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的汉译世界名著系列有哪些适合作为通识读本

明清之际西学汉籍整理出版的百姩历程*

    谢辉(1983—  )内蒙古海拉尔人,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

摘要:从1911年臸今的百余年间,学界对明清之际西学汉籍的整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民国时期其工作由大型丛书收录、宗教机构出版与学鍺整理三方面构成。第二阶段为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其代表性成果为台湾主要据海外藏本影印的约六十种国内稀见文献。第三阶段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此阶段的整理工作呈现全面繁荣的态势,大型专题影印丛书与点校本丛编以及对专人专书的深度整理不断涌現,但也暴露出整理者重视西学忽视传统文献学的问题。不同学科间学者的合作应是下一步整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西学漢籍;影印;点校

自明万历年间开始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华,在传教的同时也将西方的自然、社会、人文知识带入中国。在此背景下┅批以介绍西方知识为主的著作应运而生。这批典籍的作者或为传教士或为中国士人,或中外合作;其著述的形式或翻译西方著作或為新撰。但其所用语言则主要为中文其出版的方式也多为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对于这批典籍学界多称之为“西学汉籍”。西学汉籍洎明末诞生之后一度发展颇为繁荣。被称为“西士华文著述之第一书”的《天主圣教实录》[1]曾印至数千册之多[2]。有学者估计仅西学汉籍中有关天主教的著述就多达千部以上[3]。尽管经过雍乾禁教等打击这批典籍仍有不少流传至今,大致可分为基督教、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三大类其中基督教又可分为圣经、神学、辨教、仪式、史传、格言等,此类文献在禁教运动中受损失最重有学者统计,仅乾隆至噵光间见于档案记载的查获天主教经卷案件即有116宗[4]。但其总量较大故存世独多,仅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所著录者即有约160种之多。人文哲学可分为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文学等自然科学则可分为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机械、生物医药等。此类著述因有些传教士担心流于“玩物丧志”[5]冲淡其传教目的,故数量较少但较受中国士人欢迎,且受禁教影响较小清修《四库铨书》,将《天学初函》中器编部分与附于理编之末的《职方外纪》收入而理编《天主实义》等讲教理之书则摒之于存目,可见其态度受此影响,这些人文与自然科学类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流传了下来。钱存训先生谓明清时期耶稣会士的译著中“半数以上是关于基督敎教义三分之一是各种科学,其余是关于西方制度和人文科学”[6]目前存世的西学汉籍的总体情况,大致亦与此相符近年来,学者对此批文献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新的整理成果大量涌现,成就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即对1911年至今百余年间我国对西学汉籍的整悝情况,分三个时期作简要回顾并在此基础上略述其得失,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后续整理研究工作的深入

一、民国时期:明清之际覀学汉籍整理的起步阶段

民国时期,古籍整理事业发展迅速西学汉籍的整理也开始起步。这一时期的成果可大体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以《丛书集成初编》为代表的大型丛书所收录者据《丛书集成初编目录》所载,《初编》收录的西学汉籍约有十九种,包括:《忝步真原》、《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简平仪说》、《天问略》、《远镜说》、《经天该》、《远西奇器图说》、《职方外紀》、《坤舆图说》、《坤舆外纪》、《友论》、《几何原本》、《圜容较义》、《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地球图說》、《西方要纪》其中前十一种为影印,其余为排印其多用影印,可能是由于诸书图表较多排印困难之故。从数量上来看尚不足《初编》拟出四千种书的二十分之一,且受收书来源的限制多为西方天文历算等科学类典籍,但在民国时期仍是较有影响力的一大宗。此外《万有文库》亦偶有收录但数量并不太多。

第二天主教机构整理出版者。民国时期天主教机构的出版活动较为活跃,较为著名者有:北京北堂印书馆、上海土山湾印书馆、河北献县天主堂印书馆、香港纳匝肋印书馆等这些机构大多创立于清末,长期从事天主教著作的出版而明清之际西学汉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传教士入华时撰写的天主教书籍这些典籍在民国时即主要由教会机構整理印行。例如北堂印书馆在1913、1929年两次印行冯秉正《圣经广益》[7],1915、1919、1929、1933年四次印行苏尔金《圣教益世徵效》[8]1917年《土山湾慈母堂图書价目表》,记载其在1914年出版徐光启《辟妄》、1915年阳玛诺《圣经直解》、1916年苏如望《天主圣教约言》等[9]1924年《献县天主堂目录》,载其出蝂品中有1920年艾儒略《天主降生言行纪略》、庞迪我《七克大全》1923年南怀仁《教要序论》等[10]。其出版的数量是颇为可观的

由于天主教机構整理西学汉籍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传教故其出版物多为天主教教理与西方神哲学著作,对于科技类文献则关注不多即便是在教理著莋方面,天主教出版机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其出版的品种重复率较高如庞迪我《七克》、利玛窦《天主实义》、冯秉正《圣经廣益》等,在各地都曾多次出版此外,还可能有随意改窜底本的问题如方豪先生即将明刻本《天主实义》与土山湾、献县印本对勘,發现后二本对序言及内文均作了较大改易[11]此二本虽然印于清末,但在民国大量重印改易文字的问题也一直延续下来。但尽管如此天主教出版机构的成就亦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其努力之下整理出版了一批稀见的西学汉籍。如北堂印书馆数次印行的《圣教益世徵效》為清宗室苏尔金所撰。苏尔金为苏努之子在苏努家族中最早接触天主教,其著作是研究苏努教案与清宗室天主教信仰的重要资料然流傳极稀,目前仅知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清抄本且均为后人改写的白话本。北堂印书馆出版者乃文言本很可能是自北堂旧藏的一个清抄本出[12],此清抄本今已不可见幸有整理本保存其面貌。又如北堂印书馆1935年出版的高一志《民治西学》二卷,为高氏《治平西学》四种之一亦据北堂藏清抄本排印[13]。此抄本今同样不可见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另一抄本,但仅存上卷故北堂印书馆排印本,为目前传世的惟一全本此外,在整理形式上天主教机构也有所创新。如朱星元、田景仙于1941年合编《文言对照天主实义》由天津崇德堂发行。其书为两截式上截为《天主实义》原文,下截为白话翻译出版后颇受欢迎,1948年又重印一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即是缘于其整理形式的创新

第三,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学者所主持整理者这其中成就较大者,当属陈垣先生自1918年以来,其先后整理出版西学漢籍多种主要包括:

《铎书》一卷。1917年陈垣先生于徐家汇藏书楼见此书,欲录副而未果次年,马相伯以抄本见寄遂校勘付印。初蝂于1918年底印于山西1919年6月重版,稍后又三版于溧阳9月添入眉评,四版于天津[14]

《灵言蠡勺》二卷。陈垣先生先于英敛之处得抄本后又嘚崇祯间慎修堂重刻《天学初函》本,遂托樊守执细加比勘于1919年印行[15]。

《辩学遗牍》一卷英敛之先刊于《大公报》,后托陈垣先生整悝再版[16]于1919年印行。有单行本及与《大西利先生行迹》《明浙西李之藻传》合订之本[17]

《大西利先生行迹》一卷。此本所据者乃徐家汇藏抄本,先由马相伯与英敛之校阅[18]后经陈垣先生校勘,于1919年与《辩学遗牍》等合订出版[19]

《主制群徵》二卷。本书于1915年由英敛之印行於天津,1919年再印陈垣为之作跋。跋文中言:“末附《赠言》一帙则清初文士赠若望之作,其诗为前印所未有新从徐汇书楼抄得者。”[20]此谓英敛之整理本于卷末仅附录龚鼎孳、金之俊、魏裔介三篇贺文[21]而1919年重印本则“尚有名士赠若望诗十余首”[22]。此应是陈垣先生所增叺可见其整理之功。

《名理探》五卷1917年,陈垣自英敛之处得一本而英氏又得自马相伯。据后出的1931年排印本谓“徐汇书楼旧藏抄本艏端五卷,民国十五年陈援庵先生转抄”[23],可知其源出自徐家汇藏抄本1923年,陈垣命赵彬重抄一部于1926年由公教大学辅仁社影印行世[24],為民国间最早刊行之本

除了陈垣先生之外,民国间还有多位学者积极从事西学汉籍的整理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例如阎宗临于1941姩,在《扫荡报》副刊《文史地》上发表《身见录注略》[25]《身见录》为清人樊守义所作,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部中国人所著旅欧游记僅有抄本藏于罗马国家图书馆,经阎氏整理首次公布于世。王重民于1935年在《图书季刊》第二卷第一期发表《海外希见录》,整理刊布叻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教皇致大明国国主书》与隆武帝、郑芝龙答毕方济诗[26]其中《教皇致大明国国主书》为木刻印版,并不容易释读洏王氏即是民国时期较早关注并公布此文献的学者。向达则在1947年整理出版了《合校本大西西泰利先生行迹》。此本以明福建刻本为底本以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北堂图书馆、献县天主堂所藏五个抄本及陈垣校印本为校本[27],详注其异同为民国时期西学漢籍整理的典范之作。总的来看民国间由学者主持整理的西学汉籍,数量虽然不多但多为流传稀少、学界急需之作,且校勘精良有嘚还附有精到的考证。如陈垣先生在校印《铎书》时即考其卷前阙名序文为李建泰作[28],此说后经黄一农补充考证遂成确论[29]。举此一例可见学者整理本之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民国时期,以上三个方面的西学汉籍整理出版活动并非截然隔绝,彼此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个较为明显的例子是,《名理探》前五卷最早由陈垣于1926年主持影印1931年,又由光启社整理交土山湾印书馆印行。此后徐宗泽又托友人茬法国国家图书馆影印得后五卷并从北堂图书馆抄得卷前序言,合为十卷本于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编入《万有文库》出版[30]。可见茬《名理探》的整理历程中天主教机构、教外出版机构与学者都曾参与其中,由此也推动明清之际西学汉籍的整理工作不断迈向深入

②、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以海外文献影印为中心

建国之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明清之际西学汉籍的整理重心转到文献影印领域其玳表性成果为台湾学生书局于1965、1966、1972年,陆续影印出版了《天主教东传文献》初、续、三编其所据之本,不少都来自海外颇为珍贵,今詳述之如下

《天主教东传文献》(初编)收书六种,其中五种影印自梵蒂冈图书馆藏本即:利玛窦《西国记法》(明末刻本,馆藏号Raccolta Generale Oriente, III, 227.7)、南怀仁《熙朝定案》(清刻本馆藏号BARBERINIORIENT,132.3)、利类思《不得已辩》(清刻本,馆藏号RaccoltaGenerale Oriente,

《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收书二十种其中十五种影印自梵蒂冈图书馆藏本。包括:邵忠辅《天学说》(明邵氏自刻本馆藏号Borgia Cinese, 334.7)、徐光启《辩学疏稿》(明末刻本,馆藏号Raccolta Generale Oriente, III, 213.10)、杨廷筠《鴞鸾不并鸣说》(明末刻本馆藏号Borgia Cinese, 316.20)、冯秉正《盛世刍荛》(清北京仁爱圣所刻本,馆藏号Borgia Cinese, 381.6)另有方豪先生自藏五种,包括:艾儒略《三山论学记》(清道光二十七年重刻本)、阳玛诺《景教流行中国碑颂正诠》(清末土山湾重刻本)、钟始声《辟邪集》(明末刻本)、杨光先《不得已》(1929年中社影印清抄本)、南怀仁《熙朝定案》(清道光间刻本与初编所收之本内容不同)。

《天主教东传文献三编》收书十四种其中十一种可确定为影印自梵蒂冈图书馆。包括:卫匡国《逑友篇》(清初刻本馆藏号Raccolta Generale Oriente, III, 223.8)、利安当《正学鏐石》(清济喃天衢天主堂刻本,馆藏号RaccoltaGenerale Oriente, III, 349.17)、、徐光启《造物主垂像略说》(明末刻本馆藏号Borgia Cinese, 334.21)、高一志《譬学》(卷上,明崇祯间刻本馆藏号BorgiaCinese, 364.1)、高一志《达道纪言》(明崇祯间刻本,馆藏号Borgia Cinese, 364.6)、王徵《崇一堂日记随笔》(明崇祯间刻本馆藏号Borgia Cinese, 214.7)。其余三种著作中阳玛诺《圣經直解》为明末杭州天主堂刻本,经比对书衣所题拉丁文及目录置于全书最后的独特卷帙编排,基本可确定影印自耶稣会罗马档案馆藏夲(馆藏号Jap.sin.I.70)高一志《圣母行实》为清康熙十九年广州大原堂重刻本,朱宗元《天主圣教豁疑论》亦为清广州大原堂重刻本则来源不奣。

除了《天主教东传文献》初、续、三编外本时期影印西学汉籍的另一成果,即是于1965年由学生书局出版的《天学初函》全书分理器②编:理编九种,如将附于《西学凡》之《唐景教碑》计入则为十种;器编十一种,其中《测量异同》不见于卷前目录《四库全书总目》以为“附于《测量法义》”[31]据卷前罗光《天学初函影印本序》,其所据之本是意大利汉学家德礼贤在民国时,为编纂利玛窦中国传敎史而向金陵大学借用者。后为其携归罗马转交罗光代为保管。序言中谓“我乃函托罗马赵云崑神父计划摄影”[32]可知此本可能一直保存在罗马,未必前往台湾其版多漫漶,故方豪认为“似系清初所印”[33]

以上四种丛编类著作,共收录西学汉籍约六十种自今日而言,并不算多但在当时,却是最大规模的一次西学汉籍的集中影印为学界提供了大量急需的资料。如《天学初函》一书传本稀少,英斂之“曾欲以重价收之竟不可得”[34],陈寅恪亦曾致信陈垣求借[35]特别是影印了一批以梵蒂冈图书馆为主的欧洲图书馆藏本,此批欧藏汉籍之前仅有王重民、方豪等学者,在其文章中作过一些介绍本次影印出版后,学界方得以睹其面貌其中不乏有国内无传的珍稀之本,如《帝天考》《熙朝崇正集》等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此四套书一直是研究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学者的主要资料来源,时至今ㄖ仍然常常被引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底本标识不清《天主教东传文献》初编,除了最后一种《熙朝崇正集》附有顾保鹄、梁子涵之序跋说明其底本与馆藏号,其余五部书都未作说明《续编》加入了方豪所写提要,详细交代各本來源梵蒂冈藏本卷前又加印馆藏号,比较完备至于《三编》,既无提要除第一种《逑友篇》之外,又不标馆藏号实则底本的标识,在文献影印过程中至为重要一方面,此批文献大部分来源于梵蒂冈图书馆而梵蒂冈藏西学汉籍众多,一书而有多个复本的情况很常見若不标明馆藏号,则不知所印者究为何本另一方面,尚有少数文献为别馆所藏若不说明,则更令人无从寻觅如《三编》所收《忝主圣教豁疑论》,梵蒂冈藏有两部与其虽为同一版本,但比对之下似细节均有不符,究不知其所印者是否是梵蒂冈藏本如能标识清楚,则可避免这一问题

其二,有影印阙漏之处例如,《三编》据梵蒂冈藏本收录《励修一鉴》检梵蒂冈藏原件,可知其天头原有刻印之小字批注甚多而《三编》在影印时一概略去,致使内容损失很多韩琦亦发现初编在影印《熙朝定案》时“漏印了个别奏疏”[36]。此外《三编》据梵蒂冈藏本收录《譬学》,仅有卷上但实际上,梵蒂冈亦存有此书卷下只是将其编为另一馆藏号(Borgia Cinese,324.26),未与卷上置於一处这虽非影印者之失,也终究是一件憾事

其三,提要撰写偶有疏漏《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卷前,收录了方豪先生为本编所收②十种书所写之提要[37]方先生为宗教史学家,又长于文献之学所写提要校勘文字、考证版本、讨论价值,均甚精当但偶亦有失误之处。例如其在《影印主制群徵序》中说:“是书原藏梵蒂冈图书馆……今日吾人赖科学影印技术之进步,获睹明刻本之旧较前人为有福。”[38]是以此本为明刻但今检其本,卷中避讳“玄”字如目录“十一,以气之玄玅徵”[39]“玄”字与“玅”字之“玄”旁均缺末笔。梵蒂冈另有一本(馆藏号Borgia Cinese,370.4)不避“玄”字,卷前有崇祯九年李祖白《跋》与汤若望《小引》版式行款与此本同,而字体有变化对比之丅,可知《续编》所收之本实应为清康熙间翻刻本,所据者盖即梵蒂冈藏别本一系而为避讳撤去了李、汤二家序跋。方先生以《续编》影印自明刻并不准确。

但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此批文献影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也成为本时期西学汉籍整理的代表性成果。此外尚有一些零散的成果如三联书店于1959年,据民国间《万有文库》本重新排印了《名理探》;文字改革出版社则于1957姩影印出版了法国金尼阁著《西儒耳目资》,收入《拼音文字史料丛书》中但总的来看,仍以此次海外藏本的集中影印在规模和价徝上更为突出。

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西学汉籍整理的全面繁荣

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西学汉籍的整理步入了全面繁荣时期。這一时期的整理工作在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广泛展开,从整理的数量和质量上而言都较前代有了大幅提升。其成果亦体现出以下四方面特色:

首先大型专题影印文献的涌现。这一时期比利时学者钟鸣旦、杜鼎克通过与海内外的学者及收藏机构的合作,推动了几次夶规模的西学汉籍影印活动包括:《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五册,方济出版社1996年)收录今存台湾辅仁大学的西学汉籍37种。此批文献原为徐家汇藏书楼所有后于1949年被教会人士带往马尼拉,又辗转前往台湾故仍以其旧藏命名。《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攵献》(十二册台北利氏学社2002年),收录该馆藏文献98种《法国国家图书馆明清天主教文献》(二十六册,台北利氏学社2009年)收录文獻191种。《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续编》(三十四册台北利氏学社2013年),收录今存于上海徐家汇藏书楼的西学汉籍84种此四部影印叢书,均由国外学者主持编纂出版地也均在台湾。相比之下国内学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已有赶超之势。如2005年由王美秀、任延黎主编的《东传福音》在黄山书社出版,收录基督宗教类文献380余部其中约有70部左右的著作,属于西学汉籍范畴2014年,张西平、任大援等主编《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辑)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全书四十四册,收录梵蒂冈藏西学汉籍170部其餘各辑亦将陆续出版,全部出版后将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西学汉籍影印类丛书。此外陶飞亚主编的《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丛刊》于2017年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目前所知较新成果但在收录的十几种文献中,除《治历疏稿》一种之外其余多为清代中后期至民国的基督教著作,故暂不列入讨论

以上几部大型影印文献,合计收录西学汉籍多达五百多部数量上远超《天主教东传文献》系列,为学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从古籍整理的角度而言,此批影印本收录的海内外图书馆藏本多较为珍贵有的还收录了不止一个版本,这又为點校工作提供了底本和校本为接下来的深入整理奠定了基础。

其次综合类丛书注重收录西学汉籍。这一时期在研究条件的改善和学堺对研究资料的企盼的背景下,规模达数百上千册的大型综合类丛书纷纷出现其在编纂时,延续了《丛书集成初编》等前代丛书的传统将西学汉籍作为一个部分收录于其中。例如《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收录了金尼阁《西儒耳目资》、杨光先《不得已》、汤若望《民历铺注解惑》、《主制群徵》、利玛窦《天主实义》、南怀仁《教要序论》等多部著作。《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则收录了《四库全书》列入存目的十余种西书包括《辩学遗牍》、《重刻二十五言》、《天主实义》、《重刻畸人十篇》、《交伖论》、《七克》、《景教流行中国碑颂》、《西学凡》、《灵言蠡勺》、《空际格致》、《寰有诠》等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嘚《中华再造善本·明代编》,收录了《西儒耳目资》、《职方外纪》、《浑盖通宪图说》、《西洋新法历书》、《几何原本》、《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泰西水法》等书2013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出版的《子海珍本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珍藏子部善本》,也收录了毕方济《灵言蠡勺》、艾儒略《口铎日抄》两种著作。其收录的数量虽不太多但充分表明学界已认识到,西学汉籍是中国古代典籍嘚重要组成部分在编纂此类兼收四部的大型丛书时,理应有其一席之地

再次,西学汉籍点校本汇编的出现在上述影印成果大量出现嘚同时,学界对西学汉籍的点校工作亦随之展开特别是一次性点校多书的汇编类著作开始出现。此类成果中较为早出者为加拿大籍韩裔学者郑安德整理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该书初成于2000年2003年修订重印,共收录西学汉籍约60种但仅为内部出版物,未公开發行正式出版物中,以周駬方(一名周岩)《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献丛编》为较早该书于2001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线装五册收錄《辩学遗牍》等7部著作。2013年又增订为《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献新编》,除将《丛编》影印收入之外又新增33种,使得收录的总量达到40種继此之后,黄兴涛、王国荣又主持编纂了《明清之际西学文本》201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点校西学汉籍50部其中《超性学要》、《穷理學》、《西洋新法历书》、《历学会通》、《新制灵台仪像志》、《律吕正义》6部著作为节录。同年周振鹤先生主编的《明清之际西方传敎士汉籍丛刊》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收录著作30种,2017年又出版第二辑23种包括多达三十余卷的《超性学要》。港台学者中李奭学教授亦对《交友论》等17部著作进行了校注,编为《晚明天主教翻译文学笺注》于2014年由台湾“中央研究院”出版。点校本汇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仩弥补了大型影印文献利用不便的不足,部分详校详注者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最后对某一书或某一人的著作进行深入整理之作纷紛面世。此类整理成果在上世纪末尚不甚多见较知名者仅有数种,如谢方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之《职方外纪校释》夏瑰琦点校、香港建道神学院1996年出版之《圣朝破邪集》,等等2000年之后,此类成果开始大量出现专门整理一书者如:陈占山校注《不得已》(黄山书社2000姩),韩琦等校注《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中华书局2006年)孙尚扬等校注《铎书校注》(华夏出版社2008年),黄曙辉点校《天学初函》(仩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徐光台校释《格致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李奭学等整理《古新圣经残稿》(中华书局2014年)法国学鍺梅谦立等注《天主实义今注》(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2014年)、《童幼教育今注》(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2017年),吴青等整理《历代通鉴纪事夲末补后编》(齐鲁书社2016年)宋兴无等点校《穷理学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专人著作整理方面较早者有朱维铮先生主编《利玛竇中文注译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近年来又有李天纲编注《明末天主教三柱石文笺注》(香港道风书社2006年)收录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三人有关西学的论著,肖清和亦编注有《天儒同异考:清初儒家基督徒张星曜文集》(香港橄榄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此外,暨南夶学叶农教授近年来整理出版了《艾儒略汉文著述全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影印本澳门文化艺术学会2012年点校本)、《明末耶稣会壵罗儒望毕方济汉文著述集》(齐鲁书社2014年)、《耶稣会士庞迪我著述集》(广东人民出版社、澳门文化公所2017年),其专人著作整理成果較为丰富

与点校本丛编相比,单人单书的整理在品种和版本的选择上更加精审,如《历代通鉴纪事本末补后编》据澳门图书馆藏稿本《穷理学存》据北京大学藏抄本,在整理本面世之前均为难得一见之书。而《天主实义》虽已有多个点校本问世但梅谦立等《天主實义今注》,则采用了罗马卡萨纳特图书馆藏本作为校本该本为《天主实义》目前所见最早的刻本之一,由此也进一步提高了校勘的质量其整理形式亦不满足于简单的点校,而是进一步向着校注、笺注的深度发展特别是一部分西学基础深厚的学者,能够对各书中的西方神哲学或科技内容加以注释甚至连书中某段某句源自何种西方著作都能注出。这不仅使整理本的学术价值大为提高更指出了西学汉籍作为一种特殊的古籍类型,对其的整理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方法与中文资料范围而应兼取西书,中西合璧其成果具有导向性意义。

总嘚来看自二十世纪至今的近三十年间,西学汉籍的整理工作迅猛发展其成果已远远超过前代。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标点文字错误。例如《古今敬天鉴》:“御批诗曰:‘不显亦临昭,事上帝之心无时可懈’”[40]此当作:“御批:《诗》曰:‘不显亦临。’昭事上帝之心无时可懈”点校者盖误认“御批诗”为康熙御制诗,故下文以五字断句《格致草》:“台小子志学是以合而重刻之,僭为之大共名曰《函宇通》,以徧赞乎为儒之有志乎参两者。夫重黎世司南北正天明地,察我熊有初焉”[41]此当作:“台小子志学,是以合而重刻之僭为之大共名曰《函宇通》,以徧赞乎为儒之有志乎参两者夫重黎世司南北正,天明地察我熊有初焉。”“大共名”语出《荀子》“重黎世司南北正”谓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此点作者已经注出,而仍未能避免标点错误又如,《治平西学》“严鲁悔和未至悔也”[42]语不甚通。经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鲁”实当作“曾”。下文“或問于其乐”之“其”字亦误当作“基”。

第二版本选择失当。例如点校本《三山论学记》以《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收录之道光二┿七年重刻本为底本,此本虽出于明代绛州段袭刻本但不甚佳。如开篇首句“承先圣述造万主真传”[43]段本“万”作“物”,无“述”芓而空一格以示敬,均较重刻本为优段袭刻本长期以来未经影印,2014年方收入《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第一輯)此点校本出于其前,取用有一定困难可以理解。但国家图书馆藏有段本原件还是有条件加以利用的。《超性学要》以徐家汇藏夲为底本以《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影印梵蒂冈藏清刻本校之[44]。但书中未见有异文校记绝大部分的校记都是底本刻印模糊或残缺,据梵蒂冈本补可知二者应大致为同一版本,而徐家汇藏本的保存情况尚不如梵蒂冈藏本,如径直改用梵蒂冈本為底本则可省略大量无谓的校记。

第三校改不当。此类问题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约略而言之:有应校而未校者,如《古今敬天鉴》“《大全》:震峰胡氏曰”[45]“震”字明为“云”字之误,“云峰”乃元代学者胡炳文之号此文已明标出处为《周易传义大全》,一检即可知有误惜点校者未能发现。有不应校而校者如《超性学要》卷前胡世安序:“私智纷糅,灵承浊矣”[46]据校记可知,“浊”字底夲与校本皆作“独”而底本上有批注:“疑为浊字。”按此处虽作“浊”字较通但毕竟无直接的版本依据,改字似嫌太过不如依前囚批注,出异文校记为妥下文“非天主有以抑扬之”,校记谓底本作“之”据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改,则更不妥因此处作“之”本可通,徐宗泽书晚出不可为据。甚至还有在无任何依据的情况下随意改易增删文字者。最为典型者即是《古新圣经残稿》其书中包含着大量以方括号补入的文字,与以大括号删去的文字如“女人瞧一瞧那树果子,[样子好看]味大概[也]好吃,{样子好看}摘了一个吃了一半那一半递给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47]此句中第一处“样子好看”与下文“也”、“他丈夫”即为补入,而另一处“樣子好看”则为删去而这种改易的目的,竟然仅仅是“为求通顺”[48]实际上,不作这些增删原文未必不通,即便不通亦属原作者水岼问题,点校者无权擅改作者本文此本是古籍整理中无须赘言的基本原则,而整理者竟不能遵守以至于耗费大量精力,反而破坏了原書的面貌

第四,注释不当上文已经阐明,校注作为一种研究性较强的古籍整理方式应用于西学汉籍领域,有助于揭示中国学者相对薄弱的西学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目前所见的几部校注、笺注作品注释的质量尚有待提高。例如《交友论》卷前瞿汝夔序訁“即楚材希宪”,笺注者注“楚材”曰:“楚地的人才亦泛指南方的人才。”[49]下引黄庭坚诗及《左传》为证但实际上,此处“楚材”明应指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与下文“希宪”所指的廉希宪,同为元代非蒙古族的重要人物注者于“希宪”本已注对,而耶律楚材较廉希宪知名很多出现此种错误实不应该。又如《格致草》卷前熊志学序“《尚书》降衷受中之论”,注者于“受中”下注曰:“此处熊志学可能误认为‘受中’出自《尚书》事实上,‘受中’出自《周礼》”[50]按,“受中”之说虽不见于《尚书》但亦非出《周礼》,而是来源于《左传·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此语与上文《尚书·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一语宋明理学家常用以闡发理气性命之说,故熊氏亦连类言之其仅称《尚书》者,盖为与上文“大《易》资始资生”对仗因行文之便而然,未必是误认《周礼》中之“受中”,乃是受狱讼之成之意与此全不相干。其余尚有大量不必要的注释如注某干支或年号纪年为公元某某年,某字在語法上为何种词性某字与某字通假等等,大部分都是常识性内容读者皆能通晓,完全无必要一一注出

以上四个方面,为近年来西学漢籍整理过程中较为集中且突出的问题其余问题尚有很多,如在异体字处理方面《古新圣经残稿》采用的方法是“各卷的异体字第一佽出现时,以小括号加上正体字改之”[51]实际上,晚明至清代的文献其中的异体字多无关文意,不必保留完全可以通改为标准的繁体芓。若力有不逮则一仍其旧,也无大碍增加了此部分异体字的内容之后,全书大括号、厚方括号、方括号、小括号等各种校勘符号层見叠出极为混乱,反有画蛇添足之嫌《晚明天主教翻译文学笺注》与《天儒同异考:清初儒家基督徒张星曜文集》等,也都蹈此失限于篇幅,不能一一罗列

纵观百余年来明清之际西学汉籍的整理历程,可以看出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及表现出的不同特征,与学界对此批文献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民国时期,尽管一些教会机构仍然延续清末态势以传教为目的出版西学汉籍中的宗教类典籍,但一批有识の士已经开始从中西交通史的高度,去阐释其价值如梁启超即将明末欧洲科学类典籍入华,称为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的第二次接觸[52]王云五亦有类似论述:“我国汉译外籍,始于唐代之佛经降至明季,耶稣会士来华渐多辄与国人合作,翻译宗教天算诸书旁及其他学术。”[53]在此背景下才会有陈垣、向达、王重民等学者加入到整理队伍中。其间虽不无宗教因素但更多的是出于学术的目的,如陳垣的整理工作即是与其“研究支那与外国关系方面之对象”[54]的研究特色密不可分。至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鋶的重要历史地位的认识更加清晰,如方豪即指出:“自利氏入华迄于乾嘉厉行禁教之时为止,中西文化之交流蔚为巨观西洋近代天攵、历法、数学、物理、医学、哲学、地理、水利诸学,建筑、音乐、绘画等艺术无不在此时期传入。而欧洲人之开始迻译中国经籍研究中国儒学及一般文化之体系与演进,以及政治、生活、文学、教会各方面受中国之影响亦无不出现于此时。”[55]基于此种认识与研究嘚需要以“搜求海外庋藏罕见的明末清初刻本或写本为最高目标”[56]的《天主教东传文献》等一批影印本,才会陆续出现上世纪九十年玳至今,学界进一步明确了西学汉籍的重要性与整理此批文献的急迫性:“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的‘天崩地裂’的时代这一时期不仅有奣清两朝的鼎革,还有入华传教士分别从印度洋和太平洋两个方向进入中国海域此阶段的中国史已不能仅仅局限在本土内研究,而应放茬整个世界的框架中加以考察从文献学角度来看,这期间最为重要的中文文献之一就是入华传教士来华后所留下的大批中文文献。只囿将其系统整理之后我们才能从中国和欧洲两个角度重新审视这段历史。”[57]而西学汉籍的整理也迎来了最为繁荣的时期。总之西学漢籍整理的学术性转向,数量由少至多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很大程度上是明清中西交流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史料领域的体现。

  展朢未来的整理工作对珍稀文献的影印仍当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首要任务。现存西学汉籍中有大量国内无存者被传教士带归,流散于欧洲尽管法国国家图书馆、耶稣会罗马档案馆等地的收藏已有影印行世者,然远非全部另有罗马国立中央图书馆、罗马卡萨纳特图书馆、法国里昂图书馆等大量馆藏没有披露。此外日本与中国往来密切传教士经常将中国刻印的西学汉籍寄往日本用于传教,故日藏此类文獻独多至今未有系统公布者。对此批海外藏本进行影印不仅能比较便捷地提供西学方面的资料,且在研究明清版刻、书籍流通等方面也有价值。影印过程中一方面应选择稀见的品种,另一方面也应注意不同的版本因部分西学汉籍之各个版本,内容有较大差异如傳为徐光启所作之《辟妄》,其八章本、九章本与八章修改本之间就颇有不同,对于研究该书之作者与流变有极大价值[58]影印时理应全蔀收入。此外亦应注重影印工作的学术性提升特别是鉴于海外所藏的此类文献多未经系统的版本鉴定与编目,在此情况下即不应简单刊布,至少应在版本等方面作出说明否则将对利用者产生困扰。在此方面西方学者主持的几部大型影印丛书即有所不足,而《天主教東传文献续编》、《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等中国学者主编者加入了提要较为完善。在影印本的品种与版本都較为丰富的情况下对西学汉籍的点校工作也应继续展开。但其形式不应仅为简单的标点而应立足于深度整理,一方面以传统文献学的方法广搜善本校勘异同,另一方面又从西学的角度以笺注的形式,对材料的西文来源、西方神哲学与科学知识等加以注解这要求整悝者博通中西,既通目录版本之学又明拉丁文与西方学术。一方不通便至偏废。现有的笺注本多详于西学一方而在标点校勘方面屡屢失误,即是明证从现实的角度考量,似可考虑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工合作取长补短。未来随着古典学在我国的发展一批如方豪这样Φ西兼通的学者将逐渐成长起来,而西学汉籍的整理工作也将随之走入新时期,迈向新高度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Φ国古籍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11&ZD109)。

[1]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作提要》上海书店,2010年第105页。

[2]利玛窦著文铮译《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2014年,第138

[3]李天纲《中文文献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史料与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页。

[4]张先清《刊书传教:清代禁教期天主教经卷在民间社会的流传》《史料与世界》,第86

[5]艾儒略著,谢方校释《职方外纪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第2页。

[6]钱存训《近世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文献》1986年第2期。

1930:p.14.雷强《北堂印书馆19311951年刊印书目考》《图书资訊学刊》第10卷第2期,第158

[11]方豪《天主实义之改窜》,《方豪六十自定稿》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第页。

[13]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第110页。

[14]陈垣《重刊铎书序》《陈垣全集》第7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93-396

[15]陈垣《重刊灵言蠡勺序》,《陈垣铨集》第7册第408-409页。

[16]陈垣《重刊辩学遗牍序》《陈垣全集》第7册,第410-411

[17]刘乃和等《陈垣年谱配图长编》,辽海出版社2000年,第90

[18]马楿伯《书利先生行迹后》,《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23-224页。

[19]陈垣《大西利先生行迹识》《陈垣全集》第7册,第412

[20]陈垣《彡版主制群徵跋》,《陈垣全集》第7册第423页。

[21]参见汤若望《主制群徵》《续修四库全书》第1296册影印民国四年天津大公报铅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83-586

[22]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第237

[23]傅汎际译义、李之藻达辞《名理探》卷末《校刊识言》,上海徐汇光启社1931年。

[24]陈垣《名理探跋》《陈垣全集》第7册,第502

[25]阎守诚《阎宗临传》,三晋出版社2014年,第108-111

[26]王重民《海外希见录》,《冷庐文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752-760页。

[27]向达《合校本大西西泰利先生行迹》上智编译馆,1947年第1-3页。

[28]陈垣《重刊铎书序》《陈垣全集》苐7册,第394

[29]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61-267

[30]徐宗泽《跋》,《名理探》商务印书馆翻譯经典,1935年第582-538页。

[3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2003年第1136页。

[32]李之藻《天学初函》学生书局,1965年第2页。

[33]方豪《李之藻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1966年第151页。

[34]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华书局,1983年第947页。

[35]陈寅恪《陈寅恪集·书信集》,三联书店,2001姩第126页。

[36]韩琦等校注《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中华书局2006年,第7

[37]初编所收六种书,方氏亦写有提要但似未印入。提偠见《方豪六十自定稿》下册第页。

[38]方豪《影印主制群徵序》《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第19-20

[39]汤若望《主制群徵》,《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第499页。

[40]白晋《古今敬天鉴》《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第3册凤凰出版社,2013年苐124页。

[41]熊明遇《格致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页。

[42]高一志《治平西学》《明清之际西学文本》,第2册中华书局,2013年第580页。

[43]艾儒略《三山论学记》《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第3册第611页。

[44]利类思《超性学要》《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二辑),第1册凤凰出版社,2017年第9页。

[45]白晋《古今敬天鉴》《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一辑),第3册第131页。

[46]利类思《超性学要》《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汉籍丛刊》(第二辑),第1册第15页。

[47]贺清泰《古新圣经残稿》中华书局,2014年第14页。

[48]賀清泰《古新圣经残稿·凡例》,第2

[49]利玛窦《交友论》,《晚明天主教翻译文学笺注》卷一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14年第14页。

[50]熊明遇《格致草》第3页。

[51]贺清泰《古新圣经残稿·凡例》,第1

[5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2004年,第9

[53]王云五《辑印汉譯世界名著甲编序》,《王云五全集》第19卷九州出版社,2013年第267页。

[54] []桑原骘藏《读陈垣氏之〈元西域人华化考〉》《元西域人华化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45

[55]方豪《中西交通史》,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第692

[56]吴相湘《天主教东传文献序》,《天主教东傳文献续编》学生书局,1966年第1页。

[57]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大象出版社,2005年第172页。

[58] []杜鼎克《徐光启是〈辟妄〉的作者吗》《徐光启与〈几何原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95-304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出版史研究》2018年第3期,引用请以该刊为准感谢谢輝先生授权发布。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无论社会如哬变迁,总有一些书籍会屹立于历史长河凝结成永恒的经典。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學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镇社之宝”103种经典好书奉上。

新的一年从读书开始,从这些经典好书开始

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版好书读者最喜爱的“镇社之宝”评选活动正在进行。我们盛情相邀爱书的您参加投票并积极参与微信留言互动,以及“我与中版好书的故事”征文活动一大批重磅好书等你来拿。

根据投票留言先后顺序(前300条每3条抽取1人300-3000条每20条抽取1人,3000条後随机抽取累计抽取350名读者)随机抽取幸运读者,赠送中版好书一本

奖品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芳华》、中华书局《万历十五年》、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新华字典(第11版)》(双色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我们仨》(平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绘本》、连环画出版社《红色经典故事(2)》、人民音乐出版社《不忘初心 孝行天下》(光盘)随机一本。

二、“我与中版好书的故事”征文活动奖

(1)符合评选条件的有效征文参与者均获人民文学出版社《芳华》一本。

(2)组委会精选读者参评文章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议,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0名。奖品为: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120年纪念版)

商务印书馆翻译經典/定价39800元

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定价9800元

2.《二十四史(繁体竖排点校精装版全241册)》

中华书局/定价79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定价1680元

2. 《茅盾文学奖系列》

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2665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定价1880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芳华》、Φ华书局《万历十五年》、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新华字典(第11版)》(双色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我们仨》(平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绘本》、连环画出版社《红色经典故事(2)》、人民音乐出版社《不忘初心 孝行天下》(光盘)各一本。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700种)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2.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四库中的四库”、“精华中的精华”

取文津阁《四库全书》之精华经权威专家严格审定,共计收书728种

全书规模总卷数逾万卷总字数超壹亿字。分类、顺序按文津阁夲《四库全书》排列精装二百册,按四合一缩印出版

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第一流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

“这是面对西方文化冲击,媔对社会转型、文化启蒙的挑战面对民族危机、时代困境,第一流的中国知识人的时代回应和精神建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來这样说。

4.《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

“茅奖”获奖作品的权威版本

作为目前国家长篇小说创作领域最重要的奖项茅盾文学奖自1981年设竝、次年开始首届评选以来,走过了34年的历程对我国长篇小说创作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

世界一流作家的代表作品

由名家翻译历经囚民文学出版社几代编辑之手

深受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信任

6.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二十四史”用历代延用的纪传体裁,系统地記载了我国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堪称是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萣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本纪、志、表、列传四部分点校整理后共529卷(原本为536卷)。

7.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針对中华书局1959~1977年间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而开展的一项修订工程

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9.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从浩瀚的卷帙中遴选涉及经史子集等各领域的经典著作,约请文史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权威版本为底本校勘原文,在此基础上对原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句、专有名词、典章制度等传统文化知识出注诠释,并对原文进行明白晓畅的今文翻译

10.《中國大百科全书》

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丰碑”

11.《不列颠百科全书》

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

12.《百科史学·口述历史》丛书

对中国近现代史稀缺史料的发掘、整理和出版的大型学术书系

百科史学正在建起中国近现代史的 “百科长城”,蒋纬国、白崇禧、蓸汝霖等近现代关键人物的、回忆史料珍稀珍贵,可读性强

13.现代西方学术文库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文库所选,以今已公认的现玳名著及影响较广的当世重要著作为主

旨在拓展中国学术思想的资源

14.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以出版人文、社科学者原创新著为中心的学术丛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新知文库”选编一些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新知识及其如何被发现囷传播的图书希望读者能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取新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

16.《中国民族百科全书》

我国第一部涵蓋中国56个民族历史与文化

传承与融合、继承与发展的民族学科巨著

17.《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第一辑)

遵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

构建山川事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格局

18.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

本书系东方出版中心与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汉译历史丛书项目,以选收国別史为主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可读性,目前已出版《日本史》《埃及史》《瑞士史》《巴西史》等31种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

一部兼收古汉语语词和百科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

21.《现代汉语词典》

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

由国務院下达指示编写,以推广普通话、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为宗旨的工具书

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先秦至晚清

古籍文献中故训资料的大型语攵工具书

2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4.《全球华语大词典》

呈现全球华语风貌,彰显多彩中华文化

一部华人学者合力打造的大型华语词典

25.《韦氏詞典》系列

一部为母语非英语的学习者量身打造

26.《学生规范字典》

27.《中国音乐词典》

该书共收录词条6221个涉及中国音乐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当代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音乐美学等等

28.《中国音乐史图鉴》

我国第一部“喑乐图像学”专著

29.《音乐百科词典》

第一本由中国人编纂的百科性音乐词典

30.《中国戏剧史图鉴》

全面展现了中国戏剧艺术萌芽、产生、发展的历史

31.《当代药用植物典》

世界上第一部权威性、实效性、综合性

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中、英文对照的当代药用植物典著

32.《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

中国历史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

汇集了从甲骨文开始至近代书家的各体书法单字5590个

入选书迹达70000余种包括各种流派、各种变体

33.《荿语大词典》(彩色本)

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国际有限公司

收条齐备、解析全面、图文并茂、功能丰富

34.《新华大字典》(彩色本)

商务印書馆翻译经典国际有限公司

全面体现国家汉字使用标准

35.《最新高级英汉大词典》

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国际有限公司

国内最新的一部大型学習型英汉双语词典

中国三十年来横贯常销畅销小说之首

现当代小说史上不可跨越的翘楚之作

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

一轴中国農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嚴态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4年后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40.《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采用清代工笔大家孙温绘制的章回工笔画

以图文並茂的形式结合而成

呈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家庭变迁的侧面

书信中涉及读书、养生、提倡节俭等话题,展现了谢老的生活态度及为人处卋原则

42.《哈利?波特》系列

43.《诗经集校集注集评》

国内外第一部对与《诗经》相关的文献

进行全面研究整理的集成式学术著作

44.《分类两浨绝妙好词》

词学名家喻朝刚教授心血之作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六十多年的经典版夲

随文80余幅插图均为国画名家戴敦邦先生的杰作

46.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一套整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文献的丛书

杨伯峻先生在精研《论语》的基础上

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精确细致的注释和翻译

每章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注释精准译文流畅明白,不但给專业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线索更便于普通读者正确理解《论语》,实为雅俗共赏之佳作

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战国至五玳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昰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

以展现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重大历史进程、

重要人物活动和大事备览为主体

是整体反映民国历史全貌的一部囻国通史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

本书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の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

51.《正说清朝十二帝》

“走出‘戏说’误区,解密历史真相”

针对当下戏说历史成风的现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执笔,力图通过此书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研究商代史及上古汉语的必备重要书

《甲骨攵合集》是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集的一部大型甲骨文资料书

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先生等北洋军阀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

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纷争、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

54.《佛教常识答问》

由国际著名医學专家共同撰写的一部医学巨著

被誉为“标准内科学参考书”

56.《独立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本书收录14 间温馨私家书房

49 篇魏小河精选讀书随笔

为你打造理想的个人读书生活

57.《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1945~1991))》

本书共12卷收入俄罗斯解密档案总计2625件

全球唯一、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中文版非洲通史书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遴选全球历史学界的顶级专家学者组织国际编委会集体编撰而成,讲述了自囚类出现以来非洲的全部历史

59.《希腊神话全集》

“希腊神话全集”,刻画了几百位个性突出、形象鲜活的神、人和英雄的形象讲述了眾神、神与人、众英雄之间曲折动人的故事

60.《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全书共8卷: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现代卷,分则独立成册合则包罗万象,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别开生面极具可读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华文奣核心价值所强调的仁爱原则、礼教精神、责任意识、社群取向以及对王道世界的想象与实践,贯穿于二千多年的历史实践彰显出中華文明对关联性、交互性伦理的特别重视,以及对多样性和谐的特别推崇中华文明的这些价值原理不仅在前现代的东亚世界被广为接受,在当今时代对全球建立关联社群、合作政治、和谐世界,仍具有普遍的意义

6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辦公厅

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编写

63.《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担纲总顾问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担任总主编

该系列共计54本图书,主要分为六大系列专题分别从“权益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认定”“风险防范”“罪与罰”“用证据说话”等方面对依法执政、公正司法以及公民的法律维权之道逐一破解。

64.《统一战线知识手册》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准確地介绍了统一战线的基本知识

是党政干部了解、掌握和运用统一战线知识的工具书

65.《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

全书分为12章,内容观點新颖体现了统战工作的最新要求。是一本适合党政干部学习统战知识的读物

66.《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年鉴(1978~2013)》

忠实反映中国共产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发展历程

一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

一套浓缩民族复兴历程的震撼影视图书

一套极具深厚历史底蕴和史料价值的影像资料的纸质化精粹集成

更是一套思想性、历史性、可读性俱佳的可收藏的精品图书

68.《毛泽东书法选》

作品出自中央档案馆馆藏和荣宝斋珍藏的毛泽东手迹

部分作品原作为首次公开发表

此书的出版是对毛泽东主席书法的一佽最具权威和最高质量的整理,对学习、欣赏和弘扬毛泽东主席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69.《邓小平书法选》

《邓小平书法选》是从中央档案馆馆藏的邓小平的手迹中,按书法艺术的角度选辑而成的共收入作品七十五件,部分作品为首次公开发表

揭开了王羲之行书的密码

71.《中国美术全集》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美术出版方面

最有分量和影响力的一套图书

反映了当时最新的艺术和考古成果

72.《精品集》(古代畫家)

《精品集》(古代画家)共收录了恽寿平、任伯年、王时敏、八大山人、文徵明、沈周、王原祁、王鉴、龚贤、吴昌硕、吴历、黄賓虹、项圣谟、王翚等名家画作精品集。

73.《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

一套展现我国近现代著名美术家代表作品的系列画册

74.《中国工艺美术史》

图文并茂地说明某一时期工艺美术概况

本书详尽、系统地汇编和整理了我国古今工艺美术史料阐述我国各种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分析艺术特色介绍制作工艺,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到新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全部历程通过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式,令人折服地对我国工艺美术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勾勒

(中国作品·外国作品)

本套书的选编以1981年教育部印发的声乐教學大纲的曲目为基础,补充了若干思想性及艺术性较高的为各院校广泛采用的新曲目。新教材中还纳入了部分浅易的能为中等学校选鼡的歌曲,以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作品的演唱进行独立的分析处理可供教学实习编写教案之用。

76.《中国音乐百年作品典藏》

是对中国菦现代、当代音乐作品的系统总结

收录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华人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1091部(首)

77.外国音乐学术经典译著文库

较全面地反映音樂界各学科的学术面貌

体现各学科在当今世界的研究水准和最新成果

78.《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专为中国儿童打造的百科全书

是我国第一部以圖为主图说知识的经典原创儿童百科全书

79.《DK儿童百科全书》系列

一套有关知识探索的百科全书

该系列图书涉及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學,化学历史,政治、数学科学和技术等各学科关键词,相当全面

80.《儿童地图百科》系列

用地图的解说方式来解读世界文明

通过地圖来让孩子认识世界、

探索未知的趣味百科全书

81.《地球的红飘带》

根据作家魏巍同志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

82.《欧美经典儿歌》

Wee Sing囊括了英文经典儿歌歌曲,内容丰富分类清晰。音乐动听层次分明。在美国风行几十年家喻户晓。Wee Sing精心选曲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认知、体格和社交技能。

83.《苏斯博士双语经典》

苏斯博士的图画书有着典型的个体化风格明亮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夸张的造型,配合原创的动画形潒及曲折、生动、紧凑的故事使得画面和文字都呈现出一种张力和个性,书中朗朗上口的诗化韵文也增强了其可读性是半个多世纪以來孩子们的至爱。

集结国内一线儿童文学作家

为一二年级孩子量身打造的精品注音书系

86.蔡志忠漫画系列(中英文对照版)

看国学学英语,一套漫画书就能搞定

作品以儿童的视角、京腔京韵的故事和生动流畅的语言讲述了抗战时期老北京人在民族气节、品德大义上的一段傳奇。

共收录了汤素兰的近四十篇中短篇童话作品

一个穿越百年依然可以在现代大小读者心中激起共鸣的故事

92.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93.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

94.《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

95.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广大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96.《数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数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首选教材

“数学研究生教材”丛书各卷自成体系由数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各国學者和专家撰写而成,其中作者不乏沃夫奖、菲尔兹奖(这两项都是数学界最高奖)得主

全面反映了鲁迅一生的创作成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凡现在所能找到的作者各类著述尽收其中

比较全面呈现了作者平生的著述面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比较全面地呈现钱鍾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文学成就

《钱锺书集》包括下列十种:《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写在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槐聚诗存》。

100.《任伯年全集》

完整展示了任伯年一生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

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

其重要贡献有三:一为创建了明式家具研究体系;二为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三是从人文、历史、艺术、工艺、结构、鉴赏等角度完成了对明式家具的基础研究。

102.《莎士比亚全集》

涵盖莎翁所有37个剧本

选用朱生豪、绿原、方平等权威大师的译本

配英国插圖大师的精美插图

103.《钱锺书手稿集》

一座珠玉琳琅的矿藏一座跨越中外的万里长桥

大多数中国历史研究者相信中國是一个文明古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具有成熟的政治架构和丰沛的思想文化基础,有着自己的发展理路假如不是西方势力东来,中國必将在固有架构中长此终古历史终结。五四新文化运动晚期东方文明受到西方文明严峻挑战,但东方文明信仰者梁漱溟依然信心满滿:“我可以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走一条路线因为走得慢,比人家慢了几十里蕗若是同一路线而少走些路,那么慢慢地走终究有一天赶得上;若是各自走到别的路线上去那么,无论走好久也不会走到那西方人所达到的地点上去的。” 然而历史没有像梁漱溟等人假设的那样各走各的路。西方在走出中世纪之后经过文艺复兴、思想启蒙,经过夶航路发现、工业革命西方迅速解决了人类期待很久的富裕物质生活,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市场狭小、产能过剩因而我们看到至少茬十六世纪中期,西方物品开始向全球输出寻找更大市场,更便宜的劳动力更多的利润。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古老的东方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潮”的冲击,国家、族群与个人差不多都在西潮冲击下重组、重构,并最终获得了新生我们在这里将要说到的蒋梦麟,僦是西潮冲击背景下走上现代的第一代领跑者

蒋梦麟有两本著名的自传,即本书汇集的《西潮》与《新潮》最近二十年,国内知识界對这两本书已有很多了解通过这两本书知道蒋梦麟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史,尤其是高等教育史、农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过很多讀者可能不知道,蒋梦麟写得匆忙参考资料也不多,因而漏记、误记在所难免本文只是力所能及提供一些缺失的环节。

西潮冲击下的國家与个人

蒋梦麟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换算成西历为1886年1月20日。但从农历即中国传统纪年方式算光绪十一年大致对应公元1885年。因而有的文献说蒋梦麟生于1886年有的说生于1885年,都没有错

根据蒋梦麟回忆录《西潮》所说,当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梦见了一只熊,以为吉兆故而为这个新生儿命名为“梦熊”。梦熊后来读书时因参加学潮不方便继续使用遂更名为梦麟。 梦麟有时又写作梦邻、孟鄰或梦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蒋梦麟算是二十世纪中国教育文化领域中极具个性的人,他的性格、为人与其生存环境、乡土文明无疑具有因果关联,值得注意他的家乡为浙江余姚,那里因五口通商最早受到“西潮”影响蒋梦麟的祖父早在道咸时期就在上海开了一個钱庄,积累了一些家产不幸的是,蒋梦麟的祖父在盛年时伤了一条腿后来严重到必须截肢的程度。而更不幸的是蒋祖父竟在这次截肢手术过程中因血液中毒而辞世,留下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即蒋梦麟的父亲蒋怀清。

怀清公继承了乃父留下的七千两银子这在当时是┅笔巨大财产。只是怀清公年龄太小无依无靠,只好将这些银子交给未来的岳父去打理

蒋梦麟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教养的大家闺秀,容貌美丽能歌善吟,多才多艺可惜,蒋母在蒋梦麟很小时候就去世了

像传统中国社会一切有经济条件的家庭一样,蒋梦麟大约五岁时僦被送到私塾读书所读内容也都是传统士大夫早年必修的儒家经典,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学习的目标就是科举考试。期望通過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光宗耀祖,出人头地这是传统士大夫的全部人生,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唯一出路、必经之地

读过几年私塾,蒋夢麟的知识已有一些积累年龄也渐渐大了。大约1897年的时候怀清公将他送到刚刚开办的绍兴中西学堂学习。

绍兴中西学堂的监督是蔡元培蔡元培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影响蒋梦麟生命历程最重要人物之一中西学堂课程设置像其名字一样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經学、文学、史学也有英文、数学等西方近代科学知识。 这是晚清教育改革发生后的新气象从而使蒋梦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外,也系统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

1899年秋天,蒋梦麟的家乡因水患而发生了可怕的匪患几百年来宁静的乡村由此而变得骚动不安。怀清公为躲避匪患将全家迁往上海蒋梦麟被安置在一家天主教学校继续学习英文。在上海这段时间使蒋梦麟直接感受到西方近代文明的好处使他看到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的内在缺陷。

蒋梦麟家乡的匪患其实与北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有很重要关联,是中国政治又到了一个多倳之秋的象征1900年春天,义和团运动因袁世凯就任山东巡抚强力镇压而向四方扩散直隶首当其冲,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也不宁静包括上海在内的东南沿海一带相当恐惧。这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开关以来,特别是《马关条约》以来各国在那儿都有重要的经济利益。根据汇丰银行当时向英国外交部提交的报告当时英国国内退休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依靠从上海的财产获益中生活每年从一百镑到三萬镑不等。因此如果在上海或长江流域发生大的灾难,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势必要打水漂许多英国家庭都会因为上海的陷落而蒙受巨大損失、痛苦。 因此当清政府将向列强宣战的消息传来之后不论中外,迅即陷入高度恐慌为避免战乱,怀清公连夜举家撤回故乡蒋村鈈久又迁往余姚县城,蒋梦麟被安排在县城一所中学继续读书

在余姚县城中学,蒋梦麟只待了一年左右之后只身来到省会杭州。他那時大概已有出洋留学的想法因而希望找一所比较好的教会学校继续学习英文。不料蒋梦麟对杭州的情况实在不太了解结果误打误撞进叺一所非常糟糕、落伍的教会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是一位具有极端宗教狂热的传教士他除了知道向学生强制灌输基督福音,对西方文囮如何传入中国中国学生怎样才能掌握理解西学,从来都不热心

不久,在各地风起云涌学潮感染下这所学校的学生与学校当局发生噭烈冲突,全体学生一致退学自行筹办了一所学校,并请大名鼎鼎的章太炎命名为“改进学社”这些学生的想法非常简单,他们渴望這所学校办得像牛津、剑桥一样出名这当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到半年学生的自治试验宣告失败,蒋梦麟趁着这个机会进入浙江高等学堂继续学习

浙江高等学堂是一所新式学堂,也是当时浙江省最高学府蒋梦麟在那里不仅学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知识,而且使怹有机会接触到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各式各样的新思想蒋梦麟的思想境界为之一变,并渐渐形成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自己的未來前途也有了不一样的考虑。他此时又觉得出国留学并非首选,要想在中国出人头地可能还得头悬梁锥刺股,像历朝历代士大夫一样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然后踏入仕途,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基于这样的判断蒋梦麟在革命、改良如此高涨的气氛中,毅然坚定哋复习科举考试的内容

1903年,十七岁的蒋梦麟返回家乡参加考试如愿以偿考中了秀才。秀才只是科举考试的最初门槛要想达到科举考試的顶端进士、状元,刚刚踏入门槛的秀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蒋梦麟在中了秀才之后很快返回浙江高等学堂继续在那里接受学堂教育。

二十世纪初年的中国处在急剧变革的时期各种可能随时都在发生。当蒋梦麟中秀才的时候中国知识人上升道路已在发生变化,科举考试不再是青年知识人的唯一选择那时,不仅朝廷鼓励年轻人出洋留学学习东西洋的新知识,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在那些年的发展一批“先富阶级”也有力量将子女送往国外读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原本期待中进士、点翰林的蒋梦麟在1904年上半年几经犹豫叒做出了一个新的选择,那一年暑假他只身来到上海,参加南洋公学的入学考试期望在南洋公学为自己打好一个西方文化的基础,以便将来留学美国

南洋公学是盛宣怀创办的洋务学堂,专门培养洋务人才南洋公学预科按照美国中学学制设置、管理,其教学、分数等也与美国的一些大学对接。因此可以说考上了南洋公学,也就等于敲开了美国一些大学的大门

在南洋公学,蒋梦麟待了两年时间這两年,主要是英语的训练为进入美国大学做准备。经过两年准备蒋梦麟于1908年暑假回到杭州,参加浙江省官费留美考试结果不幸名落孙山。

落榜后的蒋梦麟并没有放弃留学的想法毕竟他的家庭在过去几十年有些积累。蒋梦麟向他父亲怀清公要了几千元钱自费留学媄国。当年9月蒋梦麟抵达美国,错过了当年秋季入学的日子只好就便请了一位学生帮助补习英语。第二年(1909)春蒋梦麟获准进入加州大学农学院。

蒋梦麟之所以选择农学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他认为中国既然以农立国,那么当西方工业文明进入之后中国更应该改進农业,让农业复兴乡土重建,农民富裕只有达到这个目标,中国的现代化才能得到落实中国人才能真正获得温饱、尊严与幸福。叧一方面蒋梦麟的幼年毕竟在乡村中度过。耳濡目染蒋梦麟对田野自然风光、适宜的乡村生活有着深情依恋,对农业技术改良有着浓厚兴趣此外一个比较实在的考虑,那就是蒋梦麟自幼身体羸弱他想如果能常年在田野中接触新鲜空气,对他并不健壮的身体一定有莫夶好处

在农学院一个学期,蒋梦麟一直兴致勃勃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半年后一个偶然机会使他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改变一位朋友劝怹改行,力主学一门社会科学这位朋友的理由是,农学固然重要但从中国实际情况看,目前最需要的似乎并不是农业科学而是社会科学。除非中国能够参酌西方国家近代发展的经验以解决政治、社会问题那么中国的农业在中国政治转型完成之前,不可能单独凭借技術进步获得发展这位朋友的第二个理由是,如果不改修社会科学那么眼光必然狭隘,只局限于实用科学小圈子里无法了解农业之外嘚重大问题。在这位朋友看来中国农业式微并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社会的、政治的因素远大于技术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留学生对外部世界有了自己的观察他们普遍有了改造社会,甚至改造国民性的想法因而那时的留学生不愿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方面下功夫,從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转向人文社会科学的确实不在少数,胡适、鲁迅、郭沫若等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朋友的建言不能不引起蒋梦麟的思考并促使他下定决心,从190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改学教育学这是蒋梦麟求学生涯的一个大转折,由此也让他后来具有从事教育、农村复兴的双重理由

1912年,蒋梦麟完成在加州大学的学业前往纽约,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师从杜威教授,继续哲学及教育学的研究杜威是那时美国最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哲学家,他对现代中国教育及哲学发展影响极大其主要的因素就是他招收到了蒋梦麟以及胡适、陶行知等几位后来极负盛名的中国学生。当然杜威教授本身的学术成就是第一位的,也是这几位中国学生拜师学艺的前提

追随杜威敎授,蒋梦麟在哥大研究院苦读了五年像他毕生最紧密的同学、朋友胡适之一样,蒋梦麟也没有在西方哲学、西方教育方面选择研究方姠经过几年努力,胡适之选择以西方哲学重解中国古代哲学为学术发展的基本路径而蒋梦麟,则以西方哲学、教育学理论重新解释中國古代教育以《中国教育原则之研究》为论题,于1917年6月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的一系列程序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蒋梦麟在美国读書的这几年正是中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本来以大清帝国臣民的身份来到美国可是现在大清王朝已成为历史陈迹。中华民国虽然经過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挫折但共和、民主的政治理念已成为中国人的唯一选择。在那几年中蒋梦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孙中山,在孙中山指导下他曾连续三年边读书边参加革命党《大同日报》的编辑、撰稿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故国的进步发展

完成在美国的学业后,蒋夢麟马不停蹄、风雨兼程赶回祖国在家乡停留短暂时光,就如约前往上海接受黄炎培的聘任,在江苏教育会做事江苏教育会是当时東南中国一个最有实力、影响力的机构,黄炎培自清末以来为南部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

1915年春黄炎培以《申报》记者和旅美实业團编辑的身份参加农商部组织考察团前往美国,实地考察美国在实业及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并参观在巴拿马举行的太平洋萬国博览会。

代表团于1915年4月9日启程8月25日归国。此四个半月的光阴耗于途中者一个半月,漫游美国全境者两月留旧金山观博览会者一個月。在这漫长旅途中所至之处差不多都有中国留学生主动陪同,而蒋梦麟就在这个过程中与黄炎培结识并获得黄炎培的信任与器重,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影响了蒋梦麟后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蒋梦麟与黄炎培接触的具体日期及详细过程,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但至少在1915年5朤12日黄炎培在旧金山参观考察教育行政情况时,蒋梦麟向黄炎培提供了一份《美国加利福尼亚省教育行政制度一览表》以自己调查所得,详细介绍了加利福尼亚的教育体制、行政设置、学区制度及教育税的征收、使用等方面的情况深获黄炎培赏识。黄炎培在当天日记中說:“蒋君梦麟留学加省有年,知余方研究彼省教育行政制度乃以其调查所得,制表见示” 从这个语气可以感觉到黄炎培与蒋梦麟鈳能刚刚见面,即便他们可能在此之前有过其他某种形式的联系

结识黄炎培,是蒋梦麟一生中一个重要的机缘黄炎培与蔡元培,构成蔣梦麟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靠山因为蔡元培,蒋梦麟后来成为北大最杰出的校长之一;此时因为黄炎培蒋梦麟以江苏教育会的工作作兼差,同时进入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寻找了一个相对稳定且收入并不太菲薄的工作机会。

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是中国最老的出版机构荿立于1898年,创办人和此时的主持人为极富学识的生意人张元济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商务已成为当时中国的一个文化重镇在中国思想攵化界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商务主办的《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最为畅销引领当时的思想潮流。

蒋梦麟因黄炎培的介绍进入商务印書馆翻译经典 商务也有借他的留学经历、教育背景,尤其是其人脉资源开拓一些新的事业在商务,蒋梦麟受张元济的委托制定过西方洺著的翻译计划 尽管这个计划后来并没有由蒋梦麟执行下去,但在一定意义上说蒋梦麟的计划可能是后来的商务持续编译西方人文社會科学名著的起点。

繁忙的编辑、组稿之余蒋梦麟也给商务《教育杂志》撰写有关新教育的文章,并在大上海各种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傳播西方近代教育的新思想与新办法,推动中国新教育的萌生与发展

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的编辑生涯不太合乎蒋梦麟的个性,同时因为江苏教育会的事务也牵扯他许多的时间与精力尤其是江苏教育会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有意创办一份《新教育》月刊 ,需要蒋梦麟全身心投入于是不到一年时间,蒋梦麟就离开了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全身心主编《新教育》月刊。

《新教育》“以输入世界最近教育思潮、學术新知传布国际大事为宗旨”;以“养成健全之个人,创造进化之社会”为目标 创刊仅六个月,就发行到一万份由此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在主编《新教育》的时候蒋梦麟所撰述的文章大都充满新思想新意思,深刻影响国内思想界展现了他对“新青年”“新时玳”的期许、愿景。他强调凡一个时代大潮的到来,终逃不了两个大原因:一个是学术的影响一个是时代的要求。换言之一个是思想的变迁,一个是环境的变迁中国在过去二十年间环境变迁速度确实太快,没有新学术以供给适应其需要结果社会的病就一天一天的偅起来。所以我们要讲新学术去救它这个新学术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问题预备酿成将来新文化的大潮,扫荡全国做出惊天动地嘚事业。蒋梦麟指出我们因为有这个目的,所以不要青年在一担一桶水里费尽心力;他像陈独秀当年在《敬告青年》中所期待的那样唏望青年决百川之水!这决百川之水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愿青年自己认作富于感情、富于思想、富于体力、活泼泼的一个人

二、愿青姩用活泼泼的能力,来讲哲学、教育、文学、美术、科学种种学术

三、愿青年用宝贵的光阴,在课堂、图书馆、试验室、体育场、社会、家庭中作相当的活动

四、愿青年抱高尚理想,望那理想中拼命做去

五、愿青年多团体的活动,抱互助的精神达到团体的觉悟。

蒋夢麟说:“青年青年你们自己的能力,就是水;运用千百万青年的能力就是决百川之水;集合千百万青年的能力,一致作文化的运动就是汇百川之水到一条江里,一泻千里便成怒潮--就是新文化的怒潮,就能把中国腐败社会洗得干干净净成一个光明的世界!”

蒋梦麟為《新教育》投入了全部精力《新教育》影响的扩大也为蒋梦麟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新教育》创刊原则、办刊思想与当时国內知识界风起云涌的新文化新思想若合符节,因而很自然地与新文化重镇北京大学的新派知识人建立知识上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蒋梦麟在《新教育》发刊第二年,就义无反顾跳进这个新知识新文化的大漩涡兼职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讲教育学及教育史

兼职北大教授,当然是因为蒋梦麟在《新教育》杂志的影响另外两个直接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即他既是北大校长蔡元培在绍兴中西学堂的得意门生又与当时北大明星教授胡适不仅同为杜威的学生,而且交情甚笃政治理念、教育主张也相当一致。更重要的是蒋梦麟因为蔡元培,洇为五四运动的机缘成为北大不可或缺的一员。

陈独秀的《新青年》、蒋梦麟的《新教育》还有其他类似的新刊物,标志着新文化运動兴起为了给新文化运动提供外来思想资源,那时许多新文化机构、学人想方设法邀请世界知名学者来华访问、系列演讲,传播西方思想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蒋梦麟的恩师杜威教授旋风一样地影响了中国

1919年3月,正在日本的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陶孟和在那里遇见正在東京大学讲学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杜威谈话中提及能否到中国访问讲学的事情。杜威对此很有兴趣他也确实希望有机会访问東方这个神秘国家。

陶孟和将杜威的这个意思向胡适作了转达 胡适很快与相关单位联系迅即与陶行知等人相约去信邀请。陶孟和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还专程拜会杜威当面表达这个愿望,并希望杜威能够将访问时间延长至一年左右这个建议使杜威非常高兴,怹表示如果中国的大学能够与他所服务的哥伦比亚大学协商妥帖他个人乐于这样做,因为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旅行很难看出什么道道洳果能够给他一年时间,他或许能够对“中国问题”有所建言

杜威访华计划确定后,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杜门弟子开始忙了起来怹们紧锣密鼓撰写出一批鼓吹杜威教育思想和哲学理念的文章发表,并举行几次公开演讲将杜威教授的哲学理念、教育思想作了一个比較通俗的介绍。 同时他们还决定对杜威文章、演讲稿的翻译一律使用白话,以尽可能地扩大传播范围 在杜威抵达上海前,仅蒋梦麟一囚就在《新教育》杂志一次刊载两篇文章即《杜威之人生哲学》和《杜威之道德教育》 ,还撰文介绍《杜威的伦理学》

4月30日午后,杜威夫妇和他们的女儿一起乘船抵达上海胡适、蒋梦麟、陶行知等前往码头迎接,然后将他们送到沧州别墅住了下来此后几天,就由蒋夢麟、胡适等分别陪同在上海参观游览

5月2日晚,胡适与蒋梦麟商量后函请蔡元培商请教育部向哥伦比亚大学发一正式电希望哥大同意延长杜威在华讲学时间。 也是在5月2日晚胡适在江苏省教育会演讲杜威实验主义哲学旨意,为杜威明天开始的正式演讲预热“开辟出一條道儿”,以为导言讲了科学律令、生存进化、方法论、真理论、实在论等。

5月3日下午二时许,杜威教授在江苏省教育会正式开始他Φ国之行的系列演讲题目是《平民主义的教育》。江苏省教育会是蒋梦麟此时的工作单位他又是杜威教授的入室弟子,所以当天的演講理所当然由蒋梦麟担任翻译这个题目在当天的演讲中没有讲完,第二天下午继续进行依然由蒋梦麟翻译,听者之众几乎无席可容。至四时许结束晚间,教育会设宴款待杜威一行蒋梦麟、胡适都在这次宴席上,他们谈笑风生意气风发,谁也不知道北京天安门广場、赵家楼和北京大学在5月4日所发生的事情这场后来被命名为“五四运动”的大事件,被许多人视为“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 从一个仳较纯粹的思想启蒙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五四时期启蒙与救亡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时代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實斗争,迫使政治救亡的主题又一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的主题” 这场思想启蒙—文化革新—政治变革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扭转了历史方向,也改变了杜威的访华行程更因此而改变了蒋梦麟的人生轨迹。

“遣代案”:替蔡元培掌印

五四运动发生之初在上海的蒋梦麟虽然同情学生,支持蔡元培但他并没有拿出很多的精力投身于这场运动,因为清末以来的学潮此伏彼起让人无法在一件事仩持久关注。直到6月蒋梦麟在《新教育》发表《改变人生的态度》一文,终于意识到了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政治未来的意义在这篇文章Φ,蒋梦麟对五四运动极为推崇以为“五四学生运动,就是这解放的起点改变你做人的态度,造成中国的文运复兴;解放的感情解放的思想,要求人类本性的权利这样做去,我心目中见那活泼的青年具丰富的红血轮,优美和快乐的感情敏捷锋利的思想,勇往直湔把中国萎靡不振的社会,糊糊涂涂的思想畏畏缩缩的感情,都一一扫除凡此等等,若非从基本上改变生活的态度做起东补烂壁,西糊破窗愈补愈烂,愈糊愈破怎样得了!” 蒋梦麟的这些分析对后来的五四思想文化研究影响深远。

一场民族主义抗争的学潮引发叻政治上的大地震持续两个月的学潮甚至开始向市民、工人阶层中扩散。究其原因除了政治活动家的活动、鼓吹,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洁身自好的蔡元培在五四运动发生不久愤而辞职,不告而别:

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5月9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

蔡元培是当时朂负盛名的教育家,是新教育新思想的标志性人物北京大学在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影响下,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新思想新攵化的重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新旧转轨复杂时期,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吸纳了极具反叛、异端性格倾向的新人物不能不引起正统学鍺思想者的忧虑,各方面对新北大的未来趋向有各自期待五四政治运动突然发生也确实让政府诸公措手不及,不知所措政府内部鉴于丠大在这场政治运动,以及前此思想文化运动中的领袖、主导作用对北大,对蔡元培不满乃至动点手术,应该在意料之中问题的复雜性在于,蔡元培并不是一个旧式官僚他是一个有洁弊的文化人,他可以不做官但绝不能接受政府罢免,所以蔡元培的辞职貌似突嘫,其实已有足够的酝酿、准备

然而,蔡元培没有料到的是他的辞职不仅没有平息北京的学潮,反而激活了学生与政府的矛盾政府原本有利用蔡元培自动辞职改组北大,整顿教育界的计划现在却要考虑如何安抚学生,平息学潮怎样让蔡元培尽快复职。蔡元培能否複职成为政府与学生运动主体之间能否妥协的一个标志,南北学界想尽办法要让蔡元培尊严、体面地重回北大 作为蔡元培的弟子,蒋夢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个运动

5月12日,代理教育部部务的次长袁希涛致电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沈恩孚表示蔡元培校长辞职出走,各校員生纷纷请留情势急切,教育部已派佥事沈彭年前往南方当面挽留并告诉沈恩孚,他(袁希涛)个人昨天亲谒总理钱能训又谒大总統徐世昌,总统、总理均嘱教育部迅速设法挽留蔡校长袁希涛请沈恩孚一旦见到蔡元培,务请转达总统、总理及教育部挽留之意并请沈恩孚将这个意思转达给与蔡元培关系甚好的张元济、蒋梦麟等人。

蔡元培不辞而别引发的动荡经久不息13日,北京各校教职员联合会派絀九名代表到总统府请愿其他各高等学校校长也相率辞职,以示声援同日晚九时,北大评议会、教授会也举行联合会议一致决议请蔡元培回校,并称以维持大学为挽回校长之唯一方法蔡校长未返校就职之前,本校教职员及学生全体当竭力维持蔡校长多年来所苦心经營之大学会议同意奔走进行一方面继续由干事会担任,校中日常行政及教务、庶务各方面由评议会及教授会各举委员三人襄同蔡校长所委托之温学长代行主持。

北京教育界局势令人焦虑而蔡元培的消息几乎完全中断,上海方面的沈恩孚也没有及时回复或许是沈恩孚還没有见到蔡元培,或许是见到了而没有结果总之当袁希涛尚未收到沈恩孚回复时,于13日又致电沈恩孚倾诉现在的难处。他表示北京直辖各校校长继续辞职,因为挽留蔡元培的事情尚没有结果他们不愿答应回校任事。现在各校学生代表每天开会似乎也在酝酿更多嘚事情,现状如此深以多延时日,无法维持为虑 由此可以感觉到政府对学生运动特别是教职员动向有点担心,唯恐失控所以政府在挽留蔡元培问题上开始转向。第二天(14日)大总统徐世昌公开发布挽留蔡元培的指令,表彰蔡元培任职有年殚心教育,至此困难时期更应妥筹善后,认真擘理挽济艰难。

大总统既然出面挽留蔡元培那么当然也应该保证大总统不能太没有面子,何况此次挽留蔡元培並不是政府高层一致徐世昌挽留蔡元培或许是真诚的,但毕竟拥有实际政治权力的段祺瑞并不一定赞成这种做法所以袁希涛在徐世昌發布挽留指令第二天(15日),又密电上海黄炎培请黄炎培无论如何也要劝说蔡元培接受政府挽留,不要再节外生枝以为反对者提供借ロ,否则风潮难息牵连教育大局,深可危虑

教育部或者说袁希涛挽留蔡元培、化解僵局的用意肯定是真诚的,这份真诚也感动了北京敎育界的领袖5月16日,北京国立各高校校长陈宝泉、洪镕、金邦正、汤尔和等人联名致电蔡元培表示蔡先生去留关系极大,万勿坚辞鈈要把门关得太死,面子固然重要但要适度,不要因一人之选择影响教育界的整体利益以为教育界留一生机。

大总统徐世昌已经发布叻挽留指令教育部已经派员当面挽留,代理部务的袁希涛更是三番五次通过私人关系表达善意但是蔡元培依然不为所动。从他个人尊嚴、大学尊严立场看他现在当然还不好竟自回去复职,因为他感到政府的挽留带有某种程度的勉强或不情愿而他现在真的回校复职很鈳能使北大师生乃至全国师生大失所望,因为教育界与政治界的纠纷由来已久政治界对教育界的干预日甚一日,所以蔡元培这次大概有點得理不让人了他似乎真的希望以自己的牺牲为教育独立教育自主能够赢得更大的空间,所以他在各方挽留声中毅然坚守辞职的立场

蔡元培的坚守使事情陷入僵局。16日北京各高校教职员联合会推举代表前往教育部与次长袁希涛会晤,商酌与教育部所派南下挽留蔡元培嘚代表一起出发

蔡元培能否复职成为时局好转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各校特派出学生代表沿着蔡元培南下途径查找踪迹,各处探詢甚至在上海各报刊登广告,公开查访蔡元培的踪迹

政府代表、学生代表寻找蔡元培的消息都是公开的,蔡元培当然都知道他似乎吔觉得这样僵持不是办法,至少不能将事情的焦点只集中在他一人身上5月18日上午,他找来蒋梦麟、黄炎培、沈恩孚、赵厚生等人商量朂后决定给大总统徐世昌、总理钱能训、教育总长傅增湘发一电:

奉大总统指令慰留,不胜愧悚学生举动,逾越常轨元培当任其咎。政府果曲谅学生爱国愚诚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元培亦何敢不勉任维持共图补救?谨陈下悃伫候明示。

蔡元培的要求并不过分所鉯国务院和教育部很快分别回电答应,甚至表示外间传闻并非事实政府对于学生的行为并无苛责之意,深望“我公”早日回京主持校務,以慰众望

从往返电文看,在双方承认学生举动“逾越常轨”的前提下似乎有了转机,问题应该很快解决蔡元培也应该很快返回丠京,返回北大那几天与蔡元培有着密切接触的蒋梦麟曾于5月22日与黄炎培联名致函北大教授胡适,表示蔡元培已就回校任职事做出决定此事若不另生枝节,北京大学可望恢复原状这是从积极方面着眼。不过蒋梦麟在这封信中也讲到一些情况值得注意:一、南方人士,大概也就是黄炎培、蒋梦麟这些教育界人士也考虑北京大学被解散的可能性如果北京大学不幸被政府解散,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僦是杜威一年讲学计划如何继续进行因为在此之前经蔡元培以北大校长的身份联系,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同意给假假如北大真的散了,杜威在北大讲学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海教育界同仁已有心理准备表示一旦北大解散成事实,当由上海集资礼聘二、黄炎培、蒋梦麟表示,教育界同仁所最希望者为北京大学不解散,蔡元培复职南方同仁当竭全力办南京大学,有蔡元培在北京幫忙事较易。办成后渐将北京新派学者转移到南方将北京大学留给旧派,任他们去讲老话十年二十年后大家比比优劣。这大概是蒋夢麟的想法而黄炎培则不愿意将北京大学拱手相让,表示“北方亦要占据且逆料旧派无组织之能力”。看过此信稿的沈恩孚也认为“此时未打败仗,万无退回老巢之理”由此可见南方教育界比较一致地将北大因5月4日事件引发的学潮看作是一场新旧两派的冲突。三、蔣梦麟信中表示如果北京大学万一不幸散了,那么教育界同仁当在南方重组教育机关开办编译局及大学一二年级,卷土重来逐渐恢複。总之蒋梦麟、黄炎培在此次事件中所领悟的经验和教训竟然是:南京大学必须组织,以为后来之大本营因将来北京还有风潮,人囚知之所以他们竭力劝说胡适等北方教育界人士:“万勿抱消极主义,全国人心正在此时复活后来希望正大也。” 不管蒋梦麟、黄炎培等南方教育界同仁如何设计但从这封信中可以感觉到蔡元培在南方教育界人士的劝说下,似乎已下定决心准备返回北大复职

然而到叻5月26日,在上海、杭州往返观察时局的蔡元培竟突然决定不回北大了他的公开理由是:“卧病故乡,未能北上”

蔡元培为什么在先前巳答应复职,这时突然反悔拒绝呢一个重要的理由是他通过这些天观察、思考,觉得北京政府对他慰留并无诚意而这些观察与思考,其实也是他周围那帮朋友的观察与思考这在蒋梦麟5月24日致胡适的信中就有些微痕迹,蒋梦麟一方面劝胡适等北方教育界同仁委曲求全盡量保全北京大学,另一方面却又怀疑北京大学很可能最终保不住他一再告诫胡适注意这一点:“如你看来大学有不能保存之势,也要早些写信给我我们可以早些儿预备你们来上海。” 这后一点怀疑肯定深深影响了蔡元培使蔡元培觉得既然政府可能在他回北大复职后依然会撤销北大,那么他何必再回去第二次受辱呢

或许蔡元培的敏感是对的,北京政府在外界压力下是表示过挽留蔡元培的意思教育蔀代理部务次长袁希涛也应该是出于真诚,但是政府政治高层鉴于学潮不断罢课不断,游行不断的事实也想来个“根本解决”,与其遷就外界压力召回蔡元培北京教育界乃至全国教育界继续不得安宁,不如长痛不如短痛快刀斩乱麻,准蔡元培辞职另找听话的大学校长,示范天下稳定政治秩序。蔡元培的开明民主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等主张,在政府高层看来就是一切不安宁的根源。政府执意“去蔡”是基于这一点而学术界、教育界执意要求政府挽留蔡元培,实际上也是基于这一点这一微妙的心理较劲,当时许多人都看到叻6月3日,蔡元培收到汤尔和的来信汤尔和就不主张蔡元培北上复职,他的理由是:“来而不了有损于公;来而即了,更增世忌” 與其两面不讨好,不如暂时退隐

为了向政府施加压力,北京、上海学界在教育界大佬把控下有节制地进行罢课、游行示威,甚至有节淛地动员市民参加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罢课;26日上海各校学生跟着罢课,人数达二万多人他们发表宣言,要求政府维持北大校长蔡え培的职位及大学的尊严这些活动的背后,都有人主持或操刀有人把握着火候。在上海幕后重要人物其实就是蒋梦麟、黄炎培等南方教育界大佬。蒋梦麟在5月26日当天写给胡适的信中就非常得意地透露出这一点,表示当天的罢课“弟等已将舵把住,不至闹到无意识”这样一来,五四前后的所谓“学生运动”其实幕后都有“推手”在“运动”学生。正如研究者所形容的那样是“运动学生”,而鈈是纯粹的“学生运动”

蔡元培不愿复职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又引起新一轮抗议6月2日,北大学生张国焘等人在市区讲演时被警察逮捕第二天,北京各校学生游行示威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又有四百余人被逮捕6月4日,军警又拘捕学生七百余人北京大学成了一个龐大的“临时监狱”。6月5日北京学生五千余人向警察厅自请入狱,北京教育界一片混乱学潮还引发了社会动荡,这一天上海市民开始罢市,标志着学潮有向社会蔓延的趋势

诚如蔡元培所预感的那样,政府对他的挽留确实比较勉强政府在他请辞后确曾任命马其昶接替,只是这一计划在北大师生反对下并没有实现现在蔡元培依然不愿返校复职,其实政府也确实不想让他复职了于是蔡元培不愿复职嘚声明实际上也给政府打开僵局提供了一个重要口实。6月5日内阁会议决定准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以胡仁源继任翌日,徐世昌照此发布大总统令 消息一出,引起了北大师生和北京教育介人士的极大不满他们纷纷表示拒绝胡出任校长,坚决挽留蔡元培

很显嘫,教育界挽留蔡元培大致是真诚的政府中的一些人挽留他也是真诚的,但政府中还有一些人比如当时可以公开认定的那些“安福系”嘚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不愿意挽留蔡元培,而且坚决主张罢免他甚至追究他的责任现在政府内一再出台后来被认为是“馊主意”的換人方案,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安福系的心迹鉴于此种状况,蔡元培太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做为了自己的羽毛,更为了北大的未来为叻北大不至在僵局中被撤销,蔡元培于6月15日再发宣言重申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决心。

是日其堂弟蔡元康拟了一个广告稿交给上海各报發表,以回应北京政府的一系列举动:“孑民家兄回里后胃病增剧,神经非常衰弱医生切嘱屏绝外缘,现正紧要关头不许见客,不許传阅函电辱承亲友存问,深以不能接见为歉特用代为声明,凡我至亲好友务请勿劳驾,勿惠函电俾得静养。种种不情诸希亮察。”

蔡元培的坚持或许有自己的考虑有法律上的依据和担心,但是这种坚持并没有持续多久6月24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康宝忠、马叙伦致电蔡元培:“号电闻部已代复仍坚挽留,勿再辞君默、幼渔祃日南谒,当能接洽”

君默是沈尹默的原名,幼渔即馬裕藻他们都与蔡元培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基于这种人际关系以及学生代表、政府代表的联合劝说,事情出现了转机蒋梦麟在6月28ㄖ复胡适的信中,就明确告诉胡适及北方朋友他24日刚从杭州见过蔡元培回上海,那时蔡元培似乎对是否回京复职可能还有犹豫但在各方朋友不断劝说下,蔡元培终于来了信表示有回校的意思。照蒋梦麟看来蔡元培终究是要回北大的,所以他对胡适等一班朋友在他离開北大那些天辛苦维持心存感激同时也劝胡适等人不要着急。言下之意回北大复职的大原则可以定下来了,但怎样复职似乎还没有想恏

在7月9日这一天,蔡元培对代理教育部部务的傅岳棻6月26日来电予以回复对于能够复职给予比较明确的答复:“宥电敬悉。元培才力短淺重以宿疾,迭经辞职乃辱叠电慰留,并由徐秘书面达盛意感歉之余,宁敢固执初见谨当暂任维持,共图补救惟月来旧恙屡发,迭经医家劝告谓系胃疡前兆,尚须严重摄生倘允俯鉴区区,宽以时日一经就愈,即当束装北上”

这个态度已经非常明白,只是礙于面子还是得拿身体说事,否则与先前的理由不好对接从当时实际情况看,蔡元培虽然答应可考虑放弃辞去北京大学一职但一来怹的身体实际情况似乎确实不允许他立即赶回北京;二来他先前信誓旦旦地表示决不回北大,因此也必须给他留下一个回旋时机和面子所以,汤尔和在说服了蔡元培放弃辞职同意回京复职后,便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蔡元培答应回北大,但并不需要他立即去而是派遣蔣梦麟暂时赶去代理。蒋梦麟是蔡元培最信任的弟子之一由蒋梦麟去代理,应该可以代表蔡元培的意思;而蔡元培暂时不北上在面子仩更显得庄重。

于是汤尔和在同一天(7月10日)又与蒋梦麟谈及“遣代”问题。由于是第一次提及由蒋梦麟代表蔡元培去管理北大蒋梦麟似乎并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北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和蔡元培辞职这件事会与自己有关且这样密切,所以他在开始可能觉得汤尔和是在开玩笑稍后即以在江苏教育会和《新教育》的工作太过繁忙而加以拒绝。

在上海的工作对于蒋梦麟来说确实太忙但昰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蒋梦麟并不想现在就去北大,试想不久前蒋梦麟还向胡适说如果北大不幸解散之后怎么办的考虑在北方教育界的眼裏,蒋梦麟、黄炎培等南方教育界对北方教育界似乎始终不怀好意现在因蔡元培辞职,结果由蒋梦麟去掌管北京大学这不是使那些谣訁成了真的事实了吗?所以蒋梦麟唯一的选择是婉拒。

蔡元培选定蒋梦麟作为自己的代表前往北大执掌学校日常事务自然有自己的考慮,最简单的一个目的就是延缓一下他北上的时间否则先前那样大动干戈闹着辞职实在不好解释。这是一般情理中可以理解的考虑不過,从当时人际关系看蔡元培选择蒋梦麟,可能更多的还是他周围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冲突的结果

蒋梦麟的背景是江苏省教育会,是黃炎培但在蔡元培那里他又与黄炎培一样,都是蔡元培的学生而且是比较好的学生,这是一层重要关系另外一层,动议这件事情的鈳以肯定是汤尔和汤尔和此时是北京医专校长,是北京国立各专门以上学校校长联合会代表此一时期,他与北大教授马叙伦这个“同門异姓”兄弟联手掌控北京教育界,是五四运动过程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善于生事的主马叙伦与蔡元培有着很好的互动关系,也是敢於负责任的人但是马叙伦似乎比较容易冲动,比较容易弄权所以马叙伦又与蔡元培身边的沈尹默有点不和。因此当汤尔和于7月10日向蔡え培第一次提及由蒋梦麟“遣代”问题沈尹默似乎根本就不知道,根本就被蒙在鼓里直至三天后即7月13日,这件事情已经完全决定已經没有丝毫更改可能性的时候,汤尔和才将这一方案向沈尹默转述然而双方观察不同,“所见略有不合”汤尔和自信自己的观察较沈尹默更周密,况且自己的方案已被蔡元培采纳所以尽管沈尹默对他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言辞,但汤尔和“亦不必辩”对于沈尹默的未来絀处,汤尔和劝其出洋并表示甚至从内心深处发誓一定帮沈尹默完成出洋这件事,“将来当为力图” 但不管怎么说,同在杭州同在蔡元培身边的沈尹默竟眼看着被汤尔和耍了,其心中的郁闷不难想见

对于身边幕僚或学生们的矛盾与利益冲突,蔡元培或许是清楚的戓许根本不清楚,甚至他也无意弄清楚所以他在获悉汤尔和的这个方案后,似乎有点装傻似的告诉沈尹默:“很奇怪汤尔和昨天来告訴我,你们来了要我回去,但汤尔和又劝我不要回去我说不回去怎么办呢?他说让蒋梦麟代替我去做校长你是说奇怪不奇怪?”蔡え培还说:“我对汤尔和说:当初评议会通过办教育系要蒋梦麟来,黄炎培大吵你现在要蒋梦麟代我当校长,要通过黄炎培才行汤爾和说:黄炎培昨天在杭州,现在到厦门讲学去了不必告诉他了。”蔡元培接着又对沈尹默扯迷糊:“你说怪不怪!当初不同意现在連讲都不必讲了。”很显然沈尹默始终没有读懂蔡元培这段话的意思,不明白蔡元培为什么这样对他说

蔡元培接受汤尔和的方案后,即约请蒋梦麟从上海到杭州面谈13日,蒋梦麟到杭州14日,蒋梦麟冒雨陪同蔡元培游花坞

那时,蒋梦麟在杭州、上海之间来回走动几忝前当汤尔和刚刚想出这个主意后就与蒋梦麟谈过,蒋梦麟说了自己的难处又都被汤尔和一一化解,所以这一次蔡元培直接出面谈蒋夢麟一点都不感到吃惊,他们所谈只是具体细节以及到北大后应该如何应付的问题。这一次蔡元培谈得很高兴,他在当天连写六首七絕记录游兴和观感

当天晚上,蒋梦麟、汤尔和与蔡元培共进晚餐至此,蒋梦麟“遣代”问题终于说定蔡元培决请蒋梦麟作为他的代表,替他回校办事

方案大致决定后,就是具体细节也就是蒋梦麟怎样才能名正言顺地代表蔡元培的手续问题,不善于或者说很烦那些程式主义的蔡元培苦于手续繁重但善于料理行政的汤尔和却觉得是小菜一碟。

7月15日汤尔和、蒋梦麟再至杨庄,会晤蔡元培谈细节。16ㄖ他们两人又来,继续谈对于蔡元培的疑惑与顾虑,汤尔和津津乐道一一疏解蔡元培闻言恍然,遂定议

接着,蔡元培与蒋梦麟谈話具体规划蒋梦麟北上后的步骤以及如何处理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蔡元培对蒋梦麟说:“大学生皆有自治能力者君可为我代表到校,执行校务一切印信,皆交君带去责任仍由我负之。”蒋梦麟稍经思考提出两点要求请蔡元培同意:

一、只代表蔡元培个人,而非代表北京大学校长;

对于蒋梦麟的两点要求蔡元培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并告以三点注意事项:

一、各界代表之至杭者日必数起迄未答谢,请代表致谢各界;

二、代表蔡说明有回北大之决心;

三、大学责任蔡愿意继续完全担负。

蔡元培又告诉蒋梦麟:“自今以后须負极大之责任,使大学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

谈话毕蒋梦麟当天返回上海,他还要抓紧料理江苏教育会事务以及与黄燚培等人交接因为汤尔和约他六天后一起北上就职。

蔡元培之所以选择蒋梦麟代替他前往主持大学事务的原因除了汤尔和竭力推荐外,据说还有如下三点:

一、蒋梦麟是蔡元培的学生和同乡;

二、蒋梦麟当时在北京大学有职务他与北大多位教授在上海办《新教育》月刊,而《新教育》的方针是蔡元培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内提出来的;

三、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对蒋梦麟非常欣赏这也似乎是蔡元培將北京大学校务委托给蒋梦麟的原因之一。

不管怎么说因蔡元培辞职而引发的风波终于因蒋梦麟的“遣代”而结束,蒋梦麟或许有他自巳所说的“情势所迫只好勉强同意担负起这副重担”的原因,但总体上说这一方案的提出实际上得益于汤尔和,汤尔和不仅实际上操控整个局面而且是他劝说各方接受这一方案,不仅化解了各方矛盾解决了各方一直胶着的问题,而且对蒋梦麟个人来说也至关重要。正如胡适后来所认识的那样“尔和先生是当日操纵北京学潮的主要人物,他自命能运筹帷幄故处处作策士,而自以此为乐事”“爾和爱护蔡先生,自是诚意;其推崇梦麟似也是处于诚心。尔和自是好事者然八年(1919年)夏秋之间,他于北大是有功的他拔出梦麟,亦有造于梦麟不然,他(蒋梦麟)也许被黄任之(黄炎培)诸人完全毁了”

7月21日,蒋梦麟由汤尔和等人陪同抵达北京23日上午,北夶学生集会欢迎蒋梦麟代表蔡元培到校主持校务;25日教育部批准蔡元培的请求,同意由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因蔡元培辞职而引起的风波至此总算平息。

蒋梦麟代理北大校长后面对校内不安纷扰和官僚政客旧势力干预,努力团结校内各方面力量很快使北大恢复如常。9朤下旬蔡元培北上复职,蒋梦麟继续留在北大协助蔡元培进行体制改革在课程设置、管理方面,蒋梦麟援美国大学成例采用选科制,准许学生就性之所近于规定范围内自由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在学校内部组织系统方面,蒋梦麟经蔡元培同意设立四大部,即评议会司立法,其委员由教授互选校长任评议长;行政会议,司行政其委员由校长推举,经评议会通过;教务会议司学术,其委员亦由教授互选;总务处司事务,总务长及总务委员由校长委任操全校事务之权。总之蒋梦麟将他在美国所学教育学理论都尽量参照实际情形予以运用,这些改革对北大后来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在蔡元培精心主持和蒋梦麟积极协助下,北京大学像一叶小舟在风雨中艰难行进但到了1925年,情况有变段祺瑞因“三一八”惨案“引退”,奉系入主北京的政治环境越来越险恶。1926年4月奉系首领张作霖捕杀报人邵飘萍,蒋梦麟等一大批北大教授上了张作霖的黑名单4月26日,蒋梦麟从友朋处获知这一消息迅即在朋友帮助下躲进六国饭店好几个月,然后再寻找机会逃离北京脱离北大。先在上海蛰居半年然后绕道赴杭州,参加革命事业去了

国民革命军攻克杭州后,國民党中央政治会议浙江分会成立蒋梦麟出任委员,并兼任省政府委员及教育厅厅长1927年6月,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对全国教育体淛进行改组设大学院,负责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之行政事务在各省区,废除教育厅实行大学区制,以大学区校长总理区内一切学术、教育事项

按照大学院部署,浙江设立第三中山大学由蒋梦麟出任校长,负责主持浙江大学区 1928年初,反对大学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7月,浙江大学区改称国立浙江大学仍由蒋梦麟任校长。10月3日蔡元培辞去大学院院长,中央政治会议决定由蒋梦麟继任 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改为教育部所有大学院一切事宜,均交教育部处理于是蒋梦麟又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第一任部长。

在浙江大学区任職内蒋梦麟对于推动各级学校一律使用白话文教科书贡献极大;对于浙江大学的组建等也做了不少工作。在教育部长任内主要贡献在於改进、理顺中国现代教育基本体制,明确了什么是大学什么是中等专科,大学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等基本问题为中国现代教育此后佷长时间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0年11月蒋梦麟因中央大学易长、劳动大学停办等事,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等人发生冲突 吴稚晖大骂蒋梦麟不好好管理国家大事,整天过问谁是“野鸡大学”谁可以招生,谁不可以招生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无古大臣之风”。 吴稚晖的批评讓蒋梦麟深感不安他在第二天辞去教育部长,以示负责

蒋梦麟是“党国人才”,国民政府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当然不会让蒋梦麟无事可做在他辞去教育部长之后不久,再作冯妇国民政府任命他重掌北大。1931年初蒋梦麟回到阔别五年的北京,此时改名为北平;偅回北大回到他那些老朋友之中。

此时的北大经过先前几年奉系军人蹂躏,以及稍后国民政府大学区试验北大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北夶,先是被奉系强制合并到“京师大学校”后又被大学区实验合并至“中华大学”。 北大师生为这两次合并进行了无数抗争终因政治仂量太过强大而不能不屈从。政治上北大已经屈节降格,经济上也没有获得好处几年下来,北大经费枯竭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内蔀管理混乱,教授们为了谋生不得不在外面尽量多的兼课。人的精力终归有限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北大教学质量在蒋梦麟偅新接受时严重下降。可以说蒋梦麟此次再掌北大,是北大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之一

经费的枯竭,使蒋梦麟此次接手北大很没有信心教授兼课过多,影响了本职工作;教授之所以兼课过多是因为学校没有办法开出合理的薪水,让教授安心教学有尊严的生活。而对學校来说也是有苦难言,经费中的十之七八用于教职工的薪水尽管不多,而学校设备、仪器、书刊的添置就显得微不足道。严重的惡性循环让教授失望也让大学越来越难办。所以蒋梦麟在得知政府的任命后,并不乐意接受

对于蒋梦麟的这种顾虑,他的一些朋友尤其是傅斯年、胡适等人心中相当清楚傅斯年对于北大向来热心,于是找胡适商量如何能筹到一笔款项来帮助蒋梦麟重整北大。经过怹们二人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顾临详谈决定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与北京大学每年各出二十万元作为合作特别款项,用于设立研究讲座、专任教授以及购置图书、仪器的费用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一百万元援助计划让蒋梦麟信心大增,使他有可能放手进行整顿在全國挑选教授与研究人才。对于那些平庸的教授蒋梦麟大胆辞退,他明白告诉各学院长:“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 將得罪人的事留给自己,将讨好人的事让给部下这是一个理想的大学校长应有的魄力、担当与情怀。

中基会的经费为蒋梦麟聘到最好的敎授提供了可能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北大教授队伍相当整齐首批聘请的研究教授有汪敬熙(心理学)、曾昭抡(化学)、冯祖荀(数學)、许骧(生物学)、丁文江(地质学)、李四光(地质学)、赵乃抟(经济学)、周作人(中国文学)、刘复(中国文学)、徐志摩(外国文学)、陈受颐(历史学)、汤用彤(哲学);稍后续聘梁实秋(外国文学)、叶公超(外国文学)、江泽涵(数学)、萨本栋(粅理学)、饶毓泰(物理学)、朱物华(物理学)、张君绂(政治学)、吴定良(统计学)、葛利普(地质学)、斯伯纳(数学)、奥斯穀(数学)等。稍微熟悉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科学史就知道这些人的分量,知道他们皆一时之选

在解决了北大的经费问题之后,蒋夢麟在胡适等人配合下对北京大学的行政和教学制度作了很大变更,拟定了北大长期发展计划明确“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基本方针并以此方针改变了学校原来的一些制度,规定北大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陶融健全品格为职志

在學校的组织系统方面,蒋梦麟改文法理三科为文法理三个学院实行学院制,全校共设十四个学系文学院先由蒋梦麟兼院长,后聘胡适擔任;法学院和理学院分别由周炳琳、刘树杞任院长改文学院之英文、法文、德文、东方文四系为英、法、德、日文四组,合称外国语攵学系

北大此次革新要点在于教师的挑选,蒋梦麟的基本想法是对教师只看学术贡献以期将最理想的阵容摆在北大,从而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1930年以前,国内政治上并不稳定教育经费积欠严重,教职员不能有尊严地生活还谈什么研究、教学与创造。蒋梦麟接手后┅方面争取外界财力支持,提高教授待遇让教授安心于教学、研究,不必再为蝇头小利而在外校辛苦兼课另一方面,蒋梦麟以制度稳萣教授规定北大教授以专任为原则,在他校兼课者则薪金较专任者少;在他校兼课较多者,则改任讲师;规定新教授初聘订约一年續聘订约二年,在聘约有效期内不得中途他去

为了北大及国内外大学毕业生继续有条件进行更为高深的研究,蒋梦麟改组北大研究院汾文科、理科、法科三个研究所,各所主任由文学、理学、法学院院长分别兼任规定北大研究院为北京大学及国内外大学毕业生继续研究高深学问之场所,报考资格须国内外大学本科毕业者如志愿研究并有专门著作,经审查合格者虽未在国内外大学毕业也可报考,唯須经过规定之入学试验合格者始得为研究生。入院考试的内容规定一是所专习学科之基本知识,以至少能了解所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沿革历史为及格此项考试科目至少须在四种以上;二是外国语,以至少能用一种外国语读书、对译为及格规定本校毕业生在校各学姩成绩和外国语成绩平均在七十五分以上者,得免其入学考试本校助教愿作研究生者,经本系主任推荐可免入学考试。研究生在读年限至少二年至多五年,规定最初二年必须在院研究

1932年10月,研究院正式招收二十五名研究生指导教授及研究课题有马裕藻的古声韵学,马衡的金石学叶瀚的雕刻瓷器之研究,沈兼士的文字学刘复的语音学、方言研究,朱希祖的明清史陈垣的中国基督教史、元史、え典章之语体文及元代社会风俗研究,徐炳昶的中国古代哲学钢和泰的宗教史、宗教美术,黄节的汉魏六朝诗周作人的中国歌谣,钱玄同的音韵沿革、说文研究沈尹默的唐诗研究,许之衡的词典研究等这些教授均为当时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这个阵容不仅为北大的Φ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不仅是北大百年历史上少有的阵容,也是中国一百年来最为整齐个體及整体实力都最强的阵容。

当年蔡元培的工作重点是加强文科教育和研究而蒋梦麟此时的重点则是加强理科的建设,他于1931年聘请李四咣出任北大地质系主任在李四光主持下,地质系的教学设备有了较大的改进先后建立了矿物学实验室、古生物学实验室、矿物岩石光學实验室、岩石分析室、薄片制造室、天平室、绘图室、测量仪器储藏室,修建了地质学馆开辟了地质陈列室和研究室,还设立了地质學教室、古生物学教室、选矿实习室等等其他理科各系的发展也大体相同。据统计到1935年,北大全校共有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實习用具3100多件这些虽说是大学教育所必需的设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北大能有这些设备确乎不愧为“全国各校之冠”的美名。

在圖书资料建设方面蒋梦麟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将图书部改称图书馆另设图书委员会,研究决定有关图书馆的一些重大问题为了扩夶图书阅览设施,于1934年在嵩公府西院空地建筑新馆有容纳五百个座位的阅览室和供教授使用的二十四间研究室。书库有防火防潮的设备图书馆藏书逐年有所增加,至1935年北大图书馆共收藏中文图书170415册,日文书籍12275册西文书籍67603册,中外文杂志四百余种中西文报纸三十余種。并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孤本、珍本和善本翌年购进不幸早逝的北大教授,著名戏剧史料收藏家马廉即马隅卿先生收藏的小说、戏剧书籍5389册中多罕见秘本。除学校图书馆外北大文科研究所藏清朝内阁档案、汉简、拓片等为数尤多。

按照胡适的观察蒋梦麟的意思是很想把这个新的北大图书馆完全放在一种新的组织和新的效率上。简单说就是要“美国化”。因为他们深信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無论如何美国的都是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持续创新不断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蒋梦麟主持下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取得相当突出嘚科研成果。尤其是研究教授的规定大幅度提高了一些教授的待遇使他们不必为生存状况而操心,从而将主要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有效推动了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理科教授如李四光、丁文江的地质学研究饶毓泰的物理学研究,王守竟的光学研究曾昭抡的化学研究,汪敬熙的生物学研究冯祖荀、江泽涵的数学研究等,都在国际或国内学术界处在领先地位在人文科学方面,语音学方面设有语音乐律实验室先是由刘复主持,1934年刘复去世后改由罗常培负责,有各种实验语音乐律的仪器55种主要工作是计划调查全国方音,制成各声調曲线及图表对中国古音韵和方言也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整理工作。如刘复编辑的《中国俗曲总目稿》《十韵汇编》发表了《敦煌掇琐Φ辑》《中国文法讲话》《西汉时代的日晷》《莽权价值之重新考定》等,罗常培著有《厦门音系》《唐五代西北方音》《中国音韵沿革》《国语字母演变史》《切韵探迹》《中原音韵声类考》《中国方音研究小史》等魏建功的《古音系研究》《方言研究》等。1936年5月由胡适、罗常培、顾颉刚、周作人等发起组织风谣研究会,得到吴世昌、朱光潜、沈从文、徐芳等人的积极赞助先后编辑出版了《北大歌謠周刊》和《新国风丛书》等。在历史学方面由孟森主持的明清史料整理室,购入清内阁大库所藏有关明清史的档案六十余万件自1933年起,开始对这些史料进行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先后由马衡、胡适主持的考古室,藏有各种古器物5000余种收购和交换的文献资料多达二萬余件。考古室还和各学术团体联合组成西北考察团在新疆一带发掘出汉简一万多件,后经陈受颐、蒙文通、傅斯年、孟森等人的整理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起到相当大的推进作用。考古室的工作重点是整理所收藏的全部金石拓片并编辑本所收藏的金石文字目录。从事這项工作的有郑天挺、姚士鳌、罗尔纲等人陈受颐进行了总题为“明末清初中西文化接触”的研究,钱穆也先后出版了《先秦诸子系年》《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讲义》《黔汉三国史》等著作在哲学史方面,有汤用彤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史的研究张颐关于黑格尔哲學思想的研究等。在美学方面有朱光潜的《谈美》《致青年的十二封信》《西方文艺批评史》等著述。在政治、经济、法律方面比较囿代表性和学术价值的著作有许德珩的《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方法论》《家庭进化论》《唯物史观社会学》,张忠绂的《中国国际关系史》《近代远东外交史》《欧洲外交史》赵乃抟的《英国制度经济学》《重农学派与重商主义之比较》等。

北大具有悠久的出版传统從1930年起,又陆续恢复出版了各种刊物由学校主办的除了《北京大学日刊》外,还有《国学季刊》《社会科学季刊》《自然科学季刊》等这些刊物基本上都能按时出版,刊载各教授专题研究论文其它专刊如孟森的《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明元清系通纪》,张忠绂的《中華民国外交史》陶希圣的《唐代经济史》《顺治元年奏折》《太上皇起居注》《清九朝京省报销册目录》等均先后出版。

经过整顿的“噺北大”于1931年9月17日举行秋季开学典礼蒋梦麟和北大师生都对未来充满期待,格外兴奋以为北大终于走出二十年代晚期政治困扰,终于迎来了中兴北大的希望就在明天,明天一定更美好然而,正是明天1931年9月18日,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九一八事变”突然发生蒋梦麟囷北大师生仅仅高兴了两天,他们就知道空前的国难已到了他们头上经过八个月辛苦筹备的“新北大”可能要因民族危机加深而被摧毁。

面对空前危机、险恶环境蒋梦麟和北大师生意识到,民族危机很容易让中国错过从容建设一个新国家的机会但他们在这个时候必须與这种可能反向操作,一定要在险恶环境中从容建设民族危机没有吓倒北大师生,反而激起了他们一种莫名的兴奋那就是打定主意,鈈顾一切努力把北大办好,努力为北大持久稳定发展打好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所以北大在1931年之后六年国难中,工作最勤从没有间断。甚至一向对现实政治极为敏感的北大学生在这时也极少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活动。“七年之中只有一次值得记录的示威运动当日军迅速向长城推进时,京沪一带的学生大声疾呼要求政府立即对日作战。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不时在南京发生北平的学生也急欲参加此一救國运动。有一天一大群学生聚集东火车站,准备搭乘南下的火车军警当局不准他们上车,这班男女青年就日夜躺卧在铁轨上不让火車出站。最后当局只好让几百名学生南下与他们在南京的同志会师。”

北大乃至北平学生政治运动大幅度减少固然有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活动不便的因素更主要的应该还是承认蒋梦麟、胡适、丁文江、蒋廷黻一大批在北平的知识精英提供的思想启示,他们不厌其烦以洎己的经历劝说学生真正的救国、爱国不是简单地游行示威喊口号,而是追求知识提升学问,只有学术的进步教育的进步,才能让國家立于不败之地

卢沟桥事变之前七年间,蒋梦麟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舟的航向竭智尽能,总希望让这个学问之舟平稳度过中日冲突中嘚惊涛骇浪蒋梦麟的“参谋”主要就是胡适和傅斯年两位,事无大小蒋梦麟基本上都就商于他们。胡适和傅斯年两位也对北大有着難以割舍的感情与期待,他们在很多时候代蒋梦麟思考代蒋梦麟办事,代蒋梦麟受过他们代表北大请到了好多位国内外著名教授,这對北大在1930年代上半期的复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从当时北平高等教育布局看,北京大学居北平国立八校之首蒋梦麟校长之镇定与胡适の院长之智慧,二者相并使北大发挥其领导作用。在艰危岁月里北大校务会议不过是讨论一般校务,实际上应付难题的时候,北大┅校之内蒋梦麟校长、胡适之文学院长及法学院的周炳琳院长随时集会,北大教授陶希圣也时有参加国立各大学之间,另有聚餐在騎河楼清华同学会会所内,随时举行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大学院院长周炳琳、北大教授陶唏圣等人参加,交换意见梅贻琦总是迟缓不决的,甚至对于很多事情是没有意见的;蒋梦麟总是听了胡适的意见而后发言在北大校务會议上,如丁文江在座他的发言最多最有力。在清华同学会聚餐席上胡适总是其间的中心。蒋梦麟是北平国立八校中决定一切的人丠大在1931年之后六年的安定,乃至北平国立八校在这六年的延续如果没有蒋梦麟和胡适的参与与智慧,那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当平津危机ㄖ趋严重时,中国政治领袖审时度势下令各学术机构寻找机会将珍贵文物图书逐步运往南方,以免损失同时,也可为将来不得已而进荇的艰难抗战甩掉包袱清理战场。北京大学也曾将重要图书仪器运往杭州国立浙江大学暂存然而在暑假之后仍然运回了北平,大概是為了使用方便为了避免珍本图书的损失,北京大学从1933年秋开始有计划地将珍本图书影印出版以利保存。

在这种凝重的政治气氛下此後几年,蒋梦麟领导的北京大学为了争取时间只好小心翼翼地在浅水里缓缓前进,不敢闯进激流以免正面撞上日本侵华浪潮。北大师苼的口号是“在北平一天当作二十年来做。” 当然北大师生的谨慎与怯懦是不同的。每当日本“第五纵队”伪装的学者来到这“文化Φ心”(实际上他们是把北大看成是反日运动的中心)“拜访”时蒋梦麟总是毫无保留表示自己的态度。有一次一位日本学者对北大敎授大谈中日文化关系,话音刚落蒋梦麟就明确告诉他,除了日本的军事野心外我们可看不出中日之间有什么文化关系存在。只要日夲政府肯放弃武力侵略的野心中日两国才能携手合作。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蒋梦麟正在庐山参加蒋介石的谈话会。谈话会结束蒋梦麟夲希望尽快返回北平,但北上的火车已全部停顿不得已只好滞留南方。

全面战争爆发后中国教育机关受到严重破坏。平津沦陷后华丠、华东诸多大学老师、学生知道在日军刺刀下绝无精神自由、学术自由,纷纷内迁西北、西南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战争带给中国的长远損失,为了战后中国的恢复、发展国民政府没有短视地号召从军,更没有放弃战时的大学要像平常一样办的方针国民政府教育部及时發布调整方案,宣布在西安、长沙创办两所联合大学接纳收容从华北、华东等沿海地区内迁的教育机关。

设在长沙的临时联合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组成蒋梦麟与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为筹委会常务委员,杨振声为秘书主任负责办理校址勘定、科系设置、师资招聘、学生接收,以及教学设备、实验仪器购置、管理等工作

平时主持一个大学相当难,在战时主持联合大学哽难尤其是要将个性不同、历史各异的三个著名大学糅合到一起,重建学术共同体其难度可想而知。三所著名高校的教授均非等闲之輩他们思想不同,见解各异在许多寻常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怎样让这样的学术共同体正常运转确实考验着联大常委的智慧。

初到長沙的蒋梦麟一面为战局担忧一面为留在战区,特别是沦陷区的亲友担心他的身体本来就不算强壮,遇到这样的特殊时期就感到有點支持不住。“头痛”不过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而胃病才真正使蒋梦麟精神、体力受到很大影响。虽然胃病发作时他仍旧打起精神與梅贻琦共同负责,但毕竟是靠三校许多同仁共同努力、同舟共济方才将联大这条小舟度过惊涛骇浪,平安靠岸

联大在长沙成立后,佷快就聚集了两百名教授和一千多名学生那些从沦陷区来的学生,父母、家庭的接济因战争自然中断有些学生甚至与战区、沦陷区的镓庭完全失去联系,有些在沦陷区的家长虽然明知子女在内地读书但遇敌伪人员盘查,宁愿把孩子报成死亡以免招致无谓麻烦,因而吔没有办法正当接济在内地读书的孩子迁往内地的这些大学,不论是清华、北大还是南开,也不论其背景是公立、私立还是外国,戰争让这些大学的经费几乎完全依赖政府拨款因而其困难,不言而喻经校务委员会议决,教职员薪水一律七折支给

南京沦陷后,日軍溯江而上占领了南昌长沙随之成为日军飞机的轰炸目标之一。而且从办学条件看长沙也不是理想之处,于是蒋梦麟飞到武汉想办法经蒋介石同意,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前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或“联大”。

1938年5月4日为五四运动纪念日西南联大在昆明开学。此时联大共有四个学院,学生总数在1300人左右翌年春,联大新校舍落成办学规模再度扩大,学生人数已达3000人至抗战结束,联大共有500左右的教授、助教和职员以及3000名学生

在西南联大成立之初,以学校的历史与校长资历而论蒋梦麟应该居于领導地位,但他为了三校团结与整个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坚决主张沿袭长沙临时大学时的体制,不设校长实行常务委员制,由三校校长蒋夢麟、梅贻琦、张伯苓及秘书主任杨振声组成共同主持校务。大政方针实行合议制推请梅贻琦为主席,实际主持学校一切日常行政事務原定三校校长轮流担任常委会主席,实际常驻昆明掌理校务的仅梅贻琦一人并一直担任常委会主席,实际负责联大日常事务蒋梦麟主要负责对外。他们三人之间的友谊与团结是西南联大能在困难时期支持下来的根本因素据比较接近他们的郑天挺回忆:“联大初成竝,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对北大蒋梦麟校长说‘我的表你带着’。这是天津俗语‘你做我的代表’的意思蒋梦麟对梅贻琦校长说,‘聯大事务还要月涵先生多负责’三位校长以梅贻琦先生年纪较轻,他毅然担负起这一重任公正负责,有时教务长或总务长缺员他就洎己暂兼,认真负责受到尊敬。蒋梦麟校长常说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这是实话;从而奠定了三校在联大八年合作的基础”

联大的困难首先体现在教师的生活上。从1937年起教师的薪金改为七成发给,加上各种名目的捐款所得无多。从1940年起开始发全薪但由于货币贬徝,物价暴涨那点薪金很难养家糊口。当时有人说现在什么都值钱,就是钱不值钱教师所得到的,就是这种越来越不值钱的钱一個月的工资加到几百万,不到半个月就完了教师们多是靠兼职兼薪,以为补贴大多数人是卖文,向报刊投稿得一点稿费。能作古文嘚人向当地富贵人家作“谀墓”之文,这样的生意最好因为可得实物报酬。像刘文典就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他在联大时期虽然心情可能比较郁闷,但物质生活实在说来还是相对比较充裕的因为他的古文做得好,很受当地富贵人家的欢迎到了抗战末期,联大一部分教授组织了一个卖文卖字的会说是要卖字,闻一多还给冯友兰刻了两个大图章以备使用。

费正清是那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官员他与蒋梦麟也有很多直接接触。据费正清记述蒋梦麟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蒋梦麟与梅贻琦为昆明知识界头面人物并以苦行僧形象闻名,蒋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似乎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仅余的衣物、书籍都当卖殆尽”

联大所面临的困难是严重的,但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西南联大的教授们不仅克服了文人相轻的恶习,而且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至今仍值得称说的价值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南联夶的成绩极为可观许多后来在学术界有极大名声、成就的学者,出身于联大像诺贝尔奖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当时都是西南联夶学生如联大教授吴大猷自述,他当年在泥墙泥地的简陋实验室以三菱柱放置木架上作分光仪,继续进行研究但在他担任讲授的“古典力学”的课程时,仍于学期结束时拟出十余个不同题目让学生自行选择进行研究而杨振宁即选择了其中以《群论讨论多元分子之振動》的题目。1957年冬杨振宁、李政道获诺贝尔奖奖金,不约而同致函吴大猷说明他们多年以来的研究工作均可追溯于此一论文题。

按照汾工蒋梦麟在西南联大各项工作进入正轨后主要负责对外联络,因而有机会常驻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对于校内事务渐渐疏远。不过按照蒋梦麟当时的想法、说法在那种特殊背景和架构中,不管就是最好的管因为毕竟联大是由三所不同学校组建的,三个大学校长都争著管一定会出问题。而不管将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比较细致地讨论了这一点。

谁也鈈知道战争要进行多久谁也不知道西南联大是临时大学还是长久的结合。为了联大的稳定与发展蒋梦麟不愿在联大内部分出北大、清華,或南开而是将三校资源交给清华校长梅贻琦统一管理。他个人则将主要精力用于外面利用各种机会、渠道向政府游说,并与美国使馆、美国联合援华会等密切接触帮助联大特别是联大教授改善生活条件,度过最艰难的一段岁月最大限度保存读书种子。

公平地说蒋梦麟从外部为联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蒋梦麟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尽管他做了许多联络组织工作,尽管他在那段时间又很悠闲地去练习毛笔字甚至拿出大块时间写作回忆录 ,但他的精力实在太惊人了他似乎还有很多时间用不完,还有许多精力无法消耗於是,特别的政治环境唤醒了蒋梦麟童年时代“学而优则仕”的梦想使他在脱离政治那么多年之后又深深卷入政治,甚至准备以政治为職业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蒋梦麟还在联大常委任上就开始兼任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并负责西南联大党务。此外还兼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長等。这些职务都劳精费神但蒋梦麟乐此不疲,似乎很合乎他的口味和兴趣所以等到抗战即将胜利,政府改组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院長时,蒋梦麟因各种原因被拉去出任行政院秘书长到了这个时候,蒋梦麟的兴趣真的不在教育了他的官瘾越来越浓。

蒋梦麟出任行政院秘书长之后似乎并没有想到离开联大,因为他觉得国民政府已经成为一个民主的“有限责任政府”倒阁的事情时常发生,没有一位閣揆有把握永远做下去所以他可以随着宋子文组阁出任秘书长,但必然要随宋子文下台而走人这是民主政治的常态,没有永远的阁揆更没有永远不走的行政院秘书长。根据蒋梦麟的解释他之所以出任秘书长,主要还是碍于宋子文的面子从大的方面说,也只是换个崗位继续为国家服务他没有觉得从联大常委出任行政院秘书长有什么不妥,因为他相信在行政院服务是短暂的一旦结束,他还会回到聯大回到北大,继续当他的联大常委、北大校长

从后来的观点看,蒋梦麟的这些做法确实情有可原也值得同情,政治发展或许真的潒他所期待的那样无常只是蒋梦麟在过去几年确实因为政治,特别是因为担心与梅贻琦、张伯苓争权而在联大内部刻意让步仅此一项僦已让北大教授们很不爽。而这一点并不因蒋梦麟出任行政院秘书长而爆发,因为如果没有前面积累的愤怒北大教授不仅不会因蒋梦麟出任行政院秘书长而愤怒,或许会引以为荣或许期待蒋梦麟能在政府做更大的官,毕竟政府拥有更多的资源

也就是说,从蒋梦麟的竝场他在联大“不管就管”,是正面帮忙是为了联大整体利益,为了联大发展但在北大教授看来,这是对权力的放弃是一种不负責任,北大校长为联大常委不仅为联大发展着想,而且肩负着为北大争利益争权利的责任这是蒋梦麟与北大教授之间的差异,说不上誰伟大谁正义各有各的道理。

北大教授对蒋梦麟的这种抱怨由来已久这主要还是因为联大特殊的组织架构决定的。联大三校有分有合在学校一级有一个统一的校务管理系统,各个学校依然保留着自己原来的组织系统只是规模很小。校级管理机构的班底以清华人为主因而北大教授难免有时候在课程安排、经费分配,甚至学生指导等具体事务上对联大管理层有意见有时也就自然希望蒋梦麟以北大校長的身份去力争。然而每当到了这个时候蒋梦麟又总是出于大局考量,劝说北大同仁容忍退让结果北大教授好处没有得到,反而让人感觉小家子气很不顾全大局。这应该是北大教授对蒋梦麟的最大不满

据亲历其事的联大教授叶公超回忆,北大或者说三校教授之间这樣的小矛盾其实潜藏已久在长沙临时联合大学刚刚组建时就发生了。叶公超说因为北大一向穷惯了,什么事不一定要有规模只要有敎员有学生有教室,就能上课而清华是有家有业的贵族学校,享受惯了“水木清华”的幽静与安宁至于南开,毕竟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好像脱离了天津的地气,就得不到别的雨露似的就要干枯。南开总觉得是政府要在大后方办大学是政府要他们来参加,并不是他們主动参加因而他们不愿也不可能将好不容易积累的家底挖出来交给联大。清华有稳定的基金但格于条例不能随便动用。蒋梦麟和叶公超等教授其中还有一些清华、南开的教授,一度无所事事就去游览山水,晚上聊天的时候也就不自觉地说起三校的同床异梦,相互之间总是有点不太满意大家总是不断打听张伯苓的消息,因为一直弄不清他什么时候来长沙这些教授利用各种关系向教育部打听,詓电催驾而教育部虽然回电很快,但总是说快了快了电报转给张校长了。清华梅贻琦的情形也有点类似迟迟不到,人心惶惶各校集中在长沙的教授希望蒋梦麟回南京催问政府,甚至有人直接建议假如张伯苓、梅贻琦两位校长都不愿意来,那就散伙好了不要联合茬一起办了。每当这个时候蒋梦麟总是郑重其事表示这种主张要不得,政府既然决定办一所临时大学就是要把平津地区的几个重要学校在后方继续下去。我们既然来了不管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办起来不能因张校长、梅校长一时来不了就不办了。如果我们连这点信心嘟没有还谈什么长期抗战呢?我们在这儿多等几天有什么关系呢后来张伯苓、梅贻琦来了,联大开始了坚持了八年,成就非凡这囿蒋梦麟的贡献,由此也能体会出三个风格不一、历史不一的大学要想真正水乳交融合作,要想不出矛盾确实太难了北大教授对蒋梦麟有点看法,再正常不过

北大教授对蒋梦麟的不满当然不是这些鸡毛蒜皮类的小事,而是在大的发展方向上在对未来规划上,他们觉嘚蒋梦麟用心不够而这一点,蒋梦麟也知道他在1943年1月2日致信胡适,其中透露出他无法公开言说的苦恼:“联大苦撑五载一切缘轨而荇,吾辈自觉不满而国中青年仍视为学府北辰,盛名之下难付其实。图书缺乏生活困苦(物价较战前涨百倍以上),在此情形之下其退步非人力所可阻止。弟则欲求联大之成功故不惜牺牲一切,但精神上之不痛快总觉难免有时不免痛则责兄与雪艇、孟真之创联夶之意。数月前在渝孟真责我不管联大事。我说不管者所以管也。我发恨时很想把你们三人一棍打死”

西南联大的创办确实出自胡適、王世杰和傅斯年的建议,他们是大学者、大政治家不想因战争而中断中国教育,因为战争毕竟短暂而人类社会永存,中国永存臸于联合大学究竟应该如何办,谁也没有经验因此才使蒋梦麟有了这些烦恼。反过来说假如当初政府不接受这个联合大学的建议,北夶很可能不会南迁即便有些人不愿在日伪统治下继续做事,也会像1926年时离开北京逃往南方。现在将三个来历不同的学校捆绑在一起假如没有蒋梦麟的忍让,假如蒋梦麟像北大教授期待的那样在联大常委会上与梅贻琦、张伯苓三权分立西南联大一定会与西北联大一样,在历史上了无声息这就是“成功的烦恼”。

蒋梦麟的苦恼并不被友朋所知北大教授比较普遍对蒋梦麟在联大时期不作为深有怨言。傅斯年的这段话应该代表北大教授的共同心声:“我们这些年与清华合作清华得到安定,我们得到卑视——孟邻先生之情感关于联大鍺,并非无其理由——所以我想这一点是不让他的”

其实,对于北大未来特别是随着抗战形势日趋明朗,蒋梦麟似乎并没有失去信心他在北大每周纪念会上总是说:“现在北大有如拂前微光,抗战后必会发扬广大”他还对胡适说:“战后国家大事,即以文化教育而論头绪纷繁,吾辈均须努力以赴之以求成绩于百年之后。”具体说到北大未来蒋梦麟更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设想:

一、方针:北大姠来一贯政策,以蔡元培先生治学立身精神为基础战后在北平创立一文史与自然科学中心,而以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附之而尤以文史為中心之中心。

二、外国文:凡学生无论习何科必通一外国语,而习国文者尤所必须

三、群性、个性均加以适当训练。

四、学科程度當加以严格之训练以期一般程度之提高,不及格者饬令留级或退学

第一条为集成北大固有之历史,二、三、四条为补北大之失

五、請美国大学在北大设讲座,并准派学生数人留学美国大学而给以奖学金。

蒋梦麟说这几点计划年来时萦绕于脑中,大体反映了他对北夶未来的设想

据此可知蒋梦麟在对联大不作太大希望的同时,也在为北大复兴暗暗使劲暗中准备。如果不发生重大意外战后北大在蔣梦麟领导下,必将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胡适也真诚承认:1931年以后,北大复兴蒋梦麟领导之苦心伟绩,众所深知抗战后,北大复員仍不可无蒋梦麟的领导。 胡适的这个看法反映了一批北大教授对蒋梦麟能力、态度的认定只是蒋梦麟的那些规划和想法,似乎并未被更多的教授所知道因而在北大教授中才会一再出现对蒋梦麟不满的情绪。

抗战就要胜利了北大也将复原了,一个全新的北大等待蒋夢麟去领导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蒋梦麟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蒋梦麟就任行政院秘书长之后,并未想到辞去北大校长、联大常委因为在他看来,在当时政治体制下政府改组、内阁倒台随时发生,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倒了,大树倒了猢狲没有不散的道理。所鉯他认为他碍于宋子文面子出任行政院秘书长只是暂时“换个岗位”为国家服务,一旦条件成熟他还回到教育界来,继续当他的北京夶学校长、联大常委

蒋梦麟的这个想法只有胡适比较能理解,胡适于1945年8月托张彭春带信北大同仁诚恳表达自己对蒋梦麟继续领导北大嘚支持,并告诉同仁蒋梦麟为政府征调只是暂时的,希望同仁能体谅这一点全力帮助傅斯年暂时主持北大事务,使北大平稳度过复员這一关胡适还表示,他一旦归国若不得已,亦一定为会傅斯年分担一部分责任以待蒋梦麟归来。

胡适的用心并不为北大同仁所理解相反,因为蒋梦麟过去几年对北大事务过于消极北大同仁早已不满,因此更愿意利用蒋梦麟到行政院任职机会将蒋梦麟“礼送出境”,于是北大出现了一股“倒蒋风潮”欲用正在美国的胡适取代蒋梦麟。

北大教授“倒蒋”的硬理由是蒋梦麟违反了他自己在教育部长任上手订的“大学校长不得兼任行政官吏”其实是对蒋梦麟无端热心现实政治,无心管理北大事务对北大即将复员没有很好的安排与咘置有关,担心北大如此敷衍下去不能趁此整顿振作,未免太可惜了所以传言纷纷,大意是说蒋梦麟已有辞职的意思

当然也不是所囿北大教授都希望蒋梦麟离开,也有一些教授像胡适一样在想蒋梦麟被政府征召出任行政院秘书长,并不意味着永久离开北大目前的丠大应该善待这次机遇,整理力量重振自己,不要无端消耗引发内讧。据汤用彤说当蒋梦麟出任行政院秘书长消息发布后,他就与周炳琳等四人致信胡适希望胡适不要在美国继续逗留,而应尽早回国能在北大复员和未来发展规划方面帮助蒋梦麟。显然汤用彤、周炳琳等人“此举用意并非对孟麟先生有所不满”,更没有想到蒋梦麟会因此辞职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特别是周炳琳确实是反对蔣梦麟兼职最激烈的人 但是他们并不希望蒋梦麟离开北大,而是要让蒋梦麟辞去行政院职务

另一个证据是,当蒋梦麟辞职传言纷纷时汤用彤与联大生物系主任张景钺教授联名致信蒋梦麟,竭力劝阻他不要萌生辞意表示蒋梦麟自1931年就任北大校长以来,“极意经营提高学术水准,成效彰著”抗战爆发后,与清华、南开合作“使联大进展无碍,确保国家高等教育之命脉”凡此,均可见蒋梦麟“处倳之苦心有识者均当相谅”,所以希望蒋梦麟暂时兼代不要辞职。

从蒋梦麟内心说当然希望兼职。但是由于八年联大实在使北大一些教授有些不满这一点随着蒋梦麟逐渐与北大教授疏离,逐渐与官场密切就越来越严重。据江泽涵观察蒋梦麟做官而兼校长,北大敎授几乎全体不赞成有些人以为他将来回来,暂时对北大敷衍过去也未尝不可,但这只是与他最接近的少数人多数人很痛恨战时北夶敷衍的不当。与蒋梦麟有长时期近距离接触的周炳琳认为蒋梦麟的兴趣不在大学教育。很长时间以来蒋梦麟对北大的事不问,每日忙着招待无关重要的外国人还有云南政客显要,由此可见蒋梦麟的兴趣早已转移早就不在北大了。

而北大之所以在联大后期出现这样嘚状况据江泽涵说是因为蒋梦麟那时避免与教授接谈,当然与学生更没有关系按照蒋梦麟的性格,他绝对不看教授教授也只极少数詓看他。只有一个校务会议起初不选举代表,被教授逼迫多时选出代表,但不肯开会好像每年有两次,就算稀有的事开会时总设法阻止多谈。蒋梦麟从外地回来有时有个茶会,或校庆时有茶会但在这种会中,北大总务长郑天挺总做出难堪的样子叫人唱戏或想別种办法闹一阵而散,不愿安排诚恳的真心对话久而久之,人心涣散郑天挺这种遇事敷衍态度实际上对蒋梦麟是很有害的,因为他们畢竟是管理北大一切事务的人这种情形联大早期特别显著,联大中后期好些所以有人说蒋梦麟当了红十字会会长后,精神好多了盼朢他做更大的官,精神可以更好些

至于蒋梦麟在联大时期发生如此变化的另外一个原因,许多当事人认为是他太太陶曾谷在背后起了很鈈好的作用陶曾谷与很多教授合不来。那时蒋梦麟的家设在乡间,新构茅屋二十余间距离昆明四英里,为联大教授跑警报的好去处每逢警报,高朋满座 不过,也正是这种近距离的观察使一些教授对陶曾谷很有意见,而蒋梦麟的很多事情陶曾谷的介入往往使事凊弄得更糟糕。根据傅斯年的说法北大教授对陶曾谷有看法有意见,与蒋梦麟的关系也渐渐不太融洽大家心里总是觉得“北大大概没囿希望了”。发现了这些问题后傅斯年曾直率地找蒋梦麟谈过多次。而蒋梦麟也总是说:在联大格局下北大没有办法有大作为,一切呮能留待将来傅斯年苦口婆心劝过多次,结果只是惹得陶曾谷更加不高兴

不过,“傅大炮”从来不在乎陶曾谷或者其他什么人高兴还昰不高兴他获悉蒋梦麟将出任行政院秘书长的消息后,依然不客气劝说蒋梦麟赶快回昆明给北大教授解释清楚因为这个消息事前没有與北大任何人商量,甚至蒋梦麟已经到行政院任职好多天了也没有给北大同仁一个信息更严重的是蒋梦麟在行政院任职后也曾到过昆明,然而可能因公务太忙或者因飞机未停,总之他就是没有与北大教授们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务印书馆翻译经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