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小孩满月送什么有什么程序

  您现在的位置:->->彝族风俗文化
彝族风俗文化
风俗:有物质方面的、有生产生活方面的、有言行举止方面的、有为人处事方面的、有社会交往交际方面的、有人生岁时方面的、有嬉戏活动庆典节日方面的、有宗教信仰方面的等等,金阳彝族风俗与其他民族和土语彝族有相通相同及大同小异的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风俗。这里只选例崇拜、节日、禁忌、道德礼义、婚俗、丧葬的部分内容。
彝族宗教崇拜,尚处于原始宗教阶段。表现为笃信鬼神,崇拜祖先,信仰万物有灵,但还未有偶像崇拜,未形成宗教学意义上的经典、教义、仪式和组织等形式。同时认为人是有灵魂的,有灵魂主宰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人死后,灵魂仍作为精神实体存在于祖先居住的地方和世间,与活着的人连在一起;死去祖先的灵魂未脱离自己的家支和家庭,并给后代以精神力量。所以父母死后,数月内皆需请毕摩为其招魂,并制作灵魂,供奉于住房上方神位。每逢年节都要设宴奠祭,根据具体情况,数年后(有的死后不久)又请毕摩作道念经超度,把其灵魂送往祖先居住的地方。
人们相信整个大自然中无处不有神灵存在。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日月山川都有精灵存在。这些鬼神(其概念不同于汉族,鬼和神在彝族中没有本质区分)主宰和支配人们的祸福,一切吉利与不吉利事情的发生,皆是鬼神保佑或祸崇,因而在彝族群众生活普遍保留着原始宗教活动,如巫术、占卜、祭祀等,并认为通过这些活动,鬼神可与人发生直接联系。&&
①兆卜&人们认为,生活中的所作所为,起居行止等皆无不和鬼神发生关系,为避免得罪鬼神,遭来灾祸,因而必须遵鬼神之意行事。常以兆卜求鬼神之意,故兆卜在人们生活中很普遍,大多数成年男子皆懂兆卜之法。兆卜普遍运用的有骨卜、鸡舌卜、鸡蛋卜、苦胆卜、木刻卜和相面、相手等,所卜之事不仅有械斗、婚姻、丧葬、疾病等,就连人的外出、牲畜走失方向、用何种牲畜祭鬼等皆在作卜之列。
a.兆 动植物不寻常的表现、反常的气候和怪梦,在彝族民间信仰中都被认为是对未来吉凶祸福的预兆。
动物兆&&狗爬屋顶、鳩栖屋顶、青蛙红雀入屋、狗无故狂狂吠、房前屋后野猫叫、鸡乱啼、小鸡呆颈、乌鸦叫、半夜马嘶、蛇交尾、蛙重叠、牛尾绕树、猪牛难产、牲母吃乳子、鸟屎落身、毛虫成串、蚂蚁成群、蜘蛛在门上结网、蜜蜂在屋檐垒窝、瓜自裂、种出不习、瓜蔓扁等等,均属不祥之兆。
气候兆 不正常下雨雪、晴朗天气出旋风等属不祥之兆。
梦&&兆 梦见羖山羊和黑母鸡为凶兆,俗信认为,梦后会遇流血、枪杀、打架斗殴等是非;梦见脱落牙齿,是有亲人死亡的预兆,其中上牙主男性,下牙主女性,大牙主大人,门牙主孩童或晚辈,半牙主子孙;妇女梦见蛇是吉兆,有怀孕、生育;梦见鲜红的血,就会进财;梦见砍柴伐木,要死人;梦见草木花开,认为是花神来到,会使人四肢疼痛,旧病复发;妇女梦见首饰被人拿走,其生育魂将离体;男子梦见刀、兵器被人拿走,附身魂会离体。出现凶兆得自己打鸡打狗诅咒或延请毕摩除崇祸,以解除恶运。凶兆出现数日内,人们都谨慎行事,以防灾难。
b.卜&&卜有很多,金阳境内主要有胆卜、木刻卜、胛骨卜、鸡蛋卜、鸡舍卜、帕曲和相面、相手等等。这里只例举胆卜、木刻卜、胛骨卜、鸡蛋卜、鸡舍卜和帕曲。
胆卜&&&胆卜是彝族民间最为常见的兆卜方式。这种兆卜一般在过年时宰的过年猪、婚姻特别是订亲宰的猪取苦胆看。如胆汁饱满为家室清洁、婚姻圆满之兆;胆色黄且满,为五谷丰登、婚姻风顺、结婚后家境好;胆色驳杂多斑点为死丧、不吉利之兆;若无胆汁预示诸事不顺成之兆。
木刻卜&&取青蒿杆或马桑树技,报人名事由,一面念咒,一面用刀在杆技上刻锯。念毕,顺手将刀划在中间,数数上下两段刻纹的单双数,以定吉凶。上段为敌方或鬼方,下段为己方,单数为吉,双数为凶。
胛骨卜&&&取羊(猪、牛也可,但最好是毛羊)肩胛骨(俗称扇子骨),用少许火草点火烧炙。毕摩念诵咒语,火草烧尽,出现纹痕。其纹痕如系“十”字形,主大吉;(横)“一”字形,主中吉;(竖)“I”字形,为主中平;纹痕乱等其他不规则的,皆不吉。不吉之卜,再作卜,用什么方式除凶除邪免灾等。
鸡蛋卜&&&生鸡蛋在顶部用针插个小孔,在人身上滚后,再吹气在鸡蛋内,连续三次。有的煮来驳去壳,看蛋白情况和是否有斑点和斑点部位;有的用一个碗或木柯舀少许干净水,把鸡蛋打在里面,用蒿枝在皮面漂一下,蛋白在水中的迹象,然后报人名和事由,一面念一面用蒿枝把蛋搅散,把蛋壳丢在水里自转,蛋口转自毕摩方为主方为吉,反之为鬼方,不吉。
鸡舍卜&&鸡舍卜一般在逢年过节、毕摩苏尼作祭祀、招待客人等时宰鸡取鸡舍看。鸡舍尖,向内立尖为进财,向外立尖为出财,向内弓形弯属吉祥,向外弓形弯曲属不吉祥;向外东歪西歪,并有干枯症状为不吉,或是家里病故情况,或是不远处传来死人的消息等。
帕曲&&&与木刻卜一样,是一种女性门尼专卜,用衣脚卡成一卡,边念咒,边折叠卡好的衣脚,折叠是否恰好不余,数来是否单叠和双叠,以此来判断吉凶、判断事由、判断寻物等等,及其用什么方式来除凶除邪与免灾、消灾等。
②祓崇术&&
祓崇术是彝族民间中普遍性地广泛流传着的去邪除崇的巫术。祓崇的方式大致有洁净法和转嫁法两类。洁净法相似于汉族的香火点香腊。
洁净祓崇&&彝语称为“鲁察苏”,俗称打醋炭,是最常见和普遍性,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会。用马桑树枝、青蒿杆和烧红的石头上浇上水,升腾水蒸气,其应去邪解污,把物绕于其上。意水和酒以其具有洁净物体除不祥之神力而用于祓崇活动。用喷洒酒的方法为祭品除污秽,以及毕摩在祭祀前用酒蒸气为自己做清洁;用净水象征性的洁牲(牺牲)、净尸(丧葬时的程序)、洁灵(祖灵)。
转嫁祓崇&&即将邪崇转嫁于某一物体上以达到祓崇目的的行为。为牲畜移崇、野物移崇、草偶鬼像移崇和打鸡等。前三项移崇和较为大型祓崇活动均为请毕摩作祓崇术,一般性打鸡祓崇活动大多数成年男子均为自己作祓崇活动。
③灵魂崇拜
彝族认为,人是有灵魂的。灵魂主宰人的一切,生死、生活、生存等,幸福安康、祸福兴衰等等,都是灵魂之意。人们生病是灵魂被某一惊吓离开人身;被某不洁之物玷污,灵魂附身随之不洁;人所喜爱的珍贵物件送人,被人拿走,灵魂不乐至等等,就产生人生病、遭灾,甚至于死亡等。因此,要招魂祭灵,祝颂神灵,保佑幸福安康。灵魂崇拜范围有:一年一度的祭灵、娶媳后迎魂、新生婴儿满月迎魂、搬迁新居迎魂、人生病康复迎魂、人死后死者招魂并活着的家人祭灵等,成为习俗。这些活动均请毕摩祭祀。其祭品有绵羊或山羊或猪和一只公鸡、一只黄仔母鸡或红阉鸡等一般性祭灵活动;若对健康兼福星性的双重性祭灵活动,除一般性祭灵所需的祭品外,外加白仔母鸡或白阉鸡。彝族认为,水为贵、酒为稀。水是很容易溶解和洗剂各种不洁之物,人们生活和人体所必须的依赖物质,水使人清洁之物;酒为稀,酒是消毒解污除秽去邪。因此,在祭祀活动中,水和酒必不可少。类似汉族的烧香拜佛。
年度祭灵&&&是在正常的年景下,每年都在春节“十五”前祭灵,几乎每户都要举行。有的一般性祭灵,有的双重祭灵。一般性祭灵是保佑幸福安康;双重性祭灵是保佑幸福安康兼祭幸生财,预求来年吉祥如意。类同汉族的敬菩萨。
娶媳迎魂&&&是在新媳娶进后&一、两个月内举行迎魂活动,祖宗和家神接纳、吸收该灵魂,成为该家族成员,此媳也从此,生为该家族人,死为该家族鬼,祖宗神灵保佑早生贵子,多子多富。手指沾上毕摩符诵的斋水,意味着已溶为一家人。
新生婴迎魂&&&是在新生婴儿满月后进行迎魂活动,手指沾上毕摩符诵的斋水,祖宗和家神接纳、吸收该灵魂,溶为一家人,成为家室成员,使婴儿清洁,保佑福寿绵长。
新居迎魂&&&凡迁居新室,都要举行福善祸淫活动,祓崇新居室的祸淫,迎进祖宗、家神和灵魂,使迁居新室后,清洁、安康、乐业,福至心灵。
康复迎魂&&&&人的生病,认为往往是走魂失魄,灵魂不附身或不洁之物玷污,使人得病。所以,得需招魂祭灵,畜禽献祭,保佑患者安康。
招魂祭灵&&&是人死后,招魂活动。这种招魂通常是指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者则不属于招魂,是属驱邪。在正常死亡招魂情况下,把死者的灵魂招回为家神便供奉的同时,在世人也一并祭灵,让死者灵魂(神)保佑在世人;在非正常死亡驱邪情况下,同时举行在世人祭灵,意在世人的灵魂惧怕被死者灵魂裹走或依恋而与死者灵魂附去,在此,应对在世人灵魂招回献祭,祈求平安。
上诉灵魂崇拜,彝语称其为“驲泊”、“&驲泊弄日索”、“&驲泊朗佳”等。年度祭灵、新居迎魂属“驲泊”;娶媳迎魂、新生婴迎魂属“驲泊弄日索”;康复迎魂、招魂祭灵属“驲泊朗佳”。具体细节不同,总体都属崇拜灵魂,献祭灵魂或神灵即“驲泊”。
④织陆崇拜
织陆系彝语,意为宝贝、运气及福星、福星物,指幻想中某些具有神奇力量的事物。人们相信它们能驱邪避灾、逢凶化吉,因此崇拜它们,并产生了有关这些“织陆”的种种禁忌。织陆崇拜实际上是一种灵物崇拜。织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织陆树库”为织陆苏呷,即富裕、财运、幸运;一类是“织陆娲萨”,意即福星附身,到野外或参加械斗、谈判、洽谈生意等等,娲萨(福星)附体,能助以人取胜、免灾、成功、得利等等。
&&&织陆树库&&即“苏呷织陆”多为贵重物品,如金银首饰、玛瑙梳子、金质磨把等,另外平常人所喜爱,时时心上挂着舍不得、较为稀奇的物品、物件,经常性做着梦的物件等,认为是福星物,这些福星物被认为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繁衍,会给人带来福气、财运和幸运。一般都放置于比较清洁、隐蔽之处。若有鼠虫侵害、侵扰或不洁之物玷污,织陆会失灵甚至反叛,给主人家带来舍财、遭灾和不洁。这时,要请毕摩为织陆解污除秽,并祭献牲、酒,以便织陆恢复神奇力量。
织陆娲萨&&是一种灵魂附体,人们将在野外打猎得猎,参加械斗免灾取胜,洽谈生意成功得利等等,认为织陆娲萨在帮助,助一臂之力。
彝谚:“别家的怪物,我家的织陆”,有些织陆不寻常,“三天为织陆,三天为夭,要经常性祭献和解污。
火把节&&火把节的来源,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较普遍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天神恩梯古子派其使者伍帝阿友到人间收租,伍帝阿友残忍苛刻,引起人们的愤恨,后被其妹夫波则杀死,恩梯古子知道后大怒,遂放出大批害虫。面对害虫,人们组织起来,找来干蒿枝点燃,排成队在山前山后烧害虫,以保护庄稼。经过三天三夜,害虫全被烧死,庄稼保住了,粮食获得丰收。人民无比高兴,杀猪宰羊,举行各种欢乐活动以示庆贺。后来为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就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
是日,彝区村寨皆杀牛宰羊,白天举行赛马、斗牛、斗羊、摔跤等各项活动欢度佳节。入夜,村人全体围着篝火,青年人跳舞、唱歌;老年人举杯畅饮,谈古说今,欢声笑语伴篝火,全村人们共欢乐。深夜,人们举松明火把,绕村寨田野游巡,遍地星火,或如火龙蜿蜒,或如簇簇星光,蔚为壮观,游巡完后,人们聚集一块,吹口弦,弹月琴,唱山歌,跳起锅庄舞,尽情欢乐。所地方言即小裤脚地区最为隆重,并作为习俗常年举行。
八十年代后,各级政府在火把节时皆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并组织物资交流等,县城常现万人共欢乐,度佳节的盛况。值佳节之时,常有外地游客前来助兴,一起举火把,跳锅庄舞、达体舞,共享节日之乐。
彝族年&&彝族年的日期无统一时间,过年的具体日期由各地家支请毕摩测定,其测定按彝族历进行推算,一年为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用十二生肖计年月日,过年时间大都定在十一月份,一般除猪、牛、鸡、蛇日不过年外,其余属相日皆可作“库史”的吉日。
年为3天,但年前的准备和年后的走亲访友也要数日时间。年前就要把过年的食物和用品准备好,过年期间忌讳食粮等的准备。在外地的也都需在年前赶回家中团聚。
节前一日即三十,户户清洗家具,清扫室内室外、房前屋后,把柴禾按一定式样,堆放门前。下午,村人互访,看柴禾堆高造形,讲祝贺语,准备辞岁餐。
节日第一天,早晨起来,便宰杀一鸡或一羊供早餐。早餐后开始杀年猪。对无猪可杀的人家,村人则家家馈赠,以示安慰。年猪必须用火烧,忌水烫。烧后取肝、腰、脾、胸肉烧或煮熟,与荞粑同装入高脚木柯,把清水盛入放有松杉叶的盆中,再置入烧红的石头,产生蒸气后,端盛肉木柯在蒸气上绕一圈,意为去秽,然后和酒一起供奉祖先。傍晚,男性老少聚集举行“阿哈尔”(贺年诵,见附录&一&),走村窜户,每到一家都盛酒,是彝族过年最热闹之一。&
第二天早晨,把猪肉砍成块,煮好饭菜后先于火塘上方和左边供奉祖先,同时还在柴垛上供一盆,唤狗吃供,以谢狗一年守护之劳。吃过早饭,小孩带肉上山与鸟共餐,家庭主妇煮冻肉、灌香肠准备拜年的礼物。其余的人则去参加赛马、摔跤、跳舞、唱歌等各种活动。
第三天,晚上,半夜三更把猪心肺砍成烂刀肉煮好,供祖先,其余吃完,再将把先供祖先的鸡肉等撤后,算送走了祖先,一年一度的过年算结束。
第四天早晨即开始拜年,先给本家支头人和长者拜年,吃过早饭后,到岳父母家拜年。外嫁之女回家拜年,邻里乡亲都要前来公享背来之酒肉,凡尝者皆要给礼&(压岁钱),礼的多少视其贫富而定。
过年间,无论谁走进家中,主人家都会用酒肉盛情款待,直到客人酒醉饭饱。许多汉族同胞带上酒、糖等物,前往彝家拜年,以示祝贺。
拜新食&&他不是一种节庆,但相当于拜年。与拜年所不同的是,拜新食,全是新收割的食物,无肉,净新粮和酒。新粮以熟食为主。彝语“斯只挱”,音译“拜新酒”,意译“拜新食”。时间为旧历9月份,拜的食物是粮食,高山荞粑粑、荞面、燕麦炒面和酒;河谷地带嫩玉米粑、玉米棒、新海椒、新米和酒。若是新婚,则有两个人背的食物,娘家要杀猪宰羊。拜新食,娘家不打发压岁钱,也不喊邻居。拜新食成为沙麻方言区的习俗。
御羊节 彝语叫“友日”。&每年农历三月,二半山绵羊吆至髙山托牧、髙山和二半山受托绵羊全吆至野外轮息地围栏避暑、踩肥耕植,彝语称“豁堵”&和围栏踩肥叫“友什”。&到农历七月大暑至立秋时季,选择吉日,统一御羊,髙山吆回屋、二半山吆回御寒,彝语称“豁吉”。&御羊节与拜新食有着同等的隆重程度。
御羊节,把羊吆回当天,有、无羊者,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无猪羊可宰者,均要宰鸡,煮食时,先舀肉汤喂羊,意祭羊神。去吆羊时,二半山要携酒、携嫩玉米粑、棒、新海椒等谢意托牧人,受托牧主人热忱款待。羊赶回后,选天气晴朗天,在水沟刨个简易水塘和瀑布处洗羊澡,彝语叫“友日朵”。&洗羊澡专由年青小伙们给羊澡,洗羊澡较为热闹。洗羊澡则梳掉羊毛上渣草和洗去泥浆,使绵羊舒身、轻松、快活。第三、四天开始剪羊毛。剪毛时,先诵上赞羊词“木巫纤土起,纠土绵羊起,绵羊一代起,一代孜孜起,孜孜隽羊起;金哈所洛养,此奕阿莫养,玖纳体孔养,奕奕阿哈养,约尔黑哈养,马工火普养;会剪毛来剪,毛剪倒翩翩,脚剪如剃头。”御羊节仅次于过年,相当隆重兴奋。御羊前,禁止割柴禾野处毰毸凉晒,否则起风、降温,影响庄稼成熟壮籽。御羊节后才开始一切祭袓献灵和婚嫁活动。
彝族有过春节和端午节的习俗。春节:只过一天,大年三十宰鸡过年;端午节:饮酒、游山玩水等。彝族过春节和端午节只是比汉族简单。
与时有关的禁忌&&出兵打仗、送新娘等重大活动,不能触犯游神游动的方位,认为她初一在东方,初二在东南方,初三在南方等。兔日、蛇日不宜下种;猪日不宜砌坎子;鸡日不宜理发;虎日、猴日男子不宜出门;牛日、鸡日不宜婚嫁;过年不宜推磨等。
自然现象禁忌&&忌讳在平静的地平面上看到旋风;忌手指彩虹;雷击过的树不能砍来烧;忌有母鸡孵出独雏等。
与习俗有关的禁忌&&火塘上方的灵牌神位处不准生人跨入;不准站在锅庄上;成年女子不准上楼;不准随便摸男子的天菩萨;有男长者在时妇女不得摘下头帕;忌吃狗肉、马肉。
忌吃狗肉&&在洪水泛滥时,狗飘游汪洋大海,尾巴夹着谷种送给彝族同胞,从此彝族同胞有了食粮,族脉得以廷续,遂把狗奉为神仙一一救命恩人,因此,彝族祖先们定下铁律:忌吃狗肉。若是吃了狗肉,与他决裂,死后送魂,上不了天堂,成不了神,变成妖魔鬼怪。
忌吃马肉&&马的蹄子是圆的,不同猪、牛、羊等,似若人的脚,与人同属。马打架时,较好的马匹,一般不会踩着人,遇人都要绕过,因此不能吃马肉。若吃了,与祖宗隔阂,死后成孤魂野鬼。
其他忌讳 忌讳妇女上房顶,送自己的首饰、衣物给别人,否则生育魂“只非”附物送与别人,会影响自己的生育和子女清洁;&忌舀汤时反手用木勺、瓢;忌和炒面时顺时针方向搅动,只有人死时,和炒面用顺时方向搅动;忌人出远门扫地,因为丧葬时才马上扫地习俗;忌讳影子被人踩;忌在放置祖筒的祖灵箐洞附近鸣枪、行猎或砍树烧荒,在焚场、墓地打猪草、放牧;忌有淫污的妇女制作祭祖的祭器和接近祖灵灵位。
总之,彝族忌禁的原始根据是人类起源说起始,上述说法是后来人们根据当时情况而编传。
在彝族看来,万物有母,且必寻根究母。《勒俄特依》(叙古经)中记载,生命源于雪,万物的始母是雪。天地分开后,霉烂的泡桐树化作三股雾气,升至天空,然而天降三场红雪,化了九天九夜,则结冰来成骨,吹风来成气,下雨来成血,星星成眼珠,变成雪族子孙两大类十二种。即有血类种族六种(动物):蛙、蛇、鹰、熊、猴、人;无血生物类种族六种:黑头草、水筋草、铁灯草、柏杨、杉树、藤等,从此,万物繁衍生息。再演生为四大类,掌类,如人、狗、猫、马;蹄类,如猪、羊、牛、鹿;翅类,凤凰、孔雀等类的飞鸟、飞禽;“合”类即海(水)里的贝壳、海螺等。
现在彝族忌吃的灵掌类动物,如狗肉、马肉、猫肉、猴肉、熊肉,不吃蛙、蛇、鹰等,真正地忌食风俗说的科学根据、原始根据来源于此,其意是这些动物是与人同属、同脉、同源。俗信认为人与这些动物同出一源、同属一类,若吃了,便认为其灵魂被沾污,死后送魂,不能魂归祖界。毕摩在作祭祀、崇拜活动时,祭献品有猪、羊、鸡,及其黑头草、水筋草、铁灯草、柏杨、杉枝、藤(后用麻皮代替),是其无血生物,以及后来生息的动物,是与人类共同生活,并保佑人的安康幸福密不可分,相依为命。毕摩忌食服过役的耕牛肉,认为耕牛耕地,难免染上土邪地怪,污秽不洁,做任何念经、念咒,送魂等仪式不会灵验。以下属文明礼仪范畴。
不能乱放屁&&在男女混处一地时不得放屁,主要是害羞;与老人在一起时放屁,是对长者无礼;吃饭时放屁,不卫生等等。
做客&&家里来客,主人起立迎接和让位,表示欢迎;长辈长兄、男女一同做客时,长辈上坐,表示辈次分明;男女分坐,表示男女有别;不打盘脚坐,以示尊严。
饮食&&先敬烟酒后饭菜,先客后主,先长后晚,先男后女,先上饭菜后上汤秩序,表示有主有次;饭菜不得吃净;先喝汤后吃饭;吃完饭放勺,禁勾放等表示友谊留长。
行走&&路途相遇,女让男、小让老、晚让长;骑马遇人、下马相让,以示尊重和礼貌。
君子不动手;好男不打女;大人不与小孩吵;不偷邻居不偷鸡。
&二&、婚姻习俗
婚俗:金阳具有他的独特性,他与美姑等地有一些不同,在婚嫁、娶亲等具体程序、仪式有差异、不同习俗。
&&&&1、嫁娶程序
彝族婚姻分为对象选择、订婚、结婚几个步骤进行。
对象选择&&男方父母邀其亲族、媒人洽谈儿子婚事。媒人男女均可,其职责是帮助男女双方了解对方门第、家境、人品等情况。配婚对象的选择上,姑舅之间的子女婚配优先,双方儿女的婚配要征求对方的意见,对方没有合适对象,方可另作选择。如不征求对方意见,对方又有合适的对象时,则易引起纠纷。但姨表子女之间则禁止通婚,彝族认为,按母系血缘算,姨表间的子女是同一血统。姓氏是按父姓氏。
订婚&&婚配对象择定后,媒人便去女方家探询,愿否与对方联姻,女方同意后,举行订婚餐,磋商彩礼和聘金,聘金的多少视女方等级、身份、年龄、姿色而定,解放前,一般兹莫、黑彝女子身价为几百至上千两白银,百姓女子一、二百两白银。经双方谈妥聘金后,即择吉日订婚,订婚时男方向女方交部分聘金、彩礼。订婚后双方均不得毁约,如男方毁约不得索取己付聘礼,还需要给女方赔礼,如女方毁约,则需要向男方赔礼,如数或加倍退还男方为订婚所花费的一切费用。
结婚&&订婚后,在婚配男女适当年龄(一般17岁左右,以男方双岁,女方单岁为好),择“吉日”完婚。“吉日”前数日,新娘即开始戒食,戒食时间长短视男方路程远近而定。婚期前一天,男方要选出接亲队伍,由4~10名男性青年和一匹俊马组成,且须单数,队伍中须有新郎的亲弟或族弟担任背新娘的人。备好“礼畜”(2至3只毛羊)和酒。女方也要挑选一批姑娘,准备好凉水,“严阵以待”。女方选好一名“祈福人”(那本吉凯,扯耳线人即梳妆人),男方家选好一名“摆床人”(呵惹依么)。祈福人和摆床人均要选择从未二婚、多子、有儿有女、从未丧子,家境较好者。摆床人多为女性,与新娘生辰八卦相对应。祈福人男女均可。
2、嫁娶仪式
&&&&男方将已挑选好的接亲队伍,在择定的日子,带上“礼畜”前往接亲。接亲队伍到女方大门口,姑娘们伺机出击,向接亲队伍泼水,顿时男女逗闹,笑语盈门,喜气洋洋。接亲者乘机把“礼畜”等带进女方家,这时女方家有声望的老人便出来解围,宣布嘻戏结束。接亲队伍进了屋,主人款以酒食,殷勤招待,直到客人酒醉饭饱,便举行摔跤比赛,由新郎和新娘双方各选数人参加,一般不定输赢。金阳境内,沙麻方言区,接亲和送亲队伍均为男性组成。接亲、送亲队伍由男性组成也与抢婚有关。古时常常有抢婚,送亲、接亲者有女性,不仅抢走新娘,连接亲送亲者都抢去,以后,送亲、接亲者都为男性组成。
&&&&泼水&&其含义为女方的女性百般阻扰男方进屋接新娘,男方想方设法要接走姑娘,抢也要抢走。泼水是接亲仪式最热闹的场面。与古时彝族抢婚有关系,旧时抢婚,有掠夺性的强行抢占为婚,有男女以身相许,但受父母、亲族阻拦而内外相应抢走。后来演化成俗,并表示新娘及其家族之高贵和女性之惧婚、抗婚,举行泼水等来考验男方,男方是否真诚等,从此,接亲时由女性准备好水举行泼水。
&&&&摔跤&&意为谁方英俊,挑得出英俊人。很多地方,男方家四处请英俊的接亲人,女方家也到处挑英俊的男子等候。
抹烟灰&&&抹烟灰有由来,意为姑娘戒食数日,身体虚弱,一路很容易被不洁之物沾污或妖魔邪恶作害,背新娘的接亲人,脸抹烟灰成花猫,不洁之物和妖魔邪恶被吓跑,姑娘不会受到伤害等。抹烟灰很多用锅烟灰加猪油或清油,使一路都洗不干净,现代很多接亲人事先就准备好洗衣粉等。背新娘者决不能把新娘衣服等擦烟灰,若擦了,新娘就不得,拒不让背走,送亲人就要把新娘背回。意味着男方家经不住考验,不配女方。戒食、泼水、抹烟灰都有来源。
戒食&&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姑娘嫁到很远的地方,送亲的都是男的,在途中,姑娘要方便解手,只有独自到一个深避处,不料,扑来一只猛虎,把新娘吃了,这只猛虎原来是只变妖虎,便变成新娘,与送亲和接亲来到新娘家,婚礼毕,送亲也返回……。从此以后,凡嫁出姑娘都要戒食,戒食时间视为路途远近而定。
还有一传说,在很早以前,彝族婚嫁是男嫁女婚,男人嫁到女方家。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日子。有一次,有一对青年男女结婚,便把这个规矩兴“倒”了,改成了女嫁男婚。
这对男女,新娘(即女方)和她的接亲队伍早早的到了男方家。次日晨,穿嫁装时,新郎左右挑剔,动作拖沓,让急于成婚的新娘十分着急,但新郎还是磨磨蹭蹭,到了太阳当顶,嫁装总算穿好。准备启程时,新郎说,他还没吃饱,硬要吃了正煮着的羊脑壳肉才走。新娘一气之下,责骂新郎“你不嫁我嫁”,新郎就说“你嫁就你嫁,你就不要吃东西地嫁”。这样,她嫁到了男方家,再不嫁男人,而改为嫁女人了。现在彝族女子们常责骂那些迫不及待地急于完婚的女人们。有的传说,现在嫁女时“戒食”是根据新郎说的“你就不要吃东西地嫁”,顺口一句,便成为定律。从此以后,姑娘出嫁前要“戒食”数日。久而久之,便成为习俗。
①嫁女仪式&&出嫁姑娘,出嫁时,尚未换裙(尚未举行“成人礼”)的姑娘,一并换童裙。这种情况下,男方家接亲时,无论聘礼多少,无条件地必须牵三只毛羊。若是娘家早已自行换了裙的,是否牵羊和何时牵羊,娘家与媒人商定。换童裙后,一根发辫梳成两根,标志着“少女”转化为“少妇、姑娘”,已成为“成年人”。成年礼即换童裙不是随便换,只有两种情况。&&&
一旦换裙后,该女子再不能参加原娘家家庭的祭祖仪式活动,其参祭资格与娘家自然消失或转移,即在婚前在娘家也要单独进行。一旦有婚则移至婆家举行,家庭的集体活动如婚、丧等,则以婆家名义和身份出现。换童裙彝语叫“那本解妁”沙麻方言区叫“俄且此”即分辫(越西等地称为“沙拉洛”)音译则为“抹耳线”“抹耳规”,意译则为“换耳饰”、分辫子。换童裙后,标志着成年人、大人,该女子的言行举止就受到约束,换裙前的小孩习俗和言行举止就不能再沿袭。&&&&
换童裙时,必须要宰一只毛羊,该羊身上扯一小簇毛穿在该姑娘的耳朵上,换上装后,把该羊的羊膀子煮(不一定熟)好,用一把尖刀插在羊膀子上,放在该姑娘面前,若宰有猪,则一个羊膀一半猪头,送给祈福人。邻里亲朋好友都前来闹喜,凡前来者,都带一份礼(现多为人民币),主人家准备酒肉款待,彝语称“惹只”,有的带酒、有的带蛋、有的带烙粑,主人家准备给“惹只”肉还礼。晚上举行《惹德格》(劝嫁歌)、《色色格》(搓搓舞)和《阿莫里惹嗡》(诉哭——妈妈的女儿)等仪式。《惹德格》和《阿莫里惹嗡》均为原生态歌唱,无乐器伴奏。嫁女仪式不举行《莫莫呵》。
《惹德格》&即《劝嫁歌》是少女换童裙仪式不可缺少,必须要举行的演唱歌。金阳地区广泛流行,特别是沙麻方言区为必须举行的仪式、内容。《劝嫁歌》(歌词请见《金阳.彝族风土文化》附录〈二〉)其性质属“儿歌”;中心主题反映女大要举行“成人礼”仪式,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必然。其表演形式为领情歌,即一名妇女领唱,若干青年女性跟唱、学唱。唱完时紧接着跳搓搓舞。
《色色格》&&(搓搓舞)属狂欢舞。表演者均为男女青壮年,形式为男女互搓耳,内容为祈福人乘机向当嫁人(换裙的姑娘)身上触摸赐福。一方为祈福方、一方为当嫁(换裙)方。当换裙的姑娘披上披毡,毡色按该姑娘的生肖择算披毡色,坐在当嫁方的位置,由朋友门围堵守护着。祈福方多为男性组成,当嫁方均为女性组成。双方如果想多耍,不超过按规定时限为宜,从天擦黑开始,有的通宵达旦。祈福人方的朋友为了达到热闹气氛,带祈福人去赐摸姑娘,当嫁方百般阻扰,搓耳,祈福方假装把祈福人拉回,反反复复,很热闹。耍到规定时限,祈福人将在同伙们的帮助下,触摸上姑娘,《色色格》立即停止,便举行《阿莫里惹嗡》,即后卸下该姑娘耳朵上的旧装饰、穿上羊毛、梳头(表示)赐福,同时换裙、换帕子。换饰毕后,便用“扎色”餐,“扎色”是用荞面揉成小坨坨后用簸、筛滚成圆颗粒,再用食油炒后烘熟加佐料共同食用,一般男性很少食用,换裙仪式便结束。出嫁者,第二天离开娘家前还举行《阿莫里惹嗡》。
《阿莫里惹嗡》&(诉哭一一妈妈的女儿)歌的性质也属儿歌,内容属念歌,大意为女儿离开妈妈时,对妈妈依依不舍的念情。形式为在即将离开娘家前,另有一名已嫁的姑娘陪当嫁的姑娘向在坐妇女一一诉哭。所诉哭内容常常感人,在坐妇女泪水汪汪,放声啼哭。《阿莫里惹嗡》(歌词请见《金阳.彝族风土文化》附录〈三〉),是全凉山和彝族婚嫁中所特有的一项内容,沙麻方言区为盛。
嫁女仪式结束,娶亲仪式开始。新娘将离开时,娘家给予换装。换装毕,接亲人便背新娘上路,背新娘是接亲仪式的高潮。背新娘者千方百计将新娘背走,姑娘们百般庇护阻扰,二至四名姑娘向背新娘者左右挟击,在他脸上抹烟灰。新娘半推半地就让接亲者背走。新娘背出门后,一路不能让她双脚沾地,半路停歇时有专门垫毯的“护嫁郎”,&护嫁郎铺下垫子,新娘停歇在垫子上坐着,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新娘脚不能沾污秽。在背亲途中,新娘不得进食,如路途遥远,也只进少许煮鸡蛋、瓜子等干粮。
新娘上路,凡每到营盘处,沿途新娘新郎亲戚们,准备好的酒、煮鸡蛋、饮料、水果、烙粑粑等食物。即“惹只”拿到路上,新娘等停歇食用便餐。送亲们一路统计好即“惹只”&的份数,在新郎家报数,新郎家按报来份数留好还礼肉,待送亲返回时带到路上一一还礼。
新娘起程前,娘家选配一名护嫁郎,这位护嫁郎均由新娘姐夫、妹夫和表哥、表弟担当,护嫁郎是专为新娘背行李、半路停歇铺毯、途中营盘新郎新娘亲切们送的“惹只”记数、分发,在新郎家报数,讨要“还礼肉”。新郎家在婚宴时,护嫁郎单独一桌,给新娘叔、舅、哥(弟)和媒人打发羊腿、猪腿等肉节和第二天打发钱时,一视同仁,护嫁郎也有份。
②娶亲仪式&&接亲队伍前来接亲当天,男方家举行“喜子”迎宴。姐妹、亲戚们就在这天前来贺喜,男方家杀猪宰羊招待。晚上,邻里亲友姑娘和姐妹们举行《莫莫呵》,男方家要给赏钱。&新娘还未到家前,有抢羊(挽羊)的仪式。该仪式是娶亲仪式中最热闹的仪式。一般都在新娘未到家前举行。抢羊从狭义上讲,等送亲人到了让他们来抢羊,女性们不让宰,往外抢,男性们往里抢;新娘到达男家,娶亲仪式正式开始。
首婚者,则到达门前,接亲者把新娘从马背上卸下便背着,已选好的“呵惹依么”(摆床人)赶紧摘下(彝语称“俄子概”)夹在新娘头帕里的某物(按姑娘的生肖,娘家夹块布料,意为去秽的扫星物)装在门坎下,表示新娘清福繁衍,多子多福,从此生为婆家的人,死为婆家的鬼。新娘进屋后,呵惹依么准备食物给新娘吃,送亲者们喝酒,随后用餐。用餐时,新郎家拿羊膀、羊腿或猪头、猪腿打发新娘家的亲戚即叔、舅、哥(弟)、媒人等。宴餐后新郎家又单独给新娘办点小餐,呵惹依么为新娘梳妆,新娘进食后,婚礼基本结束,晚会开始。
晚会:举行摔跤比赛、《莫莫呵》(演唱歌曲)。《莫莫呵》歌的内容广泛,围绕婚嫁选择嫁娶歌演唱,歌内容主要为喜盈歌,即:有了新娘、新郎新娘白头偕老、征婚求偶等,金阳地区演唱者多为女性,因为没有专业机构组织组团,属自发、自由、自然性,《莫莫呵》全属原生态演唱。男方家的姑娘们准备动听感人的歌演唱,唱着唱着,动人心弦时,送亲队伍开始赏钱,这时姑娘们越唱越有趣,选择夸新娘和新娘家的歌来演唱,要送亲者多赏钱,赏钱者隔一息赏一点,鼓励姑娘多唱。送亲者赏钱一般千元,甚至多的达万元。第一天男方家赏的钱和送亲者赏的钱汇总后,凡参加演唱者和男方家姐妹等平分,大小都有份。男者《泰染呵》(吟诵),辩嘴、夸口、赛说等之意,归纳为辩辞,《泰染呵》(内容请《金阳.彝族风土文化》附录&四&)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人类社会发展等。形式:互相盘驳、褒贬、盘古论今,引经据典,以能够达到&“穷百家之词,因众人之辩”者为胜,赛手是姻亲双方各派请一位知识渊博,具有雄辩才能的男子作代表。整个辩辞活动气氛活跃而紧张,双方较量犹如龙争虎斗,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听众云集,&给婚礼增添热烈氛围。如果势均力敌,常常通宵达旦,直至新娘举行更衣仪式时方止。
第二天早上也举行抢羊仪式。狭义上属逗送亲人抢羊;广义上挽留送亲者。其意是请送亲者多逗留以示热情,若急着要走,就来抢羊,抢着就宰羊用餐。
&&&&送亲人将离开时,新郎家要举行告别仪式。告别仪式上,新郎要打发新娘家人,给新娘的舅、叔、哥(弟)、媒人等送礼(在现代,舅、叔各元,媒人500至1000元,哥弟800至1000元),给每位送亲者一斤酒或总的800至1000元。送亲人便告辞离别。
&&&&新娘在婆家住三五日后,由新郎率亲友若干人,牵羊(在接亲时未牵羊者)携酒、煮鸡蛋、土特产等,偕新娘回娘家,新娘回娘家时,还要进行泼水,主要是嬉戏、热闹,其目的考验、了解对方的人品。在旧社会接亲时未举行泼水仪式才举行,现代无论接亲时举不举行泼水仪式,都举行泼水,姑娘回娘家时,主要是为了增添嬉戏、热闹的气氛。新娘返家后暂居娘家,住一段时间之后,再由新郎择吉日将新娘接回,仅次于结婚仪式的隆重程度,也等于第二次婚礼仪式。
民主改革后,婚姻习俗已开始发生变化,结婚程序和礼仪方面也逐渐趋于简化,彩礼也无规定,视男方经济条件,双方协商议定,仪式文明。金阳从七十年代开始,彝、汉及其他民族间通婚,全县已达几千户。
&三&、丧葬习俗
彝族丧葬,普遍进行火葬,但对尚未长牙的婴儿,则进行土葬。丧葬仪式主要有:吊唁、火化、招魂、送魂等程序。
人死后,用白酒净身,进行换装,年老正常死亡的男性,头帕扎上英雄结,左侧朝下,意右手握刀,死后灵魂手被压着不能举刀,女性右手朝下,意左手拧织布用的杼(紧线板),死后灵魂不能动手织布。穿戴完毕后,男性左侧朝下,女性右侧朝下的遗体侧身曲体放置在灵床之上,盖上披毡,停放于堂屋进屋的右上方。遗体收拾完备后,宰一“奉祀”畜(毛羊或猪),才开始接受邻里亲友吊唁、放声啼哭。按传统习俗,一家有事全村帮忙。凡有人去世,全村成年男女都帮助办理丧事。凡死者亲友,无论远近,只要闻讯,皆需携鞭炮、白酒、牲畜等前往吊唁。
前来吊唁的亲友,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行至望见死者家的屋顶,便开始啼哭;进屋后便依次坐于遗体两旁,更是放声痛哭。这时死者亲属捧来酒,敬给吊唁者,并表示感谢,吊唁者边饮酒,边诉说死者生前的美德和友情,情意切切,以示对死者的怀念。若死者是青壮年或非自然死亡者,气氛很严肃,不能进行任何嘻戏活动。若死者为自然死亡的老年人,在大门前选一高处插上一面旗帜(白旗或彩旗),遗体停放吊唁之时,须由死者的弟兄、侄子们持刀、持枪守灵。则可举行唱孝歌、对歌、跳舞、摔跤等欢娱活动,气氛热烈而肃穆。在沙麻方言区,有威望、知事、出身尊贵的老年人逝世,吊唁间购几十丈除红色外的各色布并排横挂在空中即搭建幡房、幡帐,从灵堂遗体旁牵至门外十几米处,吊唁者们从下过到遗体前,显示其富贵。彝语称“帕黑都”。
年迈正常逝世者,有三场热闹的气氛。
&&&&姑娘家吊唁到时是第一场气氛。即姑娘家牵若干头牛(猪),牛角和猪头系上红布扎上花,红布花里裹有钱,还有牛角和猪耳朵上挂有酒,死者主人家来接牛和猪的就抢钱、抢酒,若牛、猪被放跑了,就得由抢钱、酒的去追回;姑娘家几个男性披上披毡和持有彩旗挥舞,主人家准备若干名青少年,其中有一名是领头、主持者,领唱迎亲词,其他跟唱,主持人披上披毡、手举长刀,若干名青少年披着彩衣举刀(三至五把)、举彩旗(5—11面),边唱、边跳、边摆刀、挥旗,把吊唁者们迎至死者(灵堂)门前;姑娘家准备有撒钱、食物(水果糖、饼干)、烟和衣物等,迎亲者前来迎接时开始撒钱,意为死者邻居辛苦,平时对姑娘友好,对死者生前好感,表示谢意,显示威风和富贵。
&&&&晚上唱孝歌时是第二场气氛。唱孝歌,姑娘多的,大小依次;有的姑娘少,侄女和孙女(已出嫁者)也要唱。亲家唱孝歌时,还要发烟、糖、献酒。轮到姑娘家唱孝歌时,灵堂挤满,水泄不通,有的上到几百人。姑娘家来唱孝歌,主人家便拿酒去请,来时放火炮、放烟花,无法进屋时,放火炮开路,抢座位,姑娘家选几十人,一部分唱孝歌,一部分打杂,边唱孝歌边发烟、糖、献酒,见人一份。
第二天出殡分食时是第三场气氛。分食时,姑娘家还要放火炮,撒钱、食物和衣物,撒的钱、物比第一天要多。若死者姑娘多,撒的钱、物数量和样品多少不一样,牵的牛猪头数和大小不一样,出现相互攀比,如果事先相互没有协调、协商好,常常会闹矛盾。分食时,主人家给前来牵有牛(猪)羊等分别打发羊、钱和祭帐。牵牛的打发一只羊和钱,牵猪的打发羊或钱,牵羊的打发钱或祭帐,多少看主人家的能力而定。分食时,边分食、边打发酒,彝语称“呷尚”、“呷尚只”。凡是能喝酒者,无论远近、主客,都过打发酒的位置,喝酒离别。
&&&&2、火化
尸体停放2~3日接受亲友吊唁后,便择定吉日举行火葬。火葬前,先在郊外选一地点按传统习惯,男九女七背木柴,堆放好,作火化准备。火葬这天的吉时,死者亲属分坐遗体两旁哭泣着向遗体告别,执事者准备担架,担架用两根大小均匀的木棒,用白布缠绕作抬担,再按男九、女七的规格,用木棒或竹棍作横木捆扎。出殡时,把死者遗体按男左侧、女右侧的规矩曲体放于担架之上,盖上新披毡。再用白布束在担架上,由众人护送,按指定的路线抬至火化地。所有吊唁者皆放声哭泣,随后由执事者向吊唁的人们分食。烧毕,有的将骨灰扫净装入布袋撒到山上,有的翻土窝成堆,然后捡石头围圈,火葬便告结束。
葬礼过后数日或数月,请“毕摩”扎竖灵牌,念招魂经,意为把死者灵魂招回家中,免在外成为孤魂野鬼,毕后放于室内神位上供奉。
招魂后再过一些年,请“毕摩”作道场,以送灵牌的形式把死者的魂沿祖宗迁徙的路线送往祖先居住的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满月小孩买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