练,学徒就能担当重要的职责。即使是那些刚招收进来的学徒,也能用来送信或打扫场地。&br&&br&  如今的成年人根本不接受青少年。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在办公室工作,所以就在上班的路上,顺路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关着,这有点像他们周末外出度假时,把狗送到寄养的地方。&br&&br&  与此同时,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被迫面对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它与当前的其他许多难题有着共同的起因,那就是“专业化”(specialization)。当工作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时,我们就必须接受更长时间的训练。工业化时代来临之前,儿童最晚大约在14岁就要参加工作,如果是在农庄(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参加工作的时间就更早。如今,只要一个青少年读大学,他就要等到21岁或22岁才开始全职工作。如果再读更髙的学位,比如医学博士或哲学博士,可能要拖到30岁才能完成学业。&br&&br&  当今的青少年在生产活动中,根本就是毫无用处的。他们只能在诸如快餐店这样的地方充当廉价劳动力,而快餐店也看出来了,充分利用了这个事实。对于除此以外的几乎所有行业,青少年都会带来净损失。但是,他们又太年轻,不能放任不管,必须有人看着他们。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地方,用几个成年人看守所有小孩。&br&&br&  如果事情只发展到这一步,那么我们就是在描述一个监狱,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监狱不是全日制的。问题在于,许多学校实际上真的停留在这一步。学校的使命据称是教育儿童,佴是并没有外在的压力监督他们把这件事做好。所以,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很糟糕,孩子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就连认真读书的孩子也是如此。许多时候,我们所有人——包括学生和老师——都只是做做样子,走过场而已。&br&&br&  我在髙中上法语课的时候,课程内容包括阅读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我觉得,学生中不可能有人的法语水平高到可以自己读懂这本巨著。所以,像班上的其他人一样,我参考了Cliff's Notes的导读本。后来,学校有一次专门针对《悲惨世界》的测验,我发现里面的问题都很奇怪,到处都是很长的单词,老师上课时从没有用过这些词。这些题目是从哪里来的?原来也是出自Cliff's Notes。老师们也在使用这个导读本,我们双方都是在敷衍了事。&br&&br&  公立学校肯定也有很优秀的老师。我读四年级时遇到的Mihalko老师就是一个精力充沛、充满想象力的老师。他使得那个学年如此令人难忘,以至于三十年后,他的学生依然在谈论这段往事。但是,像他这样的老师只是个别现象,无法改变整个体系。&br&&br&  几乎在任何团体中都存在等级关系。成年人在真实世界中形成的团体,一般来说,都存在某个共同目标,团体的领导者往往由最善于实现目标的人担任。学校就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内部形成的团体没有一个共同目标。但是,等级关系却不会缺席,所以孩子们的等级是凭空创造出来的。&br&&br&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短语描述这种情况,即在没有任何严肃标准的前提下,产生排名的情况。我们会说情况&b&“倒退至人缘比赛”(degenerates into a popularity contest)&/b&。这正是大多数美国学校中发生的事情。某个人的排名不是根据他的真正能力,而主要根据他专攻排名的能力。这就像路易十四的宫廷。没有外在的对手,孩子们就互相把对方当作对手。&br&&br&  如果存在对于真正能力的外部测试,待在等级关系的底层也不会那么痛苦。球队的新人并不会怨恨老队员的球技,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如此,所以很髙兴有机会向老队员求教。老队员可能也会因此产生一种传帮带的光荣感(noblesse oblige)。最重要的是,老队员的地位是通过他们本身出色的能力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排挤他人获得的。&br&&br&  宫廷中的等级关系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种类型的团体贬低了每一个成员的人格。底层成员对上层成员毫无敬意,而上层成员也没有传帮带的光荣感。这里的一切就是杀与被杀的关系。&br&&br&  美国中学的学生内部,就是这种关系的社会。因为除了每天把小孩聚集在某个地方,关上几个小时以外,学校并没有其他的真实目的,所以学生内部形成这种关系也就很自然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直到不久以前才恍然大悟,校园生活的两大恐怖之处——残忍和无聊——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br&&br&  美国公立学校的平庸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度过了不快乐的六年,还带来了严重后果。这种平庸直接导致学生的叛逆心理,使他们远离那些原本应该要学习的东西。&br&&br&  许多书呆子可能都与我一样,直到高中毕业多年后,才去读中学里的指定读物。但是,我错过的绝不仅仅只是几本书而已。我对许多美好的字眼都嗤之以鼻,比如“人格”、“正直”,因为成年人贬低了这些词。在他们嘴里,这些词似乎都是同一个意思——“听话”。一些孩子因为具备所谓的“人格”和“正直”,而受到夸奖,可是他们不是呆得像一头大笨牛,就是轻浮得像一个不动脑筋的吹牛者。如果人格”和“正直”就是这种样子,我宁愿不要它们。&br&&br&  我误解最深的一个词是“老成”(tact)。成年人使用这个词,含义似乎就是“闭上嘴巴,不要说话”。我以为它与“缄默”(tacit)和“不苟言笑”(taciturn)有着相同的词根,字面意思就是安静。我就对自己发誓,我绝不要变成“老成”的人,没有人能够让我闭上嘴巴。可是事实上,这个词的词根与“触觉”(tactile)相同,它真正的意思是熟练的碰触。“老成”的反义词是“笨拙”(clumsy)。进入大学以后,我才搞明白了这个词。&br&&br&  在这场激烈的人缘争斗中,书呆子并不是唯一输家。他们不受欢迎,只是因为他们分心去干别的事了。还有一些孩子则是主动放弃,因为他们对这个过程感到厌恶。&br&&br&  青少年都不喜欢孤独一人,即使具有叛逆心理的青少年也是如此。所以,当他们选择退出这个系统时,他们往往会一群人一起退出。在我读过的学校,叛逆心理的主要焦点在于毒品的使用,尤其是大麻。这帮孩子穿着黑色的演唱会T恤,被称为“怪人”(freak)。&br&&br&  怪人和书呆子属于同一个联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虽然在怪人的群体中,绝不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至少看上去如此),但是从整体上看,怪人还是比其他孩子聪明。我本人更多地属于书呆子阵营,但是我有很多怪人朋友。&br&&br&  怪人使用毒品,是为了建立他们之间的社交纽带,至少一开始如此。因为毒品是非法的,所以一起使用的话,就创造出了一种共同反叛的标志。&br&&br&  我在这里并不是说糟糕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使用毒品的唯一原因。只要你碰过毒品,一段时间以后,毒品就会自行推动你的行为。而且毫无疑问,有些怪人使用毒品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逃避其他问题,比如家庭问题。但是,至少在我的学校,大部分孩子使用毒品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叛逆心理。14岁的孩子开始抽大麻,并不是因为他们听说这样有助于忘记烦恼,而是因为他们想要加入一个不同的团体。&br&&br&  不当的管制导致叛逆,这并不是新鲜事。即使毒品本身就是麻烦的来源,学校本身依然无法推卸主要责任。&br&&br&  校园生活的真正问题是空虚。除非成年人意识到这一点,否则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成年人,是那些读书时就是书呆子的人。你想让你的孩子读八年级的时候和你一样不快乐吗?我可不想。那好,有什么事是我们可以做的?肯定有的。现行体系中没有什么事是必然的。它是现在这个样子,大部分是因为没人去改变它。^你也许会说,成年人很忙。观看孩子在学校的文艺表演是一回事,着手改革教育制度又是另一回事。可能只有少数人有精力从事改革工作。那么我要说,我觉得最难的部分,其实是能否意识到你该做什么。&br&&br&  还在学校里读书的书呆子不应该屏息凝神,等着全副武装的成年人某一天乘直升飞机从天而降来拯救你。也许会有这么一天,但是肯定不会很快到来。任何对生活立竿见影的改变,可能还是来自于书呆子自己。&br&&br&  哪怕你什么也改变不了,但是仅仅是理解自己的处境,也能使得痛苦减轻一些。书呆子并不是失败者。他们只是在玩一个不同的游戏,一个更接近于真实世界状况的游戏。成年人明白这一点。成功的成年人,几乎都声称自己在高中属于书呆子。&br&&br&  对于书呆子来说,意识到学校并非全部的人生,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学校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为设计出来的体系,一半像是无菌室,一半像是野蛮洪荒之地。它就像人生一样,里面无所不包,但又不是事物的真实样子。它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只要你向前看,你就能超越它,哪怕现在你还是身处其中。&br&&br&  如果你觉得人生糟透了,那不是因为体内激素分泌失调(你父母相信这种说法),也不是因为人生真的糟透了(你本人相信这种说法)。那是因为你对成年人不再具有经济价值(与工业社会以前的时期相比),所以他们把你扔在学校里,一关就是好几年,根本没有真正的事情可做。任何这种类型的组织都是可怕的生存环境。你根本不需要寻找其他的原因就能解释为什么青少年是不快乐的。&br&&br&  我在这篇文章中发表了一些刺耳的意见,但是我对未来是乐观的。我们认定无法解决的难题,事实上完全可以解决。青少年并不是洪水猛兽,也并非天生就不快乐。这一点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应该都是令人鼓舞的消息。&/blockquote&
禁不住想全文引用Paul Graham在《黑客与画家》一书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名是《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文章比较长,但很好的回答了题主的问题。 另外,向任何对编程感兴趣的人推荐《黑客与画家》。 补注:题主提到历史文化或社会心理上的根源,这两方面原文…
这属于典型的人类学讨论的表演行为:个体进入特定环境(规定情境)——受到环境内群体行为的刺激——自我对行为进行控制调整——表演。&br&&br&你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在哪,环境都不太可能变成针对表演的规定情境,所以如果学习无法成为你的习惯与本能,那么就只能是一种表演行为,需要特定的群体构成情境来刺激你,而不是环境本身。意思是,只要你是一个人,哪怕在哈佛图书馆,你也不会好好学习的。&br&&br&关于特定群体,那一定是能激起你表演欲望的目标人群, 可以只是“ 观众”,也可以是一定程度上的“对手戏演员”。这种情形在图书馆、自习室不太明显,举个例子吧,好比在公交、地铁……等类似喧闹的场合,有些人会看书读报甚至背单词做题什么的——&br&我们姑且先把这种人群分为两类:本能学习与表演。&br&第一类没必要展开。&br&第二类继续划分(以下划分依据和名目,纯属自high结果,仅供交流):&br&(1)主动表演(攻击型):这种人只要在公共场合,人多的地方,就喜欢表演,引起他人注意,此时学习行为(看书读报等等)只是TA进行“角色塑造”的一个动作模式。&br&(2)被动表演(互动型):这种人可能是因为看到别人在看书读报,出于“演员”的敏感,和对方开始“彪戏”;也可能是极易“入戏”型,有个别个体行为就能带动TA转换情境。&br&(3)重复表演(习惯型):这种人可能是在之前的某次或者某几次表演中得到了满足,还没“出戏”,此后一到类似情境就自觉或不自觉开始这种表演行为。&br&第三种属于一个过渡阶段,由第二种开始,可能发展为第一种,也可能转变为本能。&br&&br&最后,和题主握个手,滚去图书馆看书了&&&br&&br&————————————————————————————&br&【完善】&br&回答里有一个词语需要解释一下,就是“本能”,我们知道,学习行为并不是一个自然人的属性,在社会心理学的语境当中,个体的自然属性(大致可以理解为动物属性/欲望)通常被叫做“本我”(有关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这里就不展开了,问问度娘应该能理解个差不多)。&br&&br&我在答案里用到的“本能”不是这种语境下的完全意义上的“本能”,而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本能,它形容一种程度和状态。说白了就是忘我、投入。但是很不好意思给部分朋友造成了困扰,&b&在我的答案中,用“自发”这个词来代替“本能”或许会清晰一些&/b&。&br&&br&我就不在原文改了,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十分准确的学术论著,仅仅是针对一种现象出于特定视角的解释,社科现象的分析讨论出发点都是多元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篇回答,大家觉得有道理有意思即可,谢谢。
这属于典型的人类学讨论的表演行为:个体进入特定环境(规定情境)——受到环境内群体行为的刺激——自我对行为进行控制调整——表演。 你一个人的时候,不管在哪,环境都不太可能变成针对表演的规定情境,所以如果学习无法成为你的习惯与本能,那么就只能…
这事你不能不理他,我感觉楼主你实在太逃避争执了。你既然已经做好离婚打算了,她其实也在乎你的表现,也就是说,她性格里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那你就起码在离婚前,或者说,最后投降前,和她恶的一面做斗争啊!&br&&br&我一直觉得,有许多摩擦,的确我们外人觉得分手或者离婚算了,再找一个嘛。再找是最简单的,但再找不一定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而且如果遇见问题就不战而逃,遇见问题就不战而逃,那其实就是逃掉了物理的距离,心理的负面影响逃的掉吗?而且万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起风了主题曲歌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