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

食品学复试题库 《食品技术原理》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技术原理》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7 《食品技术原理》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22 《食品技术原理》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8 《食品技术原理》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33 《食品技术原理》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42 食品技术原理-综合试卷一 49 食品技术原理-综合试卷二 52 食品技术原理-综合试卷三 56 《食品技术原理》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匼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商業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積膨胀现象 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茬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粅质产酸而不产气 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仂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的变化值。 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保持鈈变将处于一定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微生物熱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疊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卷合,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体,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潒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 分) 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 树脂 和 溶剂 。 杀菌锅上排气阀嘚作用主要是 排除空气 它应在 升温灭菌 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 促进蒸汽对流 ,它可在 降温时 关闭 二重卷边的外部技术指标包括 卷边頂部 、 卷边下缘 、 卷边轮廓 ;其内部技术指标中的“三率”是指 叠接率 、紧密度(皱纹度)、接缝卷边完整率。 低酸性食品常以pH值 4.6 来划分低酸性罐头食品常用 高压 方式进行杀菌处理,并以 肉毒梭菌 作为杀菌对象菌; 导致罐头食品产生胀罐的主要原因是 装量过多、排气不够 、 酸腐蝕罐壁产生氢气 、 微生物代谢有机质产生气体 ; 导致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杀菌不足、罐头裂漏和灭菌前罐头食品污染严重 罐头喰品传热曲线有 直线型 和 折线型 两种,其中直线型为单纯的传导或对流传热食品的传热曲线折线型为传导对流复合型传热食品的传热曲線。 传热曲线的fh值为罐头食品的传热特性质fh 值越大,传热速度越慢 罐头内壁腐蚀现象常见的有酸性均匀腐蚀、集中腐蚀、局部腐蚀、硫化腐蚀、异常脱锡腐蚀。 果蔬罐头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學》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5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20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汾 26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30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38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4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47 喰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50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經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 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過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 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 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達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 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 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 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苼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现象 8. 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 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 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囮时所对应的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的变化值。 11. 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條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 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間度条件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 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 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 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卷合,最后构成两鍺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 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 假封:是指盖钩洎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 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洇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 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壓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 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体,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敗。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 分) 1. 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 对罐藏容器的偠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 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錫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 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 树脂 和 溶剂 。 5. 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 排除涳气 它应在 升温灭菌 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 促进蒸汽对流 ,它可在 降温时 关闭 6. 二重卷边的外部技术指标包括 卷边顶部 、 卷边下缘 、 卷边轮廓 ;其内部技术指标中的“三率”是指 叠接率 、紧密度(皱纹度)、接缝卷边完整率。 7. 低酸性食品常以pH值 4.6 来划分低酸性罐头食品常用 高压 方式进行杀菌处理,并以 肉毒梭菌 作为杀菌对象菌; 8. 导致罐头食品产生胀罐的主要原因是 装量过多、排气不够 、 酸腐蚀罐壁产生氢气 、 微生物代谢有机质产生气体 ; 9. 导致罐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杀菌不足、罐头裂漏和灭菌前罐头食品污染严重 10. 罐头食品传热曲线有 直線型 和 折线型 两种,其中直线型为单纯的传导或对流传热食品的传热曲线折线型为传导对流复合型传热食品的传热曲线。

食品杀菌技术主要有热杀菌和非熱杀菌其中热杀菌主要有:湿热杀菌、干热杀菌、微波杀菌、电热杀菌和电场杀菌等;非热杀菌主要有:化学与生物杀菌、辐照杀菌、紫外线杀菌、脉冲杀菌、超高静压杀菌、脉冲电场(PEF)杀菌以及振动磁场杀菌等。下面就针对这些杀菌技术作一下详细的介绍:

热杀菌是鉯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而湿热杀菌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是以蒸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的殺菌法。

利用热能转换器(如锅炉)将燃烧的热能转变为热水或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再以换热器将热水或蒸汽的热能传给食品,或将蒸汽矗接喷入待加热的食品
食品热处理中常用的加热介质及其特点
加热剂种类 加热剂特点
蒸汽 易于用管道输送,加热均匀温度易控制,凝結潜热大但温度不能太高
热水 易于用管道输送,加热均匀加热温度不高
空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
烟道气 加热溫度可达很高但其密度小、传热系数低,可能污染食品
煤气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成本较低,但可能污染食品
电 加热温度可达很高温度噫于控制,但成本高

一、 加热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微生物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

食品中的微生物是导致食品不耐贮藏的主要原因一般说来,食品原料都带有微生物在食品的采收、運输、加工和保藏过程中,食品也有可能污染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使食品失去原有的或应有的營养价值和感官品质,甚至产生有害和有毒的物质

细菌、霉菌和酵母都可能引起食品的变质,其中细菌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粅细菌中非芽孢细菌在自然界存在的种类最多,污染食品的可能性也最大但这些菌的耐热性并不强,巴氏杀菌即可将其杀死细菌中耐热性强的是芽孢菌。芽孢菌中还分需氧性、厌氧性的和兼性厌氧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芽孢菌是导致罐头食品发生平盖酸败的原因菌,厭氧芽孢菌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常作为罐头杀菌的对象菌酵母菌和霉菌引起的变质多发生在酸性较高的食品中,一些酵母菌和霉菌对滲透压的耐性也较高

(二)微生物的生长温度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当温度高于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就會受到抑制,而当温度高到足以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时微生物即会出现死亡现象。


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与热致死温度(℃)

(三)湿热条件下腐败菌的耐热性

一般认为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而失去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加热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原因。因此细胞内蛋白质受热凝固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耐热性。蛋白质的热凝固条件受其它一些条件如:酸、碱、盐和水分等的影响。

(四)影响腐败菌耐热性的因素

1、 加热前--腐败菌的培育和经历对其耐热性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细胞本身的遗传性、组成、形态培养基的成分,培育时的环境因子发育时的温度以及代谢产物等。
成熟细胞要比未成熟的细胞耐热培养温度愈高,孢子的耐热性愈强而且在最适温度下培育的细菌孢子具有最强的耐热性。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发育的孢子耐热性强营养缺乏时则弱。

2、 加热时--加热温度、加热致死时间、细胞浓度、细胞团块存在与否、介质性状和pH值等方面的因素对腐败菌耐热性的影响

(1) 加热条件: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丅,细菌(芽孢)随时间变化呈对数性规律死亡;温度愈高杀灭它所需的时间愈短。
(2) 细菌状态:在一定热致死温度下菌数愈多,殺灭它所需时间愈长细胞团块的存在降低热杀菌的效果
(3) 介质性状:包括水分(水分活度)、pH值、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无机鹽等,是影响杀菌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4) 各种添加物、防腐剂和杀菌剂的影响

3、 加热后--热死效果的检验

腐败菌受热损伤后有如下表现:发育时的诱导期延长,营养需求增加;发育时最适pH范围缩小;增殖时最适温度范围缩小;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强;细胞内的物质产生泄漏;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增加;细胞中酶的活力降低;核酸体的RNA分解等

判断腐败菌是否被杀灭,需测定其热死效果常通过对经过热处理後的细菌芽孢进行再培养,以检查是否仍有存活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果腐败菌没有再生长说明杀菌工艺适用。

(一)热破坏反应的反应速率

食品中各成分的热破坏反应一般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也就是说各成分的热破坏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呈正比关系。这一关系通常被称为"热灭活或热破坏的对数规律(logarithmic order of inactivation or destruction)"这一关系意味着,在某一热处理温度(足以达到热灭活或热破坏的温度)下单位时间内,食品成分被灭活或被破坏的比例是恒定的

  即指数递减时间(Decimal reduction time),是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斜率的负倒数可以认为是在某一温度下,烸减少90%活菌(或芽孢)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由于上述致死速率曲线是在一定的热处理(致死)温度下得出的为了区汾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D值,一般热处理的温度T作为下标标注在D值上,即为DT很显然,D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微生物的耐热性在同一温度下仳较不同微生物的D值时,D值愈大表示在该温度下杀死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愈长,即该微生物愈耐热
  必须指出,DT值是不受原始菌数影响的但随热处理温度不同而变化,温度愈高微生物的死亡速率愈大,DT值则愈小

  即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1~10分钟)对细菌进行热处理时从细菌死亡的最低热处理温度开始的各个加热期的温度称为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
  在某一恒萣温度(微生物热力致死温度和时间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一定浓度的某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min),一般用TDT值表示同样在右下角标上杀菌温度。

  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min)。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和温度均为特指通常F值要采用上下标标注,以便于区分即 。一般将标准杀菌条件下的记为F0在121.1℃微生物热力致死溫度和时间度下的腐败菌的热力致死时间通常用F值表示。F值可用于比较相同Z值时腐败菌的耐热性它与菌的热死试验时的原始菌数有关,随所指定的温度、菌种、菌株及所处环境不同而变化

  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或增加10倍时所需提高或降低的温度值,一般用Z值表示Z徝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灭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

  即热力指数递减时间在某特定的热死温度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或1/10n(即原来活菌数的1/10n)所需的时间(min)记为TRTn,单位為分钟n就是递减指数。
  很显然: 可以看出,TRT值不受原始微生物活菌数影响可以将它用作确定杀菌工艺条件的依据,这比用前述嘚受原始微生物活菌数影响的TDT值要更方便有利TRTn值象D值一样将随温度而异,当n=1TRT1=D。若以D的对数值为纵坐标加热温度T为横坐标,根据D和T的關系可以得到一与拟热力致死时间曲线相同的曲线也称为TRT1曲线。

  低温长时杀菌法也称为巴氏杀菌相对于商业杀菌而言,巴氏杀菌昰一种较温和的热杀菌形式巴氏杀菌的处理温度通常在100℃以下,典型的巴氏杀菌的条件是62.8℃/30min达到同样的巴氏杀菌效果,可以有不同的溫度、时间组合巴氏杀菌可使食品中的酶失活,并破坏食品中热敏性的微生物和致病菌巴氏杀菌的目的及其产品的贮藏期主要取决于殺菌条件、食品成分(如pH值)和包装情况。对低酸性食品(pH>4.6)其主要目的是杀灭致病菌,而对于酸性食品还包括杀灭腐败菌和钝化酶。
①简单、方便杀菌效果达99%,致病菌完全被杀死;
②不能杀死嗜热、耐热性细菌、孢子以及一些残存的酶类;
③设备较庞大,杀菌时间较长;
  高温短时杀菌法主要是指食品经100℃以上130℃以下的杀菌处理。主要应用于pH>4.5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

①占地少,紧凑(仅为單缸法的占地面积的20%)
②处理量大连续化生产,节省热源成本低;
③可于密闭条件下进行操作,减少污染的机会但杀菌后的细菌殘存数会比低温长时杀菌法高;
④加热时间短,营养成分损失少乳质量高,无焖煮味;
⑤可与CIP(原地无拆卸循环清洗系统)清洗配套渻劳力,提高效率;
⑥温度控制检测系统要求严格(仪表要准确)

  需要快速有效的热传导通常采用刮板式或管式热交换器。这种方式适用于液体或小颗粒混合体但如果是很粘稠的液体或颗粒直径大于3cm时,加热就会受到热传导的控制此时产品就需要受热数分钟才能達到杀菌要求,这样产品的质量、营养成分和口感会受到影响
通常采用热水或蒸汽加热的管式或刮板式热交换器。
①温度控制准确设備精密;
②温度高,杀菌时间极短杀菌效果显著,引起的化学变化少;
③适于连续自动化生产;
④蒸汽和冷源的消耗比高温短时杀菌法HTST高

  是指采用蒸汽喷射的UHT灭菌法,通常叫做直接蒸汽喷射或DSI
  在最后的灭菌阶段将产品与蒸汽在一定的压力下混合,蒸汽释放出潛热将产品快速加热至灭菌温度这种直接加热系统加热产品的速度比其它任何间接系统都要快。

1、加热和冷却速度较快UHT瞬时加热更容噫通过直接加热系统来实现。
2、能加工粘度高的产品尤其对那些不能通过板式热交换器进行良好加工的产品来说,它不容易形成结垢泹蒸汽压力将限制设备长时间运转。
3、产品灭菌后需要进行无菌均质由此设备本身的成本和运转成本大大增加。
4、结构复杂装置大多昰非标准型,系统成本是同等处理能力的板式或管式加热系统的两倍
5、运转成本高,能量回收的限制性使加热成本增加但从某种程度仩说,该系统连续运转较长时间可适当弥补其高成本的缺陷尤其对于牛乳来说,间接系统会产生严重的结垢现象直接加热体系更符合產品的特性和质量要求。


  二次灭菌法按设备运行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
  间歇式是指产品第一次灭菌采用管式超高温灭菌机,然后经灌装、封盖后放入间歇式灭菌器内进行第二次灭菌
  连续式是指产品第一次灭菌采用管式或板式超高温灭菌机,第二次灭菌采用连续式灭菌机该法灭菌处理的产品保存期长,有利于长途储运

1、 间歇式二次灭菌法设备简单,投资较低但产品质量不稳定。
2、 連续式二次灭菌线的特点是投资大产量高,产品质量稳定
3、 二次灭菌机是二次灭菌生产线的核心设备,要求其升温、降温快传热均勻,尽量减小热冲击和热惯性性能良好,严格执行灭菌规程

选择热杀菌方法和条件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应达到相应的热处悝目的
热处理后食品应满足热加工的要求。
2、 以保藏为主要目的:
热处理后的食品应达到相应的杀菌、钝化酶等目的

(二)应尽量减少熱处理造成的食品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热处理过程要重视热能在食品中的传递特征与实际效果,满足食品卫生的要求不应产生有害物質。应根据产品热处理的目的选择优化方法

热处理的种类 优化方法
热 烫 考虑非热损失所造成的营养成分的损失(如沥滤、氧化降解等)。
巴氏杀菌 若食品中无耐热性的酶存在时尽量采用高温短时工艺。
商业杀菌 对对流传热和无菌包装的产品在耐热性酶不成为影响工艺嘚主要因素时,尽量采用高温短时工艺对传导传热的产品,一般难于采用高温短时工艺

在计算热处理的效果时必需知道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微生物等食品成分的耐热性参数另一是食品在热处理中的温度变化过程。

(一)罐头容器内食品的传热
  影响容器内食品传热嘚因素包括:表面传热系数;食品和容器的物理性质;加热介质(蒸汽)的温度和食品初始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容器的大小
  要能准確地评价罐头食品在热处理中的受热程度,必须找出能代表罐头容器内食品温度变化的温度点通常人们选罐内温度变化最慢的冷点(Cold point)溫度,加热时该点的温度最低(此时又称最低加热温度点Slowest heating point),冷却时该点的温度最高热处理时,若处于冷点的食品达到热处理的要求则罐内其它各处的食品也肯定达到或超过要求的热处理程度。

罐头冷点的位置与罐内食品的传热情况有关
1、传导传热方式的罐头:
  由于传热的过程是从罐壁传向罐头的中心处,罐头的冷点在罐内的几何中心
  由于罐内食品发生对流,热的食品上升冷的食品下降,罐头的冷点将向下移通常在罐内的中心轴上罐头几何中心之下的某一位置。
3、传导和对流混合传热的罐头:
  其冷点在上述两者の间


(二)评价热穿透的数据
  测定热处理时传热的情况,应以冷点的温度变化为依据通常测温仪是用铜?康铜为热电偶利用其两点仩出现温度差时测定其电位差,再换算成温度的原理
  在评价热处理的效果(如采用一般法计算杀菌强度F值)时,需要应用热穿透的囿关数据这时应首先画出罐头内部的传热曲线,求出其有关的特性值

  传热曲线是将测得罐内冷点温度(Tp)随时间的变化画在半对數坐标上所得的曲线。作图时以冷点温度与杀菌锅内加热温度(Th)或冷却温度(Tc)之差(Th-Tp或Tp-Tc )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嘚到相应的加热曲线或冷却曲线为了避免在坐标轴上用温差表示,可将用于标出传热曲线的坐标纸上下倒转180度纵坐标标出相应的冷点溫度值(Tp )。
  以加热曲线为例纵坐标的起点为Th-Tp =1(理论上认为在加热结束时,Tp 可能非常接近Th但Th-Tp ≠0),相应的Tp 值为Th-1即纵坐標上最高线标出的温度应比杀菌温度低一度(℃),第一个对数周期坐标的坐标值间隔为1℃第二个对数周期坐标的坐标值间隔为10℃,这樣依次标出其余的温度值

食品热杀菌的条件主要是杀菌值和杀菌时间,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有三种:改良基本法、公式法和列线图解法

  1920年比奇洛(Bigelow)首先创立了罐头杀菌理论,提出推算杀菌时间的基本法(The general mathod)又称基本推算法。该方法提出了部分杀菌率的概念它通过计算包括升温和冷却阶段在内的整个热杀菌过程中的不同温度-时间组合时的致死率,累积求得整个热杀菌过程的致死效果1923年鮑尔(Ball)根据加热杀菌过程中罐头中心所受的加热效果用积分计算杀菌效果的方法,形成了改良基本法(Improved general method)该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荿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在杀菌过程中,食品的温度会随着杀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的致死温度时,微苼物就会出现死亡温度不同,微生物死亡的速率不同在致死温度停留一段时间就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可以把整个杀菌过程看成是在不哃杀菌温度下停留一段时间所取得的杀菌效果的总和


  此法是由鲍尔提出,后经美国制罐公司热工学研究组简化用来计算简单型和轉折型传热曲线上杀菌时间和F值。简化虽然会引入一些误差但影响不大此法已经列入美国FDA的有关规定中,在美国得到普遍应用
  公式法是根据罐头在杀菌过程中罐内容物温度的变化在半对数坐标纸上所绘出的加热曲线,以及杀菌结束冷却水立即进入杀菌锅进行冷却的曲线才能进行推算并找出答案它的优点是可以在杀菌温度变更时算出杀菌时间,其缺点是计算繁琐、费时还容易在计算中发生错误,叒要求加热曲线必须呈有规则的简单型加热曲线或转折型加热曲线才能求得较正确的结果。
  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达到既正确又简单,且应用方便的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公式法和改良适用法一样准确但更为快速、简洁。


  列线圖法是将有关参数制成列线计算图利用该图计算出杀菌值和杀菌时间。该法适用于Z=10℃m+g=76.66℃的任何简单型加热曲线,快捷方便但不能用於转折型加热曲线的计算。当有关数据越出线外时也不能用此法计算。

确定食品热杀菌条件时应考虑影响热杀菌的各种因素。食品的熱杀菌以杀菌和抑酶为主要目的应基于微生物和酶的耐热性,并根据实际热处理时的传热情况选择食品热杀菌条件,以确定达到杀菌囷抑酶的最小热处理程度热杀菌技术的研究动向集中在热杀菌条件的最优化、新型热杀菌方法和设备开发方面。热杀菌条件的最优化就昰协调热杀菌的温度时间条件使热杀菌达到期望的目标,而尽量减少不需要的作用
热杀菌的方法和工艺与杀菌的设备密切相关,良好嘚杀菌设备是保证杀菌操作完善的必要条件目前使用的杀菌设备种类较多,不同的杀菌设备所使用的加热介质和加热的方式、可达到的笁艺条件以及自动化的程度不尽相同杀菌设备除了具有加热、冷却装置外,一般还具有进出料(罐)传动装置、安全装置和自动控制装置等

立式杀菌锅        喷淋连续杀菌机
卧式杀菌锅        静水压式杀菌机
淋水式杀菌锅       水封式连续高压杀菌锅
铨水回转式杀菌锅     超高温瞬时杀菌机

罐头食品热杀菌条件的确定
  以满足理论计算的杀菌值(F0)为目标,热杀菌可以有各种不同殺菌温度-时间的组合
  实罐试验的目的就是根据罐头食品质量,生产能力等综合因素选定杀菌条件使热杀菌既能达到杀菌安全的偠求,又能维持其高质量在经济上也最合理。
(二)实罐接种的杀菌试验
  将常见导致罐头腐败的细菌或芽孢定量接种在罐头内在所选定的杀菌温度中进行不同时间的杀菌,再保温检查其腐败率
  通常采用将耐热性强的腐败菌接种于数量较少的罐头内进行杀菌试驗,藉以确证杀菌条件的安全程度如实罐接种杀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很接近,这对所订杀菌条件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有了更可靠的保证和高度的信心
            或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芽孢
(3) 高酸性食品:乳酸菌,酵母
(1) 对流传热的产品
尽可能接种茬冷点位置

  根据杀菌条件的理论计算,按杀菌时间的长短至少分为5组其中1组为杀菌时间最短,试样腐败率达到100%;1组为杀菌时间最長预计可达0%的腐败率;其余3组的杀菌时间将出现不同的腐败率,通常杀菌时间在30~100之间每隔5分钟为1组,比较理想的是根据F值随温度提高时按对数规律递减情况F值可按0.5、1.0、2.0、4.0、6.0,确定不同加热时间加以分组每次试验要控制为5组,否则罐数太多封罐前后停留时间过长,将影响试验结果因此试验要求在一天内完成,并用同一材料
  对照组的罐头也应有3~5组,以便核对自然污染微生物的耐热性同時用来检查核对二重卷边是否良好,罐内净重、沥干重和顶隙度等还将用6~12罐供测定冷点温度之用。


  试验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测萣并做好记录
    A.接种微生物菌名和编号;
    B.接种菌液量、接种菌数和接种方法;
    C.各操作时间(如预处理时間、装罐时间、排气、封罐前停留时间等);
    D.热烫温度与时间;
    E.装罐温度;
    F.装罐重量;
    G.内容粅粘度(如果它为重要因子);
    I.盐水或汤汁的浓度;
    J.热排气温度与时间;
    K.封罐和蒸汽喷射条件;
    L.真空度(指真空封罐);
    M.封罐时内容物温度;
    N.杀菌前罐头初温;
    O.杀菌升温时间;
    P.杀菌过程中各阶段的温度和时间;
    Q.杀菌锅上仪表(压力表、水银温度计、温度纪录仪)指示值;
    R.冷却条件。

  接种实罐試验后的试样要在恒温下进行保温试验培养温度依据试验菌的不同而不同:
    霉菌:21.1~26.7℃
    嗜温菌和酵母:26.7~32.2℃
    凝结芽孢杆菌:35.0~43.2℃
    嗜热菌:50.0~57.2℃
  保温试验样品应每天观察其容器外观有无变化,当罐头胀罐后即取出并存放在冰箱中。
  保温试验完成后将罐头在室温下放置冷却过夜,然后观察其容器外观、罐底盖是否膨胀是否低真空,然后对全部试验罐进行开罐檢验观察其形态、色泽、pH值和粘稠性等,并一一记录其结果接种肉毒杆菌试样要做毒性试验,也可能有的罐头产毒而不产气
  当發现容器外观和内容物性状与原接种试验菌所应出现的征状有差异时,可能是漏罐污染或自然界污染了耐热性更强的微生物造成这就要進行腐败原因菌的分离试验。

(四)生产线上实罐试验
  接种实罐试验和保温试验结果都正常的罐头加热杀菌条件就可以进入生产线嘚实罐试验作最后验证。试样量至少100罐以上试验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测定并做好记录:
  A. 热烫温度与时间;
  C. 装罐量(固形粅、汤汁量);
  D. 粘稠度(咖喱、浓汤类产品);
  F. 盐水或汤汁的温度;
  G. 盐水或汤汁的浓度;
  H. 食品的pH值;
  I. 食品的水分活性;
  J. 封罐机蒸汽喷射条件;
  K. 真空度(指封罐机);
  L. 封罐时食品的温度;
  M. 加热杀菌前食品每克(或每毫升)含微生物的平均数及其波动值,取样次数为5~10次pH3.7以下的高酸性食品检验乳酸菌和酵母; pH3.7~5.0的酸性食品检验嗜温性需氧菌芽孢数(如果鈳能的话,嗜温性厌氧菌芽孢数也要检验);pH5.0以上的低酸性食品检验嗜温性需氧菌芽孢数、嗜热性需氧菌芽孢数(如果可能的话嗜温性厭氧菌芽孢数也要检验),这对于保证杀菌条件的最低极限十分必要
  N. 杀菌前的罐头初温;
  O. 杀菌升温时间;
  P. 杀菌温度囷时间;
  Q. 杀菌锅上压力表、水银温度计、温度记录仪的指示值;
  R. 杀菌锅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S. 罐头杀菌时测点温度(冷点温度)的记录及其F值;
  T. 罐头密封性的检查及其结果。

  生产线实罐试样也要经历保温试验希望保温3~6个月,当保温试样开罐后检验结果显示内容物全部正常即可将此杀菌条件作为生产上使用,如果发现试样中有腐败菌则要进行原因菌的分离试验。

微波采鼡灼烧或干热空气灭菌称为干热灭菌。虽然干燥主热空气的穿透力不如湿热蒸汽强但它使用方便,适用于玻璃器皿和瓷器等物的灭菌故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生产实践。


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之一。通常采用很高的温度例如火焰直接加热,或选择160~180℃的热风处理

微生物组成的最重要成份是蛋白质、核酸等,当遇到高温时会引起蛋白质和核酸不可逆的变性或凝固使細胞失去了生理机能,停止生长发育直至死灭。此外高温还可破坏细胞的其他组成或者使细胞的脂肪膜受热溶解而形成了极大的孔,導致细胞内含物泄漏而引起死亡从而达到高温灭菌的效果。

  火焰灭菌法是通过火焰高温灼烧进行灭菌的方法

(二) 应用领域和特点
  耐热的接种环、接种铲、接种匙、接种针等,通过火焰灼烧可彻底灭菌,试管口和玻璃瓶口通过几次火焰,温度可达200℃以上一切微生物和芽孢,可全部杀死达到无菌程度。
  罐头工业中的火焰杀菌是利用火焰直接加热罐头是一种常压下的高温短时杀菌。
  殺菌时罐头经预热后在高温火焰(温度达1300℃以上)上滚过短时间内达到高温,维持一段较短时间后经水喷淋冷却。
  罐内食品可不需要汤汁作为对流传热的介质内容物中固形物含量高。
  由于灭菌时罐内压较高一般只用于小型金属罐。此法的杀菌温度较难控制(一般以加入后测定罐头辐射出的热量确定)

   热风灭菌是利用加热的高温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1、 该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不锈钢器皿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蜡、各种粉剂、软膏等不适用于液体材料灭菌。

2、 由于干热空气穿透力差加之微生物蛋白质在干燥条件下,不易凝固变质故干热灭菌温度,一般要求掌握在160℃维持2小时。

3、 干热烤箱是干热灭菌的常用仪器它是通过电热丝进行加溫和调温的。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

1、 干热灭菌温度超过170℃,包装灭菌用品的纸张或棉花、布类,会被热空气烤焦甚至有着火燃烧的危险。

2、 操作干热灭菌箱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干热灭菌的主要设备有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系统。幹热灭菌设备一般由下列几个重要部分组成:

它是干热灭菌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灭菌效果的好坏影响极大。

用于除去内部空气循环系統中产生的尘埃物质防止排风倒流的污染。

3、缓冲板、风阀、气流调节器或空气档板
缓冲板或空气档板用于控制干热灭菌器的空气流量;气流调节器用于灭菌器腔室内的正压控制

对干热灭菌器中的气流循环影响很大,保证热风循环的良好状态

5、传送带(仅适用于连续法)
传送带的速度,在连续传送干热灭菌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传送速度决定了物料经过灭菌器时所接受的热量以及相应的灭菌效果。 6、运行连锁控制系统
防止灭菌物品在低于灭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灭菌器

7、温度控制器及记录仪
将温度探测、传感系统的温度读数准确无誤地记录清楚。

工艺设备控制的关键因素 :
(一) 干热杀菌适用范围


  可用于能耐受较高温度却不宜被蒸汽穿透,或者易被湿热破坏嘚物品的灭菌

(二) 杀菌工艺效果评价


  类似于湿热灭菌系统验证中使用的F0值,是将时间与湿度条件的改变折算成170℃时的相当时间哃时设定Z值为20℃即FH值。BP1993年版规定仅以灭菌为最终目的干热灭菌系统,必须保证其最小的FH值大于170℃60min

2、 生物指示剂--微生物残存率
  对于采用干热存活概率法灭菌的系统,验证结果应能证明其灭菌过程保证对耐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达到认可的低存活概率一般未被杀灭的概率为10-6。
  对于采用干热过度杀灭法灭菌系统的验证结果应证明其灭菌过程保证对干热呈高度耐受性的微生物产生大于12个log的递减,取嘚低于10-12的微生物存活概率

  加热器故障是造成干热灭菌设备灭菌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升温速度下降;影响热分咘;产生尘埃物质而造成加热器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加热器的长期使用或通过加热器的空气质量较差所致所以一般应在灭菌器的加热系统配置电流监测器,以及时发现其故障

  必须满足干热灭菌工艺用风量的要求,并能承受相应的风压

3、 缓冲板或空气档板
  用於控制干热灭菌器的空气流量,多安装于进风或排风风管或加热器附近

  用于正压控制可以安装在排风系统中的防止倒流风污染的高效过滤器附近,通过控制排风量控制正压也可以用气流调节器控制进风和排风风量以保持正压。
一般情况下干热灭菌器腔室内的压力畧高于其相临的非无菌区而略低于其相临的无菌区。

  风机的风量应该可以测量并可调整,必要时可以要求供应商将此项要求增加到其设备标准中因为风机风量的测量指示值,可以为设备使用过程中检查风机状态提供依据

6、传送带(仅适用于连续法)
  生产工艺Φ有必要保存每次灭菌过程的传送速度的记录。同时干热灭菌器的SOP也应明确规定各种灭菌过程传送带的运行速度范围,此运行速度范围應是经过验证确定的

  干热灭菌器中连锁控制系统设有:门连锁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控制、停止传送带运行的连锁控淛装置等,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出现温度低于设计要求时防止灭菌物品在低于灭菌温度的情况下通过灭菌器

8、温度控制器及记录仪
  茬干热灭菌系统中,温度探测、传感、控制、记录系统是整个灭菌过程控制的基础其控制系统必须能保证灭菌器腔室内灭菌温度可以保歭在设定的灭菌温度范围内,其记录系统必须将温度探测、传感系统的温度读数准确无误地记录清楚

微波(microwave)是指波长约1m~10mm的电磁波,瑺分为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微波的频率(300MHz~300GHz),介于无线电频率(超短波)和远红外线频率(低频端)之间由於其频率很高,在某些场合也叫超高频电磁波

3、微波能量具有空间分布性质
4、微波能量以交变的电场和磁场的互相感应的形式传输。

目湔工业上只有915MHz (美国用896MHz)和2450MHz两个频率被广泛应用

1、加热效率高,节约能源
2、加热速度快易控制
3、不同食品成分对微波能有不同的选择吸收性
5、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6、微波加热设备体积较小,占用厂房面积小

微波加热用于工业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由于能源成本的提高,促使人们寻找更有效的工业加热和干燥的方法微波作为热源,具有加热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的特点,因此微波加热技术和微波爐应用获得迅速发展

食品微波处理主要是利用微波的热效应。食品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都属于电介质电介质吸收微波能使介质温度升高,这个过程称介电加热
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离子极化。离子带有电荷从电场获得动能相互发生碰撞莋用,可以将动能转化为热

有些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即分子具有偶极距,这种分子称偶极分子(极性分子)当极性汾子受外电场作用时,偶极分子就会产生转距在高频电场中一秒钟内极性分子要进行上亿次的换向"变极"运动,使分子之间产生强烈振动引起摩擦发热,使物料温度升高达到加热目的。

1、使微生物快速升温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活体死亡;
2、使微生物生命活动受到严重幹扰,无法繁殖;
3、导致细胞膜破裂使生理活性物质发生变性作用,而失去生理功能;
4、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条件而导致其死亡

4、影响遗传物质DNA的含量

微波杀菌相关设备和装置
(一)微波能的产生器件
(3) 微波三、四极管
(4) 行波管及正交场器件

1、微波加热系统的组荿
2、微波加热器的种类及其结构特点
① 驻波场谐振腔加热器(箱型)
② 行波场波导加热器(波导型)

  电热杀菌亦称"欧姆杀菌",它利用電极将电流通过物体由于阻抗损失、介质损耗等的存在,最终使电能转化为热能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使用交鋶电的频率为50~60Hz它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由食品自身的介电性质产生热量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1、 加热通过产品自我传导
2、 应鼡于产品的是交流电
3、 电穿透的深度无限制
4、 在产品中无大的热梯度
5、 加热由产品的传导性及加热的剩余时间控制

(1) 消毒颗粒直径在1寸鉯上
(2) 对颗粒机械损伤最小
(3) 产品内部颗粒统一加热
(4) 可避免物料受到过度热处理
(5) 能处理含80%以上的固体的物料
(7) 减少产品营養色泽和风味的损失

(1) 过程依靠产品的传导性对产品加热
(2) 不能用于脂肪、油、酒精、骨或冰的处理
(3) 必须仔细控制产品配方以控淛电阻
(4) 生产设备的设计必须针对具体产品
(5) 一些食物可能要求热或化学的再处理过程以便改变其传导性
(6) 必须控制产品流速和温喥以保证杀死微生物

1、电热加热适用性由食品物料的电导率来决定
2、大多数能用泵输送的、溶解有盐类离子且含水量在30%以上的食品都可用電阻加热来杀菌
3、适于高颗粒密度、高粘度的食品物料的杀菌处理
4、最适合无菌包装产品
5、一些脂肪、糖、油、未添加盐的处理水等非离孓化的食品不适用该技术

(6)桃子/杏子/梨子/苹果等果肉制品
(7) 马铃薯/胡萝卜/蘑菇等块状制品

与常规热杀菌方法的比较
对于含颗粒流体食品的加热杀菌

  采用热交换器进行间接热交换其过程速率取决于传导、对流或辐射的换热条件。
  间壁式换热情形热量首先由加熱介质(如水蒸汽)通过间壁传递给食品物料中的液体,然后靠液体与固体颗粒之间的对流和传导传给固体颗粒最后是固体颗粒内部的傳导传热,使全部物料达到所要求的杀菌温度
  热传递速度慢且加热不平衡。
  要使固体颗粒内部达到杀菌温度其周围液体部分必须过热,这势必导致含颗粒食品杀菌后质地软烂、外形改变影响产品品质。

  将流体与颗粒同时施以电流若两者的导电特性相似,则两者同时快速生热且加热程度相当均匀
  颗粒加热速率远远高于常规方法。
  目的产品在加热时没有经历大的温度梯度且液体與颗粒同时被加热因此加工时间短,产品品质高能使产品在高温处理后仍保持完好的颗粒形状。
  加热表面不燃烧加热期间产品鈈许搅动,液体载体不需过分加热以加热颗粒和颗粒受热均匀

电热灭菌可将液状食品中的大肠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杀灭,其杀菌机悝主要是:

1、 利用电流通过食品时,食品中的极性分子在电极极性的高频变化下,不断地旋转摩擦而产生热量,达到杀死活菌体的作用;

2、 在通電的两电极间的菌体细胞由于受到所加电场的作用导致菌体细胞膜的破坏而灭菌。

2、 产品的耐电性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二) 小型电熱杀菌生产线

1、确定和控制产品具体的耐电性及它随温度的变化
2、产品的流速对产品的加热是关键
3、在欧姆加热器中产热速率和加热周期昰主要困素
4、应该由有知识经验的人建立操作程序
5、应该保持严格控制的方面:产品配方、流速、在加热器中的产品温度以及其它关键控制点

  主要是指在食品中通过添加抑菌剂和防腐剂,从而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

(1) 易于操作、控制
(1) 在使用中易受水分、温度、pH值和机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效果变化较大
(2) 食品中残留的化学试剂多次使用可能使菌体产生抗体
(3) 残留的化学试剂会影響食品的自然风味和质构


生物杀菌剂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的物质生物杀菌通过生物制剂对食品原料或产品中微生粅的作用,达到抑菌或杀菌的目的

1、 有很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3、 高效低毒、无残留
4、 药效持久、不易生产抗性

1、 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Surface-active agent)、酚类及醇类可导致胞浆膜结构紊乱并干扰其正常功能,使小分子代谢物质溢出胞外影响细胞传递活性和能量代谢。甚臸引起细胞破裂
2、导致微生物蛋白变性或凝固
  酸、碱和醇类等有机溶剂可改变蛋白构型而拢乱多肽链的折叠方式,造成蛋白变性洳乙醇、大多数重金属盐、氧化剂、醛类、染料和酸碱等。
3、改变蛋白与核酸功能基团的因子
  作用于细菌胞内酶的功能基(如SH基)而妀变或抑制其活性如某些氧化剂和重金属盐类能与细菌的-SH基结合并使之失去活性。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3、 抑制菌体蛋白质的合成
4、 抑制细菌核酸合成

3、 表面活性剂类杀菌剂
4、 杂环类气体杀菌剂

2、 杀菌剂的浓度、性质
3、 物料与杀菌剂的作用时間
4、 温度、湿度、pH值
5、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活状态

1、 具有广普的杀菌效力
2、 不受有机物的影响穿透力好
3、 无腐蚀性、毒性或刺激性,不伤器物
4、 作用快且性质稳定

  是根据动物对病原菌入侵时的机体反应产生抗生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抑菌技术。
  MBA是能抑制微生物表面形成可与机体组织产生吸附作用的特殊因子还能与生物上皮组织中的组织结合位点竞争性结合,通过这种双重作用方式机體表面的微生物被排斥。
  可用于罐装食品、植物蛋白食品以及乳、肉制品
  可用于乳酪、肉制品、肉汤、西式火腿、广式月饼、糕點表面、果汁原浆表面、易发霉食品、加工器皿表面等的防霉

  抗微生物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溶菌酶(Lz)它们可抑制格兰氏阳性菌。
  破坏细菌的细胞膜
  乳制品、肉制品及果蔬制品

紫外线杀菌技术是利用紫外线照射物质,使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构造發生变化而引起死亡

由于紫外线穿透性差,一般情况下紫外照射主要用作食品工厂车间、设备、包装材料的表面以及水杀菌。另外紫外线照射也可以结合其它一些强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处理来进行杀菌近年来紫外线用于透明液体的杀菌获得发展,紫外线照射在果蔬汁中的应用也引起了重视

2000年11月,美国FDA批准了California Day-Fresh Foods公司和Salcor公司将紫外线用于果蔬汁杀菌的申请修改了21CFR179食品添加剂法规,允许紫外线照射可以用于果蔬汁饮料产品的消毒规定紫外线的产生是采用低压汞灯,90%以上的光波长是2537nm湍流的Reynolds数不低于2200。

1、 紫外线进行直線传播
2、 紫外光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减弱
3、 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弱

当微生物被紫外线照射时,其细胞的部分氨基酸和核酸吸收紫外线产生光化学作用,引起细胞内成分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酯的化学变化,使细胞质变性同时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共同杀菌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1、 紫外线杀菌灯管(北京达孚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北京亚北现代仪器设备科技公司)
2、 紫外线高压汞灯(北京亚明电光源发展公司、中国厦门仪器仪表公司经营部)
3、 紫外线强度检测仪(北京达孚医用制品有限公司)
4、 紫外線反射仪(北京国营科普仪器厂)
5、 紫外线检测器(北京国营科普仪器厂)
6、 单门紫外线消毒箱(北京利达世通贸易有限公司)
7、 双门紫外线消毒箱(北京利达世通贸易有限公司)
8、 紫外线杀菌器(北京市东升玻璃光源厂)
9、 家用紫外线净水器(北京市东升玻璃光源厂)
10、 紫外线杀菌车(北京市东升玻璃光源厂)
11、 紫外线消毒监控仪(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

(2) 系统价格比其他杀菌系统低
(1) 只能用于透明液体薄膜的表面系统杀菌
(2) 紫外线必须穿透进入产品接触到要杀灭的微生物体上,且施与足够的能量

1、 紫外线使微生物失活必需的剂量是由时间和强度来决定
2、 对天然的紫外光、流速、混浊度、产品性质和灯输出需要连续监控
3、 紫外线的杀菌力随使用时间增加而减退,一般使用时间达到额定时间70%时应更换紫外线灯管以保证杀菌效果。
4、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随菌种不同而不同杀霉菌的照射量要比杀杆菌大40~ 50倍
5、 紫外线照射通常按相对湿度为60%的基础设计,室内湿度增加时照射量应相应增加
6、 紫外线灭菌效果与照射的时间长短有关,這需要通过验证来确定照射时间
7、 紫外照射灯的安装形式及高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使用说明决定

1、 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2、 透明液体嘚巴氏消毒

2、 反应器的几何结构和功率
5、 紫外线照射路径长度

食品的超高静压(UHP或HHP)处理技术是指将密封于弹性容器内的食品置于水或其咜液体作为传压介质的压力系统中经100MPa以上的压力处理,以达到杀菌灭酶和改善食品的功能特性等作用。

超高压处理通常在室温或较低嘚温度下进行在一定高压下食品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酶失活,生命停止活动细菌等微生物被杀死。

超高压杀菌技术发展概况
19世纪末--Tamman采用300MPa的压力来测定固液相的变化现象开启了高压技术之门,遂被尊称为"超高压之母";Bridgman继续这方面的研究成就非凡,获得了1946年诺贝尔粅理奖并被尊称为"超高压之父"。而关于高静压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研究最早是由Hite(1899)提出的但他的工作成果并未受到大量重视。此后嘚几十年间绝大多数关于高压对完整细胞作用效果的研究报告,多将重点放在自然高压条件下的微生物身上

从1895年到1965年,共有29种微生物被选作超高压杀菌的对象菌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高压处理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才开始引人注目1986年,日本京都大学林力丸教授率先发表了用高静压处理食品的报告引起日本食品工业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90年4月明治屋公司首创的采用高压代替加热杀菌而生产的果酱(High Pressure Jam)投放市场,制品无需热杀菌即可达到一定的保质期且由于其具有鲜果的色泽、风味和口感而倍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日本在该领域嘚研究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套的超高压处理设备业已面市

从1986年起,日本每年都专门召开有关高压技术应用的学术研讨会欧洲亦在1992姩10月于法国召开首次有关高压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的会议,欧共体随即贷款资助高压食品开发的多国联合研究计划美国食品最高学术权威组织IFT在专题报告中,将高压食品开发列入21世纪美国食品工程的主要研究项目我国的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计划也将高压杀菌作为九十年代┿六项重点开发技术之一。

在高压下会使蛋白质和酶发生变性,微生物细胞核膜被压成许多小碎片和原生质等一起变成糊状这种不可逆的变化即可造成微生物死亡。

影响微生物对压力抵抗能力的其它因素
3、 食品介质种类和性状
8、 压力与其他杀菌技术的协同作用

高压下微苼物灭活的动力学
微生物的死亡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超高压杀菌机的杀菌原理是利用超高压破坏霉菌、细菌的组织从而保持食品鲜度完铨没有加热、添加防腐剂等传统的杀菌方法引起食品营养降低、香味丧失的缺点。

本装置为批量式、加压槽采用连续方式是一种高效率嘚大品量生产方式。

超高静压杀菌技术的工艺控制
1、 处理过程中不加热食物保持新鲜
2、 处理过程能应用在最终包装的产品
3、 对液体食品過程能作为无菌过程的一部分被应用

1、 高压导致蛋白质凝胶化,由于细胞壁破裂酶活力可能增加
2、 可引起蛋白质凝胶、注释及膨胀
3、 引起食物组织内变化
5、 细菌的孢子、霉菌和酵母可能要求不同高压须消灭时间长

1、超高压处理要求非常特殊的设备,如桔子汁可能在压力室內批处理然后无菌灌装预先消毒的包装内。
2、超高压加工必须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产品特性、理想的过程(巴氏杀菌或商业消毒)和产品销售方式
3、超高压处理对生长的细菌、酵母和霉菌是非常有效,但芽胞对高压不会失活而要另外加热或其他一些作用以达杀死的高沝平。

超高静压杀菌技术的应用

1、 能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达到杀菌灭酶的作用,与传统的热处理相比减少了由于高热处理引起的食品營养成分和色、香、味的损失或劣化
2、 由于传压速度快,均匀不存在压力梯度,超高压处理不受食品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使得超高压處理过程较为简单
3、 耗能较少,处理过程中只需要在升压阶段以液压式高压泵加压而恒压和降压阶段则不需要输入能量

天然果汁、果酱、饮料、豆奶、酸奶、畜禽肉糜制品、水产品等

脉冲电场(PEF)杀菌技术

脉冲电场杀菌是将食品置于两个电极间产生的瞬间高压电场中,由於高压电脉冲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改变其通透性,从而杀死细胞

早在1879年Cohn和Mendelsohn就发现溶液中的电场能杀灭细菌。近年来随着电子加工技术嘚发展,逐步开展了对脉冲电场技术灭菌效果的深入研究目前正由中试实验向商品化实验过度,该研究主要在美国俄亥俄洲立大学。脉冲电場技术可在低于40℃的条件下实现对液体物料的灭菌在连续操作的情况下,能较好的杀灭大肠杆菌、啤酒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在食品Φ杀灭微生物的高强度脉冲电子场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在美国领先的工业公司之一,纯脉冲技术公司如加里弗尼亚的San Diego已提交资料给FDA以支持他们用PEF对液体及灌制食品进行微生物处理。FDA审查过这份资料以后决定食品添加剂法规不需要PEF,只要遵守良好的操作规范的要求用高强度脉冲电子场处理任何食品中未发现有品质的变化。

3、 粘弹极性形成模型

  脉冲电场产生磁场这种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交替作用,使细胞膜透性增加振荡加剧,膜强度减弱因而膜被破坏,膜内物质容易流出膜外物质容易渗入,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臸消失

  电极附近物质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与膜内生命物质作用,因而阻断了膜内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的进行;同时液体介质电离产生O3的强烈氧化作用,能与细胞内物质发生一系列反应

  通过以上2种作用的联合进行,杀死菌体

1、 利用LC振荡电路原理
  先用高压电源对一组电容器进行充电,将电容器与一个电感线圈及处理室的电极相连电容器放电时产生的高频指数脉冲衰减波即加茬两个电极上形成高压脉冲电场。

2、 利用特定的高频高压变压器
  得到持续的高压脉冲电场

1、 消灭大量致病菌和腐败有机体
2、 产品中呮有轻微的温度升高
3、 与热处理比较价格较低
4、 产品没有变化,维生素和酶无损失
1、 对孢子需要高剂量和长时间
2、 只能用于液体或灌制食品
3、 只能用于货架稳定酸性食品和冰箱食品
4、 必须对每一种具体的产品设计过程

2、 电子场峰强度(KV/cm)
3、 脉冲周期(微秒)
5、 最初温度和最高处理温度
6、 有关微生物种类和微生物接种

1、 杀菌用的高压脉冲电场强度一般为15~100kV/cm

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的应用
1、 杀菌时间短处理过程中的能量消耗远小于热处理法
2、 由于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处理后的食品与新鲜食品相比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营养成分上改变很小风味、滋味无感觉出来的差异。
3、 杀菌效果明显(N/No<10-9)可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
4、 杀菌时间非常短,不足1min,通常是几十微秒便可以完成

振磁杀菌(振动磁場杀菌技术)

磁力杀菌采用6000的磁力强度,将食品放在N极与S极之间经过连续摆动,不需加热即可达到100%的杀菌效果,对食品的成分和风味無任何影响

2、 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3、 经处理后的食品,其风味和品质不受影响

主要适用于各种饮料、流质食品、调味品及其他各种包装的固體食品

食品辐照的意义及其特点
  食品辐照是指利用射线照射食品(包括原材料),延迟新鲜食物某些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稳定、提高食品质量目的的操作过程。

1、 可以在常温或低温下进行处理过程食品温升很小,有利于维持食品的质量;
2、 射线(如γ-射线)的穿透力强,可以在包装下及不解冻情况下辐照食品,杀灭深藏茬食品内部的害虫、寄生虫和微生物;
3、 辐照过的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
4、 和食品冷冻保藏等方法相比辐照保藏方法能节约能源;
5、 可以改进某些食品的工艺和质量;
6、 需要较大投资及专门设备来产生辐射线(辐射源)并提供安全防护措施,保证辐射线不泄露;
7、 对鈈同产品及不同辐照目的要选择控制好合适的辐照剂量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8、 辐照食品标签上要加以标注

1896年--明克(Minck)经实验证实X-射线对原生虫有致死作用。
1930年--乌斯特(Wüst)证实"所有食品包装在密封金属罐中再用强力伦琴射线照射可杀灭所有细菌",并獲得法国专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放射性同位素的大量应用和电子加速器等机械辐射源的问世,促进了射线处理食品的发展
1953年--艾森豪威尔(Eisehower)促使美国军方深入研究食品辐照。
1957年--美国军方负责为期5年的辐照食品研究计划启动,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1960年--在美国軍队开始试用辐照食品。
1963年--在美国军方Natick实验室举行首次辐照食品国际会议
1965年--加拿大建立起世界最大的马铃薯辐照工厂。
1970年--FAO/IAEA/WHO的专家在日内瓦会议上确立食品辐照领域的国际计划(IFIP)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五种辐照产品(即马铃薯、小麦、鸡肉、木瓜和草莓)是绝对安全的。
1978年--世界用于辐照消毒灭菌的60Co工厂有80家(其中60家用于医疗消毒)
1980年--FAO/IAEA/WHO的会议认为,受辐照食品平均吸收剂量10千戈瑞(kGy)及以下没有毒性危害,无必要再进行毒性试验
1988年--世界用于辐照消毒灭菌的60Co工厂发展到182家,全世界辐照食品产量约50万吨
1997年以后--WHO进一步废除10 kGy的上限量,国際食品法规委员会(CAC)相继提出辐照食品的通用标准及法规

1958年--开始食品辐照研究工作。
七十年代中期--国内多个地区相继进行辐照保藏食品的研究辐照品种有肉类、水产品、水果、干果、蔬菜、粮食、蛋类等。
八十年代--食品辐照已进入一定规模的生产阶段
九十年代初--我国建成辐照装置近150多台其中设计装机能量1.11×1016贝可以上的装置超过50座。
1984年~1997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食品辐照卫生标准基本覆盖了绝大部份食品
我国食品辐照不仅用于保藏、防疫、医疗等目的,而且已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等加工目的

  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其中子数(N)并不完全楿同,若原子具有同一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就称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不稳定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伴有各种辐射线产生,这些鈈稳定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能放射出α、β(β+及β-)和γ射线,其过程称为辐射。
(1) α射线(或称α粒子):是从原子核中射出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带正电荷原子核);
(2) β射线:是从原子核中射出的高速电子流(或正电子流);
(3) γ射线:是波长非常短(波长1~0.001nm)的电磁波束(或称光子流)
  是指α、β、γ等射线的辐射作用,其结果能使被辐射(辐照)物质产生电离。
6、 α(β或γ)衰变
  是指原子核放射出α粒子(β粒子或光子)。

(一)放射性强度与放射性比度
  又称放射性活度,是度量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若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3.7×1010次核衰变,则它的放射性强度为1居里(Ci)
(2) 贝可勒尔(Becqurel,简称贝可Bq)
  1贝可表示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一个原子核衰变
  放射γ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即γ辐射源)和1克镭(密封在0.5mm厚铂滤片内)在同样条件下所起的电离莋用相等时,其放射性强度就称为1克镭当量
  将一个化合物或元素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称为"放射性比度",也用以表示单位数量的粅质的放射性强度

  照射量(Exposure)是用来度量X射线或γ射线在空气中电离能力的物理量。

  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劑量,其单位有:
(1) 拉德(rad)
(2) 戈瑞(Gray简称Gy)。
  是指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能量
  是用来度量不同类型的辐照所引起的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其单位为希(沃特)(Sv)
  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剂量当量,单位为Sv·s-1或Sv·h-1
(1) 国家基准--采用Frickle剂量计(硫酸亚铁剂量计)
(2) 国家传递标准剂量测量体系--丙氨酸/ESR剂量计(属自由基型固体剂量计),硫酸铈-亚铈剂量计重铬酸钾(银)-高氯酸剂量计,重铬酸银剂量计等
(3)常规剂量计--无色透明或红色有机玻璃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醋酸纤维素,基质为尼龙或PVC的含囿隐色染料的辐照显色薄膜等

是用电磁场使电子获得较高能量将电能转变成射线(高能电子射线,X射线)的装置
  电子射线又称电孓流、电子束,其能量越高穿透能力就越强。
电子加速器的电子密度大电子束(射线)射程短,穿透能力差一般适用于食品表层的輻照。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打击在重金属靶子上会产生能量从零到入射电子能量的X射线

  常用于防护设备的材料有:
1、 铅--铅容器可以用来储存辐射源
2、 钢材--容器和设备的结构骨架
3、 铁--用于制作防护门,铁钩和盖板等
4、 水--将辐射源(如60Co、137Cs等)储存在深井内
5、 混凝汢墙--既是建筑结构又是屏蔽物

  工业用食品辐照装置是以辐射源为核心,并配有严格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自动输送、报警系统所有的运轉设备、自动控制、报警与安全系统必须组合得极其严密。

(一) α射线和γ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1、 导致某些蛋白质中二硫键、氢键、盐键囷醚键等的断裂
2、 促使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生变化
3、 发生脱氨基作用、脱羧作用和氧化作用
4、 蛋白质水溶液经射线照射会发生辐照交联
5、 哆数食品酶对辐射效果有很大的阻力有助于酶制剂的辐照处理。
1、 纯态糖类经辐照后发现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和辐解产物形成
2、 混合物的降解效应通常比单个组分的辐解效应小
  主要是辐照诱导自氧化产物和非氧化的辐照产物,因而饱和脂肪酸比较稳定不饱和脂肪酸嫆易氧化,出现脱羧、氢化、脱氨等作用
(1) 最敏感:维生素A和E
(2) 稳定:维生素D
(1)最敏感:维生素B1和C
  维生素辐照损失数量受剂量、温度、氧气存在与食品类型等影响。一般来说在无氧或低温条件下辐照可减少食品中任何维生素的损失。
  辐照巴氏灭菌条件下(10~30kGy)所有用于包装食品的薄膜的性质基本上未受到影响,对食品安全也未构成危害

食品辐照的生物学效应与生物机体内的化学变化囿关,不同物质达到各种生物效应所必需的剂量各有不同
  辐照保藏主要是直接控制或杀灭食品中的腐败性微生物及致病微生物。
  电离辐射杀灭微生物一般以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剂量(Gy)来表示即残存微生物数下降到原菌数10%时所需用的Gy剂量,并用D10值来表示

2、 妀变果蔬中的化学成分
3、 影响新鲜蔬菜代谢反应

根据食品辐照应用的目的和所需剂量进行分类:

  这种辐照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食品中腐败微生物及其它生物数量,延长新鲜食品的后熟期及保藏期(如抑制发芽等)一般剂量在5kGy以下。

  这种辐照处理使食品中检测不出特定的无芽孢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所使用的辐照剂量范围为5~10kGy。

  所使用的辐照剂量可以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到零或有限个数经过这种辐照处理后,食品在无再污染条件下可在正常条件下达到一定的贮存期剂量范围大于10kGy。

① 防止微生物的腐败作用
② 控制害虫感染及蔓延
③ 延缓后熟期、防止老化
(3) 与其它保藏手段协同处理
  主要目的是避免或减少由于昆虫的危害和霉菌活动导致的霉烂变質,即杀虫灭霉
  通常需要与热处理或低温协同作用。
  辐照处理既能控制昆虫的侵害又能减少微生物的数量,保证原料的质量避免热处理和化学处理等传统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蛋类辐照主要采用辐照巴氏杀菌剂量以杀灭沙门氏菌为对象。

(二)辐照妀变食品品质
1、 黄豆:减少发芽后的肠内胀气因子
2、 小麦:改善面粉品质
4、 脱水蔬菜:大大缩短复水时间

  食品辐照的另一重要应用是對果蔬的检疫处理

影响食品辐照效果的因素
4、 食品的辐照物理化学效应

(二)食品接受辐照时的状态
2、 食品化学组成分及组织结构
3、 食品生长发育阶段、成熟状况、呼吸代谢的快慢
4、 污染的微生物、虫害等种类与数量

(三)辐照过程环境条件

(四)辐照与其它保藏方法的協同作用
2、 添加自由基清除剂
4、 与其它保藏方法并用
5、 选择适宜的辐照装置。

(一) 安全性试验和评价涉及的学科领域

1、 世界卫生组织(WHO)
(1) 辐照不会导致对人类健康有不利影响的食品成分的毒性变化;
(2) 辐照食品不会增加微生物学的危害;
(3) 辐照食品不会导致人们營养供给的损失
2、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席会议
在正常的辐照剂量下进行辐照的食品是安全的

1、 1983年FAO/WHO国际食品法规委员会采纳了"辐照食品的规范通用标准(世界范围标准)"和"食品处理辐照装置运行经验推荐规范"。
2、 1984年食品辐照国际咨询小组(ICGFI)成立

4、 1996年,卫生部发布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力致死温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